中小教师论文(精选11篇)
1.中小教师论文 篇一
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等有偿补课行为
新华网沈阳5月15日专电(记者陈梦阳、王莹)即日起,辽宁将集中开展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查处公办中小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有偿补课、公办中小学校在职教师利用补课讲新课及“课上不讲课下讲”等行为。
辽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肖羽洁15日在全省政务公开日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这一消息。他表示,当前,群众投诉和信访集中反映的主要问题为个别学校违规补课收费、部分在职教师利用假期有偿办班补课、统一组织学生订购教辅材料等,这些问题将是辽宁今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重点。
按要求,基础教育学校不得举办收费补习班。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必须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范围,不得以任何名义另行收费。凡利用学校教育、教学场地、资源举办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培训、补课严禁收费。严禁学校、教师举办或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培训班、实习班、提高班等有偿培训。
同时,辽宁将开展“四个严禁”专项治理行动,包括严禁公办中小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有偿补课;严禁公办中小学校在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有偿补课;严禁公办中小学校在职教师参与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或其他个人组织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有偿补课;严禁公办中小学校在职教师利用补课讲新课及“课上不讲课下讲”行为。对集中整治期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顶风违纪行为,要进行公开处理,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并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以及分管领导的责任。
2.中小教师论文 篇二
教师网络培训的实施和教师培训网络平台的建设应用渐渐成为政府、教育系统、相关业界关注的焦点, 以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等网站为代表的一批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培训机构在近年来承接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等级的大规模网络教师培训项目,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下, 天津市自第三周期 (2002~2006年) 起全面推进培训模式改革, 在全国率先使用自建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实施载体, 通过自建网络课程开展全市范围内中学教师的网络培训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全员院校培训包含专业发展课程培训、专项培训与特色培训、教学实践与教学研修三大模块。中学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共144学时) 全面实行网络培训。其中, 高中教师由天津师范大学负责组织实施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初中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科教师远程研修。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学习, 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开放性, 特别是培训内容与培训者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发展的趋势所在。为了更好地探究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平台、资源及其应用, 现以天津市为例, 对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两个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一、平台概况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作为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及管理的门户网站, 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 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开发建成并实施具体管理。服务全市十万中小学教师及20个区县的教师培训机构。自2003年开通, 经过持续建设完善, 现已发展为集信息发布, 资源共享, 网络培训教学, 继续教育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站, 为全市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持。
中国教师研修网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主办, 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 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 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 创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 (1)
二、课程模式
现阶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网络课程主要有电子书模式、讲座模式、有指导的学习任务模式。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包括大部分自建课程和少量引进课程, 自建课程大多结合电子书模式与讲座模式于一体, 课程由文本及多媒体素材组合构成, 以网页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视频内容和拓展资源。引入课程以讲座模式和任务体验模式为主。课程建设在市教委领导下, 由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承担, 依托天津师范大学完成。课程开发建设专家团队主要来自天津师范大学。
其优势在于:在统一的网络课程制作标准下, 每门课程均有课程导学、教学脚本、内容导航、资源素材等部分构成, 课程形式多样、内容完善、整体性及系统性强, 课程开发团队主要来自高校, 因此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前瞻性。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团队较少有来自中小学校一线教学岗位的成员, 实用性与实践性略显不足。
中国教师研修网所提供的网络课程大多为讲座模式的视频课程, 由教育部支持建设, 开发建设专家团队来自全国各地, 课程内容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引领, 针对教学实际问题以讲座或案例形式进行深度剖析, 总体上是目前全国性的较为优质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
其优势在于:视频课程具有专题性, 内容明确且就事论事, 着力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每门课程的信息量小, 观看学习视频课程所需时间较短。实践表明, 专题性的短小课程更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形式单一, 学习者较难集中精神持续观看不间断的视频讲座, 不易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三、组织形式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采取课程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学员可以通过网上选课, 系统选择感兴趣或需要的课程, 每门课程配备主讲教师, 且自建课程的主讲教师均由该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者担任。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提供的课程交互平台上, 主讲教师通过发布教学公告和通知、与学员进行教与学的在线交流和答疑、组织课程主题研讨、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与反馈等方式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其优势在于:学员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大, 由课程开发者担任主讲教师能够对参训者进行深入有效地指导, 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课程质量, 也与指导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制下的指导教师身兼数职, 工作量大, 既要组织讨论、答疑解惑, 还要批阅作业、组织考核乃至给定成绩。在选课人数略多的课程班级中, 势必影响对个体学员的关注度。
与此不同, 中国教师研修网采用课程+班级制的教学组织形式, 即以网上班级为组织单元, 每个网上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作为网络学习交互的发起者、组织者。班主任同时承担批阅学员作业、发起并组织班级讨论、编写学习简报等工作。学员在课程导师的集中线上指导和班主任的日常组织下进行网上学习。
其优势在于:在网上班主任的组织和管理下, 班级氛围浓厚, 班级活动频繁, 班级成员之间交流密切。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导师与学员的交流只在培训进行中根据需要安排在线集中答疑直播, 课程导师缺少与学员深度有效的探讨。
四、考核形式
在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教学评价考核系统中, 主讲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设计提供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考核通常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通过平时作业和课程讨论等方面考察, 终结性评价则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在线考核平台试卷考核、线上提交教学设计、线上提交考核作业等方式进行。
其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特点设定考核方式及内容,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不足之处在于:课程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 量化评价指标不够明晰。
中国教师研修网按照培训方案中设定的考核细则, 对培训进行完全量化, 包括学员的课程学习时间、课程作业、研讨交流、培训总结等部分。所有数据均由培训平台进行过程记录。
其优势在于:量化的考核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的公平性。不足之处在于:考核过分强调量化的数量结果, 对质量把控不足。
迅速扩大的大规模教师远程网络培训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 形形色色的远程教师培训各具特色, 各有利弊, 其中也存在不少虎头蛇尾、弄虚作假、浮于形式等现象。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解决了传统院校集中培训的许多问题, 但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是为了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为适应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 也没有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所有需求。网络环境下, 如何选择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 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切实问题。笔者认为, 现代远程网络教师培训的关键与核心资源在于课程, 而有效的课程学习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刘博.基于社会进化模型的大规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10 (7) .
3.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探析 篇三
关键词:教师评价;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3-0004-0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事关国家兴衰的头等大事,教师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评价不仅伴随教师教育教学生涯的始终,而且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起到监督指导和约束激励的作用,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教师评价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评价的含义
教师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评价就是对教师的诸如政治思想表现、教学质量、其他教育工作情况、工作量、遵纪情况、教科研乃至出勤等进行全面评价。如年终考核。
狭义的教师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它是以教学对象学习前提状况和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有关教师教学工作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的过程。本文讨论的评价为广义的教师评价。
(二)教师评价的产生
自从有教师以来,教师就一直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评价,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形成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在建立正式的教师评价机制之前,教育领域的这种自治更多的依靠个人的修养与素质。教师没有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教师评价始于60年代,但直到80年代以后才有比较正式的评价。教师评价研究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公众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其二,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对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三,教学中对学生角色地位的重视;其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现状
(一)教师评价的目的、功能和方向
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评价基本还是传统的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和终结性教师评价为主),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掌握一线教师的工作成绩、工作表现,加强学校教学工作宏观调控的手段。这种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判断其完成教学任务和参与学校事务的情况。从而作为对其进行奖惩、晋升职称、奖金发放及是否聘任的主要依据。这种以加强教师绩效管理为目的的奖惩性教师评价主张高度集权,从严治校,依据教师评价的结果。对教师做出奖励或惩罚决定,从而加强绩效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从功能上讲。它通常通过“排名次”、“比高低”。来甄别和选拔极少数优秀和不合格教师。从方向上讲。它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制度,特别关注教师在评价前的工作表现,判断教师的工作结果和工作表现是否达到顶设的评价标准,以便做出奖励或惩罚的决定。这种评价仅满足于判断教师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对教师评价过于看重“控制”。忽视了教师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由于害怕不良的评价结果直接影响未来的工作和收入,因此会产生害怕、担心、甚至抱怨、憎恨等情绪,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多或少地在心理上抵制评价的进行,甚至在内部产生强烈的矛盾,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性。
(二)教师评价的内容分析
从评价内容上说。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评价具有典型的终结性评价的特点。评价过程中,过多地重视评价的结果,较少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是很多教师对它感到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跟随教育大潮。也都进行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如:学校内部实行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和末位淘汰制等。大部分学校对教师从“德、能、勤、绩”几方面进行考核。这种考核看似全面。实质上还是等同于只看“绩”。因为在“德、能、勤、绩”的考核中。以相当大的权重把“绩”计入个人总评。
这种评价并不能考核教师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的绩效。对于教师“绩”的评价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当成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绝对不能仅仅以成绩,特别是一两次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多学校将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所获得的成绩(一般是学期期中、期末的成绩,升学率等)作为评价体系中最客观和最直接的指标。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就认为教师在这段时间中的教学是合格的、优秀的,否则就认为教师的工作是有问题的或不合格的。以分数论英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师片面追求高分数,出现加班加点,无休止的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以及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二是片面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成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很多学校采取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督和评价。评价者主要是由校领导、相关的管理人员组成。听课的形式主要由两种:一是提前告诉教师听课日期,教师预先准备;二是推门课,教师不知道领导什么时间会出现在教室听课。无论那种形式的听课都不利于全面检测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不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由于这种课堂观察次数有限,一学期也就一次或两次。再加上评价者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常常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很难在观察结束后对教师的能力、实际表现给以正确的判断,并提出全面的或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推门课的突然袭击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教师普遍比较反感的。
(三)教师评价的标准和方式
在评价标准和方式上,农村中小学现有的教师评价采用的是单一标准和详细的量化评价的方法。学校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统一标准和指令,或者学校领导制定统一标准,对本校老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对所有教师都用一把尺子。采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了过分强调量化,追求“科学性”和“精确性”的误区,忽视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整个评价的实施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的、指令性的和强制性的。这种忽视教师之间的差异评价不尽合理,因为这有可能误导教师的行为,使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评价。只求做好评价中看得见的事情,而忽视那些很重要却很难量化的教育行为。教师被动参与,只能自己承受或者向同事抱怨不公平的评价结果。这种评价制度采用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缺乏教师的民主参与。
农村中小学评价也试图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机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对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一次全面系统
的革新。旧的教师评价方式显然不符合新课程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发展性教师评价也就应运而生。它克服传统教师评价的一些弊端。在理念上更加符合新课程的发展需要。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理念与方法。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发展性评价并未真正的开展起来。评价主体单一,通常主要有学校领导或教研员、学者等校外专家担任评价者。评价信息片面、评价过程不够细致、评价手段缺乏民主化和人性化、评价结果较主观、评价对象缺乏知情权和参与权。另外,对于评价结果的处理欠妥当,拒绝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介入和干预,反对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沟通和协商。甚至禁止评价对象之间的相互交流。强迫评价对象接受评价结果,使评价过程成为一种官方的保密的活动,评价中双方缺乏沟通、协商、理解与合作,情绪难免对立,完全可能导致评价对象对评价结果的反感、不满和抵触。评价过程难以得到评价对象的积极参与,评价结果也无法得到评价对象的认同。
三、对农村中小教师评价的建议
(一)转变评价观念,明确评价目的,确立一种注重发展、面向未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取向
评价的目标“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师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坚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倡导把评价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借助这种手段了解教师的现状,从而确定个人发展的方向,制定个人发展的目标,激励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成长为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需求的创新型教师。坚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倡导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过程,发展教师的教育个性,了解教师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目标,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将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教师自身的发展目标,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确立体现个别差异的分层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标准尊重教师的差异,实现多层次标准。教师工作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单一的评价标准会给教师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教学要因材施教,评价也要因材施评。评价标准既要强调统一、客观的标准,又要重视教师的差异,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背景的教师,评价的标准也要不同。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使每一位教师既要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标准和达到标准的具体方式、时间和途径。这样的“个体标准”有利于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发展自己的教育个性。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内容
教师评价内容设计应旨在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评价的内容。应以教师发展为出发点。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敬业精神、情感态度等方面。能客观反映教师在工作和发展中的需求,并能发掘其潜能。较为完善的教师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全面的,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而且要评价教师的德,激励教师向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不仅要评价教师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且要评价教师教育活动的过程,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不仅要评价教师在知识、技能、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而且要评价教师情感、态度等因素,做到教学素养和个性素养并重。通过评价内容的扩展促进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建立自信,在已有水平上全面优化发展。
(四)建构一种多元、发展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模式
教师评价方式应呈现多元化。既有教育行政领导的评价。也包括同行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教师自己的评价以及家长评价。这种评价不但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对教师工作、人格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而且教师由原先的被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能够体现教师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有利于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而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
(五)评价结果应侧重于关怀、帮助与鼓励
对教师的批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期望的提高而逐渐升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期望和教师教学现实之间产生了反差,对教师的批评也就尖锐起来。过度的批评不仅没起到实际的激发、促进作用,反而使广大的教师觉得自己出力不讨好,打击了教师的自尊心、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它会使教师能乐于接受批评。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快速成长为适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影响了教师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改革旧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尝试已在进行中,所以教师评价将会在问题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4.中小教师论文 篇四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在岗不敬业缺乏事业心教学不认真缺乏进取心处事不公正缺乏仁爱心等师德失范行为。提出可以通过强化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师德建设:一是高度重视在强化管理中加大师德建设二是要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师德修养三是要建章立制建立师德行为监督机制四是开拓创新在组织活动中亮化师德形象。【关键词】 中小学师德建设建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实践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质问题而是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师德建设是更好地培养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的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一代新人的成长直接关系着“四化”的成败、民族的兴衰、祖国的前程。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立志向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极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可以说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
生。所以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以高尚的师德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来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书育人理念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己任实施开放式、启发式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更要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教师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一方面学校是传播社会文明的主阵地社会各阶层把教师的师德始终看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教师队伍的道德行为在社会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教书育人”既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全面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防微杜渐坚决纠正师德方面现存的失范行
为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师德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督促指导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总体看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好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不可避讳在现实工作中仍然有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的原则和规范。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当前在部分教师身上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师德失范问题:一是在岗不敬业缺乏事业心。有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捧的是人民教师的铁他们同样需要阳光和雨露更离不开教师的仁慈和爱心。四是为师不清廉缺乏自警心。有的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以教谋私处心积累地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挖空心思地捞取家长的好处巧立明目地赚取学生的金钱。有的自购课外复习资料、练习题向学生兜售有的故意把课堂上应教的内容留到课外来做以此吸引学生参加有偿家教更有甚者故意泄露考试内容以虚假成绩博取学生和家长的欢心提高个人的声望和名誉。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教育系统的良好声誉。五是言行不检点缺乏自尊心。有的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强不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形象。有的言行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有的仪
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污秽甚至还在社会上参与赌博。有的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学科以此达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目的。还有个别教师缺乏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遇事信口开河在教书育人的讲台上任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这些师德失范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这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上述师德失范行为虽然只表现在少数个别教师身上但影响极坏危害性极大。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警觉下大力加以克服和纠正。否则将会严重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甚至会给中小学义务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一定要转变陈旧的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切实增强师德建设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高度重视在强化管理中加大师德建设。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单位“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把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进一步细化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夯实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建立师德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坚持定期研究和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倾向性苗头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青、妇等组织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共同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就是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精神。因此师德教育必须要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入手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的思想用先进的文化净化教师的心灵用身边的典型激励教师的爱心。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学政治明方向学《规范》知荣辱学业务增本领学先进树新风。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前列认真尽职尽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及学生家长的厚望。三是要建章立制建立师德行为监督机制在机制运行中规范师德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师德建设中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保证。学校应依据我国教育教学法规结合本单位教师队伍现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教育行为准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一目了然。要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要探索建立师德承诺机制。师德承诺是教师向学生、家长、社会、同事表示诚信的一种行为是一个自我约束、接受监督、不断升华的过程。教师要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硬性规定对自己的师德表现须做出公开、明确的承诺。学校可举办教师公开承诺签名活动请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同时还应建立师德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师德校风投诉电话、师德信箱等形式让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参与对师德的监督。尤其要健全完善师德奖惩机制探索建立学生、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机制坚持奖优罚劣以此激发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四是
5.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案 篇五
关于印发《射阳外国语学校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案(修订稿)》的通知
各级部:
实施教师学考核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全体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取得一流的工作业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11月3日,校董事会、校务会联席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射阳外国语学校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案(修订稿)》,现印发至各部门,希及时组织学习,并在管理中予以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2007年11月4日
射阳外国语学校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案
(修订稿)
教师考核是学校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此,根据上级政策规定和学校管理条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正面激励,发掘潜能。通过考核,充分肯定教师为学校发展作出的实际贡献,认真总结办学工作的有益经验,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
2、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对事业负责,又对教师负责;既要注重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既要坚持量化考核,又要结合民主评议;既要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又要坚持程序操作,严密严谨。
二、组织领导
我校的教师考核以级部为基本单位。各级部成立教师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级部教师考核工作。考核工作小组组长由级部主任担任,成员 由级部副主任和1名教师代表(经教师选举产生)担任。
学校成立教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全校的教师考核工作,并最终审定考核格次。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校长室组成人员担任,成员由校务会成员担任。
三、考核内容
教师考核内容包括师德师风、专业素养、工作态度和教学实绩四个方面。
1、师德师风(20分)。包括遵纪守法、爱校爱生、文明教育、廉洁从教4个要素。
2、专业素养(10分)。包括进修学习、专业水平、论文发表3个要素。
3、工作态度(20分)。包括出勤、工作量和履行职责3个要素。
4、教学实绩(50分)。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校级调研、抽考成绩,辅导学生竞赛成绩,班级、学科建设4个要素。
根据以上考核内容,各级部自行实施考核积分。操作时要注意:
1、尽可能量化。对难以量化的内容,要组织多角度、多侧面的评议活动,再折合成一定比例的分数。各个考核格次的教师均须排名。
2、要充分运用过程性评价资料。如阳光评价、周查月清、扣款记录、阶段考核等,都应成为考核的一手资料。
3、对班主任的实绩考核,实行班级管理(10分)加教学实绩(40分)的办法。
4、对教学实绩的考核,一要考虑原有基础及上升幅度,二要坚持遵循规律。
5、讨论考核格次时,首先必须逐一对照有关硬性认定条款(见本方案
第五条),实行一票否决。
四、格次设定
我校教师考核设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格次。凡不合格者,根据教师聘用合同规定,随时解聘。
各类考核格次除对照有关硬性认定条款(见本方案第五条)外,原则上以积分高低认定考核格次。
考核优秀格次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在学生、家长中享有很高威望,在教师、职工中受到很高评价,好评率达90%以上。
2、业务精湛,实绩优秀,在平行班或学科组中处于上游水平。
3、兢兢业业,优化过程,在基层考核综合积分中排名靠前。
五、硬性认定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为考核不合格,并按《射阳外国语学校教职工管理条例》第四章第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理。
1)违法乱纪,被司法机关查获;
2)道德败坏,与学生有超出教养关系的行为;
3)拒不接受学校分工;
4)体罚学生,形成伤害性后果;
5)无故旷职(3天或3天以上);
6)向家长索要财物,推销商品;组织有偿家教,情节严重;
7)所教学科人均分严重超出警戒线或屡超警戒线,或学生及家长满意率低于60%。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考核格次不得为良好及良好以上。
1)旷职(3天以内);
2)本学年上班时间不足6个月;
3)体罚学生,但后果不严重;
4)违规收费;
5)私自安插学生;
6)对安全事故负有重要责任;
7)接受家长吃请、馈赠;
8)违反规定,参与有偿家教;
9)所教学科人均分超出警戒线且无明显改观,或学生及家长满意率低于80%。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考核格次不得为优秀:
1)工作量不足或未能履行职责;
2)向学生变相推销书刊资料;
3)本学年请病事假累计超过10天;
4)本学年扣款记录超过10次;
5)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与家长或学生关系对立;
6)教育不公平,歧视学生;
7)所教学科人均分未居平行班或学科组上游水平,或学生及家长满意率低于90%。
六、考核程序
1、个人填写《考核表》,在级部会议上述职并进行自我认格。
2、级部组织民主测评,量化考核成绩。
3、级部考核工作小组讨论考核格次对象,出具初步意见。
4、学校考核领导小组审议级部初步意见。
5、如获考核领导小组批准,则由级部内部予以公布;如未获批准,则退回级部复议,直至批准。
6、对公布的考核结果持异议者,可向学校提出复议请求。经复议需改变原结果,学校通知级部重新公布;经复议无需改变原结果,学校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保留个人意见。
七、结果使用
1、存入档案。学校负责将教师考核结果存入档案。为与上级部门规定的考核格次对接,我校考核优秀格次人数若与上级规定相同,仍上报为优秀;若超出上级规定指标,则择优上报,其余为合格;良好、合格格次者均上报为合格,不合格者亦上报为不合格。
2、申报职称。凡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当年考核格次至少为良好,否则不予申报。
3、教师聘任。凡考核格次未达良好以上格次者,次学不予聘任相应技术职务。
4、推荐表彰。凡向上级推荐接受县级以上表彰或授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荣誉称号者,当年考核格次必须为优秀。
5、工资上浮。任教考试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教师,考核格次优秀、良好者,次学基础档案工资均上浮20%,考核格次合格者均上浮10%;任教考查学科(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的教师,考核格次优秀者,次学基础档案工资均上浮20%,考核格次良好者均上浮10%,合格者不予上浮。
6、分配奖金。每综合奖人平800元(其中300元为招生专项奖,考核方案另订),根据不同考核格次进行分配。
八、补充说明
1、校级干部由董事会进行考核;中层正职干部由校长室进行考核。
2、音、体、美、信等非考试学科任教者分中、小学单列考核,由分管校长负责。考核时,要认真征求并充分考虑被考核者所在级部主任的意见。
此方案自2007-2008学起执行,其解释权属校长室。
射阳外国语学校
6.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 篇六
视 频 讲 座 稿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葛国清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开展教研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同课异构,如何设计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如何把握同课异构的实践方法与操作要领,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咱们今天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开展交流与研讨:
一、什么是同课异构
二、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三、“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与活动要领把握
四、同课异构的实践方法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探讨:
一、什么是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在目前教材不那么完善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同课异构”这种方式,谋求教学内容的改善,逐渐形成对于某一教学内容的较为一致的意见。
我们认为,同一本教材,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个备课组,学生的学习差距不是太显著,要教什么应该是相对确定的。我们说相对确定,并不是指唯一。
我们开展“同课异构”,一方面是为了共同追求更合适、更妥善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研究各种道理,探讨为什么这样做。聚焦于教学内容的合适性,聚焦于学生学习的经验和学习的有效性。
这就是我们对同课异构的理解。
二、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如何弄清楚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呢?我们认为,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同课异构能构建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说它有效,主要体现在:同课异构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方式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2.“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
3.“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我们说,同课异构也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那么,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就是同课异构的终极目标之一。
同课异构尊重不同教师之间的个体教学差异。借助同课异构,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学活动的不可预知性特点得以展现。
刚才,我从以上三个方面,已经对“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作了一个诠释。
三、“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与活动要领把握
“同课异构”在教学中可以说是作用非凡,意义重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与活动要领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1.“同课异构”要体现教师对教材读解的多元视角
教师读解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读解本来就是对作品的二度创造。应当说,不同的教师读解同一篇教材,是无法排除他们的个性化差异的。对读物的潜在意义,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建构,只要不是歪曲和误解了作品原意,出现一种多元视角是很正常的,也是应当允许的。这种教师读解教材的多元视角,为“同课异构”创生了重要的基础。众所周知,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所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就以其独特的文本解读视角为基础,呈现了一个“异构”的课堂,而受到普遍的关注。那么,她的独特,她的异构又体在哪里呢?我想,首先她能引导孩子悟读课文中梳理其“不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在生命最后时刻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入手,解读幸福。因为她有了“温暖”,有了“美餐”,有了“快乐”,也有了奶奶的“疼爱”,所以让小女孩感到了幸福。紧接着,她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思考,是什么让小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受“苦难把女孩放到尘埃里,却开出了幸福的花儿。原来心怀渴望并不难,而在苦难中拥有一颗隐忍之心,才是这个小女孩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窦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悟读、梳理”、“”研读、感受“这样两个方面来解读小女孩的幸福的。
同课异构必然会有比较、有争端,这是好事,也正是“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
这里,我还收集到了来自桃源县实验学校的一个教学案例,案例的提供者是聂爱英老师和黄丽老师。案例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的《翠鸟》的不同教学设计的比较。《翠鸟》是小学语文A版教材,它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描写事物特点的文章,学生很爱阅读。聂老师和黄老师对于《翠鸟》同一篇教材,却有他们不同的解读,从而有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下面我剪辑了他们教学过程中的关于几个小段的教学设计。也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原文——教学设计表的解读】
2.“同课异构”要凸显教师“用教材教”的课程意识。
在对待教材使用的问题上,以前教师想得最多的一点是如何一板一眼地执行好教材。这种认识当然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所谓“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是不无道理的。教师当然要执行好教材,但是,教师执行教材不等于就得照本宣科,否则,就成了僵化的“教教材”;而是应当利用教材积极主动地开发出因地、因生(学生)因师(教师)制宜的、属于自己的“教学内容”,这就是“用教材教”。
著名特级教师闫学和聂金才都执教了《普罗米修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但教学思路完全不同,却一样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闫学老师她从理清脉络入手,紧扣普罗米修斯言和行的语文因素,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走进了普罗米修斯的内心世界。又用一连串的“假如”(“假如你是一只鸽子”,“假如你有机会站在宙斯面前辩护”,“假如你是宙斯”„„)唤起学生的真情体验,拉近了孩子与英雄的距离。最后又以质疑和推荐阅读书目作结。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训练上的有机结合。
聂金才老师的课堂走的却是另一条路线,他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依托,以读解语言、升华情感为主线,以编写课本剧为特色,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主要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第二板块的设计与生成更见巧妙,即运用第一板块的读解成果,由教师提供课本剧的基本框架,让学生讨论编写。这样,既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结构和人物英雄精神的认识感受,又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大胆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确实别出心裁、独具创意。
由此可见,教师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下,推动了“同课异构”更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
3.“同课异构”要努力为教师提供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空间 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位教师采用不一样的教材解读、教学思路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施教,让听课教师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显然这样的研究比单一的课堂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多维视野和比较空间,从而不仅更有利于教师的参与研究,而且可以在比较中深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下面是我在本次“远程培训““基本功新修炼及课堂教学策略”项目辅导过程中收集到的由宜章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提供的教学案例,提供案例的老师是谷丽梅、范红艳、罗利辉三位老师。
他们三位老师同教的教材是——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可能性》。为了便于比较,我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归纳了一下,主要从:“教学构想“、”导入方式“、”课件、教具运用“、”教学效果“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解说比较表】
结语:从这几堂课的比较来看,他们明显的把单向“给予”转化为了让学生自主“习得”,在全面参与中把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体验学习发展的过程,其实效性就可想而知了。
四、同课异构的实践方法
同课异构的实践方法当然不是固定的,更不是僵死的,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几种基本的实践方法。
1.坚持“同课异构”教研制度
从教研制度看,我认为要做到:“三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要求,学校教研组定时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制度的落实,也将会带来设计的改变和活动效果的增强,那么,我们的活动设计究竟要怎样设计呢?我认为,活动设计要坚持一个改变,那就是——教研活动要改变过去那种线性听评课方式(“所谓线性”是指活动一般是按照一个老师上课,然后几个老师或者领导评课,而参加活动的老师主要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要建立交流探讨机制,实施参与式评议的有效活动方式。首先是上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课,接着是全体听课教师共同议课、评课。评课重在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教法的创新性,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需要,对教学缺陷进行分析。听课者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从“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怎么上”的角度去反思;上课教师要认真比较和研究与自己同上课教师的教学差异,取长补短,认真听取和对待评议意见,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和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将教学中的闪光点、感悟记录下来形成研究轨迹。
2.开展校内、校际、片际、城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针对校本教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根据教师、学校发展需要,我们可以尝试 “片内校”“同课异构”和“片际”“同课异构”联动教研模式。我们可以把本地域学校按区域分为东、西、南、北、中几个片区的中心教研组,中心组负责人(片长)负责组织片内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地域教研员或者业务骨干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片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形式多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名校、名师、骨干教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强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展示,弱校的问题转变成了片区协作教研的资源,建立校、片之间合作攻关、共同提高的新型教研机制,从而有力地推动本地域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
3.构建“同课异构”教研网络平台 这里的教研网络平台,包含三部分:一是借助教研部门的网站,开辟本学科教研网页;二是设立“同课异构”公共邮箱,“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教案、教学故事、评议、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件等都要求放进公共邮箱;三是教师通过QQ沟通、交流、传递信息。
4.“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专题化
即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教学问题和教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如针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出现的因教师水平差异,双向交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在对比中形成教师的压力等问题,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校际、片际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5.组建“同课异构”教研指导专家队伍
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是“同课异构”教研向深入开展的保障。为此,可以聘请本地域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各学科特级教师为“同课异构”课题技术指导专家。专家引领的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问题会诊等。
各位老师,同课异构作为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其意义之深远。我们要在教育教学的进程中,在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唱响同课异构的旋律,不断打造出“有效课堂、智慧课堂、生态课堂”。
7.中小学一线教师“研”什么 篇七
一、中小学一线教师要研究三类“人”
第一类是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由一个个思想独立的个体组成的, 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教育对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安全生活、健康发展, 研究要为学生定位, 既要为学生个体定位, 又要为学生群体定位。学生是处在变化之中的学习者、发展者, 具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 而非一个方向、一个模式。生命总是在创造、在超越, 发展方向并不是直线的, 学生发展速度也不是匀速或匀加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永存的, 不可克隆的, 这为研究带来永远的新鲜感, 但也带来难以重复验证的困惑。群体中更掺杂有态度、遵从、压力等社会心理, 研究更富于挑战性。研究学生的工作往往订计划特周密、花时间特多, 但实效却不理想, 问题在哪里?主要在于我们不是动态地看待学生, 而是把他们当作静止不变的。可是, 要立足于变化、着眼于长期并非易事, 时代在发展, 学生在变化, 研究目标、研究方式等不能不随之调整。
第二类是同事。教师队伍很庞大, 每个教师又是独特的个体, 因而同事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研究的目的在于取长补短, 提升教师的引导和合作能力。同事之间有比较多的相似性, 从外部表现可以了解到教师的善良、宽容或保守等特点, 耐得寂寞, 耐得挤压。但教师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 冷静的外表下可能蕴藏着沸腾奔涌的情感世界。其的学历、年龄、阅历、性格、习惯、家庭背景等都可以成为其个性的形成因素。因为教师的发展方向、目标相对明确, 可以粗线条定位。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同事的帮助、支持, 同事之间相处时间较长, 相互了解较深, 教学背景相近, 只要愿意坦诚相处, 总能找到相应的回报。由于大家相互知冷知热, 容易觉察对方细微的变化, 因而学习他人的长处, 获取他人的帮助, 尽可能帮助他人, 并不是难以企及的, 只不过必须剔除盲目的傲慢、无端的冷漠和习惯的懈怠等不良习气。
第三类是自身。没有人不了解自身, 没有人真正了解自身。选好“参照物”最方便了解自己, 对自己了解得越透彻, 就越利于自身的发展, 相应地也就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卢梭认为, 能力大于欲望就使人快乐, 欲望大于能力就使人痛苦。我们发现教师中快乐的人较少, 心态有问题的很多。首先是压力过大。现在教师要承受来自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同事、学校等各方面的有增无减的压力, 经常处于无法把握自己的状态。其次是判断有误。教师中盲目自大的占有较大比例, 高估自己的能力, 故而频繁滋生大于实际能力的欲望, 在欲望不断粉碎中怨天尤人, 责怪命运, 迁怒外物。用熟悉的人和事来参照自己, 用宽容的心态请别人来剖析自己, 就能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然而, 认识自己并不意味着已经提高了自己, 要提升自己还得靠主动和实干。主动就是自觉自愿, 在清楚自己优劣之后, 对自身优先发展的项目有正确的判断, 有自我提升的意识, 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和行动预案, 悦纳自己, 容忍自己和他人的失误。实干就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进行研究, 对任教学科及其拓展的知识、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对实践行动中的方式方法、对调控和评价的机制、对心理的发展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力所能及的研究,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的创新, 在集成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某种突破, 让平凡的人和事因研究而不平凡。
二、中小学一线教师要研究三件“事”
第一件是学问。刘向说过, “学问不倦, 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 所以治人也。”无论治己治人, 根本在于弥补不足, 开发新知。一线教师的研究, 就得抓好学科知识的研究, 就得抓好教育教学的研究。一是学科知识研究。当前对这一方面研究的最大弊病就是学科知识的窄化。首先是把一门学科内的知识拆解为几个部件, 每个部件指派一个零件做代表。似乎一颗心就可以代表循环系统, 就可以表示内脏, 就可以涵盖生命。忽略了部件之间的联系, 忽略了部件与零件的层次, 硬是把知识弄成枯燥乏味的抽象个体。其次是缺少系统观念, 忽视相邻学科的联系, 忽视学科知识的边缘化, 静止孤立地闭门造车。诸如研究语文却不了解历史, 不关心政治, 对经济发展无动于衷, 对社会变革、文化多元等冷漠相待等。二是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大多掌握基本的德育常识, 粗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了解必要的法律法规常识, 但基本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 也很少接触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 因而研究时往往捉襟见肘, 只是罗列问题。而罗列问题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研究时更需要的是问题意识, 随时随地发现问题, 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进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反映教师个体的研究水平, 所以问题是需要筛选的, 研究者的目的性应当是十分明确的。
第二件是应用。任何知识和能力, 任何研究, 其终极目的都是应用。一是内化, 把研究内化为教师的素质。习惯地, 人们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化身和修身养性的楷模;不管现在社会上对教师有多少种看法, 知识和修养依然不容贬低, 教师不会赢得“无知”、“穷凶极恶”等桂冠。教师始终重视社会效益, 但决不是为社会“时尚”的看法而活着, 不受某些刻意强化或弱化的观点所左右, 教师要为学生、为自己的发展负责, 要展开与此相关的各种研究, 把知识、能力和良好的师德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二是外化, 把研究外化为教师的社会形象和教学艺术。由于教师普遍不重视研究, 习惯于凭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社会上也认为教师的研究不如医生、兽医等的研究, 有意无意地贬低教师工作。教育问题千奇百怪, 有问题就该研究, 逐步解决就能逐步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问题极少雷同, 一些问题解决后立刻就有新问题出现, 但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的源源不断的动力。研究将给教师换上清新的面孔, 也将使服务于学生的外在影响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件是评价。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评价历来是最容易而又最艰难的, 轻易不负责任的评价往往带来巨大的伤害, 每个人一个阶段的努力都不应该被一两句轻飘飘的话给打发了, 评价应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因此是很值得研究的。最值得关注的是评价尺度。尺度应当包括尺和度, 尺是不同的衡量角度, 度则是标准, 教育评价的尺度应该是柔性的相对的, 而不是刚性的绝对的。首先是“尺”。常言道“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 对学校对国家或对社会各界, 都不能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分宽容, 也多一分准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为什么会对我们造成那么大的冲击, 主要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以一把尺子即自然智力来衡量人的一切, 忽视生命的整体性和丰富性, 忽视了人可以在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取得成功的可能。其次是“度”, 即人们制定的衡量标准。衡量标准也是具有相对性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有其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准, 文革时期手上长茧曾经是上大学的基础资格, 现在又有谁炫耀自己手上长茧了呢?每个人的发展还具有阶段性, 不同阶段的发展并不具备同步性。所以既要考虑当初的度也要考虑当今的度, 以免错误研判实际状况和发展状况。
“研什么”既是老问题, 也是新问题。老就老在有教师就已经存在这一问题了;新就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里总是在产生新的问题。认准了研究方向, 抓住身边的实际问题, 中小学一线教师就有了研究的材料, 就能在研究中获得新的提高。
摘要:中小学一线教师担负着学、教、研三项主要工作任务, “教”是教师工作的重心, “学”是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而研是发展的推动力量, 三者密切相连, 相互促进。“研”如果模糊, “学”与“教”也就混沌。中小学一线教师该研究三类“人”和三件“事”。
8.中小学男教师去哪了? 篇八
这则报道所反映的事实,应该说十分普遍。在国内的中小学里,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是不争的事实,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男女教师比例失衡
@仓清源(心理学教授):并不是说男教师就一定能教出“男子汉”,但长时间缺乏男教师的教育,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女教师居多的学校,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会有所降低,耐受挫折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敏感等心理现象,这种性格特质一旦固定,将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从而导致人格发育出现偏差。
@齐远鑫(中学教师、时评人):从小学甚至学龄前开始,孩子多半面对着女教师,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女孩子模仿女教师的行为倒还无妨,但许多男孩子在穿戴上、性格上也趋于女性化,男生身上所应具有的顽强、刚毅等男子汉的优秀品质逐渐弱化,从而造成男生性格柔性化。
@李黎波(黑龙江大庆师范学院副教授):从心理角度来讲,男孩与女孩的思维、视角等都不同,男生无法与女老师形成共鸣,时间久了,就会引起教育的心理扭曲。这个问题是隐性、长久性存在的,它极有可能会在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中悄然表现出来,比如处理事情不够果断、不够勇敢等。
失衡的原因何在
@江东超(公司职员):在当前社会,男人要养家糊口,家庭负担重、压力大,而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这样的状况,导致许多男性都远离教师岗位。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男人当老师没出息,导致一些男性不愿从事教师工作。
@武 隆(社会学者):主观上,男生会认为教师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有限,男生思想上的“宏图大志”,决定其并不甘心做一名普通教师。客观上,教师职业需要具备重复性教学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及要求,而这是女性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男生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徐晓东(心理学讲师):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男性与女性在智力水平上是平均的,但二者在识记、理解、思维等方面各有所长,导致大量男生倾向于报读理工类,女生多倾向于报读人文类,尤其是语言、教育、艺术等专业,这使得人文、师范专业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显得特别严重。
如何补齐中小学男教师
@朱鹤鸣(时评人):政府应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生存环境,使教师职业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不断吸引更多有能力的男性同胞投身教师行业。
@黄双桥(教育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我发现,近年来在招聘教师时,不是没有男生的身影,但最终他们大多都被淘汰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考核时,女生在口才、亲和力等方面确实比男生有优势,很合评委们的“胃口”。但是,男生真的就没有一点培养潜力吗?我看未必。我觉得应该在招聘条件上有所倾斜,在大体照顾公平的前提下,多考虑一下男生。
@郭立新(时评人):全社会应该树立性别平等的意识,增强男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师范院校要加强职业教育,帮助男大学生克服传统的男强女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在师范院校招生时给予男生适当的倾斜,例如加大招收免费师范生男生的比例,激励大批优秀男生报考师范专业。
短期内怎么办
@梁小可(教育学者):学校应加强性别认同教育,通过开设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方式,明确男生、女生在性别、气质、个性上的差异,使学生正确分辨哪些心理现象是正常的,哪些行为表现是异常的。鼓励男生、女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各自性别的差异优势,并相互纠正错位行为,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协调发展。
(责编 欧金昌)
9.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 篇九
教师道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主要有:
(1)志存高远,爱国敬业。这是师德的根本原则。要求教师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并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
(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要既当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该为所有教师的座右铭。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师德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
(4)严谨笃学,开拓创新。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必须不断进步,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以良好的学识学风启发和影响学生。
10.中小学教师宣誓词 篇十
中小学教师誓词一
我在此宣誓,我将把我的一生贡献给教育事业。
我将履行作为教育者的全部义务,不断改善这一公共福利事业,增进人类的理解和能力,并向一切为教育和学习做出努力的作为和人表示敬意。我将这些义务当作我自己的事,并时刻准备着、责无旁贷地鼓励我的同事们做到这一点。
我将时刻注意到我的责任——通过严格的对知识的追求来提高学生的智力。即使非常辛苦,即使受到放弃这一责任的外界的诱惑,即使遇到失败等等障碍而使之更加困难,我也将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许诺。我还将坚持不懈地维护这一信念——鼓励并尊重终身学习和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
为忠实地完成这一职业义务,我保证做到努力钻研所教内容,不断改善我的教育实践,并使在我教导下的学生能够不断进步。我保证寻求和支持能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政策并提供所有热爱教育的人一切机会去帮助他们达到至善。我决心不断努力以赶上或超过我希望培养的素质,并坚持和永远尊重一个有纪律的、文明的以及自由的民主生活方式。
我认识到有时我的努力可能会冒犯特权和有地位的人,我也认识到我将会受到偏见和等级捍卫者们的反对,我还认识到我将不得不遇到那些有意使我感到灰心、使我丧失希望的争论。但是,我将仍然忠于这一信念——这些努力和对目标的追求使我坚信它与我的职业是相称的,这一职业也是与人民自由相称的。
在这次大会的所有人的面前,我庄严宣誓,我将恪守这一誓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胡东芳译)
中小学教师誓词二
我宣誓——教师是我光荣的选择!
我懂得:我的肩头从此负有多少生命的重托!
走上这个神圣的岗位,我的每时每刻都在传承文明的薪火,我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下一代的楷模。
我知道:学生对我很需要,我对学生很重要。因此,对放弃责任的诱惑,我必须拒绝;对违背良知的利益,我必须割舍。为孩子们付出所有,是我最高的准则。
即使面对误解和委屈,我仍将恪守崇高的职业道德。
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爱心托起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构筑迈向成功的基座。
我要始终具备与职业相称的能力,以终身学习完善和超越自我。
光大行知思想!
学习斯霞品格!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我庄严的承诺!
中小学教师誓词三
作为人民教师,我郑重承诺:
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严谨笃学,精心备课,认真完成教学计划,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认真履行课后辅导学生的职责和义务,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推脱敷衍;
4、不搞有偿家教,不私自组织学生收费补课;
5、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学生排队、分坐位;
6、及时批改作业,不用作业惩罚学生,不歧视、驱赶差生,不谩骂、侮辱学生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7、廉洁从教,不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不强制学生购买复习资料、教辅读物,不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
11.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再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控制流失
1.流失背景
教师流失是指教师劳动力的非良性流动,即大量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职业上,从学校或教育领域中流出,而流进者或在数量上、或在学历、能力、水平上都不足以填补留下来的空缺,使教师队伍处于一种萎缩状态。《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综合了2002年至2007年义务教育教师全国县一级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32万分抽样调查结果以及对7个省、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情况,指出了目前教师配备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直接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1 教师流失主要特点
方向上以贫困地区向城镇或其他省份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中青年教师偏多,其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流失大,性别上男性教师多于女性教师;流失方式大多是转行、参加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等。
1.2 教师流失趋势
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失是主要方向;学历上以本专科层次教师为主;学科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教师为主;性别上以男教师为主;年龄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2.原因再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外部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内部原因。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现分析如下几点:
2.1 经济待遇较低
我国从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开始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到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的工资相对水平仍然不高。对中年骨干教师来说,既要维持家用又要供子女读书,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年轻教师来说,在接受全日制大学过程中和所处的生活环境,较低的待遇不能满足在城市里养成的消费需求,产生到发达地区或更好的学校谋求高收入的想法。
2.2 尊重的需要难以实现
提高经济待遇措施的实施进一步要求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精神需要的扶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与尊重的需要,特别是尊重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客观条件来说,普遍存在着经费不宽裕乃至较为困难的问题,仅仅想利用大幅度提高教师经济、福利等待遇水平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是不可取的。赫菠伯格(Fmderwk Hcrzberg)的研究指出满足员工薪金、工作条件等需要,只能使员工消除不满意,不能使他们感到满意而产生相应的工作积极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既有自尊的需要,也有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农村中小学的生源质量差,教师教学吃力,难以达到教师期盼的教学水平,体现不出教师的价值,教学激情和胜任感削弱。同时,家长不理解支持教师工作,当地政府大多对“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倾斜政策,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会产生力不从心的错觉。我访谈的一位教师谈到:大多家长误解了“义务教育”的含义,认为义务教育就是单纯的社会、学校和教师有义务较好学生,自己把小孩送到学校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增加了社会和学校的负担,特别体现于教师既要照顾好学生生活,还要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充当了“保姆”的角色,难以实现家长和学生对农村教师尊重的需要。
2.3 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在满足低层次需要以后,就会产生对高层次需要即自我实现需要的期盼。青年教师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农村中小学锻炼几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宁愿去竞争激烈的地方博取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也不愿呆在“小地方”。有一位老师说到:在从教的3年中,优秀教师称号,优秀班主任称号都拿了,农村学校毕竟发展空间太小,要是一直呆在这里,称号无非是数量上的增加,“含金量”并未增加。如果“走出去”到更好的学校,即使竞争更加激烈也值得一拼。那样的环境不仅拓宽发展空间,也更具有挑战性,能学到很多在农村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总有适合我的一片天地”。
2.4 学校走向萎缩,教师面临失业
家长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任度不够,部分有能力的家庭把子女送到外地就学,农村中小学逐步规模缩小萎缩型,未来学生人数减少,新的投资难以获得,导致教师流失。
3.建议措施
3.1 有效落实经济措施
“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一提法至少已有十多年历史。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依据《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设立专员严格监督,学校领导要制定出教师绩效工资的评定方案和实施细则,并上交主管部门备案,实现绩效工资评定透明化和实效性。例如江西省南昌市设立“工资资金专户”就值得推广,通过银行直接拨入教职工的个人账户。同时根据绩效等级明确每个教师的绩效工资,也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拨款的滞后性。
②除了国家宏观政策之外,还可以借助社会赞助、主管部门支持、学校专项专款资助教师在职培训、外出考察学习,使农村教师发展机会不少于城市教师,提高教师积极性,增强教师事业稳定性。
3.2 加强主管部门政策倾斜
从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来看,农村中小学处于同级其它城镇学校的劣势,因此主管部门应继续推进部分倾斜政策扶持农村中小学的发展。
①当地主管部门领导在职培训的机会、数量上应多考虑农村中小学教师,增加聘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讲座的措施。在增强教师专业既能基础上,让教师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提高教师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
②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不只靠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有效实施,思想的交流和更新更为重要。有关部门可以借鉴广东省的“教育智力扶持山区计划”,根据各校水平建立“对口支援”项目,指派优秀领导和教师到对口农村学校长期或短期从事相应工作,让农村向学校借鉴和学习,对主动参加“支援”的专家和教师予以特别奖励;反之选拔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相应的“示范学校”、“窗口学校”学习和从事教学工作,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
③“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称号的评定在数量上多照顾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适当降低评定标准,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信心和热情,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3.3 学校领导走近职员
领导的一句话可以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动力,从根本上带给教师的是其工作有价值的肯定,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的话,都给教师传达了领导在关注自己。
3.3.1 领导精神激励,增强竞争
如大会表扬,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模范教师等光荣称号,颁发奖状、奖章、荣誉证书等,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积极进取。教师自身应通过评定细则加强专业能力,实现竞争的良性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教师身上。
3.3.2 领导关心职工,交流感情
《孙子兵法》主张将士之间要情同父子,亲如手足,只有感情一致,上下之间才能“亲而不离”、“信而不疑”,也就是将要仁爱士卒。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大多出生在是70——80年代,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对他们的作用特别重大,他们更需要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共鸣。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热情给予支持和鼓励;工作失误时,应给予同情和安慰,诱导其客观分析失误原因,正确对待并战胜挫败。特别是中年骨干男性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既起到稳定教学质量的作用,又起到引领青年教师进入教学状态的作用,领导要多从家属安排、子女学习等细节问题上考虑,尽力解决中年骨干教师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安心工作。
3.3.3 重视青年教师的优势,多予鼓励
青年教师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中坚力量,一般拥有较新的思想观念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的能力,可以利用青年教师的这些优点帮助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加强现代教育技能。
3.3.4 提高认同感,加强同事间交流
同事之间应主动交流教学经验和感受,领导应适时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如定期开展说课比赛、讲课比赛,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听课,优秀教师经验交流。
3.4 后续支持,关心离退休教师
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离退休后的保障措施需要加强,农村教师不像城市教师有更多的生活方式,城市教师有条件去其他地方修养或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农村教师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建议当地政府拨出专项资金修建教师活动中心,并逐渐建立系统化的专款专用项目,用于离退休教师职后学习和交流。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的稳定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教师的良性流动才可以人尽其才,既为学校补充新鲜血液,也使教师认识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通过正常的双向流动不断优化教师结构,使教师队伍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静.教师流失的现状及原因[J].现代教育论丛.2008,(3).
[2]郭春华,杨旭中.农村中学骨干教师流失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5).
[3]张学敏.教育经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4]皓琳.南昌教育经费将逐渐递增 教师待遇与公务员比肩[EB/OL].http://news.southcn.com/communityshzt/teacher/policy/200509050628.htm.
[5]何静文.广东将提高教师待遇 工资将一两年涨一次[EB/OL].http://www.southcn.com/news/news/community/shzt/teacher/policy/200509050454.htm.
[6]立心成,陈丹.重庆近9000代课老师转公 农村教师”待遇”提高[EB/OL].http://nc.people.com. cn/GB/8403590.html.
[7]余靖静.浙江发放“任教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EB/OL].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8-05/14/content_1246148.htm.
[8]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9]王国栋,牛田盛.中小学教师职业态度调查与分析[J].人大复印资料,2003.
[10]胡祖芳.浅谈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J].人大复印资料,2000,1.
[11]范莉莉.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管理学分析[J].维普资讯:教学与管理.2006,
(11):1.
[12]施文龙,吴志宏.中学教师的需要现状和中学管理的激励策略研究[J].维普资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1):2.
作者简介:
杨袖苏(1983—),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