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2024-06-14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共14篇)(共14篇)

1.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篇一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诗词

随着国学的兴起,家长们对学生的古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同时,做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经典古文精华的汇萃,在小学教材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好古诗词,让学生学好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师一个重要责任。然而,古诗词属于古汉语的范畴,与现代汉语相比,他的词句含义、语法结构和句子形式都不尽相同,让刚接触语言的小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教好小学诗词,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朗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诵读古诗词更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古诗词中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劝学的诗句,都是讲朗读在学诗词中的重要意义。朗读一般有两层含义:大声的读,认真的背。意思就是说,读的时候要大声,放开喉咙,同时又要思考,开动脑力,把读的东西记下来。古诗词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学生感受诗词含义,体会作者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在阅读时,最好让学生忘掉自我,全身心浸润到诗的情境之中,让大脑接受最初的、最鲜活的信息。在接触这些信息的一刹那间,能感受到作品的初步印象。

当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究竟太小了,如何朗读得富有节奏有感情,他们是欠缺的。这就需要教师来带读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朗读,最好是多范读几次,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以产上听觉上的愉悦感,从而引起学生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我记得我对诗词的兴趣就是在听我很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朗读后产生的,他那富有感情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语调,听他读诗真是一种享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很容易成功,小学生学诗词也是这样,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发现,这样,学起古诗词来自然要轻松愉快。

二、创设情境,展开联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作品所提供给读者的语言符号,通过符号汇合成线条,然后绘成一副精美的国画。古诗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与画一样,具有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根据诗的内容构思一幅画,再通过对画的理解来领会诗词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如学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里面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二句,就可以教导学生想象一种竹林旁边开了三两支桃花,有鸭子在水里游泳的画面,从而让学生领会作者写诗的情景。白居易的《池上》一诗寥寥数笔,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找一副这样的画带到课堂上,通过看图来教学生领略诗词的意境。同时还可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加深对诗的理解,一是看图想象小娃撑小艇时的心情;二是想象小娃偷采白莲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边看图边想象边交流,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气氛。当然,还可以先由老师讲解诗句的表面含义,描绘出诗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动笔把那个场景画下来,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在学这首诗时,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配乐朗诵诗,通过音乐节奏来感受诗的美妙,也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

三、善用故事,培养兴趣 小学生都处在好奇心很重,很喜欢听故事的年龄。而古诗词的写作,一般也都是在特殊的情境下发生,有一定的故事背景,并且,有些古诗文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因此,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是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或者是诗文本身包含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教诗词时把诗词当故事讲,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通过还原作者写诗的那个场景,跟学生来讲一下推敲的故事,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再来问他们诗句的含义,相信比单纯的讲诗句的意思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全诗的理解。再有,如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作者当时是怎样想到用“绿”这个字的呢,讲一下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心情,通过故事来解释全诗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都非常有趣,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古诗词作为我国语言的珍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沉淀和提炼,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是我的重要使命。为把学生古诗词教育好,我一直在寻找这些简单而又容易的方法。以上是我几年教学探索中一些针对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篇二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 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 所以教小学数学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我的体会是:

1.尽量用直观的, 讲故事的方法来教学。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一年级开始学数字, 可以讲一些数字的故事, 举例讲为什么要有数字等。

2.尽量多讲一些数学背后的意义。如为什么要有小数, 为什么要有分数, 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处。

3.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培养思维能力, 可以举比较夸张的例子。如讲“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 可以举狗追食物的例子。可以比较夸张地说让狗跑弯路等。

4.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教师上课要有感情, 在相信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 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学会, 否则学生在听课时会有一种抵触心理。因为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称职的教师, 把学生说成白痴的教师, 是不会成为好教师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想法, 第二就是要耐心地为学生讲解直到他们学会为止。研究教材和学生, 寻找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细心辅导, 持之以恒;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注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数学的学习始终离不开兴趣, 如果没有兴趣, 学习数学也只是背背公式, 没有深层次的理解,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要让学生厌烦, 减少作业量, 减少考试量, 对学生实行鼓励政策。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干预工作, 多与学生沟通, 让学生充分接受、理解教师。另外要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 (这可能不是数学教师的工作, 但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很大) , 可以在班内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或者观看伟大数学家的励志纪录片等。要讲好小学数学课,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定要了解教材体系。小学数学教材包括4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把教材体系看透彻了, 才能教好数学。在处理每节课的时候, 教师先要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产生的。比如说, 一年级首先要学习20以内数的形成, 在上这些课的时候, 要抓住关键课, 比如“10的形成”, 让学生好好理解10是怎么形成的, 然后再去理解10以上的数的形成。那么10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当有9个东西的时候, 再加1个, 就是10, 但是教师要告诉学生, 这个10我们不再用另外的数字表示, 还是用1表示, 只是把这个1, 放在十位就可以了。那么怎样让别人知道这个1在十位呢?用0把个位占着, 别人就知道这个1在十位了, 所以这个数就写成10。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教育学生的技巧。上课的时候, 要注意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 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绪, 让他们的情绪高涨起来。在讲的过程中, 要了解学生在听讲这个知识点之前都会些什么。这样在讲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他们会的,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师讲新知识的时候学生听课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师把所教内容融于具体的情景中, 紧抓教材,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学生的认知是在已有的经验中提升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学生的认知基础, 将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由具体化、生活化逐步概括抽象。首先, 讲解要细致, 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给学生自主分析的空间、注重学生智力及个人潜能的开发、注重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组织教学, 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其次, 抓住重点, 但是引入的时候要以图形结合, 让学生更感兴趣。

然后, 强调重点, 讲课时多让学生起来说一下怎么样做。最主要的是, 上课之前教师要手写一下备课教案, 哪怕简单地写个框架, 上课临时组织语言也可以。一位优秀教师说:“课堂教学中, 当我的心和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 教学肯定成功!”课堂教学的效率, 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当遇到调皮捣乱的孩子课堂上出现了不良的行为时, 和风细雨的处理方式远比狂风暴雨的方式优越得多。

要教好数学, 当好一名好老师, 就要先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数学不要太死板, 要灵活一点, 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没意思。还有, 教师不能太凶, 那样的话, 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 自然也就会讨厌数学;当然, 也不要太“宽容”, 因为那样, 有些调皮的学生会变本加厉, 认为新来的教师好欺负。

教师一定要有责任感, 若非特殊情况, 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做接电话、发短信这类事, 因为那样学生会觉得教师很没责任感, 会对教师产生厌恶感。还有教师一定要在上课之前,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讲课时字音要准, 语句要流畅, 不要总是讲到一半就打住, 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没意思, 不想再听下去, 长此下去, 还有何教学效果可言?

3.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

一、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其次,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如口答题设计成抢答形式,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让学生以赛激趣,以赛促学,以赛提效。

二、巧用设疑,提升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设疑技法。

1.比较设疑

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出示:24×3=?24×10=?为新课搭桥启思。再出示例题: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一共有多少支?学生讨论解答。然后引导学生看书,对照比较,在自学中弄清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品味到了自学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激起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观察设疑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形变成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变化的前后过程,问: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回答后再设疑:能不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发挥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四、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给以适当的表扬。如,在练习时,教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教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作业要分层布置,因材施教

为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在作业中尝试了“+1”的做法,即每次作业加一道难题,学生对难题有自由选做的权利。在作业批改方面,教师只批改各小组组长的,再由组长批改本组组员的;组长批改遇到疑难时,可直接反映给教师,再由教师当面给予个别指导。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种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总结,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数学教好,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04).

[2]易增加.小数课堂因对话而有灵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1):41-43.

4.《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读书心得 篇四

——读《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有感

读书,给我带来了知识。每次的阅读,我都会了解并掌握很多新的知识。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既充实了自己,又增加了许多知识。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的渠道来充实自己,而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本学期,我按照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钱守旺《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这本书,收获很大。

《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这本书,它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通过“案例呈现” 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然后专家又亮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阅读完后,我感受到深度课堂的魅力,感受到数学教育的精彩和幸福成长的快乐!感觉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每天必须做三件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要想备好课,教师必须“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他人”,坚持三个读懂,教师的备课就会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数学味。

读懂教材就是灵活应用教材并拓展教材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读懂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这是一位教师迈向成功课堂的第一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好的老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

读懂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哪些是根本没有的?这些问题在教材中慢慢的正在贴近实际,教材也正在减少因为地区差别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中的案例、主题图等信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利用,让学生的学习在经验基础下或实际应用中进行,更能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读懂他人,教育的对象是人,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向最棒的人学习。在我的身边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当多看多学,从听课中学习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实践。

5.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篇五

作者:甘肃岷县十里初中杨作栋

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笔者从多年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深切体会到,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世纪,我们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哪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了又练,考了又考,资料如山,题目如海,学生不堪重负。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和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德、师爱、师识、师艺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禄,提倡奉献,学习好、掌握好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设置,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是教好课的重要一环。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学生实际,尝试和开拓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1.注重教法,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应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探索“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摸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新路子。2.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如:地理课讲些什么内容,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怎样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但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3.学习目标明确化。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具有诱发、导向、激励的功能。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地理课本每单元后设有“自学园地”的阅读篇、技能篇、练习篇三部分内容,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和任务。4.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识结构。所谓地理知识结构,是指基本统一的地理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揭示地与理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通过知识内容小结掌握知识、了解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教学较为完整地向学生展示知识间局部与整体、纵向与横向、正向与逆向的网络结构。

6.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篇六

邵美琴(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215600)

1.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

最近在网上浏览到部分小学毕业生家长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孩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得到的交流性回答有:(1)暑假时在家里自学就可以了,初中数学很简单.(2)看看初中课本吧,初中数学教材由浅到深,不用担心.(3)初中数学会概括地讲一些小学数学的知识,开学后认真学习就可以了.按老师说的去做,关键要有兴趣和信心.(4)数学与语文不同,短时间内强化训练是可以快速提高的,家长可以辅导孩子,或报个好点的补习班.

现实状况又如何呢?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不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数学上掉下队来,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应说: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呀?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进入初中以后根本就不会学习呀!另一种现象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衔接问题普遍受到了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高中在新生录取报到时,就发放了许多初、高中衔接的教材,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学习的困难期.而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就没有那么令人关注了. 2.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 2.1 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初中,除了数的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还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及其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逐步推进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个阶段变化较大,由具体到抽象,学生比较难适应.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要积累一些“半形式化的运算”的经验,以便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注重中小学衔接方面也是作了一定努力的,如解方程的处理,原来完全按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现在改为按等式性质来解,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有利的. 2.2 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当然仍有一些机械性的记忆.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卡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很容易记忆.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对七年级新生而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2.3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在小学里,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对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信息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初中教师除了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外,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知方式也从直观感知到“说一点理”、“说明”、“证明”等逻辑论证过渡. 2.4中、小学老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很少有初中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因而常常埋怨:“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扭转都不行;有些知识初中还要学,小学却都教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等等.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而是总是以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有问必答,我们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试想在这种状况下,“衔接”的问题又从何谈起? 3.抓好衔接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3.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1)在学生刚升入初中的头几个月,学校要注重创设宽松的班级环境,建立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要注重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使他们懂得自己长大了,成为中学生了,认识的朋友更多了,学习的知识更丰富了,自己的眼界也将变得更为开阔了.再次,要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好的班风、学风,为今后持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刚入初中的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便成了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再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按时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一些课外读物、报刊,培养兴趣、开阔视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特别是在老师对概念的讲解、例题分析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在课堂上既要独立思考,也要懂得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要及时总结解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一些解题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智慧,必要的时候还要记一些课堂笔记、心得体会.

3.2抓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数学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初中新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学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吸取其优点,抓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比较顺利、自然、快捷地完成由小学向初中的衔接.(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各章内容又是从初中学习的客观需求出发是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提高,因此,在初中学习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重对初中与小学、前一节与后一节中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

(2)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

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个全面的了解—--从哪一点切入,包含哪些知识、各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轮廓,事先明确明天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必将产生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待到正式上课时,学生就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指导好初中新生的课前预习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每天要有明确的任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简单例题,完成部分练习题;其次,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和思考题,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再次,每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对预习内容作必要的检查,也可以让学生互查,让所有学生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3)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而教师是学生构建认知的支持者、导引者.为此,需要创建一个以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要精心布局.例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基础性、典型性、示范性、层次性,老师的讲解要清晰、流畅、科学,书写要规范,设问要恰当,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小结,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适时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活动中,该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该让学生回答的让学生回答;该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该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该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该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2改变教学观念,明确育人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通盘考虑的育人目标,中小学老师都应当清楚,我们的教学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基.因而,小学老师要克服短期行为,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中老师要面对现实,不埋怨,不推卸责任,结合学生的差异,寻找一种既有利于分类推进,又不伤害基础教差的学生的自尊心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分层教学,给学生一个适当的“缓冲期”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初中、小学老师可走进对方的课堂,互相听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协调的、合作的伙伴关系,为以后的衔接教学做好心理准备.

7.谈谈怎样教好小学数学 篇七

一、融洽师生关系

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 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 那么他们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就会津津乐道、趣味盎然。

每个学生, 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 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 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就会表现积极, 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 并且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对于一些上课精神“溜号“的学生, 平时要多找其沟通交流,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鼓励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注意力集中, 养成一定的自制力, 才能从“分散”中解脱出来。

三、教给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源头”。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 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而, 提出问题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被人们看作是创造性活动或优秀才能的特性。

四、练习一题多解, 培养创造性思维

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反馈练习设计中训练灵活性和思考性常见方式。一题多解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去剖析数量关系, 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发展学生思维, 解题思路会更开阔, 思维会更灵活, 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一题多变, 可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感受应用题变化和发展, 提高能力, 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如:某工厂运来2吨煤, 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实际每天节约了10千克, 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解答后, 再提问:谁能把第三个条件改成间接叙述的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积极性更高了, 纷纷举手, 表现自己。

五、注重实验教学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 (如牙膏盒) , 用眼看一看、用嘴数一数、用手摸一摸, 感知什么是表面积。然后学生用剪刀把牙膏盒剪开, 得到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结合实物, 再说一说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中长、宽、高中的哪一组数据。最后自己想办法算出展开图的面积, 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数学“实验”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拼, 进行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 最终自己得出结论, 既经历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又感受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掌握了科学的认知方法, 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8.如何教好小学数学应用题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82-01

应用题和一般的数学题目相比,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应用题的特点,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联系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的几个环节进行。

一、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实现一节有效课堂的前提基础,为学生从上节课的学习中过渡到当前的课堂,并有效的和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连接起来。导入环节是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上。毫不夸张的说,导入环节的水平对于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对于导入环节部分切不可忽视,要在导入中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效的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条件,发挥出教学所具有的吸引力和优势,让学生逐渐的深入到学习中。

二、读题环节

这一环节,顾名思义就是要学会阅读题目,这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题目信息的过程。阅读,从表面来看,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要将题目读懂、读的彻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为什么会在做题的时候出现马虎的情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于题目的阅读不够,没有真正的理解題目的意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未必要在做题的时候读上百遍的题目,但是可以适当的多读几遍,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抄题,但是这样的做法还不如让学生多读几遍呢。读题,并不是简单的阅读题目,走马观花的浏览。很多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经常是一遍过,一口气看完,之后还是不明白题目中的意思,或者是对于题目产生误解。读,可以有声的读,也可以默读,只要能够理解题目中的意思,读的方式未必就是一定限制死的。对于题目的阅读,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于题目信息的感知和捕捉,为学生解题打下基础。

三、思考环节

在思考的环节中,需要学生根据阅读题目所得到的信息,思考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哪些是对于解题有需要的,哪些是误导的,是不需要用图形或者线段图进行解答,题目中的各个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哪个量可以作为我们解题的“单位1”等等。学生思考的效果如何,和教师的指导以及出题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如何将数学应用题的逻辑化转变为现实化,还需要教师的探索和发掘。只要是数学教师,相比都很清楚,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难题,尤其是应用题,而且应用题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于问题思考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相对较差。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或者手段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这一个环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用自己的想法来控制学生的思考,应该为学生创造挥发自我思考的空间。

四、表达环节

表达环节又可以被称为“说”的环节,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结果,将内容进行组织并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对于题目信息的再处理,也是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最活跃的部分。语言是思考的一种工具表现,能够让抽象性的思维得到表达。比如有些教师会对于学生进行一些诸如勤思考、喜欢多动脑筋等评价,这主要是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和表达为依据的。

所以,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于说或者表达这一方面进行重视,尤其是对于成绩相对较差,应用题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更需要给予他们一个表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说读练,勇敢的表现自己,并从中感受愉快和高兴。在需要学生表达的时候,最好是能够个人独立的去完成,这不仅是对于个人的一种锻炼,也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从中了解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依据的,为什么需要用到这个公式,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和另一个数字相乘等等。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思维和逻辑能力。

五、记录环节

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晰的明白,就是对于课堂内容,学生表达内容等的记录。但是这种记录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课堂活动录制下来,将学生的表达写下来。从本质上来看,记是对于原有内容的一种重组和删减的过程,是一种再加工的过程,是将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的过程。而这个记录也是对于学生的一种要求。通常所碰到的应用题大多都是比书本上的应用题有些难度。书本上的题目通常都是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大多都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来说,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多,条件的隐藏也更加隐蔽,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记录和记忆,并在解题过程中将隐藏的条件记录下来,便于浏览和解答。

六、研讨环节

首先从“研”这一方面进行,主要是指学生从题目中发掘出一些信息或者数据,并利用一定的关系和条件,从多个角度思考,并且能够探索出超过一种的解决办法,这是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方面的有效措施。其次在“讨”的这一方面,顾名思义,就是讨论。当问题在个人的思考后得到解决,就需要多个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了。讨论需要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很多情况下,从讨论中大家都会发现自己所没有想到的部分,或者是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也许最终的结果大家都是正确的,但是经过讨论却可以发现更多忽略的地方。在之前我们所谈到的六个环节中,所有的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自己的教学角色。

参考文献:

[1] 孙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 孙中华.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环节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01).

9.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篇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初浅的探讨。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以下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在我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近十几年来,分层递进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 2.“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3.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以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以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训练分层

练习分层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辅导分层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6.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四、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3.有利于教师诸方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等,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吴家堡镇楚庄小学

10.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 篇十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室,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的能力和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现在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首先让数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人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和单调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科那样生动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花点心思是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的。为了让授课过程生动活泼,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且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非常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充满感情的鼓励和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动口发展到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途径。

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题会都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师又育人的目的。

二、渗透艺术教育,筛选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乘法初步认识”时,可让学生用六根小棒分成几堆,然后按各自的情况用加法的形式口述,教有目的有意识的分块。

教材所选取的素材,要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都模型。例如,对统计内容的学习,选取文具、玩具、食物、水果、学校里的事物作为统计对象,呈现有趣生动的素材,既便于组织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语言童趣化

教学语言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中介。过于成人化、专业化、理论化的教学语言使数学远离了儿童精神世界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变成索然寡味的说教。我根据北师大千版教科书的童趣化的课题,尝试着结合儿童认识规律、兴趣爱好等特点,使数学口语尽量变得通俗、生动和富有情趣。如解决“淘气小狗”题目时,我说“小明家养了一只小狗,非常淘气,每天上窜下跳的。一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这下糟了,小明的作业本上留下了一串串小狗的脚印。你们知道吗?脚印的后面藏着许多神奇的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看看谁的本事大”。学生们就会形如热烈地讨论。我再次引导“想起来了吗,最好动动你的小手试算一下,小脚印就会消失的”。这些亲切、形象的语言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思考、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愿意接近数学,亲近数学。

四、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存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从而产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内存需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事例或数学材料。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减法—《摘果子》时,根据情景图,说出“可树上的果子真大啊!我先摘下两个给奶奶尝尝”。然后提出问题:树上原有5个果子,摘走2个,还剩下几个。或者提出:树上原有5个果子,现在剩下3上,摘走了几个。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发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这些问题情景能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运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身边的事物,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1.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思想品德课 篇十一

一、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性主要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住教材的中心观点,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一认识角度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要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难点教材采取前有孕伏,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课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1、发挥民主,让学生自己讨论。这种方法是讲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2、创设教学情景。教师根据课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3、树立榜样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学。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四、强化社会实践。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以组织学生扫烈士墓,听英雄事迹,以此来培养同学们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怎样教好小学三年级数学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学生,兴趣

小学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扎实的数学基础是以后考高分的关键。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面对数学中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这个时候,老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主动去学习数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这么重要的时期,老师应该怎么去做呢?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值爱玩的年纪,老师要顺势而为,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小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时期,老师不能遏制学生的天性,而应该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生硬地教授书本知识,枯燥乏味的课堂会让学生更加讨厌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会数学知识,让学生发现蕴含在数学中的美。比如,在学测量这个单元的时候,学生刚接触这些度量单位,弄不清楚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区别,这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尺子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文具盒、铅笔、桌子和身高等等,让他们告诉老师这些物体的长度。学生喜欢玩,自己可以选择量的物体,活跃了课堂,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数学。老师要注重数学基础的培养,学生只有扎实基础,才能为以后学好数学打好地基。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想让孩子学好数学,各种数学补习班接踵而至,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欲速则不达,我们不能为追求成绩的提高,而让学生死学习。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现在我们提倡素质体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都是互通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才刚刚开始成长,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让他们的接触面更宽,这样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以致用,才会发现数学并没有那么难。读书也有利于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会读书的孩子会比那些不会读书的孩子更能学好数学。可是有些家长并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注重数学的突击补习,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但是结果往往不能如人所愿,孩子的成绩一直提不上来。而那些注重各方面发展的孩子,平常有意识地去玩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反而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得心应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我们要注重阅读所带来的累积效应,而不能仅仅为了分数,让学生死学数学。所以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小学三年级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教数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以在生活中融入数学,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在发展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生活中的事情,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上,可以做一些虚拟的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做店长,让别的学生买东西,试着计算物品的总价值,自己找零,在虚拟的游戏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

四、注重数学思维的锻炼

数学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锻炼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老师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重要的教学阶段,一定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思维的基础,在以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才会容易很多。在以后学习数学的时候,可能会需要很多的综合能力,比如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不健全,我们一定要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地基,这样才能建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大厦。在数学这个科目中,存在“梯次掉队”的现象,数学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强,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重要的过渡时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数学做好铺垫,学习好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一定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老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老师要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篇十三

摘要:为了寻求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能够进行“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多方面引导,以创设和谐学习环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学生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自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12-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小学数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寻求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能够进行“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了引导。

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和谐学习环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情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其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主动探索未知,也就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做到以下两点:

1.1 坚持先学后教

笔者始终坚持先学后教,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参与,允许犯错误。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前,布置的作业是预习“正方体的认识”并为下一节讲课做好准备(包括学具)。课一开始,先叫了一位中等生,这位学生手里拿着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演讲:“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接着引导学生向他提出问题,同学们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积极思考、提问,台上的学生都一一解答,最后,让没有机会上讲台的学生在他们小组进行讲解。这节课大家学习气氛特别浓,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各有所获。

1.2 坚持互帮互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说不完整的,其他学生可以随时补充,不清楚的可以及时提问请示,不同的想法可以各抒己见,甚至争论。对于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始终给予特别的关照,给于更多的机会,竭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起足够的自信心。总之,只有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人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学会阅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学生诵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内容里划出重点、难点及不理解的地方,并在这些地方做标记,要教会学生如何在书上做记号。例如:

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

曲线(?n?n)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

重点号(„„)表示这是关键性的词语;

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

让学生在书上做记号,一方面促使学生动脑筋,这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督促学生读书必须认真而不是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在书上留下痕迹,有利于学生日后重温知。

另外,学生做题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题中标出关键语句,理清题目意思,尤其是填空、判断、应用题这类题目。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审题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疑促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智力水平,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给定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认真阅读教材,教育学生阅读课本时应聚精会神,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一段、每一层次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前后联系起来,回答老师自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自学提纲:

①怎样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②转化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各发生什么变化?

③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以这组问题链为思考主线,通过自己看书,相互议论,动手操作等几个环节,细细品味,完成由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概念清晰,印象深刻,同时又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思考方法及时渗透给学生,为以后探究三角形的面?e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会在认识过程中受到启发,独立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

鼓励质疑,发掘学生思维潜能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生的“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时将把学习疑点记录下来,课堂内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争辩。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提出来。对待学生的问题,老师始终抱着鼓励、赞赏的态度。当学生的质疑问难引起争议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当裁判,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加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让学生相互争论,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诱发更多的想法,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质疑环境。

多样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例如学生精彩的发言、大胆的质疑、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及时鼓励和强化;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评选“最佳学习小组”“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等;学生课后通过写数学日记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教师还可以采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14.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 篇十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要不断创新。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措施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递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维、提炼新方法的能力。小学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小学学习科目,其知识很多都需要学生去思维和探索,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创新教育的要求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创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自主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尤为重要。如何更好的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架构,对于小学数学老师而言,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意识,在课堂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让老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指导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动者。同时,还应该采取各种办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任课教师要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期待数学课,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对教师来讲,应该努力提高?笛Ы萄Ч?程中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与学生开展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尊重个体差异,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够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情境的创设还能使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发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设置情境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也会不断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当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心态被完全调动起来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也将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来。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领域中,合作学习是一种被频繁运用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仅能够巩固教授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观察乘法口诀的规律,观察总结后开展小组之间的乘法口诀记忆比赛,每一名学生的表现和成绩都计入小组总成绩中,胜利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通过实践发现,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平时沉闷的小学生变得很活跃,大家争先恐后回答问题,课堂十分“热闹”。在第二节课的课前复习环节中,学生对于乘法口诀掌握得很牢固,从本质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活跃性

新课改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改变而不断革新,在这个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各大企业或单位青睐,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它将会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导方法。学生们早已熟悉、看惯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结合式教学,感觉到乏味、没有新颖性。若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进度等相关内容,将教材知识编排到课件中,同时适当配用简笔画、图像或播放方式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好奇心,从而会提高其专注力。利用这种形象、具体、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可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专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学经验生活化,并且还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归宿。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而且还能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样不仅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也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有力武器。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觉亲切,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六、创新评价模式

数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对于教师感知自身教学效果有个更客观的认识,在应试教育阶段,考试可以说是唯一的教学效果评价,这种片面的学习评估实则不能完整的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更应该结合考试和课堂表现综合考量一个学生。制定合理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立体成体系,客观多方面的评价模式。我在数学教学中曾经引用过2―2―6 的评价体系,就是学生课堂表现占二成、平时课堂作业完成占二成、阶段性考试测验占六成。这对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无疑更加全面客观。学习效果评估作为教学质量的检验手段,具有对师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既能让学生感知薄弱的知识环节,激发学习动机,强化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

七、结语

上一篇:2022药店工作总结下一篇:西游记现代文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