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久弥新的自我修养方法

2024-10-19

一个历久弥新的自我修养方法(6篇)

1.一个历久弥新的自我修养方法 篇一

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

是什么毅力支撑你成为一个备胎?明知对方对你没有感觉,为何还心甘情愿的苦等呢?如果不是因为喜欢,不是因为爱到无法自拔,有哪个傻子愿意做备胎?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是自嘲,也是情非得已。

作为上辈子折翼的备胎天使转世,一定是前世欠了那个冤家,不然今生为何对她如此念念不忘?没有别的办法,因为爱她,所以不忍伤害她和正胎的感情,所以备胎只有等,一直等到对方需要备胎的时候。备胎的命运注定是煎熬和可悲的,一旦带上备胎的枷锁,你就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来面对各种冷漠和失望。我们一方面敬佩备胎的精神,一方面也为他们感到可悲,明知是爱情的死胡同为何不能早日洒脱走出来?

这就是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即便是备胎,我们也是有修养的备胎。我愿意做你的备胎,你无须可怜,也无须自责,只要你过得幸福,我心甘情愿做备胎。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是你的备胎,那是因为我找到了真正值得我珍惜的正胎。

2.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篇二

无论是中餐、西餐、东南亚菜还是日料,我统统照单全收,不过秉承整个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习惯,本人不吃辣,身边的朋友常常嘲笑我说不吃辣可就放弃了许许多多美味,但我不以为意,清淡的口味更符合当代人的饮食习惯,也更有利于健康。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每天美食节目是必看的,著名的美食博主是必关注的。一个吃货的日常就是每当从朋友们口中或者美食节目中知道一个新餐厅,那必须要种草,待到周末就是逛吃逛吃的节奏。

在吃吃喝喝之余,我还会想方设法自己动手做,既然没有烤箱,那就做中式菜肴。还记得我学的第一道菜是蘑菇炒青菜,那时正值青菜最嫩的季节,品尝第一口时,我是紧张的,在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评之后,我又有些欣喜,因为以后可以告诉朋友们我是会烧菜的人了。而要说到第一道硬菜,那非糖醋小排莫属。糖醋小排是一道经典的本帮菜,承载了我从小到大的记忆,小时候,我只喜欢吃我爸做的小排,那个味道和所有大饭店做的都不一样,可惜我爸工作很忙,每次都要等好久好久才能尝到,所以我尝试根据记忆,自己调配酱汁比例,在几次失败的作品之后,总算调出了相对接近的味道。还记得当时品尝之后,我爸评价说:“看来以后我可以下岗了。”那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作为许许多多大小吃货中的一员,我真是再平凡不过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做菜技巧、不断吸纳新的菜品,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吃货的自我修养。

蜂蜜柠檬猪肋排

用料

500克猪肋排/2个柠檬/20克生姜/2瓣蒜/80克蜂蜜/20毫升生抽、绍兴酒/适量白芝麻、香菜、盐、油

做法

柠檬对切,留半个榨汁,其余切片。柠檬汁和蜂蜜调匀。蒜压成蒜蓉。姜去皮切片。香菜切段。

锅中倒水烧开,加入绍兴酒、姜片,放入处理好的猪肋排焯水后取出冲洗干净,用厨房纸巾吸干水分。

锅中倒油烧热,下蒜蓉爆香,放入猪肋排煎至金黄色。倒入适量水,加入生抽和柠檬片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煮40分钟。加入蜂蜜柠檬汁和盐调味,大火收干汁水后装盘,撒上白芝麻和香菜段即可。

秘制橙香鸡翅

用料

10个鸡翅根/2个橙子/半个洋葱/1个八角/1根桂皮/4片香叶/10克白砂糖/1汤匙料酒/适量白胡椒粉、盐、油、生抽

做法

鸡翅根洗净。取半个橙子切成薄片,其余榨汁。橙汁中加入料酒、生抽、白砂糖调匀。洋葱去外皮后切末。

平底锅中倒油烧热,放入鸡翅根煎至表面金黄后盛出。

锅中留底油,放入洋葱末煸炒片刻,再放入八角、桂皮、香叶炒出香味,放入鸡翅根,倒入调配好的橙汁,盖上锅盖小火煮30分钟。撒上盐和白胡椒粉调味,出锅前加入橙片装饰即可。

泰式酸辣凤爪

用料

500克鸡爪/1个青柠/20克生姜/2瓣蒜/3根小红辣椒/1汤匙鱼露、芝麻油、泰式甜辣酱/2汤匙米酒、生抽/10毫升白醋/1茶匙白砂糖

做法

鸡爪洗净斩件。青柠对切,青柠皮切丝。10克生姜切片,其余切末。大蒜压成蒜蓉。小红辣椒切圈。

锅中倒水,放入姜片和鸡爪,大火煮沸后转中火煮8分钟。

将煮好的鸡爪冲洗干净,放入冰水中。

取一个保鲜盒,倒入鱼露、芝麻油、泰式甜辣酱、米酒、生抽、白醋,加入白砂糖、青柠皮丝、姜末、蒜蓉和小红辣椒圈搅拌均匀,挤入青柠汁,放入鸡爪后盖上盖子,放入冰箱冷藏半日。用干净的筷子将鸡爪翻身,使之腌制均匀,大约24小时后即可取出食用。

3.一个媒体微博编辑的自我修养 篇三

我从事微博编辑一年有余,负责财经类杂志的微博@商业价值杂志,这一年来可谓五味杂陈,这份工作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深入了解微博这个平台爆发出来的正面能量和夹杂着各类不堪的蝇营狗苟。对于这个行业的吐槽,之前陆续在微博上说了不少,这一次想对一年来的思考进行全面梳理。我想谈一谈媒体微博圈子里的一些现象以及我所认为的解决之道,欢迎同行们猛烈拍砖。

微博之劣像

唯眼球驱动的KPI

我们都知道,新闻理论有把关人一说,也就是说新闻见报之前,会有最后一道审核,决定该新闻报还是不报。当然在中国,新闻见报之后还有一个最为神秘的把关人。后来有了微博,言论门槛极为降低,各类媒体纷纷进入微博,指点江山。

微博编辑一职亦应运而生,伺弄各自的媒体账号,微博上的把关人也就是这个账号的微博编辑。微博的产品设计和运营策略有着很强的媒体属性,可能是为了刺激平台活跃度, 专门有一个风云排行榜,分门别类将各个领域的微博账号做一个排名,排名依据乃是微博粉丝数、当天发帖量、转发及评论情况。由此,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微博编辑们的罪与罚一跃而出。

排行榜排名很快成了很多媒体领导施加于微博编辑们的KPI,至少发帖量要得到保证。那怎么办?都市新闻类媒体的微博编辑们则是挖空心思,到处找社会新闻, 而其实很多财经类媒体一天根本没办法保证20条到30条财经类信息的量,也只能跨界发各类社会花边新闻。当然一些故作聪明的陈年段子也是财经媒体微博们最喜欢的料。

很多账号在这样的指标排名中脱颖而出,他们占据了微博风云榜排行的头几位,于是马太效应和示范效应产生了,他们的粉丝量越来越多,在很多媒体领导眼里,他们的模式是成功的,这样的媒体微博账号成了标杆,业内同行在内容形式和发布频度上都开始全面效仿。越来越多的媒体微博账号开始在低效的恶性竞争中狂飚——拼速度,拼热点,拼谁更能迎合粉丝。

粗制滥造的内容

这是一个 丝行业,从业者普遍缺乏新闻伦理素养和价值观判断,在多数微博编辑眼里,粉丝数、转发评论及风云榜排行就是终极目标。 于是微博编辑们就要挖空心思寻找、分享那些能够激起微博粉丝反应,能够挑逗微博粉丝情绪的新闻素材,而全然不顾自身媒体品牌的定位。

都市报媒体发社会新闻,商业类、政经类杂志也沦落为社会花边新闻、陈年段子的发声筒和放大器,我很难想像,一些非常牛逼非常专业的财经媒体,其下属的杂志或网站的微博竟然也成为了发布社会花边新闻的桥头堡。在唯眼球驱动的KPI压力下,那些媒体微博每天都在炮制那些粗制滥造、未经思考的同质化信息。早些时候,曾看到一个新闻,有专门的营销公司专门炮制并散布各类耸人听闻匪夷所思的社会恶性新闻,因为他们知道媒体微博编辑们喜欢这样的菜!诸君如对微博有所了解,大概都知道微博上每天都在流动着很多不实很多耸人听闻事后又被证实为谣言的新闻信息。没错,这里是源头的一部分。

抄你是看得起你?

我们都知道,中国互联网有一个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地方是中国有四大门户盘踞新闻高地,而传统媒体自身的网站不是没有,就是活的很惨,值得尊敬的是财新网正在挑战这种模式。

在门户时代,传统媒体的价值极大被门户剥夺,门户狭流量令传统媒体不得不将内容以低微的价格甚至无偿贡献给门户。而到了现在,这一状况更甚了,以前是门户剥夺传统媒体,现在是门户和传统媒体的价值一起被微博账号给劫持和剥夺了。散布于各个门户各家媒体网站的内容可以无条件无任何限制的被所有的微博账号发布,好一些的做法是在微博上标注下来源,大部分甚至连个链接都没有。 但纵使加了链接和来源又有何用?微博受众们基本上是不会注意到这条内容是谁的,他们走马观花关心的仅仅是内容本身而已。于是乎A 媒体辛辛苦苦写了一篇牛稿,发布在自己网站上和微博上,又被各个门户抓取,然后B 媒体把这条信息发布在了自己的微博账上,而它的微博账号影响力又远大于A 媒体的,此时此刻辛苦贡献原创内容的你做何想?真的是渠道大于内容么?

多年前,IT 圈里曾经流传着一句话:抄你是看得起你。这句话用在微博领域其实更妥洽。

微博对媒体的价值

微博给媒体带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想主要围绕我所熟悉财经类媒体来谈谈这个问题。

对媒体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微博应该是媒体的延伸和新的内容载体,它是一个很好的发行渠道,它的重要性甚至不低于媒体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它的价值有以下几点:

1、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炼总结和拆解,可以把文章很好地推送给自己的粉丝,通过超级链接者的转发下,可以让自己的内容传播的更远。通过这样长期有价值内容 的持续推送,强化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和气质,从而使杂志发行获益,品牌形象提升。还有什么事能比让自己的文章走的更远被更多的人看到更让写作者们在意?还有什么事能比可以直接看到读者反馈更让写作者激动?

2、正在尝试中的微博商业化。如果把媒体微博当作一本杂志,它也可以有广告,目前业内做法是广告内容伪装成正常的信息进行发布,很多情况下微博读者无法识别出这是公关内容。其实在发布的时候何不大大方方的向杂志一样标注这就是广告。加一个类似#本微博为广告#的标签,虽然这么操作也会遭遇微博读者反弹,同时其给广告客户带来的价值也有可能也低于没有任何标识的内容,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3、其实媒体微博最大的价值应该是隐性的品牌提升,这个品牌加值是很难用金钱去衡量的,在长期有价值内容的输出下,微博上聚集了一大批忠实读者,在此基础上,推广诸多媒体自身的业务将事半功倍,比如会议推广,会议微博现场报道,移动客户端推广,媒体调研,选题反馈等。这是对媒体的正向循环。

4、读者数据库,通过持续不断输出内容,粉丝群体越滚越大,这些微博粉丝将是媒体数据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媒体微博编辑的自我修养

告别卖萌

媒体微博编辑,首先应该是做为媒体而存在,其次才是微博。企业中的微博营销规则不应该对他有过多染指。媒体微博编辑,他应该首先是一个媒体人,其次才作为微博这个新型发布渠道的运营者。一个好的微博编辑应该具备国际化视野,懂内容懂新闻;有编辑能力、选题能力、新闻整合能力和创意能力、有新闻伦理素养;懂微博,反应快,堪称复合型人才。

创意能力的落脚点为微博配图。媒体微博编辑,应该锤炼出针对某一事件迅速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他还要锤炼出和业内人士就发布的信息进行适度讨论和互动的能力。在微博这个链条上,他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微博主编。媒体微博不应该成为一个只会发快新闻,只会卖萌和抖机灵的账号。

不要快新闻,要观点

以我负责的@商业价值杂志 为例。从价值观层面,它秉承杂志的编辑精神,专注于技术商业领域,从不染指社会新闻;对自己不属于的领域谨言慎行,专业的媒体做专业的事,对于重大的社会事件,如果不符合商业价值杂志定位,也要hold 住,宁可失去活跃度,也不参与。

除非在科技界或商业领域有重大新闻,@商业价值杂志 基本上不发商业领域的快新闻。它的分享的内容的特点是基于杂志文章本身,将文章重点提炼出来,一条主微博讲框架,多条转发微博分别阐述文章观点。如果转发及评论中出现有价值的讨论,转发并讨论。

总而言之是干货和经过思考的有价值观点。不得不提的是,在整个媒体大环境下,它现在也有少量和杂志气质相似的外部内容,微博文字经过理解后进行二次创作,附上文章链接。对于很多可疑的内容,会再三进行多方信源的求证,避免发布不实信息。

一条段子转发上万次不如一个观点转发一百次

我认为,微博应该求质不求量。对于转发数,一条段子转发上万次,尚不如一条真正有价值内容转发一百次。前者图的是快感和数量,后者则真正让你曝光于你的读者,能够让浏览者看到你的专业性,进而对你产生兴趣,那怕他没有转发这条微博。

慎用长微博

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长微博渐成风气,不仅那种只有文字的长微博日渐流行,很多媒体都开始尝试图文并茂的信息图,试图将整篇文章重新排版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发布。其实对此风气,我一直有所怀疑,微博作为媒介,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按照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理论,这种特性跟微博舆论环境无关,而是其产品形态决定的。你的长微博真的会有人耐心去看吗?还是只是叫好不叫座。

在微博上,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是碎片化的,碎片内容和大脑接触的一瞬间就决定其是否转发或评论,动作一过转向下一条,因此我认为人们普遍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阅读在微博上阅读整篇文章。其实一篇文章的链接的效果可能要好于一条长微博,毕竟网页这样的媒介更适合深度阅读。

曾经有一些案例,第一个例子:一条微博配错了长微博图片,微博文字和图片是完全不相关的内容,这条微博转发很高,但是看评论或转发语,都是直接对微博文字的讨论,没有人发现图片配错了。第二个例子:图片没有配错,但微博文字被处理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长微博中的内容则是更深度更全面角度的文字,同样评论及转发语也仅仅是对微博文字的讨论,而并没有对长微博内容的讨论。

当然,我并不是说在所有情况下人们都不会在微博中直接看长文章,其实在很多特定议题下比如“方韩大战事件”,长微博非常好的解决了微博过于碎片而不利于讨论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比较功利的角度来看,纵然长微博的操作方式在微博中不存在问题,但是做一个精美的图文并茂的长微博是需要花费精力的,有些媒体甚至专门配备了微博图片设计师。一条微博的生命周期只有两个小时,在这个时间内,它的生命尽情绽放,但之后,再好的内容再精美的图片也会被淹没在大量的新内容下,那么你的劳动成果的价值又如何得到更好的体现?会不会付出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

微博不同于网页上或杂志中的文章,微博是速朽的一次性产品。我们真的有必要让它变的越来越重吗?它的媒介属性真的能承载这么大的信息量么?值得思考。

媒体微博编辑的核心价值:内容能力

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媒体人,而非营销人,对这份工作的考量媒体属性大于营销属性,于自己会更有价值。微博对于媒体来说,作为一个新型发行渠道而存在,从业者既是内容生产者,同时也是这个新型平台的运营者。如果从业者只是沉迷于转发及涨粉丝的虚无快感中,将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这样你不会得到内容的能力,而运营媒体微博也不会使你获得多么好的营销能力,因为企业微博拼的创意,企业微博若要做好难度比媒体微博大很多。

此时此刻你何去何从?只有当你具备了内容能力之后,真正把握住微博背后的核心价值——内容,微博能够带给你的营销能力的提升,人脉的获得才具备锦上添花的意义。就算不做微博了,你还可以去做任何和内容有关的工作。

总结

无论是指标显示,还是个人观感,微博活跃度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里面的部分原因或许是媒体微博们造就的。在中国做媒体,本就像是戴着厚重的镣铐在跳舞,媒体们又何必自甘堕落,将自己置身于更为恶劣的环境中?

很多媒体的领导和记者编辑们都认为“微博谁都能做”,微博编辑很可能隶属于市场部,这个职位的定位做营销的。在KPI 的压力下,从业者自己也不会觉得需要对内容有更多了解有多重要。

我认为,媒体微博编辑的门槛必须提高。媒体微博编辑或许需要学习更多的新闻伦理,或许需要将眼球让位于专业性。如果媒体微博编辑这个行当死了,那也是死在缺乏没有新闻伦理素养和价值判断产生的逆向淘汰的结果上,死在这样低效且无节制的恶性竞争中。

作者:林辉

4.一个“富三代”的自我修养 篇四

上海博物馆跨年重头大展“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近日在申城颇受关注。吴湖帆是有影响力的海派画家,但如果他只是一个太太平平画画的人,那他在今天就不会是一个“万人迷”。除了鲜明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比如为了让自己看着顺眼,不惜对那些价值连城的名家书画进行拆剪拼装,裱成自己喜欢的样式;还比如为了一幅心仪的画,不惜典当藏品一定要买下。虽然这种拆分名画长卷的行为给他招来非议,但是吴湖帆还是用事实说话:他学养深厚,创立了一条收藏谱系,有自己的一套严谨的鉴定方法,作为传统鉴定和现代学科鉴定过渡中的关键人物,吴湖帆积极提携后进,培养了徐邦达、王季迁等一批杰出的鉴定家。至于吴湖帆喜欢拼拆作品的行为,据学者凌利中的分析,其与一般画商那种出于牟利而任意裁割做法本质上不同,而是出于收藏的立场去做的一些保护措施。吴湖帆自己也说,这个过程是“一种赏玩心态”,比如此番特展中《明四家集锦图》,就是吴湖帆把吴门四家的作品“拼装”到一册中了。这正是吴湖帆作为收藏家在装裱和收藏思路中的细节体现。

正因凡此种种,今天,“吴湖帆”三个字几乎成为一个民国神话。

就是这样的一个很能折腾的人,这样一个成功做到将创作、史学和鉴定集于一身的人,其实是一位典型的“富三代”“官三代”。吴湖帆为清代大学者吴大澂嗣孙,外公是沈树镛。吴湖帆的夫人潘静淑也是典型的“白富美”,来自苏州收藏世家,她的嫁妆也成为日后夫妇藏品的一个重要来源。民国那时候的这种“富”与“美”,还是那种纯粹的定义,是实打实的含金量。富,是家底,是学养;美,是气质,是优雅与精神。所以上博这个收藏展虽然名为“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但这些作品并不仅仅是吴湖帆一个人的收藏,背后更是两个家族整整三代的心血和智力结晶。

吴湖帆之所以那么“任性”,也是因为收藏的来源丰富。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当时正逢末代皇帝溥仪“名存实亡”被软禁在紫禁城中的民国开国初期,而这座几近空城的紫禁城里的太监们早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都拿着宫里的宝贝偷偷变卖出去,所以民间才有这么多漏可以捡。民国的几个响当当的收藏家如庞莱臣、张大千、张伯驹、钱镜塘都尝过这个甜头。

吴湖帆的鉴定,十分自信,自成一派。哪怕是被乾隆御笔认定“真迹”的画,只要他考证下来认为不对,就会打上“伪作”之签,如此昭示,算是调侃了老皇帝一把。但切莫认为这是少爷习性,相反,吴湖帆的治学是非常严谨的,这种严谨是基于对前人、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他的藏品有600多件书画上面都有题跋,而且不是简单的几句话,是需要调查研究、胸有成竹才下笔。所以他敢于指出被乾隆认定“真迹”的那版子明卷《富春山居图》实为伪作;也是他,依据“两峰纸”(两峰为罗聘的字号)指出一幅原本被冠以金农之作的梅花图实为罗聘所作,此二人为师徒关系,皆为“扬州八怪”之一。

这个“富三代”会不吝干金去购画,也向往“梅花道人”的风骨。“梅景书屋”的得名并非是因为他的书屋有梅花,而缘自吴湖帆最心仪的两幅藏品:南宋宋伯仁编绘的《梅花喜神谱》与北宋米芾的《行书多景楼诗册》,分别代表“梅”与“景”的含义。其中《梅花喜神谱》是此次展览的打头之作,封面卷首有吴湖帆亲笔“梅景书屋镇宝”,并注明“王府中散出”,且“梅花喜神谱”之签为王爷亲笔。这册《梅花喜神谱》一如其名讨人喜爱,其形式类似今天的绘本,文图相映成趣。该册也是我国版画史上现存最早的专

这种文图互动在观看这个展览时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题跋是中国古代书画所特有的一种鉴赏方式,不仅具有故事性,更有史料价值。题跋有多重要?比如这次明星展品之一的钱选《蹴鞠图卷》,不去看题跋你压根不知道图里哪位是皇帝,而通过卷后文徵明的描述才可知:“青巾黃袍者宋太祖也”,文徵明也一并介绍了其他几位蹴鞠者的身份。整个画面因为这段题跋而生动了起来。像这样的书与画结合起来看,就非常有意思了。又比如,吴氏夫妇是对擅绘花草及猫的清代画家恽寿平有偏爱,展览中有一册恽寿平花鸟册,册页中吴氏夫妇的一段题跋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价值,云:“静淑专习花卉后颇欲收贮一二杰品以为摩挲,弗能得。今秋见此册从故都来展,觉神往顾,索值昂,踌躇一画夜,乃将旧藏明清文氏书画一册质去,复益巨金辇归,以成斯愿。”可见,潘静淑在专习花卉之后一直想收藏一卷杰作供己欣赏把玩,一直未能如愿,看到恽寿平此花卉册从北京来沪上展出,顿生心仪,只是索价太高,考虑了整整一晚,夫妇俩把一些明清旧藏书画拿去典当,换了钱才得以购入此册,终于如愿以偿。夫妇俩对之的喜爱和欣赏亦不负此干金,从他们对画册中每一帧的裱边题跋可知他们的鉴赏水平,如此册恽寿平花卉册中一页,题曰:“画中紫色最难,而淡紫色入神更难,南田翁(恽寿平字号)赋色之妙真是干载独步。图中之花真有飘缥缈之态,神乎技矣。”

夫妇俩的字属于小楷一类,工整而易于辨识。这也是古书画展览在今天愈来愈受到大众欢迎和重视的原因,因为展品本身不仅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给今天的礼物和问候,更能与今人产生一种互动。试想,题跋长卷,堪称“纸上雅集”,看过这些画的鉴赏者们并非是在同一个时间聚会于同一地点来品鉴该件作品的,他们往往彼此并不谋面,甚至还有彼此时隔百年、地隔千里的,但他们在各自独立地面对同一件作品时,进行鉴赏、感悟而创作了诗文,这些都是通过题跋的形式,集聚于同一件作品之上。因而,纸上雅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品鉴作品的方式,它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自由地与古人吟诗唱和,不同空间、时间、世代的人都可以借留在画卷上的题跋而与前人“同处一卷”,这种压缩历史长河于一卷轴的举动,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来文人士大夫的理想,那就是与古人等身而流芳千古的理想。唯一的遗憾是,今天在博物馆的它们,或许已经“寿终正寝”,谢绝被人“再创造”了。由此,我们很多人才会如此羡慕吴湖帆先生的“任性”吧。

另外,吴氏夫妇是很懂生活之人,除了爱养花养猫,他们在收藏中,除了正统美术史中的那些大家正经作品,还有一些小趣味和有眼光之作。比如,吴宽一小卷《行书乞情帖》就是吴宽为唐伯虎冤案的说情。还有清代华喦的《婴戏图册》再现了雍正、乾隆时代儿童们的游戏,根据每页题跋可知,这些“熊孩子”们会玩秋千、跳长绳、踢毽子、堆雪人、用手肘顶竹竿,甚至还有在葡萄架下打架而有人却偷偷吃着掉在地上的葡萄、在放鸽子间隙偷空赌棋……而最后画家还是不忘描绘一番这帮“熊孩子”认真读书的场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这场被吴湖帆之孙吴元京称为“迟到的展览”(吴湖帆是在文革时含冤而死,所藏之作皆已四散),是上海博物管在羊年末尾给观众的惊喜,因为在年初上博公布的展览计划中并没有这个“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对此,上博馆长杨志刚馆长表示,举办吴湖帆展览,上博存着一个寄托在里面,即从一个伟大画家入手,通过他的创作、收藏和鉴定,呈现一场综合性的展览。以前人们眼中的吴湖帆是大画家,而此次多维度的策展理念,将引导观众理解吴湖帆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全方位贡献,“对于吴湖帆的认识,才刚开始”。

5.一个关怀型领导的自我修养 篇五

一项对2431名管理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能激励人们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不是错过机会的恐惧,而是获得收益的欲望。该调查向一半受访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财年即将结束,而你的业绩落后于其他同事。如果无法超过他们,你就会失去丰厚的奖金。你对此会有什么感受?”面对这种情景,选择“心情焦虑”的受访者,比选择“感到兴奋”的多出15%,而相对于另一半受访者——他们作为对照组,问题背景关注于其年底的正面收获,调查显示,前一半受访者做出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是后者的两倍以上。该报告解释称:“焦虑会削弱人们做出优质决策的能力,往往导致他们更容易铤而走险。”这项研究还例举出更多证据证明,基于关怀而非威胁的领导方式才是管理者实现员工满意、行为诚信和客户满意的关键。

关怀是什么?

要成为高素质的领导者,关怀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但关怀到底是什么?

关怀首先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或热情。它意味着深切关注他人的健康和幸福。当然,充满关怀的领导者不仅要怀有一腔乐于助人之情,还要付诸于实践。没有实际行动的关怀毫无意义,就像一部被评为G级(老幼皆宜)的昆汀·塔伦蒂诺电影。

泰勒·斯威夫特站出来反对苹果公司对音乐艺术家们不公平补偿政策的行为表明:她是一名服务型领导者。谦逊是服务型领导者的典型标志,因为类似泰勒·斯威夫特这样的人,他们是在用其公众平台为所有人谋利益。

而在商界,服务型领导者还要立足于关怀,因为提升一家公司业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照顾好公司最重要的元素:员工。其中也包括管理层。《新“一分钟管理者”》一书的作者肯·布兰查德告诉我,他与许多《财富》500强公司打了一辈子交道,并从中认识到,人们“希望在一家能让自己感觉有赢的机会、能实现目标的企业工作。”他表示,聪明的领导者会将“表扬、发现员工做对的事并为他们加油鼓劲”变成一种习惯。

你好、他好、大家好

管理者和员工的满意度高,将带来一项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满意的客户。

联邦快递的管理者与员工一直在践行该公司的“紫色承诺”:“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我曾请该公司CEO弗里德·史密斯谈谈该公司员工如何做到在面对挑战时依旧以公司使命为荣。他向我讲述了一名女员工吉尔的故事。吉尔得知,有一单发往加拿大的包裹在途中严重受损,一直未送达目的地,里面装的是两辆婴儿学步车,在加拿大买不到替代品。

尽管吉尔并没有参与这位客户的前期交易,但她还是“承担起个人责任,在当地找到并购买了两辆婴儿学步车,准备好相关文件,安排了发货,并一直监督运送情况,直到货物送达客户手中。”员工代表着整个公司的形象,吉尔认为,她有责任让客户收到期待的货物。弗里德总结道:“联邦快递竭尽全力为她服务,令这位客户非常高兴。”

如果你是这位客户,你难道不会向你的朋友同事讲述这家公司为你提供的悉心周到的服务吗?如果下一次你需要寄送包裹,你会选择和推荐其他人选择哪家公司呢?吉尔之所以能够如此尽其所能为顾客服务,是因为联邦快递这样的公司鼓励员工去做这样的事情。关怀型的领导方式意味着支持和认可像吉尔这样的员工所付出的努力,从而使员工和客户都能从中获益。

如何成为关怀型领导?

若公司领导者希望通过关怀型领导方式获得优秀业绩,则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绝不以员工的畏惧为领导手段。

专注于员工不应该做的事情会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的局促不安感,并增加其做出不道德行为的几率。

2、强调积极结果。

遵循肯·布兰查德的原则,要寻找团队成员的优点,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做错了什么上。诚然,任何一家公司总有需要惩戒的时候;但同样地,在更多情况下,如果你的员工表现优异,就应该得到认可。

3、赋予团队权力。

在联邦快递,吉尔拥有可以如此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如今,她已成为那位加拿大客户心中的英雄。通过给予员工广阔的活动空间,并发现员工的重要成就,弗里德·史密斯不仅在员工中深得人心,也得到客户的信赖。

6.一个历久弥新的自我修养方法 篇六

但是黄子韬倒好,面对各种调侃黑料,收拾心情照常工作,甚至被提起“表情包”的事时也能哈哈大笑,轻松化解尴尬。但谁都知道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个年轻人经历了多少风雨,但风雨洗礼后,有人倒下,有人因着风雨更凶猛,拼命扎根,挺直腰杆——他便是后者。

一年不到的时间里,黄子韬筹备演唱会、参演影视剧,又参加了《中国新声代》《歌手是谁》《真心英雄》等节目的录制,被黑得最惨的时候,甚至连素颜出现在节目中都被骂长得丑。而他面对黑料,大多时候选择不解释——这大概是一个武者的武道。

2011年12月,黄子韬随韩国超人气团体出道,并担任队内rapper,兼任武术和高难度动作担当,表演和说话都很生涩,童年的武术学习经历,让他大部分时候都是沉默的,人一多便会紧张,更别提与人交流。尽管多年后,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四年,他已经学会了与人交流,但为自己解释时还是有些苍白。

我只想给粉丝最好的陪伴

有黑料称他对粉丝糟糕,在三亚被跟踪时举起路边木棍恐吓,待同行人还原事实才知道,有狗仔或粉丝等身份不明的一行人一路跟踪子韬的车,为了让来华旅行的韩国队友玩得安心,他独自下车与其交涉,未果后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自卫,但新闻发到网络上便成了另外一种模样,甚至有人口出脏话,责骂他对粉丝糟糕。对粉丝糟糕,这种事他怎么做得出来呢。2013年8月,参加韩国一档跳水节目时,黄子韬发生意外,小腿被拉出十多公分的深口,手术缝合后依旧留下了一道疤痕,所有人为他担心的时候,他却强烈要求完成录制,众人无法理解,他有些愧疚地说出实情:“我想好好地表现给熬夜陪我录节目的粉丝看,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是从我的祖国飞来等了一天一夜,就是为了给我加油,我不努力觉得对不起他们。”时光流逝,新料盖了旧闻,旁观者忘了疤痕,只有他自己清楚,一路走来,粉丝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再怎样都不会对粉丝糟糕。

人生,做自己就好

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节目采访录制中,主持人多年采访经验,眼神敏锐,发现了他身旁的“聋哑人助理”,有些好奇地询问个中缘由。这是他的发小,一位聋哑人,现在是黄子韬的生活助理,从小的相处让他对朋友的遭遇感到万分惋惜,年幼时,他为了和朋友交流学会了手语,而长大后,他用这样的方式帮助着这个特别的朋友。主持人询问他初衷时,他只是简单地说道:“想让朋友能安安稳稳,不用走上社会,遭遇不该遭遇的事情。”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正面宣传素材,导演组立刻与其经纪团队沟通,更多地发掘聋哑人助理背后的故事,对助理进行拍摄采访,尽管明知道这样的宣传对自己的形象塑造很有利,但他依旧以“他毕竟还是一个普通人,我希望他能有自己私人的生活”为由拒绝了导演组。那场采访的最后,主持人不解地问:“如果这就是娱乐圈的生存法则呢,你也不愿意遵守吗?”

黄子韬一脸真诚,严肃地说道:“这个生存法则是你们的,不是我的,我有我自己的生存法则。”

依旧要用最真实的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糟糕的或是优秀的,温和的或是暴躁的,理性的或是冲动的,这些所有面,都是成长的某个阶段固有的样子,可能在成长中有些激烈,那些激烈的做法偶尔会让社会不满,但选择这样的成长方式本身并没有错,接下来的时光里,他会继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娱乐工作者,但要伪装成所有人喜欢的完美偶像,他实在做不到。

上一篇: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下一篇:2024年度技术监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