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

2024-09-19

关于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精选16篇)

1.关于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一

岁月的脚步这个快啊,走着走着不经意间来到了年根年尾。于是,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祝福》里说过的“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在我的家乡,如同这样的气象当中,家家户户总是以极其隆重、热烈乃至虔诚的春节盛典,宣泄释放攒足了一年的澎湃激情,抖擞精神吹响春天序曲,轰轰烈烈向新一年迈进。而在这仪式感极强的年俗里,有一项至为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祭祖。

年三十这一天的中午刚过,暖融融的阳光映照着大红春联愈是耀眼夺目,满院生辉,老老少少的脸上描画着满足的笑。在喜庆祥和的气氛里,大家都是紧张繁忙、年年如是的筹备着。女人们精心洗刷锅盆瓢勺、杯盘碗筷等餐具器皿,把早已准备的鸡鸭鱼肉、水果点心各类供品悉数清点装盘。与此,紧锣密鼓张罗着包好除夕晚餐、夜里“发马子”以及初一早上的三顿水饺。一家老少围拢一起,有洗菜剁馅的,有和面擀皮的,说着笑着忙乎着。其中“发马子”的水饺作重点处理,有一部分要包进红枣和硬分币、角币,寓意“吃甜头”,“咬口福”。

男人要完成的是更为重要的“请影”,也有的叫“挂轴子”。其实就是按世次写有先祖名字的民俗卷轴年画。其内容通常是程式化的民居院落,大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顶端端坐着被视为始祖的男女长者,其余画面多为竖排的长方格子,填有历代先辈的名字;下半部分是院落概括及古代人物等,院门上常见“悽怆音容在,烝尝俎豆新”,“本支绵百世,俎豆永千秋”之类联语。整个画面装饰是大色块的红蓝黑绿,艳丽耀目。升“影”时,先把与之配套的苇箔或竹帘子固定墙上,然后将其端端正正悬挂于正中,两侧配以多为荷花、芍药内容的副联,并在下端横拦一根细线,以防翘边翘角。

““””时期这个“影”曾被看作是封建迷信的东西,大都以火焚烧。可到了春节还的供奉,有人捉摸出在纸板上粘贴红纸的办法,做成高宽各二十几乘十几厘米的长方形牌位,去掉上边两角或制成圆弧状,书写“显考(妣)府君之神位,男某某奉祀”的字样,供之膜拜。直到现在仍然有人沿袭这种做法。这个“影”升挂起来后要安放供桌,找出一年一用的桌帷子、香炉、烛台以及大红蜡烛等,还有十双新买的红色竹筷,代表着红火和十全十美。 到这时,往往大都是下半晌了,族中“老领头”便召集起爷们儿,共同去请“老人们”回家过年。一帮人马来到墓地上坟叩头,点燃鞭炮,并特别说一句:“老爷老妈回家过年啦”。“老爷老妈”是泛称,代指所有已故的先祖长辈。回家时还要虚掩着门,意为让先人进家,还的在“影”前磕头,以示恭敬和完成了送达通知的任务。

儿时记忆,除夕之夜叫“年五更”,是一个让孩子们有着急切期盼,又有些许胆怯和充斥着神秘色彩的夜晚。这期盼,是渴望新衣新帽、口腹之欲和喜庆鞭炮带来的兴奋冲动;这胆怯,来自那灯烛摇曳里“影”上色彩炫目的古装男女,随微风一起一伏,欲止还动,忽闪忽闪的令人有些头皮发麻;这神秘,是大人们有意无意的渲染,不许高声喧哗,不许乱说乱动,束缚了顽皮少年的随性而为,营造了一种诡异迷惑的氛围。

还有一些禁忌,比如不小心碰碎了碗碟之类,要说“岁岁平安”;煮水饺破了皮说“挣”了;馒头、包子裂了说“笑”了。小孩子如果出言不恭,长辈自然会说“童言无忌”打圆场。可是,有一次我在姥姥家过年,除夕日舅舅“挂轴子”,我看到上面花花绿绿的人物,兴奋的蹦跳着咋呼表弟:“快来看孩啊”,童言出口,惹得舅舅近乎于呵斥,“净胡说,没老没少”。这是“影”的烙印,一生铭记,以至成年后每当看到和我自己“请影”时,总是充满了怯怯之感。由此看来,小小少年的记忆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以及对那颗稚子之心是不敢疏忽染瑕的。

过年的夜晚须明烛高照,灯火通明,预示家业兴旺,同时暗含了不能让先人摸黑之意。这个夜晚阖家团圆,其乐融融,迎新辞旧,只待“发马子”——将天地全神乘骑的纸马烧掉,送神灵回天。这是整个年夜里最为庄重、谨慎而不可差池的时段,是祭祖的重点和高潮。在接近正点之前,已经把白天备好的“祭礼”按序一一陈列供桌,通常为“小三牲”鸡鱼猪肉,豆腐,寓意得福;“三生和菜”菠菜、白菜、粉丝,蕴含勃勃生机、清白做人和福寿绵长。还有不可或缺自家蒸做的五个饽饽,五福临门;一盘年糕,年年攀高。待到吉时,家人一齐忙活,水饺煮好后每碗各盛一对,分别供奉于天地、灶王、祖先等,点高香、焚烧大批烧纸、送大个的“金银元宝”,燃放长挂鞭炮,叩拜四方,恭请天地诸神和先祖歆享“祭礼”,每家每户都是以最高规格的祭拜,祈求来年幸运吉祥。

从除夕“请影”开始,每日三餐都要把热好的饭菜端上供桌拜祭,同时不能忘记将水饺汤之类倒在地上一些,祭奠一下。初三早上吃完饭以后就意味着过完年了,赶紧送老祖“回家”,这样出嫁的闺女才能回门。每到这一时刻,我们这里收拾“落影”,母亲那里依次敞开屋门街门,嘴里念念有词:“老爷老妈都走吧,过完年了,回去好好看您的门”。这话说的煞有介事和郑重其事。其实呢,母亲也就那么一说,她知道无神无鬼,什么也没有。但,这绝不是有人所说的封建迷信,更不是有人认为的愚昧无知。慎终追远乃圣人之训。祭祀先祖是对根的问询崇奉,是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与生生不息,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平城洲桥

公众号|咱们村

2.关于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二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 是快乐美好的, 是一段难忘的体验, 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 对当时的人和事, 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鲁迅先生远没有伟大的童年时代生活, 而他的童年时代大多是通过已经伟大了的鲁迅的回忆来展现给世人的。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 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 罗汉豆, 茭白, 香瓜。凡这些, 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 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 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 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 使我时时反顾。”《朝花夕拾》就是鲁迅永别故乡后的情思, 就是在流离颠沛中, 对儿时童心的追忆, 它表现的是真实的鲁迅, 真实的童年生活。而在小说中, “我”并非真正的鲁迅, 而是鲁迅的化身, 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回忆的童年或许是真的, 或许更是一种童年梦幻, 是对童年生活纯真无邪的希冀。所以, 本文就以《社戏》、《故乡》这两篇有关童年回忆的小说进行分析。

鲁迅的童年以13岁为界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段生活, 在13岁以前鲁迅也有过快乐的童年, 而13岁以后, 一连串的打击突然降落到他头上。首先是祖父因科场案入狱, 接着父亲久病不起, 鲁迅不得不过早担起家庭重担, 常年奔走于药铺和当铺之间, 在世人的冷眼中受尽了侮辱和炎凉, 过早尝遍了人生的酸苦, 遭受着难堪、屈辱、自卑和压抑, 正因为如此, 13岁之前在乡下度过的快乐日子在鲁迅不愉快的压抑的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对于鲁迅而言, 基本上是在一种被压抑的和沉重的氛围中度过他的最重要的一段童年时光的。在鲁迅的童年经验中有着他的对于不愉快的和压抑的早期生活的极为敏感的记忆, 或者说, 早期生活的压抑感及其记忆, 构成了鲁迅童年经验中最显著和最重要的内容。鲁迅是怀着一种受到伤害的心情走向人生、社会的。在对人世的感慨和洞观的背后, 不知隐藏了他多少滞重的记忆。同时, 鲁迅作为一个精神界的与黑暗抗争的战士, 成年后令人绝望的现实人生便时时激起鲁迅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他的精神需要一个栖息之所, 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就成了他逃避残酷现实, 寻找精神的慰藉与心灵的栖息地。所以在《社戏》中, 成年鲁迅由于精神上的压抑, 以至于从北京戏园的两次看戏也不能排解他心中的抑郁, 从而转向回溯性童年记忆, 向我们描绘了童年鲁迅在故乡看戏的自然欢快、美丽动人的画面。

回忆是一个与时间相联系的概念, 时间的延续会使一切事情成为回忆, 同时也会使一切痛苦渐渐趋于平淡, 甚至由于距离的拉开, 有些痛苦还会转化为美感, 正如距离产生美。鲁迅虽然对旧的社会、旧的人生在理智上充满了憎恶与绝望, 但他在情感深处, 在潜意识中却不能甚至不愿像别人那样慷慨激昂甚至兴高采烈地埋葬它, 因为那社会、那人生里毕竟有着他的一份眷恋与希望。书写童年是一种回忆, 对童年的回忆往往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生的, 回忆的引发是有一定契机的:一个历史事件、一种文化嬗变、一次思潮涌动, 甚至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都可能引发对童年的回忆。《故乡》中的回忆是因为不愿相信现实中农村残破、凋敝的景象, 《社戏》由“我”对在城市看戏的不满始, 以对比的方式勾起了对童年在家乡看戏的回忆。

二.鲁迅小说中的童年情境和故乡景象

我们来看看鲁迅回忆的童年, 《故乡》中, “闰土来了, 我便飞跑的去看……他见人很怕羞, 只是不怕我, 没有旁人的时候, 便和我说话, 于是不到半日, 我们便熟识了。”小说又陆续给我们呈现出了少年的“我”和闰土关于捕鸟、捡贝壳等的天真对话。《社戏》中, 在童年“我”的眼里, 乡村的风景是那样美丽动人:“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作者还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 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 “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 建议去“偷”自家的豆。小说中的童年记忆充满了童真、诗意与温情, 自然的一切充满了灵动飞扬的生命活力和绚烂美妙的幻想色彩, 而且体现着儿童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

《故乡》写的是现实中的故乡, 它是那样的萧索残破, “没有一些活气”。小说开篇就极力渲染一种“臧否不知所云”的心态:“故乡全不如此”, “故乡好得多了”, 故乡“仿佛也就如此”, “故乡本也如此”。这或许是因为“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是为“永别”而来。目睹过故乡的衰败, 体味了故友的隔膜, 满蕴着迁徙的感伤, 故乡越发显得黯然失色, 以至于离开之际, “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沉郁悲凉之情溢于言表。但是, 我们回忆的意愿却是趋向于美好事物用以慰藉心灵的。所以, 《故乡》以“我”脑里闪过“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田和英姿勃发的刺猹少年, 使阴晦之气为之一扫。“我”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 已经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时形成的那个美好故乡的回忆。

《社戏》所描绘的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故乡图景, 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人情。鲁迅很早就离开故乡, 故乡给予他的, 并非都是温馨的回忆, 其间还有许多不幸与白眼, 鲁迅对故乡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当这种情感在当前的世界显得陌生时, 它就在回忆的世界里寻找。同样是看戏, 成年鲁迅在北京看的两回戏, 都觉得“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只觉得“耳朵冬冬惶惶地响”, 而觉得真正的好戏已经是“远哉遥远”的了, 然后, 作者笔锋一转, 就由枯燥烦闷的现实中转向温情脉脉的回忆里去了。人既然无法脱离既定的存在, 那么人就会在对现实苦难的沉重感受中寻求解脱, 就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眺望存在或不存在的远方。

在《社戏》、《故乡》中, 同样体现着不同层面的自然与社会对立的结构模式。王富仁说《社戏》“里面有着嘈杂的都市生活与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对立, 有粗俗自私的城里人和亲切和善的农民的对立, 有愚陋倨傲的成人与聪明天真的儿童的对立, 有矫饰的贵族化的都市文艺与朴素的平民化的民间文艺的对立, 有充满生存竞争的纷乱社会与优美宜人的大自然的对立。这些对立, 说到底, 实际便是社会与自然的对立。”在《故乡》中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对立。儿童天真、纯洁, 是人的天然本性的集中体现, 儿童之间亲密友善, 而成人却是愚昧、麻木而又痛苦的, 早已被社会理性所异化, 成人之间是一种封建等级关系, 充满了隔膜。《社戏》《故乡》中的自然, 是一种生命的圆融, 具有和谐、完美的情致, 给人一种纯净、清新、活泼而又质朴的亲切感, 洋溢着一种诗情画意般的美。这种自然所隐喻的自由境界, 是一种生命的自由境界。童年回忆指向一种摆脱了一切桎梏, 坚决、彻底的反抗精神和无压抑的、和谐的人生状态。

三.回忆超越现实的精神慰藉

在当下文学创作中, 我们会程度不同地体味到作家的一种远方意识, 在他们的笔下, 我们会阅读到许多诸如“梦”、“童年”、“乡下”等间离现实的远方描写, 这些充满超越性意味的远方意象和精神意绪, 既是作家间离现实苦难的一种精神写作形式, 同时也是作家试图超越现实苦难、消解现实人生苦难沉重性的富有诗意的表达。

“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社戏》的结末一句, 不知勾起了多少读者的神思遐想。为什么我们会受作品中的这种怅然若失的情愫的强烈感染呢?因为这最末一句话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年少时的我们读到这里并不会有太多真切的感受, 而随着时光的流逝, 我们会感叹会怀念, 它使我们联想起自己永远失落了的童年, 从而搅动我们心灵深层的积淀, 引起“心弦的共振”。对童年的回忆, 实际上暗示了叙述人当下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缺失, 暗示了叙述人的孤独和焦虑, 时光易逝, 物是人非。而回忆产生的童年梦幻, 宣告了叙述人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否定。童年, 对每个成人来说, 都永远无法重现地消逝了。每每忆及, 总会有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而人们对永远失落和不可重复的岁月总会去追寻出它的美感来, 再用感情镀上金色的光泽。即使是忧患的童年, 也会因时间的距离和人生的经验寻觅出不一样的美感。对回忆者而言, 纯洁无瑕的童年生活, 无疑是逃离当下沧桑成年的一种最为便捷、最为经济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伯群、曾华鹏.作家与读者间的最良导体——人生经验通感——从《社戏》和《朝花夕拾》谈起[J].《名作欣赏》, 1986年04期.

[2]陈丽芬、万祥.精神憩息下的审美记忆——评鲁迅《社戏》[J].《安徽文学》, 2007年07期.

[3]赵建晖.鲁迅在《社戏》中为什么选用儿童视角[J].《语文建设》, 2006年11.

3.童年的回忆 篇三

今天,我以一位小记者的身份来到妈妈面前,一副表情严肃的样子问:“妈妈,我能采访你吗?”妈妈看我一本正经地样子,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行。”于是我问:“请问您小时候有什么趣事。”妈妈手舞足蹈地说:“有,当然有。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每当在你外公晚上加班的时候。我都和几个小伙伴在操场上玩捉迷藏。有一次,我藏在一个很秘密的地方。”这时妈妈越说越兴奋,突然停了下来,做了一个神秘兮兮的动作又继续说,“我的小伙伴怎么也找不到我,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个小伙伴大叫:‘小燕,我们走啦,再见!’我赶忙跑了出來,没想到是他们用计谋把我引了出来。”我听了哈哈大笑,妈妈似乎很怀念从前的趣事。

我又问:“还有没有呢?”妈妈回忆着说:“当你舅舅4岁时。还没见过猫和狗,只是听说过。一天他去了一个亲戚家,看到了一只猫坐在地上,由于你舅舅不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就大叫:‘有一只狗啊!’这时大人们都跑过来,一看大家都大笑起来,你舅舅还蒙在鼓里呢。”听后,我再一次捧腹大笑,这次连妈妈也笑了起来。起初,我还以为妈妈那时怎么会有什么趣事,可是我想错了,别以为只有我们有趣事,妈妈那时的趣事才是数不胜数的。

我换了一个新话题,问道:“妈妈,那时你有没有难过的事。”这个也有。我读初一时,你外公外婆的房子在城郊很远。那时也没有自行车,走路要一个小时。一天,学校搞文艺晚会,由于我住的远,打算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先回家。可是,我的班主任不知道这件事,就不批准我先回家。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都走了。想到这么远的路,黑漆漆的,没人陪我。我就非常着急,着急地都哭了。后来老师明白了,就陪着我回了家。”妈妈说着说着,仿佛身临其境,仿佛现在她就是非常着急回家。我也理解妈妈的感受,那种时候真的很令人着急。

通过一个小小的采访,收获可不小呢。我终于可以全面的了解妈妈当时的生活,那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全是苦水,其中也有许多快乐。那时也不是白开水般的生活,也有酸甜苦辣的。就像拼图,少了一块都是一个遗憾。

4.回忆童年的春节 篇四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

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采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5.回忆童年的生活故事随笔 篇五

风中轻语|回忆童年

赵培玉 南湖文学小时候,小雨引以为豪的是有两个美丽的堂姐。姐姐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风景。小雨的年龄比姐姐小了两三岁,自然而然跟着一起玩,而且因为跟姐姐在一起而沾沾自喜,似乎也沾了漂亮姐姐的光。

当时,家家户户都养兔。兔子是女主人赚钱养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女主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怜惜它们。兔子也享受着跟其他家禽家畜不一样的待遇。兔笼一般搭在猪圈里,选择靠墙的不漏风的一面,依次搭起一排兔笼。如果兔子多的话,就往上再搭一排。当乡村人家还住平房的时候,兔子们却早已住上了楼房。

小雨喜欢给兔子喂草,因为它吃草的时候最乖巧。小雨就可以趁兔子吃草的时候,摸摸它们身上的毛。雪白的毛,柔软而光滑,还带着兔子自身暖暖的体温,特别舒服。等到兔子的毛长得差不多长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剪兔毛了。

妈妈一般会选择一个天气暖和的日子剪兔毛。找一张干净的蛇皮袋,用剪刀在一侧剪开,打开后平摊在地上。妈妈从兔笼里抱了一只兔子出来,就像怀抱着一个婴儿似的。

开始剪兔毛了,妈妈拎起兔子的两个耳朵,先剪耳朵四周的毛。那里的毛长得最少,妈妈三下五除二,几下子就把毛剪了。接着,妈妈就拿着剪刀沿兔子的头部往下,剪背上的毛。背上的毛长得最厚实,妈妈一刀一刀地剪,毛一层一层地褪,就像在脱一件厚厚的皮大衣。哎呀,妈妈一不注意,兔子的身上破了一个小口子。它疼得身子不禁抽动了一下,妈妈的心也疼得抽动了一下。妈妈一边忙不迭地给兔子止血,一边不住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弄疼了吧,下次一定小心点。”

如果有几家的兔毛在差不多时间剪,那家里就热闹了。伯母、阿姨一起过来,手里各拿一把磨得锋利的剪刀,先剪这家的兔子,再剪那家的兔子。她们边剪边聊,张家短,李家长,手中的剪刀随着谈话兴致的高涨上下翻飞,伴随着“咔擦咔擦”的声音。不一会儿,家里的堂屋里早已堆起了一堆雪山。这时,收兔毛的人会闻着味儿而来。一番讨价还价后,兔毛被收走的同时,妈妈们的手里也多了几张沉甸甸的人民币。

看到大人们在为家庭辛苦忙碌着,小雨他们也不甘示弱,光荣地接受了割草的重任。只要有空,小雨就拎着篮子,拿着小镰刀到外面去割草。兔子多,草也便成了稀罕物。田埂上、小河旁、沟渠边,只要有草的地方,就留下了小雨的足迹。近处的草都割完了,只能向远处开辟新的场所。于是,小雨跟着姐姐跨着篮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向邻近的村子进发。来到邻村,发现那里也有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割草。于是,割草比赛开始了。眼疾手快的,看到了草,刀起草落,直往篮子里装,很快就装满了。手脚慢的,草松松垮垮地在篮子里躺着,也只垫了个底。但不管战况如何,却丝毫不影响此时此刻快乐的心情。累了,就倚在桑树上休息一会儿,互相逗趣着,说笑着,话题最多的是憧憬将来的美好生活。等到天色暗了,就挥挥手,互相道别,约好明天再见。

最让小雨感到惊险的就是偷草。春天,田里的油菜花开了,金黄一片,油菜花独有的清香慢慢散发,蔓延到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田里的杂草在油菜花的庇佑下长得特别娇嫩,也是兔子最爱的美食。但草长在别人家的田里,如果明目张胆地去割,会挨骂的。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偷。

于是,在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小雨跟着姐姐趁人不注意,猫着腰溜进了邻居家的油菜地里。微风吹过,草儿摇曳着柔软而细长的身姿,仿佛在召唤他们的到来。三人迫不及待地割起草来。长长的,绿绿的,嫩嫩的草儿在小雨的手里是那么柔顺。这时,岸边突然传来了大人说话及踏踏的脚步声。三人连忙停止了动作,尽量缩小身子,把头埋低,屏住呼吸,生怕被人发现。过了好久,声音由近及远,最后慢慢消失了。小雨他们再也不敢多呆了,匆匆割了几下,就准备收兵了。钻在油菜地里时间久了,三人的长头发都乱蓬蓬的,头发上还星星点点地粘上了黄色的花蕊。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抿着嘴偷偷地乐,相互小心地把粘在头发上的花蕊抹掉。这时,大姐姐从衣兜里掏出了一把小木梳。她先给小雨梳,扎好两个羊角辫,再给小姐姐梳,最后自己也扎好了一个马尾巴。整理妥当后,三人才偷偷地钻出了油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格外蓝,云分外白,油菜花的香味沁人心脾。小雨的心是庆幸的,暗喜的,快乐的——那种窃草的滋味……

在小雨的回忆里,童年的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好。春天,稻田里一大片一大片紫色的草花开得烂漫,她随意采一大束回家,插在窗前的花瓶里,让花香四溢,蔓延整个屋子。夏天,夜空撒满繁星,她可以躺在场地上,抬头数星星,伴着星星甜甜入眠。秋天,场地上的草垛成了她恣意蹦跳的天然草床。冬天,场地上撒上谷粒,支起箩筐,捉只小鸟,只是为了能与它相伴一个暖暖的午后……

童年的生活每天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用担心那么多,不用想那么多,有的只是肆无忌惮地笑,天马行空的想,随心所欲的玩……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似乎也在离小雨渐渐远去,更多的则是烦恼、忧愁与不快乐。也许,小雨回忆童年的一个个场景,重温儿时的快乐,只为寻求片刻的心灵慰籍吧!

品一杯咖啡,听一支老歌,岁月流淌,经典永恒。只愿淡泊宁静,携暖而安,心存阳光,一路无悔。

6.有关过年年味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六

大年三十,从上午起,四大顿(年三十的上午、下午和正月初一的早上、中午)就开始了。当我们吃着白馒头肉菜的时候,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水饺的时候,当清脆悦耳的接鞭炮声响起来的时候,无不沉浸在欢乐年味之中。

大年初一,我穿着母亲亲手给我缝制的崭新的花衣服, 随着大街上的人群,向父老乡亲拜年的时候,那时的谈笑风生,好像又回荡在耳际。那快乐的场景,又甜在我的心头。让我感觉过年真的好幸福呀!

我的子女们小的时候。他们也在昐过年。那时我们吃定粮,虽然定粮的30%是白面,平时我们尽量少买白面,好节余些儿白面,留到过年的时候吃。要过年了,我在蜂窝煤炉子上,蒸一些儿白馒头,花糕、枣花儿。让孩子们品尝年味的幸福。至于肉类的食品,凭着粮本上的供应,还能买到定量的牛肉。买回来包成牛肉水饺,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感觉年味儿浓浓的。

新春佳节,儿女们穿上爸妈在商场里给他们买的成衣;吃着盘子里的糖果、花生、瓜子;一毛、二毛地数着自己的压岁钱,孩子们也被浓浓的年味儿所陶醉。

现在,我的孙儿也盼过年。他的年味则是另一种味道。他希望在年假里,能多玩玩电子游戏,让爸妈带着他到南方旅游。至于吃的、穿的,早不是他想要的了,因为他早已不像他的父母那样有所需求,更不像他的爷爷奶奶那样渴望了。他的精神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彩电、电脑、手机,早已不陌生了。他不像他的爷爷奶奶的童年那样,连电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看电视了;也不像他的爸爸妈妈的童年那样,能听听收音机、看上小的黑白电视,就是很奢侈的了。

我们祖孙三代人,虽然有着相同的童年,但对年味儿的感觉却不相同。这年味儿变化,正是祖国六十多年来日新月异的真实写照。

作者|高凤英

7.孤独的童年 苦涩的回忆 篇七

一、真挚的情感

亲情是人类弥恒的主题。以强烈的情感震撼人心,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诗的一开篇,诗人就明确说明了自己童年的感受,然后围绕对父亲归来的期盼,以感情为线索,按“望→哭→喊”的流程,一步步把情感推向高峰。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凄冷忧伤的,特定的画面呈现给我们一个瘦弱、孤独、寂寞的小男孩形象:他每天爬到高高的树上,抱着树干向远处痴痴眺望,忧郁的眼睛流露出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与期盼。我们可以想象孩子泪水簌簌的情状,可以推知孩子无尽的孤独和忧伤。这些描述,无不使我们对文中的男孩充满同情。尤其是“没有父亲的日子我咽不下去呀”,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小男孩发自内心的悲痛呼喊,把伤痛的感情推向了顶峰,让读者为之潸然泪下。

二、精巧的构思

典型的画面展现,是这首小诗的又一特点。童年的往事可供追忆的很多,诗人抓住小男孩期盼父亲回家这一最能煽动人的感情的事件展开,取材方面具有典型性。那高山环绕的贫苦的村庄,过早失去父爱的可怜的孩子,他的生活与心境可想而知,这样的境遇不能不让人心动。小男孩爬到树上遥望,小男孩问山问树,小男孩从树上跌下来,小男孩对着荒山呼喊,一个个特写镜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悲伤的童话世界,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另外,这些特写镜头的构置,又饱含着情感的因子,逐层推进,同样也在一种不由自主中吸摄着读者情感的融入。该诗以“我的童年是一粒酸葡萄”开头,又以该句作结,首尾呼应,既强化了诗作的情感,也使诗歌结构浑然一体。

三、鲜明的修辞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而诚挚的情感要靠鲜明的语言来呈现,形象鲜明的修辞的运用是这首诗的又一个亮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感染力。如用“酸葡萄”来比喻自己酸涩的童年,比喻新颖,耐人咀嚼;用“海水”比喻苦涩的眼泪,伤痛之感更为鲜明。此外,拟人的手法很好地借助外物渲染烘托了诗人的情感,“春天”因为“我”的孤寂、悲伤而变“瘦”,“山”、“树”因为“我”久盼的心伤与沮丧而“不语”、“低头”,“风多情地把我搂在怀里,摇曳我的童年”,更显出作者童年所经受的吹打的深重。这些修辞句的运用,不仅能把景物写得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而且富有启发性,容易触发读者的联想,从而产生言近旨远、耐人寻味的效果。

8.有趣的童年回忆故事:庙有小鬼 篇八

小时候,我在老家上学,和朋友常玩的游戏就是捉迷藏,可我却不擅长这项游戏,每次第一个被抓的总是我。

有一次,在村子里,我和朋友玩捉迷藏,我已暗暗下定决心,不把他们一网打尽,誓不罢休!听村西的麻二说,村西的破庙里有一个恶鬼,每次听鬼故事的时候 ,我们一个个都被吓得老老实实。可我这次铁了心就要躲那儿,我背着所有伙伴,万一被谁看到了,暴露了我行踪,计划就泡汤了。

我一路小跑,来到破庙前,我壮起了胆,轻轻推开门,门“咯咯”的声音让我冒出一身冷汗,我一进去,小心翼翼地关上门,里面阴森森的,走几步就有一块烂木板,还有几只老鼠,它们一看见我,就冲我眨眼睛,搞得我心慌意乱。忽然,感觉自己撞到了什么东西,看到一口黑色的棺材,难道有恶鬼,麻二说的是真的?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棺材,哪有什么鬼嘛,里面空空如也。

哎!这可是个躲藏的好地方呀!我一翻身,跳进里面,盖上盖子,里边有些热,我一身冷汗,全变成了热汗了。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朋友们七嘴八舌的声音和脚步声。好咧,看我不把他们吓个半死!我猛地跳起一顶,“咣”的一声,棺盖翻了,朋友们惊慌失措地跑了出去,只剩下我和我的笑声回荡在破庙内……

所谓疑心生暗鬼,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其实不是“鬼”,而是我们害怕“鬼”的心理啊!

教师点评:成功的作文一定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作文,你的作文似乎有一股力量将读者引入了当时的情境,让人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勾起对童年的回忆。

作者|昆山市新镇小学六(3)班 朱昊宇

9.关于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九

每每这个时候,所有过去生活中曾经的点滴片段,虽然不需要时时想起,却一直在心底莹然,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儿时的情景。那时候家里有这样一个两用火炉,它一面取暖,一面烧炕,火炉是用砖垒成,炉膛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炉室,下面是灰室,那时也没钱,大部分烧的面碳,一会儿就炼的抱成团,像一块大石头似的,很难捅开来。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候没有电视,晚饭后漫漫冬夜,我们喜欢围炉而坐,母亲在炉前做针线,屋外天寒地冻,室内盈盈如春。特别在晚上,天黑得早,全家人围在炉畔,猫睡在热炕上,靠在炉边睡得安详。二叔坐在炉前,给我们讲鬼的故事,有时真让人听得毛骨悚然。

冬夜长长,一家人就坐在火炉旁聊天,很温馨。炉火烧的旺旺的,屋子里暖暖的,母亲会在火炉上烤些吃食,上面放些黄豆、花生,下面的灰里埋些土豆,红薯。炉底的红火心掉下来一闪一闪,一会儿功夫,花生发出“啪啪”的响声,香味便弥漫开来,满屋飘香。土豆和红薯烧熟了放在纸上磕掉灰,大家想吃什么随意取,在那个年代,这些就是最好的零食。天上星儿闪闪,家里火炉暖暖,听着老叔那些有趣的故事,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记的火炉上有壶,壶盈盈地吐出热气,就那样沸腾着,吐露着它的心声,壶嘴吹着口哨,其实,那时的我们只是在熬一壶砖茶,茶喝光了,直接用壶加水。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我想: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片雪花都蕴含着我们怡然的种种。

夜有些深了,“围炉夜话”到了尾声,大家意兴阑珊,炉火烧的旺旺的,我们的脸被烤的红通通的,周身也是暖暖的有了眷意。是的,在那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们却感受到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

我上学时的冬天,教室的中间有一个大火炉,我们回到家就开始拾粪,准备柴火,每天早晨轮流起来引燃火炉。课间时,我们就团团围在炉边,大声说笑,同学们拿着干粮,放在火炉上烤,温馨无忧的时光,在随着火炉而消散,火炉是我们独有的记忆,独有的幸福。感谢那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小学,陪伴我整个童年和红领巾季节,感谢那段贫穷而充实的时间,给了我一生的温暖。

我刚结婚时,那时在城里没有房子,住在学校的宿舍,东三天西两天,那时的家很小很小,但室内却一直有个小火炉,家虽穷,但心里很温暖。

等到了有小孩时,我在婆婆家抚养孩子,丈夫在外工作,每到傍晚来临,公公就会用簸箕打好满满的碳,放的整整齐齐,每每想到这些,让我深深感到虽然没有多大的本事,但我们多年来打拼,他们都在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想到这些,心里暖意融融,像那一炉红红的碳火,常常让我的眼睛濡湿。

以前,我们家是住平房的时候,我们一进门生火,捅炉子,家里生冷生冷的,一个人钻进碳房里打上一桶碳,等炉子着起来了,你又该上班走了,想起那段艰辛的日子,心里还满是眷恋。

炉火旁“围炉夜话”几乎是我家每个冬夜都要上演的温情一幕,偶尔,你会听见狗的叫声由远而近,若有若无,那样的时光,缓慢悠长,温情幸福。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火炉,它让我对童年有了一个亲切的记忆,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回忆起我们一起坐在火炉边的情景,听着火炉里噼噼啪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你会觉的火炉是会唱歌的,唱的是我们童年最快乐的歌。

10.童年的回忆,是妈妈的爱 篇十

健康 鸡汤鲜肉小馄饨

食材:

猪肉适量 小油菜适量 姜适量 紫菜适量 葱花适量

做法:

准备好猪肉,姜一小块,葱花。

一起放入料理机打成肉糜。

放少许酱油和盐调味。

包成小馄饨。

锅内放人鸡汤或者骨头汤都可以。

放人小混沌煮熟。

放人少许紫菜和小青菜即可。

快乐 私房土豆泥

食材

土豆适量 鹌鹑蛋适量 干香菇适量 小葱适量 胡萝卜适量

调料:

高汤料适量 清水适量

做法:

将干香菇泡发后,切细小丁。

胡萝卜切碎。

鹌鹑蛋煮熟,蛋白和蛋黄分开,并切碎。

土豆蒸熟。

锅内倒少量橄榄油,把香菇碎和胡萝卜碎炒熟。

把土豆和香菇碎,胡萝卜碎,鹌鹑蛋蛋黄和蛋白碎混合一起。

浓缩高汤用少许清水搅开。

把用水搅开的浓缩高汤倒入土豆泥里,充分搅拌,装盘,撒少许小葱花即可。

玛格丽饼干

食材:

低筋面粉100克 熟蛋黄2个 玉米淀粉100克 盐1克 黄油100克 糖粉40克

做法:

黄油软化以后,加入糖粉和盐,用打蛋器打发到体积稍微膨大,呈膨松状。

把熟蛋黄放在筛网上,用手指按压,使蛋黄通过筛网,成为蛋黄细末。

过筛的蛋黄倒入打发好的黄油里,搅拌均匀。

低筋面粉和玉米淀粉混合过筛。

过筛的面粉倒入蛋黄混合的黄油里,用手揉成面团。

将面团用保鲜膜包好,放进冰箱冷藏1个小时。

取出冷藏好的面团,取一小块,揉成小圆球。将小圆球放在烤盘上,用大拇指按扁。按扁的时候,饼干会出现自然的裂纹依次做好所有小饼,放入烤箱中上层,170℃,15-20分钟,边缘稍微焦黄即可。

糖水草莓爱

食材:

草莓适量 冰糖一块

做法:

草莓冲洗干净表面杂质,用淡盐水浸泡15分钟。

纯净水放一小块冰糖。

泡好的草莓冲洗一下,去掉草莓蒂,放入纯净水中。

11.关于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十一

小时候我是在一个四合院里度过的,记得每次早上睁开眼我都会看一下屋子里的窗户,只要窗户不一样,那就说明我又在这个四合院里度过了一晚,那么也就说明我旁边的人肯定是姥爷和奶奶,要不要哭闹成了世上最纠结最烧脑的事儿了!奶奶看我一动,立马就说:今天晚上你肯定在你家睡,昨天是你很早就睡着了,所以就不能抱你回家了,不然有狼。什么?狼?心里乐滋滋的:幸好没有抱我回家。狼简直是每个小孩的噩梦啊!它是庞然大物的龇牙咧嘴张牙舞爪的专吃爱哭的小孩子的。我打着哈欠揉着眼睛说:好吧,心里却窃喜着,幸好没碰到狼。其实我小时候最最最怕的是奶奶给我买的洋娃娃,本来感觉挺好的,小女孩和洋娃娃一脸配啊!那白里透红的小圆脸上,有一双水灵灵的蓝眼睛, 长长的眼睫毛 。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穿着一件漂亮的红色泡泡裙,脚上配了 一双公主鞋,像童话世界里的骄傲公主。可我恰恰最怕的就是她那双水灵灵的蓝眼睛,很奇怪吧,为什么会害怕那么有灵气的一双眼睛呢?因为那双眼睛会动,当你放她躺下时,她的眼睛会闭起来,当你抱在怀里时,她的眼睛会睁开,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说她就是一个魔鬼,所以奶奶买来没几天,她就被我藏在衣柜最底下,拿东西压着。除非我的小伙伴让我拿出来一起玩过家家,反正她们抱着。因此那个娃娃被撕的不成样,之后奶奶就将她藏起来,我好几年都没有再见到过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个洋娃娃是童话故事里的小红帽。但真不知道当时的我为什么怕。

美好的一天,阳光明媚微风习习,不幸的是我全身出水痘了,但值得高兴的是不用去上学了,上小学时的我非常不喜欢上学,对那个书本上的味道特别不喜欢,一闻到那个味,我就想哭,总感觉是那个奇怪的味操纵着一切逼迫我上学的,每本书都有,后来才知道那是油墨的味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闻过。那天家里人都很忙,只有那颗杏树陪着我,不对,还有一树的绿杏子,好大好酸没有苦味,我特别喜欢,但是奶奶不让摘,因为它还没有成熟。但这次是个好机会家里没有人,站在台阶上望着绿杏子,一颗,两颗,三颗,四颗…………好多好多颗,数都数不清了,摘几颗肯定不会被发现,于是拿棍子打,可叶子被打的散落一地,居然一个绿杏子都没有打下来,心里忐忑不安怕有人回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去屋子里搬了一个高凳子,踩在凳子上面,闭紧眼睛,连续猛敲几下,只听咯噔一声,好多绿杏子滚落下来,像绿玛瑙一样晶莹剔透,我立马一个一个捡起绿杏子往裤兜里装,可那么一大片破碎的叶子咋办,那么床垫底下就成了我的“脏物”聚集地了,奶奶很多天以后打扫时,总是想不清楚床垫底下干干的叶子是哪里来的,只有我和杏树知道,于是那年我们有了属于我们两个的秘密了。

奶奶特别喜欢养鸡鸭鹅,我也特别喜欢它们啊,所以我会给它们洗澡,特别香。那年冬天,我给小鹅洗了澡,它们一个个冷的瑟瑟发抖,当时的我还感觉特别好玩,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十个,终于洗完了,可把我累坏了,就在这时奶奶回来了,一看惊呆了,小鹅们挤在一起,一个比一个抖得厉害,奶奶一边指责我,一边把小鹅往床上抱,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小鹅是不能洗澡的。半个小时以后奶奶把小鹅抱到院子里晒太阳,我蹲在小鹅旁边看着它们,阳光透过叶与叶之间的缝隙洒落在小鹅身上,那一刻是温暖的,但是小鹅看到我却摆动着爪子,表现出很怕我的样子,正在这时好几片叶子落下来,或许是杏树在哈哈大笑时不小心把头发抖落了下来,它笑我的无知,笑我的傻,笑我的难堪。后来才知道小鹅为什么会怕我,因为它和人一样,很害怕被伤害!

几年之后,姥爷花了好多钱在别的地方要建新房子了,似乎那颗杏树也感觉到了自己要被遗弃了,它时不时的会落下水滴,像是在下雨,可我知道它那是在哭泣,它怕孤单,它怕被抛弃。几个月以后新房子建成了,可建它的主人也倒下了,而那颗杏树好像也感觉到了,所以它也时不时的掉几根枯枝败叶,它好像也生病了,树枝和叶子上开始有蚜虫了,越来越多了。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所有的宁静被打破了。姥爷瘫痪了,我也长大了,小姨出嫁了,舅舅考上公务员了,去了离家不远的地方,突然这个家不热闹了,这个四合院里只剩下了瘫痪的姥爷和奶奶还有那颗老杏树了。不久之后奶奶也搬走了,彻底的剩下了老杏树,它开始慢慢变枯萎了,地上落下的枯枝更多了,叶子都耷拉着脑袋,看上去好累的样子,旁边的花园也倒了,上面结的杏子也很少了,也有苦涩的味道了…………

今年暑假回家,去四合院转了转,此时的它已经面目全非了,有的房子塌了,有的裂开了,院子里杂草丛生,一片狼藉,台阶上生出了好多绿苔,屋子里的蜘蛛网,桌子上的尘土,感觉它经历了很多,千疮百孔的呈现在我面前,已经快奄奄一息了,而那颗杏树却只剩了粗壮的枯干,那个绿色的伞不见了,它再也不会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了。舅舅又要在新房子那里盖一排门面房了,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但是那个杏树和姥爷不在了,他们感受不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了,想分享给他们,可是已经物是人非了。那个四合院彻底的被遗忘了,夜幕降临时它会掉下几片瓦砾,那瓦砾声低沉悲凉。听说要卖掉四合院,但奶奶不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长大的长大了,老的老了,走的走了,唯一不变的就是时间了,人生不会售发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作者|马金叶

12.关于夏天的夜晚随笔:回忆童年 篇十二

年纪越大就越怀旧,这话一点儿都不假。年过四十的她,早已过了追梦的年纪。忙碌之余,小雨总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着。品一杯咖啡,听一支老歌,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

小雨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青砖红瓦、石桥弯弯、船儿悠悠,河水潺潺,还有被青青麦穗包围着的长长的村落。那个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在田间奔跑撒欢的女孩就是小雨。

童年的小雨心中充满了幻想。她总是缠着大人给她讲故事,幻想有一天也能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妈妈给她讲了个青蛙王子的故事,一位小公主救了一只青蛙,原来这只青蛙是被施了魔法的王子。最后王子找到了她,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雨听得入神了,心想:如果有一天,我也遇到这么一个王子,那该有多好呀!于是,她就经常在村子里转悠,寻找青蛙的身影。有一天,她终于在邻居哥哥家的竹笼子里发现了一只青蛙。青蛙看起来不大,它使劲蹬着两条细长的腿,在竹笼子里跳跃着,但还是难以逃脱坚固的竹笼。小雨走近了它。青蛙许是累了,四肢蜷缩着,两只鼓鼓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小雨。小雨感受到了它的孤独与无助。她掩饰住内心的小小激动,蹲下身子,打开竹笼,伸出手捉住了它。青蛙在小雨的手里扑腾了几下,小雨触摸到了它的清凉和温柔。

“这难道就是被施了魔法的青蛙王子?如果是的话,他什么时候会变成王子来到我身边呢?”小雨用双手紧紧拢着青蛙,生怕她的王子从手中溜走。就这样,她慢慢地走到河边,张开双手,把青蛙放入了河中。她在心里默念:青蛙啊青蛙,今天是我把你救了哦!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变成了一位王子,可要记得来找我。我就在这里等你。青蛙扑通一声,跃入水中远去了。河面上只留下了一条不长的水痕。小雨呆呆地望着青蛙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憧憬:憧憬着某一天,有个英俊的王子骑着高头大马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她坐上了镶着金边的马车,马车在开满金黄油菜花的道路上飞驰,五颜六色的蝴蝶追随着马车翩翩飞舞……那年,她6岁。

村落都沿河而建,小雨家的屋子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小河。清清的河水终年不停歇地流淌着。夏天,小河成了天然的游泳池。一到傍晚,大人孩子,呼朋唤友,相约在水中嬉戏。大人潜下水去摸河蚌和螺蛳,孩子们则相互泼水打趣。欢快爽朗的笑声在乡村上空久久回旋。

小雨也很想下河去游,但一次意外的经历让她对河产生了恐惧。一次,她在河边洗凉鞋时,不知怎么回事一头栽到了河里。她慌乱极了,刚想喊人,嘴巴一张,凉凉的河水直往嘴里灌。“我是不是快要淹死了。”她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她两只手拼命划着,两条腿胡乱蹬着,身子极力向河边挪去。当她的手触摸到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时,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她得救了。那年,她8岁。

从此,小雨不敢下河游泳。

小时候,小雨是一条跟屁虫,是哥哥的一条小尾巴。哥哥走到哪,小雨就跟到哪。最开心的是挎着小篮捡拾鸭蛋的情景。农民把稻谷从田里收上来后,就开渠放水,准备耕田。放鸭的人就趁着这当儿赶着成群的鸭子到田里觅食。稻田里满是白色的一片,就像白云飘到了人间。鸭子的叫声响彻云霄,引来了许多鸟儿。这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空中盘旋,伺机找寻食物。等鸭子吃饱喝足后,放鸭的人就鸣锣收兵。这时,小雨和哥哥就上场了。他们挎着小篮子,在稻田里、田埂上四处寻觅。眼尖的小雨看到了一个白白的、圆圆的蛋躺在地面。她欢笑着直奔过去,拿起蛋,用衣角把鸭蛋擦干,小心地放在小篮里,然后向另一处进发。他们仔细找寻,生怕落下一块稻田,一条田埂。直到认为再无处可寻时,他们便带着胜利的喜悦凯旋而归。他们多的时候会捡到五六个,少的也有两三个。每一次寻觅,他们都满怀着兴奋与喜悦。因为,这是他家饭桌上的一道美食。妈妈有时会把鸭蛋腌制后蒸着吃。一个熟的咸鸭蛋,从中间切开,露出金灿灿的蛋黄,还冒着油。小雨和哥哥一人一半。哥哥总是会把蛋黄多的一块分给妹妹,因为他知道妹妹最喜欢吃里面的蛋黄。因为他听妹妹讲过,那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了。

夏天的夜晚,小雨还会跟着哥哥去照青蛙,就是打着手电筒去稻田里捉青蛙。如果在田间看见了青蛙,你用手电筒照着它,它就不敢动了,一抓一个准。可有一次,青蛙没捉着,小雨却浑身湿透着哭着回家……

13.回忆童年 写好趣事 篇十三

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习作指导】

童年,是金色的,它充满欢乐。在金色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充满稚趣的事情令你感到难忘。如果把这些充满稚趣的童年趣事写下来,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它可以让更多的人和你分享童年的快乐。同学们在写童年趣事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在回忆中选择童年趣事。当我们写这篇习作时,已经是十来岁的少年了。在这个时候写童年趣事,就应写自己幼年时的趣事,即十岁前的事,不要写现在的事。应从自己记事时,从上幼儿园时,从上小学低年级时,从上小学中年级时去寻找自己感到有趣、有印象的事情。同学们可把这些发生在童年的事情进行一番梳理,从而在记忆的长河里搜寻选择那些最有趣的事儿来写。

二、写清楚童年趣事趣在哪里。写童年趣事,关键要让别人明白你所写的这件事有趣在哪里。如《童年的发现》一文,作者具体讲述了自己是怎样简单地把人的九月怀胎解释为:细胞→小鱼→青蛙→猴子……的演变过程。几年后,在生物课上,听了老师讲述了“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才感受到发生在童年的这件事情是多么有趣。因为在事情发生的童年,同学们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未能体会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趣在哪里。但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生活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如果让我们在现在对童年所做的事情进行一番思考,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发生在童年的这些事情是多么有趣。如:看到柳条扦插会成活,以为一切植物都可以扦插,而做了……;看到鱼是从水里抓到的,以为生活在水里的都是鱼,而做了……而做的这些事,有的是成功的,感到很精彩,像“曹冲称象”一样;有的是很糟糕的,像“小猫种鱼”一样。

三、点明童年趣事给自己留下的感受。童年趣事大多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而这些趣事,通过现在想起来,却能够让我们明白“趣”在哪里,给我们留下回味无穷的感受。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作者围绕着骆驼队,通过讲述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等事情,表达了自己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这种情感,可以从文章中的许多地方可以体会到,如:“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在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时,如果能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容易让别人受到感染。同学们在写童年趣事给自己留下的感受时,一要注意真实,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二要用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去分析、判断你所写的这件童年趣事,说清楚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童年趣事实在太多了,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事写下来吧!写时要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14.关于春节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十四

——题记

二十多年前的里下河是什么模样,日新月异的今时,很多人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我相信八零后是不会轻易忘记的,反而会是最为清晰的、深刻的。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相信八零后的人都能津津乐道,说道出一番滋味。

桑葚成熟的季节,孩子们的心也就跟着飞到小河边上了。不知道是谁种下的,还是鸟儿衔过来的种子,一棵茂密的桑葚树,结着密密麻麻的桑葚子儿。深红偏黑的桑葚很甜,孩子们总是吃得满手满嘴儿的红。好些果子靠近河面,摘不到,看着着急起来,我便自告奋勇去够,二毛和芳儿抱着我的腰,许是我太用力了,扑通一声,三个全都掉进河里了。幸好麦场上回家取翻耙的乡亲路过,幸好是6月的天气,他乐呵呵捞上了3条冒泡泡的大鱼。

最开心的便是7月来了,欢呼着不用上学,可以撒欢儿的玩了。当然,暑假作业也是有的,画册子似的本本上写着大大的“暑假作业”,一天一张纸,一点都不耽误快乐地玩儿。

清晨醒来,煮上几个粘着黄泥的咸鸭蛋,直冒油,就着小米粥,管饱了吃,长身体呢。吃完早饭,完成今日的作业,就去找小伙伴们下地玩了。菜地里都是瓜果蔬菜:丝瓜、番茄、黄瓜、豇豆……挎个篮子,回去的中饭菜就有了。当爬藤山芋满垄子铺开,满眼的绿盈盈时,大人们告诉孩子,山芋藤太密,山芋就结少了,回来的时候扯两把山芋藤回来。小手掐着茂密的茎叶处,扯下一把,再继续扯点,找个树荫处,鞋子一脱垫在屁股底下,就开始干活了:撕山芋藤的茎叶。细细的茎叶,大伙儿一块儿撕,边撕边聊边玩儿,小手上沾上深深的汁水,还没褪去又会沾上,一个星期总会吃上一两回。估摸着一人够吃一份时,时候也不早了,把多余的角料抱到田埂处做肥料。洗好一段一段的茎根,配上一个青椒爆炒,味道鲜美,还能抗癌。

下了地,怎么能忘记地里长满了的果瓜呢。西瓜,香瓜、水瓜、斗瓜……还有叫不出名字的。我最喜欢吃的,他们说叫“奶奶哼”,粉粉的,甜甜的。瓜田地是淘孩子们的天堂,谁家都有,摘的是自家的还是别家的,也没人去计较。倒是时常打闹,抢吃的,他们都说我会吃,没人跟我抢,都让给我,只有我爱吃这个瓜。当然也有嘴馋的时候偷零嘴儿,扒扒小钱罐,拿出2毛钱去村头小卖部买冰果,方方正正的,有点儿像现在的洗洁精袋子。捂手里好一会才能化开,咬破一角,哧溜吸一下,滋滋的甜水儿一直美到心里,顿时觉得浑身都爽快。

吃好中午饭,我就会搬出竹匾放在屋后旁的大泡桐树下,乘凉。屋后还有片小竹林,整个夏天,都是不热的,有自然的凉风,吹着,反倒舒服。好好睡上半个下午,精神气十足。忽然觉得鼻子上痒痒的,谁用狗尾巴草搔我痒痒?芳儿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妹儿,二毛叫我喊上你,去学游泳。这么一说,浑身来劲了,也不困了。奔奔地去船上找浮圈,咕噜咕噜灌上一碗竹叶煮的凉茶,拉着芳儿就下河去了。赤膊的、光溜溜的小子们一个个地往河里跳,扑通一个水花,扑通一个水花的,羡慕死我了。然而,我只能套着浮圈扑打出水花。傍晚的霞光里,河面上冒出一个个的脑袋,看着很是有画面感。我扑通累了,索性坐码头上摸石板上的河虾,我有点胆子小,大的总是抓给大孩子,给他们吃。自己闭着眼生吞下咽的挑了一只最小的虾,听老人们说,吃了活虾就会游泳了。扑腾着肚子都饿了,我朝着芳儿使劲喊:上来,上来,去扳玉米棒子煮,肚子饿了!

晚上,大人们都摇着蒲扇在楼房顶上纳凉、闲聊。孩子们坐不住,到处跑,玩躲猫猫儿。小竹林、草垛、院子里、茅房边,到处藏。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现在好多孩子只在课本上和电视里看到过。我们那时候,河岸边、树梢头、草丛里,可是到处都有萤火虫的。萤火虫飞的不高,也不快,找个玻璃瓶,一抓一个准。放在玻璃瓶里亮闪闪的,像天上的星星,像小伙伴的眼睛,会说话。

也有别的娱乐。比如堂哥,到了晚上,时不时喊上我:走,妹儿,拎小桶去!我就屁颠屁颠儿跟在堂哥后面,拎个小桶。和堂哥走在河道边,堂哥手电筒照进水里,岸边的“虎头鲨”就乖乖地不动了,等着你抓似的。堂哥手一拎,往小桶里一扔,它又动了,傻气直冒。抓上满满一桶,堂哥就会拎起小水桶,牵着我的手,摸着我的头笑嘻嘻地说:明天,让婶儿煮给你这个馋猫吃。我晃着手电筒,往他脸上照,他眯着眼睛:咋这皮的了!

小时候爱做梦,夏天待在屋里头床上睡不着,总喜欢和芳儿爬上楼房顶支个蚊帐,看着满天的星星,说着悄悄话。凉风习习,还要盖个毯子。我们俩说着说着就睡着了,一夜睡得踏实又舒服。

15.有趣真实的童年回忆故事:玩具鸭 篇十五

小弟小的时候,长得特别好看,虎头虎脑的,托儿所的阿姨和邻居婶子大娘们都喜欢他。他鼻子两侧的脸蛋上经常有一个自己抹的“花蝴蝶”,可能是东北寒冷的冬天把小弟的鼻子冻坏了,他老说鼻子热,为了降温,总用唾液在左右两侧的脸蛋上用脏兮兮的小手抹出一个花蝴蝶来,这是小弟小时候脸上象征性的符号,据此,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给他起了许多绰号,我给他起的绰号叫“蝴蝶迷”。

孩子小时候都不懂讲卫生,小弟脏兮兮的小手什么都抓,酷爱干净的妈妈就给他缝了一个小兜兜,无论在托儿所还是在家,他经常穿着这个小兜兜。

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小弟参加了一项专为托儿所小朋友设立的五十米赛跑,没成想平时走企鹅步的小弟竟跑在了最前面,拿了第一名。当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等我回过神来为他加油呐喊时,小弟弟已经率先冲破了终点线,被人牵着手去主席台领奖去了。

小弟得的奖品是一个木制的带四个轱辘的小鸭子,小鸭子用绳一拽走还“嘎嘎”直叫。

16.寻觅童年春节的味道 篇十六

此时,我突然怀念起那已经有些模糊的关于过年的甜蜜与快乐。不自觉地,在精心挑选酒店预定年夜饭的同时,静静地寻觅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过年的味道。

那时我家在农村。过年,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是快乐的同义词。孩子们过春节没有太多的奢望,能吃到平时没有的花生、瓜子和糖果,能放鞭炮,能有新衣服穿,那就是童年的我所能理解的最大幸福和快乐。

一进腊月,围着温暖的火炉,渐渐的,春节的味道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浓厚起来。家家户户忙碌着准备年货,妈妈总是倾尽全力把食物准备得尽可能多,偶尔,还能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令我们惊喜的,没有被我们发现的阿里巴巴的宝藏,那感觉就像天堂在一米远处。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其实,腊八粥特别简单,就是高粱米加上红枣熬的,但我们却能喝得特别香。喝完腊八粥,就盼着过年了。渐渐增加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每一天都伴我进入梦乡……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家家要蒸“年糕”,“年糕”好像是黏高粱磨成粉做的,里面有一层层的红枣,吃起来特别黏,特别甜。关于这个习俗流传着一种说法: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要去玉帝那汇报各家各户这一年内做了什么善事又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送点甜食给他吃,甜甜他的嘴,他就会拣好听的说,所以这个节日从古至今就这么传了下来。

腊月二十六,是杀鸡、宰猪,炖大肉的日子。到了晚上,大街小巷到处飘散着肉香。一些馋嘴的孩子早已禁不住诱惑,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地将未熟透的肉块放到嘴里,结果被烫得乍舌咧嘴的,样子很好笑。

腊月二十八,母亲开始发面蒸馒头,还在馒头上点红点,馒头会蒸得足够多,一锅又一锅,满满地装在一口大缸里,放到院子里冻上,直到吃出正月十五。至今还想念母亲蒸的馒头,可以揭出一层层的,带着麦子的香味。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春联,是过春节时必不可少的东西。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都要在门口贴上春联,以示喜庆。红红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贴在斑驳的墙上,一副简单的对联,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一切就续,到了年三十,一家人大都聚在一起,原本宽敞的房间就显小了,浓浓的温情和深深的爱意驱走严冬的寒意。亲情在这个时候最能体现了。平常难得聚在一起的人,谈谈一年的感受,聊聊生活的酸甜苦辣,就是有多少苦闷也能在此刻融化。而我则可以充分体会生活的完美无缺了——在此时犯的任何过错,父母都不再深究,他们还会尽可能地满足我的要求,仅此一点,春节简直就是我童话般的美好时光!这天晚上,我们的新衣服被母亲全部拿出来摆在床头,那凉爽、新浆的衣服贴在皮肤上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我往往等不到第二天,便已经把它们全副武装到身上,毫不掩饰自己亢奋的神情并迫不及待地去伙伴们中间炫耀了。

到了晚上十一点半,妈妈开始煮饺子。床上铺起了新床单,花生、瓜子、糖果摆上了桌,很快,每样都被分成份,糖果都是按数分的,妈妈和爸爸的那一堆总是最小的。我便忙不迭地收拾着自己的那一份甜美的东西。父亲领着弟弟到外面放鞭炮接财神了。这时家家也都出来放鞭炮接财神,鞭炮声响成一片,整个小村子沸腾了。那浓浓的火药味弥漫在空气里,与家家厨房里飘出来的肉味一样令人兴奋和舒畅。在那时的我看来,没有比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让人感到悦耳和惬意的了。

火光映着笑脸,灿烂而多彩。大年三十,它是我心目中永远的团圆之夜、富贵之夜、幸福之夜。我知道,那一刻,妈妈和爸爸的微笑一定是灿烂的。一家人都沉浸在由清贫变为富有的快乐之中。虽然,那种富有很短暂,很微薄。但我们至少在过年的时候有一次满足,过年那几天的拥有和富足能忘记一年的贫穷。

这是一个无人入眠之夜。凌晨,窗外还黑漆漆的,妈妈已经准备好了竹篮子,里面装满点心匣子(多是桃酥、蛋糕之类)。在震耳的鞭炮声里,匆忙吃一碗热腾腾的水饺我就跟着大人出门拜年了。拜年是孩子们最乐意做的事情,我们花团锦簇般地在邻里亲戚之间穿梭,随着长辈们相互间的恭贺,我的口袋也塞满了糖果花生。拜年仪式完成后,便是我们疯玩儿的时间了。春节的玩儿法绝非平时可比:没有人催我们回去睡觉,我们尽可以玩儿到很晚;没有人叫我们回家吃饭,父母知道我们的肚子饿不着。

后来,孩童渐渐长大,对于食物的诱惑,对于玩耍的乐趣也已逐渐变淡,不再拘泥于压岁钱,不再每天只想着去哪里玩耍……当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目不暇接,当人们开始去饭店吃年夜饭,当人们用手机短信拜年,当人们开车一天走完所有的亲戚,人们却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

上一篇:最新网球规则下一篇:综合内勤人员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