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

2024-10-14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精选10篇)

1.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 篇一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硅

学习目标:

1.掌握硅酸盐的性质、用途。

2.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几类硅酸盐产品。

知识梳理:

三.硅酸盐

1.概念:由 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2.性质:

硅酸盐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固态物质,大多数 水,化学性质很 。

3.最常见的硅酸盐――Na2SiO3

(1)性质:

溶于水,水溶液俗称 ,呈 性。

(2)用途:是 和 的原料。

4.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成形式表示其组成

例如:硅酸钠:Na2SiO3: ;

石棉: ;

黏土的主要成分: ;

长石KAlSi3O8: 。

三种常见的硅酸盐产品

硅酸盐产品 原料 主要成分 主要设备

水泥

玻璃

陶瓷

水泥、玻璃、陶瓷是传统的、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6.特殊功能的含硅物质

(1)金刚砂(SiC)具有类似 的结构,硬度 ,可以用作砂纸、砂轮磨料。

(2)硅钢(含硅4%)具有很高的 ,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

(3)硅橡胶:既耐 又耐 ,可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的零件。

(4)人工制造的分子筛(具有均匀微孔结构的铝硅酸盐),主要用作 和 。

7.新型陶瓷:主要有 、 、 、 几类。

四.硅单质

单质硅有 和 两类。

(1)硅的物理性质

晶体硅是有 光泽的 色固体,熔点 、硬度 、有 性,是良好的 。

(2)硅的化学性质

①硅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 。

②硅单质与氢氟酸(HF)反应: 。

(3)硅的用途

① 材料,如硅芯片等。

②新型能源,如 等。

五、课下作业: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Na2CO310H2O B.水泥 C.纯净的盐酸 D.普通玻璃

2.下列物质有固定熔点的是( )

A.玻璃 B.水泥 C.水玻璃 D.Na2OSiO2

3.在实验室熔化NaOH固体,不能选用的.坩锅是 ( )

A.铁坩锅 B.瓷坩锅 C.铝坩锅 D.石墨坩锅

4.在玻璃工业、水泥工业中都用到的原料是 ( )

A.纯碱 B.石英 C.石灰石 D.粘土

5.高岭土的组成表示为Al2Si2Ox(OH)y,其中x 、y的数值分别为( )

A.7,2 B.6,3 C.5,4 D.3,6

6.能将CaCO3 、SiO2、Na2SiO3三种白色粉末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

A.苛性钠溶液 B.水 C.氢氟酸 D.稀盐酸

7.下列物质的浓溶液,能用磨口玻璃试剂瓶盛放的是( )

A.浓H2SO4 B.水玻璃 C.苛性钾 D.氢氟酸

8.下列几种物质不能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是( )

A.水晶 B.水玻璃 C.醋酸 D.石英

学有余力的同学多花功夫写出质量较高的小论文。

2.高一英语必修一课件外研版 篇二

一、题材内容

本模块是通过旅游经历介绍风光,帮助学生学会关于交通工具和地貌等自然现象的词语,学会运用表示过去的用语作回忆、写游记、介绍风光。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

语音 句子中的重音

词汇 abandoned cassette circus colorful desert diamond expert farm fields helicopter law tram shoot kindergarten product recently scenery supply

词组 in the central part of, a long-distance train, dark red, until the 1920s, on the coast of, out of date, a dining car, comic books, for the first time, feel nervous, a speed of

语法 -ed形式作形容词;表达过去时间的词语或词组

功能 礼貌用语

话题 介绍旅游经历;介绍童年故事

2) 语言技能:

听 听懂对事件的回忆、旅游介绍并获取信息

说 礼貌地进行Everyday English中的对话;运用过去时间回忆;运用含有-ed句子介绍风光

读 Scanning, skimming, careful reading, generalization; inference等阅读微技能训练

写 用所学的词汇、词组、及含-ed的句子写介绍旅游情况的文章和各种回忆

3) 学习策略:

学生一定程度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信息处理、英语思维能力

认知 联系,归纳,推测,速读,略读,查读等技能

调控 从同伴处得到反馈,对自己在叙述及作文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交际 积极、有效同时礼貌地进行对话

资源 积极有效阅读从网上及各种媒体所获取的有关旅游及介绍各地风光的信息

4) 文化意识: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了解我国及各地不同的旅游文化

5) 情感态度:热爱祖国河山;为祖国建设感动自豪;倡导文明礼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如何使用地道英语描述风光、事件或回忆

2. 正确理解并应用-ed形容词

3. 如何礼貌进行日常对话

难点: 能用得体的.英语表达自己,描述过去的难忘经历

四、教学方法

基于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第二语言习得论”和“整体语言教学”理论,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围绕核心任务,设定小任务,开展促进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活动,强调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初步设计“P-T-P”自主学习立体模式:(Pre-task----Task-cycle----Post-task)。

五、教材处理

核心任务:学生能利用照片、明信片、纪念品等向同伴介绍旅游情况。三个环节如下:

Pre-task: 学生回忆往事,激活背景知识,重温情感体验

Task-cycle: 通过整个模块听说读写的训练,强化“描述风光或一件难忘的事”的表达及语篇能力,为完成任务做好铺垫

Post-task: 达成任务,展示成果,反馈学习情况。

六、教学安排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规律,我们把本模块划分为6课时:

Period 1: 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 (1.2)

Period 2: Reading

Period 3: Grammar 1&2, Function, Culture Corner

Period 4: Vocabulary, reading and speaking

Period 5: Listening, pronunciation, Everyday English

Period 6: Task, writing

注:教学设计内容较多,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程度及课堂出现的临时状况进行运用、调整及筛选。

[教学设计]

Ss=students; T=teacher; =group work; = pair work; =individual work =screen

Period 1 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 (1.2)

Ⅰ、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交通工具的名词和动词,回忆第一次旅游的快乐情景

2、通过查找信息,描述自己印象中的澳大利亚

3、学习部分有关Reading中将要出现的生词(需要在文章中猜测的词汇除外)

Ⅱ、教学设计

Task 1: Describe a trip ( 15m) – Introducton

Pre-task Brainstorming

Try to bring out as many words about transportation as possible.

Task-cycle Learn different verbs and nouns about traveling.

Activity 1 Matching ( 1 )

Activity 2 Put me in the right place!

A: Draw a picture with road, rails, water and clouds on the blackboard. Put

different vehicles in the right position on the picture.

B: Ask and answer Qs in (2) according the picture.

Activity 3 Filling & Guessing game

get on (off)

get into (out of)

Ride

Drive

take off/ride

A:

B: Show pictures taken in Hainan. Q: How did I get there? (different answ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Post-task: Describe the first time you traveled a long distance

A: Q: When someone want to describe his first trip,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5W & 1H (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 how )

B: Describe the first trip Report to all

Task 2: Describe Australia ( 25m )-Reading & vocabulary

Pre-task: Search information about Australia before class

Task-cycle: Australia

Activity 1 Brain-storming (words about Australia)

Activity 2 Talking ( 1 )

A: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on P22 + things about the country brought by Ss

B: Get questions in (1) solved

C: Dialogue between “Australians” and “tourists” Report to all

Activity 3 Vocabulary ( Part )

A: Choose the words which you think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 train trip to Australia from the list shown on the screen (a dictionary is recommended)

B: Match the words with pictures (camels, cassette, desert, diamonds, sand, soil)

C: Choose a word in the blanket to match the underlined part in a passage (2)

Not long ago, I had a wonderful trip to Hainan. It’s not an area of dry land, because it’s surrounded by sea. There you can always enjoy the beautiful sunshine, green trees and blue water. On the beaches, you can’t find any valuable stones, but you can always touch the soft sand instead. On my way back, I made friends with some of the people traveling on the train.

Post-task: Display ( A brief make-up story about a trip to Australia using some of the new words)

Recalling(4m) Recall what we learn today. & Questions unsolved.

Homework(1m) Workbook P80 4. 5.

Describe your first time you travel to a place of interest.

Period 2 Reading

Ⅰ、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

1、学习在澳大利亚乘火车旅游的文章

2、训练速读、略读和查读技能,通过中心句掌握全文中心,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学会运用想象、联想、逻辑分析和英语思维的能力

3、学会如何描述乘火车旅游的情形

Ⅱ、教学设计

Task Learn and retell the passage

Pre-task Content Prediction(2m)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and the title, try to predict what we will be able to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ask-cycle Reading(40m)

Pre-reading Map reading Look at the map of the railways in Australia, discuss which city you would like to travel and how to get there.

While-reading

Activity 1 First ( Fast ) reading

A. Match: Find out what main idea each paragraph is about. ( my first ride on a long-distance train, the food, the passenger, the Ghan )

B. Main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

C. Main idea

D. Guide Ss to find 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Activity 2 Second ( Detailed ) reading Deal with 6 questions in (4)

Activity 3 Third reading ( Reading Strategies Applying )

A. Find out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to fill in the form below:

Part One (1)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Part Two (2-3)

Food Scenery

First hundred kms After that Suddenly

B. Put me in the right order and form a passage, adding in the time signals.

Camels were trained to carry supplies back from the central part.

Camels were shot because of the new railway line built by the government.

They brought camels from Afghanistan.

Australians needed a way to the central country.

They tried riding horses, but failed.

C. Word-guessing ( abandon, diamond, supplies)

Post-task

Activity 1 Retelling Retell the passage with the help of the form

Activity 2 Discussion P24 (5)

Activity 3 Small debate “They should shot the camels”

Recalling(2m) Recall what we learn today. & Questions unsolved.

Homework(1m) Write a reading note

阅读格式卡

Titl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dule 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

General idea:

Words & Phrases:

BS:

BS=beautiful sentence

Period 3 Grammar 1&2, Function, Culture Corner

Ⅰ、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出-ed形容词作定语及其定语的位置,

2、运用过去时间表达法

3、运用礼貌用语

4、了解Maglev,能说出与普通火车的区别

Ⅱ、教学设计

Task 1 Find out rules of “–ed adjectives”

Activity 1 Competition The group which write the most right –ed forms of the verbs given by teachers win.

Activity 2 Find out the rules of “-ed adj.”

A. Look, say, write and combine

a. T act out the sentences: I threw the paper away. The paper was used before.

b. Ss write out the sentences

c. Try to combine the sentences to one: I threw the _______ paper away.

d.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using –ed form and write them down.

B. Observe, compare and find out the rules (Grammar 1 )

Activity3 Workbook P79 1. 2.

Task 2: Story-making using past tense time expressions

Activity 1 Brainstorming ( past tense time expressions)

Activity 2 Complete the sentences (2)

Activity 3 Story-telling Make stori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given to different groups

Task 3: Polite conversation

Activity 1 Act and discuss 2 Ss act out the dialogue. Discuss Qs in (2)

Activity 2 Make new dialogues Suggestions given by Ss-Make new dialogues according to (3.4)

Task 4: Interview ( about Maglev )

Activity 1 Read and compare

Activity 2 Interview & Report (one interviewer + one mayor + designer + assistant)

Activity 3 Your idea of new transportations

Period 4 Vocabulary, reading and speaking

Ⅰ、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地点和在该地点做事的词汇,训练联想的认知策略

2、学习有关回忆的文章,能叙述自己的回忆

Ⅱ、教学设计

Task Childhood memories

Pre-task Words and expressions

Activity 1 District map Draw an imaginary district map with names on it with Ss

Activity 2 Tell me your first time to...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I ...

I remember the day I ...

my first visit to...

doing

Task-cycle Jigsaw reading & Interview 5 groups read, other groups bring out Qs.-Interview

Post-task Talk show Three famous persons & one TV host on a TV talk show talking about childhood memories.

Period 5 Listening, pronunciation, Everyday English

Ⅰ、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

1、听懂对话,抓住要点,获取信息

2、句子重音

3、训练根据对方话语作出回应、表达态度的技能

Ⅱ、教学设计

Task 1 Knowing things about her

Pre-task Getting information about Mary Lennon

Task-cycle Listening

Activity 1 When & Where & By what Get basic information from the first listening

Activity 2 Interview (Ex.1 & 2)

Post-task “I am Mary Lennon...” Suppose you are Mary, talk about your experience with the help of the Qs

Task 2: “My Pronunciation is better!”

Activity 1 Listen & Imitate

Activity 2 Competition

Task 3: Show your response!

Activity 1 Ex. 1 & 2

Activity 2 Show your response One of you is a superstar, the other is an interviewer. You’re having a talk on CCTV. (Try to use expressions to show your response or attitude towards the other person.)

Period 6 Task, writing

Ⅰ、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

1、借助一切可借助的力量介绍自己的一次旅游情况

2、写童年某一事件的过程,训练记忆、整理和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Ⅱ、教学设计

Task 1: Display one of your trips to a tourist spot

Pre-task: Things about the trips

A.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ourist spot

B. Collect English signs in the tourist spot

C. Collect pictures, photos, postcards, magazines reports, maps or souvenirs about the tourist spot

D. Make notes on 5W & 1H

Task-cycle: Share & Choose

Activity 1 Share the things your collect with your partners

Activity 2 Choose the best S to do the talking, the others offer help when needed

Post-task: Display Talk about your first trips to a tourist spot with the help of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 an album with comments on it is recommended )

Task 2: Writing

Pre-task: Choose topics

Task-cycle: Writing

Brainstorming --Writing ---Evaluation by oneself & partner ---Correction -- Choose the best one & Correct

Post-task: Show the best writing & Comment

Recalling Recall what we learn today & Questions unsolved.

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课件 篇三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 硫

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1、硫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

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

2、硫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黄色晶体(俗称硫磺),质脆,易研成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3、化学性质有哪些?

(1)氧化性

S+Fe ===△FeS 2Cu+S ===△Cu2S

规律:硫和变价金属发生反应,把变价金属氧化生成低价的金属硫化物。

(2)还原性

S + O2SO2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有哪些?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溶解40体积SO2)。

2、SO2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有哪些?

与H2O反应生成酸 SO2+ H2O ?H2SO3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生成盐CaO+SO2=CaSO3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SO2=Na2SO3+H2O

Ca(OH)2+SO2=CaSO3↓ +H2O

3、SO2的漂白性怎样?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加热又恢复原来的颜色,这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些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但是SO2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4、SO2性质综合体现在什么方面?

试剂    现象    性质    品红溶液    褪色    漂白性    氢硫酸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氧化性SO2+ 2H2S =3S↓+ 2H2O    Ba(OH)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酸性Ba(OH)2+SO2=BaSO3↓+H2O    KMnO4溶液    褪色    还原性5SO2+ 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石蕊试剂    变红    酸性

三、三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有哪些?

常温下为固体

2、化学性质有哪些?

2SO2+ O22SO3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的反应SO3+H2O=H2SO4(放出大量热)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3+CaO=CaSO4

(3)与碱反应SO3+Ca(OH)2=CaSO4+H2O

四、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转化方程式?

1、在放电或高温下:

N2+O2=2 NO (无色)

2、在常温下:

2 NO+O2=2 NO2(红棕色)

比较NO和NO2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NO:无色、不溶于水、不稳定(易氧化),与水不反应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稳定、有毒性,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与水反应

3、 NO2溶于水的方程式?

3 NO2+H2O =2HNO3+NO

4 NO2+ 2H2O + O2= 4HNO3

4 NO + 2H2O + 3O2= 4HNO3

4、酸雨是什么?

主要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其主要是含有亚硫酸、硫酸和硝酸。

臭氧空洞:氟氯代烃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一、氨

1、氮的固定的定义是什么?

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

2、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1:700)

氨易液化(沸点-33. 35 ℃)----常作致冷剂

3、喷泉实验的形成?

现象:a.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内形成喷泉;b.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形成喷泉的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溶解,使瓶内压强迅速降低,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压入到烧瓶,形成喷泉。

实验结论:

a.氨极易溶于水。b.氨水显碱性。

4、氨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1)氨与水反应

NH3+H2O ?NH3· H2O

氨水很不稳定NH3· H2O ===△NH3↑ + H2O

氨水显碱性的原理NH3+ H2O ?NH3·H2O ?NH4++ OH-

(2) 氨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3)氨的催化氧化

5、铵盐——由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物理性质有哪些?

铵盐均溶于水,为白色固体

(2)化学性质有哪些?

①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HCl ↑ NH4HCO3===△NH3↑+H2O ↑ +CO2↑

②铵盐与碱反应

NH4NO3+ NaOH ===△NaNO3+ NH3↑ + H2O

用于NH4+的检验:

加热时,能与碱液反应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铵盐

6、氨的工业制备方法是什么?

N2+3 H22NH3

7、氨的实验室制法是什么?

(1)原理: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3)验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集满。

(4)尾气吸收:

浓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装置:倒扣漏斗

(5)干燥装置

CaO、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NH3· H2O(浓)===△NH3↑ + H2O

②浓氨水加碱石灰法(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

NH3· H2O(浓)+ CaO =Ca(OH)2+NH3↑

二、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哪些通性?

H2SO4=2H++SO42-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硝酸除外)

(3)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 OH-= H2O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H++ CuO = Cu2++ H2O

(5)与某些盐反应:2H++ CO32-= H2O + CO2↑

2、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1)浓H2SO4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2) 浓硫酸的特性有哪些?

① 吸水性

浓硫酸吸收物质本来就有的水,直接与水分子结合;用途:可以作干燥剂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和还原性气体:H2S HBr、HI

②脱水性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

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C12H22O1112C + 11H2O 脱水性

2H2SO4(浓) + C ===△CO2↑+ 2H2O + 2SO2↑氧化性

③浓硫酸强氧化性

a、与金属Cu反应

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褪色,使石蕊溶液变红;溶液稀释后呈蓝色。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结论:浓硫酸既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跟某些金属,如铁、铝等接触时,能够使金属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跟硫酸、硝酸发生反应(钝化现象)。因此,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但受热时,浓硫酸可以与Fe、Al反应。

b、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 + 2H2SO4(浓)===△CO2↑+ 2SO2↑+ 2H2O

三、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1)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3)密度比水大;

(4)沸点低:83℃;

(5)常用浓硝酸的浓度为69%, 98%的浓硝酸叫作“发烟硝酸”。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1、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

2、不稳定性

保存:密封于棕色瓶中,并放在阴暗处!

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

硝酸分解产生NO2,NO2溶于硝酸而使硝酸呈现黄色。

3、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Pt、Au不与硝酸反应,但能与王水反应。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以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氧化Pt、Au等极不活泼金属。

4、与非金属反应

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也能跟许多非金属(如碳)反应

4HNO3(浓)+ C ===△CO2↑+ 4NO2↑+ 2H2O

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高中化学怎么学

我是一个化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以前我高中化学还可以吧,但是高二的时候有段时间觉得那个很难,因为我们换了一个化学老师,以前那个我很喜欢他。虽然我成绩没有退步但是我能感觉出来自己的水平下降了,以前是靠理解,现在却靠死记硬背,那时候我才真正对化学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首先,老师要你背的还是要背,什么元素周期表啦,什么金属活泼顺序啦,氧化还原的规律啦,这些都是必须记忆而且很好记忆的,因为老师都会一遍一遍跟着大家一块记忆或者找一些好的方法比如说顺口溜来帮助你记忆,要死记硬背的其实就这些东西。很少的!毕竟着是理科啊。

接下来就是你自己理解了,比如反应方程式你不会写啊,你就要记住:方程式就那几个规律,质量守恒和电子守恒,元素守恒也在质量守恒里面啦,当然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锌扔到稀硫酸里要溶解冒泡的,为什么要冒泡呢,那是什么气体呢?只有硫酸里的氢离子跟锌发生反应,锌比氢活泼所以把它拉出来了,锌自己呢?变成二价的阳离子跟硫酸根离子结合了,锌是二价的吧,所以一个锌能置换出两个氢离子生成一个氢气,配平自然你也会了吧?为什么浓硫酸又不行呢?

因为“浓”硫酸里没有水啊(你可以想起透明的黏糊糊的浓硫酸的模样),没有水就没有氢离子,怎么反应呢?但是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啊,能融化铜啊,它怎么可能不和锌反应呢?原来锌扔进去就会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些老师都说过吧?你可以一个联想想出这么多东西,呵呵,你要是想追根问底,在浓硫酸里到底生成什么氧化物薄膜呢?你试着写写方程式吧,不会就问问老师,这不就有兴趣了吗?

但是你要说“我记不住,我连锌扔到浓硫酸里会冒泡也不知道”,没关系!还是联想,上完一章,比如说卤族元素,你就可以合上书去想,学了这一章我学了哪些知识呢,卤族元素排在周期表的倒数第二列吧,因为他们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8电子是稳定结构啊,所以都想抢别人一个电子,所以他们都是强氧化剂,最强的是氟,因为他最外层的电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最近,所以最容易抢人家的电子,氟的单质是什么样呢?

淡黄绿色气体(天啊三年了我居然还记得,真得好好谢谢我们那是的老师),有没有想到书最后元素周期表上面氟格子里那个很奇怪的瓶子啊?那个是个塑料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容器呢?因为氟单质很活泼,为了制备他死了多少科学家啊。氟气和氢气接触会在阴冷处发生剧烈爆炸,这个试验有没有做过呢?没有,老师不敢嘛,氟气有剧毒啊!(氯气如何跟氢气反应呢呢...溴蒸汽呢...碘蒸气呢...这个是证明活泼性强弱的方法之一),爆炸的方程式是什么呢?生成什么呢?生成物有能和什么反应呢?把方程式写下来....接下来想氯,其实很多都在氟里面想过了,想完氯再是溴,一个个来,最后你已经把所有方程式和上课的试验都复习一遍了,再回头看看书想想有什么遗漏。也不要你死记硬背,想不起来看看书想想老师上课的话就行。你试试吧!

但是我注意到你不做题啊?这可不行啊,不要你做很多,至少老师布置的你要做吧?最好还是当天完成,这样才能起到温习的作用啊,作业里也可以让你想起很多东西的。

高中化学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是溶液中的一种守恒定律。指的是指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1介绍

电荷守恒也称电性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合物、浊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0,即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电荷守恒还包括离子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量不变。

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2应用

所谓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1.正确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关键,需要结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尤其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能有所遗漏。

如Na2CO3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和水解平衡:

Na2CO3=2Na+CO3;CO3+H2O≒HCO3+OH;HCO3+H2O≒H2CO3+OH;H2O≒H+OH。所以溶液中阳离子有:Na、H,阴离子有:CO3、HCO3、OH。

2.结合阴阳离子的数目及其所带的电荷可以写出:

N(Na)+N(H)=2N(CO3)+N(HCO3)+N(OH)

3.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NA得:n(Na)+n(H)=2n(CO3)+n(HCO3)+n(OH);再同时除以溶液体积V得:C(Na)+C(H)=2C(CO3)+C(HCO3)+C(OH),这就是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式。

4.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颜色 篇四

Fe(OH)3(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

品红溶液(红色)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2.紫色:

KMnO4固体(紫黑色)

MnO4—(紫红色溶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3.橙色:溴水(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

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

碘酒(黄褐色)

Na的焰色反应(黄色)

Fe3+的水溶液(黄色)

5.绿色:

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Cl2、氯水(黄绿色)

6.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

7.黑色:

绝大多数金属在粉末状态时呈黑色或灰黑色。8.白色:

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

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

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①黑色:CuO、Fe3O4、MnO2、炭粉、铁屑

③红色:Cu、Fe2O3(红棕)、Fe(OH)3(红褐)。

⑤紫黑色:KMnO4。

5.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而所谓提纲挈领则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密切相关。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分类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采用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采取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即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意义。

模块1: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含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法形成的感知阶段)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比如垃圾的分类。

【提出学习任务】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分类的意义。

【学生学习活动】1、1观看垃圾分类广告,尝试对垃圾进行分类;

1、2感受广告内容,认识分类及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1、3举出生活中分类的实例,讨论生活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形成思维的发散,感受生活中的分类所带来的便捷,并且通过对大量对分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分类标准的理性认识,为更好的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做好了铺垫。

模块2: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方法

【问题情境】拉瓦锡对元素是如何分类的?

【提出学习任务】任务1:对拉瓦锡元素表中已学过的元素进行重新分类;

任务2: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合作学习,得出分类的概念。我让同学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活动是想要学生明白,其实分类它本身并不是重点,而是我们如何根据分类对象的特点去寻找分类方法才是关键。

模块3:分类的意义

问题情境: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提出学习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内容简单,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时能训练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对于两种方法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师可通过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概括。

五、板书设计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对同样的事物按照不同标准进行重复分类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物质进行分类

六、教学评价方式

本节课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纸笔评价: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6.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六

如果某物质含有与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量为1mol。

注意:不能认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也不能认为1mol粒子=6.02×10个-123N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的关系n=NA

2、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6、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歌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黑银灰,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

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我是铯,金黄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

我是汞,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

我是铀,浓缩后,造原子弹我最牛;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中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有我。

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

1氢(qīng)2氦(hài)3锂(lǐ)4铍(pí)5硼(péng)

6碳(tàn)7氮(dàn)8氧(yǎng)9氟(fú)10氖(nǎi)

11钠(nà)12镁(měi)13铝(lǚ)14硅(guī)15磷(lín)

16硫(liú)17氯(lǜ)18氩(yà)19钾(jiǎ)20钙(gài)

21钪(kàng)22钛(tài)23钒(fán)24铬(gè)25锰(měng)

26铁(tiě)27钴(gǔ)28镍(niè)29铜(tóng)30锌(xīn)

31镓(jiā)32锗(zhě)33砷(shēn)34硒(xī)35溴(xiù)

36氪(kè)37铷(rú)38锶(sī)39钇(yǐ)40锆(gào)

41铌(ní)42钼(mù)43锝(dé)44钌(liǎo)45铑(lǎo)

46钯(bǎ)47银(yín)48镉(gé)49铟(yīn)50锡(xī)

51锑(tī)52碲(dì)53碘(diǎn)54氙(xiān)55铯(sè)

56钡(bèi)57镧(lán)58铈(shì)59镨(pǔ)60钕(nǚ)

61钷(pǒ)62钐(shān)63铕(yǒu)64钆(gá)65铽(tè)

66镝(dī)67钬(huǒ)68铒(ěr)69铥(diū)70镱(yì)

71镥(lǔ)72铪(hā)73钽(tǎn)74钨(wū)75铼(lái)

76锇(é)77铱(yī)78铂(bó)79金(jīn)80汞(gǒng)

81铊(tā)82铅(qiān)83铋(bì)84钋(pō)85砹(ài)

86氡(dōng)87钫(fāng)88镭(léi)89锕(ā)90钍(tǔ)

91镤(pú)92铀(yóu)93镎(ná)94钚(bù)95镅(méi)

96锔(jú)97锫(péi)98锎(kāi)99锿(āi)100镄(fèi)

101钔(mén)102锘(nuò)103铹(láo)104鈩(lú)105???(dù)

106???(xǐ)107???(bō)108???(hēi)109?(mài)110鐽(dá)111錀(lún)

7.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七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8.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八

合金的特点

1.硅元素:

2、二氧化硅

(SiO2)

3、硅酸

(H2SiO3)

4、硅酸盐氧化性、还原性氧化性2Fe3++Fe=3Fe2+氧化性:Fe2++Zn==Zn2++Fe还原性:2Fe2++Cl—2=2Fe3++2Cl(四)Fe2+、Fe3+的检验鉴别方法Fe2+Fe3+直接观色:淡绿色,黄色与KSCN:不显红色,血红色与OH-作用:白色↓→灰绿↓→红褐色↓红褐色沉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SiF4↑+2H2OSiO2+CaO===(高温)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

9.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预习作业 篇九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3.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 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自来水中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

4. 欲萃取碘水中的I2 ,不能作为萃取剂的是 ( )

A.苯 B.酒精 C.CCl4 D.汽油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6. 下列气体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7.5g C2H6 B.14g N2 C.7g CO D.24g O2

7. 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88g C.分子数为6.02×1023 D.含有4mol原子

8.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下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 )

A.NaCl 溶液 B.AlCl3 溶液 C.Na2SO4溶液 D.Al2(SO4)3溶液

9.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10.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 )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 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中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12.2.2g某化合物中含有3.01×1022个甲分子,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44g/mol B.22 g/mol C.44 D.22

(选做题每题5分)1.在20g密度为d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 Ca2+,则NO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10.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篇十

一、教学方式方法

1、针对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

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二、教学方案

1.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仔细分析高一新教材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授课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教学的观念。(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4.作业布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业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量性。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3)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5)探索性。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5.测验评价

上一篇:重阳节班队会活动记录下一篇:销售员必备的八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