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电子教学

2024-12-16

技工院校电子教学(精选10篇)

1.技工院校电子教学 篇一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公益创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

摘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电商物流领域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然而大多数以经济利润为主要抓手的实践教学却给当代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将学生创业与公益相结合成为...

摘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电商物流领域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然而大多数以经济利润为主要抓手的实践教学却给当代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将学生创业与公益相结合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契机。

关键词:技工院校公益创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25-02

从目前情况看,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因为商业性的存在产生了一定的功利性,长期下去会给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不仅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还会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开始创新创业课程其内涵不仅仅是教学,更重要的是回归育人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本质及意义,因此将公益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适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条理想途径。

1.公益创业实践教学意义

在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公益创业试点教学,其目的是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益创业教育从目前看来还属于一个探索的话题,相信会引来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它突破传统的网上创业实践教育的束缚,鼓励学生参与公益创业,实现公益梦想,更好地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和电商教育质量,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社会意识的创新、创新培养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创业平台搭建的创新、丰富学校选修课程的创新,更有利于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在锻炼成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

2.公益创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人看来,公益创业实质是在创造其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利益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与目标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活动目的不明确。大多数学生在公益创业的初期对自身或团队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屡屡碰壁,如项目可行性、创业资金、创新意识和团队的执行力问题等。如果出现效益低甚至亏损现象,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公益创业热情,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将公益目的抛之脑后。再者,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处在青年时期,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自身把握“经济目标”和“公益目标”的平衡,最终偏离方向。

二是公益创业团队不稳定。学校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的重要场所,随着新老生交替,其队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资金来源、创业压力及创业推广等情况;同时公益创业团队人员的不稳定性,也是导致学生公益创业团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是团队创业资金不足。从社会层面看无论何种类型的公益创业,都是实现盈利再进行公益活动。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要保证公益活动的正常开展;只有盈利为前提才足以维持。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大多数在创业中缺乏经验、营销策略和团队合作能力,且在创业中获取一小部分盈利甚至亏损,从而导致公益创业陷入困境。

四是专业师资队伍稀缺。学生是参与学校公益创业活动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专业指导会加速学生碰壁可能。大量调查结果发现,一是大多数创业教师只能作为大方向引导,对于学生在实际项目的创新、创业策略规划、公益活动的运作等方面不能给予全方面专业的支持;二是缺乏实际活动经验,对于公益创业的认识仅仅来源于网络、书本及讲座等。

3.技工院校开展公益创业实践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尤其是技工院校学生要实现公益创意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由学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作为他们实践的依靠,基于以上普遍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对公益创业的认知存在偏差。技工院校学生对公益的概念认知不清。由于传统教育对于公益认知教育的缺失,学生对于公益认识比较模糊。以本校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清楚公益的概念,其他同学对于公益的认知也比较单一。另外,技工院校学生志愿者多而公益创业者少。现在的学校社团和青年总队中,几乎大部分学生都会注册成为志愿者,或多或少参与学校或校外组织的公益志愿者服务,但很少有学生在择业中考虑毕业后以公益创业作为事业方向。

二是教师对公益创业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对公益创业的认知停留在公益创业仅仅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工具上,没有认识将公益创业提升到全面育人的重要高度。技工院校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摇篮,在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激励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个系统改革工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职业人才,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技工院校的办学功能定位。

三是技工院校公益资金来源受限。根据调查统计,时间与经济因素是影响技工院校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两大因素。技工院校课程相比普通高校往往课程安排比较满,学生自由度比较低,学生空余时间比较零散。另外,学生做公益也往往受限于经济,可用于公益的资金不足。

四是社会化大环境仍待进一步改善。虽然近年来公益创业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由于学生公益创业在我国毕竟是新生事物,其社会化大环境仍需时间进行改善,尤其在人们对公益创业的认识与政策环境的支持两个方面。人们对公益创业尚存在一定认识误区,有些人甚至认为公益创业是打着公益的旗号进行骗钱。

4.电子商务公益创业实践教学研究

(1)学生公益创业模式分析。

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能够创造商业价值,更能创造社会价值。其最闪光的特点是通过创造商业价值完成自身造血来推动公益事業的运营。从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来看,其可触及的外延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公益创业所用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也就会出现和存在各式各样的创业类型。以本课题团队为例,我们希望利用自身现有资源进行网上创业,并将所得部分回馈社会,实现公益活动从个人自发到集体自觉的模式转换,以我们的创业实践成果为导向,实现从公益理念到公益行动的模式转换,以助人为乐为活动目标,实现从单向输送到双方共赢的模式转换,最终促成学生公益创业实践成果的价值升华。

(2)实践教学项目前期准备。

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我们走访了多个成熟的公益创业团队,得到了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建议。以公益创业电商平台为依托,采用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所学专业进行市场拓展,通过電商平台经营获得的利润,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送去温暖。我们的公益创业项目更重要的是探索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如何进行公益创业实践教学,形成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从而推进技工院校电子商务公益创业实践。

(3)实践教学项目过程。

为了较好发挥校内资源,我们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吸收了更多热爱创业、热爱公益的成员加入我们的创业团队。首先我们将所有团队成员根据不同特长进行分组,由原来的一支创业团队扩建到四支创业团队;利用暑期时间先对同类院校电子商务基地及省内各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市场调研,同时将电商批发网做一一对比。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拥有了充足的人力与物力。但实践教学终究要归于实际,我们在创业的同时还应考虑将来面对的社会所带来的各方面因素,在实践期间我们选择了资金投入较少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厂家拿货,选取最适合产品进行产品拍摄、上架进行校内外推广;二是与继续与本地一家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做分销代理,将所得利润按不同比例投入校内外各类公益活动。

(4)公益创业实践教学成果。

通过一年的项目运营,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公益创业对于全面育人的重要意义。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将公益、责任、担当三者融入到课堂。如网页设计课程,组织以公益为主题的网页设计教学;网上创业课程,以公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公益与创业相结合,在实现盈利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对于学生而言,对公益创业有了深入的认知,树立了自信,很多学生表示要把公益作为今后生活的一部分,部分农村学生还表示毕业后要回到农村,继续公益事业,服务农村经济。公益创业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提升作用明显。

作者:汪钰

参考文献

[1]朱小峰.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实践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M].中国商贸, 2014.03

[2]章雄梅.基于公益创业视角下的网上创业模式分析——以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例[M].科技经济导刊, 2017.4

[3]陈湘瑶,韦小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动机、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M].教育与职业, 2014.10

2.技工院校电子教学 篇二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电子专业,应用

技工院校电子专业是一个成熟、传统的专业。说其成熟是因为它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专属体系和多类分支;说其传统则是因为它是老专业之一, 以至于在技工院校中想到电子专业就能想到工厂的流水线、防尘服和静电手套等。

在电子专业没有得到新兴专业继承和发展的窘境下, 学校招生规模逐年下降, 生源质量更是无法保障。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合格的电子专业技能人才, 除了在专业设置上下大力气外,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更是燃眉之急。通过新式教学方法, 消除学生被动甚至抵制的学习观念, 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成为一名复合型技术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整理融会教学环节, 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实施中, 学生接受项目任务, 在完成过程中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际运用, 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学中做、做中学”。这种模式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大调动, 让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 教师也从“填鸭式”教学转为引导和辅助教学。它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模式相匹配, 因此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工作中承担了电子专业相关课程一体化改革和教学工作, 下面以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为例, 浅谈技工院校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在技工职业类教育中从事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而言, 知识目标可以概括为: (1) 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电路概念、过程和模型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为: (1) 使学生具有项目引导下的自我学习能力; (2) 使学生具有正确识别和使用元器件的能力; (3) 使学生具有识读和分析电路的能力; (4) 使学生具有装接电路和调试电路的能力; (5) 使学生具有根据仪器仪表指示和参数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 (6) 使学生具有简单模拟电路设计的能力。情感目标为: (1) 兴趣第一, 通过具体案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自信心; (2) 角色转变, 通过一体化情境设置, 创造现实的虚拟境态, 使学生进入未来; (3) 与时俱进, 通过一体化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知识不“落伍”; (4) 自我提高, 通过过程设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与设定

目前我们选用的是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工电子类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 (第三版) 》。该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理论讲解细致, 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可作为教材;但其知识点较多且分散, 在实际应用时不方便, 实训中可作为参考用书。

该教材包含了常用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集成运放、反馈电路、振荡电路、功放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为了教学的实用性、便利性, 最终也是为了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对这门课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念是以项目教学法开展课程教学, 实现一体化教学, 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设计后的内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等8个大项目和“二极管的测量”等15个子任务。它有效解决了原课本中知识点分散、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采用了项目整合方法, 内容精炼、通俗易懂, 为项目化教学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三教学场地的选择和改造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对场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再局限于某一教室, 而是来回使用多媒体教室、电子实验室、电子实训室等场地。这样, 不仅提高了场地利用率, 更重要的是契合了新教学法的需要,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另外,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行设计改造一体化教室, 并配置多种教学设施和仪器。

四项目任务的实施与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以项目任务学习为主线, 连贯情境模拟、触、思、学、做、创、评等环节, 最终达到学习目标。为此我们还制订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本次我选取了“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作为课程设计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情境模拟、触、思、学、做、创、评七个环节。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会吸引学生的注意, 所以第一环节我采用了情境模拟, 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变化作为切入点:电压的变化会造成负载工作不稳定, 严重时会烧毁负载, 同学们是否能设计出一个电压超限报警电路, 以便电压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

情境引入后,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观看了教师的现场演示, 随着电位器的旋动输出端LED出现闪烁不定的现象, 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演示完毕后, 把电路板交由小组进行观察研究, 此为“触”。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 比如我看到了什么现象, 老师这个电路是怎么实现的等, 学生会带着疑问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并积极主动采取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会促进项目的进展, 并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为“思”。

有了之前的基础夯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找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 比如:其中的LM358集成块是做什么的。这就是运算放大器的运用,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将“要我学”慢慢变成“我要学”。此为“学”。

这一阶段基础进一步夯实, 电路原理图也已理解, 是时候实现自己的愿望了。电路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装配图绘制、装配顺序和工艺要求确定、电路安装与调试等过程循序渐进。此为“做”。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应回到之前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反馈对学生来说很重要, 引导的作用进一步体现, 即“做中学”“学中做”。小组成员间角色的定位和明确的分工对整个项目有着积极的作用, 井然有序的协作会事半功倍, 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等团队意识也会得到巩固。整个项目进行中, 要遵循“5S”管理规范, 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教师此时要发挥引导员的作用, 丰富教学层次和内涵, 使学生的主人翁主体意识得到体现, “同学们是否可以改变电压报警范围”“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改变报警灯的闪烁频率呢?”问题的抛出会让大家的目标个性化,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参数值与众不同, 这也契合了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此为“创”。

项目已经到了尾声, 该“评”了, 因此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该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主体多元化、结果人性化, 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得以实现, 契合当前评价体系的要求。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依据除了过程还有《学生工作页》的内容体现, 即作业要求。《学生工作页》和《模拟电子技术一体化》教材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了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内容。

实践证明,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肯定、成绩合格率和优良率不断提升、兴趣得到培养、积极性得到提高、就业观念得到转变、自信心日渐充满, 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成功的。

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但电子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建设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首先, 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与时俱进,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内容的选取等方面更加接近需要;其次, 要深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进, 我们会更好地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融入学习情境中, 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接近企业的生产环境;最后, 教师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既要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这将是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雪主编.模拟电子技术[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2]辛鑫、薛普.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3 (33)

3.技工院校电子教学 篇三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

一、明确一体化教学工作内容与任务

教师要有效地将一体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落实。首先应明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从而确定应培养学生怎样的知识技能。对此,教师可以深入调查与分析往届毕业生在现实岗位工作中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应用现状,并以此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明确一体化教学的内容与任务,使学生的电工电子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与任务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内容同实践相结合,利用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的理论讲授,又利用课程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使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提高知识技能水平。所以,在电工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教学任务为基础,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合理地划分为几个阶段。这四个教学任务应以电子电工的实际操作与电工电子产品生产等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更新教学方法,落实一体化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教育进行改革而来的,它是技工院校革新教学理念的产物,改革教学方式的有效体现。所以,贯彻落实一体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以下就是笔者对一体化教学落实的几点思考。

1.设计教学任务,构建学习平台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分析探究该课程的内容,并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划出课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或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师除了要进行教学任务的制定与设计外,还应为学生营造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技能学习。

2.推动教学任务,组织团队协作

教师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的任务,设计学习的步骤与程序,再进行审核与指导,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相应课程知识的讲解。而学生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与任务讨论,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如此,不但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资源共享,相互合作、竞争的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整理交流,反馈教学

经过教学任务的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再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对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的分析与总结,不但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加深了解,并且可以让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改进,从而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技能掌握。

四、一体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施的思考

1.强化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

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能夠充分掌握职业技能,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地整合,从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故而,教师应利用一体化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严格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对实际生活中的生产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

2.增强一体化教学活力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纯理论的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而利用一体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利用,有效地注入活力,让教师一边进行理论的传授,一边进行实践的演示,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内容,能够有效地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故而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以上就是笔者对一体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的分析,一体化教学的落实,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故而,对一体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推动技工院校的长远发展,为社会提供更有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柏向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实施[J].电子制作,2013(13).

[2]陈佳彤.高职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J].电子制作,2013(07).

[3]付玉明,岑盈盈.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01).

4.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四

摘要:PGRS教学模式是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在一些技师学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在运用PGRS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认真设计,精心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准备,鼓励学生分工合作,上台汇报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确保PGRS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PGRS模式,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改进措施

一、对PGRS模式的认识

PGRS模式是我校在2011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我校经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提炼出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合适技工院校各门课程课堂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有效。

1、PGRS模式的教学流程

PGRS模式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P(Pre-class work),即前置作业。前置作业是老师在上新课前根据新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预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其目的是促进学生预习新课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在上新课前完成,老师在上新课开始时就进行检查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情况。

第二个环节是G(Group discuss),即小组讨论与练习。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工作,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学习过程中相互质疑,共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R(Report show),即汇报展示。由各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汇报展示本小组学习、讨论的成果,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以达到迅速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的目的。

第四个环节是S(Summary comments),即总结点评。由老师点评各小组学习情况,总结本次课关键知识点,使学生对本次课学习内容达到升华阶段,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2、PGRS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校提出的PGRS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应遵循的4个基本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原则,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原则,整体化的学习过程原则,自我管理式的学习原则。在PGRS课堂教学模式中,必须要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例如,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等。PGRS模式实质上是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与我校各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交融汇 合和有机结合。我校创造性地将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程序化为课堂教学的P、G、R、S四个环节,提升为操作性极强的PGRS课堂教学模式。可见,我校PGRS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理论。

3、PGRS模式的推广目的

我校推行PGRS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技工院校传统教学满堂灌带来的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从而达到盘活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性

1、生源质量较差。技工院校所招学生大部分是在普通高中和大学招生筛选之后的学业后进生,生源质量与高中生和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力较弱,知识面窄,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2、学习观念薄弱。大部分技校生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语文学不学无所谓,很多学生进技校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因为他们很清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他们的就业将直接产生影响,因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

3、教学改革滞后。近年来,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声势浩大,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现了百家争鸣、满园春色的喜人景象;而语文教学改革就显得冷冷清清,明显滞后于专业课教学改革。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满堂灌,教师写,学生抄,两节课下来,教师讲累了也写累了,学生听累了也抄累了,学生没有自己的活动时间,整个课堂显得沉闷,压抑。

如何才能改变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这种沉闷的状况呢?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适时推陈出新,大胆推行全方位的PGRS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这种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将PGRS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十分必要的。PGRS模式进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后,语文课堂教学迎来了改革的春天。

三、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于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在所任教班级的语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大胆尝试PGRS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1、认真对待P环节,适量布置前置作业,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笔者在每次上新课前都要认真考虑良久,根据新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语文课前置作业。前置作业可以是思考题、讨论题,也可以是小品表演或案例分析,也可以是书面作业或写作练习,有时还可以是收集资料。例如,在讲“条据”之前,布置学生写一张请假条作为前置作业;在讲“请示”之前,布置的前置作业是按小组进行一个模拟请示场景的小品表演;在讲“手抄报制作”之前,布置的前置作业是各小组讨论确定手抄报的主题并收集手抄报所选主题的素材。

前置作业的完成有时是按小组进行有时是每个同学必须完成。每次课一上 课,老师就检查各小组或抽查部分同学的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分。通过前置作业这一环节,促进学生认真预习,经过近一年的“P”环节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大大提高了。

2、精心设计G环节,分配好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习主体精神。

笔者根据各班学生人数多少将全班分成4-8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5-7人,并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好各小组在每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有提出问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或者布置情景写作练习,或者安排角色扮演教学活动,等等;在学生分组讨论或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精心的巡回指导,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例如,笔者在进行求职信的写作和模拟面试教学过程中,按照PGRS教学模式“G”环节的要求,给学生安排了一次角色扮演教学活动:给学生下达教学任务,请各学习小组准备,设计好场景,选择好模拟的“面试考官”。请这些“面试考官”到网络上下载与专业相关的招聘广告并向“求职者”进招聘宣传,请每一位“求职者”准备好求职信以及应聘信前来应聘。

3、精彩纷呈R环节,提供舞台大胆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PGRS教学模式的“R”环节是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的活动环节,它为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才华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充分显示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是PGRS教学模式最精彩也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PGRS教学模式成功与否就看这个环节了。如果各小组都有“能人”学生,口齿清楚、语言和肢体表达力都很强、又富有幽默感,踊跃出来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那就会呈现课堂气氛极度活跃的局面,这堂课就是成功的一课了。但如果遇到有的小组学生不肯配合,不愿派代表上台汇报展示,那课堂气氛就会陷入沉闷尴尬的局面。在实施“R”环节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精心指导学生做好深入细致的准备,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小组代表汇报展示的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的求职应聘会的汇报展示环节,有了上述“G”环节各小组的精心准备,经过选拔,“面试考官”在会场上显得比较专业,提出的问题也能够切合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招聘的职位符合大家的需求,“求职者”也很认真,对每个问题都不敢怠慢,都希望面试成功。上台扮演各个角色的学生都非常认真、投入,“面试考官”显得严肃、认真;“应聘者”显得睿智机警;“被录用者”显得开心、成功;“被淘汰者”则显得无奈、沮丧;台上表演很精彩,也很到位,台下听众热情高涨。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的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实际活动中,学生们比我想象的更大胆、更活泼,他们的设计和表演往往更能够受到同辈人的欢迎和喜爱。

4、点睛之作S环节,总结点评细指引,教学目标定完成。

PGRS教学模式的“S”环节是教师点评总结。在这一个环节里,教师简要点评各小组汇报展示情况,最好采用“2+2”方式进行评价,即指出各小组汇报展示的两个优点和两个缺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今后加以发扬,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加以改进。另处,教师总结本次课关键知识点时,要做到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

经过一年的PGRS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发现语文课教学活起来了,学生爱上语文课了,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教学实践证明,PGRS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帮助笔者解决了许多教学难题,最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可以说,PGRS教学模式令老师和学生都颇为受益。

笔者将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获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1、PGRS模式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

在运用PGRS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活动,从中培养其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其间,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只对其回答做简单的评析与适度的指导。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精讲”,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

2、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成功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据有关专家研究分析,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起20%的作用,80%靠情商。可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何其之大。现代课堂教学不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人际交往方式。PGRS模式的运用使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变传统教育的高压型为宽松型,使得语文课的课堂气氛在不失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了一些宽松与和谐。

3、PGRS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激励性原则和赏识教育原则。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在运用PGRS模式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予以采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就会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很多情况下,往往答案并非唯一,即使答案是唯一的,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相信自己,勇于发言。对于出了错的学生,即使出了“不可思议”的错,也要赏识 学生而不能训斥,因为这正是他最需要你的时候,更何况出错是学生的权利。

五、PGRS模式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的措施

1、PGRS模式的推广应用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PGRS模式今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以适应PGRS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人的性格各有差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力求克服自己性格中与语文教学不适宜的地方,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外向,从而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PGRS模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地运用,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2)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多方面的才能。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让学生在对你人格的认可中接受你的教育。其次,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3)语文教师应具有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育人的才能。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授学生以“渔”,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因而,教师应具有更多的育人才能,了解新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学校要为PGRS模式进课堂的推广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在PGRS模式实践过程中,发现与这种教学改革配套的硬件设施有所欠缺,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亟待完善。例如,为每件课室配备PGRS模式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每件课室配置PGRS模式教学所需要的软木板,用于课堂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给老师配备必要的教具、大白纸、彩色卡纸、彩色水笔,用于学生小组讨论做练习;完善备课资源系统,自制或购买语文教学所需要的一些视频资料等等。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2、《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5.技工院校电子教学 篇五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目前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让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师和管理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技工院校?会计教学?工作实践?建议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引入任务驱动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和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会计类专业教学工作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谈几点建议。

一、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学的工作现状

一是很多技工院校老师认为只要把会计类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了会计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很少进行或根本不进行会计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造成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

二是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很多技工院校认识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会计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设置了会计实践的相关内容,但是其内容往往只是认识常见的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等最基本的内容,而没有较为复杂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是会计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特点。虽然当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多配备会计模拟训练实训室,但由于大多只能供学生完成最简单的手工会计部分技能的模拟实训,因没有完整的计算机会计模拟数据操作系统,而无法满足实际会计技能实践训练的需求。

四是目前对会计类专业教学效果的检验方式主要是依据理论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通过率来评判,而且在部分院校中出现各种考试违规操作和把关不严、标准下降等现象也屡屡出现。

另外,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还存在开设课程不合理或超出技工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课时比例较小忽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部分会计专业课程存在大量重复内容等等问题。而且,对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究竟是要培养初级财务核算人员,还是要培养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其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

二、针对会计类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新制定适合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的课程标准

技工院校应该以培养目标的直接性、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及专业设置的市场性为其特征来组织教学。笔者搜集广州市多所技工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比较后发现,财会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多且杂,对技校的学生来说显得要求过高也过多,并且个别课程内容也已经过时。因此对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的课程标准非常有必要进行调整,否则就有可能因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错误定位,进而影响毕业生的择业竞争能力。

2.深入企业调研,紧密贴合实际应用所需

技工院校会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为企业第一线所需要的初级会计核算人员,因此应以会计职业岗位为依据开展实践教学。要深入企业调研会计类专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例如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知识,具有手工操作简单的企业日常账务处理能力,还应具备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部分税务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只有教学真正与实际企业需求相对应,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符合企业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3.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

通过进行企业调研,掌握现代企业中出纳、会计审核与核算、税务会计等不同职业岗位的技能知识、技能要求,对这些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进行教学化的提炼,提炼出如财经常识、成本核算、增值税等税种的处理、会计电算化、点钞及撰写日常财经应用文写作等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应用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4.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证更好地融合,加大实践实习课时量

由于国家规定企业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技工学校的学生为了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就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一定要根据技工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走向会计专业岗位的岗位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安排足够的时间以供学生进行相关岗位的模拟操作。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诸如各种凭证、报表的编制操作,最好是仿真的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会计类工作岗位的模拟实习,改变以前采用短时间强化训练进行教学的模式。

5.以就业为导向,编写工学结合一体化校本教材

技工院校的会计类专业老师应该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写工学结合一体化校本教材。编写时要依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原则编写工学结合一体化校本教材。编写时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标准为依据,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

6.技工院校电子教学 篇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我部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决定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列入我部试点的技工院校(试点院校名单另行通知)要在统一指导下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未列入试点的专业课程和技工院校,应按照我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安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三日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

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两年努力,开发完成技工院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四、主要内容

(一)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二)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四)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我部成立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牵头,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参加,负责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同时,成立由资深职业教育培训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技工院校优秀教师组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专家工作组,负责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专业指导和技术咨询。

各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下同)部门要高度重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指导试点院校做好相关工作。各试点院校要成立由校长挂帅、骨干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教学保障。各试点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探索将企业厂房、设备、技术、资金和师资引进学校,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鼓励试点院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要推动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配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可将课程分解量化为学分,学生按照学分规定自主学习,累计学分。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学校教学和教师管理的配套措施,制定促进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奖励办法,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三)政策扶持。各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积极为试点院校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服务,要结合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考评工作方案,通过开展课程认证和过程化考核,做好职业技能鉴定与试点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的衔接。各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可组织校外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对试点院校的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督导。对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其专业课程经我部会同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厅(局)评审后,毕业生学习成绩合格,可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职业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经费支持。我部对试点院校开展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各试点院校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争取多种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项目类资金,切实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和推进试点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各试点院校要配套一定数额的试点经费,确保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

六、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09年7月-9月)。召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二)课程开发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各试点院校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组织开发试点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

(三)课程试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各试点院校对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成果进行教学试验,修改和完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

7.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学初探 篇七

一、当前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现状

(一) 行政管理教学在技工院校教育中占比重较低。

技工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技工教育体系中实践实训课的比重为70%, 文化基础课的比重为30%。管理类教学仅在基础文化教学中占很小的一部分比重。以笔者调查的两所技工院校为例, 学校A仅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开辟了48学时的管理类教学课程, 二三年级未开设任何管理类教育教学课程。学校B在学生一至三年级总共开展了164学时的管理类教学课程。与动则上百学时的各类实训课程相比可谓凤毛麟角。

(二) 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学形式滞后、教师严重缺乏。

当前技工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面临教学纵深不够、对在校生的管理类教育教学没有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只注重理论教学而缺乏现实案例的模拟, 因而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的困境。以笔者调研的一所技工院校为例, 该校现有在编职工217人, 专业教师104人, 其中管理类教师13人, 行政管理教师1人, 仅占专业教师的0.9%。该校现有在校生10 000人, 远远不能覆盖本校学生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需求。可以说是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的教师缺乏、尤其是管理类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也使得技工院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

(三) 当前技工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学创新不足。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就业, 一切教育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就业。因而经济发展对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明显。当前技工院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 创新和改革不能做到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没有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改进及奖励机制, 因而即使一些技工院校大力开展了行政管理教学, 教学效果也不甚明显。

二、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 技工院校对行政管理类教学的重视普遍不足。

教育重点放在实训实践上是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之后进入社会, 毕业之后更多的时间都是要自觉学习。尤其是在发展进步过程中自觉学习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即使不能利用在校期间显著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行政管理能力水平, 也应培养其在今后工作中自觉学习提高的能力, 这都离不开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对行政管理类教育教学比重的大幅提高, 因而对技工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重视, 在观念上深切认识到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二) 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由于技工院校在校生在进入技工院校之前进行的多为九年义务教育或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教育。以上教育阶段的教学主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 并未辅以任何专业知识或管理类综合知识。国家在技工院校阶段的管理类教学存在空白, 国家对技工院校管理类教学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定, 因而技工院校的管理类教学只能套用各类大专院校的管理类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占据较大比重, 致使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管理类教育理论的教学内容晦涩, 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三) 现实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在笔者进行调研的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两所技工院校中, 课堂理论知识几乎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 即使课堂教学也仅仅以书面内容为主, 夹杂的案例分析授课几乎为零, 更无现实管理类案例的模拟。现实的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没有深入研究技工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从而探讨切合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致使课堂教学生硬, 实践能力不强, 行政管理教学形同虚设。

三、改善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 加大管理类教育教学比重, 提高对管理类教学的重视。

如前文所述, 管理类知识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积累对技工院校毕业生今后职业道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毕业生能否从高技能实用性人才, 晋升为技能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备相应能力的一线技术人才, 现阶段技工院校也不具备为社会培养管理类人才的能力。但管理能力的培养, 是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人才层次的重要环节, 因而技工院校学生课程内的管理类课程设置必须增加比重, 这里培养的既不是管理类的专业人才, 也不是仅仅具备动手能力但不具备提升空间的“专才”, 这里要培养的是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同时辅以一定管理能力的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二) 创新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学体系,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行政管理教育教学课程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 简单的由理论教学变成理论加案例教学不会给教学效果的提升增加筹码。为此广大的技工院校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普遍认为:中国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现实可行的主要方法为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增加管理类教学的现实模拟, 效果颇佳, 较为值得推广。因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 企业实训教学占据的比重较大。毕业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所要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现实操作过程, 更要模拟就业后的管理统筹、协调合作工作。切实的在实训一线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

(三) 加强职业指导, 对技工学校学生进行后续就业服务。

技工院校的另外一大社会功能就是对技工院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同时这也是技工院校办学较为显著的特色。笔者通过对一所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较好的技工院校进行调研发现, 将管理类课程融入就业指导, 不将人才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 而是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前三年乃至更远的时间进行就业指导和管理类辅导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收到十分良好的效果。2007年该校有1753名学生毕业走入社会, 短期内企业认可率达到98%。该校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一直坚持后续的就业指导, 重点放在毕业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上, 2011年该校毕业生中有122人担任就业企业的一线“班长”或“组长”, 人才成长初见成效。因而技工院校行政管理的教学工作应配合技工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 在学生毕业后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及管理类知识后续教育, 扩大管理类教学的覆盖面。使管理类教学真正能为毕业生的职业道路指明发展方向。

多年来, 国家数量众多的技工院校一直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技工院校人才”两个问题上进行不断的调研和探讨。经验显示, 技工院校毕业生首先应具备的就是扎实而先进的技能或实践应用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 技工院校毕业生的优点一直为社会各界所首肯, 但其只注重动手能力, 而管理能力欠缺的缺点也逐渐显露。人才的培养是长久的过程, 而人才的成型, 个人的发展更是长久的过程, 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不断调研和探讨的目的是通过现代化、多元化、纵深化的教学方式改革, 形成科学有效、适合当前学生特点的行政管理教育体系, 使得行政管理教育真正上档次、上层次, 在为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管理知识支持的同时, 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自我学习和革新, 成长为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发展, 一专多能、兼具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为国家经济的腾飞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摘要:技工院校的特殊教育体系决定了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因而或主观或客观的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当前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学存在比重低、教学形式滞后、教师缺乏, 教学创新不足等问题。应提高教育教学比重, 提升教学能力, 加强职业指导。

关键词:技工院校,行政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 (第4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 (第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陈振民.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杰拉尔德.凯登.行政道德文选[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技工院校电子教学 篇八

摘 要:电子商务行业认知是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的问题,提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 教学改革

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商务行业认知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讲解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学生在熟悉电子商务行业理论的基础上,提高电子商务行业的实践技能水平。目前许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队伍不合理

许多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他们从学校的计算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电子商务企业的相关工作经验,在讲授电子商务行业认知知识点时,力不从心。

2.技工院校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例如,淘宝的规则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太低,那么,此类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行业认知教学的需要。一些学校的机房里安装的只是B2C、B2B等模拟平台,只能让学生形成对专业的初步认识,无法真正地提高动手能力。

3.缺乏多媒体教学手段

许多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这会导致专业的教学手段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严重脱节,不适应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的要求。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电子商务行业认知课程包含许多抽象的电子商务专业术语等知识点,学生普遍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如何提高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只有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改革探索

技工院校要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2014年,笔者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修改了教学计划,增加了36课时的实践课。还编写了《电子商务实训手册》,使学生更加明确电子商务实践任务和目的。

三、教学方法改革

电子商务行业认知的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行为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同时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

1.实践教学法

例如在“电子支付及网上银行”的实践教学中,首先教授课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开通网上银行,亲身体验网上银行流程;然后教师在实训室现场演示网上银行的操作步骤;再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网上银行还有哪些业务功能等问题,最后完成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评价表格。可请几位学生现场演示微信支付和财付通等新兴支付方式,增加对网上支付新方式的了解。又如,在学习网上调研的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在问卷星网站上在线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发送到电子邮箱、微信群和QQ群,完成网上调研,并结合统计学知识,做出分析图。

2.学生参与教学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电子商务行业认知》课堂教学中,将课前5分钟设计为“电商资讯播报”时间,同学们可以分享电子商务行业的最新资讯以及电子商务社会实践等,然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另外,对于课程中的简单内容,可以由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试讲知识点,教师给予记录平时成绩加分,鼓励学生增强自学能力。

3.实例教学法

在讲授淘宝开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淘宝开店,并对店铺进行简单装修,开展网上推广,进而产生销量。这样,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验,提高了专业技能。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例如,讲述电子商务的类型时,可以将全班同学抽签分组,组建电子商务模拟公司,每组设置不同职能岗位,开展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活动,并总结出自己的工作内容。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电子商务运作的业务流程。

四、考核方式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强调过程的考核以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机制,包括企业点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考核要点为“素养+技能+知识”,突出对学生任务实施过程中的6S执行情况、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等的考核,根据任务的实施过程和成果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总之,考核方式分三方面,即课堂表现、实训和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占20%,实训占30%,期末考试占50%。

五、小结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专业教师带来许多挑战,所以只有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刘丹.案例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0(2).

[2]段春雨.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重庆高教研究,2014(4).

9.技工院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九

学习态度消极,违纪现象严重),还有一小部分来自贫困家庭(希望提前就业)或是从学历教育转型失败想借助技能教育来重新就业的大中专生(学习目的明确、心理压力大)。

这些学生年龄不一样,学历层次不一样,学习目标不一致,这对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下面结合技工院校的特点,笔者对技工院校的班级管理方法,做了如下探索。

一、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职业的规划

职业规划是一个人一生中与职业相连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

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职业学校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其一生的事业发展,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技校学生因长期不得志,或长期受到负面评价而对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缺乏清醒的估计,随波逐浪。

入学开讲第一课,笔者就告诉学生本专业有哪些优势,会学到哪些知识,该专业具有怎样的就业前景,明确告诉学生,他们的专业选择是正确的。

接着告诉学生要实现这种职业期望,满足学生自己人生的需求(高工资、体面职业),转换的途径在于现实自我的努力和奋斗。

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挑战枯燥的技能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把人生目标与学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相联系。

二、全面把握参与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作为一个长期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的管理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

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是进行班级工作的基础。

入学开始,笔者就在班级建立学生档案卡片来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通过档案卡片,笔者大致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从而分析了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心理因素,同样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喜乐爱好,工作能力。

对于大部分学生喜欢上网、玩手机这些共性问题,笔者采用班会全班同学大讨论的方式,从人身安全、乱花钱、网瘾的危害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从而达成共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个别学生出现的早恋问题,笔者采取私下谈话的方式来开导学生。

每一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

在档案卡片建立后,我利用现在的网络和学生们建立班级QQ群,同家长建立微信家校关注群。

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活动,让家长随时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

实现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成长,达成互赢局面。

三、严格执行操行评定制度

操行评定制度指在班级管理规定中,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量化考核的形式进行增分和扣分制度。

它的内容涉及学生平时学习、纪律、卫生三件事。

它的增分和扣分依据来自于学校日常行为规则,评定结果涉及助学金的申请、学生期末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的评定、毕业时就业单位的推荐,甚至如果有两学期操行评定不及格,则会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及毕业证的发放。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操行评定上墙制度。

规定每位学生每周的操行评定基础分为80分。

学生的日常行为,扣分和加分会体现在这张表格中。

如宿舍内务卫生的加、减分规定:在检查中被表扬的宿舍,成员每次加1分/人;获得文明宿舍的,除在班上公开表扬外,成员每人每次加3分/人;在检查中,被通报批评的宿舍成员每次扣1分/人,若连续2次被通报批评,则成员每次扣3分/人。

对拒不改正的顽固学生,则进入学校反省室进行反省,直到改正为止。

“先成人、后成才、最后再成功”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初心。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

它与时代、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班级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技工院校的班主任由于面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管理工作更是复杂。

这就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措施。

这样才能当好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才能组织好一个班集体,教育好一班学生。

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中企业班组文化的应用

企业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单位,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是企业班组的.主力军。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技工学校通过课题研究,引入企业班组文化,对学生班级进行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引入企业班组组织结构模式,健全班级管理体制

实施中,按照10~12人一组,把班级分成3~5个班组,分组时考虑人员的合理配置,便于在学习、生活、娱乐、文体活动等各方面顺利开展活动。

完善班级大班长、班委会、班组长配置。

在班主任指导下,班委会成员协助班长对接学校学生会各项工作。

班组长分别负责在各班组落实学习、纪律、劳动、生活、文娱、体育等各方面的工作。

在班级具体活动中,班委会成员服从各小组管理。

二、引入企业班组“7S”管理模式,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7S”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节约、安全、素养。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按“7S”要求来做,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具体落实在班级教室、实训室、宿舍、活动区、卫生责任区的自我管理。

为了便于评比,7S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往往都是在班组长的组织下落实的,实施7S管理后,有利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规范有序。

三、引入企业班组之家模式,建设班级之家

让技校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让班级学生都参加到美化班级的建设中来,共同美化班级,感受班级就是我的家。

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按照班组分工不同,发动学生购买彩纸、彩笔、剪刀等文具,共同设计、沟通、合作、布置班级文化墙;

推荐班级名人名言;发动学生捐书,建设班级图书角;班级共同完成教室布置规划,班组长带领学生完成设计及材料的征集。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展示班级学生的才艺,逐步形成班级文化。

为了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班级之家要布置定期更新。

现介绍洋浦技校xx级化工2班班级布置案例。

教室讲台右边彩色边框区域布置班委会名单与照片展示、课代表名单照片、班级各小组名单。

讲台左边彩色边框区域设置学校规章制度与班规、定期更新的班级公示、班级图书角。

班级大门对面墙设置班级活动照片,展示和班级名人名言。

在班级大门旁边的彩色边框区域设有学生优秀作业展示和班级同学文艺作品等的展示栏。

班级后墙黑板定期更新黑板报,黑板报上方是班级荣誉奖状展示。

在教室右后角规划的区域规范放置卫生清洁用具用品。

四、开展班组活动及评比,提高班级凝聚力

当前技工学校学生的个性多样化,通过征集班歌,让班级学生经常唱班歌,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学生推选喜爱的歌曲包括《同一首歌》《明天会更好》《感恩的心》《相亲相爱一家人》《团结就是力量》等。

此外,还在班级定期定时开展传统文化诵读与美文欣赏读书评比活动,传统文化诵读内容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生活谚语》《经典励志名言警句》等。

五、引入企业文化讲座,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请开发区大型企业到学校开展企业文化讲座,请企业领导到学校与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学校把企业文化、企业班组管理内容引入课堂,不定期组织班级进企业参观、实习、实训,使学生在校就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六、引入企业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学校在试点班级引入每两周一次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感受沟通、合作、理解、感恩、规则、信任。

10.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篇十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技工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普遍比较落后,大多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缺乏人才管理观念。在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等方面均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要长足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调整人才管理战略,使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和谐。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以及使用上的经济。我国经历了农业、工业经济,现在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本质上是人才经济,所有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劳动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能够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二、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本思想和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是要做到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科学搭配;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生活的幸福指数。针对技工院校而言,如何发挥学校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仍然需要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校的.任务,对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规划和组织,对人际与人事关系进行指导、协调和控制,做好教职员工的聘任录用、培训考核、奖惩任免、职级晋升、退休退职、薪酬管理、培训开发等工作,以期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与高效益,从而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中国制造的快速崛起,中等职业教育跨入大发展时期,尤其是以后,技工院校、职高、职教中心等中职教育形式,扩张速度迅猛,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均呈飙升态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指出,到,技工院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3000万人,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70%,,全国职业学校在校生有2200多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中职教育优化了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了社会整体就业水平。但在大发展的同时,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院校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技工院校的专业随意添设,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总体呈低下状态,能胜任教学的优秀教师更是严重缺乏。尤其是对于技工教育而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而学生综合能力的优劣又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决定技工院校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一大关键因素。 三、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理念落后。与高职院校、职教中心相比,技工院校属于职业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招生非常困难,学校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到招生上来。很多技工院校几乎是全民皆兵参与招生大战,无暇顾及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另外,技工院校近几年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新设了大量的热门专业,真正的专业老师很少,很多情况是临近要上课了,才到处找教师。对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处于原始的人事管理阶段,缺少长期的规划。对如何盘活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则研究很少。 2 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技工院校学校常常隶属于某某机关,没有独立的人事决定权,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因人设岗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很多学校本身编制就不足,非教学人员比例过大,冗员过多,人浮于事,人力资源管理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教学人员更加捉襟见肘,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安排,只能请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研究生兼课,这样又带来大量的管理问题。有编制的员工依然认为端的是铁饭碗,吃的是大锅饭,坐的是铁交椅。这样的管理体制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不能进,庸才不能出,进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3 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纵观许多技工院校,除了某些民办学校之外,多数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的中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干好与干坏、干多与干少没有多大的区别,薪酬与职称和职务挂钩。尤其是对于行政工作人员而言,很难对他们进行量化评价,与业绩很难对应,年底评先评优往往是轮流坐庄。有许多学校也会把评先评优与招生工作挂钩,但这样的结果就会造成某一个部门只有一个人完成招生任务的话,不管他其他方面做得怎么样,他就是“优秀”。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物力。20起实行涉农专业免费入学,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209月起实行所有专业免费入学,旨在鼓励职业学校能够培养更多的适应国家需要的人才。技工院校必须要面对现实,切实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要有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和理念,并把这种观念渗透到各个层面中去。重视人才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要有具体行动,体现在各个层面的工作当中,落实在诸如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等各个环节当中,让全校师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理念和思路,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创造条件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技能水平、综合管理水平。笔者所在的镇江技师学院在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一次性选派了34名青年教师赴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深造,攻读工程硕士和MPA,学习费用全部报销。大大提高了学院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教学能力。 2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能见长,培养的是能够在企业的生产中很快就能“上手”的一线专业技术工人。所以,相应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单纯地引进几个高学历或高职称的教师,教学效果不一定非常理想。笔者所在技师学院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是在镇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引进了六名技师学院、职业院校毕业的在全国或省技能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青年教师,他们只是大专学历,但却有很高的操作技能,具有技师及以上资格证书。他们的到来,为我院数控、车工、钳工等专业在学生实习、技能竞赛、职业资格鉴定、项目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普通教师所不能取代的。 3 改革用人制度。技工院校教师一般有三类人员组成,一类是在编教师,第二是人事代理教师,第三是兼职教师,即高校研究生和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人事代理教师和在职的教工待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实现同工同酬,而且很难进编,这样就会导致聘任人员没有归宿感,不能全心全意地投人教学工作当中。所以,学校要想尽办法,选拔业务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人事代理教师,提高他们的待遇,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并且给他们进编的机会。 4 建立科学、客观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客观地评价,就必须做到公开识别人才,公正评价人才,公甲使用人才。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考核方法。首先要结合技工院校的特点,根据各类人员的工作方式、内容,制定不同层次的考核方法;其次,要结合岗位管理,根据岗位职责,按照不同的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再次,要兑现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同职称(职务)考核、津贴发放相结合,做到一视同仁,提高考核的功效。 当今时代,谁拥有高素质人才,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谁能科学地经营人力资源,谁就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独领风骚。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新形势,技工院校必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在如何求才、选才、育才、知才、掘才和用才上狠下功夫,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上一篇: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简介下一篇:专科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