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互助过程和感受(共4篇)
1.心理互助过程和感受 篇一
色彩的联想和心理感受
红色:红色在光谱中波长最长,视觉刺激最强烈,及易引起注意,在光谱中是最夺目的色彩,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对于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它富于活力和刺激性,给人以热感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使人联想到血与火、危险等,是暴力、革命和男子气概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橙色: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表现光辉、温暖、欢乐、热烈的情绪。封建帝王的宫殿、服饰和器物的色彩,表示尊严、高贵、权势、富裕。橙色也常用于表示健康、华丽的美感。红橙充满温暖、光辉的感觉,但橙色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使人联想到巫术、感恩节和鬼节。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橙色稍稍混入黑色 或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有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的黑色后,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橙色与蓝色的搭配,构成了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
黄色:黄色为最能发光辉的色彩,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够保持很强的纯度,是光明、希望的象征,使人联想到充满丰收喜悦的秋天;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金黄为金属的色彩,多用于表现财富、高贵、辉煌的效果,如宫殿金色的梁柱和帝王贵族用的金器。在工业用色上,黄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中国画金碧山水、古代拜占庭镶嵌画、意大利早期宗教画都用金色表现富丽堂皇的美感。但基督教认为:黄色是卑劣的色彩,表示嫉妒和奸诈。暗淡的灰黄色表示猜忌、背叛、怀疑等感情,也包含低级趣味的东西,因此有黄色音乐、黄色小说之称。另外,黄色还暗示着懦弱、疾病和痛苦。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黄色最不能承受黑色或白色的侵蚀,这两个色只要稍微的渗入,黄色即刻失去光辉。
绿色:居光谱中央,是所有颜色中最不矫揉造作的颜色,既不炫耀,也不消极,既不冷也不热,既不进取也不退缩,它是中性的,但不单调,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是人联想到大自然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柔和的绿色田野使我们感到新鲜、平静、心情舒畅;浓绿色的森林有丰饶、茂盛、欣欣向荣的感觉,春天黄绿、嫩绿的树芽和嫩草有清新、希望、生命的复活、生物的更新、青春的活力之感。绿色多用于象征和平。绿和白色配合有清丽、柔嫩的感觉。在西方,绿还表示嫉妒、恐怖等感情。绿色很宽容、大度,无论蓝色还是黄色的渗入,仍旧十分美丽。黄绿色单纯,年青;蓝绿色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也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那样。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交通信号均以绿灯表示安全,可以通过。
青色:淡青色的天空、远山或水面,有悠远、宁静的感觉,青色适于表达清白、纯洁、朴素、消极、天真、柔和的感情。白和淡青的条纹有清净、洁白的美感。夏天的冷饮室里,布置淡青色和白的雪景,可产生凉快的感觉。
蓝色:和红色相反,它处在光谱的另一端,是所有色彩中最消极、最内向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洋。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着最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垠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因此,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蓝色是最冷的色,宁静、遥远、给人以冷感,使人们联想到冰川上的蓝色投影。蓝色在纯净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它只不过代表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而已。真正令人的情感缩到冷酷悲哀的色,是那些被弄混浊的蓝色。在西方,蓝色象征着贵族,身份高贵。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紫色: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是紫色波。既可以活跃,也可以消沉,偏红的紫色使人联想到罗马天主教和王族,给人以高贵的感觉,偏蓝的紫色使人联想到老年妇女,浓艳刺眼的紫色又有庸俗的感觉。由于紫色吸收光线多,反射少,明度低,所以为电视画面少用。通常,我们会觉得有很多紫色,因为红色加少许蓝色或蓝色加少许红色都会明显地呈紫味。所以很难确定标准的紫色。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的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当紫色以色域出现时,便可能明显产生恐怖感,在倾向于紫红色时更是如此。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紫色深化暗化时,是蒙昧迷信的象征。潜伏的大灾难就常从暗紫色中突然爆发出来,一旦紫色被淡化,当光明与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紫色就会使我们心醉。
黑色:有庄重、严肃、阴森、神秘的感觉。黑色还象征着恐怖、死亡。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常用于表现悲哀、寂寞、荒凉的场面。黑色能直接表现出一种坚毅、力量和勇敢精神,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
白色:使人联想到纯洁和软弱,白色的桌布、床单、头巾、窗帘、衣裙、舞蹈飘带有清净、素雅、圣洁、高尚、善良的美感。新娘的结婚礼服全身穿白色丝绸的衣裙、披白纱,有清白、纯洁、娇嫩、轻盈的美感。全身白布衣服、白布鞋、白头绳、白花,都是哀伤、悲痛的象征,白色的沉默不是死亡,而是有无尽的可能性。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在生活与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灰色:有朴素、温和、沉静、雅致的感觉,也常用于表现消极、苦闷、忧伤的情绪。淡灰、暖灰有柔和的美感,深灰、冷灰有严峻、消沉、悲观的感觉。灰色算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一旦靠近鲜艳的暖色,就会显出冷静的品格;若靠近冷色,则变为温和的暖灰色。与其用“休止符”这样的字眼来称呼黑色,不如把它用在灰色上,因为无论黑白的混合、不色的混合、全色的混合,最终都导致中性灰色。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上最安稳的休息点。然而,人眼是不能长久地、无线扩大地注视着灰色的,因为无休止的休息意味着死亡。
课题名称:基础造型2 姓名:吴宇洁 班级:艺设3班 学号:0908023025 指导老师:
2.心理互助过程和感受 篇二
1 咨询结果分析
研究者认为, 在确认要素能推进心理咨询以前, 要对心理治疗的效果进行确定。所以, 治疗一旦无效, 对于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有影响的因素也就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在治疗效果确定以后, 就会逐渐的转移到不同治疗方式效果研究上。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在效果方面, 不同理论方面的取向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但是对于焦虑, 行为疗法的效果更好一些。在治疗的效力上, 不同治疗方向的共有要素要比特指的要素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共同的策略有:治疗关系的发展;提供机会给当事人, 进而将治疗效益维持与内化;使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掌控感得到提高;丰富学习的经历;将当事人的情绪唤醒;对于当事人求助的心情要维持住。
2 罗杰斯影响
在心理咨询方面, 罗杰斯的研究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罗杰斯的理论在心理咨询中比较适合, 这主要是由于它提倡人的资料以及力量。罗杰斯重视科学合理的方法, 并专注于客观的方法研究, 这符合心理学中对定量研究以及操作化研究的观念。后期罗杰斯的理论观念主要是对技能以及小组的训练产生影响。在以上内容的作用下, 在心理咨询方面有一些关于技能训练方面的程序出现在研究生基本语言以及非言语咨询技能方面, 咨询心理学程序与临床心理学程序相比较, 咨询心理学程序被应用的比较对多, 在训练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录像带反馈[2]。
3 一致性深化分析
在罗杰斯的理论中或者是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不重视当事人之间的差异, 大体上认为对于治疗师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反应都是相同的。所以, 如果能对治疗师进行深入的训练, 那么当事人也就能在预期内发生改变。一致性深化在实际的治疗以及咨询过程中是不会发生的。对于所研究的心理咨询以及结果在回答以下的问题:“是谁采取了怎样的治疗并且对于当事人的问题哪个更有效果”。另一种的一致性深化就是过程的一致性深化[3]。在治疗的过程中, 治疗技术涵盖了全部的内容、事件以及类型, 并且都有一样的效力。假如这类的一致性深化的治疗师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出现同样的效果, 不用理会在治疗的过程中是何时出现的。由此可以看出, 这使复杂的治疗过程更加简单。研究咨询心理学的学者要创建比较复杂的模型, 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临床中实行。
4 其他理论观念的影响
在很多的问题中行为主义都得到了应用。像焦虑、恐惧症、习惯以及训练等。Strong将社会影响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咨询师使当事人加强投入, 并且依靠当事人对咨询师的信任的意识, 奠定权威的基础, 其次通过对当事人不符合以及矛盾的地方的指导, 进而当事人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这样当事人就会发生治疗上的变化。根据上述的理论, 产生了评价咨询影响力的量表, 这一量表测量了咨询师的信任程度以及经验等。但是, 在第一阶段影响理论的研究比较多, 主要集中在咨询师影响当事人变量意识的改变, 在第二阶段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5 过程的研究与结果的主要方向
心理咨询学回答方面的研究要比心理治疗方面的研究落后, 这就促使实务工作者在进行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通过价值选择以及临床的评判进行理论或者是技术的运用。所以, 研究者主要是对在实际中使用理论进行测试。随着研究方式的不断发展, 在心理咨询学回答治疗以及心理咨询问题中怎样运用方面得到了完善。通过研究期望心理咨询学科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便在治疗及咨询中进行指导, 进而推进实务工作者的治疗, 并且获得满意的疗效。过程的研究与结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是对新的心理咨询理论的研究发展, 治疗期间实务工作者对当事人的干预产生作用, 并对治疗的过程做进一步的指导。
摘要:目的 对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的研究与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心理学分析学派、行为治疗以及罗杰斯等理论对心理咨询的研究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一些观念需要进行实践以后, 才能发展到理论层次上, 这类的研究经常要比实务落后。结论 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的研究与结果方面的目标是对新的心理咨询理论的研究, 并对治疗的过程做进一步的指导。
关键词:心理咨询,治疗,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朱佳佳, 卢珊, 尤娜.初中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控制源: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 (3) :133-135.
[2]张吉玉.罗杰斯心理治疗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世纪桥, 2011 (5) :143-145.
3.心理互助过程和感受 篇三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11级社会工作
学号:1104012016
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学生,以后很有可能会去做老师。抱着这个心态我选修了青春期心理与人格教育这门课程,作为老师或者是以后当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都需要要掌握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
我总结出来的青春期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有:孤独、爱美、叛逆。
一、孤独: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朋友选择性较强,在新的环境里,加上同学结构的变化,选择朋友会比较困难,与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加之自我独立意识的萌发,他们的内心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心理脆弱的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如早恋、交一些不求上进的朋友、上网浏览一些不良信息等。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经常观察他们的心理活动,给予较多的陪伴,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同时也要尝试成为孩子的朋友,让他们感到父母才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二、爱美: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萌发强烈的爱美之心,会对自己的身体、容貌及服饰特别重视。常常会对自己身体某些部位不满意,甚至耿耿于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此。鉴于此,当孩子特别想实现某一愿望时,你可以把学习或生活进步作为一个条件,既可满足孩子的爱美之心,也可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当然,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让孩子懂得“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要爱慕虚荣盲目攀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爱美是人的天性,是热爱生活的积极表现。总之,我们要设法引导孩子把这种心理需要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叛逆: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一般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显得非常急躁,对孩子突然的叛逆表现认识不够,轻则训斥,重则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镇压”,从不去分析和理解孩子的行为,以为孩子长大了,不愿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不尊重家长和老师。这样做的结果是更激化了矛盾。要知道,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叛逆,女孩子比男孩子出现得更早一些,一般从初二到高二阶段会表现得更明显。孩子毕竟是孩子,其自制能力差,不能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也没有学会去体谅别人的心理感受。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面对孩子的过错和过激表现要宽容、克制、理解,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爱。遇事一定要用商量的口气,给孩子自主权利,千万不要命令和训斥。当意见不一致时,先让孩子讲讲理由,然后分析利弊,最后再作出决定。作为家长和老师,这个阶段要主动积极地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帮助孩子解决心理矛盾,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4.心理互助过程和感受 篇四
对人群的集体运动行为进行模拟是社会动力学 (social dynamics) 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1], 它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上都有重要的意义[2,3,4]。从应用角度看, 精确地对人群的运动进行模拟, 能更好地辅助交通设施和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2], 同时也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从理论研究上来看, 社会动力学模型往往可以类比于一定的物理模型[1], 例如人群集体行为中的有序到无序的“相变”就可以类比于物理中的Ising模型;而人群的运动也常常表现出一些和粒子运动相似的特征[3], 因此, 很多统计物理的概念和模型经常被用来分析人群的行为[1,3]。但是, 由于行人又具有区别于粒子的性质 (如行人的心理因素和运动的随机性等) , 因此人群的集体行为具有很多独有的特性[1,4], 语言、社会关系、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群的行为;这就使得对应的一些物理模型在很多情况下会失效。最新的实验研究表明, 行人的文化背景和行走过程中做决定的态度会明显影响人群的行为[5]。作者通过采样研究发现, 行人的文化背景和行人冒险行为的选择有明显的关联[5]。不仅如此, 行人的年龄、身份、情绪甚至记忆都会对人群运动的模式产生影响[6,7]。Xia等[7]就建立了一种动态的连续行人流模型来模拟行人的行走;其中, 行人在选择路径时主要参考了他们记忆中的最短路径。另一方面, Hoogendoorn等指出行人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行人运动的随机性会在行人的集体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8];和其他交通问题相比, 行人运动的复杂性源于行人可选择的路径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连续的, 交通环境的复杂会导致行人运动的随机性。以上这些研究都表明, 行人的运动行为比物质颗粒的运动要复杂得多。
近年来, 研究者们在模拟行人集体运动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9,10,11,12,13,14], 其中由Helbing等提出的社会力模型[9], 是应用最广、最为成熟的一种行人运动模型。该模型可以成功地预测许多人群在实际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模式和行为 (比如人群疏散中的阻塞、快既是慢等现象) [9,10]。在社会力模型提出后, 也不断有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修正和改进[15,16,17,18,19], 这些后续的工作大多都着眼于对行人之间的作用力或者行人和障碍间的作用力进行修正, 比如考虑熟人之间的关联作用, 行人的“自停机制 (self-stopping mechanism) ”[15], 行人之间避免碰撞的预判[17], 加上行人之间的额外能垒, 避免相互穿透的不合理现象[18]等, 这些研究工作希望通过更精确地描述作用力, 来更好地模拟人群的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 行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人运动的随机性是人群运动区别于物质颗粒运动的最重要之处[4,20,21], 它们对人群的运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 如何更准确地描述人群的运动, 特别是理解心理因素和随机行为对行人运动有着怎样的影响[10,11], 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尽管已经有研究者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模拟[7,8,22,23]来研究行人的记忆、沟通、情绪等因素对行为模式的影响;但是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的空白和疑问, 特别是如何在被大家广泛研究的社会力模型中引入行人心理因素和运动随机性的影响, 对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行人集体行为以及更好地模拟行人运动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 在对于人群集体运动的研究中, 人群疏散问题是一个持续的研究热点, 因为它有着特别重要的应用价值, 很多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发表[24,25,26]。但是, 在针对人群疏散过程的研究中, 也同样缺少对行人心理和行人随机行为所起作用的研究。
因此, 本文以社会力模型为基础, 在其中引入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两个变量, 并研究行人的心理因素和随机因素对人群运动有怎样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在行人密度较大, 行人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的竞争性疏散模式下, 心理因素和随机因素对人群的运动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而在正常的疏散模式下, 它们对人群疏散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总的来说, 在疏散模型中, 行人一定程度的焦虑会提高疏散效率, 但是过高的焦虑程度反而不利于人群的疏散;行人随机行为的引入也可以明显的缩短疏散时间, 但是和焦虑因素不同, 随机因子在一定范围内的选择并不会明显影响行人的疏散效率。我们对社会力模型的修正, 使得该模型能一定程度上描述行人的心理因素和随机因素对人群运动的影响, 也使该模型能更准确的模拟人群的疏散行为。
2 社会力模型及改进
2.1 社会力模型
社会力模型中, 用类似于牛顿方程的动力学方程描述行人运动[5,6]:
其中, mi是行人的质量, vi是行人的速度矢量, 行人沿着单位矢量e0i (t) 的方向有一个大小为v0i (t) 的期望速度 (desired velocity) , 它有一个最大值的限制vmax, τi为行人变速的响应时间, 用来描述行人运动中所受的作用力。
fij描述行人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表达式为:
其中, Aiexp[rij-dij]/Bi表示行人之间的心理排斥相互作用, 主要由行人的社会性决定, Ai和Bi是两个常数, kg (rij-dij) 表示行人间的身体排斥相互作用, κg (rij-dij) Δvtjitij描述行人间的摩擦力, 式子中的后两项在人群密度大, 行人间距小的情况下起到重要作用。
fiW描述行人和边界的相互作用, 表达式和fij类似。
2.2 模型改进
对原有的社会力模型进行改进, 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行人心理对其期望速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行人运动中的运动随机性所起的作用。因此, 在原有的社会力模型中引入两个参数: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
①焦虑因子
行人心理对人群运动的影响很复杂, 这里考虑行人的焦虑心情对期望速度的影响, 用焦虑因子tanxiuous表示, 单位是s-1.行人离出口越远, 由于焦急会导致它的期望速度越大, 修正后的期望速度为:
其中, vi0 (t) ′表示修正后的期望速度, Ddoor表示行人距离出口处的距离。
②随机因子
行人的运动区别于物质颗粒, 并非机械式和决定性的, 而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或者不确定性。在模型中考虑随机因子trandom对行人运动的影响。行人下一步的速度并非完全由动力学方程决定, 在决定期望运动方向的单位矢量ei0 (t) 上引入随机性的影响。修正后的单位矢量为:
其中, erandom是一个单位矢量, 它的方向是随机选取的;trandom是随机因子, 无量纲, 它决定随机行为所占的比重, 考虑的随机因子范围为[0, 1];ei0 (t) ′是修正后的单位矢量, 它代表经过修正后的期望运动的方向。
2.3 人群疏散运动模型
如图1所示, 研究一个典型的人群疏散问题。考虑一个大小15m×15m的房间, 门的宽度为1.2m.行人的质量在[70kg, 90kg]范围内平均分布, 行人半径ri在范围[0.35m, 0.45m]内平均分布。
参照文献[10]给出模拟中所需的相关参数, Helbing等通过对照实验观测的人流密度得到这些参数。它们分别为τi=0.5s, vmax=7m/s, κ=2.4×105kg·s-1, k=1.2×105kg·s-1, Ai=2×103 N, Bi=0.08m, 行人的最大速度限制在10m/s以内。
在初始时刻, 150名行人随机分布在该房间内, 计时开始, 人群开始由出口向外疏散。分析该过程中的人群运动特征, 重点关注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对运动行为的影响。对给定的一组参数, 都进行五次以上的模拟, 结果表明不同模拟之间的误差并不影响得到的结果。
3 模拟结果分析
3.1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模拟
首先, 基于标准的社会力模型研究我们模型中的人群疏散过程。图1 (a) 给出了疏散过程中某一时刻的人群分布示意图, 显然, 人群表现出典型的阻塞行为[9,10]。对于不同的期望速度vi0, 我们计算了人群疏散时间随着期望速度的变化。如图1 (b) 所示, 在速度较小时人群疏散时间随期望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当期望速度达到2.5m/s附近时, 疏散时间达到最小值, 之后期望速度继续增加反而会导致疏散时间的增加。这是人群疏散的经典模式, 与之前研究者们的模拟结果相吻合[10]。下面讨论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对人群疏散过程的影响。
3.2 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影响
行人的心里因素和运动时的随机性对人群集体运动行为有重要的影响[4,20,21], 但是目前的社会力模型并没有很好的描述它们的作用。考虑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两个参数, 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并研究它们对人群运动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如图1 (b) 所示, 当期望速度达到2.5m/s附近时, 疏散时间达到极小值, 此时疏散效率最高。以该速度数值为界限, 当期望速度较小时, 可以视为正常的疏散模式;而当期望速度大于临界速度时, 人群会表现出竞争性或恐慌性的疏散行为[15], 此时行人之间的距离更近, 相互影响和碰撞更加频繁。
根据模拟, 在这两个不同的疏散模式下, 行人的心理因素和运动时的随机行为对人群运动的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如图2 (a) 所示, 在正常疏散模式 (期望速度为2m/s时) 下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对疏散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三条曲线几乎重合。而当期望速度大于临界速度达到3m/s时, 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对疏散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在随机因子取0.3s-1或者焦虑因子取0.2时, 都有助于人群更有效地疏散。以上结果表明, 行人的心里因素和行人运动的随机性主要在竞争性或恐慌性的疏散行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5]。图2 (b) 中的竖直虚线又把疏散过程分为了两部分, 在前一部分三条曲线几乎重合, 而在30s之后, 人群的疏散行为才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这时因为在疏散之初, 人群随机分布在整个房间, 一段时间后行人才在门附近阻塞排队, 这时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才对疏散行为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总之, 在人群密度较大, 行人间的作用明显和碰撞频繁时, 行人的心理和随机行为对运动模型有重要作用。
下面在竞争性疏散模式下, 研究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分别对疏散行为的影响。设定期望速度为3m/s, 改变恐慌因子和随机因子, 研究疏散时间随它们的变化。如图3 (a) 所示, 在焦虑因子较小时, 焦虑因子的增加会有效提高疏散效率;而当焦虑因子大于约0.5s-1时, 疏散时间反而随焦虑因子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人群的疏散, 而焦虑程度过高反而不利于人群有效疏散。
再看随机因子所起的作用, 如图3 (b) 所示, 随机行为的引入可以明显提高疏散效率, 但是不同的随机因子的选择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并不大。也就是说, 行人随机行为的引入会改变疏散行为, 但是随机因子在一定范围内的选择并不会明显影响疏散。
模拟结果表明, 在人群的集体运动中, 行人的心理因素和运动时的随机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行人密度大, 相互间作用大的竞争性疏散过程中。其中疏散时间随焦虑因子的变化过程是先减小后增长, 而随机因子在一定范围内的选择对疏散行为的影响不明显。怎样在模型中选择合适的焦虑因子和随机因子还需要和实验数据进行比对研究, 或者通过参数优化的方法, 选出最佳的数值, 这也是我们在进行中的工作。
4 结论
【心理互助过程和感受】推荐阅读:
上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和感受11-25
儿童心理过程发展07-04
医学心理学心理过程12-09
爱心互助08-09
学习互助团08-19
员工互助制度09-11
员工互助办法制度07-13
泉州职工医疗互助09-13
学校职工医疗互助11-01
邻里互助、联谊活动”计划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