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四单元)
主题一 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 课题1.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平鸽的由来,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 2. 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 3. 学会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鸽子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喜欢鸽子吗?为什么?”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上方的文字。教师提问学生:“人们在什么样的庆典上放飞鸽子,为什么要放飞鸽子?放飞鸽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愿?今天我们就学习本单元的第一主题――白鸽引出的话题。” 教师小结:“鸽子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因为美丽和温驯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鸽子既可以供人们欣赏,又可以用于通信,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信鸽。鸽子还是和平的使者,是盛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如1988年第25届奥运会和1990年在我国举办的亚运会等盛会的开幕式上,都有数万只美丽的鸽子展翅飞翔,表明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愿望。” 2、阅读与讨论。 学生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教师适时引导。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听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介绍,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出示国际和平年的徽标,并提问:“这个徽标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象征这什么?” 3.问题与探究:为什么要用鸽子何橄榄枝代表和平呢? 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毕加索,并体温:“你知道他时谁吗?能介绍一下吗?”教师了适当补充。 毕加索(1881-1973)是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它是西班牙人,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教师提问:“我想让大家猜一猜,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的绘画作品。 教师引导:“那么。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平鸽的由来》一文。” 4.阅读与思考。就教科书和师生搜集的资料,讨论人们通过和平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补充有关橄榄枝的知识。 5.教师总结。 给教师的建议 1.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利用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或者自己另外凑集资料。 2. “阅读与思考”活动应当时重点,让学生充分地发表他们的阅读感受。 评价建议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 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3. 萌发反对战争、尊重生命、爱好和平的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2. 阅读与思考。教师提问:“为什么1914――19的战争会成为世界大战?” 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简单讲解,并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右下方的文字,理解其含义。 3. 阅读与讲解。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做讲解。应将重点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史实上,如战争的时间、参战国、人口等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大战的意义”。 4. 阅读与探究。教师提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们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让学生仔细阅读教科书第3页下方的.内容,联系以前学习过的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展开讨论。 5. 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这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尽可能联系实际,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课题2.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教学目标: 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 2.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3. 了解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萌发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4~17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上方的课文,请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 2. 阅读与讨论一。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页“安妮的日记”,并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安妮的遭遇是个别的吗?安妮听说的集体毒死和枪毙犹太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安妮在日记中对德国法西斯表达了怎样的想法? 3. 阅读与讨论二。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页“永生的卓娅”的故事,了解卓娅的英勇事迹。 4. 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感想。 给教师的建议: 1. 本课题内容多而且重要,教师应当努力保证课时,最好用两课时完成。可以将安妮日记或者卓娅的故事充分展开。 2. 在学习安妮日记和卓娅的故事时,一定要将讨论具体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的罪恶以及对儿童的摧残。 3.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五年级时学习过的有关二战期间我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的真实故事,或者从其他渠道了解有关资料。从战争的残酷和反抗的英勇两个方面丰富教科书现有的内容。 家庭作业: 写一篇学习感想。 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感想给予书面评价。 课题3.不忘过去,放飞和平的心愿 教学目标: 1.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平鸽所代表的人类的美好愿望。 2.巩固和提高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20~21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启发:“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有了许多了解,也一定产生了许多感受和想法。”请自愿的学生发言。 2. 讨论与总结。教师说明,并对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让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8页右上方的文字,以及乐乐的话,要求学生按照乐乐的建议,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记。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加以整理,供学生参与。教师应允许学生在保证主要事件准确的前提下有所侧重。 3. 小组创作。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页小文的话,然后请学生朗读第9页“我渴望和平鸽在世界各地飞翔”,并请他们也将自己对和平的愿望写出来。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各自的任务。 4. 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全班朗读自已的和平愿望,教师加以点评。 5. 教师总结。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页下方教师的话,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利用每个小组完成的“和平的愿望”,出一期壁报。 评价建议 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 2. 对每个学生的“大事记”给予等级性评定。 3. 对每个小组的“和平愿望”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 主题二 迈向和平的世界 主题1.携起手来,为了和平与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及联合国的组织结构。 2.知道安理会的职责。 3.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始创国和常任领事国之一。 4.知道在维和部队中我国战士所作出的贡献。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24~25页。 教学准备: 1. 师生共同搜集资料,了解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哪些作用。 2. 教师就联合国的基本情况做一些专门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一战和二战的内容。战争是不堪回首的,它带给人类和历史的创痛是巨大的,爱好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追求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主题。经过人们的长期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以和平、合作、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教师板书课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朗读教科书第10页上方的课文,然后让学生阅读下面阅读标识框中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并且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说明。 3.探究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然后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参加过维和部队吗?参与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4.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 本课题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要注意从新闻或其他媒体中积累信息,讲课时应结合生动的事例,以便学生理解。 2. 对学生而言,本课题内容相对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应尽心较为充分的准备,并且应充分利用维和部队战士的资料。 家庭作业 搜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课题2.相聚在五环旗下 教学目标 1. 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 2. 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 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28~31页 教学准备 1. 师生搜集奥运会匹克运动会有关和平等方面内容的照片、资料。 2. 检查并且落实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五环旗,并提问学生:“谁知道五环代表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相聚在五环旗下》。” 2. 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15页的内容,并根据教科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你知道奥林匹克圣火代表什么吗?在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什么要将橄榄枝花环送给各国运动员?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都体现了一种什么追求?你能发现奥运会的变化吗?为什么说奥运会是国际大家庭的盛会? 3.思考与制作。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为宣传北京奥运会制作一份小报。 4.展示与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的小报。 5.教师总结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肯定学生的设计,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有关“非典”时期的医护人员事迹,现在的小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向父母等长辈了解。 家庭作业 1. 搜集有关红十字会和南丁格尔的资料。 2. 向父母了解“非典”时期护士们的先进事迹。 评价建议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课题3.闪光的红十字 教学目标 1. 知道红十字会的宗旨和工作内容。 2. 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4、35页。 教学准备 搜集红十字会组织在国内、国际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所从事的救援及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在追求和平的事业中,还有一个以维护人类和平、减少各种战争和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为最高宗旨的组织,你知道它是什么组织吗?” 2. 阅读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6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红十字会是一个什么组织?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什么?你听说过红十字会组织做过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 教师可结合从广播、报纸、电视上了解到的情况启发学生,同时让学生展示更多的资料来说明红十
2.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二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三
1、明明想参加一个游戏,但伙伴儿不让他参加。
答:只要这个游戏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我们自己又感兴趣,就可以说服小伙伴去参加,切不能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正确的决定。
2、怎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呢?
答: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
3、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呢?
答:当与父母,长辈意见不一致或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用平和的态度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进行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理解。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告诉我们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要懂得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受,不把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让别人去做。
5、男女生有交往的必要吗?
答:有必要,男女生共同组成了优秀的班集体,只要男女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把班级搞好,提高学习成绩。
6、当我们面对冲突的时候该如何做?
答:当我们面对冲突时,最好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一想,这样会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使主动去和解,也要讲究技巧,选择恰当的方式。
7、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答:我认为学生就是一本书,我每天读他,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永远都读不完。我认为朋友就是一面镜子,出现错误时,朋友会及时提醒。
8、小刚打坏了教室的玻璃,没向老师说,小洁告诉了老师。
答:小刚 应该向老师勇敢地承认错误。同时,小刚不应该怨恨小洁,因为小洁的做法是正确的。
9、春游时,强强不愿和倩倩分在一组活动,嫌她太娇气。
答:强强的做法不对,因为男生、女生之间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10、小强和小国在一块儿足球,小强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小国帮助小强包庇错误,还对小强说:“请放心,我什么也没看见。”
答:小国的做法不对,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真诚对待的基础之上,应勇于指出朋友的错误。小强也应该积极向老师承认错误。
11、小兵经常欺侮小同学,他的好友小明多次劝阻他,可他就是不听,所以小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
答:小明的做法对,我们应该勇于指出朋友的缺陷,如果他还是执迷不悟,就可以通过老师或家长解决。
三、快速连线。
3月22日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世界水日
7月11日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世界人口日
6月5日世界湿地日
3月23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2月2日世界气象日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森林有重要的环境价值?
答:因为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能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经过植物散发到
空气中,另外,森林还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
答:影响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甚至会导致人类灭亡。
3、地球上常发生哪些自然灾害?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答:台风,猛烈的台方把大树连根拔起,吹倒房屋和通信设施;滑坡,滑坡会破坏铁路和公
路设施,掩埋农田;火山,火山喷发会把村庄掩盖。干旱,持续的干旱使土地干裂,农作物
无法生长。
4、今天,人们预测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方法、途径有哪些?
答:(1)、人们可以利用气象卫星更准确地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天气和灾情的预报。
(2)、人们可以通过向云层发射特殊物质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抵御干旱。(3)、建立风
洞实验室,获得数据,用于预防地震、台风等。
5、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答:(1)、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撤离。(2)、如果洪水来势凶猛,立即爬上屋顶、大树、楼房、高墙可以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3)、如果不慎落入洪水,可抓住洪水中漂浮的模
板,箱子等,等待救援。(4)、避难时,应携带好必备的衣物以御寒,特别要带上必须的饮
用水,千万不能喝洪水,以免传染上疾病。
6、“红十字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答:红十字会是国际性的人道主义团体,主要从事国际人道主义援助。
7、说说你对“保护母亲河行动”有什么认识?
答:“母亲河”——黄河、长江及其他主要河流。本行动的主要内容:建设“保护母亲和工程”;
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活动;创建“保护母亲河基金”
8、你家中的废水有没有被再利用?是怎样利用的?
答: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采用节水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如用淘米水洗菜,洗脚,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脏水”冲便池。
9、怎样可以减少垃圾?
答:抵制,不买难以回收或造成浪费的产品。减少,改变产品生产和人们购物方式,减少垃
圾和有毒***的数量。重复使用,利用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替代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修复,修复使用的物品替代新购物品。回收,将废旧物品送到回收中心,重制成新产品。响应,让
企业家和领导人了解造成浪费的情况和不负责任的***管理方式,购买用回收材料制成的产
品
第三单元
三、交流园。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答:战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更给人类的心灵留下的阴影;战争使环境受到破坏和大量文物损毁;战争还使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2、为什么说在战争中,儿童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答:因为儿童还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也不明白死亡是什么,他们没有反抗和逃亡的能力,在战争中他们只有恐惧和哭泣。
3、说说联合国会徽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答:徽底为蓝色,图案为白色,它的图案是一幅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有陆地和
海洋、经线和纬线,底部和两侧为橄榄枝环,世界地图象征着整个世界,橄榄枝象征着环绕
世界的和平,体现着联合国的宗旨,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
4、联合国的圆桌会议形式表明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什么态度?
答:表明了联合国通过平等协商的圆桌会议用对话代替暴力,实现和平解决冲突的态度。
5、我国政府赠送给日本的“和平少女纪念像”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我国人民的什么愿
望?
答:象征着和平,表达了我国人们渴望和平,愿与日本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愿望。
6、我们国家现在是和平时期,为什么还要加强国防?人民解放军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起到了
什么作用?
答:加强国防并不意味着战争,它是维护我国国家政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我国人民解放军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7、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邻居”,这说明了什么?
答:
1、交通更便捷。
2、沟通与交流方式的进步。
3、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享有同样的人们
可以享有同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4、不同地区的人们关注同一件事情,表达着同样的感受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8、疯牛病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美国的一例疯牛病会在世界各国掀起**?
答:染上疯牛病的牛会出现神经错乱、痴呆、不就死亡。食用风牛肉的人,先是表现为焦躁
不安,后来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精神错乱,甚至死亡、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
天下,呼吸共同的命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遇到问题,必须共同面对。
9、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合作解决?
答:
1、反对恐怖主义。
2、防止艾滋病。
3、保护臭氧层。
10、你知道哪里还有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吗?你能帮助他们吗?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帮助他们
呢?
答:汶川还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我能帮助他们,可以通过捐钱、捐物、写慰问信帮助他们。
第四单元
一、同学,你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了。这里是你成长的地方,快乐生活的地方,许多
幸福的时光都将永远浸透在你的生命里,许多美好的故事都永远闪耀在你的回忆中,请你给
你的敬爱的老师,给你难忘的母校,给你亲爱的同学各写一句美好的感谢的话语。
敬爱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难忘的母校:今天我以你为荣,明天你为我骄傲。
亲爱的同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谁的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就不适合送给别人。
2.我们创建了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你认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你想为家乡的环境
做出哪些贡献?
答:我们创建了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后‟,我认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到处
青山绿水,人们更加文明。
我想为家乡做的事是:1.不使用塑料袋,以减少包色污染;2.节约用纸;3.不用一次性餐具;
4.积极参加植树造林。5.从我做起,倡导人们保护环境。
3.你们即将告别母校,升入中学了。今天,你有什么话想对母校 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做
些什么?
答:心说的话是: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校:今天我以你为荣,明天你为我骄傲。同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想做的事:为母校在一盆花,种一棵树;给老师送一株米兰:向同学送一站贺卡。
五.对答如流。
1.为什么说地球变脏了?
答:因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不加出来第排放到大气、河流和土壤中,污染了湛蓝的天空、清澈的喝水和肥沃的土地。如含硫的废气在大气中形成硫酸雨,破坏建筑物和土地;大量废水使河流变黑变臭。
2.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答:当朋友有成绩时,要感到高兴 ;当朋友遇困难时,要 给予帮助 ;当朋友有缺点时,要诚恳指出。当朋友不理解时,要 沟通等待 ;当朋友批评我时,要虚心接受 ;当朋友与我有矛盾时,要反省谦让。
3.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怎么办?
答:(1)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躲到洗手间或桌子、床铺下,震后迅速撤离。(2)用东西护住头部,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3)迅速远离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
※
1、有人把朋友比作一本书,每天读着它,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永远都读不完。在你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说说理由。
答:在我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镜子,看着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是什么意思?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就不适合送给别人。
※
六、积累与感悟:我的交友体会:
当朋友喜洋洋时,我应该(及时分享);
当朋友有成绩时,我应该(感到高兴);
当朋友遇困难时,我应该(给予帮助);
当朋友有缺点时,我应该(诚恳指出)。
当朋友不理解时,我应该(沟通等待);
当朋友批评我时,我应该(虚心接受);
当朋友与我有矛盾时,我应该(反省谦让);
当朋友有追求时,我应该(给予鼓励)。
23.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
24.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3.在我们周围,破坏环境的事情经常发生。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时时注意保护环境?
答:1.自己要做到不随手乱丢垃圾,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2.注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3.要爱护花草树木。4.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用品。5.不吃野生动物。
※4.再过几个月,我们就成为中学生了。在你的想象中,中学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答:我可以认识更多的好老师,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可以交结更多的好朋友。
一、填空题: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益。
2.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大地震。
3.人类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60)亿。地球已经十分拥挤。
※
六、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请你用三句以上的话语表达你对和平的愿望。
4.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四
计
第二单元
伸出我们的手
教学目标:
1、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
2、感受弱势人群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他们产生尊敬之情
3、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常用的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
4、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主动认识和关注弱势群体
2、消除学生对弱势群体的一些偏见与歧视
3、引导学生自觉关注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调查、换位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切实感受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课时:同在蓝天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特殊的人,残疾人、老年人、特别贫困的人……,他们和我们
同在蓝天下,特别要我们的尊重与理解。(板书课题:同在蓝天下)
二、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第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
第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你们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
4、小结:他们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帮助,但他们更需要我们尊重与理解。
三、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
四、小结:
他们每一个困难的克服和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们以顽强向
上的精神,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帮助……
第二课时:生活因爱更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为了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国家和社会采取了很多措施,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
便利。(板书课题:生活因爱更美丽)
二、活动一:你知道社会、国家有哪些措施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
、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26页
2、指名回答。
3、师生集体点评。
4、关于公益设施建设,你还有什么建议?
5、学生讨论。
6、指名回答,集体点评。
三、活动二:你知道哪些公益活动?
、学生之间分享资料。
2、介绍“希望工程”。
3、如果有机会参加公益活动,你愿意做些什么?
4、学生讨论,集体点评。
5、小结: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富有,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点点付出,却能托起许多人的梦想与希望。用爱点燃希望,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
四、活动三:随时伸出我的手、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2、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书上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6、小结:爱是种子,撒播在人们心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
五、你知道有多少节日是为老、弱、病、残者者设立的吗?、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全国助残日是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国际残疾人日是12月3日;我国的老人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国际老人节是10月1日。
第三课时:我们的爱心行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一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双手给老、弱、病、残者以无私的帮助。
二、活动一:成立我们的爱心小分队,参加“助残、敬老、帮困”的爱心行动。
、学生自由组合,给自己的小组命名。
2、汇到组名及成员。
3、说说各组的爱心行动计划。
4、小组汇报。
5、师生集体点评。
6、小结。
三、活动二: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
3、验收“爱心工程”。
4、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四、活动三:写爱心日记。、学生把自己帮组残疾人的经历,感受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要同欢乐,我们要共风雨,我们要珍存同一样的爱。
五、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关
5.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五
曹范镇中心小学潘光海
这一学期,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过去那种一人在上面讲,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变成了一种相互交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如今,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进一步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6.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六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复习资料(教科版)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生命因(唯一)而珍贵,生命因(顽强)而精彩。
2、只要生命存在,人生就有无限的(可能),(珍爱自己),我们就能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
3、(成长的快乐)是生命中最美的礼物。
4、遇到烦恼你会怎么做?答:和长辈谈谈心;查查书刊;跟好朋友说说悄悄话。、(男孩女孩)是生命世界中最美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有了(男孩女孩),才使得这个世界如此美丽。
6、什么样的女孩最可爱?答:待人真诚的女孩;活泼大方的女孩。
7、生命赋予我们不同的(特点),男孩女孩各有各的(可爱)之处。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生活才能更加充满情趣。
8、财富、智慧、健康、友谊、知识谁排在第一位?答:健康排在第一位。因为:没有健康的身体,智慧不能表现出来,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拥有健康,我们才能演奏出更精彩的生命乐章。
9、怎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呢?第一个答案就是:(拒绝不良生活方式)
0、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身体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在60%的个人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
1、(毒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阴险的杀手。(远离毒品),这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一句警言。
2、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僻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其危害令人触目惊心。
3、吸毒是(违法)行为。早在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
4、(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生命在于(运动),良好的体魄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为了促进身体正常发育,保证充沛的学习精力,我们每天必须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6、怎样进行体育锻炼?本20页。
7、关于吃的学问?本22页。
8、提示健康生活的俗语谚语?A、身要健,须锻炼。B、病从口入。
9、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不卫生。
7.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七
答:早先人们是用雪橇或木筏运物载人。后来驯养了马、骆驼和其他动物,人们便可以骑上它们远行了。车轮的出现和使用是在公元前约3500年,从此运载工具不断发展,从最原始的双轮马车到邮递马车再到公路上飞驰的汽车。
2、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答:1949年,我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春建起了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7月生产了第一辆载重为4吨、最高时速为60千米的货车,取名为“解放”牌汽车。经过50多年的奋斗,我国汽车工业有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汽车厂家已经能制造出多型号、多用途、高性能的汽车,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3、我国公路的发展状况?
答:①公路运输方便快捷。②我国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③有的地方村村通公路。
4、我国交通法规的健全情况?
答:为了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通过对司机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对乘客和行人进行安全教育,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明显增强。
5、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呢?
答:①内地的人们可以迟到当日的海鲜。②商场里有新鲜的蔬菜花草。消防员能迅速赶到现场灭火。④急救车能及时出诊。⑤出行方便了。
6、我国比较重要的几条铁路线。
答:①京九线②京沪线③京哈线—京广线④陇海线—兰新线⑤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7、出门在在需要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①做好旅行计划②购买一份当地旅游地图,认真阅读。③注意交通安全。④准备必须的用品。
8、怎么使用旅游地图?
答:①确认自己所在的位置。②选择要参观的景点。③确定要走的路线。④选择便利的交通工具。
9、怎么写调查报告?
答:①取舍资料,去掉无关重复或者过时的资料。②研究资料的价值。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剖析事物中人、事件、现象与研究主题的联系。③归纳提炼自己的观点。以资料为依据,通过推理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
10、为了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来解决?
答:①司机认真学习交通法规。②交警坚守岗位疏导交通。③使用无铅汽油、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11、科学家如何处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的?
8.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篇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处:原创
作者:王夕侠
【编辑录入:wwwxxx】
品德与社会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故事续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以“伸出援助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进行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感兴趣地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1、在公共汽车上 教材学情分析:
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小学生年龄小,虽然有一些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纪律,但是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还比较单薄。所以应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现在和将来能够顺利地走上社会,并且最终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
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在公共汽车上的行为教育,从而升华到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的教育。教育时应注意与交通行为有所区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公共规则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板书:自觉遵守
(2)师: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1. 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 小结: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为他人着想
从自己做起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2、想想他们的难处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想想他们的难处》“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学要求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名言收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欣赏
1.出示图片:(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二、角色扮演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述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
3. 小结: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板书课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
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师书述: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3、指名说。
4、小结: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没有。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你们看——
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师述:桑兰、刘涛、舟舟、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
一项奇迹。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总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样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述: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到此,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辨一辨
1、出示P11图画
提问: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 P11 《小辞典》
3、出示P12 《一个残疾儿童的信》
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
办?4:小结: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三、说一说:
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
3、师: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四、全课总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深刻的审视自己,从而潜移默化的将这种爱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怀揣着梦想的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可就在这一天破了,梦碎了„„14时28分像一个魔咒,顷刻间,大地剧烈地震颤起来,一切都来得这么突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出示图片(到处是断壁残垣,残垣断壁,交通中断,通讯瘫痪,一座座城市成为孤岛,一时间哀号遍野)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一幕时,你想说些什么?(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大自然在一瞬间就毁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家园;人们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束手无策)
你对这地震有什么了解吗?
二、讨论交流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8.0级,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人省市区417个县,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多元。这
场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孩子一夜之间成为了孤儿„„而更多的人来不及话别,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世界,就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图片感受)
过渡: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们灾区的同学们是好样的。他们没有被震垮,而是以自己最深最真的爱参与了生命的大营救。看,这些无畏的小英雄们——
1、出示图片——英雄的图片
师讲解:几次冲入危房中用柔弱的肩膀救出同学——坚持不懈地用稚嫩的小手挖出被埋的伙伴——用歌声、读书声赶走恐惧、鼓励被埋的同学„„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发言)
师小结: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好样的!!
2、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去读读他的故事
3、读一读,再讨论交流
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感动)
他们在地震中都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学生举手,畅所欲言)
值得吗,为什么?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分组讨论讨论后再交流:沉着冷静,勇于救人,临危不惧)
如果你是邹雯樱,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说说)
4、小结
大地怒吼的这一刻,是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生死不离,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断臂天使“小王彬”、废墟中领唱国歌的“许中政”、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何亚军”等,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还有许多为了救助其他的生命,不幸和邹雯樱一样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人们,我们永远记住你。
多勇敢的孩子啊!多坚强的少年啊!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三、明心见性
这如一首歌中唱得好:(播放歌曲)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这一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各抒己见:捐款,捐物,去前线和他们结成一帮一的好朋友,与他们通信鼓励他们„„)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国已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近600亿元。是啊,大灾之后是大爱!这一个个捐款箱凝聚了我们多少深情啊!这一根根蜡烛有寄托了我们多少的哀思与祝福!(出示捐款的图片)出示:“汶川你好!汶川期待你重新站起来!”
四、总结延伸
大地不会忘记,汶川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世界不会忘记,英雄们用热血和身躯铸就了一幕幕辉煌的史诗。大灾之时有坚强,大灾之后有大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这感人的一幕又一幕。让爱延伸,让心传递,与你同在,《生死不离》。
唱《生死不离》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4、伸出我的手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侧重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一贯倡导的社会风尚,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对于小学生,在他们的生
活中,更多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却很少体验,也不理解那些在贫困地区生活,或因天灾人祸、疾病而陷于困境的人们生活的艰难和苦恼。教他们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别人,是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课是根据这一主导思想增设的。
教学要求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教学准备:歌曲、图片、小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1.放音频:
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师: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谁能来说一说
我曾经遇到
()
我在电视里看到
()
我在报纸上看到
()
我听爸爸妈妈说的()
我在网上查到的()4.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
自读P16《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3、阅读P17上的日记(同桌互说感受)
4、讨论: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5、阅读P18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四、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五、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二、想一想
1、自读P19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三、读一读
1、阅读P19 小资料
2、提问:
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3、看看P20小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为什么?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四、说一说1.小组交流理解P20说一说内容
2、出示小黑板: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3、请同学在小组中谈感受
4、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5、师: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的心灵。
五、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1.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2.总结升华:在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
难,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心、帮助。也许由于我们的爱心,他们就可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上学、读书,和我们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让我们也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六、布置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活动对象:本校、本地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或生活有困难的人。活动形式:写慰问信,捐送图书,学习用品等,或帮助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5、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1、复习环境污染产生的各种危害,树立危机意识、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身边做起,从校园生活做起,人人争当环境小卫士。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确立一个理念“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2、为“学校垃圾”分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出方法回收废弃物。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交流各种污染情况
2、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引入主题
1、谈话,引入
2、分类:根据垃圾的用途进行重新分类
(1)讨论:你知道垃圾的回收有哪些方式?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代表发言
(3)小结:(定位一种思想)垃圾是一种放错的资源。
三、分组制作
1、师激发学生动手创作
2、师讲解创作注意点
3、学生分组创作
4、作品展示,学生简介创作过程
5、小结
四、延伸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环保标语,唤醒社会关注环保。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6.我们的民风民俗
一、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组成,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与邻居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我们身边有关的民风民俗的资料,查找相关的网站、网
址,了解有关信息。
2、教唱歌曲:《大中国》。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呢?(出示56个民族的大照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小结:对,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个大家庭中住着56个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建设我们祖国而做贡献。
2、谁来说一说我们是哪个民族?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汉族的,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呢?谁能举例说一说呀。(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别。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板书课题:不同的民风民俗。
(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风民族。
1、出示事例,了解风俗。
同学们,在我们的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的风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去参加了这个活动,想知道是什么活
动吗?
(播放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活动录象)
看了这个录象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呢?当警卫员要去用伞给他挡水时,他为什么不让呢? 学生展开讨论:
(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住水是对傣族人民的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情感,要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与傣族心心相连)。
2、同学交流,丰富了解。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家庭中,除了我们刚才了解到了傣族的“泼水节“,你们还收集到了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交流、汇报。
(伴随着学生的汇报,并让学生大致介绍这个民族的情况,人口、分布等)
(三)、正确对待传统习俗。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也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那么多的习俗,但是,前不久呢,我们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却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大家想帮助他解决吗?
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烦恼:自己的各个结婚,但因为村上有这样的习俗,结婚要摆酒宴三天,大吃大喝,因为自己家里比较穷,父母想不摆了,但觉得只是习俗,怕村上人说,所以只得去借钱摆阔,他感到
不可理解。
学生讨论,他们这样的做法怎么样?
(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真正懂得: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民风民俗,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我们应该要抛弃,培养正确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同学们,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我们也只有积极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使我们具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有关民风民俗的网站,希望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去查询,我们可以在上面查到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7、家乡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及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设计:
活动一: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灿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学生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5、补充材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材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那就让电脑做我们的导游,一块儿去欣赏我们家乡的优美风光吧。(课件出示图片)(1)滨海公园风景如画;(2)县政府办公中心;(3)这是有名的时代超市;(4)这是滨海迷人的夜景。活动二: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4)可以说一说。
2、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辩论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烦恼?
1、的确,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如此美丽、富饶。但是,有人说:“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
2、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我们来辩论一下:
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课件出示)正方: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反方:家乡的变化不是给我们带来烦恼。
3、学生辩论。
通过刚才同学们精彩的辩论,我们知道,家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便利,叫人欣喜,催人振奋;同时我们也看到,家乡在变化过程中也给我们一些不利的因素,叫人忧虑,令人遗憾。那么怎么样把那些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资源,使我们的家乡更加完美呢?这个问题要靠我们全体同学去努力啊。活动四:雏鹰小队在行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建设中“美中不足”?你打算把“不足”之处做如何改造,使之更完美。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8怎样到达目的地 教学目标
⑴了解交通工具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交通设施和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⑵感受建设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懂得应当尊重他们。⑶学会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不利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了解交通工具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交通设施和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教学重点。感受建设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懂得应当尊重他们。学会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不利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交通工具
1同学们,李老师知道大家很爱猜谜语,所以今天特地带来了谜语:(出示谜语: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打一交通工具)(课件出示:汽车图片和文字)2学生猜。(课件展示汽车图片)
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揭开了谜底。听好下一个谜面:
3出示第二个谜语: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打一交通工具)学生猜(课件展示火车图片)看来这个谜语也难不倒大家!第三个:
4、出示第三个谜语: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
任它游。打一交通工具)学生猜(课件展示轮船图片)又被你们猜出来了!最后一个很难的,听仔细了:
5、出示第四个谜语:耳听赛雷鸣,眼看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打一交通工具)学生猜(课件展示飞机图片)你们真是猜谜语的高手,看来一个都难不倒你们。
6、刚才你们猜的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交通工具,(课件显示“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平时你们又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上学的呢?
(出示课题:
8、怎样到达目的地)大家乘坐着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很快就到了学校。
(课件出示学生讲到的交通工具,加上省略号)
1、请问同学们,你或者你家里人靠这些交通工具去过哪些地方呢?
2、是呀,有了这些交通工具,我们无论是上班、上学,还是走亲访友,外出旅游都方便了很多。(板书:出行方便)
二、回归生活,感受运输情况
1李老师在生活中也总是用到交通工具,我常常骑着电瓶车上班、买菜„„,昨天我还骑着电瓶车去菜场买回了一样水果,这是什么呀?(拿出实物)你喜欢吃吗?谁能告诉我它的原产地是哪里?出示地图,闪烁“新疆”。新疆在我国的西北边,苏州在我们的东边,两地相距可真远哪!
你知道哈密瓜是怎样到我们苏州的?(动画展示三种形式)为什么要用火车、飞机来运送哈密瓜呢,他们各有什么优点?你的知
识真丰富,请你尝尝香甜的哈密瓜。是呀,飞机送来的哈密瓜很新鲜,你品尝品尝。
新疆离我们可远了,有了交通工具,哈密瓜很快就来到了我们苏州,我们就能尝到新鲜、香甜的哈密瓜了。
2除了哈密瓜,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从外地运到我们苏州来的。同学们课前做了一些调查,谁来介绍介绍?(铺垫)
3我们苏州也是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都有哪些特产呀?这些特产又是通过什么交通工具运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呢?(铺垫)是呀,我们苏州的特产就是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呢!
(课件展示繁忙的交通运输情景)
看来,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交通工具。
有了交通工具,我们不仅出行方便了很多,运输物品也很方便。(板书:运输方便)
4最近,运输公司的生意可多啦!看,食品厂找到了运输公司,他想干什么呀?红旗林场的经理也赶到了运输公司,他有什么事呢?煤运码头的经理也希望得到运输公司的帮助,又是为了什么呢?救灾部门的经理也给运输公司打来了电话,他有什么需要呢?运输公司有哪些运输工具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动画展示几种交通工具的自我介绍)
2、听了他们的介绍。如果,你是这四个单位的经理,你希望运输公司提供什么运输工具来运输,为什么?你可以选择一个,设身处地地
想想,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其他同学觉得这位经理的选择怎么样?还在哪里?你真是个 你们同意这位经理的决定吗? 你觉得这位经理的意见怎样? 你们赞同这位经理的做法吗? 你们真会当小经理,看来我们四(1)班的同学能力都很强。四结合事例,讨论外出旅行
1同学们,时间过得很快,快乐的暑假很快会来到。李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爱在暑假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外地旅游。今年暑假,你打算到哪里去? 2旅行社为我们提供了四种出行方式,出示四幅图片及时速。谁来读一读。
3了解了这些,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去旅游地呢?当然选择交通工具还要考虑到旅游人数、旅游费用、个人的乘坐爱好。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新加坡、大连、浙江、)(铺垫)(教师随机点评:乘飞机看看祖国大好河山,乘轮船感受大海的美丽景色,可要把看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呀!)
4、大家交流得可真高兴,谁愿意讲给大家听听!
5外出旅游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但也要注意交通安全,我们来听听导游是怎么提醒大家的?(出示课件资料)6你知道带上易燃、易爆物品会有什么后果?
是呀,我们外出时要做到文明乘坐交通工具,注意安全,注意遵守国
家的法律法规。
五拓宽视野,夸夸惊人发展
1这几年苏州的交通发展变化巨大。这几天,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我们苏州召开,到时有上万名运动员和成千上万的游客云集苏州。我们把苏州的交通发展情况介绍给他们,好吗?你想给他们介绍些什么呢?(组织学生讨论)
讲到车的变化。播放苏州的私家车资料。讲到车站的变化。
讲到路的变化。播放图片,了解苏州的高架路和高速公路。(引导学生看地图,告诉客人我们去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可以怎么去)讲到桥梁的变化。讲到苏州河道变化。
(教师告诉同学,苏州将建设地铁、轻轨铁路,人们出行、运输物品会更方便、快捷。)(板书:惊人的发展)
2引导学生畅想家乡未来的交通。(为苏州未来的交通出出好主意)3补充介绍磁浮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示磁浮列车图片和文字)4总结:老师相信,我们四(1)班的同学一定会学好知识,长大了为我们家乡苏州的交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方便出行
交通工具
发展
惊人
运送物品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9、媒体连着我和你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的关系,学习利用媒体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及在信息海洋中自我把握的能力。
2、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健康闲暇的本领和闲暇道德观。
二、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看电视、看广告、利用网络的大致情况。要求学生作一次调查,调查本班同学每周平均看电视的时间是多少。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活动过程: 1、生活中的电视
(1)学生看文中插图,说说这样的情景你是一般最先从什么地方看到?你从电视中还获得了什么?你最近关注的热点问题。
(2)讨论:你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你
认为适合四年级小学生看的节目有哪些?
(3)制作一个“收视指南”。制定一个节目计划。2、沙发里的“土豆”
(1)看插图,回答问题:如果你和父母同时想看不同的节目,你会怎么样?
(2)看了“小资料”,你同意“电视是最有吸引力的家庭成员”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汇报课前调查同学的看电视情况。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有人称过度看电视者为“沙发里的土豆”。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你还知道哪些不良的收视行为?不良的收视行为会导致怎样的后果?(4)看了文中“小故事”,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3、认识广告
(1)看图回答问题:你使用的物品中,有哪些做过广告?你认为有必要做这么多广告吗?你是怎么看待广告的?
(2)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商品生产者,你会怎样做广告?你认为做广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你知道还有哪些广告?广告有哪些作用?你最欣赏怎样的广告?
(4)设计一个广告,评一评。4、网络改变生活
(1)谈谈你喜欢上网吗?为什么?看了卢毓民的事迹,你对此有
何感想?
(2)讨论问题:我们小学生利用网络做些什么?父母是怎么看待小学生上网的?集体朗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知道该怎样上网。
(3)你遭遇过电脑病毒、垃圾邮件吗?当时心情怎样?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报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渠道。
2、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收集社会中的有效信息。
3、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快乐,享受活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收集有效信息。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社会上的信息,并进行整理。教师准备报纸制作的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拉近距离。
1、教师形形色色的报纸,谈对报纸的感觉。
2、询问自己家庭里的报纸种类。各是谁征订的?各有什么作用?
(二)、报纸的作用。
1、同学们,喜欢看报纸吗?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2、学生间进行报纸的推荐,重点要介绍出推荐的理由。
3、介绍中国最早报纸的产生。
(三)、了解报纸的组成部分。
1、同学们,在我们众多的报纸中,他们都有共同点,你觉得是什么呢?
学生组织交流讨论。
(四)、小组为单位设计报纸的轮廓与排版。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11、怎样和他联系
一、教材分析
《怎样和他联系》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内容。教材安排了“怎样和姑妈联系”“我来试一试”“通信的发展”“小故事:传递快乐”这些丰富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其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学会在具体情况下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人进行联系,这一课的安排,对于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通信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而学生最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是打电话,对于其他通信方式,有的有所了解,但并不常用,有的甚至不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了解、掌握各种现代通信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们确定了本主题的教学重点是: 知道什么是通信;了解常用通信方式和通信的分类与信息传递途径。了解常用通信方式的各自特点,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
五、教学方法:
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交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
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我们在这节课中创设了学生“六一”庆祝活动将邀请校外的人来参加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通信方式及其特点,并学会合理选择各种通信方式。
第二课时:了解通信的发展史,明白通信的发展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故事懂得尊重邮电职工和他们的劳动。
七、教学过程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小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通信的分类与信息传递途径。了解现代常用通信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
过程与方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媒体的辅助,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打电话、写信等联系方式的方法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通信素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这一课时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落实: 第一步:了解各种常用通信方式
1、从学生生活切入,选择庆“六一”儿童节搞活动,需要邀请校外的人来参加,你打算怎样和他联系这样一个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交流中出示联系方式。
3、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通信方式,那么什么是通信呢?快快打开书71页,看一看,读一读小资料,可以动笔画一画,还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交流收获。
4、你了解到关于通信的什么知识呢? 交流(相机出示媒体、实物)
5、这么多的通信方式,你都用过哪些呢?
一、学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明确特点 情境一:
迎“六一”我们藕塘中心小学也正准备隆重庆祝呢,我班里一个叫田甜同学就在为庆祝“六一”进行精心准备,可是,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媒体出示)怎么和急救中心联系呢?
1、学生交流得出打电话(120)。你为什么立刻想到了打电话?(板书:快捷方便)
2、模拟打电话。
认识盲音、长音,懂得打这样的电话就应该语言简洁、说得清楚、有礼貌。(相机板书要点)
3、拓展:了解其他特殊的电话号码和拨打常识。情境二:
由于抢救及时,田甜的妈妈痊愈出院了,(媒体出示)爸爸工作繁忙,又出差去了上海,在这期间,家里有事要找他,田甜可以用哪些方式和他联系呢?为什么?(1)组织学生讨论。(2)指名交流。(3)小结。(4)了解区号。情境三:
前段时间爸爸出差了,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田甜很久没和外地的爷爷奶奶联系了,“六一”前夕,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媒体出示)田甜多想向爷爷奶奶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啊!用哪种通信方式好呢?为什么?
1、讨论交流肯定写信这种通信方式。要写信的话,首先要学会开信封(出
示信封)学习开信封的知识。
2、田甜的信寄出去不久,就收到爷爷奶奶的回信啦,可是她把信拿到手
里一看,却发现角上的邮票不翼而飞啦,同学们,你怎样看待这种行为?
3、读一读73页的“告诉你”,看一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
有关规定!(媒体出示)
4、现在你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 三.巩固
1、把“六一”的快乐告诉亲戚、朋友。(媒体出示表格)这些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通信方式更合适呢?说说选择的理由,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具体情况 选择方式 选择理由 告诉国外留学的表哥
和四川手拉手小伙伴联系
和无锡亲戚共享快乐
2、交流。
3、小结。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帮田甜解决了很多困难,在帮她的同时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9.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九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家乡的美景。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贵州省地图。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从小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们都是那样的亲切。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板书课题)
二、教师出示中国政区图,大家一起来找一找自己的家乡:
1、家乡的名称是什么?
2、家乡在祖国的哪一个位置呢?
3、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
4、在地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在班上回答)
三、用自己的彩笔勾画家乡的轮廓,并涂上颜色。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进行点评。
四、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填空:
1、家乡的面积:
2、家乡的人口:
3、家乡的省级行政中心:
4、家乡的简称和别称:
5、家乡周边相邻的省(市)有:
五、看P6——P7的图画,说说下面各地的自然环境
1、青藏高原:
2、四川盆地:
3、东北平原:
4、黄土高原:
5、东南丘陵:
6、太行山:
六、说说家乡的环境:
1、以小组为单位说;
2、全班交流。
七、说说自己的老家:
1、什么是老家?(教师讲解)
2、你回过老家吗?老家还有哪些亲戚?那里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后,把这些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全班交流。
八、学了这一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开展教学。
重点难点: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贵州省地图、贵阳市行政区图。
学生准备彩笔,课前了解地图、贵州、贵阳的有关知识。【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忆一忆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是啊,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永远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欢乐的笑声,让我们走进家乡,拥抱家乡吧。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
二、认识地图,找一找
1、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
(位置、物产、风俗、英雄人物、历史故事。)
2、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可真多,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我们家乡的地理位置。你能告诉我你的家乡在哪里吗?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3、认识中国地图
(1)师: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揭示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去地图上找一找吧。
(2)出示中国地图
师:地图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地图的哪些知识?(3)小组内讨论、交流。(4)小组请代表汇报。
生1:我从数学课上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了方向就可以确定地图上某一地方的具体位置。
生2:我知道地图上的图例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如: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
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
师:你了解得真细致,看来图例是读图的“钥匙”,读图之前,先把图例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
生3:我知道地图旁边的这条线段是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为1﹕370千米,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70千米,通过它可以计算出图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师:了解了比例尺的这些知识点,在出行之前就可以对到达目的地的路程和所需时间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老师暑假想从贵阳去北京,你们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帮老师算算贵阳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吗?你准备怎么算?
生自主测量、计算后汇报方法:用直尺量出上海到北京之间的直线距离,再乘370千米。
生4:……
(5)学了小知识,你知道怎么看地图了吗?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家乡贵州省吗?请同学们再打开课本p3,在地图上把贵州省的轮廓勾画出来。
(6)看图说一说:它的形状像什么?我们贵州在祖国的那个位置呢?周围有哪些好邻居?
(7)思考: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贵州的知识?贵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前调查的资料,然后再进行讨论、汇报。
(人口、面积、风景点、历史文化、特产等。)
生1:总面积176167万平方公里。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贵州省去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484.07万人。
生
2、风景点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龙宫风景名胜区、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等等。
生3:贵州历史文化有遵义会议会址等。
4、认识贵州地形图
(1)师:看来,大家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了解。让我们再走进贵州,把我们的家乡看得更仔细些吧。观察贵州地形图,我们贵州有多少个地区级的城市?我们是在——贵阳市。
(2)让我们再走近一点看看我们的修文县在哪里?(出示贵阳市政区图)邻近的又有哪些县呢?
(3)我们贵阳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你知道吗?谁能为我们介绍介绍?
小组为单位议一议,说一说。
生1:贵阳,地处中国西南,贵州中部,作为贵州省省会城市,被外界称之为“森林之城”,“中国避暑之都”。
生2:贵阳的景点有甲秀楼、红枫湖,花溪公园、天河潭、青岩古镇等。
师:的确,我们贵阳真的是个好地方,令我们骄傲,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大声地向全中国宣布:我的家乡在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
三、抒发情感,画一画
1、在课本p4的方框中画画贵州的轮廓,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并在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2、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都画得很认真,个别同学画得不是很像,没关系,把家乡的模样牢牢地记在心里,才是最重要的。
四、指导行为,说一说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了解了家乡,明天我们将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绿化家乡等。)
10.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十
课 题:
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我能行”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
3、教育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初步树立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第二部分的内容是“知多少”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岗位竞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第四部分“我能行”课外实践活动。
两篇教案的设计有以下共性特征:
※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为学生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画面或是带入感兴趣的童话情境导入新课。
※ 参与活动,回归生活。育教于乐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高境界,特别是这门学科不能生硬的讲大道理,要想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才会在轻松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震撼心灵,开启心智,形成有益的道德认识,这正是所说的知理先动情。两篇教案都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认识自我。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改变对自己价值的认识。如教学环节中 “猜猜我是谁?”,还有“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们的“演一演,说一说”;“展佳作,谈爱好”现场展示各自的优势,在欣赏他人的才艺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感染力、震撼力,达到鼓舞和激励的效果。
※课后拓展,教育延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节课上完就完成了育人的任务。教育是有延续性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在实践活动中进步,在学习他人欣赏他人中得到提升。特别是这门学科,更要关注的是教育的延续性。如教案中“成长记录园”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
课 题:
天生我材必有用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我能行”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
3、教育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初步树立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和发扬自己的优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提供每个学生的家住地址。
学生准备:
1、同学之间互相走访各自的家庭进行调查,搜集信息完成“他人眼中的我”。
2、学生准备才艺或作品。
3、每个学生准备自己的竞岗演说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生活就像一个美丽的万花筒,在这万花筒里我们会看到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把这些长处、优势发挥出来,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精彩。请看——
1、出示课件,播放歌曲《我要飞翔》。(课件展示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优势或特长,也可以是生动的影像资料。)
2、学生交流课件上展示的同学们的优势或长处。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是那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发挥这种优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出示课题: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认识自我
过渡语:你就是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你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吗?说说看,看看你了解自己有多少?
认识“我眼中的自己。”
1、出示课件,引出活动:
生活中的我结实有力,像个小小运动员。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
(1)演一演,说一说。
让学生们现场表演才艺展示各自的优势。如会弹琴的同学弹一首,会吹笛子的同学现场吹一段,会拉二胡的同学现场拉一曲,会唱的唱,会跳的跳,会画的画,还有讲故事说相声等等才艺的展示。
(2)展佳作,谈爱好。
学生也可以将其作品拿来进行展示。如:泥塑、手工作品、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爱好专长,如集邮、打球、烹饪、标本制作等等。
三、多面了解
过渡语:生活中,其他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在这些镜子里,你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漂亮的带有信的背景图案的课件——有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邻居眼中的我;亲戚朋友眼中的我„„)
了解“他人眼中的我”
1、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每一封信,读信了解他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此活动是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调查了解。)
2、谈读信后的感受,启发学生谈信中令你出乎意料或是令你感动的地方?
四、教师总结
听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后,你一定看到了以前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优点,这些可能都是以后成功的基础。现在,你肯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那么,在需要你的时候,请你大声地说一声:“我能行!” 第二课时
一、举行竞选
开展“我能行”岗位竞选班队活动。
过渡语: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优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一次竞岗演说。
1、同学们一一登台进行竞岗演说,说适合这个岗位的理由,阐明自己这方面的优势,表达努力为大家服务好的意识。
2、根据演说和同学们的投票选举,最后评出适合自己又被同学们认可的岗位。(教师多设立些岗位,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优势及为同学服务的机会。)
二、课内拓展
过渡语:如果你是一个运动健将,那你一定要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如果你能歌善舞,在文艺表演上可以一展风采;如果你是个勤快能干的人,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也是有意义的事;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也很不错„„总之,你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各个方面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可以在运动会上________________
我可以在文艺演出中 ______________
我可以在家里帮助父母 ____________
我可以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
1、“我能行 伴我行”——成长记录园(此成长记录园张贴在教室的后面。)
2、举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活动可以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评出在“我能行”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如智慧星、劳动星、节俭星、摄影星、绘画星、巧手星等等。以丰富多彩的鲜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这个教学环节目的体现是课程的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通过学生们的“演一演,说一说”;
“展佳作,谈爱好”现场展示各自的优势,在欣赏他人的才艺中起到了较强的教学感染力、震撼力、鼓舞和激励的效果。
选取居住相近的同社区或近邻的同学们相互做“他人眼中的我”的社会调查,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又是一次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真切的体验与感悟。在实践中发挥自我优势,又是锻炼提高自我的平台。
“成长记录园”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是体现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节课上完就完成了育人的任务。
教育是有延续性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进步,在学习他人欣赏他人中得到提升。
《我要向你学习》设计说明
课 题:
我要向你学习
教学目的:
1、行为目标: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
2、情感目标:既不为自己拥有的长处而骄傲自满,又不因为自己有缺点和短处而自卑消沉;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不取笑伙伴的短处;
3、认知目标: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有利于自己成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我要向你学习》一课是激发学生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的好材料。“取长补短”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孟子就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人们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的一贴良方。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不断重申“取长补短”思想的重要性,更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切身体会了“取长补短”所带来的收获。可见,安排《我要向你学习》一课进行“取长补短”和欣赏他人教育非常有必要。
本课提供的两个设计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点,都采用小品、故事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创设了许多活动的形式,在动中求知,在动中熏陶,在动中养成。
但两份教学设计也有明显的不同。前一份教案大体遵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一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但在两个方面又有所突破:一是把动之以情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目的,把动之以情渗透和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搭建“宣言台”、“慧眼pk”、“优点卡”评比等舞台,利用音乐、画面营造宽松和谐交流氛围,其乐融融;在讲故事和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求更具“煽情” 的力量。另一方面,两课时分别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认识道理,先“认识到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认识“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发展进步”这一道理,而导行也与之相适应地分成两个层次。这样的两个层次分别体现在两个课时之中,显示出一种“步步为营”的风格。同时,分层次导行也分解了教学难点,克服了一般的品德课教学没有在学生行动上落到实处,学生“上课热闹,下课忘掉”这一弊端。除了课时分解之外,为突破教学难点,该设计还循序渐进地采用了不少教学的手段。第一课时由发现并罗列自己的优缺点到发现、欣赏宣传别人的优点,这既是本课时的实践性环节,也同时为下一课时的进一步实践做好了准备;第二课时的导行设计更为细腻,先引导学生行为辨析、“虚拟取长”,再让学生把前一课时的两个表格合二为一,制定“取长补短”的规划表,然后重点突破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写下“补短计划”,最后还让学生填写“拜师学艺”书交给自己的取长对象。这样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切近日常生活实践,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实现了课堂的巨大张力。
前文讲到,“取长补短”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在这一方面,两个设计通过格言、故事、画像等都有所渗透,增强了品社课的历史底蕴。如此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具备传统文化内涵的新时代人才。
课 题:
我要向你学习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客观地看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
2、初步学会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逐步地完善自己。
3、懂得每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教学难点: 看到并真正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他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好课件,排演小品,设计制作好“自知”、“慧眼”和“取长补短”三种小奖章。
学生准备:
制作好“我的自画像”,观察同学的长处;预习语文课文《陶罐和铁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话题。
1、课前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播放flash小电影《骆驼和羊》)
2、以“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组织谈话。
3、教师小结:“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若能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能很快成才。”揭示课题“取长补短”。教师点出:“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孟子就用‘取长补短’来教育我们了,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让自己进步得更快。”(课件出示孟子画像)
二、寓言深入明理。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卡通图片,引导让学生回顾语文书上“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
2、讨论:为什么铁罐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如果遇上两只罐子被摔又会怎样?
3、“世间万物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看看这些动物的长短处分别是什么。”引导看书11页,在书上完成选择题。
4、视频展示学生答案,共同校对。
三、情境促进自查。
1、“世间万物都不是万能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长。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
2、“人类虽然贵为万物之灵,也同样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长处和短处的孩子,才算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承认自己有不足或短处并不是让人羞愧的事情。”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课件出示“自查镜”画面。让学生拿出“我的自画像”,先自己说说长短处。
3、引导学生下座位和自己最信赖的小伙伴组成四人小组拿着“自画像”。互相帮助认识“我的短处”。
4、在自画像上面贴一张表格,并填写完整。
我的长处 我的短处
填写好的学生,不足、短处发现得比较贴切的给以鼓掌祝贺、表扬,教师或者学生干部奖励以一枚写有“自知”纪念章。(媒体出示放大的小纪念章)
四、比赛学习欣赏。
1、出示一组讽刺漫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后的感想,引导学生明白“社会上常有一些人总是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优点,用缩小镜来看自己的缺点;用放大镜来看别人的缺点,用缩小镜来看别人的优点。这样的人不容易进步。”
2、谈话激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不能做像漫画中表现的那种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用看自己的优点,用看自己的缺点; 用看别人的优点,用看别人的缺点。
3、组织“慧眼pk”。课件出示比赛场景画面,播放单元前《我要飞翔》歌曲音乐。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发现哪位同学具有什么长处。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自愿走上事先准备好的“宣言台”,大声说出自己发现的他人的长处和向他人学习的决心。说得好的,授予“慧眼”奖章。
4、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展到自己的小邻居、小亲戚、小伙伴等同龄人,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在书上的表格中写下来。
五、作业指导实践。
1、出示课后作业: a课外制作“优点卡”,从自己身边同学、邻居等同龄人身上发现长处,并且把他们的优点用几句话记录下来,并配上插图,制作一些“优点卡”。b你发现身边的人有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并且进步了?能够把他进步的故事写下来吗?
2、小结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骆驼和羊》的故事,知道了陶罐和铁罐性格,登上了“宣言台”,经历了“pk赛”,在这些活动中大家的表现都不错,能够放大别人的长处而缩小自己的长处,这样我们就为取长补短打下了基础。下节课我们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才能“取长补短”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培养一代有内涵和历史厚重感的新时代中国人。氛围的营造很重要。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和教师亲切的表情和教学语言等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下有助于融洽交流的教学目的。
比赛的形式和“慧眼”的动人称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发现并宣讲别人长处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喜欢各种各样漂亮卡片的心理,让学生设计“优点卡”,顺应了这一心理规律,学生因为喜欢、乐为而没有负担感。
第二课时
一、评比复习导入。
1、优点卡展示评比。课前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点卡统一摆放在教室四周的空桌子上,旁边附一张纸注明制作者和制作说明。课中让学生在教室中走动参观,并且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几位制作者记录下来。教师根据学生投票的情况评选出优秀奖,并当场公布、颁奖。
2、教师谈话:“前一节课同学们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完成了有意思的作业,收获很大,本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怎样取长补短,相信同学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案例分析明理。
1、课件出示学生照片,简要介绍事例:学生葛某很聪明,上课发言积极,学习成绩也不差,因此他瞧不起同桌,认为她笨,反应慢,常常对她嗤之以鼻。同桌沈某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很好学,总是悄悄地关注他的学习方法,并且暗暗地模仿和练习。课件出示根据真实事例编排的小品视频《同桌》(之一)。
2、学生试说观后感:“这两位同学的优缺点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呢?请同学们设想一下。”
3、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和设想后,再视频出示小品《同桌》(之二)。(主要情节:在期末评优的班会课上,葛同学和沈同学角逐“三好学生”的最后一个名额。葛同学以为胜券在握,洋洋自得。没有想到自己被沈同学打败了,同学们评说的理由是:由于沈同学虚心好学善于取长补短,所以不仅原来书法好、品德好、体育好、纪律好等优点继续保持而且各科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和葛同学不相上下,是当之无愧的“三好”;而葛同学虽然成绩不错,但是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也没有把同桌写字、体育、品德、习惯等方面的优点学到手,那些方面还是他的薄弱环节,因此他不够“三好”。)
4、出示两只各有一个短板和一个长板的木桶卡通图片。动画演示:水从木桶的短板上方流出,这时两只木桶各从另一只上取长板的一截,补在自己的短处,水不再外泻,越装越多。在个别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让我们的短处自然发展,很可能会演变成缺陷,将让我们停步不前,受到影响或者不能成才。取长补短可以让自己不断完善,全面发展,早日成才。
三、典型激发情感。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同学非常虚心好学,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取长补短、争取进步。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这样的事例,下面就来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搜集、采写到的相关事例。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和评价。
2、给被同学提及的、善于取长补短的小朋友奖励一枚写有“取长补短”字样的小纪念章;给说得好的学生继续颁发“慧眼”奖章。
3、教师谈话:“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个你很在意的不足或者缺陷,你也不要伤心和悲观。只要我们学会了‘取长补短’你就一定能弥补这个不足,和所有人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就像那个故事所讲的一样。”在电影《不能没有你》主题曲《我从头想》的背景音乐声中,学生讲感人的真实故事——《海伦凯勒号舰队》。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故事内容附后)
四、行为辨析导行。
1、课件出示课本“评议角”所列的四种“取长补短”的方式。教师谈话:“同学们,你看图中的同学也和我们一样刚刚上完了《取长补短》一课,他们变得很善于向他人学习,小东、小青、小明、小亮分别是这么做的,他们做得对吗?你来说说看。”
2、小组合作进行评议交流,在书上写下评议的综合意见。
3、指派四个小组代表进行评价,不够到位的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课件出示一个人物虚拟人物——小强。教师谈话:“同学们,这是小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你看课件中都已经作了说明。根据你自己的不足,你来说说看你准备选择他的哪一点进行学习呢?”
5、课件出示小强几个特点:上学时总要带一些零食 偶尔乱拨电话取乐上课勤做笔记 课后热心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回家给妈妈盛饭,给爸爸泡茶 每天晚上看书1小时周末进游戏机房打泡泡龙 写得一手很好的硬笔书法
6、学生思考后指名做答并说明理由。
7、小结:取长补短的目标首先要健康有益的,然后选择自己不够而别人恰恰在此做得特别好的进行学习。
五、计划牵引实践。
1、让学生取出上一节课写好的“自画像”表格,在后面补充表格变成以下的样子:
我的长处 我的短处
2、和四人小组的学习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表格。
3、选择其中一个“补短”的方面,完成 “补短计划”。
4、发给学生“拜师学艺”书,指导学生填写。
六、格言诵读结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这么认真,这么虚心,这么善于取长补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另一位圣人——孔子。”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2“、孔子就是一位最善于取长补短的人。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件出示)”教师给学生讲孔子虚心向他人求学,取长补短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一代圣贤的故事,再课件出示另一句格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教师结课谈话:“一代圣贤孔子和孟子早在2000多年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大家要善于‘取长补短’,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够做得更好,在取长补短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使自己成长为新世纪的杰出人才。最后让我们满怀激情地朗诵孔子的两句名言来结束今天的品社课!”
4、学生齐读。下课后,要求学生把写好的“取长补短计划表”贴在自己的小书房,把“拜师学艺”书即刻递交给自己学习的对象,以取得同学的帮助和监督。
七、电影课后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观看根据真人真事即故事《“海伦凯”勒号舰队》改编的电影《不能没有你》,看后和同学、父母交流感受。把真实的事例改编成小品。并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情节进行讨论,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懂得了真实的道理,明白了“取长补短”是多么重要。
因为教师在前一课时已经布置了这项课堂作业,面对本环节,学生已经是有备而来,这就为三年级的学生完成本次讨论降低了难度。
引入一个虚拟的人物——小强,以人物为中心训练学生辨析他人真正的长处,训练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自己特别有用的他人长处进行学习,为下环设计计划表做铺垫。《拜师学艺》书的设计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取长补短”的意思,用此和《补短计划》结合在一起,可以真正把“取长补短”落到实处。用古代伟人的事迹结课与课首相呼应,古代圣人“取长补短”的事迹是学生不竭的精神动力。用流传千古的格言结课铿锵有力,余音绕梁。增强了课堂的张力。《竞争与合作》设计说明
课 题: 竞争与合作
教学目的:
1.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2.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入手”是解决知行脱节的关键。唯有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
1、组织实践活动,开辟体验的渠道
传统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坐得端端真正,不插嘴,专心听,孩子们成了学习的容器,磨圆了个性,掐灭了创新的火花。而活动是体验的基础,也是体验深化、发展的载体。因此为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这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例如:学生了解班级中的小干部、运动会上的运动员、联欢会上的小演员、数学竞赛中的参赛选手„„这些机会都要去竞争才能获得。之后让他们想想:心中有什么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竞争去实现的。先填一填“我的竞争宣言”(《学习活动手册》第13页),一会儿说给大家听。这样通过录象,例举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竞争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竞争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并且通过练习-写“我的竞争宣言”,强化学生的认识,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
又如:这学期江干区将进行数学小能手的竞赛,现在我们就进行数学参赛选手的选拔,谁愿意来试一试?学生举手踊跃参加,教师出示考题,学生试做,集体出示答案,教师公布答案,宣布比赛结果和参赛选手名单。通过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感受到竞争的快乐。明白要化竞争为动力,化竞争为一种上进心,胜利了不要骄傲自满,失败了也不要放弃,只要找出失败的根本原因,便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游戏《火线出击》的这一游戏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儿童通过学习知道了团结合作是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
我们深感,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持,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教学应该把学习者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体验后感悟。新世纪的教育日益凸显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重要性,良好的合作与协调精神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心理品质。本教案针对“竞争与合作”这一主题,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游戏、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眼看、心想、手动、体验什么是竞争与合作,怎样竞争与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德育实效性。
例如:新年就要到了,学校要进行手抄报评比,希望各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设计最佳手抄报参加学校的评比,自由组合后小组长来领表格,小组填写。通过实践导行这一环节,把行为实践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由组合设计新年手抄报,提供行为实践的机会。体验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2.创设多种情境,融入体验的氛围
良好的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活跃思维,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灵感。通过情境的创设,生成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相应的体验。
(1)再现生活情境,萌动学生内需
再现生活情境是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将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再现,营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体悟。看录象:瞧,一年一度的拔河比赛又开始了,3(1)班和3(2)班分别选了10位同学参加比赛,场上欢呼声震耳欲聋,竞争真激烈呀„„你们同意参加这样的比赛吗?为什么?通过画面生动的录象,让学生讨论明白竞争需要公平,这是有序竞争的重要因素。
(2)创设故事情境,诱导自主融入
从身边的故事《竞选班长》谈起,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王晓梅能不能当上班长?为什么?首先让学生明白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告诉学生参与竞争的重要性。又创设“美丽的小天鹅邀请我到动物王国去参观游览”这个情境,通过路上遇到大雁并与他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是大雁生存的关键。这样从儿童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入手,激发兴趣,理解了合作的意义。
课 题: 竞争与合作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2.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教学难点:
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奖励卡(星星)
铅画纸、书法稿纸、口算纸、毽子
学生准备:
调查了解社会生活、父母工作中都有哪些竞争;空白的书签、收集的合作格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愿意参加吗?(课件出示“小赛场”作背景)这次比赛的内容有:画画、踢毽子、口算、书法、唱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教师安排场地,把参加同一类比赛项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师留意观察,发现有的学生一个项目也不参加)
2、(走到这几位学生身边)你们为什么不参加?
这几个学生陈述理由
(问全班同学)他们说的有道理吗?谁愿意来帮助他们。
学生各抒己见
3、我们一起来看个小片断(课件出示:竞选班长)(问不参加的学生)看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有行动表示吗?
二、参与活动,体验感悟(课件回到“小赛场”背景)
1、教师分发材料,宣布规则:踢毽子、口算1分钟;画画、书法5分钟。(先结束的先评比,给优胜的同学发星星)
2、教师随机采访:
a 采访优胜者:你参加竞赛后有什么感觉?(通过竞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更有自信了!)
b 采访没有获星的学生1: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难过吗?你有什么想说的?(是啊,在每一次竞争中,我们都在进步,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更棒!)
3、总结:同学们,竞争能够使我们得到锻炼,不断进步,让我们更有自信,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竞争。(边说边课件出示:竞争)
板书:得到锻炼
不断进步
充满信心
4、你曾经还参加过那些竞争?通过这些竞争,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三、联系生活,深化明理
1、其实,不但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竞争,在社会生活中、在工作中也都充满了竞争。(课件出示:电视机的价格战;人才市场招聘会)(以新闻形式出现)这些竞争的结果是什么?(老百姓得到实惠;人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课前你还调查到哪些竞争?这些竞争带来什么好处?(师生交流课前调查)
3、总结:是啊,竞争不但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竞争。
四、明辨是非,规范行为
1、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课件出示:老师说:“明天班队课,我们进行班干部竞选,请同学们好好准备。”学生1(对妈妈):妈妈,我要当班长,你帮我和老师去说说。学生2(对另一同学):咱们那么要好,到时投我一票。学生3(对另一同学):我们竞赛场上见。学生4:好。)辨析对错
2、总结:我们要积极参加竞争,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的竞争才具有意义。
以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提高课堂实效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比赛结果不是这堂课的目的,奖项可以多设立几个,(特别是对竞赛有恐惧心理的孩子,只要他能参与到这次竞赛中来,就给他一个“参与奖”或“进步奖”。)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收获,感受快乐,从而使他们愿意参与到各种竞争中去。说说竞争的优势,能激发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竞争,竞争不但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白竞争是有规则的,不正当的竞争是可耻的。
第二课时
一、旧知引入,温故知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二、参与活动,体验感悟
1、这节课,我们再进行一次比赛,愿意参加吗?(课件再次出示:“小赛场”背景)(随意选出10位学生)这次我们比赛“两人三腿走”(随意组合)
2、活动结束后,教师随机采访
a采访失败的学生:知道为什么失败吗?(只顾自己、互相埋怨„„)
b采访成功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能走得又快又稳?(事先商量,团结协作„„)
3、总结:是啊,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事先商量,互相配合,一起前进,这就叫做合作。(课件出示:合作)
板书:事先商量
互相配合
三、共同参与,活动体验
1.我们开展一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撕贴画:海洋世界。想拿到好成绩,第一步该干什么?添加板书:合理分工
2、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表格提示相互讨论如何合作)
为了我们小组获得胜利,我们要好好合作。
作品内容
小组分工
我们的口号
3、指名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各组高喊合作口号,为自己小组加油鼓气。
5、学生开始撕贴画竞赛。(时间5分钟)教师巡回,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6、展示和欣赏学生作品。请学生们谈谈刚才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完成作品的?并分发“合作之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合作的事例吗?(值日生、搬饮水桶、运动场上„„)评价:是啊,生活处处有合作。教师出示生活中其他合作的事例(课件出示图片:搬家、医生动手术、灭火„„)
五、学习格言,互赠格言
1、自古以来,关于“合作”的格言有很多。(课间出示格言,读读,说说意思)
2、学生交流收集的格言
3、把格言写在书签上,同学之间互赠格言。
4、总结:生活中离不开竞争,更离不开合作。让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一同努力,共同进步。
(课件出示:竞争与合作)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07-16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教案08-10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全册10-02
泰山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9-03
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11-20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06-25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09-01
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