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2024-09-29

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20篇)

1.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一

一、思想方面。

本人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期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我还积极地、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方面。

(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认真批改作业。

1、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虚心向同组语文老师学习。结合学生实际,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2、上课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力求受到学生的喜爱,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和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3、辅导

我利用晚自习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

4、作业

学生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有区别的书写评语,认真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二)注重阅读、写作与实践。

1、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针对学生阅历不丰,见识不多,语言贫乏,知识面窄的实际,首先,我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内容。其次,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我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要求学生在的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鼓励学生自由写作。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作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我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多听课,多向同组语文教师学习经验。

2、对差生多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3、在教学上下功夫,利用教材进行全面的听说读写训练。

总之,本人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2.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二

一、做好单篇课文的总结

以七年级上册中的十七课《看云识天气》为例。当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课文的学习以后, 在新课程标准和本文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就可以给学生概括出本文的知识点: (1) 说明文; (2) 说明的对象是云和天气的关系; (3)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云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 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4) 说明的主要内容——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5) 说明顺序——总分总; (6) 说明方法——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 (7) 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8) 语言生动准确。有了这样的总结, 即使对课文不够熟悉的学生, 也能知道说明文的一些知识, 他们今后阅读或写作说明文就有了一些基础了。

二、做好单元或文体类别的总结

又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由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曹操等人的四首古诗歌组成。五篇课文虽然春夏秋冬、日月山川、江河湖海、鸟兽虫鱼、树木花草、庄稼农舍无所不包,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主要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烘托的手法, 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写景抒情。编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 其目的就是要他们了解写景抒情文章的特点, 知道阅读别人的文章时怎样分析景物特点和体会人物感情, 写景抒情时怎样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 当教完这个单元时, 教师就可以综合这五篇课文的特点给学生作出总结, 并告诉他们, 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就要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特征, 要把景物写得生动细致, 就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这样, 学生就有了写景抒情的文章的常识, 无论是阅读别人的文章还是自己练习写作, 都有了一定的方向和方法, 自然就帮助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

随着学生学习的继续和深入, 还可以把各类文体特点进行对比总结。

当记叙性文章的学习到了一定程度, 就可以给学生总结出它重在记事, 以写事件的经过来表情达意的特点, 并把它与抒情散文的重在写景进行对比, 这就能方便学生认识两种文体的主要区别,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它们的特点都比较容易掌握。并且, 在总结记叙性文章时, 还应把一般记叙文和叙事散文进行比较。前者如《羚羊木雕》, 重在写事件的经过, 有一件中心事件贯穿始终;后者如《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背影》, 是几个看似独立的事件和场景用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有了这样的对比总结, 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叙事散文与一般记叙文的主要知识点就清楚明白了, 学生掌握起来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把这些知识点用在阅读和写作中, 他们就会方向明确而有所收益。

说明文的总结方法也一样。学生学完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就可以总结出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语言等等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要点。到了该册第四单元, 还可以指导学生把前一个单元与本单元的文章对照认识, 加深理解, 巩固记忆。再经过这两个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的实践练习, 一般的学生基本上就能掌握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说明文的知识点也就变成了他们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用这些方法, 当然也可以总结出小说、议论文或其它文体的知识特点。

当然, 初中阶段, 就学生的写作而言, 主要是以写记叙文为主, 适当了解一些其它文体知识的特点。不过, 如果学生能比较清楚地知道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各类文体的知识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本阶段的阅读写作, 也有益于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所以, 做好课文、单元或各种文体类别的总结很重要。

虽然几乎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里都有有关这些知识的总结, 但它没有随堂总结那样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它需要随堂总结来帮助。在随堂总结的基础上让“附录”再来总结、整理, 使学生的认识完整、深化, 各种语文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变成他们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因此, 随堂教学中的各类总结很有必要。

这里的总结, 不仅仅局限于文体知识, 其它如语法修辞、语言表达、描写方法、语言特点等等, 尽在总结之列。其实, 这些知识点大多是伴随文体走的, 在总结文体特点时, 自然就牵扯出了它们。比如, 在总结小说时, 就有了有关人物描写的四种方法, 例如《故乡》、《孔乙己》。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与文体特点很有关系, 记叙描写主要在记叙文性文体或小说中, 议论决定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说明文重在说明, 抒情在抒情散文中用得较多。修辞手法也关乎文体。它在议论文中少见, 说明文中不常见, 其它文体经常见。语言也是文体的伴侣。记叙性文体和小说的语言平实又生动形象, 抒情类文体语言生动形象中还饱含感情, 议论文准确严密逻辑力强, 说明文平实有序又准确。如此等等。在各类总结中, 让它们跟着一起走, 既是文体特点的需要, 也是课程标准在具体文章中的体现, 当然也是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 自然也是学生阅读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所以, 在各类总结中, 依据一定的文章特点和教学目标, 也应把它们总结出来。如前述的“课文的总结”中的“6”、“7”、“8”三点, “单元或文体类别的总结”中有关修辞手法的总结等。

总之, 总结这一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 既有利于学生把某一学习阶段的语文知识连缀成系统整体, 又有利于他们的阅读写作。用它来克服散布在书山文海里的语文知识难以寻觅把握和怎样把语文知识转化成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的困难, 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如本文前面提到的有关《看云识天气》的总结, 虽然采用口语也能比较清楚地让学生明白, 但很难达到如下板书的效果。

这样的板书, 既完整全面地突出了文章的主要知识点, 又按照原文的层次结构再现了文章内容, 学生把它印入脑海之后, 不仅能清楚明白、完整全面地掌握课文的知识点, 而且, 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 还能从记忆里再现这种结构方式和布局顺序, 从而帮助自己的阅读写作。因为, 阅读到类似的文章, 可用它作参照, 有利于认识新的文章的特点, 写作类似的文章时可以借鉴这种布局方式而比较成功地完成写作。即使阅读写作与此差别较大的文章也可以对照其中的某一部分用在自己的阅读或写作中而有所收获。并且, 这种总结方式, 对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大有好处。首先, 当教师把这种方式板书出来之后, 学生看着它就会依次联想到课文中的内容,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得到了再次的锻炼。其次, 在阅读写作时, 学生的思维中再次出现这样的浓缩图, 由此而联想出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这两种思维又一次得到了锻炼。经过这样自觉、反复的锻炼, 不仅知识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头脑也会因此而灵活, 能力也会有所增强。即使是学习课文时不太认真, 或智力不太好的学生, 这种方式对他们熟悉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结构、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点也会有一些帮助, 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他们重读课文的兴趣而有所收获。

其实, 在这种反复的再现中, 实际上是一次次已学知识的“学而时习之”, 而这种“习”又是在一种自然无痕的状态中进行的, 复习者处在一种积极自觉的状态中, 轻松愉快地巩固了知识, “不亦说乎?”

由此可以看出, 这种方式的作用是仅仅的口语所远不及的。而且, 这样的总结方式, 不仅有利于学生, 也有益于教师。因为, 要采用这种总结方式, 教师必须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 全面熟悉课文内容, 弄清重难点, 明确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 合理布局, 才能使这种板书完整有序、重点突出、难点清楚。不然, 摆在黑板上的东西, 学生看着糊涂, 想着混乱,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要是学生对着课文瞧出了破绽, 教师自己还下不了台。因此, 这种方式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对待教材, 努力做到完美尽善。长此以往, 不仅教材熟悉, 全局在胸, 熟能生巧, 而且, 由于这种板书的经常演练, 教师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了反复的锻炼, 素质不也提高了吗?用此种方式去认识其它事物, 自然也会显得清楚有序、全面完整。于是, 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其它工作或生活, 都因此增长了能力, 教学相长的意义在这里就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所以, 用这种方式作总结, 无论对学生或教师, 都大有裨益。

要设计这样的总结, 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课后总结板书, 二是板书与课文分析同步进行, 边分析边板书, 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最后完整地呈现在黑板上。

第一种 (如前面所举的《看云识天气》) , 简单易行, 即使在前面的课文分析中有些凌乱遗失甚至错误, 在最后的板书总结时还来得及整理修补。这对于备课不很充分、经验不足者比较适用。第二种难度较大, 如果对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够熟悉, 思路不清晰, 不能全局在胸, 合理设计, 是很难做到的, 很可能弄巧成拙, 挂在黑板上。如果与此相反, 那比起第一种来, 效果就会更好。因为,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能使学生精力集中, 兴趣强烈, 积极主动, 思维连贯。无论是在学生的自读或教师的分析中, 都能自然而然、毫无痕迹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同时, 教师也会因此而从容不迫、清楚有序。并且, 由于教学双方都处在同一思维进程中互助活动, 气氛紧张活跃, 课堂不会沉闷。但这需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知识点覆盖面广、逻辑严密的阅读思考提纲, 在它的引导下先让学生自读, 然后教师用它来检查阅读情况, 一边检查一边分析总结订正, 一边板书要点使这种板书逐步形成、瓜熟蒂落。阅读检查和课文分析结束之际, 便是板书完成之时。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 就可以设计出下面的阅读思考提纲和板书:

阅读提纲: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除了说明它们的特点外, 课文里还讲了些什么?文章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能够比较顺利地做到文章分析与这种板书同步的文章,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的课文中相当多。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看云识天气》、《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藤野先生》、《故乡》、《中国人失去自信了吗》等等。几乎所有传统名篇都行。

参考文献

3.略谈语文教学的经验与总结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经验;教学总结

毋庸违言,语文教学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学生经过大量高难度的重复练习后,对语文课的兴趣大减,教学效果有限,这时更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充分的备课和各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尤其重要,本文结果自己多年来教学实验的经验对此进行论述。

一、自身素养的提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善教师个人的素养是非常必要的。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知识要博且专,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更是需要严格要求的。有人说语文老师就像一个大熔炉,不断地将知识融合,转化为自身的魅力,在课堂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感染学生。学生会对老师有选择性的挑剔,老师也要善于亮出自己的特色,吸引学生的“眼球”。有的老师语言丰富,注重以情感人;有的老师思维独特,善于设疑问难;有的老师声音洪亮,通过诵读课文引人入胜;有的老师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落笔,带领同学们进入文学的殿堂。一个诗意的老师总是能在细微之处流露出无以言状的魅力,在这样一个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会如醉春风,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是高品质有效率的课堂?

二、充分备课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传达和吸收信息的交流过程,教学既是一个“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要想从上课第一分钟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就是备课。备课是一堂优质课程的基础,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取得预设的教学效果。

备课前,要确定教学目标,熟知课文的重点部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要让教学目标指引课堂教学的方向。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中的目的性、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想要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准备教授课文时,要将其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取其精华,掌握教学密度。重点当然不需要面面涉及,要突破关键一点,不断深入,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假设学生拿到课文,发现有新的知识盲点,而这盲点又并非难不可涉,自然就有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这是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当我们面对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将庞大的知识点整合消化,从而深入浅出的呈现出来。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才能做到教授结合。我在每次上课之前,都会反复钻研教材,甚至还会在脑海中模拟课堂上可能面对的情况:学生在精神亢奋的情况下,这堂课可以多传达一些什么知识;学生精神状态低迷的情况下,又该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认为每一堂课都是一盘棋,我们要下好这盘棋,就得娴熟地驾驭教材,采用科学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针对于语文创新发展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

1.降低学生练习和考试的难度

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落伍的表现。其主要表现是不切实际地和城里的重点学校看齐,大量的讲述,高难度的训练,使学生对语文望而却步,其效果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偏多偏难的练习,取消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已有成效被这样的高密度的训练所抵消。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的应付和机械的重复之中。因此,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老师应精于讲解,即对学生的讲解不求面面俱到,而应有针对性、启发性、前瞻性,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后练习上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有信心,树立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事后的点拨学习应帮助学习树立起能力体系,指导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

2.情景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情景式教学其实很简单,不像其他学科,没有情景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文言文和古诗词鉴赏中,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书本资源,创造文中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合作,去理解文章,通过理解的程度来演绎文章所呈现的情景。这样做,虽然在课堂上看上去秩序有些混乱,但是会收获很大的效果。这不仅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学会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并且通过自主的研究探讨,更深层的来理解课文,再通过演绎的方式,让所有同学都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其中内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探引式教学

所谓探引式就是探究式和引导式教学,其实探引式教学在语文运用中和情景式教学是相通的。在进行情景式教学中就已经做到了探引式教学,只不过在进行情景式教学中,依靠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而在探引式教学中,老师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在进行作文这方面,老师要做好技巧上的指导,在语言知识、课外阅读的积累上要做好引荐,这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途径和资源,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思维翱翔的空间。只有这样做才能延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立体的知识网络。进而使学生了解到更多书本上没有涉及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使教学任务的最终实现。教师应该意识到要适应这个时代,从观念、做法上也要与时俱进。

5.规范书写汉字

4.语文课堂的教学总结 篇四

一、精实。要求教师深钻教材,对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清晰的认识,并精心选择教学突破口,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有准确到位的判断。这样,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当的选择,真正让学生一课一得。杜绝那些程式化的教学模式,玩花架子的课堂。

二、民主。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的实施课堂教学计划。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的权利,即要尊重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权利,尊重他们表达个人愿望、观点与要求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插嘴”、大声发笑。不要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不要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

三、互动。就是要求老师与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平等的思想情感交流。这就要求老师真正明白“教学相长”的内涵,放下架子平等的和学生一起研究学习,让学生大胆有理的讲出他们的认识、感触。老师对分析正确的要及时肯定,对不完善的要及时补充,对那些偏激和错误的认识,要及时地循循善诱地给予纠正、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认知与表达,提高素养。

四、创新。首先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创新,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教研成果,不照搬教参,不甘当知识的“二传手”。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是千堂一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层面,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时时给学生以新课堂的感受。

作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必然要摒弃过去那种单一的指派几名学生简简单单说说的框架式,应发展多元式。例如(1)举办即兴演讲会、正、反两方主题辩论会;(2)谈天说地。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上台亮相,做广告,搞产品推销、说影视、谈书籍、评时事、议趣闻、叙奇思妙想,就像春天的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称得上是百花争艳。(3)编排课本剧,让学生饰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

五、质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如教学《苹果落地》,出示课题后,学生问:苹果为什么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跑呢?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学习《第三个小板凳》一课,爱迪生为什么连续做了三次小板凳“每一次都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对理解文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六,评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学习”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发现。课堂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如在教学《我是你的朋友》一文时,有位同学读得绘声绘色,真正把蛇的内心感情展现了出来了,我激励他说:“你比老师读得还有感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锻炼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以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命名,各组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后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当第一组同学汇报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有说明白孩子是怎么出发的”有的同学说:“朗读没有感情”……实践证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能激活学生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学生在这平等的氛围中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当然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分不出是与非,教师的评价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激励后进,指出不足,才会使评价落到实处,恰到好处。

5.语文课的教学总结 篇五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

从整体—部分—整体。在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北京的美景视频短片,让学生整体感知北京的美,然后再以旅游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去感知天安门、柏油马路、立交桥和其他的名胜古迹的美,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

本课出现了很多四字词语和意思深刻的词,为此词语教学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我在执教本课时,摒弃了简单枯燥的的讲解,而是将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与多媒体图片的紧密配合,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学方法多样化。

这是一篇写景说明文,如何介绍才能让学生不但听得懂而且喜欢听呢?由老师来介绍,太枯燥了。我创设了坐快乐大巴去北京旅游的情境,让学生既当游客又当导游,这样,从“欣赏、朗读、感受”到“说话、表达、体验”,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第二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出现了“中央、前面、中间”等方位词。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写作方法,但既然出现了,如果不加利用是否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呢?不能说得太深,也不能弄得太枯燥,那该怎样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渗透?基于这些考虑,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方位示意图,让学生根据这一图示当导游来介绍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提到的方位,又对方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有感情朗读全文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6.我的语文教学总结 篇六

我的语文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在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中,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为下学期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学习课程标准,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开学初,学校教研要求每位老师都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积极响应,并且做了关于学习课程标准的反思,根据认真学习之后的反思,我制定出了本学期适合本班级的教学方法。(一)奖励制度的改革开学伊始,借助生本的平台,我将班级分成小组,评选出小组内的组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都对小组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发积分卡和小印章的形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喜欢语文课,喜欢语文学习。(二)扎实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在印制积分卡的时候,把本学期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和名言警句都印到了上面,让学生每领到一张积分卡就可以积累一点,以此来巩固记忆。一点一滴的积累让学习语文变得简单和有效。二、做好阅读学习,拓展学生思维本学期,我已就把整本书的阅读在班级进行有效地开展,通过班级共读一本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做到好书大家读,分享一起来的理念,让每位学生都可以从读书中获取知识和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读书,而且还让孩子边读书边进行思维脑图的绘制,让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可以边思考边记录,让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财富。读书的时候,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思考了,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三、有效的作文指导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我总是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不厌倦的乐于写作文,如何给孩子最有效的作文指导。(一)不拘束思维天马行空,用在这里是最恰当的。学生的.思维不能禁锢,禁锢了学生思维是很可怕的,他们善于思考,作文才会生动,才会有话可说,才会有好的作品生成。不拘束,不规范,对学生作文的提高大有裨益。(二)课本的续写延伸课本上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但是我发现,很多文章都可以接着继续写下去,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来思考后来怎么样了,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先小组内展示,然后选择出最优秀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向更优秀的教师学习,是我不变的追求。我的身边有着很优秀的教师,我愿意向他们学习,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对教学的执着核对完美的追求,这是我需要学习的。我会不断读书,汲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下学期的改进措施。(一)扎实语文教学,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巩固。(二)分层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空间。(三)自己需要多读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7.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自由,情感体验,写作源泉

笔者从教初中语文多年, 经过不懈的钻研摸索, 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 结合本学科教学改革实践, 总结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 我经常掩卷深思: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有时, 她像巫山神女, 可望而不可即;有时, 又像自己最亲爱的人, 亭亭玉立般地站在我的眼前。她自身有着无穷的魅力, 等待我们的语文老师, 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发现。我反思:韵味无穷的语文课, 为什么在我们的孩子眼中枯燥乏味, 甚至面目可憎?我追问:怎样才能展示语文课的神奇魅力?在求索的过程中, 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也是巨大的。然而, 长期以来, 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 现在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 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造成语文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语文呢?

一、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创造一个溢满哲理、充满情趣的情感世界。教师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细水长流地进行灌溉渗透, 让学生在情感世界中大胆想象, 触发联想。在想象和联想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在交流中引发情感共振, 在共振中挖掘文本的情趣理趣, 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学生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 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这些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这样的教学中, 课堂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智慧的沃土。上这样的语文课, 我们的学生能不喜欢吗?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呢?首先, 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文本语言。在《七颗钻石》中, 有个小姑娘在一个漆黑的夜里, 独自一人去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的情节,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的:如此漆黑的夜晚, 小姑娘竟远离家人去找水, 水容易找吗?从文中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其次, 要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七颗钻石》一文时, 巧设情境, 处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如:

1.此时此刻, 假如你就是上帝, 看到小姑娘的千辛万苦, 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2.如果你是那位小姑娘, 端着妈妈舍不得喝下的水, 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3.全村的人都得救了。假如你也在场, 见到了那位拯救全村人的小姑娘, 你最想对她说些什么?

从教学反馈来看, 学生积极参与, 热情高涨, 充分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一幕幕感人的教学情景、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告诉我:在语文教学中, 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

二、充分开掘写作源泉, 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

语文课被搞得面目可憎,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课出来问题, 作文课应该怎么上?才能回原它的真面目?我认为, 充分开掘写作源泉, 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 才能让我们的作文课流光溢彩, 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情不自禁的喜欢它, 才能使学生做起文章来个个妙笔生花。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课文只是范例, 是导游图, 语文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学生写好作文,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思考, 学会做人, 有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文以载道”, 言为心声, 语言是心灵的外化。很难设想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学生, 会写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文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一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其次, 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观察生活。生活中充满了哲理, 认真反思生活, 可净化灵魂;密切关注社会生活, 可了解并认识社会。在课堂教学中, 我不断提出问题, 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极大丰富他们的思想, 充分开掘了写作源泉。

作文是自由飞翔的载体。个性自由是文章的灵魂。作文要张扬个性, 自由飞翔,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写作自由, 就是要鼓励学生写“我”的自得之见, 抒“我”的自然之情, 用“我”的自由之笔, 显“我”的自在之趣。因为有了“我”, 有了“自由”, 才会有个性, 才会有真情。要激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用自己的智慧质疑问难。要大胆发现, 自由表达, 放开心灵, 放开思想, 宕开笔墨, 自由抒写。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所识、所需。展现“我”神采飞扬的个性, 表现“我”喜怒哀乐的态度。写出人生的痛苦和坎坷, 写出心路历程的喜悦和欢乐, 让学生在高涨的写作心境中自由驰骋, 让一个个鲜活的“我”在字里行间跳动, 写出一个“真我”, 一个“新我”。只有个性张扬自由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她如疾风骤雨, 酣畅淋漓;它如清风明月, 沁人心脾;它如小桥流水, 恬淡自然;它如银河飞泻, 豪放飘逸。它带有草叶的清新和山泉的明净;它带有个性的自由和自我的率真;它带有时代的涛声和世纪的足音。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老师对学生写作自由的尊重, 在我的作文课上, 说什么命题审题, 说什么谋篇布局, 说什么技巧方法, 统统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而事实上, 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旦激活, 犹如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 不可阻挡。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习作, 或激情洋溢, 或含蓄内敛;或恣肆汪洋, 或波澜不惊。你说, 我们的学生怕上作文课吗?

8.语文学案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篇八

关键词:学案型教学;具体化;有效自学

我校实施学案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整整一年了。回顾走过的这段路程,有艰难探索的苦恼,也有小有收获的喜悦;有不知所措的彷徨,更有柳暗花明的惊喜。就像十月怀胎后喜欢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也越来越觉得已经撇不下、离不开学案型教学模式了。

学案型教学符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认为它与其他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着眼于学生,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出发,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巩固积累知识、发现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进而解决,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得以积累、学科知识框架得以建构的同时,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对未来的高三之路,我们会更好地研究学案型教学与高三复习的结合点,打好高三攻坚战。

在实施学案型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每个教师都付出了巨大努力,都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研究学案型教学,不断使其完善,使用起来效果更好。我主要做了以下的思考和研究:

一、学习目标和内容具体化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每个章节内容具体,目标明确,它往往是一个单元一个目标一个内容,甚至几册书都在学习同样内容,学习目标笼统,它靠的是长久的积累。因此,许多学生上完一节语文课往往没有学习其他课程那样有成就感,因而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如何让每节课目标更具体、更明确,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深入思考。从实施学案型教学一年看,我们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制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特别是第六册文言文的学习,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更主动积极地学习了。

二、指导学生有效自学

“学生自学”就是学案型教学“八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导。换句话说,学生学好的关键就在自学,它是后面进行“讨论交流”与“成果展示”环节的基础。自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但“自学环节”常因为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预习习惯,不具备自学的能力,出现了教师认真准备、设计精心,而学生应付了事的现象,自学效果很不理想。好多学生没有认真作答,甚至有的一片空白,根本不写,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讨论交流”等环节的顺利进行。因为没有充分的自学,学生就不能真正感知文章内容,发现不了自学中的问题,也就不能很好开展课堂的“讨论交流”,而这就违背了设计学案的初衷。

通过调查与思考,我发现制约学生预习效果的关键,不完全是教师设计的自学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在于缺少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为此,我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来指导学习进行有效自学:

1.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预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预习。

2. 指导学生掌握进行有效预习的方法。比如我特别注意引导让学生针对语文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掌握自学步骤。

当然,由于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预习效果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很正常。但这样坚持自学下去,逐渐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模式,就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自主学习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当然,在课堂上学案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不少:

其一,尽管学生对学案型教学的好处也能理解,但仍有少数学生不能融入其中,具体表现在对自学、讨论、总结等环节的消极对待和应付。尤其是自学环节,给了充分的自学时间,有的学生根本没在书或学案上留下任何学习过的迹象,自学效果很不理想。而没有充分的自学,其他各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或许是语文教学还没有激发起这些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二,课堂讨论环节貌似热闹,但总有部分学生消极观望,给人“讨论是你们的,我什么也不管”的感觉。这里面包括没有认真自学的同学,也包括自学较认真的同学。有的同学各自为政,各干各的,不参与讨论。

其三,同学讨论很热烈,但往往“动口不动手”。许多同学只注重说,而对讨论后的结论和收获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却懒得动笔及时记录下来。虽然老师常常提醒,但情况仍没有彻底改观,甚至有的学生老师提醒了也懒得动笔。

9.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在在我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运用电教手段设置一些悬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于欲,使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本册的教学中,为突破一些教学难点,辅助运用一些电教手段训练学生思维,同时训练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促使学生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与一体。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感知视听形象是为阅读课文服务的。使用电化教具是为了辅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读书的方法,提高理解书面文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照和过渡,把图象画面与课文中的文字联系起来,对照着观察和阅读,通过联系比较达到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走到课文的文字中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学生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采用电化教具,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时机,精心设计,恰当使用。在可用不可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改用其它教学手段更好。电教手段与其它教学手段是相互配合使用的,播放朗读录音,它本身独特的作用。播放分角色朗读录音,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播放配乐朗读,对于创设教学情景效果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欣赏课文或指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播放具有较高朗读技巧的朗读录音,弥补了教师本身在朗读方面的某些不足之处,提高了课堂效率。

再者,本人还积极开展课件制作,增强了电化教学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0.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教学总结 篇十

一年级新课程的内容多、知识面广,但又是打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候,而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很零碎,不扎实。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让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快乐。如在教学识字4和识字8时,我先利用转盘的转动给固定的字加上不偏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课后又让学生自制转盘,同学之间互相转字盘进行识字。在这一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字词的识记。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较前些年的学生识字量和认识问题、接受问题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很多,教师应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识字量和理解写作的水平。因此,一方面我狠抓写字教学,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批改作业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临写.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在阅读方面加强指导。让一年级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将为他们今后的学语文奠定牢固基础。首先,由于一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尽量多为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先把握住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再放手让学生去读。其次,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小组读、男女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在读中引发学生打开想像的翅膀,进行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写作水平。

11.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36

复习教学,主要发生在每个单元内容的教学之后,以及学期教学的中间和最后阶段,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为依据开展对初中生相关语文文化知识和语文基础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学生们在此过程中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旧有知识学习和巩固的强化,另一方面也是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进行的新的语文学习技巧的掌握和语文学习能力的交流与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们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复习和巩固已学的语文知识,并以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初中语文各类题型的思考方式和答题技巧,从而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成绩,为接下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自身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针对初中生的语文复习教学,往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单元复习教学

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复习,既是对所学教材知识的再度巩固,同时也是从复习中发现自身学习的盲点和不足之处。因此,从语文复习的时间点来看,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内容教学结束之后,进行专题知识点的学习,从章节主题教学上启发学生对类似主题的思考和对语文基础词汇的意义及用法的认知。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的单元复习教学,一般主要表现对单元主题内容的延伸教学,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复习指导或练习中明确对相关主题文章的写作表达和相关作家的写作风格。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时,主要是从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让学生们感受自然的美丽,并从朱自清先生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何其芳的《秋天》,以及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进一步学习如何赏析自然类散文和写景类诗歌。因此,在进行这个单元的复习时,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上述作家的其他散文或诗歌,让学生们通过练习的方式赏析此类文章,并以类比达到对文章的理解。这既是教师对学生单元学习内容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的单元复习,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加深对教材文本中各类基本词汇和句子表达的理解,进而为今后类似主题的表达和写作做好素材和语句的准备。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会在单元复习中,多次强调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句的应用,并以试题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文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继而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回答情况,及时做出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并要求学生将错题集中收录,为后期的综合复习做好整理工作。

二、期中复习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复习之后,还需要注意在期中阶段进行单元集合性的复习,以提高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是整个语文复习阶段的中间过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成果复习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以复习的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期中语文的复习时,要提前根据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复习准备。这种复习准备,一般表现为对复习内容和复习材料的搜集和选择,因此,就难度而言,是高于单元的复习难度,低于期末的综合复习难度。语文教师一般会就期中学习的语文知识点进行集中复习,这不仅包括各类文章中的重点生字词和语句,还包括上述单元复习中对学生的延伸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此类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语文复习的效率,也能够利用语文教师整理的复习资料进行重点复习。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在期中语文复习中,注意对学生语文复习技巧的传授。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简单重复和背诵,还需要学生通过理解达到对知识点的应用,在意义上实现对文章的共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盲点和不足,教授学生们基本的语文学习技巧和答题技术,在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巧妙结合。

三、期末复习教学

此阶段的语文复习教学,是整个语文复习的综合阶段和重中之重,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进行复习内容的准备,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复习练习的讲解。这是对学生整个学期语文学习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的要求。

首先,初中语文知识在进行期末复习内容的准备时,往往会依据中考试卷的命题形式,进行课堂专题复习。这种类型的专题复习既是对上述单元复习和期中复习的进一步巩固和延伸,同时也是通过各类语文知识检验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和语文理解能力的掌握。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以基础词汇专题、现代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古诗词背诵专题以及作文写作专题的复习形式,鼓励学生们对各类语文专题知识进行练习和复习。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专题内容的分类准备时,要尽量依据课本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们带来新颖的、综合的、专业性的复习指导。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完成期末复习内容的准备之后,学生们以课堂和课下的时间进行练习或复习结束之后,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他们的复习成果集中安排课时进行课堂讲解。这种复习讲解,往往更加强调学生对语文学习技巧和学习知识的理解,学生们一方面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对个别技巧性问题的回答,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初中语文教师的这种课堂复习讲解,从某种程度上既是自身专业练习讲演的传授,同时也是与学生之间练习的交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2.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转变既往教学观念,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对于教育而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使之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其最终目的所在, 因此教学改革方向应侧重于如何纠正以往被动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对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而非偏重于如何教学。换言之,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认真组织课堂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当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后,其能够积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实现融会贯通,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首先应开展赏识教育,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积极与之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并给予相应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与兴趣。

二、重视改善师生关系,重在“合作”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教师主导, 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其一味讲求单向灌输,不重视发挥学生能动性。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的个人特点、兴趣及思想等很难有所顾及,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枯燥讲述,学生也很难有听讲的兴趣。笔者着眼于此点,重视改善师生关系,转变以往师讲生听的单一模式,而将自己与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在课堂上带领他们思考问题、探索答案。将彼此视为合作者,一同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在讲述余秋雨《白发苏州》一文时,文章末尾一句:“我突然有点害怕,怕哪个门庭突然打开,涌出来几个人 :再是长髯 老者 ,我会既满 意又悲凉 :若是时髦 青年,我既高兴又不无遗憾。”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疑问:为何作者会因为长髯老者而涌现满意而又悲凉的心情,而见到时髦青年又产生高兴遗憾的心理, 这样的心理状态彼此矛盾吗? 学生由此陷入深思,笔者讲述了余秋雨散文的特点,点出了“他善于通过山水事物来探索人生真谛以及文化灵魂,并基于单纯的视野抛出关于古老历史文化的个人思考”, 引导学生锁定思考的重心,进而明确指出:若是长者,则说明苏州的古意和韵味还在但悲凉的是没有新人, 年轻一代对这个不感兴趣;若是时髦青年,则证明年轻人也受到了熏陶,并没丢弃中国传统的精华,但遗憾的是古朴的味道不在了,说不定往年能欣赏这些的老人们今日已无所寻觅了。学生对于作者民族忧患意识与睿智哲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更易于掌握文章主旨。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重在“实用”

高职语文教学具有极丰富的内容,其教材涉及文学作品、写作及听说训练,等等。对此,高职语文教师应尽量以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内容为首选,以有效强化学生审美情绪,提高其文学品味及品德修养。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及现有认知水平选择教学内容, 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与积极性,以吸引学生的话题及课堂主题为着眼点,选择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学习热情的文学作品。例如抒发人生感悟的与人生价值、情感职场、时间等相关的文学作品,均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在教师正确引导下也可使学生有所感悟和启发,指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也可以古典文学作品为主,例如唐诗宋词及各类古典散文等,都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典范,其形式、内容及意境均已臻于完美。引导学生赏析此类作品,既有利于传承祖国文化,又使得学生语言品味得到提升,进而培养其审美情趣,如《诗经·伐檀》、屈原《涉江》、《前赤壁赋》、《劝学》等。

四、拓展语文活动,强调“综合”

13.初二语文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为更好地做好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通过对这学期的总结,得出好的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不断提高,具体总结内容如下:

1、能根据学校的教学规划,完成各项的工作任务,努力做好语文科的常规教学工作。

2、根据所教的.二个班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自身教学方法的不断改善,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和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科的兴趣。

3、加强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能通过学生所学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一个统一体。

4、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并借助学生的“芳草地”文学社发动全班的学生都去投稿,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亦加强了堂上的阅读和写训练。

5、注意了同级的语文科老师的交流钻研,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并积极去了解新的教学信息,以把握好教学的重点。

6、加强了堂上的综合训练,能力的培养,突出了重点内容,狠抓了重点题的训练,深入钻研教材,出好了几份测练题,对学生进行了考前很好的训练。

7、复习时能以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标,做好课堂的检测,平时的考试工作,考试时能严肃考风,让学生的知识和心理能得到真正的考验。

8、加强了学生考前学习方法及心理的指导,特别通过了平时检测,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以便能更好发挥。

14.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在教学中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又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心中有数。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各种教学用具,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

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法口算题练习,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本学期我准备了教辅练习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潜能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潜能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潜能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潜能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潜能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

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加大家校家长之间的联系。

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在新知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

四、取得的成绩和努力方向。

经过一学年师生的共同努力,两个班的学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一些,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15.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十五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战场上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 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开展有效的教学引导, 更好地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中年级学生对学习有了自己的认识, 对于事物往往有自己固定的看法, 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认可, 希望表现自己,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哄骗”策略, 而是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引导策略来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 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比如通过开展一些讨论、组织一些活动来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通过这些平台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然, 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认识来进行科学的分层教育, 让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进步。

二、善于创新教学模式

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既有基本的字词教学, 也有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同时语文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 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 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便能够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例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汇知识的积累和汇总, 比如让学生搜集一些与自己生肖相关的成语、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俗语, 鼓励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比赛, 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的民俗、民谚, 看谁搜集得多、看谁的知识更丰富。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 不仅落实了知识点,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启发了学生思维。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也转化为了实践技能, 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进一步增强, 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此外, 教师也要注重对多媒体演示平台的有效运用, 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视频、音频的播放, 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设备学习标准的普通话读音, 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 单靠课堂教学、课本知识想要做好语文教学是不可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材无非只是一个例子”, 想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教师还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在课文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知识综合, 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知识学习。例如, 在教学《雪花》一课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一些描写雪的古诗词, 例如“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了解雪的不同形象。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雪相关的歌曲, 例如《塞北的雪》《樱花雪》, 让学生能够在歌声中、在丰富的语调环境中感受雪的内涵, 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

四、注重课外实践运用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够实现其价值, 反过来讲, 通过生活实践也能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运用, 为兴趣教学巩固成果。例如, 在学习“钓鱼”这个词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与钓鱼相关的成语和俗语, 比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比如“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又比如, 在教学《荷花》这节课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写出“菊花”“茉莉花”“葵花”等词汇, 让他们认识到花和“艹”的关系, 进而更好地感受偏旁部首的特殊含义, 日后在他们遇到“芍药”“芙蓉”等生字词的时候也能够准确地读出来,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让他们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文技能,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为兴趣教学巩固基础。

总之,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局的发展意识, 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 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语文知识、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 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6.我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语文;工具;人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58-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关注学生情感认知的培养,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技能提升。

一、运用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语文繁杂的知识体系颇为烦恼,加上语文学习见效慢,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语文科目的特性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一项基础学科,是一项工具学科。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运用。进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重视语文学习。

例如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丰富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言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更能够注入情感因素。如果说“沟通从心开始”,那么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

另外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它学科。如果连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具备,那么是无法进行其他科目知识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认识,让学生能够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静下心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

二、运用好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重学生情感认知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情感认识、个性品德的培养。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人文情怀,通过这些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人文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环境讲求人文性,教育也讲求人文性,人文性其实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人文知识的有效渗透,以便能够提升教学的深度,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认识技能。著名学者王国维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现代诗人汪国真曾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这一切无不反复地告诉我们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它打上了个人深深的主观烙印,这就使语文变得让人琢磨不透,魅力无穷,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例如我们要运用语文科目的人文特点培养健康的品德与人格:中学时期正处于学生各项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语文作为一项主课对于学生的影响重大,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运用语文教学中的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正所谓“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文字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观点或见解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去感悟作者的情怀、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学生审美情趣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养成科学的审美观与认知观。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进入其内会领略无穷情趣。教师应注意用美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的美的所在。例如古诗词中的意象美、散文中的语言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此外教师也要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取向,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孟子说:“教人从善,谓之忠”,著名教育家陶行之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都是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例如《归去来兮辞》中流露的隐士情怀、自由主义,《滕王阁序》中透漏的少年壮志,阔达胸襟,《逍遥游》中的由小见大、天人合一,《陈情表》中的忠孝抉择、亲情流露,这些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养成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

三、引导学生综合学习,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最终归宿。语文作为一项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影响深远。“新课标”小组组长宗祺教授对此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提法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就语文课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无法将其割裂开。道理很简单,我们在使用语文工具性这一点若能注意方式方法,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能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如“穿衣”这一概念恐怕早已由原来的蔽体、御寒上升为一种装饰。如果说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那么人文性便是一种升华、求美。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便无从谈起,离开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一面便会显得晦涩,干瘪,所以我们在谈语文课程时二者不可偏废。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取基础知识,提升认知能力,也要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情感认知层次的升华,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才能够算是真实意义上的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全部价值。

17.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十七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是学生告别九年义务教育后进入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就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就语文学习而言,经过初中三年的知识积累和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并已初步具备了鉴赏作品的基本能力。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将如何帮助学生完成本学期课程目标的培养要求。从而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开一个好头,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顺利地进入了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

一、教学情况

㈠明确新课标理念。

语文课标是指导我们教学的主要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课标的精神在语文课的全过程中体现,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达到对课改有所了解的目的,以便能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

㈡树立新的教材观。

1、通读必修课教科书,大体熟悉教科书编排情况。必修课教科书采用混编型,每册均按以下四块——实用类、论说类、文学类、古诗文——编选课文,每个单元都是把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或探究性学习编排在一起。课文按文体组元,每个单元暗含一个主题,用一句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家名言做单元题目。

2、合理运用教科书。新课程教材内容太多,容量太大,要求九周完成,实际完不成。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理解课标,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大胆地删减可读性差,有难度的文章。比如必修(Ⅱ)第一单元中《苏格拉底之死》有难度,《<新青年>时代的鲁迅》可读性差,作为课外选读文。还有高适的《燕歌行》、梭罗的《寂寞》都有一定难度,也可作为课外选读文。此外可以对照人教版语文教材,两种版本都选编的课文要重点研读,尤其是古诗文部分,比如《赤壁赋》、《陈情表》、《师说》等篇目。

3、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以语文教材为基点,选择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教材,重组语文课程资源。必修(Ⅱ)第二单元后是口语交际——讨论,可以结合第一单元人物传记的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引入对人生的讨论,会是很有意义的。课后练习十分注意处理好语言学习和文学鉴赏的关系练习的设计,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作品语言的品味,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提出问题,切实具体,努力体现语文学习。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比如必修(Ⅱ)《鸿门宴》第二题:“课文在记述事件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人物个性的表现。如结尾‘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一个‘立’字,表现了刘邦处事的果断,与上文项羽面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形成鲜明对比。试再举些例子,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个性的。”这一习题把理解语言文字作为解读课文的基础,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品味、应用入手,对文本进行体验、感悟和鉴赏。教材设置的“相关链接”和“单元链接”两个栏目,又是一组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条件而设置的,给学生提供大量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突出了几点:可读性、人文性、启发性。

㈢加强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虽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具有“个体户的性质”,更大程度上要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在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但是新课程下的备课就是教研,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化身,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我们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贴近真实的生活世界,与教师、家长、社会实现多方面的交流使用。因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合作备课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新课程中的问题多,矛盾多,孤军奋战比较困难,而靠集体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且节省时间。通过不断交流可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形成一种合作的教研文化。定时间、定

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进行集体备课,要重在集中的交流和研讨,切实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这几项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

㈣激活课堂,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不重复过去的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是一个不断实现教学创新的劳动者,我们的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这才能体现出它的生命力。新课标下,我们教师总不能每节课都根据各种“教参”总结的问题来设计问题抛给学生讨论、探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文本内容落实各种教法,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借歌词“潇洒走一回”引导学生解读《英雄潇洒走苍穹》,可以用平实语言“太阳落山了”引导学生领会《落日》。可以借用对联形式探究《项脊轩志》作者对三位女性的深切怀念之情。也可以预设这样的情景:“文死于谏,武死于战”,“志士不忘死于史,勇士不忘死于国。”讨论探究学习《崔杼弑其君》。更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语文教法很多,只要能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符合文本意识的教法都可充分运用。当然,根据不同文体也不反对讲授式教学,比如有些古诗鉴赏篇目。

二、存在困难

1、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对教师的教学是个极大的挑战,可能影响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2、我们选用语文版教材与其他地区选用的人教版教材不同,很难构建一个教师交流合作的平台。

3、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教学,文言文语言点教学无法落实到位。

4、新课标要求扩大阅读量,那么多内容,怎么读?是泛泛而读吗?

5、市面发行的各类教辅参考书还有旧教材的影子。好题、新题出现很少,大都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编写适合新课程大纲要求的配套练习势在必行。

6、教材中“表达与交流”部分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可能会被忽略。

7、写作训练方面的材料太少了。

8、课改加大选修分量,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了,老师课程的灵活性大了,的确易激发教与学双方的兴趣,但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差别很大,能否满足学生的要求。

三、教学建议

1、下学期课时更少,教材中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不适合学生实际的篇目可以大胆地删减,灵活处理教材,只求一点,不必面面俱到。

2、写作训练要逐渐加强,提倡当堂完成写作训练。

3、利用零散时间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继续完成高一备课组编印的《晨读课堂》,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可以纳入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中考试范围。指导名著阅读,可以硬性布置半期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完成阅读《三国演义》,可以在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中设题10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4、认真阅读《省选修课程开设指导选修篇目的意见》指导学生合理选课。

18.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八

这学期我校继续采用电子备课,使用电子表格经常遇到不会的时候,于是向年轻教师请教,经过努力,我很快熟练掌握了电子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课。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熟练掌握“34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力求使讲解清晰、条理、准确、生动,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使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思想状况,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是班主任而且教语文,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美术等其他科时,学习习惯不够好,课堂上随便说话、回头,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学习成绩。对此,我狠抓班风、学风,在班级里倡导严肃、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和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学之初,我让每个学生自制一个小牌,上面写上本学期目标、座右铭等,放在课桌上方,时刻警示自己奋进。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19.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十九

一、适当改变教学课堂的形式, 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模式”

教学形式太过单一, 容易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教师应该适当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不再枯燥乏味。教师改变课堂形式, 也可以在其中获得乐趣, 与学生多进行一些沟通, 何乐而不为呢?如何改变课堂形式?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改变普通课堂中学生一排一排坐着的听课方式, 变成围圈坐, 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再死板。同时, 教师也可选择固定的几节语文课作为趣味课, 选择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 让学生实行自主探讨, 互助学习, 然后找出答案。

此外, 教师还应该针对课堂改革问题向学生征求建议,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改进课堂, 教师选择出合理的建议在课堂中实施, 取得良好效果的就可以长期使用了。

二、增强师生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和辩论

在语文课堂上, 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 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所不能消化的, 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不至于因走神而遗漏应掌握的知识点。至于以哪种方式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一方面要看学生的质量, 另一方面, 也要看教师的喜好。笔者认为, 如果课堂上仅存在一种互动交流方式, 学生们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 教师可以考虑多种互动方式同时进行。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 教师既可以提问学生:通过这篇文章, 你们觉得, 如果未来你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应当如何做呢?让学生给出不同答案, 也可以让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出这篇文章的精彩部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剧情进行改编) ,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蒲松龄的其他故事, 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听, 或者以“如果当今社会有人遇到狼, 该不该打死”为辩题, 让学生进行辩论。总之, 互动的方式不能太过单一, 否则会让学生们很快失去兴趣。

三、重点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想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首先要做的, 就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强化, 学生只有在有能力将自己脑中的知识有效地条理化之后, 才能对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合理的表达。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有趣的任务, 教师应当在不断的思考与尝试后找出最正确的方法, 让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趋于合理准确, 这样一来, 学生便能进行最具条理的表达, 使自己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

幼时天资聪颖的仲永为什么在长大后会变得资质平平呢?

你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仲永在长大后变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参考《伤仲永》的案例, 你觉得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呢?

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分辨是与非, 从而强化自己的思维。此外, 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下适量做一些推理题目, 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加严谨。

四、重视课后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效果

教师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 应该积极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让学生既能够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又能在无形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还能在交流中增进友谊。但是笔者仍然要强调一点, 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不能太过于单调, 每次的实践活动都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应该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 否则难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0.语文的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 篇二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

一、比较分析初、高中语文的教学课程标准

要想真正做好衔接教学工作,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之处,分析不同学段所对应的不同目标和要求。比如,在初中课程标准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而高中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

二、认真研读初、高中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所以要充分了解到初、高中教材的不同,还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从而把握两者要求的差异,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三、增强语法知识的学习

语法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针对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打好基础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中,涉及很多语法知识。而初中语文中对语法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那么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后非常不适应。所以教师首先需要在入学时对学生的语法水平加以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其语法知识的教学,以便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节奏。

四、加强与初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虽然学生已经步入高中,而且其课文容量、文言文的比重等都在增加,但是教师在教学之初也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反而要加强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得学生顺利过渡。因为高中语文是初中语文的扩展,是一种知识的延伸,所以教师们也应该适时地“温故”,使得学生对高中的知识减少惧怕的感觉,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将知识串起来,使知识趋于全面化。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做好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因为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初中知识非常有限,而且难度不高,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可以学习比较好。但是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就不一样了,需要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所以教师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预习、复习的工作,加强对学习的总结,以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季威.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J].成才之路,2013(26):123-126.

上一篇:新产品营销方案模板下一篇:作文中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