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

2024-06-09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共7篇)(共7篇)

1.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 篇一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期末考试重点

1.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内涵:(简答)

(1)个性化(2)客流导向(3)社会效益

(4)提供信息支持(5)提高运行效率(6)强化安全管理

(7)提升形象

2.车票处理包括对储值票、单程票和许可票的处理。

3.站长的票务职责:(简答)

(1)总体负责车站的票务管理工作,确保车站的票务运作顺畅。

(2)负责车站的车票、现金、票务备品安全。

(3)处理票务紧急情况

(4)检查、监督、落实车站员工的票务工作。

(5)必要时,处理客务的票务纠纷。

(6)保管部分备用票务钥匙。

4.班前作业流程

(1)与前一班值班站长进行交接,熟知上一班的运营情况;早班值班站长负责参加中心站组织的接班会。

(2)检查、清点钥匙、行车备品、对讲设备以及执法证、文书、票据等备品。

(3)认真检查“当班情况登记本”

①行车事项:列车运行情况;相关新通知;施工情况。

②乘客服务:乘客事务

③票务:票务新通知;客运值班员工作情况

④其他事项:上级临时安排或车站发生的事

⑤重点事项栏:一些重点工作的完成时间和负责人。

(4)检查各种台账记录并做好交接。

(5)检查文件、通知,核实夜班完成或未完成的工作,在接班中模糊、有疑点的问题要问清楚。

(6)完成交接后早班要在“当班情况登记本”上签名。签名后如出现因交接不清的问题时,由接班值班站长负责。

5.晚班:班前:提前30分钟到岗,到车控室在“车站工作人员签到簿”签到,学习重要文

件及上级指示精神。

6.车门(或屏蔽门)关门时,确认其运作情况,发现车门(或屏蔽门)未关闭好时,第一 时间通知驾驶员,并及时汇报车控室,负责处理故障屏蔽门。

7.班中:站厅安全员:在上/下行末班车到站前5分钟,在TVM上、每组进闸机前摆放相

应告示牌。

8.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要求:

(1)安全准时(2)方便迅速(3)热情周到

9.换乘客流组织的换乘方式:站台换乘、展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换乘。(简答)

(1)站台直接换乘客流组织。站台换乘有两种方式:同站台换乘和上下层站台换乘。

(2)站厅换乘客流组织

(3)通道换乘客流组织

(4)站外换乘客流组织

(5)组合式换乘客流组织

10.从客流的时效性和产生原因可将大客流详细分为:(简答)

(1)可预见性大客流(2)突发性大客流(3)节假日大客流

(4)暑期大客流(5)大型活动大客流(6)恶劣天气大客流

11.大客流控制的具体措施(三级人潮控制):根据各城市轨道运营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大 客流控制的具体措施,以保证控制客流的顺利实施。如:①控制站台客流,控制点在站 厅与展台的楼梯口。车站应将站厅与站台之间的自动扶梯改为向上方向,避免客流交叉。②控制付费区客流,控制点在进站闸机处。车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关停部分自动售票 机,进站闸机关停或将部分双向闸机设为只出不进,紧急情况下可以采用隔离带、铁马 隔离进站闸机,以减缓乘客进入付费区的速度,防止付费区压力过大。③控制非付费区 客流,控制点在车站出入口处。车站组织人员人为地控制出入口的乘客进站速度,必要 时可关闭部分出入口。

12.关闭扶梯的程序:

(1)确认有无发生异常声响或振动。如有问题则停止自动扶梯运行。

(2)停止运行之前,不允许乘客进入自动扶梯的梯口。

(3)将钥匙插入报警停止开关,鸣响警笛。

(4)确认自动扶梯附近或扶梯梯级上无人后,在用钥匙开启停止开关,自动扶梯则停止运行。

(5)一天的正常运行结束后须认真检查并清扫扶梯踏板、扶手带、梳齿、裙板以及扶梯下部专用房。

(6)正常停止扶梯运行后,应采取措施,设置停止使用牌,防止乘客将其当作楼梯使用。

13.屏蔽门具有三级控制方式:系统级控制、站台级控制和手动操作。三种控制方法中以手动操作优先级最高,系统级最低。

14.乘客的心理需求:乘客的一般心理需求:

(1)天然性需要(2)社会性需要(3)精神性需要(4)安全需求

(5)顺畅心理(6)快捷心理(7)方便心理(8)经济心理

(9)安静心理(10)尊重的心理

15.仪容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一般包括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等,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外观体现。仪容是指人的容貌。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往往与他的生活情调、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会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

16.服务态度规范:(简答)

(1)主动关心乘客,并乐于协助老、弱、病、残、孕妇及其他有困难的乘客。

(2)安全意识强,在岗时时刻保持警惕,以确保乘客和行车安全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3)处理有关乘客问题时,应公平、公正、合理。

(4)遵守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

(5)遵循服务首问制度。当乘客询问工作人员时,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到底,第一时间解决乘客的问题,不准让乘客询问其他工作人员,不准将问题推诿给其他工作人员解决,不准给乘客提供错误信息。

17.乘客进站:(5)确保通道照明设施状态良好,有足够的光亮度。

18.乘客要求退票:

(1)向乘客解释单程票一律不给予退票,因地铁原因除外。

(2)储值票到票务处办理退票手续。

19.残疾人下楼:车站厅巡、护卫及时安排并帮助残疾乘客乘坐残疾人专用电梯。

20.如何确保乘客候车的良好环境:

操作指南:确保站台卫生清洁,无杂物、纸屑,无积水,若发现站台不清洁或有积水,立

即通知保洁处理,并在有积水处放置“小心地滑”的告示牌。

备注:当班的值班站长应该多巡站,每班不得少于三次。

21.乘客出站:

操作指南:

(1)确认站厅的出入口导向牌等标志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完整,若导向标志损坏,或

指示出错,车站员工应及时通过运营日况、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形式报到站务室。

(2)若乘客不确定自己出站的方向,车站员工应给予主动、热情的指引,不能欺骗或

敷衍乘客。

备注:车站员工应熟悉地铁站连接的各大建筑物、商场、学校、医院等场所,以及采取的换乘方式。

22.如何面对有投诉倾向的乘客

操作指南:

(1)全体站务人员应具备预防服务冲突的两种优良品质:宽容大度、与人为善

(2)处理问题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采用“易人、易地、易性”的方式,耐心地做好乘

客解释工作。寻求最佳的处理时机,避免投诉事件的发生。

易地处理:将乘客请到房间内或僻静处处置,给乘客留面子。

易人处理:必要时,交给其他站务人员处理。

易性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

备注:处理投诉尽量避免在乘客聚集的场所

23.乘客投诉处理原则:(论述)

(1)调查处理工作要及时、客观、公正。

(2)坚持处理彻底的原则,即原因分析要彻底、责任分析要彻底、整改态度和措施落实要彻底。

(3)严格执行有关信访制度。接受乘客投诉时,如有可能则及时澄清疑点;接受投诉不得推诿,必要时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

(4)对乘客来信,除负责人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看;来信要认真登记、填写“乘客意见表”、检查落实,并将处理结果上报有关部门。

(5)对乘客电话投诉,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要认真登记、填写“乘客意见表”,说明回复时间后,在规定时间报告相关负责人。

(6)对于上级转发过来的投诉,有值班站长认真登记投诉内容,说明回复时间后,在规定时间报告站长相关负责人。

(7)相关负责人应认真对投诉进行调查,在处理过程中经常与乘客保持必要的联系。

(8)相关负责人应及时将投诉处理结果回复乘客,并表示感谢,力求使其满意;如果员工有过错,则应向乘客道歉及维护乘客合法权益。

(9)相关负责人应将处理情况答复相关部门,对被投诉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吸取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24.客流调查的种类:(简答)

(1)全面客流调查(2)乘客情况抽样调查

(3)断面客流调查(4)节假日客流调查

25.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简答)

(1)全线客流(2)车站客流(3)分流客流

(4)换乘客流(5)出入口分向客流

26.四阶段客流预测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与出行分配四个步骤。

27.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营销的目标:

(1)吸引到最多的乘客。(2)使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

(3)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8.轨道交通企业定价目标:

(1)以低票价吸引乘客

(2)资助那些能吸引新乘客的新措施

(3)引导乘客在非高峰期使用轨道交通系统

(4)根据政府需要对某些乘客实行优惠票价

(5)运输收入总体要能补偿运输生产费用,并能获取合理利润

29.轨道交通系统的售票方式:

(1)完全的人工售票方式(2)半自动售票方式

(3)自动售票(4)系统外售票

30.车票流程。车票按其流动方式,可划分为一次性使用和多次使用的车票。

31.突发事件处理:(论述)

(1)信息通报的原则、内容及流程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通报应遵循迅速、准确、完整的原则,任何员工发现或接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均应立即执行规定的通报流程,不得延误、中断或缺漏。

在进行信息通报时,发生立即需要外部支援的突发事件时,应坚持就近迅速通报的原则。

32.案例分析:

(1)2010年1月

(2)2005年1月

(3)2009年1月

(4)2010年2月

(5)某日,客流高峰期

(6)某,妈

乘客投诉:

① 工作人员在给乘客提供服务时,没有顾及乘客的心态

② 当乘客抱怨、不满时,售票员没有第一时间安抚,只为自己辩解。

③ 站长没有耐心倾听,只是解释售票员没错,无视乘客的建议和投诉。

④ 当发现乘客不满应耐心倾听。

2.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 篇二

高中阶段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生涯很重要, 无论男生、女生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高考中取得最佳成绩。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湖北省襄阳市一所省属重点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例,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74名是男生, 226名是女生。

2. 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中文版) 进行处理。

三、结果分析

1. 男女生在性别差异上语、数、外三门主课成绩中总体描述性分析

(1) 男女生在性别差异上语文成绩中的描述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女生为226名, 男生为174名, 其中女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平均成绩为107.55, 男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平均成绩为107.40。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最高成绩为124, 最低成绩为88, 女生在语文这门成绩中全距为36。男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最高成绩为122, 最低成绩为76, 男生在语文这门成绩中全距为46。从数据分析结果还可以表明女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差分别为46.809, 6.842, 0.455, 男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差分别为52.970, 7.278, 0.552。

(2) 男女生在性别差异上数学成绩中的描述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女生为226名, 男生为174名, 其中女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平均成绩为123.01, 男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平均成绩为123.01。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最高成绩为150, 最低成绩为40, 女生在数学这门成绩中全距为110。男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最高成绩为150, 最低成绩为61, 男生在语文这门成绩中全距为89。从数据分析结果还可以表明女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差分别为326.889, 18.080, 1.203, 男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差分别为286.196, 16.917, 1.283。

(3) 男女生在性别差异上英语成绩中的描述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女生为226名, 男生为174名, 其中女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中平均成绩为114.69, 男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中平均成绩为111.63。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中最高成绩为139, 最低成绩为70, 女生在英语这门成绩中全距为69。男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中最高成绩为135, 最低成绩为30, 男生在英语这门成绩中全距为105。数据分析结果还表明女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中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差分别为149.975, 12.246, 0.815, 男生在英语这门课程中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差分别为230.120, 15.170, 1.150。

(4) 男女生在性别差异上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中的描述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女生为226名, 男生为174名, 其中女生在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中平均成绩为345.25, 男生在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中平均成绩为342.04。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在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中最高成绩为407, 最低成绩为210, 女生在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中全距为197。男生在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中最高成绩为398, 最低成绩为175, 男生在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中全距为223。

2. 男女生在性别差异上语、数、外三门主课成绩中百分位统计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大概有50%的女生、男生语文成绩在103-112之间, 大概有50%的女生数学成绩在113-137之间, 大概有50%的男生数学成绩在111.75-136之间, 说明大概有50%的女生英语成绩在106-123.25之间, 大概有50%的男生英语成绩在105.75—122之间。同时, 其中百分位数为50时, 女生、男生在语数外三门主科总分成绩中分别为347.5和348。说明大概有50%的女生语数外三门主科总分成绩在323.75-368之间, 大概有50%的男生语数外三门主科总分成绩在323—364.25之间。

3. 男女学生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及三门主科总分独立样本T检验

注:*表示p<0.05

从表3可以看出, 无论是语文、数学, 还是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总分, 男、女学生在上述成绩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只有在英语这门课程中存在差异, 其中p均<0.05, 女生在英语成绩中p为0.026, 男生在英语成绩中p为0.030。总体概括的分析女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总分成绩中均比男生成绩略高。

4. 不同性别的语、数、外成绩及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注:**表示p<0.01

对湖北省襄阳市第5高级中学, 这所省属师范高中高二年级在2015年6月的一次期末统考成绩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的成绩, 文理科生分别为200名, 女生为226名, 男生为174名。表8方差分析按照学生学成绩进行2 (男生, 女生) ×2 (文科, 理科) 方差分析 (见表4) , 结果表明, 不同性别和文理科不同学生的各科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成绩显著高于男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 理科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上面每一项成绩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 不同性别和文理科不同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成绩总分交互作用很显著。

4讨论与研究总结

关于男女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总分成绩产生差异的原因,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 最先考虑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女生的学习态度一般都是比较踏实和端正, 男生多临时抱佛脚, 往往只是在考前进行突击, 从而导致男女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以及语数外三门主科总分成绩的差异。

其次, 男女学生在个性心理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女学生一般都偏重于机械记忆, 而男学生则会更加倾向于经过综合分析得到的理解记忆, 针对于知识点的吸收程度, 虽然在广度上不如女生, 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研究较深入。

最后, 男女学生在学习毅力和学习动机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女学生会更加刻苦努力, 并且面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诱惑也具有更加坚定的自信心和坚强的自制力, 这是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证。

摘要:男女生由于本身性别差异对学习影响的因素颇多, 但本文主要研究男女生在性别差异上对语、数、外三门主要基础课程的差异研究, 希望通过一些科学方法也随之跟进, 让男女生在学习过程中差异逐渐缩小。

关键词:高中生,男生,女生,性别,成绩

参考文献

[1]贾龙生.中学生数学成绩与性别相关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11月23日.

[2]郭平平.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J].学周刊.2016年1月25日.

3.秘书学期末考试重点 篇三

1.在秘书信息工作中最能体现智谋性助手作用的环节是(B)

A.信息的收集

B.信息的反馈

C.信息的贮藏

D.信息的加工 2.秘书办事要求主动、及时、迅速,体现的是秘书工作的(C)A.服务原则

B.求实原则

C.效率原则 D.管理原则 3.秘书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应优先办理(C)

A.最先发生的事

B.最先下达的任务C.急事要事

D.重要但不紧迫的事 4.“慎独”是秘书一种重要的(D)

A.工作方法

B.思维方式

C.认知途径

D.道德修养方法 5.秘书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其成果往往具有(A)

A.潜隐性的特点

B.直接性的特点

C.公开性的特点

D.被动性的特点

6.“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指的是(B)。A.调查过程

B.研究过程

C.行文过程

D.办会过程 7.秘书工作通过“主辅配合”领导,能够(C)

A.弱化领导工作效能

B.减弱领导决策作用 C.强化领导工作效能

D.强化领导决策职权

8.秘书活动的主体是(c)

A.秘书部门

B.秘书工作

C.秘书

D.领导工作

9.会议结束后,秘书的文件整理、落实、催办体现了秘书为领导工作的(B)

A.前期铺垫 B.补偿代劳 C.拓展延伸 D.拾遗补缺 10.当领导意图与下属抵触时,秘书对下级的正确做法是(D)

A.批评指正

B.安抚附和

C.暂时不理

D.多做解释

11.我国新时期秘书工作“三服务”的指导思想是指(ACD)。

A.为直接领导服务

B.为上级领导服务

C.为相关的各级领导服务

D.为人民群众服务

12.秘书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BCD)。

A.群众性

B.人民性

C.阶级性

D.政策性

13.秘书处理来信的基本要求是(ABC D)。

A.及时拆封

B.详细阅读

C.认真登记

D.回信答复

二、名词解释

1、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特性和规律的科学 秘书职能:是在秘书机构、秘书职位功能的框架内领导根据组织目标和管理的需要而明确赋予秘书机构或秘书职位的具体职业权限。

2、催办:指必须办理答复的文件,依据承办时限的要求,及时地对文件承办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以确保落实。

3、拟办:文件的拟办是指对来文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人批办时参考。

5、秘书人际关系:是指秘书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通过行为交往、语言交流等方式从而获得他人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并最终建立起彼此间融洽的合作关系。

6、秘书: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员。(狭义)

秘书是指位居领导人身边或领导机构中枢,从事办公室事务,办理文书,联系各方,保证领导工作正常运转,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并为各方面的事务与信息提供服务。(广义)

7、综理制:综理制条件下的秘书机构,是以组织和领导机构运转的整体需要为原则而设立的一个统一的办公机构。

8、分理制:分理制条件下的秘书机构,是一种职能分工型模式,是为适应现代管理日趋复杂、分工渐细而又需各部门相互协调而形成的秘书机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专业管理的作用。

9、秘书礼仪:

指秘书在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10、秘书协调 :在其职责范围内或在领导的授权下,调整和改善组织之间、工作之间、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促使各项活动趋向同步化和和谐化,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11、会议:会议是人类群体有组织的会晤、议事行为或过程。通常有2人以上共同参与,以一定方式聚合在一起。

12、秘书的表达能力:秘书的表达能力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和身势等形式沟通信息、相互交往、合作共事的本领。(口头表达能力是指运用口语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就是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能力,即写作能力;身势表达能力就是运用表情、动作、姿势、声音、服饰和距离等非语言手段表情达意的本领)

三、简答题

1、秘书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是什么?

研究内容:(1)对中外秘书史及秘书工作规律的研究(2)对当代秘书工作规律的研究(3)对秘书工作管理体制的研究

(4)对秘书任职人员的要求以及秘书团队建设和办公技术的研究。(5)对相关学科新发展在秘书学中应用的研究。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实证分析法、事实研究法)

(2)系统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资料分析法(6)科学抽样的方法(7)历史研究法

2、秘书机构的管理工作内容是什么?

(1)秘书机构的整体管理:① 合理设置秘书机构

②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

③ 科学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④ 秘书机构的弹性管理

⑤ 完善秘书机构的信息系统

⑥ 秘书机构的办公自动化(2)秘书人员的个人管理:① 工作管理

② 行为管理

③ 时间管理

④ 办公环境管理

3、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政策性调研:了解调查对象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等的制定贯彻情况,了解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落实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反馈信息(2)基本情况调研:通过对各机关、单位的基本情况的调查, 了解情况,以减少工作的被动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3)市场调研:了解掌握重大的经济活动状况、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组织投资前景、市场地位等;了解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情况以及企业生产、销售、技术水平等情况,为有关部门分析经济状况情况提供信息

(4)专业题性调研: 对自然资源、社会生活以及人文状况的了解分析;对领导指定的或上级机关交办的重要工作的调查;对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事迹的调查

(5)舆论热点调研:是针对基层所关心的舆论热点以及带有倾向性、显露“苗头”问题的调查,为领导提供“以小见大”的启示性信息

(6)突发事件或事故调研:对有关事故事件的调查以求迅速查明原因,找出事实真相并提出处理建议。

4、会前、会间、会后秘书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会前准备:1)制定大中型会议方案(会议主题与议题、会议名称、会议议程,会议时间、日期、会议所需设备工具、确定会议与会代表的组成、会议文件范围、做好文件印制和发放工作、经费预算、住宿、餐饮安排、筹备机构)

2)会议时间安排(确定时间、议程和日程)

3)确定会议地点(上司和与会者方便前往、会场大小和会议规模相符、良好设备配置、不受外界干扰、有无停车场所、租借费用合理)4)确定与会人员范围

5)准备会议文件资料(上司会议文稿、准备材料、发言人文稿、资料袋)

6)发放会议通知

7)制作会议证件

8)制作指示标志

9)预订确认会议室及会议布置

10)准备会议所需物品设备

11)安排餐饮

12)大型会议的接送站、报到

13)大型会议的预算经费 会间准备:1)会前的最后检查 2)组织签到和登记 3)做好必要的录音录像工作

4)会议设备的的操作与维护

5)做好会议的记录工作

6)提供会议资料与联络协调

7)做好会议的保密和保卫工作以及处理会议中的突发事件

8)组织好会议期间的食宿、车辆、娱乐、照相等工作

9)编发会议简报

会后工作:1)合理安排与会人员返程 2)提醒与会人员及时做好各种物品的清退 3)清理会场与文件 4)撰写会议纪要

5)整理会议资料,立卷归档

6)会议效果的评估

7)会议的总结

5、秘书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秘书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适应、精简、高效、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

(1)适应性:要适应领导的决策与管理工作的需要。秘书机构的规模大小、人员多少,取决于不同机关、单位的职级高低及其工作任务的需求。

(2)精简:中央、国家机关的秘书部门一般不超过三级。地方各级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一般一至两级。减少层次,减少环节,有利于高效运转。

(3)高效:要达到高效,必须重视秘书群体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秘书机构的整体效能。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4)规范化原则

(5)科学化原则:① 组织结构要科学

② 职责确定要科学

③ 团队人员配备要科学

6、秘书信息工作所收集信息有哪些类型?(1)按照信息源的性质划分:自然信息、社会信息(2)按信息的表现形式: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

(3)按信息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预测信息、动态信息、回馈信息(4)按信息源的方向:上级信息、内部信息、下级信息

(5)按信息的内容:政策法规信息、指挥性信息、本单位信息、社会反馈信息、可比信息、相关信息、未来信息

7、秘书部门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1)信息网络渠道(2)文书渠道(3)书刊渠道(4)调查渠道(5)会议渠道(6)信访渠道(7)科研渠道(8)档案渠道

8、秘书对上司的补偿作用及其主要内容?(1)时间的补偿(2)精力的补偿(3)知识的补偿(4)能力的补偿(5)智力的补偿(6)心理的补偿

9、会议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目的、时间、会址、主持者、名称、与会者、议题、议程等

10、秘书公文写作包含哪些基本工作程序?(1)明确发文主旨

(2)收集有关材料,进行调查研究(3)拟出提纲,安排结构(4)落笔起草,拟写正文(5)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准备阶段 1)授受意图 理清思路

2)收集资料 寻求依据

3)拟订提纲 构思布局 草拟阶段 注意

1)讲究语法 字斟句酌

2)讲究逻辑 表达准确

3)讲究格式 遵规循格 定稿阶段

1)审核-发现问题

2)修改-改错与调整

3)定稿-领导审定 签发通过

11、秘书人员存在哪些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1)畏上心理(2)自负心理(3)厌倦心理(4)讨好上司心理(5)焦虑心理

12、秘书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主要有哪些方法?(1)主动配合适应

(2)尊重与服从,但不盲从(3)委婉提醒,适时规劝(4)维护上司间团结(5)尽力消除分歧(6)巧妙回避

(7)不要参入个人意见和态度

(8)淡化低调处理矛盾(9)对领导说“不”的艺术

四、论述题

1、一名当代合格的秘书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包括哪些方面?(1)德:1)思想政治素质 A.远大的人生理想 B.坚定的政治信念 C.较高的政策水平D.较强的法治观念 E.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F.较高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2)秘书观念问题

服务观念 创新观念 价值观念 参谋观念 信息观念 系统观念 效能观念 保密观念 3)秘书作风修养

实事求是

主动负责

艰苦奋斗

联系群众

雷厉风行

严细谨慎 4)秘书职业道德修养

廉洁奉公 不谋私立;埋头工作 淡薄名利;服从领导 当好助手;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严守机密 不慕虚荣(2)才:秘书的知识与能力素质

1)秘书的知识结构

(基本层次 中间层次 最高层次)

2)秘书的智力与能力结构(智力:观察力 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 想象力)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协调能力 管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3)秘书的基本技能(电脑应用 双语言 速记与快读)4)秘书的特殊素质(3)心理素质(4)身体素质

2、紧密结合秘书工作实践论述秘书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1)辅助领导者正确决策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领导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信息的处理过程。(2)协助领导者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实质:按一定的目标,对一个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过程]

各方信息→领导者→信息处理→发出指令→控制管理系统→达到既定目标(3)开阔领导者与秘书的思路

信息社会 · 现代领导者的“信息饥饿”。秘书自身也极需通过信息工作来开阔视野和思路,提高信息捕捉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参谋咨询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4)提高秘书工作效率

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的绝大部分工作如撰写公文、办理公文、立卷归档、调研、办会等等,实质上都是在处理信息。

3、秘书如何才能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1)当领导选择决策目标时,秘书要依据领导打算解决什么问题的意向,通过信息和调研,广泛深入地了解有关的真实情况,发现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提供领导在确定决策目标时参考;

4.环境法期末考试重点 篇四

环境保护法,在广义上又称为环境法,是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体健康,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要素,防止环境破坏的法律规范,一是关于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另外还包括防止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法律规范。环境保护法除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公益性、世界共同性、地区特殊性等特征。

2、简述噪声污染的特点

噪声既是一种公害,它就具有公害的特性,同时它作为声音的一种,也具有声学特性。

(1)噪声的公害特性

由于噪声属于感觉公害,所以它与其它有害有毒物质引起的公害不同。首先,它没有污染物,即噪声在空中传播时并未给周围环境留下什么毒害性的物质;其次,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传播的距离也有限;噪声声源分散,而且一旦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也就消失。因此,噪声不能集中处理,需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

(2)噪声的声学特性

简单地说,噪声就是声音,它具有一切声学的特性和规律。但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强弱有关,噪声愈强,影响愈大。衡量噪声强弱的物理量是噪声级。

3、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4、简述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是各类环境标准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的依据,它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工作指南和监督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作出限制性规定,它既规定了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容许含量,又规定了自然因素应该具有的不能再下降的指标。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按环境要素和污染因素分成大气、水质、土壤、噪声、放射性等各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因素控制标准。国家对环境质量提出了分级、分区和分期实现的目标值。日、美等国现有的污染警报标准也是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种,它是为保护环境不致严重恶化或预防发生事故而规定的极限值,超过这个极限就向公众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2.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治理技术、经济条件,而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危害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排放进行控制的标准。通常认为,只要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环境质量就应该达标,事实上由于各地区污染源的数量、种类不同,污染物降解程度及环境自净能力不同,即使排放满足了要求,环境质量也不一定达到要求。为解决此矛盾还制定了污染物的总量指标,将一个地区的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的要求联系起来。污染控制技术标准是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执法的具体技术措施,是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种辅助规定。它根据排放标准的要求,对燃料、原料、生产工艺、治理技术及排污设施等作出具体的技术规定。3.方法标准

方法标准是指为统一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各项试验、检验、分析、采样、统计、计算和测定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它与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紧密联系,每一种污染物的测定均需有配套的方法标准,而且必须全国统一才能得出正确的标准数据和测量数值,只有大家处在同一水平上,在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时才有可比性和实用价值。

4.环境标准样品

环境标准样品指用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它可用来评价分析方法,也可评价分析仪器、鉴别灵敏度和应用范围,还可评价分析者的水平,使操作技术规范化。在环境监测站的分析质量控制中,标准样品是分析质量考核中评价实验室各方面水平、进行技术仲裁的依据。我国标准样品的种类有水质标准样品、气体标准样品、生物标准样品、土壤标准样品、固体标准样品、放射性物质标准样品、有机物标准样品等。5.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是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所涉及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制图方法及其他通用技术要求所作的技术规定。

5、简述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定机关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作出决定,限期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环境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环境法律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限期治理的对象,包括:

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内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要限期治理。

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如污染物的排放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和危害、严重扰民、经济效益小于环境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二)限期治理的内容,即在规定期限内的治理目标,包括限期治理目标与限期治理期限两方面。对于具体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其目标是在一定期限内达到排放标准;对行业污染的限期治理,可以要求分期分批逐步做到所有的污染源都达到排放标准;对于区域环境污染的限期治理,则要求通过治理达到适用于该地区的环境质量标准。

(三)限期治理的决定权,根据法律规定,限期治理的决定权在各级人民政府。

6、简述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具体分工如下:国务院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环境保护与监督管理工作;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7、简述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

一类是环境法的一般制度如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等 另一类是水污染防治所特别强调的制度主要包括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等。具体内容如下 1总量控制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是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的法律规定。修订前的《水污染防治法》中是“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将总量控制范围扩大到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18 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县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具体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违法排污企业停产关闭推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防治水污染物的有力武器是实行排污许可证的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才能切实把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下来把水环境质量提高上去。2排污许可证制度。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排污许可证制度有些变动。一是对于排污许可证制度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第20 条规定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二是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三是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法律规定的废水、污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是落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规范排污口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和有关主体排放水污染物的监测有利于及时制止和惩处违法排污行为。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这项制度是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的保护可依法在本行政区域内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法》第56 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

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跨市、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

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部门提出划定方案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划定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部门提出划定方案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 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确保饮用水安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4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水污染防治法》第25 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水环境监测规范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会同国务院水行政等部门组织监测网络。”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水环境监测规范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确保了向社会公布数据的统一和规范保证公众有效获得相关环境信息。5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项法律制度是广大群众参与水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它要求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应当广泛征集附近单位和居民对该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的意见并如实连同环境影响报告书送交其主管部门预审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上报有关环境保护部门审批。预审部门或者审批部门如发现上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未附有所在地单位和居民意见的应当退回令其补报。如若意见的内容属反对该建设项目的应经调查核实并作出不予同意上报或者批准的决定。

8、简述我国关于森林保护的政策措施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

(三)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五)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六)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9、简述排污收费制度的主要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排污者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排污收费制度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可以使污染防治责任与排污者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缴纳排污费的排污单位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以减少排污,并通过技术改造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以及开展节约活动,改变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淘汰落后设备,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能源,推动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征收的排污费纳入预算内,作为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按专款资金管理,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先收后用,量入为出,不能超支、挪用。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应当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10、试论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实行大气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规划制度。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二)实行大气环境质量及其控制分级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将大气质量分为三级:一级标准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要求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适用于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居住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要求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三级标准适用于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干线等,要求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省级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政府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级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三)建立大气污染检测制度和大气质量状况公报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大、中城市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并逐步开展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工作。

(四)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五)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国家实行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的制度,根据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合理制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排污费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用于大气污染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并由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监督。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如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六)实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区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可以对已经产生、可能产生酸雨的地区或者其他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经国务院批准后,划定为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七)实行特殊区域的特别保护制度。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依法限期治理。国务院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应当列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未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应当按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该城市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可以根据国务院的授权或者规定,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按期实现达标规划。

(八)推行“黑名单”制度。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禁止使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设备名录。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规定名录中的设备。生产工艺的采用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淘汰名录中的工艺。依照规定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九)实行大气污染事故报告处理和采取应急措施制度。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的,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当地政府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告,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

11、试述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定义务实施环境不法行为致人损害而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所必需的各种要件的有机统一。它包含如下内容:

1、损害后果。环境民事责任作为不法行为人对于环境权益受侵害的被侵权人所承担的财产责任,其前提和基础就是不法行为人的排污行为对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后果。有损害则有补偿,无损害则无补偿是民事责任的基础,不同于环境刑事责任和环境行政责任是为了追究行为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因而不以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为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损害后果只是违法行为人承担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轻重的选择要件。

2、排污行为。排污行为作为特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行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它是单位和个人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的过程,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尚无可或缺的附属行为。但环境侵权行为作为一种特殊侵权行为,环境民事责任作为一种无过错责任,只要行为人所实施的排污行为造成他人环境权益的损害均应承担环境民事责任,而不以其主观上具有过错或客观上实施的排污行为违法为要件。盖因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排污量的数量与浓度的扩张不成比例,这既是排污者实施排污行为致人损害应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基础,也是国家环境管理政策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的原因。

3、排污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排污者的排污行为与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既是行为人具有可归责任性因而应当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基础,也是被侵权人具备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资格并可向排污者提出环境损害赔偿请求的基础。唯环境损害的因果关系因其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技术性难以确定,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之所以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是由于因排污行为而获益的不法行为人相对于受到污染损害的被侵权人而言在经济、技术和专业方面占据更大的优势,因而更应当就其排污行为与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免责事由:从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保护单行法的规定看,免责事由有三项: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和第三者的行为。只要其中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致害人就可以免予承担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不可抗力应否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法律上所谓的不可抗力,是指人们不可抗拒的客观情况,即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主观上无法预见,客观上无法避免和克服的情况。这里所说的无法预见是指依据现有的技术水平,一般人对某种情况的发生不可预见,而无法避免和克服是指行为人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和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仍不能避免某种情况的发生并克服其造成的损害后果。不可抗力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因素作用造成的灾害;第二种是某些社会现象,如战争、**、特殊的军事行动等。由于不可抗力并不受行为人的意志所支配,对于损害的发生行为人并无责任,因此各国普遍将其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之一。(二)、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了工业事故的无过错责任原则[24],同时亦确定了在无过错责任下的免责事由为“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就特别法而言,我国《环境保护法》中并无此规定,仅在《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规定:“水污染损失由受害者自身的责任引起的,排污单位不承担责任”。在这里表述为“受害者自身责任”而未使用“受害者过错”一词或许是考虑到两者含义的不一致,但何为“自身责任”在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自身责任”就是指的“过错”而法律上所说的过错包括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另一种观点认为,“自身责任”仅包括故意和重大过失,而不应包括一般过失;第三种观点认为仅包括故意这一种情况。我们认为后一种理解较为合理,并且符合我国法律的明文规定,即仅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引起时排污单位才不承担责任。

法律作此种规定的理由在于如果损害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引起的,就表明受害人的行为是损害发生的惟一原因,也就是说该损害后果与受害人的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与排污单位之间则无因果关系,如果仍由排污单位承担责任,这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对受害人也起不到惩戒和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受害人仅仅存在一般过失或重过失就让其承担全部损害后果而免除排污单位的责任,这对受害人来说同样是不公平的,因为损害后果发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存在,而排污行为本身对周围环境便存在污染危险,对这种危险普通公民由于受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在认识上可能会出现偏差,存在一般过失或者重大过失也就在所难免,但这种过失相对于排污单位的安全防范责任任不可等量齐观。因此,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中,受害人的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均不能作为致害人的免责条件。

前述第一、二种认识失之于过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受害人的一般过失不得作为减轻加害人责任的条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时可以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但仍不能成为免责事由。这种规定与我国长期的司法实践相吻合,也符合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内在要求。

(三)、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作为免责条件,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第三者故意或过失引起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责任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第三者故意或过失的存在必须由加害人来证明,如不能证明则不能免责,因为第三者故意或过失在这里是作为无过错责任的例外而存在的

第二,污染损害必须完全是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如果第三者只有部份过失,加害人则不能免责,因为部份过失则说明第三者的行为并不是损害发生的惟一原因;第三,要注意区分第三者侵权与共同侵权,如果损害的发生完全是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所引起,自然应由第三者单独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由于环境侵权所具有的特殊性,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损害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多个排污单位的共同行为所造成,而且一般也并非出于共同过失,而是无意思联络的数个行为的结合导致同一损害后果,此时加害人若要主张第三者故意或过失免责,必须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否则它就必须与第三者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2、试论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什么是建设项目的环保“三同时”制度?

答:“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及防止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各项法律规定。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二)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相关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三)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四)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的环境保护验收。

(五)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

(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七)建设项目经环保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环保“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

5.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篇五

1、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方法的总和。

2、工作分析:就是进行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综合以及作出明确规定的过程或一系列活动。

3、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企业对其薪酬战略、薪酬政策、薪酬制度及薪酬功效的确定、控制和调整过程;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职能活动;薪酬管理是一项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战略管理活动。

4、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5、关键事件法:所谓关键事件法,就是通过被评人在工作中极为成功或极为失败的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来考察被评价者工作绩效的一种方法。

6、人员招聘:企业吸引和获得人力资源的过程,它保证企业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岗位配备合适的人员。

7、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解释职能)

获得人力资源: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计划、招聘、筛选

开发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教育培训、职业生涯开发

报偿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经济报酬、非经济报酬)

维持人力资源:激励、产业安全、劳动关系

放出人力资源:裁减人员(企业)、自动离职(员工)

8、人力资源的特性?

能动性: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时效性:人的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增值性: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会因为不断使用而更有价值。

社会性: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的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可变性: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会随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而有所变动。

9、人力资源培训为考试的重点

一、什么叫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培训:是指组织在将组织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有计划组织员工从事学习和训练,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使员工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二、如何进行需求培训分析?培训步骤?(问培训是否合理?换了我,我怎么做)

(1)组织分析

组织分析是一种战略分析,它重点考察组织战略、组织中的资源及资源配置状况、组织的培训氛围和组织内外的环境限制条件以及工作设计与流程等因素,凡是会影响到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因素都应该归入组织分析的范畴。

(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分析工作岗位(职务)中的关键任务,以及员工为履行这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关键的绩效行为等。

(3)人员分析

人员分析就是分析员工的现状,主要目的是确定谁需要接受培训,接受什么培训。培训开发的步骤、过程?

(1)需求分析:评估需求、需求排序

(2)项目设计:确定目标、开发课程设计、准备材料、挑选培训者、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制定项目日程表

(3)项目执行:执行项目计划

(4)结果评价:选择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方案、执行评价方案、解释结果

10、激励薪酬有哪些?

(1)个人激励薪酬与团队激励薪酬。个人激励薪酬主要以员工个人绩效表现为依据而支付的薪酬,主要包括计件制、计时制和绩效工资。团队激励薪酬是以团队或组织的绩效为依据而支付的薪酬,主要包括利润分享计划、斯坎隆计划、鲁卡尔计划以及股票所有权计划。

(2)短期激励薪酬和长期激励薪酬。短期激励薪酬是与某个项目或某个受时间约束的目标相联系的薪酬,如绩效工资、盈利分享;长期激励薪酬关注的是组织总体和长远的效益,是针对组织作出长期贡献的人的一种激励薪酬方式,如股票期权。

11、员工绩效的特性?

1、多因性,包括技能、激励、机会与环境。

2、动态性:人的绩效是可以改变的,人是可以塑造的。

3、多维性:产量、质量、效率、材料消耗、纪律、团结、能耗等。

选择、判断

1、人力资源管理(HRM)人伦理资源计划(规划)(HRP)

2、人力资源计划(规划)是指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战术目标,根据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为了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方面的需要,决定引进、保持、提高、流出人力资源的所作的预测和相关事项

3、工作分析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根本、基石)

4、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5、各种数据的评析,如果录用比越小,相对来说,录用者的素质越高;反之,则可能录用者的素质较低

6、观察法是指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运作,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下来,来收集工作信息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能与智力工作为主的工作

7、岗前培训是指新聘用的员工介绍组织、介绍工作任务、介绍上级和同事为主的一种培训

8、培训效果测定的四个层次: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会给出一句话问是属于什么评估,所以看一下四种评估的具体内容,在书160页

9、绩效评估(考核)的方法:

(一)常规方法:排序法、两两(成对)比较法、等级分配法

(二)行为评估法:量表评估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评估法、混合标准评估法、行为观察评估法

10、两两(成对)比较法指在某一绩效标准的基础上把每一个成员都与其他员工相比较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与任何其他员工比较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高低给员工排序11、360度绩效评估:评估人选择上司、同事、下属、自己、客户和专家

12、书249页点排列法

13、绩效考核锚定法BARS:定位锚定等级评价法是一种将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分开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评分度量,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级分的考评办法。

14、直线经理人拥有完成生产和销售等实际任务的下属,有权直接指挥下属的工作,负责完成组织的基本目标;

职能经理人不用有完成生产和销售等实际业务的下属,他们只是负责协助直线经理完成组织的基本目标。

15、人力资源招聘最开始应该做得是需求分析

16、结构化面试是在面试前,先将应予以问明的各项问题实现全部详细的列举出来,保证对每个应聘者以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确保公平

17、现在人力资源投资是对人的投资(而不是成本)

18、大型企业当中管理层与员工分享利润(而不是资本)

19、“经纪人假设”的管理港式是任务管理。

核心内容:

1、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有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对于绝大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才能迫使他们为组织目标去工作

3、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4、人是非理性的,本质上不能自律,易受他人影响

5、一般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参加工作的,只有金钱和其他的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人们努力去工作

20、区分内、外部招聘

21、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人和岗位的供需匹配

22、薪酬公平:内在公平(自己)、内部公平(企业内)、外部公平(同行业)

23、带薪休假时国家法定规定的24、奖酬包括薪酬、福利、事业机会

25、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比数量对质量替代性要强

26、留用平越高越好(错)

27、工作说明书内容不包含晋升

6.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篇六

供应链的特征: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

供应链的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平衡的供应链和失衡的供应链3,效率型供应链和响应型供应链4,风险规避供应链和敏捷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1,合作机制2,决策机制3,激励机制4,自律机制5,风险机制6,信任机制

拓展企业:可以定义为一个概念性的组织单元或系统,它包括采购公司和供应商,它们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共享。

扩展理论的企业模型?1,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扩展企业模型

业务外包的原因?1,分担风险2,加速重构优势3,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4,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5,降低成本

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合作伙伴选择方法概述?1,直观判断法2,招标法3,协商选择法4,采购成本比较法5,ABC成本法6,层次分析法7,合作伙伴选择的神经网络算法

CRM的四大功能:1,客户信息管理2,市场营销管理3,销售管理4,服务管理与客户关怀

供应契约的分类?1,按照合作程度划分(单方决策型,联合决策型)2,按照需求的特点划分(需求确定型,需求不确定型)3,按照契约参数划分(削价契约,收入共享契约,数量折扣契约,最小购买数量契约,数量柔性契约,带有齐全的数量柔性契约,回购契约,备货契约,质量担保契约)

两种供应关系模式?1,竞争关系模式2,双赢关系模式

物流的分类:1,按物流的范畴分(社会物流、企业物流)2,按物流的作用领域分(生产领域的物流、流通领域的物流)3,安物流发展的历史进程(产通物流,综合物流,现代物流)4,按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代理物流、生产企业内部物流)5,按物流的流向(流入物流,流出物流)

物流的功能:1,运输功能2,储存功能3,配送功能4,装卸搬运功能5,包装功能6,流通加工7,信息处理。

企业物流包括:1,企业供应物流2,企业生产物流3,企业销售物流4,企业回收物流5,企业废弃物流

物流外包的优势?1,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是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4,企业的带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5,降低风险,同合作伙伴分担风险6,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

VMI(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原则?1,合作性原则2,互惠原则3,目标一致性原则4,连续改进原则

实施VMI的几种形式?1,“制造商-零售商”VMI模式2,“供应商-制造商”VMI模式3,“供应商-3PL-制造商”VMI模式

7.电子政务期末考试重点 篇七

1、巴纳德系统理论:

第一、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包含着各有用途且相互补充的三种类型:一是有关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行为的经验和知识。需要个人去亲身体验。二是有关特定组织的实践方面的经验。三是有关超越具体组织的普遍通用的知识和经验。第二、组织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组织已是一个不同于原有各组成的组织结构。

第三、组织要形成为一个整体,就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1)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2)这些人们愿意作出贡献;(3)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信息交流居于中心地位,组织中的其他两个条件只有通过信息交流才能连通起来。

2、啤酒游戏简介:该游戏是生产与分销单一品牌啤酒的产销模拟系统,参加游戏的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在游戏中他们主要对自己的库存进行管理,即每周做一个订购多少啤酒的决策,库存决策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3、啤酒游戏目的:此游戏考察了供应链成员在信息不共享、交货期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做出的理性决策对供应链系统行为造成的影响。在该游戏中,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小幅变动,而通过整个系统的加成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即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不断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单大批交货,但新收到订货数量却开始下降。

4、啤酒游戏的启示:

(1)、有些小组物流供应顺畅,总成本很低,有的小组则在每个都负责尽职的情况下,出现了大范围的缺货或者库存,这也正是这个游戏令人称道之处。对供应链竞争的印象极其深刻的是:供应链竞争的核心意义在于,供应链厂商之间必须高度协作与同步,才能整体上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各个厂商如果仅仅为自身利益进行决策,不重视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整体价值,则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利益受损。

(2)、战略联盟意味着上下游厂商之间通过高度的信息沟通,共同确保物流供应的同步,降低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价值浪费。对于每个小组而言,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和共享,将会大大提高整个供应链厂商之间的协作程度,共同降低库存和滞发成本。竞争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之间孤独竞争,更为全面的应该是他们所处的两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现为整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供应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3)、一个知名企业的成功,其实代表着一条物流增值与供应链上数家乃至数十家企业的共同成功。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改变传统的企业竞争眼光,更加重注上下游产业的协作与同步计划,才能在新的国际竞争浪潮中占领制高点。

(4)、结构影响行为。从这个啤酒游戏的教训可知,结构会影响系统的总合行为。不同的人,置身于相似的结构当中,倾向于产生相似的结果。但是,参与系统的各个份子,常常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只能针对眼中所见的local信息,做local的最佳决策。不幸的,每个人的local最佳决策,不见得会使得系统的global最佳决策。像啤酒游戏里头,不管是下游零售商、中游批发商、上游制造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所能接触的local信息,做出最符合本身预期的善意、果决、最佳决策,但结局却是~~~能怪罪任何一个份子吗?

(5)、经济学里,有一个(存货加速理论inventory accelerator theory),正是用来解释这种(需求小幅上扬,却导致库存过度增加,进而引起滞销和不景气)现象的商业景气循环理论。

(6)、通过这个游戏,圣吉揭示了工商管理中结构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影响。游戏中的每个角色都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点,而销售关系就像是一条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当事人只看到自己这一点,系统就会发生整体的恶性循环。由此出发,圣吉论证了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7)、走出这种恶性循环的路径,是从全局出发来思考问题,扩大自己的眼界,从整体结构出发考虑所有环节的关系,同时充分考虑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在做出决定之前能事件的起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样,就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游戏带来的振荡。

5、传统方式下政府信息传递的特征:

①逐级的信息交流。

②从上到下单向式信息交流居多。

③时空差别的、非同步的信息交流。

④面对面式的、签章式的信息交流。

6、基于ICTS下政府信息传递的特征:

ICTS能实现政府政务信息直接的、网络化的、互动式的和分布式的交流。

①实现同步、直接和双向信息交流。

②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络式信息交流。

③实现异地、全天候和无人值守式交流。

④实现非接触、非现场分布交流。

⑤实现信息的实时分析和决策支持。

7、成熟的电子政务的特征:

①以公众为服务中心。②顾及所有人。

③无处不在。④无缝整合。

⑤开放的政府。⑥响应的政府。

⑦变革的政府。⑧集成的政府。

8、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要素:①有效性、真实性。②机密性。③数据的完整性。④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

9、CRM(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思想:

①CRM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与客户的“接触”,搜集客户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②CR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10、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提高效率;拓展市场;保留客房。

11、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

①销售管理与支持。②营销管理与支持。

③客户服务与支持。④计算机、电话、网络的集成CTI。

12、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网络基础→安全基础结构→支付系统→电子商务业务

13、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体系:基本加密算法→安全认证手段→安全认证协议

14、基本加密算法:

①对称密钥:加密解密相同;

②非对称密钥:加密解密不相同,一个公钥,一个私钥。先用公钥对文件进行加密,然后发送,用私钥进行解密。

15、安全认证手段:①防篡改系统,数字摘要。②数字信封(特定收信人,采用对称密钥加密)。③数字签名。④数字时间戳。⑤数字证书。

16、门户网站:这里是一个Web应用框架,它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并建立企业对客户、企业对内

部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信息通道, 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

17、流程管理模式的特点:(l)组织结构优化(2)注重过程效率(3)注重过程控制(4)突出管理的服务本质(5)建立新型内部关系(6)强调明确管理目标(7)强调信息工具的重要性。

18、流程再造: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性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BPR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哈默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管理宗师”之一。)

19、政府流程最为重要的属性是:约束性、确定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20、政府流程:是指政府在实施管理时,为达成特定目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骤的集合。

21、电子政务的价值:交流更畅通,行政更高效,成本更节省,协作更延伸,用户更满意。

22、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实指国家公共部门为了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开发信息资源、重组组织结构、创新公共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的方式,为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23、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的两个区别:

一是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上的区别(根本的);

二是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上的区别(形式上的)。

24、数字鸿沟:也叫“信息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存在相当的差距。

25、怎样解决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的不幸一边,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将加剧贫困和不公平现象,因此,必须消除数字鸿沟。

(1)在全国建立信息中心,以保证所有想上网而不具备条件的人都能上网;

(2)政府为低收入提供微机贷款;

(3)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为鼓励人们以电子化的方式纳税。

(4)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民上网,保证公众在家、在工作单位及社区都能接入互联网。

26、“三网一库”:

三网:(1)机关内部办公网,简称“内网”,是各个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办公局域网。

(2)办公业务资源网络,简称“专网”,承载全国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政务资源信息库,为政府运转提供最主要的信息服务和业务协同支撑环境。

(3)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简称“外网”,建立在公共通信平台之上,通过应用支撑平台与公共互联网络实现接口,并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外网实现安全的互联和信息交换。一库:政府各部门共建共享的包括党务、政务和行业部门业务数据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27、协同政务:是指以服务社会公众为中心,通过计算机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来整合政府资源,重组政务流程,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网连网”、“网套网”、“一站式服务”形成一个虚拟的网上政府,最终实现政府跨部门、机构、行业的协同工作,以便更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和作用,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28、不开展协同政务会出现的问题:

(1)电子政务建设中各自为政、产生信息孤岛现象。

(2)由于信息不通,可能大量重复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建设成本。

(3)信息不通,出现系统漏洞,如:有的企业虽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但没有在税务

部门登记注册,以偷逃税款;有的老人死了好几个月甚至几年,在公安部门注销了,但没有在社会保障部门注销,其家属依然领着退休金或养老金。

(4)民众办事还是要跑多个部门,政府办公效率没有显著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失去意义

31、协同政务的例子:

(1)美国联邦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提出了“让人们点击3次鼠标把事情办完”的口号。

(2)某市的项目审批:企业办事员在“项目集中受理中心”网站填写各种申请表格,并把项目申请书以及各种证件、单据递交政务系统,系统自动进行任务分解,并把相关材料发到各部门,由它们协同完成审批任务。

32、“一站式”服务与协同政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一站式”服务不是协同政务,它只是协同政务模式提供的一种一站式电子政务平台,只是协同政务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它与电子政务最大的区别是,协同政务是一个具体的服务框架,也是政府办公将要实现的目标。“一站式”服务作为一种操作方式,无法向协同政务那样从整体构造政府办公流程,只是从局部实现这个流程。

33、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是介于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对于相连接的系统,即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接口,但通过中间件相互之间仍能交换信息。

34、出了什么问题才出现了中间件技术,它有什么作用?

出现的问题:在实际政务系统建设中,不同政府部门的服务器经常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管理采用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开发使用不同的开发工具,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和应用共享,必须使用中间“媒介”,即使用中间件把不同系统整合起来。

作用:中间件技术可以将不同时期、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开发应用软件集成起来,彼此像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协调工作,并且中间件技术开发简便、开发周期短、减少了系统的维护、运行和管理的工作量。因此中间件技术成为了政务系统互通互联、协调工作、和消除“信息孤岛”有效的方式。

35、为什么要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1)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

(2)中国所辖范围跨度大,机构多,如果都各自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也不利于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3)如不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从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后果则难以想象。

36、政府知识管理:

政府CIO,政府部门首席信息主管(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政府CIO,是一个在政府部门中负责信息技术系统(包含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系统)战略策划、规划、协调和实施的官员。CIO的主要职责是实现信息技术战略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的整合。

37、数据仓库: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相对稳定的(Non-Volatile)、随时间变化变化(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

38、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抽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步骤:查找资源信息、选择和预处理、模式识别、模式分析。

39、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含义:从动态上讲: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具体指由政府高级管理层和高级信息管理层,从政府自身及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政府治理范围的全局出发,以政府的核心工作和关键问题为重心,为政府系统确定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整体建设目标、战略和资源计划,勾勒电子政务系统总

体结构,和系统各部分逻辑关系,遴选系统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等一序列过程。从静态上讲: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是指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针对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实现途径所做出的综合部署,一般表现为指导性政策文件。

40、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把整个政府看作一个整体,在各个局部系统进行总体架构的分析和设计,从而让各分系统有统一的标准和语言、业务、技术参照。通过顶层设计架构,各分系统就能知道如何与其它系统共享信息或共同操作,从而解决跨部门合作。

41、电子政务建设的两种模式:

(1)自主模式:电子政务自主模式是指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属于自己的主服务器和电子政务系统来实现内部业务和公众服务电子化的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系统的产权属于政府,同时设备的采购、网络的建设、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全部由政府主导完成。

(2)电子政务外包模式:电子政务外包是信息工程和技术外包的一种方式,指政府部门与专业外包服务提供商(ASP)签订信息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合同,政府部门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服务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外包服务提供商(ASP)完成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

什么情况下使用:自建与外包相结合。中央政府以自建为主,地方政府以外包为主;内部业务以自建为主,公众服务以外包为主。

各自的优缺点:自主的完全属于政府,财政压力大,系统维护外聘成本高,工作任务繁杂,安全性高,但是易导致信息不沟通信息孤岛形成;外部多方融资,充分利用资源,技术稳定先进,安全性不高,但信息能共享。

42、电子政务规划的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43、数字时间戳:是用来证明消息的收发时间的。用户首先将需要加时间戳的文件经加密后形成文档,然后将摘要发送到专门提供数字时间戳服务的权威机构,该机构对原摘要加上时间后,进行数字签名,用私钥加密,并发送给原用户。

44、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背景:(1)电子政务的世纪效果与轰轰烈烈的建设局面反差强烈。高投入低产出让政府反思。(2)公众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45、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应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估。

46、从哪些方面进行绩效评估:

第一、电子政务业绩,主要表现为电子政务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电子政务效率,电子政务效率反映的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的电子政务活动所得的劳动成果、社会经济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电子政务效能,指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所产生的产品和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第四:电子政务的成本,即实施电子政务所占用和耗费的资源及其程度。

47、电子政务绩效评估: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及结果法案》,以立法形式确定了绩效评估的地位。

48、RSA算法: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有趣的平衡板下一篇:狼王梦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