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昂扬精神状态(精选3篇)
1.保持昂扬精神状态 篇一
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把责任扛稳 抓牢做实 要正确认识三个方面的关系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提醒我们要时刻把风险估计的充分一点,把“发条”拧得紧一点,严防思想松懈、要求松绑,防止不出问题不重视,知道问题就是出问题。具体到实际工作,就是要常记纪律、规矩,常有自律意识,常在有为状态,始终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把责任扛稳抓牢做实,要正确认识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与“老观念”的关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谓“新常态”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依法从严治警的新常态、纪律作风建设的新常态。要求我们树立新思维,认识新常态,跟进新措施,适应新常态,创新新举措,引领新常态,提振精气神,积极新作为。
——树立看齐意识,破除“沉疴痼疾”。“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在“新常态”上,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向上级党委看齐,向党委核心看齐,自觉把上级党委确定的制度和原则作为引领各级行动的先导。对中央和上级提倡的要坚决响应、对中央和上级禁止的要坚决杜绝、对中央和上级决定的要坚决照办。以高度自觉的敏锐、破旧立新的勇气、革故鼎新的胆识、立说立行的作风、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破“老观念”、立“新理念”,破“旧办法”、树“新标准”,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向《党章》看齐,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看齐,遵守“四个必须”“八条规范”,把握好“六大纪律”戒尺,既发挥道德感召力,又强化纪律约束力。
——树立规矩意识,破除“麻痹思想”。“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从严从紧讲纪律、躬身自省守规矩,时刻把纪律规矩挺在最面前,提升思想上的敏感值、行为上的警觉性。尤其要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守“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在深化军队改革大考面前,必须听号令,守规矩。由于特殊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更加突出讲纪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决不能做“两面人”、“老好人”,决不能说“两面话”。要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铁规铁矩”,革除“认识不清,麻木不仁,心存侥幸”陋习,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搞变通”顽症,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必止,树起“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规矩”新标杆。
——树立纪法意识,破除“模糊认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纪律是治党之戒尺,两者不可混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法纪分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纪在法前,才能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把“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只有坚持纪严于法,才能突出强调党员和党组织区别于普通公民的政治责任。纪律红线失守,是法律底线失守的预警信号,法律底线失守,纪律红线必然荡然无存。因此,要求我们必须用纪律的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才能有效防止党员干部踩踏法律“分界线”,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在严的纪律面前“心有所畏”、止足不前,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二、正确认识“监督人”与“关爱人”的关系
执纪是保护干部,监督是关爱干部,监督执纪不及时、没有效果,就会就会导致党员放任自流、心无所谓、言行失范,就容易犯错误,引发“蝴蝶效应”。
——纪律审查的目的是警示人。“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纪律审查工作,就是要和违纪违法现象作斗争,惩恶扬善,激励正气。纪律审查不仅是针对现象查问题,更重要的是剖析根源解决问题、治病救人。如果有“病”不治”,有“错”不纠,任由“小毛病”滋生蔓延,必然会导致违纪违法的“破窗效应”。在执纪上,要拿出动真碰硬的劲头和刮骨疗伤的狠劲,让党规发力、禁令生威,让其他同志受到教育,让心存侥幸者收手、让违规违纪者止步,让大家敬畏纪律、遵守纪律。要注重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灵活方法,把握尺度,注重执纪效果,体现党组织的关心厚爱。——有效监督的本质是关爱人。“严是爱、宽是害”。监督是防止权力变质的最好防腐剂,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最危险的权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发生问题,拒绝监督的干部终将走向颓废。监督是一种很自然、很正常的教育、约束与爱护,是一种深沉而严厉的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有效监督的本质是对同志的一种帮助,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踏实。要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警戒和一面镜子,摒弃“监督就是找茬,就是给自己过不去的错误思想”,树立“监督就是负责,就是关爱的理念”。党内没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宽广的胸襟,培育豁达的气度,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关爱,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要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和人性化的监督机制,主动前移关口,减少漏洞、真空,防微杜渐,防止监督松劲
——抓早抓小的核心是保护人。“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只有善于洞幽察微、见微知著,从苗头抓起,从细微之处抓起,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才能有效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一般问题发展为违纪违法问题,从根本上保护党员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建立常态化的教育警示、经常性的风险排查、动态化的提醒帮助机制,抓早抓小,未雨绸缪,发现有不正之风和违纪苗头就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破坏了规矩就及时“治”。当党员干部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如果及时抓、及时管,就有可能将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在“是”与“非”、“对”与“错”面前,如果有人及时咬耳扯袖,就有可能起到幡然醒悟、悬崖勒马的效果,反之,见危不救,甚至阿谀奉承,无异于推波助澜、害了同志。
三、正确认识“要尽责”与“被问责”的关系
有权必有责,在岗必尽责,负责必明责,履责必尽责,失责必追责。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构建“人人知责、认真履责、个个尽责、严格问责”的责任体系。
——要明责知责。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岗位越重要,责任就越沉。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要克服重“权”轻“责”,重“履责”轻“负责”,重“分管责任”轻“一岗双责”的倾向。坚持“我的岗位我有责、履行权力我负责”及“责由岗定、人随责走、事按权办、权责一致”的理念,实现“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职责具体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形成“层层有责、人人明责、共同尽责”责任链条。
——要担当尽责。“人生须知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在岗必有责,有责就要担当。责任担当的本质是对党忠诚,担当就要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不为私心所拢、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或,打消自我监管怕丢面子、严管同志怕伤和气、严管下级怕丢选票的顾虑,树起“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矛盾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失误失败面前承担责任,歪风邪气面前坚决斗争”的好样子。
——要负责问责。问责旨在尽责。问责是手段,负责才是目的。问责一个,警醒一片。“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有责必问,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违者不违要问责,不尽心不尽责要追责,出了问题要有人负责。要把握好被动问责与主动问责的关系、事后问责与事先督责的关系、就事问责与深层追究的关系,体现问责力度和问责的效果,用有效的问责倒逼每名同志都尽心尽力尽责。
2.保持昂扬精神状态 篇二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如果长期执政以后我们的干部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那样一种昂扬锐气,那样一种浩然正气,而变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以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最后必然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番话语重心长,振聋发聩,指出了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引起我们深思。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先进性,要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保持这样一种精神面貌,正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继续保持蓬勃朝气。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相当弱小。但共产党人胸怀远大目标,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振兴中华为己任,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共产党人和党的事业是何等的生气勃勃。八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领导着十三亿人口的执政党。我们的环境不像战争年代那样残酷,不像新中国建立初期那样艰苦。在一些同志的思想里,似乎理想和目标都很渺茫,因而失去奋斗的激情和前进的动力,变得暮气沉沉,不思进取。这恰恰是危险的。经验表明,创业难,守成更难。世界上一些多年执政的大党老党垮台,情况是复杂的,其自身失去了活力是一个主要原因。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执政时间越长,越需要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活力。不论我们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应该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要继续保持昂扬锐气。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有一种不怕挫折、勇于探索的精神,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结合起来,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我们党锐不可挡的力量所在。和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相比,中国和世界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要站在世界潮流前面,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仍然需要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要继续保持浩然正气。大公无私,为民谋利,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共产党人的这种浩然正气,教育和鼓舞着亿万人民,并受到人民的衷心爱戴。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党都做不到的。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同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坚持立党为公,勤政为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以权谋私,贪图享受,必然脱离群众,最终被人民所唾弃。一个党不论怎样强大,一旦不能有效清除肌体的毒素,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一个干部不论有多大的功劳,一旦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必定要走到自己的反面。殷鉴不远,教训深刻。我们应警钟长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正如军队一些人大代表在人大会上所说的,江主席提出的这一要求,是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灵丹妙药”,是我们扎扎实实干事业、抓落实的不竭动力。我们要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我们的党就能够永葆青春活力,带领亿万人民奋斗不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保持“满杯状态”美文 篇三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让一对多年未见面的孪生兄弟穿越同一片大沙漠,他们都是从沙漠的边缘同时朝一个方向行走,只是路线不一样,而途中的一切都是一样的。
令人奇怪的是:一个月后,一脸憔悴的弟弟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走出了沙漠,而哥哥却是在救援人员的`抢救下抬出沙漠的,他走的路程才刚刚一半。
当心理学家问哥哥为何走不出沙漠时,他羞红了脸说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在沙漠中遇到大风沙的时候,我就感觉无依无靠,甚是恐惧。我感觉我的心是空的,它一直呈萎缩的状态。还有夜晚来临的时候,我感觉极度害怕。”
当心理学家问弟弟为何能走出沙漠时,他激动地说道:“其实,当我遇见大风沙袭击时,我的心也充满恐惧,有几次我甚至想放弃。但是,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想到平日里爸妈给我的点滴的关爱,一旦感觉恐惧,我就拼命地回想他们对我的好,我想到爸爸告诉我不要害怕黑夜,我好像看到妈妈温暖的胸怀在紧紧地拥抱着我。顿时,我看到了光明,我的心像被施了魔力一样,即使再大的风浪我也不会害怕。因为,我不只是属于我,我还要保护好自己去见我的爸妈……”弟弟是流着泪说完这段话的,很显然这段经历让他收获不小。
心理学家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两兄弟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原因就是哥哥在刚生下来不久就被悄悄送去了孤儿院,他一直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因此他缺少父母应当给予的关爱,从而他的内心是“空”的。当风沙和黑暗来临,他找不到那盏寄存在心里的灯,他目之所及就都是黑暗。而弟弟却与他完全相反,弟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在十几年的成长中,他收获了太多的温暖与关爱,因此他的内心是有“货”的。当恐惧袭来,他想到的是那些平日里积存的温暖与关爱,他用爱来抵御魔咒,如同炭屑一样,只要轻轻一点它就着火了,因此他就有勇气走出沙漠。
其实,心就像一只杯子,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之中,我们与亲人相聚的点滴都会积存在这只杯子里。它最先是空的,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它会被慢慢填满,最终成为满杯。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推荐阅读:
2011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学生发言:斗志昂扬拼搏到底01-05
保持乐观保持希望早安心语09-14
水土保持11-22
保持斗志的签名06-10
时刻保持工作热情07-14
水土保持策略08-30
保持党员先进论文12-16
水土保持知识12-25
保持乐观作文650字08-02
水土保持保证措施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