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2024-10-19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共12篇)(共12篇)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编排的。教材整体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组成单元。

二、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个习作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有必学课文24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8次,单元练习8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

三、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初步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 汉字,看懂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37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会给部分学过的词 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学会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开始学写毛笔字,能正确执笔,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 用语。

5、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学期教学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懂得句子的意思。认识冒号。了解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连句成段的句子。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学习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养成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的好品德。初

步知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实践真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

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6、认真备课后,再上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二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 然后直奔中心, 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 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 半包围结构,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 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 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 没有把握写对, 可以先看看书。 (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漫步山道, 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 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 (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 (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变幻无常

师: (指黑板) 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 (边讲边修改) “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 没有撇。伸出手, 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 (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 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 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 横划要拉长, “幻”要写得左高右低, 才好看。

师: (指板书) 同学们了不起, 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 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 在学生充分读书, 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 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 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 有对庐山的感受, 有谈游客的感受, 教师加以引导, 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 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 释义, 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 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 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 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 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 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 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找到这些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 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 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我不理解“天幕”。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 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 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 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 (板书:笼罩) 。“笼罩”是生字, 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 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 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 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 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 同学们是云雾, 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 (学生上台作围绕状, 师板画) 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 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 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 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 仔细看看,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 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 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 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 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后一种也是, 中间并列, 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 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 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 (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 精妙的语言, 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 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 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 (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 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 (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 其中对“笼罩, 遮挡, 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 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 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选取“板画”这一方式, 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 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 以读为主, 读中质疑, 思考释疑, 其间穿插板画。板画, 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 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 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 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 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 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 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朗读加深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 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 “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 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 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 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 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 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读出变化速度的快。 (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 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 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 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 (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 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 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 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 揣摩语言规律, 习得语言技巧, 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 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 以点带面, 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 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 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苏教版语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新课改的推进,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就如同平静的水面,犹如一股秋风轻轻拂过,就会荡起波纹,并缓缓流淌着。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或者让学生凭空想象古诗词中的情景,并以此做题。而教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失去兴趣,又怎能让学生去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为了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更好的吸收和掌握古诗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特点

苏教版古诗词拥有多样的教学内容,收录了许多经典素材,在教学上也突破了语文的局限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对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作品进行编录,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独立学习空间,使学生学习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苏教版古诗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文本研习方面、积累与应用方面和写作实践方面,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掌握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和内容思想,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扩展。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了解到其中思维模式与作者的价值观念,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古诗词与历史背景搭配

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瑰宝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是诗人因为政治抱负、切身遭遇等情感寄托在诗词中,只有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有感情的进行阅读,才能深刻体会到当时作者内心情感,从而领悟到诗词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如李密给晋武帝—司马炎上书所写《陈情表》,它的历史背景是:李密原为蜀汉重臣,后司马昭灭蜀,作者沦为亡国臣子。为求国家安稳,极力笼络蜀汉旧臣,李密就是其中之一。作者为保名节,以当时晋朝的政策为原由,以一篇《陈情表》进行推脱,既可以为祖母尽孝,又可以为蜀汉尽忠。这就结合了这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对学生教学。使得学生既可以对历史有所了解,又可以带动同学的积极性,使得枯燥无味的教学,得以改变。

(二)古诗词与歌曲搭配

古诗词距离我们毕竟年代久远,学生们就算死记硬背也不见起效,但歌词却朗朗上口,很多教师认为歌词没有多大用处,却不曾想过如今科技发达,信息多元化,學生们接触文学不一定完全靠书本,歌曲、电影等都可以接触到文学。如《三国演义》插曲《滚滚东逝水》,就是从三国演义中的诗词中提取升华而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也可以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古诗词。如《独上西楼》就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还有好些歌曲都与古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古诗词与歌曲搭配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开启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达到对古诗词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角度的切入式教学

要打破古诗词的原有教学模式,突破局限性,在素材的选取上不仅要收录经典古诗词,也要根据新教程的需要对那些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创新作品进行收录,更要提供学生开阔自主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增强。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变化,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古诗词的精髓所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并真正的弄懂一篇古诗词,而不是强制性的去理解。古诗词中要加强学生对词的诵读涵咏,引导学生获得精神陶冶、审美感受以及心声共鸣。古诗词教学还应该引用典范,使学生的诵读具有多样性,更好的体会古人的情态、领悟其意。当学生进行古诗词吟诵时,教师应进行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关键细节。苏教版古诗词教学应当具有个性化,更要对学生采用针对性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古诗词修养的培养,使阅读古诗词形成学生学习习惯,才能实现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结语

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老师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和对学生不懂得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学生根本不能融入所学的古诗词当中,只会使得学生一知半解,不能深入的去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在新课改下,想要提升高中语文古诗的教学质量,就要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师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主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俊杰.多读多感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

学之友,2012(08).

[2] 施茂枝.疏言显象悟意化言——古诗词的基本思路[J].语文建

设,2012(01).

[3] 孔繁珍.浅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谈古论

4.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2)师生明确题意。

2、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 学用字词句——第二题。

1、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教师范写:夹。

5、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 读读背背——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练习背诵。

(1)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2)同桌互相背诵。(3)指名背、集体背。

6、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 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2)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3)反复读,加深理解。

(4)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

一 想想做做。

1、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3、了解表格要求。

(1)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2)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4、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5、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6、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7、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8、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一 明确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要学写的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2、学生书空笔画。

二 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分析两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1)横折斜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2)横折弯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细,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转势向下行笔,略粗,作弧形弯后向右行笔,至钩处缩笔回左稍驻蓄势,再提笔向上挑出。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两个笔画。

3、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体会。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反馈笔画的书写情况,学生再练写。

5、练习书写带有笔画的汉字。

(1)读帖,分析字在格子中的位置,观察笔画在字中的写法。(2)教师范写。

5.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提高性目标:

4、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刘翔的坚持不懈、自信,进而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认识约翰逊、刘翔。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2、会用“当初、祝贺”造通顺、连贯的句子。

3、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正确读准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完成目标:

1、正确读好生词: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

2、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的意思,正确读好多音字:有朝一日。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谁翻越远方的大山?怎么翻越的?远方的大山是什么?

2、学生初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借助书后拼音,先读准以下生词读音:约翰逊、奢望、风驰电掣、遗憾、大阪、埃德蒙德、屡屡有朝一日

(2)读课文3遍,不认识的看书后生字表或查词典,力争正确流利,组内分自然段练读,准备朗读竞赛。

(3)查字典,理解“奢望、遥不可及、风驰电掣”,在书中标注好解释。

(4)会用“当初祝贺”造句

3、交流反馈

(1)指名2-3个后进生读生词,根据情况正音。集体读。

(2)小组竞赛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挑选4组分别朗读1—5,6-11自然段)集体评议,宣布优胜小组,并加分。

(3)交流三个词语的意思,有错误的纠正。

4、当初就是以前,谁能用上这个词造个正确、连贯的句子?

在你取得成功或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你会怎样祝贺?用上这个词造个句子。

自己造个句子,如果有困难就选择刚才同学们造的的一个句子写在语文书上。

(四)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竞赛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指导,为学生的自学铺设阶梯。

版块二:

(一)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刘翔如何翻越大山的,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完成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能用规定的句式说出课题的含义。

2、根据时间顺序,了解刘翔翻越大山的进程。

(三)教学过程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现在你能谈谈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吗?

(指名2名后进生和2名中等生回答)

用上2-3句话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谁会说?(指名2名中等生和1名优等生回答)

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引导。

2、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刘翔超越约翰逊的经过的?(时间顺序)

3、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时间与约翰逊的距离我的发现

刚练跨栏

第一次碰面

第一次并肩赛跑

过招次数越来越多

国际田联大奖赛

4、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有困难互相商量商量。

5、集体交流

(1)教师归纳与约翰逊的距离: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

根据这样的阶段,谁能给课文分段?交流(指名1名中等生回答)集体分好段。

(2)通过这样的时间表、这样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刘翔是在一次次的拼搏中缩短着与约翰逊的距离;即使一开始失败,可他并没有放弃,他靠的是他的坚持不懈缩短着与约翰逊的距离;刘翔通过不懈的努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四)教学意图

抓住文章线索,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阅读课文,在对比阅读中发现文本含义,感受人物形象。

三、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硬笔习字册

补充习题1、2、3题

选作题:

读读《我是刘翔》,真实了解刘翔成为“跨栏王”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

(一)教学内容:通过关键语句体会到刘翔实现理想所付出的坚持与努力,进而明白“翻越远方大山”一句的深刻含义

(二)完成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刘翔的心理活动,深入体会人物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3、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完成表格,我们知道刘翔是靠什么翻越这座大山的?

(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信乐观)

2、课文3——11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刘翔翻越大山的经过,请同学们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刘翔心理活动的3处语段,联系上文先想想:他问什么会这样想?从他的心理活动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翔?然后带着你的发现,入情入境的读好这三句话。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看学生画的句子,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

4、集体交流

(1)先说说画的什么句子

出示:①我暗暗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②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③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2)联系上文想想他什么会这样想?

▲约翰逊在当初是刘翔眼中遥不可及的大山,根本不可能翻越。

再看这句,你读出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

(没有信心,有怀疑、有憧憬、萌发了愿望、有一种渴望)

带着你的收获读好这一句。

▲从到,刘翔和约翰逊竞赛了多少回?每一次什么结果?

(摔倒——10次没有一次超越——打败)面对一次次的挫败,此时的胜利是否来的太意外?太突然?一个迷糊写出了此时刘翔的心情,什么心情?(不敢相信怀疑)

带着这样的心情,谁来读好这一句。

▲约翰逊向他祝贺,此时刘翔才发觉是真的。

读读这句,你读出了刘翔怎样的心情?(欣喜激动)

带着这份欣喜与激动再读这句。

回看全文,当初——无数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无数次失败——如今终于战胜对手,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刘翔,相信你一定心潮澎湃,你还会想到什么?还会对自己说什么?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式,自己试着写一段心理:

那一刻我不禁想到一次次与他竞争较量的过程——

那一刻我手举五星红旗奔跑在赛道上,兴奋不已——

那一刻——

6、此时此刻的我们,目睹刘翔成功的瞬间,我们心中怎不感慨万千

拿起你们的笔,写写此刻你们心中的感想吧!如果你能用上冒号,句子不少于2句,就更好了!

学生写话

有感情地朗读所写的句子,发现语病及时修改,也可以补充润色。

组内交流所写的句子,评出秀的,全班交流。

7、根据交流情况,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句子。

8、教师小结:

梦想从起飞到跨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刘翔之所以能够成功跨越大山,靠的就是顽强拼搏,靠的就是挑战自我、永不言弃。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做一个强者,勇于挑战别人、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四)设计意图

紧扣文本中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上挂下联深入读懂文本深层次的内容,入情入境感受人物心情,进而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学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小组评比读后感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会写,更能写好读后感。

三、作业设计

必做题:完成补充习题

修改写话抄在家作本上。

选做题:收集励志格言(坚持理想自信)并读读积累。

继续阅读《我是刘翔》

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约翰逊

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6.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 篇六

驾(驾驶)(驾照)(劳驾)

折(曲折)(折断)(打折)

蜒(蜿蜒)(蚰yóu蜒)(海蜒)

谱(乐谱)(谱曲)(谱写)朽(朽木)(朽烂)(朽坏)

篇(诗篇)(篇章)(篇幅)创(创业)(创意)(创造)

族(民族)(种族)(族长)绸(绸带)(丝绸)(绸子)

近义词:驾驶(驾驭yù)

连绵起伏(连绵不断)

奇异(奇特)

曲折(弯曲)

动人(迷人)

反义词:奇异(平常)

曲折(笔直)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辽(辽宁)(辽阔)(辽远)

阔(宽阔)(广阔)(辽阔)屿(岛屿)(鼓浪屿)(孤屿)

罗(罗马)(罗汉)(星罗棋布)库(车库)(水库)(宝库)

资(资源)(资本)(资金)仅(不仅)(仅有)(仅仅)

暗(黑暗)(暗号)(阴暗)合(合适)(合同)(合理)

龟(海龟)(乌龟)(老龟)近义词: 辽阔(广阔)

珍贵(宝贵)

蕴藏(储藏)

弥漫(充满)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反义词: 珍贵(低廉)

辽阔(狭窄)

美丽(丑陋)

难以计数(屈指可数)

3.庐山的云雾

庐(庐山)(庐江)(茅庐)

瀑(瀑布)(飞瀑)(冰瀑)幻(幻境)(幻想)(梦幻)

似(似乎)(好似)(似是而非)姿(姿态)(姿色)(姿势)

笼(笼子)(笼罩)(鸟笼)罩(灯罩)(笼罩)(罩住)

系jì(系牢)(系领带)(系鞋带)泻(泻药)(飞泻)(倾泻)

返(返回)(返工)(往返)近义词: 增添(增加)

神秘(神奇)

缠绕(围绕)

转眼间(刹那间)

飘荡(飘动)

反义词: 增添(减少)

巨大(渺小)

4.翻越远方的大山

跨(跨越)(跨年)(跨度)

栏(栏杆)(栏目)(专栏)赛(比赛)(竞赛)(赛场)

腊(腊肉)(腊鱼)(腊味)雅(高雅)(典雅)(文雅)

际(实际)(际遇)(无边无际)隐(隐约)(隐藏)(隐居)

绩(成绩)(功绩)(战绩)纪(世纪)(纪元)(纪念)

呐(呐喊)反义词:遥不可及(近在咫尺)

迷糊(清醒)

5.雪儿

剩(剩余)(剩饭)(剩菜)

鸽(鸽子)(信鸽)(白鸽)捡(捡拾)(捡到)(捡东西)

哀(悲哀)(哀求)(哀伤)悠(悠闲)(悠扬)(悠久)

任(任何)(任意)(任务)阻(阻挡)(阻止)(阻力)

忠(忠实)(忠心)(忠诚)递(邮递)(快递)(传递)

盼(盼头)(盼望)(期盼)近义词:忠实(忠诚)

传递(传送)

安心(放心)

向往(神往)

充满(布满)

哀伤(悲伤)

反义词:哀伤(欢喜)忠实(奸诈)

6.花瓣飘香

俯(俯身)(俯视)(俯冲)

摘(摘花)(采摘)(摘取)捧(捧着)(捧场)(捧走)

拿(拿笔)(捉拿)(拿来)措(举措)(措辞)(不知所措)

惶(惶恐)(惊惶)(惶惶)恐(惶恐)(恐吓)(恐龙)

舍(施舍)(舍弃)(舍得)惹(惹祸)(惹事)(惹眼)

懂(懂事)(懂得)(听懂)近义词:清晨(早晨)

惶恐(惊恐)

闪动(闪耀)

反义词:清晨(黄昏)

飞快(缓慢)

惶恐(镇定)

高兴(伤心)

7.菩萨兵

藏(藏族)(宝藏)(西藏)

区(地区)(区别)(区分)段(地段)(线段)(段落)

胞(同胞)(细胞)(台胞)译(翻译)(口译)(笔译)

糊(糊涂)(模糊)(糊口)涂(涂改)(涂料)(涂抹)

怨(埋怨)(怨恨)(怨言)耕(耕田)(耕种)(耕地)

播(广播)(播种)(播出)

近义词:同胞(兄弟)

糟蹋(践踏)

赶紧(赶忙)

带领(率领)

整治(整理)

感激(感谢)

尽心尽力(全心全力)反义词:糊涂(清醒)

糟蹋(爱惜)

平平展展(坑坑洼洼)

8.李广射虎

唐(唐朝)(唐诗)(唐山)

卢(卢沟桥)(卢布)(姓卢)组(组织)(小组)(组长)

期(日期)(期待)(期末)逻(巡逻)(逻辑)

惕(警惕)(惕厉)(惕想)搭(搭救)(搭车)(搭桥)

猎(猎物)(打猎)(猎人)呆(发呆)(惊呆)(呆子)

扎(扎实)(扎根)(扎手)近义词: 镇守(防守)

朦胧(模糊)

猛然间(突然间)

搜寻(寻找)

警惕(警觉)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反义词: 朦胧(清楚)

警惕(松懈)

影影绰绰(清清楚楚)

9.少年王勃

探(探望)(试探)(探索)

昌(南昌)(昌盛)(昌都)阁(阁楼)(出阁)(阁下)

督(督促)(监督)(都督)宴(宴席)(婚宴)(宴会)

章(文章)(篇章)(盖章)鸭(野鸭)(烤鸭)(鸭子)

读(读书)(朗读)(读者)序(序号)(顺序)(序言)

近义词:缓缓(慢慢)

飘荡(飘动)

凝望(凝视)

探望(看望)

举行(举办)

庆贺(庆祝)

反义词:答应(拒绝)

落日(朝阳)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纳(纳闷)(采纳)(纳税)

科(科学)(科幻)(学科)诉(倾诉)(诉说)(告诉)

豪(自豪)(豪放)(豪华)预(预料)(预防)(预习)

料(材料)(料理)(料到)联(联系)(关联)(联欢)

识(意识)(知识)(认识)触(触角)(接触)(触电)

虚(谦虚)(虚心)(虚惊)近义词:谦虚(虚心)著名(有名)

非常(特别)

预料(预测)

口吻(口气)

自夸(夸耀)

感触(感受)

成就(成绩)

反义词:喜欢(讨厌)

谦虚(骄傲)

惊喜万分(万分沮丧)

11.赶海

支(支持)(支援)(支付)

暑(暑假)(中暑)(暑天)舅(舅舅)(舅妈)(舅公)

抓(抓紧)(抓住)(抓获)逃(逃兵)(逃跑)(逃出)

夹(夹住)(钱夹)(夹克)须(胡须)(必须)(须发)

捏(捏造)(捏住)(拿捏)俘(俘获)(俘虏)(战俘)

虏(俘虏)(虏获)(敌虏)近义词:刚巧(恰巧)

究竟(明白)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反义词:开始(结束)

退潮(涨潮)

喧闹(安静)

三三两两(成群结队)

12.荷花

挤(拥挤)(挤压)(挤满)

蓬(蓬松)(蓬乱)(莲蓬)骨(骨气)(骨碌)(骨头)

胀(饱胀)(膨péng胀)(胀气)裂(分裂)(破裂)(裂口)

幅(篇幅)(幅员)(幅度)翩(翩翩起舞)(翩翩少年)

蹈(舞蹈)(手舞足蹈)昨(昨夜)(昨日)(昨天)

梦(好梦)(梦见)(梦想)近义词: 快乐(欢乐)

停止(终止)

仿佛(好像)

破裂(裂开)

赶紧(赶快)

展开(舒展)

反义词: 清早(傍晚)

赶紧(拖拉)

停止(开始)

快乐(悲伤)

13.古诗两首

紫(紫菜)(紫色)(紫红)

尺(尺子)(直尺)(尺寸)疑(怀疑)(疑惑)(迟疑)

绝(绝对)(绝技)(绝句)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镜(镜头)(眼镜)(镜子)

委(委托)(委屈)(委员)屈(屈服)(屈辱)(不屈)

趟(趟马)(一趟)(趟水)亏(亏本)(亏空)(幸亏)

陷(陷阱)(陷害)(陷入)够(足够)(够本)(不够)

铺(铺展)(铺面)(店铺)闭(关闭)(闭上)(闭目)

近义词: 贮存(储存)

无边无际(无边无垠)

疼爱(关爱)

多亏(幸亏)

足够(充足)

应该(应当)

反义词: 松散(紧密)

俯(仰)

担心(放心)

闭(开)

15.水上飞机

鸥(海鸥)(银鸥)(燕鸥)

货(货物)(百货)(货运)喂(喂养)(喂食)(喂饭)

护(爱护)(护士)(护理)迅(迅速)(迅猛)(迅跑)

速(速度)(快速)(加速)援(救援)(支援)(援手)

佩(佩服)(佩带)(敬佩)森(阴森)(森严)(森林)

谈(谈话)(谈天)(谈心)

近义词: 降落(下降)

迅速(快速)

佩服(敬佩)

遇难(遇险)

反义词:迅速(缓慢)

佩服(轻视)

降落(上升)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盯(紧盯)(盯梢)(盯住)

哈(哈气)(哈腰)(哈哈大笑)监(监视)(监牢)(监查)

怒(恼怒)(怒气)(怒火)厉(厉声)(厉害)(严厉)

设(设计)(设备)(设法)疯(疯狂)(发疯)(疯子)

吼(吼声)(吼叫)(怒吼)牢(监牢)(坐牢)(牢房)

泄(泄气)(发泄)(泄密)近义词:舒展(伸展)

仍然(仍旧)

惊慌(慌张)

反义词:舒展(收缩)

惊慌(镇定)

自豪(自卑)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垂(垂头)(低垂)(垂钓)

汤(鱼汤)(骨头汤)(菜汤)钓(钓鱼)(钓竿)(钓具)

钩(钩子)(铁钩)(鱼钩)竿(鱼竿)(竹竿)(百尺竿头)

拖(拖鞋)(拖地)(拖拉)未(未来)(未必)(未知数)

允(允许)(应允)(不允)规(规定)(规矩)(规则)

毫(毫米)(丝毫)(毫厘)近义词:允许(同意)

商量(商议)

坚定(坚决)

赞赏(赞美)

反义词:平静(喧闹)

低沉(高昂)

遵守(违反)

强劲(微弱)

18.狼和鹿

凯(凯旋)(凯歌)(凯旋门)

葱(葱花)(葱绿)(葱翠)捕(捕猎)(捕杀)(捕捉)

杀(杀害)(杀手)(杀伤)其(其实)(其它)(其中)

饥(饥饿)(充饥)(饥荒)退(倒退)(退让)(退休)

惨(悲惨)(惨痛)(惨败)染(印染)(染色)(感染)

旦(元旦)(旦夕)(通宵达旦)

近义词: 提防(防止)

特意(特地)

嬉戏(玩耍)

贪婪(贪心)

凶残(凶暴)

大约(大概)

反义词: 凶残(温柔)

消退(增长)

功臣(祸首)

19.放飞蜻蜓

陶(陶醉)(陶瓷cí)(姓陶)

慈(慈爱)(慈祥)(慈善)舌(舌头)(舌根)(舌尖)

抢(抢先)(争抢)(抢夺)蝇(苍蝇)(蝇拍)(蝇虫)

蚊(蚊子)(蚊虫)(蚊蝇)握(把握)(掌握)(握紧)

据(依据)(占据)(根据)构(结构)(构造)(构思)

复(复习)(复杂)(复活)近义词:慈爱(慈祥)

结构(构造)

口吻(口气)

入神(入迷)

反义词:慈爱(凶恶)

复杂(简单)

小心(粗心)

入神(走神)

20.恐龙

亿(亿万)(一亿)

漫(漫长)(漫游)(浪漫)吊(吊车)(吊桥)(吊环)

剑(宝剑)(剑术)(利剑)型(血型)(型号)(脸型)

畏(畏缩)(畏惧)(无畏)猛(凶猛)(猛烈)(猛兽)

齿(牙齿)(齿轮)(齿根)匕(匕首)(短匕)(匕刺)

谜(谜语)(灯谜)(猜谜)

近义词: 茂密(茂盛)

漫游(遨游)

凶猛(凶恶)

移动(挪动)

照看(照料)

如同(好像)

反义词:坚硬(柔软)

凶狠(温顺)

消失(出现)

细心(粗心)21.槐乡五月

槐(槐花)(槐木)(槐树)

肩(肩膀)(双肩)(肩头)挎(挎包)(挎篮)(挎着)

摆(摇摆)(摆手)(摆动)顿(整顿)(停顿)(顿时)

拌(搅拌)(拌嘴)(拌草)咸(咸蛋)(咸菜)(咸鱼)

蒜(蒜苗)(蒜叶)(大蒜)炒(炒菜)(炒饭)(炒股)

芝(芝麻)(灵芝)(东芝)

近义词:清香(芳香)醇香(浓香)俊俏(俏丽)白茫茫(白生生)

反义词:清亮(浑浊)

甜(苦)

咸(淡)

俊俏(丑陋)

22.海底世界

底(海底)(鞋底)(底下)

窃(窃取)(窃笑)(窃听)私(私利)(自私)(私心)

汪(汪洋)(汪汪叫)(水汪汪)危(危害)(危险)(危急)

肌(肌肉)(肌肤)(肌骨)缩(缩小)(伸缩)(缩短)

途(途径)(长途)(旅途)旅(旅行)(旅游)(旅途)

甲(甲壳)(甲板)(甲骨文)近义词:差异(差别)

依然(仍然)

宁静(安静)

奇异(奇特)

反义词:前进(后退)

丰富(贫乏)

宁静(喧闹)

普遍(特别)

23.日月潭的传说

漆(油漆)(漆黑)(漆工)

集(集中)(聚集)(集体)躲(躲藏)(躲避)(躲难)

阿(阿姨)(阿里山)(阿拉伯)剪(剪彩)(剪刀)(剪纸)

社(社会)(社区)(社员)越(飞越)(超越)(越南)

冒(冒险)(冒号)(冒雨)饿(饥饿)(饿死)(挨饿)

雄(英雄)(雄伟)(雄心)

近义词:著名(闻名)

传说(据说)

制服(征服)

转眼间(一瞬间)

反义词:聚集(分散)

危险(安全)

光明(黑暗)

潜入(浮出)

24.寓言两则

寓(寓言)(公寓)(寓所)

则(法则)(规则)(一则)宋(宋朝)(宋体)(宋代)

焦(焦急)(焦虑)(焦点)疲(疲劳)(疲乏)(疲软)

勃(生机勃勃)(蓬勃)(勃发)闷(纳闷)(烦闷)(闷闷不乐)

枯(干枯)(枯黄)(枯木逢春)弱(弱小)(强弱)(弱点)

近义词: 巴望(希望)

白费(浪费)

焦急(着急)

兴致勃勃(饶有兴致)

反义词: 筋疲力尽(精神饱满)

兴致勃勃(无精打采)

纳闷(明白)

喜笑颜开(愁眉苦脸)

25.争论的故事

烤(烤火)(烧烤)(烤干)

辩(辩论)(争辩)(辩护)嫩(嫩芽)(柔嫩)(嫩绿)

评(评价)(评理)(好评)剖(解剖)(剖析)(剖开)

笨(笨重)(笨蛋)(笨鸟先飞)键(键盘)(关键)(琴键)

聚(聚集)(聚合)(聚精会神)赞(赞美)(赞叹)(称赞)

近义词:争辩(争论)

赞许(称赞)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反义词:笨(巧)聚精会神(东张西望)赞许(批评)浪费(节约)

26.剪枝的学问

挥(挥动)(发挥)(挥手)

舞(跳舞)(舞动)(舞者)夺(争夺)(夺取)(夺冠)

靠(依靠)(停靠)(靠近)熟(成熟)(熟悉)(熟练)

娃(娃娃)(女娃)(福娃)蛋(脸蛋)(鸡蛋)(蛋汤)

禁(禁止)(禁令)(禁区)番(番茄)(轮番)

近义词:能手(高手)

盼望(希望)

闻名(有名)

疑惑(疑问)

反义词:粗壮(瘦弱)

疑惑(相信)

充满(缺少)

浓郁(清淡)

三、歇后语篇

1、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2、板上订钉——跑不了

3、背鼓上门——讨打

4、草把做灯——粗心(芯)

5、竹笋出土——节节高

6、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7、钉头碰钉——硬碰硬

8、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10、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1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2、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13、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4、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15、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6、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1、瞎子戴眼镜——装饰

2、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3、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5、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2、虎口拔牙——胆子大

13、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14、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15、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七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⒊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 :

品味语言,欣赏荷花的美丽。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47 课时)

课时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出示课件:

叶圣陶(1894—1988),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写过许多小说、童话、散文和教育方面的著作。⑴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⑵是的,他活了94岁,高寿。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风格和特点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他的散文描写细腻逼真,感情朴实,意味隽永,语言洁净。(生读)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大家把右手抬起来,我们一起来板书。(板书:荷花)

(在荷花左下写叶圣陶)当我在课题后面写下这个名字的时候,你看出了什么?

当你知道这篇课文是他写的,你心里会怎样想?

二、初读课文

⒈充分自读,鼓励学生“煮书”。(板书:煮书)过去的人,把读书叫“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怎么书也可以煮呢?(就是多读,反复读。)多读,读熟,就像煮肉一样,熟了就有味道了。(板书:读熟)读得不满意的句子、段落要反复练。

⒉学生反复读书,教师巡回聆听、指导。⒊检查读书情况:

⑴分节指名读,相机正音、断句

花瓣儿 花骨朵儿 挨挨挤挤 似的 饱胀 了不起 翩翩起舞

⑵质疑词语,理解意思。⑶自由练读喜欢的段落。

⑷个人或小组合作朗诵课文段落,用你的朗读来感染别人。⒋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⑴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看荷花的? ⑵4、5自然节又写了什么呢?(“我”的想象)

⒌初读课文,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它呢?(婀娜多姿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三、教学生字 ⒈自主学习。⒉难字指导(范写): 翩:左右等宽。

蓬:上下结构,草字头将下方的“逢”盖住。裂:“衣”中的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⒊学生描红、临写。⒋作业:

比一比,再组词

蓬()蹈()裂()翩()逢()淘()袭()编()

第二课时(总第 48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一直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荷花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叶圣陶爷爷写的美文《荷花》,继续欣赏荷花的丰姿。

二、整体感知课文 ⒈看荷花视频。

⒉谈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⒊叶圣陶爷爷眼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

⒋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叶圣陶爷爷眼中的荷花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⒌交流,出示二、三自然段。

三、品读二、三段。

⒈仔细读读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出示自学要求)

⒉交流,理解并读好重点句。⑴ 投影: 读,体会到了什么?(荷叶美,多,色彩碧绿,形状圆圆)想到了哪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⑵投影: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用心谈,想象形象,品味语言。②交流:你注意了哪些词?

“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自己用心再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

冒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荷叶 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课件播放荷花)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③会读这句话吗?

⑶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③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可引导:那胀鼓鼓的花苞里包着什么呀?——花瓣、清香、生命等)④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⑤指导朗读。

⑥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4)师读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①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 ②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③大自然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赞叹地说一说: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④小结:是啊,只有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

⒊表演朗读二、三段。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配乐)让我们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来摸摸荷叶,多么地润滑,轻抚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⒉出示荷花头饰,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荷花,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得精彩的同学,老师就把这朵荷花送给他。

⒊相机:蜻蜓被吸引来了,小鱼被吸引来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呢?它们会这美丽的荷叶、荷花说些什么呢?

⒋多么奇妙的感受呀,让我们再一次来美美地回味这么一幕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引读第五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作者以丰富的想像、生动的语言,把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其实,何止是叶圣陶老爷爷爱荷写荷呢?在中国人的眼里,它是洁白无瑕、圣洁高尚的象征。你能把你知道的关于荷花的诗篇或名句等告诉大家吗?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七、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⒈师:过渡:多么动人的诗篇,多么美丽的荷花,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⒉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⒊把你们对荷花的赞美写下来,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八、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荷花 有的……有的……有的……

12荷花 美丽

荷叶 多 绿 圆

古诗欣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夏歌》 南朝 梁 萧 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八

1.学会9个字,认识7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国家尊严时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难点:

明白楚王为难晏子的原因,领略他的聪明才智,并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导入:

1.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晏子的资料,谁来和我们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资料。

3.今天我们来看看晏子出使到楚国时发生了什么?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哪些不同?

2.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幕:

1.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2.小结: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特别,是剧本。剧本首先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根据事情 的发展把故事分成几幕;有场景的介绍;故事的发展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推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剧本的一、二幕布。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觉得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楚王的傲慢无礼,目空一切。

5.练习分角色朗读。

6.楚王为什么要为难晏子?

四.学习课文第二幕:

1.过渡:楚王想好了要让晏子好好出丑,他如愿了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言。

2.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觉得晏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全班交流,领略晏子的沉着和论辩的机智。

4.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9.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1)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没有狼的凯巴伯森林是一个怎样的王国?文章寥寥数语,但是却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一鹿的“王国”的面貌。让学生触摸到此时鹿的“自由自在”有利于学生突破文章的阅读难点。因此,让学生把这寥寥数语“读长、读厚”是这一组块阅读的重点。“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于是“王国”这个词语不再那么“枯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于是“十万只”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它已经有了丰富的文本内涵。)

3、板书:

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生态平衡”的话题,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组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努力地帮助学生降低坡度,化解难点。设计中教师导在关键处,启在愤慨时,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1、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感悟一种道理,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之后,让学生置身于这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组块式的阅读历程之中,利于三年级的学生充分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以及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咀嚼推敲,把玩回味,从而感悟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概念。)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阅读对话既要立足于文本,但又不能囿于文本的有限空间,更不能受40分钟的课堂所羁绊。让学生在读懂文本语言,初步感悟狼和鹿之间的相关相克的联系之后,适时地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注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搜集生活中与文本故事相似的材料。这样延伸性的阅读设计,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丰盈“生态平衡”这一本来是陌生的概念,更有利于发挥文本对于学生的育人功能。可谓一举而多得。)板书设计

大约四千只 ↓

狼 和 鹿 超过了十万只

△ 八千只病鹿

反思

10.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十

一、听写词语并改错:

庐山瀑布 变幻无常 似乎千姿百态云遮雾罩

瞬息万变笼罩云遮雾罩系鞋带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流连忘返腾云驾雾 瞬息万变

二、多音字:

系 似

三、近义词:

神秘——神奇秀丽——秀美增添——增加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四、反义词:

神秘——平常秀丽——丑陋增添——减少变幻无常——恒久不变

五、背诵默写全文。

六、知识要点:

1、用“流连忘返”造句。

2、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三句话,围绕千姿百态这个词语来写。这段话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庐山山头、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的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这段话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

3、庐山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练习一

一、背诵默写简称歌,并写出相对应的省份。

二、背诵默写读读背背中的四字词语,并知道这些四字词语表述世间万物十分复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三、背诵默写《夏日田园杂兴》以及作者朝代。

四、用几句话概括出春节的习俗。

>>>下一页更多“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

1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十一

一条玉带 一缕轻烟 一座山峰 一座冰山 一匹白马 一朵浪花 一顶绒帽 一道彩虹

香港(东方之珠) 济南(泉城) 南京(石头城) 杭州(人间天堂) 广州(羊城)

四、多音字组词。

行 (行人、行走、航行)(银行、行列、行业)

曲 (曲线、曲折、弯曲)(歌曲、乐曲、戏曲)

华 (中华、华丽、豪华)(华山) 系 (联系、关系、系列)(系鞋带、系带子)

漂 (漂亮)(漂浮、漂流) 似 (似乎、相似)(似的)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京杭大运河像绸带,它们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两大人间奇迹。

2.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

3.京杭大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4.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珍贵的海洋生物,有龙虾,有燕鱼,还有海龟……。那儿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石油储量丰富而被称为“第二波斯湾”。

5.庐山地处我国江西省的北部。描写庐山的古诗有: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目前,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是34个——在原30个基础上加上了海南省、重庆直辖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7.学习了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用其中的诗句填空。(1)、农村的庄稼人很勤劳,他们昼出耘田夜绩麻。(2)、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小孩子在玩“种田”的游戏,他们趴在地上学大人种庄稼,不禁让我想起两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9.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10.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这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1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一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庐山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12.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六、造句。

1.流连忘返……①云南西双版纳风景优美,真令人流连忘返。

②雄伟壮丽的长城,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2.无拘无束……①同学们无拘无束地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

3.……像…… ①孩子们出来玩了,他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快活极了。

12.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扣主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的具体繁荣介绍。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学情分析:

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的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写什么呢?

(教师深情描述,再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与兴趣)

二、初读指导

(自读课文,积极思考,学会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自学生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2)给文章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和学生一起走进“恐龙”,在这一部分教学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

1、导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拟制到了什么。(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导读第2—4自然段。读读、想想、议仪。如何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1)品读第2自然段

①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② 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③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2)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②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③朗读课文(3)品读第四自然段 ①恐龙是怎么样繁殖后代的? ②朗读课文

(4)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导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工有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3、总结课文。(整理资料,对恐龙有更全面的了解)(1)朗读课文。(2)教师小结。

二、背诵指导。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脉络先背诵。

2、学生试背。

3、指名试背。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恐龙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反思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浅显。

在课前,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激发兴趣,积累相关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接着以雷龙为例,让学生找出描写雷龙特点的句子,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雷龙身体非常庞大的特点写具体的,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它的特点读出来。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以后,让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自学其它恐龙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能准确地总结出说明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给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后,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学生的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在报社实习日记下一篇:远近闻名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