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2024-06-11

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精选11篇)

1.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一

《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广元市朝天区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

董仙莲

【摘要】: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由于语言环境、地方方言、师资队伍、学前教育、留守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给农村地区的拼音教学带来诸多困难。结合笔者调研的朝天区20多所乡镇学校的拼音教学情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从现象到本质,理论到实践,探因寻本,提出进一步优化农村小学拼音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关键词】:农村小学

拼音教学 现状分析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1.朝天区共有28所农村小学,通过近5年的教学视导、督查、听课、评课、教学大比武等活动的深入开展,笔者发现小学低段的汉语拼音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从近5年的期末考试来看,“读拼音,写词语”这类题目的失分都比较大,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失分更严重。以2014年朝天片区秋季期末检测的抽查为例:城区的朝天一小小学一年级语文平均82.3分,朝天二小平均88.5分,而处于较为偏远的农村小学小安小学平均56.8分,陈家小学平均62.4分,相差十分悬殊。通过抽样进行试卷分析,其中 “将下列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抄写在横线上 ”一题朝天一小得分率为78.5%;朝天二小得分率为86.6%;小安小学得分率为54.3%;陈家小学得分率为64.8%,其余各地的农村小学校也存在类似情况。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的拼音教学令人堪忧,还存在着诸多问题。2.《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即1-2年级划分为第一学段,这个学段以拼音、识字教学为主要任务,对学习汉语拼音有明确的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大约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3500个常用汉字)的一半。可见,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在1-2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识字的前提是先要学好汉语拼音,是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地调查分析,认真研究,寻找对策。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拼音教学中存在哪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在今后的拼音教学中如何改进?这是本研究要关注的问题,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调查,从师资队伍建设、拼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考察拼音教学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打好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基础提供可能。

二、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成因分析

(一)语言环境对拼音教学的影响

1.语言氛围的影响

欧文说:“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语言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农村,孩子们平时的活动、交流都是用四川话来讲,从孩子开始说话,就是讲我们的四川土话,至于从电视上听到的,学会的一些普通话,也不会经常说的,所以,一开始学汉语拼音,学习讲普通话,就觉得很难,甚至有些字母的音发不准。例如笔者在听个别教师教“an en ang eng ying”这几个韵母时,就发现学生发音不准,由于教师指导发音的方法不当,个别孩子的前鼻音发不出来,后鼻音又发音太夸张,虽然教师读了几次,学生跟读,但就是发不准。从以上事例说明,在农村,语言环境大大影响了拼音教学。

2.本地方言的影响

在我们朝天方言中,一是平舌、翘舌不分,比如:十和

四、说和索,吃和词不分,教师在教学“zh ch sh”的时候,有的孩子把“zh ch sh”完全读成“z c s”部分孩子在单独认读时读的清,可是学拼“zh-u-o”的时候,他就把“zh-u-o”拼成“z—u—o”;二是鼻音n与边音l的发音相似,如:把“牛”说成“刘”,并以为很时尚;三是部分字词与普通话读音有差别,如:“吓”说成“ha”,“贼”读着“zui”;第四是声调的问题,如:羊木镇那边的学生把“舅舅”读着上声调,而朝天镇读着阳平调,发音多为上调,与普通话发三声近似。孩子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口耳相传,已经形成语言习惯,很难纠正,给刚入学的拼音教学带来客观上的阻碍。

(二)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对拼音教学的影响

1.农村学校普遍不太重视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由于教育局每年春季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检测抽查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小学中高段,低段不予抽查,所以学校在安排教师的时候,把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基本上都安排的中高段,而安排在低段任教的教师一是年龄老化。全区26所小学,小学一年级有45个教学班,任教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26人,占57%,40-50岁的有12人,占26%,40岁以下的仅7人,仅占17%。个别学校甚至有即将要退休的教师在任教一年级,认为低段的教学难度不大,也不参加抽查评比,坚持一两年就退休了;二是学校对教师所任教学科教学的安排随意性大。今年教数学,明年教语文,哪个学科缺教师就安排去上,不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缺乏对教师学科教学专业成长的系统规划。例如在2014年评选的个别小学语文市级名师,当时任教的却是小学数学,类似问题在小学十分突出。

2.教师的业务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一是农村小学目前还在一线教学的老教师中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民办教师,这其中部分非师范专业的教师对汉语拼音知识本身就没有搞清楚,发音不准,往往处理不好指导学生学习字母与训练学生直呼音节、书写音节的关系。具体表现是,教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字母的发音与识记字母形状的指导,而忽略直呼音节与书写音节的训练;二是教法传统单一,部分教师在拼音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言进行,而是孤立地教学音节,使学生兴趣索然。问题表现在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构词率较高的音节,适时、适量地指导学生用其组词或用所组的词语口头造句。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语意有效地识记音节及扩展学生的词语占有量,给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阅读和写话造成了困难。

(三)学前教育和家庭环境对拼音教学的影响 1.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对拼音教学的影响较大。由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小学化问题突出,在孩子上幼儿大班(或学前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就已经教了拼音的认读,大多数孩子都能像背诵儿歌一样背诵声母韵母表,但是在发音上又不够准确,“拖腔”“唱腔”十分严重,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一时很难纠正过来。另外,学生对已经学过的东西就没有了兴趣,往往是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自顾自地讲起来了,根本无法安静下来用心听读。因此,教师在处理一年级拼音教学时基本上是囫囵吞枣匆匆完成任务,而学生则如嚼着无味的甘蔗无奈地听着一遍又一遍重复的音节,兴味索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留守儿童问题对拼音教学的影响。在农村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老人们很多不识字,有的即使识字但却不认识拼音,他们主要照顾孩子吃饱穿暖的问题,对辅导孩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就无法保证了。对于像“读书”这样的无形作业,那就更形同虚设,像“读熟字母,熟练拼读音节”这样的作业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农村的“留守儿童”从小就缺乏父母这个启蒙教师的呵护和教育,单凭学校教师的力量是苍白的。

三、改进措施及教学策略建议

(一)优化配置,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1.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小学低段语文的师资配置,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合理调配,科学安排,高度重视。一是要认真规划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至少要做到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教师要长期稳定,不能频繁更换所教学科。这样安排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谓“术业有专攻”,低段的教学虽然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对于教学知识来说未必简单。部分教师可能只适合任教高段的教学,低段不一定适应,所以,让教师在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之间循环教学任务更为合理一些;二是尽量安排有一定教学经验,业务素养较好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小学一年级的入学教学工作。

2.加大对教师学科知识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目前,我们对教师的培训渠道、培训种类、培训内容都是比较丰富的,但是这些培训学习显得杂乱无章、零散低效,缺乏系统性、序列性和统一性。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究,重形式而轻内容,尤其是在学科知识、教材教法的培训方面很少涉及,几乎为空白。例如:汉语拼音方案、语法知识、各类文体文章的阅读知识、作文序列知识、文学常识等,对于农村小学的部分语文教师来说是不是都能掌握?有没有系统地学习?建议我们的师资培训部门能从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高效地安排培训内容;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区域内的学科教师全面摸底,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批次轮换,有序安排,达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专业知识过关。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普通话的培训,尤其是对汉语拼音教学能力的培训。笔者建议对汉语拼音教学教师实行“双证”上岗(即普通话二甲等级证和汉语拼音教学 合格证)。教研部门和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汉语拼音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提高的平台。

3.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一是教研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管部门,每学期要对各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专项的督查视导,但在以往的教学视导中教研员更多的是在关注中高段的教学情况和对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作指导,而对小学低段的教学情况缺少系统、深入的指导和了解。因此,要引起学校对低段教学的重视,教师的重视,语文教研员首先要重视。要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指导、评估,不断规范其教学行为,提出改进措施;二是在教学质量考核方面,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各年级都只有一个班,没有平行班级,在教学质量量化方面没有比较参照,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上也就存在一些吃大锅饭现象,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质量意识淡薄,不思进取,教学管理粗放。因此,建议各校在片区内联合建立起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例如:羊木片区内有花石小学、东溪河小学、西北小学、羊木镇小学四所学校,平常的抽查检测就可以在这四所学校中相互参照,量化评比,要体现出教学质量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二)厘清思路,明确拼音教学的内容。

拼音教学,在什么基础上教,教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确定什么样的教学重点,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只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把准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成竹在胸,认真做好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包括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分两个单元教学。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有6个单韵母,23个声母以及16个整体认读音节。每一课中,都配有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与之有效地整合起来,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文中还编排了很多儿歌,主要是为了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以巩固汉语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儿歌下面还有部分生字,这些生字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书写,也不要做字形的分析。儿歌的编排,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效果。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有: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及四声,声母和复韵母的拼音练习、音节的书写格式、整体认读音节ye、yue、yuan、yin、yun、ying,以及认字、配图的字词拼读和儿歌。识字结合句子、儿歌的教学进行,采用多种方法复现、巩固,学生会觉得妙趣横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er是特殊韵母,可以单独为汉字注音,不与任何声母相拼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即j、q、x从不和ü拼。

2.有的放矢,明确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一是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二是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攻坚克难,找准拼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汉语拼音教学目标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不要求直呼音节。从教学要求的变化上,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教学重难点:一是掌握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以及带调拼读音节,区分二声和四声,掌握三声的读法,并学会两拼和三拼的拼读方法,正确书写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学会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三是掌握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掌握整体认读音节,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四是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

(三)授之以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视导中,笔者发现之所以很多老教师的课不受欢迎,主要是教学方法太陈旧。仅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再用上夹生的普通话,一成不变的音调,一张毫无表情的面孔,怎么能引起天真活泼,充满好奇的儿童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要找到这个“老师”并非易事,是需要教育智慧和教育激情的。

1.整合资源,借力教材,让学生学而有法。

虽然近几年农村小学基本上都建起了多媒体教室,添置了电教装备,但是大部分小学还没有安装班班通,且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也不太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而得法,这就需要正确解读教材编写意图。汉语拼音教材每课基本上由“情境图、音节、语境歌”三部分组成,三部分 内容有机整合,共同承担了每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整合资源,借力教材很有必要。

(1)在拼音教学中把图、形、音相结合,多元互动,强化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注意儿童心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该将字母的形和发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教材提供了很好的插图,合理利用起来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e”时,可先出示图画:一只可爱的大白鹅。充分借助插图调动孩子的兴趣,通过讲故事、看插图、编顺口溜,让他们在快乐中、自我发现中愉快地认读、书写,准确而迅速地掌握。(2)化抽象为具体,集中观察,比较记忆。声母中有很多字母音或形非常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为帮助学生分辨清楚,可采用比较记忆法。如b和d,q和p四个字母,形似难分,可让学生自制模具,设计游戏,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字母在写法上的区别,再辅之顺口溜辅助记忆,让模糊的形象更加清晰,强化记忆。

2.寓教于乐,形式多样,让学生学而有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根据一年级学生记得快、忘得快,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可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方法换成找朋友、小白鸽送信、摘水果、比一比、猜一猜、爬山比赛等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例如,在学完所有韵母后,为加强记忆,让学生挑四种自己最喜爱的颜色,分别涂在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上,这样,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既巩固认识了这些字母的形状,又分清了它们的细微差别。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拼音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营造氛围,创设环境,让学生学在其中。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班级环境创设也可以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在学生学习拼音教学期间,在教室用品上部标上拼音名字,使用拼音化的课表,张贴生母、韵母表,用拼音给孩子写评语,给家长写通知让孩子回去读给家长听,在家中家具、电器贴上拼音标签,每天早上用拼音简单写一件自己亲眼看见或听到的事等等。掌握拼音方法以后,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可让学生用拼音字母拼读教室用具、学习用品,天天见面天天读,耳濡目染,日久成习惯。日常用语也可用拼音写出来让学生读,例如:教师出示qǐ lì,学生立刻起立,出示zuò xià,学生立刻坐下。在黑板一角开辟“天天练习”专栏,每天拼几个词语或句子,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学校领导班子要时时处处带头讲普通话,影响全体教师自觉使用普通话,通过评选“推普”先进工作者等激励措施大力推广普 通话,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汉语拼音教学氛围。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有准确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才能使拼音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才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垫基铺路的作用。

四、两点思考

思考一:关于拼音教学的纵深度问题。无论是《课标》还是《教参》,都一致要求学生只要能准确认读声韵母和音节,因为拼音只是学习汉字的拐杖。对于声韵母也只要抄写能准确认读就行了。如此看来,拼音的教学应该是愉快而单一的。可事实上,翻开各类辅导资料(包括新华文轩所指定可使用的同步练习册),各类检测试卷,要求就更高了:学生首先要分清声母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节;学会正确标调;能按顺序写出所有的声母;能正确地把声韵母合成音节;能根据图补充完整音节(包含补充声母、韵母、声调);能把图和音节连线;能看图完整地写出整个音节……这样的知识含量岂是光熟读音节就能解决的?岂是光抄写声韵母就行的?分析以上的知识类型,大多数的知识是跟“音节”有关系的,如果不熟悉所有的声母,不熟悉所有的韵母,不熟悉所有的整体认读音节。那么最基本的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单项练习就完成不了,所以,所有的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就要会背会默写。而填音节、连音节、写音节这样的练习不仅跟声韵母的掌握有直接的关系,还涉及到音节组成的规则(如标调规则和ü上两点处理规则),更需要学生能运用正确的音节来表达所 需要表达的内容。

思考二:拼音教学的时效性问题。我们在小学一年级教会学生熟练拼读音节是否就能一劳永逸呢?尽管在教学中渗透了一些音节组成的规则,学生也见识了大量的音节,但要正确书写出完整的音节,哪怕只要填一些声母或韵母,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的,有的学生甚至在中年级少量需要拼音来代替汉字时,也会把“镂”注音成“liòu”,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笔者认为对于音节掌握要求可能要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因为作业上有这样的练习、考试中有这样的题目,而是我们从长远的目标来看——一年级学完拼音后,马上就要学会运用拼音来写词或写一句话,二、三年级在写话和习作中也会比较频繁地使用拼音,也就是说,其实音节的全面掌握是学生实际的需要,既是如此,光要求会认读音节恐怕是不够的,还要多练习写一写,眼睛看与手来写所获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基于此,在拼音教学中,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一定要抄写并会背会默,每一课在书上出现的带调拼音词要抄写。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声母、韵母只要在习字册上抄写就行,不需要再在拼音本上书写。音节的抄写能加深学生对正确音节的正确感知程度,对标调和一些拼写规则也有巩固的作用。相信如果平时在教学中能加强这一块的教学,在练习中也不至于频频出现学生抄错字母、漏抄声调、标错声调、填错音节的错误了。因此,对于拼音的教学应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不是单单只在一年级,而要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如果说学习语文是培育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拼音教学就是这棵 大树的根,只有根扎得深,树才长得更茂盛。拼音教学是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打开语文课程的第一扇门,这扇门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美景还是枯燥无味的符号,这就要靠我们每位语文教者智慧的高低了。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钻研,合理运用适当的方式,就一定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地学好拼音,让拼音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为学生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3)

〔2〕魏元石,《汉语拼音方案》的定位和拼音教学。〔3〕刘必兰,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难点的突破 〔4〕刘素花,在小学拼音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5〕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

2.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二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35-0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传递着人们的思想、信念、观点、态度等,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文化的传承和折射,我们学习一种语言其实就是学习另外一种文化。在澳洲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向澳洲学生教授汉语就面临着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如果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不了解,就会影响对汉语的学习和使用,正是所谓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因此,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澳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应”(束定芳,1996),这是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记录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杜道明(2008)主张“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认为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着一定的作用。我国语言学家罗常培曾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因此,语言是文化交往的工具,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两者相辅相成。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鄄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inter?鄄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说当你和不同于你民族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去更好地适应对方而不是产生冲突和矛盾。当前,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正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在中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于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汉语走向国际化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优秀独特魅力,“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往来的澳洲不断升温,随着澳洲华人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母语为英语的人能掌握汉语也成为个人发展的一块“敲门砖”,比如医生、律师、翻译等。世界各国汉语教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澳大利亚的汉语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澳大利亚的对外汉语教育已与当地教育部门接轨,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学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质量日益提高。

二、澳大利亚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澳大利亚是多元文化移民国家,全国两千多万人口,有超过将近四百万的澳大利亚人在家中讲英语以外的其它语言。随着中澳经贸往来的加强,澳大利亚实行“面向亚洲”的战略,因而汉语教育在澳洲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很多华人移民家庭都希望子女能不忘本,有的虽然是在澳洲出生,但也希望继续把汉语学好,不少澳洲当地家庭也希望能接触到汉语,一方面是汉语在世界的覆盖面之广,尤其是澳洲的华人移民越来越多,汉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被汉语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有的澳洲人学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到中国旅游。但是目前在澳大利亚的中文学校虽然数量不少,办学质量却是参差不齐,有的仅能勉强度日,究其原因:首先,缺乏合适的教材。笔者在澳洲留学时有幸成为当地一所较大开办较早的中文学校的对外汉语教师,因为校长是早期来澳的越南人,是第一代移民,她们所采用的教材非常传统甚至是落后,有些内容和澳大利亚本土的文化差异很大,老师上课也是单纯地教授学生汉字的偏旁、部首、发音等等,对学生的文化引入较少,所以造成学生理解困难,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成为澳大利亚中文学校或中文课堂的当务之急。其次,师资缺乏,教学经验不足。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华文教育最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是师资问题,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大多数学校是课下办学或民间办学,领导和教师是对汉语文化抱着很大的兴趣和热爱而来,但有的不是汉语专业出身,也不太注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些教师的母语并非汉语,而是粤语或越南语、马来语等,对汉语言文化掌握不深,上课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也很努力认真地教学生一笔一划地写汉字、学拼音、念课文,但忽略了文化差异,忽略了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模式,尤其是中国老师上课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满堂灌,中国式的填鸭,但澳洲的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鼓励式教学,很多老师没有注意和学生进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提高自我和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所以造成学生很多是被家长逼迫着来学中文,有的已逐渐厌倦到中文学校来上课甚至是排斥和抵触老师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文化引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历史渊源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因为各自所代表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造成误解,这种误解不是故意的,也不同于语言和语法方面所带来的误解。如果是语法错误,对方会认为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而给予谅解,但对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对方就有可能认为是粗鲁或无礼的表现,从而造成交际上的紧张或冲突。例如,外国人为表达平等往往会直呼其名,而在中国却习惯在名字前加上某种称呼,尤其是对长辈。如果外国朋友没有注意这点,对着中国老人直呼大名,那么这位老人一定会比较生气对直呼其名的人不予理睬。再如,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送对方礼物时通常会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请笑纳”,外国人听到后就会很不解:既然不能表达你的敬意那为什么还要送呢? 中国人送上礼物后希望对方回家后再打开,而不喜欢当面打开,当面打开容易使人感到尴尬。不同国家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等,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目的语言信息的接受,从而造成他们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中的社交障碍。

因此,学生对汉语的正确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汉语文化的熟悉程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社交礼仪、宗教禁忌等文化信息。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应当是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文化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使语言知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得以正确运用,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

1.教师课堂传授

教师要意识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使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限于讲解汉字的发音和语法,还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比如课堂教学是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内容,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中国内地不同地区过年的视频片段,还可以过春节在教室里带着学生包饺子做年画,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感性地了解汉语文化,比如中国的长城、故宫、丝绸之路等,培养其文化意识。

2.带领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唐人街、中国超市,教大家认识更多的中国物品、食物名称等,让学生去校外采访认识的中国人,或是帮助学生排练中国的成语故事等,还可以举办汉语猜谜或是唐诗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践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接触汉语文化

教师除了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练习,定期布置一些课外研究任务,让大家自主探索后再小组讨论,可以分主题进行研究,如人物专题、节日专题、饮食专题等,拿出一个专题让学生们做中西方对比的PPT和大家分享。

总之,在澳洲这样一个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教授对外汉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把跨文化交际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学会汉语知识的同时也发现汉语学习的乐趣,而不再是“苦学”,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推广和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帮助学生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其搭起中西方交流的桥梁,对其将来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2]B. Spitzberg & W.Cupac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1984

[3]Crystal,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0,15

作者简介:

3.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教学 核心地位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的思考

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这门课上系统的学习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知识,老师也放了一些课堂视频,让我们初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殿堂,为我们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门课上,我们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产生了一些感想。下面就将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词汇教学以及词汇教学的一点教学方法的思考阐述如下。

一、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必要性的思考

目前,全球的“汉语热”方兴未艾,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它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并在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与宝贵的实践经验。在语言的教学中,词汇教学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在交际中所犯错误不仅来源于语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词汇。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语言说到底还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语音是词语的具体读音的综合,语法是词语的具体用法的概括,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了。如果掌握了词语的具体读音和具体用法,即使不学语音和语法也可以,母语的获得经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如果只掌握语音和语法的知识,而不掌握具体词语的读音和用法,那还谈不上掌握了这种语言,往往会一说就错,一用就错。对于任何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来说,词汇教学的基础性都是无可置疑的。这样看来,词汇教学理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即使不说是一个核心位置。但是,长期以来,与语音教学和语法教学相比,词汇教学却基本处于散漫无序的状态。词汇教学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多年来没有显著的改进。以这样的现状来看,这些对对外汉语教学无疑是不利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一直是个重点的问题,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它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其他课堂教学往往都是建立在词汇教学基础上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往往以考核期词汇量的大小为依据。如果词汇教学解决得好,将会对其他方面的教学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直接且根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语言及文化的认知和掌握。因此,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在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注重积极有效地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对象主要是针对外国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培养、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了在词汇的对应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了解汉语词汇的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显得特别重要。

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 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词汇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 各种文化特征都能在该语言的词汇中体现, 所以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可能造成相同的词语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有相同的含义等等非对应语言现象。这些差异给我们在理解、翻译词语时带来很大的困难。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也不相同。首先,表现在词汇语义的非对应性:由于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汉语和英语的文化概念有非对应性。一种语言具有的概念、事情或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或相近的词汇表达, 这就是词汇空缺现象。例如, 英语中的“swan”、“hippy”、“American Dream”、“hard drink”、“waterloo”、“motel”、“brunch”、“cowboy”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概念对中国人来说是生疏的, 它们是英美民族的文化特产。而中国人所说的“炕”“馒头”“老好人”“万元户”这些词汇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 如果英美人没“睡过”“吃过”“做过”就很难理解其真正内涵。还有一种情况,汉语中和英语中有对应词, 但代表的意义不同。其次,表现在词汇语用功能的非对应性:这种非对应性一般表现为整体对个体、模糊对明显、概括对具体等形式。中国人若问“你吃了饭没有?”此处的“饭”的语用功能包括早饭、中饭、晚饭, 但人们往往无须细问, 从问话的时间就可明白问话人的所指。汉语中的“饭”的语用功能与英语中的“breakfast”、“lunch”、“supper”等词各自的语用功能是不对应的, 这三个词的语用功能加在一起才与汉语中的“饭”的语用功能相等。再次,表现在词汇表达的非对应性:中国人通常喜欢用间接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请求他人帮忙、讨论问题或提出不同观点时,常会绕一大圈,先扯些别的问题,发出暗示然后再引入正题,很少直截了当的开宗明义。最后,表现在词汇语域的非对应性:如在中国,说女子结婚叫“嫁人”,男子结婚叫“娶媳妇”,而在西方,只要一个词“marriage”就可以表示。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教学技巧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搞好词汇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利用一些必要词汇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也是十分重要的。

词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是通过展示词汇的技巧、解释词汇的技巧、词汇练习的技巧和关于词汇的积累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展示词汇的技巧

展示词汇可以通过独词的展示和综合展示给学生。

独词的展示可以通过听写、领读、认读、卡片、实物、图片展示等方法展示给学生。听写的时候,可以指定二至三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其它学生下面写;也可请学生轮流到前面听写。写完后教师或其他学生纠正错误,教师讲评,要特别提醒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写错的地方,并用彩笔标出,同时给出正确的写法。听写可以是老师念词学生写,也可以是老师说出词义,学生写这个词。领读就是教师对每个生词做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领读可以借助听写材料,也可按照书上的生词表读。认读的方法就是教师请学生集体或轮流认读黑板上的生词,同时采用析字,简单分析偏旁部首含义的方法,适当向学生说明词的形、音、义。认读时可按照顺序读也可打乱顺序读。卡片展示就是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卡片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作:A面是汉字,B面是词的汉语拼音和相应的翻译。认读时,可先认拼音后认汉字,也可直接辨认汉字,发出读音。这种方法适用于汉语学习的开始阶段,既可在新授前复习前课生词,也可用来认读当天所学的生词。实物展示就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启发学生直接将当堂所要学的生词说出来。图片展示的方法就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启发学生直接将当堂所学的生词说出来。这种方法也可用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法帮助和加深学生的学习。

综合展示可以通过按词类排列后展示、相关排列、串联排列、分话题排列的方法展示给学生。按词类排列后展示可以把课文中的生词按照不同词类排列后展示,如果学生尚不了解词类的知识,教师可以英汉对比的方法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排列方法从词的语法功能出发,便于将来进行词语的搭配练习,并建立词类的初步认识。采用相关排列时,教师可以根据词与词之间意义的相关性,对生词表中的生词进行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的方法在于帮助学生记忆。串联排列是按照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听写,认读后教师以排列好的生词为线索叙述或串讲课文。学生以生词为提示线索,听教师串讲课文或复述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着生词进行。这种方法适用于精读课,口语课和听力课等多种类型。分话题排列时,教师根据当天课所要讲练的内容,把生词按不同的话题分组排列。如谈家庭就按照家庭成员和相互关系排列等。这种排列的好处是生词的讲解和运用有机地融为一体,学以致用,记忆深刻。适用于精读课和口语课教学。

(二)、解释词汇的技巧

解释词汇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解释词义的技巧和解释用法的技巧。

解释词义的方法可以采用以旧带新法、根据语素推测词义、形象释义法、表演、利用语境释义、例句释义、利用上下文释义、近义词比较、反义词对比、扩展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可解释其它意项、归纳词义、汉语和学生母语的对比、翻译、问答、学生讲解。解释用法的技巧可以采用词语搭配实例、直接说明的方法。

(三)、词汇练习的技巧

可以采用直接问答、利用图片、实物、体态和动作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词语,加强记忆;说出同义词和反义词、说出动词的宾语,并搭配成动宾短语、说出动词、说出量词这些方法加强学生记忆练习。采用辨别一个词的不同用法、选词填空、改错的方法加强辨别练习。用汉语口头解释、概括成语或俗语、词语联想、画面联想的方法加强理解练习。还可采用模仿造句、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用指定的词语提问题并回答、造句、扩展短语、根据语言环境,用指定的词语对话、用指定词语复述故事、填关联词语加强用法练习。

(四)、词汇的积累

积累词汇可以利用同素词。如,“整”(整年,整月,整日,整天);可以利用学过的语素扩展新词;归纳同素词;利用附加法类推(前缀,后缀);根据意义归类;根据语法归类;重复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德鑫.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世界汉语教学,1995,(1).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3、刘珣、张旺熹、施家炜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评选第二集,1991~2004·中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12

4、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4

4.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四

摘要:汉语拼音, 是每一位小学生必学的知识, 能够帮助其认读汉字、矫正普通话。但由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甚至枯燥导致许多小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失去兴趣。本文在浅析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方法前先谈谈我国对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要求及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现状。

关键词:拼音教学;游戏;方法

一、我国对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声母的要求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中第6点对拼音的学习要求是[1]“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中第5条对拼音的学习要求是[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第6条中也提到[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即汉语拼音主要用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汉语拼音既然只作为识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那么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提过高要求, 不应该让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过于大的`负担, 过于放大其作用和功能反而会产生负作用。

二、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现状

受当地方言的影响, 有些小学生说的大多是方言, 入学后从方言过渡到规范的普通话发音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有些家长会在幼儿园升小学的假期给孩子报拼音辅导班提前学习, 所以小学生的拼音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再次, 小学的课堂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 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20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 他们刚刚从幼升小,习惯了课堂松散自由的学习环境, 小学的课堂相对拘束使得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 喜欢在座位底下搞小动作, 随意走动。但小学生的记忆力好,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 所以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的讲解放在前20分钟, 这个时候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

三、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

1、教具的灵活使用

在汉语拼音教学时, 教具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学习拼音。根据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 “2-7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这个阶段, 这个时期是儿童凭借表象来进行思维, 但他们没有守恒概念, 不能一心二用。他们认识事物需要通过具体的东西来支持。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当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图片、模型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单韵母“弧笔, 可以制作卡片, 教发音时在卡片上画医生给小姐姐检查嗓子, 小姐姐张着嘴在发坏囊, 让小朋友们通过回忆平时看医生要张嘴喊“弧崩囱习“弧钡姆⒁, 在另画一张卡片小姑娘与她的小辫子, 小辫子画在右边, 让小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小姑娘的发型就是“弧钡男巫蠢醇且洹皑弧钡难子。

2、游戏教学

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如何将游戏与课堂串联起来便是老师所需要思考的。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制作声母与韵母的卡片, 让孩子们自行组合, 看看能拼出哪些拼音, 即“找朋友”游戏。

例如在教学声母“p”与韵母相拼时, 可以制作小兔子的头饰“p”, 再制作几个萝卜图案可以与“p”相拼的韵母头饰“弧薄“o”、“i”“u”等。请一位小朋友当小兔子“p”, 再请几位小朋友分别当“萝卜”小兔子“p”饿了要去拔萝卜, 只有正确拼出音节才能成功拔出萝卜。

游戏教学法在提高小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上有着显著的作用, 是趣味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3、比赛

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们都乐于表现自己, 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根据这个心理特征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比赛环节。如小组比赛, 哪个小组表现的好就画上一颗星, 对在比赛中获胜的小组, 每一位小朋友都能获得一定的小奖励。

20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提出:[1]“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 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无定法。[2]根据小学生们的心理来备课, 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 通过不同的环节丰富课堂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来学习拼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5.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五

摘要: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整个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没有生物实验教学,生物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本文对乡镇中学的现状及普遍存在实验设备极度缺乏,课时严重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整改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字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今天生物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再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生物学史上的每一个科学的发现,理论的产生,无一例外的和生物学实验紧密联系。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离开了实验,现代生物将无法发展。

生物学实验科学是人们运用科学思维,有目地的选择对象,运用一定的研究手段,人为创造各种实验条件,主动控制、干预研究对象,从中对生命现象及其运动的规律进行探索的实验活动。

然而乡镇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却不乐观,笔者对本校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及现状进行了反思。

1、本校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1实验设备极度缺失。

由于多年使用,原本不富裕的试验器材严重坏损或缺失。如显微镜的镜筒已大多无法固定而下滑,一些模型标本也坏损严重,实验用工具严重缺失,如做临时装片用的尖嘴镊子已严重锈蚀而不能使用……

(2课时严重不足。

所有的乡镇中学规定初中的生物课时为每周两课时,而教材规定为三课时,这三课时的内容压缩为两课时,一学期下来就少了十几节课,别说课上让学生做实验,就连教师的演示实验也省了,只把试验现象和结

果直接告诉学生,这显然违背了生物科学的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有很多学生不尊重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过分依赖,想当然等。

(3主管领导不重视。

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量涌进城市,而主管领导却视而不见,在教师的人员配备上、资金的投入方面都是随随便便,致使偏远农村中学教师极度缺乏,只能随便让一些不专业的教师担任生物教师,不专业的教师对生物实验很不重视,乡镇中学的实验条件简陋,设备缺乏,没有资金投入,连添置一些简易的、极需的、常用的生物实验设备和器材都做不到。再说上级也没有专项资金的投入,所以乡镇中学的生物实验也只能是维持这个现状。

(4生物教师本身思想上不重视。

由于乡村中学教师缺乏,导致乡村中学教师工作量大。虽说每一位生物老师都知道生物实验的重要性,但学校的情况如此,他们也只能安于现状。

(5没有生物实验员。

完成一个实验没有实验员的配合,确实太辛苦了。有时一个实验要准备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笔者亲身就有过这样的体会,生物课上为了完成测定种子萌发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这个实验,自己在生化实验室里折腾了几天的时间,最后还是因为导管漏气没能观察到实验结果。所以,好多老师碰到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则向学生公布实验结果即可, 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既感受不到真理产生的过程,也很难理解或记忆这些繁杂的、抽象的实验现象或结果。

2、关于现状的反思。(1思考。

针对乡镇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这种现状,笔者进行了思考,在生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生物学实验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和能力,养成乐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极为重要,而乡镇中学生物实验条件的严重缺乏,明显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新课改理念中,增加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2001年9月,伴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围绕课程总目标中“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的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探究、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也为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生物学基本科学素养,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再说,生物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生物知识及发展前景等的了解和掌握,更关系到学生的升学与前途。这也说明平时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否开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广泛应用,当然也关系到学生升学的成绩。更严重的是, 长此以往,学生不易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善于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数据说话,一种随意的,不严肃的,想当然的伪科学态度,在学生头脑中就自然而然地滋生起来。

(3整改措施。

因此,笔者认为,肩负着中学生物教育重任的有关部门,领导及生物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来改变或改善目前乡镇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这种现状,至少应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上级主管的领导思想上要重视。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充实实验器材。

第三,增加课时,按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每周三课时而不是每周两课时。增加课时可以让老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便可适当地安排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第四,至少每校配备一个生物实验员。

6.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六

关键词: 汉语言教学    信息化时代    改进策略

引言

信息化对社会各方面发展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对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语言作为信息记录、传导处理的媒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但没有失去原有的功能,反而其媒介功能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得到更大地发挥。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应该抓住机遇,推进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时代汉语教学现状

信息化时代,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方向,但是由于信息化水平及基础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汉语教学中的信息化软硬件条件不足

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地区间贫富差距依然很大[1]。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信息化教育的软硬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科学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带来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设备配置更新速度快,需要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日常维护,但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导致这些地区的软硬件水平不高。

(二)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我国信息化设备配置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政府统一采购配置的方式,对因地制宜地进行信息化设备推广制造了困难。导致配置的信息化设备因脱离当地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三)汉语言教学人员缺乏信息化技术培训

虽然近年来我国汉语教育人员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具有深厚扎实的语文功底的同时又能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媒体手段的人并不是很多,这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表现尤为明显,不但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少,会维护维修的人员更少,导致虽然配备了信息化设备,却无法使用的情况[2]。

(四)信息化条件下汉语言教学人员创新能力不强

信息化时代,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需求,在新的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学形势下,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功底,还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归纳总结和详细的分析。同时,多媒体应用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更高的要求表现为现有汉语言教学人员创新能力不足。

二、信息化时代提高汉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因地制宜推进各地信息化条件建设

我国现已在汉语言信息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投资,但是投资不能盲目,应该有规划、有目标地、因地制宜地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在推动其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加强项目的科学规划和后续设备保养等。

(二)加强对汉语言教学人员的培训

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学对教师们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所以,为教学人员提供合适的、实用的、专业的培训就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3]。培训不仅局限在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上,还加强包括广泛地科普知识,多学科之间联动教学和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工作等项目培训,从而达到使教育人员能熟练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的目的。

(三)实现优秀教师资源的公平化分配

教师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教师资源有着很大的差距。优秀的汉语言教师是一种稀缺的财富,不应该全部集中在富裕发达的地区,每个人都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国家应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优秀的汉语教育人员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进行下乡支援,或者通过网络教学等方式,达到优秀教学资源公平化分配的目的,实现公平化教学。

(四)促进汉语言教学的区域间交流

加强汉语言教学交流,不应仅局限于师资力量方面,不同区域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推动汉语教学的有效手段[4]。可以通过组织学校间互换生等交流活动或者利用放假期间结合其他帮扶政策,对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进行互换学习性质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强汉语言学习效果。

(五)加强汉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综合

信息化时代,单一进行汉语言教育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该尝试将汉语言教学与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将先进理念和最新信息融入汉语言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彻底实现汉语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培养综合性现代化人才。

结语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传统汉语言教学方法受到很大的时代挑战。汉语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虽然我国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完善信息化教学过程,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使汉语言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芳.西藏内高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的个案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刘艾清.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118-121.

[3]李彭曦.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系统在藏汉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7.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篇七

当今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热点则集中于课堂教学创新。毫无疑问,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智、有效的选择和捷径,当然的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于是,正视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就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里,我们立足于课本,以课堂大容量,练习大容量和时间加汗水的办法,不可否认的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固有的教学观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当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状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沿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老教法,导致教师讲述多,启发少,多元交流更少;讲知识多而讲规律少,讲学习方法更少;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而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学生接受学习机会多而表达学习的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而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授课方式单一且以单向讲授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方式组合,教师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不顾及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缺乏对学生积极性地调动,很难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于教师的导向上。教师讲得累,而学生思维跟上跟不上,主观上跟不上,教师不了解,实际上也主导不了,全凭学生自觉。课堂的课题目标和课时目标不明确或不能够完成。随意性大,当堂达标的课不多,大多留有很重的学习任务在课外,造成

了课业负担重上加重,居高不下,积重难返。

现状二:教学思想落后,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思想设计时为学生的“学会”考虑得多,为学生的“会学”考虑得少,授课缺乏开放性,缺乏知识的联系与编织,难以形成知识网络;学科知识封闭运行,照本宣科的成分多,缺乏发散思维和灵活的应用。多数的教师授课缺乏艺术性,缺乏热情和激情,精神不振,语调平淡,体语呆板,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连上、下课的起立都省略了,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松懈状态,思维难以紧张运行,学习效率低下。有的教师要求严,采取高压政策,随堂提问,对答不上者采取挖苦、罚站等惩罚措施,使学生心理过分紧张、压抑,学习状态不佳。

现状三:准备不充分,教学过程脱离主题。

教师对教学效果缺乏细致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后来的教学也就无的放矢,无方可补,无药可救。由于缺乏师生交流,无从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取舍讲解内容,不能顾及学生的实际,这种教学的盲目性导致了大量的无效劳动。有的教师滔滔不绝讲解的不少是学生自学完全能够掌握的内容。由于教师不认真备课或备课不到位,课堂上只能信口开河,真正达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或者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就是因为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被合理乃至理直气壮地浪费掉了,这是多么无情的浪费!多么无情的践踏生命!不是误人子弟是干

啥?

现状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大多数学校依然空白。

我们当前的课堂大都是这样的情景:一盒粉笔(几乎是全碎的),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加上一堆破扫帚和麻木不仁的孩子,这是主流。用一点幻灯片的还算是略有“洋气”,应用比较现代教学手段的更是寥若晨星。当然个中原因,师资培训跟不上,教学资源不健全,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力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总之,我们的教学还在以满堂灌、机械运作,重复劳动为主流,还在浪费一代代的未来人才为代价,还处在一种低效益、高强度,慢节奏,超负荷的低效高耗阶段。

我们在平常的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种不当的角色表现: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我要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满堂灌,根本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讲授一个模式,评价一个模式;对新课标理解不全面,把握不住学习目标······

教育理论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21世纪是个社会多元化、学习化、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资源、教学时空无限扩展,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促进语文

个性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不应以教师作为主体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新课程标准推行了多年,我觉得小学语文教学仍有不少值商榷的问题。

一、小语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把握不住学习目标。

就以阅读为例吧!有的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一节课先是学生自由地读,然后是读给同桌听,再全班齐读,分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在变着花样让学生读,硬要让学生读出感情来。这样,学生的感情不仅没有读出来,就连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了。

2、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无目标。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或者,课本上清清楚楚的问题还在不停地追问,似乎课堂热闹、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但只着皮毛,不得要领。

3、教师仍然固守传统应试教育模式。

一切均围绕考试转,教学的目的就是考试,教学的内容就是考试的内容。所以,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试卷上的分数主宰了一切。

4、不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许多教师总认为,改革是有风险的,尝试是会面临失败的。所以,就算是引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但都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任然固守自封,涛声依旧。他们对新课标持怀疑,认为“高效课堂”的时效比不上以往的教育模式。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面临以上的不足,教师应及时加以改正。教师如何来把握语文教学呢?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使其具有独特的态度,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充分把握好收与放的度。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误区时,教师就应当适时点拨,给予一定的提示,恰当地发挥自己的组织功能。对于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深入体会,不要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2、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学习目标。

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活跃性,又要注意不要脱离主题;既要要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又要突出学习目标和重点。

3、改变传统观念。

我们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只有让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培养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4、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发现:用于眼睛注视时间少,用于思维的时间多。因此解放学生的“嘴巴”,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按老师的思路一直走下去,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边学边想,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独特地对课文的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进行细细品味,体现其个性特点。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阅读实践等个人特点,其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要在学生个性发挥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各自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由于心智水平、认识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谈感悟感悟,学生在这种不交流的情况下,感受、体验、理解都常常是迷迷茫茫不知正误。这里需要教师有准确的角色定位,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而忘了自己应该是“平等中 的首席”,忘了主导。

其实,好的讲解是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自悟,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设置各种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交流活动,教师只有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培养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独到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5、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

学习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对文本阐释和反应,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应。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想怎么样学习就怎么学习,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同时,更要强调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尊重课文的背景、人文、现实。当然学生在大量的个性化学习行为的支持下,阅读教学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所谓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在鉴赏上,在空白处,在批判教材中,在延伸课文内容里让学生超越文本,体现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小学语文教学之目的。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在贫困山区却是举

步维艰。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绊脚石主要归结于山区的落后。首先是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次是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变革,评价的模式太过于单一,也阻碍和禁锢了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现实表明,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当务之急,运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是改革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比较实际和有效的途径。

回顾建国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说到底就是“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这三中心占统治地位。这种教育思想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传授式,是先生讲学生听,先生念学生记,先生做学生仿。概括起来讲,以三中心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传授式教学有三大弊端:一是高投入低产出,教学效率低下。二是教师机械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教学内容封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三中心”教育思想已经无奈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即使有苟延残喘的,已经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要消除以上弊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以课堂教学创新为核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基本出发点是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氛围,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得以能动的、自主的创新性地发展。

对策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是本质

努力探索创新教学的方法、路子,力求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地大大提高。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重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初步构建了“四段六步”创新性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即“自学——探讨——训练——创新”四段式和“导入目标——学前指导——自学质疑——互教促学——巩固训练——应用创新”六个步骤。这种教学程序主张把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先学后教”或“先练后导”,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真正把学生的自学活动和创新发展置于一种突出的位置,切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策二:建立动态有效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由教学系统的诸个要素,在一定时空中形成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学程序,然而机械套用教学程序却不是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学模式要求在应用教学程序时,从实际出发,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学模式又三个层次构成:一是理论指导,如教学原则;二是操作程序和师生活动形式;三是策略和方法。

我们提倡建立的创新教学模式暂包含以下五类:

1、接受性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不但不排斥接受教育,而且还要以接受教育为基础,要改变单向传授,被动低效为多维互动、主动高效。

2、主体性教学模式。凡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重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都可以纳入创新模式范畴。

3、活动教学模式。从活动入手,借助活动来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模式。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5、互动交往教学模式。它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活动,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总的来说,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的最有效的途径。鼓励广大教师创造性地改革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策三:突出三大策略地实践运用

创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是: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合作,并在实践中论证所得结论,在老师引导下可以讨论,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提高学习

效率的合作者。

8.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八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主张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指导等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数学 教学 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学应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因此,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如何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使之更有效地为专业课程乃至培养目标服务,是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一、 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偏重逻辑性,但应用性不够,没有体现高职的专业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师知识较陈旧,缺少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思想,缺乏与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难以实现专业知识的消化吸收。二是教材针对性较弱。很多专业如电子、计算机等同时使用统一的高等数学教材,而教材本身与各专业的联系并不强, 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使得数学教学滞后于专业应用,因而很难发挥高等数学教学应有的作用。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法,体现为偏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重视不够。同时,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有效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兴趣的方法、手段上存在不足。

(三)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理解能力较差。二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差。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几乎用不到数学知识,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学习和进行教学研究,从而使得学习没有压力,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大大降低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效率。三是学习方法欠佳。很多学生思维方式上倾向于模仿,偏重形象思维,习惯机械记忆。不善于或不会总结、反馈,导致知识记而不牢,用而不活。

二、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 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应针对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既应突破学科界限,按需而学,整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学习数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大纲,又应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高职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可压缩理论授课的课时,增加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等的时间,把能够转化成技能训练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把教学内容进行技能化改造。具体做法如下:

1.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整合教学内容。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因此,应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进行课程整合,将其中不实用的知识剔除,使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直观化、具体化,淡化理论推导,弱化求极限、导数、积分等较复杂的计算技巧,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内容编排顺序的处理上,将定积分和不定积分融合为一章,先讲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后通过微积分基本定理建立起定积分与原函数(不定积分)的关系,再讲基本积分法,这样既突出重点,又便于理解。

2.以突出技能为目的调整教学内容。高职数学要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与实际的接轨,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逐步构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例如在讲分段函数时,可以结合市民所关心的出租车车费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等进行分析,在讲完微分方程之后,可以就“交通路口黄灯应停留的时间”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设计、分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深化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以适应专业为方针选择教材。教材是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结合专业特点与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要求,改革高等数学的教学体系,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衔接与整合。并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课时量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增设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数学内容。例如,理工科专业可以选用一些内容偏向于“工程应用”的教材,经济类的专业可以选用《经济数学》,财会类专业的高数教材中适当地包含一些统计知识,管理类专业的教材应涉及到运筹学相关知识,等等。这样使得教材的选取紧扣专业,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使数学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二)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的方法,避免照本宣科,达到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目的。精讲主要是讲过程、讲思想、讲方法。多练即加大学生作业量,选部分内容指导学生自学。同时,还应将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和教学环节之中,使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取现代化教育手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因为其单位课时内涵信息量大、编排自由等特点逐渐被许多高校所采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传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应的电子教案,增加一些图形结合的实例加以说明,一方面增加了其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拓宽了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渠道,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此外,数学软件也是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工具。功能强大的Maple、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包的出现,使运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更加方便。它们不仅大大增强与扩展了运用高等数学求解数学问题的天地,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用于数学计算的精力。

(三) 加强学习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系统讲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数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得轻松。可以要求学生课前养成预习习惯,运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新内容,从中发现疑难点,以便重点听课,使自学能力有所提高;听课时,着重听方法、思路,记笔记应记问题解决点和重要结论;课后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达到深入钻研、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应大力宣传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文化的独特性、数学美的含蓄性等,用自身对数学的热爱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用深入浅出的教法,将隐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外显出来,促使学生领悟。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对某些问题以启发式思想为指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金田,肖淑芬.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5(3)

[2]伍建华等. 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3)

[3]刘玉良,时立文.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9.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九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给新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新疆与内地交流、合作的不断增加,对“民汉兼通”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其实早在198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中小学汉语教学座谈会,自治区副主席巴岱就提出了把“民汉兼通”作为汉语教学的方针。所谓“民汉兼通”,指的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母语和汉语进行口头交际,能阅读汉文书面語材料和能用汉文写简单的应用文。

为了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从1995年至2010年,新疆各高校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行HSK(中国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测试,但是,HSK只在汉语学习的高等阶段加试口语。为了真正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自治区教育厅从2011年起确立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正式替代HSK考试。MHK是专为国内少数民族考生酌情制定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从一级到四级都包括听、说、读、写的考查,笔试和口试都合格方可获得证书。MHK不仅使汉语水平考试评价更加全面,还对汉语教学具有导向作用。随着MHK的推广,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开始真正走上了重视实际汉语能力培养的道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与内地的交往、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但是,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又制约了新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汉族的正常交往和发展,有时还可能产生一些误会和不理解,这给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新疆发展的主要力量,肩负着新疆发展的重任,因此,培养一批“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与呼唤。

二、预科重修生的汉语口语现状及原因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先有一年的预科汉语学习,MHK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够进入专业班学习。以塔里木大学为例,每年都有一些学生的MHK成绩未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只能再重修一年预科。笔者对塔里木大学2014年预科重修班30名学生在当年5月份的MHK成绩进行统计后发现,听力、阅读、书面表达、口语四方面中口语成绩最差,最高分47分,最低分18分,平均分只有35分。笔者注意到,这些学生在日常的交往中基本不使用汉语,都没有交往过汉族朋友,包括和班主任交流都经常用维语,说一句简单的汉语十分费力,有些学生甚至读一篇很简单的文章都很困难,错字别字很多,语不成句。因此,汉语口语能力低下直接影响了这些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影响预科重修生汉语口语的因素有:

(一)汉语学习环境的缺失

调查发现,预科重修班的30名学生,2名学生来自北疆,其余28人都来自于南疆,29人是维吾尔族,1人是塔吉克族,而且这30名学生几乎从小都生活在农村或牧区。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居多,88.1%分布在南疆。其中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96.9%,89.3%和74.9%,南疆汉族人口只占26.7%。加之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汉族人口极少。因此,维吾尔语成为南疆地区主要的交际用语。[3]据学生反映,有些学生的家乡几乎没有汉族人,人们在日常生活、市场、公共场所、甚至工作单位基本上都是使用维吾尔语,使用汉语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对于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讲,除了接受学校有限的汉语课程外,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有跟汉族人交流的机会。即使在学校,也只是在课堂上训练一点汉语口语,平时基本不说汉语。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很多学生表示中小学时很不愿意学习汉语,一到汉语课就请假或逃课。虽然进入大学需要通过MHK才能进入专业课学习,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汉语学习观念并没有发生转变,对待汉语仍是消极、不在乎、怠慢的态度。有些学生在汉语口语表达方面缺乏自信,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焦虑、自我否定等现象,害怕犯错,害怕当众出丑,害怕丢失自尊,因此这些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极力避免用汉语来表达。这些自我因素严重制约了预科重修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提升预科重修生汉语口语水平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民汉交流,优化课外汉语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环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可以说,学习者主体以外、与语言学习和运用有关的一切周围事物都是语言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政策、教育政策等所形成的宏观语言环境,到使用目的语的社会大环境和课堂学习小环境”。课堂语言环境是学习者语言文化学习、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但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预科重修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度过的。因此,充分利用好预科重修生的课外汉语学习环境,对预科重修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由于预科重修生基本都生活在南疆的农村或牧区,因此,优化预科重修生的课外汉语学习环境,必须先从学校开始。首先,可以采取民汉合住的方式来优化学生的宿舍环境,汉族学生可以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维语,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向汉族学生学习汉语,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预科重修生的汉语口语能力,对于民汉之间的和谐发展也非常有利。其次,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民汉交流会,例如民汉歌舞大赛、民汉演讲比赛、民汉联谊汇演、民汉同学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等,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利于民汉同学在交流中感受各民族的文化,而且对提高预科重修生的汉语口语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其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预科重修生的汉语口语能力,就必须充分调动预科重修生主动锻炼汉语口语的积极性。

首先,要培养预科重修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第二语言学习者如果对所学语言或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学习第二语言的态度就会积极、主动。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成效。因此,在预科重修生的汉语口语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介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激发预科重修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其次,培养学生开口说汉语的自信心。预科重修生由于汉语口语较差,他们往往敏感、自卑、害怕当众说汉语,丢面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马上肯定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和自信。

第三,及时疏导学生的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性格特征,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等不良感觉有关。过多的焦虑所造成的沉重思想包袱,严重抑制了学生潜力的开发和积极主动性的提高。由于MHK的失败,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心理,因此,对这部分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引导他们以良好、乐观、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汉语口语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语言环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文化学习、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教师不但是语言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在课堂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汉语口语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预科重修生开口说汉语。预科重修生汉语口语水平基本上处在简单对话阶段,因此,引导他们敢于开口说汉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教学中,可以先要求他们朗读、背诵教材中的对话、短文。通过朗读、背诵,让那些不愿开口的学生逐渐放松紧张情绪,慢慢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而且也能使学生逐渐摸索出口语训练的规律来,最终达到活化运用的目的。二是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以先针对课文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不看课文内容来回答。对于课文中的段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复述。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写出提示性的词语或短语,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记忆状态。教师刚开始可以先带着学生一起复述,边复述边提问,等学生看着提示复述得较流利时,就去掉所有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再重新复述。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汉语语感,对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也很有帮助。随着学生汉语接受能力的提高,教学活动可逐步过渡到通过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短文、录音材料等,创造对话语境,训练学生在特定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表达的能力。三是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苛求学生汉语语音是否标准,使用的语法是否完全合乎规范,应是融入到学生之中,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为前提,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加以鼓励和表扬,在交流中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成就感。

其次,根据预科重修生的汉语口语水平选用难易度适中的口语教材。教材保证了教学的方向性和系统性,它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框架。难易度适中的教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不适当的教材则对教和学起阻碍作用。对于预科重修生来说,如果汉语口语教材中的文章或句子太长、词汇等级过高,课文内容较难理解,反而会增加学生对汉语口语课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汉语口语的输出。

第三,引导学生讨论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立足于教材的同时,教师应根据预科重修生的学识水平,选择新颖有趣、难度适中的话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叙述。如果话题难度过大,学生反而会为了避免错误而不敢开口,这样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选用的话题应尽量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深度,这样才有利于促使他们思考,激活贮存在头脑中的语言材料。

最后,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如果教师在口语课上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处理生词和语法或者读课文纠音上,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或者安排课堂交际活动,就达不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口语课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话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法或情景表演法。小组讨论就是将学习者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完成口语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和合作,最后将组内的讨论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给大家。小组讨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让学习者都能参与讨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看图讨论、问题讨论、分组辩论等。情景表演法这种课堂活动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融入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身临其境,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演绎广告、举办记者招待会、表演情景剧等。

总之,汉语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汉语学习环境,学生的汉语学习心理因素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每一位汉语口语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课题来源:塔里木大学高教项目,编号:TDGJ1519)

参考文献:

[1]牛淑玲.提升汉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新探索——以分层次教学为例[J].新疆:新疆社科论坛,2014,(5).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疆年鉴[M].北京:中国年鉴出版社,2011.

[3]黄志蓉,张建军.南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习得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学术,2013,(3).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10.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篇十

作 者:涂敏 侯泊华 作者单位:涂敏(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侯泊华(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11.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俄罗斯 汉语学习 现状 偏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5-02

一、引言

国外汉语学习的兴起,意味着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据了解,汉语在俄罗斯广受喜爱,特别在青少年群体中,部分汉语喜爱者将其作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外语。但是,由于汉语学习内容比较丰富,且与俄语发音、语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

二、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

汉语学习是一门相对综合的学科,涉及语音、语法、语调及汉字书写等多方面内容[2]。并且,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同义、一词多义类词语和文字,为汉语学习增加了相应难度。汉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要想熟练的应用汉语就必须进行系统完善的学习。笔者分别从学习兴趣、教学水平、应用能力三方面对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汉语学习兴趣浓厚

汉语作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广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目前,由于俄罗斯与中国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激发了俄罗斯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此外,“孔子学院”的成立,也不断造成了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潮。通过学习汉语加深对中国文化认识,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个人发展的重要筹码之一。因此,近年来俄罗斯学生对汉语学习呈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

2.汉语教学水平较低

随着世界经济的推动,国内对中国文化的弘扬意识不断提升,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 ”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随着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群不断增加,对汉语教学的师资要求越来越多,汉语教学水平却无法与之并驾齐驱,给对外汉语教学造成严峻挑战,俄罗斯整体汉语教学水平呈现相对薄弱的现状。

3.汉语应用能力薄弱

语言学习重在交流和应用,汉语教学也必然注重口语教学。汉语应用过程中对词语的意思和读音掌握不准,就会出现严重使用错误。例如:“秘密”,秘(mi)密(mi)读音拼写相同但音调却不同,书写也存在明显差异,书写时不能出现顺序错误;“参差不齐”中,参(cen)、差(ci)属于常用多音字,“参”可读(shen)(can)(cen);“差”可读(chai)(cha)(ci),汉字注重音和形的搭配应用,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句中表达不同含义,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有表示相应的解释。因此,汉语的实际应用是学生的主要难题之一。

三、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

随着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也越来越明显。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字词遗漏、语序混乱、词语搭配不当等问题。

1.字词遗漏

字词遗漏属于汉语初学者的常见错误。字词遗漏分为单个字遗漏和词语遗漏两种,例如:“去火车站人多极了”这句话就遗漏了结构助词“的”。虽然不加“的”,母语者也能听懂,但这样一来句子结构就松散、不完整,是典型的助词遗漏现象,必须加以规范。另外词语遗漏往往造成语意不完整,尤其是关联词的遗漏。例如:“张老师三十多岁了,同学们觉得她只有二十岁。”这句话遗漏了关联词“可是”,就造成了语意的转折意味没有表现出来,显得话语前后逻辑不衔接。字词遗漏往往是学生对汉语语法和语用习惯掌握不牢固造成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

2.语序混乱

语序是指词组的顺序,变动语序,可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可分为SVO(主动宾)、SOV(主宾动)、OVS(宾动主)和VSO(动主宾)等类型[2]。例如:““好爸爸Хорошо, пап”与“爸爸好Папа хорошо”;“我爱妈妈Я люблю маму”与“妈妈爱我Мама, я люблю”,通过对比发现,中俄语序存在明显差异。一条完整的句子由多个词语组成,每个词语表达相应的意思,一旦语序出现变动,则会造成整个语句的意思出现变化。例如:“妈妈说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变成“妈妈说不听话的好孩子不是孩子”存在明显的意思错误。汉语中强调主谓宾的合理应用,一旦主谓宾的顺序发生变化则会出现产生另一种意思,而这种语感需要在总结经验中慢慢养成。由于俄罗斯学生汉语语感不强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普遍出现语序错误。

3.搭配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存在多种形式,包括:语句搭配不当、语序搭配不当、字词搭配不当、语意搭配不当等多种形式。例如:语句搭配不当“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艰巨和紧张。(应该分开说:“任务沉重,工期紧张”);语序搭配不当“老鼠喜欢自己抓小猫”俄语:Крысы(老鼠) нравится (小猫)себя поймать котенок”俄语与汉语存在语序差异,(汉语中应将老鼠与小猫进行顺序调换);而俄语中Крысы(老鼠) нравится (小猫)并列出现。字词搭配不当“我们不是产生者,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应将产生改成生产);诸如此类的病句都属于搭配不当错误,在汉语应用中容易曲解语意,造成意思传达错误。此外,汉语同音、同义、同形词语非常多,存在严格地搭配规律。由于,汉语学习与俄罗斯学生母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加大了学习过程中的偏误率。

结语:综上所述,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受学习兴趣、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现实性问题,阻碍了对外汉语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俄罗斯学生整体汉语学习水平,教师必须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对习惯性偏误的重视,制定全面的偏误应对策略,才能进一步实现汉语学习“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付丽秋.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偏误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5期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育叙事下一篇:梦想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