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会上的致辞(精选6篇)
1.追悼会上的致辞 篇一
尊敬的领导、来宾、亲朋好友:
在XXXX日的下午XXX点,那是一个让我无法忘记的时刻。我的慈母因为连续两次突发脑溢血疾病,在我们姐姐的陪伴下在XX岁时结束了生命。母亲大半生在3517厂工作生活,深受3517厂各级领导、同事、朋友的关心、帮助和尊重。亲爱的妈妈,今天,工厂的领导,工会的领导,退休办公室的领导,第三车间的领导,还有晚辈孩子的领导和朋友,都来和老人告别。在此,我谨代表我的姐姐、哥哥和我所有的亲人,向我母亲的领导、来宾和朋友们告别,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向3517工厂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在母亲病重和殡葬服务期间给予的大力帮助。
母亲成年后的生活极其平凡普通。早在50年代初,母亲就进入3517工厂,投身于国家的军事需要。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奋尽责。她最怕给组织带来麻烦。无论组织里安排什么工作,她从不索取,不谈价格,一心为名利。无论她走到哪里,领导都会发自内心地表扬她。我妈的生活很平凡,但是很努力,很善良。在极度贫困的年代,妈妈生了五个妹妹。她生活节俭节俭,把我们养得很开心,但她不想给孩子增加一点负担,哪怕在他们家多待几天。她对待同事朋友都很真诚,不跟任何人争论,宁愿为自己付出也不伤害同志之间的感情。无论她生活在哪里,邻里之间总是和谐的.。她给了我们一个母亲所有的爱,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爱我们所爱的人、同事和朋友。
我妈走了,我爸七个月前才离开我们的时候,她走得特别快,我们的孩子都想多孝敬她老人家,有时候只能是永久的遗憾。虽然我妈离开了我们,但她老人家的声音,笑容,善良,可爱的样子,会永远记在儿孙们的心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我们的母亲和父亲继续分享感情,永远相爱。
我爱我妈一辈子,祝你们一家一路顺风。
2.追悼会上的致辞 篇二
由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上海市景观学会、上海商学院、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商业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景观设计——首届中国商业景观设计高峰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 我代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这个会, 还邀请了日本商业景观设计方面的专家来交流演讲, 对日本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在离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只有9天了, 在世博会开幕前夕, 我们在这里研讨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景观设计, 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围绕这个主题, 各个国家的场馆从建筑造型、构造到内容演绎, 都在环保、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充分进行了创意设计, 可以说, 这次世博会就是展示世界最顶级创意设计的大舞台, 也是当下创意设计新潮流、新理念的一次大检阅。我们的这次高峰论坛, 处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 来研究商业景观设计领域中的新思路, 一定能达到新高度, 提上新水平!
创意设计, 这些年来已经被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上海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 已经把创意设计摆到了突出位置, 甚至提出要把上海建成创意之都、设计之都。因为只有创意设计, 才能显示一个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商业景观设计,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这次论坛还特别突出了“低碳经济下”这个条件, 更是具有超前意识。这次高峰论坛, 可以说也是开了全国之先, 值得庆贺。我认为, 今天, 我们中日专家会聚于上海科学会堂, 就商业景观设计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广泛交流、深入探讨, 这将会对下一阶段上海商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海商业,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商业的繁荣与繁华, 已为世人所瞩目。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是, 如何进一步提升商业的能级, 开发商业的功能, 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不仅注重视觉美观上的追求, 更要注重营造出众的人文景观氛围, 注重生态环境和谐。
大家知道, 我们国家正在进入经济转型期, 上海更要率先实现经济转型, 要实现“四个中心”的目标, 特别是今年要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上“解题”, 这就要求上海的商业发展, 必须是高起点, 要有新思路。
随着扩大内需的大力推进, 一个大众消费的时代必将到来。广大老百姓由于得益于改革开放, 收入水平已经普遍提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现在的消费者来到商场, 已经不仅着眼于购物的需要, 更着眼于休闲、娱乐等人文精神上的享受, 这就对我们的购物环境、商业功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所有这些已经发生的变化, 或者即将发生的变化, 都要求我们商业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际能跟上时代的节拍, 去适应需要, 去推动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来做这件事, 是正当其时。
在今天这个会上, 有日本专家的长篇演讲, 他们在这个领域里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我们趁现在这个机会, 好好交流一下。顺便说一句, 上海正在成为设计的新天地, 商业景观设计的空间很大很大, 我们也热忱的欢迎日本专家到上海来发展, 这里大有用武之地。另外, 今天还看到了《上海商业》杂志出版了商业景观专辑, 内容非常精彩, 希望能一期一期的办下去, 而且越办越好, 真正为商界和设计界搭出一个新的平台, 为推动上海商业景观设计这项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 预祝本次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3.追悼会上的致辞 篇三
First National Bank Stadium,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第一国家银行体育场,南非,约翰内斯堡
December 10, 2013
2013年12月10日
Thank you.(Applause.)Thank you so much.Thank you.To Graça Machel and the Mandela family;to President Zuma and members of the government;to heads of states and government, past and present;
distinguished guests--it is a singular honor to be with you today, to celebrate a life like no other.To the people of South Africa--(applause)--people of every race and walk of life--the world thanks you for sharing Nelson Mandela with us.His struggle was your struggle.His triumph was your triumph.Your dignity and your hope found expression in his life.And your freedom, your democracy is his cherished legacy.谢谢诸位。(掌声)多谢诸位。谢谢你们。格拉萨·马谢尔及曼德拉的家人;祖马(Zuma)总统和政府成员;各国历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尊敬的来宾们—今天与你们在一起,赞颂这独异于人的一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南非人民——(掌声)——各族裔和各行各业的人民——全世界感谢你们与我们共同受惠于纳尔逊∙曼德拉。他进行的斗争就是你们的斗争。他的胜利就是你们的胜利。你们的尊严和你们的希望在他的一生中得到体现。你们的自由、你们的民主,是他宝贵的遗产。
It is hard to eulogize any man--to capture in words not just the facts and the dates that make a life, but the essential truth of a person--their private joys and sorrows;the quiet moments and unique qualities that illuminate someone’s soul.How much harder to do so for a giant of history, who moved a nation toward justice, and in the process moved billions around the world.概括任何人的生死荣辱都很难做到言至意达,——借助于言词,不仅罗列一生的事实和日期,而且需要揭示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他们个人的欢乐和悲伤;静默的时刻和照亮某些人灵魂的独特品质。对于名垂史册的一位伟人,曾率领一个国家追求正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动了全世界亿万民众,历数这一生的尊荣尤为不易。
Born during World War I, far from the corridors of power, a boy raised herding cattle and tutored by the elders of his Thembu tribe, Madiba would emerge as the last great liberator of the 20th century.Like Gandhi, he would lead a resistance movement--a movement that at its start had little prospect for success.Like Dr.King, he would give potent voice to the claims of the oppressed and the moral necessity of racial justice.He would endure a brutal imprisonment that began in the time of Kennedy and Khrushchev, and reached the final days of the Cold War.Emerging from prison, without the force of arms, he would--like Abraham Lincoln--hold his country together when it threatened to break apart.And like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 he would erect a constitutional order to preserve freedom for future generations--a commitment to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ratified not only by his election, but by his willingness to step down from power after only one term.“马迪巴”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远离权豪势要,儿时靠放牛维生,接受腾布部落长者的教诲,日后成为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解放者。他与甘地一样,后来成为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最初很少有成功希望的一场运动。他与金博士一样,使被压迫者的诉求得到强有力的声张,为种族正义的道义使命发出了强大的声音。他经历了残酷的监禁,在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时期开始身陷囹圄,直到冷战结束之时。出狱后,他在没有军队的情况下——与亚伯拉罕•林肯一样,在国家即将分裂之际维护了国家的完整。他与美国的开国元勋一样,为了保持今后世世代代的自由建立了宪法秩序——坚持民主和法治,不仅因为他的当选,而且也因为他愿意在完成一个任期后放弃权力。
Given the sweep of his life, the scope of his accomplishments, the adoration that he so rightly earned, it’s tempting I think to remember Nelson Mandela as an icon, smiling and serene, detached from the tawdry affairs of lesser men.But Madiba himself strongly resisted such a lifeless portrait.(Applause.)Instead, Madiba insisted on sharing with us his doubts and his fears;his miscalculations along with his victories.“I am not a saint,” he said, “unless you think of a saint as a sinner who keeps on trying.”
纵观他的一生,回顾他取得的一切成就、他当之无愧获得的敬仰,我认为可以说纳尔逊∙曼德拉是一位彪炳青史的人物,人们应该缅怀千载。他笑容可掬,面目安详,具有常人不具备的超尘拔俗的气质。然而,“马迪巴”本人强烈抵制这种刻板的形象。(掌声)相反,“马迪巴”坚持要我们知道他的疑惑和恐惧,了解他在走向胜利的道路上做出了哪些错误的估计。“我不是圣人,”他如是说,“除非你们认为圣人也会犯错,也需要不断尝试。”
It was precisely because he could admit to imperfection--because he could be so full of good humor, even mischief, despite the heavy burdens he carried--that we loved him so.He was not a bust made of marble;he was a man of flesh and blood--a son and a husband, a father and a friend.And that’s why we learned so much from him, and that’s why we can learn from him still.For nothing he achieved was inevitable.In the arc of his life, we see a man who earned his place in history through struggle and shrewdness, and persistence and faith.He tells us what is possible not just in the pages of history books, but in our own lives as well.正是因为他承认不完美——因为他为人如此和蔼可亲,甚至还有些诙谐,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重负--我们才如此喜欢他。他不是大理石制作的雕像;他是有血有肉的人——儿子和丈夫,父亲和朋友。正因为如此,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正因为如此,我们始终可以向他学习。他取得的成就没有一样是必然的结果。我们从他的一生中看到,他奋勇斗争,殚智竭虑,坚韧不拔,坚持信念,在历史上赢得了自己的地位。他告诫我们什么是可能做到的,不仅可以载入史册,而且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得到体现。
Mandela showed us the power of action;of taking risks on behalf of our ideals.Perhaps Madiba was right that he inherited, “a proud rebelliousness, a stubborn sense of fairness” from his father.And we know he shared with millions of black and colored South Africans the anger born of, “a thousand slights, a thousand indignities, a thousand unremembered moments…a desire to fight the system that imprisoned my people,” he said.曼德拉向我们展示了行动的力量;为了我们的理想甘冒风险的力量。“马迪巴”也许是对的,他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一种骄傲不羁的叛逆精神,一种顽强执着的公平信念”。我们还知道,他同千百万南非黑人和有色人种共同怀有一种愤怒,他曾说,这种愤怒产生于“一千次轻蔑、一千次屈辱、一千个已被遗忘的时刻……一种与禁锢我的人民的制度抗争的渴望”。
But like other early giants of the ANC--the Sisulus and Tambos--Madiba disciplined his anger and
channeled his desire to fight into organization, and platforms, and strategies for action, so men and women could stand up for their God-given dignity.Moreover, he accepted the consequences of his actions, knowing that
standing up to powerful interests and injustice carries a price.“I have fought against white domination and I have fought against black domination.I’ve cherished the ideal of a democratic and free society in which all person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and [with] equal opportunities.It is an ideal which I hope to live for and to achieve.But if needs be, it is an ideal for which I am prepared to die.”(Applause.)
4.亲友追悼会致辞 篇四
【篇一】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一位敬业的老支部书记,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受全村广大群众爱戴的敬仰的长者**同志。
**同志生于1942年4月9日,于xx年10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2岁。
1959年,**同志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粮食,供销等部门工作。青年时期的**同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认真,勤勤恳恳。1964年响应祖国的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村担任大队民兵连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工作需要,调任县农村水利建设行列,担任水利营长20余年,20年的漫长生涯,他贡献了青春,奉献了热血。也造就了自己,为我县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绩显著。他踏实的的工作精神,为后来担任我村支部书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14年,是他人生辉煌的14年,更是奉献的14年。他为我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为我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默默无闻地操劳了14年。在普九建设中,为了给孩子们一片艳丽的蓝天,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他历尽千辛万苦,走家串户,八方求援,想方设法筹资近50万余元,建起了漂亮的教学楼,运动场。1996年防洪抢险及农田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为我村的经济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使我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他的务实
工作使我村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党支部。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支部书记,在成绩面前,他戒骄戒躁,得到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我村父老乡亲的敬佩和信任。
**同志的一生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建树颇多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基层党组织失去一位好党员。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任劳任怨,忠厚善良,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高尚品德,克己奉公襟怀坦白,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同志一路走好,安息吧!
谢谢大家!
【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母亲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首先,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冒着炎炎夏日,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
今年5月,母亲不幸身患癌症,病情日益加重,经医治无效,于20xx年7月6日下午1点42分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母亲是一位性格坚强的女性,她从很小起就自强自立,尝尽生活的甘苦。成家后,为了养育子女长大成人,又和父亲一起共同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母亲的工作单位远在郊区,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每逢周六晚上回家,常常是刚放下行李,就一刻不停的忙起家务,为我们缝补浆洗,一直要操劳到周一大清早,才匆匆出门上班。
十几年如一日,母亲就象鲁迅笔下的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吐出来的是奶。她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直到我们长大成人,身为人父的时候,才深切地感受到,以她这样瘦弱娇小的身体把我们抚养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在无微不至关心我们生活的同时,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她常常告诫我们,要诚实为人,认真做事。虽然由于工作关系,母亲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太多,但是她身体力行,身教胜于言教,使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勤俭与诚信,乃是立身之本。
母亲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因此深得同事的拥护和领导的信任,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她总是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此曾经获得过许多荣誉,但是她依旧谦虚低调,从不轻易在子女面前张扬她所取得的荣誉。
母亲退休十多年后,依然有许多昔日的老同事老朋友与她保持经常的联系。有的还成为母亲的忘年交。在母亲住院病重期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前来探望,比自己的子女还要细致周到。我们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
母亲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尤其是在退休以后,她始终对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由于她与子女分开而住,一个人生活其实是很寂寞的,但是她善于调整心态,随遇而安,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很有规律。她心胸宽广,兴趣广泛,知足常乐。锻炼身体,看报剪报,养花交友,帮助别人排忧解难,都是她的基本生活内容。她用这种方法,排除寂寞,时时感受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使她在70岁以后,还能自理一切生活。她思路敏捷,处事果断,与子孙辈保持经常的沟通和交流。使我们感到慰籍的是,母亲晚年生活质量是高的,生活是闲适幸福的。
感谢母亲,你使我们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寿命最长久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
母亲身患重病的消息使我们内心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虽然我们向她隐瞒病情,但是她内心十分清楚病情的严重性。她决定不轻易向病魔屈服,而是选择与之作坚强的抗争。她忍着病痛坚持每天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在日记的扉页她写了八个字:啼哭而来,含笑而去。
母亲不但非常坦然地面对病情,还反过来安慰我们不要伤心。即使在这样的时刻,她仍然处处为他人着想。当同事和朋友前去探望时,她总是显得特别高兴。强打精神与人交谈,根本看不出她是身患重病的人。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母亲拉着我的手说:看来我们是见一面少一面了,我真想你们常来看我,又怕耽误你们的工作,要是没有空就别来了吧。其实她是多么不甘心就此告别她所挚爱的亲人和朋友。7月4日她写完了人生最后一篇日记,最后几个字是:看来即将结束。颤抖的笔迹显示了母亲对生命的依依不舍和与病魔搏斗的顽强精神。
亲爱的母亲,你可知道,当你的生命终结的时候,你在笑,而爱你的人在哭。
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母亲终于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母亲在我们心中的份量是很重的,我们会思念她,直到永远!
最后我代表全家再次感谢各位为我们的母亲诚挚地送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学和挚友xx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在我母亲住院期间给予的亲人般的照顾和临终关怀。
安息吧,亲爱的母亲!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至爱亲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仪式,以寄托对我母亲的哀思,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母亲的遗体告别仪式,表示最深的谢意(三鞠躬)。
母亲,**。1937年7月生于本市xx村。20xx年10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
母亲走了,带着对儿孙们欢声笑语的眷恋走了,留下了她为孩子们托举了几十年的家的蓝天,却将我们的思念永远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也将那份永远无法释怀的哀痛和无止境的思念留在了我们的心底。
妈!您知道吗,您给儿孙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永久的思念。我们虽然知道“自古人生谁无死”的箴言,可现在,我们都一直无法从您过早离去的哀痛中解脱出来。您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把我们兄妹四人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拉扯大,您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写进了您与日俱增的皱纹,使得青丝变了白发。
本来,您应该生活的更好一些,应该得到儿女更好的孝敬,可以开心地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这时,您竟然不顾儿孙们的挽留,撒手人寰,匆匆而去。
母亲,一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靠勤劳的双手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邻里的尊重和儿女的爱戴。然而,可怜的母亲虽一生良善,临终时却饱受病痛的煎熬,做儿女的却不能替她老人家分担一点肉体上的痛苦,怎不让儿女们悲痛欲绝!
今日,母子永诀,阴阳两隔,却隔不断血浓于水的母子情深。从此,孩儿们再也不能于母亲膝下尽孝,母亲也不能用慈母的温情疼爱儿孙,妈!您何时能回来再与儿孙谈笑,与儿女嘘寒问暖!
妈呀,如果有来世,我们愿意还做您的好儿子,好儿媳,好女儿,好女婿。
妈,您老人家放心走吧,您的儿女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努力工作,好好做人,照顾好年迈的父亲。
愿母亲一路走好。
再次感谢今天赶来为我母亲送行的各位领导,亲朋好友,谢谢大家。
【篇四】
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们:
非常感谢大家前来参加我母亲的追悼会,让大家受累了。在我们与母亲永别的时刻,我衷心地感谢你们站在我们的身边,送别我的母亲,陪同我们度过有生以来最悲伤、最痛苦、最无助的日子,为此,我们无比的感激!我衷心地感谢大家,能和我们一起回顾她老人家艰难困苦的命运,自强不屈的一生;怀念她老人家给予我们的无限恩情和无言大爱。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但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她就是我们家的精神支柱,她的离去,让我们痛感精神上的无助和空虚,我们少了一份深深的依恋和寄托。我们再已听不到她对我们的告诫和深情的呼唤。再也感受不到母爱的温暖和不计回报的呵护?
不管我们长多大,飞多高,我们永远都是母亲心中长不大的孩子,我们永远都是母亲放出的风筝,她手中永远都攥着那根牵挂的线,让我们不致于跌倒。母亲,你到了那边也千万不要松手,我们需要你的教育,需要你的鼓励和保佑。
我的母亲是一位不屈的母亲,她的一生就是同苦难命运抗争的一生。她相信命运,但不完全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她一生中作出许多艰难而正确的抉择。她选择嫁给我的父亲时,跟随我父亲要饭要到东北,为了我的爷爷又回到家乡,她相夫教子,夫妻恩爱一生。母亲最伟大的选择就是生下我们姊妹五人,她不相信养不活我们,她不认为我们就是家庭的拖累,她含辛茹苦,把我们一个个培养成才,这也是她离开人世时最大的安慰。母亲,你放心地去吧,我们姊妹五个一定团结奋斗,只要有你老人家的保佑,我们定会过上你老人家希望的生活,我们会不时地来到你的灵前,向你老人家汇报。母亲到了晚年,在我们姊妹可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时候,你老人家又不得不同病魔进行抗争。三次大病的疼痛,让你老人家受尽的苦难超过了你76年的人生磨砺。看着你在床上极其痛苦的表情,我们兄弟姐妹个个心如刀绞,但我们却不能在你面前落泪,我们只有偷偷哭泣,我们只有把泪水咽回肚里,我们只有怨恨医学不能创造出奇迹。我苦命的母亲哪!
我的母亲是一位严厉而慈祥的母亲。她常说,子女众多,不严加管教,怎么能够成才?今天,我们在一起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姊妹们说起最多的,还是我们什么时候犯了什么错误而挨母亲的批评和责打。当年,我们少不更事,不懂母亲的良苦用心,甚至对母亲心生怨恨,但当我们长大成人,小有成就的时候,我们才深深地感到,犯错误时有母亲责打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今天,我们只有在对母亲的深切回忆中去品味那种幸福,而这幸福却又饱含着多么痛彻心扉的思念。母亲深深地爱着我们,她的爱是我们生病时她愁苦的表情和温暖的胸膛,她的爱是游子归家时那满桌可口的饭菜,她的爱是我们有了成绩时她给予的深情拥抱,她的爱是我们远行时说不完的叮嘱和眼里噙着的泪水
……母亲哪,你最终还是狠心地丢下我们,你让我们情何以堪!
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们,我们姊妹深深地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在过去的岁月里对我母亲的关心,感谢你们给予她直率性格的宽容和理解,更感谢你们在我母亲离世后给我们温暖的安慰。感谢所有亲戚朋支,为了母亲的丧事让你们劳心受累;感谢众位邻里乡亲,母亲魂归故里,对你们多有讨扰,感谢郑州的朋支,感谢清华焦作同学会。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哥哥和我的姐姐们,是你们在母亲重病的日子里,你们的日夜陪伴,精心护理,让同病室的一批批病友们都羡慕不已,羡慕我母亲不知是哪里修来的福气。你们的孝心更让弟弟我无比感动,特别是作为次子的我,我为我母亲有你们这样的哥哥姐姐感到骄傲和自豪,你们为我们冯氏家族增添了光彩。感谢我的嫂子姐夫,是你们让我的兄弟姐妹能在母亲面前尽到孝心。感谢长辈,感谢朋友,感谢同事,感谢所有的人!
最后,我还要把母亲临终前给我们最重要的安排告诉大家,为了感谢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今天下午16:00点钟,在工业路经纬大酒店一楼伊甸苑厅准备了酒席,盛情邀请大家一定光临。老人家要求我们不得怠慢诸位。请各位一定赏光,给我们一个表达感谢的机会,你的赏光是我们对母亲最好的告慰。
再一次谢谢大家!
愿母亲一路走好!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母亲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此刻,各位带着思念和缅怀的心情,前来参加我母亲的追悼会,为我的母亲送行,在此,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
因年岁已高,母亲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竭,病情日益加重,经医治无效,于20xx年1月11日晚点分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母亲19xx年冬月27日出生于一贫寒的家庭,三岁丧母,八岁因生活所迫父亲独闯南洋,年幼的母亲寄养在亲戚家里;17岁嫁入向家,一生养育了我们五个儿子。
我的母亲,是一位那么慈祥、开朗,那么健康、乐观的好母亲,却这样悄悄的、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当噩秏传来,有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脑袋里一片空白!没有了理智、没有了希望。敬爱的母亲,您在我们千般无奈,万般不舍的痛苦中,任我们千呼万唤,您还是走了,您只走过了
88岁的人生之旅啊!
回顾母亲的一生,是勤劳朴实、善良热忱、乐观豁达、仁义至重的一生。是一位吃苦耐劳,善良可亲的好妈妈、好女儿、好儿媳。成家后,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儿女,还有二个未成家的哥哥和妹妹;父亲排行老二,既要照顾哥哥和妹妹,又要养育子女长大成人,母亲和父亲一起共同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不管她有多么艰辛,多么受累,都自始自终履行了自己所承担角色的应尽义务和职责,并以自己生性的乐观和热情,善良和宽厚带给亲人、子女以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母亲在无微不至关心我们生活的同时,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她常常告诫我们,要“诚实为人,认真做事”。她的言传身教教诲着我们,使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勤俭与诚信,乃是立身之本。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大的道理,但确是实实在在的做人准则。几十年如一日,母亲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直到我们长大成人,身为人父的时候,才深切地感受到,以她这样瘦弱娇小的身体把我们抚养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身患重病的消息传来,使我们内心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虽然我们向她隐瞒病情,但是她内心十分清楚病情的严重性。即使在这样的时刻,她仍然处处为他人着想。当亲戚朋友前去探望时,她总是显得特别高兴。强打精神与人交谈,根本看不出她是身患重病的人。当我陪伴在母亲的病床前休息的时候,被病魔折磨的她仍用她那伟大的母爱去关心我爱护我,和我轻松的聊天,心里虽然非常想让我们常去看她,陪她,又怕耽误我们的工作,常对我们说要以工作为主,要是没有空就别来了,我挺好的。望着母亲那逐渐瘦弱的身影,我眼含泪水心如刀绞。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痛。其实她是多么不甘心就此告别她所挚爱的亲人和朋友。
在母亲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她尝尽了生活的甘苦。但不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她都以自己同样的美德孝顺老人,关爱亲朋,善待邻里,使自己的人生活得有尊严、有价值,让人依赖,受人尊敬。我为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幸福和自豪,更为妈妈这么仓促、这么突然离开我们而肝肠寸断,万分悲痛。
敬爱的母亲,你毅然不顾我们的眷恋,带着临终对儿女的期盼匆匆离开,您就这样悄然无息地驾鹤仙去了,你走得那么的匆忙,那么的痛苦,那么的哀伤、那么的遗憾,你走的时候不曾留下一丝烦怨,就那么静静地、轻轻的离我们而去!这怎能不叫做儿女的心如刀绞!想到我们永远失去了孝敬您的机会,做儿子的非常愧疚,却又不能挽留您的生命。
敬爱母亲,您就这样悄然离去了,撇下了还未来得及回报养育深恩的儿女、孙儿,就这样静静的离去了,一个人走在寂寞的黄泉路上。让活着的亲人、儿女们痛不欲生,让生前的亲朋好友哀伤和惋惜。您是一个好人,一个用一生的热忱认真善待你生命中每一个存在的好人,一人带给他人以无限温暖和友爱的好人。您的一生,勤劳而朴实,平凡而伟大。你养育我们儿女的恩德此生未及回报,留给我们永远的悲伤和恨疚。
亲爱的母亲,我们的爱将会永远的陪伴着您!只盼来生再续母子缘!亲爱的母亲!您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爱您的儿子:xxx跪拜!
5.葬礼追悼会致辞 篇五
首先,请让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今天来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和我们一起向家父作最后的告别。家父住院期间,承蒙各位关怀,多次探望,给了家父莫大的安慰!家父的丧事也承蒙各位领导、各位族上亲人、各位亲爱的好友的鼎力相助、用心操办,作为家属,我们不胜感激!
家父于xx年4月23日(农历三月十四)二十时零二分走完他不太平坦的一声,享年七十岁。
家父永远地走了,带给我们无尽哀思的同时,也告诫我们要更加珍爱自己、更加珍爱至亲好友、更加珍爱生命,因为我想,家人的健康、平安、快乐,一定是父亲的最大心愿,我们要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以告慰家父在天之灵。
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
6.追悼会上的致辞 篇六
早上好!
在美丽宜人的别洛库里哈, 我们迎来了第四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的隆重召开。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中国水利部对大会的胜利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中国沙棘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将世界各国多年来致力于沙棘研究与开发的专家和学者们汇聚在一起, 相互交流和学习各国在沙棘种苗繁育、种植、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参观大会承办国家独具特色的沙棘种植园和加工厂, 共享近年来国际沙棘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 将积极有效地推动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的进程,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近20多年以来, 中国的沙棘建设与开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沙棘资源面积稳步发展。目前中国已有沙棘资源270万hm2, 并以每年10万多hm2的速度递增。沙棘面积快速增加, 有效地提高了地面覆盖, 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步伐, 减轻了风沙危害, 改善了生态环境。二是沙棘优良品种选育取得突破。培育出了20多个适合在不同区域栽培和具有不同经营目标的沙棘优良新品系, 通过引种驯化和杂交等方法改良了沙棘植株性状, 克服了沙棘果实小、刺多、产量低、病虫害严重等不足, 选育出了耐瘠薄、高产、抗病虫害和多功能经济型等不同的沙棘新品系, 并已在中国北方地区全面推广应用。三是沙棘资源加工水平显著提高。进行了沙棘纯果分离、籽皮分离等方面的技术改良和升级, 提高了沙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四是研发的沙棘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基于沙棘的医疗保健功能, 针对现有沙棘药品种和保健品种类少, 而人们的需求多、市场潜力大的情况, 研发出了沙棘抗癌药物和10多种沙棘保健新产品, 其中沙棘抗癌药物已进入二期临床。五是沙棘产业规模日趋壮大。目前中国已在内蒙古、陕西、甘肃、黑龙江、新疆、山西、辽宁等多个省 (区) 建立了集种植、研发和加工于一体的大规模沙棘产业基地, 其中在鄂尔多斯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沙棘加工基地, 年加工沙棘鲜果的能力可达5万t。中国的沙棘原料和产品在国内外逐步开创和树立了品牌效应, 产品销路渐趋广阔。
中国能够取得以上成绩, 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 政府高度重视。
沙棘作为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树种, 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985年, 中国政府就专门成立了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 使中国沙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的政府行为, 国家领导人还多次视察沙棘的建设与开发并作了重要批示。同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对沙棘的开发利用予以重视和响应, 陕西、辽宁、山西、内蒙古等近10个省 (区) 都设立了沙棘办公室。
(二) 全面增加投资。
中国在诸多基建项目、财政项目、科技项目中都把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作为重点建设内容, 投资范围广、力度大。近年来, 中国政府已在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多个项目工程中落实了沙棘建设投资近12亿元, 种植沙棘资源70多万公顷, 极大地增加了沙棘植被面积, 生态效益显著。同时, 还投资上亿元用于沙棘技术研究与产业开发, 进行沙棘优良品种繁育、加工工艺升级和新产品研发等, 促进了中国沙棘产业的发展。
(三) 重视技术支撑。
一是壮大人员和机构队伍。中国参与沙棘建设与开发的人员不断增多, 包括在座参会的很多中国专家和学者,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家的沙棘研发, 还有许多的新生力量, 不断地注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为长期开展沙棘的开发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也为持续建设中国沙棘科研专家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同时,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等10多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也相继开展了沙棘科研工作, 增强了中国沙棘研发的技术力量。二是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随着沙棘研发技术的日趋成熟, 中国相继制定了有关沙棘的若干技术标准和规范, 包括《沙棘种子》、《沙棘苗木》、《沙棘原果汁》、《沙棘生态建设工程技术规程》等多个部颁标准以及一些关于沙棘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地方和企业标准, 规范了中国沙棘研发的技术方法。同时, 还通过《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沙棘》等多个刊物, 对国内沙棘建设的动态进行汇总和宣传, 使我们更加全面地掌握了中国沙棘研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而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和改进方法, 提高了中国沙棘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广泛开展示范带动。目前在北京、内蒙古、陕西、甘肃、辽宁等省 (区) 都建立了沙棘示范园, 汇集各地在沙棘栽植、优良种苗繁育等方面的经验技术, 在全国沙棘种植、产品研发与生产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 农户积极参与。
依靠民众力量、发挥民众的积极性, 是中国沙棘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多年来, 中国在组织各地开展沙棘生态建设的过程中, 均在项目区成立了沙棘农民协会 (农协) , 将种植任务直接落实到农户、项目资金直接兑现给农户, 创造了“政府+农协+企业+农户”的项目运行机制, 保证了项目的实施, 也确保了农户的利益;同时企业包收农户采收的沙棘果、叶资源, 使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 项目区沙棘种植户仅在沙棘种植和采果方面的年收入, 人均达到500元人民币, 最高达到5000元;户均达到2000元人民币, 最高达到30000元。当地农户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沙棘的种植与开发, 已成为沙棘项目区农户的“摇钱树”, 农民积极自发地种植沙棘, 推动了中国沙棘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五) 树立多元化建设目标。
中国在沙棘建设与开发中, 始终突出将生态建设、经济开发、农民脱贫致富、解决社会就业以及保障民众健康等多个建设目标相结合, 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通过多部门联合与协作, 最终实现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的经验是宝贵的, 我们愿意与各国的同行共同分享。
步入21世纪, 国际沙棘正走向科学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并兴旺之路, 但我们认为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沙棘的认识仍然不够准确。目前中国的很多地区以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对沙棘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中的突出作用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缺乏足够认识;二是目前世界的沙棘资源分布较为分散、面积不足, 限制了沙棘产业发展;三是沙棘的建设与开发投入有限, 沙棘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四是沙棘科研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沙棘产品生产与销售体系尚不成熟。国际上现有的沙棘企业数量不少, 但规模普遍较小, 名牌产品、高科技产品少, 市场竞争力不强。
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在人力、财力和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沙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还需要国际沙棘协会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不断加大宣传、提高全球对沙棘的认识;积极申请国际组织资金, 加快沙棘资源建设和产品研发进程;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提升国际沙棘研发水平;加强国际间合作, 推动世界沙棘产业发展。我们认为要想形成全球沙棘资源共享、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要想全面提升沙棘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和地位, 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更需要世界各国长此以往地对沙棘资源建设与产业开发予以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为保护人类生存的清新环境、维护人类社会和谐、保障人类幸福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