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及中心

2024-06-15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及中心(9篇)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及中心 篇一

师: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 不幸失落人间。同学们, 你们猜, 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

生:是西湖。

师:又曾有一位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 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

生:明月。

师:是啊, 西湖又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 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 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 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 他眼中的西湖就像———

生:一幅画。

师:几千年来, 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 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 他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听说过苏轼吗?

生:苏堤就是为苏轼而建的, 而且…… (太激动, 一下子说不出来了)

师:苏堤是苏轼建造的哦。

生:我知道苏轼还有一个名字叫苏东坡, 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

师:同学们吃过东坡肉吗? (一阵哄笑)

生:我还知道有一个纪念馆。

师:是的, 苏东坡纪念馆, 去过吗?

生:去过。

生:我还知道苏轼写了《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 来看看他眼中的西湖又像是什么呢?

二、印象西湖

师:《饮湖上初晴后雨》, 老师写诗题, 请同学们举起手来, 和老师一块儿写, 好吗? (边板书边说) “饮”是前鼻音, 我们一同读一读。 (生边读边书空)

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在西湖上一开始是晴天, 后来下起雨了。

生:我知道他们在西湖上。

生:他们还在饮酒。

师: (指着板书) 是啊, 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 赏着美景, 起初是晴的, 后来下起了雨, 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 自由读、反复读, 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一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很温柔, 真好听。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 谁也来读读?

(随机请三位学生读, 再齐读)

师:这个“妆”是个翘舌音, 谁能来读? (请生读)

师:你读得可真投入, 读诗啊就要这样, 不仅要读出节奏, 更要读出它的味道,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 行吗?老师读一、三句, 你们读二、四句, 可以吗?

(师生按要求合作读)

师:那我们换换读读好吗?你们读一、三句, 我读二、四句, 行吗? (师生再次合作读)

师:同学们, 苏轼笔下的西湖, 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是第三句。

师:哦, 是那“西子”, 是吗? (生点头)

生:山色空蒙。

师:你觉得“山色空蒙”很妙, 是吗? (生点头)

生:老师, 我喜欢“淡妆浓抹”。

师:觉得这看上去就非常舒服, 是吗?

三、走近西子

师: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 还记得吗, 有人说西湖像一面———

生:镜子。

师:有人说西湖就像一轮亮晶晶的———

生:明月。

师: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

生:图画。

师: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

生:西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哦!诗中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西湖比西子) 你知道西子吗?

生:她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书上写着。

师:啊, 书上看到的。同学们, 从这册开始, 你们的书上就出现了注释 (和学生一起看语文书) , 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生:她的名字又叫“西拖”。 (学生笑声一片, 教师马上帮他更正———西施)

师:你们都知道了, 西子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要听吗?

生:要听!

师: (缓缓地) 西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 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 都不好意思地沉入江底。西施美吗?太美了, 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 (板书:?) 那就让我们坐着画舫, 一同去欣赏西湖吧!

四、晴雨西湖

生 (齐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 什么叫“潋滟”?

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 “潋滟”两个字, 它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跟水有关, 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

生:水波一荡一荡。

生:肯定是很美丽的, 因为有个“艳”字。

师:是啊, 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 “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 你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

生:西湖上。

生:在我家边上的池塘里。

师:嗯, 不过西湖比这池塘可要大很多倍哦!

生:在上午, 阳光照着西湖时, 我看到了像水晶一样的湖面。

师:像水晶一样, 那是怎样的漂亮啊!

(师点击课件, 生发出赞叹)

师:同学们, 阳光照耀着水面, 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

生:像明晃晃的镜子。

生:像一颗颗星星。

生:像撒了一湖面的水晶宝石。

生:像银河落九天。

师:同学们, 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 难怪苏轼会说———

生: (接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冯老师在读的时候, 查了查字典, 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 我选择了三种, 你们看看“方”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

生:第二种———正好, 恰恰。

师:啊, 晴天的西湖正好显得是那样的美好, 你能给“方”换个词吗?

生:晴正好。

生:晴刚好。

生:晴恰好。

师:大家真能干, 不过你们读读, 会发现这些词读起来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水面那么美丽多姿, 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

师: (生朗读诗的第一句) 好深情的一位苏轼啊!

师: (生慢慢地读第一句) 嗯, 一字一顿!

师: (生摇头晃脑地读) 好投入的苏轼啊!

师: (生充满深情地读) 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阳光明媚啊!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再深情一点。 (生再次齐读第一句)

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 在阳光下, 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时, 忽然, 雨雾迷蒙, 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 (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生接读诗的第二句)

师: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

生:像被雾气笼罩了。

生:像披上了一层轻纱。

师:好浪漫哦!

生:感觉朦朦胧胧的。

师:哦, 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是吗?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来, 看看吧! (播放课件, 随着音乐, 教师轻声描绘) 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如果此时, 你就是苏轼, 喝着杯中的酒, 赏着西湖的美景,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西湖上雾蒙蒙。

生:好模糊, 就像摄影时对焦没对准。 (笑声)

师:呵呵, 这么专业的术语都出来了。

生:看到了柳树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

师:嗯, 好诗意啊。

生:房子朦胧了。

师:是啊, 房子朦胧了, 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 像走进了———

生:像走进了仙境一样。

师:你就是那位仙人! (笑声)

生:像是走进了神秘的世界。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 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生自由读)

师: (生朗读第二句, “山色”读音有误) 太激动、太深情了, 是“山色”。

师: (生朗读第二句) 好温柔。

师: (生大声朗读第二句) 雨细细地下着, 周围是这么安静, 你忍心大声地去惊扰西湖吗? (生重读, 声音马上轻了下来)

(男女生各读一遍后全班齐读)

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 现在却是———

生:山色空蒙。

师:一天之中, 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 同学们, 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 仿佛汇成了一幅画, 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那么美, 那么妙。愿意读一读吗, 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 (生朗读诗的一、二两句) 感觉是那么柔柔的, 要是第一句再读响亮一点, 会让别人觉得阳光更灿烂!……

(全班齐读)

师:来, 让我们再一同来回味这曼妙的西湖吧!我看, 水光潋滟是景———

生: (愣了一小会儿, 接说) 我看, 山色空蒙也是景。

师:我看, 晴是景。

生 (接说) :我看, 雨也是景。

师:我看, 晴方好。

生 (接说) :我看, 雨亦奇。

师:我看, 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 (接说) :我看,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

师: (自言自语) 晴天的西湖是那样娇媚, 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温柔, 像谁呢?

生: (小声) 西子。

师: (继续自言自语) 像谁呢?

生: (齐答) 西子。

师: (作恍然大悟状) 欲把西湖比———

生:西子。

师生 (齐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 都那么美丽, 西湖也是———

生: (齐读) 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 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 (播放课件, 教师随着音乐讲述) 柳枝儿为西湖化着妆。看,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生接背) 。下雪啦, 一片银装素裹。美吗?难怪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 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

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 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

生:夏天 (秋天) 的西湖是浓抹。

师:如果说, 月亮为西湖化淡妆, 那么———

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师:如果说, 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

生:荷叶 (柳叶、枫叶) 为西湖化淡妆。

师:如果说, 这“淡妆浓抹”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 那就用你的笔, 描绘出你心中的西湖吧!

(生练笔, 教师随机指导)

生:我说, 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看!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轻纱;我还想说, 夏天的西湖是浓妆, 看!荷花在西湖里怒放呢。

师:好一个“怒放”, 让我们看到了夏天是那么娇艳。

生:我说, 春天的柳树为西湖化淡妆, 看!柳树在春风里随风舞动着;我还想说, 秋天的枫树为西湖抹浓彩, 看!她为西湖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师:多别致的外衣啊!

生:我说, 柳树为西湖化淡妆, 看!柳枝在春风的陪伴下随风飘动;我还想说, 湖水为西湖抹浓彩, 看!湖水清澈见底, 里面的小鱼游得多开心啊。

师:同学们, 让我们为这位未来的女诗人鼓鼓掌吧!

(学生们手越举越高, 欲罢不能)

师:看来同学们很想展示自己的作品, 那就同桌互相欣赏吧! (同桌互读)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师:能和西子去比吗?

生:能!

师: (将“?”擦去, 改成“!”) 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 (接读)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情系西湖

师:苏轼像我们一样, 就这么看着, 从早到晚, 从日出到黄昏, 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 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 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 来, 一同看看! (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 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 并筑堤防洪, 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 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师: (朗读拓展资料) 看到这, 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

生:苏轼, 你真是杭州的功臣啊!

师:过奖!过奖!那是鄙人应该做的。

生:谢谢你, 苏轼!要不是你, 我们也看不到这么美丽的西湖景色了。

师:惭愧!惭愧!为杭州做得实在是太少啊!

生:老师, 建造“三潭印月”怎么是在保护西湖呢?

师:你真会思考!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鱼、挖莲藕, 破坏了生态, 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 建造了“三潭印月”, 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 又美化西湖。同学们, 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 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美, 的确是美, 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 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艾青的眼中, 月宫里的明镜———

生: (接读) 不幸失落人间。

师:在周起渭的眼中, 若把西湖比明月———

生: (接读) 湖心亭似广寒宫。

师:在白居易的眼中, 湖上春来似图画———

生: (接读) 乱峰围绕水平铺。

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

生: (齐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及中心 篇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千古美诗, 它把西湖的美演绎得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并且富有灵气,让人留连忘返。作者是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一、温旧知,解诗题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它会令你想起哪首诗?

生:《望天门山》。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师:这首古诗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默写,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看谁填得又快又好。[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天门中断( )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一片日边来。]

师:这位同学填的是“楚江”“孤帆”,对吗?

生:对。

师:这位同学不仅填对了,而且字写得工整、漂亮,老师给你点个赞。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桌写对了就给他点个赞吧!

【点评】执教老师采取复习导入法,由古诗《望天门山》引入教学,既检测了学生背诵诗歌及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老师发现,“饮”的前鼻音和“晴”的后鼻音你读得特别准确。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怎么停顿呢?谁来范读一遍?

生范读课题。

师:这位同学停顿准确,读得很有节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读了诗题,你能知道什么?

生1:苏轼在西湖上喝酒。

生2:天气是先晴后雨。

师:题目经常会缺少一些要素,这首诗的题目缺少了人物,我们在理解题意时要学会补充人物这个要素。(补充说明:这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赏景,天气起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

【点评】诗题是一首古诗的眼睛。教学时,执教老师让学生从读诗题开始,强调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了解题目的意思,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

二、读准音,初感知

师:诗人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师:这里有几个特别难读的字,谁来挑战?

生1读生字词“潋滟”“亦”“妆”。

师:这位同学读“妆”时,翘舌后鼻音读得很准确,谁再来读一读。

生2读生字词“潋滟”“亦”“妆”。

师:这位同学读“潋滟”时,前鼻音读得特别准确,请你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吧。

师:去掉拼音后的生字,你还会读吗?

全班学生读生字词。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读得字正腔圆。

师:你读得很有节奏感!“子”“奇”“宜”都是押“i”音,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学会体会诗的韵味。

男女生比赛读,最后全班读。

【点评】朗读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初读,如自由读、个人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读好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达到了字字准确、句句流畅的朗读目标。

三、知诗意,想画面

师: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了解诗句的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诗句?给大家推荐一下。

生1:看注释。

生2:看插图。

生3:想象画面。

……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一两种方法读这首诗,通过字面含义,你能够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1: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晴天时和下雨时西湖的画面:天晴时,太阳高照,西湖的水在荡漾,湖面上闪着粼粼的金光;下雨时,远处和近处的景色朦朦胧胧,别有一番奇特的美。

师:你描述了一幅西湖晴雨图。

生2: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西湖:晴天时,艳阳高照,水面波光粼粼,是橙色的;下雨时,云雾弥漫在西湖上空,像仙子一般。

师:你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了想象中的画面,真好!

【点评】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自由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感悟诗的意境。

师:你认为哪一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晴天呢?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诗句)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晴天呢?

生:水光潋滟。

师:“潋滟”是什么意思?

生: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解。

师:很好!通过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点评】现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古诗词就有了相应的注释,对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做了解释和说明。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好教材,让学生掌握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反复强调,从而形成学习能力。

师:阳光洒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生1:微波荡漾的湖面上银光闪闪,像是铺满了钻石。

生2:湖面波光闪动,像可爱的小精灵在湖面上玩耍。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银光闪闪的湖面多美呀!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形容这样的景象?

生:水光潋滟。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词,读出湖面波光闪烁的美景。

生齐读。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湖面波光闪动的画面)你们看,这就是――

生:水光潋滟。

师:这样的景象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

生1:波光粼粼。

生2:碧波荡漾。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波光闪烁、金光闪闪、浮光跃金……)这些都是描写阳光下水面景象的词语,让我们记住它们吧! 师:诗人一个“水光潋滟”让我们想象到了这么多的画面,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现在我们将这些词语运用到诗句当中,说一说西湖的美景。[多媒体课件出示(〓 )晴方好]

生1:水光粼粼晴方好。

生2:金光闪闪晴方好。

生3:波光闪烁晴方好。

师:好一个绚丽多彩、生趣盎然的西湖晴天。晴天下的西湖湖面波光闪烁,多美的画面呀!你在哪儿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呢?

生1:太阳照在北海银滩海面上也是这样的景象。

师:当你在北海银滩看到这样的景象时,你可以说――

生1: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2:我坐在游船上也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师:当你坐船泛舟湖上时,你可以说――

生2: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南湖,我们可以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站在风景秀丽的漓江边,看到这样的景色,我们可以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在杭州,看到晴天下波光闪烁的西湖,我们可以说“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方”是什么意思?

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及中心 篇三

在《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起初还是阳光明媚,后来突然下起了雨。苏轼被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读诗题,也要读出节奏来。(师画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按照节奏,再齐读一遍诗题(生再次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字词。(课件出示,指名认读,评价后齐读)

3.抽读诗句。(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4.师范读,划分节奏。(配乐范读)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诗句,学生对照检查。

5.再次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后再读。(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再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已经会读古诗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理解诗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诗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一起读一读)读完了吗?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刚才读了诗题,我们就已经知道,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诗中的哪一句是写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什么?(板书: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样?诗也用哪个词来描写此时西湖的水?(板书: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出示潋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这就叫水光潋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着徐徐微风,你惬意地举起酒杯。这时,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说话,师随机点评)

2.品读第二行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1)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间又下起雨来了。苏轼所见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诗)这里是写雨天的什么?(板书:山)(指名读,齐读)

(2)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此时的山?(板书: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指着空蒙图片)这就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这就叫山色空蒙。我们张家界的天门山也经常是雨雾迷茫的样子,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雾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一般,诗人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奇)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奇”字来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美妙,读出它的神奇。(生齐读)

(4)引读前两句诗,品出韵味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边,我们会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西湖中,我们也会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读)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苏轼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美,见到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谁?(板书: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谁吗?(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师略作补充)

(3)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为他们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第四句诗,生齐读诗句)

(4)淡妆和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谈,淡妆素雅,浓抹鲜艳明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亮丽的装扮是――浓抹,

生活中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装扮是――淡妆。

(5)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样说的?(都好,总相宜)

(6)西施天生丽质,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这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无比,令人神往。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诗人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

2.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学生自由读)

3.全班齐读。

4.这节课我们在古诗中漫步,在西湖边畅游,感受到了古诗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还有许多诗人也用他们的笔,赞美祖国的山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本周五第一节课我讲了一节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育局的领导和校领导来听课。下面我就结合教育局腾老师的点评反思一下这堂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编者将古诗选入语文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课前我布置了预习,所以我对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单抽出来帮助学生来理解,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还是应该放到诗中去理解更为合适。

由于有些紧张,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后,把读诗这个重要环节居然给丢了,很是不应该,其实教学设计上有的,上课前我还看教案时还记着着,可一上课就给丢了,光想着怎么用课件了,短练啊!

回忆整堂课,就像腾老师说的那样,词语的理解、诗句的理解、读、预习等方面都关注到了,就是落实的不够扎实。现在让我想怎么才能把这些环节都落实的很扎实,我也说不出来,同时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还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我会的。

这堂课的备课和课件其实我也用心了,一直忙到夜里一点多,估计二点多才睡着的,可就是自己的水平太有限,课件虽然做的还算可以,就是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课件出示的时机不是恰到好处,腾老师的一句话使我茅塞顿开:画面的呈现应该起到提升的作用,而不能让学生成为画面的解说员;应该让学生在头脑形成形象以后再出示画面,使学生的感悟和体会得到提升。

4.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及中心 篇四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妆浓抹总相宜⑺。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5.《饮湖上初晴后雨》故事 篇五

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6.《饮湖上初晴后雨》作文 篇六

一只没有栓住的舟子停在湖边,苏轼见状,笑道:“是哪位船夫粗心大意,没有把这舟子管好,就让苏某借用一下罢。”苏轼将船一拉,一个翻身,便上了船。

苏轼坐在小舟上,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在两山之间游玩,雾气像轻纱一样披在山肩,将朝阳的光芒羽化。一股清凉的风将轻纱一角掀起,日光趁机射出几束来,在潋滟的水上变成了闪闪的金鳞,远处山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慢慢和雾气融为一体。渐渐地,青山将轻纱褪下,金光从山顶绽放,风儿将柳枝吹拂,水面被枝条划过的痕迹慢慢平息,船下荡漾的湖水使湖面变得波光粼粼,啊,又是另一幅西湖之晨。

山肩又披起了轻纱,金鳞被朝阳悄悄收回,霎时,千万细针落入水中,一个个水圈扩散开来,银光闪烁其间,好似天空赐给西湖的银镯。远处的树木也披上轻纱,空蒙的山色,和起伏的湖水,仔细聆听,还有着婉转的歌声。

“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啊!”苏轼赞叹道。

太阳出来了,雨依然没有停,万束金光把银针转为金线,银镯变成金环,闪闪金鳞又是一片。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含苞的小荷与荷叶窃窃私语,白云飘过,是一片蓝天。

苏轼心想:“这美丽的西湖不是好比美女西施吗?无论是以什么样子出现,都是那么美丽,和谐。”于是,这千古佳句便脱口而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篇七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

师:都去过了哪里呢? 生:„„

师:1.哇,这个地方听说风景优美,董老师也好想去啊!你真幸福!2.这个地方,董老师也去过了,那里的确值得一去啊!3.哇,这个地方,我今年就计划要去啦!

看到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也很激动,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去过的地方。我攀登过巍峨的黄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北海公园,但是最让我留恋的,却是那杭州的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的就是那名扬中外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春天,桥边垂柳飘拂,桥下碧波荡漾 柳浪闻莺:这里柳丝飘舞,莺声婉转清丽。

曲院风荷:夏天,荷叶田田,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花港观鱼:这里五色鱼在水中嬉戏,游人频频光顾。南屏晚钟:这里晨钟暮鼓,余音绕梁。

平湖秋月:傍晚这里景色宜人,人们常常在此泛舟赏月。

双峰插云:这里南高峰与北高峰遥相对峙,插入云霄,气势非凡。断桥残雪:冬天的时候,西湖银装素裹,这是人们赏雪的最佳去处。雷峰夕照:夕阳西下,雷峰塔与湖面交相辉映,分外妖娆。

三潭映月:“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这成了西湖著名的标志。师:同学们,美吧?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在这留恋忘返,多少诗人在这如痴如醉,从而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示课件)

2.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读课题? 生:„„

师:你读的很准确,但是如果注意节奏就更好了。这个题目的节奏是一二二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谁再来读读? 生:„„

师:哇,你读的真好!不仅读的准确,而且读出节奏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生:„„

师:读的真好!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哦,你知道了诗人在湖上,这湖就是杭州西湖。生:开始是晴朗的天气,后来下起了蒙蒙细雨。师:哦,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初晴后雨。

师:那“初”就是开始的意思,“后”就是后来的意思,对吧? 生:对

师:诗人在湖上干什么呢? 生:欣赏风景。

师:除了欣赏风景,诗人还在干什么?课题中有一个字作了回答,哪个字? 生:饮。

师:是啊!诗人在湖上一边“饮”,一边欣赏风景。我们平时说的饮用水是用来喝的,饮水,饮茶,就是喝水、喝茶。那这里的“饮”,也是喝的意思,我们可以说是饮茶,更可以说是饮酒。因为饮酒赋诗正是古代诗人们在欣赏美景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刚才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诗人在西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杭州晴天时的西湖和雨天时的西湖,那这位诗人到底是谁呀? 生:苏轼

师:老师来跟大家一起认识苏轼吧。(出示课件)

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法家,大画家。他博学多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和西湖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担任过杭州的通判。任职期间,苏轼经常游历西湖,先后写了大量赞美西湖的诗作。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苏轼走进西湖。

自由读诗,看自读小贴士,看看有哪些词语不懂的,哪些词比较难读,多读几遍,同时注意前后鼻音。

师:出示潋滟-水光潋滟 亦-雨亦奇 妆-淡妆浓抹 生读

师:谁能说说,水光潋滟是什么样的景色?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

生: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学生:波光闪闪 学生:银光闪闪 学生:亮亮晶晶

师:出示妆。——淡妆浓抹 你们知道妆怎么组词吗? 生:化妆。

师:什么在化妆? 生:人

师:化妆的时候,有时候是淡妆,有时候要求是浓妆。所以我们说淡妆浓抹。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苏轼笔下的西湖吧。指名读诗,然后全班读诗。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整齐,真流利,如果能注意一下节奏,那就更好听了。现在,老师已经帮你们把这首诗标上了节奏,谁来根据节奏读一读?指名读 生:„„

师:读。全班一起来跟着节奏,随着音乐读一遍吧。(播放音乐)生:„„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放佛看到了什么?(3个回答)生:„„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宋朝诗人苏轼一起去欣赏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播放音乐)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西湖的山是怎样的山,西湖的水又是怎样的水呢?大家跟着音乐轻轻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说说,哪些诗句写了初晴?哪些又写了后雨呢? 生:„„ 师: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晴天的西湖,谁来读? 生:„„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晴天的西湖啊? 生:晴方好。师:

板书:晴方好。方有三种解释,你们知道这里的“方”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方的解释: 生:刚刚,恰好

师:你还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水面,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老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学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噢,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波光粼粼 师:多好的词啊 生:银光闪烁 生:晶莹剔透

师: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对吗? 生:对

师:你们积累的词可真不少啊。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碧空万里的西湖边,放眼望去,你除了看到水光潋滟,还会看见哪些美景?

学生: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 学生:湖水很清澈

师:是啊,蓝天绿水,多么清澈啊 学生:我看见了青山秀水

师: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吗 学生:我看见船在湖面上开来开去 师:是啊,湖面上还有小船划过呢 学生:湖面上碧水连天

学生:一个乌龟壳在水面浮着

师:湖面清得让你都能看见乌龟壳啦

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苏轼深深地陶醉了,他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念道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画面(投影出示波光粼粼画面)。让这些画面带着我们走进西湖。阳光下,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强调了“好”字)

师:当阳光普照的时候,西湖水面波光荡漾,你想说„„(继续指名读、齐读)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当夕阳西下,湖面半江瑟瑟半江红,你想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听得出,你们陶醉在这片水光之中了。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吟诵„„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当你沉醉在水光潋滟中时,不知不觉,湖面上飘起了蒙蒙细雨。你跟着苏轼看到了雨中的西湖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我们听到了,苏轼面对雨中西湖的山山水水,轻吟一句——(生接)生:山色空蒙雨亦奇(反复)

师:空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蒙蒙细雨不停地飞扬着,湖面上烟雨迷茫。(出示空蒙)

当雨丝轻落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们听到了,苏轼在吟诵: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放眼远眺,远处的山在雨中笼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空蒙飘缈,若隐若现,我们不禁要和苏轼一起吟诵: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是啊,一切变得空蒙起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人心扉的美丽呢?谁再来读读雨中西湖的美景?(生反复读)

师:听你们刚才的朗读,我再次感到西湖雨景也是奇妙得很哪!我们将两行连起来,感受西湖的晴晴雨雨吧!(生读,齐读。)

师: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这使作者联想到住在西湖附近的西子。你知道“西子”吗? 生:西子就是西施

生: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师: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西施呢?西施到底有多美呢? 生:(齐读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是呀,西施天生丽质,婀娜多姿。这是浓妆的西施(出示画面)。这是淡妆的西施。

不管是素面朝天,还是浓妆艳抹,总是那么的美。(出示总相宜:总是相适宜的)而西湖呢?晴天美的恰如其分,雨天美的奇妙。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齐读三、四句。

师: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让我们发出赞美吧!

生:读三四句。出示课件。

师:你们已经把自己对西湖的理解融入了诵读之中了。现在我们试着背背看。让我们趴在桌面上,会背的闭上眼睛,不会背的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赞美这时晴时雨的西湖吧。生:背诵

第五部分:知识拓展。

师:苏轼赞誉西湖的诗不仅仅只这一首,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另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件,诗作)全班齐读。

师: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再去搜集一些,完成今天的课后作业。第六部分:课后作业。

1、搜集两到三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用今天学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并背诵下来。

2、搜集相关风光图片和文字介绍做成图片集或手抄报。

8.《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篇八

作者简介

苏轼(1038~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为豪放派词人。

同时,他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绘画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创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一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赏析重点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

9.饮湖上初晴后雨 篇九

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

雨——亦奇

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

原文

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的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的十分美丽。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的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的那么美丽。[1-2]

创作背景

上一篇:《水浒传》——扈三娘人物形象分析下一篇:高一家长会同学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