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2024-12-13

统领企业文化建设(精选9篇)

1.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篇一

强化“四项建设”,发挥党建统领

促进企业优质高效发展

xxx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干部职工队伍数量激增,文化理念多元集聚的新形势,如何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建立良好的干事环境,凝聚创业力量,切实发挥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作用,促进企业安全、优质、快速、高效发展,是我们党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近年来,xx公司以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四个建设为着力点,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努力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快速发展的强力保障和有效带动。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政治核心引领

突出抓好“四好”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打造政治素质高、经营业绩优、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佳的优质团队。

(一)强化思想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公司党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历届全会精神,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持续推进思想解放,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提升标杆、转变作风、跨越发展”大讨论等思想解放活动,及时调整与工作要求不赶趟的 思维,更新与企业发展要求不相符的观念,改革与科学发展不合拍的做法,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引领企业建设工作。按照“学理论、提素质、出思路”的要求,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学习,认真学习国家、行业各项政策、规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人员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在事关企业发展方向的原则问题上,始终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立场更加坚定,观点更加鲜明,态度更加坚决。

(二)突出能力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时刻防范能力不足的危险,努力做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轮流培训,积极推荐他们参加专业性、实用性强的培训班,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到行业先进单位参观学习。鼓励他们参加在职再教育,提高中高层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坚持对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末位人员实行考核期内谈话、调整岗位等处理措施,形成了符合企业快速发展实际的干部队伍优胜劣汰机制。

(三)深化民主管理。在对重大问题决策上,班子成员广泛征求意见、协商沟通并进行充分的集体讨论,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均按规定由集体讨论决定。不断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每半年召开一次企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开诚布公的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增进领导班子沟通信任的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形成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理解、团结向上的良好风尚。

(四)优化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点,大力倡导和深入践行“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领导作风。例如,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针对管理人员开展了“转变作风,提高执行力”活动,突出“查、摆、改”三项措施,通过学习、座谈、分析、沟通,让所有管理人员把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找出来,把问题摆出来,把整改措施拿出来,通过自查、自省、自摆,促进自改、自律、自发。领导干部主动深入职工群众,深入车间生产一线,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基层情况,无论是生产一线现场,还是辅助岗位,管理人员都能冲在急、难、险、重的第一线,见了困难敢上,见了荣誉肯让,领导干部作风形象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得以明显提高。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净化企业生产环境

(一)坚持廉政建设与安全生产“两手抓”。年初,层层签订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把反腐倡廉要求纳入各级领导人员岗位职责之中,有力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年中,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廉政谈话活动,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和班子成员进行谈话,各班子成员分别和分管范围内的管理干部、“三管”人员谈话,在增进工作沟通的同时,诫勉后进人员。年末,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与领导班子考核、干部考核、工作目标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与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相结合,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坚持惩防体系“全推进”。坚持把监督检查贯穿到决策和执行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人、财、物、产、供、建各个领域,有效防止了领导干部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坚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所有费用支出都经过预算审批。修订强化了资金使用、材料费、招待费、办公费、通讯费、差旅费等内部控制制度,严控各项费用支出。严格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建立了公开招标采购和采购监督检查制度,坚持货比三家,优中选优,公开透明,全程监控。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根据岗位任职标准,坚持公开竞聘原则,通过笔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方式进行考评。变“相马”为“赛马”,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坚持廉政文化“深融合”。坚持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化廉政文化教育。把责任机制建设与安全文化、廉政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倡导构建“责任落实”格局。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宣誓和书写承诺书活动、廉政谈话活动、廉政歌曲征集等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了依法办事、依法律已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党务工作“明公开”。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统一部署,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配套制度。坚持将党务公开、公务公开工作与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深化拓展党务公开工作。公开内容从职工最关心、与职工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对职工关注的工资奖金分配、党员干部民主评议、管理人员选配、通讯费、招待费等内容,采取会议、宣传栏、公示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整合队伍凝聚力

(一)夯实党建基础,确保企业带动力。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党员队伍、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增强他们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提高他们的党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调动他们立足生产和工作岗位作贡献的积极性,动员他们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建立党安岗、群监岗等辅助安全监管组织,每班组聘任一名党、群安全监督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群众的监督作用,保障安全生产。

(二)弘扬企业文化,增强员工认同感。将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在强化培训、统一标识、广泛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的同时,注重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培育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企业文件、牌板、宣传栏、车体等场所张贴企业标示,强化对职工的培训灌输。在广大员工中广泛宣传 诚信、创新、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把人文关怀和职工爱企意识培养相结合,以生物科技、呵护自然的企业宗旨为引领,提升企业职工的自豪感,统领干部职工思想。

(三)注重安全生产,提升队伍向心力。根据安全生产不可松懈,时刻牢记心中的实际,坚持安全依靠职工,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标语、会议、宣传栏、条幅等平台,加强安全生产和危机意识教育,广造舆论,大造声势,形成“事事讲安全、处处闻警钟、时时被提醒”的浓厚氛围,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思想不稳的职工进行家访,了解其家庭情况,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唤醒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关爱职工,最大限度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职工们带着温暖工作、感受关爱劳动,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一)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切实开展民生工程创建。深入开展四大民生工程创建,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着力提高职工幸福指数。一是平安工程。加强外协和保卫工作,开展平安企业建设,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倡导职工文明驾驶,安全出行,创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和企地关系。二是安居乐业工程。提升后勤工作标杆,拓展服务范围,从衣、食、住、行、娱乐等方方面面为职工着想。公司提供洗衣机,方便职工洗晒工装。开设特色餐厅,更新菜品花色品种,最大 限度的让职工满意。提供员工宿舍,两人一间,空调、暖气、淋浴全套设施配备、无线网络覆盖,为住宿员工提供良好休息环境。定期组织职工健康查体,建立了健康档案。三是困难职工救助工程。设立“互助基金会”,对困难职工摸底、建立档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帮扶。给予困难职工无偿援助,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四是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了职工阅览室,购置图书,添置了台球桌、羽毛球室、乒乓球室等职工娱乐活动设施,让职工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二)畅通职工建言渠道,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关注基层职工思想动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制度,专门设立了职工意见箱,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通过推行党务和公务公开,拓展了职工参事议事和民主监督渠道,快速提高了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信任、理解、支持企业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

2.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篇二

企业和谐的关键是人的和谐。在新的形势下, 建设和谐企业必须用党的十八大精神作统领, 在干部职工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干群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协调统一, 推动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建设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和谐企业”要求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 进而达到企业管理有序, 员工队伍融洽, 经济发展稳定。多年来, 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致力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涌现出大批和谐企业, 促进了社会稳定, 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然而, 据多方面了解观察, 在处于改革改制关键时期的一些企业, 还多有不和谐因素, 虽不是主流, 却应该引起管理层高度注意。

1. 缺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在一些企业中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 尽管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员工的切身利益, 但缺少民主决策过程, 很少考虑员工的意见与要求, 重大决策很难得到员工的全力支持。这是说国营企业。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里, 有的是家族式管理, 有的是企业主个人独断专行, 没有员工说话的地方, 更谈不到民主。

2. 企业分配不合理。

和谐企业是以员工利益得到实现和保障为前提的, 但一些民营企业工资分配缺少民主协商, 员工无法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 劳动积极性难以持续。在一些国有企业里, 分配差距过大, 严重挫伤员工积极性。

3. 缺少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一些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透明度差, 工程发包、物资采购等重大事项缺少有效监管, 形成巨大漏洞, 直接侵蚀国家和员工利益。用人上缺少公平竞争的渠道, 任人唯亲, 堵塞了人才的合理上升空间。

4. 缺少人文关怀。

有些企业安全设施投入不够, 安全管理不到位, 难以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只要求员工多干活, 忽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漠视员工的合理需求, 员工缺少归属感。

5. 思想政治工作缺失。

一些企业把考核处罚作为唯一管理手段, 管理方式过于简单, 造成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产生对立情绪。

6. 改革不到位, 造成员工内部不团结。

现在很多国营企事业单位还存在着在籍员工、合同制员工与劳务派遣工的差别, 同工不同酬, 多劳不多得, 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对立情绪。

组织冲突管理理论认为, 矛盾和冲突的出现是企业内部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解决好这些矛盾, 能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变革, 更加富有活力。但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或者处理不当, 引起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和恶化, 必然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当前, 全国上下都在凝心聚力奔小康, 作为企业, 要想生存发展, 要想对实现中国梦有所贡献, 当务之急是构建好内部的和谐环境, 保障企业的协调运转。

二、发挥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 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是行动遵循的准则。建设和谐企业, 必然要求进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引导全体成员树立“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 确立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3个层面、12个词、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 既有目标追求, 又有价值导向, 还有行为准则, 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企业的和谐建设才会有牢固的根基。

古人云:“未有身正而影曲, 上治而下乱者。”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带头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理想, 重品行, 做表率, 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 诚信风尚的引领者, 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思想上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 以人格的力量凝聚企业全体成员的精气神, 共同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在企业内部, 要大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 加强制度建设, 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 注重员工的呼声, 给予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保证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保障员工的平等发展权利, 为各种人才搭建发展的平台, 让每个人都能充分体现出人生价值。

要强化道德建设,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 引导员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把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化为点点滴滴爱岗奉献的行动, 把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中, 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三、要构建起必要的机制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和谐建设的统领作用, 必须及早构建必要的运作机制, 有效地发挥调适、修正、弥合作用, 整合企业内部各种力量, 促进企业和谐建设在良性的状态下运行。

1. 建立畅通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企业必须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广泛在员工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时代新风。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引导员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树立各类典型, 宣传道德模范, 引导员工发扬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完善矛盾疏导的工作机制,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 建立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 保障职工享有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凡是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的决策, 都要依据、考虑、符合员工的意见、愿望与要求, 最大程度地扫清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的信息传递障碍。凡是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问题, 都应该坚持信息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

3.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构建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要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妥善地协调和处理不同层次的员工利益, 避免企业内部因分配差距过大, 出现严重贫富不均的现象。通过改革改制, 尽快消除在籍工、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的差别, 使员工能合理地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

4. 建立坚实可靠的内部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 关心体贴职工,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扎扎实实地为员工特别是困难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建立完善各类保险机制, 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员工有良好的心态从事本职工作, 在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创造财富。

建立和谐企业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合企业各种优势, 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和谐团队。

3.用先进文化统领企业管理 篇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先进文化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其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先进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修课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之中。这种转型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体现在企业文化上。而且,企业文化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对于整个企业的转型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一大批有志向、有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视角已经从国内转向国际,瞄准了世界500强的发展目标,他们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这就决定了用先进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纵观世界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的管理理论到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孔茨、西蒙为代表的管理丛林阶段理论,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其根本的变化是由“物”到“人”的变化,也是在逐步走向“物”与“人”的相互和谐。我们今天的管理文化是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结合,既充分肯定科学管理的作用,又将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到管理当中去。所以,把先进的企业文化融于现代企业管理,发挥企业文化的统领作用,是我们国有企业实现发展的必修课。企业文化管理是在提炼一种合理的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贯彻企业价值观,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系统,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积极向上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式,激发每一个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的团队精神,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获得最佳配置和最合理的使用,最终实现企业组织的经济及社会目标。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企业价值观的整合主要是以企业价值观来整合企业的集体行为。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表现在它对企业战略、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及企业行为的整合作用。现代知名企业在实行国际化的经营与竞争中,以其鲜明的管理文化模式和企业价值观,树立起新的形象。美国的“通用”、日本的“松下”、中国的“海尔”等世界著名企业,其成长和发展历史,始终贯穿着企业文化的不断整合与提高的过程。

用先进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是企业创新的选择

用先进文化统领企业管理,很大程度表现在企业的创新性上。创新是先进企业文化的灵魂。一个企业没有文化的创新,就没有生命力、竞争力;没有文化创新,就形不成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动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勇于创新。先进文化的生命活力体现在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各项工作中,这是实现用先进文化统领企业管理的根本途径。

有创新的国家才是有竞争力的国家,有创新的民族才是有竞争力的民族。从致力于民族和国家重型汽车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创新的理念,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通过联合开发学习自主开发,是一种创新;“走出去”,借助跨国并购实现全球资源的利用,也是一种创新,它使我们在利用技术资源上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合资实现体系再造,是一种创新;通过低成本战略打出一片天地,也是一种创新。毋庸置疑,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近几年之所以发展的步伐加快,就是通过机制、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而实现的。

对于中国重型汽车工业来说,我们不能忽视企业这一自主创新的主体。当前我们重型汽车企业要特别处理好学习、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将国外的东西本土化,将历史的东西现代化。我们能够实现创新的领域很多,值得中国重型汽车业界探讨和研究的创新也很多。加强中国重型汽车业的宏观管理,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加强重型汽车企业的制度建设、组织重构、流程再造,需要创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营销理念、销售模式,也需要创新。通常我们比较关注宏观方面的创新,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微观层面的创新更显得非常重要。通常我们比较关注技术创新,但实际上,如何形成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更值得关注。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本质上还是一个制度创新的问题。

用先进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举足轻重,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要靠发展。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切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一切卓越企业的共同特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持,因此,先进的企业文化必然内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来,很多企业习惯于把自己经营业绩的停滞甚至萎缩归结为宏观经济的不景气等外在的不利因素,但没有从企业内部找原因,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样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为何有的企业经营却能逆势而上?大量的事实证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状况,并不完全取决于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这种影响不能忽视),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内部有无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并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发展是硬道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就会看到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只有发展才能战胜困难。先进文化对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形成及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全力打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的能力是企业领导者的追求,也就是适应市场的三种境界:当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大幅度的发展;当市场形势平稳的时候,企业能够有适度的发展;当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能够有能力抵御风险,使企业保持发展的势头。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看其指标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机制的转换。

用先进企业文化统领企业管理重在“以人为本”

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在注重打造百年企业的同时,更注重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是企业对社会发展应承担必要的责任。企业的两大责任:一是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二是为社会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更重视人的作用、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家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管理在企业内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态,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方法上。一个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需要广大员工的认同,关键还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实践。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参与既要体现在提炼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更要渗透于员工的岗位责任和本职工作中。使广大职工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共识,使精神内核与外在表现一致,引导广大员工积极支持和关心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以实际行动共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扩大外延理解内涵的过程,根本还是一个先进文化转化为职工自觉行动的过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立一种企业内部的和谐关系,表现在对员工的尊重、理解、爱护,与职工进行双向沟通,科学合理地培训,为员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融洽的、互相间的服务关系,即:领导为职工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接口部门的相互间的服务、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在企业中,人的和谐是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在根本上实现人的思想、价值观、理念、行为的和谐。在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内部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推动企业内部和谐发展。

4.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篇四

朱 毅

2010年第1期 ——文化建设

省委31号文件提出了将武汉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的发展目标。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持之以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一件工作一件工作落实,强力推进武汉市文化建设,促进武汉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一、在基层基础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巩固文化强市的支撑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区级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按标准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街文化站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室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成的158个街(乡、镇、场)文化站和3200个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作用。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近年来兴建的琴台大剧院、武汉音乐厅、中南剧场、市艺校实验剧场等23处文化设施,以及106个艺术表演场馆、16个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保持年接待400万人次的水平,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确保政府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主导责任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二、在叫好叫座上做文章,进一步培育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增添文化强市的感染力。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推出更多更好、富有时代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结合,既有吸引力又有市场竞争力的精神文化产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武汉的全国舞台艺术强市、演艺重镇地位。继续扩大全国京剧汇演金奖《吉庆街生活秀》和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儿童剧《古丢丢》、电视剧《旗舰》、小说《天行者》的影响。坚持走市场道路,精心打磨好已实现“周周演”的彰显武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主轴戏《梦幻九歌》、大型都市风情歌舞剧《水墨江城》,不断扩充“文化武汉名片库”。继续坚持做好市直8个专业院团“隔日演”。围绕辛亥革命100周年、“九艺节”等重大节庆活动,规划生产一批文艺精品。

三、在做大做强上见成效,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文化强市的实力。发展壮大龙头文化企业。加快广电、长报、出版三大集团发展步伐,从经济收入增幅、利润增幅、人均营业收入、资产总量四个方面加强效益考核。积极推进长报集团等上市融资,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在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27万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规模。着力打造文化园区。按照一区一园的目标,市区两级按1∶1的比例进行投资建设。进一步抓好长报、出版文化产业园、被团中央授牌“中国青少年创意实践基地”的东湖开发区“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和江岸区外滩里、武昌区户部巷汉味风情街、江夏区全国最大京剧文化主题公园谭鑫培公园等园区建设,形成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远城区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园区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动漫产业振兴。落实《武汉市加快动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协调金融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加大扶持力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动漫企业,实现动漫产业年产值100亿元。

四、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进一步转变职能,整合资源,不断激发文化强市的活力。深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党委领导、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既合理分工又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调整归并现有文化执法队伍。推进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深化院团改革,在豫越评三团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新组建的金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挂牌成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其他八个院团转企改制。对出版集团、新华书店等已转制单位,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院团创造、生产、营销机制,改变“两头小中间大”(忽视与市场接轨的创作和营销,只注重生产)的“橄榄型”生产模式,建立注重艺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哑铃型”模式。改革分配机制,加强对文艺院团演出规模、演出效益的整体考核,制定合理分配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

五、在保障保证上出实招,进一步健全工作落实体系,不断提升文化强市的执行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查考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拓宽文化发展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文化领域的名家大家,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演职人员待遇,选送演职人员到国家院团或海外进修培训。加强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对文化建设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并纳入市级人才招聘计划。■

5.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篇五

我们党在新时期确定的第一要务是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抓好项目建设,是检验全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尺度。XX县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提出“项目立县、开放兴县、城镇带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在全县形成上项目、增投入、提效益、比服务的浓厚氛围,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顾我们的工作,感到对项目建设中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应予充分重视。

一、以人为本,正确处理项目建设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个时期以来,XX县上项目的劲头很足,但“建了厂房,群众上访;项目投产,环境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而要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首先使我们的各项事业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项目建设工作也是这样,如果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就会寸步难行。一段时间,因不能妥善处理同群众的利益关系,而引发了不少项目建设施工受阻问题,就是一个明证。因此,在项目建设中,需要我们克服单纯的项目建设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将项目建设的过程变为一个为民谋利的过程。首先,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谋利,而不是为己贴金;大上福民工程,而不是大造形象工程。同时,还要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要求。有些项目建设可能会使当前利益受到些影响,但却是符合群众长远利益的;有些项目可能会使投资者的直接收益更大一些,但却是符合群众整体利益的。这要向群众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其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规范行政行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的政策,妥善处理群众的生产生活;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各项规定,使项目建设的过程同时变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过程。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决不能在群众身上“精打细算”,更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牺牲环境作为什么“优惠条件”,去搞所谓的“招商引资”。第三,项目建设的结果,要使人民群众从中受益。要通过抓一些高效益的经济项目,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通过上一些高水平的社会项目,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的自身发展需要。项目建设的结果,要通过推进工业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村人口的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二、把握主线,实现项目建设与结构调整的密切结合

结构调整是经济工作的主线。项目建设与结构调整密不可分,其中项目建设是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结构调整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目标。在项目建设工作中要坚持“围绕主线建项目”的原则,使项目建设服从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根据产业演进规律,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在三次产业中仍占主导地位。我县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以石油加工、塑料深加工为主,这与产业演进规律是相吻合的。但我县重化工业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呈现明显的低端化特征。在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尚有较大需求潜力的情况下,此种低端化的工业类型尚有较大的生存空间,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各地产业结构的争先升级和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炽化,其必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急。因此,我们必须及早着手,努力将我县重化工业由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阶段,推向一个以精深加工为主的新阶段。而要实现这个跃进,还同时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完善的生产性服务这两个“配套条件”。因此,我县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当是: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围绕以上结构调整的思路,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项目 建设:一是重点加快制造业项目建设。这是我县项目建设工作的重心所在,必须集中力量大干快上。同时要使制造业项目建设与现实工业基础相结合,重在走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路子,使之向高、专、精、深方向发展。二是有选择地建设高新技术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建设,要适合当地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重点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搞好生产性服务项目建设。大大推进我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全县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经济新格局形成。

三、合理布局,实现项目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 不同地区间的项目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比如,沿海地区项目建设需要以内陆地区项目建设为依托,内陆地区项目建设需要由沿海地区项目建设来引领;发达地区项目建设需要不发达地区能源、原材料方面的支撑,不发达地区项目建设又需要发达地区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项目建设不能“单打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促进全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应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提高项目建设层次,应加大扶持力度,狠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努力增长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在项目建设中应认清决定本地发展的主要优势所在,强调打好“优势牌”;着眼于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选准龙头项目;注意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聚,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四、降耗减污,实现项目建设与资源环境间的良性循环 搞项目建设需要有力的资源支撑,需要一定的环境容量。但如果 无节制地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又将会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从而将项目建设推入“炊无米、居无所”、难以为继的境地。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降耗减污的要求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实现项目建设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项目谋划上,要坚定不移地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少污 染作为项目谋划的先决条件,凡是资源浪费严重的项目不予考虑,凡是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不予考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具体在产业发展层面上,要实现各相关产业间物质、能量的循环交流;在工业园区层面上,要实现园区共生企业间废物循环利用,污染零排放;在企业层面上,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加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建设,努力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上,要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认真审核把关,坚决将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和能耗标准的项目拒之门外。对现有项目,也要在供水、供电、土地使用和矿产资源分配等方面逐步实行差别对待,通过强化政府生产要素配置手段,加快扶优汰劣进程。

五、深化改革,促进项目建设与体制转换的同步进展

项目建设与投资体制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项目建设 归根结底是一种投资活动,一切项目建设工作总是在一定的投资体制框架下进行的,不同的投资体制会对项目建设产生不同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符合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投资体制,就会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凡是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投资体制,就会阻碍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段时间,由于项目建设工作中存在着“重建设、轻改革”的现象,投资体制改革滞后,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方面造成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不足,该上的项目上不去;另一方面又造成政府部门投资盲目扩张,出现了一些“三拍项目”(个别领导靠“拍脑门”上项目,“拍大腿”惊呼上错,“拍屁股”一走了之)、“豆腐渣工程”、“腐败工程”等,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的声誉。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边建设边改革,以改革促建设”的方针,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项目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一要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取消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二要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明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化。三要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强调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性,要“先定规划,后批项目”,主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信息发布和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调整和优化重大投资结构,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对全社会投资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四要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依法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和投资建设市场的监管;建立并完善分工制衡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加强审计、稽查、监察、公众和社会的监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实行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强调要按程序、科学地进行决策。

对今天工作的开展,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6.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篇六

北京路街道插旗山社区作为全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之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四民社区”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及和谐社区建设。在学习调研阶段,按照要求成立了以党支书记为组长的调研小组,通过建立群众说事室、设立民情信箱、记录民情日记、召开座谈会、走访入户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及建议,经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如下调研材料:

一、基本情况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社区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要求和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围绕“五个提升”,构建“五大体系”,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在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民思我想,民呼我应,民意我顺,民困我帮”,实现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的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社区建设目标。

二、取得的成效 科学发展观既是社区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社区党支部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建设,强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社区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巩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党支部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研究部署,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机构,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宣传专栏、宣传手册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二是激发活力,鼓足干劲。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思想观武装党员干部,加强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思想比较稳定、党务比较熟悉、结构比较合理、爱岗敬业的党建工作队伍。三是转变作风,群众满意。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社区党建工作深入人心,得到了党员的支持,群众的认可。四是不断创新,实现发展。社区党支部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主动创新,亮点较多,进一步巩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社区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了党员政治理论水平。社区党支部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积极开展学习培训,使社区党员干部掌握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十届五次全会以及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让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利用科学发展观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和四民社区创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了和谐社区构建进程。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社区党支部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要求和精神,认真开展学习调研活动,以做好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保持社区稳定为目标,以加强社区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狠抓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下,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社区先后获得中组部“四进社区”试点单位,中国社工协“优秀志愿者组织”,省委“五好”基层党组织,省民政厅“爱心活动”进社区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社区,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0余项荣誉称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基层党组织,如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认识统一到上级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工作精力集中到服务社区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上来,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通过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社区党支部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建设,强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入。通过学习调研阶段的学习,虽然对科学发展观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认识还很肤浅,精读细研的程度不够,离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社区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低,医疗、失业等保险未办理,个别干部认为身处基层工作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任务繁重,工作辛苦,拿钱不多,管事不少,存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的现象。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区工作的研究不够,开发社区服务项目的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群众的需求也不断多元化,如何立足社区群众的需求,开设更多服务社区群众的项目,使社区成为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思考研究的还不够。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服务社区群众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针对新的管理模式,在及时转变服务理念,改进工作思路,跟进新的要求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

1、将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党支部对党员干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通过送学、助学、邮学、督学的方式,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参学率及学习质量。

2、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努力提高社区干部待遇。经营好社区邮政服务站、临时停车场、便民服务队伍、便民餐馆、爱心粮油配送服务站、社区物业管理等便民服务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在弥补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认真执行北京街道《关于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发放标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试行“基本补贴+养老保险金补贴+考勤奖+岗位补贴+工龄工资+通讯费补贴”的生活补贴发放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干部待遇,经常开展班子成员之间的交心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掌握思想动态,树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精神,注重维护班子成员的团结和统一。

3、建立健全促进社区科学发展的机制和体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参加理论学习或者到先进社区取经,使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两委班子成员服务社区党员群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社区服务载体,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的特殊作用。健全一对一帮扶困难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帮助社区弱势群体解决困难;建立社区两委班子联系社区单位党支部机制,以加强社区党组织之间的横向交流与纵向联系,深化学习成果;完善定期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机制,帮助老党员和困难居民排忧解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通过服务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中共插旗山社区支部委员会

7.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篇七

一、要教育公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首先必须弄清文化和公民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 即人类在其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既包括物质文化, 也包括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 仅包括与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 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思想观念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从公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来看, “公民文化是在民主制度的框架下, 在法治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公民特性、相对稳定和独立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它包括信仰、公民意识、价值观、态度、情感、道德、法治意识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公民文化应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为目标, 以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取向, 以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行为准则, 融理想目标、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生活习惯为一体, 在主要内容和价值取向上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意识中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公民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意识中的具体体现。因此, 我国的公民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如果我们不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各种错误思潮就会泛滥, 公民文化建设就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不能健康发展。

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列宁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 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能否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是决定我国公民文化性质的一个大问题。

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 “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那些知识的坚固基础……借助于充分领会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 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 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毛泽东在回顾中国近代百年史时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70多年中, 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只有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根本解决了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基础上, 以先进理论为指导, 唤起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伟大觉醒, 最终突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亿万人民得解放, 中华文化的振兴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然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公民文化建设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 才能使自身的发展有正确的方向。

二、要教育公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全面体现了人类社会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方向发展的正确趋势。“富强是文明的物质保障, 民主是文明的政治保障, 和谐是文明的社会表现和内在要求”。当今中国, 要发展和进步, 要拧成一股绳, 要齐心协力, 要凝聚各行各业的智慧和力量, 就必须有共同理想, 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只有坚定理想信念, 才能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像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怎样才能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邓小平指出, “一靠理想, 二靠纪律, 才能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这个理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公民文化建设要教育公民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这样才会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三、要教育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的国家在近代从积贫积弱到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发扬的就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 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 文化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文化力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国民士气、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等。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国民士气必然包含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美国中央情报局抛出的旨在颠覆中国的《十二条戒令》明确提出:“要瓦解中国, 就必须要瓦解中国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对此, 我们必须针锋相对, 在公民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 大力培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

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文化,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 我们必须使公民树立一些观念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 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绝大多数公民的价值共识, 深刻影响着绝大多数公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这些观念总体上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民族国家及其建国理念的认同, 另一类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有, 是对二者的有机结合的理想、信念的认同。缺乏核心价值取向的国家是精神荒漠化国家。这样的国家缺乏维系全体公民的精神纽带, 没有共同的价值目标, 缺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缺乏凝聚力, 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 是很难团结、很难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的, 其综合国力就要大打折扣。因此, 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反映了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态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问题, 对提高民族凝聚力和促进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公民的道德和法律素养, 培育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重新整合, 是引导广大公民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的指针。在公民文化建设中, 要在公民中广泛地树立起自由、平等的观念和人格独立的意识,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公民文化建设, 在本质上要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就是公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意识和政治权利的诉求意识, 是当家作主的意识, 是民主法治的意识, 是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意识, 是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早在1779年,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弗逊就提出, 民主共和的治理离不开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公民在选举中选拔国家的治理者, 有什么样素质的公民便会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人才。培养和提升公民素质, 必须加强公民文化的培育与熏陶, 这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国家, 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 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 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 这样的国家才可被称为现代化国家。否则, 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 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 也不会持续长久”。现代社会的发育需要具备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 需要制度保障, 也需要孕育公民意识的公民文化土壤。

另外,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为此, 要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监督意识。公民政治文化建设就是以宪法为依据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等一系列相关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的引导与培养, 诸如培养公民的仁爱、宽容、诚信的品德, 自由、平等、法治、爱国、公平正义、权利、责任的素养, 参与选举、处置纠纷等各个方面与公民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力的培育。

具有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进步对每个人的客观要求, 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公民责任通过其合理性意识、合法性意识和积极守法精神, 不仅为国家和公民社会运作的法律框架、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普通利益和特殊利益冲突与整合提供着价值基础, 而且, 还能通过反思理性赋予法律制度和法治秩序以合法性认同和内化, 使民主和法治秩序立足于国家和公民社会的有机互动基础之上。培育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但理论如果不能为广大公民所接受、所掌握, 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是束之高阁, 这就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文化建设相结合, 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切实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就要以诚实守信为荣, 诚信做人, 督促公民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以“言必信、行必果”来承担社会责任。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为荣,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公民把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共同使命,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 自觉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意识。以热爱祖国为荣, 用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公民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来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深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们要深切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把力量用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上, 用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上。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团结互助, 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能够培养广大公民的人生理念, 能够培养集体观念, 在引导公民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过程中, 激励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摘要: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 对策之一就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而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文化

参考文献

[1]孙寅生.公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2]孙寅生.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J].探索, 2011, (3) .

8.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内部会计控制 协调 考评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31-0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必须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统领下,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实施方式,运用科学方法,促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全面协调和完善,取得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发展的理念为主线,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为此,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围绕发展做文章,树立一切为了发展的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控制就坚持,影响企业发展的制度就修正或废除。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摒弃妨碍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公司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健康运行。一是加强企业决策机制的建设,在优化企业决策机制时必须针对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明确权力和职责,既要注重职权利之间的平衡,明确企业决策者的权力和责任,也要有辅助决策的专门机构,建立配套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构建严格的监督机制,首先,对产供销全过程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实施以防为主的事前监控。其次,在加强正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跟踪检查,实施以堵为主的事中、事后监控,把可能发生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堵在萌芽中。

2.加强资本结构分析。企业良好的资本结构不仅决定企业资源配置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和运行周转,更是推进企业有效发展的保证。所以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首先,要控制资本结构中的债务资本与权益成本的比例关系,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使用效率。其次,经常联系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相互匹配关系作出判断,尤其在数量及结构、期限及结构等方面做到协调、合理,保证资本运转健康。第三,必须联系未来环境变化的情况,考虑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应变措施等,保证企业资本不受损失。这样,围绕企业的发展加强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就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中之重了。

3.强化风险防范与管理。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产生许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的因素,导致企业经营风险、投资风险、资金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稍有疏忽就会对企业带来损失,影响企业的发展。为此,在内部控制中必须强化风险防范与管理。首先,采取安全稳健策略。一是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控与分析,及时催收,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与不必要的资金占用与损失;二是调整投资方向,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论证、评估,对于非重点、盈利少、发展前景不看好的项目减少投入或不投入,以降低风险;三是严格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及时清理闲散资金,防止流失或浪费。其次,建立财务预警机制。一是围绕企业发展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监测和发现问题,及时警示企业有关负责人员;二是及时分析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及企业财务运行中的潜在问题,提出防范和缓解的措施;三是及时向企业决策层提供预警信息和危机应对预案,防范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第三,增强企业风险监控能力,建立企业风险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二、以协调的要求为抓手,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涉及到单位各个部门、每个环节。所以,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大家同心协力,才能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保证企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1.争取领导重视是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前提。内部会计控制能否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争取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企业领导层思想的统一。因此,按照协调的要求,一是明确指导思想,企业领导人必须把落实内部会计控制提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不仅要带头执行,并在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指导、监督各部门落实执行;二是明确会计地位,财会部门不仅有参加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力,还应赋予财会部门对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权力,加大对企业各部门的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报企业领导处理;三是明确部门责任,规定企业各部门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相应责任,对重点岗位实行全过程跟踪,避免损失发生。

2.协调部门配合是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条件。通过与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到相互支持,共谋落实,有序执行。一是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货币资金控制。货币资金控制是重要的内部会计控制,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资金损失,为此,通过协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限额明确、审批授权明确等。二是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采购业务控制。采购业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盲目采购和积压浪费,为此通过协调,明确采购业务各个环节的责任,如信息传递、比质比价、合同审批、以及原材料进库验收控制等。三是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营销业务控制。营销是企业最直接的业务活动,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尤其是对宾馆酒店的营销控制,重点在餐饮部和客房部,通过协调,对餐饮毛利率和客房入住率及其相应的责任均要作明确的控制。四是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资产控制。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对其购进保管、审批、盘存等建立必要的制度,严格控制各项资产的增减变动,防止贪污、盗窃和浪费的情况发生。

3.构建和谐环境是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要求。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的落实和实施,所以,构建和谐环境必须把全体员工的参与,监督机制的改善和职业道德的建设等项工作做好,以更好地把协调的要求融合到内部会计控制中去。

(1)广泛发动群众,提高他们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一是宣传群众,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编写墙报,内部广播、网络沟通等,千方百计让大家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内容,调动全员参与的自觉性;二是分解责任,把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内容,分解到岗,以岗定责,做到责任大家担;三是开展培训,通过长会短训、业余讲座、座谈会、报告会、提高全员素质,为落实与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2)改善监督机制,消除不和谐因素。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法》的一项重要规定,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举措,但在执行中必须从沟通着手,改变过去那种高人一等的生硬作风。一是突出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中,发现问题,帮助纠错,促其提高;二是加强合作,消除对立情绪,塑造互利互助氛围,求得认识和行动的统一;三是求同存异,通过协调,相互理解,达到分歧与矛盾的统一,正确处理好不同部门的利益关系。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的职业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准则,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尤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作为会计人员规范会计行为的道德标准。一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诚实守信为本,做到言行一致,恪守信用,遵章守纪,廉洁奉公;二是树立全心全意服务观,以乐于奉献为荣,做到勤勤恳恳工作,真诚热心待人;三是树立忠贞敬业观,以爱岗敬业为先,做到以身作则,忠于职守,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

三、以考评的方法为助力,巩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为了进一步发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考核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及时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1.综合评价。所谓综合评价,就是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全面考核,主要以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为基础进行评价,包括: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具体考核评价的要求:一是对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是否完善并具有合法性评价;二是单位内部各个控制环节、措施是否链接的评价;三是单位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核对等各方面手续是否完备,尤其是单位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掌权者有无越权和违章违纪行为的评价;四是单位经济运行成本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否相适应的评价等。

2.重点考核。所谓重点考核就是不定期地以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内容为切入点进行考核,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其重点是资金运用考核,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适用性进行考评,各项控制标准是否先进合理,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一是考核资金运用,对单位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控制情况作出评价,防止资金流失;二是考核成本费用,对单位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的情况、是否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作出评价,防止贪污、盗窃、浪费损失;三是财产保全考核,对实物采购、保管、销售、发货及资产盘点、出入库凭证使用与管理及控制情况作出评价,防止财产不实,保管不善,责任不明等情况发生。

3.加强内审。内部审计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对企业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组成部分,又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监督内部会计控制运转,建议内部会计控制完善,独立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等均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对单位各项经营活动审计,发挥防错除弊、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二是对内部会计控制各个环节,发挥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作用;三是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标准是否合理、分析执行情况等。内部审计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以及有关专项审计,从而能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王自强,王浣尘.构建企业管理中的和谐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5(1)

2.王志斌.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经济,2008(3)

(作者单位:扬州萃园城市酒店 江苏扬州 225000)

9.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篇九

中共江汉区委万松街工委

街道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平台。随着新时期的发展,街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日益增强。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至关重要。近年来,万松街工委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全街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坚持思想教育,带好干部队伍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街工委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为契机,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形式,努力在机关干部中树立“学习是履行职责需要”的理念。在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的基础上,班子成员在学习上做到“三带头”,即带头参加机关的政治理论学习、带头联系实际开展调研、带头到基层作辅导报告。邀请区领导和省委党校教授作辅导报告,组织机关干部到省委党校旁听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辅导报告。创办了《万松调查研究》内部专刊,为机关干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机关干部赴外地学习取经,开阔眼界、解放思想。通过抓学习努力营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机关干部队伍。二是强化纪律意识。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和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整顿机关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请区纪委和区监察局领导,为机关党员干部作专题报告,并用学习日时间,集中学习相关制度,分组进行讨论,剖析思想,明确改进方向。通过学习讨论使广大机关干部思想上受到一次洗礼,精神状态有了较大的改变。

三是强化廉政意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执行廉洁自津的各项规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争做遵章守纪的模范.同时,要求街分管领导,实行“一岗双责”。既抓分管科室的业务指导,又要负责科室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廉政建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关注民生,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

二、坚持民主决策,增强班子团结

街工委始终坚持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促进领导班子团结、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大事来抓,保证了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

一是落实党内生活。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结合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谈心活动,做到“思想见面”,增进理解。在班子内部“班长”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求班子成员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沟通,把班子成员的思想集中到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上,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气足、团结共事、协调 运转的良好局面。

二是健全议事规则。街工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工委的议事和决策规则,明确议事和决策的程序和方式。特别是在涉及人事安排、资金使用、重大事项、重要决策上坚持集体领导,主要领导不搞“一言堂”、不搞“一锤定音”,让班子成员充分酝酿、大胆进言、集益取优,使决策更科学,运转更高效。

三是建立分工负责制。在强调集体领导的同时,建立健全班子成员个人负责制,合理划分每个班子成员的职责,做到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常规工作实行分管制、专项工作实行包保负责制、难点工作实行指定专人负责制。涉及到超分管范围的工作,由“一把手”协调班子成员予以协作、支持、配合,使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坚持创新机制,管好干部队伍

在抓“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街工委、办事处下大力气,在用制度管人、激励人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约束机制。针对机关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机关劳动考勤制度》、《机关劳动纪律处罚办法》、《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8项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发给每一位机关干部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指纹考勤机,对机关干部上下班实行指纹打卡制度,并对机关干部每月出勤情况进行一次公布。规范的制度、严格的管理,有效强化了机关干部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改进了机关作风。

二是完善竞争机制。加大对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任用 力度,努力做到大胆使用干部、真情爱护干部、严格管理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来。对中层干部按德才表现进行提拔交流轮岗,在实践中培养干部、锻炼干部;对改制人员,通过规范聘用管理办法,修订聘用合同,定岗定责,竞争上岗等措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机关行政效能得到提升。

三是探索激励机制。创新机关干部考核方式方法,采取街领导班子评价占30%、上级部门评价占30%、机关干部和基层评价占30%、劳动考勤占10%的方式,评定干部考核等次,对评为优秀等次人员给予物资与精神奖励。将全街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到各科室,量化目标,实行月调度、季检查、年考核的方式,对目标完成情况实行绩效挂沟,并与评选表彰挂沟。

四、坚持服务意识,激发整体活力

我街围绕“服务居民群众,服务辖区单位,创建宜居宜业服务型示范街道”目标,以“提高执行力、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主题,在街机关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机关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促进了街道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是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去年,我街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强化服务企业意识,争当优化政府服务的排头兵。以规模企业和纳税大户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街道领导联系企业走访制度,街道领导与重点企业直接沟通。经济主管部门紧紧抓住政府一级目标搞好协调服务。2009年,全街工业总产值、招商引资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 的绩效考核指标,街道财税返还位居全区街道第一。

二是社区建设有了新进展。按照“相同职能合并、不同职能分开”的原则,科学配置社区“八大员”,通过公开招考、技能考试、体能测试等选拔程序,整合社区人力资源;社区“两委会”通过换届,班子结构得到优化;“两型”社区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电业社区率先在全市开办了日间托老所,较好解决了老人日间无人照应的难题,受到相关媒体极大关注;老旧住宅物业服务初步实现了全覆盖,白松社区在全市率先采取服务外包,成为全区物业覆盖工作的亮点。

三是市容管理工作发生新变化。面对辖区面积大、主次干道多、城市管理难的现状,领导班子变压力为动力,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实行精细化管理。以“双创”活动为抓手,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抓长效”的工作理念,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双创”排名2009年位居第10名。

四是综治稳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2009年,面对大事多。重要节点多、稳定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的严峻形势,通过“平安创建”,积极接访、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做到了“六个坚决没有发生”和“五个为零”,全街基本实现了辖区“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

五是党建工作呈现新亮点。街工委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进万松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的机遇,紧密结合街道实际,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分类指导,使我街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为全市街道探索了经验,市委书记杨松亲临我街考察调研, 对我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 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分四个专题对基层书记进行了培训,并以“五好”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从思想教育、规范决策程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三个方面展开系列活动,使班子整体效能得到最大发挥;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形成了“打工妹之家”、“党员义工服务队”、“相约星期五快乐尽义务”等社区党建品牌;街工委以区域党建为抓手,充分整合辖区单位、共建单位的力量,筹集救助困难党员的专项“救助资金”,建立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开展“党内关爱”行动,对困难党员给与人文关怀、困难救助、就业帮扶。今年“两节”期间慰问困难党员285人,慰问金及物资达6万余元。同时,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开放式创新实践基地,夯实街道理论基础,提升发展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街坚持强班子带队伍,全街上下形成了真抓实干、团结进取、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街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宽广的眼界,更加开放的姿态,为江汉区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上一篇:写雪的作文初二下一篇:纪检监察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