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论文(精选11篇)
1.上海合作组织论文 篇一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能源与交通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论坛”综述
李天籽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由吉林大学主办,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能源与交通合作”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在长春召开。来自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国际战略研究所、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的所长和专家以及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 中亚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教育部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教育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新疆大学、兰州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社科院、吉林省社科院等国内研究上合组织各权威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共80余人出席了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的代表专程到会宣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代表上海合作组织给会议的贺信。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等单位也给会议发来贺信。
开幕式由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主任朱显平教授主持。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李玉潭教授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所长苏尔达诺夫博士分别致辞。朱显平教授代表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做了题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主题发言。他在发言中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交通、能源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柱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与会者主要围绕三个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
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近年,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立可靠有效的能源供应和保障体系已经成为上 合组织合作的主要方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所长苏尔达诺夫对上合组织各国能源合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特别强调要重视上合组织在区域能源一体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杨成副教授提出,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建立统一能源空间是一种可行的战略选择。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钱学文研究员分析了中国参与中亚里海能源合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中国与中亚里海能源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需要加强政府对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宏观战略指导、设立专职协调机构、对能源投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同时要充分发挥上合组织的带动作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魁分析了上合组织成员国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趋势,并提出了推进中俄能源合作的主体思路。黑龙江大学李传勋教授分析了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和能源战略,指出了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路径,并对中俄能源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吉林大学沈海涛教授分析了日本的中亚能源战略,认为日本政府目前正以开发援助为切入点,并将经济援助和推进政治民主化相结合,积极争夺中亚能源的主导权。
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合作
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所长、总统助理沙里诺夫博士围绕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阐述了观点,认为应该把上合组织建成开放型组织,积极加强与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各观察员国家的联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孙文斌研究员分析了中亚区域一体化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把上合组织作为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组织是最现实的选择。吉林大学刘清才教授提出“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的基本原则,中亚各国在发展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应该弘扬“上海精神”。吉林大学朱显平教授提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增长导向的渐进合作模式。他认为从打造经济增长的空间和产业引擎起步迈向制度化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路径。吉林大学副教授朴英爱详细分析了韩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和趋势,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是韩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
三、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交通合作与中亚安全
哈萨克斯坦总统办公厅对外政策中心副主任沙依胡特季诺夫博士指出,中亚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该地区的不稳定因素,而加强合作消除贫困系根除不稳定因素的主要途径。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深入透彻地分析了影响中亚安全的各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同时指出上合组织各国开展经贸合作符合各国利益,并强调能源和交通问题是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议题。新疆大学秦放鸣教授在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发展现状和面临主要障碍的基础上,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的未来合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吉林大学赵儒煜教授提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大腹地深入融合”的跨境合作模式,并对如何完善两国的跨境交通物流体系提出了建议。
《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5期
2.上海合作组织论文 篇二
1 各国的油气概况
1.1 俄罗斯油气储量
俄罗斯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822亿吨, 占世界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4.6%;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47.6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的27.2%。俄罗斯拥有十几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 含油气远景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洋和内海大陆架达600万平方公里, 已发现油气田3600个, 目前已经形成六大主要油气生产区。
1.2 中国油气资源
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亿吨, 地质资源量765亿吨, 可采资源量212亿吨, 勘探进入中期;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6万亿立方米, 地质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 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 勘探处于早期;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 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油页岩折合成页岩油地质资源量476亿吨, 可回收页岩油120亿吨;油砂油地质资源量60亿吨, 可采资源量23亿吨。尽管未来的中国油气资源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但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相比, 未来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1.3 其他成员国的油气资源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资源最为丰富, 石油资源总量达138亿-181亿吨, 其中探明石油储量为12亿-55亿吨, 未探明石油资源量为126亿吨。其次为土库曼斯坦, 石油资源总量为53亿-54亿吨, 占全地区石油资源总量的16.5%-19%。其中探明石油储量为1亿-2亿吨, 未探明石油资源量为52亿吨。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资源丰富, 分别为2.8万亿、2.8万亿和1.8万亿立方米, 具有十分强大的出口潜力。
2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历史机遇
2.1 区位优势, 降低交易成本
地域优势得天独厚。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在地域上山水相连, 历史相近, 文化相通, 各国人民之间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传统, 且各国间不存在领土争议, 具备长期和睦相处的客观基础。上海合作组织在地理上几乎横跨整个欧亚大陆, 从东边的太平洋一直到西边的波罗的海, 覆盖了欧亚大陆的3/5, 多种便捷的交通方式, 为彼此间开展合作, 为各方贸易和交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2.2 资源互补, 市场供求充分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均是能源生产大国, 需要寻求稳定和较大的消费市场, 需要与各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 并通过出口多元化分解贸易风险。中国目前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了40%, 且对外依存度呈逐年加大趋势。中国迫于单纯的海域进口渠道压力, 迫切需要通过陆路等方式实现油气进口多元化。
2.3 联合反恐, 地区安全的共识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 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猖撅, 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制造了许多麻烦。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 各成员国之间建立了有序的反恐机制和措施, 为政治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 也为成员国之间油气资源合作创造了前提和机会。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为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抵御“颜色革命”构建了坚实的平台, 中亚国家政局的稳定则为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油气资源合作营造了稳定的政治空间。
3 面临的阻力与挑战
3.1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美国在中亚地区的主要目标是支持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的独立倾向, 把这些国家纳入西方体系, 解决该地区冲突与开发该地区的石油资源同时进行, 使之成为美国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 遏制并削弱俄罗斯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 并将其逐步变为美国的势力范围。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等, 美国正加强对该地区的主导控制, 从而达到争夺该地区油气资源、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抑制中国崛起、防范伊朗的战略目标。
3.2 基础设施及法制环境
基础设施陈旧, 经济落后, 苏联解体之后, 整个经济体系瓦解, 有的独联体国家经济至今还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面对油气资源合作, 一些中亚国家的投资、资源和税费管理的法律法规缺乏或不完善, 有些国内政策不利于外来投资和吸引资金, 合作方式单一, 由此影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进程, 延缓合作速度, 延缓资源区的经济发展。
3.3 新观察员带来变化
目前除六个正式成员外, 还有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蒙古和阿富汗四个观察员国, 观察员的加入使组织内成员国的利益平衡变得更加困难。另外, 组织的扩张也会引起区域外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担忧, 在成员国内没有实质经济活动作为支撑的情况下, 观察员的吸纳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
3.4 内部利益协调
首先, 成员国在能源战略上存在分歧。在俄先后出台的3部能源战略中, 俄都将稳定独联体国家放在了第一位, 把扩大对欧出口放在第二位, 开拓美国市场是第三位, 远东方向被放在了第四位。而在中国的海外能源战略中, 俄罗斯是中国迫切需要发展的合作伙伴。其次, 各个成员国间的治国理念存在差别。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市场经济观念较淡, 对国家主权及主权利益问题敏感。而中方则认为, 互利双赢是国际间开展合作的基础, 能源领域的合作应强调的是国家间的比较优势, 而不是零和竞争。
4 构想及前景展望
4.1 构建俄罗斯-中亚-中国-东亚能源大动脉, 形成全球市场能源平衡机制
从能源需求国看, 建立能源合作长效机制, 寻求与本国地缘上更为接近的能源供应来源, 不仅可以节约储运费用, 而且可以提升能源供应、运输的安全系数。对能源输出国而言, 为了巩固自己的出口市场, 也会把合作重点放在处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能源进口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 构建能源共同体对降低能源市场风险和运输风险、避免恶性竞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区域战略协调, 利用俄罗斯、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 结合中、印、日、韩等油气消费市场, 促进建设稳定的俄罗斯-中亚-中国-东亚能源大动脉建立“亚洲能源联盟”, 确立统一的能源供应、消费、运输体系, 逐步构建亚洲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使亚洲能源安全逐步摆脱政局动荡的影响和西方大国的控制。
4.2 继续以政治合作促进经济及能源合作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离不开国际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大背景以及大国关系的互动, 其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合作环境的不确定性。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在能源领域的工作面广, 项目大, 多属于国家层面上的经济合作, 有着长远的合作前途, 上海合作组织如果成为这样一个能源合作的平台, 则可以顺利地实施国家间的能源合作。
4.3 促进欧亚结合部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不断加强, 这为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 在欧亚结合部的西边, 欧盟已经实现经济一体化;东边, 东盟的经济一体化也在迅速形成。在这种形势下, 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主的欧亚结合部如何实现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建议以经济为纽带, 促进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大力推进能源、电力、交通等领域的合作, 放宽市场准人, 在油气区块的招投标上赋予优先权等, 逐步形成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主的欧亚结合部的经济一体化。
责任编辑:胡明月
摘要:上海合作组织是地区安全与合作的新型机制, 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将会为该组织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油气资源合作成为现实的突破口。成员国内部供求充分, 交易成本低, 如能克服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区域外国家的影响, 协调内部各国利益, 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全新的全球能源市场平衡机制和更加有前景的经济合作组织。
3.上海合作组织:反恐英雄联盟 篇三
“北京发生的这起暴力恐怖袭击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活动。它的幕后的指使者就是东伊运(编者注:即“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以下简称“东伊运”)的恐怖组织。”据东方卫视报道,孟建柱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执委会主任张新枫表示,将根据中方请求,运用上合组织反恐合作机制,密切配合中方对这起案件开展协查,严厉打击一切暴力恐怖分子。
在官方严厉措辞的背后,成立了12年的上合组织像“维护世界正义和安全”的小型“联合国”成员国包括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的人口加起来有15亿,占了全世界人类的四分之一。
但实际上,它更像一个擅长反恐的超级英雄联盟。在过去,他们已抓获700多名恐怖分子,而在风平浪静时,它则是一个严密的情报分享平台。
为反恐聚首,偶尔谈谈钱
这些国家的聚首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也就是苏联解体前后。《瞭望东方周刊》报道,苏联解体引发周邊地区诸如民族分裂和恐怖主义等不安定因素,于是中国和其他四国(除乌兹别克斯坦)开启了加强边境信任和裁军的谈判。
这个谈判进程便是上合组织的前身。由于五国元首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因此被冠以“上海会晤机制”之名。基于此背景,这个组织成立的初衷很明确:地缘安全和反对恐怖主义。
2001年,上合组织正式成立,沿袭“上海会晤机制”的命名方式,称为“上海合作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也在这个时候加入。上合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位于北京的秘书处和在塔什干的反恐怖机构。
不过,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也在经济贸易等领域展开,中国在过去的12年里,同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从121亿美元提高到约900亿美元。
十年抓获700多名恐怖分子
和其他类似的组织一样,定期、不定期召开首脑会议或首脑峰会或举行部长会晤,签署一系列有利于机构运作制度化的公约,是上合组织的例行公事。但它平时更聚焦也更擅长的是反恐。
著名的代号为“和平使者”与“天山”的反恐演习都建立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而在中国境内的演习曾出现在较为敏感的新疆伊宁和乌鲁木齐等地。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近几年的演习不是各国军队各自演习的简单组合,而是将军队混合编组。此外,各方军队还要互换武器进行训练。
这些演习便是对反恐行动的准备与部署。一个我们不会感到陌生的例子是北京奥运会时期上合组织的反恐保卫。《环球时报》报道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第一副局长表示,北京奥运会筹备阶段上合组织共查处97起恐怖主义犯罪案件,“共抓获35名恐怖分子,他们试图绑架外国运动员、记者及前来参加或观看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上述媒体报道,至2011年,上合组织成立的十年时间里,阻止了近百起恐怖活动,将200多个恐怖分子训练基地摧毁,抓获700多名恐怖分子。
预警是最好的手段
此次中国对天安门金水桥事件的通报,是基于一份2001年上合组织元首会谈时就签署的公约,其中规定:成员国中央机关需要交换共同关心的情报,其中包括了预谋或已经实施的恐怖主义行为。中国反恐需要国际合作,而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与运作正是这样一个平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许涛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主要就是职能部门之间的情报交换、共享。中新社曾报道,北京奥运会期间上合组织曾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各方所掌握的、可能危及奥运的情报线索。2007年,中国公安机关曾捣毁了东伊运在中国帕米尔高原山区的恐怖活动训练营地。当时,反恐专家李伟对《南方周末》分析称:“此次中国能够及时获知东伊运重建训练营,得益于国际合作。”
“最好的反恐手段是预警,因为一旦恐怖事件发生了,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许涛说,“而预警就要依靠情报。”
4.上海合作组织论文 篇四
一、单选题
1.关于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对上合17年来发展的评价,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B.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 C.强化了国际金融体系架构,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D.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1.【答案】C。中公解析: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对上合17年来的发展用三句话加以评价:(1)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2)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3)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C项是关于G20的评价故本题答案选C。
2.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________,主张________、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A.“上海精神”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B.“上海精神” 互助、互利、平等、协商 C.“上合精神” 互信、互利、团结、协商 D.“上合精神” 互助、互利、平等、协商
2.【答案】A。中公解析: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讲话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故本题答案选A。
3.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世界________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________,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A.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建立共识 B.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登高望远 C.新时期新任务新目标 建立共识 D.新时期新任务新目标 登高望远
3.【答案】B。中公解析: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故本题答案选B。
二、多选题
1.关于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对上合17年来发展的评价,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B.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
C.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D.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契机 1.【答案】ABC。中公解析: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对上合17年来的发展用三句话加以评价:(1)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2)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3)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D项是关于G20的评价。故本题答案选ABC。
2.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 A.顺应了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B.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
C.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差异的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平共处 D.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2.【答案】BD。中公解析: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讲话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故本题答案选BD。
3.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________、清洁美丽的世界。
A.持久和平B.普遍安全 C.共同繁荣 D.开放包容
3.【答案】ABCD。中公解析: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讲话中指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故本题答案选ABCD。
三、判断题
1.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6月9日至10日在青岛举行。
1.【答案】A。中公解析: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6月9日至10日在青岛举行。故本题判断正确。
5.上海合作组织论文 篇五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我们国与国之间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只有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会更好更快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历史早已证明,“闭关锁国”永远没有出路,单边主义必将被多边主义所战胜,大家一起友好合作才能迎来共同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长久以来,中国都坚定不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合作,以实际行动不断为经济全球化贡献着巨大力量。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场场为
了人民的战斗,不仅构建起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和谐社会,更为世界各国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生态环境。历史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一味靠破坏生态环境来谋求的发展不会长久,最终还会受到水污染、泥石流等惩罚,得不偿失。要坚持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久的重点工作来抓,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呵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生态发展理念,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打造出更多的金山银山,在蓝天白云下中共享美丽宜居幸福家园,这样惠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好的发展,这样的好发展,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巨大贡献。
走好持续发展的道路,还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中国不仅这么说,也将会这么做。在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倡议,中国愿同成员国一同加强抗疫合作,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维护安全和稳定,构建安全共同体;深化务实合作,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四点倡议都是为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健康、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文明互学互鉴,将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尽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的中国担当,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更多机遇、更多动力,也必将谱写出同国际社会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华丽篇章。
6.上海合作组织论文 篇六
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国家外交部部长杨洁篪
(2012年5月11日,北京)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为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新馆舍揭牌,见证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时刻。新馆址地处北京市中心,紧邻长安街。相信不久的将来,馆舍将以全新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北京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上合组织成立10年来,成员国团结互信不断增强,睦邻友好日益加深,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地区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建设性力量。未来10年里,本组织将致力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成员国合作必将更加紧密。
上合组织秘书处承担着保障组织日常运转、协调成员国务实合作的重要使命,为本组织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特殊贡献。改善秘书处办公条件,进一步发挥秘书处工作潜力,事关本组织长远发展,是各成员国特别是中方作为主席国和秘书处东道国时刻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成员国的共同
1期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海合作组织已步入第二个10年的重要发展时期,培养上合组织专家,培养上合组织发展的社会力量和民意基础十分重要。中方愿同成员国一道,不断加大对组织的人力、资金、技术投入,使本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责,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利益。
7.上海合作组织论文 篇七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直是被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欧阳北松,杜建华认为我国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及进出口总额与GDP总量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1]。郭欣认为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十分可观的[2]。余剑认为对外贸易的各项指标,包括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净出口均和GDP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而出口和GDP的关系尤为密切[3]。陈华认为GDP总量与进出口总额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GDP总量与进口总额存在比出口更明显的正相关性[4]。郝雁认为在长期内,出口、进口都能带动GDP增长。其中,进口增加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对其的促进作用[5]。胡兵,乔晶认为进出口之间、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借助这三个正反馈过程的传递,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6]。
1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拟采用向量自回归VAR、多变量协整Johansen理论以及误差修正VEC模型来描述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资料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各期,样本数据为1992—2007年的年度数据。贸易额(TRADE)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用当年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对各个变量分别取对数,记为LTRADE、LGDP.
1.2 多变量协整分析
观察LGDP和LTRADE的变化趋势(图1)可以发现两个变量均存在上升的趋势,对数的贸易额与GDP是非平稳序列,因此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对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数据来源:根据1992-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所得,中国GDP用当年平均汇率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
1.2.1 单位根检验
采用Eviews3.1软件包下的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2,两个变量的对数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一阶差分后实现平稳,均服从I(1)。
1.2.2 Johansen协整检验
根据赤池信息原则AIC取值最小,可以判断VAR模型的最大滞后期P取3比较合适,在Johansen检验中使用具有线性趋势且协整方程仅有截距项的形势。检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
从表3中结果可知,似然比统计量35.914 34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20.04,拒绝原假设,说明存在协整关系;似然比统计量9.246 825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6.65,同样拒绝原假设,说明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标准化协整方程为:
LGDP= -6.562856+0.571467LTRADE+vecm (1)
(-79.2854)
上式(1)反映了LGDP和LTRADE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即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贸易额每增加1%,中国GDP大约增加0.57%,说明发展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贸易可以大幅度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1.2.3 误差修正模型(VEC)的建立
为了弥补长期静态模型的不足,可以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用vecm来表示(1)中的残差序列,建立LGDP和LTRADE两者的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形式:
DLGDP= -0.164639DLGDP(-1)-0.716055DLGDP(-2)-0.119924DLTRADE(-1)-0.157642DLTR
(-0.64939) (-5.12061) (-3.08084) (-4.32413)
ADE(-2) + 0.274227-0.868193vecm
(5.72337) (-5.02901)
由误差修正模型可知, 短期调整系数为-0.868193,短期调整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相关系数R2= 0.951797,说明LGDP与LTRADE存在高度相关性。前一期的GDP与贸易额的非均衡误差以0.032 027的比率对当期GDP作出修正。长期中,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贸易额每增加1%,中国GDP大约增加0.57%,说明发展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贸易可以大幅度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 结论与建议
将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贸易额作为中国GDP产生推动作用的变量,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表达式。从推动系数看,我国与上海合作组织贸易额和我国经济增长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呈现正的相关性,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贸易额每增加1%,中国GDP大约增加0.57%,说明发展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贸易可以大幅度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双边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为此,本文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1)加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贸易合作。加强与俄罗斯在机电产品和石油、原材料等资源领域的贸易合作,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轻工业、制造业和能源等领域的贸易合作,这样可以推动双方贸易的发展,扩大双方之间的贸易规模,从而促进双方经济更好的发展。
2)逐步减少并消除各国相互间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最终建立自由贸易区。在考虑到各国实际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降低各国间的关税水平,减少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以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各国产品的竞争力就会增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各国间的贸易往来。
3)简化各国海关间的出入境手续和程序,方便货物和人员的往来。大力发展各国间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例如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通讯设施,方便各国间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发挥边境口岸和第二大陆桥的作用。
4)积极开展石油领域合作。中亚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每年可以生产并出口大量石油;而中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大量增加,每年都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量石油。双方在石油领域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各领域的经济合作,尤其是贸易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发挥各国在自然禀赋、经济结构、贸易结构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促进各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北松,杜建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11):96-99.
[2]郭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探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10):74-76.
[3]余剑.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基于比较优势战略实践的考察[J].国际经贸探索,2005(3):31-35.
[4]陈华.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5(1):16-20.
[5]郝雁.广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J].特区经济,2006(2):50-51.
[6]胡兵,乔晶.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L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5):12-20.
8.上海合作组织反恐行动之网络反恐 篇八
一、上海合作组织开展网络反恐的背景
当今国际社会中,恐怖主义犯罪的频发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积极进行反恐斗争、促进反恐合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上海合作组织(后称上合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联合反恐合作,该组织重视反恐机制建设,并且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反恐模式。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方面一直发挥着正能量。由于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在几秒内将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使信息成了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影响着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和原动性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的获取已经民主化、平等化、简易化。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和信息爆棚的时代,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对一国乃至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网络恐怖主义的产生。
恐怖主义与互联网空间的新形式的概念即“网络恐怖主义”最早是在1997年由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的研究员Barry coins提出的。2006年英国在《反恐怖主义法案》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概念,将黑客作为打击对象,但只有影响到政府或者社会利益的黑客行动才能被划为“恐怖行动”。之后美国司法部在“9.11”事件后通过的反恐怖主义法案中,也首次将严重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和政府正常运作的黑客活动列为“恐怖主义罪行”之中①。传统意义上的恐怖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进行着变化,在全球信息化的这个大环境里孕育出了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已经有一种边缘性或者原始层次的社会性反抗逐渐变成了能够直接主导社会安全稳定的定时炸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恐怖主义是指非国家组织或个人有预谋地利用网络并以网络为实施攻击环境的破坏目标即破坏国家或整个地区性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为目的恐怖活动,是传统的恐怖主义向信息技术化领域扩展的产物。网络恐怖主义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信息网络为其提供攻击技术、攻击对象、进攻的隐蔽环境。现今世界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越高,网络恐怖主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信息网络自身越便捷,网络恐怖主义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就越大。
(二)网络恐怖主义的内涵特征。
网络恐怖主义依旧是恐怖主义的范围内,是一种新型恐怖主义形式,虽然将恐怖主义与信息网络相结合,但仍然具备了一般恐怖主义的要素。网络恐怖主义是一般恐怖主义在互联网世界的延伸,其活动的方式是以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系统、通讯网络等,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发动造成社会重大伤害来引发恐慌,恐吓威胁政府和人民来完成恐怖分子政治性和社会性的最终目标。
由于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具有隐秘性,使得网络恐怖活动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它并没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存在,在进行网络恐怖活动之前,与传统的恐怖活动相比,是不需要大规模的人力、资金等前期准备。正是因为信息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快捷共享性、即时获得性的特性,使得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IP,任何个体,只要有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就可以任意的对网络目标发动网络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正式运用了网络的隐秘性,使其成为网络恐怖活动的“庇护伞”,因此,每次网络恐怖袭击事先并无任何预兆,同时也很难追查到行为的实施者。
网络恐怖分子只需要有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就可以对目标实施网络攻击,可以看出网路恐怖活动的成本之低。相比及传统的恐怖活动成本大大降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上的攻击在距离、速度上已突破传统限制,并可以实施多维、多点、多次的攻击,而网络恐怖分子发动攻击的武器只是一些字母数字结合的信息符号。传统的恐怖主义的后果是地域性的区域的。而网络恐怖主义是通过互联网发动的恐怖袭击,其产生的后果更严重、波及面更广、损失更惨重,从理论上说应该是波及全球性的后果,它能够影响到互联网世界中的每一个角落。
(三)上海合作组织网络反恐的产生。
上合组织从成立之初就将打击“三股势力”(其中包括恐怖主义)作为首要任务,由于成员国们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所以联合开展和加强反恐合作是其共同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传统的恐怖主义逐渐以新型恐怖主义形式出现,世界各国已深刻认识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重要性,关于网络反恐的国际合作已成大趋势。早在2000年西方八国集团在柏林召开会议,曾专门讨论了关于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网络犯罪的问题。2000年底,欧洲委员会制定的《打击计算机犯罪公约草案》也正式出台,包括美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加入,目的就是要采取统一的对付计算机犯罪的国际政策,防止针对计算机系统、数据和网络的犯罪活动。②
网络反恐国际合作是国际间面对网络恐怖主义新形式的出现作出的应对措施,包括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经验、硬件设备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配合发达国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对付网络恐怖主义方面,加强信息网络的国际合作,共同努力遏制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恐怖主义新形式的出现,上合组织对此也必须作出应对,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3年至2015年合作纲要》,并且在2013年9月20日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于成立网络专家组,致力于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们在打击“三股势力”互联网活动领域的务实合作,即致力于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联合机制。
二、上海合作组织网络反恐的主要内容
(一)上海合作组织网络反恐的法律机制建设。
上合组织网络反恐法律机制是依据网络反恐活动执行的,其遵循着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并且相关法律文件均符合宪章精神。《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允许在区域内设立解决地区争端,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并且国际组织的宗旨必须与宪章相一致,还明确了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与行动必须由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上合组织最早在2001年签署的反恐文件就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也是上合组织在反恐法律机制中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在2002年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完全是遵循《联合国宪章》制定的,在上合组织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为反恐怖主义的法律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基石。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是上合组织的常设机构之一,设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是其下设机构。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理事会是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商决策机关,在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和成员国主管机关预防和阻止使用或威胁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的联合专家工作组》、在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主管机关专家和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代表查明、预防和阻止利用因特网进行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的联合专家组章程》,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三股势力”利用网络开展极端思想宣传、人员招募、暴恐技能培训等恐怖活动,严重危害成员国安全和破坏地区稳定。上合组织也越发的感受到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积极协调各成员国们建立工作机制,成立网络工作组,建立网络反恐的法律机制,在国际间采取共同措施,逐渐完善着关于网络反恐的法律体系,让网络恐怖主义无所遁形。
(二)上海合作组织网络反恐合作。
网络恐怖主义直接威胁着国际共同利益,直接倒逼着国际间形成互联网联合机制来应对。上合组织主张构建命运共同体,也包括着网络命运共同体,网络恐怖主义活动基本都是跨国实施的,所以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很容易受到国界的限制。因此需要世界各国增强协调机制,加强合作。各国通过加强国与国的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命运共同体的集体力量,实现从各个国家地区对网络恐怖主义进行协作打击。上合组织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空间合作的共享条件,形成网络一体化的查打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的合作机制,共享各成员国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组织能力和技术力量,从而提升网络反恐的合作效力,增强对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的防御能力。
反恐演习一直都是上合组织反恐合作的主义形式和核心部分。军事演习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加强成果之间反恐合作的重大军事活动,同理网络反恐演习在上合组织的重视下,也拉开了帷幕,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互联网上的恐怖袭击也在加剧上演,上合组织为了遏制网络恐怖主义的有效手段开启了网络演习的战略。为了加强成员国间网络反恐领域的执法合作,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于2015年通过了第386号决议,决定在中国厦门首次举行网络反恐演习。演习的过程是:某国际恐怖组织大肆在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网站、论坛和社交网络中发布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煽动信息,刺激和收敛潜伏在各成员国境内的极端分子并煽动其实施暴恐活动。③在这次网络反恐演习中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启动了联合网络反恐行动,协调各国发现并清除网上恐怖煽动信息,铲除网络恐怖活动威胁,保障地区安全,依法打击潜伏在各成员国境内的恐怖组织成员。同时,演习也进一步增进了各成员国之间的互信,并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主管机关在打击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水平,切实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由于是首次举行的网络反恐演习,需要完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主管机关查明和阻止利用互联网从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领域的合作机制;加强交流各成员国主管机关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中的法律程序、组织和技术能力以及工作流程,及时的发现法律上的缺失、技术上的落后和各成员国之间合作的流程等问题,为之后的网络反恐打下基础。
三、上海合作组织网络反恐的发展建议
由于上合组织关于网络反恐仍处于发展状态,但是近年来的网络恐怖主义的来袭此起彼伏,使得上合组织不得不加快成员国间对于网络恐怖主义应对合作措施,尽快完善关于网络反恐的法律体系。纵观国际社会关于网络恐怖主义的法律文件也在不断出台,2014年10 月,中日韩签署《关于加强网络安全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建立网络安全事务磋商机制,探讨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在互联网应急响应方面建立合作。5 月,欧盟新披露了2015 年至 2020 年强化打击网络恐怖犯罪的计划。同月,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了《国际信息安全保障领域政府间合作协议》,双方特别关注利用计算机技术破坏国家主权、安全以及干涉内政方面的威胁。8 月,联合国信息安全问题政府专家组召开会议,并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报告,各国首次统一约束自身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包括不能利用网络攻击他国核电站、银行、交通、供水系统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不能在 IT 产品中植入“后门程序”等。④第六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在伦敦开幕,签署两国首个网络安全协议。由此看出上合组织在网络反恐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有待完善。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所以网络恐怖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对抗的,需要多个国家一起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才能有效打击。这就表明需要国家间的合作,使得国际社会一体化,虽然全球一体化的实现仍有困难,但是区域一体化是可以实现的,比如上合组织,在此区域内的网络恐怖主义可在上合组织的各成员国的全力合作和法律体系下就能够有效控制。因此上合组织网络反恐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让网络恐怖主义无所遁形。其次就是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网络反恐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交流,使得在实行实际行动的时候能够达到合作顺利。最后是强化网络反恐演习,实践从来都是最重要的,用来检验网络反恐实际行动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成功瓦解网络恐怖主义。
注释:
①《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对策初探》 叶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07年
②《网络恐怖主义的挑战及其防范》 程聪慧 郭俊华 《情报杂志》2015年版
③《 上合组织首次网络反恐演习在中国厦门成功举行》 新华网
④《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法研究》李山 辽宁大学 2013年
参考文献:
[1]邢广程,孙壮志.上海合作组织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7.
[2]李敏伦.中国新安全观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郑雪平.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张宁.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职能[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5]李大光.中国安全抉择—构筑 21 世纪的国家安全体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6]孙昂 国际反恐前沿——恐怖主义挑战国际法[H]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
9.上海海事大学组织行为学考试提纲 篇九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自那个安排。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体(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3、态度 态度是个人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事和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人的态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态度是后天学习获得的。2.态度必须指向特定的对象。3.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4.态度的协调性或不一致性。5.态度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价值观。
态度转变的几种方法:1.活动参与法2.增多接触3.扮演某个角色的方法4.团体影响法5.劝说宣传法
4、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压力的驱使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5、群体规范
是群体内部成员的行为标准和行为准则,存在于成员意识之中,对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约束和制约的作用。
群体规范的功能:(1)支柱:帮助群体生存(2)评价标准:使得从成员 的行为简化和易于预测(3)动力:群体规范常以群体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4)矫正功能
6、群体压力 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约束力,迫使个人顺从和遵守群体规范。
群体压力发生作用的方式(1)理智协商(2)怀柔政策(3)心理攻势(4)心理隔离
群体压力的作用(1)有助于统一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助于完成共同的活动任务(2)有助于群体的维系(3)可以增强群体成员的安全感
7、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含义—是指那些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群体,它不是组织正式组建的,而是自然的或自发的形成的,其成员具有共同的思想认识、兴趣爱好或利益需要,依靠成员间密切的情感而维系的群体。
成因:(1)成员有类似的社会背景和经历。(2)成员有相同的血缘或地缘关系。(3)成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4)成员在某些认识或利益上的一致。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群体内部凝聚力强。(2)成员间信息沟通灵敏。(3)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规范。(4)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或称核心人物。
8、效价
效价是指被激励者所预计的一定结果所带来的满足和不满足的程度。对效价可通俗地理解为:被激励者主观所意识到的、做出绩效导致的数种结果对自己需要的满足程度。效价既有正值的大小之分,也有正价、零价和负价之分。
9、期望值
期望值是指被奖励者对于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某种目标的概率。也可以通俗的理解地把它理解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大小的估计。它反映了努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期望值是激励的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激励力量的大小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10、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类型:(1)棒球队文化(2)俱乐部文化(3)学院文化(4)堡垒文化
组织文化代表的是一个组织成员共有的理念、期望、思想、价值观以及行为的复杂模式。组织文化包括:1.当人们互相交往时的常规行为,如组织礼仪、礼节以及使用的共同语言。2.整个组织上下所共有的行为标准。3.一个组织所持有的主要价值观。4.指导一个组织对待员工和顾客的原则。5.在组织内能过得很好的游戏规则或一个新成员为能被接受必须学习的诀窍。6.由组织的实际布局以及其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局外人打交道的方法所展示出的组织感觉和气氛。
二、简答题:
1、经济人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大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量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不原抱负责任,希望依赖别人,心甘情愿受别人指挥。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相矛盾的,必须采取强制的、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作是为了满足自己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大多数具有上述特征,属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够自己激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而成为管理者。
2、社会人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a.以社会需要为主要动机,经过同事间的交往可以满足社交需要。
b.工业化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 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必经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其意义。c.人对其所在群体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的反应,远较对诱因管理强烈。
d.人最希望管理人员满足其社会需要。
3、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a.工作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是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惩罚(因而只要可能就逃避),到怎样,要看可控制的条件而定。
b.外来的控制和处罚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c.致力于实现目标是实现目标相联系的报酬共同在起作用,报酬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大的报酬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及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d.普通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学会了谋求职责。
e.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出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f.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潜力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4、复杂人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a.人怀着各种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是实现其胜任感。
b.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c.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型态能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最能满足。d.当一个目标达成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
5、简述工作效率与态度之间的关系。
关于态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二者之间并无一定的关联
对工作感到满意的职工,工作效率很高;但对工作不满意的职工,其工作效率也可能高。因为在雇佣劳动的条件下,生产性需要并非是一般工人的主要目标,这只是他们借以达到其目标(如工资、奖金、自我实现等)的手段,如果某工人的生产效率大大超过同伴,他就可能被大家指责为破坏进度而遭到排斥。因而,对自己工作特别满意的工人,也有降低生产效率以谋求与众人一致的可能性。相反,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工人,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也有努力工作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
6、影响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因素; 形成: a.需要与愿望的满足与态度形成。通常能满足个人需要和愿望的对象,以及有助于自己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对象,容易使人产生喜爱的态度。相反,妨碍个人需要与愿望获得满足的对象,或者导致挫折的对象,多发生否定的态度。
b.知识和信息对态度形成的影响。知识与信息是形成态度的重要条件。
c.个人所属团体对态度形成的影响。团体的风气、意识、规范等对团体成员的态度形成有重要影响。
d.个性特点与态度形成。每个人的态度都会反映出他的个性特征,反过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也能影响其态度。e.社会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影响人的态度转变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信息接受者、信息发出者和信息交流过程以及情景因素四方面分析:
a.从信息接受者来看,有下列因素: 自己原有态度体系的特点;个体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个人对团体的认同感影响态度的转变;预防灌输,对某种观点事先有准备,不易转变,突然袭击,较易转变。
b.从信息发出者或宣传者的角度看,有下列因素:宣传者的权威与态度转变;宣传者的个性特征与态度转变;宣传者被宣传者之间的关系.c.从信息交流过程来看,有下列影响因素:从宣传内容看,信息交流的目的是让被宣传者接受信息内容,宣传内容较之宣传者本身更能在宣传者心中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信息内容可能比信息源给被说服者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转变人们的态度;从宣传形式看,口头、文字、形象化宣传;从宣传方式来看,单面宣传(只讲有利的一面)与双面宣传对态度转变也有不同的影响;于情绪的宣传方式容易引起恐惧心理的产生,也有助于人的态度转变;逐步提高要求轻易接受.d.情景因素:在分心状态下易被接受;造成压抑气氛有助于态度的转变,看电影儿童不宜;强化因素,广告中的俊男靓女。
7、简述群体规范的功能
(1)支柱:帮助群体生存,群体规范是一切社会群体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
(2)评价标准:使得成员的行为简化和易于预测,群体成员要以群体规范来评价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行为。(3)动力:群体规范常以群体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
(4)矫正功能,群体成员如果违反了规范,就会受到群体舆论的压力,迫使他改变行为,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
8、简述群体凝聚力在管理中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确实能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要以群体的规模和要求为中介:群体要求成员努力工作,其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加强对群体成员的教育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提高群体工作效率不能只从加强成员间的感情入手,还要引导群体成员服从组织要求,以组织利益为重,这样才能使高凝聚力的群体创造出优异的工作成绩。否则,群体成员联合起来与组织对抗,必然破坏工作,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9.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对其他成员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他们对其他成员的心理和行为能产生自觉自愿的、心诚悦服的影响。因此,作好他们的工作,是管理好非正式组织的关键。
(1)企业领导者应主动加强与核心人物的沟通,听取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的应尽可能采纳,以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通过他们影响其他成员。
(2)选拔基层干部,应尽可能考虑到享有威信而且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的核心人物,以利于发挥其影响力。
(3)可通过调整其角色地位,改变其自我观念,增强其自我价值感,从而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领导者应首先改变对消极性小群体及其核心人物的敌视和嫌弃态度,要主动与核心人物谈心、交朋友,使其感到组织的关心的平等对待,放弃一切都无所谓或破罐破摔的想法,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变消极为积极,进而带动、促进整个群体不良气氛的转变。
10、简述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1)成员有类似的社会背景和经历。由于彼此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进而产生心理相容而产生小群体。
(2)成员有相同的血缘或地缘关系。中国人十分注重血缘和地缘关系,亲属、同宗同族、同乡等进入一个单位后,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亲近从而形成小团体,企业中的裙带风、小宗派与此密切相关。
(3)成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爱好、兴趣的人相互接触,交往较多,经常在一起开展活动,自然容易形成小群体。(4)成员在某些认识或利益上的一致,在组织中,一些人由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有追求某种相同利益的需要,他们就会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讨论、相互支持,在交往中形成一体。
11、简述ERG理论的主要思想及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区别。ERG理论: 奥尔德弗同意马斯洛的观点,认为个人拥有需求等级。然而他没有采用马斯洛提出的五大需求,而认为个人有三组基本需求:存在、相关和发展。奥尔德弗是这样描述的:
存在需求,或物质需求,由食物、空气、水、工资、附加利益和工作条件来满足。
相关需求,通过建立和维持与同事、上司、下属、朋友和家人的相互关系来满足。
发展需求,表现为个人试图通过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或建设性的贡献发现独特的个人发展机会。区别:
这两个模式在他们看待人们如何满足不同组需求的方法上存在差异。马斯洛指出,未实现的需求是激励因素,下一个高层需求只有在前一个低层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被满足。因此一个人随着每一组低层需求的满足来逐步向高层需求等级进展。相反ERG模式提出,除了这种实现===进展过程之外,挫折===衰退过程也起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在试图满足发展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受挫,相关需求会作为一种激励力量再现。这个人将重新满足低层需求而不试图满足发展需求,挫折将导致衰退。
12、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思想。
这是一个最有争议的激励模式,因为它有两个独特的特征: 1.它强调有些工作因素导致满意,有些能够防止不满意,但不能导致满意。
2.工作满足与不满足并不存在于一个单一的连续统一体上。激励因素:工作本身、晋升和责任。这些因素和个人对工作的积极感觉相关,又与工作本身相关。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内部的问题,但组织可以确定一个卓越的目标,使个人感到自己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保健因素: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附加利益、工作条件的人际关系。这些因素和个人对工作的消极感觉相关,与履行工作的环境相关。
13、简述TAT统觉测试法的主要内容。
麦克利兰用主题统觉测验(TAT)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激励力度。TAT使用可能正在被测试人员身上唤起许多无系统性图画的反映。给你15秒看一幅画,然后根据它写一篇短故事以此回答下列问题:画中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情形?然后与一高成就者写的故事进行对比。
14、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了公平理论。这一理论实质是探讨投入劳动与所得报酬的比值概念。公平理论描述了一种工作环境常见的现象:人们对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十分敏感。个人在组织中更加注意的不是他所得的报酬的绝对值,而是与别人相比较的相对值。大多数人往往喜欢和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的程度作出判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动机激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公平理论实质上是:一个人所得的报酬的绝对值与其积极性的高低并无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其对所付出的劳动和所获报酬的比值,与同等情况下的其他人相比较,主观上感到是否公平、合理,这才会真正影响人的积极性。
15、简述目标设臵理论的主要内容。
设臵目标的心理效果会因时间推移逐步减弱,设臵目标要与反馈、工作评价等其他刺激因素结合作用,设臵目标要与员工参与、注意个别差异和解决目标的艰巨性因素结合运用。
目标设臵理论认为,采取措施达到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目标设臵理论认为,对于难度很高的长远目标,可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目标管理方法,即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轻易达到的阶段性的小目标,最终通向远大的、总目标的实现。
16、简述组织文化(四种)的类型。棒球队文化:吸引企业家、创新者和敢于冒险者,他们根据员工的产出给他们支付报酬。表现最佳的通常得到高工薪或其他财务收入,并有大量的自主权。但是风险高,基本没有长期保障。业绩高的人往往把自己看成自由人,很像职业运动员。跳槽是经常的现象,员工随时准备离开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拿更高的报酬或有更大的自由度。在广告代理公司、生化公司、咨询公司、投资银行、法律顾问处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很普遍。
俱乐部文化:年龄和经验在俱乐部文化很受重视。拥有俱乐部文化的组织重视资历,提供稳定的有保障的就业。俱乐部文化奖励忠诚、投入和“相处融洽”。管理人员在缓慢稳定地一步步升到公司高级位臵的过程中一般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迅速晋升很少见。员工通常从年轻时干起,一直在一个公司干35到40年。航空公司、商业银行、公共设施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军队。
学院文化:学院文化的组织往往招收的人很年轻—通常从学院直接招收,这一点同俱乐部文化的组织是一样的。但是学院文化强调员工培训,使他们成为某一方面专家。学院文化强调服务的连续性、职能专长和提高产品信誉的智慧。虽然也有一些让人青云直上的机会,但是学院文化对那些乐于掌握自己的工作,稳步上升的人更有吸引力。可口可乐、IBA公司、宝洁公司以及许多消费品公司、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药物公司以及许多电子和办公产品公司都存在学院文化。
堡垒文化:主要关心的是生存。堡垒文化的组织对工作的保障性没有多少保证,很难对业绩好的员工给予奖励。一般情况下,它们是进行阶段性裁员和重组,在这过程中解雇许多员工。堡垒文化对那些想从彻底改变一个公司的挑战中获得乐趣的人有吸引力。对那些想有归属感,有专业发展机会和有保障的未来收入的人不会有吸引力。堡垒文化是以周期性繁荣和周期性破产为特点的行业。
17、组织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1.当人们互相交往时的常规行为,如组织礼仪、礼节以及使用的共同语言。
2.整个组织上下所共有的行为标准。3.一个组织所持有的主要价值观。4.指导一个组织对待员工和顾客的原则。
5.在组织内能过得很好的游戏规则或一个新成员为能被接受必须学习的诀窍。
6.由组织的实际布局以及其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局外人打交道的方法所展示出的组织感觉和气氛。
18、如何开发保持和改变组织文化。一个组织如何开发文化?
一个组织文化的建立是为了适应每个组织面临的两个重要难题: 1.适应外部环境求生存: 是指组织如何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找到生存环境和不断的对付外部变化的环境。要解决以下问题:
1)宗旨与战略:找出组织的基本宗旨,然后选择战略实现这一宗旨。
2)目标:确立具体目标。
3)方法:确定如何实现目标、方法,包括选择组织结构和奖励制度。
4)衡量:确立衡量每个人和团队完成这些目标的标准。2.内部的统一化: 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的成员之间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工作关系。内部统一化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语言和概念:找出交流的方法,对重要的概念确定共同的含义。
2)团队的界限:确立团队成员身份标准。
3)权利和地位:确立获得、保持和失去权利和地位的规定。4)奖励和惩罚:建立鼓励理想的行为和阻止不理想的行为的制度。保持组织文化
一个组织运转和管理的方式对保持和改变公司文化可能产生预期和未预期的影响。保持组织文化的一个基本方法是:组织雇佣似乎适合该组织的人:然后公司通过解雇那些经常不断或明显违背组织可接受的行为和行动的人来保持它的组织文化。改变组织文化
保持一个组织文化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同样可以用来改变一个组织的文化。文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变: 1.改变经理和团队所注意的东西 2.改变处理危机的方法 3.改变招募新成员的标准 4.改变组织内要求的标准 5.改变分配酬劳的标准
6.改变公司礼仪和庆祝活动。例如,一个惩罚冒险和创新,奖励避免风险的组织文化可以通过改变奖励制度刻意改变原有组织文化。可以鼓励员工在确定目标的会议上,为自己确定风险较大,较有创新的目标。在业绩评估会上通过提高奖赏,个人可以因为尝试挑战性强的目标,而不是追求保险目标受到奖励,即使他有时没有成功。
改变组织文化有两个问题必须注意:
1.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否经得起变化的考验
2.准确评价改变组织文化的种种困难,多数大的组织实际上不止有一种文化。每个组织至少有三种文化:运行文化、工程文化、管理文化。改变组织尽管有困难,但是有可能,我们可以: 1.首先了解旧文化
2.寻找最有效的文化,并把它作为员工学习的榜样
3.不要对文化提出正面的抨击,而要找出较为有效完成工作的方法
4.把新文化当作一个指导原则,而不能把它看作是创造奇迹的东西
5.认识到要用5-10年的时间
10.上海合作组织论文 篇十
各党总支:
根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通知(沪创组[2011]23号)以及市教卫党委《关于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的通知》的要求,为了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现就我校做好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议内容
开展群众评议,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依据。
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评议,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推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承诺践诺情况,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情况,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对党员进行评议,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立足岗位履行职责情况,承诺践诺情况,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
二、评议方法
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原则上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参加评议的人员主要是本单位的群众代表。群众评议一般可采取会议的方式进行,党组织负责人通报活动开展情况,党员自我介绍参加活动情况,到会人员分别对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评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评议方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
上级党组织可派人参加下级党组织的群众评议。评议的方法要简便易行,评议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反馈,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公之于众。
三、有关要求
开展群众评议,是创先争优的重要工作。各党总支要把群众评议作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分类指导,确保取得实效。
落实领导责任。各党总支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根据实际制定开展群众评议工作方案、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创新评议方法。在紧紧抓住立足岗位、履行职责,推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完成和服务群众方面进行评议的同时,还可以将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支持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窗口服务单位“三亮三比三评”等工作纳入群众评议范围,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确保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接受评议。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加强指导。
搞好工作衔接。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要与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相结合,与考核、党员民主评议、行风评议、党组织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等工作有机衔接,防止多头评议、重复考核。
注重结果运用。要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群众评议情况,把评议结果作为2011年考核、评先评优和2012年“七一”创先争优专项表彰的重要依据。要大力宣传群众评议满意度高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务求取得实效。要根据群众评议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整改,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有些还可纳入明年创先争优工作的重点,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认真总结开展群众评议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巩固实践成果,用制度保证工作落实。
各党总支开展群众评议的情况,特别是典型案例,请以书面形式于2012年2月24日前报组织部。
11.上海合作组织论文 篇十一
打击"三股势力"
此次演习的敌情判断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关部门和武装力量打击下,北高加索、中亚和中国新疆地区的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遭受严重打击,但未从根本上被剿灭。他们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继续在各地制造恐怖事件,对抗各国政府。
这既是演习的敌情判断,又是近来国际恐怖势力"基地组织"向北高加索、中亚和中国渗透的事实。2001年2月,拉登及塔利班高层人士在坎大哈与"东突"分裂组织达成协议,帮助其训练骨干成员,并承诺负担2001年的活动经费。此外,塔利班"基地组织"和"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解放运动"还向"东突"分裂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交通工具、通信设备等。曾先后有来自 10个"东突"分裂组织的1 000多名骨干分子在"基地组织"设在阿富汗坎大哈、马扎里沙里夫、霍斯特、呼苏提等地的恐怖主义训练营中接受过诸如爆炸、暗杀、投毒等恐怖活动训练。这些人受训后,有的被秘密派遣至中国境内发展恐怖组织,策划从事恐怖活动;有的加入了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 组织;有的参加了俄罗斯车臣恐怖势力活动;有的参加在中亚地区的恐怖活动。如1999年8月,他们制造了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劫持4名日本科学家和吉内务部队高级军官的恐怖事件;2000年8月又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山区制造了袭击当地政府的恐怖活动; 1999年至2001年,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在中国新疆境内制造了至少200余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三股势力"在北高加索、中亚和中国实施的一系列爆炸、暗杀、纵火、投毒、绑架、袭击等恐怖暴力事件,严重危害了"上海合作组织"各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对有关国家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打击"三股势力"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的共同任务。
"联合-2003"演习着眼当前国际反恐怖斗争形势,借鉴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反恐怖作战的成功经验,共同探索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这一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联合指挥作战
"联合-2003"演习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一股国际恐怖分子在某国劫持民航客机后扣押人质,在哈萨克斯坦领空被哈空军战斗机迫降,为多国特种部队所围歼。第二阶段,另一股国际恐怖分子秘密潜入中国新疆伊犁地区,建立武装营地,劫持大量人质,制造恐怖暴力事件,最终被多国特种部队围歼。
此次演习,5国组成联合反恐指挥部,人员由中方演习总指挥、新疆军区副参谋长程兵少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军区副司令库阿托夫少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摩尔多舍夫少校,俄罗斯联邦伏尔加河沿岸和乌拉尔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克拉夫琴科少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武装力量第一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博搏卡洛诺夫上校等组成。
据我国有关负责人介绍,5国军队熟悉了彼此的指挥体系、指挥方式、指挥手段,第一次实现了情报共同分析、指挥共同行动,探索了多国协同联合反恐部队的指挥艺术。
这是一场高科技信息战演习,联合指挥部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实施作战控制。联合指挥部内设置的计算机系统、大屏幕投影仪等指挥器材与参演部队的手提军用计算机相连,构成了指挥自动化网。联合指挥部根据卫星、航空兵侦察系统探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通过网络下达作战命令,文电、报表、数据、图像迅速传输。陆军航空兵、导弹兵、装甲兵、炮兵、摩托化步兵、特种兵分队在联合指挥部的协调下快速机动,围歼恐怖分子。
各参演国都派出了精锐的反恐特种部队。在演习开始仪式的分列式上,俄海军陆战队官兵外穿迷彩服, 内着海魂衫,扎水兵腰带。这支反恐特种部队,在反劫机演习中使用步兵战车快速合围"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的神速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加"解救人质"战斗的是哈萨克斯坦特种反恐部队--"阿雷斯坦"。据该部队负责人谢尔江戈耶古柯夫上校介绍,这支部队原属苏联的克格勃,苏联解体后,这支部队如同"阿尔法"部队一样被保留下来,组成了"阿雷斯坦"特种部队,专门担负反恐作战任务。在演习第一阶段,该部队负责突袭恐怖分子扣押人质的大客车,他们在十几秒的时间内截车狙击、破窗、登车、擒敌,解救人质动作之快,令观者惊诧。
由奥姆拉利耶夫上校率领的吉尔吉斯反恐特种部队,乘坐中国大型运输机自哈萨克斯坦卧底中国境内,在攻击恐怖分子营地,联合围歼恐怖分子的行动亦有上乘表现,得到了我国官兵的称赞。
我国派出的是一支解放军特种作战部队及一支武警部队特警队。在第二阶段"城镇作战解救人质、进攻恐怖分子营地、联合围歼"的演习过程中,他们在心理作战分队、电子对抗作战分队的协同下,采用直升机滑降、破障渗透、化装接敌等多种手段,在爆震弹、眩晕弹的掩护下,迅速突入被"恐怖分子"占据的大楼,解救出100多名"人质"。又在导弹、火炮的支援下,搭乘直升机、装甲车,进攻"恐怖分子"营地,利用轻武器将其全部围歼。
轻武器的作用
在演习中的两次"解救人质"行动中,突击分队都使用了爆震弹、眩晕弹等非致命武器,在打击"恐怖分子"时确保了"人质"的生命安全。
在对"恐怖分子"发起攻击前,特种兵有的使用微声冲锋枪击毙了担任警戒的恐怖分子;有的使用窥视、侦听器材监视"恐怖分子"行动,获取情报;有的使用专业破障器材潜入建筑物内隐蔽;有的自楼顶滑降至窗边准备实施多点突击。战斗打响后,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的压制射击,狙击步枪的精确射击,自动步枪、冲锋枪的近距离挟持射击,充分体现了轻武器是现代反恐作战中最后解决战斗的重要手段。
演习中也发现了某些不足。如在第一阶段演习中,哈萨克斯坦的"阿雷斯坦"特种部队在攻击"恐怖分子"扣押人质的大客车时,只使用木梯这样的简便器材作攀登工具,而且车的一侧只有2架木梯。如在找不到简便器材的情况下,就只能从车门一点突入车内了。进行这样远离营房的异地作战还是像德国第九边防大队那样自带多架专用铝合金爬梯为好。在第二阶段演习中,我国武警特警队乘坐的4辆装甲车上安装的都是12.7mm重机枪作为压制武器。当面对"恐怖分子"追击炮、反坦克火箭筒等重火器时,12.7mm重机枪的火力压制能力则嫌较低,若换装国产30mm自动炮或23mm链炮,其自身防护能力和火力突击能力都会得到加强。◆
背景资料
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元首在上海郑重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宣言》第八条又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尤其重视并尽一切必要努力保障地区安全。各成员国为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而紧密协作。"
陆空联合发动进攻
中国反恐队员雄姿
参谋军官一线指挥反恐行动
俄罗斯摩步分队装备精良行动干练
【上海合作组织论文】推荐阅读:
上海市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办法(试行)11-04
上海世博绿色论文12-24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调研思考12-12
上海地方史论文07-14
上海中级职称论文发表要求06-14
上海世博会生态墙论文10-25
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调查报告10-14
上海语文一模议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