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教师心理挫折之拙见

2024-08-10

正确处理教师心理挫折之拙见(共1篇)

1.正确处理教师心理挫折之拙见 篇一

心理挫折的防止与处理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挫折

我们知道,人的动机产生以后便推动个体向既定的目标行动,但是,达到目标的过程并不一定是顺利的,可能会遇到障碍干扰。

人在障碍面前一般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 如果障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从而改变行为的方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正是在第三种情况下,人就会产生一 向;种焦虑、紧张或失意的情绪而产生挫折感。由此可见,心理挫折就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障碍干扰而使目标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所以心理挫折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①个体必须从事有目的的工作,即有行动的动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 ②有挫折情景的发生,即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由于障碍干扰无法克服而构成挫折情景。

③有情绪反应,即个体在主观上对挫折情景有所知觉,内心感受非常强烈。引起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很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人在挫折面前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够面对困难,克服挫折,有的却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这与受挫者对挫折的容忍力有关。挫折容忍力的高低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

①生理条件:身体健康者比身体状况不良者要高;

②过去的经验与学习——生活不顺的人比生活一帆风顺的人要高;

③对挫折的主观认识评价——对挫折的知觉判断不一样的人其容忍力不同; ④心理成熟——心理成熟度高的人比成熟度低的人要高;

⑤抱负水平——抱负水平高比抱负水平低的人其容忍力要高。

当人们遭受挫折以后,对待的方式各有所异,一般表现为两大类:消极的方式和积极的方式。

·消极的方式:主要是采用一些暂时减轻受挫感的行为方式,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

攻击——攻击的对象可能是直接指向引起受挫的人或物,也可能转向攻击其他的人或物,如阿 受到 “假洋鬼子” 毒打后,把怨气发泄到弱小的尼姑身上。有人研究证明,父母不和的家庭倍。因为父母往往 打骂孩子的情况比父母和睦的家庭多 把不良情绪迁怒于孩子。而孩子在受到打骂后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同伴或学校、社会,这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攻击的行为虽然可以暂时发泄不愉快的情绪,但轻者恶化人际关系、损坏财物,重则危及人身安全。有人受挫后,为了维护自尊心和缓解因挫

文饰作用——挫折而引起的痛苦,往往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败辩解,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称为文饰作用。其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 “精神胜利法” 即所谓的 “阿Q精神”。阿Q被人打了,骂一声 “儿子打老子”便可以洋洋自得起来。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差,便以“我不做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为由安慰自己;二是主观合理化,即“酸葡萄作用”。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自己根本不愿吃。提升无名便以“自己根本不想当”来作自我解嘲。未评上先进便说自己一向是“视荣誉为粪土”,以掩饰和缓解内心的痛苦。所以文饰作

用具有自欺欺人的性质,虽然有自我安慰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积极的方式:主要是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挫折,用改善提高自己的办法来战胜挫折。

A升华作用——一般是指人的某一方面的需要遭受挫折后,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方面的需要上去。如有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时,会把情感和注意力转移到工作和事业上,结果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B补偿作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某种需要受挫后,以另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替代,从而获得成功的安慰,以为补偿作用。有的人某一方面的能力差,但可以在另外的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C调整志愿水平——一个人体验到的挫折程度于他的志愿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甲学生认为考 分是理想水平,而乙学分,结果两人经过努力都考 生要争取考 了 分,甲学生感到满意,乙学生则体验到挫折。有的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一旦事与愿违必然遭受挫折的痛苦。有人就可以正视现实,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志愿水平,变挫折为激励力量,提高战胜挫折的信心。

二、员工心理挫折的正确处理

作为领导管理者,应该多一点关于挫折的心理学知识,一方面避免组织管理上的不当而造成员工的心理挫折;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心理挫折情况巧妙地进行处理。首先,对受挫者的行为要有容忍态度。对于员工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不能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对员工要有一定的宽容态度,把受挫者看成是需要帮助的人,这既是一种领导艺术,也是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其次,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挫折需要从心理上来解决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不失为一种良方。例如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知觉重组 就是使受挫者重新认识和判断引起挫折的人或事,以主体改变的方法来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受挫者认识到事

情并非他所想像的那么严重,可以用另一种动机来取代无法满足的原动机,或者规劝他延长动机满足的时间。或者也可以引导他进行精神发 古语说:“为川者,决而导之;为民者,宣而使 泄言。”为了让受挫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让他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是明智之举。如日本企业的“精神发泄室”、美国纽约的“发泄场”,某小学的 “受气包” 等都是引导人进行精神发泄,排出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数星星的孩子》课堂教学反思下一篇: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