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简报

2024-08-31

骨干教师培训简报(12篇)

1.骨干教师培训简报 篇一

原定于12月10日的国培第二阶段,由于疫情原因,改为线上培训。

在项目负责人张为民老师统筹安排下,全体班委会成员提前筹备,明确分工,为接下来的培训做好准备。

2021年12月12日上午,我们非常荣幸的聆听了来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肖建忠教授的讲座,肖教授为我们详尽地讲授了主题为“新时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内容与路径”的课程,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体育教研的指导意义、指导现象、指导方式及指导策略。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学员们收获满满,宝贵的学习内容,助力体育教师拓宽视野,增强专业能力,提高体育素养。

12月12日下午的学习有两项内容,首先是观看示范课,是由来自师大附中的王大伟老师上的一节常态课。为我们展示了课堂中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接下来是由王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基于解决课堂教学设计难点的实践应用》的讲座。探究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清知识背景,对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以知识的探索者身份去观察、思考,去掌握一般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发展”的目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使用合适的背景材料,编制一定梯度的问题,层层推进,合理迁移,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利于学生白主探究,自我综合,自我应用,白我提升。

12月13日上午,我们首先聆听了师大附中高中部的张鹏老师的讲座。张老师为我们列举了大量的案例,结合案例,针对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包括理论的提升给予了宝贵的方法和建议。

张鹏老师在理论与方法探索中列举了“新课标下评课的几个重要指标”——改变课程的碎片化格局、提高送教下乡培训实效等等内容极其丰富的案例。本次培训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12月13日下午,绿园区体育教研员米晓红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基于核心袁养的体育课堂教学改进》的讲座。米老师通过一节课例的解读,结合自己的分析领悟,与我们分享,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把如何科学地实施大课间活动,提供可行性的模式。

12月14日上午,来自吉林省教育学院的李献业老师为我们带来以《聚焦核心素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为主题的讲座,李老师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体验和探究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获取高水平的思维,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与反思,动态、全面、精准监测和评价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控课堂教学,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

14日下午,我们聆听了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刘俊一博士的《基于解决课堂教学设计难点的同课异构策略》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基于差异教学的同课异构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学研讨与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学的多元化,从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这一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同时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所在。

在听了刘俊一博士的讲座后,老师们都积极思考,深入交流,通过上述案例我们知道“同课异构”是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清楚异构要因师而异,因生而异,因班而异;设计要各取所需,各尽其能;教学要殊途同归,百花齐放。“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极大的拓展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各位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很好的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

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学员们将始终如一,坚守阵地,不断吸取所学知识,为我所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培训简报 篇二

一、培训学习的基本情况

培训开班典礼后, 就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学习之中。来自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教授、专家分别作了《大学教师与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等10场精彩讲座。每场讲座都能获得很多教育教学思想的启发。

二、培训学习的启发与收获

(一) 大学教师应增强使命意识

“何为大学?如何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 朱教授的讲座《大学教师与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以这样的问题, 引导我们对大学教师与大学课堂的思考与反思。

正如朱教授在讲座中所强调的, 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具有使命即身份意识, 即应该以学生为主 (良心工程) 的人民教师;以学术为重 (形象工程) 的知识分子;以服务为本 (桥梁工程) 的指导专家;以文化共生 (灵魂工程) 的博识学者。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 将有助于我们认真审视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了适应当今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课堂?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以“问题导向”等方法改进课堂教学, 做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师, 同时, 应该创设利于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 使学生乐于学习, 从而不辱大学教师使命。

(二) 加深了对科研促进教学的理解

“在高校, 如何正确理解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对此问题, 宋教授、罗教授与刘教授的讲座中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三位教授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大学的职能, 认为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其中, 人才培养是核心, 科学研究是支撑, 社会服务是需要, 文化传承是根本。

三位教授指出, 科研能力是高校四大职能的支撑。作为高校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因而, 课堂教学构建、知识体系创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以及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都需要教师具有自觉的科学研究态度与能力, 否则, 在教育教学中就不能与时俱进, 很好地完成教学与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 加深了我们对科研促进教学的理解。对于世界上的名牌大学而言, 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学与研究不乏相通之处。科研素养不高, 将直接影响到对本专业知识理论、学术动态、前沿信息等掌握不够, 缺乏明确的学术发展方向, 这些都影响科研能力。而作为高校教师未能认识科研对的教学支撑作用, 一味偏废科研而重视教学, 将影响到教学质量。

因此, 我们应该时刻清晰的看到, 如果缺失了科研能力, 其实是非常不符合大学教师的要求的。因而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 自觉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要通过点滴的科研积累, 来逐渐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如平常教学实践中, 不忽视对课题申报、撰写论文、论著、咨询报告、调查报告的自我训练与要求, 应该积极主动参与, 只有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磨练, 才能有突破。

总之, 通过三位专家的讲座, 深深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提升科研素养;用教学促进科研, 用科研引领教学, 让自己逐渐提深。如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创新实践平台的创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等等, 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有效组织与引导, 否则均是空话。所以, 在高校, 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应该相得益彰发展。

(三) 提高了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方式挑战的认识

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冲击, 改变着传统教育与教学的方式方法, 并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与途径, 因而在给我们教育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改革实践的机遇。

瞿副教授在《从技术适应到文化顺应》讲座中, 分析了信息化时代提供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改变了信息资源、改变了时空结构, 以及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 并结合教育发展, 揭示了信息化时代教育观念与手段的新发展趋势。

在教学实践中,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 也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微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也促进我们不断去适应技术革命与文化顺应。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 必须自觉去更新观念, 积极主动加强探索实践, 以顺应信息化时代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教学新发展。

所以, 只有我们提高对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挑战的认识, 才能自觉地不断分析在信息化技术变革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也才能自觉地寻求如何不断提升自我素养, 同时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让我们的教学适应未来的发展。

(四) 认知分类授课以规范教学

赵教授的《高校课程类型与教学技艺》讲授中, 把教学内容分为四大知识类型, 每类知识有匹配的教学技术要领:于陈述性知识教学, 用讲解法;于技能性知识教学, 用训练法;于价值性知识教学, 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于综合性知识教学, 用跨学科视阈教学。四大知识类型与教学类型, 特点不同, 又相互联系, 并与四类课程构成交叉关系。每类课程可能兼多种知识类型与教学类型, 侧重不同而已。

赵教授精辟的分析非常到位, 为我们规范以后的教学带有一种指导性帮助和开拓性启发。尤其在多媒体教学背景下, 于训练型的教学知识, 一定不能忽略人的认知规律,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通过训练的步骤, 完成教学。而不能通过课件, 立刻把答案展现在学生眼前, 而忽略了训练的过程。

三、小结

通过此次学习, 让我深刻的认识到,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高校教学之“高”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性、高度的学术性、高度的创造性和高度的智力挑战, 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才能完成这最具挑战性和最崇高的职业。

参考文献

[1]单鹰.高等教育原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 2008.

3.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后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教师;护理专业;课程改革

自2008年7月7日至7月24日,我在河南大学参加了为期18天的河南省中职教师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经过学习,我仿佛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洗脑”更新。整个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与来自河南省各市县的64名老师共同度过了愉快、紧张、充满压力的一段日子。回顾过去,我感慨颇多,现将这一段时间来的学习体会作一汇报。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我们分别听取了王培席、黄志红、赵慧杰、郝森林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对我们从事一线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真是受益非浅。在"外科护理教学方式探讨"学习中,学习了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政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进行了护理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训练。使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更是为了开发人力资源,为每个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培养潜在的发展空间;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全民教育,而不是少数群体的教育,也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职业学习者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和模式,使之走上正确的轨道,步入良性循环。

《药物应用护理》是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述各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谈作用机制较少,但该部分因牵涉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救治,所以教师要把相关的内容有机的揉进课堂教学中去,补充必要的知识。把握好课程教学过程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1]。

二、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教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文献检索"、"教师礼仪"、"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中的人际关系"等。随着药理学教材内容的丰富、信息检索的便捷性、知识更新的快速性,学生学习渠道的多样化,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2]。

三、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

(一)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生而言,除了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外,还要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应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护士必须具有观察、分析药物疗效、副作用,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突出了每一种常用药物的护理用药注意事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所实施的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是全方位和有求必应的服务[3]。

(二)目前省内中职卫生学校开设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新的护理观念要求药理学的实验教学应适应整体护理.必须改革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加强药物知识训练,让学生描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准确掌握药物剂星换算、浓度的稀释,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规范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动物为模型来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增加学生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中职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能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

美好的时间过真快,短短的18天的培训即将结束。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们所有的学员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下课相互学习,虚心向老师请教。大家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这类知识必须要掌握的现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相互探讨,共同消化课堂的内容。学习的气氛之热烈,也是极少见的。所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增进了我们的知识,梳理我们的思想,激励了我们的学习欲望,指引了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到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综合知识素质,提炼自身的实践技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自觉作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岗位业绩来提升整体质量,促进职教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前流,冯小君,国萍.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2]郭美.高职高护约理教学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

4.骨干教师讲座简报 篇四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骨干教师业务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我校于近日组织了区骨干教师讲座活动。

讲座中,骨干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或通过典型、精彩的课例,分享自己总结出的教学策略;或分享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或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探讨艺术学科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或关注教师心理,教大家如何做好情绪管理。骨干教师们尽自己所能,用丰富的内容和真诚的表达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收获、思考与启示。

此次专题讲座是我校培养骨干教师的一项举措,我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并将逐步持续开展,以点带面,以进一步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5.骨干教师国培活动简报 篇五

01开班仪式

“繁花似锦,万木峥嵘”,七月在晨光中如约而至,大家共赴这场盛夏之约,共品一场知识盛宴。此次开班仪式在杨堃院长的欢迎词中拉开序幕,邻水县研培中心秦洪坤主任对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提出了具体培训要求,希望全体学员以空杯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坛同镇中心小学特级教师何代昆老师代表学员进行表态性发言。此次培训在主办方、承办方以及参会教师的的共同配合下,圆满开班。

02专家介绍

高延春:男,汉族,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1986年1月出生, 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组织文化与管理心理学方向),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硕士学位,助理社会工作师。专兼职从事体验式培训十余年,熟练各类体验式培训项目,擅长创意开展各类活动。

周小均: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重庆市周小均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聘专家,重庆市德育专委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员。

03专业课堂专业课堂

高延春老师用幽默亲近的方式带大家走进他的《团队建设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课堂。高老师通过祈雨游戏、电动小摩托、出逃小乌龟、双手反转解锁等趣味游戏顺利为学员们破冰,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和谐友好的氛围。

周小均老师从分享班主任课程建设的小案例入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娓娓阐述做好班主任的有效方法。课程包含创意家长会、生命教育的形式、合理利用多元化资源等,内容丰富贴心分享,使学员们深受感染。

04培训感言

高老师以幽默的方式,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大家参与各种互动活动,在每一个看似简单普通的小体验中,由浅入深地向大家传递了各种引人深思的大道理。一分钟马步的体验让大家明白了态度的重要性,双手反转解锁让大家明白改变的必要性,一分钟鼓掌预测与验证让大家明白了潜能的魅力,十五分钟小组展示与策划,更是让课堂达到了高潮。小组团建破冰圆满成功,课堂惊喜不断,收获不断。

6.4班骨干班主任培训简报1 篇六

第1期

六盘水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 2018 年12 月1 日

六盘水市第第二批骨干班主任培养对象培训班开班仪式暨省级教师发展中心授牌仪式。盘州市党校包继华老师支持开班仪式。盘州市进校党组书记张太能同志致开幕词。盘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晓江作重要讲话。六盘水市教师工作科李信明也作了重要讲话,并对此次培训活动作出要求。太对六盘水市近几年来教师发展进行回顾。并对教师下一步的发展作出展望何规划。要求各位教师全心投入,认真参与此次培训。为教师发展 提供了平台。

今天下午2点,盘州市党组书记张太能为大家做了《书法与人生》的主题讲座。班主任必须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书法”。才能带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孩子。书法为人生加分。做人要 优底气,要有拿得出来的东西,做班主任更是如此。我们要用我们的一技之长来引领学生的发展。正如张书记所说的,有时不知是饭养人还是粑粑养人。六盘水市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赵芬老师为大家做了《管理学生从理解开始》这样的一个精彩的讲座。各位老师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尊重学生天性,正视问题学生;用心倾听。做学生的知心人;赏识学生,发挥自主性。;关爱学生,保护好积极性。我们要做一个有效能的班级管理者,心胸开阔,用爱感化。

7.骨干教师培训简报 篇七

一、开展大组专业培训活动,采取专题教育培训形式

培训的内容都是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为中心的,其目的:一是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这些热点;二是培养教师运用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采用学科学段组开展专业活动,培训组织方聘任学科特级教师或基地、工作室主持人担任学科大组长,配合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的小组,共同策划、组织开展专业活动。培训的专题活动和讲座的内容基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学科知识、教学法和课程知识;二是特殊案例知识;三是应用原理规则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各组员在讲座和活动后,需要及时将自己的发言和感受提交至研修网络社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上传交流分享,同时这些也将作为参加培训情况的量化考核依据。

二、开展小组专业培训活动,采取案例研究培训形式

培训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点,采用观摩研讨的形式,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每个学科大组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教育署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开展若干次的教学实践类活动。每次教学展示围绕主题开展,由2~3名骨干教师执教,全体小组成员参加,邀请学科专家(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参与点评,要求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思考,活动后有反思,具体表现为活动前的精心组织,活动开展参与率高,活动结束留下痕迹,要求教师将教后心得和各组员的点评或心得及时提交至研修网络社区的小组网页,与大家共享,同时也作为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的考核依据。区骨干教师从课堂观摩到议课改进,参与、体验、互动、反思、研讨、改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设计,生成教学智慧,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契合。另外,每名小组长还要组织申报一门教师职务培训精品课程,做好网络平台建设,发布通知,开展网上专题研讨和交流等。

三、骨干教师加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实践,采取课题研究培训形式

培训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激发骨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的创新能力。具体操作是,区骨干教师围绕自己确立的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写出微型课程培训提纲和内容,共8课时,由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办公室审核通过后,面向全区招生,然后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对申请学员进行培训。

四、骨干教师培训采用学分制,采取自选课程的培训形式

8.骨干教师培训简报 篇八

第一阶段:需求与学习。需求是研究的关键,是激发教师创造力的源泉。为了找准培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培训学员自愿申请的方法,并要求在申报表中填写两个以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预约听课”、个别提问等举措,再收集需研究的问题,归类为几大类。一期培训着重解决十余个热点问题,以不同方式解决。有些可以以集中听讲座的形式解决;有些可以由学员根据自报的需求分成几个组研究完成;“自学问题”则可由学员自身和相关教研员指导合作解决。

学习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了理论的支撑,学员的问题研究更有深度。根据学员学科素养积淀缺陷的状况,一方面可以要求学员加强自学,即要求每个学员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教学设计》,再读有关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书籍以及有关学科专业杂志,要求学员做好摘记,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撰写反思性文章;另一方面,加强对学员自学的检查,如定期批阅自学摘抄笔记,在集中培训时让每个学员作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在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学员的自学。

第二阶段:预设与研究。“预设”是将研究的问题加以宣示。在执行研究前,研究者将研究变项间的关系进行推测,使研究方向更明确。例如,“小学数学如何为初中的学习服务”的研究小组在内容推测上主要有:可能性教学有哪些知识与初中有关联;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哪些知识与初中有关联;数与代数领域有哪些知识与初中有关联。在学习方法上推测:六年级多数学生能达到自学教材的能力。然后根据这些预测进行研究,如知识点关联度大的课怎样为初中的学习打下伏笔。还应该制订“需求式”问题研究的实践手册,包括问题的背景、问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效果、团队研究记录、阶段性教学实践反思、讲座或文章发表(获奖)等。倡导教与研结合,使每个课题小组的成员在问题研究中不断探索,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阶段:论证与互动。“论证”是对学员“需求问题”研究与实践过程的剖析和指导的过程。对各学术研究小组进行三个方面的专项调研:一是研究问题的理论及文献资料的掌握情况;二是课堂实践情况;三是学员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及问题研究情况的反思。培训者及时提问和给予必要的指导,学员们调整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互动”指的是学员课题组成员之间的研究活动,或把研究成果在学员间进行交流。在论证过后,学员的研究方向更为明确,这时即可制订更为详细的研究方案,运用初步研究的成果进行课堂实践。这样的做法促进了学员课题组成员间互勉共进,共同提高。

第四阶段:创特与辐射。“需求式”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在研究问题和研究组成员的组合上都有独特性,其研究的结果必然也是与众不同的。

特色研究成果:每个学员研究小组都有一个问题研究的成果,把这个成果用于展示课中,所形成的特色是丰富多彩的。它的独特性在于不管哪个学员拿到这个成果,都能找到适合对此问题研究的操作方案。

教学展示:这是“需求式”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综合展示。同一个问题分别由研究小组3~5个学员执教教学实践课。展示的是相同的问题、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路。课题组内学员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神相似形却异,尽显研究问题的微妙区别,理念新颖,特色显现,效果突出,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培训中有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如,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研究成功的前提,也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有部分学员自学能力很差,不知学什么内容和怎样学,这就要求组织者及时加以指导。学习方法上要求学员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把震撼自己的观点和好的句子加以摘记,并加强检查学员的阅读量与摘记量。由于小组内的研究是同一个课题,学员在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上往往会产生偏差,这也需要组织者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免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步入歧途。再如,确定研究问题是否恰当是培训的关键,这就要求组织者在广泛征求学员的基础上精挑细选。选题的依据一要考虑问题的普遍性;二要考虑研究的必要性;三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ysd@126.com

9.骨干教师培训简报 篇九

简 报

第 2 期 主持人:方学法 撰 稿:赵 军

2016年7月19日

学会方法 学会坚守 懂得坚持 收获成功

一、活动开幕

2016 年7 月19 日下午,在炎炎烈日下顶着 30 多度的高温,淮 安市小学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育站的 25 名学员毫无怨言的齐聚在淮阴 师院第二附属小学报 告厅内,参加培育站 暑期培训暨读书交流 会活动。下午3:00为 期两天的培训活动在 特级教师方学法的主 持下正式开始,首先

是与会领导对本次活动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最后吴玉国校长祝愿活动 取得圆满成功。开幕式在与会学员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二、活动展开 9日下午的两个培训活动充实着学员们的半天时间,让我们豁然 开朗,原来教育科研就是这样的成功和有趣。活动一: 市教研室陈浩科长做的关于《教师专项课题选题的策略》的讲座,讲座上陈科长从正确选定研 究课题的意义、一个好的研 究课题应有的特点、教育研 究课题的选题的原则和途 径、确定一个好的研究课题 名称四个方面向学员们做出

了深刻的阐述,让学员们对教育科研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1.科学研 究始于问题,选题确定教育科研的方向和水平;2.问题必须有研究价 值,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问题必须是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 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3.问题必须是工作实践中迫切要解决的或 是教育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研究课题;4.准确规范的表达研究课 题。活动二:

淮阴师院第二附属小学吴玉国校长作题为<《生命如结,成长是 构》—我的教育科研故事>报告会,会上吴玉国同志用两个十五年介

绍了自己教育科研成长之路:即 一 是 多 元 多 向 的 十 五 年(1986-2000),从工作懵懂到略 有成功。二是静进有序的十五年 2002-2016),从略有建树到获(得成功。最后展望未来的一生一事的十五年,要做到学而不恃,知其 所止……努力去接近接近教育的底部。

三、活动收获

10.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篇十

【篇一】

一、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本来一直感觉自己是一名老师。所以总是很放松自己。总是进行自我安慰“老师嘛,语文学的那么好有什么用处。教好我的1、2、3和加减乘除

就可以了”可是在我听完仁怀师范教授的讲座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得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李老师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助他(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帮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

李老师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使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一个素质好的老师,讲课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差的老师,讲课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对这句话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听到了李教授的报告,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点是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两位老师都是每天要阅读有关自己学科的许多内容的书。不但这样他们都同时读了许多课外的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也从中立志要多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上课单一.而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李教授特意在讲座中说: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生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鼻血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这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仅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好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们要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的.老的教学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所以了就应改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像以前那种教学的方法,我教你学。也不管学生会不会。现在要多学习。

三、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要有儿童立场

孩子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

【篇二】

短暂的暑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那种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标准,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模式必将被淘汰,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得到教师全方位的尊重,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中,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激发起求知欲,可见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一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马卡连柯认为:“我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教师要有作风,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能把教师的话当作命令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绝对的服从,反之,教师就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大家都知道孩子天性顽皮,爱恶作剧,经常做错事是他们的“特权”,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过去在学校不听话的孩子听话了,有出息了,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对后进生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地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严格要求,以身示范,培养学生见到老师或长辈要主动问好,行走时注意右行礼让,参加集体活动要穿校服,遵守纪律,按时参加卫生值日,讲究个人卫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这些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地培养,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老师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为他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再发展奠定根基,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学会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拓展学科知识,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识,在不断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它学科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科学知识不断武装自己,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触类旁通,而且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教师以丰富的知识塑造人格魅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育内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通过学习,可以较熟练地制片、积极的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使教学更直接、更生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事半功倍;另外,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微机备课,发挥集备组集体力量取长补短,使教学资源共享,这不仅节约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使教师之间增进了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校园网的建立,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将有新的改革和突破,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任重道远。

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新世纪,学生无论在思想还是在学习上,有许多过去我们曾未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切不可“一把掌了之”或“罚写几十遍了之”,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损害了教师形象,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要把良好的动机和有效的结果紧密地结合起来,“育人要先育心”只有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才能真正把教育做到人的心坎上,教育才会有成绩的回报。当然,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将有积极地指导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社会、工作和生活等压力下,学会调控、宣泄和转移不良的情绪,老师们在平日可以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思想和较轻松的心理状态,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爱岗敬业

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篇三】

我有幸成为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到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各位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范蔚老师的化学课堂方式的转变以及李云松老师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思考,都从多方面给我们讲解了化学课堂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怎样转变化学课堂的教学方式,结合课例组织设计提问,引导讨论其有效性,了解设计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培训学习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高起来,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三、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四、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是不准确的,我们教师要具备一桶清澈新鲜源源不断的水,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的。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五、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

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篇四】

20xx年11月26日到29日,根据三门峡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前往西安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20xx年西安市高中班主任培训项目”的学习。四天的学习,满满的学习安排,满满的培训收获。

首先是收获了友谊。此次培训,100人中有95个西安各区县高中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同住的就是来自蓝田县孟村中学的张柯老师。几天的倾情相处,让我们结下了深深的友谊,除此之外,还通过上课间隙、微信等时间和方式,认识了许多老师。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不同思想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当然,最令人感动的是各位老师的超高情商。张成武教授、杨泳教授、李晓煜教授、李元亨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怀着深深的同理心,来和班主任们做充分的交流。这让我想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不就是在具备同理心的前提下,与学生交流吗?

其次是理论上收获多多。张成武教授讲的依法执教,正是一位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是我们依法执教的基础。杨泳教授则生动形象又见解独到地阐释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令人印象深刻。李晓煜教授则充分阐释了教学相长的语言魅力。至于李元亨老师,将理性思维的相关常识讲得深入浅出。

最后,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学到了很多实战方法。如何依法执教,怎样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从事班主任工作,如何实施语言魅力,还有怎么培养学生日常规范,每位老师都是倾囊相授。

还要特别说一个心得,11月28日下午,全体老师到西安市八十五中学习。听完霍信理老师的精彩讲座后,我们参观了八十五中的心理发展中心,很震撼。真希望我们市一高有机会来考察学习一下。

总之,这次西安培训满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不虚此行。很多具体的方法,我将结合我的班级实施,也会无私分享给同事;很多理论,我将继续咀嚼,进一步学习,争取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篇五】

我有幸在凯里学院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在这十天的学习中,我听取了十位专家、教授的十多场专题报告,并到凯里五中现场观摩一堂优质课,对我的感受很深,使我对初中新课改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为期十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现将我十天来学习的心得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通过培训和学习拓宽了知识的视野

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我并没有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真正的内涵,在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是主要参照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这次学习后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对教材认识和处理方面,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初中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老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二、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培养途径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通过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在我们思想认识中形成了今后学校长远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基本工作思想;(1)我们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把骨干教学培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2)以学校教学为主,开展骨干教师培养途径与研究系列活动。(3)领导积极参与,合理投资,制定落实好研究工作计划,抓出成效。

三、教师应善于反思

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湖北省教研室刘莉老师给我们做了《小学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问题》的讲座,向我们介绍了“有效教学的路径与原则”,结合案例生动的介绍了如何找到核心问题。上海市教科院博士给我们作了《走进课堂做研究》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当老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应该懂数学,懂学生,懂教学。华中师大周东明教授的《同课异构》,让我明白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在读书中反思。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四、上课、评课的受训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的形式除了请专家、教授给我们开展讲座,而且还进行了让我们老师分组合作,上课、评课的培训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自我认为非常好!对于上课的老师,我发自心底的由衷感谢。因为他们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还要承担公开课给我们学习和讨论,真是要付出不少心思和精力的。而且,辛辛苦苦上完课,还要接受我们的讨论和修改建议,这个过程是需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上完课马上评析,给我们趁热打铁的机会,互相交流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是最直接的,也最容易被我们一线老师接受和消化的东西。让我感觉也是最有效率的。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有了很大的收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次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培训和现场观摩,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的新课改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篇六】

暑假,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骨干教师的培训,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身的贫乏与稚嫩,学习又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在培训中,我聆听了宋晔院长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熊建萍教授的《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李帅军教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王新年主任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导学设计让有效教学更精彩》、卜彩丽教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杨润勇教授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彭小洪教授和茹国军教授的《教师核心素养体系与构建》、南坡教授的《核心素养提升的三种武器》、李冲锋教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站在课程的高度评价教学》、朱煜名师的《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魏巍校长的《让信仰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崔振成教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意识研究》、罗红艳教授的《学校安全事故及其法理分析》、王茝教授的《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也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冲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职教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11.让更多的教师成为骨干 篇十一

一、实施“成事成人”的骨干发展策略

“成事成人”是华师大叶澜教授的观点,她坚持“成事成人”统一的原则,教师的发展是与做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做事中磨练、发展自己,在磨练、发展自己的过程中把事情做好,即在“成”变革之“事”中成“人”,努力以“人”变促进“事”变,唤起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和教师对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认识与追求。“成事成人”是我校对骨干教师发展所实施的策略。学校有意识地把工作尽可能交给有一定潜能的教师去做,当其力不能及、面临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扶持,帮助其在成事中成人。

案例1: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成长起来的骨干

一所学校,不但要善于发现人才,还要有抓住契机锻炼人才的魄力,我校的陆晓峰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信息技术能力强,同时还拥有安徽省普通话测试员资格,对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着一定的热情及专业能力,出于发展教师、培养骨干的目的,学校让她负责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将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近期,在学校争创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过程中,她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直负责具体事务的她对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把握不足的弱点显现出来。怎么办?是找经验丰富的领导专门负责此次评估,还是利用此次机会,培养、锻炼人才?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培养更多的“多面手”,选择了后者。学校上至校长、下至教导处成立“帮扶组”进行支持,指导其从工作模式的提炼、汇报资料的架构、PPT专题的展示等方面进行准备,她通过与“帮扶组”的共同研讨,自我加压,经过3天的苦战,拿出了一整套既规范又有学校特色的汇报材料,在评估中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作为一名教师,通过这次评估,她由衷的感慨:“经过这次评估,我知道了自己欠缺什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经过这次评估,我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对自己更自信;经过这次评估,我知道自己有坚强的后盾,有了‘帮扶组的指导,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试想,不经过“成事”的磨砺,能有今天的“成人”——陆晓峰教师吗?我校期望的骨干不是少数的精英,而是大多数的教师,学校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成事”的岗位,毕竟人的潜能只有在“成事”中方能凸显,当教师骨干众多之时,何愁学校不发展、内涵不丰韵呢?为此,我们推动了“教师发展‘三格申报制”“教研组长轮值制”“学习培训申报制”“教育教学活动团队展示制”等一系列基于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的制度建设,变教师发展中的“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良好的愿望并非一定有如意的结果,当某位教师在某个岗位上经过实践不能胜任时,我们会给予更换的机会,尽可能为教师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岗位,帮助其成为拥有发展方向、技能的不可替代的骨干。

二、依靠团队蕴育、保持骨干

每一所学校都希望骨干越多越好,但骨干不是生而就为骨干的,需要一个蕴育、发展的过程,成为骨干后如何继续葆有“骨干性”,不至于成为“过期骨干”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依靠团队蕴育、保持骨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

案例2:依靠行政团队葆有领导班子的“教学领导力”

教学质量对于学校来说是“生命线”,大多数领导班子在进入管理层之前都是一把教学好手,在我校班子11个领导班子中,有“省级教坛新星”3人,市级“学科教师(骨干)”4人。进入管理层之后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教学领导力有所下降,为葆有领导班子的教学领导力,让所有班子成员进入相应的“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引领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举措。其中“校长研讨课”活动是一项特色:

教学校长的“字词”研讨课

2013年4月,我校的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在期中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中字词的掌握不是特别理想,于是由本组的教学校长刘琴执教了《云雀的心愿》一节研讨课,来探讨在常态课堂中如何关注字词的教学,同时向全区开放。课前,刘琴老师将语文和猜词游戏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课堂的快乐。课堂上,教师注重语文本体性教学,通过范写、范读、描红、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领略到文字的韵律美和结构美;课堂上更显教育的智慧,巧妙运用课堂生成的艺术,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兴奋点进行延伸,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的情感自由舒展,想法自由驰骋。课后,参加活动的老师在了解了本次研讨课的背景之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因学定教”,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与研讨性。

校长的常态研讨课

2013年6月5日上午第一节课,卫岗小学六(3)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语文老师——卫岗小学陈小勤校长。陈小勤校长是安徽省特级教师,合肥市拔尖人才、合肥市学科带头人,此次已是她在毕业班第三次执教,这是一堂《孔子游春》阅读课。在这一堂常态课中,教学的重心是“学练结合”, 即把新授知识与当堂练习、反馈整合在一起,在课堂中完成《练习与测试》中的相关练习,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整堂课因目标明确,环节紧凑,学生学得愉快,更学得扎实。校长把自身对教学的理解、实施转化为用课堂说话,为听课老师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操作的示范。

“校长研讨课”不仅深受学生欢迎,也让老师们由衷敬佩,对已是骨干教师来说,要葆有“骨干性”,发挥引领作用就是不言而喻的呢!

正是学校不断建设着发展教师、蕴育骨干的制度、文化,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和教师对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认识与追求正在被逐步唤醒,让更多教师成为骨干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正扎实地行走在路上。

12.让中学骨干教师持续发展 篇十二

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教师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也是学校发展的大事。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学校及学校氛围的推动作用。

1. 弘扬教师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完善学习制度, 为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教师持续发展涉及到对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 如, 教育、教师、学生、知识、技能、教学、课程、发展等。事实上, 教师专业发展之所以出现差异, 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同有很大的关系。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实际上反映了学校办学的价值观。学校要通过创建共同价值观体系, 弘扬教师持续发展, 使全体教师接受、认同学校所确立的关于教师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观念与需求;同时使这样一种共同观念对教师的行为倾向与选择产生影响力, 使学校对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共同认识转化为客观现实。

制度是规范教师行为, 促进教师朝着目标不断奋进的有力保证。因此, 学校必须从规范制度入手来保证教师的持续发展。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学习制度, 要求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和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此基础上紧密配合年级组、教研组等部门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观摩研讨制度、全员培训制度, 同时制定和完善教师培养使用、岗位责任、考核评价、奖励等措施, 把教师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让广大教师自觉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要千方百计设立渠道, 搭建平台, 关注和引导教师专业成长, 给教师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 确保教师的学习时间, 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除了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 还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师坐班制, 实行工作时间定期弹性安排的原则, 尽可能地为教师设置心得交流和学术交流的场所。

2. 重视继续教育, 为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要通过继续教育这一外部推力, 使骨干教师真正成为有理论自觉的实践者和有实践自觉的理论者, 促进骨干教师整体能力与水平的全面提高。

对教学经验丰富、已经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而言, 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是“补充、提高、加深、拓宽”。因此, 学校应根据骨干教师的要求, 选择他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课题研究, 强调继续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 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在职或脱产继续教育、以研究交流为主的教育培训、以问题和案例分析为主的专题拓展等。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交流, 能较好地解决长期以来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的困扰, 将教师的教改和研究与教师业务学习很好地联系起来, 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推动骨干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进而从根本上促进骨干教师的持续自主发展。

3.倡导教育科研, 完善教师评价, 为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途径

倡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学校应制定教育科研的相关管理办法, 如,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定、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 在全校形成浓厚教育科研氛围, 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也给骨干教师的教研活动提供宽广的舞台。学校要改变以往教师教学与科研脱节、教研组与年级组联系不紧、不同科目的教研组之间不交流的局面, 建立起以教师为“点”、年级组为“线”、教研组为“面”的教育教学研究组织体系, 形成教育科研网和学习型组织结构, 为教师的持续成长创造条件。

评价是推动或者制约教师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它是教师持续发展的指挥棒。以推动教师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 必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这种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它不以奖惩为目的, 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 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性教师评价应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发展性教师评价中要特别注意阶段性教师评价。

教师由一个新手成长为名家名师, 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阶段性教师评价活动, 既可以把握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的起点和基础, 又为教师新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阶段性教师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可以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设置教师专业发展序列, 按不同的角色职能、胜任工作能力等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并提出不同的教育或培训要求, 给予不同的专业职称和不同级别的待遇。如, 按时间序列———准教师、新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通过不断的考核和评定, 给予质量认证和奖励, 激发教师持续发展。

4.营造支持环境, 为骨干教师持续发展提供沃土

学校要重视图书馆的建设, 加大经费的投入, 保证将充足的图书资源提供给教师;要加强网络资源建设, 使校园有充足的网络资源可供教师发展利用。

学校还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持续发展的氛围, 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使教师产生观念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 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激发自我发展需求, 提高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琐碎、繁复的, 这种状态容易造成教师激情不再、动力不足, 出现职业倦怠。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 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是实现教师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激发教师树立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既可以是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积累形成或从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 也可以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教育信念是教师教育思想和行为的内心向导, 它不仅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更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正因为如此,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校全部教育现象极其复杂的关系中, 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

由信念衍生的教师职业目标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走向成功的内在需要和现实要求。职业目标直接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影响其发展的时间进程和质量水平。有了信念支撑的职业目标, 会激励教师把职业转化为事业, 把理想、情感、精力全部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把教育工作视如生命, 用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推动职业目标的实现。如果说成为骨干教师前, 决定教师间差异的是素质, 成为骨干教师后, 造成教师间差异的则是理想信念和目标, 以及由其带来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2.引导教师把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于职业生涯

教师不是一种仅仅通过大学教育就能一劳永逸的职业, 它需要不断的挑战、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智慧, 不仅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更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信念, 运行在自己的实践中;另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更趋多样化, 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当前,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实施, 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不加强学习, 不主动地去掌握新的知识技能, 就无法胜任本职工作。

要引导骨干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把自己的一生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连续整体,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 并通过接受再教育来保持自身知识的发展,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 激励教师反思, 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教师的反思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重新审视。没有反思的过程,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认识, 就很难进入一种高层境界。只有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教师才能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设计、控制, 调整妨碍教学的错误信念和假设, 不断矫正错误, 逐渐形成正确、合理、客观的教学信念。在很大程度上, 教师的持续发展是借助于实践与反思来实现的。反思习惯的养成和反思能力的培养, 是拓宽教师专业视野, 激发教师不断超越的原动力, 是实现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乃至专业提高的必由之路。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思活动, 如, 微格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热身、录像观察课堂教学、同事之间的教学研讨、反思日志交流、教案展示交流等等形式, 让教师与教师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 激起反思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层次。

4. 引导教师学会减负、解压, 促进身心健康

中学骨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所承受的压力相比普通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 为教师减负、解压, 降低诸多压力给教师身心健康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这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证, 更是激励广大教师, 特别是骨干教师坚守自己的职业精神、甘为师表、淡泊明志、远离浮躁, 实现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上一篇:微生物检验技术试题下一篇:散文探究思想情感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