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人员应当加强修养

2024-08-21

秘书人员应当加强修养(精选2篇)

1.秘书人员应当加强修养 篇一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何加强自我修养

鹤壁市山城区园林处张英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自我修养

摘要:改革开放中崛起的鹤壁,是河南省大力支持发展的重点城市之一,人力资源是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作者从感恩、知足、容人、吃亏四个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加强自我修养。

鹤壁这个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过140多万的位于河南省北部的一座现代化城市。辖两县(浚县,淇县),三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和淇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中崛起的鹤壁新区,是一个享有特殊优惠政策的工业和贸易区,是鹤壁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园区,也是河南省大力支持发展的重点城市之一,2011年1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莅临河南省鹤壁市视察,让这个对外开放的城市活跃起来,温家宝总理的一言一行,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亲民、爱民、为民的高尚品格,这对山城鹤壁乃至河南省每一名普通党员干部都是一次生动的公仆教育。

有句古话说得好:“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对名利、金钱、地位的无止追求,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无限依赖,对感官和精神

刺激的放纵,很多时候,让人们丧失了本真的自我。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工作在社会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以人为本,实施单位人力资源有效管理是一个单位良好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修养。那么如何加强自我修养呢?

首先要“感恩”。就是清楚个人成长进步是怎么来的。西方有一个感恩节,是每年的11月1日,大家在那天都会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还有个谚语“懂得感恩的人是圣人,不懂感恩的人是凡人”。感恩不是在讲基督教教义,而是希望大家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亲友的帮助之恩、同志的扶助之恩,最重要的是要感谢组织的培养之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通才,要感谢组织的培养之恩,就是要自觉坚持讲组织、讲原则、讲纪律,讲政策,讲大局,要立足本职,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和成绩报答组织的培养之恩。就是要树立一个感恩之心,时刻准备报答组织和恩人,做一个感恩之人、坦白之人、良心之人。

其次要“知足”。古人说:“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解决好知足问题,关键是要努力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保持“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社会、看待名利地位。要经常在内心深处自我反醒,就会多一分责任;自我勉励,就会多一分执着。要真正以平和知足的心态去干事,就会多一分成熟,少一些心浮气躁,立足岗位,恪尽职守。

其三要“容人”。仁者爱人。要具备谦和仁厚的品德,善于同人打交道,自觉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不鄙人之短,不恃己之长,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言、容人、容事,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宰相肚里撑船的肚量、将军额头跑马的气量。同时要心底无私。善待他人,实际上也是善待自己,做到同志之间赤诚相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要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难处,不要十件事对起自己就是恩人,一件事对不起自己就是仇人,化误解为理解,化理解为谅解,以良好的心态待人。

其四要“吃亏”。一般情况下没有天生愿意吃亏的人,但是要看到,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一个“吃亏人”。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里的一段经典唱词——《吃亏歌》,给我们以很好的诠释。“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常吃亏,多吃亏、一直吃亏,在人前你才好吐气扬眉;吃亏吃亏能吃亏,莫计较多少赚与赔;

吃亏吃亏常吃亏,你永远不会把包袱背;吃亏吃亏多吃亏,吃亏吃得众心归;吃得你人格闪光辉!”《吃亏歌》不是流行歌曲,却很流行,就是因为《吃亏歌》是正气歌。卢展工书记来河南不久就开始学唱《吃亏歌》。卢书记为啥要学这个唱段?我想无非是想让更多的领导干部明白吃亏之理,勇于吃亏,乐于吃亏。领导干部尚能吃亏,何况我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呢?当好“吃亏人”,最重要的是多干少得。多干,就是把谋事干事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带头多流汗、多付出、多担当、多冲锋,为大家做出榜样。少得,就是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把实惠送给大家,把亏留给自己,在经济利益面前就要做到淡泊名利,树立威信,有所作为。反之,如果不愿吃亏,斤斤计较,见金钱就捞,见待遇就争,见荣誉就上,见成绩就吹,见困难就躲,见危险就跑,见麻烦就推,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势必危及单位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在一个岗位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凭的不是耍小聪明、弄虚作假,而是靠苦干实干精神,可以说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部辛酸史,都有一曲吃亏歌,他们牺牲了常人没有牺牲的利益,流了常人没有流的心血和汗水。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妨听听《吃亏歌》,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工作,营造员工与单位共同成长的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从而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的超越。

2.秘书人员应当加强修养 篇二

关键词:行政管理人员,经济意识,培育

行政管理人员是指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从事管理活动的人, 也泛指一切从事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历史任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行政管理人员也必须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办事。市场经济条件下, 行政管理人员是否具有强烈的、科学的和清晰的经济意识, 是判断其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尺。

一、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经济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1. 从国家层面看。

目前,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 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引起众多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新的世界格局面前, 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领域将更加广泛, 与各国之间生产力水平的较量将更加激烈, 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也会更加激烈。目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恶化, 演变为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最强、危害最久的深刻危机, 其对世界经济的长期负面影响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能否经受复杂局面的考验, 关键在于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包括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是否具有适应新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从地方层面看。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 干部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是否懂经济至关重要。懂经济不是像经济学家、经济专家和经济学者一样, 必须拥有高深的经济理论知识和理论水平, 而是要求懂得市场经济、区域经济运行的状态、运行的规律, 懂得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及经济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 做到对经济发展心中有数。要适应市场经济、区域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 每个行政管理人员都要学经济和掌握经济运行状态。一切围绕发展经济来思考, 一切围绕发展经济来推进。

3. 从部门层面看。

虽然行政管理人员受本部门本单位职能的限制, 未必直接从事经济工作和经营活动, 但也应增强经济意识, 自觉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事实上, 每个社会组织都是一定的“经济单元”, 都存在一定的经济行为, 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起码要熟悉和了解本单位和本部门的经济运行情况。再从干部交流来看, 经济干部与行政管理人员、党政干部与企业干部在一定情况下, 可以进行“角色转换”, 行政管理人员在需要的时侯, 也可能转到经济部门工作。从这一层面看, 行政管理员也应自觉增强经济意识, 提前做好素养铺垫。

二、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经济意识

1. 服务经济意识。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新形势, 站在新起点, 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创新工作理念, 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方法, 使行政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努力为经济发展服务。要树立起“行政管理人员也能出生产力”的理念, 提高服务经济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作为组织, 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用加快发展、推进发展的宏伟事业来激励干部, 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作为领导者, 也要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想发展、议发展、求发展的热情和干劲, 为实现经济社会突破发展聚集力量。

2. 经济人意识。

行政管理人员往往也是“穿制服的经济人”, 在工作中也要树立经济人意识, 在为公共事业服务时也要考虑效益原则。政府是社会的政府, 政府官员也是社会成员。政府在为社会服务时, 政府官员也往往站在支持政府的社会群体的角度上处理问题。在纯粹的计划经济时代, 政府总是认为自己是无私地追求公共利益, 把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看成自己的政策目标, 只要是大公无私的, 政府或政府官员的行为没有必要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事实上, 政府在代表社会利益的同时也在考虑自身利益。例如, 一个健康的政府不可能鼓励公众吸烟, 因此要收高额的税来达到控制烟民的吸烟量。这确实代表了社会利益, 但是高额的税收意味着高额的财政收入。一方面关于公众健康的公共政策会对吸烟行为作出种种限制, 另一方面为了获取高额的财政收入, 各地政府则纷纷鼓励烟草企业提产扩能。所以, 这就导致政府的公共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3. 新经济模式意识。

首位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 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以创新为核心, 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前, 国家正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即建立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经济模式、新的创意经济, 它不是简单地覆盖传统经济, 而是建设和谐经济的一个核心。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新的东西和传统的东西结合或者对冲, 最终形成均衡, 在均衡中往前推进。作为行政管理人员, 必须牢固树立新经济模式意识, 特别是要树立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人本意识, 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4. 区域经济协调意识。

统筹区域经济,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进入新世纪, 中央政府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 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协调意识要求地区经济发展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 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而言, 在做调研、参与决策、拟订文件、制定方案、指导具体工作时都要自觉应用区域经济协调观念作为指导思想,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行政管理人员培育经济意识的主要渠道

1. 个人成长。

对于个人而言, 其经济意识往往受个人成长条件影响, 如父母所受教育、当时社会环境、个人成长经历, 等等。在这一渠道中, 其经济意识的培育常常是被动的、不自觉的, 但是其影响又是潜在的、深刻的。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果是负面的影响, 就需要在后天修为中加以矫正和调适。

2. 专业培养。

专业培养是培育个人经济意识的主渠道。专门的初等或者高等经济专业往往对学习者进行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的经济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培养, 个人会自觉形成一定的经济意识。学校选修或者兼修课程也会提供经济专业课程学习机会, 成为个人培育经济意识的重要渠道。

3. 组织学习。

学习是组织天生的而且是最重要的职能, 因为组织本身就是一系列知识、资源的结合体, 需要不断地获取知识、资源, 更新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对于处在组织中的个人, 参与组织学习也是其与组织共同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一方式则是个人工作之后经济意识的重要培育渠道, 包括日常学习、经济讲座、短期培训等。

4. 个人修为。

从内涵上说, 个人修为是特指个体建设、个体修养行为, 是个体修学储能的重要路径, 表现为个体能力、素质、本领的建设和发展。从行为主旨上说, 个人修为旨在个体主观世界修炼。个人修为与组织学习互为依存、辩证统一、和谐发展。个体虽小, 但小个体可汇成大集体。好学、善学是个人修为的思想前提, 也是加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价值基础。因此, 个人修为对于培育经济意识也至关重要。作为行政管理人员, 应自觉加强个人经济意识的学习和培育, 使之符合国家、地方和组织发展需要。

5. 实践锻炼。

对人类来说, 经济活动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在实践中锻炼和培育经济意识, 效果更加明显、感受更加深刻。个人的经济意识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是否先进, 唯一的检验标准是实践活动。因此, 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而言, 培育符合时代需要的经济意识, 既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也是一个具体实践问题, 要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春玲.浅谈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资讯, 2009, (32) .

[2] .侯维青.青年干部要着重提升四种能力[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8, (03) .

[3] .李昌.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GDP[J].江西政报, 2007, (22)

[4] .王仕国.现代政府官员的市场经济意识.地方政府管理【J】2001, (3)

上一篇:文体协会工作总结下一篇:寒衣节为什么要孝亲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