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高后勤管理质量

2024-09-23

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高后勤管理质量(精选12篇)

1.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高后勤管理质量 篇一

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1 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升企业后勤服务能力

后勤服务是集后勤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保障工作,行政部的工作内容包括企业的环境、膳食、电讯、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和管理、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是企业后勤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和高效运转,对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因此,我们要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提升后勤服务能力的重要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在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求突破,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更好地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

一、后勤服务的特点与现状

(一)计划性和服务性。后勤服务决定了它的工作必须坚持为企业正常运行服务,及时有效地保证各种后勤供应;后勤工作项目繁多,涉及面广,而且由于工作的动态运行而带来务必时时保障的要求。因此,加强预测与计划工作十分重要。

(二)技术性和经济性。后勤服务工作都有其技术要求。为其正常运行提供好服务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及规律。后勤保障工作在平时的费用支出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后勤服务的经济性是不言而喻的,加强科学管理,讲求经济效益,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资金的周转率,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节约开支。

目前,公司的后勤管理属于粗放型的管理。首先后勤人员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认识不够全面,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其次由于后勤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工作松散性的特点,对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所实施的策略不理解,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再次,过去后勤服务的只讲求体面性,加强科学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节约开支将给后勤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要改变现状,必须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实现后勤服务的低成本、高效率,才能从根本上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高效的、优质的服务。

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2

二、今后工作的设想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企业后勤服务能力。后勤服务是围绕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在完成中心工作中起保障、服务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把继续解放思想与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坚持改革创新与稳步协调推进结合起来,把坚持服务宗旨与实施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把提高保障能力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把增强自律意识与强化制度约束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后勤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培育后勤员工服务文化和服务理念,使后勤人员形成文明服务的自觉行为。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为核心、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全员共同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体系,只有将先进的服务理念根植到员工的思想深处,才能使员工形成文明服务的自觉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把培育先进的服务理念作为构建服务文化的首要环节,将提升后勤人员的素质作为后勤员工增强服务意识的动力。我们既要关心员工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加深对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他们树立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又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积极参与企业发展的各项改革,在企业发展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今后我们将总结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和工作实操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我们必须以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管理出效益,促进管理上台阶。去年行政部为了减低清洁工具的成本,积极参与开展基础管理年活动,成立降低成本的QC小组,围绕《降低清洁工具成本》的课题开展活动。通过活动使清洁用具的成本得以降低,并超过了预期的目标。今年我们将与信息部和生产部、物流部的有关人员合作,开展《降低办公用纸费用成本》的QC活动,活动通过对各部门使用纸张的记录、购买纸张价格波动的分析、打印复印速印制度的完善,从制度贯彻和各层人员的责任落实,从节约每一张打印纸出发,力求在今年纸张价格不断上升的前提下,把费用节约下来。其次我们将在员工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3 膳食管理上,要深入了解员工的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设备和人才的资源,今年底或明年初行政部将开展《提高膳食供应质量》和《实施清洁卫生细化管理》的QC活动,从提高工作质量出发,加强每项工作的细致管理,屏除管理粗、人员松散、责任不到位的现象,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直接参与服务、体现责任和效益,从而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水平。通过开展各种节能降耗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活动,提高后勤人员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物业资源盘活资产,为企业带来效益。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节约型的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围绕公司“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全员营销的中心工作,增强后勤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全员营销”是指企业所有员工对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和需求、成本、便利、服务(4C)等可控因素进行互相配合,全体员工以营销部门为核心,各部门统一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进行整合营销管理。我公司为了战胜企业经营前所未有的困难,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全力以赴加大业务开拓力度,化解销售工作和综合工作脱节的弊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减少内耗产生,提升经营效率,以达到促进企业获得长期利润及长远发展。在公司实施“十一五”规划调整和实行全员营销工作中,行政部作为后勤服务部门积极配合营销部门和各部门做好服务工作。(1)增强整体意识、服务意识和成本理念。行政部是企业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要有大局观念,树立优质服务的思想,才能保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作用。因此,行政部的计划组织与调控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行政部在贯彻公司全员营销理念的同时,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配合做好员工“全员营销”理念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关注后勤服务费用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利润空间造成的影响,将实行经济责任制和优质服务有机的结合,既为各部门提供服务,又能管理中节约费用。我们将继续推进全球通短号集群网的普及,对办公电话实行定额管理和控制使用对成本增加和影响工作的部分信息台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增强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新的一年,后勤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对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方式等都提出

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4 了新要求,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寻新方法,实现“自我突破”,才能使后勤服务工作达到管理到位,保障及时,服务规范。行政部要深化工作质量改进和服务提升的管理,积极开展提高员工膳食供应质量、实施清洁卫生细化管理活动和计划生育管理等各项提高改善工作质量的活动,从而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员工后勤服务能力的提升。另外,后勤管理人员必须廉洁自律,不能有任何假公济私,损害企业和职工利益的行为。

坚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自己平凡的管理岗位上来,不断地解放思想,以创新改革的思维开展后勤服务,要加强后勤人员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在后勤服务中认真履行各项后勤管理职能,明确职责、权限和分工,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树立科学、公正、高效的后勤管理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后勤保障。

2.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高后勤管理质量 篇二

一、科学管理、规范服务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高校后勤长期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思想陈旧、观念保守、体制落后、工作被动、程序混乱、缺乏活力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与飞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极不适应。所谓科学管理, 就是把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层层分解, 使工作的任务、程序、标准、措施、责任、时限、检查、反馈等环节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也就是让管理的大手深入到工作的每个细枝末节, 对管理的过程和末端实施有效的控制。这是一项繁杂的工程, 但又是管理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可以说, 科学管理的程度, 直接反映着高校后勤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 影响高校后勤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系高校后勤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高校后勤的科学管理应该说大有文章可做。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大到整个后勤各类工作制度、管理办法, 小到每项具体工作的操作规程、办事程序, 都应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让规章制度成为保障整个后勤正常有序运作的基本规则。其次, 狠抓制度落实,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强化奖惩制约措施, 实施全程控制。再次, 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向行业规范靠拢。这是高校后勤企业化的方向和目标。高校后勤要以相关行业的标准为参照, 对每项工作、每个工作步骤进行量化分解,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执行规则, 向社会相关行业看齐, 努力实现与社会企业的全面接轨。

工作性质决定了高校后勤的工作内容以服务为主。所以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规范服务, 整体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务水平。规范服务包括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形象、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服务时效、服务回访、服务承诺、服务监督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首先, 要全面提高服务者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服务对象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服务者应在思想上端正服务态度, 认清自己的岗位特性, 合理地进行角色定位。加强言行举止方面的修养, 大力倡导文明用语, 推广行业礼仪。强调仪表修饰, 窗口性岗位实行统一着装, 挂牌服务。其次, 服务过程要追求完美, 给服务对象提高最优质的服务享受。服务者在工作中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善始善终, 把每一项工作都做细做精, 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争创一流水平, 让服务对象满意。最后, 服务监控措施要跟上, 不断改善服务质量。要制定科学系统的服务评价与考核体系, 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认真对待服务对象的意见,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科学管理、规范服务是高校企业化运作的基本功。只有科学管理到位了, 规范服务到家了, 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才能为企业化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

二、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利润最大化, 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可见, 提高利润的基本途径有两个, 即增加企业的总收益和降低企业的总成本。由于高校后勤产品的定价要接受学校或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监督和控制, 在需求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增加总收益受到很多主客观环境的限制, 所以控制各方面的成本支出, 就成为高校后勤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所谓成本,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等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的总和。由于在企业运作中发挥作用的形式不同,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高校后勤的直接成本是在服务、生产或经营过程直接发挥作用的的相关费用, 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能源消耗费等, 间接成本是在服务、生产或经营过程中间接发挥作用的相关费用, 主要包括管理费、燃维费、接待费、固定资产占用费等。所以, 高校后勤应该从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着手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比如, 可以通过合理设岗、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等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通过招标、议标、建立原材料基地等方式努力降低原材料价格, 通过强化管理手段、引进高科技产品等途径有效控制能源消耗, 通过挖潜增效、廉洁自律等措施合理压缩管理开支, 通过合理调度、协调生产等手段提高资产、设备的利用效率等等。

成本控制、提高效益是高校后勤企业化运作的力量源泉。只有成本控制好了, 高校后勤才能不断积累雄厚资本, 壮大经济实力, 创造最佳的综合效益。

三、合理定位、开拓市场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失去了市场, 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高校后勤的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即校内市场和校外市场。在社会化改革以前, 高校后勤实行封闭性政策, 基本垄断了校内市场, 既排斥校外企业的进入, 也限制自身向校外发展。所以这时期的校内市场如一潭死水, 缺乏生机与活力, 市场的基本特性很不完备, 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近几年,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校内市场蓬勃发展起来, 校外市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开拓。

在当前形势下, 要想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的企业化运作水平, 必须对高校后勤给予合理的市场定位, 走“内为基础, 外为补充, 以外补内, 内外结合”的道路。要立足校内求生存, 面向社会谋发展。校内市场是高校后勤的根据地, 校外市场是高校后勤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后勤首先应该牢牢站稳校内市场, 广泛引进竞争机制, 刻苦锻炼干部和职工队伍, 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尽快形成强势的品牌效应;同时不断加大资本的原始积累, 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适时注册社会的法人企业, 积极稳妥地参与校外市场的竞争, 健康地发展壮大高校后勤产业。也就是说, 高校后勤要以校内市场为主体, 校外市场为两翼, 在主体发展成熟基础上, 奋力伸展两翼, 带动整个后勤产业的腾飞。

校内市场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 市场需求相对固定。校内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教职工需求市场、学生需求市场和教学、科研需求市场。对每类市场, 可以采取不同的运作方式, 搭建不同的竞争平台。教职工需求市场, 社会属性比较强, 可以率先推向社会, 打破高校后勤的垄断局面, 允许社会企业平等参与竞争, 让教职工自主选择优质的服务。学生需求市场和教学、科研市场, 关系学校的稳定大局, 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保护, 充分维护学生的消费权益, 维持正常的办学秩序, 突出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和育人功能, 以自建内部竞争平台为主, 慎重妥善引进社会竞争。

校外市场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既有无限商机, 又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高校后勤在开拓校外市场时, 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 对校外市场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 对校外的开发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详细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 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努力规避市场风险。其次,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各方面优势, 认清自身的专业特长、技术特长, 合理利用高校的文化和品牌效应, 有方向、有目的、有重点地制定校外市场战略, 优先占领便于发挥自身优势的阵地。第三, 在企业化运作逐步规范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依靠高校的科研和技术力量, 加大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 拓宽和延伸高校后勤的发展领域, 壮大自身综合实力。

合理定位、开拓市场是高校后勤企业化运作的基本策略。只有认清了形势, 做好了定位, 站稳了校内外市场, 才能为高校后勤的发展开辟美好的天地。

总之, 管理、成本和市场, 是高校后勤企业化运作的关键环节, 也是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走向深入必然要求。只有做好了这三方面的工作, 高校后勤才能真正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稳固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大大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使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最终变成社会化的高校后勤, 使高校后勤实体最终成为社会化的企业。

摘要:实现企业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本文认为高校后勤企业要充分把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契机, 进一步提升高校后勤的企业化运作程度, 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企业化运营

参考文献

[1]关于实现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后勤集团总经理黎玖高在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华北地区协作会2008年会上的讲话.

[2]张颂宪, 冯沈萍.科学发展观对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义.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04) .

3.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高后勤管理质量 篇三

一、作为图书馆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根据图书馆的工作实际,研究和探索图书馆工作的新途径,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一)坚持图书馆工作的科学发展方向

图书馆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方针和重要原则。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文化建设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图书馆是学术性服务机构,是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是对师生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课堂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要尽量收藏有关的学习研究资料,收藏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文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方面的文献。在文献的分编方面,要按《中图法》的要求,在突出的位置将上述文献揭示出来。在读者工作方面,要满足师生员工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需求,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正确引导读者、教育读者的责任。在信息研究与服务方面,确立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定向、定题检事工具,方便读者学习和研究;信息工作人员要熟悉这方面的资料,以便及时地回答读者的咨询;采取各种方式持久地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强化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发展方向,达到提高读者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和道德水准的目的。

(二)开展特色服务和各种文献收集,科研成果向科学发展观转化

社会政治、经济的繁荣首先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创新。因此,图书馆必须做好文献保障和服务工作。不仅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读者服务,还必须有重点地为科研工作开展好特色服务,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那么,如何加快成果转化呢?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加快科研成果的传播:(1)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经常参加科研成果鉴定会,及时获取成果信息;(2)信息服务人员经常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借此发布科研成果信息;(3)举办科研成果展览;(4)建立科研成果信息库;(5)在网上公布科研成果的信息;(6)为科研人员的成果申报提供咨询服务等等。

(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是国家的公益事业,应该免费为广大群众服务。必须坚持两点:一是开放性,二是公益性。图书馆要把“一切为了读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图书馆工作重点要以“为读者服务”为中心,要按照社会和读者的需要来收集和储存图书,运用专业技能和技术手段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使文献知识和信息与读者需要实现最有效的结合,确保读者的知识需求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所以,转变服务观念,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是图书馆落实、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思想基础。

在新世纪,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科研课题越来越多,因此,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方面也越来越广泛与迫切;另一方面,不同载体的文献信息数据库也在不断地涌现,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不断向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文献信息整序组织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发展。要大力投资建设自动化、网络化设施,积极主动地为广大读者和其他特殊载体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发挥作用,一是对读者进行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技能培训,让更多的读者能够用数字图书馆的专业技能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二是要求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水平,积极主动地迎合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技术上的咨询和专题文献信息的查询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满足社会各界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科技、教育、生活方面的需求。

坚信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图书馆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图书馆的社会智能作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图书馆事业建设。要审时度势,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把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推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满足广大读者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图书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全面繁荣。

二、要办好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狠抓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要具有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重点化、多元化、个性化、管理科学化,是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快捷方便、舒适安全、可持续发展。环境建设应更多地注重其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和舒适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和绿化,做到建筑设计智能化、建筑文化多元化、建筑空间灵活化、建筑环境绿色化、设计理念人性化。

(二)狠抓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由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与储备能力,获取网络知识信息的能力,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与管理能力,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重组与利用能力组成的。目前我院图书馆正处于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阶段,专家们称之为复合图书馆,并认为其将长期存在。因此,馆藏印刷型文献不可能完全数字化,数字化文献信息,也不可能完全覆盖馆藏印刷型文献。这两种类型的文献各有所长,协调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对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馆藏体系非常重要。

(三)狠抓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和作用都需要图书馆全体馆员来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员的“意识、知识、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决定着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成败得失。”为此,高校图书馆在不断提高馆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必须教育馆员养成良好而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先、读者第一、利用至上”的理念。要实现创新服务型图书馆,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引图书馆的各項工作,做到科学发展观与图书馆工作紧密结合,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图书馆科学发展的行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地迎合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各类文献信息知识的查询服务,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知识广博、素质优良的图书馆队伍,培养认真严谨、周到负责、合作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倡导团体文明、求实创新、服务读者、奉献社会的图书馆精神。

三、完善图书馆相关制度,推进学科服务进程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首先,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图书馆的领导和图书馆员要对学科服务的作用、定位、职责、组织管理、运作方式以及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等诸多问题在思想上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其次,在对外服务上,图书馆应主动向院系宣传学科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使用户了解学科服务的内容和他们的受益之处。

(二)完善人才保障机构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院校的重点学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结合各馆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的实际情况,构建人才保障机构。主要体现在:①在人才引进上,可引进与院系重点学科专业相关的双学位毕业生、研究生。②根据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可采取多重方式,如:委培、进修、自学、学历教育等,提高现有学科馆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③也可聘请院系的带头人参与到学科服务团队中,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三)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考评激励机制是学科服务制度建立、保持活力与健康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应结合岗位职责,建立一个由学科馆员实际工作业绩和用户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同时,打破传统的大锅饭福利分配制,实行竞聘上岗,对重点岗位人员以及工作业绩突出的学科馆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高后勤管理质量 篇四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校后勤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否有序开展;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功与发展、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所以后勤工作更应渗透精细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至关重要。现在我就我们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谈几点粗浅的感想,供大家商榷。

一、队伍建设的精细化

后勤工作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就需要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有一定文化素养、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因此,在后勤队伍建设上要力争把那些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吸收到后勤工作岗位上来,绝不能把后勤处变成“收容所”、“养老院”。

同时,对后勤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知识、食品安全、工作流程、操作技能、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为提高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计划与决策的精细化

后勤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教书育人服务的。学校工作是一项有目的的、长期的、具有周期性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周期性。因此后勤工作必须实行计划控制,如果计划不当,就会造成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出现决策上的失误给学校带来重大损失。搞好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就必须根据学校实 际情况制定出后勤管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在计划中要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责任清楚。有了计划最终还要看是否落实,把落实情况作为检查、考核工作的实绩。工作中有布置无检查,有计划无落实,那么计划就是一纸空文,不仅会养成懈怠不认真的工作作风,还会造成某一环节工作落不到实处影响整体工作的运转,给学校造成损失。因此,后勤工作管理的精细化重点应放在抓落实上,只有落实到我那才能客观公正的检查评价每一项工作,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后勤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经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只有建立健全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管理和服务逐步走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后勤规章制度要力求精密细致,抓住要害,便于实施。我校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考核制度。如校产管理制度、食堂各功能间负责人的岗位职责、财物借还制度、食品采购制度等。在制度中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哪怕一副碗筷,一张餐桌都具体落实到了人头,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有了制度便于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确保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财务、校产管理的精细化

学校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繁杂工作。我校财务管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的原则,该花的钱绝不吝啬,不该花的一分都不能乱用,保证开支合理用实每一分钱。为了保证开支的公开、透明,我们建立健全了财务制度,规范合理使用资金;在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上下足了功夫,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校产管理工作是完成办学任务的物质保证。在财产管理中,要着眼于用,着眼于服务,使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为师生生活服务的作用。首先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对原有的财产定期进行清查,该报损的报损,需要添置的及时添置,并做好台账,确保胸中有数,家底清楚,做到层层落实责任,样样有人管理。其次重视维修,注意保养。我们对校产定期检查,如果发现需要维修、维护的及时维修、维护,今天能够维修、维护的绝不拖到明天去维修、维护,并且维修、维护都做了详细记录,保证校产使用的最大化。

五、服务工作的精细化

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是后勤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后勤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意识。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力求做到上门服务,服务要真诚,立即能够办的事要立即办,今天能够办的事今天办,绝不能有推诿拖沓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5.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高后勤管理质量 篇五

质量调研报告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从理论层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层面加以细化和实施,从质量层面加以监控,从评价层面抓过程落实与质量创新。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学规范管理,以规范保证质量的落实。二是通过理顺教材体系,力求无缝衔接。三是探索适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四是以个别化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

展。五是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下基础。

(4)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广泛开展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研活动,通过考核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5)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课改中形成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课程改革研究。

(6)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力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7)加强理想教育,寻找成功的典范;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与能力。

(五)坚定科研兴校信念。

(1)立足教师,加速专业成长。

(2)立足真实课堂,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3)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扬长补短,并将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和学校特色风格相结合。倡导教师在站稳站好讲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认真撰写科研论文。

(六)加强学生读的指导,建设书香校园。一是保证学生晨读时间,二是多举行一些朗诵、演讲比赛,三是号召各班成立图书角。

(七)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争取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结合。

6.践行科学发展观 篇六

庄圩乡中心小学幼儿园

杨志才

在我县第三批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启动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根据上级党委部署,在庄圩乡党委和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结合本校实际,紧紧围绕“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校工作实际相结合”,“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合格园、优质园相结合”的方案,立足本校实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将学习实践活动与中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扎实推进各阶段学习活动与创建活动的开展。

一、清醒认识是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创建省合格园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不是凭空想象,而应基于实际需要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分析本乡幼儿园的现状。纵观庄圩乡幼教事业,所有幼儿园都是以个人办园为主,专用的场所没有一家达标,办园的理念落后,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都跟不上,全乡十二所不同规模的幼儿园在陈旧与落后的现状下苦苦挣扎。幼教事业要发展,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要求。当前我省又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对全省的幼儿园进行评估。这样又给我乡兴建公立幼儿园带来了发展契机。我校成立以张军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从2009年4月筹建到9月份准时成园办班,全体人员夜以继日,从选址、规划、施工到验收,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工作虽有压力,但庄圩幼教事业的发展更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就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天时间内,庄圩小教人负重奋进,硬是在那块低洼的土地上兴建了一所现代化的幼儿园,并于同年9月顺利通过“省合格幼儿园”验收。但是,面对园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更高要求,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幼儿园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一是园区新建在硬件设施与条件上无疑给幼儿园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必将带来社会、家长、老师对我园的定位要求更高,而现实社会,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与投入还有距离,因此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无奈,势必要影响到幼儿园的发展定位。二是编制问题得不到落实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使得我园编外教师思想不稳定,缺乏主人翁意识。三是在教科研实践中反映出教师素质很不平衡,部分教师眼高手低,专业功底不扎实,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二、理清思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创建省优质园的关键。

当前我园正处在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如何保持幼儿园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找到促使幼儿园不断发展的途径与策略,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的思维,理清思路,科学规划,确保幼儿园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在“省优质幼儿园”创建过程秉承的理念。

一是抓园所发展规划,构筑发展高地。多年的管理实践证明,幼儿园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关键是要有一种思想、信念、精神。也就是幼儿园的理念体系。它就像幼儿园办学行为的航标灯,一只无形的手,统领着办学的全局工作。因此,在这发展与创建的关键时期,潜心思考,科学规划尤为重要。首先要科学制定幼儿园的发展目标。让大家有一个与幼儿园共生共长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要抓住我园新建的契机,积极争取主动为我园所用,依托公立幼儿园优势,打造省优质幼儿园。其次要梳理办学理念。做到既要突出我园的个性,又要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同时还要将办学理念内化为教职员工自觉的教育行为。实践证明我园以“倾心孩子的现在,着眼孩子的未来,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培养目标已经赢得老师的共识、家长的认同、社会的赞誉。第三构建环境文化。抓住新园区环境创设契机将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有机渗透到环境中,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幼儿园的花草树木都“开口说话”,形成互动式的对话环境。通过润物无声的形式把外在要求内化为幼儿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让家长、幼儿时刻感受到幼儿园先进的办学理念及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对新园区发展的规划与建设,提升办学层次与品位,这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二是抓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发展后劲。幼儿园要发展,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根本,教师素质是关键。针对园内新教师多,编外教师思想不稳定,教师队伍素质不平衡现状,幼儿园应该科学制定素质提升规划与方案,以师德优、业务精为要求,以园本研究为手段,重抓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以“分层培养”、“奖励激励”、“考核评定”三个机制,以及三个平台:“园本教研平台”、“评比展示平台”和“文化浸润平台”来引领正气、激发上进,促进各层次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优秀团队,为幼儿园的发展注入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三是抓教育质量建设,实施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而不是追求短期效应的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才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抓好教育质量是幼儿园赖于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一方面我们围绕打造优质教育狠抓教学有效性,依托幼儿园相关的多个县级微型课题的研究,将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通过集体备课、随堂听课、教学比武,教学研讨、同课异构,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与研究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挖掘提炼幼儿园的特色亮点,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以增强幼儿园核心竞争力,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几点措施, 在2009年11月17日 “省优质幼儿园”验收过程中中心幼儿园受专家组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7.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 篇七

————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利通一小 韩辉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地把握科学的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予以贯彻落实。那么,教师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呢?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做起:

一、做学习理论的表率: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及科学方法观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大家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想方设法出色地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书育人,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做教育教学的带头人: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是关系千千万万孩子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我们要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从点点滴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特别对 于问题学生要给他(她)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精心营造育人的一片蓝天。我认为:作为教师,用爱点亮学生心头的明灯,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更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教师在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实践观,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各项任务、工作目标顺利完成。落实到工作中就是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做促进教育科研的领头羊: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热情、爱好和关注,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同进成长,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四、做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者:儿童时期最富创造力,而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书面知识,更需要广泛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要 根据学生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的接近实际,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以及家庭的劳动实践,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仅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角度看,丰富的早期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具有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拥的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大量的实践活动为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新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关专家调查后指出:与农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书面知识丰富,脑筋灵活,但城里孩子缺乏实践,导致了他们创造力的下降。为此,在学校和家庭中,必须解放孩子的空间和时间,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和家长还应当是有心人,对于那些爱搞制作或喜欢写作以及对某一专业或某一活动非常入迷的孩子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做促进学校工作发展的模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学校发展统一考虑,寻求更大范围的统筹,学校发展要引领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只有在和谐中才能发展,也只有在发展中才会更加和谐。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同时学校也应该要求学生热爱老师,虚心求教,尊师重道。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 关系。要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联系。“走出去”,就是要求学校多对学生进行家访;“请进来”,就是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各项制度和发展规划的制订,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这样,既能融化阻隔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冰山”,又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和谐的家校关系也得以建立。总之,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创新,实施优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惟一途径。

8.教师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篇八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那么,教师如何在本职岗位上践行科学发展观呢?下面我谈一下粗浅的看法,不对之处望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首先,教师要转变“学”的观念,这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由于教师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搬运工。于是就利用教学参考书把知识搬进教室,教授给学生,采用古老的“时间+汗水=成功”的教学理念,把比较抽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所以,作为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做学习型的人,为学生树立榜样。要知道,要学生发展,教师得首先发展。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的观念,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现在,我们部分教师只想教且只会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班上,中下等的学生成了“优生”的陪读生,成了教育的牺牲品。教学中,我们不顾及学生的性格差异,一切用分数这把尺子去量化学生的优劣。考分不好的学生,即使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不会被认同,这样长久对待“差生”,他不辍学才是怪事。成绩好的学生呢,即使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差,我们也视而不见。只顾眼前这几年的分数,升入高一级学校后是别人的事,我现在得护着他才行,“全家人”吃饭就靠这几个“好学生”了。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做法。我认为是:不论是谁,只要姓了“教”,都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今天的“优生”,老师如果不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来也许是高分低能儿,他如果不懂得怎样去做人,将来不一定会是有用的人才。今天的“差生”,有可能只是在这个学龄段暂时稍差一点,只要我们从长远看待,全面衡量,用他好的方面(德、体、美、劳等)来协调智的发展,他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这类学生也许会成为国家将来的栋梁之材。

9.社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 篇九

社区践行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

根据市、区委部署,昱东街道被确定为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批试点单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好,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确保上级满意,群众满意。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昱东街道实际,特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党的决定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实践证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落 实党的精神,坚持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屯溪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城区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各级党 组织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民新期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步骤。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国内经济 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加大。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应对挑战,对于更好地克服困 难,维护大局,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街道、社区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基 础作用,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当前形势下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深刻认识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上级重大 决策部署的落实,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

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精心谋划、组织、实施好学习实践活动。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区委的统一部署,突出“科学发展作表率、建设和谐新昱东”这一主题,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通过试点,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做好示范。

学习实践活动以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具体要达到如下目标:

1、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自觉把握发展规律,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大力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把握发展新态势,抢抓发展新机遇,开创发展新模式,推动街道经 济社会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解决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 设,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治生态;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

于推进街道社区科学发展的各项措施,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维稳综治、机关作风、廉政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机制,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10.践行科学发展观书写发展新诗篇 篇十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张飞

作为一个80年代的青年,可以说,我们有幸能够伴随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更有幸能够参与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中,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历史变迁。

世纪的长河奔腾不息,历史的苍穹云卷云舒,我们经历了一个不平静的2008年,当人们还没有从惊悸中定下心神的时候,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瞬间又席卷全球。然而,就是在这惊涛骇浪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手握手,心相连,攻克一时的艰难,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克难制胜的奇迹。

抗冰雪,中央领导集体指挥若定,用温暖战胜了灾害;地震中,中央领导集体以举国之力,把关爱送到了每一位群众心头,坚定了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也正是在这些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中,中国人民以世人惊叹的毅力,成功主办了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岿然不动。在全世界摸索着寻求中国奇迹的答案时,中国人民知道,那就是因为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一个指引着我们奋力前行的科学发展观。

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即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总结经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臵。

一直以来,作为农业发展基础,服务于“三农”,致力于农业发展的水务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想有特色、有实力,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就必须科学发展。水务工作自98年大洪水后又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水务工作的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如何能又快又好发展呢?从我们水务工作实际来看,坚持科学规划至上、强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科学发展的理念,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实施科学发展的战略,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责任;完善科学发展的机制,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增强干部员工的科学发展能力,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水务事业的发展一是“好”,二是“快”,三要“全面协调”。

要真正实现“好”,我们要向现代水务看齐,按照可持续、水利化的标准实现“好”的发展。努力实现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一流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一流的综合管理水平,一流的服务和形象。

要真正实现“快”,就要建立水利设施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加大对水利的资金投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投资机制。

要做到“全面协调”,就要全面深入地进行水利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理顺职能,发挥体制优势,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城镇水与农村水、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体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面前,我们要怎样做呢?我们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坚定不移强调科学规划,加强建设力度,积聚发展后劲。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积极应对,重新整合城乡水利设施、水资源,随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农村水利化试点的不断深入,我们不断完善、配套现有水利设施,实现有限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实施项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走传统化和精品化为一体的科学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水务工作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的确,一个人很渺小,声音也很微弱。一件小事很微不足道,效果也很小。但是,当我们人人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每一件小事。那么,科学发展观这个时代最强音就将响彻云霄。当每一人都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时,那么,这个声音将是将是最和谐优美的进行曲。

11.学习践行践科学发展观心得7 篇十一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何谓科学发展观,以我的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党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3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泽东、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村干部,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社会要进步,农村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领导的支持和群众配合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农村工作。

12.践行科学发展观 篇十二

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新时期新阶段 “三农”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民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驻村点贺街镇河东村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内容

(一)基本情况

河东村是“千年古镇、百年菜乡”——贺街镇的中心所在地,毗临327国道,陆路有207国道贯穿全村,距离梧州150公里,到广州330公里,西有贺江出西江直接珠江水系,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农户数275户,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3人,其中劳动力450人,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左右;全村总面积6000亩,其中耕地面积450亩;该村水、电配套成网,用电、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100%;通讯条件优越,信息网络健全,电信、互连网均与国际国内连通,电话入户率达95%,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8%;建成标准化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已建垃圾池,沼气池30座,使用卫生厕所150座;村委办公用房于1999年新建,建筑总面积为180平方米,系钢筋水泥结构,各种办公设施齐全。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河东村有“两定”干部3人,平均年龄51周岁,文化程度均是高中文化水平。在带领村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和拥护。

(三)民主管理情况

河东村始终把民主管理的理念引入村“两委”工作全过程,不断健全民主管理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民主管理的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的原则,凡是涉及到村民群众利益的事,均由群众自己当家,自己作主,自己决定,还政于民。村里的大事、小事,放心让群众知道,放开让群众参与,做到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程序规范,确保广大群众看得见、看得懂、看得早,使村务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充分发挥好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求真务实,务求实效,把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产业建设情况

河东村是贺街镇几乎所有农产品的集散地,全村非农人口达70%以上,目前主要以流通和服务型产业为主,产值占全村总产值的60%以上。由于河东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蔬菜生产和果树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村的蔬菜流通一直闻名区内外,每天向广东方向批发的蔬菜量就达到200吨以上。

(五)土地流转概况

该村共有耕地面积450亩,其中水田300亩,旱地150亩。目前,转让土地15亩,向外承包250亩,互换2亩,出租100亩,土地流转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1.6%,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规模经营,涉及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水果种植等经济项目。土地流转种植使该村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与配置,消除了土地抛荒现象,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造传统农业,优化农

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社会治安情况

由于河东村村级民兵、妇女、共青团、调解、治保、计生等群众团体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负责,同心同德,政治敏锐力强,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富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村务公开、党员培训教育、文体活动经常化,因此,河东村社会治安较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村50%以上农户达到文明户要求,没有农村宗族势力、黑恶势力以及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

二、河东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属空白。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植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二是组织建设出现瓶颈困扰,河东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相对缺乏,且现在外出务工仍是该村青年的首要选择,该村青壮年由于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好“苗子”难找,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缺乏“源头活水”,造成发展对象严重不足。

三是对信息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三农”科技信息网等网络资源优势。由于基层领导、专业大户、农户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信息的需求并不迫切,利用信息调整结构、组织生产的意识不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也就不高。没有完全认识到信息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信息化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四是农村劳动力大多数还停留在体力型劳动,缺少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等人才,因此就业竞争能力越来越弱,就业空间也越来越少。解决措施:

一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特色农业种植,延伸产业链。根据市场要求,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使蔬菜品种标准化、蔬菜品质精细化、让蔬菜种植和加工产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党员的培训,提高村“两委”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致富本领。拓宽选拔渠道,优化队伍结构。坚持高标准,严格发展,注意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分布构成,合理调整发展党员的结构分布,强化选拔措施,突出发展重点。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确定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保持一支量足质优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三是要加大对村干部和农民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广泛宣传加快信息化致富的典型事例,使其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有一个直观地认识,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只有掌握准确完备的农业信息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四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采取“就近就地”培训、“进村办班”培训、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训等模式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开设各类实用性技术培训项目。

三、未来发展思路

一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搞好村镇规划建设,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集中力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净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上一篇:学书法心得体会下一篇:会计专业毕业生求职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