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工作职责(14篇)
1.校务工作职责 篇一
五一学校校务工作总结
(2014—2015学下学期)
本学期,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和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一致,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期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成绩:
(一)安全工作:
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本学期,我校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平安校园建设:
1、继续实行三级值日制度,加强夜间巡查,充分发挥学校监控 系统的作用,进一步确保学校的安全环境。
2、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不定期排查,并及时整改。同时加强对学校食堂、商店的食品卫生的监控,做到责任落实、措施到位。
3、在不同阶段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包括学生骑自行车申请、防溺水、午休、学生在校禁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等方面),还采用走访、电话访、个人与群体教师访等多种方式进行家访,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校的教育合力。
4、继续加强学校门卫管理工作。本学期,学校与太垴村警务室沟通,由警务室每天安排一名协警来校协作安保工作,做好校门进出登记。
5、加强疾病防疫工作。本学期,根据学校环境特点,对学生进行了血防知识的宣传和考试;在流感季节,对学生进行晨午检等。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本学期我校没有发生一起学校安全事故。
(二)党建和德育工作。
1、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参加“守纪律,讲规矩”教育学习,观看前苏联分解的历史纪录片,会后,与会人员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2、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1)每月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学习,切实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涵,从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推行教师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制”。
(2)开展了教师三八庆祝活动(野外登山)和“迎五一劳动节、展教师才艺风采”为主题的教师庆五一活动(教师书画艺术比赛、拔河友谊赛、卡拉ok赛),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另外中学部还开展了教师生日送祝福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凝聚力。
(3)政教处、班主任利用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如设立卫生绿色卫士),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开展文明礼貌月系列活动。小学部到太垴村清理街道垃圾、中学部到太垴村五队义务植树等。
(5)小学部继续开展了“星级学生评选活动”,中学部继续实行表扬卡制度,产生了多名校园明星。
(三)、教学工作:
1、继续加强常规管理。中小学部对教师的备、教、批、辅、考等常规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实行量化管理。本学期,在开发区中心校期末综合检查中,我校教师的备课、作业获优率居全区前列。
2、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高效课堂建设)
(1)中小学部不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业务、集体备课和网上晒课,鼓励教师深入到教改教研活动中,不断深化课堂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教学论文,期末上交并参与评比。
(3)中学部继续探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唱、跳、读”上做文章。
(1)学校通过调研,成立了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如合唱队、呼啦圈队、舞蹈队、跳绳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
(2)继续推行“快乐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3)小学部举行了“庆六一”系列活动;中学部举行了“百人汉字书写大赛”和第九届(趣味)运动会。
(四)其他工作
1、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抢抓机遇,基本完成校园征地事宜。
2、做到了学校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增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度。
3、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了学生学籍的清理、审核、注册工作。
4、校园网络建设已通过规划和审批,正处于筹建中。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亟待充实。
2、教师教改教研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名师工程有待加强。
3、特设教育有待加强。
回首过去,有成绩也有不足,我们相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改革创新,谱写五一学校更加辉煌的明天。
五一学校2015、6、30
2.校务工作职责 篇二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工作流,工作流组件,校务管理
1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政策分析
2010年7月8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通过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 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2012年3月教育部又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 [2012]5号)文件, 文件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等四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为进一步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其中,对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即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与校务公开,支持学校服务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支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范围和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水平。此外,还确定了2020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该框架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广泛应用的主要维度: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信息化对学校管理决策的支持情况、师生对学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的满意度。
2012年9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2014年3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2014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和核心目标。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应用与服务;加快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服务,制定出台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办法。
关于教育信息政策的演变是不断深入、层层递进、一脉相承的,也是全体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学校组织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科学依据。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首期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中,时刻以国家政策、文件精神为主要指导思想,以“三通两平台”为建设标准,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2我校信息化建设背景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始于2006年,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当时,学校成立网络中心,主要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007年,广东省教育厅通过不断完善、反复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从信息化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基础实施状况、网络基本应用状况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划。依据《标准》指导意见,学校网络中心逐步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并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此时,工作职责范围开始拓展到学校的各种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运维以及信息化建设规划等方面。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的教学评估核查,学校于2008年2月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并确立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提高学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列入了重要建设任务。学校原有的行政办公、办文、办会和办事管理服务都是走的人工审批流程,即将具体的事务通过手工填写或打印报告单,分别到各部门找负责人审批签字,最后将完成所有审批流程的纸质报告单报送相关部门存档。这种传统的办公模式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逐步暴露出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譬如:办理审批手续受时空限制非常突出、事后查阅历史档案极其不便;频繁地打印文档,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张、油墨或碳粉,也加速了打印机的折旧损坏;纸质文档归档存储,需要配备大量的文件柜和物理存放空间,并需要设置相应的档案管理岗位等。2012年5月学校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的通知(广州城建 [2012]36号)”文件,郑重声明“除报上级文档和存档要求外,一般业务尽量在网上进行,争取一年内实现行政业务无纸化办公”。因此,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2012至2013年间, 学校领导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多次到同类院校进行考察、调研,学习他们信息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完成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同时,还聘请包括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专家在内的多位高校信息化专家对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进行论证,最终确立了信息化建设分期实施的方案。
3工作流组件平台理念
工作流组件平台是基于组件化业务基础平台的理念, 业务组件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系统或模块,目的是以方便业务组件独立升级和减少组件之间不必要的交互为基本原则,通过一定程度的分离,实现软件重用。如果业务组件是共用的,是其它业务组件需要重用的,称之为公共业务组件,所有的公共组件组成企业架构中技术架构的公共服务平台。
工作流组件平台管理功能主要包含:代办任务管理、 流程自定义、流程引擎等功能,主要实现对代办任务的统一管理、流程的管理。流程管理主要实现流程和业务的分离,并实现办公用的灵活流程、业务用的固定流程。工作流组件平台流程建模工具及表单建模工具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提供统一流程处理、流程统一监控及分析。业务应用系统中通过集成工作流组件可以大大加快业务应用系统在流程方面的开发速度,增强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并能为业务系统带来快速的功能提升。这不仅简化了流程构建功能,还大大地方便流程审批人员,通过统一的流程处理入口就可以把各个业务系统提交的流程申请进行集中办理。
4工作流组件技术架构
工作流组件平台的核心工作流引擎本身是按照“引擎 + 框架 + 插件”的设计思想来对整个流程引擎进行设计和开发而成的,工作流组件流程引擎基于框架的思想进行设计和开发,在此框架之上再内置了各种功能插件来完善和增强流程引擎的功能。同样地,遵循工作流引擎的相关技术规范,企业自己的IT开发人员也可以自主开发相应的引擎插件来迎合企业自身的个性化流程的需求,打造一个适合于各企业内部特点的业务流程引擎。
先进的三内核引擎设计架构驱动引擎是流程流转的动力源泉,协调规则引擎和安全引擎的运作。规则引擎实现了将流程中的业务逻辑从业务流程中分离出来,业务逻辑成为一个共用件在多个流程中进行调用和执行安全引擎对系统的操作进行监控,并实时将用户权限和操作需求权限进行匹配,但发现异常时进行预警。
5工作流组价的集成方式
5.1以工作流组件平台为中心集成
以工作流组件平台为审批中心,用工作流组件平台去集成业务系统,并把工作流组件平台的界面作为链接集成到另一个业务系统中,数据通过工作流的规则把业务系统的数据抽取到工作流的表单中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将结果回写到业务系统的数据库表中。流程图例如下:
这种集成方式的优点是统一采用工作流组件平台里的流程建模工具和表单建模工具,流程建模工具和表单建模工具都是一个基于WEB的可视化建模工具,业务人员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即可以进行流程设计,可以非常快速的设计出学校所需要的复杂业务流程。集成图例如下:
5.2以业务为核心的系统集成
以业务应用系统为中心集成工作流组件平台,流程引擎对于用户不可见,其优点是操作体验性与业务应用系统保持一致性,数据在业务系统中更好操作和管理,应用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开发语言进行集成和表单开发,业务系统与工作流引擎具有高度的集成性。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工作流组件平台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调用都是通过Web Service方式,其调用工作量大,代码工作量也比较大。
6工作流组件推广及应用
用户体验是评判产品研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将办公流程变为全校师生的工作习惯是需要长期的过程。同时, 也要通过前期的测试、运行、调整、培训、反馈等工作以进一步优化流程和推广使用。
总结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推广使用不应严格的划分时间界限。在采用原型法进行系统开发时,需求调研阶段已经开始对各业务部门进行培训,通过持续性的沟通、 多次意见反馈和需求差异调整,最终形成了具体的需求规范。同样,由于需求主要来自于各业务部门,因此所开发的产品功能与实际业务流程相符,减少了使用中的感知压力。
在项目规划与启动阶段,校园信息化工作已经渗透到了学校各业务部门、各业务管理环节,但除了业务需求的主要参与人员外,多数工作人员对工作流的使用还是生知, 因此制定了许多推广使用的策略。一是制定推广计划以及工作实施制度。二是阶段性分析推广成果和成败因素并汇报领导小组决策调整计划和方法。三是制定长期的组织培训计划,面向教员、学员、管理者等各种群体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四是利用系统的关联性,业务数据的环环相扣来推动系统使用,如绩效考核系统、综合数据查询系统的使用来推动。五是通过项目组回访跟踪,推动工作流程优化、 功能改善等。
围绕着需求调研、上线试运行、培训、反馈、调整、回访、 再调整等阶段,不断的深入沟通,让业务部门真正理解系统,推动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将校园信息化项目建好、用好、 管好。
随着工作流平台应用需求日益增大,半年的时间里已经设计并成熟上线的申请流程数量达到30多个,有效地解决了各业务部门日常办公的需求,同时针对业务量较大的流程专门设计了统计分析功能,如车辆申请流程、教学场地申请流程、请假申请流程等,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知和使用频率,用户一旦用上就离不开了。目前的工作流平台拥有很好的编程接口,经过长时间的熟悉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当前已经具备在上面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作为项目的建设方,更加了解学校的需求,如开发了办公费用统计、办公电话维护管理、考勤数据统计接口、流程结果统计等功能,成为办公系统推广使用的润滑剂,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参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参与了,所以了解到了更多基础技术,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工作流平台独立于OA办公系统而单独建设,利用工作流平台的强大数据接口,实现与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的实时对接,让工作流平台服务于所有应用系统,有效的降低各个应用系统开发复杂流程的工作量,再结合数据共享中心, 将大大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率。
3.校务工作职责 篇三
关键词 高校校务 工作 思考
一、高校校务公开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校务公开的意识不强。广大教职员工和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参政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都不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漠不关心或消极应付。
第二,校务公开的观念不新。对校务公开的认识过于简单化,造成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等方面的过于简单化。
第三,校务公开的机构无保障。在校务公开工作中,各高等院校都在校内设立了规模不等,级别不一的校务公开机构,但很多机构职责不明,人员无保证,工作制度不健全。
第四,校务公开的责任不到位。由于机构设置的重复性和工作制度的不健全,各级机构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界限并不清楚,哪些事项可公布,哪些事项可不公布,应该如何公布,没有一定的约束,导致校务公开工作的随意性较大。
第五,校务公开的手段不先进。现在很多高校将校务公开的方式仅仅局限于办张贴栏、办墙报或公示栏、办校报或杂志等方面,而没有考虑到信息社会应该尽可能利用一切先进工具和手段来为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服务。
第六,校务公开的机制不活。如何将校务公开工作由一份自发的工作变成一份自觉的工作,真正将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程序化,是当前高校校务公开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种充满活力和效率的高校校务公开机制,鼓励职工广泛参与,促成各职能部门主动积极公开各种事务,将广大职工的监督职能与各职能部门的自觉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校务公开工作的持续健康进行。
二、推进高校校务公开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建立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首先,应建立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各项校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应该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应有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及纪律检查、监审和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的参与,保证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权威性;其次,应建立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校务公开工作执行机构,负责有关校务公开的日常工作的开展,这个执行机构应由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组成,由校(院)长办公室全面协调和统筹。
第二,加强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制度,也就没有高校的校务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校校务公开工作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关的制度,从校务公开的对象与范围、校务公开的内容与程序、校务公开的机构和职能,到校务公开的责罚与监督,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从而有效避免校务公开工作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低效性。
第三,创新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机制。建立一种有利于各机构自觉进行校务公开的高效运作的机制,就要求必须做到:首先,学校在校务公开工作方面,应变以前单纯的行政命令手段为激励手段与行政手段综合运用,一方面,保障行政命令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积极提高各职能部门进行校务公开的自觉性;其次,变以前校务公开为各有关职能部门个别的事为广大教职员工共同的事,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广大教职员工在校务公开工作中的利益;最后,要建立校务公开行政首长“首问制”,对于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校务公开问题,必须由各部门负责人专门负责。第四,应将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行政负责人的政绩考核与校务公开工作挂钩,直接将校务公开工作成绩作为其晋升、提拔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五,对教职员工参与校务公开工作进行表彰,并将其中的优秀分子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其进一步发挥在校务公开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完善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技术和手段。高校校务公开工作必须要有较高的技术作保障,尤其是必须强调信息技术在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广泛运用:首先,应积极建立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网站,通过网上发布各种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反馈系统等方式,保证各项重大事务职工早知道,有关重大事务的反馈信息学校早清楚;其次,推行无纸化办公系统,节约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扩大公文覆盖面;再次,建立“数字化”校园,增强学校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必要时以“校园一卡通”作为辅助手段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以纸质媒体、声音媒体和图像媒体等作为辅助校务公开手段,提高校务公开的效率与影响面。
4.校务管理工作心得 篇四
招生办 张严冰
曾经认为职业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招生,解决了这个主要问题,次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在接手福州校区校务工作短短半个月时间内,我却深深体会到:招生作为职校工作重点来抓毋庸置疑,建立一支高效而极具战斗力的团队、创建文明和谐的校风校貌更不容忽视。
目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如何管理教师队伍,二是如何创建文明校风。
在管理教师队伍方面。首先,对每个教职工给予同样的关心爱护。儿童在健康成长中需要爱,教师在辛勤工作付出爱的同时,同样也需要爱。校务管理过程中,应以爱教师为先,只有把教师放在心上,教师才会把心放在教育上。
其次,注意时时心理位移,角色转换。管理者是领导角色,但作为教育工作者, 也是教师角色。因此,校长应时时心理位移, 以“教师”的角色出现在教师之中, 与教师心理与感情的距离才能越来越近。只有甘当“后勤部长”才能激励教师出色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再者,每季度在校举行“优秀教师评选”系列活动,并与奖金挂钩,形成激励机制。
经常举办有关心理教育的知识讲座,增强教师战胜人生道路上曲折、困难的信心。在人生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也不例外,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校就要很好地运用这一关系原理做好教师的心理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利用逆境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在创建文明校风方面。德育是当前端正校风的重点,德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先进、品质高尚、行为文明、生活习惯健康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教师要组织好课外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喜爱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开拓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对于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组织到各班、公共场所等进行抽查,检查文明宿舍建设状况,对损害校风的行为进行检查纠正,对违规最多的班级、宿舍及个人通报整改、纪律处分,严重者予以开除学籍。
每月举行争先创优、评比表彰活动。各部门要结合此次活动,在全校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5.校务公开工作汇报 篇五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加强领导是搞好校务公开的关键。学期初,马上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监督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为组员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工会委员、教工代表、村级干部等参与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如果成员发生变动及时调整到位,确保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二、校务公开工作民主、透明、务实。
校级领导首先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并带领班子积极倡导民主作风,把每一件事做扎实,不流于形式。在校务公开的内容上,坚持把学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公开。公开的内容与学校管理、与党政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1.学校重大问题及决策公开。如学校发展目标、重大决策、教职工的晋级、评优评先,规章制度的修订等。先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共识,再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予以公开、听取意见,做出决策,然后提请教代会审议通过,最后公布实施。
2.教职工关注的问题。
(1)教师评优评先。公开教师考核评优评审制度,初评结果、最终结果和评审材料。评审过程公开透明,教师对本人或他人的评审材料都可查验,绝不偏袒任何一个人,都以制度为准,绝不搞暗箱操作。
(2)教职工福利分配,如教师量化奖金分配,绩效工资等,学校首先广泛征求老师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再提交行政会讨论审议,学校决策后张榜公布,贯彻执行。
4.学校敏感问题及时公开。
(1)大宗物品采购、学校零星修缮等事项的造价、资金使用情况、验评结果置于教职工监督之下。
(2)学校收支情况。每个月定期公示经费月报表,经费收支明细都放在阳光下,接受教师的监督,得到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5.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
(1)推行“阳光收费”。认真落实收费公示制度,真正做到“零”收费。每学期一开学我校都及时张贴学校无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的公示和通过短信平台向群众公示,让家长放心,减少误解,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2)招生事务公开。认真做好学校招生的公开工作,切实做到政策、招生计划、工作程序、咨询服务、录取名单等公开,避免捐资、赞助等费用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发生。
6.投诉渠道公开。学校设立的监督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对来电来信来访情况和反映的问题,学校认真分析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合理化建议要及时采纳,并将办理结果公开。
三、多种途径,勤于纳谏。
在校务公开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公开。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在公开形式上,我们不拘泥于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在固定的公开栏公开,还结合行政例会,教职工例会和校董会、家长会等途径进行及时公开。如利用每周一的教职工例会及时将一些重大决策、重要举措及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口头形式公开,让大家心中有数;召开教代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研究讨论通过学校重大决策及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收集教职工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日常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加以研究整改。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校务公开得以顺利深入进行,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学校更上一个新台阶。
实行有效监督是搞好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三方面监督。
1.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接受上级部门对学校的组织监督,虚心接受上级领导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2.加强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监督小组的作用。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对外校务公开栏、对内校务公开栏,在公开栏旁悬挂校务公开监督举报箱一个,公布监督举报电话、监督小组名单等。在学校教学楼前利用电子显示屏经常性地宣传学校的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随时接受老师、学生家长及群众的监督。如通过校务公开信箱收集到的师生来信以校长回音的形式公布;通过家访、告家长书等,征求社会及学生家长对校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批评监督;通过校长接待日活动,如开家长会,部分学生座谈会,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法。
3.自我监督。学校注重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对师生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校责无旁贷地予以解决。监督小组还定期不定期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促进校务公开的落实。
五、取得的成效及下学期计划。
1.校务公开缩短了教职工之间、领导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大家都以校荣我荣,校耻我耻,一切为了学校的未来而努力工作,全体师生在各项比赛中都名列前茅,硕果累累。
2.校务公开增进了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如企业家蔡顺足先生个人慷慨解囊,捐资20万用于学校建设。
6.校务工作职责 篇六
1.1 高校行政部门纵向分权的协同管理
所谓的协同管理的本质就是将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通过对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将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形成一股合力,使学校在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上面充分的发挥学校行政组织中的全体成员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的只将上层领导的作用发挥出来。然而,电子校务具备非常明显的分权特征,不仅可以将全体成员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赋予下属更多决策方面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与此同时,在电子网络化模式的组织下如果每位组织成员的知识和潜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整个组织的集体智慧就会获得显著的增强,从而更加有利于高校行政部门实现纵向分权的协同管理。
1.2 高校行政部门横向整合的管理
电子校务的协同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新组合,以此来发挥电子校务的巨大作用,因此各部门之间障碍的扫除对于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电子校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各部门之间全面调整实现重新组合,并且能够在现有行政部门边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另一方面,电子校务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并在高校结构改革的严格要求下通过对内部不同机构的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机构。各部门通过不同的强度来加强组织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相关行政部门朝着无缝隙运行方式发展,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无缝隙化服务。
2 电子校务促进高校行政高校管理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电子校务系统顶层设计的要点
第一,树立大局观,兼顾整体与全局。顶层设计的视角需要远离局部环境所带来的束缚和消极影响,树立大局观,站在整体高度的视角对电子校务中的决策进行科学、合理以及细致的分析,对兼容和共享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第二,对业务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业务作为电子校务设计的重点,在进行顶层设计的相关过程中需要对业务的可行性以及利益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换言之顶层设计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与业务领域有着直接性的关系,特别是与业务领域十分相关的工作。
第三,促进学校行政管理绩效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行政绩效其实与管理职能的转变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主要还是围绕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而进行的。因此,为保证学校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就需要对学校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优化,使其职能能够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行政效率的显著提高以及工作体制的创新与改革。
2.2 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的优化
管理服务流程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电子校务灵活性的显著增强与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各项业务流程的梳理,能够及时的发现潜伏在行政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对流程进行一定的变革,实现对流程的持续优化。以此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需要以优质的服务来推动流程的发展,并且使变革后的流程能够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此外,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便准化为主要的纽带,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最终促进业务流程的持续化改进,从而极大的促进电子校务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科学发展。
3 结语
电子校务是在互联网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型的管理模式,同时它与高校行政管理的协调发展上对于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模式的转变、办公效率的显著提高以及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从高校行政部门纵向分权的协同管理以及高校行政部门横向整合的管理对电子校务对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的思考,从电子校务系统顶层设计的要点以及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电子校务如何促进高校行政高校管理发展的有效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非常深远且深刻的影响。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的教育观念、体制、管理以及方式等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高校教育朝着现代化方向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校务应运而生。电子校务与高校行政管理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模式的转变、办公效率的显著提高以及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校务,高校行政管理,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全力.电子校务对高校行政协同管理的影响与互动[J].江苏高教,2010(1):58-60.
[2]侯英杰.电子校务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思路[J].兰台世界,2010(2):52-53.
7.校务监督,助推学校阳光管理 篇七
一、谁来监督——多一些个性张扬
校务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校监会)是校级民主监督组织,一般由5~7名成员组成,成员必须具有三个特征:
民众性——必须从教师中选举产生,除一名纪委书记或党组织副书记或党的基层委员会委员担任校监会主任外,其余党组织或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亲属应回避;
代表性——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能代表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权威性——必须是思想政治素质好,坚持原则、公道正派、遵纪守法,在教师队伍中享有较高威信,并至少有1名熟悉财会工作的非现职财会人员参与。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不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更倾向于一些敏锐度高,富有个性的老师(即看问题更尖锐、对现行制度或政策易持质疑态度的)参与监督,确保校监会成员配备上的全面、平衡、个性化,这是有效建立以权利制约权力监督机制的保证。
二、能否监督——多一些宽容理解
校监会组建初期,往往由于大家在工作中总怀有一种“我真的能监督?”的彷徨思想,导致工作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发挥监督的实效。首先要打消校监会同志的思想顾虑,至少有四条理由强调了校务监督的必要性:
一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权力应该而且必须置于监督之下,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当下,从中央纪委到基层单位,都在提倡公开公正,怎样才能做到公开公正?监督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有了监督才能证明公正,有了监督才能体现公开。
二是教师渴望还政于民。教师都渴望推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治校,使学校大到决策和财务,小到教师考评和分班,都能完整地置于阳光下。学校只有做到倾听师生心声,走群众路线,还决策权和知情权于教师,才能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是强化校长风险意识。大多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而管理的过于集中往往容易滋生腐败的“温床”。校监会能够从多方面约束校长的权力实施,形成权力制衡机制,使校长在做事之前形成风险意识,强化其道德底线,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四是学校管理内在需求。学校领导在管理执行中需要监督,有了监督才具备强有力的说服力。更重要的是,科学地监督不但能融洽干群关系,而且能相应地提高学校的领导力、执行力。
所以,要积极营造舆论氛围,让大家明白监督是校监会的本职工作,并引导校监会放开手脚,深入监督学校的校务、政务、财务工作。
三、监督什么——多一些公开透明
一是学校层面:对学校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阳光招生、绩效考核、干部竞聘、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经费审计等校务公开以及其他社会和教师关注度较高的重点与疑点事项进行全程监督,主动收集、受理并及时向学校党组织反映教职工对校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学校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教师层面:校监会有责任与义务支持和配合学校行政、党组织正确履行职责,通过安全与师德警示教育、微型党课、校本培训、签订承诺等形式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开展有偿家教督查、师德师风评议、行风自查自纠调查等活动,为树立教师廉洁从教新形象,博得社会、家长的认可和满意进行民主监督。
综上所述,校监会要有效监督学校决策科学与否、权力运用正当与否、行政效能高效与否、人事财务透明与否、监督惩处执行到位与否等。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内设纪检监督、党务校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工作小组。各小组围绕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类权力的行使,实行全面监督。当然,校监会的监督不是单一的监督,它还应当赋予协助、沟通、敢先、提醒等更多的正能量元素。
四、如何监督——多一些春风化雨
1.收集意见建议。根据教职工大会和教代会决议事项,围绕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或根据学校党组织、教育局纪委的要求,广泛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2.确定监督事项。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防控廉政风险、强化教育行风建设、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维护学校和教职工权益等工作要求确定监督事项。
3.开展调查研究。围绕监督事项组织开展调查,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如审核校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及程序,检查账目和集体资产处理情况,对学校财务公开的内容进行审核等。最后对收集到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形成监督意见。
4.落实监督意见。根据监督意见,认真细致、客观公正地监督学校相关部门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见建议。
5.公布监督结果。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个别反馈等形式及时公布监督结果,对教职工的质疑做出解释说明,及时向教育局纪委和学校党组织进行反馈,并协助上级纪委查处学校教职工的违纪违规行为。
校监会的工作并不神秘,其实它就隐存在我们日常管理当中,在推行校监会工作过程中,只要能不断广吸贤士壮大监督队伍,网格运行稳固监督渠道,挖掘资源拓宽监督项目,敢于创新优化监督手段,服务好学生,服务好教师,就能传递教育正能量,助推学校阳光管理。
8.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八
实行校务公开,是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有效形式,也是依法治校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学校充分认识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好处,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把校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促进学校廉政建设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
1、思想重视,成立机构。
学校建立了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小组,一是校务公开执行小组,全面负责校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实施;二是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全面负责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这两个小组的成员组成人员既有学校行政人员,又有普通教师代表,既有在职教师代表,又有支教教师代表,体现了代表性、广泛性。
2、职责到人,职责分明
学校坚持校长负责,广大教职工群众用心参与的校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推行校务公开与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务公开工作,及时收集公开资料和群众对校务公开结果的意见和要求,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负责材料的分类整理保管。并根据校长负责制精神,规定校务公开工作的职责范围:
(1)校长对校务公开工作负总责,为第一职责人,对校务公开工作负全面领导和直接领导职责;
(2)分管教师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的公开项目负重要职责,对其分管的负责人履行校务公开制度负主要职责。
(3)经办人员对其从事工作的公开项目负当事人职责。
二、健全制度。
全面推行校务公开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我们加强了校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1、凡涉及教职工利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事项一律公开,为使校务公开工作更加及时、全面,专门开设了校务公开栏,具体资料如下:
(1)综合栏:学校重大决策、规章制度等。
(2)收费栏: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批准文号、有关政策等。
(3)财务栏:财务收支状况(包括大数额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教职工奖金分配等。
(4)职称评聘栏:教师职称评聘的任职条件、评聘程序、推荐人选等。
(5)奖惩栏:师生评优评先条件、名额,推荐人选等。
2、校务公开采取事前公开与事后公开相结合,以事前公开为主;固定公开与灵活公开相结合,以固定公开为主;文字公开与口头公开相结合,以文字公开为主的原则。在途径和方式上主要有透过全体教师会直接参与、设立了校务公开专栏和收费公示专栏、举报电话,并透过会议通报等形式进行公开。
3、强化监督,加强制约是校务公开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为确保公开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建立了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健全了监督机制,用心引导广大教职参政议政,鼓励教职工用心行使监督权,对校务公开进行全方位监督,保证公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收获展望。
实行校务公开,学校中的大小事情,件件桩桩都公开了,群众心里明白,领导心里坦然,给群众一个明白,还领导一个清白,猜疑与误解减少了,理解与支持加强了,改善了干群关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了依法办事,民主管校的自觉性,增进了班子团结,这样全校上下构成了巨大的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提高了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事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9.实行校务公开工作汇报 篇九
――岳龙镇中学校务公开工作汇报
一年来,我校以上级教育工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推动了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廉政建设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现将我校一年来的校务公开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工作观念。
一年来,我校通过行政会议、全体教师会反复学习上级有关校务公开文件及精神,增强校务公开意识,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实行校务公开是学校实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的组成部分,校务公开工作,可以密切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保证学校健康发展。学校做到凡事关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和学校重大决策,应该公开的校务活动,都要切实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样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关系更为融洽,从而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健全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学校不仅思想上重视校务公开,而且根据工作需要,健全机制,形成了党小组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教代会协调监督,各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保证了校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指导,做到了职责清楚,分工明确,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学校领导经常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及时提出工作意见,对校务公开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各处室也能根据工作要求,对有关工作进行定期的公开。在工作中,我校认真做到校务公开工作的“四个结合”:与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目标相结合;与规章制度相结合;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相结合。为使校务公开的内容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我校还制定了《岳龙镇中学校务公开实施方案》,设立了校务公开栏,凡事关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及学校重大决策,对学校应该公开的校务活动都予以公开。通过设立校务公开信箱、监督电话,对来信来访情况问题,学校能认真分析研究处理,合理化建议能及时采纳,并将办事结果及时公布,确保校务公开工作规范化、法制化进行。
三、注重实效,增加工作透明度。
对照学校校务公开制度,做到讲求实效,取信于民,我们坚持做到“四个一”即:成立一个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一套校务公开方案;开辟一个校务公开栏;设立 1
一个校务公开信箱和监督电话。确定公开内容有;
1、招生工作。招生的计划、条件、程序等有关政策,教务处负责。
2、收费工作。学校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及减免政策。总务处负责。
3、财务工作。学校经费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学校接受捐资助学经费收支情况,特困生减免、补助及师生奖励经费支出情况,学校执行财务规范制度情况等。总务处负责。
4、干部、教师管理工作。学校内设机构及其岗位职责、中层干部选拔程序等情况,教师招聘、聘用、调动、考核、晋级、奖惩和职称评定等有关政策及结果,教职工奖金、福利分配的方案,其它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校长室、办公室负责。
5、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转学、借读的相关规定、操作程序,学生的奖惩制度等。教务处负责。
6、基建、采购、经营工作。学校基本建设和维修工程的计划、招投标、经费使用情况,学校大宗物品和大额服务项目的计划、招投标、经费使用情况。总务处负责。
7、学校其他管理工作。学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方案的决策与实施情况,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等情况。校长室负责。校务公开主要会议形式有:
1、由学校教代会负责,依照教代会有关规定每年召开4次。由学校行政校长向教代会报告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重大决策、办学思路、改革方案等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由教代会代表分别向全体教师传达教代会精神。
2、校务会或行政扩大会。有领导干部、教代会成员、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参加的会议,传达上级指示,通报工作进程、主要工作活动,布置安排近期工作,学校管理情况。
4、教职工大会。公布有关学校改革成效,财务收支,内部情况,征求解答教师疑惑以及校务公开的情况。
5、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宣讲国家政策法规,收费项目、标准,学校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难,学生校内外教育配合协助的要求。
6、党员小组会。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党员干部民主评议结果,公布党内事务。
四、全面监督,巩固工作成果。
为落实和检查校务公开工作的成效,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监督,接受评价,不断调整思路,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如民主测评干部。学校领导干部每学期接受一次教师全员考评,请全校教职员工参与评判、打分,以提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设立校长信箱,接受师生反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或家长可以通过校长信箱和电话向校长直接反映或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定期召开家校沟通会,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一起参与监督,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健康稳定、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通过以上多种渠道,发挥各方力量,全面监督,不断完善校务公开。
10.高校电子校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 篇十
1、信息交换标准为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信息提供了条件。这主要体现在:(1)信息交换标准明确了共享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以及协助完成整合某类信息的协助完成部门,可以有效降低数据采集的重复和冗余,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被整合信息的完整。(2)信息交换标准便于对文件实行集中统一的分类管理,提高了文件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在全国高校实现资源的整合,消除信息孤岛。(3)提高文件查询、利用效率。文件分类之后,系统可以根据查询主题词映射到相应分类号,或者可以通过输入分类号直接进行查询,这不仅提高了文件查询、利用的效率,也提高了检全率和检准率。
可以这样说,以上这些都是高校档案工作多年来苦苦追求的目标,但仅仅依靠档案部门,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多年来,为了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齐全完整,高校档案工作者曾经使过全身解数,如保证金制度、奖励制度,甚至上门服务帮助整理档案等等,这还不包括为收集应归档的文件所动用许多人际关系与手段,但都没有彻底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今天,电子校务工程的实施使多年归档难的问题,一下子落地了。
2、管理软件设计规范为校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扫除了技术障碍。长期以来档案管理软件具有许多缺憾,例如:(1)软件开发平台很多,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档案馆使用的管理软件很多,来源也很复杂,同一类软件也有多个版本,且互不兼容,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熏造成无数个信息孤岛,阻碍了信息资源共享。(2)校务办公软件与档案管理软件设计各自为政,灵活性不够,扩充性和开放性较差。造成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难以齐全,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难以维护,电子文件的数据也难以长期跨越技术平台的变迁而有效读出。
管理软件设计规范的出台,不仅有利于文档一体化管理,也为教职工便利地获取校务信息提供了便利。
二、新环境下的新任务
1、加大馆藏档案数字化力度,实现档案信息的可利用性和共享性
从档案业务管理角度,采用档案实体与信息分离的管理理念,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备档案信息,提升档案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长期以来,档案馆建立了完备的档案实体收集制度,但实体与信息的分离,也就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还是跟不上需求的。因此,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加强,以支持电子校务工作,特别是校务公开工作。
因此,应当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将各个时期、各种门类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化归档模式。建成的各类信息资源库,不仅应具有多种形式,如文件、资料、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还应当可提供基于网络的检索,为教职工与其他需要这类信息的公民提供易用的、方便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
2、建立档案信息化的长效机制
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是校务公开的基础,我们加强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就是为了以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支持电子校务工程。数字化是需要资金的,长期以来由于人力、物力与财力的缺乏,加上档案信息服务机制不够科学,只能依靠学校有限的拨款来支撑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在新的形式下,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档案数字化的长效机制,使档案信息开发能够持续下去。
要建立有利于档案数字化的长效机制,首先要突破免费服务的观念,明确“共享”并不是等于“无偿”或免费使用。仅仅通过免费提供数字化信息的服务是难以支撑校务信息的服务工作的,是难以为继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校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首先必须认识到不同性质的校务信息资源,其共享的机制应当不同。我们应对校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界定各类校务信息资源的性质,区分公共信息资源、公益信息资源、增值信息资源、商业信息资源等,对不同类型的校务信息资源,采取不同的信息共享机制,以维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展开。在建立可持续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机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档案数字化必须具有效益。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必须考虑成本问题,若数字化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数字化对象可能发挥的效益,这时就得好好思考该数字化策略的科学性?熏若入不敷出就需要调整数字化策略。为此,我们应当分析用户与市场要求,将具有市场价值,也就是点击率可能最高的实体档案优先数字化,并在可开放利用的范围内供用户获取;对点击率较低的档案,应将其目录或摘要数字化,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公开,以吸引用户查询。只有尊重市场规律,以一定的成本投入,将投入后的收入再用于档案的信息开发,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才能将档案数字化工程持续进行下去,为电子校务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这就涉及到哪些信息的公开可以免费,哪类信息的获取需要收费的问题。
(2)免费与付费共享的机制。学校主动公开的校务信息是不得收费的。对需要教职工及时了解和遵守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公共信息,不仅不能收费服务,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还有义务和责任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及时、准确、方便地传达给公众。例如,学校的重大决策、涉及校务管理、教职工切身利益以及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等最基本的信息,是不得收费的。一来这类信息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资源,二来这类信息也大多不需要再加工。一旦决定公开,就应当贴在校务网上,供教职工浏览。
对公益性信息资源,其信息内容是免费的,但若经过加工制作,如从纸介质或胶片到数字化信息,就得考虑收费问题。学校应考虑制定相关政策和价格管理体系,允许适当收取加工费和信息传递服务费,以保障档案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对增值性信息资源和商业信息资源,应该建立信息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服务,以保证档案信息服务的良性发展。例如,档案信息产品、档案信息出版物以及个性化的信息咨询等,还是应制定相关价格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
3、做好校务信息公开的服务工作
校务信息的公开也是为了保障教职工了解校情、知晓校务、参与管理的权利,发挥他们在学校决策、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它对于对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校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或范围上,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里面已经进行了原则性的说明。各级各类学校除法律法规和党纪规定的保密事项不得公开外,凡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與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或在校内公开。校务公开的要害是公开,关键是真实,实质是监督,根本目的是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为了保证教职工对校务信息公开的监督,学校档案馆应做好信息公开的台账,对于主动公开的信息、教职工申请查阅的信息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达到教职工请求公开的信息,都应当建立台账,当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提供给教职工代表大会审查,以加强教职工对学校校教务公开的监督权。
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学校档案馆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制度,以便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发布校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报告包括下列内容:主动公开校务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和拒绝公开校务信息的情况,收费和减免费用的情况,问题与改进措施。
4、加强数据库与目录体系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校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在数据库建设中,为了达到整合校务信息资源的目的,在建库之初就必须坚持“业务驱动”原则,与学校部门业务紧密结合,避免脱离实际业务需求的倾向。《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将高等学校管理信息分成12个类别,这12个类别基本覆盖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较好地考虑了学校业务要求,也应当是我们建设数据库所应当考虑的方向?熏可以考虑建设“学校基本情况信息数据库”、“学生信息数据库”与“教职工信息数据库”、“教学管理信息数据库”、“科研信息数据库”等。
目录具有各种作用,既是整合信息资源的平台,又是资源发现与检索的利器。目录建设是我们长期以来开展的工作,但在电子校务的环境中,目录体系应当有新的思考与定位。
各个学校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过去是各自为政的独占,对于一些利用率高,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文件,长期以来成为各个部门为了小部门利益而被禁锢。现在,在电子校务工程中,这类信息都属于被集中管理与整合的对象。这些资源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存放分散、表现形式各异,这都会为校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定位与查询带来困难。怎样通过目录体系地建立,解决这类非档案校务信息资源的定位与查询,应当是摆在我们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也是拓展我们业务范围的最好机会。
11.校务工作职责 篇十一
一、电子校务的提出和发展
1. 电子校务的提出。
电子校务, 又称教育电子政务, 是在计算机和网络发展背景下, 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手段, 建立一个实现资源共享和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改善领导决策和面向师生服务的校务体系。这不仅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也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手段。电子校务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发展电子校务不仅可以汇集各种相关信息, 减少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还能够增加校园信息的透明度, 促进师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提高学校的行政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 电子校务的发展。
“十五”期间, 教育部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0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通知》;2002年5月发布了《关于开通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的通知》;2003年发布《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2003-2004年度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实施要点》。这些政策充分强调了电子校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这些政策推动下, 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在迅猛发展, 并已初见成效。电子校务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将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办公流程, 成为高校办公管理的一场革命。随着电子校务的发展, 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传统高校档案工作必然受到新时代、新载体、新技术的猛烈冲击。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 应该认清电子校务的发展形势以及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进而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
二、电子校务背景下, 高校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发展电子校务, 在给档案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按照高校电子校务的发展要求, 档案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
1. 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校务发展脱节。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计算机就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 高校各部门也纷纷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发了信息系统。由于业务职能和工作重点不同, 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大都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数据库。在这种状况下, 就形成多职能部门并行、多类信息共生的局面。例如, 我校档案部门2002年就率先建立了网络版的档案管理系统, 但是系统的灵活性、扩充性和开放性较差, 与其他部门管理系统的协同工作一直没有展开。这种局面导致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沟通不畅, 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限制了电子校务的统一规划和发展。如何将档案管理系统融入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中, 实现各信息系统间的对接, 达到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亟待解决。
2. 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发展电子校务, 特别是实现校务公开, 要求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各种档案, 因此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 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长期以来,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只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 即将档案目录信息录入计算机中, 实现简单的目录检索, 档案全文数字化建设一直比较滞后, 基本上处于档案信息与实体分离的状态。这种状况不仅违背了电子校务发展的宗旨, 还会影响学校整体信息化的进程。
3. 档案安全问题突出。
电子校务的发展加强了档案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以及外界的联系, 提高了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 但也带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在网络环境下, 影响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 如来自操作系统因素、硬件设备因素和网络黑客等, 失泄密事件时有发生。因此, 档案部门作为信息汇集、整理和保管的机构, 在积极开展档案利用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 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数字化档案信息与档案原件相吻合、档案信息不泄密, 否则将会给档案工作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4. 电子档案文件管理刚刚起步。
高校档案反映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历史面貌, 是学校教职员工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在电子校务系统中, 实现了文档处理电子化, 同时随之而来电子文件的归档和保管问题也应运而生。但是目前档案室保存的电子档案数量很少, 与各职能部门实际产生的电子文件数量严重不符, 大量的电子文件仍然保存在各职能部门, 这种状况既不符合电子校务的发展要求, 也不利于学校信息资源的整合。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快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跟上电子校务发展的整体步伐。
三、电子校务背景下, 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 电子校务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发展机遇, 同时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借助其发展的契机推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实现高校档案的价值, 是当代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系统的数据来源于不同的业务子系统, 包括电子公务、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等, 应形成多个业务子系统共享一套资源的局面。其中校园电子公务与档案系统的对接问题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重点。因此, 适时推出与电子校务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流转系统、档案服务系统等,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无缝对接和数据转换,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高校档案工作现阶段的发展重点。目前, 在信息化办公室与档案室共同努力下, 我校档案系统与公文流转系统已基本上达到无缝对接, 实现了跨系统的文档一体化管理, 从而为专兼职档案员的组卷、立卷、归档、利用打下基础, 避免了劳动的重复投入, 提高了工作效率。下一阶段, 将开展大范围的对接与共享, 逐步开展档案管理与各管理系统, 特别是学生信息管理的对接, 实现全校范围的资源共享, 这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任务。
2.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 在高校档案中, 除了极少数在文件形成阶段就采用了数字化的记录形式以外, 绝大多数是纸质档案。开展档案信息化, 将档案实体与信息分离, 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备档案信息资源, 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这既是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的需要, 更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电子校务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关键环节。档案信息数量众多, 不同档案信息的价值不同, 开放利用的时限不同, 保密程度也不尽相同, 而且目前档案数字化的成本依然很高, 所以档案信息不可能全部数字化, 档案管理部门应努力做好信息选优工作, 把价值高、社会需求大的档案优先数字化, 建设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3. 增强安全防御能力。
电子校务的运行主要是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展开的, 因此高校档案管理进入电子校务时代能否安全运行, 主要依靠信息能否在网络上实现安全传输。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 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 加强技术保障, 包括信息的组织技术、信息的安全与保密技术等, 从技术上消除安全隐患。通过采取权限设置、个人身份鉴别、防火墙、建立数据库备份系统等技术性措施, 构筑安全防范体系。第二, 严格管理制度。技术是手段, 管理是方法, 没有好的管理, 系统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高校档案业务繁多, 大量兼职档案人员各尽其职地负责档案工作流程中不同部分的工作, 必须严格控制各类人员的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因此需要建立控制严格, 且适应多用户的网络版管理系统, 实施档案信息的全过程管理。总之, 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和管理制度, 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4. 增加电子文件的前端管理。
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在电子文件生成、归档过程中, 档案人员应坚持前端控制的原则, 主动介入文件的前期管理, 从源头开始控制文件的状态与质量, 把需要和可能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尽量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前端控制不仅是确保电子文件真实可靠、完整、安全的有效策略, 而且能够优化档案的管理功能, 提高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 高校档案应抓住电子校务发展的契机, 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同时档案工作者必须作好思想上、技术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迎接电子档案管理时代的到来。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校电子校务的发展入手, 论述了电子校务的普及和推广给档案管理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档案管理与电子校务协调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电子校务,档案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卫平.计算机互联网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J].湖南档案, 2000 (3) .
[2]王莉.电子文件归档的可行性与法律效力[J].四川档案, 2000 (3) .
12.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学期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把实施校务公开作为加强学校廉政建设,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用心性,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的重要举措。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推行
学校高度重视校务公开工作,期初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提高教职工对推行校务公开制度的思想认识。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设立了校长为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学校行政、工会为成员的领导监督机制,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小组,一是校务公开执行小组,全面负责校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实施,及时收集公开资料和群众对校务公开结果的意见和要求,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负责材料的分类整理保管;二是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全面负责校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保证了校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
二、重点突出,公开透明。
校务公开的资料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本学期我校校务公开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做到教师、家长、社会最想明白的均能公开,且资料具体真实。
1.学校重大问题及决策的公开,如办学思想、发展目标,学校改革方案和规划。
2.社会热点问题的公开,学校招生和收费一向是家长关心的热点。
(1)招生方面:我校及时公示招生方案,录取名单,避免捐资、赞助等费用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发生。
(2)收费方面:每学期一开学我校都及时张贴学校无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的公示和透过信息平台向群众公示,让家长放心,减少误解。
3.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公开。
(1)评优评先的条件、指标,评选程序要求,评选活动过程,确定上报人选和评选结果均实行公开,真正做到过程公开。
(2)凡是涉及教师利益方面的事情都做到了全过程公开,体现了民意,增加了透明度。如教师月检、绩效工资和期末教师量化考核奖金分配方案公开,避免暗箱操作。
4.财务管理公开。学校经费公开是校务公开的重点。我校财务的预算计划、财务收入状况、教职工福利分配方案、资金财产管理、财务支出状况均实行逐月公开,做到事事明,项项清。
5.学校添置设备等项目的招标状况也是本学期公开的重点。
6.投诉渠道公开。学校设立的监督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对来电来信来访状况和反映的问题,学校认真分析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合理化推荐要及时采纳,并将办理结果公开。
三、收获展望
实行校务公开,学校中的大小事情,件件桩桩都公开了,群众心里明白,领导心里坦然,给群众一个明白,还领导一个清白,猜疑与误解减少了,理解与支持加强了,改善了干群关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了依法办事,民主管校的自觉性,增进了班子团结,这样全校上下构成了巨大的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提高了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事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六、下一年工作思路。
校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效,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增强校务公开的实效,使校务公开落到实处,得到深化和提高。为此,将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大对校务公开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开展校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和推动校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2.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工作相关制度,并确保能落到实处。要健全议事规则和程序,使校务公开工作更科学,更合理。
3.进一步拓宽公开资料。根据学校特点不断拓宽校务公开资料。把校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与规范学校管理结合起来,为办好人发满意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4.创新工作方法。要创新校务公开的形式,加强校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3.校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篇十三
一、教务处教务公开工作取得的经验
1、以教务公开工作为窗口,贯彻落实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工作重点由外延的扩张转变到内涵的提升上来,继续保持并强化我校的办学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校于开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务处及时通过教务公开平台,向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通报了学校这一重大事项,并及时公开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情况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开展教务公开工作,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以贯彻落实。这对于进一步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学考核机制,突出我校特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以教务公开工作为载体,保障教学运行顺畅。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经常性中心工作。教学工作运行顺畅,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务处通过各种教务公开途径,及时、全面、准确向教师、学生公布各项教学相关信息和教学管理制度,详细列明教务处工作的要求和日程。通过开展教务公开工作,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务处教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务公开工作是学校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措施。通过认真检查教务处开展教务公开工作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不同类型教务信息的公开渠道有待改进。
重大管理事项、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由于其时效性的差异,应选择合适的教务公开形式。教务公开栏信息更新的时间间隔比较长,适合公布一些对学校工作影响长远,执行时限较长的规章制度。目前,教务公开在公开形式的选择上没有进行区分,影响了信息公开的效果。
2、教务公开反馈机制亟待建立。
教务公开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重要措施。教务公开是手段,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目的。目前教务公开在机构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教务公开信息反馈机制亟待建立。通过建立方便、快捷的教务公开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及时了解教职工和学生对教务信息的意见,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务处教务公开工作的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教务公开工作,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教务处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开展教务公开工作,是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因此,要继续加强对教务处全体同志的教育,提高其对教务公开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高度来认识和落实教务公开工作,增强教务公开的主动性。
2、健全制度,严格程序,进一步提教务处教务公开的规范性。
教务处将进一步完善规范教务公开的各项程序,进行责任分解,使教务公开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统一,有利于教务公开工作的操作。
14.校务工作职责 篇十四
一、台湾高等教育的校务基金制度改革
长期以来, 台湾公立大学的院校预算及财务运作制度与一般公务机关相同, 实施的是公务预算体制, 即使用的资金由政府统一负担、统一管理, 学校收入全部解缴财政公库, 学校支出则编列预算由财政公库支付, 年终未用完的预算若未经核准, 则一律归还财政公库, 不得留用或改做他用。在此制度下, 学校缺乏开源节流的理财理念, 在财务统筹上缺少整体经营概念, 在经费运用上缺乏自主性和弹性, 且年度终了易于产生恶性消化预算等现象。
20世纪90年代, 台湾整体经济环境日渐窘迫, 台教育主管部门为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在综合考虑财源, 平衡公立、私立大学发展, 鼓励大学财政自主性及提升经费运用能力等因素下, 出台了“国立大学校院校务基金设置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将政府对公立大学的财政拨款由以往的全额负担调整为部分补助, 预算及财务运作模式从公务预算体制改为校务基金运作模式。1996年率先由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成功大学、交通大学及台湾科技大学等五所大学试行校务基金制度, 之后逐年增加高校实施数量, 至2000年台湾公立大学已全面推广实行。
二、台湾高等教育 “校务基金制度”的运作特点
1.校务基金的性质属于特种基金
校务基金属于“凡经付出仍可收回, 而非用于营业”的特种基金, 学校按附属单位预算编制年度预算。
因政府财政投入只补助一定经费, 学校尚须自筹部分财源, 因而在编制预算时, 学校必须考虑基金的财务现状和预估的收支情况, 改变了以往为追求预算的增长而宽列预算的做法, 以维持收支平衡和节余为原则, 妥善规划编列预算。若年度预算收入有节余, 分配后留存以供以后年度继续使用, 无须缴回财政公库;若年度预算支出有资金缺口, 则用以前年度的累计节余弥补或留待以后年度自行减少支出来填补。企业化的财务运作模式, 使得学校财力资源能得以善尽其用。
2.校务基金的年度预算编制及执行实行灵活的运作模式
校务基金中, 除政府财政拨入的资金必须依照预算法、会计法、决算法、审计法等相关法规规范收支行为外, 其他收入如学杂费收入、推广教育收入、建教合作收入、场地设备管理收入、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则由学校自行制定收支管理办法安排使用, 但必须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
政府对学校由以前的控制支配地位转变为了监督辅导角色, 在对学校的经费安排上建立了一套原则上不受学校自筹经费高低影响的且由专业委员会从学校教育基本需求为着力点来分配财政补助款的模式, 由“全额补助”调整为“部分补助”, 从而给予学校明确的筹资压力和经营责任。学校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 合理使用学校资源, 注重办学成本, 提升办学效果, 进而引导学校办出特色, 提供优质服务回馈社会, 从而实现学校良性发展之愿景。
3.校务基金的投资项目范围放宽
校务基金除按规定存放银行、购买政府财政公债外, 还可投资其它短期票券、投资于与学校业务或研究相关的公司企业。
校务基金除政府财政补助款项之外, 其余收入若无指定支出用途均可进行投资, 提高了学校闲置资金的效益, 且投资取得的收入按“条例”规定可由学校自主安排使用而不受预算法、会计法、决算法、审计法等法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校经费运作的自主性、灵活性, 夯实学校发展的财政基础。
4.校务基金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台公立大学实施校务基金制度后, 基本上达到了作为法人主体所应有的财务自主、自负盈亏的经营目标, 实现了“条例”制订时的预期效益, 即“提升学校自筹经费能力以降低政府财政困难”、“灵活财务收支增加孳息”、“缩短作业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成本效益提升经费使用效率”、“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与扩充学校经费自主运作空间”。
三、当前大陆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不均衡
政府投入作为目前大陆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之一, 过去十几年一直未达到有关政策法律的最低比例规定, 直到2012年首次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据媒体报道,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世界平均水平为4.9%, 发达国家为5.1%, 欠发达国家为4.1%。印度、哥伦比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超过4%。由此可知, 我国教育经费政府欠账问题明显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加大, 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各级政府的财力的差距也在扩大, 从而导致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差距很大, “贫富”悬殊, 苦乐不均, 政府教育投入在各级各类高校的不均衡问题凸显。
2.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当前高校预算的申报过于粗放, 着眼于多要钱、多拿钱;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注重政府预算投入部分, 没有采用全面预算的概念;编制程序不透明, 主要体现领导意志;编制方法不科学, 只是经费使用的简单归集, 规划性、前瞻性不足;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不足, 执行约束力弱, 缺乏过程控制机制。
3.理财意识薄弱, 资金使用效益低
高校收入、支出项目受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制度的约束, 灵活性不强, 虽有防弊、合法性的优点, 但也削弱了学校作为法人主体所应具有的自主决策权和经营责任, 造成学校经营精神不足, 先天缺乏成本理念, 不讲究资金使用效益, 财务管理不够精细化, 从而导致本应发挥财务控制和监督作用的学校财务部门仅仅作为一个会计核算单位或报账机构存在。
4.融资能力低, 筹资渠道仍显单一
高校长期以来深受上拨下用、多拨多用、少拨少用的财政资金管理体制的影响, 内部无法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外部缺少必要的行销技术和手段, 融资知识匮乏, 无法开拓生财渠道, 筹资渠道狭窄, 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学生的学费缴交、银行贷款, 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筹融资体系。
四、台湾“校务基金制度”对大陆高校财务管理未来变革趋势的启示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从规范会计行为、完成日常经费支出的核算、保证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的“核算型”、“报账型”管理目标, 向以经营为理念、以增加投入与提高效益为主题的“经营管理型”转变, 要尽快建立起财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发展动力机制, 这是未来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高校财务管理必须树立“经营”理念
从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出发, 按照市场经济观念, 确立成本管理, 树立成本效益观, 构建投资与收益的运行机制, 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控制, 使学校资源的使用更具效率、经费的使用更具弹性, 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益, 以最短的时效完成学校办学目标。
2.高校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全面预算机制
以学校发展的重点和特色为主线, 正确测算学校筹措资金的能力和规模;以维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为原则, 编制包含学校规模发展和正常事业收支在内的全方位的收支计划;采取公开透明的预算编制程序和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 通过刚性有效的预算执行力和全过程的监督控制机制, 确保学校资金运用的安全有效, 以此规范学校内部经济行为。
3.高校财务管理必须构建绩效类考评指标体系
建立以资源利用率 (人、财、物使用情况) 和教育产出率 (单位财政投入的学生培养数、毕业生数、就业率) 为指标的财务考评制度, 以此为学校的部门绩效问责和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提供评价依据, 从而实现学校财政预算与绩效考核之间的良性互动, 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4.高校财务管理必须加大财务信息的可读性和透明度
以有效披露为理念, 采取多样化的披露形式, 通过办学绩效争取社会肯定和舆论的支持, 从而强化各关联群体对学校的信心, 达到利用金融资本市场和社会力量融资的目的。加强募款筹措资金, 拓宽办学经费渠道, 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从而摆脱学校对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依赖性, 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
总之, 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应努力构建为:以绩效为导向, 以经营为理念, 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 以成本会计为核算基础, 以资源利用率和教育产出率为考评指标, 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张万朋, 陆晓燕.从“管理”走向“经营”:台湾高等教育财务制度变革的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 2007, 5 (4)
[2].崔盛.台湾教育财政改革现状[J].教育与经济, 2010 (3)
[3].盖浙生, 廖佩君.政府、市场与大学财政改革:台湾地区公私立大学财政改革的作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 9 (1)
[4].施小蕾, 徐晓鹏.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校务工作职责】推荐阅读:
校务公开工作记录09-30
校务委员会工作职责06-12
校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11-27
幼儿园校务工作计划09-12
校务委员会工作计划09-16
××中学校务公开工作总结10-31
柏煤完小校务公开工作总结11-26
校团委关于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自查06-26
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自查教职工问卷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