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共10篇)
1.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 篇一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评审与信贷管理
(吉林省全国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专题报告)
——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相红民处长
为更好的推进重点城镇建设,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加强相互了解,实现良好互动,把政府组织优势与开发银行融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下面就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开行贷款评审与信贷管理等主要业务和要求作简要介绍。
一、开行贷款的特点
开发银行贷款风险特点与商业银行不同,开发银行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有:
(一)开发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不同
开发很行的贷款来源是通过市场化发行金融债卷。向商业银行等其它银行的金融机构等发放金融债卷,把短期的资金作为长期的大额的建设性的资金,进行市场化发债;
(二)开行贷款数额大、期限长
最长的25年到30年,城镇基础设施一般为10年。近几年开发银行按照中央支持经济发展的精神,开始对社会发展的瓶径领域进行支持和试点。开行贷款的范围主要是属于“两基一支瓶颈”和“社会发展瓶颈”领域,风险因素及不确定性多;
商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求推动国民经济、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开行不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而是以支持社会发展为重任的政策性银行,因此,开行贷款是政策性贷款。但决不是财政拨款,因为开行要到期偿还发行的金融债卷,具有刚性的要求,到期必须兑付。因此,项目建设单位从借款时起,就要树立还款的意识。这是开行贷款的特点。
二、如何提出贷款申请
对贷款法人贷款申请的基本要求:贷款法人向开发银行申请贷款应出具贷款申请书并提交有关材料。
(一)贷款申请书的总体要求
贷款法人提交的借款申请应内容真实、数据准确、重点突出。除了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外,应重点介绍项目市场供求状况及发展前景、财务效益、偿债能力、存在风险及防范措施等。
(二)贷款申请书包括的内容
1、建设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批复、各项准备工作和工期安排;
2、项目市场供求状况及发展前景;
3、贷款法人企业性质、注册资本金、经济实力、近三年生产经营状况、资信状况。如果是集团、股份公司的,说明各自的股东构成情况;
4、项目总投资及构成、资金筹措方式及落实情况、项目资本金情况;
5、申请开发银行贷款金额、可以接受的贷款期限;
6、项目预计经济效益、借款偿还计划;
7、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8、还贷资金来源、借款偿还计划;
9、贷款法人建议采用的担保方式、担保人或抵押(质押)以及相关的情况;
10、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三)贷款法人应同时提交的必备附件
1、项目有关批复文件(立项、可研批复);
2、贷款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贷款法人基本开户行出具的信资证明;
4、担保人出具的担保意向书;
5、担保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6、贷款法人近三年财务年终报表;
7、担保人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贷款人贷款证;
10、担保人贷款证;
11、如果是股份公司的,还要提供申请贷款的董事会决议文件; 以上是一般性的要求,可以根据项目不同的特点,按照有关的内容分别提供,作为附件。有了贷款申请书可以分别向开行的客户处,即向省分行客户一处和二处提交贷款申请书,作为项目开发培育的一个文件。
三、开发银行贷款评审与信贷管理
贷款评审是贷款决策的依据,是为信贷管理(合同签订、贷款发放、回收等)奠定基础。贷款评审和信贷管理都必须按照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及国家有关政策进行,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监事会的监督管理下,依法开展业务工作。
信贷管理是从贷款承诺到合同执行完毕这个过程中对信贷资产的管理,就是用好资金,用好每一笔贷款,能够使贷款真正发挥作用,对地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拉动作用,而不是给地方背上包袱和债务。做到防范风险,按时回收贷款本息。这是开行贷款评审的主要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法合规办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要上项目拍脑袋,贷款时拍胸脯,还款时拍屁股。否则求得一时便宜,失去更多。
(一)关于重点城镇基础设施贷款评审
1、贷款支持对象。《通知》公布的1887个全国重点镇中,吉林省43个。重点支持的对象是经济实力强、有资源或特色主导产业支撑的、经济发达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镇建设。对吉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定要因地制宜,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抓好重点项目,一定要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
2、规划先行。小城镇过去在规划制定上是比较落后的。现在中央把小城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有的小城镇的规划可能还是空白。小城镇总体规划要先行,先规划后建设,不要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是贷款支持的前提条件,规划须是2003年以后编制或修编的,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鉴定和政府批准;
3、贷款资金使用范围。主要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热、道路、基础教育、基础医疗设施等。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重点抓住很快能见效的项目。便于开行在项目的选择上容易通过;
4、开发银行贷款评审一般流程和决策过程
(1)项目开发。即项目建设单位和开行的客户处进行衔接,然后由客户处受理开发,再推荐入库下达评审计划;(分行客户的一、二、三处负责受理项目、开发入库。长春、吉林、松原、延边州、白城由二处负责。通化、四平、白山、辽源由一处负责);
(2)信用评审与债项评审。信用评审是对政府成立的公司或指定的贷款人信用等级和风险限额进行确定,然后进行债项目评审;
(3)外聘专家会计师、律师行业专家参与评审;
(4)评审报告合规性审查,是将评审报告提交到总行进行审查,总行首先是进行合规性审查,看报是否符合规定;
(5)贷款风险边界判断和独立判断意见;
(6)路演与审议。开发银行贷款决策是实行公正、公开、民主的决策方式,全行专设100名路演委员,随机抽取25名。分布在全国各地分行的25名独立委员、审贷委员,进行贷款项目审议并提出意见,并要求评审分行进行视频答辩,就是通过视频会议由各位专家独立委员提出意见,然后把委员的意见汇总以后现场逐一解答。答辩完后,独立委员各自独立投票,投票分四种:同意、有条件同意、复议、谢绝,四种结果。如果有一半以上的委员投了谢绝或复议票,就不能上贷委会评审了。这个过程其实是杜绝了一些领导项目和人情项目。这是开行自从98年以来资产质量一直保持非常优良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
(7)贷款决策。下达贷款委员会审议会议纪要,作为信贷管理的依据。
因此,开发银行通过科学、民主决策,使得条件具备的项目得到贷款支持,条件不具备的项目不能拿到贷款。
(二)应注意的问题
1、要搭建好融资平台
融资平台就是贷款人,对于小城镇融资平台的建立有三种模式,即:以市带镇、以县带镇、直接对镇三种模式。从吉林省实际情况看,我个人倾向以市带镇,个别的以县带镇,直接对镇很难通过总行这种决策。
贷款人应是市、县政府出资的独资或控股公司,借、用、还一体化,建立比较健全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公益项目,政府应赋予其合法稳定的收费或收益权,以增加它的现金流量,并依法支配,向开行质押担保。这是对融资平台的要求。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管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健全、股东之间干预较多、办事效率低、不透明等。
2、项目风险评审
在项目政策、技术及建成风险方面,重点评审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发银行的信贷政策,其技术方案、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要合理可行,所需履行的基本建设程序要完备,项目外部建设条件要落实。尤其要注意四项审批,即规划的审批、用地的审批、环评的审批及项目核准。
常见的项目风险问题有: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行信贷政策;建设规模不合理;选用的技术方案不成熟;外部配套条件不落实;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设计单位资质不够;用地审批手续不全;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3、资金风险评审
项目建设要量力而行,不能过度透支,严格把握贷款额度,防止出现社会危机。(如:有的地区搞开发区、投资7个多亿元,自筹3亿元左右,根本没有偿还能力)。贷款项目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5%;并根据是否有收益进行调整。项目要打足投资,并落实可靠的资金来源,保证项目建设需要。在分析项目总投资和筹措方案的基础上,对投资控制和资金落实的风险进行审查。
常见的资金风险问题有:
资金来源不合法,如乱收费、未经批准的境外资金等;资金来源仅有书面承诺,无实际出资渠道和能力(不符合公司法规定,出资应小于净资产的50%);以拟申请的国债等未落实的资金作为资金来源,也无补充出资渠道和能力;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信用不高,承诺无法兑现,占用、挪用,出现拖欠工程款、农民工资,引发社会不稳定。
4、市场风险
在对产品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对市场前景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市场风险,提高价格控制力和促销能力,掌控成本结构、产品的周期性、替代性、研发能力。如供水、供热、引水、道路等都要进行市场分析。搞道路建设的,一定要把道路两边开发权益拿到手,储备还贷能力,避开风险。如:有个统计,全国建了不少污水处理,但是很多建完以后就停运,因为无那么多污水可处理、选择设备都不合理,就没有避开风险。
要注意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供销情况,分析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和竞争能力。加强对“量”和“价”的变动趋势分析,重点是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市场风险主要问题是市场供给和需求情况不清及供需不足。
5、财务风险评审
(1)第一还款来源是直接收益和其他经营收入;第二还款来源是市、县预算内外可用于城建的资金。因为吉林省吃饭财政比较普遍,所以第一还款来源十分重要,如果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在项目通过上难度较大;
(2)重点是分析可用于偿还贷款的现金流量;(3)分析不可预见因素可能给现金流量带来的正负偏差;
(4)测算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偿债覆盖率;
(5)偿债覆盖率不得低于150%。
常见的财务风险问题有:
偿债能力不足,客户的信用能力难以支撑债项的财务风险;补贴资金来源不落实;项目收费、价格、税收等相关政策不明确;财务效益和偿债能力计算错误。
6、信用结构评审
(1)政府信用。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将政府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信用优势,给予贷款平台,政府补赔。对政府补贴,要经同级人大批准列入预算;
(2)主要手段。由地方政府负责统筹偿还贷款;
(3)企业信用。贷款人必须保证担保、抵押和质押、政府补贴受益权质押、在开行建立偿还资金专户;
(4)市场信用。贷款人建立可覆盖风险的偿还机制,如发行债券、上市、搭桥贷款等;
(5)重点分析客户的发债和上市前景、还款资金来源的补偿能力、贷款损失的可能性,以及资本市场运作覆盖风险的效果;
(6)贷款期限和利率:原则上不超过十年,宽限期不超过三年。
贷款评审是如何通过评审程序,既防范风险,又提高了项目成功度,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做到双赢,而不是单赢,单方面受益。尤其是城市建设等政府公益性工程,能够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促进城镇化建设,保障银行资产的优良,使资金良性循环,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反之,对开发银行来讲,只有“王佐断臂”,不得不撤出。象很多商业银行一样,最后把这个地区的分支机构都撤销了。对发展十分不利。项目失败了,信用能力和意愿就会出现问题,财政兜底也是一句空话。上项目只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经济发展有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失败,就会背上包袱。好的项目,前期工作做的充分,不怕别人评审,经得起考验。在此,请各位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配合、支持。
(三)关于信贷管理
主要是体现保证资金安全,保证资金依法合规地使用,防止挪用和占用,最终保证贷款本息的回收。这是信贷管理的要求。
几个敏感的问题:
1、贷款承诺以后,在签订合同时,贷款人一定要按照向开发银行承诺的条件落实承诺的内容。如:及时办理抵押登记等。
2、在资金发放上,以合同为依据,按工程量和贷款落实条件发放贷款。关键是支付,支付一定按照银监会及国家政策规定,因为开行的信贷管理政策和规定也是根据这些制定的,这是依法办事,在资金的使用上是专款专用,决不能挪用。开发银行贷款的管理是由几层监管的,第一是人民银行,第二是银监会,第三是监事会,第四是开行的稽核专员,稽核专员是逐笔稽核。所以,哪个镇使用开行贷款一定要按信贷规矩办事。
3、贷款支付。根据贷款人资金需求和项目资料,严格按照合同办理以贷转存资金支付项目建设资金手续。贷款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流入国家明令禁止领域,如房地产、股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以及国家制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资本金进户比例要到位,建设工程要进行公开招投标,要核准实际资金拨付量与完成工程实物量相匹配,这是支付中要注意的问题。
4、信贷管理最重要的一条是,除了用好资金,保证项目按时竣工,按时投产以外,就是贷款本息回收。本息回收是生命线,因为还款是刚性的,如果开行没有这么好的信用,他的金融债卷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发行,就没有进一步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所以,本息回收是从开始评审到信贷管理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的事情,要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实行挂钩政策,依法收贷。如果有使用开行贷款的项目,要把还款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保证信用的标志。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5年4月2日
2.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 篇二
一、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现状
1999年, 我国政府首次采用了助学贷款的形式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然而在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进入首批还贷高峰的时候, 却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 少数高校违约率甚至高达50%以上。2004年, 不少高校毕业生的违约率仍然超过20%, 有的高校达30%~40%。这迫使一些银行纷纷收缩甚至取消这项业务,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难以开展。2004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及时下发了[2004]51号文件, 对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操作机制、风险防范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继续得以开展。然而, 大学生还贷违约问题仍然存在。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个人的人格和信誉为保证的信用贷款, 助学贷款的还款完全依赖于大学生个人的诚信。因此, 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 归根结底是由个人诚信的缺失而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上各种不讲信用、社会诚信紊乱的逆流侵袭大学校园, 大学生对道德缺失所带来的后果没有足够的认识, 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判断。二是个人信用意识的淡薄。在逾期未还款的大学生之中, 除了少数人无力还款之外, 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信用意识薄弱, 没有树立起码的诚信原则。三是国家信用体系与诚信管理体系不完善。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 缺乏对贷款学生的有力监督。同时, 高校教育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 诚信教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举措。
二、建立学生信贷信用档案的意义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财政贴息的无需经济担保的个人信用贷款, 主要面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 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信用、人格和信誉是学生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 是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国家贴息的个人信用贷款, 带有一定的政策性, 对申请人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 学生个人不能单独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要向所在学校申请, 而且所有手续都必须经过学校认定, 学校的院系应承担起对申请者经济状况的审核责任, 为银行准确了解每一位申请贷款学生的真实情况, 对所有符合发放条件的学生及时办理和发放贷款提供可靠依据。因此, 建立完整、准确的学生信贷信用档案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为每位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建立信贷信用档案, 旨在规范管理, 强化学生的信用意识, 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记载学生信用的污点, 而是督促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积极引导他们以健康负责的态度面对市场经济, 培养社会责任感。因此, 加强信用教育, 打造诚信校园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高校作为高层次的育人场所, 必须把信用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贷款求学意识和到期还款意识, 珍惜自己的信贷信用和名誉, 毕业后自觉履行还款责任, 成为具有良好信用意识的公民。
三、对高校学生信贷信用档案实行过程管理
第一, 学生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学校应为每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建立信用档案, 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随时收集补充新的资料。包括学生已签订的诚信承诺书, 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大学生每年所获助学贷款金额、交纳学费和获得奖学金等情况, 入学后奖励、处分、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 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 与他人交往有否欺骗行为等有关记录学生信用行为的材料。将来还有可能扩大到个人缴税记录和就业记录等。
第二, 学生信贷信用档案的整理。根据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则, 做好学生信贷信用档案的鉴定、整理工作。鉴定时要做到:实事求是, 科学严谨, 绝不可草率行事;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建立整套、严密的鉴定工作制度;要严格遵循鉴定程序, 尤其是对待记载学生的不良信用记录的信用材料, 更要谨慎处理, 严禁弄虚作假的材料进入档案, 以确保信用档案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在信用档案的整理方面, 由于信用档案来源复杂, 形式多样, 组成材料具有动态性, 如不及时加以认真科学的分类整理, 建立信用档案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的目的就难以实现。因此, 必须对信用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 根据学生信贷信用档案构成内容的不同, 进行分类、排序、编目、装订, 使整理过的学生信贷信用档案系统完整、编排有序、查找方便。
3.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篇三
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确保信贷资料的完整性,促进信贷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信贷管理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贷业务档案是指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记录和反映信贷业务全过程及与信贷客户关系的重要文件、凭据和图表、声像等资料。主要由借款人的基本资料、信贷业务中的相关契约和信贷管理资料等组成。
第三条信贷业务档案管理是综合档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各信贷部门应配合综合档案部门,对信贷业务档案按照“集中统一”原则进行规范化管理。信贷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前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并对移交前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有效、保密等负责。综合档案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后的整理、保管和日常维护工作,并对移交后的信贷业务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利用、销毁整理、保密等负责。
第四条各级管理单位要制定有关信贷业务档案的移交、立卷、归档、调阅、提取、保管、销毁、人员交接等制度,做到科学管理、有效利用,严防损毁散失,确保信贷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第五条信贷业务档案涉及国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企业的秘密,档案管理人员、调阅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均需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第二章信贷业务档案的归档方法
第六条信贷业务档案按照法人客户建立,一户一档,自然人客户也可按区域建档。
第七条信贷业务档案分为五类:
权证类:采用抵押、质押担保方式的信贷业务,能够证明对抵押物、质物享有所有权和处臵权的要件;
要件类: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证明信贷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基本要件;
管理类:借款人的基本资料;
保全类:资产风险管理的相关资料;
综合类:小额贷款公司内部管理资料等。
每个客户档案分为三个区域即:立卷区、归档区、权证区。
1、立卷区存放执行中业务的权证类、要件类、管理类、保全类、综合类档案。
2、归档区存放已经执行终了业务的权证类、要件类、管理类、保全类、综合类档案。
3、权证区(立卷区和归档区的权证类主要是指抵(质)押物的清册和移交清单等)抵押物、质物享受所有权处臵权的相关要件不在信贷档案中管理,其中有价单据必须
共 4 页 第 1 页
存放于金库,其他权证类档案存放于档案库内的保险柜中,但必须双人、双锁保管。
第三章信贷业务档案的基本内容
第八条权证类档案包括:抵押物(质物)评估报告或作价依据,抵押物(质物)所有权、使用权证或证明文件,已办理抵押(质押)登记的他项权证或有关证明文件,抵押物清单,权利质押中的各种有价单据,抵押物(质物)保险单,抵押(质押)公证书(企业办理的要收集)等,抵押物的保险单。
第九条要件类档案包括:企业授信情况有关资料、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报告和审定意见、各类客户信贷业务申请报告和申请书、各类客户信贷业务调查报告、各类客户信贷业务调查审查审批书、审贷会会议纪要、公司向上级部门的推荐审查意见、上级部门的贷款批准意见、贷款意向书、贷款承诺函、各类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借款合同(协议书)、借据、担保合同(担保协议)或担保函、核保书、抵(质)押核实书、保险合同、贷款法律审查意见(按相关制度规定应出具的)、准贷(签)证、到逾期贷款本息催收通知及回执、贷后检查记录和贷款检查报告、企业经营活动分析报告、保证金进账证明资料、贷款五级分类认定表(季度)、自然人(农户)的资信评定书,法人客户的信贷登记咨询书,以及涉及贷款审查、审批、发放的其他必要资料。
项目贷款还应包括项目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报告、环保部门及其他国家有权部门对贷款项目的批复文件,项目变更及概算调整的批复文件复印件,项目概、预、决算审查报告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项目建设资金来源证明文件、项目建设进度表、资金使用计划等。
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还应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复印件。
其他业务所必须的要件等等。
第十条管理类档案包括借款人的基本资料和担保人的相关资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事业单位登记表》副本或复印件、《企业资质登记证》复印件、《特种经营许可证》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复印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贷款卡证明材料复印件以及以上资料的最新年检证明,企业法人注册资本验资报告复印件或有关注册资本来源的证明材料,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代理人的签字样本,法人授权证明书,企业章程、联营协议复印件,印鉴卡,借款人企业项目责任人任职资格表,企业变更登记有关文件的复印件,企业各期财务报表,企业转制、改组等重大行为的相关资料,有关审计报告,需要政府管理部门批准事项的文件复印件等。
专业担保机构为保证人的还应包括一定数额的担保基金已存入在设立的专门账户、实行专项储存和专户管理的证明文件,担保责任余额表,同意提供该保证担保的书面文件。
自然人作为保证人的还应包括保证人及配偶的有效身份证件、保证人的居住证明、保证人财产及收入状况证明、保证人及配偶同意提供担保的书面文件。
第十一条保全类档案包括:贷款诉讼全过程相关资料,全部相关贷款
档案,以物抵贷资产清单、权属证明、抵贷协议、法院裁定书,投资资产的投资协议书、股权证明等法律文书的其他必要资料。企业兼并的有关批示文件,包括各类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借据等契约,社企三方或四方签订的借贷关系转移协定,兼并方企业承接被兼并方企业积欠贷款本息协议以及分年还贷计划。
呆坏账核销申报材料,包括申请核销报告及责任认定文件、债权证明材料、债权损失证明材料,上级部门批复文件,破产终结后需要继续追偿我社债权的有关文件和材料,呆坏账核销后收回债权的重要凭据、帐务处理凭据和相关材料。
第十二条综合类档案包括:公司内部有关信贷业务的各类报表、授权转授权文件、行业分析资料、信贷分析报告、调查检查报告、审计稽核报告等。
第十三条权证类、要件类必须存放原件,其他各类档案原则上存放原件,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取得原件的,在不影响权益的前提下,可以存放复印件,信贷员将复印件与原件核实,在复印件上签署“经核对与原件一致”字样,核对日期并签名确认。
第四章信贷业务档案的日常管理
第十四条信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
收集:各信贷员应根据每笔业务的类别收集要件归档,档案中随每笔业务发生和产生的信贷资料,审核权证类、管理类、综合类等齐全和有效,已失效的要及时补充,第一笔业务的要收齐和审核各信贷档案类别的相应资料。
整理:业务实际发生结束后,应对信贷业务原始资料进行排序,编写页码(附件一),从信贷资料的首页到尾页逐页编号(凡有字迹即为一页)填写卷内目录。
立卷:资料整理后,根据目录和编号存放在本年信贷档案立卷盒中,法人客户一户一盒,每盒按档案类别分为五块,分门别类,权证类中的抵押、质押等权证类(他项权证等)应填写收样凭证(附件二)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移交会计部门按规定保管,另一联收样凭证,存放立卷盒中的权证类袋页中,自然人以每一户一档,不分类别。
归档:对已还清贷款的随笔和已失效或已处臵完毕的信贷资料从本年信贷立卷盒中抽出,按结清日期排序,编写页码等,填写卷内目录,案卷封面,分类装订后存放在档案盒中,编制移交清单,最迟不得超过次年的3月31日前移交给综合档案管理员管理。综合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移交清单逐一核实,并对卷内资料进行审查,保证其齐全(附件八),对接收的档案进行排序,放入固定位臵,记载档案归档登记簿,载明案卷号、档案内容、形成时间、页数、是否原件、存放位臵等要素,对权证类档案,并单独建立权证类档案要单独建立权证类档案登记簿进行登记(附件九)、管理、定期核对。
第十五条信贷档案的调阅、外借、保管、销毁
调阅:各级单位都应建立信贷业务档案调阅登记制度,本级相关人员调阅信贷档案应填写调阅单,登记调阅人姓名、日期、内容等需经本级信贷主管负责人签字同意(附件十)。
外借:信贷业务档案的调阅原则上只能现场调阅,不得外借,如遇特殊情况,需报县联社主任批准才能外借,必须填写档案外借单,登记外借人姓名、日期、内容、原因和归还日期等,存放在金库的权证类档案一律不得外借。
保管:档案管理人员要对信贷业务档案妥善保管,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定
期检查信贷档案的保管情况,并作书面记录。
尚有信贷关系的信贷档案作永久保管,清理全部信贷业务的档案从客户与本社的最后一笔信贷业务结清后次年的1月1日起,保管期五年。
综合类信贷业务档案为长期保管,保管期限十五年,其中各种报表的汇总表为永久保管。
信贷业务档案保管及核销清册为永久保管。
销毁: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信贷档案销毁清册(附件14),到期销毁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经档案保管社的主任在销毁清册签署意见,报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审核,主管主任签字同意。
档案管理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应按销毁清册上所列内容清点核对,销毁后,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盖章,并书面将监销情况报告主管信贷的主任。
第五章责任
第十六条对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档案损坏、遗失及擅自销毁,擅自对外提供、涂改、伪造和透露信贷业务信息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信贷业务档案管理所需档案盒和清单均按规定格式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以录音、录像、扫描、缩等方式保存的信贷业务档案归集在结合档案部门保管。
第十九条本制度规定的信贷业务档案内容是各信贷管理部门至少应包括的基本内容,不仅限于此。
第二十条设有专职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员的单位,信贷员收集好资料应在次日按移交清册交专职管理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移交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由于信贷业务对象不同,信贷档案管理也略有不同,各单位参照本制度,具体细化执行。
4.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 篇四
信息分类: 金融
发布日期: 2009-04-02 10:01:12 信息索取号:D00650-0606-2009-0004
责任部门: 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银发〔2009〕38号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春耕备耕,扩大“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现就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
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自1999年开办支农再贷款业务以来,共计安排支农再贷款额度1392亿元,各分支机构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2万亿元,用于支持全国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实施,对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帄衡,涉农资金投入以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式和水帄与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仍不相适应,农民和县域贷款难问题仍比较突出。各分支机构要通过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及时有效地发挥这一政策措施的引导作用,支持扩大“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安排春耕备耕和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资金不足的县域和村镇金融机构法人,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要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及时给予再贷款支持。为此,总行决定,在2009年春耕旺季,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同时,各分支机构要进一步加大辖内支农再贷款额度的调剂力度,重点支持涉农投放比例高、资金相对不足的金融机构法人增强贷款能力,以优化支农再贷款的地区分布,提高使用效率。各分支机构要加强辖内春耕备耕和涉农信贷投放的资金需求预测,现有支农再贷款额度不足的,可按程序向总行申请追加。
二、适当调整支农再贷款对象和用途
总行决定,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将支农再贷款的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同时,适当调整支农再贷款用途,上述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发放农户贷款以及其他涉农贷款资金不足的,均可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申请支农再贷款。各分支机构要加强对辖内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合规使用及其政策效果的监测考核,并按年向总行专题报告辖内支农再贷款业务情况。
三、完善支农再贷款期限和台账管理
总行对各分支机构,以及各分支机构对辖内下级行下达支农再贷款额度时,原则上不规定期限,允许跨周转使用。各分支机构对辖内符合条件的相关金融机构发放支农再贷款的合同期限最长为1年;根据实际合理需要,经借款人申请可办理展期,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2年;每笔支农再贷款的实际借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各分支机构要在严格执行支农再贷款期限管理规定的同时,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周期和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合理确定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时机、额度和借用期限。要进一步改进支农再贷款台账管理。各分支机构应按再贷款管理信息系统要求逐笔登记支农再贷款发放和收回情况,并据此设立支农再贷款台账;借款人应按照会计和信贷管理要求逐笔登记涉农贷款发放和收回情况,不再要求其另行单独设立以支农再贷款为资金来源所发放农户贷款的明细台账。
四、进一步明确申请支农再贷款的条件申请
支农再贷款的金融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为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在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设立存款准备金账户,并按规定比例足额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坚持支农服务方向,期末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70%;内部管理健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或趋于改善。同时,各分支机构要根据辖内实际情况,按其期末资本金、净资产、存款或者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对单个借款人发放支农再贷款的期末余额实行总量控制,以维护再贷款资产安全,并督促借款人坚持市场筹资。对首次申请支农再贷款的借款人,尤其是存款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各分支行要对其产权结构、法人治理、内部管理及经营稳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总行备案。
五、切实加强支农再贷款政策宣传
5.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业务档案管理,保证信贷业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及省联社贷款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贷业务档案指各级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在信贷业务的受理、调查评价、审议、审批、发放和贷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史料价值及查考利用价值的资料,包括合同、文件、账表、函电、记录、图表、声像、磁盘等。各类信贷业务的档案资料范围(见附件1)。
信贷档案管理是指信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保管的过程。本暂行办法所称信贷业务包括表内信贷业务(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业务(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本暂行办法所称借款人,是指在联社或信用社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事业法人客户及自然人客户。
第三条 管理原则及管理方式。信贷部门对信贷档案管理要确保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原则;实行逐级建档、统一管理的方式。
一、真实性:信贷档案要求为正本、原稿,对于无法收集原件而只能收集复印件的重要信贷档案资料,信贷人员应将复印件与原件核对后,在复印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并签字确认。
二、完整性:信贷档案资料要求内容完整、要素齐全。
三、及时性:信贷档案资料要及时更新、补充,每月定期收集企事业单位或自然人的财务等信息,并及时归入信贷档案。
各级信用社负责收集和管理本级社的信贷档案,每笔信贷业务的全部档案资料原则上集中在经办社。县联社信贷业务部负责保管下列档案资料:信用社报送的贷款审查、决策的有关资料;联社的贷款审查意见、贷审会审议表决表、会议记录、贷款审批表、贷款支付明细清单等出帐审查资料、大额贷款贷后回访、专项检查报告等有关资料、与计划信贷部门和联社贷审委审查审批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省联社、县联社信贷业务部、稽核部门和贷款信用社要监督、检查信贷业务档案管理情况。省联社每年要对信贷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一次现场抽查,原则上抽查对象不重复,但对管理情况不好的信用社,应重复检查。县联社每半年要对信贷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检查面不少于50%。形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整改。
第四条 管理部门。在贷款本息结清或信贷业务执行完毕以前,由信贷业务部门负责信贷档案管理(重要权证需入库保管只留存复印件),在贷款本息结清或信贷业务执行完毕以后,统一移交档案部门管理。
第五条 信贷业务档案按客户建立,一户一档。
信贷员是信贷档案收集的第一责任人,对信贷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完成信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涉及到向相关部门报送信贷资料的补充、更新时,信贷员要负责及时通知、报送相关部门和人员。
联社信贷业务部及基层信用社要选择熟悉信贷业务、责任心强、严守秘密的专(兼)职人员任信贷档案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社)信贷档案的立卷、保管和移交归档工作,做到科学管理、有效利用,严防毁损散失,确保信贷业务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六条 联社信贷业务部要设立信贷业务档案柜、信用社要设立信贷业务档案库。信用社档案库要配备必要的设施,具备防盗、防火、防渍、防腐蚀、防有害生物的功能,出纳业务库可设库中库(或保险箱),用于存放抵押和质押权证、有价证券、存单等。
第七条 信贷业务档案涉及联社、信用社和借款人的商业秘密,信贷档案管理员、调阅人员需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联社、信用社要建立调阅登记簿,经信用社分管主任或主任批准,方能调阅。
第二章 信贷业务档案的分类与分区
第八条 信贷业务档案分为四类,其中借款人的信贷业务档案分四类:权证类、客户基本情况类、信贷业务类、综合类。
档案库分四区:权证区、立卷区、归档区、综合区。
权证区(要单独设立在出纳业务库内)存放权证类档案(详见第九条)。立卷区存放业务执行中的客户基本情况类、信贷业务类档案(详见附件1)。归档区存放业务已经执行终了的客户基本情况类、信贷业务类档案。综合区存放信贷业务综合类档案(详见第十一条)。
信贷业务档案以借款人为单位,分区、分类地在信贷业务档案库中存放,存放的顺序按信贷管理系统中的企业代码顺序排序。自然人和农户可根据需要在每个区内按贷款种类再划分小区。
第九条 权证类档案是指抵押和质押权证、有价证券、存单等,主要包括:
(一)抵押贷款资料
抵押物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或证明文件;
抵押物他项权证书;
抵押物清单;
抵押物保险单;
抵押登记文件;
抵押公证书。
(二)质押贷款资料
动产质押中质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
质物的评估报告或作价依据;
质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质物保险单;
权利质押中的各种有价单据;
质押登记文件;
质押公证书。
第十条 客户基本情况类、信贷业务类档案(见附件1:信贷档案资料清单)自然人基本资料:
户口本、身份证或其他有效居留证件的验审复印件;
借款人具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证明材料原件;
贷款卡复印件;
消费类贷款的购买协议验审复印件;
首付款凭证验审复印件。
第十一条 综合类档案是指信用社内部有关信贷业务的各类报表,行业分析、信贷分析、调查检查、审计稽核等综合报告及资产风险管理业务的资料。主要包括:
各类信贷统计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及各种临时报表;信贷分析、行业分析、调查检查、审计稽核报告等资料;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各种材料。
第十二条 权证类档案必须存放原件。其他档案原则上应存放原件,如只能存放验审复印件。复印件的,需经信用社负责人批准,并由档案管理人员核对原件、签名确认。
第三章 信贷业务档案的管理
第十三条 移交。业务发生后,经办贷款的信贷员要在3个工作日内整理好贷款原始资料,登记信贷管理台帐,编制信贷员档案移交清单,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将全部资料移交给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员,经办贷款的信贷员可对业务资料复印保存。
其中权证类资料经办信贷员应建立登记簿,在业务发生时移交给档案管理员并签收,同时应填写收据,一式两份,一份给抵押或质押人,一份存档留底,待贷款归还结清后,凭此收据将有关文件资料退还客户。
第十四条 立卷。档案管理员对信贷员移交的信贷业务档案的整理、立卷工作,要在2个工作日之内完成。
权证类资料中的所有权、使用权证书、有价单证、存单应在业务发生时移交信用社出纳库保管。
客户基本情况类档案按户立卷、信贷业务类档案按笔立卷,分别填写档案皮、卷内文件目录,以借款人为单位装入档案盒中,填制档案盒封面。
第十五条 归档。档案管理员凭会计部门的收回贷款本息通知单,将已结清债权债务的合同文本及该笔业务的其他档案从立卷区的档案盒中抽出,相应修改卷内文件目录和档案盒封面,加盖收回印戳,将其转入该借款人的归档区保管。填写档案皮的归档号,将档案装入归档区对应的档案盒中,填制档案盒封面,建立已归档档案保管清册。
综合类档案在次年的第一季度前归档。
报表类档案要按年装订,文书档案一事一卷填写档案皮封面,分类装入档案盒中,填制档案盒封面。
第十六条 调阅。各级社要建立档案调阅管理制度。办理档案调阅时,应按照档案保密和调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调阅范围和履行调阅手续,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信用社保存的信贷业务档案主要供本社内部使用,只能现场调阅,一律不得外借。信贷人员调阅信贷业务档案应填写调阅单,登记调阅人姓名、调阅日期、调阅内容等;非信贷专业人员需要调阅信贷业务档案的,需经信贷部门和信用社
负责人签字同意。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及其他执法管理部门需要调阅信贷业务档案时,必须持有调阅公函,由信用社指定专人负责陪同调阅。调阅人对所需的档案经同意后可以复制,但不得将原件抽走。
第十七条 提取。因业务需要需提取出纳业务库中的权证类档案时,信贷员要填制重要抵押、质押档案出库单,经信用社负责人签批,交给档案管理员,档案管理员要到会计部门办理必要的出入库手续。
第十八条 保管。档案管理员要对信贷业务档案妥善保管,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违章借出信贷业务档案或透露档案内容。要定期检查各类档案的保管情况,检查间隔为每季一次,并书面记录检查结果。
信贷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有信贷关系的客户的档案永久保管;结清全部信贷业务的客户,从该客户与信用社的最后一笔信贷业务结清后次年的1月1日算起,保管五年。
综合类信贷业务档案(除各种报表的汇总表为永久保管外),保管期限为十五年。
信贷业务档案的保管及销毁清册为永久保管。
根据需要,可将非常重要的长期保管档案转入信用社综合档案室永久保存。第十九条 销毁。保管期满的信贷业务档案,要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信用社提出销毁意见,编造信贷业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信用社负责人在信贷业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后上报联社信贷业务部。
(三)联社信贷业务部和稽核部共同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提出存毁意见。对需销毁的档案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信贷业务档案前,应按照销毁清册上所列内容清点核对,销毁后,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报告联社分管领导。
(四)对保管期满但仍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信贷档案,应视情况继续保管三年以上,确无保存价值时方可进行销毁。
第四章 责任
第二十条 对损毁、遗失、擅自销毁信贷业务档案,擅自对外提供、透露信贷业务档案,涂改、伪造信贷业务档案,出卖信贷业务档案及相关资料,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信用社要根据本办法对信贷业务档案进行清查立卷或归档,对业务尚未结清的档案要在本暂行办法施行后三个月之内补齐。
第二十二条 信贷业务档案所用附件及档案盒由联社统一印制,信用社按需要领用。
第二十三条 信贷管理台账和其他信贷业务系统软件及数据文件的备份资料,存放于信贷业务档案库中的综合区。
第二十四条 信贷业务档案库的企业排序,以信贷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企业代码为标准。信贷业务档案库的目录索引和有关的管理信息,要及时登录到信贷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中。
第二十五条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新开办的信贷业务品种所需的档案资料在清单中另行增加。
6.企业贷款要量身选择信贷方式 篇六
尽管信贷市场空间巨大, 但由于种种原因, 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往往“惜金如命”。中小企业普遍有随生随灭的特征, 银行不可能充分了解每一家小企业, 另外, 小企业市场规范度不足, 信贷风险比较高。小企业金融服务“小、快、频”的需求, 又与目前银行风险控制机制冲突。按照正常的风险控制程序操作小企业信贷, 满足不了小企业的需要。
对于银行提供的各种信贷产品, 中小企业颇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慨。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贷方向和重点, 信贷产品也因此形成较大的差距, 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信贷方式。这本身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一道难做的选择题。此外, 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会碰到一个问题:银行的放贷期限一般最长不会超过一年, 而企业需要的是购买机器设备、扩大再生产、铺底流动资金等中长期的资金需求;或者企业抵押的房产是用于出租, 以每年的租金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对于这些中长期的企业资金需求, 如果银行放贷期限还是一年的话, 则很难真正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在贷款之前, 中小企业必须考虑清楚选择哪家银行, 选择哪种贷款模式成功的可能性大。那么, 中小企业应该如何根据自身特性去选择呢?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选择贷款方式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 拥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 这就决定了它们必须依据自身的实力规模与资产状况来选择不同的贷款路径。一般而言, 中小企业走得越远, 发展阶段越往后, 融资的渠道、贷款的路径也就越多。
在初创期, 企业资产匮乏、销售规模小, 资金需求额度相对也小, 往往表现为对流动资金周转的迫切需求;而当企业进入成长上升期, 表现出整体扩张态势, 未来发展预期良好之时, 随着规模的增长, 原材料、产品、订单等动产乃至股权, 都可成为贷款的抵押品, 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往往表现在用于规模扩张的设备投入、房产投资等方面。
在企业初创阶段, 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厂房是租借的, 大部分资金用于原材料采购及日常营运的维持;再加上尚未踏上发展轨道, 根基未稳, 资产匮乏, 几乎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抵押品。对于这部分企业, 一些银行推出的创新的信用贷款产品, 是比较不错的贷款路径。
无抵押小额贷款是无需抵押、无需第三方担保的信用贷款产品, 针对初创三五年的企业, 贷款额度也比较小, 上限是100万。而且贷款企业是在两三年期限内按揭还贷的, 这可以大大减轻它们的现金流压力。
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 客户群日益拓宽, 业务往来持续稳定, 中小企业可以踏上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这一新的贷款路径。由于国内担保贷款主要依赖不动产, 而我国中小企业总资产中大约60%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 不动产财产很有限, 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应收账款可以担保融资有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难题。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比如应收账款项下的产品已发出, 并由购买方验收合格;购买方资金实力较强, 无不良信用记录;购买方确认应收账款的具体金额、并承诺只向销售商在贷款银行开立的指定账户付款;应收账款的到期日早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日等。
科技型企业、制造型企业与贸易型企业, 这几类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 业务重心与主营方向各有不同, 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不同的运营环节, 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于不同的运营环节, 因此他们的贷款路径必然有所区别。
根据行业特质选择贷款方式
最困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难题, 无疑是由于资金短缺, 无法将科技成果及时地转化为产品, 将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提升,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占得先机。这类企业如果缺少固定资产作为抵押, 得不到银行的信赖, 完全可以发挥自己在研发设计、专利技术等层面的核心竞争力, 将其作为打动银行心扉的根本利器。
企业可以其名下所拥有的合法有效的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商标专利权作质押, 根据银行聘请的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 从银行获取贷款。
金融危机给中国沿海的制造型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给它们原本就绷得紧紧的资金链又加上了一份可怕的压力。当前, 制造型中小企业普遍陷入急需资金而又缺乏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的窘境。其实制造企业最核心的运营环节———生产制造, 出路就在环绕着制造过程的相关资源之中。只要将企业经营周转中的原材料、产品等存货质押给银行, 就可能叩开银行的“钱关”。
存货类融资具体包括现货质押和标准存货质押两种。现货质押又分成静态质押和动态质押。静态质押是企业以自有或第三方合法拥有的动产质押取得授信, 手信人付款赎货。动态质押则是企业以自有或第三方合法拥有的库存商品质押, 银行对质押商品的数量或价值设定最低限额, 允许限额以上的商品出库, 受信人可以以货易货。该方式适用那些质物使用频繁、规格较多, 特定化监管方式难的企业。
而标准存货质押, 则是企业以自有或第三方合法拥有的标准存货质押取得授信, 并以标准存货交易款用于偿还银行授信。这种方式适用那些除了标准存货没有其他抵、质押物但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
贸易型中小企业在买进卖出的贸易过程中处理最多的就是与交易合作方的结算, 很多企业在办理结算时会收到对方开出的商业汇票, 其中的银行承兑汇票及商业承兑汇票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兑付, 这时许多小企业往往只能坐等兑付日期到达。在刺骨的寒冬期里, 每多一天的等待, 对于企业的现金流就是24小时严酷的折磨。
其实, 企业大可不必如坐针毡地苦苦等待, 承兑汇票可以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 这是短期融资的重要资源。这种业务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 银行便会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款项立即支付给收款人。
7.小额贷款信贷调查报告 篇七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概况:(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性质(国有、集体、股份、私营等)、法定地址、注册资金总额、股份的主要构成、生产经营范围、成立时间、职工人数等)
2.经营情况:(企业规模、主营项目、年产值、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等)
3.行业情况:(行业成本结构、行业的经济周期性、行业赢利性、国家政策等)
4.管理情况:(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有关证件的合法有效性;企业内部各车间、部门之间的运作是否通畅;管理人员、员工对企业领导的评价,对企业发展计划的了解程度;安保、环保、员工保险工作是否正常等)
5.员工信息反馈:(企业经营历史;企业是否正常运转;年产值/月产值;工资发放及时性;管理人员素质等)
二、企业借款原因:
企业申请贷款的原因、用途、用款计划的合理性,市场前景如何?预计效益如何?自有资金多少?尚缺资金多少?多长时能收回成本?什么时间能还清贷款等。
三、企业还款能力
1.生意模式(上下游客户分析,应收款和应付款明细)
2.企业的财务分析(包括总资产、总负债、损益)
3.还贷来源及还款时间分析
四、借款担保方式
属于抵押担保的贷款,写清抵押物的名称、所在具体地点、权属情况、租赁情况、数量和质量状况、评估价值、价值是否稳定、变现能力等 ;属于保证担保方式的贷款,写清保证担保人基本情况(同借款人基本情况)、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评估担保资格、保证人的代偿能力、担保人的资金来源等
五、企业侧面调查
企业经营历史;企业口碑;管理者信誉;企业和管理人员有无隐瞒负债情况;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有无债务纠纷
六、调查结论
调查人要在进行贷款综合效益分析基础上,总体评价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偿还、管理状况”,结合借款用途、还款来源和计划、借款项目的自筹资金到位情况明确以下事项:
1、贷与不贷;
2、贷款方式;
3、贷款金额;
4、贷款期限;
5、贷款利率;
8.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 篇八
1、负责收集贷款项目的基础资料,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
2、负责发起并组织对项目的外访工作。
3、参与风险主审对客户账务核实过程。
4、参与项目反担保措施的制定,并与客户沟通敲定。
5、独立完成项目调查报告,并对调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6、与客服部保持良好沟通,协助落实各项反担保措施。
7、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在贷项目管理台账,月末与内勤核实在保金额。
8、负责对在贷项目利息的按时催收。
9、按照公司规定,定期对项目进行贷后检查,跟踪项目经营情况、还款保障、还款意愿、重大事件、反担保情况,撰写贷后检查报告并归档;
贷款客户经理岗位职责(二)
1、负责个人信用贷款产品营销推广,以公司提供的和个人资源来开发新客户,并维护客户关系;
2、负责个人及小微企业房屋、汽车抵押类产品营销推广;
3、完成公司及部门经理分配的销售任务;
4、完成销售报告,并向公司及部门负责人做工作汇报;
5、根据一线工作了解到的客户反馈,向公司提出产品及流程优化建议;
6、负责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维护客户关系;
7、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贷款客户经理岗位职责(三)
1、完成直属销售小组下达的销售任务;
2、按照直属小组销售计划开展个人信贷推广活动,销售信贷产品;
3、深入了解客户情况,协助客户进行贷款申请;
4、收集客户资料及建立贷款人客户档案;
5、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负责维护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贷前、贷中及贷后服务;
6、关注同行市场信息,及时反馈行业动态。
贷款客户经理岗位职责(四)
1、执行信贷业务发展计划、市场营销策略和经费预算;
2、实施信贷业务发展计划,完成营销指标;
3、建立健全客户数据库,实现对客户分级管理和实时动态数据分析;
4、负责存、贷款营销工作;
5、负责评级、授信、评审、合同签订、贷款发放支付及贷后管理工作.贷款客户经理岗位职责(五)
1、负责贷款产品营销推广,以公司提供的和个人资源来开发新客户,并与客户关系维护;
2、负责接待客户的业务咨询及为客户办理各项贷款业务;
3、收集客户的其他必要文件和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4、负责维护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贷前、贷中及贷后服务工作;
9.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 篇九
一、现行农村担保贷款运作缺陷分析
1.缺少担保主体。各类具有担保资质的农村企业、担保公司、富裕农户不愿为没有经济往来的普通和贫困农户提供担保,致使一些普通和贫困农户只能相互担保。以联保贷款为例,它是由一组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农户互为担保,不需要资产抵押,而通过承诺在贷款到期时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该模式在2000年初被人民银行大力推行,但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户间出现了“联强不联弱”的现象,组建联保小组困难。人民银行发布的《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问题指引》要求联保“不少于5户”的限定使一些贫困农户难以寻求到合适的联保人。
2.担保质量差,风险难控。一些保证贷款和联保贷款是因农村乡土、亲缘和经济关系而促成,不能反映担保人真实的担保意图,常出现“凑保”、“骗保”行为;或者同一经济共同体的合伙人互为担保,实为一户多贷、套取信贷资金;或者同一产业链上的经济体互相担保,易引发行业性金融风险。担保贷款的质量降低,不仅导致担保贷款纠纷案件逐年上升,也严重威胁到传统信贷模式的生存。
3.农金机构的“惜贷”。一些农金机构考虑信贷资金安全,对贫困农户群体“惜贷”,造成“扶强限弱”。据调查,一些市县约80%的联保贷款投向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和富裕农户组,而贫困乡镇及农户获得的信贷支持较少,加速了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同时,农村期货和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资产评估和登记机构的匮乏、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因素使农金机构不仅削减保证贷款,也严格限定难以变现的农村资产抵押贷款,使担保贷款投放到农村地区受到限制。
4.贷款制度设计不完善。农村和城市有着相同的复杂和特定的社会结构。相比各商业银行在城市金融贷款目标主体的细分上,现有农金机构对农村信贷目标主体的划分简单,缺乏准确的服务对象定位。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信贷品种还不丰富。此外,结息方式、还款期限、贷款手续等制度缺陷,也限制了农村担保贷款的投放。
二、农村新型担保贷款模式综述
与传统信贷模式相比,新型农村担保贷款模式有运行地域小、时间短的特点,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一)农户大联保
农户大联保的特点是强调各行政村、农村合作组织和商业协会对所辖农户贷款的担保责任。该模式在2007年4月被山东潍坊农金机构推行。在行政村自行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贷款额度的考量后,需要信贷的合作组和农户按贷款额的3%~5%缴纳风险保证金存入农信社。此后,农户若需贷款可持相关证件去农信社直接办理,若贷款逾期,抵扣集体保证金。农户信用等级高,可减免30%~40%的贷款利息,有效提高了农户参加大联保和维护信用的积极性。联保农户以村、屯为单位,户数从一千到数万不等。该模式由山东省正逐步推广到其他省市,运行较好。在贫困的西部农村地区,该模式也得到推广。甘肃金桥村镇银行采取“农民申请、农户联保、干部推荐、基金保证”的联保模式,由于地处贫困县域,联保基金的缴纳比例稍低。从金桥村镇银行的运行看,该模式有效保障了贫困地区信贷资金安全,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和农户的经济发展。
乡村“大联保”被部分农村产业协会转化成同行业间联保,即“协会联保”。该模式由湖北宜城农金机构和商业协会2007年底联合开办。“协会联保”贷款采用“行业协会+保证金+银行信贷”机制,面向农村产业协会会员。农户先入协会,后入联保小组,按信贷额的25%缴纳联保金给协会并存入农信社。农户贷款申请经协会和农信社共同审核后,最高可获取担保金4倍的贷款金额。该模式满足了部分农村产业大户的资金需求。
(二)企业担保
企业担保模式指以企业作为农户贷款的担保主体,在农业企业较多的县域,该模式可以缓解农户在种养殖、商业流通、劳务领域资金匮乏的状况,大中小型企业都可广泛采用,目前不乏成功案例。大型企业下设担保公司,企业产业链中的农户和经销商需要贷款时,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再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按企业要求将资金支付给农户,待企业收回农户产品后归还贷款。例如四川通威农业企业早在2006年就采用了此模式。
中小企业的担保方式更加灵活。有的农金机构实行“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社”的信贷模式,先对农业企业进行担保等级评定,确定其能为农户提供担保的额度。企业接受有产销关系农户的担保申请,保障农户贷款。例如安徽和县农金机构2008年以后采用了此模式贷款,信贷回笼率高达95%以上。有的农金机构实行“农民借贷、企业担保、借款人到企业务工、担保企业为农户还款”的信贷模式,例如河北丰宁县农金机构等。
(三)保险公司担保
2008年上海农村地区农金机构采用了“信贷+保险”的“银保协作”信贷模式。农金机构和农业保险公司分别与贷款的农民合作社签署小额信贷合同和保单,将信贷担保和农业保险捆绑运作。保险公司的小额信贷保险保单作为农金机构的第二还款来源,拓宽了农民合作社的担保贷款渠道。
(四)基金担保
基金担保指各地农金机构,特别是地方财政资金宽松的地域,以农村集体资金和政府财政资金作为贷款担保金而实行的信贷模式。地方财政资金、集体资金数额大,在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拓宽农村信贷投放面上作用明显。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域的农金机构采用了“基金+担保公司+银行”的模式,向市财政资金担保的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不超过担保金总额5倍的贷款。市财政所辖的担保公司和农金机构分别对贷款承担95%和5%的信贷风险。在个别贫困县域如新疆某县采用“扶贫贴息+农保中心+农村信用社”的模式,即以乡村集体积累资金做农户贷款的担保基金,而农户则无需抵押和出资。上述担保模式中,村干部也出资交纳担保金,若信贷投放效益好,银行对信贷基金和贷款管理的基层村镇工作人员给予奖励,例如天津市蓟县实行的“银政合作”模式章程规定,不良贷款率低于0.5%,县担保服务中心会给予担保金出资人奖励。
三、新型担保贷款的优点
1.针对性较强。新型信贷模式不仅能将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信贷范围,还针对性地弥补了某些信贷制度缺失。协会担保满足了农村产业大户的资金需求;企业担保保障了供应链上养殖农户的资金供求;基金担保适合县域和集体资金宽裕的农村;保险公司担保则化解了部分农村产业的高风险。相比传统担保贷款的制度缺陷,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信贷的针对性。
2.担保主体稳定。传统的联保小组组建困难,而新型信贷模式则能够扩大和稳定农村信贷的担保主体。协会对会员贷款的检查,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对农户贷款的回访,企业对农户的技术、信息、购销帮助等活动增强了银行、企业、农户之间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和农村优势产业的推动。保险担保模式拓展了保险业服务“三农”的范围。政府基金担保和相关的协调机制增强了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导向功能。这些都离不开多元而稳定的农村信贷担保主体。
3.降低了农村信贷风险。首先,县域或村域范围内数千至数万农户在缴纳担保金的前提下,利益与风险共担。参保农户越多,担保基金数额就越大,应对风险的能力也越强,每位农户的金融风险也相对减小。其次,保险资金参保农村金融市场,化解了部分农村金融风险。再次,相比传统的农村贷款,担保主体的稳定和多元扩大了农户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途径和信心。这些因素也促使农金机构敢于将信贷投放到普通农户和贫困农户手中。
4.提高了信贷质量。新型担保贷款模式由于引入了协会、企业、村委会、政府、保险和担保公司等第三方保证人,客观上提高了农村信贷质量。上述第三方担保人因为承担贷款的连带责任,促使他们首先对农户贷款进行审核考量,进而减少了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即使在贷款使用环节,他们对贷户信贷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也比金融机构单独管理来得迅速和便捷。第三方和金融机构的双重监督客观上提高了农村信贷运行质量。
5.调动了农户发展生产和信贷的积极性。贷款用途由农户掌握,信贷的优惠政策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相结合,不仅调动了农户信贷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四、几点思考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环境差异较大,“一刀切”的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如何因地制宜,构建有针对性的金融制度框架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缓解农村信贷投放的不均衡,弥补农村金融制度缺陷,推进普惠制金融体系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新型担保贷款模式无疑提供了现实而富有意义的借鉴。
(一)积极扩大农村信贷担保主体
当前,由于农村相关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信贷担保主体缺乏,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员工在数量和素质上都不足,难以对当地每位农户执行全面而深入的贷款“三查”等监督制度,农村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的全面拓展一直受到限制。积极扩大贷款担保主体,寻求合适的贷款第三方保证人,充分发挥其对农户贷款的审查、推荐、信用评定职能成为化解农村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对策之一。第三方保证人对贷款农户的专业分析、评估和担保职能将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走向专业化、市场化、系统化,使原先的农村信贷,特别是农村小额信贷由“零售式”转为“批发式”运作,既节约了农金机构的信贷成本,减少了单个农户贷款的繁琐手续,也为协会、企业、村委会、政府、保险和担保公司等第三方保证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发挥政府对农村信贷的引导和保障功能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金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政府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保障功能并不突出。但新型信贷模式让我们看到,地方政府对农村信贷的引导和保障职能大有可为。首先,政府的财政担保基金发挥了经济杠杆功效。政府以财政资金担保,银行按照放大比例向农户提供担保贷款,有效撬动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循环。其次,政府基金担保能够以强大的地方财政做后盾,以政府间的合作为保障,既容易对信贷农业的产供销渠道和技术给予支持,也为化解农业风险,完善相关补偿机制提供了稳定的担保主体。再次,政府基金担保模式不需要农户缴纳保证金,无疑给农村贫困人口获取信贷资金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三)拓展涉农企业对农村信贷的担保职能
农村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一直以来农村企业只限于为满足自身贷款需求向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而对满足农村有效金融需求,保障农村信贷资金安全流通上的贡献不大。目前各地开展的“银行+企业+农户”三方信贷机制使农村企业既能为农户担保,解决农户资金需求,缓解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压力,又能保障自身产业链的稳健运行,提高企业声望,为银行和农户开辟了一条三方共赢的农村信贷途径。从实践看,大企业担保可以促进农村特色和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生产,而中小企业担保更适合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前景广阔。
(四)完善农村信贷激励机制
乡村大联保模式得以迅速拓展,和其采取的农户还款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目前农金机构对逾期贷款加罚利息,但对提前和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却普遍缺乏贷款利息优惠、调增农户信用等级、保障农户再次贷款的易得性等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村信用环境的构建。应积极完善对农金机构、贷款农户、信贷员三方的激励机制,对遵守信用的贷款农户给予适度奖励,以良好的机制改变农户对到期贷款的拖欠和推诿状况。对新型信贷模式的研究还发现,农村领导干部与农户乡土或亲缘关系密切,对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了解,赋予其适度的贷款监督责任和奖励机制,对帮助农户发展产业经济、归还贷款能起到很大的鞭策作用。建议在农村信贷领域适度引进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贷款的奖励和责任机制,切实保障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化解农村信贷风险。
(五)大力拓展对“三农”的金融保险业务
农业和农村金融的保险模式还未深入推广,特别是在欠发达农村地区,此项业务运作机制亟待深入研究。保险业、担保业要深入“三农”,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保险制度,确定不同农村地区合理的担保费率,使农民和农业保得起,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赔得起,发挥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和补偿功能,增强农金机构发放农业贷款的意愿。
摘要: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现行传统农村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效益,而新的联保贷款和担保贷款模式既不需农户的实物抵押,也部分规避了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要完善农村担保贷款制度,应采取措施积极扩大贷款担保主体;发挥政府对贷款的引导和保障功能;拓展涉农企业对农村信贷的担保职能;完善农村信贷激励机制;大力拓展对“三农”的金融保险业务;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对农贷的奖励和责任机制。
10.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 篇十
近年来,我支行认真执行信贷政策,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质量。截至2月底,贷款余额42326万元,贷款额度已满,其中不良贷款460万元,个人贷款11327万元,公司类贷款30538万元。按期限中长期贷款7682万元,一年期贷款34644万元;按利率分高于基准利率35797万元。个人类贷款463户,公司类贷款44户。房地产贷款5户,金额8130万元;化工类贷款10200万元。分析我支行的信贷结构,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贷款不畅、贷款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查找不足,不断提高信贷质量。
充足的信贷投放有力地促进经济起暖回升。在外需萎缩、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信贷资金拉动投资迅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地政府投资项目主体。在新一轮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企业的投资信心正在恢复,民间投资热情逐步激发。然而在信贷总量激增的背后,信贷资金结构尤其值得关注。在信贷投放中,有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建设,而这些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项目。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政府融资平台,在保证各地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却也积累了一定的信贷风险。大企业、大项目资金多,但大量中小企业正是面临技术改造,生产线升级换代的关键期或是寻找新项目的建设期,却苦于没有资金。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基层银行的授信权限上收。前几年,由于辖区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上级银行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体制,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收,大批基层行尤其是县级支行不再享有实质性的贷款审批权限,相对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入。二是信贷准入标准不断提高,信贷投向定位趋向集中。近些年,银行对贷款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贷款投向的客户评级大都在A级以上,对标准以下的客户逐步实行信贷退出机制,同时信贷投向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信贷投向朝“大”倾斜,普遍实行“双大”(大行业、大企业)和“四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产品),信贷投放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企业。三是社会信用环境不尽理想,银行债权落实不到位。前些年,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不能有效落实银行的债权,极大地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改制后的企业自然难以得到信贷再支持,而且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悬空银信机构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信用环境的欠缺,使得银企之间失去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促使银行信贷投放更趋于谨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及业务品种的创新,加之诉讼执行难、受偿率低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的报告中重申,在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效缓解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强化贷后管理,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一、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
首先,要改变存款立行的观念,树立贷款与存款同等重要的观念。目前,存款业务仍然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立行在业内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吸引存款不仅成了员工的工作重点,也耗费了员工主要精力。银行要充分认识只有贷款才能获利,才能使银行充满活力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开拓精神,因为惧怕风险,不敢放贷,将会使银行失去了大量的获利机会,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压制一些优秀企业的发展。其次,针对实际情况,继续加大对园区经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订单农业和科技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对园区内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具体措施,对有市场、有信誉、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再次,要优化信贷结构,实现信贷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合。对国家和省市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对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好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与科技型企业建设稳定的银企关系。此外,要加强金融创新,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贷后管理等操作管理制度,灵活运用贷款利率政策,提高资金定价水平,满足不同层次贷款需求。
二、进一步优化利率结构
贷款利率是重要的政策工具,相对而言,存款利率处于从属的地位,它主要是根据贷款利率而调整,并不是货币政策向经济整体传导的必经之路。经过六次加息以及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比较成功地降低了信贷的增长速度,资金从银行流向企业和投资的速度放缓。信贷对于投资、通胀等的影响已经减弱,并不是控制了信贷就能完全控制投资和通胀。以往流动性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和信贷产生,但现在企业和居民拥有大量存款,而且金融市场初步发展起来,流动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产生,即使信贷增长放缓,流动性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快速增长。即使得不到宽松的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在自筹资金的推动下快速增长;居民存款则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流入股市,推动股指上扬。
要使加息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需要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不能只是控制住银行信贷,而要全面控制流动性的形势,对产生流动性的各个途径和各种方式都产生影响。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利率结构,使得各项利率能够反映各自领域的流动性稀缺程度,而且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联动性,央行只需要抓住其中的基准利率,就能对所有的市场利率都产生影响,从而全面控制流动性形势。为此,央行采取了不对称加息的方式,存款利率的调整幅度要大于贷款利率。央行的不对称加息,将使利率结构更为合理。当然,合理利率结构的形成,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需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央行放宽对利率的管制,给予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合理定价的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贷款期限结构
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利率期限结构,发挥利率杠杆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要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风险定价制度,根据货币政策取向和贷款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要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发行长期负债工具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推动中长期贷款证券化试点,以改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状况,优化利率期限结构,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银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信贷贷款档案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小额贷款信贷员07-24
信贷从业资格管理办法07-07
农行信贷管理制度08-05
银行信贷管理报告08-14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06-08
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07-19
浅议信贷风险管理08-04
信贷管理个人简历参考10-19
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试行)10-03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