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共10篇)(共10篇)
1.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一
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Unite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aims: 1.learn the new words of this period 2.learn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What + be + 主语 + Ving + for vacation? 回答:主语+be+Ving„„
When + be + 主语+ Ving? 回答:主语+ be+ Ving +时间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spending time with my friends
When are you going?
I’m going next week.3.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现在进行时可用来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将要发生的动作即“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g-in The teacher say “The National Day is coming, we will have a seven-day holiday.What are you doing during the holiday? Before you answer my question,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first.”
Step2 Present the new words The verb babysit can be presented like this: You can show students a short cartoon.In this cartoon, a baby is crying, after hearing this ,a girl comes to look after the baby.She gives the baby some food and make the baby stop crying.After finishing watching this cartoon, you can say to your students “the girl is babysitting the baby”
The ways of presenting “camp” and “plan” are the same as babysit Step3 Practice
①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完成单词
1.Jack has to b_____his sister’s baby on Saturday 2.He p_____to have a relaxing vacation 3.I’m going_____(宿营)with my classmates.②让学生自己用这三个词造句
Step4 1a
①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in 1a,and have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discuss and finish it.②Correct the answers
Step5 1b ①Display the wall calendar and present the expression: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staying home on Sunday.②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ask them to write a conversation number from 1 to 3 in each box.③Check the answers
Step6 1c ①Read the sample dialogue in 1c to students ②let students do the pairwork ③let students perform the dialogue in class in different moods such as happy, irritated,bored or in different role relationships such as a parent and child, husband and wife, two friends,etc.④le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Step7 2a.2b First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chart.Make them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task carefully.Second let students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listening task,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 task has given.Third pal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 ,point out the sample.Hector is visiting his cousins on Friday.For the second time, let students finish the filling task.Step8 2c ①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②Hav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③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vacation plans
④Ask some pair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Step9 Grammar Focus Review the grammar box
①What + be + 主语 + Ving + for vacation?
回答:主语+be+Ving„„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 am visiting my grandmother What is she doing for vacation? She is going camping What are they doing for vacation? They are relaxing at home When + be + 主语+ Ving 回答:主语+ be+ Ving +时间 When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on Monday
thWhen is he going? He is going on the 12.When are they going? They are going next week.②解释一下,现在进行时可用来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将要发生的动作。即“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2.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二
继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之后,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基础教育学段热议的话题。重新审视教科书的地位, 提升教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的认识, 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科书的地位与作用
教科书作为教材狭义层面的范畴, 其价值取决于它包含的课程内容。首先, 优质的教科书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具体的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需要一个媒介来融合, 教科书就是连接二者的桥梁。教科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教科书,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很难系统地为学生讲述知识概念。其次, 教科书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 而且是承载一定课程内容的载体, 而课程内容是教科书能被使用的前提。最后, 教科书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将课程内容从教师那里转换到学生那里的责任, 能够将无形的知识化作有形的书本。因此, 教科书是一种教学用具, 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文本资源, 是日常教学中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二、教科书的整合
如何进行教科书的有效整合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师所关注的话题。教师要在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的基础上, 通读教科书的编排体例, 把握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 理清教科书编排内在的逻辑关系, 分析并绘制可以进行内容整合的思维导图。
教科书的内容可谓是以“海、陆、空”三维度、立体式姿态呈现出来的, 教师应在正确理解、阐释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对教科书进行整合, 同时, 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对教科书的设计进行反思, 辩证地看待教科书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教科书的整合过程是一个具有启发性、渐进性、创新性和生成性的过程, 需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 发挥教研共同体的作用, 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 进而达成教科书整合的最终目的。
三、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困惑与分析
笔者在前文主要针对教科书的地位、作用以及整合进行了论述, 接下来围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归纳与阐释。
(一) 教科书单元整合存在的困惑
通过实地调研, 笔者发现所研究区域 (吉林省) 的一线初中英语教师对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单元整体设计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如何划分整个单元课时?
2.如何处理单元中所出现的大量生词?
3.如何处理2d的对话?
4.如何处理Grammar Focus部分?
5.如何处理阅读课?
6.如何处理写作部分?
7.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8.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夯实基础知识?
(二) 教科书单元整合所遇困惑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依旧对教师参与教学资源整合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从教科书能否满足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情感需求出发, 结合教学实际对教科书进行整合。对于教科书的使用者———教师来讲, 如何有效地整合教科书以适应学生、教师的需求, 是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挑战。其实, 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反映出教师在教材观及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1.教师的教材观
教师的教材观是指教师对教材本质及其功能的基本认识, 它反映了教师看待教材的视角、方式、思维与态度。教材观不仅涉及教师教给学生什么知识, 而且涉及教师如何教授这部分知识。因此, 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的讲授方式。
“如何划分整个单元课时?”“如何处理阅读课?”“如何处理写作部分?”等困惑与教师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授课任务, 以便更好地为中考复习做准备密不可分;“如何处理单元中所出现的大量生词?”“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夯实基础知识?”等困惑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考虑的;“如何处理Grammar Focus部分?”“如何处理2d的对话?”等困惑折射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困惑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英语课堂教学与学校实际状况的关联。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师在“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整合教科书”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成效和质量, 决定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与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周晨2015) 。教师的专业能力呈现出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价值性 (周晨2015) 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上述8个方面的困惑不仅反映出教师对使用教科书的反思, 而且反映出教师对教师角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与以往版本的设计面相比,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科书的设计面更广, 这必然会冲击英语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 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意味着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也要随之提高。
四、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原则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凝炼出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教科书单元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性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整体把握初中英语教学内容, 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为出发点和归宿, 关注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 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堂课。根据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 许多知识会多次出现, 每次出现都会更深入、更丰富,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也要循序渐进。
(二) 关联性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单元与单元之间, 课时与课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反复运用的过程, 任何内容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知识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关联。
(三) 完整性
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堂课, 都有它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以促使目标达成。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 整个单元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习得过程。
(四) 连贯性
在单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的梯度, 即内容从易到难, 形式从控制型到开放型。单元教学也是如此, 每堂课都要有效地承接上一课时, 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操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五、教科书单元整合实施举例
针对教师对教科书单元整合出现的困惑, 笔者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 教科书单元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初中毕业需要达到的五级目标中明确指出, 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 克服生词障碍, 理解大意;能根据提示独立起草和修改小作文 (教育部2012) 。
从《新目标英语》教材整体编写顺序来看,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的语言学习, 掌握了3种时态以及1300个词汇和一些简单句式, 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能够针对自己的喜好和活动内容进行简单交流。目前, 学生能够谈论本单元的语言目标———过去发生的事。教学内容以假期活动为主题, 贴近学生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需要使用过去进行时态, 利用相关词汇、短语以及表达感受的形容词描述活动。学生在七年级下册最后两个单元已经学习了过去进行时态以及很多描述活动的词汇和短语, 根据关联性原则, 这一内容不需要详细讲解, 只需要进一步操练, 达到熟练使用即可。在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 学生还要使用复合不定代词以及where, 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 这一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整体理解Section B的阅读部分 (训练阅读技巧) 和提升写作技能。同时,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训练资源,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水平进行整合并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二) 学期课时分配及设置
一般来讲, 初中阶段每个学期为18周, 如果除去假期和考试占用时间, 教师实际授课时间为17周。鉴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共有10个单元, 每个单元可以用8个课时来完成。以第一单元为例, 可将课时设置如下:
The first period:1a-2c, 3a (skill:listening)
The second period:2d, 3a, 3b (skills:speaking and writing)
The third period:Self Check 1, Exercise A
The fourth period:P8-4, 1a-1e, 3a-3b (skills:listening and writing)
The fifth period:2a-2e (skill:reading)
The sixth period:3c (skill:writing)
The seventh period:Self Check 2, Exercise B
The eighth period:Review
虽然听、说、读、写训练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很重要, 但要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所有技能训练的预期标准是非常有难度的。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确定一个重点突破的语言技能, 并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进行补充, 既能做到重点突出, 又可以节省时间。教师在设计具体课时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单个语言技能, 应该根据单元设计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原则, 在每个课时结束时为下一个课时做好铺垫, 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
(三) 本单元内容设计
本单元共计8个课时, 笔者将每个课时的内容设计如下:
1.The first period:1a-2c, 3a (skill:listening)
语言知识内容: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 Did you do...? (3) 不定代词的用法。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听的描述, 本堂课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Free Talk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What did you do?
Step 2:Listening (New Lesson)
(1) 将活动与图片匹配;
(2) 通过听将人物与活动图片匹配。
这两个部分都是输入环节, 在接下来的输出环节中, 不能简单地检查答案, 笔者使用问答的形式,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内容:
T:Where did Tom g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summer camp.
T:Did he go with anyone?
(引出不定代词, 让学生体会用法, 笔者进行讲解)
S:His friends.
T:Do you think he did something interesting?
Step 3:Practice
将Grammar Focus中3a安排到这一环节, 练习不定代词。
Step 4:Listening
(1) 2a Listen Where did the people go on vacation?Complete the chart.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听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 识别主题, 获取特定信息。
(2) 2b Listen again.Check (√) Yes, I did or No, I didn’t for each question.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听简单对话, 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Step 5:Practice
2c Role-play conversations between Grace, Kevin and Julie.
本环节是一个控制性对话训练, 学生在使用听力中出现的信息进行对话操练的同时, 检查上一个环节的答案, 逐步从听到说, 循序渐进。
Step 6:Homework
Collec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own vacation.You need to tell us:
(1) Where did you go?
(2) What are the interesting things during your vacation?
作业是对本堂课内容的复习和巩固, 也为下堂课“简单谈论自己的假期生活, 根据自己的信息写邮件”埋下伏笔。
本堂课设计了6个环节, 重点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从简单的一问一答到稍微有难度的长对话, 中间环节联系紧密, 同时兼顾了笔头训练。例如:在1c到2a之间, 通过填空题练习不定代词, 给下面的长对话搭了一个“脚手架”,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语意思;最后的作业也给学生提供了笔头练习的机会。
2.The second period:2d, 3a, 3b (skills:speaking and writing)
本堂课要在第一节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 最后将听到的内容改写成电子邮件。从使用目标语言谈论自己和别人的假期生活的“说的输出”提升到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短小的段落的“写的输出”。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说的描述, 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Free Talk
Share the interesting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s in public.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在教师的帮助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经历。
Step 2: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图片 (见图1) , 让学生进行推测。
T:Helen also has a great time on vacation.There is a photo that she took.Do you know what it is?
然后, 笔者给出生词waterfall。
(2) 引导学生听一段关于Helen的假期生活对话。
T:Can you guess where Helen go on vacation?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re did Helen go on vacation?/What’s the name of the waterfall?/How many photos did Helen take?/Did Rick go somewhere interesting?/What did Rick do?
同时, 笔者引出生词和短语, 并结合对话,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and role-play it.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表演活动。
Step 3:Practice
对于不能见面的朋友, 可以通过写电子邮件的方法告诉他自己的假期生活。
(1) 引入Grammar Focus 3b, 自然地从说过渡到简单的写。
(2) 进一步练习, 将Helen的信息改写成电子邮件。
Dear Mary,
Long time no see.How was your vacation?Did you go____________?Did you do____________?I went to Guizhou with____________.Do you know I saw the Huangguoshu Waterfall.It was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there.I really want to go there again.Bye for now!
Helen
在上面的两个环节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假期生活, 从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对话过渡到简单的段落写作, 有梯度地延续上一课时的听, 再从说到写的过程。整个课程以第一人称为主, 偏重控制性的活动, 然后进行第三人称的训练, 活动设置要更加开放, 着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Step 4:Make a survey
3c:Ask your group question about their last vacation.Then tell the class your results.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 教师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变。例如, 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也可以询问自己想问的问题。在汇报的过程中, 笔者要向学生明确规则:
(1) 每人汇报1~2名同学的假期生活即可。
(2) 要试着更具体地描述同学的活动, 不要一句带过;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半开放的范例,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
Report
In our group, everyone ate something at a restaurant.Mary visited her cousin in Beijing.They went to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and took quite a few photos.They are so great.Tom...
这一环节重点训练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人的经历。
Step 5:Homework
(1) 写一篇短文, 描述你的好朋友的假期生活 (第三人称) 。
(2) 练习卷一张, 包括以下内容: (1) 根据句子意思填写适当的单词; (2)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3) 选择填空。
设计这一部分练习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A部分的语法知识, 促使学生通过笔头练习进一步夯实基础。习题设置不在多而在精, 命制习题要有针对性, 既要有助于检验, 又要有助于讲解时的知识延伸。
本堂课的设计是一个从说到写的过程。仿写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因为这是本单元第一次段落写作活动, 写的内容不宜过难。在作业设置上, 教师要对Section A部分的语言知识进行检验, 及时解决问题, 不要遗留到最后。针对Section B部分的语言知识处理, 教师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3.The third period:Self Check 1, Exercise A
本堂课设置为习题讲评课:
Step 1:完成Self Check 1, 巩固不定代词的用法。
Step 2:基础知识练习反馈 (作业) 。
Step 3:针对作业中第一题 (写一篇短文, 描述你的好朋友的假期生活) 进行小组交流和点评, 每组选出一篇文章进行班级交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对写的描述为“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教育部2012) 。
本堂课是练习课, 重点解决学生在Section A中的语言知识问题, 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学生在作文修改环节分享习作, 有助于自身写作技巧的提高。
4.The fourth period:P8-4, 1a-1e, 3a-3b (skills:listening and writing)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项:
(1) 引导学生复习并使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假期生活中遇到的人和物。
(2) 从听的技能过渡到写的技能训练 (比A部分涉及的报告、电子邮件篇幅更长, 内容更丰富) 。
Step 1:Brain storm———复习学过的形容词
本环节是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输入型任务, 是基于单元设计的关联性原则设计的, 有助于学生回忆已有知识, 为接下来的输出做铺垫。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路, 将1a进行修改, 对词汇进行分类归纳。
Step 2:Practice
P8-4:Imagine you are all foreigners on vacation in China.You meet each other at the airport on your way home.Talk about what you did on your vacation.Don’t forget to use these descriptive words:wonderful, exciting, friendly, terrible, delicious and so on.
遵循单元设计的连贯性原则, 通过对话练习迅速将词汇运用于实践, 从词汇到对话, 学以致用, 为听力做好铺垫。
Step 3:Listening
1c&1d两部分讲述了Lisa的假期生活, 教材中采用问题的形式, 而不是简单地填表格, 与A部分的听力相比, 增加了难度。同时, 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谈论假期生活, 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Step 4:Writing
在这一环节中,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将Lisa的假期经历写成日记, 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完成3a, 同时讲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然后, 引导学生找到Lisa的假期活动信息, 完成改写。
Step 5:Homework
模仿3b&3c两部分内容, 根据自己的假期旅行经历回答3b的问题, 并写一篇日记, 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
教师在批改这篇日记的过程中应主要关注学生对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情况, 因为这篇日记涉及的句式简单, 所以能集中反映出学生对基本句型的掌握情况。
本堂课虽然以听力训练为切入点, 但笔者在听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了写作训练。无论是他人的旅行还是自己的旅行, 写作过程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一样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从他人到自己, 从第二课时中简单的电子邮件过渡到日记这种文体;同时, 关注不同的应用文体的格式。
5.The fifth period:2a-2e (skill:reading)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阅读两篇关于旅行的日记,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人物的情绪变化。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读的描述, 本堂课针对这四个方面的要求, 对略读、寻读、猜测词义三项阅读技能进行训练。另外, 阅读中的大量生词是学生理解的巨大障碍, 教师需要对生词进行分解处理。一部分生词可以通过课前的自由讨论引出并进行讲解, 另一部分生词可以放到课文中学习, 用来训练学生的猜词技巧。
Step 1:Before-reading
Discuss three questions:
(1)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vacation?
(2) Where do you like to go?
(3) What activities do you find enjoyable?
学习以下生词:activity, enjoyable, hill, top, below, bicycle, try, paragliding, feel like, bird
Step 2:While-reading
第一遍阅读文章, 回答问题:Did Jane have a good time on Monday?/What about on Tuesday?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两篇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旨。
第二遍阅读文章, 填写2c的表格:这是一个寻读的过程, 学生要学会找到重要信息。
第三遍阅读文章, 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Where did she go?/How’s the weather?/Where did she go in the morning?/Where did she do?/What did she eat for lunch?/What did she do in the afternoon?/How did she feel about the trip?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应关注文章细节, 训练猜词能力, 了解文章脉络, 完整复述文章。
Step 3:After-reading
完成2d&2e, 发挥想象力, 再次深入发掘文章的内容。
Step 4:Homework
认真阅读文章, 并能独立复述全文。
本堂课是一堂专门的阅读课, 重点训练学生的语篇整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尤其在处理文章中大量生词时, 笔者将它们进行了分解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根据单元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知识, 学生理解即可。经过多次阅读, 大多数学生能复述文章大意, 达到了语言输入的目的。
6.The sixth period:3c (skill:writing)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关于4级说的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带领学生再读2b的两篇日记, 从结构和语言的角度分析两篇文章。另外, 修改第4课时的作业———自己的一次旅行。
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Step 1:分析两篇文章的结构
第一篇日记写了Jane一天的经历, 分别描述了Jane上午、中午和下午做了什么以及感受如何。在描述下午活动时, 作者写得比较详细,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日记虽短但要详略得当”。
第二篇日记集中描写了Jane登山的过程, 虽然只讲述了一件事, 但作者设置了合理的故事情节, 逻辑链清晰, 表达完整。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难度更大。
Step 2:关注文章的语言, 再读两篇日记的开头
(1) I arrived in Penang in Malaysia this morning with my family.
(2)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
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句子开头?
(3) 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uilin scenery is the best under heaven.”Last summer, my family and I went to Guilin for a holiday.
(4) Travel is a good means of relaxing ourselves, so I went to Hainan with my sister by plane yesterday.
(5) Tour is not only a personal interest but also a kind of knowledge.I visited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last week and knew a lot about Chinese history.
(6) Last May Day, my friends and I did something special on our holiday.We went to Disneyland in Hong Kong.
Step 3:关注文章中的逻辑性, 合理使用连词
Step 4:修改作文
Step 5:Homework
(1) 修改并誊写自己的作文。
(2) 基础知识练习, 命题方式与A部分一致。
这是一堂写作课, 笔者对课文进行了深度挖掘, 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进行写作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对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7.The seventh period:Self Check 2, Exercise B
本堂课设置为讲评课:
Step 1:基础知识练习反馈。
Step 2:完成Self Check 2, 这是一段关于旅行的小短文。
Step 3:针对作业中的作文修改, 进行小组交流和点评, 每组选出一篇文章, 进行班级交流。
Step 4:Unit One综合练习题
8.The eighth period:Review
Unit One综合练习题讲评:
综合练习题是一套完整的考试卷, 包括听力、基础知识、交际、阅读和写作, 能测试学生对整个单元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掌握程度, 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是一种诊断性测试。
总体来说, 在8个课时中, 第1、2、4、5、6课时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每堂课的最终指向都是写作, 但写作的内容和难度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第3、7、8课时是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 是笔头训练。这8堂课的设计不仅关注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而且设置了有梯度的教学活动,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个系统的语言习得过程。
结束语
笔者从实然状态出发, 结合具体实例对教师如何进行教科书单元整合与实施进行了诠释。随着传播媒介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教科书为载体的文本日益受到冲击与挑战。如何有效结合校情、班情、学情进行教科书的单元整合, 加强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建设,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必然会成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关注的研究点。
摘要:从教科书的地位与作用出发, 分析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困惑, 提出教科书单元整合的意义和重要性, 凝炼出教科书单元整合的原则——整体性、关联性、完整性、连贯性。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从教科书单元内容分析、学期课时分配及设置、单元内容设计三个方面出发,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 探讨如何实施教科书单元整合。
关键词:教科书,单元整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11, 16.
3.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三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主要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立交桥、交通标志、天安门、剪纸(窗花)等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而关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关键点是让学生理解这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即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能够重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发现、归纳、比较、运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今后学习数学是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義;
2.能辨别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欣赏图片,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先不提轴对称现象)
教师: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象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飞机、窗花、蝴蝶、交通标志、天安门等图片)
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能再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类似(对称)的物体,并与同桌交流吗?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一)轴对称图形
1.做一做: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对折,折痕处不要完全剪短(先对折,再多次对折得出不同的图案),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教师多演示几遍)
2.结合先前观看的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提出对称现象)
3.前后或同方同学议一议:再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对折),直线两旁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练习:
试一试: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
1.出示教材第59页图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讨论: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概括出来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就能够重合。
2.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归纳出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练习
(1)找出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小明站在镜子前,从镜子中看到对面墙上挂着的电子表,其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时刻是多少?
(三)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
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
理解。
1.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学生归纳: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的。
2.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图形。
联系: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将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练习题。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你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五、作业
1.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2.教材第64页习题1、2、3。
4.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四
Section A 1a, 1a Teaching Planning
Student: The students of Grade 7 Teaching Content: Go for it, students’ book of grade 7, Unit 8 Section A, 1a, 1b, the title is I’d like some noodles.Teaching hour: 6 minutes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1.Students learn and master some new words about food, and phrases, such as: noodle, beef, cabbage, potato, special, size, bowl, mutton 2.Students master the sentence patterns and use them correctly by pair work and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partners.Sentences: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Ability aims: 1.Students are able to use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patterns to ask their classmates the food they like and tell others what food they like in English.2.Students are able to use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patterns to order food in English correctly.Emotional aims: 1.Students are abl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food,enhance their interests in learning English.2.Students know about the food his classmates like and promote their friendship by having conversations with each other.Teaching Content: 1.Words: potatoes, tomatoes, fish, tofu, eggplant,green beans, pork, cabbage, mutton 2.Sentence Pattern: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
Key Teaching Points: 1.Students Learn and master the words below: potato, tomato, fish, tofu, eggplant, green beans, pork, cabbage, mutton 2.Students master sentence pattern: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I’d like …… and are able to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to order food correctly.Teaching Difficulties: the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of new words Students learn how to change the singular form of some words into plural form, such as potato-potatoes Teaching Methods: group discussion,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Aids: multimedia,pictures ,ppt and so on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30 seconds)Lead-in: Teacher: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It is 5pm.Are you hungry now? Students: Yes.T: Do you want to have dinner? Ss:Yes, I do.T: Great.Let’s go to a restaurant to have dinner, OK? Ss: Let’s go.T: 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wall.Step2(2minutes):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bout food, such as potatoes, mutton, fish, pork and eggplant, and teach them the words.Step3(3 minutes): After watching the pictures,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how to tell the servant what they would like to have if they want to order their dinner.In this way, the teacher teaches the students how to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for dinner? I’d like to have …….After teaching them the sentence patterns, the teacher will ask them to practice it with their partners correctly.Blackboard Design:
Words: potatoes, tomatoes, fish, tofu, eggplant, green beans, pork, cabbage, mutton
Sentence Patterns: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5.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五
1. As soon as the man finish talking, Yu Gong said that his family…
as soon as意为“一……就……”,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例如:
Please call back as soon as you arrive home.
请你一到家,就给我回电。
I’ll write to you as soon as I get there.
我一到那儿就给你写信。
As soon as I went in, Katherine cried out with pleasure.
我一进门,Katherine 就高兴的叫起来。
【拓展】as soon as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前后时态搭配:
(1) 主句为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例如:
He will come to my home as soon as he gets to Beijing.
他一到北京就来我家。
(2) 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从句也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He took out his English book as soon as he sat down.
他一坐下,就拿出他的英语书。
2. Finally, a god was so moved by Yu Gong that he sent two gods to take the mountains away.
so…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意为“如此……以至于……”,此句型中,so是副词,常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常用句型为:主语+谓语+ so+ adj./adv. + that从句。例如:
Our teacher is so kind that all of us like him.
我们的老师是如此好心以至于我们都喜欢他。
He runs so fast that nobody in my class can catch up with him.
他跑得那么快,我们班没有人能追上他。
【拓展】“如此……以至于……”归纳:
(1) so + 形容词 + a/an + 单数名词 + that从句 = such + a/an + 形容词 + 单数名词+ that从句。例如:
It was so fine a day yesterday that we all went out for a picnic. = It was such a fine day yesterday that we all went out for a picnic.
昨天天气很好,我们都出去野餐了。
(2) such + 形容词 + 复数名词/不可数名词 + that从句。例如:
They are such good students that the teacher likes them.
他们都是很好的学生,老师喜欢他们。
It was such fine weather yesterday that we went swimming.
昨天天气很好,我们去游泳了。
(3)当that前的名词有表示数量多少的many, much, few, little等修饰时,只能用so,不能用such。例如:
There was so much noise outside that we couldn’t hear the teacher.
外面嘈杂声很大,以致我们不能听到老师的话。
He had so many falls that he was black and blue all over.
他跌了这么多的跤,以致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
3. It doesn’t seem very possible to move a mountain.
seem此处作连系动词,意为“似乎;好像”,后跟形容词作表语。可以和seem to be相互转换。例如:
He seems very angry. = He seems to be very angry.
他好像非常生气。
【拓展】
(1) “主语 + seem + (to be) +表语”,表语多为名词或形容词,以说明主语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Tom seems (to be) a very clever boy. Tom
看上去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
Mr. Black seemed to be quite happy.
Black先生好像十分快乐。
(2) “主语 + seem + 不定式”,此句型中,seem与不定式一起构成复合谓语。例如:
Mrs. Green doesn’t seem to like the idea.
格林夫人似乎不太喜欢这个主意。
The children seemed to be eating something in the room.
孩子们好像正在房间里吃东西呢。
(3) “It seems + that从句”,其中it是形式主语,that引导主语从句。例如:
It seems that no one knows what has happened in the park.
似乎没有人知道在公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It seems to me that Mr. Brown will not come again.
在我看来布朗先生不会再来了。
(4) “There + seem to be + 名词”,to be可省略,seem的单复数要由后面的名词决定。例如:
There doesn’t seem to be much hope of our beating that team.
看来我们战胜那个队没有多大希望。
There seems no need to wait longer. 看来没有再等的必要了。
4. ...what’s possible unless you try to make it happen.
unless是连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意为“除非……;如果不……;除了……”,常引导一个否定意义的真实条件句,有时也可引导非真实条件句。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常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主要用于下列情况:
(1) 主句为肯定句:
You will miss the bus unless you hurry up.
你要不快点就会错过班车。
You’ll fail in chemistry again unless you work harder.
如果你不再加把劲,你化学考试还会不及格。
(2) 主句为否定句:
One can’t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unless he studies hard.
不下苦功夫是学不好外语的。
I will not go unless I hear from him.
如果我不收到他的来信,我就不去。
【拓展】unless与if…not的辨析
5. Did you hear our stepmother planning to kill us?
hear sb. doing sth.表示“听到某人正在做某事(正在进行)”。例如:
I heard him singing when I walked past the shop.
6.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六
Unit 3Isthisyourskirt ?
第一课时
主备:张琳
参备人员:邵瑞兰 戴亚蕊 李奋弟
班级:授课教师: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学习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词组:white sweater,green skirt,brown jacket,blue dress,yellow T-shirt 和red shirt。
2、能够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如:Put on your T-shirt.Take off your jacket.Hang up your skirt.等。
重难点:
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有关服装名称的六个词组。
2、本课时教学难点:表示服装的名词与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连用及其读法。课前准备:
1’六张单词卡片及有关衣物的图片。
2、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1)Sing the song “Colour Song”
(2)Listen and do.Clap your hands!Hands up!Hands down.Read a story-book.Eat some noodles.Play basket-ball.Jump and run.Drink some milk.Read and write.Sing and dance.2、复习(Revision)。复习各种颜色。
教师向学生出示彩色粉笔,手指各种颜色提问。用句型:
What colour is it ?It′s„
What′sthis ?It′s a T-shirt,a yellowT-shirt.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教师呈现各种衣物图片,问学生:What colour canyou see ?
What′this ?It′s a T-shirt,a yellow T-shirt.(2)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及图片,让他们将单词卡片和图片结合起来,了解、认识、拼写生词,然后记忆。接下来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Let′s learn部分的录音,并引入句子“I like the white sweater with the green skirt.I like the blue dress.”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with”的用法及其在本文句中所表示的含义。
(3)游戏
a、Pair work
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衣服进行对话,看谁说的准确,流畅。
b、Let′s do.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做动作,看谁做的最好。
4、作业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衣物颜色和名称,或者介绍别人的衣物。
(2)抄写,听写关于六件衣物名称的单词。
当堂训练:
一、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1、A、orangeB、purpleC、blackD、colour
()
2、A、T-shirtB、jacketC、dressD、blue
()
3、A、canteen B、garden C、nine D、library
()
4、A、jacketB、skirtC、pictureD、T-shirt
()
5、A、English B、clockC、mathD、P.E.()
6、A、breakfast B、Chinese C、lunchD、dinner
()
7、A、canteenB、bedroomC、bathroomD、kitchen
()
8、A、toB、inC、onD、one
()
9、A、secondB、firstC、nineD、third
()
10、A、goB、haveC、homeD、eat
二、翻译。
1、红色连衣裙
2、蓝色裙子
3、白色衬衫
4、谁的夹克衫
5、绿色T恤衫、我爸爸的7、你弟弟的8、Mike的9、这么多颜色
10、我妹妹的连衣裙
9、这是我的红色夹克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听懂,会说句型: Is this your skirt?Yes, it is.Is that your
T-shirt?No, it’s not.并能运用。
2能跟唱歌曲:My clothes。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句型:Is this your skirt?Yes, it is.Is that your T-shirt?No,it’s not.的用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名词所有格。
教学准备: 1.衣物图片及颜色的单词卡片
2.各种衣物(学生)
4.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Warm-up1、教师手持衣物的单词卡片,从中抽出一张,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件衣物的卡片。
2、学生听录音做动作或者听教师、同学指令做动作,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后
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Presentation)
Let’s talk:
1、学生按指令做完动作,教师顺手拿起一张衣物卡片问:Is this your shirt? 引出新
课。
2、教师为学生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理解,听后请学生讲一讲,检验学生是否理解。
3、在黑板上呈现新单词,学生认读。教师放录音,学生模仿,可用一定的动作或表演来帮
助理解和加深印象.4、操练句型Is this your shirt? Yes, it is./ No, it’s not.进行替换练习。
5、游戏:手指小人
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表示两个小人,让他们用以上句型进行对话,可以让学生加上一定的动
作。
6、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
Let’s play:
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衣服,并涂色。然后以组为单位交给教师展示,教师从各组中任意抽取
几张并问:Is this your „?,学生回答。由师生操练过渡到生生操练。
(三)(Practice)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2、Ask and answer:小组比赛,A、B两组互问问题,比比哪个组答的又快又准确。
(四)Homework
背诵Let’s talk部分的内容。
当堂训练:
一、翻译。
1、蓝色牛仔裤
2、灰色袜子
3、白色夹克
4、谁的鞋子
5、两条绿色连衣裙
6、我们邻居的7、你的短裤
8、Mike的短裤
9、搭配棕色的长裤
10、他妹妹的毛衣
二、选出划线部分不同发音的单词,将其编号填在括号里。
()
1、A、pigB、windowC、kite
()
2、A、mapB、faceC、bag
()
3、A、milkB、bikeC、rice()
4、A、iceB、taxiC、fish()
7.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七
《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读的五级目标前3条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教育部2012) 。从阅读教学现状看, 存在着诸多由忽视文本解读或者文本解读不到位而引发的教学失误及低效现象 (顾敏2014) , 如脱离文本讲解语言知识, 文本信息处理零散, 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被忽略等。教师“包办式”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参与式的学习, 学生难以深入文本、挖掘内涵、享受阅读, 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杨延从2013) 。因此, 这里希望运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实践方法,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三点一线”文本解读理论框架
英语阅读文本是教学的载体, 它承载着话题、语言、结构等功能信息, 是作者思想的表现, 对其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钟颖芳2015) 。根据文本话题, 将解读文本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即了解文本知识 (what) 、梳理文本结构;二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 即了解文本内涵, 体验作者用意 (why) ;三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 即如何读写一体化 (how) , 前两个层次是input, 后一个层次是output。下面是“三点一线”的简易示意图 (见图1) , 以帮助我们理解:
二、以“三点一线”解读英语阅读文本的实践
(一) 介绍背景知识, 串联文本话题
阅读文本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和教师讲解语言点的主要材料。文本处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 即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文本阅读。如果在学生尚未了解背景的情况下, 教师就讲解所谓的语言点, 学生不停地做笔记, 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 虽然学生碰到的语言障碍少了, 但是话题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很突兀。所以, 教师应先介绍文本的背景知识, 通过各种方法引入话题, 唤起学生获得与文本相关知识的热情。教师在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理解文本更充分的信息 (Anderson 2009:12) 。
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6 A 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3a-3c中的阅读课教学 (Page 43) 为例, 谈谈笔者处理文本的方式。
阅读文本分析:本单元学习中外传统故事, 本阅读文本的文体是记叙文 (描述故事) 。中心话题是讲述孙悟空的故事。学生比较熟悉《西游记》, 因此, 在背景知识介绍和导入话题环节, 笔者采用了以下做法:
Activity 1:Do a survey (见表1)
反思: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知道传统故事的中文名, 但英文名就不一定知晓。通过此活动, 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的英文名称, 为阅读环节做好准备。
Activity 2:Having an eye test
Students try to say the name of the story as soon as they see the picture.
反思: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一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创造气氛, 串联了文本话题。
Activity 3: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have a Prediction.
(1) Which book is talked about?
(2)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反思:笔者通过简短视频, 使学生回忆电影、电视及图书等对《西游记》人物的描述, 为文本的阅读做好铺垫。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背景图式非常重要, 尤其当学生接触到节选的或是不够熟悉的文本材料时,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先前知识水平的前提下, 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源。在文本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 剖析语篇结构, 梳理文本脉络
经过前面的背景介绍和话题导入, 学生对该文本的话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即以主人公Monkey Kind为主线索, 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如何描写这个人物, 从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及人们对Monkey Kind的评价等三点进行快速阅读 (Skimming) , 帮助学生获得文章的主旨, 从而快速清楚地梳理文本脉络。
Activity 4:Skimming
(1)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2) What can he do?
(3) Why do people like the Monkey King?
反思: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 也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于二语学习者, 由于条件的限制, 阅读是其获得信息和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略读的目的是通过梳理文本脉络让学生找到故事的主旨 (观点) ,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了解作者的思路, 学习作者的文本结构, 获得该文本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要素,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文本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方式。
(三) 深挖文本内涵, 升华情感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二者密不可分。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标准中, 文化意识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在古典文学《西游记》中, 孙悟空是个机智勇敢、无私无畏、是非分明、目标明确、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物。笔者在教学中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学习Monkey King的精神, 弘扬正能量。
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 are_________when they watch the Monkey King.
A.excitedB.bored C.worried
2.We can learn from the Monkey King: (T or F)
(1) He is clever and brave.
(2) He likes helping the weak.
(3) He never gives up when he meets problems.
(4) He often asks for help from others when he can’t solve the problems by himself.
(5) To achieve your dream, you should keep on working for it.
(6) No one is perfect!Trust yourself!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使其能够理解“No one is perfect!Trust yourself!”学生不仅要读懂文本的内容, 更要读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Unless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Means:
■If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If he can not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If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反思:推断深层含义策略 (Making inference) 是阅读理解的最高层次, 也是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这要求学生综合理解文本信息, 识别作者的语气、态度、观点等, 从而做出评价性判断 (杨延从2013) , 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 活用文脉思维, 强化语言运用
采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法, 学生能较快抓住文章主线。当学生搭建文本框架、明了文本的内容后, 教师应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快速朗读、理解、背诵并内化, 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和语言运用。拓展阅读运用, 即找准阅读拓展的切入点, 通过复述课文、角色扮演、辩论、采访、演讲、改写、仿写或续写文本等形式, 激活学生思维, 诱发其表达欲望, 促使其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文本 (杨延从2013) 。在输出环节, 笔者设计了几个课堂活动任务 (见图2、图3、图4) :
Task 1:Retell the story
反思:贯穿主线的三个核心话题简单明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来复述文本内容, 作为口语输出的重要载体。教师带领学生体验讲故事的全过程, 学生在深入理解信息、内化文本的基础上, 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在行文中的逻辑关系, 学会有逻辑地进行思维和表达。
Task 2:Writing
Write another traditional folk story—Nezha Conq uers The Dragon King
1.Who is Nezha?
2.What can he do?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反思:通过学习, Monkey King“不畏强权、为民忘我”的精神已深入学生的内心。同样不畏强权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 如哪吒闹海。
三、反思与建议
采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方式是笔者这两年来的研究课题。这种文本解读方式不仅让阅读材料有明确的框架, 学生易于分析、理解并运用, 而且为阅读后的写作做了铺垫。只要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就说明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课堂效率。当然, 各种文体的最佳解读法也还在探索中, 还应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付薇.2015.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 :51-54.
顾敏.2014.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 (5) .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莎日娜.2015.以文本解读为基础, 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能力[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7) :124-126.
杨延从.2013.运用语篇模式分析促进意义建构的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 (5) :44-48.
钟颖芳.2015.基于文本阅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1) .
8.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八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里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综合发展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在教学中多进行探究学习、任务型学习、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英语语言教学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是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本课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考古学家的工作语言进行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的语言表达。
设计思路:
首先,整合文章,以考古学家为主线,通过对考古学家的工作情况的认识,对考古学家就周口店情况的讲解以及讲解过程中语言特点的分析,让学生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来全面、综合运用文章所学知识。
其次,以课文为依据综合训练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进行问题探究性指导,任务型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最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主题拓展,即以课文为本,同时又融入学生的个人认识,完成有关周口店的半创作型报告。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中心是考古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的。里面涉及到了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及细节性的描写,而阅读部分集中在通过考古学家对周口店文化遗址中物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北京人的早期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增长考古学知识。同时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测,形成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形象理解。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和使用本单元基础词汇及句式结构,并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的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为他们理解古代文明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考古的知识了解不是太多,而且里面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考古相关的一些东西又使学生们感到好奇,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尽量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考古学家的工作,并站在考古学家的位置上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Knowledge aims:
Learn and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archaeology in this period.
学生理解并认识和考古学及考古学家相关的词汇,为课文阅读及最后输出打下基础;
2. Ability aims:
(1) Use reading strategies (prediction by pictures and titles) to read.
(2) Apply skimming, scanning skills to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3) Make a present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学生学会用阅读策略,如通过上下文推理判断、根据图片提示猜测主题,理解文章大意。
在阅读中熟练使用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找读,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训练,提高说的能力。
3. Emotional aims:
(1) Learn about general idea of archaeologists work and learn some knowledge of the Zhoukoudian Caves.
(2) Develop students moral quality to protect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s.
了解考古学家工作的相关情况,并在考古学家的帮助下熟悉周口店这一文化遗址所折射出的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了解考古学家工作及其发现的重要性并号召人们保护周口店。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以考古学家为主线,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所发现的周口店的一些具体物品,从而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2.体会考古学家所用语言,分析、理解并使用考古学家的思维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及解释问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Warming up (1 min)
Get the students to enjoy some beautiful pictures to the music.
设计意图:以考古发现的文物的精美图片为引,激发学生对考古学的热情。
步骤2:Lead-in (3 mins)
(1) 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definition of archeology and the archaeologists work.
Archaeology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physical remains found in the ground and people often use scientific analysis to uncover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s.
What do archaeologists usually do? (find some clues from the sentence above)
excavate; collect; analyze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必要的考古词汇。
(2) Give the students some clues for reference and get to the topic of the reading :
Zhoukoudian caves
located in Beijing
famous for the skull
……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地开口去说英语,分享他们对周口店的了解。在进行口语表达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他们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好奇心。
步骤3:First-time reading (reading for general idea) ( 3 mins)(见图1)
(1) Go through the text quickly and find out who visited Zhoukoudian caves:
(2)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reading?
A. The farming and hunting of the earliest people.
B. The introduction of a group of English students to the Zhoukoudian caves.
C. The trade between the earliest people.
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of the earliest people in the Zhoukoudian caves in China.
(3) What did the archaeologist show to the students?
a needle a necklace and…
Its here that we found evidence of some of the earliest people.
(What does here refer to?) The cave.
设计意图:让学生迅速浏览全文,了解这篇文章的题材特点。通过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来回答以上问题,把握文章主要脉络。同时锻炼学生通过课文中图片的内容迅速捕捉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步骤4:Second-time reading(read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13 mins)
(1) Answer some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first part.
① How could they live here?
②How did they keep warm?
③What wild animals were there all that time ago?
Conclusion : the archaeologist explained the simple life of Peking man to students.
(2)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t by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put some sentences in right order.
①What does the needle look like?
②How did they make clothes?
Arrange them in the right order:
a. removing the skin
b. rubbing salt onto the skin
c. removing the fat and meat from the skin
d. cutting up animals
e. cutting the skin and sewing the pieces together
答案:d a c b e
Conclusion: the archaeologist focused on the tools and clothes.
(3) Fill in the blanks and answering the question.
Whats the necklace made of ?
Some beads were made of animal ______ but some were made of ______ .
Why was the archaeologist sure that some beads were made of fish bones?
Conclusion : Archaeologist showed something related to the necklace to the students.
Final Conclusion: With the help of archaeologist, the students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the simple life, the tools & clothes and necklace of the early people.(见图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二次阅读课文,完成上述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并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通过对细节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在考古学家的帮助下形成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初步认识,并对考古学家如何得知早期人类生活状况形成初步的认识。学生可以从文中找答案,并通过讨论文本概括大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的主角。
步骤5 :Third-time reading: critical thinking (7 mins)
Can you find some phrases or sentences that the archaeologist used to explain things to the students.
We think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We have been excavating…
We have been finding…
Our evidence suggests…
It seems…
As the botanical analyses have shown us…
设计意图:第三次阅读文本,让学生体会考古学家语言,分析语篇中的一些重要句式结构。同时运用批判性思维,了解考古学家的工作及其科学性,也为下一部分的使用语言积累素材。在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分组阅读,相互探讨,体现出新课程“合作学习”理念。
步骤6 :Producing time (12 mins)
Make a present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Day”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speaking skills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text.(见图3)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对课文进行重组,以考古学家的口吻为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的“中国遗产日”做有关周口店的口头报告,使学生在对周口店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性运用,即总体概况——详细介绍——个人看法,目的在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又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侧重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在这一部分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体评价。
步骤7 : Homework (1 min)
Peking Man site under great threat
The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前所未有的) threat from humans and natural disasters. Experts warned that it might be taken of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list if no action was taken to protect it.
……
1.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ts current situation.
2. Write a poster to call on people to protect it.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完本节阅读后的扩展阅读,通过考古学家的讲解,学生已经了解到早期的人类生活及周口店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周口店这一文化遗址受到了很多的外来威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号召人们要尊重考古学家的发现并保护文化遗址。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1、 学生在课上所表现出来的通过阅读策略理解文章的具体情况; 2、学生能否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重新审视这篇文章,对材料进行重组,能否全面、清楚的介绍给大家;3、学生是否加强了自身的学习主体意识、小组活动的参与度以及交流的能力。
9.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Words and expressions:(1)anyoneanywherewonderfulfewquite a fewmostsomethingnothingeveryoneof coursemyselfyourselfhenpigseemboredsomeonediary(2)go onvacationbuy something specialquite a fewof course
(3)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Did you go out with anyone?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掌握否定代词的用法.三|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假期,增进学生对国内外风景名胜的认识,热爱大自然,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语法难点:时间表达法
教学过程:不定代词的用法.Step1Talk about the students’ vacation.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Step 2Learn new words.Step3.PresentationLear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y PPT: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out with anyone? Did you buy anything special?
How was the food?
Did everyone have a good time?
Step4: Listen to 1b and mat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pictures..First let the Ss listen carefully..Then check the answers.Step5:Listen and number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tep6: Listening 2a and complete the chart..Step7:Listening again.Check Yes or No for each question.Finish 2b.Step8: 2d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Step 9: Test完成单词
---Lisa, did you go a __________last weekend?
10.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十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绯红(fěi)不逊(xùn)质问(zhì)广漠(mî)B.瞥见(piē)粗糙(zāo)野蛮(mán)广袤(mào)C.诘责(jiã)尴(gān)尬 粗劣(liâ)教诲(huì)D.驿站(yì)甲胄(wâi)嬉戏(xī)托辞(cí)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3.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⑵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⑶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⑷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 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
4、文学常识填空(6分)(1)《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的《
》一文也是选自这部集子。(2)《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____(国名)的茨威格,在七年级时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3)《再塑生命》的作者是____,____国女作家,她一生自强不息,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
6、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某班打算以“感受母爱,略表寸心”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现邀请你参加。(5分)
(1)摘引与母爱有关的诗词名句或俗语警句,感受母爱深情。(写出两句)
(2)拟写手机短信,发送给母亲最温馨的祝福。
(3)反哺母亲养育之恩,说说你最想为母亲做一件什么事。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他们 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 要收回那一封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②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 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③“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④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2分)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2分)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 “我”十分气愤.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3、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这个句子所蕴含的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4、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他们”指什么人?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4分)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__________;
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_______;“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表现了鲁迅_______的精神。(4分)
6、“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_________的感情。(2分)
7、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2分)
(二)手
凡夫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
“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
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
再也无法忍住,呜„„呜„„
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
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
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就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
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
“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一块五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
“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
“混蛋!”他咆哮起来。
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
我理解了他„„
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着力写_____ ;第二次看手掌,着力写______ ;第三次看手腕,着力写 _____。通过对父亲的“手”的刻画,表达了“我”对父亲的 __________。(4分)
2、从“父亲的手”上,你品悟到了他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2分)3.、“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2分)
4.“我理解了他”,理解了父亲什么呢?对其分析不太恰当的一项是:()(2分)A.父亲希望“我”把书读好。
B.父亲对“我”爱之深。
C.父亲希望子女们自强上进。
D.父亲认为“我”太任性,恣意浪费钱财。5.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2分)
6.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4分)
事例: 心理感受:
(三)五把钥匙的秘密
2001年5月,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题?其它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大陆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他交了白卷。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这位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它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国内。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经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
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1、“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告诉我们一个为人的基本准则,就是________(2分)
2、“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又告诉我们一个教育现象,就是__________(2分)
3、“他的同桌”的遭遇也告诉我们,就是________(2分)
4、比尔.盖茨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______,你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_____。(4分)
5、结合全文分析“人生的秘密”是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
(1)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印迹。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
请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
(2)母爱历来是为人所歌颂的、被视为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歌颂过她。今天,请你以“我的母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班名。
参考答案
一
1.C 2.B 3.C 4.(1)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奥地利
伟大的悲剧(3)海伦·凯勒
美 5.示例:乐观的人,将失败当做垫脚石,一步步登临理想的高峰。6.(1)示例: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二
(一)1、我收到匿名信的事件
2、D
3、结构上承上启下,承匿名信事件议论,领起下文看电影事件。
表达作者在遭受侮辱后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大愤慨和辛酸的情绪。
4、前一个指讲堂里的日本同学,后一个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作者对围看的中国人极端失望、愤慨,痛感他们精神麻木、思想愚昧,要救治他们的精神,唤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5、在讲堂里听到欢呼声时
医学救国;弃医从文;爱国主义
6、不可压抑的激愤
7、记叙、议论
(二)1、指甲厚
裂口多
血痕深
惭愧和感激(感恩))
2、勤劳
克俭
无私
坚强
3、要点:①指甲厚难剪
②内心沉重,剪得小心仔细 ③激起强烈的情感浪潮。
4、D
5、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升华了主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6、略(要扣心酸难耐的事谈心理感受)(三)
1、人应该城实
2、一种呆板、僵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只培养听话、守规矩的学生,不注意发展的动手能力。
3、财富永远不能放在做人的首位
4、电脑
只要不是违法乱纪之类的兴趣均应算正确。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推荐阅读: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八单元教学设计06-26
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文 检查01-03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人教版】09-17
2024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重点句型10-0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中文版)08-29
202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中文09-18
八年级英语人教版教学设计及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