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2024-10-07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随笔(精选14篇)

1.高三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篇一

秋至,叶落满地,一地落叶证明了春的美丽,夏的繁盛,秋的多情,冬的祥和。

捧花,踏叶,迎风,感师恩……

十六年光阴,逝如水,生命中有太多过客,“老师”这个词或许会渐渐封印在我们的忘却中,金秋九月,内心深处微微泛暖,成长的痕迹一一映现,师恩漫溢。

生活中无处不含老师的痕迹:案头烛光写老师的奉献,空校孤灯诉老师的辛苦,夜空明月是老师的挂念,耳畔微风是老师的叮嘱……扪心自问,可曾留意?

我更认为,老师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为我们照亮了知识的路程,照亮我们的心,一蜡烛,虽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别人,耗尽自己。这无私奉献,令人永不忘。

带着苦涩离开小学,师说:“孩子应该长大了,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了。”我无语。扛着梦想我步入初中,师说:“孩子定会有一个好前途的。”我亦无语。师如渡船者,我如渡河客,师叮咛,我是无语,独上岸,未给留言,孤船,渡者,伴夜眠。

师为花,非牡丹,牡丹过于高贵;非百合,百合香气过于浓烈;亦非莲花,莲花过于孤高。老师如康乃馨,花淡雅、色暖,香气沁心;学生犹如满天星,花虽小但聚,给人团聚之感。

在这满天星辰中,哪一颗没有您的心血,哪一颗没有您的辛劳,哪一颗没有您的笑影多情的九月迎来了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教师节,踏着这满地的金黄,手捧鲜花,感谢辛苦劳累的老师,曙光下,您的桌前多了一束满天星,在有星的夜里,我们陪着您;人生路上,我们的心中藏着一株康乃馨,在有雨的路上,有您陪着我。

2.高三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篇二

1.1 读课文。

达到“三读”, 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 足见其重要性。“三读”, 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 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1.2 理解课文。

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 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 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 也要把握好, 以便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运用。老师领悟得深, 学生才能领悟得深, 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 超常发挥。否则,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包括鉴赏能力) 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3 认真思考课后习题, 有的要先做一做。

例如, 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 (或全文) , 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 我先读好。

1.4 查阅资料。

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 二是上网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2. 提倡创意阅读, 注重读写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会拿书里的世界与自己周围的世界作比照, 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 既理解了作者, 又更好地认识了“自我”, 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从而实现“有创意地阅读”。因此, 有时朗读中闭眼想象的效果反而要比看图片更好。我完全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霍金的形象, 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近人物, 用心感受人物命运的悲惨。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实现的, 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书是无声的, 但它有生命。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让那些方块字涤荡幼小的心灵, 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 让学生眼前出现一个辽阔而绚丽的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 不自觉地体会课文的思想与情感。

《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感悟霍金人格力量时, 我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在读中感悟霍金的哪一句话最打动人心, 学生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带着无比感动景仰之情全体站起来表达了对霍金的崇敬。教学效果较好, 但如果我能把最后总结的话换成:“假如霍金来到我们教室, 来到我们身边, 面对这样的科学巨匠, 面对这样的生活强者, 你难道不想对他说些什么吗?”让学生动笔写出内心感受, 这样, 一定会比教师用美的语言渲染效果好得多。语文课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3. 关注学生行为, 帮助学生学会感恩, 懂得尊重他人

在生活中, 每天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 家长送孩子来上学, 家长给孩子们背着书包, 孩子们在一旁边走边玩、打闹。快放学的时候, 家长早早地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 尽量找显眼的位置, 让孩子能很快看到自己。放学后, 赶紧接过孩子手中的书包, 嘘寒问暖, 给孩子递上提前买好的吃的东西。孩子们一边悠然自得地吃着一边走, 无视家长的存在。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里, 会作何感想?我想要说的是: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之心, 不懂得尊重别人。

作为老师, 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多, 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 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 懂得尊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爷爷奶奶娇惯, 爸爸妈妈忙于自己的工作, 很少有时间管孩子, 再加上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很多,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要什么家长买什么, 不买就发脾气。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只管享受, 不懂感恩, 认为这些就是父母长辈们应该给的, 把“粒粒皆辛苦”,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抛诸脑后。我们在学校, 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感恩, 知道父母长辈的不容易。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 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长辈们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让学生平时在家里做些家务, 长辈们生日时, 能为他们做点事情, 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理解的眼神, 一句体贴的话语, 父母都很满足, 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懂得关心别人了。

4. 引领孩子读书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 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 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 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 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 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 同时, 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 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 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 我愿做一个牧羊人, 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尽情享受。

5. 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 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 学习及方法上的, 都要十分重视, 努力从多方面积极引导, 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 培养习惯, 正面引导固然重要, 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 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 似乎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 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 真正的“以人为本”, 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 一味地顺从和迁就学生, 必要时, 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 教师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非常重要:一是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是大胆、大方、大声说话, 说普通话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3.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篇三

回望一年的文科班的教学,当领导把两个文科班交到我手中时,我立刻感觉到千钧的压力和责任,而且文科班的附加题以前从未教学过,很是感到为难,但领导的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激励和鞭策了我,我立刻下了决心,化压力为动力,化为难为克难奋进。现将我一年的工作情况和心得总结如下:

关键词一:勤学。

实践和我的美好的愿景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为我对文科班语文附加题的教学是一知半解,甚而是懵懂无知的,只知道题型和分值,至于考什么,怎么考,茫然无绪。我想文科班的附加题既来之了,作为语文教师也要则安之,于是下定决心要把文科班教好,教出彩。于是我深思熟虑之后,列出两张计划表,一是个人重走十本名著路;二是学生名著的爱与美的熏陶。这两张表在2013年暑期我与学生共实践之并笃行之。

个人重走名著路。我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没有深厚和扎实的功底是不行的。于是我打开了家中已落尘束之高阁的十本名著,一一细细研读起来。再读名著坚决摈弃不求甚解和略略大观的阅读方法。对于《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大部头,我认真梳理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并做了相应的读书笔记和故事梗概,做到嚼有余香,把感性上升为理性,把质感上升为美感,而这些读书笔记和故事梗概在后面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成功地抓住学生渴求知识的心并为他们解试题提供了可能。就这样一页页读完,一本本读完,留下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个人心得。整个2013年暑期我浸淫在名著中,累并快乐着,辛苦不寻常。后来结合网络资源,真正地把零碎的知识上升为系统的知识。这就是我前期做的准备,我坚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学生的名著熏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给学生进行关于读书和读好书的名人名句的熏陶,引入了卢梭的“爱与美”的教育和高尔基名言,从而激起他们读一本名著就是和一个真正纯粹高尚的人谈话的兴趣。因为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濡染下,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想我希望学生做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目的达到了。其次督促每一个学生准备名著,有备才无患才无憾。我开出了十本名著的书单,甚而是什么样的版本,因为我希望他们把这十本名著作为一生的珍藏。经过一星期准备,我认真检查了他们买的书,果不其然,买到的都是精装版的名著,而淘略去了学生版和简缩版,因为学生版和简缩版都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艺术和美感都大打折扣。最后就是阅读了。我详细列了一张学生暑期阅读表,要求每一个学生细细研读,尤其是精彩的章节,这样让学生有整体感知和把握,让他们心中有丘壑,并在返校期间认真提问和书面笔记检查。学生拥有了这些知识,在后面高三教学中,我就显得轻松了。

高三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唯有勤学才能迈过道道难关。以上的名著阅读便是勤学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个人体会真个是教山有路勤为径,皇天不负有心人或是天道酬勤,我任教的两个文科班的附加题的成绩,在南京同类学校中成绩佼佼。

关键词二:巧干。

高三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专题多,难点多。已有两届毕业班教学经验的我,原本循老路,依经验。却不想,10月份南京教研室来我校督导。教研室徐晓彬主任听了我一堂专题复习课,那堂课我做了精心准备,上得也很流畅顺心,结束后志得意满的我去听评课,徐主任评语为:多而寡要。我听到评语时汗如雨下,惴恐不安。事后一反思,幡然醒悟,是啊,年纪轻轻的我竟然走在一条经验主义,工厂化流水线的教学方式上,长此以往,个人教学素质,学生教学收益如何得到提高呢?再也不能这样教了,否则就毁学生也毁自己了。于是“巧教”这个词在我的脑海中萌发了。

经过反复的思考,精心的准备和不懈的探索,我获得了两点心得。一是语文教学要和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结合,二是教学效益的获得方式。

语文教学和历史政治结合。为什么要结合?因为历史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熏陶人文素养,政治哲学能够让学生明礼成性与时俱进。我们的学生很荣幸生在并长在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六朝古都——南京。在教学古代诗歌鉴赏和文言文时,我有心把以南京为中心文化地域名人胜迹和典故作了整理,编制了几个专题“共饮长江水”“名人在金陵”“金陵胜迹文化探访”让学生分组研究,并把成果展示,学生对此活动眼前一亮,饶有兴致,作出WORD,PPT,短片和展板,经过这系列活动,我发现学生对古典文学中典故意象都很熟稔,不用强行灌输和反复轰炸,这对于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做题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学和政治哲学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作文上,议论文的写作主要靠哲学的思辨性和逻辑性,其实政治书某个章节的观点架构和道理阐述本身就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我带领学生结构政治书“物质与意识”这一专题使学生受益匪浅,他们明确了材料如何解析,观点如何提出,理论如何支撑,怎样从故事中得出小而精到的哲理,真正使他们明理成性。和政治结合还有好处,那就是追踪热点与时俱进。记叙文如何写得好呢?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些与时代紧扣的鲜活的事例无不与热点相联,我们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颇为了解,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将“三农问题”强化,结果学生在创作中写出很多厚重让人眼睛一亮的题材,例如《返璞归真》《心归农村》《拆迁风波》等题材妙文,不仅让久在樊笼城市的疲惫心获得放松和愉悦,也让学生的作文获得了不错的分数。

教学效益的获得方式,我认为,教学效益等于三分备课加上七分课堂生成。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激发主体兴趣,成为每个教师棘手的问题。而教学效益成为每个学校考量教师和学生的方式,传统的以“逼压灌”的教学模式已和时代脱节了。在新课标和新高考的指引下,教师日渐成为课堂的导演,而学生是主演。在每节课上,教师只需要把知识要点和规律讲解和总结,而余下的大部分课堂时间需学生自己研修,自己质疑,自己解疑,这样观点与观点的碰撞,高招妙见,就会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智慧的汇聚,那么奇思妙想就会层出不穷汩汩而出了,学生得到的收益量远大于传统的课堂。例如在文学类文本《春景》的解读过程中,我在读有关春景的优美的文句让学生鉴赏时,我发现学生的心早已飞出了课堂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在校园寻访那春暖花开蜂飞蝶舞的场景呢,于是放了二十分钟做了一次春游校园,回来之后,让每个学生说出他心中的心仪的春景,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于是汇聚成多幅美丽的春景图画,而那道赏析题也有了最美的答案了。

时时想着“巧干”,换思路,想新招,是我个人教学能力不断发展的源泉,它能够让我时时保持活力,能够尽最大努力闪亮个人教学的风采,永葆教学思维的青春。

关键词三:智汇。

顾名思义,智慧的汇聚,个人的教学业绩靠着强大群体智慧的聚集。我获得效益三大途径为教研组同仁、互联网和学生。

对于教学专题,我们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都有详细而缜密的计划,那是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汇聚而成的,每个专题的备课我们都有一位教师主打,而其他教师进行智慧的补充,然后进行讨论,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对于每一个教学案我们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都是智慧的结晶。在遇到难点难题时,我往往会问其他的同仁,他们也不吝赐教,真正做到勤学好问。

互联网的应用,是现代教师不可缺少的技能,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互联网,对于互联网我是这样使用的,在寻求网上资料前,我都会自己做一番思考,写出自己的材料,见解,然后和网上资料进行对比,修改,这样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了,而且在教学上更有针对性了,最后对自己的材料进行重编。我也经常在互联网提问,所以百度问吧中时时闪现着我亮丽的身影。

与学生的智慧的汇聚则是我教学的一大闪光点。首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敢说,敢于表达,然后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有自我介绍,有朗诵,有辩论,有争论,最终达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表达流畅的程度,这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巨大的帮助。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理念要自始至终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而且要对课堂教学空间材加以拓展,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要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教师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从而确实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现实”理解情境,发现语文,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语文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幸福地体验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使学生在获得对语文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4.高三感悟随笔 篇四

篇一:高三感悟随笔

自然万物,皆富情趣,蕴含哲理。自然是有魔力的,它能洗涤你的心灵,它能启发你的灵感。它是人类的老师,因为一花一木一寸山河一滴水,都能教会我们许多许多。

你看,那平凡得不能更平凡的水,它却是极富理趣的。一滴水,它可以顺着屋檐落下,随“嘀嗒”一声,粉声碎骨。待到太阳出来,它蒸发了,世间再无它存在的痕迹。一滴水,它也可以汇入壮阔的大海中,成为那汹涌澎湃的海浪中的一员,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这小小的一滴水,告诉了我们选择的重要性。人的一生就是这个人所有选择的集合,那么你是甘愿像屋檐的那滴水悄无声息地来到这世上再悄然离去,还是想要成为波澜壮阔的大海中的一员呢?

你年,那颗茁壮成长的胡扬树,它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但是,某一天,它被人们移植到了一个山清水秀、春暖花开、气候宜人的美丽的小岛上。虽然胡扬树处于这样舒适自由的环境中,但是它的生知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它并不能适应这样优越的环境,日子也过得并不舒心自在。终于,它很快老去,死掉。而当初一样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沙漠中的胡扬,却依然茁壮地长着。那一棵不幸被移植的胡扬树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才是我们渴望的自由。

你看,那砖缝中顽强的一抹绿色,它只是一株小草,毫不起眼的一株草。但它却生长在这里。这里没有温暖的阳光照射,没有春雨的滋润,甚至连土壤都稀稀散散,但它没有放弃,它还在努力地探出头,想目睹世间的美妙。连一棵小草都不曾轻易放弃,积极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长着,那我们人类怎可遇到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呢?

一花一木,一山一河皆富情趣,皆含道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很容易得到关于自然的信息,但是我们也很少去亲近自然,走进大自然了,也就错失了许多感悟人生的机会。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走进自然,虚心向自然请教,寻找人生的真理吧!

篇二:高三感悟随笔

很多时候都会幻想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充满着期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这些幻想连自己都会觉得天真。

小的时候心里面装的都是动画片,里面的主人公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拥有的好运令我十分羡慕,于是在跟小的时候我的偶像就是那些虚幻的人物,有的时候连吃饭都在幻想自己就是里面的主角,在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大概这就是我童年里面最开心,而又最无聊的事情了吧。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天真的幻想陪伴了我的童年,给了我的童年一段美好的时光。

时间长了,很多事物都会随之改变,我的想法也是这样,变化很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星驰的电影深深地把我给迷住了,不仅是因为周星驰的演技和气概,还有自己内心的一种叛逆,以及对那些非主流的崇拜,都让我觉得电影里面的情节正是自己希望融入进去的。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思想太有局限性了,不能总是局限在动画和影视之类的艺术里,于是我就到图书馆里看了名人传,给我的感触也是很深。说实话,谁都想成名,可是总有人成不了名。很简单,不仅需要运气,更需要实力和自信。没有谁天生就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每个人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或许不相同,但是他们面对的都是考验,是选择。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竞争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实力才可以让自己在社会立足,不被淘汰,所以是进是退都需要自己来抉择,没有谁可以改变自己的选择,我们总有一天会脱离父母的怀抱,独自去面对一切,所以趁自己还有美好的青春年华,不如静心钻研,提升自己的实力,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到了高中,我变很少幻想了,一方面是因为幻想也需要构思,就像写文章一样,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脑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中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我不能浪费了学习的时间,而且我知道自己目前最大的任务便是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争取做到三好学生?

身边的很多同学都会在周末的时候去爬山,打篮球,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好,因为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要时刻提醒自己锻炼身体,合理的安排时间规划生活,而不能盲目的追求进度,结果让自己身体变得很不好,那就太不划算了。毕竟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要学习身体两不误,不让父母操心,不给亲人增添烦恼,这样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比金钱还要重要,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往往我们会控住不住自己贪玩好耍的心,每次在电脑桌面前都默默的念到,在玩一会儿就去看书,结果一会儿就是半个小时,甚至更久,然后又后悔几分钟。与其这样,我们何不下定决心,对自己狠心一些?我们何不改正一些坏习惯,让自己慢慢的成长起来呢?花朵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人无再少年,一旦我们错过了拼搏的时光,那么我们就很难挽回。当下所做的努力,也许会让我们很厌烦,但是经历困难后的我们,或许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了,而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在那一刻来说,都是值得的。

珍惜好每一段时光,让自己的每一段时光都多姿多彩,把握好每一段时光,让自己的每一段时光都拥有意义,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生活在有规划的世界里。我们作为中学生,就应该给自己的生活制定一个计划,再不同的时间段里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无比的欢乐。

篇三:高三感悟随笔

他人正在悠闲度过暑假,而我已经步入高三的步伐。谁也不曾想到原来高三竟然每天都会与试卷相伴,白天与黑夜竟然没有区别,那区别竟然只是有无考试的区别。每天的睡眠不足我早已支撑不住,这时候我才尝试去喝一杯咖啡,提提神,避免考试睡着。哪知自己会喝咖啡喝到对它没了抵抗。

一月一度的月考来临,像往常一样早餐时喝一杯咖啡提神醒脑,但是近一个月的睡眠不足加极度紧张,已经让我自己惊慌失措,现在的自己就只能祈求自己不能在考试中睡着。刚步入高三就开始与咖啡为伴,以为喝杯咖啡大脑就可以强制清醒,事实上除了自己感兴趣的文字学科,其他的学科却早已没了兴趣。

我当然明白过度饮用咖啡会导致胃痛,没有达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我不会喝,总是依赖咖啡也不是办法。她总说,谁让你晚上睡眠不足。她不知道,清晨五点半的阳光多么刺眼,而深夜十一点的航道没有停止飞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的数学英语考试我没办法拿高分,连及格也会是问题。夜以继日,我已经习惯了凌晨两点入眠,清晨五点四十起床,似乎连续几日还可以支撑,但是至今我却持续了一个月之久,我需要休息。看着自己扭扭曲曲的字体,就知道我可能写着写着迷糊中睡着。

篇四:高三感悟随笔

开学半学期了,学到的知识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漏洞很多,尽管很多时候自己也不断警醒自己,但是贪玩和懒惰的思想习惯依旧还没有改正。学习是需要讲究方法的,不能盲目的把它当做一件事情,论语里面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好,或者只知道埋头拉车不学以致用,那么收获往往会不如愿。

学习似乎看起来很是枯燥无味,的确,至少对于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来说,书是枯燥的,不能跟电子游戏网络虚拟的世界相比,但是书才是我们最简单走向成功的捷径。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吸取书中的经验和方法,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前行,所以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句话很贴近实际。也许我们还不能够很快的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因为成功是跟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他们付出的比平常人付出的要多很多,困难和挫折谁都不想去触碰,可是一旦退缩那么就意味着失败,所以我们也要正确的树立目标,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的计划,一步步的完成,一次次的吸取教训。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面对失败,换个当面说,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再向成功迈进,尽管距离很小很小,但是那也意味着我们进步了,至少没有荒废光阴。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任务很简单,那就是好好学习。我们有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还有同学的相互关心和帮助,难道不应该拼搏吗?我们生活在不愁吃不愁穿的二十一世纪,在祖国正越来越繁荣昌盛的时代,难道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奋斗,为祖国尽自己最大的贡献吗?人可以没有财富和荣耀,但是不能没有骨气和自信,更不能没有目标。难道不是吗?我们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才会去想象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要正确的树立目标,选择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不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的目的是让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让自己一无所获,空谈一场。其实读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很多知识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验证得出来的结论,这其中就有很多故事,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阅读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精神和毅力。相比之下,我们经历的远远不能跟他们相提并论。很多时候自己一个人看书,两三个小时就困了,脑海里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游戏和电视,于是就休息一下,结果不知不觉就天黑了,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而科学家们做一个实验,有的几十次上百次才得到一点进展,但是他们却越来越有兴趣,还有一些实验上千次才得到结论,试想一下那需要多大的恒心和毅力才坚持到最后的。而且这是一个很漫长,很没有把握的道路,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料还有多久才可以成功,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都需要自己在迷茫中探索,一步步的迈进。

机会是偶然的,但也是普遍的,有的人总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遇到合适的机遇,但是对于正真有实力,有才华的人来说,机遇只不过是自己选不选择的问题了,因为时代在进步,就需要人才的介入,没有实力的人那怕有再好的机遇,也撑不了多久就会感到艰难,因为他目前还不能够胜任这个职位。我们生活在压力逐渐增大的社会,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实力,上天是公平的,不会特意的恩惠一个人,也不会故意要折腾谁,我们想到达到自己的目标,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就必须靠自己努力,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去争取,而不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那么成功或许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生活中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情,这很正常,没有谁的人生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这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和锻炼,我们应该勇敢的面对困难,想方设法的去克服它,这样我们就会成长的很快。

5.随笔高三作文 篇五

时光沙漏中的沙粒无声落下,岁月总在你几乎忽略它流逝的时候缓缓在你耳边敲一声警钟。日历翻过十二月,元旦要来了,圣诞要来了,又一个生日,要来了。

去年这个时候还背着书包匆匆从教室赶往餐厅,脑子里充斥着的是三角函数和热气环流,教室里总有一股浑浊的气息,白织灯的光悠悠的晃,让人一点一点生出晕眩感,未来是个大大的未知数,我们只是低着着头向前走,一直向前走。

现在还是有晕眩感,如果一年前是奋力推开生活这扇大门时的晕眩,那么现在应该是站在这个敞开的大门口时产生的晕眩。那时是对未知的期待与惶恐,现在仍然有期待,有惶恐,但更多的,应该是坚定。《德米安》里说:“我是大自然的一次创造,一次毫无把握的创造,也许产生新的东西,也许什么也成不了,而使这次来自最低层的创造发挥作用,在我内心感受到他的意志,把它完全变成我,这是我唯一的职业。”我大概用了整个懵懂的少年期去明白这个道理,接下来大概还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去找到我自己,这是一个过程,而我,在路上。

选择多起来,思索多起来,矛盾也多起来,感觉自己像一棵正在拔节抽枝的树,向上伸展的时候才明白也要保持脚下的扎实。总希望自己能羽翼丰满展翅高飞,一鸣惊人,往前走的路上才逐渐明白,要先站稳,先走的稳健,先在这条路上走很长的一段路,才能最终恣意翱翔。

开学之前几乎是翻箱倒柜的收拾行李,想带的东西太多,恨不得把家都搬过去,最终却只是收拾了很少的东西轻装出发。坐在高铁站等车的时候心情颇为复杂,发了个位置链接到网上,想着这就算是离开了吧。手里的票攥出了汗,少年离乡的不舍和忧伤一点点冒出来。回头看看坐在身边看上去比我还要紧张兴奋的三个身影,和那条状态下面一串的一路顺风,小小的行李箱躺在脚边,我却觉得心里满满的。

就此行装微薄,打马天涯。

陌生的城市与陌生的人,陌生的情绪与陌生的感受。之前的一切都被推翻重来,我还没从新生活的晕眩中反应过来,就被生生推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状况下。开始总担心自己应接不暇,担心突如其来的一切会让自己不知所措,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优秀,担心自己的微笑不够自然。总以为这会是个异常艰难的过程,几乎做好了要咬着牙往前冲的心理准备,日月升沉间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然熟悉并爱上了身边的一切。

其实哪有荆棘,只要心里开满鲜花,前行的路上,就总有芬芳。

Hi,姑娘,

愿你从容不迫,愿你坚定不移,愿你走的踏实又坚定,愿你的路平坦宽阔。

Hi,姑娘,

就做一棵树吧,向往天空却扎根泥土,奋力生长也抓紧大地,经冬历春,不动声色,不惊荣辱。就做一棵树,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Hi,姑娘,

新的一年就要来了,新的一岁就要开始,阳光是你的星辰是你的,笑容是你的希望是你的,时间是你的未来是你的。

Hi,姑娘,

新年快乐生日快乐,每天快乐永远快乐。

Hi,姑娘,

6.高三随笔作文 篇六

突然觉得很有感触…本来觉得吧,自己的朋友都是没什么大梦想的,整天无所事事只会嚷着“无聊无聊”听着就烦。但是现在想来,其实也很艰辛吧。没有方向的无助,啧啧…我很难体会。

自己平时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做着奋斗,我不了解没有任何想法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但是自己有梦想也活的很累,这是的确的。会因为自己写的小说被人提出异议而手忙脚乱甚至倍受打击而不想继续下去。会因为遥遥无期的完结字数而懦弱退步,会因为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同时更新好几本小说而崩溃,却还是不舍得放弃。心里总是在想,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不然没了梦想,我怎么活下去?自己就是这么无能啊,自嘲一下。

电影中,四个女孩子各自有各自的烦恼,一些很残酷的事实把四个女孩子折磨的体无完肤。我想,等我们到了社会上也会这样吧…会羡慕好友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但是却走不出第一步去恭喜他/她。会因为自己的求职屡屡被回绝而气愤甚至嫉妒为什么好友可以这么好运。也会讨厌好友没有烦恼的样子而故意不联系。甚至觉得好友明明有那么好的工作还老是在自己面前抱怨而觉得做作厌恶。

可是社会就是社会,我们刚开始都是带着棱角下河的石头,等到再从水里捞出来就成了鹅卵石。这是我最讨厌的,可是却也是无奈的。曾经看到一句禅语,说是人要像水,能够随着任何的容器而变形,也能融入泥土,同时却也能水滴石穿。

现在的自己总将是幼稚的,虽然与人相处时尽量让自己精明些却还是想的太简单。现在想来,如果我到了社会上,也遇到那四个女孩子的经历会如何呢?估计会变成鹅卵石吧。

不过电影总归是电影,到了结尾总是的。如果真是在现实,可不会那么单纯了,或钻入牛角尖,或躲藏起来,或如何如何,我不知道。

里面有个情节让我觉得很心疼,一个很普通的朋友打电话给四个女孩中的一位,却因为那女孩手头有重要的事情而没有在意,等到再接到电话时却带来了她自杀的消息…

对啊,我们就这样失去了曾经一起哭一起笑的朋友,就因为自己的那点自私只想到自己却从来都没有真心去关心别人,等到真的都发生了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总结一下,于社会,我们要做水能屈能伸也能穿石。于朋友,我们虽不是圣人,但是如果有空的话请听一听他/她的烦恼,或许你会发现事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美好。

好好珍惜吧,现在所拥有的。因为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这一切。

7.高三语文高效备考教学模式初探 篇七

一.必须要遵守一条高效的教学策略

知识要形成能力, 无非要经过“懂、会、巧”这样的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学生听懂教师的讲解, 对于语文这一科来说, 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把“钥匙”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学生会的依然是会的, 不会的依然是不会的, 或者说学生不会的经过复习后收获的只是可怜的一点点, 那又何谈一个巧字?那又何谈什么能力的形成?因此, 准确把握学生知识结构中哪些是会的哪些是不会的, 同时集中优势兵力把学生不会的知识点攻破, 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为高效的。因此,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能学不教”的这种教学策略就是我们每一个高三语文教师必须遵守的“铁律”。既然是一条“铁律”, 就说明它具有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 并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二.必须要构建一个规范的教学流程

教学中的流程意识或板块意识反映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定位和追求, 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夺取什么分数。因此在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能学不教”这个教学策略下, 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教学流程。这个教学流程应包括“六个基本环节”。这“六个基本环节”是指“限时训练 (学生自主训练案) 、独立归纳 (学生自我纠错案) 、合作研讨 (小组交流反馈案) 、教师引导 (教师有效新授案) 、当堂训练 (学生梯度练习案) 、课后强化 (学生练习拓展案) ”。鉴于语文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一直处在被数学、外语等学科挤压的夹缝中, 一直处在一个令人尴尬的地位, 除了“课后强化”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其他的教学环节必须在课堂上完成, 而且六个教学环节是按照时间先后组合的, 一般不可随意搭配, 否则, 就会偏离教学的主线。但这里要强调的有两点: (1) 语文的训练主要应在课堂上解决, 这不是一种无奈, 而是一种直面现实的态度, 同时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毕竟是国语, 就高中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来说, 学生毕竟会的多, 不会的少。不会的还分为知识性的和思维性的。如果我们主要讲学生思维上的不会的, 又哪来的时间紧任务重之说呢? (2) 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时需要回旋反复, 有时需要重槌敲打, 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 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 穿针引线, 因势利导。实, 不是僵硬死板。在遵循“一条主线, 六个基本环节”的前提下, 教师应实中求活, 活中求变, 变中求新。

三.必须建立一个“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传统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 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 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 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 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关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目前有很多学生对这种学习的方式和呈现的形式并不了解, 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图个热闹而已, 这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学习效果了。因此对学生学习理念的灌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必须要找准一个有效的训练点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作文这四块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也是学生的难点之一, 具有极大“升值空间”的区域。抓紧、抓好、抓巧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今译、古代诗歌鉴赏和作文这四块, 就基本上可以决胜高考了。

就江苏卷现代文的阅读来看, 必考类是文学类文本;选考类是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如果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逐一击破的话, 不仅费时多, 而且也会因为头绪多而让学生心生厌烦。我们必须看到论说类、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存在着很多的共同性, 它们的阅读方法与文学类的阅读方法自然也存在着很多的共通性, 因此, 我们可以在这三类文体中挑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作为突破口, 作为我们现代文复习的主打对象, 以求一点突破, 带动其余。

而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中, 还可以进一步的缩小范围, 我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散文的复习训练上去, 我们可以把散文的阅读训练作为具体的突破点。散文这个关真正突破之后, 其他各种类别的文体, 我们只需要做一些“补充性”的“专题”训练就可解决了。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就在引导学生熟知各个具体不同文体的特性, 如果说“散文”的阅读解决的是“主体性”的“大同”这个层面上的问题, 那么其后的“补充性”的“专题”训练就解决的是属于“枝节性”的“小异”这个层面上的问题。论说类文体有哪些特殊的要求, 实用类文体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学生只要见识一下, 马上就能“贯通”。

就文言文阅读来看, 重点在句子翻译上。就诗歌鉴赏来看, 攻坚点主要在答题的规范上。就作文复习来看, 突破点主要在行文思路上和思想的严谨深刻上。在这里, 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

五.必须要确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

做任何事, 确立目标, 明确方向, 应是首要任务。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如何确立教学目标, 都需要执教者认真思考研究。如果教学目标高、多、空, 显然是难以完成的, 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收到良好的效果。主张一课一得, 不可贪多低效。“一课一得”, 即一堂课, 目标要集中, 任务要单一。单一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 一项任务, 说的是少而精。就语文教学而言, 要求太高, 任务太多, 挤得满满的, 就会填得死死的。比如, 现在学生大多数在文学类阅读试题中失分较多, 而很多教师就去让学生去做题。每个阅读语段一般有四题, 四道题全做, 一堂课只能解决一个语段。这种似乎全面着力, 又处处不着力的方式就应该避免。而恰当的方式是首先要把具有同一类型试题的阅读语段选取出来, 然后每个语段各选一题。这样, 一个阅读语段只做一题, 一堂课可以阅读三个语段, 完成同一类型的试题三道。两至三堂课下来, 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也就基本掌握了。然后再瞄准本题型的重点、难点, 采取层进式、序列式的训练方法, 不厌其烦地纠错, 步步落实, 真正做到“反复而突出”, 这样, 学生才容易学会, 才能记得清、记得牢, 才能举一反三而转化为一种能力, 所谓“百炼成钢”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六.必须打造一个有效的复习序列

写文章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则, 那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个原则也完全适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在复习中总是很被动的拿一本综合复习资料, 不排列、不整合、不增删、不损益, 从前到后, 全盘复制。重不重复不去想, 有没有遗漏不考虑, 今天的讲的与明天练的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也不去计较。复习零散且乱, 完全没有次序。要知道杂乱的, 就难免是盲目的, 盲目的, 就必然是低效的。因此, 只有建立一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繁复”知识序列, 我们的训练才能前后相承彼此照应的, 才能不至于因人为的疏忽而遗漏形成复习盲点, 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自觉的重复劳动, 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目前, 有很多高三语文教师喜欢拿一套综合的试卷来实行周周练、月月考。如果从有序性理论的角度来看, 毫无疑问, 这是低效的。因为, 前后的几套试卷, 它并不相承也不照应, 随意性很大。“随意”就是盲目, 就是不负责任。面面俱到、大海捞针、眉毛胡子一把抓, 以为只要将所有的“货物”都交给学生了, 接下来的就是他自己的水平和运气了, 一切与我无关, 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也是对学生潜能的最大的摧残。

七.必须要拥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使用的局限性, 需要其他方法加以补充。一种方法的大量而长时间的使用, 也会造成学生的乏味与疲劳。因此, 在训练的方法上, 要注重多样性, 要注重多种搭配与组合。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不同的刺激, 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限时训练中, 我们可以采用试卷训练、黑板板演、口头表达、同桌互动、小组竞赛等方式。对试题的选择中, 我们可采用“立体挖掘, 全景扫描”的方式, 充分利用好那些“知识覆盖面广, 可命题点密集”的文本, 来自己设题。所设置的练习题可以与高考题不一样, 就是材料中大凡有助我们自己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激活思维、形成技巧的材料, 我们都可以拿出来制题, 不限每篇文章四道题, 甚至同一类型的题目也不用担心它重复, 我们是训练, 不是为了评价, 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我们的需要, 我们学生的需要去进行多方位的训练设计。这些设计, 仅从形式上看, 与高考题不相吻合, 但却是符合应对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知识与能力的层级要求的。

八.必须要构建一个正确的教学内容

高三语文需要训练, 但绝对不是单一的机械的训练。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 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 而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 慢慢领悟、一点点地积累而习得的。语文是交际的工具, 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以培养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趣味, 都要围绕和渗透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之中。而在语文高考中想拿高分, 是不能只靠应试技巧的,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扩展语句,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 文本阅读等, 仅靠一些应试技巧, 是很难决战高考的。因此, 高三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两部分:语文应试和语文素养。想要让学生的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必须在语文素养这一块上下足功夫。语文讲究技巧, 语文更讲究感情与感悟。语文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因此, 在高三的语文课堂上, 我们应善于寻找材料中的契机,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元素融入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接受训练之余也能接受文化、情感的熏陶。这绝对不是浪费时间, 而是站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对语文学科的一种审视。

九.必须创设一个个性化的学习情境

著名的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去引导学生的思想进入某种环境。但这种环境不像图片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思维获得的, 在这种环境下, 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释放学生的潜能, 增强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宽松、融洽、和谐的场景, 是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催化剂。如 (1) 课前三至五分钟演讲。 (2) 常备课外语文PK赛。 (3) 加强晨读晚练。即每晨一句话, 每日一成语, 每周一赏诗, 每周一古文, 每月一本书。语文学习不能祈求车载斗量式的大丰收, 它是积累性的学科。只要日有所进, 只要坚持不懈、集腋成裘, 必然收获不菲。

有人说高效的释放学生潜能的高三语文课堂是一个“阅览室”、“工作坊”、“游戏场”、“聊天室”、“大平台”、“旅游线”, 它充满了学生可以自主、自由、自控地阅读的氛围, 是一个飘荡着书香的空间。但面对着高考试题生硬的面孔, 我要说高效的释放学生潜能的高三语文课堂也是一个“竞技场”。既然要竞技, 我们既不需要赵括式的“纸上谈兵”, 不需要马谡式的“盲目自大”, 更不需要宋襄公式的“做作矫情”。我们需要是真枪实弹、需要的是真打实杀。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个高三语文教师都能当根据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形, 积极想办法, 拿主意, 那么高效的释放学生潜能的高三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势必指日可待。综

参考文献

[1]秦海地.惟实惟新高效高质[N].中国教育报, 2010-12-28 (6) .

[2]刘金玉.“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N].中国教育报, 2008-07-11 (6) .

[3]李茂森, 孙亚玲.《论有效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性质及其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19 (1) .

[4]苗建萍.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 2009, (8) .

[5]杨小薇.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课堂重建:课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8.浅议高三语文教学 篇八

一、把笑声带进高三复习课堂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其实高三复习课也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但是高三学生大都习惯于埋头苦读,很多人连课间休息也懒得走出教室。当下一堂课开始时,好些人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回味中没回过神来。这时,较普遍的做法是让学生唱一首歌。我也试过,感到效果不明显,学生们只是轻松了一下神经,注意力仍较松散。后来我改在开场白上做文章,用幽默的方法吸引学生,教室里就泛起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吸引过来了。开场白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讲课中要做到幽默风趣,就要靠老师自己有扎实的语言功夫。我上的每节复习课都要有几次笑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过,幽默不等于滑稽,切忌用低级廉价的笑料或过于夸张的滑稽动作、语调来引发笑声。注意师表形象,随和而不失端庄,幽默所引发的笑应是会心的微笑。

二、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三、关注学习“动力”

我们知道,应试教育对素质的衡量偏重于智力,对于情意和个性的张显不够。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复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教师强调的是解题答题技巧的指导,是如何帮助学生去猎取高分的捷径,至于学习兴趣,“那是高一、高二的事”。其实,从长远来看,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意状态和个性特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语文教学如果少了主体学习兴趣和意志的激发,其后果可想而知。于漪老师就曾说过:“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高三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作为整个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如果一味地关注考试本身,一味地训练应试技能,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其实,紧张而繁重的高三阶段,更需要教师能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特别是语文学科,“当解剖代替了审美,当写作成为机械化的流水线上的操作,当我们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渐趋枯竭,语文也就背离了语文。”因此,高三阶段的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坚决抛弃“一言堂”和“大放羊”的极端做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体系实施教学,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探索新课程下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四、重视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讲评,做到一练有一得,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首先,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病的方法之一,是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尽管当前依然面临着来自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和“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但是,我们坚信新课程改革并不讳言考试教育。而目前我们高三语文教师最应做的,就是从语文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扎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带动高三语文教学的彻底革命,最终使学生在语文高考中受益。

9.写作教学随笔 教师随笔 篇九

一、嫁衣----选择文体

姑娘买嫁衣,一定要选择。不符合自己风格的不买。时尚、新潮、古典;职业、宴会、便装各得其宜,要穿什么象什么。我们写作时,也应选择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各尽其妙。现在有的学生写的文章文体不明,还美其名曰“杂文”。这有如穿着睡衣参加宴会---不伦不类。

二、主题与婚纱照

姑娘经过恋爱之后准备出嫁,出嫁之前先要拍婚纱照。拍照事先谋划,拍夏日主题还是拍冬日系列,想表现春日的.浪漫还是秋日的温情。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摄影师。这就是在确定主题,如同写作。我们在读别人的作品时,无论他写的是记叙类文章还是说理类文章,只要我们读了,就会明白他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情感如何。不能自己写了许多别人却懂。

是不是在学习生活中写作时先要考虑主题?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这样做,那就叫做“主题先行”。当我们旅游是看到美的山水,写了一篇文章,你说那考虑什么主题?完全是出自真情。不过谁也能明白你的感情。“在作文前,学生便把先前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常见的例子:一写游记,便立即与赞美祖国、热爱祖国挂钩;一写好人好事,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一写学习、训练,就是为国争光或做事要勤奋有毅力等等,自己的思想呢?没了。”这话道出了当前学生写作的弊端。但如果想想,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不是主题惹的祸,而是写作者个人无真情。

其实,作文强调主题,只有在课堂教学、考试(命题作文、命意作文),如果是随笔之类是不是把道理说清楚、把感受告诉给人就可以。

三、语言与嫁姑娘

姑娘出嫁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为了自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给别人看。于是头发、眉毛、鼻子……一处一处细打量,深怕有什么地方不得体。这就如同我们写文章。写好之后,应该仔细斟酌语言,认真考虑修辞,看看是否得体,然后再交出去。少了这一翻工夫,恐怕就会面目可憎。

总之,写作要从主题、选材(关注现实)、语言的锤炼、文体,几个方面下工夫!

10.零食的作用高三随笔 篇十

昨天有个来渡假小女孩来我们这玩,我拿出了一些我吃的零食给她,可是她特别礼貌的没有吃,当时我还在想她只是因为礼貌,才不愿意吃的,但是,原来她的家长不允许她吃零食。一个两岁半的小女孩,不吃零食,对于我来说那是多么凄惨的童年啊。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应不应该吃零食。

所谓零食,也就是利用零时的时间吃的食物,吃零食是晚餐除外的事情。而零食不需要我们去太多的时间去准备,也不需要用餐具,简简单单的随时都可以吃。长这么大的我还会时不时地偷偷摸摸买些零食来堆着吃,更何况是小孩子呢?零食在童年里扮演的角色就和现在手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一摸一样。

回想我们童年的时候,没有那个孩子不喜欢吃零食。并不是因为小孩子很好吃,而是本来成长中也需要零食,自私他们的成长时期,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要比大人多好几倍,然而这些又不是一日三餐能满足的。当然,也不是小孩才需要零食的补充,就算是青年人也需要零食的。比如一个油低血糖的上班族,这一类人,在上午的时候吃点零食会避免出现低血糖。还有晚上加班或者熬夜的时候,也会感到饥肠辘辘,所以吃一些零食来充饥也是能解决饥饿问题的。还有我亲眼见证了一个孕妇的食量,我的姐姐前不久就刚送生完孩子。她生孩子的时候,除了一日三餐之外,经常加餐,会吃很多零食,而且生完孩子之后,各种各样的零食也是没有停过。当然这些零食是对一个孕妇没有伤害的,是健康的零食。

所以上述这么多情况,零食的作用还挺多的。不过到了现在一说到零食往往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垃圾食品。那是垃圾食品,他们是。高脂肪,高糖分没有营养,而且制作原料十分不健康的。比如,一些薯条,饼干,或者是各种各样色素糖果等。垃圾食品确实对营养方面的`没有任何好处,甚至就和人们所说的一样,吃了垃圾食品会让身体变得不健康。当然,我也不提供大家吃这样的垃圾食品,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可是垃圾食品并不能和零食画上等——

比如我小的时候吃的零食,很少吃垃圾食品。因为零食也包括水果,我小时最爱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水果。而且除了市场上销售的一些自称零食,其实是一些垃圾食品的东西外,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零食呀。不然,按现在这种说法,古代的时候没有这些垃圾食品,难道他们就没有办法去享用零食的美味了吗?他们会用纯天然的食材进行加工而成有营养的零食。这也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零食。我们生活中也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小零食。比如用天然的食材制作酸奶、水果干,还有各种小零食。其实我经常所谓买的零食,也就是水果。而我会自己在家里做一些零食。比如我最喜欢自己烤红薯,晒杨梅等等。

所以健康的零食才是关键,而不是去拒绝让小孩子吃零食。因为有健康的食材就能保持每天的营养。与其不让自己的孩子吃零食,还不如自己去买一些天然的食材自己为孩子做一份可口的小零食,如果实在不想自己做的话,也可以买一些健康的手工零食,市场上也有很多健康的零食,你要自己用心的去挑,这样也会比较放心。

11.探究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三语文 教学思考 语文复习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现状

1.以考试为纲的僵化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高三的语文复习课教学都是立足于考试的需求进行教学,考试要考的重点反复讲,考试不要的一律不讲。这样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升学需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由于长期的僵化思维把语文复习课上成了考试的预热课,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没有变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基本处于教师讲一点,学生记一点,丧失了对于知识的创新与自主迁移能力。这一方面体现为学生面对试题变化时的应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为教学上的模式僵化,学生学习兴趣低,基本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没有把复习课本身的知识深化与升华的功能体现出来。只是把考点进行重复讲练,学生做完一套题又迎接第二套题,周而复始直至麻木,学生学得苦,教师讲得累。

2.以目的性为重的教学心态。深思造成高三语文教学学生学得苦,教师讲得累的根源,教师自身的心态也值得注意。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从进入高三开始,很多教师就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自己所带的班级能考上多少分,可以有几个学生取得好成绩,接下来自己能得到多少奖金与荣誉。这样的功利性思想反映到教学中,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教学的目的性。不思创新与深化,只求对于考点的机械记忆与反复操练。学生的学习压力陡增,甚至开始以量为教学目的,而不讲求教学的数量。大量发放试题、仿真题、模拟题,不断增加学生的作业量,甚至要求学生答题时必须写满,不论写得答案如何,只要没写满,一律算作不合格,却不去深思学生答案所体现的知识应用不足与长处。这样的教学心态,只会导致高三语文复习课陷入低效率的题海中。

3.以过度猜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由于高三语文一切以高考为中心,过度沉迷于猜题的教学方针也非常常见。特别是对于作文题目的写作上,文章本为心声,学生的思维如何,对于不同的作文题目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发挥。但过度猜题的结果只会让教学的过程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不强调对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不重视提高学生对于时事知识的涉猎,不要求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与观点提炼,而只是要求学生把历年的作文题写一遍,不要求学生在这其中所体现的思维亮点,只要求学生对这个作文题目有一定的印象,甚至要求学生向范文看齐。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思维同化,写作千人一面,毫无亮点,反而影响到其学习成效。

二、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效率

1.回归语文,摆脱新式“八股文”。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各学科知识多。但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应考虑到语文自身的学科特性,在进行复习时,一方面应强调课文与其上下文的联系。另一方面,则应深化不同知识点的教学内涵,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内化程度。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而语文出题的方向也永远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如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其文章的深厚生活气息是来自于其生活体验。为了写好这本书,作者路遥在陕西农村与矿山等生活了三年之久,以求其真实性与感召力。这样的生活积淀反映到作品中也就体现为高于生活的文学性。在进行高三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深挖每一篇课文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去了解与明晰语文课文背后所具有的深义,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感受度,内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

2.活跃课堂,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以考试为纲的教学使得高三语文复习课充斥着浓浓的任务感,教师的教学也长期遵循着讲、练、再讲、再练、又讲、又练这一模式。学生还没上课,就已经明白课堂上又会有一大堆要求记要求背的考点。很多时候,教师已经不再具有亲和力,而只是作为一个讲解考点的人员而存在。学生也不再是具有个人想法的个体,而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装载器在课堂上不断记笔记,不断背课文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死气沉沉,而且还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活跃课堂的一方面是要求教师给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给学生发表言论的机会,让学生对考点进行见解的发表,对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行相互交流,提高课堂间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在教学语言中引入一点小幽默,引入一点趣味性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生。讲解在精而不再多,讨论只会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一味要求学生记,反而会让学生固步自封,无法提高其复习的有效性。

3.少而精的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面。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一个很普遍的规律,越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其阅读面就越广,读的书越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也就越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字音字形,词义搭配,古诗词与相关的文言文应用等,都会有着很强的领悟力。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挑选有针对性的小篇章带领学生进行少而精的阅读。这些阅读材料可以是一个观点,可以是一个趣闻,甚至可以是一个成语故事。其目的不在于讲解其每一句话,而只是强调让学生读完就好,让其自由阅读,自由感悟,使其沉淀于学生的思维中,最终成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阅读量累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复习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立足语文根本,进行复习课的有效规划。

参考文献:

[1]徐松.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五大策略[J].语文建设,2012(3).

[2]盛星玮.幸福的高三语文课——高三语文复习回顾[J].高三俱乐部,2012(8).

12.提高高三语文教学效率新探 篇十二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有效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花的时间少, 用的精力小, 投入的物力小, 而取得的教学效果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避免无谓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消耗, 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质量的最优化。高三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有效教学, 有以下五条措施。

一、紧紧围绕考纲备课, 科学顺应考纲变化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 高三语文教师备课时要紧紧围绕和扣住考纲, 体现针对性、目标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江苏省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 每年都推出《高考考试说明》, 其中明确而且详细地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因此, 在备课前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高度关注《高考考试说明》, 要认真地逐字逐句地比较和研究, 特别要重点关注和分析研究考纲中的任何一点变化, 把考纲的精神体现在备课中,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1.关注考纲变化, 及时适当调整。

教师要指导考生详细分析研究考纲上的内容, 特别要关注内容上的变化, 并以此对复习计划作出有效调整。比如, 原来一部分学生担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做不好, 打算在高考时就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但是2010年的考纲明确规定:取消考生选考权, 改为命题人做主。这样一来, 试卷上的每道题考生都得做, 没有选考的权利了。那么, 教师在备课中就一定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训练。

2.抓好系统复习, 夯实基础知识。

全面考查考生语文能力是高考语文的目的, 因此, 教师在备课中要突出考纲上规定的考查点, 指导学生认真进行系统复习, 切忌遗漏、切忌忽视整体、切忌避难就易, 对照考纲, 将知识点全方位复习, 严格训练, 及时查漏补缺。

3.高度重视阅读, 关注社会生活。

高三学习, 时间紧, 任务重, 压力大, 教师在备课中要重视阅读, 文科生要阅读名著, 理科生要阅读课外书籍。认真阅读, 才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要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内涵相等, 就某种意义而言, 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生活。

语文教学的改革使得每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因此, 在备课前, 认真分析研究比较考纲的变化,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 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而言意义特别重大。

二、精选高考训练内容, 加强序列系统训练

语文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对字、词、句、篇和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其语言能力的培养上, 这是语文教学的责任。然而一篇课文对上述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是不可能全面涵盖的, 我认为, 如果针对《考纲》进行序列化、系统化的专题训练, 那么学习效果会更全面和实在。例如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教学, 如果教师只注重多讲几篇高三的新课文或者对高一高二的老课文多复习几篇, 那么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角度来审视, 其作用没有精选高考阅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好。因此, 教师对高三课本中的内容要先精选后进行教学, 以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专题复习, 查漏补缺。高三学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群体, 他们在学习上充满着求新、求异、主动、创造的追求。因此, 教师要因势利导, 切实改变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教”的质量,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的效率。紧扣“激发思维—建立联系—自主探索—自我纠错—共享成果”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凸显广度深度“温度”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对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提出的明确的要求, 这一要求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相应的转变。高三语文教学中份量最重的五大板块是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这一部分需要学生有系统的积累, 而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对于这一板块的内容, 我认为, 教师不但要重视“精讲”, 而且要有效落实“巧练”;不但要给学生讲授精要的重点内容, 而且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积累, 明确具体的阶段性任务, 并进行阶段性检测, 检查学习效果。对于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和诗词鉴赏的教学, 教师应在拓展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 精选好习题。习题要准确体现近年来高考命题思路的变革更新, 以此类典型例题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广度、思维创新性的深度和有效学习的“温度”。课堂教学的“温度”始终要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性思维的深度上, 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深度, 决定了语文课的涤度和有效度。高三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表达, 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 促进他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高。

四、高度重视高考作文, 强化阅读训练讲评

当前高考语文作文占了70分, 这应引起高三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此虽有足够的重视, 但只以练笔的数量和频率来促进学生写作, 而忽视了精选写作素材和精湛的作文讲评, 学生在无数的练笔中耗时费力, 效果却不明显。我认为, 高三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以阅读来促进写作, 要求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精选阅读, 加上深刻的思考, 来提升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能力, 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精选后的时文、美文, 并且组织写作素材、新闻及杂感交流研讨会, 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解决在写作过程中“无米之炊”的问题, 使学生有话可叙、有例可举、有景可写、有事可议、有理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这对支撑学生的写作建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切实重视作文讲评, 详细评析每次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并就作文话题思路的拓展、结构的布局、材料的征引作精心的讲解指导,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作文讲评中有所启迪、有所获益。

五、精心设计课后练习,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练习设计, 反复精练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高三语文练习设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既要确保质量, 又要控制数量, 切忌搞题海战术。练习设计要适应学情, 现在高三教师手中拥有大量的高考模拟题、过关检测题等, 教师应先认真完成, 然后再进行重新整合优化设计。在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之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练习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示范性, 要避免一些重复性、机械性、无效性的抄写, 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解一道题目可以掌握和弄清一类题的题目给学生练习,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和探究,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提高解答各类复杂题目的能力。

检验高三课堂教学实效如何, 不能只看教师讲析了多少数量的习题, 而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实质性的知识;不能只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知识总量, 而要看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拓展的广度和深度。只有优化了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环节, 高三语文课堂的效率才能真正凸显。

参考文献

13.高三重阳节随笔作文 篇十三

由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洒脱、“阮籍醒日少,陶潜醉日多”(孟浩然语)的沉醉、“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的陶然,以及令人神往的不朽诗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构成了一卷“陶渊明特色”的田园风情图。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隐藏着一处不为人知的“桃花源”。能像尤老一样,甘于清贫地固守着自己“理念”的人,却绝无仅有。我也因为“俗务缠身”(藉口),已经很久没去探望他老人家了。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艰辛地走过九日山峦,那曲折蜿蜒,舟车不能渡的山道(原由之一),越过一峰隙,正如《桃花源记》的情景一般,顿时豁然开朗。幽静的山谷里,住着尤老和他的菊圃,我们经常戏称他为“陶翁”,是父辈的一位“酒肉兄弟”。早年为避“乱”而躲入山中的“不知魏晋”者,写着一手好字,尤其是微醺之际。曾经答应我的一幅《归去来兮辞》,至今仍没着落,只从他的废纸篓里“淘得”一张《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条幅。

我来时,平叔已捷足先登,喝过了菊花茶。尤老正捧出了一坛“最新研制”的菊花酒,笑骂道,“你小子是闻着酒香来的吧。”

“不……不,不全是,今天不是重阳节嘛?”我接过瓮来,熟练地揭去泥封,深吸一口气,嘻嘻道“好香咧!当然,也是为了《归去来兮辞》而来”。

“来来,大家尝尝我老婆子的手艺”尤婆捧出了一道道五颜六色的花肴来。

……

其实,在如今节味淡化的年月里,光那金黄郁香的菊园就够,何况还有“花宴”、酒和那飘逸的歌赋,我在尤老和平叔的管弦里已然陶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4.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高三随笔 篇十四

9小时,4科,2天。

的辛劳与付出换来了一张张或喜或悲的面庞。“几家欢喜几家愁”,轻松的字眼下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故事,焦急或忐忑,兴奋或紧张。

结局未揭晓,但每个少年都已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高三,包括我。

初入高三

6月7日,我站在充当考室的学校前,站在耐心等待的父母中间,凝视马路上“高考期间,禁止鸣笛”的警示牌。我想,一年后的此时此刻,坐在考室里面的我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是成竹在胸还是紧张得两腿打战?握了握拳头,我告诉自己,用一年的努力换一份进考场时的沉着,我愿意。

高三的教学楼人去楼空,再回课堂时同学们早已互称“高三党”,一摞摞比砖头还厚的一轮复习用书垒在桌前几乎可以挡住所有视线。

就这样,高三来了。

教室里布置了一面许愿墙,不久便被各种许愿的纸条贴得满满的。

傻傻地开始收集自己用完的中性笔替芯,因为每一支都是我努力的脚印。

学长、学姐们的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们很激动,北大、浙大、交大……大家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我悄悄在便利贴上写下: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日复一日的生活

没有了初入高三时的新鲜紧张,高三于我,变成了两点一线生活的代名词。

教辅书6本6本地买,试卷夹一天天鼓胀起来直到根本合不上,熬夜熬到下课含着牛奶吸管也会睡着……听上去骇人听闻,发生时却也稀松平常,常常被一笑而过。

自习课还是会有人吵闹,但已见怪不怪。埋头演算着习题,一边纠结下课了是先做完这张试卷还是先上个厕所……直到“尿友”愤怒地走过来夺笔:“你给我快点,上完厕所还要回来做题呢,别浪费时间……”

每天早上5:50起床,晚上11:30甚至更晚睡觉,日复一日千篇 一律,唯一不同的是书本越来越旧,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打下的基础也越来越扎实。

接踵而至的各种模拟卷让人喘不过气,我也跌入了高考瓶颈期,看着试卷上满满的红叉欲哭无泪。

还好有放松的时候,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自由活动课,我会和同学相邀一起去爬山,听着播放器里循环播放的歌曲,躺在草地上看湛蓝的天,互相鼓劲说“加油”,讨论考完后的日子,约好以后到对方的城市游玩……

自主招生

有个成绩很牛的学姐说,她整个高中做得最爽的一份卷子是“北约”自主招生的.卷子。

半信半疑地,我也报名参加了自主招生。写自荐信,准备材料,还拜托认识的一个编辑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终于我通过了厦大的初审。

坐了一夜的火车到厦门,直奔厦大,这个在班级许愿墙上出现得最多的名字。

看到了芙蓉湖上的黑天鹅,还未盛开的凤凰花以及偶像剧里出现过的宿舍楼,顿时多了几分力量。

自主招生的数学大题我几乎交了白卷,知道没戏了,却还是很开心地抓住高三唯一的放松机会到鼓浪屿玩了半天。爬上日光岩的最高处俯瞰,发现不仅视野开阔,就连心境也宽广了许多。是啊,没有什么考试能一考定终身,决定你人生的最终只有你自己。

分数出来我是112.5,切线是120,虽然通过不了在意料之中,但这么接近的分数还是让我觉得有点小小的遗憾。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同学一边给我鼓劲,一边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冲刺

在离高考还剩30天的时候,我很自虐地揽下了更改倒计时的活儿,从此每每成为众矢之的。

“哎,我说你明天再改倒计时不行吗?明天19,今天20呢。”

“亲,晚自习都下课了……”

“那也没过12点啊。”

“……”

政治书上说:“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我喃喃地说:“万一这二者有冲突呢?时间经不住挽留始终飞逝啊。”

同学不屑地瞟了我一眼:“又一个背书背傻了的……”

当高考倒计时从两位数变成一位数时,我们原本麻木的心刹那间又紧张了起来。被明令禁止的同学录在班上悄然活跃起来,离别的感觉在每个人心中蔓延。

最后一节晚自习,全班关灯合唱《朋友》和《最初的梦想》,唱到哽咽,最后相拥而泣。加油,亲爱的战友们。

考试

一年的光阴飞逝,我终于坐在了高考考场上。虽然还是带着些许的紧张,不过我知道,尽力就好。

考完数学出来,许多女生号啕大哭,许多男生叹着气说明年复读。带队老师很轻松地安慰我们说:“没关系,接下来的科目考好就行了。”

只是,没有真正经历又怎么能体会到这种失望和伤悲?又有多少安慰能真正深入内心?

考文综的时候时间很紧,我不停地看钟不停地在试卷上写着字。手心沁出了汗,手臂酸疼不已,却也不敢停下。我没有办法像对待普通考试一样对待高考,什么字迹工整之类的嘱咐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只希望快点做完。

听说有人在考场癫痫发作,听说有人的答题卷印刷有问题,听说有人在去考场的路上被绑架……庆幸,我的高考日,一切正常。

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没有预想的解放之后的喜悦。相反,我很平静,不想撕书泄愤,也不愿号啕大哭,平静得似乎晚上还要上一节晚自习。

考后的日子

现在的我们想要回去一起再上一节晚自习都是奢侈了吧,那天晚上在KTV唱完歌之后各奔东西也很难再有机会见面了。

终于有时间做以前没时间做的事,看电影、写小说、种花、煮饭、画画……可做起来却兴趣索然,生物钟也渐渐紊乱。

不想估分,有些忐忑地等待着结果,如同等待判决书。

闲来无事翻看高三时写的日记,几乎都以“加油”结尾;抚摸着100多只中性笔替芯,感慨万千。

誓死不复读的我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曾经的日子真的渐行渐远,回想起来只剩下一片素白的颜色。

我想,也许高三的意义不在于它能把你送上未名博雅或东湖珞珈,而在于它对你的历练乃至折磨,让你成熟成长,让你懂得克制节制,管好自己。

我想,当我们高考的时候,应该也会有一群后来者围在考场警戒线外,想象一年后他们将要面临的挑战……

去书店,发现新一届高三的复习用书已把书架塞得满满当当,原来我们的高三真的已经结束。

上一篇: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下一篇:喜剧小品剧本--公园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