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方法选择

2024-09-05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11篇)

1.医学统计方法选择 篇一

《医学统计方法》试题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10题)

1.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数,则本次研究总体为:

A.所有成年男子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

2.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

A.研究样本B.研究个体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D.研究总体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总体应该由

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4.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

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5.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总体D.个体E.样本

6.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7、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

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8、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资料。

A、计算B、计数C、计量D、等级E、都对

9、红细胞数(1012L-1)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10、疗效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答案:1C2E3D4D5A6B7D8B9B10D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3题)

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是:

A.=0 =0B.=0 =1C.=1 =0

D.=0 =不确定E.=1 =不确定

2.描述计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

A.平均数B.相对数C.t值D.标准误E.概率

3、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

A、身高变异大于体重B、身高变异小于体重C、身高变异等于体重D、无法比较E、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

4、随机抽取某市12名男孩,测得其体重均值为3.2公斤,标准差为0.5公斤,则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

A、3.2±t0.05.11 ×0.5B、3.2 ±t0.05.12 ×0.5/

C、3.2 ±t0.05.11 ×0.5/D、3.2±1.96×0.5/

E、3.2 ±2.58×0.5/

5.某组资料共5例, X2=190, X=30, 则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A.6 和 1.29B.6.33 和 2.5C.38 和 6.78

D.6 和 1.58E 6和2.5

6.以下指标中那一项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极差 E.第50百分位数

7.偏态分布资料宜用下面那一项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

8.下面那一项可用于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

A.方差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全距E.四分位数间距

9.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

A.97.5%B.95%C.50%D.5%E.不能确定

10.下面那一项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数正态B.左偏态C.右偏态D.偏态E.正态

11.对于正态分布资料的95%正常值范围,宜选用()A.x±2.58sB.x±1.96sC.x±2.58sxD.x±1.96sE.x±1.645s

12.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

A.0一,5一,10一,„B.0—5,5一10,10一,„

C.一5,一10,一15,„D.0—4,5—9,10一,„E.5一,7一,9一,„

13.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E.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答案:1.B 2.A 3.D 4.C 5.D 6.D 7.C 8.C 9.C 10.E 11.B 12.A 13.A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3题)

1.抽样研究中,S为定值,若逐渐增大样本含量,则样本:

A.标准误减小B.标准误增大C.标准误不改变

D.标准误的变化与样本含量无关E.以上都对2、1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测最大呼气率(l/min),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进行:

A、成组设计u检验B、成组设计t检验 C、配对设计u检验

D、配对设计t检验E、X2检验

3.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D.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

E.已知A药与B药均无效

4.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u|=1.98,则统计结论是

A.P <0.05B.P <0.01C.P >0.05D.P =0.05E、P <0.005

5.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公式中,分母是 A.dB.sdC.dD.dE、d2

6.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两次t检验

A、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B、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C、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D、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E、t值符号与结论无关

7.下面那一项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CVB.SC.SxD.RE.四分位数间距

8.两个小样本数值变量资料比较的假设,首先应考虑。

A.t检验B.u检验C.秩和检验

D.t检验和秩和检验均可E.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

9.抽样误差是指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E.以上都不对

10、tt0.05,,统计上可接受()的假设。

A、12B、12C、X1X2D、X1X2E、以上都错

11、统计推断的内容:

A.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B.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a、b均不是D.a、b均是E、以上都错

12、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 越小,说明: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不同

13.表示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标准差B.方差C.均数标准误D.变异系数E.极差

答案:1.A 2.D 3.C 4.D 5.C 6.C 7.C 8.E 9.D 10.B 11.D 12.C 13.C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13题)

1.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A.平均数B.相对数C.变异系数D.相关系数E.百分位数

2.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

A、率B、构成比C、相对比D、动态数列E、不是相对数

3、构成比有个重要特点是()。

A、百分比总和必等于100%B、百分比总和必小于100%

C、百分比总和必大于100%D、以上均不对E、以上都错

4.标化后的总死亡率()。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E.以上都不对

5.关于相对数,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B.常用相对数包括相对比,率与构成比

C.计算相对数时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D.率与构成比虽然意义不同,但性质相近, 经常可以混用

E.计算相对数时不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6.随机选取男200人,女100人为某寄生虫病研究的调查对象,测得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和15%,则合并阳性率为__________

A.35%B.16.7%C.18.3%D.无法计算E、30%

7.对两地的结核病死亡率比较时作率的标准化,其目的是:

A.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实际死亡水平

B.消除两地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C.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D.消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8.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A.总例数大于40B.理论数大于5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E.总例数小于40

9.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10.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B.离散程度和变异程度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E.分母不宜过小

11、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

0.01(3),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E.各总体率和各样本率均不同或不全相同

12、2检验适用于比较:

A、两个率差别的显著性B、多个率差别的显著性C、两个或多个构成比差别的显著性D、以上都可以E、以上都错

13、某研究者对50份痰液标本,每份分别接种在甲乙培养基上,观察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并想比较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是否一致,资料见下表。问应该选择的统计方法是:

A.确切概率法B.四格表资料的检验C.配对计数资料的检验

D.行乘列表资料的检验E.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

甲培养基

乙培养基 ﹢ ﹣ 23 12 7 8 合计35 15 22

2答案:1.B 2.C 3.A 4.A 5.D 6.C 7.D 8.C 9.C 10.B 11.A 12.D 13.C

统计表与统计图(4题)

1.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普通线图B.直方图C.直条图D.散点图E.统计地图

2.某医院收集了近期门诊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资料,宜绘制:

A.直条图B.圆图C.线图D.直方图E.半对数线图

3.图示某地某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绘制:

A.条图B.百分条图C.圆图D.直方图E.线图

4.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

A.直方图B.半对数图C.条图D.线图E.百分图

答案:1.A 2.B 3.D 4.C

2.医学统计方法选择 篇二

一、统计学方法的种类

医学统计学常用三种类型的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计量资料是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 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等一系列数据资料, 如身高 (cm) 、体重 (kg) 、血压 (mm Hg) 等。计数资料是指将全体观测单位按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 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如性别、血型、职业等。等级资料是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间的一种资料, 通过半定量的方法测量得到。如临床疗效、癌症分期等。医学论文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有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常用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等, 等级资料常用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当然, 有些资料可以相互转换, 数量变量可以转换成等级资料, 等级资料可以转换成计量资料。那么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使用情况如何呢?王倩等人研究了五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中十年来统计学的应用状况, 结果表明, 1995年发表的论著较1985年有显著进步, 文章中统计分析的使用率从40%上升到60%, 使用了更多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t检验和联列表分析均为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最近几年调查显示, 近5年国内不同医学核心期刊的统计学使用情况中, t检验占25.9%、方差分析占10%、卡方检验占21%、Fisher概率占1.1%、秩和检验占2.1%、Ridit分析占1.1%。滕洪松等对山东省医学院校学报论著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状况调查发现, 常用的方法是t检验、χ2检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许小幸等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儿科杂志》共发表的776篇论著统计学使用情况调查发现, 方法中提到统计学分析者占73%~85%, 实际使用者占87%~90%, 两种方法的使用比和多因素分析的使用比在2008~2009年有所上升。而赖娟等人对国内有较高水平两种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中华心血管杂志》《中华消化杂志》) 2005—2006年发表的643篇论著中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率为86.5%, 正确率为82.7%, t检验和列联表分析为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认为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率和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 方法更加多元化, 但统计学方法的未用、误用现象仍然存在。

二、常见的统计学错误类型

统计学是衡量统计研究设计是否严谨、资料收集和表达是否正确、统计分析方法选用是否合理、计算和结果解释是否准确的方法。正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是保证论文科学性的主要环节。然而很多调查显示作者正确使用统计学的状况并不乐观, 很多作者 (特别是临床一线的作者) 对统计学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使用统计学方法, 导致论文中统计学的错误较多。有些是科研设计错误;有些是统计方法描述不清, 结论欠科学, 或统计检验方法应用不正确;还有些则是统计表图不规范。王倩等人调查显示, 最常见的问题是文章中仅有P值而所用统计方法不明、用t检验代替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的比较。滕洪松等的调查也表明, 较常见的统计问题有:只写P值而未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 用t检验代替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 等级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等。沈进等人对8种医学期刊544篇论著的统计学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136篇论著中有明显的统计学错误, 错误率为25.00%。主要错误类型及构成依次为:资料处理方法不当占61.76%, 图表错误占14.71%, 未作统计学处理占8.82%, 率、比混淆占8.82%, 其他错误占5.88%。章新生等辨析医学稿件中常见统计学方法误用情况包括两大类, χ2检验的常见误用类型有误用χ2检验替代秩和检验、误用χ2检验替代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误用χ2检验替代配对χ2检验、误用χ2检验处理相关性分析;而t检验的常见误用类型有误用两两t检验替代方差分析和q检验、误用t检验替代配对t检验, 作者认为误用χ2检验主要是未结合实际情况和统计分析的目的来正确选用统计学方法;误用t检验主要是未充分理解研究资料是否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 以及不能正确判断计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因此, 作为科研工作者, 应加强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概念和经典统计学方法的使用要求。另外, 有学者对比中文、外文医学期刊论文各388篇在统计学方法使用上的差异, 在10种统计学应用错误中, 缺检验统计量、缺P值或P值不精确、配对t检验未给出差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及生存分析未报告中位生存期, 这4种错误中文论文的出错率显著高于外文文献。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由于统计学对医学科技论文的重要性, 而其错用率又比较高, 那么该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学方法?梁明佩等通过自制的统计学审核线路图对医学文稿进行快速审核, 首先把握资料的属性, 其次理顺文稿的统计逻辑, 最后根据统计学公式进行核算, 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掌握三种资料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的统计学问题。王晓瑜等认为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上, 应针对不同性质的资料, 注意参数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 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于定性资料分析, 不能将χ2检验视为万能工具, 而对于定量资料分析也不能将t检验视为万能工具。另外, 各种检验方法均有特定的应用条件, 应根据设计类型以及变量类型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否则将影响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要选择正确的统计学方法, 必须要有一定的统计学理论知识, 掌握一定的技巧, 有些人虽然接受过系统的医学统计学的学习, 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不能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遇到相同问题会处理, 稍有变化则束手无策。笔者在参阅相关文献后发现, 按照许小幸等的四步骤选择统计学方法比较实用, 即明确论文的统计学分析目标 (统计描述或统计推断) →判断指标性质 (定量资料、定性资料或等级资料) →判断指标分布类型 (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 →判断研究设计类型 (是两组还是多组, 配对还是成组) , 其所设计的统计学分析常用方法选择树形结构图也让人一目了然, 无论是作者撰稿还是编辑审稿, 都可以参照这四个步骤来选择统计学方法。

3.医学统计方法选择 篇三

关键词 SPSS统计软件 医学统计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PSS又名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是一款在科学研究、统计等领域中最负盛名、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不仅具备基本的统计分析功能,而且能进行高级统计分析,涵盖了医学统计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自其问世以来,处理与分析数据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它具有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简单易学和功能齐全等特点,因而大受欢迎而被广泛使用。

1 目前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教学目标不够准确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本科则主要培养工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目前高职院校在确定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时,沿袭了普通本科的一贯做法,只是降低了要求。没有充分考虑高职与本科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根本性差异,邯郸学步,从而导致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既不科学也不适用,指向不明,偏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医学院校非常相似,主要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以及t检验、卡方检验等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由于学时少、内容浅而在实际应用中作用不大。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往往片段化,没有遵照实际统计分析工作进行前后贯穿,导致学生在选择统计推断方法和解释分析结果时很迷茫,不能学以致用,说明高职医学统计方法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存在缺陷,针对性不强。

1.3 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当前,对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来说,多媒体和SPSS软件十分重要。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统计原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①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将教材内容直接“复制”到课件上,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抽象的内容依然抽象,学生听不懂,兴趣也不高。目前也有少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使用SPSS软件,但多是为了减少繁杂的计算而作为实践训练的一部分,课时很少且内容也不系统,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1.4 忽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评价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统计方法的总学时本身就不多,加之又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实践学时严重不足,而且实践部分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鲜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不利于学生医学统计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而非通过老师讲授获得。②由此可见,轻视实践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2 SPSS统计软件的优点

2.1 SPSS软件操作简单

SPSS的数据录入界面与Excel电子表格十分相似,将原始数据输入后,根据所选定的统计推断方法,按既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最后软件会自动给出相应的统计指标以及统计分析结果。操作主要是通过点击“菜单栏”,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按钮来完成。整个操作均以对话框的形式实现,不需要编程,非常简单易学。

2.2 包含多种常用统计方法

SPSS软件不仅可提供常用的t检验、方(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33页)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直线相关与回归等统计推断方法,而且包括多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聚类分析等多种高级统计方法,③并能提供不同形式的图表,完全能满足高职生学习的需要。

3 将SPSS统计软件引入医学统计方法教学的必要性

(1)将SPSS统计软件用于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既符合时代要求,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因此可以借助SPSS软件这一现代化工具,很好地实现“以能力培养为重”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的不足。(2)医学统计方法教学实例的数据比较多,步骤繁多,手工计算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会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意义不大的计算过程中,不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应用SPSS 软件则能够避免繁复的公式记忆和大量的数据运算,统计分析快捷、结果准确,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方法的兴趣。(3)传统的医学统计方法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而将SPSS 软件引入课程后,只要学习者选择了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经过简单的操作,其统计指标和分析结果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一并给出,此过程与实际工作中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高度一致,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课程设置合理化。

4 应用SPSS统计软件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确定后,就应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囿于教材。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而教材则是课程生命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历史记录。⑤此外,教师还应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裁剪、加工和序化,使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⑥做到逻辑清晰、前后贯穿但不失其魂。

4.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并重

传统的医学统计方法教学因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但也不能因为重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否则不利于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只会操作软件而不能准确理解其分析结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理论与实践并重,不可偏废。

4.3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既然医学统计方法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就应发挥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改进现有的理论考试评价方式,采用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⑦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评价。

总之,将SPSS软件有机融入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既符合时代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值得大力推广。

基金项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No:2011 A03)

注释

① 王春平,王汝芬,翟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3):266-267.

②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11.

③ 吴占福,马旭平,李亚奎.统计分析软件SPSS介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22(6):67-69.

④ 李玉红,彭晓峰,陈慧青.统计软件SPSS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71-72.

⑤ 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1:1-13.

⑥ 褚启龙,张晶,邱明,等.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541-544.

4.医学统计学总结 篇四

答:均数是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而标准差是描述定量资料离散程度的指标,二者反映的是资料分布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

2、极差、四分位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

答:这四个指标的相同点在于均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不同点为:极差可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一般常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小样本资料的变异程度,或用于初步了解资料的变异程度。若样本含量相差较大,则不宜用极差来比较资料的离散程度。四分位间距: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资料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常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适用于比较计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3、x2检验用于什么?

答:x检验用于:推断两个及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是否有差别,两个分类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多个率的趋势检验,以及两个率的等效检验等。此外,也用于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4、四格表的U检验和x2检验有何联系?

答:(1)相同点:四格表的u检验的根据是正态近似原理(n足够大,∏和1-∏均不太小)。能用四格表的u检验进行两个率比较检验的资料,都可以用x检验。四格表的双侧u检验与x检验是完全等价的,两个统计量的关系为u= x,u20.05/2= u20.05/1.u检验和卡方检验都存在连续性矫正问题(2)不同点:①正态分布可以确定单、双侧检验界值,满足正态近似条件时,可以使用四格表的单侧u检验。②满足四格表u检验的资料,计算两率之间的95%可信区间,尚可分析两率之差有无实际意义。③x2检验还可以用于配对设计四格表,但这时推断∏1,∏2是否有差别的x2公式不同。5.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区别何在?各有何优缺点? 答:区别:参数检验,其应用条件是已知总体的分布类型,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非参数检验,不依赖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目的在于检验总体分布是否不同。(2)参数检验优点是符合应用条件时,检验效能较高。缺点是对资料要求严格,不能用于等级数据、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切数据,此外,还要求资料的分布类型已知和总体方差齐等条件。非参数检验优点是应用范围广,计算简便,对资料的要求不高;缺点是若对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的资料用非参数检验,则会降低检验效能。如需检验出同样大小的差异,非参数检验往往需要更大的样本含量。

6.对同一资料,又出自同一研究目的,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不一致时,宜以何者为准?答:两者各有使用条件,究竟取哪种结论,要根据资料是否满足该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选择。在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时,可接受参数检验的结论,而资料不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时,应以非参数检验的结论为佳。如总体分布为极度偏态或其他非正态分布,或者两总体方差不齐时,此时宜采用秩和检验的结果。7.非参数检验适用于哪些情况?

答:①等级资料②偏态资料。当观察资料成偏态或极度偏态而又未经任何变量变换,或虽经变量变换但仍未达到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时③总体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④要比较的各组资料方差不齐⑤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定数据。

8.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当n1>n2>10时采用u检验,这时检验是属于参数检验还是非参数检验?为什么?答:两组比较的秩和检验,当n很大时,可利用秩和T的分布随n增大渐进正态分布的性质,进行u检验,此时利用的并非原始数据,而是经秩变换后的数据,故仍属非参数检验。9.直线回归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做回归分析一定要有专业意义,不能将毫无联系的两个变量作直线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应绘制散点图,考查x与y之间有无直线趋势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点;考虑是否满足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与图示一般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限;两变量的直线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

10.简述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①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中因变量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r既可以是来自正态总体中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布总体的随机变量,②分析目的不同: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变量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联系:①方向一致:对一组数据计算,r与b,它们的正负号是一致的。②假设检验等价:对同一样本r和b的假设检验得到的t值相等。③用回归解释相关:由r2=SS回/SS总可知,若回归平方和越接近总平方和,则r越接近于1。

11.简述直线相关、秩相关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①资料要求不同:直线相关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秩相关适用于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以及用等级表示的原始数据。②相关意义不同:直线相关表示两变量的直线相关关系存在,秩相关表示两变量的相关关系。联系: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相同;秩相关是将原始数据进行秩变换,以秩次计算直线相关系数。

12.均数的可信区间和参考值范围有何不同?

222

22答: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100(1-α)%(即可信度)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得到的范围亦称可信区间。参考值范围:医学参考值范围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常数,也称正常值。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生物医学数据并非常数,而是一定范围内波动,故采用医学参考值范围作为判定正常和异常的参考标准。

13秩和检验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①不受总体分布限制,适用面广②适用于等级资料及两端无确定值的资料③易于理解,易于计算。缺点:是对分布类型的广泛适应性,使其很难充分利用资料提供的信息,有时会导致检验效能降低。14在t检验和u检验时,何种情况下采用单侧检验?

答:单侧检验的备择假设带有方向性,如:m>m0,实际中只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双侧检验的备择假设中包含不等号(如:m≠m0),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m>m0或m<m0,无方向性。15.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均数适用于描述单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由于均数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故不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只是需采用几何均数或中位数。)几何均数对于原始观察值呈偏态分布,但经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易用几何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常用于等比级资料或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中位数可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对于正态分布资料,中位数等于均数;对于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中位数等于几何均数。由于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主要用于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的资料。16.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与联系,他们的用途是什么?

答:标准差:是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离散趋势(变异程度)的常用指标。总体标准差用δ表示,样本标准差用s表示。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总体均数为H,各⊙围绕H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来描述。用途:标准差用途: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②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③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④结合均数描述分布特征。标准误用途:表示每个样本均数间的变异程度,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即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接近程度,也可称为样本均数的标准差。17.统计图制作的一般原则?

答:首先,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正确选用适当的统计图。其次,除圆图外,一般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的位置表示。最后,绘制图形应注意准确、美观,给人以清晰的印象。18.各种统计图适合于何种资料? 答:描述某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宜选用直方图;分析、比较独立的或不连续的多个组或多个类别的统计量宜选用条图,分析某指标随时间或其它连续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宜选用线图,描述或比较不同事物内部构成时用圆图或百分比条图等。

19.为什么要做r和b的假设检验?

答:b:即使从总体回归系数β等于零的总体中作随机抽样,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其样本回归系数b也不一定全为零。因此,求得一个样本回归系数时,首先,需考虑线性方程是否成立?并进行回归系数β是否为零的检验。以推断自变量x与应变量y见是否有直线关系存在。

r:假定从总体相关系数þ=0的总体中随机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所得样本相关系数r不一定全为零。故此,求得一个样本相关系数r值后,仍需进行总体相关系数þ是否为零的假设检验。

20.服从二项分布的条件是什么?

答:凡具有贝努力试验序列3个特点的变量,一般可认为服从二项分布①每次试验的结果只能是两种互斥的结果中的一种(A或者非A)②各次试验的结果互不影响,即各次试验独立③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各次试验中出现某一结果A具有相同的概率∏(非A的概率1-∏)。

21.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直线的斜率称为回归系数,直线相关系数也称积距相关系数,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间的相关方向与密切程度。它们的联系——方向一致即r与b正负一致,假设检验等价。区别:资料要求不同,回归系数方程要求服从正态分布,x精确测量严格控制Ⅰ型回归,相关方程要求x,y双重复正态Ⅱ型回归。22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为什么不能用t检验?

答: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又称多重比较,其目的是推断究竟哪些总体均数之间存在差别,由于涉及的对比组数大于2,若仍用前述的t检验对两个对比组做比较,会使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增大,即可能吧本来无差别的两个总体均数判为有差别,因此,多重比较不宜用t检验分别作两两比较。

23对同一资料,有出自同一研究目的,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结果不一致时,宜以何者为准?答:参数检验要求其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齐性,非参数检验常用解决那些总体分布未知的统计问题,对于同一资料,又出自同一研究目的,采用参数研究还是非参数检验取决于资料的类型。24.为什么要进行抽样研究?抽样时为什么会产生抽样误差?

答:计量资料的总体中所含的样本数量巨大,要获取资料的总体均数、标准差等数据十分困难,因此医学科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抽样研究方法,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统计推断。但通常情况下,样本均数(x拔)不可能与总体均数μ正好相等,这种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25.相关系数的意义?

答:相关系数r没有单位,取值范围为-1≤r≤1。两变量相关的方向用r的正负号表示,即r>0表示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相关系数r的大小表示密切程度,r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两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高。∣r∣=1表示完全相关,∣r∣=0表示无直线相关。26.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答:①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②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③各样本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27.χ2检验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事项)?

答:① 计算χ2 值时必须用绝对数。而不能用相对数,因为χ2 值的大小与频数大小有关。②χ2 检验要求理论频数不宜太小,一般认为不宜有1/5以上格子理论频数小于5,或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1。对理论频数太小有三种处理方法:A 增大样本例数 B 删除理论数太小的行或列 C 合并③当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的χ2 检验结论为拒绝检验假设,只能认为各总体率(或总体构成比)之间总的说来有差别,但不能说它们彼此间都有差别。或某两者间有差别。

28.非参数检验适用哪些情况?

答:①等级顺序资料。②偏态资料。当观察资料成偏态或极度偏态分布而又未经变量变换未达到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时,宜用非参数检验。③未知分布类型资料④要比较的各组资料变异度相差较大,方差不齐,且不能变换达到齐性。⑤初步分析。有些医学资料由于统计工作量过大,可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初步分析,挑选其中有意义者再进一步分析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从几个总体所获得的数据,往往难以对其原有总体分布作出估计,在这种情况下可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29.为什么秩和检验的编秩在不同对比组间出现相同数据要给予“平均秩次”,而同一组的相同数据不必计算“平均秩次”?

答:因为在不同对比组,不取平均秩次会加大或减小某一组的秩和;而在同一组内,出现相同数据不编平均秩次,该组秩和不受影响。

30.怎样正确使用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答:根据专业知识推断两个总体是否有差别时,是甲高于乙,还是以高于甲,当两种可能都存在时,一般选双侧;若根据专业知识,如果甲不会低于乙,或研究者仅关心其中一种可能时,可选用单侧。一般来讲,双侧检验较稳妥故较多用,在预实验有探索性质时,对结果的考虑以思路较宽为好,也用双侧检验。单侧检验,应以专业知识为依据,他充分利用了另一侧的不可能性,故检出效率高,但应慎用。

31.回归系数:直线的斜率b,也称回归系数。统计学意义是自变量x改变一个单位时,应变量y平均变化b个单位。32.相关系数:也称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说明具有直线相关的两变量间相关方向与密切程度。33.直线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①做直线回归一定要有实际意义②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应绘制散点图。③考虑建立线性模型的基本假定④取值范围,避免外延。⑤两变量间有直线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34.相关分析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①资料要求x、y都应来自双变量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②进行相关分析前,应先绘制散点图,有线性趋势时,才可进行相关分析。③满足应用条件的同一份双变量资料,回归系数b与相关系数r的正负号一致,假设检验等价。④相关分析时,小样本资料经t检验只能推断两变量间有无直线关系,而不能推断其相关的密切程度。要推断两样本间相关的程度,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当r有统计学意义时,但r2较小时,下结论要慎重。35.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答:①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②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③各样本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36.二项分布:贝努力试验序列中结果A出现次数的概率分布就是~。

37.率的标准化法:为解决因内部构成不同而导致分组率比较的结果与和纪律比较结果的矛盾,选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人口或标准人口构成,分别计算两组的标准化率,这种方法称~。

5.医学统计学习题一 篇五

一、名词解释题:(20分)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其变量值的集合。

2、计量资料:又称为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

3、抽样误差:由于抽样造成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特点是不能避免的,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大小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CI)。常用的可信度为95%和99%,故常用95%和99%的可信区间。

二、选择题:(20分)

1、某地5人接种某疫苗后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160、1:320。为求平均滴度,最好选用: A、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平均数

2、为了直观地比较化疗后相同时间点上一组乳癌患者血清肌酐和血液尿素氮两项指标观察值的变异程度的大小,可选用的变异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相关系数 D、变异系数

3、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员红细胞数(万/mm2),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值为414.1,标准差为42.8,求得的区间(414.1-1.96×42.8,414.1+1.96×42.8),称为红细胞数的: A、99%正常值范围

B、95%正常值范围

C、99%可信区间 D、95%可信区间

4、某医院一年内收治202例腰椎间盘后突病人,其年龄的频数分布如下: 年龄(岁)10~20~30~40~50~60~ 人数6405085201 为了形象表达该资料,适合选用: A、线图

C、直方图

5、有资料如下表:

患者数 甲 300 100 100

乙 100 300 100

B、条图 D、圆图

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型 普通型 重型 暴发型

治愈率(%)甲 乙 60.0 40.0 20.0

65.0 45.0 25.0

合计 500 50048.0 45.0

由于各型疾病的人数在两个医院的内部构成不同,从内部看,乙医院各型治愈率都高于甲医院,但根据栏的结果恰好相反,纠正这种矛盾现象的统计方法是: A、重新计算,多保留几位小数 B、对率进行标准化 C、对各医院分别求平均治愈率 D、增大样本含量,重新计算226、5个样本率作比较,χ>χ0.01,4,则在α=0.05检验水准下,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全等 C、各样本率均不等

B、各总体率均不等 D、各样本率不全等

7、两个独立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A、用t检验

C、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均可

B、用Wilcoxon秩和检验

D、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Wilcoxon秩和检验条件

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0到1.96的面积为: A、90% B、95% C、47.5%

9、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 A、均数大于标准差

C、标准差越大,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D、50%

B、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D、标准差越小,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10、某临床医生测得900例正常成年男子高密度脂蛋白(g/L)的数据,用统计公式求出了该指标的95%的正常值范围,问这900人中约有多少人的高密度脂蛋白(g/L)的测定值在所求范围之内? A、855 C、781

B、755 D、891

三、简答题:(40分)

1、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与t分布有何异同?

相同点:集中位置都为0,都是单峰分布,是对称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自由度是无限大时)

不同点:t分布是一簇分布曲线,t 分布的曲线的形状是随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的形状不变,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的形状参数为1。

2、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⑴s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⑵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⑴σ(恒定)。⑵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 ⑴s: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cv,估计正常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 ⑵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联系: 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3、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P394、简述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的区别。

1资料要求上不同:直线回归分析适用于应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自变量是选定变量;直线相关分析适用于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2 两种系数的意义不同:回归系数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回归系数越大回归直线越陡峭,表示应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越快;相关系数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紧密程度的,相关系数越大,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越大。

四、计算分析题:(20分)

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45份,得资料如下表,问甲、乙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有无差异?

要求:详细写出检验步骤。

甲乙两种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的结果

乙的结果

+-

合计

注:χ20.05,1=3.84

甲的结果

+ 12 4 16

29

合计 28 17 451、建立假设:H0:B=C;H1:B≠C2、确定α:α=0.053、选择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



(|bc|1)

bc

(|164|1)16

46.054、确定P值:6.05>3.84,故P<0.055、统计推断:按α=0.05,拒绝H0假设,接受H1假设,可以认为甲乙两种培养基的培养结

6.医学统计学就业前景 篇六

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断统计学。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属于数学的范畴。

统计学Statistics专业毕业生,国内和国外主要从事的职业:

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

出纳员

证券、期货以及理财服务代理商

文职人员

精算师

福利管理员

预算分析

成本估算

数据库管理器

财务经理

投资分析师

数学家

数值分析

薪资管理经理

统计师

7.医学统计方法选择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1年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高职医护类专业两个班学生为对象, 共101人, 两班学生数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且学时与学习内容相同。

1.2 方法

随机将两班分为A、B两组, 采用交叉设计方法。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前、后两半部分, A组 (51人) 前半部分内容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后半部分内容采用新教学模式;B组 (50人) 前半部分内容采取新教学模式, 后半部分内容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分开上, 并且实践操作仅限于使用计算器等简单的计算工具或手工计算;内容以教材为蓝本, 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新教学模式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基本做法是:采用专业的具体研究案例, 以SPSS软件为分析工具, 先按实际工作顺序, 结合幻灯片将统计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分析过程、结果的解释与表达等内容串成一条线仔细讲解, 并在课件上完整地展示出来, 接着教师进行具体的软件操作演示, 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软件操作训练, 教师指导, 并记入平时成绩。

课程教学结束后, 针对教学内容, 让每位学生分析一套相同的综合医学研究资料, 重点考查学生对资料类型和分布的判断能力、研究设计方式的判断能力、选择统计推断方法的综合判断能力、分析结果的解读能力和对结果的表达能力, 并按内容分前、后部分分别评定成绩并记录完成时间, 综合评价学生应用医学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 P S S 1 8.0软件进行分析, 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数值变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学生完成资料统计分析的正确率比较

对学生资料分析的情况进行评分, 按前、后两半部分内容分别对两组学生的资料分析情况进行整理, 具体见表1。针对前半部分内容, B组正确完成率明显高于A组 (P<0.0 0 1) ;而后半部分内容, 则A组正确完成率明显高于B组 (P<0.0 0 1) 。

注:两组比较, 前半部分内容χ2=2 0.7 5 5, P<0.0 0 1;后半部分内容χ2=1 7.2 6 7, P<0.0 0 1

2.2 学生正确完成资料统计分析的时间比较

按前、后半部分内容分别对学生正确完成资料分析的时间进行整理, 结果见表2。前半部分内容, B组正确完成时间明显低于A组;而后半部分内容, 则A组正确完成时间明显低于B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 0 1) 。

注:两组比较, 前半部分内容t=1 9.3 6 2, P<0.0 0 1;后半部分内容t=2 7.2 9 3, P<0.0 0 1

对学生资料分析测试成绩, 按前、后半部分和全部内容分别整理汇总, 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两组总成绩差异无显著性 (P>0.0 5) ;前半部分内容, B组成绩明显高于A组 (P<0.0 0 1) ;而后半部分内容, A组成绩明显高于B组 (P<0.0 0 1) 。

注:两组比较, 总成绩t=0.4 6 6, P>0.0 5;前半部分内容t=3.6 2 7, P<0.0 0 1;后半部分内容t=3.6 9 4, P<0.0 0 1

3 讨论

我国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医学统计方法已成为医护工作者解决实际医学科研问题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前述原因, 医学统计方法目前成为各医学院校公认的难教、难学的课程[3], 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年来, 广大教师对该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研究,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葛杰等[4]根据学生基础探索实践了分层教学法;吕效国等[5]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进行了主题分段作业教学法探索;徐继承等[6]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医学统计方法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广大医学院校目前仍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未体现能力本位思想, 理论与实践往往脱节, 按现行的成绩评价方式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邢晓辉等[7]通过对某高等医学院校近3年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审核, 发现有9 8.2%的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错误, 就是此种现象的例证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基于以上要求,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以应用能力为本位, 对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利用S P S S软件进行教学的前提下, 对医学统计方法新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与组织, 探索出“基于工作过程、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教学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数据分析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 (P<0.0 0 1) , 学生正确完成数据分析的时间明显低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 (P<0.0 0 1) , 虽然两组学生的总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P>0.0 5) , 但以前、后部分内容来看, 在新教学模式下学生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测试成绩 (P<0.0 0 1) , 充分说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可能与新教学模式以下几个特点有关:一是教学手段先进, 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操作训练和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使学习不再枯燥, 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将原来繁杂的学科知识转变成一项简单实用的分析技术, 并且与时俱进, 采用S P S 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不仅简化了内容, 而且节约了大量时间, 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 有利于其树立学习信心;三是采用的案例来源于实际工作, 数据的分析过程与日后工作中处理数据的过程高度吻合, 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对日后可能面临的数据分析工作有了完整的先期体验, 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总之, 为培养高职生分析医学数据的能力, 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值得尝试和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下高职医学统计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2011年开设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高职医护类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对象, 采取交叉设计方法, 两班分别采取课程教学改革后的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课程教学结束后以一套相同的综合医学研究资料进行测试, 考查学生医学统计方法综合应用情况。结果 采用新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数据分析正确率更高, 且正确完成数据分析的时间更短, 学生测试成绩更好。结论 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医学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unt E.Will We Be Smart Enough?[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5.

[2]谭盛葵,仇小强,覃都娥. 以科研为导向医学研究生统计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114-115.

[3]石武祥,章丽娟,杨庭仕. 大理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35-1837.

[4]葛杰,尹锡玲,韩云峰,等. 分层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中外医疗,2008(23):94-95.

[5]吕效国,刘凯峰,孙建平.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实践主题分段作业教学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3):323-324.

[6]徐继承,黄水平,孙桂香,等. 两种不同实验教学模式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6):195-196.

8.合理选择统计图 篇八

一、如果表示的数据各自孤立,那么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用小长方形的高低来表示相应数据的大小,给人以清晰、独立的感觉,各种数据之间“楚河汉界”十分显眼,因此,当遇到各数据之间彼此独立的情况时,一般选用条形统计图.例如用统计图表示奥运会金牌得数前几名的国家或地区时,只能选用条形统计图,用其他两种统计图则不太合适.如果选用折线统计图,那么给人的感觉是各国代表队像是“亲密伙伴”,而实际上各国之间金牌争夺十分激烈,“很不友善”;如果选用扇形统计图,则会让人误以为所有金牌都被前几名国家或地区拿走了.同样地,用统计图描述某同学各科成绩时,一般也只能选用条形统计图.

二、如果表示的数据具有连续性,那么一般采用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能够反映数据之间的连续变化趋势,给人的感觉是各数据之间绵延不绝.对于不断上升的折线,给人以蒸蒸日上的感觉,从而振奋精神,力争再接再厉.因此,如果想通过表示的数据了解某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比如表示某个同学一学期来若干次考试的成绩时,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让他直观地看到学习是否进步以及进步的大小.此时如果采用扇形统计图显然就毫无意义了.再比如,处理公司生产业绩的数据时,采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对各个时间段内的业绩变化情况了如指掌.

三、如果表示的数据要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那么一般应选用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来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它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的大小.因此,如果想了解各部分所占总体的百分比,那么一般采用扇形统计图.比如,想了解全班期中考试各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比例的大小,就应该采用扇形统计图.同样地,描述各个年龄段的人数比例,采用扇形统计图比采用其他统计图的效果都要好.

例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产奶量的大小最为合适的是( ).

9.09临床医学统计学实习一 篇九

[实验目的]

一、通过课堂实习巩固统计学理论知识,逐步培养统计学思维

二、通过课后练习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

[实习内容]

一、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资料类型

二、数据特征与其统计学描述指标

三、统计表与统计图

[要求]

一、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资料类型的判断

二、掌握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常用指标

三、掌握统计表的制作和熟悉常用统计图的适用条件

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一)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A.样本B.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个体

2.总体是由()。

A.个体组成B.研究对象组成C.同质个体组成D.研究指标组成3.美国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

A.目标总体B.研究总体C.1个样本D.180个样本

4.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请问此结论是针对________而言

A.180万儿童B.每个儿童

C.所有使用索尔克疫苗的儿童D.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A 抽样时应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

B 研究者在抽样时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 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 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E 应由研究者自己决定抽取的个体

6.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

7.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指标较好

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间距;E方差

8.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

9.对于同一组资料,哪个指标没有考虑到每个观察值的变异()

A、方差B、总体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数

10.描述一组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特征时()

A、应同时选用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B、应同时选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1

C、根据分布类型选用相应的集中、离散趋势指标;D、以上都不正确

11.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资料的特征

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D对数正态分布

12.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人数823631

该资料的类型是: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个体资料

13.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该是()。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C.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D.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14.数列

8、-3、5、0、1、4、-1的中位数是()。

A.2B.1C.2.5D.0.5

15.关于标准差,那项是错误的()。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B.度量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D.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二)统计指标的适用条件

16.以下指标中()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

C.中位数D.标准差

17.偏态分布宜用()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B.标准差

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

18.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B.标准差

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

19.中位数描述集中位置时,下面那项是错误的()。

A.适合于偏态分布资料B.适合于分布不明的资料

C.不适合等比资料D.分布末端无确定值时,只能用中位数

20.5人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 1:20、1:40、1:80、1:160、1:320。欲描述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用那种指

标较好()。

A.平均数B.几何均数

C.算术均数D.中位数

21.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如下:2、3、3、3、4、5、6、30则平均潜伏期为()。

A.均数为7天,很好的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潜伏期B.中位数为3天

C.中位数为4天D.中位数为3.5天,不受个别人潜伏期长的影响

22.某地调查20岁男大学生100名,身高标准差为4.09cm,体重标准差为4.10kg,比较两者的变异程度,结果()。

A.体重变异度大B.身高变异度较大C.两者变异度相同D.由单位不同,两者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

(三)统计思维训练

23.各观察值同时加上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不变。

A.算术均数;B.标准差;C.几何均数;D.中位数

24.各观察值同乘以不等于0的常数后,()不变。

A.算术均数;B标准差;C几何均数;D中位数;E变异系数

25.()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数正态;B正偏态;C负偏态;D正态

26.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分布。(即:设X变量经Y=lgX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问X变量属何种分布?)A正态;B近似正态;C左偏态;D右偏态;E对称

27.变异系数CV的数值()。

A.一定大于1;B.一定小于1;C.可大于1,也可小于1;D.一定比标准差小

28.一组变量的标准差将()。

A.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大而增大;B.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加而减小

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D.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

29.一组数据中20%为3,60%为2,10%为1,10%为0,则平均数为()。

A.1.5B.1.9

C.2.1D.不知道数据的总个数,不能计算平均数

(四)统计图表的制作原则与统计图的适用条件

30.关于统计表的制作,不正确的叙述是

A.统计表不用竖线和斜线分隔表、标目和数据

B.统计表的标题放在表的上方

C.统计表中的数字按小数点对齐

D.统计表包含的内容越多越好

E.统计表一般用纵标目和横标目说明数字的意义和单位

31.关于统计图的制作,正确的叙述是

A.统计图的标题放在图的上方

B.线图中的线条越多越好

C.直条图的纵轴必须从零开始

D.直方图的组距不必相等

E.以上都不对

32.图示7岁男孩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B、直条图C、散点图D、线图E、百分条图

33..欲比较某地20年来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最好选用()

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条图;D.直方图;E圆图

34.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B、直条图C、圆图D、普通线图

35.表示某地区某年各种死因造成死亡的比重,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B、直条图C、圆图D、普通线图E、统计地图

36.观察意外死亡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条图B、普通线图C、圆图D、半对数线图

37.调查某地6至16岁学生近视情况,需描述近视学生的年龄分布,可用()

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条图;D.直方图;E圆图

二、是非题

1.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可根据分析需要相互转化。

2.样本均数越大,则标准差也越大。

3.少数几个数据比大部分数据大几百倍,一般不宜用算术均数表示平均水平。

4.样本量增大时,极差会增大。

5.在一个统计表中,如果某处数字为“0”,就填“0”,如果数字暂缺则填“„”,如果该处没

有数字,则不填。

6.备注不是统计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必设专栏,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以说明。

7.统计表,也称为“三线表”,是指一个统计表中通常只绘制三根横线。

8.一个统计表所包含的字数不能太多,字数越少越好。

9.饼图和百分条图所适用的资料类型完全相同。

10.统计图的纵轴尺度必须从“0”开始,而且刻度应该均匀。

三、作业:

1.对计量资料统计分析时常用的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些?适用条件有何不同?

10.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篇十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统计图的选择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统计图的选择

第五课时,备课时间:开学第十周 上课时间:第九周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 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要学有用的数学.二、教学重点: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教学难点:1.根据 实际问题选择合适 的统计图.第 1 页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 入新课

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20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历史背景,看来我们的统计图不仅是数据的展现,而且还是历史背景的再现.极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9.3%,那个地方却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成为无人区.所以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人口遂少,而有些地区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二.讲授新课

这里有一位同学根据这幅图画出了三幅统计图.这是一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这位同学是如何制作出这幅统计图的?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位同学是根据课本P211的统计图上的数据:到2050年亚洲人口达到52.68亿;非洲人口达到17.68亿,拉美及加勒比人口达到8.09亿,欧洲达到8.28亿,北美洲达到3.9

2第 2 页 亿.得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清楚地看到2050年亚洲,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欧洲、北美洲的人口预测的具体数目.[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统计图;三.随堂练习(课本P212)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这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 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将上面的数据分别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步行 60人 骑自行车 100人 坐公共汽车 130人 其他 10人

解:根据题意制作下列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如下图)(2)扇形统计图(如右图)比较这两个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学生到校的几种方式的具体学生人数;而扇形统计图则清楚地表示出了学生到校的各种方式在300名学生中的百分比.2.分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例如: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第 3 页 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 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排球 54 足球 75 篮球 57 乒乓球 96 其他 18 解:根据统计的数据可得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如下: 四.课时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比较、观察、制作了解了三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选择适当地统计图使数据展现出来.五.课后作业

A组:1.课本P 214,习题6.5 B组:2.咱们学校由于拆建校门而去掉 了自行车棚,现要建造一个新的自行车停车棚,至少需要多大面积?解决这个问题需 要哪些数据?你准备如何收集? 板书设计

5.3 统计图的选择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 4 页 六.教学反思:学生画图时存在楼标题的现象,图画的也不准确,在以后的辅导中必须加以指导,给以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11.医学统计方法选择 篇十一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改革

《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以数理统计、概率论、线性代数为基础,概念抽象、逻辑性强、计算公式烦琐、运算量大,一直以来都使医学生备感头疼。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专项调查,了解医学本科生对课程的认知和需求,根据反馈信息,立足于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从授课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统计推理技能,在科研工作中养成统计思维。

一、改变授课模式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原则,按照医学统计学学科体系,我们依托实例,教学过程中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步骤实施,建立了“实例问题——方法选择——具体应用——结果解释——结论意义”的通用授课模式即:首先以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所学章节的实际应用价值;该问题如何进行科研设计;资料类型的判断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该方法如何计算,如何利用软件实现;分析结果及解释;如何得到实例的结论。针对卫生事业管理、临床医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过程中结合不同专业的实例讲深讲透,并通过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统计软件、专业案例、名人逸事,以及统计幽默,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人文气息。

1.统计软件。信息时代对我们处理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医学统计学》这样一门必须借助数据发掘有价值信息的学科,SAS、SPSS等统计软件的引入可以使复杂数据的统计处理简单化、高效化。对于课时安排较少的临床医学、护理、麻醉等专业本科生的授课,我们将各类方法的软件实现作为课堂补充内容进行简单介绍,由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练习;而对于课时较多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则安排专门的软件教学,在机房授课,为学生提供一人一台电脑的上机实习机会,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软件教学以高效的软件操作代替了大量烦琐的手工计算,满足信息化教学要求,减少了学生由于大量计算所产生的畏难情绪,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专业案例、名人逸事、统计幽默。理论授课和统计方法的介绍始终是《医学统计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改变传统统计学在学生中的认识,将统计学方法的介绍由枯燥乏味转向生动有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理论授课中有所侧重地将以下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①專业案例:针对不同专业和层次,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内容中添加了大量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药学、护理方面的实例,借助实例从设疑开始,引入如何分析问题的统计思想,讲解解决问题的统计方法,释疑的过程中讲授新知识,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②名人逸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讲解统计方法之前,先介绍与该方法诞生、应用有关的中外统计学家从事研究工作的逸事,以及该方法的诞生背景和过程,既丰富了授课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方法的了解和认识;又增加了统计学的人文气息,让学生感受到大家风范,激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科研品格。③统计幽默:通过统计幽默增加授课的趣味性。授课过程中,借助统计幽默讲授某些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统计描述时,引入“A statistician can have his head in an oven and his feet in ice,and he will say that on the average he feels fine.”通过这样一个小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更新教学方法

在《医学统计学》这样理论繁多、概念抽象的课程授课中,探索多样型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在不同专业教学中的不断尝试,目前我们已经成功采用,并在多个班次坚持实践了包括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期刊统计错误辨析、课题设计讨论等在内的多种有利于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多媒体教学增强了统计知识的可理解性。受课程内容多、教学课时有限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传递的信息量非常有限[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较好的途径,在《医学统计学》理论授课中恰当地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能够有效增强授课内容的可理解性,使抽象的统计概念直观化,复杂的统计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知识,运用统计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4],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采用Flash模拟不同概率分布的图形,使学生很容易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形象化,易于理解。

2.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而是一个分析、思考的过程。学生站在案例事件主角的位置,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对案例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1]。针对统计学知识存在难懂易忘的特点,我们在授课中添加了案例讨论:由教师准备一些综合性案例,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加以评判,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给出正确答案,分析学生答案中正确和错误之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系统地回顾所学知识。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从被动的灌输状态中解脱出来,主动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期刊统计错误辨析提高了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水平。为了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统计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授课之后,我们让学生从本专业的学术期刊中发现论文中的统计错误,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修改意见,既提高了学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实用价值的认识,又增强了学生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自实践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良好,纷纷表示:通过寻找错误,改正错误,避免了自己犯类似的错误,统计知识的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

4.课题设计使学生提高科研质量。针对部分学生认为统计学知识是在数据收集到之后才有用,而忽视课题设计的现象,我们在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授课中加入了课题设计的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即将要研究的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由教师在课堂上加以点评。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课题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避免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走弯路;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了正确进行科研的思路,提高了科研质量。

四、效果评价

通过每次课的课后综合思考题考查,学生对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知识的连贯性好,课堂气氛活跃。课后的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不同班次的学生对于课程的平均满意度均达到“优秀”,学生对于渗透统计知识的幽默故事、统计学家的名人逸事和名言均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并给予了较高评价。部分学生对软件操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要选修或自修相关课程。

参考文献:

[1]蔡定萍.《统计学》教学模式实现手段探索[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18(1):65-65.

[2]孙红卫,董兆举,王玖.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17-18.

[3]宋桂荣.七年制医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1):76-76,78.

[4]原建慧.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60-60,82.

上一篇:测绘公司服务承诺制度下一篇:小学升国旗时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