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2024-07-25

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17篇)

1.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一

盼望着,盼望着,熬了2个月,终于出麻醉了。

记得刚从胸外到麻醉的时候真是觉得到了天堂,不用写病历,吃饭还规律。后来才发现在麻醉科就是禁锢灵魂,以下将重点描述一下在麻科工作的利与弊。

利:不用管病人,不用写病历,没有周末班,也没有夜班,每天有手术室提供的套餐,看台也就是打打麻单,调药,插管,打腰麻,看监护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还可以自己带书去看,总的来说不是太忙。

弊:当我在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发现我的身体和精神已经被禁锢了。每天就只有吃饭的时候可以去放一下风,其他时间就一直呆在那个十几平方米的手术室,寒风凛冽,周围很静,只听到监护仪数心率的嘀嘀声,没有人管你,就你一个人看台,实在处理不了就叫领导。一天天这样过去,很孤独,好像这个世界已经把你遗忘了。特别是其他台的人下午2点就走了,你却从早上7点多一直看到晚上8、9点甚至更晚,夜班都来了。你只是一个转科的,没有下午班会换你的,你就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麻科,知道几点上班,却不会知道几点会下班,一直要到你的手术室没有接台,耗得是时间、是生命,总期盼手术能早点完,却在快完之时听到其他台的要接过来,让我幼小的心灵暴露在狂风暴雨之下,我忍!当手术排的多的时候,也没有期盼了,大不了到晚上10点,我就忍了,这时候其他台结束的早就帮着接一个,虽然7、8点下班心里也很高兴,这就是塞翁失马。在麻科,每天跟不同的领导,每个人用药习惯不一样,脾气也有好有坏,没事,你就忍着吧,百炼成钢。感谢麻醉科的老师们教会了我一些很基本的东西,让我现在扣面罩、插管、打腰麻都很熟练,并且会给一些常用的药。感谢一些老师愿意和我讨论一些具体的术中管理的问题,让我知道自己看的东西和实际用的并不完全一样。感谢麻醉科的制度磨练了我的心志,让我知道要牛靠自己。现在麻科有上下午班,但对象大多是二线,二线每天上班也就最多8小时,转科一线一直干到底,还有麻醉自己科的一线也有机会上下午班和有下午班接。上周不知道那里来的狗屎运竟然上了一个下午班,还有一次下午班来换我,真是深深的把我感动了。麻醉科大多数老师人都很好,如果你干到很晚,他只看一个台的时候也会放你先回去,虽然也到8点多,但总比10点强。当然也不除外有的二线在办公室休息,让你一个人10点下班的情况。同时感谢很多带过我的老师对我工作的肯定,确实可以鼓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下是本人转麻醉的经验,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1、麻醉前准备:要做术前访视,要看一下病人的各项化验指标,有无异常,问一下既往病史,做asa分级,同时签同意书(双签字)。记住一定要问身高体重,麻醉之后他就不能告诉你了。准备药物、器械等,一般手术都可以用普通气管导管,但甲状腺、侧卧位或俯卧位铺巾后不能看见头的最好用加强气管导管,男性用8#,女性用7.5#管,小孩看年龄。一定要检查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全麻的记得换钠石灰,加满醚,病人到手术室先上监测。

2、麻醉过程:一般镇痛、肌松、镇静催眠药一起用,先诱导,然后在喉镜直视下插管,看不到声门可以用手压一下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一般插管深度男性22-24cm,女性20-22cm,之后听一下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如果一边强一些可能是插到支气管了,可以把管往外拔一些。检查无误后接上呼吸机,用吸入麻醉维持,或者用静脉泵也可以。关于肌松,一般诱导时用50mg爱可松,可以维持40min左右,之后可以按公斤体重给卡肌宁,一般一次给10-25mg,可以维持35min左右,如果静脉泵维持就不用间断给药这么麻烦了,记得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肌松药,缝到皮下时停醚或异丙酚,快缝完皮时停瑞芬太尼。还应该问病人要不要镇痛泵,要的话就打8884(限本院)配一个。

如果是腰麻,穿刺时一定要注意层次感,多做几次就会了。一定要看普鲁卡因皮试结果,阳性用利多卡因。如果手术时间长做硬膜外置管。

3、术中:注意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等。一般潮气量8ml/kg,min,频率12-14次/分,气腹的病人呼气末co2高,可加大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血压可维持在正常低值,可减少出血,太高或太低先找原因,如果是因为循环容量减少则快速补液,其他的可用麻黄素5-10mg升压,亚宁定10mg或更多降压。心率低于50可用阿托品5-10mg加快心率(青光眼患者禁用),心动过快可以用爱络20mg。

4、术后:全麻病人一般回麻醉恢复室,如果是最后一台则等病人清醒后送其回病房。拔管时要病人有自主呼吸,意识清醒。记得吸痰,如果呕吐,用欧倍4-8mg。送回病房后要等监测上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之后才能离开。

5、其他:经常看一下监护数据,及时处理问题,不会就叫二线,没有什么丢人的。有空时可以看一下自己带的书,写麻单的电脑里有现代麻醉学可以看,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当然,还可以看手术!

今天,当我走出手术室的时候,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又走过一段,也算是历练!

2.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二

1 病例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共实施手术1 924例, 其中全麻511例, 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1 132例, 局部麻醉281例;普通外科手术457例, 骨科手术494例, 妇产科手术662例, 泌尿烧伤科手术83例, 耳鼻喉科手术46例, 神经外科手术34例, 口腔科手术17例, 眼科手术131例。均应用《手术安全核对表》对患者进行核查。

2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应用

2.1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设计

基本采用卫生部原始表格, 见表1。

科别:__________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_病案号:____________麻醉方式:_____________手术方式:_______________术者:______________手术日期:_____________

2.2 临床应用

2.2.1

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部分构成,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要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标识 (腕带) 、知情同意、使用器械等内容共同进行陈述核对并确认。术后手术安全核对表应归入病历中。

麻醉开始前核对的主要内容:患者的病历资料、腕带、知情同意书、影像学等辅助检查资料应齐全, 其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信息须准确并相互一致。

2.2.2 手术安全核查的实施及核对表的具体应用

(1) 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及巡回护士三方核对时均应停下手头其他工作, 共同核对并逐项打勾。 (2) 三方积极用语言交流, 而不是以默认方式。 (3) 非全麻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 先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进行核对, 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 手术医师到达后再核对一次, 开始手术;有异议或者患者的腕带、影像学资料等客观资料之间有不相符现象, 应等手术医师到达, 三方核对无误后开始麻醉手术。 (4) 全麻手术患者, 三方核对无误后开始麻醉诱导。 (5) 对意识不清、小儿或语言不通者与腕带进行核对。 (6) 局麻手术 (如眼科手术) 由手术医师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核对。 (7) 核对无误后, 三方各自在相应处签名, 核对表归入病历中保管。整个核对流程环环相扣, 确保手术团队既有整体性又各司其职, 积极参与手术安全核对过程。

2.2.3 应用结果

1 924例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安全核对表及时纠正了病历资料中的性别和年龄与患者实际不符2例, 手术患者未佩戴腕带5例。加强了手术环节的管理, 提高了手术安全系数, 防止了手术差错事故发生。

3 体会

3.1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实施增加了工作程序与环节, 目前在我国试行开展, 实践证明其确实降低了手术风险。

3.2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 是将手术核对的职责扩大到整个手术团队的成员, 有别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 提高参与意识, 确保有质量地实施。

3.3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应用, 营造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 相互提醒, 使手术医师准时到达手术室, 确保环节的落实。

3.4 其减少了手术安全风险隐患, 应用职责分明的手术核对制度, 减少了质量缺陷, 同时也是控制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需要, 方便且经济[2]。

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使用, 减少了手术安全风险隐患。目前, 在实施中还存在着有些科室不够重视, 核对时不够主动等问题, 还需不断强化手术安全核对责任意识, 使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协会要求会员医院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9, 16 (2) :48.

3.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三

我院自2004年2月~2006年12月腰-硬联合麻醉阻滞(CSEA)下行剖宫产术,22~40岁孕妇667例,ASAⅠ~Ⅱ级,孕期38~42周,无心、肺、肾等并发症,无重度妊高征,主要因产道异常、胎位异常、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

麻醉方法:术前不用药,产妇进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上肢静脉,输注6%羟基乙淀粉10~15ml(kg/小时)。产妇右侧卧位取腰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腰麻穿刺针注入蛛网膜下腔0.75%罗哌卡因+10%葡萄糖注射液(1∶1混合液2.5~3.0ml),退出腰麻针,向头侧方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产妇取平卧,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妇,调整左侧倾30°,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麻醉平面达T6。蛛网膜下腔阻滞前10分钟肌肉注射麻黄碱30mg或蛛网膜下腔阻滞即刻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心率小于55次/分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mg。术中持续吸氧,根据情况适当调整6%羟乙基淀粉速度并补充晶体液。

术后镇痛: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PCA)相连。

结 果

麻醉效果:CSEA起效时间3~8分钟,术中疼痛产妇18例,发生率2.7%,手术开始时间10~15分钟,阻滞不完善患者,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8~12ml,手术均顺利进行。预防性用6%羟基乙淀粉、麻黄碱,发生低血压35例(5.3%),术中恶心、呕吐45例(6.8%),寒战28例(4.3%)。

讨 论

CSEA起效快,局麻药用量小,阻滞完善,肌松效果好,可在瞬间消除病人的疼痛,尽早开始手术,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时间,且术中牵拉反映发生率低。改进型腰麻针对硬膜损伤小,大大减少了腰麻术后头痛发生率。留置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镇痛。

罗派卡因具有其他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的优点,相同剂量下只有布比卡因毒性的1/4,因而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临床上罗派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国内外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高。罗哌卡因CSEA下行剖宫产,麻醉起效快,镇痛好。术中血压下降主要原因是由腰麻后交感神经阻滞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引起,经麻醉前预充容量,加快输液、改进体位、蛛网膜下腔滞前10分钟肌肉注射麻黄碱30mg或蛛网膜下腔阻滞即刻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可明显减少腰麻后低血压的程度,使剖宫产中低血压发生率降到5.3%,麻醉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呈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随之下降。综上所述,CSEA下行剖宫产术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建玉,吴新文,颜志伟,等.0.75%罗卡哌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滯用于老年人患者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492.

2 周孟虎,包明胜,汪丽华,等.罗卡哌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5805.

4.麻醉科术后小结 篇四

一:全身麻醉: 1.ASA 评级

2.选择何种麻醉方式,诱导是否平稳,导管型号,深度,双肺呼吸音。

3.麻醉效果如何,术中是否平稳。4.出室情况,特别注意事项。5.例子:

ASA Ⅱ,选择全身麻醉,诱导平稳,7.5号导管,深度22CM,双肺呼吸音一致,麻醉效果满意,术程平稳,病人清醒后平稳送回病房。二:椎管内麻醉: 1.ASA 评级

2.选择何种麻醉方式,穿刺点的选择,穿刺是否顺利,置管的深度和方向。

3.麻醉平面及效果,术中是否平稳。4.出室情况,特别注意事项。5.例子:

ASA Ⅱ,选择硬膜外麻醉,L1,2穿刺,穿刺顺利,向上置管4CM,推入局麻药后麻醉平面及效果佳,术程平稳,平稳送回病房。三:神经阻滞麻醉: 1.ASA 评级 2.选择何种麻醉方式,选择入路,穿刺是否顺利,推药是否有异常。3.麻醉效果如何,术中是否平稳。4.出室情况,特别注意事项。5.例子:

5.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五

2015年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科教育

主讲人:郑升法 时间:2015.9.15 内容:职业道德教育:讲解医务人员应遵循的医德规范、医院行风建设的有关规定等、树立良好的医德风范.社会道德和法制观念教育,使每位学员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尤其点学习,以此规范学员执业行为.介绍麻醉科及相关科室情况,熟悉麻醉科和手术室环境、工作性质,特点及要求.介绍科麻醉科人员结构,工作量,工作范围.学习科室各项制度学习培训医师守则:管理制度,工作报制度,作息制度,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考勤制度等各项基本制度和学员守则,使每位学员对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有个大概了解,并将各种制度和守则以小册子形式发给每位学员,以使其在以后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便于遵照执行.介绍培训期间的整体安排,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医疗安全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如何防范医疗纠纷,使医师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日常考勤管理学员培训期间必须尊守我院和我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学员守则.学员除了参加日常临床工作外,必须参加培训医师理论课的学习,病例讨论、加读书报告和科研讨论、不得无故缺席.建立学员考勤簿并由专人考勤登记,由考勤人员,指导教师逐项签字,基地主任审核并签字,每月上报医务处.学员每年工作和学习时间应为240天.因事假,病假及其它原因而请假>15天,需在次年内补足.请假≤3天,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和基地主任同意签字后生效,并交专人在考勤上登记>3天,还需要由医务处同意签字后生效.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3天者、应及时报告医务处;未办理请假手续离开医院超过5天者、视情节及原因给予包括终止培训等处罚.择期休假者须提前提出申请,获同意后方可休假;工作安排后或临时请假者、需有特殊原因;病假应在我院就诊后由经治医师出具证明.

6.手术室出科小结 篇六

在手术室实习的四周很快结束了,在这四周里,通过带教老师的认真教授,我学到了关于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该方面的初步操作技能,还了解到一些在病房无法体验到的处理对待事情的方式。在手术室,这里更严谨、严格、严密。

未进入手术室之前,我一直很憧憬这个科室,手术室里一切都是神秘的,期待着,盼望能参与到其中。进来的第一天经过护理秘书和带教老师的介绍,对这里有了大概的认识,想象中的轻松一扫而光,取之更多的是严肃。见到的第一台手术是乳腺癌,当时看着医生在台上紧张得操作,看着洗手护士在那忙碌,我真的很想帮忙,要不是一开始老师灌输的无菌观念,我肯定会毛躁得冲上去帮倒忙。

无菌观念在手术室是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也曾着重讲过,但是人往往心里清楚,在实际中却不一定奏效。手术室是一个能力培养的好地方,这个能力包括了专业能力,心理能力还有动手能力。

与病房不同,手术室跟病人的沟通要相对少些,更多是动手的时间。洗手上台的机会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每一次都很珍惜,对于各种器械我也基本都认识了。洗手护士要想配合好医生就一定先是对手术过程很了解。要想了解这个过程,动手前肯定是要查阅很多资料的。而作为一个巡回护士更是要掌握整个手术过程,这里面的学问我现在还只是学了个皮毛,但是我相信没有巡回护士,一台手术肯定没法进行下去。

7.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七

关键词:七氟醚,异丙酚,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效果,分析

单肺通气在胸科手术中较常见, 是一种非生理性通气方式。单肺通气状态下患者可发生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分流增加, 引起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严重者出现低氧血症。由于脑组织对缺氧敏感, 如术中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可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损伤[1]。我院比较了七氟醚吸入麻醉、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两种方式在的单肺通气胸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院74例行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 均为择期手术, ASA分级为Ⅰ~Ⅱ级, 1s用力呼气量/肺活量>80%。研究对象剔除合并心、脑、肝、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过度肥胖、低蛋白血症、颅内血管畸形、长期镇静药物用药史、心脏手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4例;年龄35~68 (52.48±6.42) 岁;体重51~80 (59.52±4.85) kg。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5例;年龄37~70 (53.11±6.75) 岁;体重49~82 (60.04±5.12) kg。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 于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0.05mg/kg、芬太尼2μg/kg进行麻醉诱导。1min后采用循环回路诱导, 将8%七氟醚通入回路5min, 使呼吸回路内充满七氟醚气体。嘱患者深呼吸, 氧流量为6L/min, 吸入8%七氟醚。等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维库溴铵0.08mg/kg后插管, 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双肺通气时潮气量控制在10~12ml/kg, 呼吸频率10次/min, 呼吸比为1:2。单肺通气时将潮气量控制在7~8ml/kg, 吸呼比为1:1.5, 呼吸频率16次/min, 以3~5%七氟醚维持麻醉[2]。观察组接受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 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0.05mg/kg、芬太尼2μg/kg进行麻醉诱导。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后连接麻醉机。双肺通气时潮气量控制在10~12ml/kg, 呼吸频率10次/min, 呼吸比为1:2。单肺通气时将潮气量控制在7~8ml/kg, 吸呼比为1:1.5, 呼吸频率16次/min。。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6~8mg/kg·h泵入, 七氟醚2~3%维持麻醉[3]。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单肺通气后15min脑氧饱和度的差异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发现,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两组患者脑氧饱和度发现,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胸科手术要求术侧肺萎陷, 非术侧肺单肺通气, 以防术侧肺分泌物或血液进入非术侧肺引起交叉感染。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增加, 气道压增高, 血管阻力增高, 部分血流转移至塌陷的对侧肺, 导致动静脉分流增加。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处于缺氧状态, 肺泡在缺氧刺激下产生多种血管收缩活性物质, 形成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4]。

七氟醚是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 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完全, 麻醉深度易控制, 血气分配系数较低,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等优点, 近年来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清醒完全、易于控制等优点[5]。

本研究将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静吸麻醉者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者, 提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起效更迅速。单肺通气后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静吸麻醉者脑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者, 提示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后肺内分流增加程度更严重, 可引起动脉血氧分压进一步下降。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采用七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起效迅速, 但对脑氧饱和度影响较大,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伟芝, 罗艳华, 张涣君.七氟醚用于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1) :239-241.

[2]王维强.七氟醚麻醉深度对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5) :11-12.

[3]刘卓, 罗艳, 薛庆生, 等.七氟醚及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影响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1) :5-8.

[4]王敏欢, 谢红, 王琛, 等.七氟醚和异丙酚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脑氧饱和度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2 (3) :410-413, 419.

8.孩子手术须慎用麻醉 篇八

最近,美国广播公司爆出该国已有十几名儿童在治牙过程中因滥用镇静剂导致死亡的消息。镇静剂作为麻醉的一种,让很多家长心生恐惧,一些看过这个报道的家长都表示不敢让孩子轻易使用镇静剂。

笔者做了一项调查,接受调查的20名家长中,12人表示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麻醉,觉得会影响智力,使孩子变“木”;6人表示自己的孩子拔牙时使用过局部麻醉,但从没使用过镇静剂;3人觉得麻醉能镇痛,如果在正规医院接受麻醉,还是比较放心。

那么目前儿童手术使用麻醉情况如何?使用麻醉是不是真的会影响智力呢?

滥用镇静剂或可致死亡

妮妮今年7岁,正是换牙的时候,前几天,妈妈刘女士带着她去一家牙科医院拔牙,本来又蹦又跳的她,看到有个小朋友在口腔治疗椅上哭闹,害怕了起来,哭着怎么也不愿坐上去让医生检查。

笔者了解到,牙科诊室里像妮妮这样的孩子很多,有的看到医生就害怕,有的一躺上口腔治疗椅就出现紧张甚至恐慌、不配合。

在一些发达国家,为缓解儿童的这类“牙科恐惧症”,口腔医生会给孩子使用镇静药物,以提高孩子的就诊舒适度,降低其神经的兴奋程度、平复情绪,同时也使医生更便于治疗操作。

近日,美国广播公司就爆出该国已有十几名儿童在治牙过程中被滥用镇静剂导致死亡的消息。国际在线综合美国广播公司相关报道,美国瑞恩玛丽亚布兰科基金会日前披露,该国已经有十几个孩子因牙医对其使用镇静剂而死亡。

消息称,在美国,很多培训不过关的牙医为了增加利润,甚至会在对儿童进行常规洗牙和龋齿修补这种小型治疗中,也对病人使用镇静剂。这一行为对儿童生命造成很大威胁。

8岁的瑞恩·伯兰克就是死于牙科医疗事故中滥用镇静剂的问题,负责治疗的牙医平均在每个阶段的治疗中都给瑞恩使用3次镇静剂,这直接导致了瑞恩的死亡。

据悉,美国目前还没有对牙科医疗事故致死的相关记录,一些专家表示,大部分牙科医疗事故死亡事件都没有备案,甚至永远不会正式与牙科镇静剂挂钩。为此,专家建议应尽快限制和规范在儿童治疗中对镇静剂的使用,以策安全。

口腔治疗慎用镇静剂

笔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口腔医疗机构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绝大多数口腔医疗机构并没将镇静剂当作常规治疗手段大规模开展,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高风险案例。

在口腔科治疗时,儿童难免会出现慌张、哭闹、不配合治疗的情况。那么医生会不会对儿童使用镇静剂呢?

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张红说,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儿童使用镇静剂。只有像做舌系带、唇裂、腭裂等大手术时才会在手术麻醉前使用镇静剂,并且需要麻醉医生的参与。而像普通的拔牙只会采用局部麻醉,药剂的用量也会视儿童的年龄以及药剂的种类而定,一般一个半小时后药剂基本会被代谢掉。其他情况不太会使用镇静剂和麻醉药。

科学麻醉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创伤

镇静剂需慎用,但该用时还是得用,除了口腔科的大手术,其他的大手术也会用到镇静剂。据了解,麻醉一般分为镇静和镇痛。镇静是让孩子“安静”下来,避免心理紧张,深度的镇静能让孩子睡着,接近于全身麻醉,但是当孩子受到疼痛刺激时,还是会醒来。因此,还需要用上镇痛药,使孩子的痛觉暂时“休息”。但如果只用镇痛药而不用镇静药,孩子在神志清醒的作用下,尽管不痛,但依然可能会因为内心害怕而乱动,影响手术。所以儿科手术的麻醉一般是镇静和镇痛搭配使用。

不少家长担心的“麻醉影响智力”的讲法,到底有无根据?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觉群介绍,正规的麻醉药物都经过了动物和临床实验,医学界反而认为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他解释,现在的麻醉药几个小时就能在体内代谢完,而且理论上讲,麻醉药对人体的作用是可逆的,代谢完之后就没事了。部分家长感觉孩子接受全麻手术后智力受到影响,不能忽略孩子所患的外科疾病对智力的影响,手术、治疗中有无缺氧情况以及本身的身体发育有无异常等因素。

虽然医学上尚未证明麻醉会影响儿童的智商,但是不少家长还是会有顾虑,觉得有些痛能忍的忍忍就好了,尽量不要使用麻醉。觉群表示,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儿童在陌生环境里,不仅内心会产生恐惧感,还会在身体上进行反抗,一来整个手术过程会很不顺利,二来疼痛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觉群说,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对医院产生恐惧感,甚至可能出现疼痛障碍。

据有关统计,如果孩子在出生不久后就受到了疼痛刺激而没有做好镇痛措施,孩子长大后的疼痛阈值会降低,也就是对疼痛更加敏感,原因和出生早期的疼痛记忆有关。

与麻醉可能带给人体的副作用相比,使用全麻对孩子心理的保护作用更大,因此现在儿科的大手术,有条件全麻的都建议全麻。

术前8小时,家长要让孩子禁食

考虑病人的安全,使用全麻前医生都要对患儿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个准确的评估,一般来说,必须在术前对患儿进行访视,与患儿建立感情,以取得患儿的好感与信任。

另外,与患儿家长沟通也很重要。需详细询问其家族病史及患儿病史,有无麻醉史、药物及其他过敏史等;近几天有无鼻塞、流涕、咳嗽等,有感冒症状不宜进行全麻手术,因为咳嗽严重可能导致气管痉挛,导致术中缺氧;完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体重、发育状况、心肺听诊,以及有无异常皮疹、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必要时X线摄胸片等。手术当日了解患儿体温、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禁食及术前用药落实情况等。

医生在术前会告知家长术前禁食时间及重要性,通常禁食8小时。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空虚,以预防麻醉中呕吐、返流和误吸。小孩子自己没有自控力,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

麻醉作用不仅在镇痛,关键在于能保命

人们一般把麻醉想得特别简单,认为打一针麻醉药就完成了。实际上,麻醉远比这复杂得多。麻醉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是镇静和镇痛,第二是负责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尤其在全身麻醉这类大手术中,麻醉科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全程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

手术医生只管手术的进行,其他所有的一切都由麻醉医生负责,有时候麻醉甚至要比手术更复杂。有些病人本身基础疾病较多,像高血压、高血糖等,在手术台上,麻醉极易成为这些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也更需要麻醉医生时刻观察。

相较于手术的“治病”,麻醉则是“保命”。麻醉在手术过程中占的比重很大,麻醉的目的是保证手术开展,手术顺利的前提是麻醉成功。除了手术前的麻醉,术中和术后的麻醉对病人来说也很重要。

麻醉和麻醉操作一般是安全的,但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发生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病人可能出现中毒、过敏、神经毒性等反应,导致休克、严重脏器功能损害、呼吸心跳停止,甚至危及生命。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打了麻醉后会对智力有损伤,实际上,麻醉药对人体是无害的,主要的并发症都是由缺氧引起——麻醉药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倘若没有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全程监护,或者医疗器械没有跟上,病人极易在术中缺氧导致大脑损伤甚至死亡,因此在全麻和部分局部麻醉的手术中需要麻醉医生的全程监护,确保病人的安全。

9.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九

2018年骨科护理小结

护理工作特别锻炼人的耐心和心理素质,用心去做,使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可上一个台阶。面对病人因病痛的折磨而痛苦万分,看到他们的家人因你的护理工作做的好而对你万分感谢,这时你的心里总有一分安慰和收获的喜悦。尽管我的实习工作六个月左右,但却成为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以下就是我制定的护理专业实习自我鉴定。

护理工作实习的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

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期间我对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护士自我鉴定。

以上是我的实习总结。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018年麻醉科医生工作总结

本人自xxxx年7月从xxx医科大学毕业后即到单位参加工作,经各位上级医师指导及自己的努力,于xxxx年顺利的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现在将本人作为住院医师的两年间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xxxx”等重要思想,并努力领悟党的xx大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尽职尽责、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临床工作中,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如配合学校完成新生入学体检等。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医学及麻醉学的学术会议、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各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现在能独立完成日常的手术麻醉及急诊手术的麻醉,并且在科主任及各位上级医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麻醉、操作及手术当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处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麻醉意外与医疗事故的发生,如手术前访视病人时,诚心的去与病人沟通,减 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在术前达到最好的身心状态。手术时,尽量与手术医师配合好,满足手术医师对麻醉的要求,以便达到麻醉的平稳、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每做完一台手术麻醉后自己都会认真总结,总结麻醉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心得,以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在值班时,也曾参与过多次危、急、重的病人的抢救与治疗,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处理好临床工作中的疑难病例,而临床实践又可以使理论更加扎实与完善。

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时期,医院迎来了全国性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实际工作中,切实的贯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思想,为了病人的一切,急病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患者尽快解决病痛之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病人了解医生仍然是值得信任的人。

10.手术室护士配合麻醉的工作体会 篇十

近年来, 随着我院的不断发展, 医疗仪器设备日趋增加, 麻醉药品在不断更新, 如何配合好麻醉工作, 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以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 严谨、规范的操作规程配合好麻醉工作, 使麻醉、手术顺利完成。本人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将护理配合总结报告如下。1 麻醉前的准备

1.1 心理护理

主要是为了了解麻醉方法, 安抚患者。消除和减轻患者患者对麻醉与手术产生的恐惧与紧张心里, 以减少麻醉的并发症, 利于麻醉的诱导与维持, 减少麻醉意外的发生。患者不了解有关麻醉知识, 手术护士应术前访视患者, 向其介绍麻醉的重要性、方式及配合麻醉的好处, 以及手术体位和术中可能出的不适感, 并安慰、鼓励患者, 解除或减轻其恐惧紧张心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消除顾虑,积极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

1.2 环境准备

手术室室温一般控制在22—25度,相对湿度40%—60%, 如室温过高、湿度过低, 患者会干渴难忍, 有时出现体温升高;如室温过低, 患者易患感冒, 特别是采用吸入麻醉者、老年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 因此, 应注意保持手术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麻醉中的配合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检查并核对术前用药情况、各种药物皮试反应结果, 是否禁食。患者是否有假牙,与麻醉师核对静脉用药, 所有的静脉用药应有明显标记, 以防止与其他药物混淆。

2.2 建立静脉通路

静脉穿刺前, 协助患者脱下上衣, 以便手术医生消毒及麻醉医生观察患者呼吸、测量血压。外周通路应该首选建立在上肢静脉通路,便于观察, 随时调整滴速和及时添加液体和输血用。保证术中麻醉的持续稳定,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除局麻下的浅表小手术外一般建立一条静脉通路, 以保证麻醉的顺利进行。全麻、大手术如果麻醉师不进行深静脉穿刺,我们至少要建立两路外周静脉通路,宜选用大号套管针, 连接输液专用各型号三通, 方便术中加药、输血。麻醉中用药需注意: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掌握正确用药方法。

2.3体位的配合麻醉开始, 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 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在正常状态下, 改变体位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 以适应其变化, 而对于麻醉患者, 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 肌肉松弛, 保护性反射消失, 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 麻醉前牢固约束四肢, 防止肌松剂应用后肌肉松弛而出现肢体下滑, 输液器脱落、骨折及坠床等,体位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体位, 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循环及呼吸系统等都有所干扰, 因此,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注意患者呼吸道通畅、呼吸的幅度和频率, 如麻醉过深时, 易发生舌根后坠, 影响正常的呼吸, 而致血氧饱和度下降, 因此, 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并进行监测, 观察膀胱是否充盈,为患者倒尿, 观察患者体温, 给予保温和防止高热, 注意有无肺部并发症。巡回护士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同还要对对患者的尿量、肤色、有无躁动、输血、输液反应进行观察, 准确计算出入量, 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为术中输血、输液提供依据,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中还需要观察病人体温,注意保暖,术中尽量使用恒温箱中的液体。

2.5输血/输液的配合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因此护士要选好静脉进行穿刺。保证输血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掌握输液量, 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对小儿或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一定要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入量。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手术根据失血情况来决定输血量, 以保证循环系统的稳定。输血前应与麻醉医生一道执行查对工作, 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有否输血反应, 遇有荨麻疹、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等应立即停止输血, 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给抗组织胺类药。

3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 手术室护士应和麻醉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到重症监护病房, 并与值班护士详细交接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中用药及手术和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麻醉后的注意事项等。

4体会

11.颈椎创伤患者手术麻醉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麻醉;颈椎创伤;循环管理;气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3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58-01

1手术麻醉准备

1.1麻醉前管理

要为颈椎创伤患者进行手术,要进行手术前的有关评估。手术前,应该认真进行麻醉前的评估和准备。在麻醉前,要对病人进行各方面的检查。主要看呼吸状况、循环以及神经功能等的损伤情况,看头部有无颅脑损伤;颞颌关节的活动程度,如果有损伤出现下颌骨骨折、张口受限等情况时,全身麻醉就要考虑对呼吸道通畅做相互相应的准备,即气管切开术;颈部的气管是否有损伤、通畅;颈椎脱位或骨折情况。

1.2保证气道通畅

在手术中,保持气道通畅是手术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患者如果处于休克或神志不清的状态,一定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呼吸道不通畅,组织缺氧。低氧血症不仅对手术麻醉有影响,还对相应的手术造成不良影响,对患者预后不利。而气道梗阻的处理成为创伤患者复苏的关键点。另外,在紧急情况下,气道梗阻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生命危险。

2麻醉用药

2.1麻醉前用药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该肌注0.5mg阿托品。主要是用以减少呼吸道没分泌物,防止麻醉和手术中出现危害性不良反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颈椎外商手术阿托品应该使用足够的量。没有颅脑外伤或呼吸明显抑制的患者,不能够使用镇静和镇痛的药物,其余患者一般都应该使用药物以镇静和镇痛,主要是防止休克的发生继而出现更严重的情况。这些药物要及时发挥作用,一般采用静脉给药。注意稀释后小剂量缓慢给药,可反复给药已达到止痛的目的。

2.2麻醉诱导

采用静脉诱导的方式,即静脉注射米达唑仑(1-2mg)、芬太尼(2-3μg/kg)、丙泊酚(2-3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麻醉诱导。在进入手术室后应进行常规的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鼻导管吸氧,开放静脉通路。

2.3麻醉的维持

要维持麻醉效果,应在术中持续给药。吸入七氟烷(1.5%~

2%),持续输注丙泊酚[4~6μg/(kg?h)]也能维持术中麻醉。再根据手术的情况剪短的进行芬太尼(0.05μg/kg)。另外,对于创伤时间的长短,还要对血压的控制有一定的区别。如,在创伤后7天内进行手术的,术中应该维持较高的血压,保证脊髓的灌注。,一般保持在平均动脉压不低于90mmHg。其他的患者手术期间可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值。

3术中各方面的管理

3.1气道的管理

颈椎创伤患者中骨折和脱位比较常见,若颈椎活动,继发性损伤出现。继发性损伤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麻醉中一定要对颈椎活动进行限制,减少继发性损伤的出现。硬质的颈托是固定颈部限制活动的方法,轴向固定。固定后,颈部活动受限,相应的,气管插管也会受到限制。继而气道管理就给医生们带来很大的困难。麻醉前,要对颈部损伤情况作出正确的评判,兼有对气道情况的掌握,从而设计出合适的气管插管方案。而气管插管的体位主要对C5以上有影响,对C5-7影响较小。目前普遍对清醒下经鼻纤维支镜引导下的插管较为认同,因其对颈椎活动影响最小,特别是对于不稳定的颈椎创伤以及C5以上的损伤,属于较为安全的插管方法。但是这个方法的条件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很大一部分医院不能够进行此类插管。对于患者,清醒条件下的插管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生理的痛苦,此时局部麻醉是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

3.2循环管理

颈椎损伤很可能造成脊髓、神经的压迫,对支配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功能造成影响,在手术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大幅度波动或自我调节能力的下降。有报道发现在手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颇高。而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大多数都有一直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成为影响循环稳定的因素。要维持麻醉期间循环的稳定、恢复神经功能,就要从减少药物影响和防治低血压做起。尽量选用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若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使用时要酌情减少药物用量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低血压的预防是即使对患者进行不补液。一旦出现低血压或者心动过缓,及时给予缩血管药和抗胆碱药物。

3.3神经系统

神经的保护主要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低血压、贫血、低氧血症或低血糖任何因素均可能加重神经损伤。颈椎创伤患者在收到创伤后要产生应激,易出现内环境紊乱。加强对血压、血容量、组织氧合以及血糖等的监测,一旦发生改变,立即进行调整,对症治疗。

3.4体位改变

体位的變化可能会引起继发性损伤,也可能对循环造成影响,还可能有气管导管的移位。因此在体位改变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平移患者,翻转时连同石膏床一起翻转,加强气管导管的固定。

讨论

临床的麻醉工作充满了风险,一旦有问题,患者不是残疾就是死亡,后果严重。另外,颈椎创伤患者对脊髓和神经根可能造成损伤,对人体危险系数高,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和残疾,麻醉管理更加重要。综上,颈椎创伤对患者神经功能、呼吸、循环都可能有影响,要加强麻醉中的管理,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李玮伟,徐海涛,石学银.颈椎创伤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J];临床骏因杂志‘2010,38(4):531-533

[2]曹哲.颈椎创伤患者手术的麻醉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1):34

12.从手术麻醉增量看未来麻醉科发展 篇十二

1手术麻醉数量情况

统计了本院近4年手术麻醉数量。其中复合麻醉按照全麻、腰麻、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硬麻)、臂丛神经阻滞(以下简称臂丛)、颈丛神经阻滞(以下简称颈丛)、基础麻醉(以下简称基麻)和其他麻醉(包含局部麻醉和术中监护,以下简称局麻)的顺序优先只计入一项。手术麻醉数量为临床麻醉工作量,由于门诊手术麻醉(包括无痛人工流产术、无痛胃镜、无痛肠镜和无痛纤支镜检查等)资料不全,故门诊手术麻醉工作量未纳入统计。其手术麻醉数量情况见表1。

腰麻、硬麻比例为所占椎管内麻醉 (以下简称椎麻)总量的百分比,其余麻醉方式比例为所占手术麻醉总量的百分比。“小计”为臂丛、颈丛、基麻和局麻数量的总和。

2手术麻醉数量分析

手术麻醉数量是体现综合医院的规模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麻醉科的工作量和技术实力。现对近4年手术麻醉数量情况变化作出初步分析。

2.1 手术麻醉总量及年增长率

自2004年至2007年,手术麻醉总量逐年递增,尤其是2005年增长高达19.84%,2007年手术麻醉总量达到5 515台次。其增长原因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全院员工努力工作;医院党政正确领导;此前一定工作基础;硬件得到明显改善。自2004年9月新的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后,住院条件较差及住院床位紧张的局面得到解决,为2005年增长率作出一定贡献。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手术麻醉年增长率逐年放缓。2006年增长率较2005年锐减10个百分点,显示硬件改善的能量基本得到释放;2007年增长率比上年度减少了2.56个百分点,其增长率放缓原因复杂,既反映了医疗市场竞争之激烈,又暴露出自身后劲不足之端倪。

2.2 全麻数量及比例

统计情况显示,全麻数量逐年递增,全麻比例总体上逐年递增,其中,2007年全麻数量占麻醉总量的42%,为本院两个效益作出了贡献。其增长原因有:此前3年的增长潜力被逐步挖掘,如中上腹手术多选择全麻,而弃用硬麻;新开展的手术要求选用全麻,如外科腹腔镜手术、骨科脊柱手术等。

2.3 椎管内麻醉数量及比例

在手术麻醉总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椎麻数量增长缓慢,以至出现2007年椎麻数量比上年度略微减少的现象;椎麻占麻醉总数的比例逐年递减;意味深长的是,在近3年硬麻数量及其占椎麻的比例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腰麻(包括腰硬联合麻醉)数量及比例逐年上升,为本院两个效益作出了一定贡献。其转变原因是:明显由于全麻比例的增长,导致椎麻比例的下降;在椎麻中,由于腰麻较硬麻有更好的麻醉效果,选用腰麻逐年增多。

2.4 臂丛、颈丛、基麻及局麻数量及比例

臂丛、颈丛、基麻及局麻的数量及其总量较少,其比例及其总量的比例占麻醉总量的比例都较低,属于正常情况。其稳定的原因是:全麻比例的增长;复合麻醉的选用,如在部分小儿基础麻醉中,复合硬膜外麻醉。

3未来手术麻醉数量预测

笔者对未来3年手术麻醉数量的增长充满信心,经过反复的、理性的思考,在此不妨作出倾向于保守的预测。根据近年手术麻醉增量趋势,在全院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发挥技术优势、挖掘潜力和排除干扰的前提下,预计未来3年手术麻醉年平均增长率为7%,并由此推测手术麻醉数量变化。未来3年手术麻醉数量预测情况见表2。

“其他”为臂丛、颈丛、基麻和局麻数量的总和。腰麻、硬麻比例为所占椎麻总数的百分比,其余麻醉方式比例为所占麻醉总数的百分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必要重申,要达到上述各项指标,不能靠等,而是需要包括麻醉科医生在内的全院员工共同努力来实现。

4未来麻醉科发展要求

手术麻醉属于临床麻醉工作内容,是麻醉科主要的、重要的工作内容。2009年手术麻醉总量将超过6 000台次,这些手术麻醉数量的显著增长必然对麻醉科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麻醉医生应主动管理(增大或减小)工作量,而非被动地处理它[1]。未来3年,麻醉科将步入成为一级临床科室20年以来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促使每一个麻醉医生都应当有所预见、有所进步、有所作为。

4.1 手术麻醉总量增长对麻醉科的影响

手术麻醉总量的显著增长必然对麻醉科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总体上,对麻醉科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4.1.1 管理方面

要求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更加完善,对麻醉医生的能力、学历和职称的要求更高。尽快引入麻醉台次管理二级负责制,即每台次麻醉由2名麻醉医师具体负责,其中之一为上级,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对每台次麻醉全权负责,另一名医师为下级,由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或实习医师担任,每台次麻醉遇到疑难情况时,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向科内咨询医师或科主任咨询[2]。二级负责制实为3级医师查房规定在麻醉科的具体表现,是目前国内外先进的麻醉科工作管理制度,它对持续提高麻醉质量、防范医疗事故与纠纷起重要作用。逐步实现二级负责制,最终取代沿袭多年的“一级负责制”。

4.1.2 服务方面

更加注重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3]。要树立麻醉品牌意识,把麻醉品牌因素为手术麻醉增量作出贡献作为每一个麻醉医生追求的目标,发挥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应当起到的社会作用。应增强预防医疗事故与纠纷的能力。根据近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刘进教授等对该院医疗质量统计,麻醉死亡率低于1/5万,医疗质量投诉率低于1/5万,证明手术麻醉数量的增长不是医疗纠纷、差错和事故增多的必然结果,而应当也能够做到逐年下降。目前该院更是向着麻醉死亡率低于1/10万的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结合本院麻醉科近年实际情况及工作量,如果按照麻醉死亡率低于1/5万、医疗质量投诉率低于1/5万的国内先进目标要求,则至少应当在未来3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不发生麻醉死亡和医疗质量投诉。

4.1.3 技术方面

在医疗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要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手术麻醉量增长的同时,必然出现一些新的手术项目和疑难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已经成为现实,麻醉科必须为这些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技术问题,否则,将对手术麻醉增量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全麻数量的增多,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以及全麻的管理将成为进一步提高麻醉技术水平的重点,一些新的人工气道如双管喉罩、可弯曲喉罩等以及新的吸入麻醉药物七氟烷将逐渐引进,靶控输注技术逐渐推广,而纤维喉镜作为支气管导管的定位设备和困难气道插管设备将成为麻醉科必备设备。

4.1.4 科教方面

科教与医疗协调发展。教学方面,要求合格的教学水平,麻醉科应努力达到重庆医科大学师资标准和教学目标。科研方面,长期以来,麻醉科科研与手术麻醉总量的增长不相适应,未来3年只能定位于打基础阶段,立足承担重庆市局级科研和区级科研,在学术论文方面达到平均每人每年发表1篇的目标,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上一个台阶。

4.2 优化麻醉方式结构的路线

按照麻醉方式结构与手术麻醉总量相适应的要求,使得麻醉方式结构更趋合理。麻醉科以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争创两个效益为目标,在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在向兄弟科室学习,与兄弟科室协调一致,不引发投诉的前提下,结合本院实际,探索具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途径,进一步优化麻醉方式结构。

4.2.1 全麻比例

全麻比例增多是临床麻醉发展的方向。影响麻醉方式比例的因素主要有麻醉效果、手术性质、手术大小、患者病情及经济承受能力等,随着医患双方对麻醉质量的重视,全麻比例将达到或超过麻醉总量的50%。其中,有小部分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4.2.2 椎管内麻醉比例

椎管内麻醉数量和占麻醉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全麻比例增多必然导致其他麻醉方式的减少,尤其对椎管内麻醉的影响较大。在椎管内麻醉中,随着新近开展的0.5%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和7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的新项目实施,这几类手术中原用的硬膜外麻醉将部分被取代,因此,腰麻(包括腰硬联合麻醉)占椎管内麻醉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同时,硬膜外麻醉占椎管内麻醉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4.2.3 其他麻醉比例

臂丛、颈丛、基麻和局麻数量的总和将随着麻醉总量的增多而增多,但占麻醉总量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在这些麻醉方式中,复合麻醉将明显增加,如小儿基础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小儿基础麻醉复合臂丛,臂丛复合颈丛,颈浅丛复合颈深丛等。

参考文献

[1]Ronald D,Miller,曾因明,邓小明,译.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038.

[2]杨建平,左明章.麻醉科住院医师如何理解和运用医院医疗工作管理制度[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48-149.

13.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十三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麻醉、手术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手术、麻醉意外防范措施》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手术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减少麻醉、手术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意外事故发生时,采取积极补救措施,把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的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麻醉、手术意外事故防范处置小组 组长:邵柏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麻醉科及各相关科室主任

三、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和术前讨论制度。凡较大或复杂手术,科主任均需召集术者、麻醉师和护理人员进行术前会诊讨论。特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由医务科组织讨论。

2、手术及麻醉医师术前应详细检查病人,熟悉病人各项检查结果,充分掌握病情,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严格检查核对麻醉中所用物品,并做好急救工作(药品、器械)准备。

3、手术室护士负责按时将手术病员自病房接进手术室,包括准备好的病历、X线片、CT片、MRI等手术必须物品及资料。在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

4、麻醉师认真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工作,准备项目不全者,应向手术医师提出意见,采取补救措施,缺少重要项目可能影响手术安全及效果者,有权拒绝麻醉。

5、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等部门报告,以便及时组织抢救处理。手术、麻醉意外应急抢救预案

一、手术室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手电,包括正在手术的患者。

3、与后勤部门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

4、加强对抢救患者或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安抚患者,保障医疗安全。

二、手术室消防紧急疏散患者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电源和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后勤保障部门,消除隐患。

2、当手术室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手术患者。

3、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4、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等。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三、术中患者发生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

1、手术患者发生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胸处心脏按压,呼吸机控制呼吸,根据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协助抢救,必要时再开放一条静脉通道。

2、参加抢救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保留各种药物安培及药瓶,做到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3、急救物品和器械做到“五定”,班班清点,完好率达100%,保证应急使用。

4、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术中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1、妥善止血,迅速经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

2、参加抢救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

3、准备抗休克所需的各种器械物品。

五、术中发生输血反应或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或输液,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

2、报告麻醉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的按有关程序对输血或输液器具进行封存送有关部门监测。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必要时填写输血、输液反应卡,上报院部有关科室。

六、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应急预案

1、迅速经静脉通道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速尿20-40mg、过度呼气等。

14.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十四

2010年,在医院及护理部的领导下,在手术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按照“医院管理年”及“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有关精神,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护理工作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理论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培训考核,险了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

理部的全院性业务学习外,还组织学习相关制度、应钯预案专科技能知识学习,今年安排了业务学习12次、晨会学习、提问40次,通过反复培训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加强对新调入护士、实习生的医德医风,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

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以及与病人如何沟通的技巧内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今年组织医德医风知识学习4次,政治学习12次,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杜绝了因新护士、学习生临床经验不足,护理不当,服务态度差引起病人不满而导致的护理纠纷。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完善各项安全制度,今年7月份去民族医院学习半个月回来后,逐渐完善了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相关规范和制度,对手术病人进行安全核查(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三方共同查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在晨会上还多次组织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有效的防范了严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护理告知程序和各班职责

1、施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告知,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

患者感觉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2、根据工作量和护理人员情况,采取新、老结合进行排班,保证了

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根据《宁明县人民医院常用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了本

科室各班工作流程,组织学习各班工作流程及抢救流程,使护理人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确保了护理安全。

四、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1、根据《宁明县人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与检查标准》,采取定期与不

定期对科室的清洁卫生、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毒麻药、急救车、手术护理清点记录、消毒隔离进行检查,每月将检查结果在晨会上反馈,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严格把关,每季度的手术间空气监测、手细菌培养、物表的监测各项指标均达标。

2、人人参与到护理质量工作中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共同把关,确保护理质量。

五、教学、科研工作

今年共接受实习生70人,按照各院校制定的学习计划,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及安排好带教工作,大部分都能按带教老师的要求较好的完成实习计划。

六、节约成本,合理收费

1、严格管理科室医疗用品和办公用品,有计划认领药品和一次性材

料,减少浪费和损耗,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准确记录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情况,保证临床正常运转。

2、正确记录收费项目,层层把关,避免手术乱收费现象。

七、工作业务

今年共计完成手术例,经济总收入

年增加元,增长率%。

八、不足之处

1、今年无论文发表

2、新护士对手术器械不够熟悉,手术配合欠熟练

3、专科知识培训力度不够,需加强

手术麻醉科

2010年12月30日

15.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48例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患者均知情同意, 除外过敏体质的患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肿瘤患者。利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24例, 其中男12例, 女12例, 年龄65岁~86岁, 体重55~73 kg;对照组25例, 其中男13例, 女11例, 年龄66岁~85岁, 体重53~72 kg。2组患者在性别、既往史、年龄及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接受治疗的前后均要做一系列的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血生化、心肌酶学及超声心动图等)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工作, 进入手术室之后行麻醉措施, 具体方法: (1) 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临床实践决定麻醉所用药量。本次研究中麻醉诱导采用静注昂丹司琼0.1 mg/kg、咪达唑仑0.07 mg/kg、芬太尼4μg/kg、阿曲库铵0.8 mg/kg、依托咪酯0.2 mg/kg, 麻醉至患者的肌肉松弛之后改用气管插管, 注意插管时给予患者以机械通气, 以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运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微量持续泵入的作用是用来维持麻醉效果, 而间断的静注阿曲库铵, 则可以维持肌肉松弛与麻醉。 (2) 试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部位选取腰部L3~4间隙处, 顺利穿刺之后, 将穿刺针刺入蛛网膜的下腔, 在此处注入0.75%布比卡因7.5 mg, 一般而言, 要将注射时间控制在50 s内, 注射完毕, 取出腰麻针后放置硬膜外导管, 按照手术进展, 通过导管给药。手术过程中, 密切关注并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所用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为注药后至感觉阻滞达T12的时间) 、镇痛维持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注药后到肢体活动完全恢复)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恶心、呕吐、头晕、瘙痒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有:恶心1例, 头晕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有, 呕吐3例, 头晕2例, 瘙痒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2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9, P<0.05) 。

以上数据表明, 在临床上老年人行骨科手术时, 应用腰-硬联合麻醉, 与全身麻醉的方式相比, 不但镇痛效果良好, 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经济效益。

3 讨论

随着科学的进步, 医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麻醉对于手术能否成功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老年人的手术机会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一些创伤所导致的骨科手术。研究显示, 由于身体状况,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的特殊性, 使老年人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心肌收缩力减弱, 相应的使心脏的排血量减少, 血管弹性降低, 对手术应激反应减弱。这些均会造成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巨大波动, 成为增加手术并发症的一个隐形因素, 而麻醉会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改变, 好的麻醉方法不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麻醉手法, 其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势, 不仅麻醉起效所用时间短, 镇痛效果良好, 在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同时不增加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 这样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从根本上降低了严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其还能在手术过程中留置外导管, 可以根据麻醉状况添加麻醉药物, 避免由于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麻醉的步骤, 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2]。

本次研究通过对48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研究, 来观察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结果提示,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 不但起效时间短, 镇痛效果良好, 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经济效益, 从根本上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宗旨。

摘要:目的 对比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48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全身麻醉, 试验组腰-硬联合麻醉。对2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试验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麻醉效果均较好, 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短, 用药量少, 麻醉效果较为稳定, 具有较高的经济和临床效益。

关键词:骨科手术,老年,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比

参考文献

[1]张雪芹.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指导[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6) :4866-4867.

16.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十六

【关键词】老年胃肠手术;七氟烷麻醉;丙泊酚麻醉;肝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10-01

因老年患者机体的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及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对手术麻醉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此,分析我院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中实施七氟烷麻醉和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探讨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行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及神经障碍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8±2.4)岁;按ASA分级为I~II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12h以上,入室后行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末CO2(ETCO2)等;建立静脉通路,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1.00 mg/kg、舒芬太尼1.0~3.0μg/kg、维库溴铵 0.08~0.1 mg/kg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根据血气适当调整呼吸参数。 两组采用不同的麻醉维持方式,对照组麻醉诱导后持续吸入1%~1.4%七氟烷和 (0.1~0.2)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静脉泵持续注入(1~2) mg/(kg·h)丙泊酚和(0.2~0.4)μg/(kg.min)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两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CIA),手术过程中根据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手术进展情况随时调整麻醉用药剂量,并根据患者的尿量和血液损失量输入乳酸林格氏液,维持BIS 的麻醉深度值在 45~60,术毕切口缝合时停用丙泊酚及七氟烷。

1.3 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3d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酐(Cre)、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等[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 )单位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ST、ALT、BUN、肌酸酐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但变化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AST、ALT、BUN、肌酸酐等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在老年胃肠手术中,老年患者受年龄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老年患者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有所改变,加上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不同麻醉药物及药物剂量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重要影响。因此,麻醉药物在老年胃肠手术发挥着重要作用,若不合理使用麻醉用药,则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术后认知功能及肝肾功能衰退等并发症[2]。本组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由于高龄是胃肠手术不可避免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靜脉麻醉中,大脑皮层增加了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加上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改变及吸入麻醉药的最小肺泡有效浓度直线下降,导致麻醉药物给药后出现高血浆浓度,这就要求必须减少丙泊酚和七氟烷用量。同本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见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可作为老年胃肠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正确实施麻醉,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红宝,何建国.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71-74.

17.麻醉手术科麻醉小结 篇十七

【摘 要】目的:总结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在9-12min,平均(10.54±2.31)min。在麻醉苏醒期,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恶心呕吐2例、躁动3例、寒颤12例、苏醒延迟3例、高血压16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护理人员及医生积极处理,均安全送返病房,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针对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予以严密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麻醉苏醒期;颅脑手术;护理干预;并发症

对于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手术时间长以及手术入路、肿瘤部位的不同等原因,使其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术后,受残留肌松药物、麻醉药物的影响,患者在苏醒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针对颅脑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临床护理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严密观察,加强护理,从而让患者顺利地度过苏醒期。现将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如下。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在13~81岁,平均(40.5±3.2)岁。其中颅内动脉瘤8例,椎管内占位19例,动静脉血管畸形5例,鞍区占位3例,基底节占位4例,脑积水19例,桥小脑占位7例,小脑占位4例,脑室占位15例,其他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复合麻醉(吸入+静脉)下,行颅脑手术,手术结束后,患者均带气管导管送入脑外复苏室。在复苏室中,均予以麻醉机支持呼吸,并进行心电监护,准确记录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实施了穿刺的动脉,要对其波动情况进行监测。监护期间,必须由专职护士和麻醉医生进行护理、监测操作。在病人呼吸、意识逐渐开始恢复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同时麻醉医生。当病人有拔管指征后,先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彻底清理,再进行拔管,拔管后还要予以面罩吸氧(3~5L/min)。患者的麻醉苏醒期,最易发生如恶心呕吐、躁动、寒颤、苏醒延迟、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因此,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1 恶心呕吐

因残留麻药作用、颅内高压、手术刺激等因素影响,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症状。对于有恶心呕吐症状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回流至气管,呕吐后,要及时对患者气道、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确保呼吸道畅通,以免因分泌物返流而发生误吸。

1.2.2 躁动

避免患者在苏醒期因躁动而发生坠床等意外,同时还要随时查看管路,保证管路通畅。

1.2.3 寒颤

为避免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寒颤,术后要立即应用暖风机为患者保暖,适当调高复苏室温度。若患者发生寒颤,护理人员要立刻报告麻醉医师,遵医嘱应用曲马多等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寒颤症状。

1.2.4 苏醒延迟

在将患者送入复苏室后,要使用暖风机保暖,认真记录病人的尿液量,在必要情况下还需进行血糖监测。复苏期间,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1.2.5 高血压

若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良好,符合拔管指征,应尽早拔管,对于主诉伤口疼痛者,适当予以止痛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应用降压药,以免血压波动过大导致再次出血。

1.2.6 低氧血症

对于发生了低氧血症的患者,护理患者可托住患者下颌,开放气道,若面罩加压给氧的效果不好,可插入喉罩进行辅助通气,以快速恢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当患者恢复呼吸功能、神志清楚后,彻底抽取气道分泌物,然后拔出喉罩。脱氧观察15min,若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可由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共同送至病房。结果

本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在9~12min,平均(10.54±2.31)min。86例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恶心呕吐2例、躁动3例、寒颤12例、苏醒延迟3例、高血压16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护理人员及医生积极处理,均安全送返病房,本组患者未发生死亡病例。脑外复苏室观察时间在 30~58min,平均(31.55±10.24)min。讨论

颅脑外科手术对象多为病情危急的患者,术后由于残留肌松药物、麻醉药物作用,再加上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创伤性刺激、损伤性操作,会改变病人的生理状态,从而发生多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会对病人的预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术后麻醉苏醒期是发生并发症的一个高峰时期,所以必须有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护士和麻醉医师在脑外复苏室陪护患者,以确保手术病人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3-4]。

在本次研究中,86例行颅脑手术的病人,在送至复苏室后立即应用呼吸机,并与麻醉医生做好交接班,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积极配合麻醉医师做好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本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低氧血症、恶心呕吐2例、躁动3例、寒颤12例、苏醒延迟3例、高血压16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护理人员及医生积极处理,均安全送返病房,未发生死亡病例。总之,针对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予以严密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购房合同未写违约金下一篇:小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