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2024-06-1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共13篇)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一、计划目标

通过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项目建设,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计划内容

训练计划内容参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参与高校

训练计划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将予以优先支持。

四、计划组织实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各校制定本校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和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二)评审立项。各高校在省级建设项目申报限额内,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自行组织学生项目评审,报我厅备案并对外公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我厅。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我厅将在有关网站公布项目的总结报告。

各校通过自筹经费,可以保障项目有足够经费支持、可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可超额申报建设项目,我厅将予以认可。

各校校内项目申报表、项目任务书、验收表等相关工作表格由各校自定。

(三)项目负责人。训练计划项目面向本科生申报,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四)三类项目比例。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的比例,并逐步覆盖本校的各个学科门类。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训练计划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参与高校要成立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负责,由教务、科研、设备、财务、产业、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将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

(二)训练计划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参与计划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同时要组织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

(三)要重视训练计划导师队伍建设。对参与训练计

划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参与计划高校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担任训练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

(四)重视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参与计划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

(五)参与计划高校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六)参与计划的学生,如发现本校实施该计划时有违反我部要求的情况,可以向我厅投诉。投诉的问题要确切,并且署真实姓名。我厅将在调查核实之后予以处理。

六、项目周期

一年半

七、申报材料

(一)工作方案;

(二)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三)2012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16日)。

以上材料各一式2份。

附表:2012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二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 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都在制约着创新的实现。尤其是大学生, 应试入学后更是表现创新能力不佳。如何摆脱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 尽快适应自主学习占有一定分量的大学学习生活, 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 是难点, 也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方向不够明确, 不知道做什么;二是缺乏问题来源, 前两年的平台教育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匮乏, 无从下手;三是缺乏观察力, 不能自主发现问题。针对如上问题, 在实践中需要采取措施一一化解。

1 明确方向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最大区别是, 大学期间是专业人才培养, 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大学前两年的学习还是以基础学习为主, 这就为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增加了难度, 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 更不知道怎么做。解决的办法, 一是入学后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概论教育, 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毕业后的专业性质和内容;二是学生尽早进入老师的工作室或研究室, 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三是作为参加人参加到高年级的大创项目中, 先锻炼和学习, 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认识, 知道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 之后就可以独立承担项目。

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倒置式”课外专业实践教育。所谓“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 就是课外专业实践早于专业理论学习, 学生在低年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 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专业, 利用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去指导专业理论学习, 从而达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相互促动过程。

探索“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系统地进行课外专业训练, 使之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并将自己对专业的感知与专业基础教学有机结合, 达到有的放矢, 籍此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课内教学质量的提高, 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在课外专业实践中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 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 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 就需要指导教师进行积极引导, 指导其如何设计解决思路和实施。

2 积极引领

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渗透到教育的整个过程, 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会提出问题, 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遇到问题先找老师帮助。出现这样的问题, 也不能全归责于学生。作为教师, 应该反思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

实际上, 老师们习惯于给学生答案, 以讲为主, 授人以鱼, 而不是授人以渔。这样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作为老师的作用和角色。学生遇到问题, 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 而是要剖析问题, 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做出判断, 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刚接触项目时, 往往很茫然,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 讨论式启发, 让学生先拟定方案, 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经过几次类似的分析后, 学生再遇到问题, 就会先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然后和老师探讨。这样, 学生不仅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而且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会了科学思维。

3 团队意识培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对其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也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创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指导学生大创项目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项目团队的管理上, 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 负责项目的方案与实施。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 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同时, 项目组成员也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 同心协力, 分工负责, 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共同努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若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指导教师负责协调, 给出合理化建议, 宏观上进行调控, 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高层次研讨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需要给他们创新的自由空间。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旨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拓眼界是创新培养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参加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指导教师的项目进展或阶段性总结会, 进而参与讨论, 让大学生感受学术氛围和气息、接触专业学术前沿, 对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高层次研讨, 也可以让学生减弱对学术圣坛的敬畏和距离感, 提高了学生对学术问题质疑的勇气, 提高其自信心, 思考问题更加趋向科学和合理。

5 结语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在课外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大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自学能力, 激发其创造性。

通过三年的指导实践, 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大创项目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如何在大创项目实施中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 任然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努力与探索。

摘要:国家和省、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其它学生类科研项目的经历, 就如何提高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三

【摘要】本文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进背景下,结合郑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实际,浅谈了该项目实施心得体会,以期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關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根据(教高〔2011〕6号)和(教高函〔2012〕2号)文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全国性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本文结合笔者指导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及感想,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多学科交叉是教育新常态的必然需求

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是人才的发展,而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新时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培养交叉学科人才为己任,使学生尽可能的锻炼和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全面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材料与力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大工程背景下学科交叉的典范,郑州大学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郑州大学工科领域力学、工程、材料等一系列的交叉学科发展迅速。中心以交叉学科为背景,注重实践创新,提供力学、材料、制造、数值模拟等领域全方位的交叉学科训练机会,在锻炼大学生的同时,着重提高动手能力,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教育的发展应该注重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已经历了多年的长足发展,讲究质量,注重内涵的新常态教育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要以更高水平,更要要求,更宽阔视野去面对新常态下的教育问题。转变模式、优化结构、发挥优势、创新驱动已成为教育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多学科交叉的框架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主动成为创新的参与者,让学生在项目的进行中有充分的自由度。

二、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反思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本质上是一次大学生能力的蜕变,一次升华,真正将课本上,教科书式的内容以一种可视化、可体验的方式为大学生所接受。笔者所指导的是工程力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大学生,开展的是力学与材料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充分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知识充分融入课题,多次组织跨学科的交叉思维碰撞交流。笔者认为,这是一次交叉学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尝试,同时也是学校在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指导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值得反思,以期能更好指导项目顺利进行。

(一)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交叉科学的创新性实验对于单学科背景的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付出较多经历补充所需学科知识。郑州大学在该方面早作安排,以导师研究方向为导向,提前安排大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和材料的预先学习,从最初的文献查找,图书查阅,文献检索的技能入手,让大学生尽快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尽快融入交叉学科的研究中。

(二)如何高效开展训练活动?

时间管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时间的合理安排存在误区,尤其对于交叉学科训练的大学生,在时间的合理安排布局上需要定期指导。这本身也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工科教师通常担负一定的科研任务,在教学之余的时间还要分配硕博士研究生指导,因而如何安排足够精力给大学生提高能力需要慎重思考,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三)如何检验训练成果?

交叉学科的复杂性使得成果的检验具有一定难度,不能以单一学科的标准去验证所获得的成果,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与研究生相比缺少的是足够多的科研实践投入。但是大学生富有激情和想象力,所以在对最终成果的判定方面应该结合多方面的标准,而不能仅仅以可以量化的科研成果作为判断。笔者建议组成交叉学科评定委员会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判定,这一点可以参考大学的教授委员会或者学术委员会。

(四)如何将效果最大化?

综合性大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平台,同时也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摇篮。然而近年来大学越来越被冠以象牙塔的称谓,突显了大学的封闭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的行为的社会性也应该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大学应该兼容并包,并且积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心是河南省首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机构,较早的与美国、法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在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等次的人才培养方面都有所建树。项目中大学生通过与交叉学科的国际化导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充分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实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素质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一个培养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也是新常态下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导师、学生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主动性,助力项目的顺利开展,以期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真荣. 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7-29.

[2] 马鹏举,王 亮,胡殿明.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工程训练平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27-129.

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篇四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第二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一)创新训练项目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注重研究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项目以本科生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展开,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二)创业训练项目以本科生团队的形式展开,以实际或模拟的商业活动为载体,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由本科生团队在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注重训练过程和自主实践,注重能力训练,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条学院加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学院各级实验教学中心、院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和重点实验室都要积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条件支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协调与评估等工作。学院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教务部、科研部、学工委(团委)负责人,以及各分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相关专家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评审、检查验收和总结等工作。教务部为项目归口管理部门。

第六条各分院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和专家组,负责本单位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条件建设,做好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和总结等工作,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七条申报条件

(一)创新训练项目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须以团队形式申报。鼓励学生跨分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申报,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项目负责人限1人,团队成员应分工明确,有机协作。

(二)项目申报人为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一次只能申报1个项目。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未结题的学生不得申报。

(三)每个项目均应有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来源于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院内导师须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项目不得超过2项。创业实践项目实行学院教师、企业专家双导师制。

(四)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年限原则上为1年,且必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离校前完成。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够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五)已经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第八条立项程序

(一)学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申报。

(二)分院负责申报项目的初审,组织专家评审,按学院下达的推荐名额确定推荐项目,并上报教务部。

(三)对分院推荐的项目,学院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并提交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审核。

(四)入围项目公示。

(五)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立项。

第九条项目实施

项目立项后,项目组须编制项目任务书,进行开题报告,并根据项目任务书组织实施,详细记录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定期组织专题讨论,提交季度进展报告等。

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负全责,应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认真执行相关规定,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

第十条中期检查

分院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内容、进度、阶段性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学院专家委员会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结题验收

(一)根据项目研究期限,学院专家委员会对项目实施情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等进行检查验收,形成项目验收意见。各项目组提交的必需材料为项目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二)项目结题验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三)验收结束后,分院应及时进行工作总结与交流,撰写并提交总结报告,填报相关数据统计表,及时跟踪和收集项目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

学院公布各项目的总结报告,将验收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定期组织成果汇编。

对项目管理不力的分院,将酌情减少下一期推荐名额。

第十二条项目变更

项目名称、项目内容、项目实施时间、项目组成员及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变更,如确需变更,需在项目实施后三个月内提交相应变更申请书,经分院审核同意后报学院审批。

第十三条项目中止

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而中止研究的项目,应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止报告,经分院审核后报学院审批。

对项目执行不力或无正当理由自行中断项目的,学院将取消该项目计划,追回已下拨项目专项经费,取消其今后申请本计划项目的资格,情节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十四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经费由省财政专项经费和学院配套经费组成,学院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核定项目经费。项目经费下达到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指导教师负责监管,教师不得使用项目经费。

第十五条项目启动后,先下拨项目经费的50%,通过中期检查后下拨余下经费。

第十六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材料费、测试加工费、资料费、复印费、调研差旅费、交通费等,实行专款专用,专户核算。分院应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学院对资助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弄虚作假,一经查实,终止项目资助,并对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罚。

第五章鼓励政策

第十七条通过验收的项目,学院为项目组成员颁发证书,可作为学生评优、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可按参与国家级项目申请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学分。验收成绩为优秀的,可以申请学院科技创新优秀奖学金。

第十九条学院鼓励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如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申请技术成果鉴定、研制产品、推广软件等,并适时组织成果展或成果交流会。

第二十条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给予指导教师教学工作奖励,按相关规定计算教学工作业绩。

第六章附则

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五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我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第二章训练计划内容

第二条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章项目申报要求

第三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主要面对大

二、大三年级学生。鼓励低年级学生申请,建设期短的项目,可以放宽大四学生。鼓励学生团队申请。

1.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无不良信用和违纪记录。

2.创新训练项目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申报,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创业训练项目面向二、三、四年级学生,仅限团队;创业实践项目面向三、四年级学生,仅限团队。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项目。

第四条主持申报项目学生需认真填写《黄山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为该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负责项目自主设计、自主完成、自主管理。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保证在项目计划期内完成。

第五条各类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2个及2个以上的项目,但可参加其它项目,仅限1项。有未结题项目的学生不得申请。

第六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必须有指导教师,由学生自行选定或项目申报所在学院、教学部配备,但第一指导教师为项目责任人。

第七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需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鼓励具有行业背景或者具有行业资格证书的应用型教师担任。

第八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教师至少1名,创业实践项目指导教师应不少于2名,实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优先支持围绕“卓越教育计划”建设项目。但校内每位指导教师限指导3项。

第九条创新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训练项目一般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不超过3年。各项目实施时间过半时需提交中期报告。申报者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保证在校期间完成。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十条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领导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

第十一条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论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负责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开设与创新创业训练有关的思维、方法、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以及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组(以下简称“实施工作组”),负责落实本单位项目实施的申报初审、立项预答辩、中期管理(包括项目的变更,开展中期检查,组织学术交流等)、结题验收等具体工作。各实施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落实项目初审、材料汇总、档案管理、中期检查、后期结题等具体事宜,做好项目归档工作,以及与教务处的联络工作。

第五章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项目立项。

1.每年3月—4月初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教务处发布项目申报通知,阐明项目申报具体要求。

2.项目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提交至项目申请人所在学院、教学部。

3.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实施工作组”对项目进行初评审,视情况组织答辩,并填写评审意见,确定本单位申报项目。

4.各二级学院、教学部汇总《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并按照初评审成绩高低排序填写报教务处。

5.教务处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终审,择优推荐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必要情况下进行实地考察,评审结果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并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第十四条中期检查。

1.项目立项后2周内,项目负责人填写《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任务书》,经所在学院、教学部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后按任务书实施,教务处分阶段核拨项目资助经费。不按时提交,按自动放弃处理。

2.各项目实施时间过半时需开展中期检查一次,由项目所在学院、教学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中期检查时,项目组应提交项目中期进度报告,提供阶段性的实践活动原始记录。中期检查主要是对项目的工作进度、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中期成果等给出恰当的评价,提出项目进一步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中期检查材料应在项目所在单位档案,中期检查结果应汇总总结后及时交教务处。

3.项目变更或终止应由项目负责人向“实施工作组”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具体原因,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进度等作出详细描述。“实施工作组”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审核,给出同意与否的结论,并提交“专家指导委员会”认定并通知执行。

第十五条结题验收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提出结题申请,由教务处组织项目所在单位“实施工作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项目验收的必须材料为总结报告,硬件项目须有实物,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及相关支撑材料。专家组查验相关结题材料,听取项目

组成员的汇报和答辩,在全面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水平的基础上,对项目作出明确的成绩评定,填写“结题验收表”。学院、教学部汇总结题材料后交教务处存档。

第六章项目后期管理

第十六条教务处定期组织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的优秀成果进行评选,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对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帮助申请专利和组织推广。

第十七条对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团队成员可提出申请,征得第一指导教师同意后,经所在单位“实施工作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查,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经“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可代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但团队成员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不得重复。

第十八条学校对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整体评价,每年组织一次检查并进行计划项目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对综合评价排名前3名的学院、教学部,下一适当增加项目指标;对评价排名后3名的学院、教学部,下一适当减少项目指标。

第七章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来源:安徽省财政专项资金、学校专项资金以及社会、个人等资助或捐赠的经费。

第二十条学校每年设立若干经费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项目资助经费列入“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每项经费根据项目申报情况,原则上为每项1万元,项目经费划拨至项目第一指导教师,由项目第一指导教师管理,但必须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应做到节约开支,保证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批准立项的项目按两次拨付经费,项目立项后拨付一半项目经费;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经所在单位“实施工作组”认定为实施效果好的项目,汇总报教务处后进行第二次经费拨付,但项目结题前经费使用不得超过项目立项经费的80%。

第二十二条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所需的资料费、实验材料费、调研费、会议费等必要开支,不得用于支出劳务费等人员经费。报销单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第一指导老师签字,方可到财务处报销。属于国有资产的需国资处审核并签字认可方可报销。具体报销操作流程按照学校财务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二十三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及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申请的专利应标注“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所需费用由项目支付,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第二十四条项目运行期间若未按照项目申请书规定进行项目建设,学校有权做出限期整改、撤销和终止项目的决定并追回项目经费。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学部要积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免费做好提供实验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服务工作。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可依托“黄山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络平台建立项目网站,进行项目展示、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

第二十六条主持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综合素质学分,《黄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另行制定。

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总结报告 篇六

《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总结报告

一、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三维既是坐标轴的三个轴,即x轴、y轴、z轴,其中x表示左右空间,y表示上下空间,z表示前后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人的视觉立体感,三维是为了确定空间位置。

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质量与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追求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为了更加高效,快捷的控制家里的电器,您想到了好方法了么?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的精彩与激情。目前市场还未出现该系统,用户的需求往往是创新的源动力,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创新的设计,颠覆了传统控制器对平面物体的依赖性,通过空中转动,能迅速响应转换成自己需要控制对象的控制量,比传统控制设备更加人性化。进行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系统的优点及创新点:

1、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是一种输入设备,可以像传统鼠标一样操作屏幕光标,但却不需要放在任何平面上,只要根据用户在空中姿态便能实现。

2、自由方便是它的特性,例如在办公领域可以当作简报笔,让做PPT演示的人员不再需要坐在会议桌上摆弄电脑,就可以遥控,实现鼠标操作和翻页等功能。

3、在家用娱乐上配合电视或者HTPC在客厅使用,成为“懒人工具”,真所谓“进得书房,下得厅堂”。

4、不仅在生活中的运用广泛,也将会在医疗卫生、器械、电子信息产业上得到充分应用。相比现在的机械式操作,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追求高效、人性化的内心需求。

5、把控制器安放在人身上,可控制机器人与人的运动达到一致,假如控制机器人到未知的地方,就可以用自身动作,远程控制机器人,以取代以往的手动式的遥控器,在控制机器人上更加方便。

6、把控制器安放在病人身上,即把控制器当做传感器来用,可以采集病人的肢体运动状态信息,将采集到的数据给医生,医生再配合上位机软件就可以还原病人的肢体运动情况,可以身临其境的了解到当前病人的状态,可以使远程医疗更加人性化等等。

7、远程三维智能控制作为一种创新的设计,颠覆了传统控制器对平面物体的依赖性,通过空中转动,将迅速响应转换成自己需要控制对象的控制量,比传统控制设备更加人性化。

二、项目成果的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对空间三维的定位以及对三维数据的采集及数据处理。首先要对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经过一定的算法对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转换处理成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最后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可应用到我们所需要用的设备上去。

1、基于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无线通信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无线通信应用2.4Ghz频段进行通信,这个频段里是国际规定的免费频段,是不需要向国际相关组织缴纳任何费用的。这就为2.4G无线技术可发展性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而且2.4G无线技术不同于之前的27MHz无线技术,它的工作方式是全双工模式传输,在抗干扰性能上要比27MHz有着绝对的优势。这个优势决定了它的超强抗干扰性以及最大可达10米的传输距离。此外2.4G无线技术还拥有理论上2M的数据传输速率,比蓝牙的1M理论传输速率提高了一倍。这就为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层提高了可靠的保障。

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与被控制系统之间是需要实时进行全双工模式通信的,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到被控物体的状态与数据反馈,以便控制器可以做出及时的调整与进一步控制。

2、基于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对人体运动数据采集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三维控制系统主要通过采集人体运动数据,来处理成被控物体需要的指令,从而达到控制作用。

三、项目实施方案

设计制作一个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空间三维进行定位及对定位的三维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首先,对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其次,对采集到的数据运用一定的算法对其进行转换,处理成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再次,将控制算法应用到我们需要应用的设备上。其主要功能如下:

1、在办公领域可以当作简报笔,让做PPT演示的人员不再需要坐在会议桌上摆弄电脑,就可以遥控,实现鼠标操作和翻页等功能。

2、在家用娱乐上配合电视或者HTPC在客厅使用。

3、在医疗卫生、器械、电子信息产业上可得到充分应用。远程三维智能控制系统,由三轴陀螺仪与三轴加速度对控制器在空中的状态信息采集与转化处理。

三轴陀螺仪可以采集控制器本身的姿态,用来校准与定位本身姿态,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主要采集控制器在空中三维的数据,运用一定的算法对其处理,便可以得到使用控制器的人对被控物体的控制等等。

四、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高等教育事业迅速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提高,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或专业处于只学不练的状态,教师只管教书,学生的实践教学不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与社会现实需要相吻合。直接后果是,只动脑、不动手,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严重弱化;思路狭窄、纸上谈兵,导致创新能力虚化;加之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与就业及考研时间严重冲突,使毕业论文训练环节流于形式。上述问题的存在使社会对毕业生的态度发生了偏离,进一步激化了就业矛盾。因此,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事实上,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首先,“实践是创新之根”的思想已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创新与实践的内在联系,但实践教学的质量、手段与方法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丰富创新方法与手段,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因为缺少良好的实践环境,任何创新将无从谈起。

其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创新研究的生命力不仅存在于本领域与本学科,更多的来自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来自于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该类型人才的形成不仅需要通过承担各种工作来加以锤炼,更重要的是早期就要养成具有宽广视野和创新意识。而且,上述素质完全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形成,有必要通过培养方式的改变,比如建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富有特色的大学生跨学科科研创新实验室或创新基地,在实现资源、师资共享前提下,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学生的创新训练重在过程,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不可能是孤立的环节,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全过程,训练不仅要强调技能与方法,更要强调方法和精神。学校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站在整体教学环节上设计或实施创新训练计划。

五、加大训练计划导师团队、实施条件建设力度

1、本校建立电子产品创业创新中心,本创业创新中心以“为精英提供机会,让机会造就大师”为建设理念,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立全开放的创新实验室为实践平台,以开设系列电子信息类实践选修课为教学平台,以组建学生科研团队、申报和实施学生创新研究项目为科研平台,以参加电子信息类为主的重大技能竞赛为检测平台,构建了学生创新基地实践创新培养体系,致力于将中心建设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孵化中心、国内国际重大技能竞赛的培训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及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的示范中心。

2、本校电子产品创业创新中心与科瑞特科技股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科瑞特电子广科项目导师团队、研发组和广科PCB板生产车间,建立了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工程实训→项目培训→自主创新为结构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创业课程→工程实训→科研项目/技术服务、技能竞赛、创业创新实践项目→创业创新竞赛→成立公司为结构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3、在电子产品创业创新中心的专家和导师团队指导下已开展了一些与此项目相关的研究,例如:根据企业与客户的要求,设计LED点阵屏及控制电路模块和制作过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等一些电子产品及模块,无线宽带WiFi技术、WEB平台开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克服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突出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避免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短期行为,我们认为有必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大好时机,在代价最小的前提下,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作者认为,以下模式对部分专业或学生值得借鉴:

提前实施导师制,以创新训练为主线,有机地将毕业论文(设计)与创新训练项目加以整合,打通初、中、高三个不同的创新训练基地,使创新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允许大学生在二年级以前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初级创新训练基地探索研究方向,允许大学生在三年级结合自己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调整并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申请各种创新项目)。在该阶段,初、中级创新训练基地要对学生全面开放,允许学生围绕自己的课题选修课程,有选择性地进入企业参加生产实习等。允许大学生进入高级创新训练基地(研究机构)继续从事自己的课题研究,并允许他们提前完成毕业论文或创新课题。为鼓励各层次创新训练基地接纳学生的积极性,打通相互之间的壁垒,建议对每个训练项目负责人发放实验工作量计时票,该票在校内各层次训练基地通用,可作为对基地教学或研究人员的奖励计入工作量。这样,不仅可以摆脱毕业设计与就业的考研之间的矛盾,也可以使创新和实践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1、立足训练,加强责任感

大学生创新训练应重在训练,鉴于训练对象是大批从未从事过创新研究的大学生,训练应包括调研、立项、实践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科学方法训练、成果总结发表等较完整的训练过程。创新训练无论是国家级还是其他层次,都是难得的机会。训练计划的成功,将会对今后大学生的培养产生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所以,要求参加训练的学生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与责任感,参与学生与教师要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要坚决避免重立项、轻研究,拿到项目沾沾自喜,做起项目毫无兴趣,要力戒将创新训练变成学校追逐功利的指标性任务。

2、正确地认识创新、训练、实践的关系

国家和学校设立创新训练项目是为了开发与训练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传统的工程训练、技能训练和创业训练。所以,应该充分意识到“创新是核心,训练是目的,创新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创新之根”这样一种内在关系。因为只有当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能力、精神都得到全面训练和实践时,才能最终收获成功(成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思考,更要学会动手,要学会充分地利用校内的仪器设备,使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大学生创新要力戒好高骛远,重在训练与实践。创新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实践才能养成,短期突击难以获得好的结果。目前,有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表现为不善动手或不愿动手,遇到问题胆怯,不知道如何解决,加上时间有限,最终导致创新成为纸上谈兵,失去了创新训练的初衷。

3、要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精神,要善于总结,发挥团队精神

大学生从事创新训练不仅仅在于训练创新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研究技巧,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和训练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科学研究过程更多是面对问题与失败,需要时间来不断总结与反思,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出现问题不可怕,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断地去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团队精神尤其重要。在跨学科创新训练中,不同的知识背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研究工作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

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周密的实施方案,既要大胆又要心细。在创新训练实施以前,参加者要制定周密的研究方案,不仅要考虑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也要考虑现有研究条件、研究经费的可行性。应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在有限的经费和时间里做更多的工作。在这一阶段体现教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5、一定要协调好科研、学习和其他工作,避免使工作学习陷入混乱

承担创新训练项目通常很花费时间,一方面要求大学生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要分心,承担一个项目就要做好一个项目,不要见异思迁,今天做一个,明天换一个。另一方面,科研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性,时间分配要有计划,试验方案要有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学习、工作、生活都不误,避免使工作学习陷入混乱。

6、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使创新训练更具特色 传统综合性大学具有跨学科的优势与长期存在的自然融合环境,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科研创新更容易在学科边缘产生亮点。所以,应鼓励在不同学科之间共同承担创新训练项目,有组织、有意识地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进行知识融合,这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使创新训练向更多的领域辐射。

八、结语

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七

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涉及到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生涯规划和个人品质等多个方面[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居世界第一, 2011年在校工科本专科学生达到775万人, 工科本科毕业生层次结构占到40%左右, 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工程教育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4,5]。

然而, 由于缺乏工程意识、缺少培训和再教育, 使石油等特殊行业的毕业生难以在短期内顺利实现岗位对接, 表现出工程教育体系的不够完善;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更强调学科知识体系而脱离或弱化工程背景的事实, 使得工程教育被过于科学化;加之教师的工程背景不强, 以及企业考虑生产安全等因素, 对工程教育的积极性也不高, 又造成工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软化”, 甚至呈现言而不行的局面。因此, 在更新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 还需深化工程教育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等在内的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均以发展工程教育为背景, 以大规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为着眼点。与此相对应, 多学科的交叉与创新、国际化的视野与运作、多元的价值与责任便成为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我校石油工程专业教育发展改革概况

依托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我校石油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多年来一直探索性开展工程教育改革, 特别是结合行业工程实际背景对本专业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的新形势, 不断探索了石油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优化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石油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 提升了教学手段和理论教学水平;以“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平台, 以“质量工程”为契机, 丰富工程教育的软硬环境和理念, 初步拓宽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和渠道。2012年又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重点实施单位。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方针定位

(一) 实施背景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 旨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提高创新能力, 共分“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本科各年级均可申报。过去5年, 该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 教育部直接资助学生项目累计达18234项, 参与大学生达53360人, 平均每个项目资助近万元[6,7]。

(二) 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方针

鉴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期间, 教育部在项目形式上有所拓展, 从原来的“创新性实验”一类项目变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 原计划也延伸拓展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认真领会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精神, 认为要坚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方针;要坚持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思结合、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好奇心,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方针;要坚持理顺层次化、模块化、项目化创新训练体系的方针;要坚持工程教育培养理念, 真正实现校企联动、突出前沿性、实践性科研探究的方针;要坚持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的方针, 从而来推动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三) 角色定位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 基本的角色定位应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师的作用重在兴趣的激发与培育, 知识的梳理与传授, 思维的启迪与活跃, 方法的启示与探求, 经验的依据与提升, 原则的明确与树立, 精神的升华与凝聚。指导教师应富有创新精神, 具有计划项目研究所需的业务水平和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 了解学科前沿, 同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能够投入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 并在规定时间内, 指导学生填写选题申报书,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检索, 协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确定技术路线等。

(四) 训练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助力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 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并建立健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培养机制, 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工程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从此训练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设计入手, 全面系统地推进, 必将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工程教育体系, 从而来支撑国家工业及本土自主产业的强劲发展[8]。

四、工程教育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举措

(一) 加强制度建设, 推行项目化管理

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 让制度建设先行, 成立由石油工程学科领域教授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 负责计划的立项论证、宏观指导、评审监督和验收等相关技术工作;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办公室, 负责管理制度的解释、计划的申报、评审、跟踪检查及经费管理等组织协调工作。

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 指导教师需发挥应有的辅助作用, 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 营造一个教学相长、亲密融合的创新创业氛围, 计划采取中期检查、学年检查的确定模式和随机、随时过程检查的不确定模式, 推行项目化管理程序, 以保证该训练不流于形式而使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取得真正的收获。

(二) 过渡训练层次

使大学生从石油学科基础实验层次向综合实践训练层次过渡。即便是专业基本培养方案及实施5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其基本出发点仍是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的系统方法与基本技能, 在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训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造就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则需进行跨课程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 依托石油学科专业实验室, 融入科研成果和石油工程实际, 重组优化大型综合实验和综合专题设计, 开展基于项目的实践训练, 使学生亲历完整的研究、开发、设计、实现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过程。

(三) 整合资源, 共享共用

整合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资源, 加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成果共享与示范引领, 特别是充分依托于行业优势和地缘优势, 与油田的工程技术研究所、试验中心等加强交流合作, 共建符合专业培养领域和方向、可共享共用的大学生校外实践训练基地及校企联动教育培养平台。

(四) 重视成果展示, 规范激励政策

在要求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训练计划研究报告的同时, 应组织学生开展学术、创业交流, 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论坛, 为其创新创业研究提供交流经验、共享资源、特别是展示成果的机会, 从而以该计划为载体, 构建自主式工程教育与探索研究平台。另外, 政策导向历来是制约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中实践与创新的关键, 为此, 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 对于取得成果丰硕 (包括专利、论文) 、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秀计划项目, 可作为衡量学生就业、深造、评优的主要依据, 并考虑作为指导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奖, 以促动其搭建平台、改革创新教育理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继“十一五”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延续和深化, 作为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的核心部分, 该计划更着眼于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更注重理论、实践、特别是与工程实际之间的衔接, 更需要校企联动的培养体系, 更有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能力的拓展及其结构完善。遵循计划的目标、内容及实施要求, 结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现状、自身特点及改革经验, 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明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方针、定位, 介绍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具体化的训练计划推进举措, 为我校石油工程新一轮专业建设中实践环节的提升思路做了解读, 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局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钟金明, 李苑玲.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7 (6) :67-69.

[2]于猛.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石油教育, 2011, (2) :73-76.

[3]朱高峰.关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2) :1-9.

[4]张学洪, 张军, 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6) :37-39.

[5]吕淑平, 马忠丽, 王科俊.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8) :123-124.

[6]王志华, 李志科, 龙安厚.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8 (4) :149-151.

[7]洪大用, 王建.着眼四个结合完善创新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0) :21-22.

8.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八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强组织协调

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引导,项目驱动,兴趣使然,自由发展,能力提升”为原则,创新理念、创新机制、立体训练,树立“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创业训练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成才、创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本科生院、学生工作处、科学研究部、计划财务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领导、组织和协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于2012年7月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调整并入本科生院,更名为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并赋予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等职能。二级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干部,班级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委员,建立了校、院、班三级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工作组,对各级项目进行评审、检查和验收,并指导相关工作;二级学院成立了学院工作小组和专家组,对学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评审、检查和指导。

二、在全国率先开展创业教育探索

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评估指标,推进创业教育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与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业学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作为“个性培养”课程模块纳入培养方案。学校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素质提升工程》等文件,制定了《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方案》、《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细则》等规范。

二是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学校把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写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二级学院目标责任书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在考核中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学考核体系,对二级学院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设立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奖,对创新创业优秀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和知识储备,学校积极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在全校性选修课中设置创业教育通识、技能和实训课程86门;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同时,加强创业教育教材建设,积极编写创业教育教材。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营造浓厚氛围

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营造浓厚氛围,丰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推进科研进入课堂,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全校实验室24小时向本科生开放。在全国率先设立创业实践学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创业依托、实践和模拟基地近千个;开设模拟银行、海关、税务和工商等创业模拟实训;鼓励有能力和条件的学生结合专业创办科技型公司或工作室。

二是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导师制。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学校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题、实施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科技写作;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建立企业、优化企业运营、分析并排除企业风险等。

三是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大会,学校专场创新论坛、创业论坛和实践论坛,以及全校所有二级教学单位组织的学院专场论坛,并制作展板在教学区长期展示,同时开通网络项目展示和“网络人气奖”投票,编撰《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论文集》,集中反映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成果;开展创新教育思想大讨论、创业教育论坛和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进行创新创业探索,培育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强化训练计划项目过程指导和管理

学校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了约谈机制,加强项目训练过程指导,细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管理,扎实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培育,规范项目选拔。学校加强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培育,已初步形成学生从“直观感受”到“实践调研”再到“项目申报”的闭合回路。对新生实施“苗圃行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例如每年10—11月,学校组织新生参观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寒假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从点滴做起”实践调研,已有4万多名学生参加;常年组织举办创新创业沙龙、专家讲座、培训等活动;对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指导服务。鼓励有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训经历的学生参与创业类项目,已实现公司化运作的项目优先。

二是建立定期检查约谈制度,实施全方位项目验收。学校对每个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对非主观原因在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中实施不到位的项目团队进行约谈,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困难,请专家为项目进行指导,引导项目顺利实施。例如,2012年项目中期检查时有8个项目建议约谈、1个项目不合格终止资助;2013年项目中期检查时有16个项目建议约谈。

学校组织专家对结题报告进行审查,要求项目全体学生参加项目结题答辩。例如,2014年共有35个二级教学单位举办了41场学院专场创新创业论坛,学校组织了6场创新创业论坛,有605个项目、超过6500人参与学院专场和学校专场的答辩、展示和交流。

三是严格经费管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行“滚动式”管理方式,制作项目台账,规范经费划拨流程和报账手续。学校为各二级学院刻制并下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专用印章。

五、创新工作思路 建设多级训练平台

近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级创新创业训练平台,面向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

一是建设创新实验训练平台,包括校级创新训练平台、院级创新训练平台、学科创新训练平台、校企联合创新训练平台。重点建设了物理、化学、机械、电子信息和生物5个校级创新训练基地。

二是建设创业模拟训练平台,包括加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创业模拟实训室——模拟银行、模拟海关、模拟税务和模拟工商,为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商业环境支撑。

三是建设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学校加强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站建设,积极构建网上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网上创业素质测评系统和远程网络交流系统。学校加大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力度,为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孵化平台,开展项目孵化、企业诊断等服务,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学校有72家学生公司入驻创业园。

六、训练计划成效显著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覆盖面大,受益学生多,社会赞誉良好。

一是受益面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近年来,学校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数量和参与人数都呈上升趋势。2012—2014年,共批准国家级立项项目376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54项,创业训练项目112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湖南省立项项目87项,校级立项项目1754项。学校有超过95%的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超过80%的专业教师有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历。学校专家、指导老师对项目完成情况的满意度高,

二是效果明显,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参与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作风、团队合作等方面受益匪浅,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012—2013年,项目学生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发明专利、采用作品数量701件,参加国家级、省学科竞赛获奖645人次。目前,学校在校学生创办公司231家、工作室646个。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我校一个项目荣获“优秀论文”,一个项目荣获“最佳创意项目”。

三是受到社会各界肯定。2012年,学校成为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3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一地一品”创业示范基地。2014年,学校被评为首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9.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心得体会 篇九

废通过参与本次的创业训练项目,我学到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运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商管理、资本运作学等专业知识。同时也充分地锻炼了我的创新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敢于吃苦,用于奉献的能力。在这一年多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尝试,使我对创新创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下面简要介绍下我的项目心得与体会:

1、目标导向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清晰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航向,惟有目标导向,项目才更容易成功。为了弄清项目目标,我们在项目的启动阶段,需要认真分析编写项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实践环节、项目结题等文件,提炼出项目的真正目标,并随时关注目标有可能发生的变化,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工作。

2、项目记录要真实详尽

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笔记本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尤其要做好详尽的记录,以便对出现的问题准确的把握,及时的解决。项目过程中我们曾遇到过很多失败和挫折,但恰恰是这些不成功的经历让我们及时的发现问题,不断推进项目的发展进程。同时在看文献时也要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3、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项目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问题折腾很久,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悔之不及?

4、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文;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文;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文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经过了一年的学习与锻炼,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创业训练项目的商业计划书的编写。也要感谢我们项目组的每个成员,是大家的不断努力让我们拥有了一份十分宝贵的经历与回忆。

5、团队的重要性

其实这段时间对创业训练项目的付出和努力,让我觉得收获最大,体会最多的应该是团队合作方面。一个人不管怎样都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也许一个人也能完成,但是可能要花上十倍百倍的时间,而且完成的可能也没有那么漂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团队合作中需要我们成员间的不断磨合,学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分享你的看法,做到尊重你得每一个组员,开心地交流与合作。一开始,我们组的五个人的合作不是很默契,甚至可以用有点不愉快来形容,因为我们之间缺少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都放在了心里,没有及时地说出来,有种自己忙自己的感觉,没有团队合作的氛围。直到一段时间后,我们开会讨论交流才发现我们前段时间都在各忙各的,都没有办法交流到一起,整个项目也是毫无进展。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团队合作,人员分配方面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及时调整,做到及时交流,每一个人有想法都可以及时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做之后,真的事半功倍,并且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也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同时团队成员的集中办公有利于培养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6、做项目的心态

我想很多同学参与项目,或多或少的都看中了项目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利益,如加综合素质分等等。我想说,这些想法都无可厚非,我们不是圣人,要说完全凭着一腔热情,无私的就想完成一个项目,不求回报,这话有点假,的确。但是我想说,我们对待这个方面的态度一定要摆正,我理解是这样的。我们用自己的汗水与辛劳,最终换来的是项目的成功,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成长,这个无论何时都是项目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过程在这里远比结果重要,因此,我们每天脑子里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高质量的完成每一天的任务,做到问心无愧。那么,那些成功便成了情理之中,而那些成功后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那些附加值也便成了水到渠成。这样,你的思想负担就减轻了,用一个平和、淡然的心态对待工作,自然效果会好些。

1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十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16]12号)、《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哈商大[2016]28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基本原则

各单位要按“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组织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学校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二、申报对象及名额

项目主要面向2013级、2014级、2015级在校本科生,每人限报一个项目,2015级学生不能担任项目主持人。各教学单位申报限额见《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名额分配表》(附件3)。

2016年计划立项170项,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文件推荐部分项目参评国家级、省级项目,实际立项情况和项目资助金额根据上级批准文件为准。

三、鼓励政策

学生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经验收合格者,学校给予每个项目组成员创新创业教育2学分;参与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前三名)在单项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中予以相应加分。优秀项目将推荐参加校内外相关学术及竞赛活动。

对于获准立项的指导教师,在项目结束的当年给每位指导教师3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工作量酬金统一按项目数和职称计算总金额,由学院对指导教师的具体工作进行考核后报学校统一发放。对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作为教师考核评优和职称评聘的优先条件之一。学校每年根据各学院项目运行情况和管理情况,评选先进工作单位和优秀指导教师,并予以相应奖励。

四、申报程序

(一)网上申报

1.申报方式。各教学单位按要求和分配名额组织评审,初评后进行网上申报,项目申请书具体格式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下载。

项目申报系统网址:http://210.46.116.20 咨询电话:84865461(内线:5461)、项目QQ交流群(181444767)、项目微信公众号(hsdcxcylm)

2.申报期限。2016年4月12日前。

(二)申报材料报送

各教学单位于4月13日前将以下材料报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图书馆六楼经管综合实践中心602室)。

1.加盖推荐学院公章的《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附件4,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项目填写)、《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申请书》(附件5,创业实践项目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汇总表》(附件6,按专家评审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填写),如需增加学院评审专家请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审专家选聘审核汇总表》(附件7),一并报送项目管理办公室。

2.所有报送材料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中心):陈寅平OA邮箱。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章刘成陈寅平,联系电话:84865461(内线:5461)

五、其他

关于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具体要求详见附件2。

附件1: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哈商大[2016]28号)

附件2: 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附件3: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荐名额分配表 附件4: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附件5: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申请书 附件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汇总表

附件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审专家选聘审核汇总表

实践教学管理中心

1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000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学校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否培养出一批创新人才,直接关系到科技进步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和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国内外高校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是针对在校本科生开展的科学研究训练项目,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在国外,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并且实施运行,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国内,众多大学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如清华大学从1996 年开始创建并实施SRTP。南京农业大学校在借鉴美国MIT 和国内清华大学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于2003 年开始推出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Program for Student Innovation through Research and Training),简称SRT计划) , 充分利用学校在科研教学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 让本科生通过自主立项或者参与老师的项目接受科研训练, 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自2003 年以来, SRT 立项数逐年增加, 仅校级项目就从2003年117项增加到2014 年458项, 增幅近4 倍, 至今已评审立项SRT项目共4740项,参与的学生也从少数学院扩展到全部18 个学院,这说明学生参与SRT 积极性高, 参与面广。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比如重视立项和结题,即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过程的失控,无法达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根本目的。本文在分析目前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剖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工作流程, 提出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引进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并在实践过程中, 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流程, 保障大学生創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一、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的因素分析

虽然各高校普遍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 也纷纷出台了一些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以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自身的复杂性, 凸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总体质量。

1.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的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是指大气候以及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本科生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的“ 供” 大于“求” 的现象, 特别是在大中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学生为了抓住就业机会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单位实习或忙于各种考证, 而疏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环节。另外, 有些高校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场所、设备以及经费的紧缺问题, 所以放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统一的要求。这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整体大环境。

2.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的中观因素

中观因素是指学校以及学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监督以及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存在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流程不通畅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数众多, 地点分散的现象。很多通知以及任务的发放都要通过纸面或者邮件的形式, 导致管理信息的延误和误差, 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进程。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监督力度、监督方式以及评价机制各个部门不够统一,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的微观因素

微观因素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软、硬件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软件条件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参与人的影响, 包括指导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题目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等具体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硬件条件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 学院以及部门由于硬件条件的缺乏(包括试验平台的应用、实验设备的使用以及实验器件的供给等), 学生设计过程中好的实验方案以及好的设计思想得不到实践, 打击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参与者着手(包括教务系统管理人员、学院教学秘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 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脉络, 整理参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三个方面,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为着眼点, 规范管理流程, 为进一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提出提供条件。我校在2010年引进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并在实践中调整各种对策的具体执行办法, 以形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以计算机辅助管理为表现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平台,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总体质量。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中人员关系的规范化

明确参与人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内容, 规范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规范各参与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保证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中的各自职责, 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中用户关系分析的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的参与者共分为四类: 学生、指导老师及各学院教学秘书和系统管理员。指导老师用户在申报阶段和结题验收阶段按照学院教学秘书评审组安排又分为两种权限: 评审答辩组组长与评审答辩组组员(普通教师), 这两类教师用户的不同在项目的申报阶段和结题验收阶段有所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人员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流程的规范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流程中各阶段都存在参与人的各自职责, 蕴含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保障以及评价等具体内容。因此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

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是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基础。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几个阶段:

(1)申报阶段:12月—次年4月

学校在每年12月开始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申报程序为:①个人申请;②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推荐;③学院审核;④学校审批立项。

学校面向二年级大学生发布申报通知,学生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申报书,每个课题组不超过3人,其中一名为项目主持人。学院根据学校分配计划进行初评,并公示评审结果,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最终评审。该阶段的用户主体为学生、教师和学院管理员;

(2)项目实施及中期检查阶段: 5月--10月

项目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后,签订《项目合同书》,开始项目实施工作。在项目研究时间过半,学校组织学院和指导教师进行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教师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建议。该阶段的用户主体为学生、教师;

(3)结题验收阶段: 11月—次年5月

完成后期,项目负责人应撰写《结题验收报告》,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等,学校统一在4-5月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教务处实践科参加学院的SRT项目结题验收会,并针对学生汇报情况给予现场指导。该阶段的用户主体为学生、教师和学院管理员;

(4)成绩汇总阶段(试行中) 该阶段的用户主体为教师以及学院教学秘书。

图2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

管理工作流程图2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 从管理流程中可以看出:

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和传递性, 一个阶段的完成决定着下一阶段的开始。

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存在频繁的数据交互, 在不同阶段, 不同用户之间存在信息的提交、审批以及汇总工作。

③整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程中, 存在大量的信息汇总以及生成报表工作, 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具有必要性。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评价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学院运行四年, 依托于该模式开发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如下几个典型特点: 全面性、实用性、高效性、拓展性以及先进性。应用过程中, 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实践过程中, 由于牵扯的人员繁多, 网络设备的性能影响以及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需求分析不是十分透彻, 存在一些问题。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實践对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信息化管理模式中, 指导教师可以十分方便地对于申报课题的适应性、难易程度、专业分布以及专业适用性等内容进行监督和限制, 保证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的难易程度和课题的适应性。另外, 通过系统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所有课题的详细信息和具体指导教师的专业信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题,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便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信息化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管理模式中, 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实现所有数据的汇总以及数据的发布, 并能保证所有数据以及数据发布的准确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效率。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改进, 该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完善和调整。同时, 相应开发的管理系统也在逐步完善, 期望该模式能够进一步推广。

四、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不断增加,不断扩大其管理工作也变得相对困难和复杂在高校管理中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对于实践教学管理的水平却还处在初级人工管理阶段因此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方式是当前函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对其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汤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与选题管理及其支持系统田.

[2]叶民, 魏志渊, 楼程富, 等. SRTP: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 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4) : 55- 58.

[3]董黎刚等.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01.

1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十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肩负着高素质, 创新型人才输出的重任, 而教育部于“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 的实施, 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各大高校和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下, “计划”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当然, 除了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计划”也在其他方面对参与学生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计划”在华北电力大学的实施, 根据历年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对此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结果, 简要分析“计划”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影响。

二、“计划”实施的意义

1. 项目实施的初衷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来源, 其素质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能力, 尤其是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 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2]。

2. 本科生参加的目的

自“计划”在华北电力大学实施9年多以来, 参加训练项目的本科生人数总体处于上升趋势, 成功立项的项目数量在2014年达到70个。那么, 本科生参与“计划”的目的主要是什么?

根据256份不记名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 33.43%的学生表示参与项目是兴趣导向, 31.36%的学生为了增加实践经历参加项目, 19.23%的学生参加项目是为了提升专业能力。同时, 参与训练项目的学生中, 46.46%的人表示该“计划”最吸引他们的是实践为主的训练模式。这说明“计划”确实在调动学生兴趣, 提升学生能力以及理论结合实践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也不乏一些学生出于获得附加分的目的参与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仅与其本身为高校学生带来的能力提升的机会有关, 更与高校学生想在项目中获得的经验、能力等有关。因此, 在“计划”的发展和改善过程中, 应多结合高校学生的个体需求进行优化, 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计划”实施对本科生的影响

1. 创新能力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我国充分认识到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许多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也应运而生, “计划”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3]。调查显示, 21.26%的学生表示在“计划”中发展了创新思维模式, 而本科生在“计划”中创新能力提升情况主要表现在选题和答辩上。在对近三年华北电力大学的项目选题进行分析后, 不难发现学生在选题方向上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并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 如2014年的项目选题“家庭节水系列产品”、“基于压力累积技术的发电装置设计--公路节能宝”等。而在答辩方面, 许多学生在传统的幻灯片演示上添加了许多创意元素:视频展示, 评委互动, 产品体验报告等都带来了多维的项目成果展示。

2.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包括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 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4]。对于提升专业能力来说, 最好的方法便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主动将专业知识运用其中并进行拓展学习。调查显示, 29.47%的学生表示在项目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 这表示“计划”作为一个提升高校学生专业能力的平台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 虽然很多学生在项目中提升了专业能力, 但是在对本科生参与“计划”目的的调研中, 只有19.23%的参与者表示为了提升专业能力而参加。因此, 如何在“计划”中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 团队管理能力

“计划”是以团队为参赛要求的训练项目, 体现出它对于学生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方面的标准需要, 更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是根据个人意愿建立, 以自由探索式指导居多, 缺乏集聚在同一创新平台上的跨学科、多交叉的研究指导模式[5]。团队往往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 成员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以及实践能力, 这种组合虽然给团队带来更多思维创新的可能性, 但也可能造成合作不善的问题。在研究华北电力大学“计划”中团队建设的情况后, 可将其团队内部建设策略作如下分析:

(1) 计划和组织

项目实施前期团队成员共同制定项目目标, 根据需要将时间划分为几大板块, 并制定分目标。组织过程中, 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在团队组建时期和项目开展时期注重分工搭配, 达到节约人力成本, 提高合作效率的目的。

(2) 指挥和协调

学生团队中一般不存在太明显的上下级关系, 往往以友好合作的形式存在, 在管理中指挥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激励层面。时刻提醒团队目标, 确保团队内每位成员都在为之努力, 杜绝“搭便车”的现象是根本。同时, 定期整理项目成果, 体现激励效果。

针对时间跨度较大的项目, 维持良好的合作沟通极其重要, 需要规定固定时间进行讨论, 并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同时, 开辟新的沟通渠道, 提高沟通效率, 例如, 在软件开发团队中利用coding等新型网站进行讨论共享以及任务分配。

(3) 控制

团队的内部控制基于目标管理以及分工合作, 建立平台将每位成员的任务以及工作成果公开, 可有效地解决拖延等问题。

4. 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具有公平性、不可再生性、不可逆转性、不可增减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蓄积性[6], 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学科竞赛和训练项目的兴起, 让不少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其对于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一方面, 要求学生稳定、高效地参与其中, 更科学地利用时间。不论是个人竞赛中需要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分配一切, 还是团体项目中小组成员的相互督促, 都为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赋予内在要求。另一方面, 在学科竞赛和项目训练中, 与同校或异校同学进行竞争, 这个过程中往往可以了解到他人的参与情况以及时间分配情况, 这也是为提高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增加外在动力。

四、结语

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来说,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而除了提高教学质量以外, 像“计划”这样以实践为主给高校学生自由锻炼空间的训练项目对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本科生来说, 在“计划”中提升了创新能力, 专业能力, 加强了对团队和时间的管理, 这些都将成为整个大学阶段乃至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我国高校结合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人才培养平台, 旨在促进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所学所获, 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本文结合华北电力大学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情况, 探讨了该计划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人才培养,本科生

参考文献

[1]耿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与探索[J].当代经济, 2014, (8) :88-89.

[2]李洁.多措并举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与职业, 2014, (15) :104-105.

[3]王晓云, 齐荣光.大学生专业能力增值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4) :10-11.

[4]王义康, 王航平.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中, 2011, (3) :138-139.

1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 篇十三

为规范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促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提高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根据《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见附件一)要求,特制定此规范,请各相关单位及项目负责人严格执行,具体内容如下:

一、项目申请阶段管理

1.经研究决定,我校以后每学年秋季学期组织下一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的申报工作,择优评选出若干项校级项目立项,以实现对下一年度省级和国家级项目的培育。

2.教务处将在校级项目申报前组织项目申报宣讲会,就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申报流程、各类表格规范填写等内容进行项目申报前指导,有意向申报大创项目的个人或团队可以派代表参加学习。

3.项目申报需认真填写《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书》(见附件二、三),所有个人或团队要慎重确定项目选题,在项目申报前需与指导教师讨论拟报项目的实际研究价值、可行性、项目研究计划等,尽可能避免中途终止项目研究现象的发生。

4.项目组成员需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对项目经费做出合理预算,项目预算中各项支出需符合《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要求及我校财务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项目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经费支出要严格按预算执行。不合理支出经教务处初审后需予以修改。

5.为提高我校大创项目质量,各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应担负起申报项目的初审工作职责,就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研究计划、申请者研究能力等方面对项目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各学院将通过初审的项目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将组织专家进行最终评审,评选出其中优秀项目作为校级资助大创项目予以立项。

6.项目一经立项,无特殊情况,项目组不得更换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不得中途退出,也不得增加;有未结项项目的学生不得重复申请;四年级学生不可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项目负责人不得申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所有项目须在负责人毕业前完成结项验收;一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原则上不能超过2个。

7.学校鼓励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组队参加项目申报;建议各项目组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鼓励不同年级学生自由组队,以保证项目在未完成而项目负责人又临近毕业情况下不被终止。

二、项目中期阶段管理

1.大创项目中期检查时间为每学年春季学期期中,项目组需向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提交《中期检查报告书》(见附件四),由学院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审查,对于按预定计划实施的项目予以检查通过;对于实施进度较慢或研究内容偏离研究方向的项目,学院应督促其加快研究进度并提出合理整改意见;对于实施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工作无明显进展现象的项目,学院工作小组应对其做出终止项目运行的决定,中途被终止的项目学校将不予以经费资助。

2.中期检查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应做好《中期检查报告书》的存档工作,以备结项时使用,并填写《中期检查结果汇总表》(见附件五)报送至教务处。

三、项目结项阶段管理

1.为提高我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决定将项目结项时间定为每学年秋季学期,每年只安排一次结项,结项验收通过后,学校为项目组颁发结项证书。

2.项目组申请结项需填写《创新(创业)训练结项报告书》(见附件六、七),提交项目研究成果,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请结项的项目研究成果进行评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项目予以结项;未达到预期目标或研究成果较差的项目不予以结项,必须参加二次结项。项目负责人非大四毕业生,可申请二次结项,二次结项时间不单独安排,与下一年度批准立项的项目一同参加结项评审。放弃二次结项申请机会及不能申请二次结项(项目组全体成员为大四毕业生)的项目,视为结项未通过,学校将根据具体情况追回项目资助经费。

3.原则上所有项目必须在项目负责人毕业前完成,如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期完成项目研究工作,项目组需向学校提交更换项目负责人申请,由项目组内低年级学生接替项目负责人工作,直至项目完成。

4.为加强对指导教师管理,申报结项需提供教师指导佐证材料(如影像资料、学生证明材料等)。

5.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放弃研究的项目,需填写《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终止申请表》(见附件八);申请延期结项的项目,需填写《创新创业训练延期结项申请表》(见附件九),在项目结项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教务处批准后方可终止项目研究或延期结项,申请终止项目研究的项目,学校不再提供经费资助,已报销的项目经费将视具体情况予以追回。

四、项目经费使用管理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经学校批准后,拨入专项账目,专款专用。项目经费纳入校财务统一管理,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截留、挪用和挤占。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研究经费,学校不允许提取管理费。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经费只能用于项目本身的相关开支,我校立项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均非创业实践项目,原则上不要求创业实践。创业实践类活动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支持范围内,项目资助经费也不得用于创业实践活动支出。

3.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考察、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差旅费等原则上不得超过项目总经费的30%。参加会议、调研等须有会议通知或调研函等相关证明材料,同时调研结果需要以报告形式呈现在研究成果中。

4.使用项目资助经费所购买的软件或硬件设备达到学校固定资产要求的需办理固定资产相关手续,并在项目结项验收后上交学校统一管理。固定资产认定范围请查阅我校财务处相关规定。

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经费支出必须符合《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和我校最新财务报销管理规定,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支出不予批准。

五、项目经费报销管理

1.经研究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一次核定,分两次报销。项目中期检查通过后,各级项目获得的校级资助经费可全额报销;项目结项验收通过后,省级、国家级项目获得的其他各级资助经费方可报销。

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公布时给予资助经费是指辽宁省财政资助和我校配套资助,国家不另外给予经费资助。

3.经费报销由项目组成员填写报销单,经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学院领导审核并签字,每次报销前还需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支出明细表》(见附件十,以下简称“《支出明细表》”)交至教务处,要求表中所列支出明细必须与报销票据内容一致,如有不同,不予审核通过。《支出明细表》由教务处审核通过后,项目组成员可将报销单和《支出明细表》一并送至财务处报销。4.学生支出费用后凭原始凭证报销。所需报销的原始票据时间应处于项目培育期至结项验收时间段内。项目报销额度不得超过项目资助经费总数。

5.教务处将于每周周二进行《支出明细表》的审核工作,其他时间不予办理,请各位项目负责人严格按规定时间到教务处教学管理科进行办理。

6.其他未尽事宜按学校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办理。

六、奖励政策

1.承担项目指导的校内外导师,项目验收通过后,学校对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按一个项目1000元的标准发放工作补贴;对中途放弃研究项目的指导教师按一个项目300元的标准发放工作补贴。对指导学生在结项验收中取得优秀项目荣誉的校内导师,学校将给予500元奖励,并在同等条件下,在各级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以及各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的立项中给予优先考虑。

2.参加大创项目研究的学生,在项目结项验收通过后可获得我校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中(2013级)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的相关课程学分。

3.对验收中取得优秀项目的成绩的项目组成员,或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或参加省级以上(含)各类竞赛活动获奖的项目组成员,学校予以表彰,符合免试推荐研究生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4.对于由学生自主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性项目设计、研究报告、模拟企业运行设计、创新报告、商业计划书等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的,由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审查合格,经教务处组织专家审核鉴定后可代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七、其他 以上内容未尽事宜,以《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为准,解释权归教务处。

附件一: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附件二: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 附件三: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书附件四:中期检查报告书附件五:中期检查结果汇总表附件六:创新训练结项报告书附件七:创业训练结项报告书附件八: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终止申请书附件九: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延期结项申请表附件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支出明细表

教务处

上一篇:莫负青春演讲稿下一篇:信息课堂教学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