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2024-07-13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共10篇)

1.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篇一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5
2 西南石油大学 35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5
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35
5 长江大学 35
6 东北石油大学 35
7 西安石油大学 35
8 常州大学 35
9 中国民航大学 35
10 华东理工大学 35
11 浙江海洋大学 35
12 重庆科技学院 35
13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35
14 沈阳工业大学 35
15 武汉理工大学 35
16 太原科技大学 35
17 福州大学 35
18 青岛科技大学 35

设置背景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油气储运工艺、设备设施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创造与创新的新世纪人才。

知识技能

1.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

2.掌握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经营销售的基本知识;

3.较系统地掌握矿场油气集输、长距离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装卸、城市燃气输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从事矿场油气集输系统、长距离油气管道、油气储存与装卸系统、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有在油气储运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6.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外语文献,并具有外语听、说、写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相关工程计算软件进行油气储运工程工艺计算;

8.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

9.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10.了解与油气储运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主干学科

工程流体力学、油气储运工程学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泵与压缩机、电工与电子技术、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技术经济学等

实践教学

包括工程制图、测量实习、金工实习、施工实习等一般安排18周。

专业实验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油气质量检测、物理化学等 、仿真实验

知识领域

电工电子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泵与压缩机、热力学、传热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存与装卸、油气集输、城市燃气输配等。

课程示例

示例一;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72学时)、工程力学(双语)(80学时)、流体力学(72学时)、电工电子学(56学时)、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80学时)、泵与压缩机(64学时)、城市燃气输配(40学时)、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48学时)、油气储存与装卸(40学时)、油气集输(双语)(40学时)、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48学时)、储罐与管道强度(32学时)、腐蚀与防腐(32学时)、储运工程制图课程设计(3周)。

示例二: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96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48学时)、电工电子学(72学时)、工程热力学(48学时)、工程流体力学(64学时)、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48学时)、泵与压缩机(48学时)、腐蚀与防腐(32学时)、传热学(56学时)、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32学时)、油气集输(48学时)、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48学时)、油库设计与管理(48学时)。

示例三:物理化学(48学时)、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80学时)、工程力学(64学时)、工程流体力学(64学时)、工程制图(48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工程热力学基础(48学时)、传热学(48学时)、油气集输与矿场加工(64学时)、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64学时)、油库设计与管理(64学时)、储运工程最优化基础(32学时)、计算机绘图(AutocAD)(32学时)、泵与压缩机(32学时)。

2.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篇二

生产实习是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 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在新的形势下, 生产实习遇到了新问题, 如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紧张、大学生不重视生产实习, 再加上参加实习的学生过多, 实习企业难以接受等问题, 导致生产实习质量不高。

二、传统储运生产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到石油生产企业经营机制的变化以及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要求的变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 传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 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面临的问题如下:

1.实习基地缺乏应有的配合

我校油气储运专业虽然与多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 但实习基地对生产实习缺乏应有的配合。受市场经济政策的影响, 由于企业与学校没有直接的经济联系, 特别是实习企业大多是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相对集中的地方。企业认为学生实习不仅不能产生效益, 反而给企业生产和管理带来不便, 甚至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故一般不欢迎学生来实习, 即使勉强同意实习, 也不会让学生上岗实际操作, 大多只是安排参观性实习, 学生在生产岗位上只能看不能动手, 所能做的就是凭肉眼观察整个工艺过程, 收集工艺数据。因此, 生产实习实际上变成了参观学习。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不可能实现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外, 联系实习企业一般凭院部或教师的个人关系, 企业很难从学生的实习中得到多少实惠, 这种“单赢”方式很难长久。同时,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 原来所建的实习基地可能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而被迫取消。

2.经费不足己成为实习的主要瓶颈

由于实习经费比较有限, 加之实习过程管理费、住宿费、交通费用近几年有较大的提高, 而目前长江大学的实习经费仍然沿袭多年前的标准, 并没有根据市场作相应调整。因此不得不通过压缩实习时间来降低实习费用, 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储运生产实习的效果。

3.生产实习内容和过程达不到要求

生产实习大纲中明确提出“通过亲身参加劳动, 学习工人师傅们的优秀品质”, 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企业是以生产为中心, 往往无瑕顾及学生的实习, 或者出于安全考虑很少让学生在岗位上亲自动手操作, 生产实习变成参观的形式;岗位上即便有技术员讲解, 也会由于现场噪音大、干扰因素多, 有的同学根本听不清、看不懂, 实习效果不佳。

与工人师傅跟班实习过程无非是听一两次技术人员讲座, 看看图纸, 阅读资料, 实习内容缺乏新意, 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或者由于工人师傅忙于本职工作对学生放任不管, 学生实习出发之前是满怀激情, 实习一周之后基本上都是归心似箭。整个实习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难以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

4.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

由于我校油气储运为新办专业, 承担生产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主要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他们大多数是刚毕业就直接到教师岗位, 很少有人直接从事过企业一线的生产, 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 导致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偏弱, 难以很好的指导学生。

另外, 在实习期间, 实习安全问题往往成为教师在实习期间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考虑的问题, 造成了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指导实习, 而是维持纪律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甚至出现了“学生安全, 完事大吉”的说法。

二、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日前,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做的关于《工程教育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报告中, 就我国工程教育中存在的工程性缺失和实践薄弱等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具体目标就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

因此, 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必须改变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转向重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力加强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油气储运专业人才, 成为实践教学研究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之一。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促进油气储运工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生产实习教学新模式探索

生产实习改革已成为长江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如何探索出适合该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 是实习指导教师们一直考虑的课题。

1.探索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新模式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 开拓发展、巩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逐步建立比较稳定的大学生生产实习基地。目前我校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长岭分公司、荆门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襄樊输油处等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保证了我们具有长期、稳定、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保证生产实习的质量, 我校一直重视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校领导定期进行走访, 促进学生的生产实习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

(2) 学院领导与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座谈, 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 并利用学院所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 为实习单位提供相应服务。

(3) 利用校友座谈会、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学术会议等一切可能的机会, 举行形式多样的校企联谊活动, 增加与企业的交流, 加大对学校和企业的宣传力度。

2.营造校内实习多元化新模式

生产实习效果不理想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习采用的是实习基地现场实习方式, 实习内容和过程单一化。针对这个问题, 结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具体条件, 努力营造校内培训、仿真实习的多元化的校内实习新模式。这种多元化实习的新模式既可以弥补校外实习内容和过程单一化的不足, 又可以丰富实习内容, 提高实习效果。

(1) 购买油气储运安全生产方面的影像资料, 先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习前培训工作, 使学生在去基地实习前能够较清楚的对现场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所了解。这样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 在现场实习中解决问题。

(2) 利用武汉基地建设的契机, 优选和整合原有实习设施, 尽可能添置先进的实习设施, 与时俱进, 如将小实验整合成为综合性大实验, 学生可以在试验中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与管理, 达到实习的目的。

(3) 已建成油库仿真系统、输油管道仿真实习系统, 学生可以在校内利用仿真技术在校内进行仿真实习, 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后续还将陆续建成集输仿真系统和输气管道仿真系统。

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丰富的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指导好学生的生产实习。近年来,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博士学位和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 支持和引导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工作, 要求新引进专业教师必须到石油石化企业对口部门和岗位调研和挂职锻炼半年, 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 积累工程经验。学校还制订优惠政策, 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横向合作, 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 与企业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通过这些措施, 既深化了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关系, 又锻炼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4.制订出较为完善的实习教学大纲

为了保证实习质量, 必须要制订出完善的实习教学大纲及详尽的实习计划, 根据教学计划设置的实习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及具体的教学要求, 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特点, 制订出较为完善的适合当前新形势的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计划, 尽力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后, 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产中。

5.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

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管理程序来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生产实习而不做其它事情。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在实习离校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由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向学生们介绍生产实习的纪律、考勤、安全教育、注意事项、成绩考核等方面的知识, 保证学生能严格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相关管理规定, 保质保量完成实习;

(2) 与实习单位相关人员联系确认实习事宜, 对企业进行现场考察;

(3) 实习离校前通过邮件或电话等各种方式与学生家长联系, 告之家长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事情、所要进行实习的单位、实习的起止时间和我校实习要求, 让家长敦促学生搞好实习工作, 注意实习安全;

(4) 与学生签订生产实习协议书, 主要是学生对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实习内容的完成、实习效果等方面的严肃承诺;

(5) 任命由班级学生骨干组成的辅助实习老师进行生产实习管理的实习小组长, 这些小组长本身都是班级学生干部或者是很热心于社会活动的积极份子, 他们平时与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 很了解班级同学的情况, 征求和采纳这些小组长对于生产实习更好的、更符合同学们意愿的好建议与好方法。

(6) 实习的休息时间, 带队老师不定期到同学寝室走访, 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询问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听取他们的建议, 充分发挥民主, 让同学们参与生产实习的管理, 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 意识到了实习不只是自己的事情, 还关乎班级、学校的荣誉, 对于提高实习质量大有裨益。

(7) 定期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岗位带班班长、现场技术人员联系, 询问学生实习情况, 与实习单位协同努力, 确保实习效果。

此外, 为了确保生产实习过程管理的质量, 我们对整个生产实习过程都严格要求。具体体现在:

(1) 严格考勤制度, 坚持进、出厂门的考勤, 进厂门时的考勤是为了了解学生有无缺勤, 及时掌握学生缺勤的原因, 避免无故缺席;出厂门时考勤是为了解学生有无早退情况或有无掉队的学生, 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2) 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 根据实习内容, 认真做好实习记录, 包括工艺流程、技术参数、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检测、安全环保等方面, 同时要求坚持写实习日记, 把实习期间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不定期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日记供实习老师抽查, 实习日记记入成绩考核;

(3) 由指导教师编制习题集, 内容与生产实习紧密相连, 通过习题让老师了解同学们对现场知识的掌握情况, 习题成绩记入成绩考核。

6.建立严格的生产实习成绩考核制度

成绩考核是为了达到实习教学要求、实现实习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是实习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衡量学生实习获取知识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如何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 与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的设计密切相关。现场实习考核分四个方面:

(1) 劳动纪律: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与纪律,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情况等, 如果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无故旷工次数较多, 情节较为严重的, 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该部分占现场实习成绩的20%。

(2) 现场考核:指导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考核学生对现场流程、工艺参数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实习日记的记录, 掌握学生每天的实习情况及实习感受, 该部分占现场实习成绩的20%;

(3)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要求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 包括在实习中的主要收获, 以及实习对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今后参加工作等方面有何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该部分占现场实习成绩的30%;

(4) 笔试成绩:对实习共性的知识, 实习的基础知识进行闭卷考试, 该部分占现场实习成绩的30%。

为了使学生重视仿真实习, 我们对仿真实习进行单独的考核。

(1) 学生平时表现:检查学生出勤、在岗情况, 作为仿真实习的平时成绩, 占仿真实习成绩的20%,

(2) 仿真操作考核:在仿真实习结束后对每人进行自选两项各两次仿真操作的考查, 记录每项操作的最高成绩, 然后取其平均成绩作为仿真实习的操作成绩, 占仿真实习成绩的80%。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考核, 综合地反映学生生产实习的情况。根据评定的学生实习成绩, 按优秀 (>90分) 、良好 (80~89分) 、中等 (70~79分) 、及格 (60~69分) 、不及格 (<60分) 五个等级来衡量学生实习成绩。生产实习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需留校一年, 并跟班参加下一届的生产实习。

五、结束语

生产实习是理工科大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只要学校和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积极主动建立长期稳定、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 营造多元化的校内实习新模式, 同时加强对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 采用灵活合理的生产实习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生产实习的质量和效果是可以不断提高的, 是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

参考文献

[1]杨飞, 李传宪.新形势下提高工科类大学“生产实习”效果的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2) .

[2]雷存喜, 龙立平, 胡拥军等.改革化工生产实习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2) .

[3]李宝富, 韦四江.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J].陕西煤炭, 2009, (3) .

[4]刘洁, 李文深, 李东胜.多方面改进, 提高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10) .

[5]郄世鸿, 于鹏.多方面改进, 高校生产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5) .

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篇三

[摘 要]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辽宁省教育厅支持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专业之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从培养计划修正、实践平台构建、师资队伍构建、考核方法革新方面对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方案进行了探索,加大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应用技术水平的培养力度。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0-03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以往的以人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向以技术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化,经济的发展对文化和科技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强。[1]我国当前正处于高新科技成长与产业布局改革的关键阶段,不仅迫切需要科研型精英,更需要一大批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监管人才,且当前严重短缺的是处于科研型人才和技术人员中间的实用型高等技术监管和组织精英。[2]所以,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是将人口优势变成人才资源优势的关键,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条件。[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辽宁省教育厅支持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专业之一。在进一步践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本校踊跃实行本专业变革发展计划的制订任务,全力推进本专业融合产业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把教学思路转变到服务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上,为辽宁省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4]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思路

我们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培养计划、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考试考核方式等做全方位的改革。[5]

我们通过提高本专业办学定位与企业需求的符合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机制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为辽宁省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油气储存与管道输送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方案

(一)培养计划修订

为满足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以及我校特色专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我们开展了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修订的目标是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大众创业型人才及卓越型工程师。[6]具体修订方案如下。

1.培养目标。将学生培育成德、智、体均衡成长的应用型精英,要求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与系统的油气储运专业知识,具有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才能、工程实践才能;(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竞争与协作能力;(3)能在石油、石化、城市燃气等企事业单位中承担油气储运系统的策划、设计、建设、运行监管以及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

2.培养规格。培养规格的修订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变,力求使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道德和职业素养;(2)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才能,并能够在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地使用;(3)掌握计算机语言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获取其他相关信息;(4)拥有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5)掌握并具有油气储运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6)能够应用常用工程软件进行输油管道、输气管道、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工艺计算和模拟;(7)了解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变革,具有一定的创新科研能力。

3.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进行调整,在“整合、查重”的基础上,压缩公共课及基础课学时,增设具有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课。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油气集输、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泵与压缩机等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关键专业课,在调整课程体系时,这些主干专业课的学时和学分要充分地保留和巩固。另外,石油、石化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普遍要求学生具有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天然气的使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LNG等新技术逐渐兴起和壮大;国内大型石油、石化国有企业在国外的工程项目日趋增加。面对这些新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新专业课,比如工程软件应用、燃气输配、LNG技术、双语课程等,扩展在校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今后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4.教学内容改革。针对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相关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工程背景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增加一定的工程案例学时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为学生讲授实际工程案例,以增强学生将知识点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5.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根据本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需求,实用践行教学环节的设置要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比如,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相关工程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应增强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在全面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输气管道课程设计、油库课程设计及工程软件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至少要占总学分的30%。

(二)实践平台建设

我们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全力构建工程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共享;多方面筹集资本,加大教学科研基本设施的建设力度;组建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为组建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做准备。同时,我们借鉴国外大学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和国内院校的改革经验,完善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工程技术中心“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体制,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中心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力争新建若干个与国际接轨的前沿技术共享平台。

我们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加快工程实践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制定开放实验室项目资助计划,在开放实验室的设备添置、设备运行维修、耗材、人员配置、工作量等方面给以积极的支持,营造向学生半开放、运行优良的实践教育氛围。同时,我们加强对实验室的监管,建设完善的本科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监管使用规程,以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同时,实施实验室岗位责任制、设备维护、无危险监管与环境保护制度等。此外,每年投资数万元用于大型精密设备器械开放和大型的精密设备器械维修,以提高器械利用率。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要增设设计类、综合类实验,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比重,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改革实验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实习环节,努力建设与学科息息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获得良好的实习创造条件。

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们采用当下先进的教导科技,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便。这要求教师将讲授课程基本材料(教案、电子教材、教学大纲、习题、多媒体课件、图片、影像等)制成电子文档。为增强广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学中心与实习基地联合录制实习基地工艺流程和生产装置影像资料,一旦学校条件允许,全部上网,构建网络课堂。在目前的条件下将讲授课程基本材料上传至学院主页,实现资源共享,能够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和学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拟用将近3年的时间,建设一支适应学科教学工作与改革发展要求的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团队由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组教师队伍保证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符合客观情况。

1.发展规模。在争取学校有关政策扶持的基础上,3年内吸引5~10名副教授或博士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青年教师。

2.结构调整。积极调整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尤其是加强35岁至45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补充,并使教师职称比例基本合理,在此基础上组织精干力量推进精品课程构建。精品课程构建分3个层次进行,即院(系)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示范精品课程,实行滚动式建设,按照院级、校级、校级示范层层递进。

3.梯队建设。加强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在加强年轻教师培养的同时积极培养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带头人,争取3年内拥有省部级或校级学科带头人2~4人。同时,重视教学第一线主讲教师队伍的质量,强调教学第一的思想,确保青年教师授课学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四)考核方式改革

摒弃以往以考试作为单一考核的方案,根据课程的特色,开展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全面测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拟采取下列几种方式进行考核。

1.主干专业课:采纳以往试卷考试与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自我表现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核的方式。

2.实践课程:可以选择采纳现场技巧实践、上机实践、实践测试等方法,或者采用理论测验与上述操作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考核。

3.考查课:可采取试卷考试、大作业、论文、调研报告等方法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查。

4.研究性课程:可采取教师命题,学生针对题目自行研究、设计,提交报告、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5.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采用顶岗考核答辩、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考查方法。

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展望

研究和实行应用型人才培育,是顺应构建人才大国,培育大批企业、单位所要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规划和管理人员,为社会发展履行职务的客观要求,是顺利完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渠道。通过确定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细致分化和调整教学形式,能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转型培养方案体现在应用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创新举措等方面,预计经过3年时间的构建,能整合教学革新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逐渐建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专业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形式,为中国和辽宁经济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宇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6):23-24.

[2] 贾宝栋,苍久娜.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30):158.

[3] 畅晋华,原帅,畅志峰,等.浅谈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J].课外阅读(中旬),2012(10):26.

[4] 竺柏康,徐玉朋,张仁坤,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5):8-11.

[5] 杨敏.龙学渊.油气储运行业发展前景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68-170.

[6] 杨斌,张涛.基于应用技术型油气储运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15(5):106-108.

4.油气储运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篇四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我叫XXX,是XX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油气储运104班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

我深知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这个道理,这也正是对我们这种即将踏入社会学子的告诫,学无止尽的感知和对人生的不断追求,促使我不懈地努力奋斗。目前我已圆满修完有关科目,对CAD软件有一定的掌握,并参加了焊接实训,数控铣床实训,使我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通过考核并获得计算机证书。我力求自己成为有技术,有思想,有纪律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在校期间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之余,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参加有关的比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使我的工作能力与修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给我仅是初步的理论积累,对于迈向社会的`我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在假期参加了社会实践,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当过建筑工人,也做过推销员,虽然很苦但收获颇深。我充分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也期待给多的挑战。

希望通过我的这封信,能使你对我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你的选择是我的期待。祝你工作顺利,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5.油气管道工程的成本管控论文 篇五

在管道项目建设成本控制的责任要求上,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能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完成自己成本控制的责任,但是这种方式都是被动性质的,很难实现油气管道项目成本控制的高效管理。油气管道项目工程人员并没有将管道建设成本控制的工作,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做,项目成本控制的主动性较差。油气管道项目成本控制的理念有待改善,很多项目人员认为成本控制管理是项目经理和财务管理部门等少数人的工作,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需要全体工程建设人员的努力,容易造成项目建设质量控制没有责任心,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现阶段油气管道建设项目施工人员,同种工作性质的待遇相差不大,干好和干坏对于自己的待遇没有影响,这样就严重的影响到了项目建设人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虽然项目有一定的奖惩管理制度,但是在最终的考核时一般都会达标,很难到达激励的作用。管道建设项目成本管理较为粗放,对于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不明确,加上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在管道建设项目的基层单位还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项目成本管理的手段方法落后,没有在项目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不能够对项目的成本支出进行有效的统计和评价,无法为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项目成本控制管理责任并没有精确到具体的岗位,造成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实施无力的现象。在管道施工项目建设设计方面,管道设计的模式固定化,不能够及时的根据实际条件的改变而改进,造成了油气管道工程项目设计和实际施工条件相冲突现象的发生,影响到了油气管道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增加了项目的施工成本。

加强油气管道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水平,首先要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理念的转变,通过加强全体施工人员成本管理的理念,让他们了解到成本控制管理对于项目和自身的重要性。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要提高效益就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管理,逐渐的摈弃传统的计划经济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模式,逐渐的转变项目成本控制的理念,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控制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单纯的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在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同时,要注重项目整体效益的增加,不能一味的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还要保证项目的质量和项目能够如期完成。油气管道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要树立成本竞争的理念,在市场竞争中,不但要求施工项目以质量取胜,同时还要以价廉取胜,这样才能保证管道项目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油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同时能够保证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实施的力度。逐步的建立项目主动式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项目的成本核算属于事后性质的成本控制管理,不能主动的控制项目施工每个环节的成本支出,因此需要建立主动的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来提高效益,主动参与到项目的决策、施工控制等方面,进行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油气管道项目全体工程人员的成本管理积极性,在项目内部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提高项目工程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减少管道建设项目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的使用现有资源,提高工程设备的利用效率,节约项目的施工成本。合理利用激励制度进行管道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激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项目建设中充分的利用现有条件,采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充分的调动工程建设的人员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积极性,树立管道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的投入到管道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中,为项目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6.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管理论文 篇六

关键词: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1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影响因素

1.1工程设计方面

在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领域,工程设计是指导后续施工的重要依据。若在工程施工前未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则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相关数据,所完成的设计方案也不具备科学指导性,如果后续依据该种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势必会出现施工质量不达标、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

1.2施工人员方面

施工人员在整个施工阶段占据主体的地位,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程建设施工的整体质量。而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程序比较复杂、工程量庞大、施工周期较长、所需施工人员多且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如若在招聘施工人员时未进行严格的考核与挑选,则极易招聘到专业技能水平较差的非专业施工人员,致使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若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则会给整个工程施工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1.3验收管理方面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完成后,须通过组织工程验收来确定工程是否可以投运,若对工程验收环节管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工程在投运之后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而工程的验收,通常是由业主方、监理方、施工方、设计方等多方相关人员来共同组织进行,若是验收人员专业能力差,则无力发现各类施工质量问题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而若是验收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则有可能对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视而不见,最终可能导致出现严重的质量与安全问题,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1.4施工管理体系方面

在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中包含较多的环节,需要由多个不同类型的施工体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就需要建立起具有较强的连接性与完整性的施工管理体系,以此来保证整体施工质量达标。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油气田建设工程在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均不具备较为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当工程施工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之后,难以及时、有效地实施应对措施,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1加强对工程设计的管理

为确保油气田地面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具备良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从而能为后续施工提供合理的指导,需要加强对设计方面的管理。首先,要对设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以此来加强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心;其次,要确保设计人员对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将环境、地质、水文等各种必备信息收集齐全,之后再进入设计阶段;最后,在工程设计完成之后,要组织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等进行严格的图纸会审,并进行设计答疑,对存在的设计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改优化。

2.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①对工程作业队伍进行严格的全面审查,严格杜绝“拼关系”“走后门”的作业队伍进入到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环节之中;②在施工人员进场作业以前,要组织对其进行安全培训与相关的技术交底,并进行专项考核,且对于特种作业人员还应当严查其特种作业证件,以此来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作业能力;③制定健全合理的施工人员责任制,将施工各环节均落实到人,促使施工人员控制好自己所负责环节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2.3严格把控竣工验收环节

首先,业主方需优选资质齐全、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监理机构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管,并且要制定规范、可行的监理制度与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促使监理人员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从而预防发生施工方与监理方“串通一气”,忽视施工各类问题的情况发生。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并让各作业人员对照验收标准来检查自身所负责的环节,针对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以此来达到“督促”与“鞭挞”的效果。再者,在最后的验收环节,需确保业主方、监理方、施工方、设计方等相关单位同时在场,如若验收出现任何问题应尽快予以解决。

2.4建立完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在油气田地面建设项目动工之前,需建立科学、全面的施工管理体系,并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予以不断地优化与完善,以此来促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得以更好地衔接与协作。

3结论

总之,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较为复杂且施工周期较长,其对现场施工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在进行地面建设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控对策,以此来促使工程建设质量得以确保,为油气田开发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管控探究[J].化工管理,20xx,(27):141.

7.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篇七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涵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 它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征, 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 研究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的实际情况,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对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

1 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1 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 相关实践教学器材不足, 校内实训环境建设缓慢

高职院校多地方政府直接拨款办学。但目前, 财政并不富裕的地方政府仍要投资许多地方基础建设, 也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实验装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保障不足、校内实训条件差是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普遍情况。尤其作为地方政府拨款石油类高职院校, 所需教学设备价格昂贵, 更加限制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2 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缺乏, 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办学思维定势和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高等职业院校目前仍然沿袭以往那种注重传授理论知识, 而忽视培养实践能力的办学模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将理论教学放到首位, 将实践教学作为补充。使得理论课时明显多于实践课时,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空谈。

1.3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实践经验证明,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就是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对学院来说, 实践教学条件远远落后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因而使得学生的实习目的与设计有所偏差, 应付了事, 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1.4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双师素质教师及企业教师队伍仍显不足

当前, 高等职业院校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技能单一化, 对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知之甚少, 现场经验匮乏, 不仅实践教学难以开展而且实践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1.5 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缺乏实用性,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还不够科学, 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中教材的选取倾向于理论缺乏岗位实用性, 同时, 由于经费、场地等制约因素, 即使有实验实训基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仍然是注重实验而非专业所要求的各种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

2 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学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基于油气储运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而构建, 正确把握理论够用、操作实用的基本原则, 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导向清晰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并将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2.2 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2.1 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以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依据专业对应的岗位实践, 使实践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要。需要将“双证书”制度引入到实践课程设置的理念中去, 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如将集输中级工、输油中级工证的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中, 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接触集输中级工、输油中级工考试的大纲、内容, 以增加学生对考试内容的理解, 掌握考试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

2.2.2 构建实践教学环境体系

在学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为3年的教学周期中, 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 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 知识由浅到深, 能力由低到高, 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加强。

采用不同的阶段利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一个从易到难, 针对学生能力培养层次而划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初级阶段以课程实验为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中级阶段以校内实训、仿真模拟和课程设计为主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高级阶段以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

2.2.3 构建强有力的教学团队

培养具有“双证书”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就是要有“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保证实践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1) 优化教师个体结构。以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对现有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岗位培训、下企业锻炼、在企业挂职顶岗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2) 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按照学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的基本要求, 调整专业师资结构, 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能者上, 庸者下;校内缺, 校外请。既要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又要不断地从企业引入专业扎实、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 从而保持教师整体结构最优化。

2.2.4 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依据学院的授人以渔的办学理念,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除了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以外, 还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应该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紧密结合, 还应反映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具有规范性及可操作性, 还要适应学院的实际需要, 使评价体系容易实施又可以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要侧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 重视实践操作过程的考核与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的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完成实训的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综合素质、用人单位的认可等。通过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 用人单位满意的高技能型人才。

3 结束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是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 只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才能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瀛涛.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1 (2) :161-164.

[2]于向和.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于管理[J].科技资讯, 2012, 7:214.

[3]刘占文等.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2 (35) :5-7.

8.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篇八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重工业也在不断的进步,油气储运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同时它对我国的整个工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众多领域中该工程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所以也促进了很多其他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油气储运工程的发展与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油气储运;管道运输;广泛应用

当前,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樣的情况下也出现了油气开发利用和油气储运等工程,这些工程在重工业的发展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采集和生产的过程中也需要对这些物质进行储集和运输,这也就更加体现出了油气储运工程的巨大作用。

1、油气储运工程的概念和概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油气储运工程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油气储运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油气储运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连接了油气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所以在油气工程中,这项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油气储运在方式上存在着非常强的多样性,这使得油气运输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当前我国的油气运输工程中经常会使用在油气管道运输这一工程中,在管道运输中,长距离运输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管道运输实际上存在着非常大的优势,一方面,它为需要能源的地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同时又将整个能源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形成了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能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及时的改进,对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2、我国油气储运的发展历程

石油开发和利用工程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也研发出了油气储运工程,其实在很早,人们就已经开始对油气进行储存和运输,到了19世纪的中期,我国的油气管道运输逐渐开始兴起并发展,当时从事这项工程研究的人员已经达到了几万人,所以也更好的体现了油气储运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到了20世纪的中期,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四大油田也在不断的建设,同时随着油田建设的发展也形成了两条非常重要的油气运输管道,这样也就预示着油气运输工程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在很多领域的发展中,油气资源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样也就使得管道运输在当今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时储油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都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同时我国当今的发展形势也可以为储运工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先进的设备,更加高质量的人才和更加科学的管理,所以我国储运工程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3、油气储运工程的应用及安全措施

3.1储运工程的应用

油气储运工程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涉及到很多的内容,它是将很多科学融合在一起的学科,同时油气储运工程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从字面上的表述我们就可以知道,油气储运工程在油气的储藏和运输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油气的储藏运输和城市的合理规划上都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在输油管道的物理性能管理方面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油气损耗和质量的评估和检验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出,油气储运工程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3.2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在油气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和规范,就很有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火灾或者是爆炸都是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而当这些事故真正发生的时候就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非常大的威胁,所以为了有效防止这些现象的出现,一定要对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详细的检查和监测,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产生这些安全隐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管道的损坏现象,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该重视对这一现象的有效控制:首先,应该确保管道的运行状态,管道的质量应该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水平,管道自身的性质也应该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这才是保证管道储运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应该聘请一些有资质的专业人员组织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对安全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从而在人员操作方面防止了安全隐患的产生。再次就是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管道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油类对管道的材料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会导致输油管道的损坏,出现各种安全问题,所以应该重视管道的防腐工作,可以选择涂上一些防腐效果比较好的涂料,同时还要对其运行的情况进行监测,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

另外,在输油管道长久工作所导致的管道老化、劳损上,也是切不可马虎大意的。输油管道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工作,管道本身产生一定的损耗,为防止其突然破裂而造成油气泄漏,造成不良后果,应为其安装相关检测设备,来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对管道的壁厚大小、质地均匀与否、流通是否顺畅等参数进行测量与记录,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所在,进而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在输油管道劳损上杜绝安全隐患因素的附着。同时,在输油管道的防雷、防电磁干扰上也是需要注意与维护的,在输油管道设备中添加一些防雷、防电磁干扰设备,防止雷击等对输油管道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致使输油管道破裂,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应在防雷、防电磁干扰上来杜绝安全隐患因素的发生。

4、我国油气储运工程的不可或缺性

由油气储运工程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可见油气储运工程在我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其关系着我国重工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亦关系着国民的正常安全生活。例如在运用到了油气储运工程的成功实例“西气东输”上,此项工程将西部的天然气能源利用管道运输输送到了东部缺少能源的沿长江地区、华东、华北等地区,从而实现的能源的合理均匀分布,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

5、小结

只有对油气储运工程深入研究与分析,使油气储运工程合理有效广泛的应用,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健康繁荣发展,才能合理分布地区能源、取长补短,才能正常有序生活。所以,我们应多培养油气储运工程方面的人才,对油气储运工程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油气储运工程的新课题进行发掘与更深一步的探讨与考究,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运用,把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许志明.新能源的发展对石油行业的影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25.

9.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篇九

一、企业简介:

(一)宏华集团简介:

宏华集团是专业从事石油钻机、海洋工程及石油勘探开发装备的研究、设计、制造、总装成套的大型设备制造及钻井工程服务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石油钻机成套出口企业和全球最大的陆地石油钻机制造商之一。2008年3月,宏华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HK0196),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钻机制造商。集团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陆地和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分别位于四川广汉和江苏启东,并在海外设有十余个子公司/办事处,以及四个部件及维修服务中心。

(二)宏华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四川)有限公司简介:

宏华油气公司是宏华集团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专业从事钻井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公司总部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信息园东路99号。公司于2010年12月30日在四川成都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1亿人民币,为宏华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宏华油服是拥有IADC成员资格并严格执行符合钻井行业标准的专业油气钻井工程服务公司,以宏华自产高端钻机为基础,集成国内外领先的钻井工艺技术,全面深入研究、解决国内外深井复杂井及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难题。可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井深(浅井、中深井、深井和超深井)的直井、水平井钻完井一体化服务。目前宏华油服拥11台钻机及3台顶驱,其中50LDB钻6台,70LDB钻机2台,70DBS钻机3台,其中,3台在新疆,4台在东北,1台在四川,1台在国外哈萨克斯坦,2台在伊拉克。宏华油服正在扩展各业务模块,未来3年,将发展到近30台钻机,业务也将会扩展,新业务模块主要涉及定向井、泥浆、酸化压裂等。

(三)宏华油气公司项目简介:

截止到2012年9月,宏华油服公司共有5个国内国外钻井项目,各项目均采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及极富激励的员工绩效机制。截止到2012年,公司共有员工500余人,其中工程服务人员达460余人。1

二、用工形式:

(一)固定用工。

(二)工作时间:东北、四川井队实行三班二倒制,新疆井队实行冬休制,实行冬休的井队不轮休,实行轮休的不冬休。

(三)劳动合同期限3年,试用期6个月(在钻井队的员工其试用期期间的薪酬福利等待遇与转正后有细微差异)。

三、福利:

(一)享受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及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商业保险;

(二)享受公司规定的法定节日过节福利;

(三)在钻井队的员工享受食宿全免,包吃包住;

(四)公司提供相应的劳保用品;

(五)享受与本人岗位对应的月定额电话费报销;

(六)轮休期间从井队所在地到员工户口所在地的路途火车费用按照硬卧标准予以报销,汽车票实报实销,员工不得绕道乘坐。

四、薪酬

宏华公司在钻井行业中薪酬水平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宏华公司拥有一套合理的项目薪酬标准及计算规则,且都是准时月结,以下为薪酬的具体情况说明:

(一)出勤薪酬=基本工资+考核绩效工资(根据当月钻井队工作情况由队长考核发放)+岗位补贴+地区补贴+高温高寒补贴+保健。其中,须说明的是,高温高含补贴须达到高温及高寒的条件下,且在井队正常出勤才会有;地区补贴及保健须在井队野外作业时才会有。

(二)轮休工资=基本工资+50%*岗位补贴+休假期间生活补助(500元/ 月)+司龄津贴(30元/年,对年对月计算司龄时间)

(三)宏华油服钻井队完井奖是根据各队钻井的节约时间及成本来计提,无节约则无完井奖。

以最近招聘的一名无工作经验钻工的岗位为例:

(1)全月正常出勤税前工资:

1、井队全月正常出勤税前工资(不含高温高寒补贴):54362、全月正常出勤的高温高寒补贴:9303、井队全月正常出勤税前工资(含高温高寒补贴):6366

(2)五险一金及个税:

1、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360.242、个税:按照国家规定,以3500为个税起征点

(3)实发工资:

1、扣除个税及五险一金后的实发工资(不含高温高寒补贴):5000左右

2、扣除个税及五险一金后的实发工资(含高温高寒补贴):5800左右

(4)完井奖:

10.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篇十

男 教授 博士

1959年3月生,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198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流体力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现任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油气田开发工程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员,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计算数学会、陕西省力学会常务理事,《石油学报》编委。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采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在特种油气藏物理法强化采油与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特种油气藏物理—化学复合采油与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广泛关注。近10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重大专项、陕西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集团)公司和石油企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和各种学术奖励10项,国家专利3项。

在研项目:承担国家西部行动计划重大攻关、国家“863”、“973”、教育部、陕西省、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石油企业科研项目10项。

宋子齐

男 教授 学士

1944年8月27日出生。1968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矿场地球物理专业。现任国务院特殊津贴科技专家、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中国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国际SPE(美国)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气藏精细评价、剩余油分布描述、测井解释与资料解释处理研究。

主要成果: “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作为第一完成人,在油气藏精细评价、剩余油分布描述、测井解释与资料解释处理研究方向上,取得了30余项的科研成果,其中“测井多参数的地质应用”课题研究,达到八十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已获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参数储层计算机分析系统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达到九十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灰色理论测井储层精细评价解释系统”研究,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获1996年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获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储层、水淹层精细评价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获1999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它10多项成果还分获陕西省科委、省教委、大港石油管理局及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和理论成果一、二等奖。近年来,撰写科研成果报告60余份,出版专著三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讲授课程10余门,编著教材8部,培养的各类人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及油田生产技术战线上的骨干。1995年9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上被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12月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997年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授予《铁人科技成就奖》,2000年6月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2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薛中天

男 教授

陕西韩城人,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采油专业。曾先后在长庆油田、西安地质学院工作。调西安石油大学工作后,历任教务处处长、副院长、校长。并兼任国际SPE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全国数理统计学会会员,《天然气工业》、《断块油气田》杂志编委。

薛中天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讲授“现代渗流力学”、“现代油藏工程学”、“采油工程”、“油藏数值模拟”、“模糊数学”等课程。从事油气田开发智能化动态描述及其生产决策的方法研究,高能气体压裂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主持的“实现厂校合作,加强实践环节,为石油工业培养合格人才”教学科研项目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文南油田高压注水机理研究”和“油藏静动态分析与提高采收率”项目分别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油田注水开发动态方法研究”通过部级鉴定,专家一致评定具有独创性,居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的国家“863”项目“油田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塞平一井水平井钻井技术”等5项科研项目获局级一等奖。目前主持的“压胀松动”研究项目对提高油藏采收率有重要意义。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有5篇论文被国际期刊摘录。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1名。

马建国

男 教授 学士 1964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采油专业,同年到西安石油学院开发系任教,1970年后在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测井研究所搞地层测试器研究工作,1985年5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任教,担任采油教研室主任多年,2003年至2006年学校聘为校级院聘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点学术带头人A岗。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主要成果:研究过高能气体压裂、水平井压裂、震动增产等,科研方向集中在增产新技术与地层测试新技术的开发上,以研制油气生产井、勘探井、水平井的油气藏动态参数直接测量技术为目标。发表论文50多篇。〈油层爆燃压裂器〉、〈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地层多级水力震源〉及〈一种全储层取样测试器的数据采集电路〉获实用新型专利,〈全储层取样测试器〉获发明专利。是国内研究电缆地层测试最深入的人员之一。出版七部著作:译著《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及《石油开采系统》,参编《采油技术手册》(上下册),主编专著《电缆地层测试器原理及其应用》、《油气藏增产新技术》、《电缆地层测试新技术》和《油气井地层测试》。曾获部级奖两项,局级奖七项。曾负责中油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深井井下液压射流地震器现场应用’及‘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研制及应用’;负责一项与胜利油田联合研究的项目‘油井动态测试及分层取样技术前期研究’。

在研项目:十五国家863计划课题,“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技术”之子课题 ‘套管井双封隔器单元研制’;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井下地层流体识别系统研究’(已结题);陕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分层取样测试器研制’;西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分层试井仪’。

陈军斌

男,教授,博士

1963年4月出生。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南开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读本科;1991年9月-1994年7月、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与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工作。工作简历:1986年7月至今先后在西安石油学院基础部、石油工程系、信息科学系以及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石油工程学院从事高等数学、石油工程、计算数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专业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应用力学、计算数学 研究方向:渗流力学及数值模拟 主要成果: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陈明强

男 教授 博士

1963年6月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数学专业,1986年硕士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1992年获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担任油气渗流理论与开发决策学科方向带头人。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油气藏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计算机软件与智能应用等专业方向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13项,石油企业科技服务项目3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厅局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8项,曾获四川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南充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津贴),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7人,博士、博士后5人。

在研项目: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石油企业技术研究项目4项。

任晓娟

女 教授 博士

1962年10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至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开发研究室工作。2006年获得西北大学博士学位。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油田化学

研究方向:油层渗流物理化学、油田化学、低渗油气藏的储层保护技术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低渗油气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实验研究;2)低渗油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有关技术的开发研究;3)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的开发研究等。

主要成果: 1)低渗油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的研究,该成果与项目组的其它同志共同获得,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低渗透储层存在非达西渗流规律,这一观点得到普遍的认同。2)低渗油气层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目前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8个低渗油气藏的伤害机理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研究方法和配套技术研究方法,对有关油田的储层保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3)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开发研究,开发研究了LX-清洁压裂液体系,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围绕该成果还开发出了一些相关低伤害体系。做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了2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各类科技奖6项,其中一项获省部级三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EI收录。

田和金

男 教授 硕士

1947年2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到本校工作。专业领域:地球物理测井及储层评价 研究方向: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

研究成果:曾获多项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无壳弹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推广应用”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三等奖。编写和参与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20 余篇其中被EI摘录的2篇。

张玄奇

女 教授 硕士

1963年生。获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工科硕士学位。石油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油藏物性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等方面的研究。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藏物性及提高原油采收率

讲授课程:主讲油藏物理、提高采收率原理、凝析气藏开发、渗流力学、石油工业通论、专业英语、特殊油气田开发等本科、研究生课程。著作及论文:1992年至今发表论文18篇。

科研成果:承担过高能气体压裂机理、油气藏保护的模拟仿真系统研究、低渗透砾岩的水驱油机理的研究、油藏伤害的对策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过陕西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学院CAI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

刘易非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2年7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渗流力学研究室参加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87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学院油田开发系开发研究室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8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学科部工作,现石油工程系主任及“油气田开发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隶属重点实验室责任人,石油工程系主任。专业领域:实验力学、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于渗流流体力学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是:1)细观渗流及实验技术研究;2)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溶质输运过程理论及实验技术研究;3)多孔材料的渗流规律及实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曾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参加了2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各类科技奖5项。其主要研究成果有:1)提高稠油、超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油(气)层水力压裂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微观地层仿真模型的研制与应用;5)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高永利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4年10月出生。1991年4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获石油地质勘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4月到西安石油学院工作。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田储层特征和油藏描述及细观渗流与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及油田企业项目10余项。在《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Overseas)、《石油勘探与开发》及国际国内会议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

林加恩

男 副教授 硕士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1993年评为高级工程师,2003年转评副教授。1983年到1996年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从事采油生产、油藏地质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1996年以来主要在西安石油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过多项油田合作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993年、1998年和1999年分别在加拿大接受试井分析软件技术培训、英国从事研究工作和美国参加SPE国际技术会议。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试井分析、油气藏工程、油气藏评价与油气田信息化管理。专长油气藏动态监测与试井评价,地下渗流力学,数字化油田建设。

主要成果:在国内外发表了20多篇论文和一本36万字专著《实用试井分析方法》(1996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独立开发的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 99200394.6和99200392X)。创立的注水开发多井油藏试井分析理论已在国内外发表,已被国内外许多同行专家公认为油田开发领域里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本成果曾获得了新疆石油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本理论的一篇论文获得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0多年中负责开发过多套油田应用软件,曾开发的试井分析软件在国内一些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近开发的基于企业网的试井综合分析应用软件平台深受油田的欢迎。

在研项目:试井资料的测试与解释、油田应用软件的开发。

刘晓娟

女 副教授 硕士

1963年5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在酒泉教育学院参加工作,1987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学院,在基础部物理实验室工作,1993年3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学科部工作,现任石油工程实验室主任。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于油气田开发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主要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曾先后承担完成和参加了19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3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1项为油田合作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五篇。

李永太

男 副教授 博士

出生于1963年7月,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应用化学系油田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河南油田研究院工作。2001年9月考入西南石油学院攻读博士,2004年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田化学

主要成果: 先后完成了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温聚合物降解机理与提高稳定性途径》、《国产聚合物污水配制高温稳定体系的研究》和局级科研项目《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大孔道深度调剖技术》、《高温聚合物驱整体深度调剖技术》、《微凝胶驱油技术研究》等十多项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得部级三等奖一项,局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和院级科级进步奖多项。自行研究的《超高分子量HPAM》、《HPAM多功能交联剂》及《油田污水特种处理剂》已在工厂进行了产业化,特别是《HPAM多功能交联剂》解决了华北油田高温调剖的技术难题,已在华北油田及河南油田成功实施200多井次。《油田污水特种处理剂》在河南油田解决了聚合物驱后污水处理的技术难题。先后编写专著一部,教材一部,在《油田化学》、《石油勘接肟ⅰ芳啊蹲瓴晒ひ铡返绕诳⒈砺畚?0余篇。

阮敏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6年5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1991年3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并获得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4月到西安石油学院工作。现任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主要成果: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油田企业项目10余项,包括“低渗透油层多相渗流机理研究”、“低渗透油田中流态及渗流规律研究”、“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行为”、“玛北石西低渗储层渗流特征研究”、“孤岛油田不稳定注水机理”等科研课题。在低渗油田渗流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课题组其他同志在国内首先提出低渗非达西渗流的重要论断,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在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稳定注水研究中,提出根据储层性质和开发现状科学合理地确定不稳定注水参数和预测注水效果,在提高非均质性油田采收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成果在孤岛油田应用提高经济效益170多万元。在《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Overseas)、《石油学报》、《石油钻采工艺》或国际会议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12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1篇SCI源期刊,1篇EI、PA源期刊、1篇权威期刊、4篇核心期刊,3篇获优秀论文奖,1篇被“EI”检索,1篇被《科学中国人》转载。与人合作出版专著1部。获得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省部级奖1项,厅局级奖7项。

谭成仟

男 教授 硕士

生于1964年11月,1988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同年在西安石油学院参加工作。现任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专业领域:地球物理测井及储层评价

研究方向:水淹层解释、储层评价以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等

主要成果:15年来,曾完成国家“九五”、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八五”科技攻关以昂嵯蚝献骺蒲邢钅?0余项,其中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著作两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在1996年西安石油学院首届科技大会上,评为“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1998年选为西安石油学院骨干教师。

唐长久

男 高级工程师 学士

1962年6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一直从事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由于“七五”到“十五”期间一直承担油田、总公司、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次采油技术” 项目及负责人使之成为石油系统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获国家、省部、局级科技成果12项,省、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论文14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现在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次采油技术;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技术、区块综合治理技术、油藏监测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

主要成果:

1、1994年4月,《PMN-PFR高温抗盐堵剂》,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1994年4月,《新型驱油剂研制及评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2002年5月,《注水井调驱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勘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吴晋军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石油机械工程系,同年留校工作,2002年获得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与天气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06年转为副教授,现任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中心副主任,高能气体压裂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油气田特种增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教学工作。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

主要成果:获得国家教委、中石油总公司、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XYG无壳弹技术及其复合压裂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燃气式超正压射孔及压裂技术等6项、局级奖12项;负责或参加中石油总公司科研项目5项、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论文分别被美国“工程索引”“化学文摘”“石油文摘”等摘录;获得国家专利13项;2002年被评为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

在研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创新基金项目:复杂岩层地应力松弛及形成裂缝技术机理研究;负责与大庆油田合作开展水平井(侧钻)液体火药压裂技术试验应用研究、低渗油层层内深部爆炸改造技术试验研究等前沿性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性进展,对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超深井液体火药压裂技术试验应用研究等;负责或参加多脉冲压裂技术、复合射孔技术等在中原、长庆等油田的技术服务和推广。

王志伟

男 副教授 博士

1967年生,1991年7月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同年留校参加工作。2002年6月获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复杂油气藏流体渗流规律实验研究、低渗油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有关技术研究、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973”计划“中国高效气藏成藏理论与低效气藏高效开发基础研究”二级专题“气/液/固复杂渗流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层含水凝析气藏多相渗流理论研究”和“油气储层损害的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研究”,承担、参与完成石油企业各类科研项目18项。获得科技成果奖3项,其中省部级奖1项,厅局级奖2项。公开发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7篇。

胥元刚

男 副教授 博士

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历任西安石油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等职,现任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主要从事井筒举升理论与技术、油气田增产技术、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决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863”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攻关项目、油田横向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获省级科技进步2等奖1项。

杨 玲

女 副教授 硕士

1966.1生,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采油、采气工程教学与研究。在教学方面曾获:西安石油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安石油学院课堂教学优秀教师;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西安石油大学课堂评优二等奖;西安石油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西安石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现任石油工程系副主任。专业领域: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采油、采气工程教学与研究

主要成果:曾主持、参加多项科研项目。曾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获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

张荣军

上一篇:电气设备实习论文下一篇:学校评选最美老师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