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认知语言训练

2024-08-09

如何促进认知语言训练(精选5篇)

1.如何促进认知语言训练 篇一

浅谈如何认识聋儿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一门科学,它不仅需要语训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奉献精神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造科学的语言训练方法。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让聋儿也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说话、学习,这些都要靠我们语训教师和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才能得以实现。

一、我们应如何帮助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每个聋儿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在对聋儿的康复教育中要充分的尊重聋儿的天性与自由,遵循聋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聋儿的年龄特点,特别要注意根据聋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不要强求一律。

1、带领新家长走访成功的家长,从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让大家看到成功的例子,增强家长的信心,而我们要尽可能多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

2、注意个性培养,通过我们细致的工作,要把聋儿当成健全孩子一样对待培养、教育。

3、鼓励语训,选配好助听器后,当聋儿在听力上有了一点点的进步要及时给与鼓励,也要把好消息告诉她们的家长,适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已有的进步,这要既能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信心,从而增强家长的信心,以便家长积极配合语训工作。

4、部署家庭课程,在语训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家长留些“作业”,比如有助于康复的游戏,或在单位训练部分的加强练习等,让家长在家里巩固孩子的学习训练。

5、持之以恒:越来越多的聋儿已经康复。这一事实说明,只要父母和老师共同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绝大多数聋儿将聋而不哑,融入主流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对家庭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如何让聋儿家长了解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聋儿、家长、教师是聋儿康复工作中三个重要的因素。

(一)要利用家庭的优势实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家庭是最早学习语言的学校。孩子的饮食起居、玩耍等活动均是很好的训练内容。从孩子早晨起床、洗漱、早餐直至晚上睡觉,都可以反反复复结合这些生活情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家庭康复训练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内容丰富多彩,家长可随时随地进行训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长面前受束缚少,学语积极性高。

(二)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地爱孩子

一般来说,发现孩子残疾,家长蒙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疑惑、焦虑、悲痛、消沉、失望等一齐袭来;承受着歧视的眼光和旧习惯势力的打击,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这时候我们要告诉家长克服以下错误的想法或做法:

一是要克服回避或逃避,自身首先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将孩子封闭起来,不愿让别人知道孩子耳聋,以免被人瞧不起,错过了对孩子的早期训练和大量有声语言刺激,还使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是要克服自责与溺爱,有的家长面对孩子听力很差的状况,总是抱着自责的态度,迷信地认为自己上辈子作的孽,这辈子带给了孩子灾难,总认为欠孩子太多。因此,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训练也不严格要求。影响了孩子的康复训练,也制约了孩子早期的全面发展。

三是家长过分的粗暴与打骂,有的家长由于孩子耳聋了,心理负担重,长期心理压抑导致夫妻关系或家庭关系紧张,而把气出在孩子身上,孩子调皮一点或学得慢一点,轻则骂,重则打。这样下去,孩子的康复效果可想而知。

四是家长切莫急躁与不得法,有的家长康复孩子的愿望非常迫切,但由于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努力钻研康复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训练方法简单枯燥,孩子音发不出来或不准就责怪孩子太笨,孩子自然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康复训练,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社会性适应不良行为。

五是家长切莫太依赖组织,随着各级聋儿康复机构的建立,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成绩日益突出,一些家长从康复成功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因而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组织上,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组织里进行训练,自己更多地给予物质上的关心就好了,由此如释重负。结果使孩子丧失了家庭学语的大好时机。

六是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作为聋儿,听力言语的康复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家长的每一点做法对于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在工作、学习、劳动、生活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

七是家长要设定正确的期望值。我们要告诉家长应根据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和情况,正确估计评价自己的孩子。

八是家长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

孩子的康复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告诉家长应善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避免自己孤军奋战,为孩子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一是与家庭成员;二是与亲友及社区成员;三是与社会成员;四是与教师。

因此家长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不因为别人的歧视扰乱自己的心志、动摇康复孩子的信念,而是用康复孩子的爱心、恒心、耐心与毅力去影响别人,感召别人,赢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争取社会力量的帮助。

三、聋儿语训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及技能

1、要有一颗挚爱之心及具备观察、分析和评估聋儿身心发展和听力语言康复进展的能力。

说通俗一些就是要有一颗爱心,教师的爱是崇高的社会情感,又包涵了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聋儿带来的心理障碍,才能使聋儿在每一天的教育中健康成长,真正获得康复。也教聋儿去爱别人,让爱心常驻聋儿心田。

2、要有一颗求知心还要具备组织教育康复活动的能力。

21世纪的语训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刻苦钻研新技术,要掌握聋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技巧,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变革的,对聋儿语训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本身实现更高层次自我价值的关键所在。

3、要有一颗童心,还要具备沟通能力。

聋儿语训教师要有一颗天真的童心,理解聋儿,体谅聋儿,有了童心,才能想聋儿所想,才能和聋儿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才能真正做到和他们一起游戏活动。

4、要博识多能,还要具备与家长并肩作战的能力。

聋儿语训教师需要成为“通才”教师,要掌握聋儿教育康复这一理论知识,并将教育康复实践贯通始终,有宽厚的人文知识、科技知识与素养。同时要尊重家长、理解家长,谦虚热情耐心的对待家长,与他们共享苦乐。

5、要有一颗创新之心,还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具有创新素质的聋儿康复教师,要求思想灵活流畅,对问题敏感,并具有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工作中善于开拓创新,并能推陈出新、扬长避短,形成自我特色。

聋儿康复事业是一项抢救性工程,具有时效性,需要速度快、质量高的对聋儿进行教育康复,只有具有高素质并掌握多种技能的教师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让我们都能适应21世纪的发展,造福于聋儿。

结论:我们的路很长,聋儿的路更长。但我们坚信用我们的真诚和努力,明天的聋儿将会将出最美的语言,他们的生命将会迸发出最美的奇迹!

2.如何促进认知语言训练 篇二

诸如此类的情景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出现, 既阻碍了课堂教学中的多边互动, 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为何会“启而不发”?经过细细分析、课后调查, 了解到学生大多存在以下现状:一、不懂如何表达;二、由于教学气氛严肃, 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对于学习又信心不足, 担心表达不合适会被同学讥笑, 不敢表达;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明明会说也不愿说。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有话可说

1. 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几”这节课时, 可以先让10个学生排好队, 并做着一个自己认为最酷的姿势, 然后让其他学生说说他们喜欢第几个小朋友的姿势。在这个游戏中, 学生通过玩一玩, 说一说,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 他们参与的兴趣较浓, 积极性较高, 这样更好地激发了说话的热情。

2. 创设数学味浓的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中, 可为学生创设熟悉的“货比三家”的活动, “老师准备买一台洗衣机, 来到汇德隆, 发现一款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格是946元。后来又到国美、苏宁两家电器城, 发现同样款式的洗衣机分别卖1002元和899元。老师该到哪家商场买洗衣机?为什么?”这种情境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比较浓的“数学味”。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大胆敢说

1. 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要尊重学生, 宽容学生, 呵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话。教师要微笑着面对学生, 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没达到点子上而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 也不能在学生说话的时候轻易打断他们的话。当学生答不出时, 你可以和蔼地说:“不要紧, 慢慢想, 一会老师还找你。”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 你可以指导他说:“不错, 如果你能结合某个地方, 那就更完美了。”当学生说错时, 你还可以安慰说:“没关系, 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混淆或弄错了, 再想想看。”……

2. 赏识学生优点。

教师的赏识、激励能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善于寻找契机,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但有些教师一评价就是简单地让全班同学齐呼:“嘿嘿, 你真棒!”的口号;或响起“啪、啪、啪啪啪”此类的整齐划一的掌声。这样的评价缺乏了针对性, 缺乏了真情, 久而久之对学生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因此, 教师的评价要真诚、要具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快, 感受到爱和尊重、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被表扬的原因, 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提高。

三、提供形象的直观操作, 使学生清晰易说

1. 通过操作, 使算理清晰化。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36-8时,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36根小棒, 问:“怎样去掉8根?”有的学生边摆边说:“6减8不够减, 我可以打开一捆再减, 从36里拿出16, 16减8得8, 20再加8得28。”而有的同学则说:“我从36里先拿出10根, 10减8得2, 26再加2得28。”运用小棒, 通过摆一摆, 分一分等操作活动, 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直观、清晰的表象, 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 解答正确。

2. 通过画图, 使问题简单化。

如, 解决“舞蹈队里, 小红的前面有8人, 她的后面有5人, 舞蹈队里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虽然经过教师的讲解, 有些小朋友很快掌握了8+5+1的计算方法, 但他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说不出为什么还要加“1”?这时, 如果教师按题目要求在黑板上画一画, 相信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明其中的缘由了。

3. 通过观察, 使图形特征形象化。

3.如何促进认知语言训练 篇三

辽宁省盘山县坝墙子学校 黄 丹

【摘 要】当今中小学课堂上,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作文训练内容生活化、作文指导模式化、作文评改简单化等等,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没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核心任务是语言能力训练,教师们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导致学生怕写作文,且难写出好作文。针对以上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认清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应致力于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如开设生活对话课、读书讨论课、语法学习课、新型作文课、教师语言展示课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言能力;写作水平;创新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把写作和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联系起来的方法是明智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基础,设置创新型课堂,渗透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产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语言的训练对于文字的学习不但没有妨碍,而且大有帮助。让学生在语言方面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造句连贯,用词恰当,还愁他不会作文?”这是吕叔湘先生说明语言训练对写作水平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开设生活对话课

对话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当课堂上引入生活对话,学生们在对话中思想开始碰撞,语言达到交流,心情逐渐放松。学生们愿意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尊严感。

二、开设读书讨论课

学生的语言培养不仅要在生活土壤中生根发芽,还要被课内与课外阅读的雨露滋润。读书讨论课可以使学生重视阅读积累,产生阅读兴趣感。

三、开设语法学习课

语法知识能提供写作所需要的有关用词、造句以及疏通思路等方面的必要的知识。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让他们写出文章清晰明了、字通句顺。王力先生曾谈论过语法对作文的作用,“为了语法这一门学问的发展,语法工作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语法对学生们作文的通顺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只顺便在这里提醒一下,希望同志们经常注意语法教学的实践意义。因为的确有这样的一些同志,以教给学生们术语定义为满足,那就严重地脱离语言教育的实际了”。吕叔湘先生也曾表达过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文学作品是用语言作媒介,用语言把它写出来的。我们学校的老师也就跟着这样讲,也是在那儿讲生活,讲意识形态,很少讲语言。那样讲文学,我认为是片面的,讲不好的。③教师教授学生学习语法,当然不只是在为长句的理解作定状补分析,还要让学生学会改自己所写文章的病句。更深一层次,还要让学生看到汉语语言丰富性,并从中学会驾驭语言,从而作文。语法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记忆语法规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懂得语法――这并不意味着一直记得语法规则。大家知道,有文化的人常常忘记了规则,但是他们终究还是懂得这些规则的。所谓懂得语法规则,意思就是通过无数的活的语言事实而透彻理解了它,这种理解不是一下子、在一堂课上,而是逐渐地达到的。”

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运用词汇、组织句子、借用修辞的热情。“跟中学生讲语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法感。人们常常说‘语感’。”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感,他们的作文不仅会语言流畅,还会用辞华美。

四、开设新型作文课

语言训练和作文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既然要从语言训练入手提升作文水平,就还需要在真正作文辅导课上为语言能力培养下一番功夫。

1.贴画作文训练。

从小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喜欢形象、生动、有趣的东西。当他们看到新鲜好玩的事物时,思维更活跃,内心的语言更想去表达。教师可以运用剪贴图画的形式让学生编故事。课下请学生们积累美丽的图画,课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欣赏自己的图画。不仅需要欣赏,还要求请他们编故事讲给别的同学听、讲给老师听,讲给家长听,最后还要请他们写下自己的故事。贴画作文可以发挥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作文片断训练。片断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凝练语句表达,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

3.小作文训练。小作文篇幅短小,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法,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概括、分析、综合和评论等。

4.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教师留给学生训练的题目要生活化、趣味化。如可以请他们谈一谈喜欢的动画人物,宠爱的小动物,也可以请他们谈一谈喜欢的游戏活动。口头作文训练课教师要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像聊天一样表达自我。教师也有必要在恰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引导,使学生们更注意细节的描绘。

5.评改作文训练。

倪文锦教授认为,“评改不仅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而且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同时修改是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的过程”。可见,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

五、开设教师语言展示课

教师的语言如果流淌出来如泉水一般,讲述事情娓娓道来,那么学生会被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也要尝试写下水文。

着名教师李镇西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会常常亲自写留给学生作文的题目,并在语文课上读给学生听。叶圣陶先生希望语文老师能经常练笔,这样才能深知作文之甘苦。因为唯有教师善读善写,才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如果一位教师经常坚持练笔,就能够亲自了解学生作文的境况,就能更好地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

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对写作一些技巧的硬性积累和记忆。在语言能力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语言能力,从而写作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邹贤敏,王晨。《重读吕叔湘?走进新课标》[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7月第1版。第71页

[2]王力。《国文常识讲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月第1版。第40页

[3]吕霞,郦达夫。《吕叔湘集――大家小集》[M].广东:花城出版社。202月第1版。第275、276页

[4][苏]B A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香港: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140页

4.如何促进认知语言训练 篇四

教师认知视角下的语言教学-评《教师认知与语言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高度认知的`行为,教师对教学有自己的知识、看法与观念,语言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类,也不例外.最近,Simon Borg出版了专著<教师认知与语言教育--研究与实践>(2006/2008),该书全面总结了语言教师认知研究的现状和方法,体现了语言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为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教育学视角,对语言教师教育具有很大启示.

作 者:高强 GAO Qiang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32(5) 分类号:G42 关键词:教师认知   语言教育   外语教师发展  

5.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化学认知论文 篇五

摘 要: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后如何进行“清洗、整理、归位”?谈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教育、美育教育,以及8个基础学生实验“清洗、整理、归位”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清洗;整理;归位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要求完成8个基础的学生实验。学校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这些化学实验活动,很多地方还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将考试结果计入中考总分。

学生实验结束时必须进行“清洗、整理、归位”工作。教师检查时发现学生的结束工作完成不到位:试管没有清洗干净,试管没有倒放在试管架上,仪器摆放凌乱,试剂瓶标签没有朝外,废液缸没有倒净,水槽、抽屉、地面有垃圾,损坏仪器没有向老师汇报……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促进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呢?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实验室规则教育

学生进入实验室坐下后,结合每个实验的具体情况,立即对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教育,规则教育的内容除了安全教育、具体操作示范外,还应包括实验后的“清洗、整理、归位”。教师要对实验后需要清洗的仪器整理、归位的要求,废弃物处理方法等做具体指导。

二、美育教育

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就想马上动手实验。让学生停下来,观察实验室环境:窗明桌亮地净,仪器药品有序摆放。这是“环境美”,需要维护。实验老师精心准备好仪器和药品,实验前花很多时间。这是“劳动美”,需要珍惜、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实验仪器形状各异,但都给人对称、和谐的感觉,告诉学生:这是“形式美”;学生实验成功后,问学生:“好不好看?”“美不美?”学生兴奋回答“好看!”“美。”顺势引导:这就是化学美,这就是科学美。

三、明确责任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劳动能力差。分组实验学生一般两人一组,实验结束后都不愿动手整理,以为“桌子自己会变干净”。实验中不爱护仪器,取用药品太随意。因此实验时明确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分组实验前说清实验要求:仪器损坏应报告老师,做好登记。如果是恶意损坏,要赔偿。实验完毕,必须整理器材。器材摆放做到整齐有序,陈列美观,不堆叠、不挤压。实验桌上药品和仪器稍分开摆放,药品标签朝外。实验完成,要做好清理工作,经老师同意才能离开实验室。清理要做到“五到位”,即废液缸倒尽、洗净,桌面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干净无水渍,水池无垃圾、抽屉无垃圾、实验桌附近地面无垃圾,全部清理到位,不留死角。

“清洗、整理、归位”工作要求学生相互检查,组长、课代表检查,卫生完成不好的留下来继续完成清理。全体学生离开实验室时都要再“回头看”实验室,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具体要求

2.列入“中小学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名录表”的药品应该按照要求处理。

五、促进化学认知

学生进行“清洗、整理、归位”时,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这是促进学生化学认知的好机会。举例如下: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废液杯中有盐酸和石蕊,液体呈红色。二氧化碳也能使石蕊变红,两者的红色一样吗?装石灰水的烧杯、试管内的.白色物质是什么?用水可以洗去吗?酸液可以洗去,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生活处处有化学”,实验室是化学知识的“宝库”。教师应该有敏锐性,捕捉一切可能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化学认知。同时,排放废弃物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将一般废液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处理后再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回收。

分组实验结束时督促学生完成好“清洗、整理、归位”,能够让平行班连续利用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减轻实验教师整理实验器材负担,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积极效果。

上一篇:建筑节能理念在工程造价的运用论文下一篇:学习机关党建工作会议讲话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