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2024-08-14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精选10篇)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一

安阳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决赛(序号:64)

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军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课件1)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随想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课件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件3)

2、教材分析:(课件4)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但它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又有所不同。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3、学情分析:(课件5)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4、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课件6)

①、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②、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③、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激发学好数学的情感。

5、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课件7)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6、教具、学具准备:

结合以上目标和六年级学生特点,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课件8)

教具: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学具: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材料   方格纸  筷子  六杯玉米(每杯100粒)。

二、说教法学法:(课件9)

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我重点突出两点: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百分数意义的猜想,探究发现、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

二是充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自主学习的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出示:(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意义;(三)趣味练习,应用提高;(四)情感体验,自我反思。] (课件10)

(一)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课件11)

1、“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发布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汇报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2、创设情境,丰富信息。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充分利用媒体优势,挖掘课程资源,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含有百分数的资料,来丰富学生的信息。(课件12-13)

3、揭示课题。

我顺势揭示课题:像67%、33%、23%、16.5%以及同学们发布的97%、70%都叫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我在本节课开始就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让他们自觉地参与知识的建构与生成。]

(二)合作交流,探索意义。(课件14)

1、任选学习材料,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从屏幕上和自己发布的信息中任选学习材料(课件15),小组进行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这些百分数的?重点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解说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最后让学生从这么多的例子中,大胆猜想什么叫百分数。

2、形成概念。

通过学生大胆猜想后,让学生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再次让学生来说说什么是百分数。综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率、百分比)

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的事物,说一句有关百分数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充分地数学活动的机会,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个性化地解读百分数,充分展示了学生个体主动建构 “百分数”的过程。]

3、深化概念。

生活中的百分数真是无处不在,我设计了“红领巾广播站”和判断两道题来进一步深化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红领巾广播站”里的数据(课件16),重点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优越性,使学生明白百分数的确便于比较和统计。接着让学生讨论判断里的两个问题(课件17),进而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白: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为深化概念,我欲扬先抑。首先,我不急于直奔“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一主题,而是进行有效引导,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其次,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适时总结,再掀概念建构的“高潮”;再次,及时出示“百分率或百分比”,让学生悄然领会百分数另有其名的来龙去脉,组织学生实例辨析,体现了概念教学的“形成-巩固-运用”的过程,达到“理解本质”的要求。]

4、学习百分数的写法。

①、自由写百分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书写百分数,评价出谁写的比较规范、好看。然后,我板书96%,强调百分数的书写方法。

②、书写10个百分数。

教给学生规范的书写百分数的方法后,再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书写这10个百分数,(课件18)比比谁写的好,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多写几个。并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汇报自己的书写情况,其他同学想他写了几个。

[设计意图:写数练习与百分数意义有机结合,一举两得]

(三)趣味练习,应用提高。(课件19)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主要设计了夹玉米游戏,妙解成语,设计图案(课件20-22)。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合作精神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得以收获。]

(四)情感体验,自我反思。(课件23)

全课结束时,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这节课愉快和遗憾两种学习情绪各占的比率。(课件24)

愉快(    )%

愦憾(    )%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审视、去反思,会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

最后送大家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课件25)

[设计意图:课的结尾我设计这句名言,与学生共勉,让学生走出课堂,仍对数学回味无穷。]

四、说教学随想(课件26)

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因此,我在设计本节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大胆尝试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和美的感觉,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生活中的你、我、他,要做一个会观察、会思考、会学习、会创造的有心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课件27)

2.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二

(序号:08)

安阳市殷都区铁佛寺小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有了用整数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也许听过几分之一,但他们不理解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让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开展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分数的初步意义。

3、在问题情境中,渗透分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学具,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2、学法xkb1.com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有效学习,我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双面胶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若干张;水彩笔。

七、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出示幻灯片1):海宝做的一张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手抄报。

(出示幻灯片2)先看看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

问:2个小朋友吃月饼,怎样分才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热身,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新课做铺垫。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请同学们用圆代替月饼平均分一分,并汇报结果,指名演示怎样得到一个圆的一半。

月饼总数 4 2 1

分的人数 2 2 2

每人分的月饼数

【设计意图】以一半作为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切入点,并在对折的过程中复习感知平均分的含义,为下面学习二分之一做铺垫。

2、联系实际,寻找切入点

让学生找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分一半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可以是一个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实物。

3、引发认知冲突,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像这样的一半在数学上应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实践操作,感知理解

1、认识12

(1)揭示12的含义

由分圆的过程得出:像刚才这样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这句话,并提醒学生12的写法)

【设计意图】由分圆的过程到概念的揭示,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形成过程。

(2)理解12的含义

A找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和自己对12含义的理解。

B判断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涂色部分是否可以用12表示。

()()()()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判断、质疑,进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对12表面上的理解上升到本质含义的层面上,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巩固12的含义新课标第一网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通过汇报交流,作品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形状不同、折法不同都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2。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师生谈话: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1)出示要求:从学具中任意挑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涂一涂,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展示时要求学生说清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2)知识延伸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最后教师总结:像12、14、16、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再次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造的机会,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12的理解逐步泛化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三)、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本节课我设计了3个练习,都出自于海宝制作的手抄报中。

1、基础练习:填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看图,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包括:英国馆,建筑物,巴拿马国旗)

3、观察整张手抄报,估一估,各版块各占了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

4、找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与课前用手抄报引入课题相呼应,使练习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并突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方面回答。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忆和巩固,也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提示。

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做了以下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12------

作品

作品

14

作品

作品

16

作品

18------

3.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三

(7)师生共同总结出两种解答方法。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优。学生纷纷陈述自己的理由。

(8)比较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了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并且注意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最优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幸福镇去年收粮食300万吨,今年比去年多20%,今年生产粮食多少万吨?

2、.龙泉镇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3、思考:如果例3改成: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1568册,比原有图书册数增加了12%,图书室原有多少册图书?(这题单位“1”的量不变,要比较的量也不变,例3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这题单位“1”的量是未知量。)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思维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及迁移。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示形式不一样而已。

板书设计:

百分数应用题(三)

例3:  方法一:                      方法二:

1400+1400×12%                1400×(1+12%)

=1400+168                     =1400×112%

=1568 (册)                     =1568 (册)

4.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二节。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着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和圆的认识来学的,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数,初步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变化和圆周率不变的探究,使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二  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中,为了突出重难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突破“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方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乌龟和小兔比赛跑,小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乌龟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乌龟获胜,小兔看到乌龟得了第一名心理不服气,它说这样比不公平,同学们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 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小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呢?那乌龟跑的又是圆的什么呢?通过这一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习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通过知识迁移,感知圆形跑到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人人参与,探究新知

我将先出示教具,铁丝圆,一枚硬币,一条绳子,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 曲线长就是圆的什么?接着让学生动手摸圆的周长,领会周长的含义。

(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会出现绳测法和滚动法,教师小结:化曲为直。

然后设疑激趣,我挥动一条带有小球的绳子,让学生说出它的周长该怎样测量,明显的绳测法和滚动法是无用的,引出矛盾,这样设计有问题引入,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我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与直径,并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过测量,计算,汇报,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完成后师生共同归纳这个结论,从而得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自学,交流新的收获,读圆周率的历史材料,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3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周长公式:C=dπ   C=2rπ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四)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基础题,求下列各圆的周长

第二层次: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三层次:发展题

(1) 首先解决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不公平)

(2) 校园里有一棵很大的数,你又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它的直径呢?通过开放性的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思考了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回归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和学习方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简要说明,谢谢大家!

板书:

C=dπ

5.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2)5×6+7×3(3)15×(34-27)

二、教学实施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2)×-

(3)-×(4)×+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xkb1.com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

(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律,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做P14“做一做”题目。

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老师可以重点讲解87×这道题。

提问:可以把87分解成什么?(86+1)

这样转化后可以运用哪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作业:做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6.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六

单位:龙安区烧盆窑小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龙安区烧盆窑小学侯俊玲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与整数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分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分两个阶段学习,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承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听说过甚至知道12、13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

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数就是数出来的,今天遇到的数却没法数,怎样表示对学生都是新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课始,我先设计了让学生打手势的比赛。(1)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块?

此时学生的手势肯定会乱,这时学生会用语言告诉我。学生可能会说出:半个或一半,也有的学生会说出用12表示。如果有人说出12,我会充分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揭示课题;如果没有,我会问学生: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或者“半个”呢?就要涉及到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由此点出课题,使学生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问题简单,学生感到亲切,。当出现了“半个”或“一半”时,老师却提出要用一个数表示,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德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启发,引导和鼓舞。”我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设计这一环节。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分为4个小环节:操作性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知识迁移。

1、操作性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孩子们,如何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呢?我让学生动手自学,并出示以下自学提示:

(1)用圆来表示这块月饼,请找出这个圆的一半。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2)打开数学书92页自学例1的内容。

(3)同桌互相交流,从例1中你知道了什么?

2、合作交流

(1)学生交流,要求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述。

根据上面的自学提示和同桌交流,学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找到圆的一半,在交流时我会引导学生理解对折后能把这个圆平均分,进一步强调要“平均分”。通过学生自学例1,学生会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学生还会知道它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书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并让学生读一读。此时让学生摸一摸这个圆的1/2,并在圆上表示出1/2,巩固分数的写法。然后问学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这一份是这个圆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学生会说也是这个圆的1/2。在此我会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1/2。

在此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2)质疑。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随手分成两半,这是12吗?(不是)为什么?学生会说:“一边大,一边小,没有平均分。”

(3)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12?xkb1.com

进一步强化平均分,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分、是谁的12。

3、建立模型

孩子们,想一想还可以通过平均分什么能够得到12?

让学生用一张纸折出它的12时,并涂上颜色,我让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主要是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2?

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4、知识迁移

学习二分之一安排了详细的过程,而其他的几分之一,我认为学生完全可以能过交流汇报来完成。此时我会说:“孩子们,我们只能得到二分之一吗?你想通过分什么得到几分之一?”(学生各抒己见)此时我让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最后展示学生制作的几分之一,并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介绍自己得到的分数。并小结:像1/6、1/4、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这样设计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学习二分之一学生需要在心理上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是一个调整的过程,而学习其他的几分之一,是一个同化的过程,用刚刚建立的二分之一的认知结构去同化。这样安排不仅使课堂简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课本93页第一题

通过题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聪明小判官。96页2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3、我说你做,你说我做。你说出一个几分之一,我用实物或图形表示出来,同桌互练

这样安排顺应学生学习规律,让学生互练,既扩大联系面,又提高学生的兴趣。

4、寻找生活中分数。

(1)出示91页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寻找分数。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的数?

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资源,引出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也有分数。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反思,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个反思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是如何学习几分之一的?

(3)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2、拓展延伸。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

西汉时期,张苍、耿寿昌等学者整理、删补自秦代以来的数学知识,编成了《九章算术》。在这本数学经典的《方田》章中,提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分数运算,大约在15世纪才在欧洲流行。欧洲人普遍认为,这种算法起源于印度。实际上,印度在七世纪婆罗门笈多的著作中才开始有分数运算法则,这些法则都与《九章算术》中介绍的法则相同。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成书于魏景元四年(263年),所以,即使与刘徽的时代相比,我们也要比印度早400年左右。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热爱数学,也是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得祖国。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分之一12

13

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

7.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七

(序号:31号)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李萍,来自内黄县中召乡第一小学。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准确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正确加以运用。

难点:使学生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用厚纸做的平行四边形、剪刀、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1、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导入部分我还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课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出示主题图)

导言:这是我们走出校门经常会看到的景象,有漂亮的花坛,宽宽的马路、高高的房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会计算哪一种图形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去发现图形,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探究新知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校门外有两个花坛,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你们猜一猜哪一个花坛的面积比较大?通过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会计算,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1、数方格,引发猜想。

同学们有的认为长方形的大,有的认为平行四边形的大,这都是对它们面积的一种猜测和估计,怎样才能准确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老师介绍数方格的方法后,让学生数一数课本第80页方格里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并把数出的结果填入表格中。通过这个表格,大家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同时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对它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进行比较,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xkb1.com

2、动手实践,验证猜想,推导公式。

老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用数方格这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如果离开方格图,你还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来得到它的面积吗?放手让学生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能不能变成一个长方形?试着说说你是怎样剪拼的?

小组合作交流后出示课件。

(在这里教师指导并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即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把它剪成两部分,将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平移”与另一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懂得沿着高剪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讨论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①、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思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课件展示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表达式S=ah

3、学习例题。

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放手让学生独自完成书中的例题,再互相批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既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互助的精神。对学困生和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做个别指导,最后让学生进行评价。

(三)、拓展练习。

1、看图口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设计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面积公式的理解运用,体会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学中对应量的思想。)

2、填表

平行四边形的底(厘米) 8 7

平行四边形的高(厘米) 4 2

面积(平方厘米) 10 28

3、完成课后练习题: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的设计,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明确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4、请同学们画一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探究解决问题,找出不同的画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说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概括,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8.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八

单元(章)主题 百分数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纳税 第    8   课时 / 共   9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税额的计算。

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2.什么是税率?

二、新授

1.阅读P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4.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有关税率的常识: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效果有差别,又由于国家为了保护和扶持某些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行业等,会减少这些行业的税率,因此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税率会有很大差别。如例5中说到饭店的营业税率是5%,而审稿费的个人所得税率就是3%。)

3.王经理的月工资是3900元,规定超出元的部分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王经理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纳税

应缴税款=应纳税金额×税率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学习、宣传税法知识。 课后反思:

9.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九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在这里我重点说一说《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首先我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主题,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文向学生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本文的中心句是“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课文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首尾呼应。开头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结尾写“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本文共7个自然段,2-6自然段分几个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第2自然段写了海面上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说明原因。第3、4自然段写海底的水产,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和数不清的鱼。第五自然段写了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第六自然段写了海岛上有很多的鸟。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材特点,我将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

二、其次我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精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习作者的写法,了解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三、说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A、(学法)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采用了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初读课文知道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了解作者在文中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精读二、三、四自然段,让学生交流、探究,中理解课文,产生问题,在讲解中深化认识。

B、(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创设情境,课的开始我以祖国地图引出西沙群岛,既然学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结束课之前,根据我们山区孩子的实际,播放幻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巩固了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法。语文是读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充分“读”,在读中识字,读中整体感知,读中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

四、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实现初读课文(学生独立完成)

师:上节课,同学们给老师介绍了你们的家乡,通过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你们的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老师也给同学们介绍了我的家乡,还及记得老师的家乡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吗?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不仅仅是老师和你们的家乡风景优美,祖国有许多地方都很漂亮,他们有的因名胜古迹而著称,有的有的因风景优美而闻名。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出示幻灯)在地图的最南边是海南省,在距离海南省三百多公里处,有一个由许多岛屿组成的地方她就是--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就走进富饶的西沙群岛(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一起大声读课题,想想“富饶”是什么意思?(理解富饶的意思:物产丰富)

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别急,咱们先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边说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还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的景色呢?读完课文后,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题。

(二)、合作交流达到精读课文(学生分小组完成)

通过刚才的自学,我们不仅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还知道了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等方面,接下来,我们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探究学习2、3、4自然段(出示探究任务)

(三)、展示

1、(出示幻灯)

(1)、读了第二段,我知道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的,()的,()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2)我从()和()这两个词,可以看出西沙群岛海水的美丽和奇特。

师:是呀,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发现西沙群岛的海水颜色真多呀,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呢?请继续回答第二个问题(出示幻灯)

(2)我还知道海水的颜色之所以多,是因为()。

师:西沙群岛的海水不仅颜色多,而且还很美丽,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五光十色)你能给它换个意思相同的词吗?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师:那五光十色和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五光十色,不仅写出了水颜色多,而且写出这些颜色都是有光泽的!怪不得作者说: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现在你能说说“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吗?

师:我们欣赏了五光十色的海水,想知道西沙群岛的海底有些什么生物吗?(让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出示幻灯)(在具体的语句中认识比喻句和拟人句。)

2、(出示幻灯)

读了第三段,我仿佛看到了()的珊瑚,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海参,()的大龙虾。

师:西沙群岛最多莫过于鱼了,课文哪一段在写鱼呢?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些鱼?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出示幻灯)

3、这么多的鱼作者用哪一个词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呢?(有的有的)指导学生认识排比句并用有的有的写话)

在这一段中,有一个词语形容鱼的数量多,能告诉老师吗?(引出“成群结队”,讲解总起句,明白这段话的构段方式)

4、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含义。

(四)、课堂检测。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五光十色的海水,畅游了西沙群岛的海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西沙群岛之旅,到海滩和海岛上去玩玩。

五、说学生。

我们虽然是山区学校,但山区的孩子可以根据电视和电脑知道海和海岛之类的东西。通过学生的预习,学生已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又有继续学习西沙群岛愿望。

六、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提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相关内容,概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起到了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总之,本课我尽量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自渎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板书设计如下: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珊瑚(有的像有的像懒洋洋

物产丰富海底

鱼(成群结队各种各样)

10.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篇十

新知识点: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解决问题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归纳概括等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5、结合计算和解题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课时安排:

1、分数乘法………………………………………………………………5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www.xkb1.com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www.xkb1.com

一、导入

1、出示复习题。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12=60

用乘法算:12×5=60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 + =          + + =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教学实施

1、利用 + + 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是多少?(都是 )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

(3) + + = ,那么 + + = ×3,所以 ×3=_______= 。同学们想想看, ×3= 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句意:题干中的“相当于”就是“是”或“占”的意思,就是人跑一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距离的 或占袋鼠跳一下距离的 。

(2)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①.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②.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

(3)探究意义新课标第一网

3个 是多少,可以列成加法算式: + + = 。

将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 + + = ×3 =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 ×3表示3个 相加。

(4)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

A、先约分再计算;

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老师强调: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不易出错。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四、作业:

做练习二第1、2、4题。

五、课堂小结:

上一篇:真诚的求助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创建卫生城市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