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2024-07-23

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共8篇)(共8篇)

1.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篇一

某乡镇乡村旅游工作调研报告精选

一、调研的准备

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资料,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我们成立了有分管的副乡长为组长的旅游调研工作小组,为调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研组建后,分头查阅有关旅游的文献资料,争取在实地调研之前对我乡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的行程

***年9月17日我们调研组3人一行来在石泉等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四天我们的行走线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宝塘坡田------上流飞檐台、节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个村一天。

三、调研方法

在调研时我们充分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资料之间相得益彰,保证我们可以点面结合的获得一手资料,从而保证相关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资料法:每到一村,我们都与该村的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该村的概况,并从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业基本情况,及该村旅游发展情况介绍等相关的二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在对旅游工作进行探索性调查后,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利用乡政协旅游工作调查问卷,组织部分公司、社会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开座谈会,完成调查问卷。

四、调研范围

此次调研范围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的初步结论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共完成问卷30余份。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获得如下结论:

(1)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1、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尽快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是解决农村问题,建设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最为重要的举措。从此次调查来看,乡村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来自于景区周边村镇。可见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业就业岗位层多面广,所需技术相对难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训就可上岗工作,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再者,一旦乡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后,可以实行当地劳动力的长期甚至永久转化,进而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马桥乡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业结构正在调整当中,第三产业比例较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而经过这几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如我乡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来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马桥乡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它将农业与旅游业很好结合起来,实现“双业”增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乡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来自于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景区销售所得的收入。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减缓问题。

4、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时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乡村旅游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据马桥乡乡村旅游景区村民反映发展乡村旅游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好处是路变好了,村镇整洁了,水干净了,绿化好了。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切实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同时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发展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环境发展是手段,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涉及多方利益关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齐下的方法,不仅不会触及既得群体的利益,反而会增加各方利益,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2)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景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马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些质量等级也

比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要待进一步完善。从调查看,特别是一些自驾车的游客对入景区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务设施还是不很满意的。

4、乡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从调查来看,半数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资旅游业的欲望,但很多因为缺少资金而放弃。可见在全区未形成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等。

5、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个长清从事旅游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层次比较低,人员从业素质也不高。从导游来看,仅仅几人获得国家导游资格,同时缺乏有序的管理。

6、乡村旅游的商品开发不够。缺乏商品意识。全乡旅游景点除花豆、生姜外几乎没有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在各旅游景区所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农户自发组织买卖,而且大多为初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值不高。

(3)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用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张扬个性,确保乡村旅游原有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的编制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和当地群众的意见。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证。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

基础。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结合发展需要,高、中、低档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协调,加快建设餐饮、住宿、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和水平。

3、重视保护利用。乡村旅游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继承和保护好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环境造成破坏,杜绝以破坏性开发谋求经济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建立保护与开发的良好机制。

4、积极筹集资金。发展马桥乡村旅游,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农户要想投资旅游业也需要资金,因此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引入市场机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改变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投资体制和机制,消除发展乡村旅游的体制障碍,构建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这方面马桥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马桥乡在开发金宝塘坡田生态旅游风景区当中,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水库水库出险加固工程资金,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为景区打造良好的景区外围环境,从而激励投资开发商对景区进行大

规模投资建设。要放宽市场准人,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以缓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到旅游村镇兴办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强包装宣传。马桥乡景区很多是有高质量的,但很多却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装宣传。因此,加强包装宣传十分重要。精心策划能反映和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点)知名度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荐会、说明会、展览会等活动,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营造健康浓郁的特色旅游氛围,拓展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和招揽海内外的游客。加强新闻媒体对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宣传报道。鼓励新闻媒体配合乡村旅游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和栏目。结语

经过我们系统调查掌握的资料显示,马桥乡的乡村旅游有其成功的可借鉴之处。乡村旅游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探索。马桥乡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随着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给城市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广大农村则山清,水秀,天蓝,空气清新对广大的城市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即可以释放压力,尽情放松,有能来到天然氧吧,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

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2.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篇二

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汉中,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自然风光独特秀丽, 发展旅游产业意义重大。2011年以来, 市县财政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 大力支持实施全域旅游工程, 促进了旅游产业软硬件条件的明显改善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 为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财政投入大幅增长, 引导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十二五”时期, 市、县财政筹措旅游产业资金41.3亿元, 通过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 以奖代补, 吸引其它各类资金达97.8亿元, 是“十一五”的3.65倍和3.96倍。先后成功引进了陕煤化、延长、陕旅、中交、港中旅、九冶、陕西水务等大集团开发旅游资源和项目, 已签订合作项目64个, 完成投资25亿元。短时间内建成了以武侯祠、汉江亲水平台、青舍精品客栈等六大板块相呼应的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诸葛古镇, 成为汉中旅游的新亮点。

(二)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强劲

“十二五”时期, 累计接待游客1.1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3亿元, 年均增速分别达21%、28%, 是“十一五”的2.55倍和4倍。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2.8亿元, 占全市GDP的14.3%。旅游业吸纳就业5万人, 带动超过20万农民受益。在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稳增长难度加大的情况下, 旅游业逆势扬帆、奋勇前行, 成为推动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着力点、促增收的新亮点。

(三) 项目建设亮点纷呈, 精品景区打造成效显著

支持实施了诸葛古镇、紫柏山滑雪场、留坝水世界、汉中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油菜花海景观、文化旅游名镇、旅游景点厕所改造和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申报的龙岗文化生态旅游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等4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两汉三国文化景区列入全省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2015年底, 全市已建成A级景区24家,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 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 省级旅游示范县2个, 文化旅游名镇5个、旅游特色名镇1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

(四) 对外宣传持续发力,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全面彰显

加大在央视等主流媒体上的宣传力度, 拍摄了旅游宣传片, 印制了《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画册, 编撰了《汉中旅游丛书》、《行游汉中》杂志, 大型历史记录片《汉中栈道》、《汉水汉中》正在拍摄之中。举办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等品牌节会活动, 加大了互联网等新媒体宣传, 推出了《汉中之恋》、《汉中之夜》等旅游演艺剧目, 持续开展了在周边省市的推介宣传, 不断扩大“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影响力。

二、旅游产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 对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主动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强

一些基层干部和民众对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片面地认为旅游业仅是增加景区门票收入和酒店、餐饮业的营业收入, 并吸纳部分人员就业, 其景区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是旅游、交通、商务主管部门的职责, 与本县、镇、村及个人无关, 随之出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宠物随地大小便以及对待游客咨询态度冷漠等问题, 给汉中的旅游环境和形象造成较大的损害。

(二) 财政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能力弱, 支持引导方式较单一

汉中是欠发达地区, 经济规模和财政收入总量小, 财政支出压力大, 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任务艰巨, 可用于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 形成了财政资金支持旅游产业的“瓶颈”。同时, 受旅游项目对道路交通、市政配套、自然环境等外围软硬件条件要求高, 开发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综合因素影响, 招商难度远高于其他项目。财政支持引导方式也比较单一, 主要是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 而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等吸引社会资金开发旅游项目的实例普遍较少。

(三) 旅游产品供给不足, 综合实力不强

旅游业态总体单一, 精品旅游景区、亮点景区不多, 传统景区日趋老化, 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够, 高品质、个性化、互动式、体验式项目较为匮乏, 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目前, 汉中市旅游景区主要为自然生态型和文化遗产型, 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等专项旅游产品建设滞后, 汉中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未得到充分彰显和挖掘。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门票经济”比较突出, 一些旅游项目与汉中得天独厚的林果花卉、水产养殖等农业产业融合度不高, 致使旅游经济总量偏小,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低, 旅游消费偏低,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市场竞争力亟待提高。

(四) 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完善

在交通方面, 通往景区的道路等级低、路况差, 旅游旺季时常发生游客进不来、散不开、无处住和停车难的现象。与打造“快进慢游”的深度旅游还有极大差距。在吃住方面, 汉中特色菜、特色食品挖掘开发不够, 一些“农家乐”有模仿大酒店的趋势, 多数餐饮店卫生环境差。汉中酒店结构单一, 目前尚无一家五星级饭店, 缺乏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 总体数量无法满足旅游高峰期的需求。在接待服务设施方面, 一些县区旅游咨询中心、景区游客中心服务功能不完善, 景区引导标识系统数量不足, 城市、景区停车场、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 便民服务设施还不完善。旅游购物方面, 旅游商品开发档次较低, 缺乏文化气息及地域特点, 没有形成主导品牌, 市场知晓率和吸引力不强。

(五)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旅游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一些旅游企业诚信缺失, 旅游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游客满意度亟待提升。据省旅游局2016年二季度全省旅游服务质量测评报告显示, 汉中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指数为78.7分, 在全省排名第6位次, 较2016年一季度第7位次上升1个位次, 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服务状况有待整治提升。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 深化对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全社会主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识

旅游业是无边界的产业, 包容性强, 融合度高, 最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既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 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还是排放少污染低的“朝阳产业”, 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 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 不仅直接给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 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城乡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在国家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趋势下, 汉中大力发展旅游业, 既有利于保护国家“南水北调”、“引汉济渭”水源地的良好生态环境, 也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更有利于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要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 从保护汉中良好生态环境、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 增强主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努力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大使、个个都是旅游业支持者浓厚旅游发展氛围, 努力实现共治共荣、共荣共赢、共建共享。

(二) 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引导方式, 努力破解旅游资金需求“瓶颈”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 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支持引导旅游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方式, 要由目前的财政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主要方式, 向投资参股、融资担保、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转变, 引导和鼓励信贷资金、企业资金、社会个人资金投入旅游项目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尤其要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 进行旅游项目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尽快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机制。同时, 结合汉中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整合各类资金, 将交通、水利、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移民搬迁等项目, 与全域旅游结合起来, 按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标准, 把全市2.7万平方公里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经营, 全力构筑“一核、两路、六组团”的空间布局。

(三) 在旅游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的需要, 加快建设以旅游交通、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等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 以信息服务、游客咨询、标识标牌等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 以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星级农家宾馆等为主体的接待服务体系, 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接待服务体系建设从景区景点向全域拓展延伸。

(四) 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宣传营销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要求, 坚持从重监管向监管与服务并重转变, 从重硬件、轻软件向软硬并举转变。加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 强化联合执法检查, 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游客权益的各种不法行为, 提高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水平。牢固树立“质量兴旅”理念, 大力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活动, 加强旅游诚信和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管理, 创新服务方式, 规范经营和服务行为, 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以形象宣传扩大品牌影响, 以产品落地为导向选择传播载体, 发出汉中旅游好声音, 讲好汉中动人好故事, 展示汉中对外好形象。加大网络营销、体验营销等推广力度, 利用“两微一端”、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 策划主题多元的互联网营销活动, 加强与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川渝经济圈和航线开通城市等区域的旅游战略协作, 以更全面的覆盖、更直接的互动, 创造最大化的市场营销价值, 做优叫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

摘要:近年来, 汉中市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旅游产业软硬件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但是, 存在重视度不够、财政支持引导方式比较单一、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 要使旅游产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增强全社会主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识, 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引导方式, 在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营销上实现新突破。

3.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篇三

双阳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境内四面环山,风景秀丽,全区总面积1677.42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总人口37.7万人。双阳1995年7月撤县设区,是长春市覆盖面积最广、人口密度最小、生态环境最佳、自然资源最丰富、旅游自然环境最好的新城区。双阳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梅花鹿之乡”,有300多年的养鹿历史,梅花鹿存栏11万只,占全国的22.9%,吉林省的39%,形成了完备的鹿文化旅游线,是全国的鹿产品集散地。双阳区天蓝水碧、山川秀美、环境幽雅,是国家级生态区。区内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24.79%,境内共有中小河流17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东北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面积最广的岩溶景观群。有长春境内最老古木“长山古榆”。双阳农业资源丰富,物产众多,鹿产品和无公害山野菜是双阳特产。双阳城区距长春市中心区4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有长清、双蒋公路连接长春主城区,长双烟铁路纵贯双阳南北,连接沈吉铁路和京哈线路的主要干线。构筑由北鹿乡、奢岭、中部中心城区,到南部吊水壶区域快速发展的旅游格局,形成长春东南部重要的旅游业发展区域。基于以上因素,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2000年果断决策,做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吉林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打造农业休闲花园。依据双阳自然条件,提高农村绿化、美化、净化水平,在区域內有序发展乡间别墅,会议、会展中心、度假村及星级宾馆,把双阳建设成长春市及周边城市居住、旅游、疗养、会议的首选地,成为乡村有城市功能,城市有田园风光,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长春市南花园。1.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几年来,双阳区先后开发建设了双阳湖风景旅游区、吊水壶风景旅游区、北山公园风景旅游区、金马溶洞风景旅游区、梅花鹿之乡风景旅游区、奢岭休闲渡假旅游区等景区景点,形成了北线“鹿文化、农业示范园游”、中线“中心城区人文景观游”、南线“自然山水奇观游”的旅游格局。全区有大小宾馆150家,农村“农家乐”馆店近128 家,旅行社15家,导游人员和讲解员80人。全区旅游及相关产业人员近20 万人,旅游及相关税收150万元。开发鹿产品、酒、山野菜等旅游商品,建成了各种特色的生态式示范区、农家乐园89个,日接待能力为5400人次,年接待游人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亿元。休闲、旅游农业收入占全区农业收入28%,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双阳区向多元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2.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富民兴农效果显著,加快了建设新农村的进程 农村资源升值。景区所在的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土地、山林、房屋、果园、池塘等资源,因开发旅游增加了价值,为农村经济的转型注入了新活力;农业产品增值。围绕旅游产业,先后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个、药材基地25个 、苗木花卉17 个、种植面积 100公顷、瓜果基地2500个、种植面积 2500公顷、鹿生产基地 89个;农民得到实惠。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景点周边农民由过去的单一种植粮食转为多种经营,积极投入旅游商品生产、加工、经营,创办“农家旅馆店”,投身各种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农民收入由2005年的4500 元增加到2008年5147元;解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乡村休闲、旅游逐步发展壮大,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保安、司机、导游、厨师、服务员等10余类3000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培育大批管理型人才。农民文化素质、市场营销意识、思想观念和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得到了更新。 3.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促进了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村村通客车,改善村屯硬化路 8条共2100公里;把农村休闲、旅游和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双阳区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时把绿化、美化农村放在首位,区、乡 共投放3000万元对村屯街道进行改造。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开展了封山育林绿化工程,以优化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以水土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美化工程,切实有效地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农村旅游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政府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保障。双阳区委、区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思路里指出:“积极构建以洁净工业、环保型建材业、鹿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都市农业为主导的省会城市水源保护区经济体系;突出经济开发区、城市组团建设,旅游核心景区开发和鹿业产业化四个重点。”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制定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区委、区政府都认真对全年旅游工作认真制定《实施意见》,把旅游业与乡村发展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创造良好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氛围。(双阳区经济局 供稿)

4.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四

地处xx地理中心、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xx镇,在全区上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今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xx镇在xx中心区域异军突起,形成承南启北、接转东西、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支撑和重要节点,既是xx人的历史责任,更是xx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抉择。

一、沉睡后的xx蓄势待发

(一)历史悠久的xx长期发展缓慢

xx因是大竹、邻水、长寿等县通往xx的古老大路而得名。清康熙56年(公元1717年)在今xx场路边坪上建街房,故称xx坪。民国18年置xx镇,民国30年撤镇建乡。解放后仍置乡,1993年底兴隆区草坪乡并入xx乡,2000年12月撤乡建镇至今。

xx镇幅员面积47.5平方公里,现辖7个村1个街道社区,人口15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0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1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34:31,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2006年,实现财政收入38万元,财政支出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5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19元;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有62户103人,即十分之一的人领取城市低保金;经济发展在全区20个镇中居第15位,长期处于后列。据统计,1998年到2006年,xx镇财政累计收入570.6万元,财政支出累计达4998.6万元,同期上级财政补贴高达4428万元,是本级财政收入的8.8倍。

(二)企业发展在浴火中重生

上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xx镇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浪潮中,采取盲目让企业挂靠和无条件替企业贷款担保等形式,以建筑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到1994年发展到339个。此后,xx镇政府在清理“三金三乱”中,付出了多名领导班子成员被停职追欠、无辜背上1000多万元连带责任债务的惨痛代价。企业发展从此跌入低谷一蹶不振。

2004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痛定思痛之后,抓住渝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大力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又见柳暗花明。目前,已引进工业企业14家,总投资8000余万元。先后引进年产砼添加剂上千吨,产值上千万元的华达砼添加剂厂;年产建筑石材150万吨,产值3500万元的8家石材企业;2005年xx酒厂在xx镇复建,2006年底投产,2007年产量可达1000吨以上,产值和利税分别在1亿元和2000万元以上。此外,xx元伟家具有限公司拟联合多家家具企业入驻xx,咯哒家禽养殖公司禽类食品加工厂等数家工业企业正在洽谈之中。规划到2010年,引进企业30家,总投资5亿元,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三)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xx镇农业以粮猪二元结构主导。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渝邻高速公路通车以来,xx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引进了渝酉农场、伟鑫肉兔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先后实施了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渝邻高速公路生态农业工程等,建成了土门―兴盛椪柑基地、碑牌伏季水果园、王家黄花梨基地,发展渝邻路生态农业经济带1500亩,种植食用笋竹、药用栀子各3000亩。

(四)生态旅游业前景诱人

xx镇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较丰,已有好景生态旅游公司入驻。香港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通过实地踏勘和比较,拟投资20亿元以上在xx镇打造高档休闲住宅和高尔夫球场。xx镇抓住草统公路建设机遇,对吉星湖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综合开发、草统路沿线生态观光旅游业、草坪渝邻高速公路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风格别具的草坪特色商业新街等,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设计。草统路铜锣山隧道旁的国际休闲健康中心项目建设已启动。

(五)职业教育发展拟动大手笔

目前,xx镇党委政府已与多家职业教育院校对接。新加坡与华新外国语学院拟在xx投资3000万美元,建成占地800亩的国际培训学院。xx长安集团公司职工1、2校、xx中小企业管理学校、xx通信学院斌鑫高级职业学院、xx城建校等均有入驻xx意愿。

二、加快xx镇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利好条件

1、地处承南启北、东西传递地理中心和统筹城乡发展结合部。xx镇东邻统景镇石船镇,南接王家镇玉峰山镇,西连木耳镇,北靠兴隆镇高嘴镇。xx场镇至两路城区和xx市区仅20分钟和30分钟车程。xx地处xx绕城高速公路边缘,与xx区规划建设中的465平方公里的xx主城核心区紧紧相连,空港工业园区距镇境仅3公里。xx地理中心和城乡发展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使其占尽政策、规划、资源配置等发展先机。

2、xx公路交通枢纽镇。贯穿xx南北的渝邻高速公路和连接xx东西的主干道草统公路在xx交汇。随着沙草路、古石路、古广路、古永路、古骡路、古地路的相继硬化黑化,多条射状镇际公路与周边镇连为一体,xx唯一公路交通枢纽镇的地位正在奠定。根据生产要素沿交通干线枢纽区集聚和辐射的规律,xx镇将可能通过公路交通枢纽地位,发展成为xx城乡结合部的经济重镇,承南启北、辐射东西的经济发展重要节点。

3、特色资源相对富集。xx有耕地11183亩,其中田6417亩,土4766亩,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560米,最低410米,平均455米,有着二、三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利条件。镇域退耕还林面积10000亩,森林面积85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40%;拥有小型水库2座,山坪塘185口,溪河25公里,水域面积1000亩,且紧邻两岔湖水库,有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尤其是大规模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的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储量喜人,有煤矿1座,探明煤炭储量1000万吨以上,毗邻玉峰山镇的希望村建筑石材可采量上亿吨。

4、政策优势突出。xx地处主城城郊结合部,不受绕城公路范围内限制性发展工业规划的制约。2006年,区委区政府批准设立xx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07年4月xx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确定xx镇为市级中心镇。xx镇作为全区仅有的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3个市级中心镇之一,拥有比其他镇更多的强势推进发展的政策资源。

5、空港开发园区和统景风景区的辐射带动。空港工业园区是xx最重要的新型工业化载体。xx工业向北,空港工业园区发展在加速向多宝湖挺进过程中,xx镇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其辐射和带动,从而减少发展成本,增强开发建设实效。xx镇是统景风景区的西大门。位居xx十大温泉之首的统景温泉风景区正在上档提速,其旅游开发的集聚辐射效应,使xx镇生态旅游业等发展近水楼台先得月。

6、穷则思变的人文精神。xx的干部群众,在迈出发展长期沉闷期之后,群心思变,人人盼富,负重自强、团结拼搏、跨越发展、带头领先的发展氛围浓厚。

(二)制约因素

1、定位不明晰,发展规划滞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和xx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上档提速,xx镇至今尚未从发展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势中完全摆脱出来。高站位审视镇情,高起点科学定位,高质量规划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思路就是出路,规划就是财富。xx镇在新形势下,对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亟待进行调整和规划。

2、城乡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承载能力差。现xx和草坪两个场镇不足1平方公里。供水排污等市政设施、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服务,尚无承载工业大发展、人口大集聚的相应能力。

3、开发人才匮乏,严重制约发展。xx大发展,势必进行大开发、大建设。然而,xx镇现有干部熟悉传统农业的多,精通开发建设的少,不少人对开发建设所涉及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招商引资、建设施工、资金筹措、成本核算、行政审批服务等诸多专业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知之甚少。人才短缺,是xx大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

4、资金短缺,启动困难。产业基地建设和城镇扩张,需要巨额启动资金。尤其是规划和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垫付启动资金不可避免。然而,xx镇迄今尚背负460多万元历史债务,当前自身造血功能也还不强。在此状态下,启动资金的有效筹措,也是xx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

5、高速公路收费,商家成本增高。渝邻高速公路至今未纳入xx高速公路年票制收费范围。车辆按次收费,使商家生产成本大增,阻止了客商大举进军xx的脚步。

三、加快xx镇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晰指导思想,找准发展定位

加快xx镇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强镇、科教兴镇、生态活镇战略,充分发挥xx城乡结合部和地理中心、公路交通枢纽、生态资源、市级中心镇、区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综合优势,开拓开放,负重自强,推动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农业发展由传统型向都市生态型转变,镇风貌由小集镇向市级中心特色镇转变,综合实力由经济弱镇向经济强镇转变,到2015年,努力把xx镇建设成为xx中部生态建设名镇、经济发展强镇、特色风貌新镇和公路交通枢纽。

(二)实施“三城一区”战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产业错位发展规律,积极调整xx镇现有产业布局。在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尽快规划和强势推进xx名酒酿造城、xx家具制造城、xx职业教育城和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区建设。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张家坝食品工业园,培育白酒、禽类食品、豆制品等食品产业;充分运用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授予xx酒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酒”这一珍贵资源,做大做强xx老窖品牌,努力开发xx大曲、绿豆糟等系列产品,抓紧研发“1919”高端白酒,不断扩大产能和市场占领份额,至2015年,争取年产各类白酒1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使xx镇建成名符其实的xx名酒酿造城。规划建设占地1平方公里的双鱼家具工业园,重点发展钢、木家具和软家具及其配套产业,到2015年,争取建成年产值2-3亿元的家具制造城。在土门规划用地1-2平方公里,发展职业教育,引进职业教育院校10所左右,到2015年,争取建成高职中职衔接、文理工科配套、学历教育与职业短训结合,在校学生2万人以上的职业教育城。在镇域其它区域,应留足和培植生态空间,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与统景温泉风景区山河相依优势,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生态住宅业,到2015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区。

(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承载能力

按照市级中心镇建设要求、产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和实施xx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根据发展趋势,建议xx镇按2万人以上城镇规模规划。供电供气、给水排污、城乡道路、各类社会事业发展和市政设施等,也应根据城镇规模和产业发展需要,纳入规划建设予以配套。

(四)招商引资,强势启动

要充分利用市级中心镇等系列优惠政策、发展规划、项目包装、土地储备、优质服务等主动招商引资;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增强发展吸引力招商引资;通过完善政策和网络联合招商引资。目前,最重要的是要争取区级财政、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有效筹措启动资金,确保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商家顺利入驻奠定较好的基础。

(五)千方百计聚集人才,努力消除发展瓶颈

按照开发建设人才需求结构,面向区内外尤其是开发园区,不拘一格公开选拔急需人才。通过选派本镇干部到本区三大园区和区级有关部门挂职锻炼等形式,积极培养本镇籍开发建设人才。要鼓励本镇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开发建设中自学成才。

(六)区级倾斜,全力支持

5.乡镇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五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里十河村地处**镇南部20公里处,与竹林关、土门、毛里岗接壤,地处偏远,土地资源贫乏,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25户,849人,劳动力601人,享受低保户84户170人,有耕地714亩,人均占有粮4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60元。

村现有山茱萸900亩,全村山茱萸大户15户,户均10亩650株,挂果树占47.5%,年产34万元;核桃100亩,年产5万元;年出栏商品猪240头,年出栏5-10头以上的6户,全村基本达到户均养1头猪,年产24万元;劳务输出350人次,其中:1年以上外出务工的达132人,半年以上达94人,半年以下124人次,年收入70万元。劳务和山茱萸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八里十河村通外水泥路工程正在立项,有35%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平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60%以上。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户。洪沟组黄恩娃,栽植山茱萸树12亩,年收入1.2万元。椒树洼组周保林,猪年出栏10头,收入1.1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村组干部群众创业精神差,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大部分青壮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控制大,从而形成劳务大发展,其它产业比重严重失衡,阻碍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产业项目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仅占年投入量的15%;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养猪与林果发展规模增长率仅有10%;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地分散,没有当地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投入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20%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林果规模小,基地建园不足、水平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没有1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20%。

5、加工水平低下。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尚未形成产供销体系,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平衡,生猪存栏少,适繁母猪比例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当地养猪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镇、村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2次,培训32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 “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成立劳务和山茱萸产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服务,拓展市场空间,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四、产业发展的计划和对策

一是以农民培训

为突破口,加大农村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的能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力争3-5年培训每组3-5人技术能手和1-2人劳务带头人。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营销队伍,扩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农户组

织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以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建立农村产业合作社,力争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以开发品牌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开拓工作力度。引导农户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创建品牌效应。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重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机制,用市场手段抵御市场风险。

六是争取国家惠农政策,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的名义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用资金使产业发展再上台阶。特别是在化肥、山茱萸剥皮机、病虫害防治器具方面的惠农补帖、扶持资金上给予投入。

七是面向市场,扩大规模,狠抓良种建设。鼓励群众培育良种育苗,力争在3年内发展良种核桃300亩,山茱萸500亩,改造核桃100亩;大力建设标准化、卫生化圈舍,引导群众扩大适繁母猪规模,加大良种瘦肉型猪引进力度,平抑仔猪市场价格,力争每户平均存栏2-5头。

6.乡镇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篇六

乡镇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受区教育局委托,在镇教育指导中心的协调安排及各校的大力支持下,就镇的教育均衡发展课题,对该镇进行了17个工作日的实地调研。列席了镇教师说课大赛,共聆听了38人次教师说课;观摩了镇本学年度教学常规检查,参与了常规检查的听课评课活动。在全镇25所中小学中,听取了213人次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师代表座谈会25场约260人次、中层干部座谈会3场约30人次、中学家长代表座谈会3场约60人次、中学学生代表座谈会2场约60人次;与校长们进行了非正式交流;翻阅了部分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观摩了绝大部分学校的

升旗仪式或课间操情况;收集了各校的相关资料;回收了教师问卷507份、家长问卷1241份及中学生问卷525份。现将调研所获得的信息、数据,整理、分析、归纳于下。

教育均衡发展已露端倪 目标明确措施具体 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的领导,对教育非常的重视,尤其是教育指导中心的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与校长、教师共商发展大计。他们敬业奉献,以身示范,为学校和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服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常规检查和文体活动。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改革探索、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推动了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镇就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敏锐超前的眼光,提出了合并村小、扩大规模、集中资源、提

高效益的办学构想。尽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教育发展的思路,未能全面付诸实施,但镇教育指导中心重新制定了《——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确定了扩并的学校或项目、投入的资金和完成的时间。现已扩并的第二小学的成功经验,用事实证明了这一构想的正确。

二、从镇教育指导中心10月《本年度教育装备情况调查表》提供的数据来看,当年用于装备的资金为2,225,700元,中小学的功能室及其仪器设备的配置相当齐全。尽管与都市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镇的学校与学校之间也不是十分的平衡,但从总体上说,不论是规模较大的中学还是较为偏远的万洲小学,除个别学校条件相对较差以外,普遍环境优美、校舍漂亮,办学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常规落实到位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我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们强烈地感觉到,镇是下了大力气狠抓教学常规的。除了每学期

一次的教学常规普查之外,镇指导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经常组织诸如说课比赛、学科竞赛、校级之间相互听课、优质课评比、新课程改革研讨、论文交流评比、多媒体平台培训、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将教学常规落到了实处。我们随机翻阅了10余所中小学部分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总的印象是规范、认真、工整,有一定的质量。尤其是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作文批改方法上做了很好的尝试,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的基本精神。教育科研成绩斐然

“科教兴教强素质”是教育的一大亮点。据镇教育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从——间,的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双双连续三年在番禺区名列前三甲;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3064项,其中,国家级173项、省级112项,市级1114项、区级1507项;至于镇级获奖,则不胜枚举。教师发表论文分别为:国家级报刊151篇、省级报刊39篇、市区

级报刊960篇。以上成果,对于普通农村乡镇的教育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毋庸置疑,镇教育指导中心和学校两级对教育、教学、科研的高度重视,对于提高整个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镇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队伍建设措施得力

在17天的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从整体上来说,镇的中、小学教师,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一、全镇现有中小学教师829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8人,占教师总数的2%;本科学历299人,占教师总数的88%;大专学历31人,占教师总数的9%;高级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的4%。据中心小学、二小、小学等20所学校提供的数据,小学教师:本科学历97人,占教师总数的25%;大专学历244人,占教师总数的63%;高级教师162人,占教师总数的4%。应该说这支队伍的起点比较高,基础也是比较好的。

二、据中学、鱼窝头中学两所中学提供的数据,中学教师平均年龄岁;据中心小学、二小、小学等20所学校提供的数据,小学教师平均年龄35岁,均正值年富力强、风华正茂,思想成熟、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好学上进的黄金时段。这样一支年轻的师资队伍,无疑是未来镇教育的希望所在。

三、镇教育指导中心和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业务进修、专业提升是非常重视的。据鱼窝头二中钟校长介绍,镇、校两级除了经常送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参观取经、学术交流或请专家学者来镇讲学之外,该校还组织教师远赴北京、山东、浙江、江西参观学习。可见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镇、校两级是舍得花钱、舍得投入的。据天益、大稳、长莫等10所小学提供的数据,有118位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进修,取得了不同层次的第二学历,这说明镇、校两级是非常重视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的。

在教师问卷调查“个人专业化发展有何

期待”3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希望能够“提高学历层次”为99%。在教师问卷调查“学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的资源和条件”2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学校提供了各类资源的占158%,认为学校提供了条件的占166%。这些都充分地说明,镇教育指导中心和各所学校,对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力度是很大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四、在我们随堂听取213人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批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中心小学六班的语文教师,功底扎实,教学规范;娓娓讲述,丝丝入扣;引导得法,要言不烦。官坦小学五班的语文教师,以读入境、以读会意、以读释义、以读悟情。气氛活跃、极富激情。官坦小学六班语文教师,新课导入简洁快捷,课文朗读指导得法。中学高二班语文教师,课堂自然轻松,点拨恰到好处,名句顺手拈来,举例典型精当。把枯燥的考试

题型讲的极富诗味。中学高一班数学老师,课堂节凑张弛有度,教学内容疏密有致,概念表述简洁准确。虽然这几堂课可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性往往寓含着必然性。窥斑而见豹,一叶而知秋,教师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五、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本职工作自我评价”的3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满意为81%;比较满意为70%。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教学工作的评价”1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对教学工作表示满意的高达52%;“比较满意”的为96%。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教师团队的评价”的14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满意为87%;比较满意为92%。

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最令你满意”的2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师资队伍占%,教育教学质量占%,分别位列该项目8个类别的第四和第二。

在家长问卷调查“孩子进校后最大的变化”4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孩子“学习成绩进步”了的,占90%;认为孩子“综

合能力提高”了的,占79%;分别位列该项目六个选项的第一和第二。可见,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无疑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爱岗敬业校风良好

从整体来看,镇各所中、小学的校风,大都是比较好的,教师普遍爱岗敬业,学生普遍好学上进。

在教师问卷调查“对工作环境的评价”2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满意为74%,比较满意为80%。这充分说明,教师普遍是爱校爱岗的。在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老师们都反映从早到晚,时间长、负担重,但很少有人闹情绪,影响工作。有的教师在比较偏远的、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一呆就是10余年,虽艰苦而无怨言。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最令你满意”7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校风校纪的满意度为44%,位列该项目8个选项第六。在家长问卷调查“孩子进校后最大的变

化”4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孩子“学习成绩进步”的为90%;“综合能力提高”为79%;认为孩子“性格活泼开朗”的为77%;“讲文明懂礼貌”的为76%;认为孩子“自信自强自立”的为49%。看来,家长对学校的校风校纪,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

在家长问卷调查“对孩子的首要期望”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学习成绩优秀”、“和谐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讲文明懂礼貌”,分别占该项目的91%、77%、67%和45%,可见,家长对学校通过良好的校风校纪,通过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促进孩子的思想、学业成长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战线太长急需整合

一、镇现有中、小学25所,在校生14707人,平均学生人,除二小、南涌、中心小学规模较大以外,学生数在130——350人左右的小学有15所之多,占了小学的“半壁江山”。最小的学校如

庆盛小学仅192人、沙公堡小学仅132人。而且,随着本地出生率的下降,外来工子弟的随父母返乡,从总体上来看,近年来生源数继续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有的学校竟然以每年数十人的速度递减。以第二小学为例,据校长反映,合并时该校曾达到过1200人的规模,而现在仅剩900余人,每年以接近一个班的速度递减,而且有继续递减的趋势。又以万洲小学为例,据老师反映,近三年来,该校每年以20人左右的速度递减。再以长莫小学为例,据校长反映,他到任三年来,学校每年减少10人左右,这还算是好的。另据沙公堡小学的老师反映,要四个村小合并,才能达到800人的规模。

基础教育战线太长、布点过多、生源不足、规模太小所带来的问题是:

1、不利于教育经费的集中使用,各校分散、重复建设,难以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

2、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有的学校仪器设备比较齐全,有的学校则相对

不足,制约了全镇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整体提升;

3、不利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在10——15人左右,最少的沙公堡小学仅8人。由于学生少、教师少、成班率低,语、数、英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任教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体、音、美等术科教师则奇缺。既不利于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不利于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在教师座谈会上,长莫、沙公堡、天益、万洲等小学的老师或校长,都直接或委婉地提出了合并学校、扩大规模的建议或希望。

三、从镇《——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来看,除西樵小学准备并入大同小学之外,、长莫、沙公堡、大简、官坦等校均在扩建、重建之列。看来,缩短战线、调整布局、合并网点、扩大规模的决心和力度并不是很大。因此,对于学校的扩建、重建、撤并,似乎还需要继续进行科学论证、从长计议、果断决策。在

做出最后决策之前,或确定方案之后到正式实施之前,可以暂停投入,以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至于某些学校合并所带来的孩子入学较远的问题、村委会意见不一和村民反对的问题,根据珠三角一些市、区麻雀小学合并的成功经验,其实并不难解决。资源配置尚需调整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设备资源配置方面,不论是条件较好的中学,还是条件较差的西樵小学,几乎所有学校的教师甚至校长,都反映设备配置不足。有的说缺少多媒体教学平台,有的说办公电脑不够,有的说仪器设备老化,等等。条件较好的学校,以番禺市桥的同类学校为参照对象;条件较差的学校,则与本镇条件较好的学校相比较。这真是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忧愁。就我们目及而言,有少数学校,校与校之间,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主义,但在硬件资源的配置方面,作点政策上的调整,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适当向“第三世界”做点倾斜,使之“贫富”差距不至拉得太大,是有利于全镇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的。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据老师和校长们反映,有些学校“优质”教师过于集中,而有些学校在教师专业、任教学科、个人素质上,配备不是十分合理。比如鱼窝头二中,就出现音乐、体育教师富余,不得不“改行”教语文的现象。而相当多的小学,却音乐、体育、美术术科教师奇缺,不得不让语文、数学教师兼任体、音、美。再比如,大同小学,十一个教学班有语文教师12人,数学教师11人,可以做到一人教一班,而很多学校却必须一人跨年级教多班。又比如,如前所述,很多教师,在条件较差的学校一呆就是,从来没有挪过窝。尽管教师们爱岗敬业,但没有流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校长、老师们认为,在现行人事管理体制允许和确保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实行镇域教师的流动,实行好、中、差教师 的均衡搭配和学科的合理配置,是可行的,是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有利于学校均衡发展的。

自我提高有待加强 首先我们肯定,不论是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基本素质还是敬业精神,从整体上来说,镇的师资队伍,都是一支好的队伍。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不足。

一、教师普遍缺乏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在教师问卷调查“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期待”3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成为优秀教师”仅为23%。在教师问卷调查“平均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专业‘充电’”2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表示“—1小时”的占受访教师的90%;表示“不确定”的占受访教师的%;表示“没时间”和“很少时间”共占受访教师的23%。而对于“用于专业发展的书有哪些”的问题,回答则五花八

门。这就充分说明,虽然我们的教师普遍有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但在实际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不少人还处于一种缺乏计划性、系统性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的低层次水平。

二、教师普遍缺乏对个人专业素质的自我审视。在教师问卷调查“工作中的困难困惑”16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教学困惑”占72%;属于“教师自身困惑”的占96%,因素主要有:压力大、精神紧张、身心疲惫、业务水平停滞,等。有5%的老师,居然说不清自己的困惑是什么。这反映少数人的专业素质还亟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有的教师在专业技能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普通话是人民教师的职业语言。走进镇的中小学,“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普通话是某某学校的校园语言”之类标语口号,比比皆是。然而,在听课和座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教师不会说或说不好普通话,许多教师至今在使用白话教学,其中居然包括语

文教师。有的教师甚至为自己辩护:“用方言教学比用普通话教学效果更好”。

四、有的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家长的期望。在家长问卷调查“对孩子的首要期望”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学习成绩优秀”占91%,位列该项目之首;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应做的努力”5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提高教学质量”占95%,位列该项目之首。两个之首说明,家长虽然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表示肯定,但对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仍然有很高的期望值。而要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期望,教师必须加快个人专业成长的速度。

五、据鱼窝头二中钟校长等校长反映,尽管镇、村、校三级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上,舍得投入,花了不少钱,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效果,与学校领导的期望值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其根本原因,一是一些教师缺乏个人自我专业化成长的意识,业务提高的主动性

和内驱力不强;二是教师普遍没有将外面学来的好的东西,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六、在调研中,我们采用听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同一教案,不同教师的课,或不同学校、相同年级、相同学科、相同课时、不同教师的课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教师与教师在专业素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不少教师虽然取得了第二学历,但实际的学力与名义上的学历相距甚远。

七、在教师问卷调查“学校的办学理念”18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不明确”,占受访教师的35%。有少数教师甚至答非所问或语焉不详。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有的学校的老师,连每天走进教室就能看见的黑板上方的八个大字都说不出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虽然比较高,但在专业化的自我成长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加

强。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今后要立足于校本培训,着眼于自我提升,加强教师教育基础理论、学科专业理论、教学应用理论的学习,将教师的业务进修、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程改革还需深化

一、从我们听课中所形成的未必十分准确的印象来看,少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气氛比较沉闷,程序比较刻板。至少有三位教师,教学中出现了明显的常识性错误。例如,有的教师一堂课至少出现两个常用字读音错误,将“斩钉截铁”的“截”读成“zhe”,将“大吼一声”的“吼”读成“kong”。再如,有的教师告诉学生,“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台湾迟早也要回归祖国”,台湾并没有脱离祖国,台湾问题的性质属于两岸统一,怎么是“回归”呢?又如,有的老师是这样给孩子解释什么是长征的:“长征就是走很远的路去消灭敌人,而且要走没人走过的很难走的路”。长征非要“走没人走

过的很难走的路”吗?即便有些地方走了“没人走过的很难走的路”,又是为什么呢?老师没有做任何解释!这不是谬种流传,贻误孩子吗?

二、调研中,我们在四所学校听了三位六年级语文老师《伯牙绝弦》同一课时的课,与一位没有听其课的教师就该课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我们发现,四位老师都是就课文谈课文,几乎没有考虑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解决的问题。如:子期死后,为什么伯牙不能另找一个知音而非要“绝弦”呢?难道世界上只有子期一人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吗?又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如果伯牙的琴声只有一人能听得懂,那么这种“艺术”还有什么意义呢?再如,当老师让学生一边听“高山流水”乐曲,一边问学生能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时,如果有“调皮”的学生反问:“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的乐曲,我们怎么能听懂,我们又不是钟子期”时,老师该

如何应对?老师们茫然了,因为他们对教材内容、教参提示之外的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几乎完全没有考虑。显然,这是不符合探究式学习需要的。

三、在与教师谈到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时,老师们大多是抱怨教材难度太大、教材脱离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教学设施跟不上教学的需要、学生接受能力太差,等等。涉及到个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实行新课程标准的探索、实践和体会,以及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的人相对较少。

四、在听课和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上,其实是做了很多探索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如,大同小学一位教低年级语文的女老师,在解决新教材识字量加大的问题,就想了很好的办法。再如,前面所说到的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作文批改方法上做了很好的尝试,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的基本精神。我们总认为“外国的月亮

圆”,其实“中国的月亮同样圆”。金子就在我们身边,可惜我们发现、挖掘、推广得不够。

五、许多学校教师普遍提出,目前,对学校的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如何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如何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的评价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在三所中学学生问卷调查“学校需要改进的工作”3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课外活动”和“课程安排”,分别为95%、53%,位列该项目的第一和第二。结合学生代表座谈会上所获得的信息,显然,学生们发出的实际上是对优化课程结构、减轻学业负担、施行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呼唤。教育观念亟待转变

由于办学体制和招生政策的制约,也由于所处地域环境的局限,中、小学的生

源“素质”比较“差”,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反映最为普遍、强烈的问题。

一、在教师问卷调查“对学生群体的评价”120频次的项目柱形图中,对学生群体表示不满意的高达64%。在教师问卷调查“工作中的困难和困惑”16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家长不体谅、不配合、沟通困难、对孩子不负责任”,占受访教师的38%.二、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教师团队的评价”14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对教师团队表示“满意”的高达87%;“比较满意”的为92%。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教学工作的评价”1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对教学工作表示满意的高达52%;“比较满意”的为96%。在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当问到对自己学校教师队伍的评价时,老师们的自我感觉普遍良好。大同、西樵两所小学的老师,更是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第一的、最好的。

三、在学生问卷调查“最值得赞赏”450

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教育教学”占该项目的79%.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最令您满意的”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分别占92%和42%。说明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评价是相当客观的。这就形成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一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而对学生的评价却如此之低,以至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二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相当的高,对我们的老师和对老师的工作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而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却有失公允。

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是否说明,我们的教师,在认识上、观念上出了偏差? 中、小学生大多是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且由于中学层层“择优”,小学“优生”外流,生源素质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简单地抱怨家长或学生的“素质”,是不妥当的。

一、由于体制、政策或所处客观环境的

制约,生源“素质”是个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不变量”,而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可塑性强,因此,生源素质是个“可变量”。在“不变量”的大环境、大框架下,如何实现“可变量”转化,让孩子的素质从“量变”发生“质变”,关键恰恰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作用。

二、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低,但并不意味着素质低。在家长问卷调查“对孩子的首要期望”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学习成绩优秀”、“和谐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讲文明懂礼貌”,综合能力提高,分别占该项目的91%、77%、67%、45%和44%。

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学校应该“提高教学质量”者为87%;认为学校应该“优化育人环境”者为52%;认为学校应该“巩固师资队伍”者为38%;认为学校应该“办出特色”者为20%;认为学校应该“提供优质服务”者为20%。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是有学习的客观需要和学习的主观要求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看法,还是很有见地很有水平的;家长对孩子的成才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值的;家长的这种态度,或多或少是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的。因此,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行为习惯不好、浮躁懒散、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不全面、客观、准确。

三、在中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上,很多家长谈了很好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

1、对于家校沟通,大都是家长打电话给老师,而老师很少打电话给家长;

2、老师打电话给家长或找家长,大多是孩子出了问题;

3、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能成为有用的人;

4、希望能开设以家长为对象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青春期教育知识讲座;

5、欢迎班主任、科任教师到家里做客。等等。这些数据和信息,给学校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在生源素质“差”而学校又无力改变当前教育体制、招生政策及地域、~ 26 ~

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如何另辟蹊径,通过办出自己的特色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求得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看来,我们的老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面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家长观,努力改变、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去寻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途径。减负增效应予重视

校长、老师反映最集中、最普遍、最强烈的另一个问题是:忙!而且,校长和老师们普遍认为,有些“忙”,完全是人为的,不必要的。在的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以应付检查为主,以搞好教学为辅”。归纳起来,一是非教学因素的任务对正常的教学冲击太大,学校穷于应付,教师不堪重负。二是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学活动过于频繁,老师们难以保证学科教学的时间。三是尽管有些活动是必要的、有益的,但缺乏合理的安排,过于集中。四是有的老师外出过频过多,小一点的学校,有时甚至一

~ 27 ~

走就走了一半,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出的老师回来后,不得不补课时、赶任务、开快车、满堂灌。因此,老师们纷纷叫喊负担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学习。看来,应充分重视各项教学和非教学活动的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把教师的负担减下来,以确保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搞好课堂教学、搞好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7.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篇七

内蒙古自治区, 作为我国地域跨度最大的民族地区, 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内蒙古大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 历史上先后有1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 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 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蒙古族及及其他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 使内蒙古成为一座庞大的、活生生的民俗风情博物馆, 也使我区的草原民族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此外, 我区地形地貌多种多样, 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有辽阔的草原、茫茫的森林、浩瀚的沙漠、神奇的温泉、迷人的地质奇观, 等等。

我区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 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丰厚土壤, 更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 近年来, 内蒙古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以原风光、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979年起步的内蒙古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日臻完善, 为八方游客创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2006年全区旅游业再创历史新高,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51.7万人次,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8.24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23.25万人次, 实现创汇4.04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279.71亿元, 比上年增长34.42%, 旅游业产值已经相当于自治区GDP的5.82%。

在这种巨大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值中,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地旅游者将费用用于购买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 据统计2004年全区旅游产值近58个亿, 其中10%用于购买旅游纪念品, 而且这种现象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之下, 旅游工艺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整个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从业人数不断增长, 并且由此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数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目前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生产、销售规模小, 产量低, 尤其在产品设计方面, 文化含量低, 格调不高且同质化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工艺品市场与企业的现状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 并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为政府和企业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 其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文化推广角度来看

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是内蒙古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物质体现, 对这类产品市场和企业的调研分析对推广内蒙古地域文化形象的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工艺品虽小, 却是反映一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旅游地给游人留下的印象如何, 除了景点的高质量, 服务的高水准, 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本身给游客留下的纪念意义也十分重要。来内蒙古旅游的人大都有这样一种遗憾, 临走时选不出几样满意的纪念品。传统的旅游商品, 如蒙古刀、银制的酒具、皮质品等大多品种单一, 形式老旧, 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不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且有不少工艺品制作粗糙、缺乏美感和相应的历史文化内涵, 根本无法体现出“纪念品”的价值。回归问题的根源不难发现, 内蒙古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缺乏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例如:在内蒙古一些地方卖的各式佛珠, 在浙江的普陀山也能买到;在呼市古玩一条街看到的古玩手镯, 在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里同样也有。所以有必要对区内市场上现有的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的种类、层次和特色进行调研分析。

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通过这种调研活动, 有助于推动民族旅游工艺品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进而推动与之相关产业尤其是原材料产业的发展, 并最终加快我区整个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如前所述民族旅游工艺品行业, 存在企业生产、销售规模小, 产量低, 产品设计创意不足, 产品格调不高且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研研究, 必然会推动该产业的变革与发展。而且, 该产业产品, 如皮质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木质工艺品等的原材料大多取自内蒙古自治区富含的天然或人工原材料, 该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大大推动此类原材料市场的发展。此外,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 因为民族工艺品也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间接推动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我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及文化大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从学产研互动角度来看

有助于推动设计教育尤其是工业设计教育在区内的推广与发展, 进而带动相关企业的创意研发能力的进步, 并最终为学产研互相带动的良性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工业设计是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需求的设计专业, 其主要从功能、造型和使用方式等方面对现代工业产品进行创新设计, 并以此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增加企业的利润率, 在现代社会中, 工业设计及工业设计教学研究体系的成熟程度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 我区已有数所高校开设了工业设计展业,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产业支持, 大多存在理论难以联系实际的问题, 从而制约了该专业在我区的进一步发展。但另一方面, 如上所述, 我区的旅游工艺品产业目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产品的工艺水平粗糙, 特别在设计研发能力上还处在民间业余层次, 旅游工艺纪念产品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区旅游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 也不利于我区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 总结其中原因就是“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 创新设计和制造工艺环节落后”, 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强项。

因此, 可以以此调研为契机, 一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学术研究, 为企业的设计生产提供指参考意见, 同时为这些企业注入新的设计活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企业的设计品质, 促进企业抓住机遇较快的发展。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 使我们的设计教学有更好的实践平台, 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机会, 提升设计产品的品质, 同时, 可以吸纳更多的社会企业利用这个平台为他们的企业设计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 还可以广泛的开展研发合作, 为内蒙古的民族产品创新做出贡献, 实现校企合作, 避免资源浪费, 达到互利双赢。此外, 学校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探索出一条贴近生产实践、培养动手应用型工业产品设计人才的路子和教学体系, 促进自治区相关高校自身设计专业的办学转型。

综上所述, 此调研对内蒙古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大区的建设进而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学术领域, 相关的研究虽偶有涉及但基本上属在空白阶段, 因此很有必要对该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及热点。内蒙古自治区, 作为我国地域跨度最大的民族地区, 近年来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 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区民族旅游工艺品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工艺品市场与企业在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 进而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对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重要意义。

8.旅游乡镇规划 篇八

关键词: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22-01

步云山乡位于庄河市北端,东与仙人洞镇、西与桂云花乡、南与蓉花山镇接壤,北与盖州一山之隔,四面环山,是典型的辽南山区乡,呈“八山一水半田半庄园”格局分布,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和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节点。步云山距“辽南小桂林”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冰峪、国家海岛森林公园“海上盆景”海王九岛、石城岛以及银石滩、天门山、城山古城等名胜古迹车程不超过1小时。该文以《步云山乡总体规划》为例,探讨旅游乡镇规划。

1 规划背景

大连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东北核心城市规划,以庄河为中心的黄海城市组团,是北黄海沿岸开发开放的主体。庄河市旅游发展以温泉水乡生态庄河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生态、温泉、海岛等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一流的东北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城。发展温泉旅游产业,是辽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步云山乡是庄河市北部山岳旅游区的核心城镇;同时步云山温泉旅游经济区的确立,为城镇发展未来依靠旅游业和服务业,提供新的机遇。

2 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1 旅游资源现状

具有“云、山、林、泉、河”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得天独厚。云—辽南第一峰的步云山。步云山属于千山山脉余脉,山势险峻,层峦叠障,怪石嶙峋,气势磅礴。峰顶常有云雾弥漫,步云山由此而来。山—老黑山海拔1078 m,堪称辽南第二峰。古树、古石坡、古炭址,共同组成了老黑山特有的古老神韵。林—老黑山生长着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最原始的5000亩原始次生林,古老而神秘。其中有不少珍稀而神秘的植物。泉—冷地与热地并存,既有热泉,又有大叶沟的永冻地,构成天然的阴阳空间结构,步云山乡有东北第一泉的美誉。河—蛤蜊河发源于老黑山,到碧流河水库入口处,约有百余里。缓流碧波荡漾,急流浪花飞泻。

2.2 旅游业现状

步云山乡是庄河市重点旅游小城镇,是大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是大连冬季“3S”旅游景点。获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全乡四面环山,地貌奇特,风光秀美,被列入大连生态功能保护区。步云山温泉度假、蛤蜊河漂流、沟域资源丰富。乡域内以步云山、老黑山、蛤蜊河、温泉自然资源为中心,以此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形成有机的整体、带动全乡的旅游发展。

3 旅游发展规划

3.1 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近期:旅游开发成型期,旅游建设投入和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东北著名、全国知名的北方温泉生态旅游胜地。远期:旅游成熟期,旅游区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随着旅游区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时期,形成自己特色。成为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温泉生态旅游胜地。

3.2 旅游形象定位

云山奇境,步入青云—— 云、山、林、泉,东北第一温泉小镇。

3.3 旅游规划布局

乡域旅游总体规划布局采用“三区、一核心、一带、八大景观”的新格局。(1)三区:步云山风光区、温泉养生区、生态农业区;步云山风光区—— 以步云山,老黑山丰富的自然山水、森林等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特色项目,打造集登山观光、祈福圣地、森林探险、强身健体,科普考察、民俗民风体验为一体的步云山风光区。温泉养生区—— 以温泉、稻田等资源为依托,形成集温泉度假、休闲养生、商务会议、康体运动功能于一体的度假养生区。生态农业区—— 自然环境优美、乡村野趣浓厚、绿色食品多样、农事活动新奇、乡土文化丰富,可以为城市人提供别具情趣的休闲旅游内容。(2)一核心:步云山中心城区。(3)一带:蛤蜊河景观带。(4)八大景观:具有地方特色的八大景观。

4 乡域体系规划

以旅游经济为依托,主要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强第三产业的带动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培育新兴无污染食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村镇空间结构既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载体,又是引导和调控区域共同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村镇发展轴线将该乡分散、无序的经济状态变为相对聚集、层次合理的格局。构造步云山乡“一心二辅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心——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城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核心区,辐射和吸引周边村屯。集中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以温泉为主体旅游业,吸引游客停留和消费,以带动全乡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二轴—— 南北步云山生态旅游发展轴及东西城镇特色经济发展轴。三片区—— 以三个中心村为辅助,形成步云山乡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加强其与城区的交通、物流、技术、信息等联系,推动村镇体系合理、有序的发展。

5 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以山地、蛤蜊河、热泉、鸣溪等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形成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行政商贸及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山地旅游泉镇。规划中心城区以温泉度假区为核心,形成“二轴、五区、八组团”布局结构体系。二轴:蛤蜊河生态景观轴、南北发展轴。五区:步云古韵(老镇区)、步云新貌(新镇区)、步云奇葩(旅游文化产业区)、罗岛会所(罗岛)、圣水温泉(温泉村)。八组团:温泉度假组团、北部居住组团,行政办公组团、商业服务组团和南部居住组团,旅游门户组团、民俗文化组团和步云风情组团。构筑山地旅游型城镇风貌、打造鲜明城镇特色景观。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建设,优化各类建设用地,形成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突出完善中心城镇职能。提高土地开发强度,走土地集约化发展,加强环境治理与市政设施基础性建设,完善现代化小城镇的环境基础。

6 结语

旅游乡镇应立足地区优势,以区域发展大环境为背景,定位乡镇的功能。依托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创造一流旅游品牌。注重村镇产业发展,借助良好地方经济基础,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突出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深度挖掘旅游文化产业,统筹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业及其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整合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创立旅游品牌。研究旅游型城镇人口周期性变动规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旅游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2013-2030.步云山乡总体规划[S].

[2] 步云山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

上一篇:钢琴租赁协议书下一篇:新员工上岗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