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共13篇)
1.《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一
《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课程改革是技工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技工教育要想办出特色,要想办出生机和活力,就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市场。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是有生命力的、前景广阔的专业。为培养适应现代饭店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本专业首先在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分离的状况,根据饭店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重新设置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开设了近20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职业道德;牢固的服务意识、组织意识和吃苦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现代饭店前厅接待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吧服务与管理能力等。课程设置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外语、微机和专业课教学。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既开设“英语精读”,又开设针对性较强的“饭店情景英语”,既注重学生们的综合英语水平,又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口语与听力能力。
由于能够根据酒店的用人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我们在教学上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学生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过硬的技能。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操作能力弱,眼高手低,是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酒店在录用中职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学生技能操作是否扎实、实践经验是否丰富。针对酒店的用人要求,我们开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传授就业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培训。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线型与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纯线型教学方式战线长、效率低、学生进入角色难的局面。对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前厅、客房、餐饮等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集中学习、强化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在技能教学中,采取“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的“四我”方法,对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使学生的基本功学得扎实、规范。对培养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课程,如德育、美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采用线型教学法,使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建设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积极利用Internet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课件等先进设备来开发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了解酒店的规范化服务与管理,了解国际酒店业的最新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高效性。
(三)建立产学结合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实施订单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办学特点,聘请与专业有关的领导、经验丰富的饭店管理专家和学者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进行教学研讨,开设酒店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参与指导实习等。同时,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纽带,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试点,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了酒店对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
(四)改革考试办法
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技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在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对餐饮、客房、前厅、社交礼仪等技能课程,在期末考试中采取了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理论课与技能课考核各占50%,技能操作又分成几个项目,按照省劳动厅考试要求,分别考核记录成绩。这种“一票否决制”打破了死记硬背的老框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技能操作练习的积极性,引导督促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又能掌握过硬的技能,保证了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特色
(一)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激发就业意识
在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例如餐饮服务,要求指导教师先组织学生了解各类餐厅的服务程序和操作标准,使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引领宾客入座、斟茶、点菜服务、上菜分菜、席间服务、收银结帐到送客,进行模拟训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
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
(二)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性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安排中,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培养占了教学计划的一半左右,而且还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实践计划。
观摩考察: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校内实习、实训,结合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去酒店参观,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请酒店人员给以讲解,增加学生对酒店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酒店见习锻炼,使学生对饭店有更直接的体验,然后再回到课堂,深化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岗前培训: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实习前的1周时间,严格按照饭店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前厅、客房、餐厅服务技能的高强度训练,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并适应饭店角色,尽快实现由一个学生到一个饭店人的转变。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期1年。学生在学完所有课程之后进入实习阶段。这期间,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的各个环节,更深入地了解酒店服务与管理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深化对饭店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饭店人做好充分准备。实习期间,学校要与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及时给予指导、慰问与鼓励;选好学生实习组长,加强学生实习的自我管理;要求每位学生写好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填写实习自我鉴定,谈心得体会,进行全面总结。实习成绩记入学业成绩。
几年来,我们与喜来登大饭店、瑞豪酒店、海德酒店、南航凯宾斯基饭店、塔里木酒店、吐哈石油大厦、鸿鑫酒店、金谷酒店等建立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与这些知名酒店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产学结合,提高教学水平,树立专业形象。
(三)组织好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
对学生推行“双证”制度,即毕业时必须同时拿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中级餐饮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考取中级调酒师证书、导游资格证。
(四)围绕教学中心,模拟酒店管理模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面向市场,教书育人,旅游行业的用人标准就是我们育人的标准”。为了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赢得社会承认,尽快实现由一名学生到一名饭店人的转变,我们在学生管理中模拟酒店管理方式,围绕教学中心,以酒店需要为标准,突出“从严、深入、到位、爱心”。班主任由熟悉酒店业务、懂得酒店管理、擅长学生思想工作的专职人员担任,从根本上克服过去兼职班主任无精力管和不懂业务的班主任不会管的弊端;模拟酒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比如改过去的班长、班委、组长为经理、主管、领班,并佩带职务标志;重点抓好军训、早操、课外活动、自习、卫生、考勤,培养学生先进的理念、良好的作风、过硬的技能、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教会学生“做事先作人”。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及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敢于面对现实,正视挫折,并能从挫折中崛起;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相信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前途充满信心,始终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经验总结。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将围绕培养目标和行业需要,通过专业文化建设,力争再用几年时间办出特色,形成品牌。
2.《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二
关键词:中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方法
目前, 许多中职学校顺应市场需求, 纷纷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前厅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同时有着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也可把其称作职业技术课。在传统授课的时候, 教师总是以生动的课堂内容讲述给学生, 告诉他们如何去做, 但是这种口授的教学方式存在许多与市场要求不适之处。因此, 《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要适应形势的发展,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为饭店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全面应用型人才, 以适应饭店业的发展, 这是旅游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首先, 教学程式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前厅服务与管理》这样实操性强的课程来讲, 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那么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前厅服务接待的程序和技巧, 更不用说向客人提供高效、准确的服务。其次, 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学生难以学以致用。传统教学中, 统一实验教材, 内容、方法固定化。《前厅服务与管理》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由于受到传统课程模式的影响, 一直以来,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基本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 往往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系和系统性, 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 而缺乏实践环节的训练, 因此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要领, 很难适应酒店复杂的工作环境。最后, 教学手段单一化, 教学场地受限。目前大多数学校给学生上课的场地一般都在教室中进行, 教学条件受限, 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枯燥、抽象。然而, 根据学生酒店实习结束回学校的反馈意见,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大落差。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 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念, 推出新的教学方法,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中职学生由学习型向能力型和应用性转变。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探索, 除了讲授以外,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 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 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测试题目, 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 要求被试者处理各种问题。在《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中, 我在某个专题设定场景,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例如, 在讲授预订客房时, 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位扮演前厅预订员, 一位客人, 让学生自由发挥, 学习整个预定程序。我根据学生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纠正讲解。我在教学中还模拟了其他场景, 如前厅接待散客的受理, 访客留言和住客留言, 客人投诉处理, 等等。角色扮演法能化难为易, 将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 以轻松、简单的方式展现出来, 使学生进行类比和反向联想, 更好地理解。
2.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堂能使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合二为一, 既有教师的精华启发, 又有现代媒体的适时参与, 可以贯穿整门课程的教学。通过PPT, 将服务操作流程公式化展示在学生面前。酒店管理是一门十分讲究细节和程序处理的课程, 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PPT演示软件的帮助, 可以将书本上大段的阐述性语句转化为流程图和步骤图。比如, 在讲授解决前厅突发事件时, 沟通协调时, 可以用图片、录像形象地表示出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把抽象具体化, 逐步引导学生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化解事件。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将以往以传统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它分为“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四大步骤。前厅对客服务全过程包括:宾客抵店前、宾客抵店时、宾客住店期间、宾客离店时和宾客离店后五个阶段在创设情境下。抵店前:有预订服务、店外迎接服务;抵店时:门口的迎接服务、行李服务、办理入住登记手续、问询服务、外币兑换服务;宾客住店期间:账务的处理和审核、问讯、换房、委托代办、受理投诉、留言服务、商务中心服务;宾客离点时:结账服务、行李服务、送客离店服务;宾客离店后:客人遗留物品、信件处理、建立客史档案。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生动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当前问题。而后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 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优化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进行效果评价时, 要求学生如实地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实训报告,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这样可丰富学生的时间技能, 锻炼学生前厅服务技能, 逐渐形成标准化服务模式。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既可以用于知识教学, 又可以用于技能和态度的教学, 是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及解决问题。我在进行《前厅》教学时, 设计若干个与教材配套, 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例如在前台收银过程中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内, 客人在办理退房结账手续, 前台收银处接到客房处打来的电话, 说查房时发现一个水晶杯不见了, 并且确认在客人入住酒店时房间内配有水晶杯的。就这个案例, 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当班的收银员, 该如何处理此事?在分析讨论之前, 教师将此案例分发给每个学生,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酒店行业资料和有关旅游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以便查找到分析该案例的理论依据, 从而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5. 双语教学法
旅游专业涉外性强, 前厅又是与外宾接触最多的酒店部门, 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极高, 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以及较强的专业外语表达能力, 才能胜任前厅部的工作。因此, 我在教学时开展了双语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前厅专业知识, 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增加小品的排练, 如前台收银、接待入住, 并鼓励学生使用英语来完成角色扮演的任务,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中职教育应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中职教育必须在师生、教材、教学条件等方面做好好准备, 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旅游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培养高星级饭店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素琴.多种教学方法在《酒店前厅服务》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9) .
[2]聂嘉恩.说课评课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M].2009.
3.《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三
摘要:传统的理论考核无法有针对性地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突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考核办法的改革思路、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等三个方面提出课程考核办法的方案。
关键词: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考核;考核内容
一、《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考核办法改革的必要性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方向和必修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定性为考试课。传统的理论考核,仅仅能考察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或是学生的突击记忆能力情况,无法有针对性地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无法实现培养出酒店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因此,对《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进行考核办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思路
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首先需要转变思想,要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指导思想,要以考核学生能力和素质为考核观念,强调能力素质的提高,努力构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考评體系;在考核中还要注重发挥考评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努力促进老师教学方法、观念的转变,提高课程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此次课程考核方式较以往方式有了一个重大改变,将以往以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转变到以测试实践能力高低为考核的考评。考核改革主要是改变原来以笔试为主转向综合方案制定与执行,并通过模拟或者实践的方式进行课程汇报,以达到考核与提高并重。因此,《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
学习成绩考核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一定要要重视考核成绩的全面性、合理性及科学性。根据课程特点,《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考核办法可以设计为:课程成绩(100%)=平时成绩×30%+理论考试×30%+实训考试×40%。
(一)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满分为100分,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讨论、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四项内容,其中上课出勤、课后大作业各占40%,课堂讨论、课堂笔记各占10%。其中,课后大作业教师可以布置酒店前厅或者客房的相关案例,给学生不同角色(大堂副理、基层面客员工),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将方案上交。教师根据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给与相应分数。
(二)理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标准
理论考核内容的选取的依据是《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分布章节、课程知识目标、课程所需的学时和课程的重难点,每一章都应涉及,每一章也赋予相应的分值,以保证试卷的全面性、科学性。理论考核主要考察学时对前厅客房的基础理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对于需要实训重点考核的章节如前台接待、中式铺床等内容,可以在理论考试中少涉及一些。
(三)实训考核的内容和考核标准
(1)散客入住1.礼貌问候、询问是否预定。2.如有预定,查找预定资料;无预定,推销房间(中、高、低档推销)。3.请客人填写登记表;并与其确认租房种类、费用、结算方式、退房时间。4.请客人出示证件,核对与登记表内容是否出入。5.填写入住联单;收押金;有无贵重物品寄存办理。6.填写房卡,递交房卡(钥匙);介绍其用途,礼貌及祝福语。7.通知客房、送单;输入电脑。8.以上程序3分钟内完成。25
(2)团队入住1.与陪同确认团号、人数、住宿时间、用房数量。2.及时匹配该团预定资料。3.收取押金,贵重物品的寄存。4.给用房配套钥匙(卡)。5.办理登记时间,通知楼层,分房表交行李生,送单。6.输入电脑;以上程序2min内完成。15
咨询服务1.本市基本的旅游景点。2.本市的交通状况。3.酒店营业状况及收费等。4.下高速到酒店的交通路线。5.本市特色饮食及人文风俗。15
应变能力突发紧急事故的应对,刁难顾客的投诉处理。15
销售艺术1.房间销售。2.配套服务销售。20
项目要求细则
床单(27分)1.一次抛单定位。2.不偏离中线。3.床单正反面准确。4.床单表面平整光滑。5.包角紧密平整,统一式样
被套(9分)1.一次抛开。2.平整。3.被套正反面准确(抛反不得分)。4.被套开口在床尾(方向错不得分)
羽绒被(38分)1.打开羽绒被压入被套内做有序套被操作。2.抓两角抖羽绒棉被并一次抛开定位,被子与床头平齐。3.被套中心不偏离床中心。4.羽绒被在被套内四角到位,饱满、平展。5.羽绒被在被套内两侧两头平。6.被套口平整且要收口,羽绒被不外露。7.被套表面平整光滑。8.羽绒被在床头翻折45厘米。9.尾部自然下垂,尾部两角应标准统一
枕头(2个)(14分)1.四角到位,平整挺括。2.枕边与床头平行。3.枕头中线与床中线对齐。4.枕套沿无折皱,平整,自然下垂
综合印象(12分)1.整体印象:三线对齐,平整。2.操作过程动作熟练流畅,表现大方
4.《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四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职高专《安全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探讨了该课程传统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本院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授方法作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项目化、案例法、研讨法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教学改革项目化案例法研讨法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逐渐好转,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安全生产相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给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暴露出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必须要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大的决心、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通过更加严格的企业安全管理、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更加有力的安全监管、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更高标准的行业准入、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监察条例等,出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执业制度,提高了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安全管理人才的紧缺,但由于种种原因,安全管理人才仍然相当缺乏。因此,针对不同高职院校,开展安全管理与法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院为工业环保与安全专业学生开设了《安全管理与法规》课程。
一课程教学目的及大纲要求
高职高专的工业环保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从事工业缓解与安全监测分析、工艺设计、技术改造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安全管理与法规》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的本质和管理的相关原理,使之具备一定的安全素养,建立基本事故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2)使学生了解我国相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监察条例,以及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等。本课程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二传统教学的弊端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教学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以此调整教学策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否定,呼吁运用现代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总之,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主,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安全管理与法规》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配合研讨法教学和案例法教学,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08、09级学生中试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在工业环保与安全专业大二上期,与已经学过的《安全心理》、《安全认识实习》等课程紧密衔接,与同时学习的《化工安全技术》、《机械安全》相互辉映,为大二下期的《电气安全》、《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打好基础,是本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共90个课时,其中60个理论课时,30个实践课时,采用项目化教学。
四结束语
5.《酒店餐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篇五
课程名称:酒店餐饮管理 / Restaurant Management 课程代码:030635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
上机/实验学时: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管理学概论》、《现代饭店管理原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学概论》和《公共关系学》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 开课院系: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教材:李贤政.餐饮服务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主要参考书: 1. 餐饮管理.蔡万坤.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酒店餐饮经营实务.詹益政.南方日报出版社 3. 餐饮实务(中等旅游职业技术教育系列教材).张粤华.中山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酒店餐饮管理》课程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中酒店管理方向的一门选修专业课。本课程以餐饮管理的理论为基础,以业务经营活动为中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餐饮经营实务:包括餐饮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市场营销、经营计划、原材料采购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服务、酒水销售服务、宴会经营和产品展销,以及产品价格、成本核算与控制等环节的具体操作和管理。本课程具有技能性强的特点,在掌握餐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以上各环节的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结构,掌握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章节内容在整个餐饮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实务性。2.餐饮管理涉及餐饮运营的各环节,是餐饮经营成败与否的关键。因而各环节缺一不可,均应熟练掌握与运用,均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3.结合课堂讲授,切实加强对学生餐饮经营实务过程的分析与实际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第一章 饭店餐饮概述 教学内容: 一.餐饮业发展概况 二.餐饮部的地位与任务 三.餐饮部的经营特点 四.餐饮部的组织机构与部际关系 教学重点:
1、餐饮管理的内容
2、餐饮管理的特征与特殊性
3、餐饮部的组织机构与部际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中外餐饮业发展概况,明确餐饮部在饭店中的地位和任务,掌握饭店餐饮经营过程中的特点以及餐饮部内部组织机构的特征,熟悉餐饮部与饭店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餐饮服务 教学内容:
一、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 托盘 餐巾折花 摆台 斟酒
二、用餐服务方式: 西餐常用服务方式 中餐常用服务方式 自助餐服务方式
三、餐饮服务的主要环节: 餐前准备环节 开餐服务环节 就餐服务环节 餐后服务环节 教学要求: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简略的知识介绍+实际的操练+典型案例的分析+参观完成,要求学生能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章
餐厅管理 教学内容: 一.餐厅经理的职责 二.餐饮成本及利润 三.各项报表及统计资料 四.检查与督导 五.餐饮帐单的管理 六.餐饮服务环境的布置与安排 七.餐饮服务质量的控制 教学重点:
1、餐饮成本及利润
2、餐饮服务质量的控制 教学要求: 了解作为餐厅经理的具体职责,也明确餐饮部各岗位的主管上级,各单位间的相互协调与督促作用。掌握餐厅经营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运用餐厅各项日常管理资料以有利于餐厅的管理与调整。第四章
餐饮原料的采购与库存管理 教学内容: 一.食品原料采购管理 二.食品原料库存管理 教学重点:
1、如何设立采购组织
2、采购质量控制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食品原料不同于工厂企业生产原料的特征,学会如何利用采购组织设置、采购运作
程序、采购质量控制方法、采购数量控制方法、采购方式的确定等手段来做好餐饮成本控制;学会解决采购过程中具体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餐饮原料验收管理的方法;掌握库存原料的基本管理方法。第五章
餐饮产品生产管理
教学内容: 一.餐饮生产管理概述 二.餐饮生产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三.餐饮生产场所的安排与布局 四.餐饮生产质量控制 五.饮品生产管理 教学重点:
1、餐饮生产场所的安排与布局
2、餐饮生产质量控制 教学要求: 了解餐饮生产管理的一般特征、了解生产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了解生产场所的安排与布局;掌握餐饮生产质量控制的一般原理及控制方法;懂得饮品生产管理的方法。第六章 菜单的筹划设计与制作实施 教学内容: 一.固定菜单的筹划、设计、制作 二.变动菜单的筹划与实施 教学重点:
1、了解菜单的各种类别和表现形式
2、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确定菜肴的取舍 教学要求: 了解菜单的各种类别和表现形式;掌握制定固定菜单的依据;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确定菜肴的取舍;学会菜单上各分类菜肴价格幅度的确定;掌握固定菜单的制作技艺;掌握变动菜单价格核定方法;学会如何实施变动菜单。第七章 餐饮市场营销与销售管理 教学内容: 一.餐饮市场营销原理 二.餐饮产品销售计划 三.餐饮产品价格制定 四.餐饮营业场所的销售决策 五.餐饮销售控制 教学重点:
1、餐饮市场营销原理与方法
2、餐饮营业场所的销售决策
3、餐饮销售控制 教学要求: 学会科学制定餐饮产品销售计划,采用合适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法,合理确定餐饮产品的价格,掌握餐饮营业场所的销售决策方法,懂得如何进行餐饮销售控制。第八章
餐饮酒水销售服务管理 教学内容: 一.使用标准的计量与饮用器具
二.执行标准的操作配方 三.遵循标准的操作规范 四.酒料的管理方法 教学重点:
1、遵循标准的操作规范
2、酒料的管理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饮品的一般种类,掌握饮品生产管理的具体标准与具体内容,明确吧台工作的具体职责,运用酒料的管理方法进行餐饮酒水的销售服务管理。第九章 餐饮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内容: 一.如何吸引人力 二.如何培养人力 三.如何确保人力 四.管理者训练 五.干部训练 教学重点:
1、如何培养人力
2、管理者训练 教学要求: 了解如何通过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管理、待遇及福利制度的调整等来吸引人力;在从业者、社会方面等如何培养人力;掌握如何确保人力及管理者与干部的训练以满足酒店餐饮服务管理之需要。第十章 餐饮管理与经营 教学内容: 一.如何作可行性研究 二.如何创造餐厅的魅力 三.避免成为顾客不欢迎的餐厅 四.避免出现顾客不欢迎的服务 五.如何掌握消费趋势 六.确立餐饮经营理念 教学重点:
1、如何创造餐厅的魅力
2、如何掌握消费趋势
3、确立餐饮经营理念 教学要求: 了解如何筹备开餐厅,如何避免出现餐厅经营中的不利方面,掌握如何创造餐厅的特色并逐渐形成餐厅的经营理念,在分析掌握未来消费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餐厅的经营与管理。
三、教学时数分配 习题课课程课程内容 讲课 实验 上机
小计 讨论课 设计 第一章 饭店餐饮概述 2 2 第二章 餐饮服务 6 6 第三章 餐厅管理 4 4 第四章 餐饮原料的采购与库存管理 2 2 第五章 餐饮产品的生产管理 4 4 第六章 菜单的筹划设计与制作实施 4 4 第七章 餐饮市场营销与销售管理 6 6 第八章 餐饮酒水销售服务管理 2 2 第十章 餐饮人力资源管理 2 2 第十一章 餐饮管理与经营 2 2 共 计 32 32
四、说明 1.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a)《餐饮管理》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因此需学完了《管理学概论》、《现代饭店管理原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学概论》和《公共关系学》课程后,安排本课程。b)本课程中“会议餐饮服务”内容,着重于从餐饮的角度来进行宴会类别的区分和服务,宴会餐饮经营的特点,宴会餐饮服务管理过程的组织。c)本课程中“餐饮产品的价格、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内容,着重于餐饮产品和餐饮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区别于《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基础工作。2.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d)对诸如“餐饮管理的基本要领”“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等必须要求掌握; e)对诸如“餐饮产品生产管理”、“餐饮产品销售管理”等内容必须熟练掌握; f)对各章节中涉及餐饮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都要求学会应用。要说明的问题
6.《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六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关于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党的十五大提出文化市场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抓管理是为了促繁荣,管理是手段,繁荣才是目的。何谓“管理”?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含意,而文化市场管理就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控制等职能来规范协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所谓“服务”,就是为集体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管理好文化市场就是看你如何服务好文化市场经营业主,文化产业是否有品位、有靓点、有地方特色。如何使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执法人员的管理思想与服务理念对管好文化市场有深刻的影响。目前,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注重管理,淡薄服务;同时,由于文化市场布点广,经营业主构成复杂,其素质也良莠不齐,商人的趋利性和侥幸心理的存在,致使文化市场管理和服务变成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呈动态性、易反复,且很普遍。要做好这项工作,文化市场行政人员必须认清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坚持不懈,才能真正的管理和服务好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一、当前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人性化管理。文化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缺少交流,只是在文化市场检查中打交道,无意中形成了“不管不理,一管就理”的对立关系,有的执法者认为,我是管理者,我怎么说,你们就应该怎么做,要是经营者不能言听计从,就误认为违法违规。这种非理性的管理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损于执法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2、以罚代管屡见不鲜。文化市场经营业主之所以违法违规是因为利益趋使,他们想通过少投入或薄利多销的方式获得利润,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当然,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罚款不是目的,是一种管理手段,目的就是使经营业主守法经营。“以罚代管”之所 以成为管理者的一种选择,是因为处罚可以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使“不合法”行为“合法”起来。文化市场管理是市场检查多,上门服务少,监管打击多,教育引导少。“以罚代管”、“一罚了之”事情时有发生,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罚,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既使违法违规经营者罚了款也不能让他们守法经营,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影响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社会形象。
3、执法不公,处罚不严依然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经营者,一旦被处罚,就千方百计托人情,找关系,讨价还价,甚至小恩小贿,有的执法人员不按原则办事,捉老实人吃亏,这种当管不管,当罚不罚,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存在问题成因探析
1、行政管理人员思想觉悟有待提高。现实中,大道理好说,落在行动上好象是另一回事,一些人不思进取,缺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抱着“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忽略了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与提高,对党的文化市场建设路线方针政策一知半解,这种思想觉悟不合格的人,很难胜任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2、不满现状前途迷惘。某些县市区的文化行政执法人员的待遇存在不一致,有的是全额拔款单位,有的是差额拔款单位,有的定编人员少,借用人员多,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享受的待遇不同,因此,对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产生了不同反映,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强调个人本位,遇到事情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实际困难,重实惠、求实用,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并不亚于单位其他同志,而自己的待遇则没有与工作量相等,最终,工作中也就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3、私心杂念作怪。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追求高消费,这无可厚非,要是在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甚至充当违法违规经营者的保护伞,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正是由于不正之风的思潮,个别违法违规经营者总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让管理者为违规行为开绿灯,以达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不受处罚或少受处罚的目的。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要是执法人员惨杂着私心杂念,势必影响执法人员的形象。
4、服务意识淡薄。有部分人,好象天生就会玩弄权术,本来很容易办到的事,硬是故弄玄虚,摆出一副神秘的架势,一会儿要研究、一会儿需讨论,好象事情一下子解决了就显现不出管理者的地位与权利,这种行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三、做好文化市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对策与途径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
①针对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思想素质现状,应着重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种教育要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能否将这支管理队伍按照文化部提出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标准建设好,必须增强每一位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的一些思想道德心态逆转及理想追求淡化的观念,必须及时加以扭转。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让执法人员知道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党中央对文化市场寄予厚望,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着重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中“就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竟争力”这一重要精神,是对文化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因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激发自身的智慧和潜能,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服务。
③消除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自我意识膨胀现象。对于某些自我意识很强的基层文化稽查人员,单位应连续性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真正投身到文化市场工作中来,增强是非辨析力,调整自我控制力,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所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正确掌握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的界限,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铲除工作中 出现的各种索、拿、卡、要、吃、请等现象。文化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法律、法规,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理论,才能适应工作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学习计划、学习安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形式主义学习为自我需求学习。
(2)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通过每年集中时间进行封闭式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文化业务水平。通过实践锻炼,吸取办案经验。在办案过程中,执法程序要严格、立案标准要明确、询问笔录要整洁、文书制作要规范、现场取证要真实、处罚尺度要合理、办理过程要公开、行政执法要透明,从而有助于提高每个执法人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现行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完备之处,一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虽然是确定了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主导地位,但是对电子游戏、网吧、录像制品等市场,公安、工商、电信、新闻出版等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造成管理权交叉。二是不能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级管理,即县级文化市场管理不能与市级文化市场管理同步。尤其是文化市场管理权下放到区、县后,后续的指导、监督、检查等配套措施也未跟上,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熟悉实体法的运用,不熟悉程序法的执行,执法监督和约束机制也不完善;执法手段落后、经费不足,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反应能力、威慑能力和执法效果。所有这些从根本上影响了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不利于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创新市场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建立科学统一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并严把执法队伍人员入口关,建立富有活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2、改变文化市场行政服务理念,合理规范文化产业市场
(1)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文化行政执法部门应开展“假若我是文化市场经营者”的换位思考活动,多思考“经营业主的需要什么,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欠缺或不足”等,从而进一步增强服务文化经营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心诚意地为文化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围绕“执政为民,服务市场”做工作,坚持“刚性”法律,“柔性”执行的人性化执法宗旨,寓执法 于服务,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协调、引导、教育、服务”上做文章,多为经营者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做大做强做优上出谋划策,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倾听经营者的呼声,使经营者对执法人员的“满意度”达到最佳状态。
(2)树立平等意识。管理者与经营业主只是职业不同,没有贵贱高低之分,要把自己摆在和老百姓平等的位臵上,懂得尊重,注意倾听,提升做事的觉悟、水平和能力,进而不断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管理者时时处处以命令的口吻命令要求对方这样不行,那样不对,就会给人以居高临下,强加于人之感,引发其内心的抵触,乃至对抗情绪。执法人员要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树立平等意识,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以服务者的身份与经营业主进行对等交流,进而建立起管理与服务的新型关系。同时,要做到严以律已,光明磊落,诚恳待人,文明礼貌,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同志,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充分认识权力就是责任,就是服务,就是奉献。
(3)树立服务意识。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肩负着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不仅是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更是人民的勤务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真心实意地帮助经营者出好点子,多办实事,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排扰解难,让经营者感受到你的诚意。在服务上,要立足高起点,着眼于大目标,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去观察和思考,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围绕管理中心工作,维护经营者根本利益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中,不断提高服务层次,从实际出发,从点滴做起,决不能“作秀”,搞花架子,决不能凌架于经营业主之上,同时还可采取举办培训班的方式提高经营业主的思想觉悟,使经营业主学法、知法、用法,达到规范经营的目的。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对文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良、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 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民间和贸易并举的文化对外开放新局面。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确保实现县县有达到国家规范建设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城市社区有文化服务设施,60%以上的行政村有文体活动室的目标,建成一批与民族文化大省形象相称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初步建立起以省为中心,设区市为枢纽,县、乡、村为基点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和行业组织,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培育、市场调节、行业自律、服务维权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培育资金、人才、设备、技术和艺术设计等各类文化要素市场,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积极开发健康文明的新兴娱乐项目,增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引导并拉动消费,进一步激活我市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7.《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七
餐饮服务技能课的特征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理活动方式, 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体现于“一招一式”之中, 具有以下特征:
讲演练结合, 互补互利讲解、演示是教学之本, 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服务技能的培养关键在于练, 操作演示只是解决了服务的各项程序及质量标准问题, 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服务基本功,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练习是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必要途径。实践经验表明, 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大量的练习, 光学不练是不可能学会动作技能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十分复杂, 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操作练习, 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多次训练到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
启发诱导, 手脑并用技能按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在实践中, 这两种技能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动作技能是以外部动作正确、完善、合理为主要特征, 心智技能则是以内部心理活动正确、完善、合理为主要特征。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 心智活动是外部动作的调节者, 在完成比较复杂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动作技能, 而且也需要心智技能。动作技能的获得相对比较容易, 而技巧的获得则要求很高, 必须有较高的智力活动的参与。因此, 在专业技能教学中, 指导教师应考虑不同的操作任务与特点,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技能训练教学方案, 促进学生手脑并用, 同时还要根据所需的不同专项智力, 巧妙地运用一些实际知识训练、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如在铺设台布的训练中, 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 台布怎样才能一次铺就?如何判断台布中心与桌面中心是否重合?在摆台中骨碟如何才能定位准确?圆台面的直径与台布边长有什么关系?台布的折缝与骨碟的定位有什么关系?等等, 让学生思考、领会、体悟。
精心组织, 合理安排动作技能的获得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操作训练环境。一般而言, 专业课的实操场地较大, 学生的操作训练较分散, 如果操作用具不足, 无疑会给实操训练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带来困难。在专业操作训练教学中, 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如根据学生的人数、操作场地、器具情况及班纪班风等进行精心的组织与安排, 为操作训练课的教学创设必要的环境条件,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活动, 使其主动与教师合作, 消除操作训练课堂上的各种干扰和冲突, 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努力争取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餐饮服务技能课的结构
技能形成的过程是阶段性的, 在不同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开展餐饮服务技能训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需要。从餐饮服务技能教学的过程来看, 学生掌握技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 教师要制定时间表, 规定完成技能目标的时间, 还要向学生强调操作纪律, 做到在训练过程中严格遵守纪律, 操作认真有序, 不坐、不倚、不靠、不闲聊。
形成阶段这是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表演, 认识并粗略地掌握动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必须使学生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示范讲解, 以示范为主, 以讲解为辅, 强调操作要求与原理, 同时在讲解时提示观察要点, 使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全貌, 并结合模拟练习与实际操作确立基本动作的模式。教师在示范时动作要慢, 要让学生有时间仔细观察, 用心揣摩, 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同时应注意示范动作力求循序渐进, 由简到难, 可将整个内容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步骤, 使学生感觉容易掌握, 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中餐宴会服务, 当学生分别掌握了托盘、摆台、折花、斟酒、派菜等单项服务技能后, 再进行连贯性的宴会服务训练就变得相当容易了。
熟练阶段这是学生经过反复训练、改进与提高, 初步掌握完整动作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操作训练是由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 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 关键在于此环节训练的成功与否。因此, 这一阶段的教学, 指导教师要做到“四勤”:腿勤、眼勤、脑勤、嘴勤。腿勤即要不停地走动, 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技能训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指导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操作技术的要领与操作技巧;眼勤即在巡回指导时要做到“眼观六路”, 要看准问题, 及时纠正;脑勤即要勤于动脑, 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解决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操作技能的差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嘴勤即发现问题要百问不厌地讲清、讲透, 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的要领。
完善阶段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达到技能巩固与自动化的阶段, 即动作的协调与完善阶段, 也是操作熟练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由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各种技能的形成都是以操作熟练为基础, 所以如果只练不测试, 一方面不能了解学生训练掌握的实际水平, 另一方面学生也不能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技能训练的效果, 从而影响训练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可以随机抽一名学生进行实地演练, 其余学生在观看后进行现场点评, 当场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 既可让现场操作的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 又可加深学生对规范服务的印象,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餐饮服务技能课的教学方法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技能, 其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训练场所、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开展模拟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专业技能。
围绕学情设计教学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惰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其自觉性是相当重要的。
1. 能力构建—评价导向的教学方法。
笔者采取的主要是讲解—示范—设计—模拟—评价五段教学法。讲解就是通过语言描述, 分析并揭示构成技能的理论基础, 提出目标和技能标准, 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技能的内在联系及关键。讲解主要可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通过叙述、解释、分析、归纳等形式, 指出技能要点, 紧扣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思考, 配合多种教学媒体,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综合性知识。示范的作用是形象地展示技能动作的全部或局部, 使学生熟悉事物的形态、结构及变化过程, 为掌握这些技能奠定基础。示范可以由教师示范为主, 也可以通过录像、学生展示等方式, 还可以拓展示范范围, 开阔学生思路, 使其搞清技能关键, 激发创造意识。设计即通过认知及情感因素对技能的形成发挥作用, 将简单模拟变为依靠智能提高技能掌握的速度和效率。学生参考范例, 可在头脑中构成训练程序, 把握动作组合, 抓住技能关键, 形成技巧。对于复杂的技能组合, 可以预先设计图纸和方案, 使模拟更具准确性和创新性。模拟即按照头脑中形成的方案进行实践, 亲身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在训练中可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现场摄制的录像有效地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评价即对照目标进行反馈, 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一般化的说教, 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 使质量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确定性和广泛性, 适宜于餐饮服务基本技能的教学, 如托盘、斟酒、餐巾折花、铺台布、中餐摆台等, 可以采用实物示教、现场指导等方法。如餐巾折花中的推褶, 很多学生总是学不会。为了加深学生对技能的理解, 可以利用视听教具, 将教师的技能示范重复播放, 帮助学生理解技能要点, 在实践操作中避免错误动作的出现。餐厅服务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训练, 才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方法、条件和环境, 并要加强观察和指导。对有创造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化表达与创新的自由空间, 使学生在循环反复的操作实践中,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技能的要点, 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2. 技能构成—反馈评价的教学方法。
这实际上是能力构建—评价导向教学方法的变式, 是示范—模拟—评价的三段教学法。示范是技能训练的必备环节, 在专业教学中, 示范有多种类型, 可以形象地展示技能, 使学生对事物的形态、结构及变化有全面的认识。教师可在示范中插入讲解和提问, 通过及时点拨与设疑解答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技能的内在规律。模拟是按照头脑中形成的方案进行的实践, 模拟不等于模仿。模拟要注意技能形成时的心理活动, 发展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教师应当是观察者、指导者。评价是按照技能标准对模拟效果予以客观评定, 既是反馈, 又是强化, 具体形式有自我评价、学生分组互评、教师讲评等。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总结。餐饮服务训练中疑难问题处理方法与技能技巧的教学, 可以通过情境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讨论法、设疑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假设几种解决问题的正误方案, 演示正确与错误的服务方式。还可以设置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测试性提问,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提问,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的讨论性提问, 等等。在情境再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各种客人的心理感受, 在问题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认识、掌握正确的服务方法。服务技能的掌握程度与速度不仅与操作者是否具备良好的知识和能力有关, 而且还与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多一些肯定、鼓励、赞美, 少一些批评、指责、训斥,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是大有好处的。
搭建平台激发情感餐饮服务岗位是直接对客的, 在服务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敬业的岗位情感。现今的学生大多缺乏吃苦意识, 缺乏苦练精神, 单纯说教很难打动学生的心。我校近几年采取的实训场所练习与学校实训餐厅对客服务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使学生树立以礼待人、用心服务的工作理念。我校于2006年12月开办了绿园实训餐厅, 给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平台。餐厅严格的工作制度、规范的酒店式管理、真实的对客服务模式, 可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技能检验自己的服务水平, 接受客户的评判, 感受工作的竞争环境, 真正地感受到扎实的技能、真诚的服务在工作中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从而激发出勤学苦练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工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辛劳中享受收获的喜悦。
摘要:《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应从专业技能课的特征、组成结构分析入手, 探索餐饮服务技能教学的方式方法, 贯彻以岗位为核心, 以学生为本位, 用心教学, 用情服务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餐饮服务与管理,特征,技能结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敏文.餐饮服务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伟, 等.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8.《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八
【关键词】客房服务与管理
高职项目教学法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62-02
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高职酒店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理论性强,实践操作性不足。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内容和质量关系到教学改革成败。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材理论性太强,有的学校甚至使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与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技能脱节,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学生学非所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等职业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和动手的机会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三)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课(包括平时实训课和期末实习周)设置的比例不足,实训课和实习周只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缺乏完整的项目训练和真实工作情境中的训练。
(四)考核模式陈旧,无法考核学生真实的水平。传统的考核模式主要考查学生书本知识的识记情况,以期末试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试卷的卷面成绩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少采用技能操作、演示操作等考核方式。这种单一考核模式造成学生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不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养成了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前突击记忆,知识、技能(特别是技能)掌握不牢,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心理。
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加快教材建设。针对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编写。根据酒店客房的实际工作过程,我们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6大模块(如图1),模块下设项目任务。模块内容循序渐进,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新颖实用,针对性强,特色突出。我们还在每一大模块的最后设置了典型的案例,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样的教材也给项目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方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提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根据客房服务的工作过程设置教学项目和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和任务,培养综合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
按客房的实际工作过程把客房服务与管理内容细分的五大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下又细分为若干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包括了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点。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围绕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展开教学,并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任务的训练中去,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和知识。
为了提高项目任务的可操作性,项目任务的设置可先由教师根据客房实际工作的过程和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经分析讨论后初步确定,然后由具有丰富酒店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提出修改意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我们结合酒店客房的工作过程,确定了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项目任务内容。见表1。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主要以引导教育为主,着重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对于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勤学多练,直到能独立完成项目任务为止。难度较大的项目可以将学生分成各小组,组员间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熟练后再各自独立完成。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项目操作进行点评,项目内容全部完成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让学生及时改进提高。如在“清洁设备与清洁剂”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中未涉及的清洁设备与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补充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各种清洁设备和清洁剂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使用各种清洁设备和清洁剂,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全面,记忆也更加深刻。项目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的方式更为灵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三)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根据需要,我们加大了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实践课的比例,使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包括实训和实习周)之比达到2:3,甚至1:2。
校内的项目模拟训练无论多逼真,都比不上让学生亲自到酒店体验。因此,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多方面支持学生参加酒店的生产实践活动。如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上,将前厅、餐饮和客房的授课安排在同一学期,这样就可以整合三门课的实习周,让学生有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去酒店进行实地锻炼。在酒店旺季,如“五一”、“十一”假期前后,由于人手不够,酒店通常要招收临时工,一旦有这样的锻炼机会,教师会调整教学安排,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在学生的寒暑假放假之前,我们通常会给学生发布一些酒店招聘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寒暑期实践锻炼。教师在学生实践期间进行巡回指导,解决学生的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下学期开学时组织学生对假期实践畅谈心得,进行总结。
(四)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时间,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进行组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客房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为素材,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拟情景进行操作演示。如常遇到的问题“若访客来访的时间超过了规定,客房服务员如何处理才能既维护了酒店的利益又不伤害客人的面子?”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先引入类似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归纳总结,概括出完整的处理方案。最后让学生进行模拟情景操作练习,如将班级同学每三人分为一组,三人中一位同学扮演客房服务员,一位同学扮演住客,一位扮演访客进行模拟情景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气氛活跃,学生对知识记忆又深刻,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现场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酒店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实习基地的便利条件,将课堂搬到酒店中去,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在酒店中学习。如在讲到“客房产品”中的“特殊客房的设计布置”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到酒店去一边参观酒店的“女士客房”、“无烟客房”、“残疾人客房”等各种特殊客房,一边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特殊客房设计的特殊之处,这样不仅更有说服力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改革学生考核模式。由于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考核上加大了对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采取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模式,以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考量。
学生的总评成绩可以由三部分根据一定的比例构成——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平时成绩由平时的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实训成绩由平时的实训项目成绩和期末综合实训项目的成绩构成。平时的实训项目成绩,由教师完成了一个实训项目后进行考核,完成一个考核一个,然后取它们的平均值。期末综合实训项目的考核在期末进行,理论考核成绩的比重减轻,三者之间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进行调整,我们通常采取比例的是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55%,期末理论知识占25%。
我们改革了理论考试的内容,减少了识记类型的考题,增加了对学生职业能力考核的题目,以检验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常见的分析题:宾客回来后发现房间还没有打扫怎么办?服务员在打扫房间卫生时,客房电话响起时怎么办?发现宾客离店时,有物品遗留怎么办?在教材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它涉及客房从业人员对客服务的基本知识应用的内容,学生必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9.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 篇九
摘要:现代酒店日益走向规范化、国际化,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严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将酒店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体现了财务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地位。但是实际教学和人才需求还存在差距,本文分析了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酒店财务管理
课程
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长,在满足物质追求之外,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行业从业人数将达到1亿人左右,将成为很多城市的支柱产业,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酒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财务管理是酒店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酒店财务管理成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融预测、决策、融资、投资、分配、运营管理、分析评价于一体的边缘性经济管理学科,它以酒店为对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利用价值形式,对酒店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对客观存在的财务关系进行恰当处理的一门科学。酒店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日后从事酒店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践经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教学质量不高。
一、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选用不合适
酒店财务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学习,应该配备相应的实训,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所以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酒店财务管理的教材市面上有很多,但大多数教材都是按财务管理的框架结构编写,在讲到具体实例时,将某企业换成了某酒店,根本不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选用。究其原因,一是酒店财务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较少;二是酒店会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有区别的,会计核算的重点在于记录,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分析,会计核算在先,财务分析在后,酒店财务管理要建立在正确的酒店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如果酒店会计核算不准确,酒店财务管理便是无稽之谈。
(二)课时的安排不合理
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按考试课和考查课来分,酒店财务管理是考试课,而且要求闭卷考试,可见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该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它的重要性。以笔者所在的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安排的是48学时,单周2节,双周4节,而且都是安排在下午,其中有一次课是安排在周五的下午。酒店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内容丰富,公式多,计算多,难点多,练习多。从时间安排的角度来说,没有把这门课看作重点课程。下午一般人的精力比较疲惫,特别是周五下午,许多学生会逃课。再从教材的角度看,目前用的教材一共八章,每一章还有无数的小节,要在48学时讲完,对教师来说根本做不到,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要么以学生掌握为主,不能完成教学计划,要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好,非常矛盾。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财务管理是管理学大类下面的一门课程,一般财经类专业都会开设这门课程。它是在一定整体目标下,研究投资、筹资、营运资金和利润分配的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财会专业开设这门课程一般是在学完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之后。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这些课程基本上没有接触到,直接在大二的下学期开设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难度比较大,部分学生害怕计算,跟不上老师节奏,整体学习氛围不好。
(四)教师配备不合理
酒店财务管理课程综合性强,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这门课程的教师既要了解酒店管理的相关知识,还要懂得财务管理知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大多不精通财务管理,只能安排财会专业教师来授课。但是财会专业教师不了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沟通起来非常困难,教学效果不好。
二、酒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进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育部门应该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聘请我国一流的财务管理专家,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编写出量身定制的教材。而且在教材中,适当补充先修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在案例的引用上,应该以典型的酒店背景为实例,配备相应的习题,习题也应该以酒店为背景,而且以解决酒店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这样的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在酒店实习,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中能得到解决,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认可度,同时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适当增加课时
针对酒店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殊性,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课时量。酒店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与教务部门沟通,教务部门应就这门课的教学征求授课教师的意见,以保证足够的课时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有取舍,重点的内容反复讲,让学生牢固掌握,不是重点的内容,一笔带过,甚至不讲,节约时间的同时,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才会更加喜欢这门课程,教学效果才会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化手机基本是人手一部,教师应该思考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被广泛的应用,这些教学方式也可以应用到酒店财务管理课程中来。教师上课之前可以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好,拍摄成一组组10分钟左右视频,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学生在手机上就可以提前看到今天所要讲授的重难点知识。在上课时,教师只要引导式地梳理整节课的提纲,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答疑。这样就可以把教师从“满堂灌”的模式里解放出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参与度越高,成就感越强,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厚。
2.提供与教学相关的资料。酒店财务管理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实际案例也很多,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到,教师可以课下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提供比较好的网站或参考书籍。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拿出不太难的章节让学生自己讲。由学生讲授简单章节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4―5人一组为宜,每个小组内部成员间自己分工,在网上搜集资料,做成PPT,可以先发给老师看,然后每组派一人上台讲解,其他组点评,教师最后总评。这样学生完全参与教学过程,既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仅指理论方面,还包括实践操作。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在酒店挂职锻炼,熟悉酒店的经营模式、资金营运,参与挂职酒店的财务学习培训,掌握酒店财务管理知识。财会专业教师也可以到酒店挂职,了解酒店的组织结构、经营特点,或是参与酒店的经营决策,熟悉酒店的全部经营过程。
参考文献:
10.《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十
会展业虽然在我国发展才十几年,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我国的会展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珠海为中心的五大区模式。以这五个区辐射周边,每个区以该区的产业集群为基础,贯穿五个产业带。会展业所需人才日益高涨,但会展人才的培养跟不上步骤,虽然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非常多,基本上仍然以理论为基础,无任何会展实践能力。追究原因是会展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够优化,没有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企业脱钩。本文首先探讨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其次构建“层次模块+基础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结构。
一、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一)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职业岗位为导向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注重职业人才的培养,时刻牢记职业技能是宗旨,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会展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围绕职业岗位设计,将会展职业分为会展设计,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管理四个方面,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知识模块,培养出可操作,可提升,以发展的高素质会展技能型人才。
(二)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与职业证书相对接
我国的会展企业正在朝规范化发展,会展企业需要开展活动,必须聘请有专业证书的工作人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会展专业课程与职业证书对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拿到毕业证和企业认可度高的职业证书。职业证书更能准确反应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职业院校在会展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就应该考试专业课与职业证书课程的一致性,方便学生通过证书考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企业证书的考试,缩短岗位适应期。
(三)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与国际会展业的接轨
中国的会展业虽然起步晚,职业会展教育也不足,但应该与国际接轨。会展业本身就是个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平台,应该将国际会展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中国。具体可以借鉴新加坡、德国甚至香港的一些会展职业培养模式。强化会展专业的国际性,专业性,应用性,优化会展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硬化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平台,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师资或企业专家教学。
二、“层次模块+基础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结构
为响应市场的需要,本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成三个模块,分别是基础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和实践实训模块。为突破会展的行业性,将专业素质模块分为八个不同的行业,分别是会议行业,展览行业,旅游行业,节庆活动行业,比赛管理行业,文艺演出行业,博馆物行业和婚庆行业共八个行业模块。
基础素质模块即会展管理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课程,主要包括一些思想政治课程,法律课程,管理课程,及其它的学生基础素质的`英语,体育和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共11门课程,每门课程每个学期2个学分,共计36学分。
专业素质模块即八个行业的专业课程,详细如下:
(1)会议行业模块课程:包括会议现场处理,会议项目设计,会议场馆管理和会议文档处理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共12个学分。
(2)展览行业模块课程:包括展览现场处理,展览项目策划,展览场馆管理和招商流程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共计12个学分。
(3)旅游行业模块课程:包括旅游危机处理,旅游项目策划,旅游概论和旅游接待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共计12个学会。
(4)节庆活动行业模块课程:包括节庆活动策划,节庆概况,节庆宣传和节庆活动执行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共计12个学分。
(5)比赛管理行业模块课程:包括大型赛事管理,赛事营销,赛事宣传和赛事场馆管理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共计12个学分。
(6)文艺演出行业模块课程:包括大型演出营销,活动安全,舞美设计和大型演出策划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共计12个学分。
(7)博物馆行业模块课程:包括博物馆管理,博物馆活动策划,博物馆概论和博物馆市场开发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共计12个学分。
(8)婚庆行业模块课程:婚礼现场控制,婚庆策划与设计,婚庆营销和婚庆指导服务技能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3个学分,共计12个学分。
(9)实践实训模块包括课程实训,社会调查,署期实习和顶岗实习四种,其中课程实训,社会调查和署期实习每门3个学分,顶岗实习12个学分,共21个学分。
(10)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素质模块和实践实训模块为必修模块,专业模块中的八个行业必须选择四个,共48个学分。学生共修完105个学分后,进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阶段,共计12个学分,然后就可以胜利毕业。
三、层次模块+基础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实施
(一)建立评价标准
改革常用的一考定终生的考评机制。会展管理专业学生的考核采用多角度多方面的评坐体系,通过学习过程跟踪,社会活动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习等环节共同决定学生的成绩。调整实践实训成绩与理论成绩的比例,其中实践实训成绩点40%,理论考试成绩点60%。修改不同课程的单一评份标准,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上课的方式来确定实践实训成绩与理论成绩的比例,不断完善评价标准。
(二)建立调节机制
11.《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前厅服务与管理 实践教学 改革
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要求高校的旅游教育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大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前厅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酒店整体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市场形象。前厅服务的重要性亦决定了《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性,该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前厅服務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前厅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形成从事前厅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基本能力。
一、《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前厅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是不容乐观的。这是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实践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
前厅接待服务工作繁杂、与客人接触面广,因此,企业的成功与否、客人对企业的印象甚至是否与本企业业务来往都取决于前厅员工的素质,一般来说,除仪表仪态、行为举止方面的要求,前厅员工应具备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良好的应变能力、广泛的知识面、积极的合作精神等等。那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涉及到以上方面,而不是单纯的工作内容、岗位技能的实践操作。目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还是偏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前厅技能实训重视不够。
1.2 实践教学观念落后
实践教学环节是《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高校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实践教学课时偏少,或认为实践教学只局限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无法让学生真正领会实践教学的内涵。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不够完善,不够重视对这方面教师的培养,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实验员就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3 实践教学中,学校、企业、学生合作困难
实践教学中,对于企业方面出于降低劳动成本,通常希望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越长越好,大多数要求10个月以上,学生能成为固定岗位的熟练员工;学生方面则普遍希望能够分次实习,以接触到更多的岗位,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并得到合理的报酬;学校方面希望在实践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影响下一步的理论教学安排。由此可见,企业、学校、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一致,各打各的算盘。
综上所述,探索《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并确保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目标成为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与关注焦点。
二、《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全过程,把带薪实习放在整个教学计划的中间,这种安排可以充分实现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知识加以理解及对其内涵加以延伸和创新的过程。这样培养方向有两方面发展,即技能与管理,使学生在毕业时就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
2.1 对《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注重“形”“神”兼备,“形”主要指工作流程,工作步骤的展示,辅助工具的准备,如前厅的前台接待除了装有opera系统的电脑,一些细小的辅助工具象身份证、银行卡、电话等等。“神”主要是指实训规则,还包含实训过程中所要求达到的内在要求,如礼节礼貌、语言能力等等职业素质的要求。
2.2 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
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为培养过硬师资队伍,更为培养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取得与企业的良好互动,学校应该从政策层面激励教师真正走进企业,同时创建更高的校企合作平台,给教师创造更多获取行业最新动态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师资队伍。
2.3 制订考核标准,形成标准体系,实施考核
“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按教学和实践的双重标准对学生进行阶段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制订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价方式以现场“过程考核”为主,突出“产学结合”及“实践成果”,终结性考核为辅;评价内容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考核”为先,“理论知识考核”为辅;评价标准立足岗课证捆绑融合,对接行业职业标准。
2.4 尝试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及培训工作
通过和其他部门合作建设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培训点,主要针对酒店职业经理人、全国饭店职业英语等级证书、餐厅服务员等级证书和客房服务员等级证书。培训点按照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培训司的要求设立,面向校内学生和广大的社会人士,在实现对在校生“双证”培养和“零距离”就业的同时,为社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服务。
总之,《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是专业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前厅服务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立足了职业岗位的要求,借助于工学结合平台,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推动了课程的改革,建立了校内校外有效衔接的实践体系,最终实现“学校培养英才,学生发展成才,企业得到人才”的三赢目标。
参考文献:
[1]缪小玲.《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257-258.
[2]彭蝶飞. “工学交替、双向参与”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长沙师范专科学报,2010(1):43-47.
[3]杨尚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9(6):242.
12.《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十二
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 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 强调以任务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针对“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科书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 提出实用主义教育理念———设计教学法, 他提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 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由此, 杜威提出“做中学”教育理论, 其实质是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莱夫认为:“学习是情境性活动, 没有一种活动不是情境性的”, “学习是整体的不可分的社会实践, 是现实世界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整的一部分”。莱夫的目的是试图以一种新的视野来审视学习。学习者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熟实践的示范者的轨迹前进。项目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 通过多元方式参与工作过程、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在与师傅和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从新手成长为专家。
项目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在项目化教学中, 教学内容通常以教学项目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并进行教学。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建构学习内容, 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或者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 学生可以了解所学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同时, 学生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境中, 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项目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项目化教学中, 教学设计多采用工作团队的学习方式, 这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 有助于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 并使其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 它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通过信息收集、方案选择、计划制定、任务实施、效果检验以及成果评价, 使学生作为团队一分子参与整个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 使学生既了解总体, 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学习成果以多样化为特征在项目化教学中, 学习成果主要的不是知识的积累, 而是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的形成不仅是靠教师教, 而重要的是在职业工作实践中学。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 教学中追求的不再是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 而是以多样化的任务解决方案展示学习成果。因为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不再是“对”或“错”, 而是“好”或“更好”。
现阶段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常用模式
长期以来, 主导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仍然是学科体系, 其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部分高职院校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中只开设理论课程, 教师按章节层层推进, 先解释概念, 再介绍要点, 最后强调要领, 教师讲, 学生听, 学期结束以书面试卷的形式, 由教师命题, 学生作答, 闭卷完成, 教师批改考卷的得分即是学生的学期成绩。由一个专业教师跟班走, 教师和学生关系固定, 其优点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适应性强, 对教与学的特点把握度高, 缺点是新鲜感、激情容易淡化, 极易产生疲劳感。部分院校做了部分调整, 由传统教学向餐饮实训中心和课堂理论教学两方面构成转变。实际操作部分由教师讲解、演示, 学生模仿、操练, 最后逐个考试, 教师监考、评分, 结束课程。这实际上仍然是沿用原有的教学思路, 只是增加了部分实训内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怕学、厌学情绪明显, 以各种方式投机学习、应付检查, 考试突击复习, 被动敷衍, 即使是动手实际操作, 也以达标为度, 不讲精准, 不求熟练, 知识、技能老套、陈旧, 与当前行业需求严重脱节。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模式优化途径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 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 了解餐饮服务基本知识与服务礼仪, 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设计菜单, 策划餐饮促销活动, 设计原料采供管理, 制定厨房生产与卫生安全标准, 初步设计餐厅各岗位的服务流程并能进行餐厅服务与管理, 控制餐饮成本, 处理客户投诉等, 具备从事餐饮企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2008年9月, 作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我们与校企合作单位一起, 进行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开发,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程设置思路项目教学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在准备阶段, 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资讯, 指导学生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案, 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在实施阶段, 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解决碰到的困难。在评价阶段, 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 总结自己的体验与收获, 并对学生的学习给出恰当的评价。为此, 我们成立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开发小组, 小组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企合作酒店的餐厅经理、餐饮星级服务员和省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相关专家组成。在对餐饮企业调研的基础上, 以餐饮部门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 对课程进行项目化分解, 并对每个项目下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模块分解。由专业教师和餐饮企业专家对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进行分析, 确定课程标准, 制定课程总体教学方案并对课程进行单元设计, 在单元设计中, 注重学习情境, 反映本课程的工作对象、组织方式以及工作要求。在课时安排上, 突出实践比重 (见图1) 。
课时安排根据我院示范性院校建设和高职教育内涵要求, 学院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训、实践及实习教学的比重, 其比例基本在1∶1左右, 部分核心课程达到80%, 目前, 我院每学期平均教学周为18周, 根据全院统一安排, 每学期理论教学周为12周 (含公共基础课程) , 在第二、三、四、五学期, 各有6周安排实训、实习, 第五学期从第13周开始到毕业期间为学生顶岗实习时间, 本课程总学时为90课时, 其中, 校内理论教学28课时, 校内实训14课时, 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3周48学时。实训、实习共62学时, 占课程总学时的约70%。
课程主要内容项目化分解对该课程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并通过工作关系对本课程进行项目化分解 (见表1) , 并结合企业调研, 分析每个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能力目标, 典型工作任务是在教师到餐饮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餐饮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研讨, 从工作分析的结果中得到的, 它是开放的、设计导向的职业课程开发的基础。使项目课程教学对餐饮职业教育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激发学生在该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发展。
教学过程组织与控制在班级建制的基础上, 围绕项目课程教学需要, 根据班级人数、男女生搭配实训、实习场地等客观条件, 设置学习小组, 并以此为单位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其中, 项目一、四、五、六、七由专业教师组织在校内教室组织实施;项目二、三、八由专业教师和酒店兼职教师在校内餐饮实训中心完成;项目九、十在校企合作单位酒店以顶岗实习方式在酒店兼职教师指导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控制以设置的项目任务为导向, 以典型任务驱动, 以学生学习小组为纽带, 用完善的教学单元模块设计来串联, 由各小组组长负责常规纪律、安全、卫生、组织管理, 各组员根据项目课程进程, 结合本阶段学习内容特点, 班级统一设定项目任务与职务, 负责该项目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管理以及小结。这样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 创造了学生机会均等、互为领导、互相管理的氛围, 不论是个性超强还是生性内向的学生, 都容易形成互相配合、相互谦让的团队氛围。根据工作任务的安排, 各小组可利用课余时间, 走进餐馆饭店, 开展市场调研, 了解设备用具, 熟悉餐饮运作方式, 并完成不同项目和任务的作业文件。
课程考核与评价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使项目课程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 从组织、计划、管理、考核四个方面构建了课程管理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项目化教学要求课程考核与评价不拘泥于原有考核体系。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单方评价体系, 代之以学生小组评价、课程考核、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评价, 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整个评价。从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知识及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5%、25%、50%, 要充分体现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 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 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思想。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 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并设置了否定项, 如果学生符合否定项中的任意一条, 则本门课程的学习为不合格 (见表2) 。
对项目化教学的再思考
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一是教师要具备职业实践经验, 了解餐饮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学价值的项目。同时, 以典型餐饮工作任务来组织理论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显然, 如果教师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而不熟悉行业实践, 就很难胜任这种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二是教师课程团队建设非常重要,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 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 教学中可以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直接交往。但是项目教学往往是综合性的, 教师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因此, 项目化课程与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行业实践经验,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使教学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教师联合或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三是对教师角色要重新定位,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 2009, (3) :31-35.
[2]饶雪梅.高职《餐饮管理》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1) .14-17.
[3]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支撑与实践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3.《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十三
钦亚洲,朱建民,崔延松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为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改变目前学生普遍厌学的情况,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可表述为“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三个流程,由五个教学环节实施。通过教学效果检验本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力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形式;小组讨论;学习兴趣
一、概述
《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机械、土木、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建立力学模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应的力学概念和公式,进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然而,由于《理论力学》课程自身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公式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厌倦,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一种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三个流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力学》教学过程,提高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学习兴趣,改变目前学生厌学的普遍现象,达到《理论力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这种教学形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将在下文中展开阐述。
二、本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1.选定小组讨论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内容的选择主要由教师确定。教师在选定学生小组讨论内容前要准备充分,结合目前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章节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若教师选择小组讨论内容偏难,可能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会感到无从下手,产生挫败感,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难易适中的知识内容作为小组讨论的.主题。目前《理论力学》教材一般包括三方面知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每部分内容又分若干小节,每个小节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如在静力学部分,包含的知识点有静力学概念及公理、力系的等效及简化、力系的平衡、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分析等内容。静力学部分选择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时,教师尽可能避开“力系的等效及简化”这部分内容,这是由于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较多,不经教师讲解学生难以自行理解掌握。同时这部分知识内容包含的公式推导也较多,没有一定相关知识积累不易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不适合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在静力学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可选择“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这一小节作为学生的小组讨论内容。这是因为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主要应用前面所学过的刚体系统的平衡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公式推导比较少。在学习过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相关知识后,学生完全可以将所学平衡问题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静定桁架分析和计算中去,所以静力学选择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是合适的。再如,在《理论力学》课程运动学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最好不要选择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知识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这是因为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关联不多,对学生而言,几乎是新的知识点。此外,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也非常重要,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内容理论多、概念多,并且知识点内容相对抽象,不适合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对于运动学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点的速度合成知识为基础,是点的速度合成知识在刚体运动中的应用,所以选作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是合适的。对于《理论力学》的动力学部分,教师可以选择“质点系的动能与刚体的动能”这一节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相对而言比较熟悉,且这一小节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所以比较适合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2.分组讨论。将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并至少提前一周将所讨论章节内容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准备所讨论章节的知识内容。小组讨论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为保证小组讨论过程的质量,可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可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在进行学生小组讨论前,要求组长制订小组讨论的详细计划,包括小组讨论的时间、地点、次数,以及每次讨论的主要问题等,这样便于教师进行抽查和指导,保证学生小组讨论的质量。除此以外,由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在课余时间完成,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师应对学生小组讨论成果提出要求。例如,教师可要求组长提供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如小组讨论时的照片、讨论记录等。小组讨论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并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小组讨论后学生要形成对所讨论章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讨论环节完成后,针对讨论主题,小组要形成完备的PPT文件,并推选出小组讨论汇报人,以便课堂上向其他学生汇报讲解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3.学生汇报。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完成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按照小组讨论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小组讨论成果的课堂汇报讲解环节。在学生课堂汇报讲解前,教师应对学生小组讨论后提交的PPT成果进行审查和把关。教师课前要与学生汇报人进行沟通和探讨,帮助学生汇报人理清思路,掌握学生课堂汇报讲解时间,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上讲解和汇报的效率。
例如在静力学“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部分,我们安排每小组汇报讲解20分钟。这样按照我校一节课40分钟,可以安排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讲解。学生汇报讲解的内容包括小组讨论中所形成的章节知识要点、例题及存在的难点等。
4.释疑点评。学生讲解汇报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课堂讲解章节内容释疑和点评是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可能对所讨论章节知识点仍存有疑问,或是对所讨论知识点的重点归纳有所疏漏。此时,教师应在学生课堂讲解汇报环节结束后,及时对学生讲解汇报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释疑。对于学生疏漏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强调。在这个环节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对“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这部分的章节内容,在学生课堂讲解汇报环节中发现,学生对零力杆的判定这一部分内容存有疑问,理解深度不够,有一个小组在汇报中甚至未提到零力杆的判定问题。而零力杆的判定是进行平面静定桁架静力分析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对于简化平面静定桁架静力分析计算过程起到重要作用,这部分知识内容不能忽略。因此在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零力杆判定内容进行释疑和重点讲解。通过这种学生课下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汇报的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疑惑及时点评。由于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的讲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5.巩固、检查及考评。此环节为本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巩固、检查以课后作业为主。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批阅,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以检验这种教学改革模式的效果。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统计对比发现,学生对于进行新的教学形式讲授的章节内容,即进行了“学生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汇报—教师释疑教学”环节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其他章节。同时,对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的学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计入平时成绩。按照学校要求,《理论力学》课程最后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是平时课程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平时小测试、课堂出勤、课堂回答问题及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通过对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学生进行考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汇报的积极性,促使本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更好的开展。
三、结语
《理论力学》是多数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于土木、机械、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理论力学》课程本身偏难、知识点多,造成目前学生普遍厌学,学习兴趣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并积极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检验。经过本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范钦珊,陈建平。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苏禾。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学的几点体会———在理论力学教学中[J].力学与实践,,34(3):78-80,94.
[3]宋少云。在理论力学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的改革实践研究[J].力学与实践,,35(3):85-86.
[4]盛国刚,邓军,李学罡。理论力学素质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大学教育,,(3):113-114.
[5]徐小丽,金春花。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7-98.
[6]余为。提高理论力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63-164.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推荐阅读:
餐饮服务与管理 重点12-08
餐饮服务与管理第二章09-12
餐饮服务与管理说课稿10-19
浅析情景模拟在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论文09-10
空乘服务与管理的课程有哪些11-26
餐饮服务管理教案10-30
餐饮服务管理培训06-28
餐饮服务管理制度10-31
餐饮管理课程课件总结11-02
关于餐饮服务业五小管理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