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小学

2024-08-21

数学故事小学(精选15篇)

1.数学故事小学 篇一

昂起头来真美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2.数学故事小学 篇二

1 课前故事,兴趣倍增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也需要一个精彩的起点,这个起点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为后面的数学教学赢得了时间;漂亮,才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学习“比轻重”一课,我是这样开讲的:

星期天,天气非常 好,小猴子想 玩跷跷板.它东看看西瞧瞧,看见一只大象,于是有礼貌地上前问道:“大象伯伯,你好!你能和我一起玩跷跷板吗?”“好啊!”大象伯伯答应得非常爽快,而且快速地抬起一只脚踩住跷跷板的一头.它的脚刚落下去,就只听见小猴子的尖叫声:“救命啊,救命……”你们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纷纷发言:“因为大象伯伯太重了,小猴子太轻了,被飞到天上去了……”从而轻松引入了轻重的认识.

2 课中故事,化解难点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在一节课的中间,教学内容进入了关键阶段,而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再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用故事内容化解难点.

比如,在上“分类”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苹果告状”:

“小马虎”午睡时迷迷糊糊地感觉到自己被带到了“数学法庭”上,带他的人浑身挂满了“加减乘除”符号.还没搞清什么情况,就听到原告“苹果”指着自己说:“就是他!就是他让我无家可归的.”说完就哭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把苹果赶出水果家族呢?你有什么权利让苹果伤心呢?”头戴金冠的数学国王大声责问小马虎.小马虎这才发现原来告状的人就是自己最喜欢的苹果.“我从来没有做过呀!”小马虎辩解道.

“你看,这个是证据!”苹果拿出了早上小马虎写的作业:

“你为什么要认为苹果是不同的呢?”国王问小马虎.小马虎仔细看了看题目“把不同的用○画一画”,马上跳了起来,大声说:“错了错了,应该是帽子.”说完就想抢过作业,毁灭“证据”.

“大胆小马虎,竞敢扰乱法庭秩序!念你是初犯,只要你能说出理由,就饶你这一次.”小马虎看着自己最喜欢的苹果,脸红了.他走到苹果面前,诚恳地说道:“苹果,对不起!我根本没看题目就做了.你是我最喜欢的,所以误把你圈起来了.”接着,他指着自己的作业,说出了理由:“我们老师说过,分类一定要有标准.这5样中,都是水果,只有不是,所以正确的是把帽子圈出来.”

他的话音刚落,苹果就恢复了自由.小马虎的作业变成了:

“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国王原谅了小马虎,“以后做作业可要仔细看题目哟!特别是分类的题目,一定要先想好标准,再动笔.下不为例!”从此以后,小马虎做作业时,读题目超细心,再也没有被带上“数学法庭”了,数学王国举国上下一片和平.

通过这个故事,本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对于分类的方法和标准掌握 得非常扎实,理解十分到位.

3 课末故事,回味无穷

心理学研究表明,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是学生最易疲劳、注意力最无法持续的时候.这个时候,数学故事能再度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让学生在故事中巩固本节课知识,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比如,“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在动手创作之前,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名为“对 称国的‘腰牌’”的自编故事:

“对称国”的臣民都是对称图形.现在是对称国的上朝时间,来了好多的大臣: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国王说.

“据情报,最近咱对称国有一些不明身份的图形混入,严重影响我们国家的审美和声誉.”丞相忧心忡忡地向 国王禀报.国王说:“那你有什么对策呀?”丞相答道:“能不能给每一个良民都配一个代表我们身份的腰牌?”

“这个办法不错,”国王点点头说,“由谁来做这件事呢?”

大家都把眼光投向“对称星”,它可是对称国的设计师和画图高手.

只见它随手拿了一张纸,对折了一下,用彩笔靠近折痕边慢慢画着,接着用剪刀沿着画的痕迹,剪着剪着,一个漂亮的星星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太神奇了.”掌声雷动.

“对称星,你是怎么做到的?”国王问道,“你刚才就只画了半边,剪下来的就是整个星星了呀?”

于是,对称星说 出了它的 “四字口诀”:“一折、二画、三剪、四开.”它解释道:“一折,对折一定要对齐;二画,画出图形的一半,描线一定要描得像;三剪,一定要沿边线剪;四开,展开剪下的图形就可以了.”

国王听完,马上下旨在全国上下征集对称国的腰牌,只要能按照“对称星”的办法设计制作的作品都可以参赛.

亲爱的小朋友,赶快行动起来吧!说不定你的作品也会成为对称国的腰牌,让你的大名永留史册噢!

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解题欲望,既理解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阐述、使用、把握数学语言的能力.

4 课外故事,乐编不疲

数学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我创作的欲望.课后,学生自己编写的故事琳琅满目,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2014年的“江山市小学生数学作文比赛”中,我班选送的5篇作文全部获奖: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其中,“坏了的‘温度计’”是在我上完“正负数”后学生主动创作的,获二等奖:

数学王国曾经是最不起眼的王国.他们只有“+-×÷”和一连串的数字.因此,数学王国经常被人嘲笑.

“呼———呼———”刺骨的寒风刮起了漫天的雪花,隆冬到了!淘气的家里,却是春天般的温暖.淘气站在火 炉旁边,拿着智能 温度计:“呀,屋里有20℃哩!”他突然心血来潮,想测一测外面的温度.

淘气拿着智能温度计,气喘吁吁地跑到楼下,注视着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温度计的度数急剧下降,最后降到最低———0℃.突然,智能温度计发出红色警报,“嘟嘟嘟……”最后,一下子碎了.站在旁边的妈妈肯定地说:“这个温度计一定早就坏了,温度最低只显示了0℃.”淘气不相信,认为里面一定藏着什么秘密.他一连买了好几个智能温度计,结果都证明妈妈的话错 了.可这又是 为什么呢?淘气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请教数学国王.

听了淘气的疑惑,数学国王也懵了:这是什么温度计啊?正当他们 俩冥思苦 想的时候,一道红光出现了,接着跳出了一支一眼望不到头的“跳蚤队伍”.最前面的“跳蚤”先发话了:“国王,我们是属于数学界的负数.我们负数表示0以下的数字,譬如淘气的温度计,0℃以下的就需要我们来帮忙.从此以后,你得把我们纳入数学王国.如果您认不得我们,瞧,我们兄弟姐妹都有一个标志‘-’呢!”说完,“跳蚤”们———不,是负数们,一个一个都跳开了.淘气和数学国王也揭开了这个谜.

从此以后,数学王国 多添了新 成员“负数”的秘密,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地传开了,整个数学世界炸开了锅,数学王国也因此一夜成名.

当然,这少不了淘气的功劳.

学生自编的故事反映出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透彻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创作潜力是无限的.此时,学生真正地把数学当成了乐趣,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扎实.

3.数学故事小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時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記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6] 崔健巍. 浅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J].科技信息,2011(08).

4.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篇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

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但是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学习“米”、“厘米”的时候,我让学生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工具。结果,米尺、软尺、直尺„„都带来了,然后我布置在课堂上自由寻找目标,用自己手中的工具,量出你想要量的东西。这一下同学们来劲了,有的量桌子的长和宽,有的量课本,有几位同学商量着怎么量教室的长和宽,也有的同学找来凳子踩着去量黑板。有些从来都不愿动手的同学也坐不住了,终于站起来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

我静静地观察着他们,感觉效果非常好:他们有的商量着怎么量,有的互相配合着,还有的在那争论着。也有几个同学满教室跑着看别人的工具是什么。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劲头,我欣慰地笑了。

这节开放的课既锻炼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又使她们在无意中懂得了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也使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些新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可以说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和解决问题的锺炼。开放的课堂真好!

三元钱哪去了

小花、小丽、小明、小平他们一起来到百货大楼,一看一个帽子正好20元,于是一人拿出5元,买了一个帽子。他们刚走出大门,一位营业员跑出来说:“今天我们优惠,只要15元,这是我找回您的5元。”小丽说:“我们把它分了吧”,小花说:“好啊!”可小明说:“这样我们分不完呀,那我们就一人一元,剩下的一元买包瓜子”。小平、小花都说好。

再回来的路上,小平说:“我们一人花了4元,4人就是4乘4等于16元,又买了一包瓜子,共花了17元,还有3元哪去了呢?”小花、小明说:“是呀!怎么少了3元钱呢?奇怪。”

原来16元里含有买瓜子的一元,再加上每人分的1元钱,合起来正好20元,一点也没错。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也经常听说这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不起孩子的兴趣,课堂就会显得黯然失色,失去生机。那么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个人认为:首先教师要多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爱看的书籍、爱看的电视节目、爱做的游戏等等,走入孩子们的世界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使用幽默的语言和趣味的游戏等问题上多下些功夫,这在小学各册教材以及各类内容中都可以挖掘出来。

一、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于某一事物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1: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拽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二、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氛

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时,教师假如能够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成功了。案例2:在教《商中间有0 的除法》时,我反复强调:被除数比除数小,不够上“1”时,千万别忘了上“0”。但学生就是记不住,要么忘了上“0”,要么“0”上不到位。后来,我在教学中加了点幽默,这种现象逐步得到改变。碰到商中间必须上“0”时,我说:“我们的前面出现了一个‘坑’,大家知道,路面有坑必须填平才好走,跳过去难免伤脚。好,我们想办法将‘坑’填平。嘿!我找到了一个填‘坑’的鹅卵石(即‘0’)——商上‘0’。”同学们一听,咧嘴笑了。由于我的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具有潜在的诱导力,富有幽默感,在商中间上“0”的问题上,同学们印象颇深,不再有误。

总之,教学中使用教学幽默、趣味,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他有力量,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创设课堂情境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经过近三十年的数学教学和实践,我认为数学教学要精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一、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音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音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让学生背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哨子,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形象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教学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二.、紧紧围绕“数学与实际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农村新貌》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苏教版第五册第一章的实践操作课。我在教学时,通过教学挂图,逐步展示出生活情景,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熟悉的生活空间。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等讨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沟通,引导和培养了学生自觉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的意识。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讨论等多种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既有材料观察,又有问题研究,并不断地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因而学起来,便喜欢学,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可以说这堂课的教学是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个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并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三、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实处。

在教学《农村新貌》这节课中,因每位学生的基础不一样,阅读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每幅图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时,我便适时地提出:让他们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并要他们说出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在教学安排时,已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这样使得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显得难能可贵。

5.小学数学故事演讲比赛 篇五

合:大家(上午、下午)好!女:我是主持人

男:我是主持人文弋

女: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数学小故事演讲比赛》 男: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 女:数学,也不仅仅是作业题中的二三四五 男: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的智慧

女:数学是我们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男:今天就让我们从同学们的小故事中 女:一起去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吧

男:下面,我宣布:一(7)班数学小故事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1女: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关于孙悟空的故事,可是我猜,你们一定没有听过下面这个,让我们掌声欢迎,今天第一个演讲的**同学,为我们带来《孙悟空喝牛奶》(女下,男留)

2男:(讲完)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稍作停顿1秒左右)十个数字是亲如一家的兄弟,他们在森林里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掌声有请**同学的演讲《0和他的数学兄弟》(是“学”还是“字”?)

3女:(独自上台,不用站中间,站边上即可,下同)

在数学大家庭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呢,他们中谁最勤劳?谁最喜欢穿漂亮的衣服?请***同学来告诉我们,掌声欢迎他带来的演讲《1到10的故事》。

4男:冬天来了,小松鼠去松树爷爷那里采松子,但是它一定要回答松树爷爷的一个问题才可以,让我们一起去帮它算一算吧。请听***同学的演讲《小松鼠要过冬了》

5女:相似的故事,不同的演讲者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呢?掌声有请**同学的演讲《0和它的数字兄弟》

6男: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乐观、坚持、不轻言放弃,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下面有请***同学带来的演讲《蜗牛何时爬上井》

7女:“米”和“厘米”是生活最常见的长度单位,但是他们之间似乎也有一些小别扭呢,下面请听***同学的演讲《米和厘米的争吵》

8男:十个数字中,9最大,0最小,但是如果数字的王国中少了0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就让***同学的演讲《数字0的奇遇》来告诉我们吧

9胖:(可以让一个胖一些的小朋友上台,双臂做环举在头顶),我是胖胖的0(说完可爱状吸气鼓起脸蛋)男:(***还算瘦,举一只手放在头顶)我是瘦瘦的1(说完吸气收紧脸蛋)合:(卖萌持续一两秒)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男:但是我们曾经却争吵不休,我们是怎样和好的呢?下面请听***同学的演讲《胖子0和瘦子1》

10女:在神秘的数学王国中,不仅有0到9十个数字,还有许多本领高强的符号来管理着他们,今天就让刘雨楠同学告诉我们《 >、<和=的本领》

11男:西游记里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故事,很多小朋友也许都听过,但是这个故事与数学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就让他来告诉我们吧,掌声有请***同学的演讲《三借芭蕉扇》(网上查不到借芭蕉扇的数学故事,可能是原创,主持词暂且这么串一下)

12女:从前有一只聪明的小蚂蚁,带着自己的梦想去闯天下,途中它遇到了许多数学的考验,它能顺利的通过么?请听***的演讲《小蚂蚁闯天下》

13男:奇妙的数学世界,需要我们认真细致的对待,一点点的马虎大意,往往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下面有请***同学为大家带来他的演讲《小数点的故事》

14女:好东西要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数学原理呢,掌声欢迎***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演讲《分苹果》

15男:同学们还记得刚才胖胖的0和瘦瘦的1么?其实呀在数学的王国里,还有着许许多多的0和1呢,下面请听***同学为大家讲述《1先生和0小姐》的故事。

16女:关于谁大谁小的争论,在数学王国里已经持续了好久好久,同学们,关于数字的大小,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听****同学的演讲《比大小》

17男:今天同学们讲了好多的数学故事,都是发生在数学王国里的,下面,再让我们听听***同学的故事,他演讲的题目就是《数学王国》

18女:(网上都是小熊卖鱼,买鱼这故事没找到啊„„)

从前有一只小熊,他的数学并不是很好,所以他遇到了一些问题怎么也想不明白,聪明的同学们能帮帮他么?请听**同学的演讲《小熊买鱼》

19男:

20女:数字之间,就像我们同学之间一样,是团结平等,互助友爱的,大家都应该互相尊重。下面请听***同学的演讲《0和9的故事》

男:今天的演讲比赛就到这里

女: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是不是收获了许多数学知识呢?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 篇六

我们班星期五上午的数学课是排在体育课后面的,有时到了上课时间,学生还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精神分散,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一次上这节课时,我就给学生编了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学生不但没有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学习,反而精神集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上,教材中很多应用题都属于数学故事题,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下面是我讲给学生听的一道数学故事题: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青娃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心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青娃那样生活在这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青娃道:“青娃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 青娃说:“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沉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心想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上去了。”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醒来,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到了晚上蜗牛睡觉时又滑下了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呢?同学们能算出来吗?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显得很激动,很想知道答案,有位学生还在日记中写到,要向蜗牛学习,学习蜗牛那种契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习上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了,一天一天去积累新的知识,成功就会属于我们的。

这个故事的导入我认为起码有两个作用:

1、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设置悬念,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变被动为主动;

2、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习蜗牛那种契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习上就应该一天一天去积累新的知识,忘记了就应该及时的去复习。

7.数学家韦达的故事 篇七

弗朗索瓦·韦 达1540年生于法国的普瓦图,1603年12月13日卒于巴黎. 他年轻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 后从事政治活动, 当过议会的议员, 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的密码. 他常常在工作之余致力于数学研究,在数学研究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当韦达被奇异的数学吸引住时,就会一连数日闭门不出,进行思考与研究. 当时,他和好几位数学家都研究并发现了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因为韦达的论文发表得较早,影响也大,因此后人习惯上把一元n次方程中根和系数之间的关系称为韦达定理. 教科书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韦达定理的特例. 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 +c=0 (a≠0) 的两根为x1、x2, 则有x1+x2=这就是我们现在称的韦达定理. 韦达定理在下面的六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1不解方程求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2求对称代数式的值; 3构造一元二次方程;4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5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6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数学家韦达最早发现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有这种关系, 韦达在16世纪就得出这个定理,但证明这个定理要依靠代数基本定理, 而代数基本定理却是在1799年才由高斯作出第一个实质性的论证. 韦达定理在方程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韦达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代数学的推进,他最早系统地引入代数符号,有意识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乘方,改进了数学的符号. 这些符号,使数学具有简洁的表达,也使方程和代数恒等式有了简洁、清楚的形式. 如方程x2-3x=0,就比书写成“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的差等于0”要简洁得多. 不难想象,如果不使用数学符号,数学发展将会多么缓慢. 这些数学符号的使用使人便于思考. 通过符号的演算和推导,我们能够十分容易地证明某些数学关系式、某些规律是成立的. 例如,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的判别式(b2-4ac)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 都是通过数学表达式进行推导的. 因此,人们称韦达是数学符号的改革家,他推进了方程论的发展. 韦达用“分析”这个词来概括当时代数的内容和方法. 他系统阐述并改良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指出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给出三次方程不可约情形的三角解法, 著有《分析方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订正》等多部著作.

8.数学故事小学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开始,想要上好一堂课,就需要有一个完美的导入。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游戏导入法、以旧带新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及故事导入法等。游戏导入法通过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以旧带新导入法是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这样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开门见山导入法是在课堂开始,直接告诉学生教学的重点,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故事导入法能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中,达到听课的最佳状态。本文主要探究数字故事在导入环节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一、数字故事导入新内容

在小学二年级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刚上课,我就先给学生出了一道数学故事题:《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戴宗走路的速度非常快。有一次,宋江、公孙胜和李逵都回家探望亲人,宋江和李逵都回来了,只有公孙胜去了几个月了还没回来。梁山泊的头领晁盖就派神行太保去公孙胜家里探听情况。神行太保第一天走了56公里,第二天走了7公里的时候口渴了,路边没有水,只好喝了一碗酒,没想到一下子喝醉了,迷迷糊糊地往回走了23公里,问题是第三天,神行太保要走多少公里才能走到100公里?《水浒传》是学生非常喜欢读的课外书,采用名著故事来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顿时课堂变得异常活跃。

二、数字故事复习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引用数字故事导入新的课堂内容,还可以利用数字故事复习学过的内容,从而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及时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三年级时,我给学生讲数字故事来复习加减乘除运算顺序。大家都知道,花果山水帘洞里有很多孙悟空的徒子徒孙们。有一次,孙悟空回老家看望猴子们,猴子们知道这个消息,为孙悟空举办了欢迎仪式。第一批表演“叠罗汉”节目的有16只猴子;第二个节目是“狮子滚绣球”,已知每只“狮子”需要8只猴子表演,每个“绣球”需要1只猴子表演,一共有4只“狮子”,2个“绣球”;第三个节目是小合唱,共有240只猴子参加合唱,问共有多少只猴子参加演出?引用孙悟空回老家的故事带学生复习了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也不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学生都非常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在整个复习运算过程中,同学们的兴趣高昂,将复杂的知识编成简单的故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能更深入地识记知识点,理解知识点。

三、数字故事巧提问

为了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我经常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数字故事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有一道是求一个长方形周长的题。我对学生说,小猪最近体重又上升了,猪爸爸每天早晨都带小猪来这个长方形的操场跑步。小猪一分钟跑300米,他跑了15分钟,已知小猪4分钟跑一圈,爸爸问他一共跑了多少米?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能从故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简单地算出周长,还能算出总路程,全面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数字故事布置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整堂课的知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为此,我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只给学生布置一道数字故事题。例如,我在讲解“几分之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整个蛋糕。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每个地方的门票都是不同的,但是不变的是成人全票,学生半价。如果一天参观了3个地方,动物园成人20元,植物园学生5元,博物馆成人30元,问这一天全家共花了多少钱?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自己编创数字故事。刚开始可能会不太适应,但是会形成习惯,再枯燥困难的数学题都会被学生用有趣的故事编出来,大家饶有兴趣的计算出来。时间长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提高了。

把数字故事引入到小学生的数学课堂真的非常有必要,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边听数字故事,边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所以,我们要利用数字故事的优势,合理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为他们打造一个浓郁有趣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程金芳.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0).

[2]唐涛林.运用故事,上好小学一年级数学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

9.故事教学小学数学论文 篇九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故事对小学生的影响力巨大,须注意对故事的选择。对小学阶段故事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还要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例如《葫芦兄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这些故事中都含有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数字,教师通过选择这些故事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与学生特殊的心理各年龄特点符合,同时也能帮助小学生分清善、恶、美、丑,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

讲故事既然当做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有效将故事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注意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故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年级加减法(10以内)的教学过程中,若简单地对学生描述“2+5=7”或“6-3=3”,然后便要求学生记住,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是很难记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数字融入到故事中,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便于深刻记忆。

2.3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

在教学中引入故事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注重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故事时,应结合教学课程的.进度,适当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且不能占用一节课中大部分的时间甚至是整节课的时间来讲故事。以免学生太过于关注故事,而忽略了学习。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和变换故事,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故事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该课时应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或将故事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展开教学。而不是每节课都运用同一个故事、同一种教学方法,以免不能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

2.4注意故事的创新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对故事有所创新。如一些故事过于深奥、冗长,教师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故事进行整理、改编,最后转化成一个简短精湛、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小故事。而有些故事则因其普遍被讲授而失去了新鲜感,致使学生提不起兴趣,难以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教师则应注重对故事进行创新和改编,对传统的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小结

10.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篇十

“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成绩的取得,不仅要付出辛劳,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不断地总结与探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张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何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周某某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我赶紧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11.数学故事小学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故事 教学方法 应用 分析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80-02

数字故事是近几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进,而且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各大中小学校都在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并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何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和数字紧密相连的学科,而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枯燥无味的数字也会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小学数学教师虽然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数字故事的相关教案,但是却有效的减少课堂教学所浪费的时间,并从根本上加快教学的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效率的提高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基础之上的。数学故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必定会激发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他们也会发现数字、图形等和数学有关的事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复杂。加上教师用数字故事将问题等内容生动的展示出来,学生们必定会有更新鲜的感受,并对今后每一堂数学课的学习都充满无限的期待。

3.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

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上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转变。小学数学也不例外,数字故事法就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断做出改变所产生的。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凭借个人爱好和主观意识进行判断。数学本来就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将会消磨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甚至对今后高年级的学习也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而数字故事教学法则改变了这样的局面,并让小学数学变得异常的生动和有趣。

二、 浅析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作为新的教学工具在数字故事教学法中使用的也比较广泛。而利用多媒体对故事场景进行展示,则更加能够展示故事情景,集中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小学生混合运算内容的时候,则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去设置一些课程内容,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比如,西游记,黑猫警长等都是很多小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进行教学,尤其是混合运算,加减乘除都是有步骤的,正如孙悟空救师傅也是需要攻破一道道的难关。利用多媒体,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设置不同的运算题型,则能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故事导入法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找到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而数字故事就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故事导入是比较常见的。

所谓故事导入法即是在进行数字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故事的元素,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小学教师在讲授简便计算法的时候,就可以例举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很多小朋友算了很久都没算出来,可高斯没花多长时间就算出来了。听到这里,很多同学就会开始思考,高斯到底是怎么计算的呢?这无疑间接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而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即因为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而像这样等于101的组合一共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就可以求出:101×50=5050。

实践也曾证明,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哪怕是同一个故事通过不同的方式讲出来,也不会厌烦。同样,在课堂上讲数学故事,不仅新颖,还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由此可见,数字故事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3.生活情景法

数学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学科,所以在进行数字故事教学法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其生活情景化,即通过生活中常出现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在讲解简单的数字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设定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妈妈带了50块钱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瓶水2元,买了一个大西瓜10元,还剩多少元?即50-2-10=38.这样枯燥的数字,也就顿时变得有趣,形象了许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刚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生使用,同时也便于进一步引导小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4.巧设疑问法

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字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巧设疑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例如在讲解分数大小的时候,就可以设置这样的场景,妈妈分蛋糕,先是分成了6份,每人一份,即是每人占有六分之一;后来又多了2个人,又把蛋糕多分了2份,即每人占有八分之一。然后再向学生提问,六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到底谁大谁小?相信这种方法会比单纯的数字大小比较更加容易让学生掌握。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应地改革。其中,小学数学是重点改革的内容,而数字故事法就是改革的产物。作为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让学生掌握并学习到知识的,所以开创新的教育方法则是必然的结果。本文对此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也是希望为今后小学数学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指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程金芳.浅谈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0.

12.数学小故事让课堂生动起来 篇十二

一、故事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讲“数学小故事”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得数在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时, 先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接着, 出示课本上的图1, 让学生讲讲里面所隐含的数学小故事[2]。有些同学讲道:“花坛边原来有5名同学在浇花, 因为两名同学要打扫教室, 先走了, 现在还剩下3名同学。”有的同学说:“原来有5名同学在浇花, 因为两名同学要参加舞蹈排练, 先走了, 现在还剩下3名同学。”他们讲得都很好, 都能够将图片表达得清楚、明了, 此时的数学学习就与生活息息相关。接着问:“由图1提供的信息, 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很快提出了“还剩下多少名同学?”这个问题, 并列式计算:5-2=3 (名) 。通过讲数学小故事, 让学生明白:数学中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发现:学生们对故事百听不厌, 即使是相同的故事, 已经听了许多遍, 他们也不会厌烦;同样, 在课堂上讲故事,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们也掌握了所要学的内容。因此, 运用“数学小故事”进行教学, 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二、巧编故事, 深入挖掘教材

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 “数学小故事”是启发心智与兴趣, 达到身心愉悦的最好的手段之一[1]。作为数学教材,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小故事, 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和编写。作为教师, 就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以及处理教材和挖掘故事的能力。课堂上,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故事, 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一个个小故事,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册79页第10题这道题目 (图2) [2], 笔者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幼儿园或者在家里的时候, 已经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在教学时, 笔者大胆地将题目改编为这个故事。当开始讲故事的时候, 学生们都被这个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 坐得端端正正, 教室里顿时静悄悄的。当故事讲完了, 问学生:“同学们,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好听吗?”学生一起回答:“好听。”接着提问:“你们可知道, 这个故事和我们的数学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 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大声说道:“想知道!”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转换到课本题目上来。笔者又问:“课本上这道题只是告诉我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 使故事更完整?”学生自然就会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可以用算式“1+7”来表示, 其中1代表白雪公主, 7代表七个小矮人, 结果等于8, 也就是1+7=8, 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巧编故事, 深入挖掘教材, 让学生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学习, 他们精神愉悦, 兴趣高涨, 知识掌握更牢靠, 又能顺利解决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三、利用故事, 加强理解能力

对于图片题, 有时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去做, 不会认真去看图和审题, 未能理解出题者的用意, 自然错误率就高。通过故事的渗透, 加强对图片的理解, 在图片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 对于题目的理解, 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一年级有这样一道题:原来有9只鸭子, 游走了几只, 岸上现在还剩下3只鸭子, 再根据图片, 按要求列出一个连减的算式 (图3) [2]。一看题目, 学生就根据前面做过的类似题目和自己的经验, 拿起笔就开始写, 列出了下面的算式:9-3-1=5 (只) , 显然解法是错误的, 因为岸上只剩下3只鸭子, 而不是5只鸭子。在订正这道题目时, 利用图片, 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原来岸上有9只鸭子, 第一次游走了2只鸭子, 第二次游走了4只鸭子, 现在岸上还剩下3只鸭子。听完故事, 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地思考, 很快发现原来做题方式的错误, 理解题意后顺利解决了问题。利用数学小故事, 学生知道题目里面隐含了这样一个条件:第一次游走了2只。如果将题目改为:原来岸上有9只鸭子, 第一次游走了2只鸭子, 第二次游走了4只鸭子, 现在岸上还剩下几只鸭子?问题一出来, 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这道题目的意思, 列出了正确的答案:9-2-4=3 (只) 。生动的“数学小故事”, 对于学生题意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他们乐于听, 乐于思考, 能够启迪他们的思维, 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 化简了题目的难点, 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 展示故事情境

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 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了。数学课堂和其它科目一样, 也需要多媒体的介入。多媒体会使复杂的题目变得更直观, 抽象的题目变得更浅显易懂, 对于解决数学问题, 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 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展示故事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在《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中, 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片段如下:

师:小朋友们, 大家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 里面有一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都知道吗?

生:知道。

师:请看前面的屏幕,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唐僧和女妖怪, 唐僧被女妖怪困住了。

师接着问: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孙悟空, 把唐僧救出来?

生一起:想!

师:要想救出唐僧, 就必须解决数学问题, 谁能把里面的题目做对, 就可以救出唐僧, 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点击多媒体, 出示题目:原来车上有7个人, 下去2个, 又上来3个, 要求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个人。

师问:这道题目中告诉我们原来有7个人, 下去2人, “下去”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生3:用减法, 就是用7个人减掉2个人, 7-2=5 (人) 。师接着问:又上来3人, “上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呢?生4:用加法, 就是用剩下的5个人加上上来的3个人, 5+3=8 (人) 。

师:这道题连起来怎么列式呢?等于几呢?生一起:7-2+3=8 (人) 。

师总结:先下去我们用减法, 后来又上来要用加法, 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 又有减法,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课堂上, 根据小朋友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利用多媒体手段, 展示他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情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声情并茂、演示直观的多媒体技术,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 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展示故事情境, 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有机结合新授知识, 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不断的聆听、思考、设疑、思辨、解析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更愿意接近数学, 学习数学,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让他们喜欢上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数学小故事”进行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让他们更能接受数学、更乐于学习知识, 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摘要:数学课堂上, 教师恰当构建“小故事”进行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 让他们喜欢上数学。本文从故事导入、巧编故事、故事理解和多媒体重现故事四个方面, 阐述了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运用“数学小故事”进行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自控能力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以“数学小故事”为手段, 运用活动课程理念,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故事,数学课堂,生动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双成.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04) .

13.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最终版) 篇十三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小故事(1)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2)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可以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后来星星说:“那我们怎么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大家都说:“太棒了。”

数学小故事(3)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14.数学故事小学 篇十四

为配合南昌市教育科学”十一五”第二批规划滚动课题数学读写的展开,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结合开展的“学生读的途径和方法”课题活动,现决定四月中旬开展“数学故事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激发兴趣,展示风采

二、组织机构

3----6年级各位数学老师.三、参赛对象

3----6年级各班推选两名选手参赛.四、活动内容

1、各位数学老师布置本班学生每人准备一篇数学小故事.2、4月6——9日各班进行初赛,推选出两个趣味数学故事上报数学组,故事时间在3分钟内.3、4月16日在”教工之家”举行比赛.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5名

六、小学数学趣味比赛评分表

15.牛顿的故事及数学方面的贡献 篇十五

公元1642年大概是整个物理学史上最为出名的一年, 伊萨克·牛顿静悄悄地来到人世的这一年, 正赶上大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去世。说起来这个孩子的身世颇为凄惨, 他出生前的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而后他母亲又改嫁到一个名叫史密斯的牧师家中。在学校里牛顿也并没有讨到老师的喜欢, 各门功课差得一塌糊涂, 而且由于身形瘦小, 成为诸多顽童欺负的对象。

18岁那年, 牛顿终于得偿所愿, 来到了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当时的大学大多带有神学院的性质, 三一学院的院名也是借指神学上的圣父, 圣子, 圣灵的三位一体。同学们之间的话题他从来没有兴趣参与, 而指导老师普雷因教授也整天只是忙着招募弟子。老师根本没时间指导牛顿, 遑论能有心思回答他那些精灵古怪的问题了, 最后普雷因教授干脆列了一个书单, 上面都是自古流传的经典名作, 内容涉及到数学, 哲学, 宗教等等, 在这几年里牛顿的任务就是把它们读完就算了结了学业。此法果然奏效, 牛顿再也没来找过他, 而是埋头到那些书目之中。

在剑桥大学里唯一能让牛顿动心的是著名的卢卡斯讲座, 第一任执掌教席的乃是巴罗教授。这位巴罗教授也算得上是一位奇才, 十八岁便在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他精通数学, 还先后担任过希腊文, 哲学教授, 被誉为整个欧洲最为出色的学者。

巴罗教授对牛顿更是青眼相加, 有时候在卢卡斯讲座讲到精妙费解之处, 就让牛顿站出来侃侃而谈, 台下听众尽多博学之士, 然则这位年轻人说理清澈, 功力精湛, 竟是谁也找不出毛病来。

一次, 牛顿在讲说之中灵感忽现, 便当即连讲带写展示了他的想法, 其中的数学公式极是艰难, 写在黑板上便是极长的一串, 牛顿面不改色, 心脑并用, 转眼间就给出答案, 包括巴罗在内的所有听众无不面面相觑, 全场一片静寂。

最后巴罗教授站了起来, 缓缓道:“伊萨克·牛顿, 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 作为导师, 我实在不能再教你什么了, ”然后把目光转向其他听众“诸位, 我提请你们注意一下, 眼前的这位年轻人终将执掌卢卡斯教席, 而他一旦执掌, 只怕教席的轮流制就此废止了。”巴罗教授毕竟是大有眼光的人物, 在牛顿二十六岁那年就以教授的身份接掌卢卡斯教席, 而且一直到他五十岁之后自愿放弃为止。

巴罗教授的点拨使牛顿眼界大开, 而他介绍给牛顿的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一书更是让牛顿明白了如何建立一套公理完备的科学体系。加强了基础之后他抽空又把笛卡儿的几何学从头至尾看了一遍, 找到了其中大量的错误, 他简直就像跟作者赛跑一般, 一边读着书一边就远远地超出了作者的水平。

历史上的牛顿不仅仅是作为大物理学家出现的,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他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真正以数学大师身份出现的牛顿似乎只有他回到乡下后的头六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 他同时发明了二项式定理, 无穷级数展开, 微积分, 无穷小概念和极限, 尤其是微积分, 几乎决定了几百年来数学的研究主流。

1668年, 26岁的牛顿双喜临门, 他一方面获得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获得极大的声誉, 另一方面终于开始执掌了卢卡斯讲座的教席。这种反射式望远镜不再是透镜聚焦, 而是利用球面镜的反射来聚焦, 这样一来消除了色差现象, 望远镜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都大为提高, 四年之后牛顿单凭此项发明便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反射望远镜的制作也证明牛顿确实是千年以来的第一奇才, 为了发展出他新力学, 什么都是亲自动手, 数学知识不够便自创出一套来, 观测工具不够先进便重新改进, 什么都挡不住他的脚步。牛顿是既是第一等的思想大家, 数学才能也是古今罕见, 实验的技术也独步天下, 即便就其作为一个工匠来看亦是身手不凡。

和牛顿争论最多的便是大他13岁同为皇家学会会员的罗伯特·胡克, 此人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物理学家, 他发明了很多东西, 诸如湿度计, 量雨器, 螺旋弹簧, 万向节等等, 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形变和外力成正比的胡克定理也是大大有名。

胡克首先找到的茬子是牛顿的反射望远镜, 开始二人还都仅囿于学术范围, 但很快胡克就相形见绌, 胡克羞恼之下, 也纠集地当时全欧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对牛顿的光学理论发难, 其时牛顿的理论发轫未久, 基础薄弱, 漏洞实多, 因此牛顿一边回击, 一边迅速弥补了很多缺陷, 为了替自己的观点辩护, 1675年他在实验中发现了著名的牛顿环现象, 这也是光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发现。后来牛顿和胡克之争逐步演化为人身攻击, 这一点上他们也是棋逢对手, 胡克言辞亢烈, 牛顿用语尖刻, 却是谁也奈何不了对方。二人都被这场论战弄得筋疲力尽, 唯一得益的倒是光学本身, 这几年的发展乃是百年间最为迅速的。

当年莱布尼兹在数学上刚崭露头角, 年少气盛, 便以外交使节的身份来到英国, 名曰研究, 实是挑战, 英国皇家学会派出的迎战人员便是科林斯。这莱布尼兹极是了得, 三言两语便将他驳得体无完肤, 科林斯焉能服气, 他拿出了牛顿锁在柜中的手稿, 上面都是牛顿数学思想的精华, 比如二项式定理, 流数法等。

莱布尼兹一看之下不免大惊失色, 一声不吭地就回了国。科林斯固然是不辱使命, 得胜还朝, 却在学界留下一桩公案。几年后莱布尼兹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微积分的论文, 在那篇不到六页的文章里他采用了比牛顿高明的微积分符号, 直到今天还被广泛使用, 但这却也不能说不受当年牛顿手稿的启发。

牛顿知道后大是愤怒, 以他个性之强, 便是全天下的人与他作对也不见得会屈服, 他马上写信将莱布尼兹痛斥一番, 自此二人也是你来我往, 不亦乐乎。终于连牛顿自己也不能忍受了, 他在给胡克的一封信里明智地宣布退出争执, 那封信是这样写的:“笛卡儿先生所做的是搭了一座梯子, 而您则使梯子升得更高了一些, ……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著名的万有引力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结论还是拜胡克所赐。牛顿在一次争吵中指出胡克行星运动的椭圆方程谬误丛生, 胡克情急之下却突然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见解, 引力应和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初闻此言便是一愣, 他早年曾有过类似的想法, 可是苦无证据, 年日既久, 已经慢慢淡忘了, 现在一经胡克提及, 登时想到这些行星的运动方程只怕就是突破口所在。

牛顿马上查遍了各种公式, 最后目光落到开普勒方程上。开普勒乃是大天文学家第谷的嫡传弟子, 第谷的最大贡献便是整理出浩若烟海的行星轨道数据, 而开普勒也为总结出三条定律耗尽毕生心血。牛顿运用开普勒方程, 很快便完成了推导。

至于牛顿对晚年对物理学的放弃, 犹如他在隐居在乡下的十八个月里一般, 令人很是难以理解。可能牛顿已经模糊意识到整套看似完美的理论有重大缺陷, 那是关于他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念。他自己也无法解释既然空间时间都是恒久地存在着, 那么当初又是怎么运动起来的呢?他只有求助于上帝。

他不仅是天才的物理学家, 也是虔诚的教徒, 他在宗教方面可不是像外人所想的那般前卫和叛逆, 注意这样一个事实:牛顿一生中的神学手稿洋洋洒洒统共有几百万字, 比科学方面的多出几倍, 他只怕比任何人都热心考证上帝的存在。

他跻身贵族重臣之列, 身兼铸币大臣和皇家学会会长两大要职, 工作十分辛苦, 但大多已经和物理无关了, 尤其是他宠养的猫咪打翻的烛台将几十年的手稿烧光之后, 牛顿更是意冷心灰, 遂全心于官场上的应酬。家中一位朋友恭候已久, 他向牛顿递上了几张纸片, 那是一份来自法国的信笺。著名的数学家伯努利提出了著名的最速落线问题, 题目看上去很是浅显, 从固定高度下落的小球究竟沿怎样的曲线轨道滑落到地面上方能使得下落时间最短, 孰料此题难度之大居然折服了欧陆的第等好手, 伯努利无奈之下只得出重金悬赏, 消息传到英吉利海峡的对岸, 英伦三岛的大师们亦是一筹莫展。

图4:《牛顿》, 威廉·布莱克作;这里, 牛顿被描绘为一位“神学几何学者”

此时牛顿已遁入官场多年, 但他们还是找到了这位精神领袖。牛顿接过信, 戴上老花眼镜看了看, 说道:我尽量试试吧。寒暄几句之后, 访友告辞下楼。

几天之后, 伯努利突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 他了了浏览了一便之后突然大叫了一声, 人们纷纷闻声赶到, 伯努利愣了半晌方才一字一顿的说道:“我虽然没有见到雄师本人, 但毫无疑问我看到的是雄师的爪印。”那封信便是牛顿所写, 这篇不长的文章里他又用利剑开辟了数学上一个崭新的领域——变分法, 算起来该是牛顿对科学的最后一个贡献了。

至于变分的思想在后世的物理学何等重要, 这个只怕牛顿本人也没有意识到。物理学发展到今天, 牛顿的光学的微粒说早在十八世纪就被支持波动说的泊松等人找出了破绽, 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念终于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颠覆, 万有引力定律也慢慢的为引力场理论所取代, 唯独他模糊暗示的变分思想一跃成为物理学的真正根基所在, 无论是研究广袤无垠的宇宙的相对论, 还是揭示物质最基本结构的夸克的第一得力工具量子场论, 他们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朴素的变分思想之上的。

几百年前伟大的牛顿, 不问物理学几十年之久的牛顿, 到底在离开人世之前为物理学埋下了最重的一个伏笔。

如果我能看得更远一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上一篇:刷子李教学设计免费下一篇:关于青春为话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