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精选12篇)
1.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一
王埠中心小学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依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和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王埠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做出贡献,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满足需求与提高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稳步推进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坚持依法治教的方针,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和建设教师队伍。
三、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培养一支学风浓、教风正、身心健、业务精、有思想、有智慧的新型教师队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原文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以师德为中心,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王埠中心小学职业道德评价方案》,深入开展“四爱四比”活动,即爱祖国、爱事业、爱职业、爱学生;工作面前比干劲,学生面前比爱心,事业面前比贡献,荣誉面前比风格。加大管理力度,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表彰优秀。
3、坚持教师违规、渎职一票否决制度,排除消极因素。凡有违规乱收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之间闹矛盾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票否决,取消各种评优、晋级资格,直至不以予聘任。
4、开展“以校兴为己任,为学校做贡献”主题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征文、演讲、研讨会、进言献策等活动,使教师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激发教师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以“师德规范”为依托,认真落实“王埠中心小学教师一日行为规范细则”,开展评选行为规范示范教师活动,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目标迈进。使教师一言一行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全体教师对“事事是教育之机,处处是教育之地,时时是教育之时”达成共识,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于有声之处传播文明的声音,于无声之处体现文明的魅力。
(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面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每年至少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印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组织心理健康征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教师心理动态,疏导教师心理问题,使教师以健康人做健康的教育。
(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重视,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日程、纳入学校办学规划。营造氛围,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举办学科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风采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创造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班,并要求参加学习者把好经验带回校,传给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作一节汇报课或专题辅导。通过压担子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3)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积极争取市、县级作课机会,把专家请进学校为骨干教师做重点指导。通过名家指导,使教师变得更聪颖更博慧,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4)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投入
组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任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委会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由各校及各部门主管领导任组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导向性、可行性、时效性的具体政策措施。从实际出发,每学年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学年末认真总结,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不同类型的教师教学经验研讨会。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每年筹措一定的教师专项奖励基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王晖
副组长:吕新龙、吕民盛、费伦勇、柯绪平
组员:赵菊华、赵金松、陈巧芳、陈月华、张利华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面对二十一世纪,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二
1 中心成立初期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新成立的独立学院,中心实训指导教师中除2位老教师和3位高级工外,其他都是刚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他们都是本科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既没有理论教学经验,也没有指导工程训练的经历,距离“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有工程实践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和生产管理基础”的要求有很大差距[1],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 工程训练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2]。具有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才能把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才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大学生。
作为金工实习的指导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之外,还应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第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学课程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第二,教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金工实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学生培养成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实训过程中要把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较好的实习效果。第三,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保证实习安全。
3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措施
为了做好工程训练中心年轻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根据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专门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思想建设与业务提高同步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在锻炼中成长、定期考核、严格把关的办法。
3.1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3],是学校占主导地位的道德[4]。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青年教师培养和教育的第一步[5]。
通过各种学习,在提高青年教师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做好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当教师的基本素质,必须遵循教师岗位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法等课程,有助于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了解教师行为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教师的思想素质、事业心和责任心,因此师德建设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在实训中是否主动指导学生,上课是否准时,对学生要求是否严格,都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师德建设才有基础,才能落到实处。
3.2 提高青年教师理论水平建设
中心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机械(机电)本科毕业,也有少部分是大专毕业,他们在刀具、工夹具、加工工艺等方面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工程训练要求。为此,先后聘请了本部教授进行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培训,加深了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刀具、夹具、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教师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6],年轻教师应主动地进行知识更新和“充电”[7],应结合工作实际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鼓励他们考取本科或工程硕士,取得更高一级学历。目前已有9位教师考取工程硕士班,8位大专毕业的教师参加本科学力学习,其中有2位已取得了学士学位。
开展对学生的课外培训等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如原来只有少数几位教师能够担任UG,Pro-E,Solid Works软件的教学工作,经过教学实践的锻炼,能进行软件教学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
3.3 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应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8],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全体青年教师聆听有教学经验教师的公开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组织和讲课技巧,在正式开课前必须经过试讲,安排部分教师到本部工程训练中心的相应岗位观摩教学和实训。强化青年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通过教学关[9]。
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工种的教师分小组进行公开教学或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起总结,共同提高。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开展教学研究与经验交流活动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交流会上,教师对在讲课时如何引入,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训效果,如何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普遍认为收获很大。通过做好一份教学日历、一份教案、一份教学总结,教师能较快熟悉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点,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所有这些可以使青年教师避免或少走弯路,有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10]。
中心建有6个计算机编程室和4个多媒体课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3.4 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注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心先后将所有教师派往多个单位进行短期培训实习,跟随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让他们进一步掌握相关工种的操作技能,了解生产组织与管理。开展工种间的交叉培训,使每位教师掌握两个工种以上的实操和教学。学校为大三学生考取中级工职业技能证书开设了强化训练课程,每次上课前,指导教师都要按照学生训练内容自己先做一次,掌握零件的加工工艺、操作要领等,对某些基本技能(如刃磨切削刀具)则采取“人人过关”的检查方式,不合格者要重做,直至合格。这些措施可以使青年教师的实操技能得到快速提高。
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考取技师资格证书,对学生各类创新设计竞赛、学生课外科研计划等进行指导,这是提高他们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已有3位青年教师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19位教师取得了技师资格证书,他们的相关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3.5 完善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提高
学院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制订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思想、工作业绩进行全面的考核。每年在对教师考核基础上择优奖励,职称评定、工资晋升都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使教师队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实现可持续地健康发展[11]。
4 建设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了一支能满足实训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目前中心拥有副教授3名,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4名,助理工程师和技师19名,考评员9名,7位教师考取CSWP级(工程师级)证。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与几年前相比有显著的变化,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这批教师不仅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在机电系教学质量测评中位于前列,教师队伍稳定。2011年10月,在“第五届中南地区港澳特区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中,经过评比,我院选送的4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奖,由中心教师指导的3个项目中1个获一等奖,2个获二等奖。
5 结束语
3.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三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制度建设;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36-03
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更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所在。为此,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一直将高素质教师视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坚定“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学校”的理念,树立“使用教师就要激励教师,激励教师更要发展教师”的意识,多措并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4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33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41人,正高级讲师1人,副高职称103人,教育部特聘课程专家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副组长3人,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成员1人,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教师年均发表论文120余篇,年均主编(参编)教材(教辅用书)等22部左右,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全校营造了两种浓烈氛围:一是让金钱、荣誉、地位躲避追求它的人,而追求躲避它的人;二是不让老实人吃亏,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通过制度达到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的效果,激励教师奋勇争先。
(一)建立约束制度
根据麦格雷戈的X理论,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约束制度,通过制度细化教师教学行为准则,促使教师警醒和自律,自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学校规定40周岁以下没有获得市级“两课”评比、技能大赛、教学大赛等最低奖项的教师,担任全日制班主任不满2年的教师,不得参与职称评定;实行全员聘任制,每年秋季开学前对工作不力、成绩较差的教师实行缓聘;对不参加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的青年教师实行评优晋级一票否决。
(二)建立服务制度
“让教师享有最优的服务,得到最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承诺。学校以服务教师发展为出发点,建立教师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等一系列制度,加快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对每位教师都提出明确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安排专人帮助他们补强短板,力争实现各自目标;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从教育、教学、素质提升、业务进修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年度工作要求,并持续跟进落实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
(三)建立激励制度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学校不断完善奖励体系,加大奖励力度,使优秀的教师有尊严、有地位、有回报,激励教师以教为业、以教为乐、以教为荣。目前,做得最成功的应该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学校从23个方面重点考核教师完成工作的量和取得的实绩,考核结果在校内和网上公布,较大差距地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达10倍以上),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得少者心服口服、让得多者心安理得”,得到了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很好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省内外40余所学校或索要我校方案,或来校交流,或请我校有关同志前往开设专题讲座;鼓励教师在职参加学历进修,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分别奖励1.5万和3万元,并在聘任、评优、晋级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对教师参加或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都有明确具体的奖励制度,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一等奖或国赛三等奖以上、省“两课”评比示范课、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等一等奖的直接聘任高一级职称;每学期开展十佳五德干部、十佳教学能手、十佳班主任、十佳技能标兵、十佳师德模范、十佳共产党员、十佳服务之星等“七个十佳”评比,每年开展感动校园人物评比,举行颁奖典礼,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以内涵提升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发展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在课堂中练本领、在活动中提素养、在团队中强能力”的教师内涵发展模式,吸引教师广泛参与各项活动,让教师在积极参与、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内涵和综合素养。
(一)聚焦课堂练本领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学校引导教师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事业,一种境界加以追求,立足课堂,聚焦课改,关注教学。扎实开展听、评课活动。学校规定所有教学人员每周听课和评课分别不得少于1节,每月底由校长检查干部的听、评课情况,由教务处检查教师的听、评课情况,并发布检查通报,对存在的问题直接点名到人;教师必须选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探究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长期坚持每周开展入职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研究课、优秀教师示范课,打造有效课堂。
(二)开展活动提素质
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师基本功竞赛,内容包括现场教学、信息化教学、微课、书法、普通话等;每年举办教师技能比赛,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同时引入合作企业职工与专业教师同台竞技;每年举办“读书节”,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和“学习型校园”,引导教师在学习中立志、正德、养心、增智,升华境界;开展“组组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活动,引导教师聚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寻找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类型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交流思想,分享教学智慧,探寻学术真理,促进教学创新。
(三)打造团队强能力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成员团结协作的学术共同体。学校建立多个名师工作室,围绕目标进行培养,围绕项目开展研究,学校在专项经费和待遇方面向工作室及成员倾斜;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指导、示范、培养作用,缩短青年教师自我探索过程,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创造力。各主干专业组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由企业能工巧匠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学校与企业联合成立技术研发中心,选派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如与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合作完成了BRT快速公交站台门、汽车内缸、客车内摆门等9项产品的研发和工艺改进工作。
三、以合作共赢为纽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三国时期的孙权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师资队伍建设最终要基于对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上。学校借力各种社会资源,努力为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引领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一)与企业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坚持做好校企合作团队建設发展规划,公开竞聘、择优选拔团队校企双负责人,按照专业性、合作性、开放性原则,选择团队成员;建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制度,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导师”与“师傅”并举,共同提高团队成员执教水平;通过挂职学习、顶岗实践等方式,实现团队校内成员企业实践的常态化;主动挖掘企业技改项目,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校企合作编写相关校本教材,按企业生产要求完善实训室建设,对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企业化管理试点。
(二)与名校合作,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专家讲座、校本培训、现场考察等活动,全面、深入学习和汲取职教名校优秀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邀请名校领导和专家来我校进行全方位指导,让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视野更开阔、知识素养更全面,引导教师成为主动探究、积极反思、终身学习的专家,着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技术、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
(三)与社会合作,挖掘教师引进渠道
在立足校内教师培养,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学校按照淮安区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拓宽教师引进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计划每年从企业引进1名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教师,聘请5名以上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育事业的成败,任重道远,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必至。”
4.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篇四
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者:叶明珠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10期
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这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党校工作,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校教师和干部队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适应21世纪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现就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愿与各界同仁商榷。
一、加强学习是提高党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是个前提和基础性的东西,无论干什么工作必须把学习摆在首要的位置。江泽民同志多次要求全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目前,党校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差,年龄梯差大,教学数量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的专职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校教师队伍是各级党校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加强学习有两种途径:一是自学。利用工作之余,静下心,坐下来,钻进去。一方面要深入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法制和法律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二是进修。由于形势的迅速发展,教师知识的更新已是当务之急。根据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十分必要。党校每年要有计划地选送年青骨干教师到上级党校或其它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安排教师参加全国性、全省性的学术活动,短期学习班、讨论会;拓宽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和授课水平。
5.如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篇五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以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剖析 一所建校只有三年的学校,在浙江省不久前举行的“省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评比中脱颖而出,据浙江省教育学院教科所的卢真金教授介绍,此次共评比出50所学校,诸暨市滨江小学是其中办学历史最短的一所小学。建校只三年,何以获此肯定?而且还是诸暨市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并承担了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三个,近百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二十多个课件在省市级获奖,历年来家长满意率99%……
7月,夏日的风吹起,穿过喧嚣的街道与楼群,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滨江小学,探询成功背后隐藏的答案。“有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大多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骆燕琼校长一语中的。
左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江东小学,右边是久负盛名的暨阳小学,新建的滨江小学如何在压力之下平稳而快速地发展?首要的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面对整体基础薄弱的现实,该怎么办?
问卷调查 追问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滨江小学是一所新兴学校,教师又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不可避免地存在办学经验缺乏、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当时,许多人说:瞧,那是一所什么学校,学校教师队伍基础那么薄弱,生源又那么差,不出两年肯定垮掉。
发展,需要找准定位,如何发展,需要决策层的清晰思路。没有过多的犹豫与彷徨,学校的领导们顶着嘲笑和压力,果断地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展开了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内容涉及教师职业情感、课堂教学理念、教育科研水平、个人发展设想及所需帮助、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满意率等多个维度。调查共收到28份有效问卷,他们对有效问卷进行了SPSS统计分析。
有效问卷显示出有效信息:学校新手型教师在职业情感上逊于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相对很弱,但他们教学观念新,科研意识强,渴望从团队中汲取营养,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比较快,在工作上有一种创新的冲动,思想中受束缚的东西少。
此外,在课堂教学上,这一群体中有91%的教师希望迅速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77%的教师对自己的教科研现状不满,需要有一整套的科研方法。青年教师有新教师的干劲、胆识,又过了磨合期,在课堂教学、教学科研方面也有了实战经验。虽然这一群体在教学、科研能力上都有明显优于其他教师,但他们也有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理论功底尚浅,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也正是这一群体中有38%的教师所意识到的“希望能与专家合作”。
问卷帮助学校决策层打开了思路:把学校创建成为学习型组织,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交流合作式学校,将是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效选择。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必然要牵动许多“脉络”,理顺它,改革是必然的。作为新兴学校,必须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不仅要对教学过程或结构等外在的要素进行调整,而且要对影响组织运行的各种内在因素,包括学校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基本假设乃至根本目标,进行改革。简言之,就是要求学校不断引领教师进行学习,才能不断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并获得公众的认可,从而为学校在更大的空间发展拓宽渠道。
学习型组织系统纷繁而庞杂,如何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找到适切点?面对这样一种新型的组织,一所新兴学校靠什么去促使它的形成?
最佳切入点 实现理论向可操作层面转化
建立一所学习型校园,让学校在个人与整体发展间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机制,以寻求一种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从而达到学校育人效益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些目标对一所新兴的小学谈何容易!因为,学习型组织由改善心智、自我超越、参与梦想、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五种模式构筑,环环相扣,系统复杂。
“找出最佳切入点,把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从理论层面向可操作层面转化”。骆燕琼校长对记者说。在的夏秋两季,学校领导几乎没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学校还特别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学院教科所的卢真金教授及一些地方教育专家一起探讨。在一次次方案的建立和推翻中,骆校长和她的领导团队思路渐清: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平等、开放和研究性的组织。作为一个扁平型的横向系统,与原来的行政组织相比,它应该更强调平等,没有绝对的领导与权威;多依靠成员间的互动,没有既定的命令;能容忍组织相对的松散与自由,没有硬性的强迫。
毫无疑问,要促进这样一种新型组织的形成,需要科学的制度建设,更需要变革一定的制度规范。
在对学校通常的管理模式方法与手段进行重新的审视与梳理后,一种共识在决策中廓清:要以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意识到学校管理的主要职责要由原来的规范、限制、统一转变为催生、引导、促进,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开发制度管理新功能。
如变革原有的备课制度,倡导集体备课,将教学设计的实用、适切,有个性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发展结合,减少无效劳动;变革原有的会议制度,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会议中用来布置工作的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将剩下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反思;创建新制度,挖掘时间潜力,制定科室协调制度,对日常工作或重大活动进行统一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制定图书补贴制度,除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完善学校图书室配置外,为参加学习型组织的教师每学年提供500元书贴,同时也要求各位教师把自购的书单上交学校,构建成一个流动书库,以便教师之间共享。
“在变革和制定有关制度过程中,学校有没有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去度量制度的生命力呢?”记者在学校的图书室门口向骆校长“发出”问题。骆校长带着记者,来到了一个“共享柜”前说道:“为了让教师在学习中更好地互动起来,同时,让知识资源形成有效循环,增强教师的可持续的学习力,我们建立了共享机制。”“哦”,记者不由得审视着共享柜,共享柜里的东西可真不少:有各类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师制作的数学、自然、英语等教具与学具;分类存放的来自各学科教师的文摘卡,据学校教导处的钟老师介绍,教师每学月都要向图书室上交5张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文摘卡,放到学校图书室的共享柜中,方便其他教师查阅。
“只一个共享柜就能让知识资源达到合作与共享的良性循环,并显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吗?”记者困惑了。“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每天不计其数的信息,怎样让教师利用最少的时间接触到最前沿有效信息是学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骆校长刚说完,学校的袁老师热情地介绍道:“我们教师之间还有一个你荐我读制度,每个教师定期为大家推荐自己认为最值得了解的信息,在推荐的同时,推荐者要撰写推荐理由,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制度,因为推荐的过程也是自己思考和大家交流的过程,彼此能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火花。另外,我们还有发布会制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制度……”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随着了解的深入,记者渐渐体会到一种来自“共享”的活力,而这样的.活力氛围,能让教师始终在思想着的成长的状态中享受智慧,感悟、品味教育。记者也同时感受到滨江小学的一切大小制度是为学习型组织萌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适宜土壤。
学校发展主线与变革主旋律越来越明晰,“学校终于可以点亮照耀它远行的灯塔,但要让学校“载着”老师更加顺利“航行”,我们更加需要具体而有效的操作策略和可执行机制。”骆校长对记者如是说。
制度建设过程不应是刚性的规定,而应是人性化的吸引与呼唤,应该创建什么样的有效机制,为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推波助澜?
鼓励与激励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生态链条
“面对新课程,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有被动改变的痛苦,而没有成长的快乐,结果只能是失败。”骆校长认为,要唤起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由被动到主动,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此,滨江小学以学习型组织中的五项修练为依托,提出应以学习为核心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链,这条链上依次是教师的学习动力(要不要学习)、学习愿景(学习什么)、学习能力(怎么学习)、学习效力(学得怎样)。这是一条生态链,因为上面维系着鼓励与激励。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超越,学会系统反思,学会团体合作,学会协同探究,学会共同创新。
激励机制中,评价制度是衡量的基准。
与以往单纯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不同,滨江小学建立了发展性的评价机制与促进性的奖励办法。发展性评价包括分层评价、软硬结合评价、多向互动评价;促进性的奖励办法有骨干教师认定制度、学习奖励制度、创新活动认定制度。
“分层评价是以教师的工龄、年龄以及资历为标准吗?”记者提出了质疑。骆校长解释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校教师的发展起点存在差异。特别是面对新课标更是如此,如果不考虑到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差异,那么很可能挫伤一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滨江小学在每学期的考核中,都设置了合格奖、优质奖、发展奖,只要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提高,都可以获奖。采访中,记者得知,学校有一位年轻女教师,从下面村小调入,普通话不好,新课程理念很落后,来到滨江小学,起初对自己的教学缺乏自信,一直都郁郁寡欢。可是,学校并没有放弃对她的塑造,从堂堂课蹲点指教到每一次进步的赞扬,使她渐渐找回了自信。学期结束时,虽然她和其他教师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她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发展奖,随后,她变得开朗了,在教学的探索上积极而主动起来。
有一位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且较好地达到自己认定的目标,尽管与青年教师相比,发展的步伐慢了一些,但学校还是给予一定的学分和奖励。与她一样,在滨小,每个教师都可以依据个人情况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学校根据教师的自我发展规划进行考核,只要教师完成自我发展规划设计的学习任务,就可以获得学分与奖励。
“那什么样的评价是软评价呢?”记者来到学校的教学办公室,一进二年级办公室,迎面就看见墙上挂着这样一句话:“为自己鼓掌为别人鼓掌”。再到相邻的几个办公室,看见了不同的话:“微笑,是我成长的空气”,“欣赏,是发现绿洲的快乐”……记者明白了,一次表扬,一次交谈,一堂课的点评……软评价在学校中可以无处不在。“让教师体验成功,让教师生活在欣赏中,让教师更好地把握今天与明天”成了评价与激励的主要目标。采访中一位教师说:“在滨江小学工作很苦很累,可是,我不愿离开,因为在这里,我寻找到了奋斗的价值,体味到了成长的乐趣。”
学习型学校的构建和学习型教师的形成都是不断提升、动态发展的过程,谁都永远不能说自己已经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或是一个学习型教师了。如果说滨江小学三年来的深入思考与成功摸索只是发展的前奏,那展望未来,如何引领着学习型教师向更快、更好、更强的目标前进将是滨江小学永远的追寻。
6.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教师的使命责任、基本素质、实践路径、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深刻阐述,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院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在使命责任上,坚持成为“四个引路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人生的神圣使命。广大教师必须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四个引路人”的责任。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倾心教学,潜心问道,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使学生长知识、明道理、强本领。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主动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强化素质能力养成,使学生愿创新、能创新、善创新。成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强化思想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在基本素质上,坚持做“四有”好教师。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就必须坚持做到“四有”。有理想信念,心怀国家和民族,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自信。有道德情操,自觉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坚守精神家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有扎实学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知识和丰富的通用知识,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智慧,能够主动开拓创新,掌握科学发展动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有仁爱之心,热爱教育,努力担当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热爱岗位,履职尽责、勤于工作、甘于奉献;热爱学生,对学生严爱相济、有教无类、精心引导,给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宽容。
在实践路径上,坚持实现“四个相统一”。高校教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注重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专业教学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不能只“授业、解惑”,而不“传道”。要既会当“经师”,又善当“人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坚定信念、高尚品格、优良作风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既要有学术理想,又要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追求,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自觉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不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区分一般的学术问题和严肃的政治问题,做到研究有规范、言论守规矩、讲授有纪律。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信口开河,不混淆误导。
在建设成效上,坚持学生“四个具有”。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重师德、强改革、优管理,广大教师要身体力行、自我提升,大学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成效高不高,最终还是要看培养的学生是否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要具有执着的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拼搏。要具有优良的品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明辨天下道理,掌握事物?律,求真理、悟道理、名事理。要具有过硬的本领,积极实践、扎实工作,专攻博览、开拓创新,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7.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七
1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参与意识
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对其教育态度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在人们心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是为“分”而教,学生是为“分”而学,“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教和学,都是围绕分数这个中心轴而转,教师累白了头,学生累弯了腰,两者都“苦不堪言”。所培养出的学生不乏高分低能者,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实际能力,而学校的考试成绩却不能代表实际能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教师要努力钻研和探索素质教育理论,转变认识,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地完成素质教育的适应性转变,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起,积极主动投身到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去。
2 抓好师徳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素质
有人说得好:“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蹢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由此可见,要培育学生的高尚灵魂,首先必须净化教师自己的灵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的大潮中,有一些教师出现理想信念模糊、敬业精神淡化、价值观念错位、师表作用下降以及职业道德滑坡等倾向,应引起充分重视。笔者认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
2.1“正己”是师德的基础,是为人师表的体现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意志、性格、生活方式乃至举止风度,往往不知不觉被学生观察、琢磨、参照和模仿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教师应自觉地以自己的正确行为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认真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要有坚定正确的立场和政治方向,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精神教育学生。
2.2“敬业、爱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严而有度。
2.3“奉献”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职业的高尚就在于他的奉献精神,看一个教师师德是否高尚,关键看他是否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心中装着学生?奉献是无私的。必须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民族复兴的利益之后,才能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热爱学生,才能克己奉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3 重视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于从业者的要求更高,要求劳动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坚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后备力量。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应有良好的师德,还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业能力。
3.1 教养能力
教养能力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辅导、促进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教养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和方法,讲究教育的艺术技巧,发挥在教育中的引导、激励、管理作用,善于重视学生知识与智力、能力的综合培养,注意学生身体和情操的健康成长,才能使教育效果达到整体优化。
3.2 教学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专业知识,不懂教学规律、教学艺术,不能搞好教学。教师应具备对教学对象的调节、控制和改造能力(包括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加工表达、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对信息的组织、转换、传递能力。
3.3 表达能力
教学是双边活动,双向交流。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接受知识,而且感受情绪,教师的语言修养本身就是教育感化能力的体现,也是构成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教育手段如何现代化,教学语言也不会淡化到无足轻重的地步。因此,教师应善于表达,掌握语言表达的充分自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科学,又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并适当运用体态语的辅助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教学组织监控能力
教学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因此,教师应具备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对实际教学活动监控、评价与反馈以及调节、校正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学组织监控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体反映在教师执教方面,必须做到严肃认真、严密谨慎,一方面保证把准确无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要熟练运用教学技巧,时刻注意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真正落实。
3.5 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需要,是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必由之路,它能够使教师不断更新、充实知识,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6 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就没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成为创新型的教师,应善于吸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应有独到的见解,能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能创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讨,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分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探讨了如何切实转变教育现念,抓好师德建设和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有助于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8.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八
一、坚持“专兼结合、内外并重”,不断发展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培养提升在岗教师。我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暂行办法》、《教学与教辅人员进修培训学习管理办法》。对于理论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对于实验实训课教师,重点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同时,设置了教学培训岗、生产实践岗、科研技术服务岗三类工作岗位,让专任教师定期在这三类岗位之间循环流動。
(二)大力引进专职教师。学院制定了《优秀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注重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我院任教。
(三)柔性引进兼职智力。先后从东风柳汽、柳工集团、柳钢集团等大型企业中聘请了223位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兼职系主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和兼职德育辅导员,并建立了3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二、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构筑“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平台
(一)实施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聘请国内对高等职业教育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各专业也结合实际开展二次培训,组织在岗教师团队与兼职教师群体召开人才培养分析会,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师人人参与的说课大赛、教育技术大赛、软件大赛等教学竞赛活动。
(二)实施操作技能提升工程。每年都选派“双师型”教师带领实习生,到协议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锻炼,着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采取分段、半脱产、脱产等形式进行每两年不少于10周的挂职学习。
(三)实施名师结对帮带工程。学院组织了71位学有所长、教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师,与来自本院、外校、企业的31名优秀指导教师结为师徒关系,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三、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切实增强“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驱
(一)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课堂教学质量等级评定为核心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将课程按照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划分为精品课、优质课、合格课、不合格课四个等级。采取“三评一核” 的评定方式,即精品课课堂教学质量等级根据学生评价、系部评价、学院评价和全院公开复核确定;优质课课堂教学质量等级根据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系部评价和全系公开复核确定。
(二)创新管理机制。学院制定和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和《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条件、选拔程序、工作职责、工作待遇、工作条件和考核办法等内容。建立了高效的课程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教学改革政策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青年教师传帮带、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
9.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九
在几乎还是那批教师,学生不再是那样的学生,生源严重流失的情况下,全区升入一中的人数年年
翻新;
各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稳扎稳打,取得了可以感受到的进步。四十九中学的头脑风暴,给老师们一种思想上的冲击,行动,必须行动,成为教师们成长的助推器;育才中学、四十九中学、四十六中学等学校的读书论坛,成为老师们成长的又一有力武器。
教师们的研究水平普遍提高,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正在初步形成。2005获国家级论奖励296人次,其中有42篇文章编辑到《新课程学与教策略集粹》一书中。2006年获国家级论文奖励294人次,其中有200篇文章编辑到《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基于课堂问题研究基础上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历时2年的课例研究过程中,在新学习方式骨干教师培训研讨会中共做课1721节,其中33人次获国家级成果课,146人次获区级成果课。
在培训过程中,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促使教师们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在同伴互助中不断提高。教师们编写的个人反思专辑、论文专辑、教学设计专辑、教育叙事专辑、教学感悟专辑等达到784份。这些专辑不仅记录下来教师们成长的经历,而且还对促进教师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仅就历史学科来说:四十九中学的周彩秀老师、吴丽老师、高媛老师、育才中学的郭淑稳老师、樊宝辉老师等坚持写教学反思和随笔,他们的文字也见诸于中国教师报、中学历史快递、人教社的《师教通讯》、现代教育报、福建教育等刊物……
依托科研注重人本的培训模式运行两年来,使开平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截止到现在,荣获省、市级论文奖励1743人次,获省、市级成果课990人次。获得先进个人、嘉奖等各种奖励的教师已达到1347人次。教研群体在促进着学校乃至全区各学科的发展:育才中学和十八中学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四十九中学的政治教研组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教学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校物理、化学、数学、语文、历史等教研组合力推进教师成长,在省市各项比赛中都取得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叶澜教授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教师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意味着: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强则教育强。当今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力上乘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不断发展优化,才能超前适应教育的动态拓展和日新月异。才可以避免从事终身职业的教师陷入“重复的生存”,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国家督学成尚荣曾经做过一个恰当的比喻:“野兔满足于沿着自己走过的脚印前行往返,却难免跌入猎人的陷阱。”那么,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承担着什么样的任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怎么样合作共进才不至于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和无效劳动呢?我们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思索着、改进着并且再实践着。刚才我所说到的我们区这些成绩的取得,就与教师的成长进步密不可分。应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是多个方面,比如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比如外界的各种教师教育的支持,这里的外界支持,有学校的,家庭的,还有教育教研部门的。在这里,我对主观的不做过多阐述,只想讲一下,我们教研室和进修学校在合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一:开展行动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研室和进修学校所担负的共同任务,进修学校侧重于教师的培训,而教研室则侧重于教学的研究,两者的紧密结合,共同作用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促使教师队伍发生质的变化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进修学校坚持集中培训与岗位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持续提高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带动教师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新学习方式下学与教策略应用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合作式、探究式、体验式、交互式等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改变教师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教师在行动中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研究问
题。在专家和教研部门以及进校的大力协助下,很多教师在这样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课堂教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全国性质的几次研讨会议上,我们开平区派出的教师代表所讲的课受到一致好评。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教研员在充分准备资料,为教师们或者讲座或者评课的时候,不能真正解决教师们心中的疑惑,教育教学中
发现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深入到一线基层中充分调研,征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从而研究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研究教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共同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例如九年级面临中考,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面向全区的公共邮箱,广大教师或者教研员有问题或者有最新的信息,及时发送到那里,教师们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了最新的信息,为中考备战作了很好的铺垫;再比如针对近年来公开课、研讨课当中虚假现象,引起广大教师的极度反感,为此,我们和一线教师对话,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引导教师们苦练内功,认真揣摩和反思每一节课,将功夫下在平时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讲虚假现象降低到最少;再比如针对各级各类的考试,教研员为了避免盲目性和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出现,经常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充分了解教情和学情,周密思考,与时俱进,让试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普遍适用性。另外,进修学校也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困惑问题,及时进行了教师培训。比如,针对教师们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情况下作文教学的培训,对一节好课如何评价的培训,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等等。这些培训与教研室的中心工作又是紧密配合的,我们就是在这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探索,共同追求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中。
第二:搭建平台,深水作业,进行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教师的专业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我区的专业引领平台主要从专家引领、教研部门引领、骨干引领等方面展开。第一方面在下面的问题中专题介绍,在这里暂略.关于教研部门的引领,几年来,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对骨干教师,全体教师,中层领导,校长等分批进行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骨干教师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学校采取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育才中学和18中学成立的中心教研组,四十九中学骨干教师得上示范课,听新教师的课,帮助新教师成长的教研制度,都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另外,在专业引领上,我区教研部门改变过去传统的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威式”、“注入式”的教研工作方式,尝试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教研机制。比如,在深入学校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学校的亮点,并积极给与评价,推广,让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亮点,让校校都能够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同时,我区针对教研员角色的转换和工作职能的转变,提出教研员要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策划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必须深入研读新课程理念,高屋建瓴,指点迷津。为此,教研员坚持“自我研读与进修学校交流相结合”、“上网浏览与咨询专家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学习了系课程资料包和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力争在宽广的认知背景下理出课改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
另外,我们利用自身的纽带作用,坚持“走下去”,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教师中,倾听基层的呼声,了解基层的困难和需求,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原则,和他们一起摆脱束缚,走出迷茫,力争在教育教学上突飞猛进;教研员还牵线搭桥,把几个学校联系在一起,本着一个教研专题,校校之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在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教研氛围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架桥。
第三:聆听窗外的声音,在互动中快速成长。
学习,是动力之源。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利用各种机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让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走出去,把全国各地的专家请进来,聆听专家的讲座与示范课,更新观念,冲击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思考的品位。两年来,已经聘请到了专家学者33人次来我区进行辅导讲座,听讲教师一共达到15579人次,相当于全区教师平均听讲6次。在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们走进北京的16中学,广渠门中学,石家庄28中学,衡水中学,洋思中学等,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理性运用。
我们还坚持“拿出来”的方针,推销自我,展示自我,在推销与展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高媛老师的课,拿到全国教师面前评价;周彩秀老师的“让学生评课”,在人教社论坛、新思考网站、教育在线,引起了强大反响;将广大教师的文章介绍到各报刊杂志。)。
我们还寻求到了一种简捷高效的专业引领途径,那就是开展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活动(主要是看名师的录像课,听他们的学术报告,研究他们的教学特色,感悟他们的成长历程等),我们抓住一切学习机遇,与专家、学者沟通和联系,借“他山之石”“雕玉”,找到专业发展的支点,在这样的互动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我们本着营造氛围,改变思想,服务教学的原则;本着真实、规范、创新、有效的品质,在实践中,在思考中促进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应该说,我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修学校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管理队伍的影响,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科研网络队伍,形成滚动式、幅射状的发展态势,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专业成长的队伍当中来,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10.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篇十
胡总书记写给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的信,深刻阐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讲话充分体现了胡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学习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感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树立责任文化意识。胡总书记在讲话指出,要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开展责任文化教育和师德教育,牢固树立“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教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引导广大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教育学生。 这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教师的责任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民族、国家的高度责任感,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高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次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要树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执著信念,发扬“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投身教育工作。再次是对学生的责任感,要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最后是对家庭的责任感,每个教师都是家庭的一分子,要对家庭、对父母、对子女尽义务,家庭责任感也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责任。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会诚信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胡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诚信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教师是社会的良知,教师坚守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有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有诚信的学生。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诚信意识,就是要教师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加强学术自律,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就是要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坚守、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忠于真理,力戒浮躁学风,避免急功近利;就是要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恪守职责,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是要教师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权益;就是要教师尊重科学规律,发扬优良学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11.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十一
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
会泽立足于工作实际,实施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全县所有学校校长聘任、教师调动均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到了人权、事权的统一。中小学教师工资、公务费统一由县发放,确保了中小学教师工资、公务费按时足额发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会泽县教师招聘安置和教职工调聘办法》《会泽县校长考核选聘或公开招聘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实施方案》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教师聘用、分配、管理、考核、培训等方面有了制度保障。县教育局要求各中学和县直学校把《会泽县教师招聘安置和教职工调聘办法》等人事工作制度转发到各处(室)、年级组,中心学校转发到各小学(校点),并及时组织召开学校教职工会议,全文传达学习相关人事制度,保证全体教职工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招聘安置和教职工调聘的条件、程序和要求等。同时,让广大教职工依据相关人事制度,对新教师招聘安置和教职工调聘工作进行监督,维护了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阳光透明,合理配置富有活力的教师资源
一是阳光招聘调聘教职工。会泽实行面向全国,通过发布公告、资格审核、报名、考试、面试,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自主择岗的方式招聘和安置教职工。通过发布公告、资格审核、报名、考试、面试,采取择优录用的方式调聘教职工。在招聘和调配中邀请县纪委、组织、人事等部门人员全程监督,完全把教职工招聘、调聘工作亮在阳光下,吸引了一大批师范院校毕业生到会泽上岗就业。近5年来,连续实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共招聘特岗教师1 260人,另外招聘定向师范生等69人,5年间共计招聘新教师1 329人,平均每年招聘新教师265人。每年调聘教职工100余人,调聘过程公开、透明,完全依靠教师自身实力调聘,赢得了广大教师的支持和肯定,得到全县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是公开选拔聘任班子成员。学校校长通过自下而上、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学校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达半数以上方可聘任的方式进行聘任。学校副校长由校长提名,县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考察,学校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达半数以上方可聘任的方式进行聘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村完小校长由校长提名,教职工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由校长聘任。对学校班子人员任职年龄做出规定,校级领导任职年龄不超过55周岁;副校级、处(室)主任任职年龄不超过48周岁;完全小学校长任职年龄不超过45周岁。通过年龄规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进退机制,让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充满活力和朝气,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斗志。学校校长发生变动时,原校长聘任的副校长、学校内设机构负责人随之自然解聘,不需办理解聘手续。新任校长上任后,按规定程序在2个月内重新考核聘任班子成员。聘任人选可以是原任人选,也可以是新提拔人选,聘任结果报教育局备案。在新班子没有聘任前,由新任校长指定处(室)临时负责人。通过重新组建,形成以校长为核心、团结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
三是积极储备后备人才资源。为确保学校领导岗位后备人才充足,为优秀教职工提供锻炼机会,培养适应工作需要、富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备、勇挑重担、善打硬仗的后备干部队伍,县教育局建立了校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选拔一批校长、副校长后备人才,并适时对后备干部进行培训,确保后备干部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储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不断把优秀人才选拔任用到学校领导岗位上。近年来,会泽县新选拔任用的学校校长、副校长基本都来自于后备干部,让后备干部真正能够得到选拔任用,选拔任用后确实能够抓好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带领学校取得更好的成绩。
务实创新,努力打造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一是深入开展“一评三考”。每年在校长和教师队伍中开展“一评三考”活动,“一评”即召开社会各界、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等人员参与的座谈会,对校长和教职工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三考”即从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对校长和教师进行考核。通过“一评三考”工作,把校长和教师置于社会的监督平台上,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使其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成长为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学校领导和教师。
二是不断加大学习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培训9 000余人次,除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培训外,还进行文明礼仪、心理健康、论文写作等培训,切实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各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让全体教职工及时掌握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积极组建骨干教师队伍。每两年考核组建一批近1 000人的骨干教师队伍,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骨干教师每年读1套教育专业书籍,写出5 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出1份高质量的模拟考试题,写1篇教研论文和1篇优质教案,开展1次示范课或公开课;校内听课不少于30节,评课不少于10节;指导、帮扶1~2名青年教师。通过骨干教师队伍的建立和管理,发挥了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全县教师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是定期检测教师能力。每年组织高中、初中毕业班教师参加省、市毕业统测,教师与学生使用同样的测试试卷,和学生同步进行测试。县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评阅,将测试结果进行公布,要求测试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补测,直至测试合格。各学校将教师测试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选优、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通过测试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师钻研教材、熟悉业务的工作意识。
树立典型,充分调动教师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一是树立模范教师典型。通过召开模范教师事迹报告会,下发向模范教师学习的倡议书,报刊、网络宣传等形式,树立了一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良好教师形象、优异教学业绩的模范教师典型,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其中,“会泽七子”被评为2013年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中央电视台多次宣传报道他们的典型事迹。
二是隆重表彰教育先进。每年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和各学校均要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或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长效机制,加大对教职工德、能、勤、绩的考核,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严禁教职工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驱赶或变相驱赶学生,侮辱或变相侮辱学生。深入开展查禁教职工参与带赌博性质的打麻将、打扑克活动,引导教职工参与健康娱乐。
关注生活,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
会泽县大部分教师在山区或半山区工作,生活环境差,广大教师希望在县城拥有住房。为满足教师的要求,县教育局多方协调,以行政划拨土地的形式在县城西边征地152.3亩,建盖了有672套住房的教育小区。小区内建有小学和幼儿园,旁边有初中、高中学校,还有医院、菜市场等公共服务场所。教育小区因其价格低廉、质量优良、配套设施齐全,受到了全体购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更多的教师希望在城区购买住房。在广大教师的强烈要求下,县教育局还以低于同期商品房每平方米400多元的价格,组织教师们团购了2 300多套住房,圆了绝大部分教师的城区住房梦。同时,县教育局积极争取,在广大中小学建设近2 000套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和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解决2 000余名教师在校期间的住宿问题,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安居乐教”。
12.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篇十二
当前, 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现象突出地存在着, 从空间结构来看这种失衡反映在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 具有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之间, 具有不同学习潜质的学生之间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对待的差异的存在与扩大;从时间进程来看, 教育失衡表现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
造成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宏观上说, 是教育资源供给的总量性短缺的长期存在, 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微观上说, 有的是历史原因形成的, 不同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的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的, 沿海和内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有的是制度政策上的原因, 如城乡经济、文化发展投资失衡, 必然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的产生。
1 师德师风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德是师之本, 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 但更需要“师德高尚”,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师魂”是教师的政治灵魂,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立场观点、政治态度、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和发展。
因此, 始终要把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放在首要的位置, 多途径、多渠道地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同时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 通过讲座、讨论、竞赛等多种形式, 让教师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 增强教师的工作与祖国的未来和命运息息相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1 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对师德师风的重视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 时无论古今, 地不分中外, 人们都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富有远见卓识的伟人和教育名家尤其重视师德师风问题, 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师德师风问题的精辟论述。
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他鲜明指出, 教师应加强自己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修养, 在品德、行为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这样学生才能信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 只有心灵的健康才有行为的健康。”习总书记说:“高尚的师德, 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真正为人师表。
教育家和国家领导人站在思想和理论的高度, 怀着救世育人的崇高情怀, 阐释并强调了师德师风对教育学生, 培养人才, 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乃至影响社会风气诸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有责任和有义务继承下来, 加以认真学习和研究, 并积极地用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和促进师德师风的全面健康发展。
1.2 师德师风的典范对教育的榜样作用
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的老师,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对工作的执着, 对职业的热爱, 对学生的热忱。
全国优秀教师叶本翠、王生英扎根山区终不悔。她们工作在艰苦贫困的山区,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甘于奉献, 自己垫资10万元修学校, 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岛上教师”王守奇托起了大山的脊梁, 建起了“家庭全寄宿制”学校, 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 谭千秋、张米亚、苟晓超等灾区教师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 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舍生取义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在这最后一堂无声之课之中, 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 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体现了教师的良知和勇敢, 以及生命的尊严与伟大, 点亮了学生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他们是新时代的最可爱的人!
这些师德师风的典范, 他们的精神让人感动, 让人折服!他们所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他们所教的那些学生, 他们会影响一批人、一代人, 甚至几代人, 必定能极大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1.3 师风师德败坏对教育事业的危害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物质的不断繁荣和生活的日益改善, 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也日益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职业道德正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诸如重智育轻德育, 搞有偿服务和有偿家教, 收受家长红包, 教学态度随意马虎, 打牌赌博影响教学工作, 歧视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学校乱收费等。严峻地考验着教师们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道德和良心。
作为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时曝出的教师猥亵、强奸学生丑闻的典型事件, 这次海南万宁的“畜生校长”之举, 以其一次侵害女生之多, 聚众猥亵之恶, 创下了当下师德沦丧之最。令世人关注的海南万宁小学校长开房一案, 一时间在国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聚焦, 人们在茫然“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内涵的同时, 不难对这一定论提出置疑。一个令人尊敬的校长、教师、学者、长辈, 竟然置国家法理于不顾、置人民教师的道德于罔闻, 在当今这个法制健全的时代里, 利用职务之便对6个未成年儿童实施性暴力侵犯, 简直是禽兽行径, 无耻之极。这起令人发指教师性侵幼童案件, 严重损害了受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也暴露出了我国教育系统管理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纵观社会万象, 教师队伍建设中不无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部分教师猥亵儿童的案件在国内也是屡禁不绝、时有发生。海南校长开房不仅仅是一个个案, 我们应该从中看出问题的本质, 该案件折射的不仅是我们教育管理中的一个不齿污点, 更向社会警示了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的教师作风建设大调查、大抽查、大举报的活动已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一方面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坚实的物质保证, 但同时也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 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待遇高, 教师受经济因素影响, 要求调入城区;另一方面, 老少边穷地区条件艰苦, 教学设施落后, 学生基础较差, 很难出教学成绩。还有就是在教学上有特点的教师, 城区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来“挖”走。基于这些原因, 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难扎根, 人心思动, 就直接导致了这些地方的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甚至有些学校由于缺教师, 让一些品质低劣者走上讲台, 于是近年农村地区频频发生“禽兽教师”事件, 这正日益损害着教师队伍的形象, 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也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
2 加大师德师风建设, 提升教师从业精神
基础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 首先就要考虑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升教师从业精神。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工作的生命线。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愈趋于多元化, 价值取向也呈多样化, 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
2.1 要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学习教育, 把学习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首要考量标准,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端正教师的“三观”
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 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师德教育纳入到教师的培训中去。
2.2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教师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
学校要对广大教师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不断改善政治学习制度, 使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教师思想变化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实际。要教育教师实践党的教育方针, 敬业爱生,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新教师上岗后, 要指定德才兼备的教师带教, 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对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 要在政治和业务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 通过教师党员和骨干教师梯队建设, 使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成为教书育人的骨干;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主题活动, 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师德演讲、收集整理“教师忌语”等活动, 使广大教师自我教育、自加压力。
2.3 开展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的学校整改调查治理活动
建立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教师相互间的监督制度、激励制度, 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制度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要求, 还要明确遵守制度与违反制度所承担的责任。制度的建立, 要尽可能做到科学、准确、有操作性, 便于实施。围绕教师作风建设进行互查和自查, 对部分有劣迹的教师进行重点调查, 真正把那些隐藏在教师队伍中的人渣流氓纠出来、开出去, 还人民教师一个纯洁。
2.4 师德师风建设与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结合
教师要谨言慎行, 为人师表, 争取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充分做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帮扶和诱导工作, 要从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出发, 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 反对教师对学生妄加评论, 反对老师恶语中伤同学, 反对戴有色眼镜看人。学生来到学校就是要学到知识, 所有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 绝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
2.5 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
教师要在学校和同学们中树立威信就必须有孜孜以求、乐而不疲的学习精神, 通过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力求教育科研来扩大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求知、求善、求真的人生理想, 用火一样的激情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
2.6 加大宣传力度, 表彰师德师风先进典型
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要在全县树立一批师风师德过硬的先进个人, 号召广大教职工向他们学习。用这些正能量促进队伍作风转变, 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意识,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做人民敬重的教师。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荐阅读:
高素质教师队伍 打牢质量持续提升基础10-18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07-04
教师素质提升培训09-03
教师综合素质心理10-03
教师心理素质提升培训10-15
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10-20
教师素质拓展心得11-10
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规划11-19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素质07-08
素质教育教师汇报材料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