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课件

2024-11-14

三打白骨精课件(精选14篇)

1.三打白骨精课件 篇一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用不同的语调与同学合作角色朗读、复述。

3、从读名著入手,立足“三变三打三责”,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4、重点学习白骨精“三变”,在读懂句子的过程中,走近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特别是品读语言,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5、搜集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从中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教法学法: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受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一、脑力激荡,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在我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着我们已经熟知的唐诗、宋词,还有元曲和明清小说。说到小说,我们就不得不谈谈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2.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出许许多多的人物,那你知道,其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位么?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谁?那你能说出几个猴哥的故事吗?

孙悟空的故事数也数不清。今天,咱们学习其中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就是----(出示课题:三打白骨精)

它是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编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学生赛读。谁先来读?(但是打得还不是那么----;好打得有劲;你读出来的打是怒打)

最后让我们一起合作齐读课题,猴哥听了一定会为你们拍手叫好的。《三打白骨精》的中心词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这是事情的起因、经过还是结果呢?(经过)那起因和结果是?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检查读书情况

出示(1)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前()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出示:(2)你一定会把这些词语读准的:妖怪、拎斋饭、癞蛤蟆、蒙骗、瞒骗、唐僧、紧箍咒、孙悟空、火眼金睛金箍棒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咱们中国人很喜欢“三”这个数字,比如一个成语叫“事不过三”,刘备请诸葛亮叫“三顾茅庐”。四大名著中含有三的故事有哪些?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我们课文中就有哪些“三”呢?找的越多越能干。

板书:(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唐僧三责)

请看黑板的三个“三”,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线段、箭头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说出理由。

2、现在给你一个挑战:你能很快地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四、从故事的环境入手读文

1.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初步读懂了课文。首先,我们去看看故事发生的环境。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

指名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若生读得平淡。师指导朗读:在你的读中,我没看到“高山”,我看到的是一座“小土包”。山还不够“高”,再读!

2.师: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短短数行字,就让我们感到一种恐怖妖异的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语言之精妙,构思之精彩。这样的环境描写就为后面妖怪的出现做了有力的渲染。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愧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你们以后在读一些作品的时候千万别忽略了环境描写,并在习作中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重点学习妖精“三变”的情节:

(一)研读白骨精“三变”。

一变: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说说从中读懂什么?

2、组织交流。

(1)妖怪神通广大,消息灵通,悟空刚走就来。

(2)恶毒、凶残、自私,吃别人的肉,自己长生不老。

(3)法术高明,摇身就能变。

(4)很狡猾。

出示原著描写;“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a.看插图说形容美貌的词语(眉清目秀 唇红齿白 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 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花枝招展)

* 她“美”的背后隐藏了些什么呢?

b 如果说它用“美貌”来迷惑八戒,那么它又用什么来打动唐僧?(善良)?哪里可以看出来?(特地 请 用斋)

3、教师小结:这样一个既美貌又善良的村姑,真是人见人爱,谁还会怀疑,谁还会防备。这妖精真是太—— 狡猾,太善于伪装自己。它送饭是假——吃人是真。从哪里看出来?(径直 径直是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这分明就是冲着唐僧来的。)

白骨精成功了么?这狡猾的妖精不甘失败,接二连三的变化着。继续看,看看妖精的二变。

生交流第二“变”:

二变: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1、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

2、讨论,如果说第一变,白骨精把自己伪装得既漂亮又善良,那么这一次它又把自己伪装得怎么样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年满八旬 老妇人 手拄竹杖 一步一声 哭” 很可怜,值得同情,尤其能赢得唐僧这样的人同情。)

*“哭”里又藏着什么呢?

师: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真是让人同情啊!但这是真的老妇人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闪)(闪是突然出现的意思,动作非常快,非常敏捷,对于一个年满八旬,走路都要拄竹杖的老妇人,怎么可能有这个动作,这哪里是人,分明就是妖怪。这一闪没有躲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没有躲过我们的火眼金睛。

3、教师小结:这个妖怪可真坏!

生交流第三“变”:

过渡:如果说第一变,第二变还能让人看出点蛛丝马迹,看出点破绽,那么这第三变,就变得不着痕迹,简直就是天衣无缝了,为什么?

三变: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1、出示以上句子,读读,想想:这次它为什么又变成了白发老公公呢?(证明前面被孙悟空打死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他们是一家人,是人不是妖,让唐僧觉得自己徒弟连伤两条性命,罪不可赦。)

原著中有这么关键的一句,读读,看看妖精这一变,又妙在哪儿?

出示:“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看看,这是一幅什么打扮?(一个得道高人,出家人,唐僧的同道中人)

师: 他口中可能念的是什么?“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善,那么,这白发老公公是真心向善吗?

* 那这“善”里又藏着什么呢?

用成语怎么来形容呢?(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等)是啊,他不但不是真心向善,反而是贼心不改,有意作恶。

2、白骨精变来变去目的是什么?(吃唐僧)怎样能吃到唐僧呢?(赶走孙悟空)怎样才能赶走孙悟空?(给他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妖怪存心要给孙悟空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

出示句子: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师:连起来想想妖精变化的先后顺序,一变村姑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是苦肉计。三变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这是——离间计。而且一计接着一计,这就是连环计。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奸诈狡猾,有意作恶的妖精该不该打?生:该打,狠狠地打!

下节课一起去看看孙悟空如何三打妖精。

六、作业

一、组词

饶()蟆()瞒()仗()绕()膜()满()杖()烧()漠()螨()丈()

二、填数量词

一()高山一()斋饭一()尸首 一()轻烟一()青蛙一()紧箍咒

三、积累园

1、四大名著中关于“三”的故事()()()(2、“三”字成语填空

事不过三一年被蛇咬,()。一问,()。一而再,()。二桃杀()。(),两天嗮网。(),一将难求。(),顶个诸葛亮。

3、写出四个“三”字打头的成语

()()()()

4、写出《西游记》中的故事名

()()()()

板书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奸诈狡猾)

三打三骗

孙悟空(火眼金睛)三责唐僧(慈悲为怀))

2.三打白骨精课件 篇二

一、设置“乐”境, 激情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学习知识非常重要。为此, 教学时, 我们可以将图片、音乐、视频、PPT动画片、时事、故事、影视片段等美学元素引入课堂, 美化课堂, 活跃课堂, 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引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活动, 继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 上课伊始, 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从网络精心挑选后, 下载的儿童故事大全《三打白骨精》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当学生美美地享受了这道精美的视觉盛宴和听觉盛宴后, 心情极为亢奋。于是, 我趁机启发道:“请问, 我们刚才观赏的动画片《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哪一部名著改编而成的?”待学生正确回答后, 我继续启发道:“如果同学们愿意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三打白骨精》课文的话, 马上就会知道名著《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片段与刚才播放的《三打白骨精》故事有许多细节不同的地方。”话音刚落, 学生便主动地、兴致勃勃地认真阅读起课文了。可见,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音画视频情境, 既可以渲染课堂氛围, 又可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设置“问”境, 多向思维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我们应该紧扣课文内容设置有效“问”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教学《三打白骨精》时, 我曾预设了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 在这个故事中, 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呢?请说说喜欢他的理由。

3. 在《三打白骨精》中, 有人说唐僧是一位大大的善人,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 在唐僧一行去西天取经的路上, 假如没有孙悟空, 那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呢?

当然, 也可以鼓励每个学生在阅读完《三打白骨精》课文后, 自行提出一个或者二个问题,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价值在哪里?如此, 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反思质疑中, 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设置“动”境, 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说明阅读是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教学时, 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个性化阅读的机会, 尊重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阅读审美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慧眼识得每个学生的别才、别志、别趣, 尊重每个学生的特智、特长、特能,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将恭顺温顺、循规蹈矩视为优秀学生品质特征的保守态度, 鼓励学生敢持歧见、标新立异, 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扬唯我独有的才华与个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设置有效“动”境, 引导学生在充满“动”态的教学环境中彰显自己的独特风采。

教学《三打白骨精》时, 我鼓励学生启动口、眼、手、心等多种感官, 从声、色、情等多方面感知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分角色朗读文本等;也鼓励学生每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成立课本剧编剧小组, 将《三打白骨精》改编成课本剧, 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轮流上讲台表演一番,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课本剧写得好, 哪一位演员表演得到位, 哪一个小组的课本剧表演得精彩。毋庸置疑, 在学生每次表演《三打白骨精》课本剧时, 我常常被学生特邀参加到各“剧组”中扮演谁也不愿意扮演的“白骨精”角色。多种“动”境的设置让学生思维和行动了起来,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 为整体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3.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 篇三

16.猪八戒正饥肠辘辘,早就坐立不安了。这时,他听到念经文的声音,闻到了喷香的馒头味儿,睁开双眼,欢喜地站起了身。

17.猪八戒早就忘记了大师兄的警告,他“嗖”地一下溜出圈,向姑娘鞠了一躬。姑娘仿佛吓着了,尖叫了一声,立刻跑开了。

18.猪八戒追上前去,说道:“姑娘莫怕,我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取经的使者。”姑娘松了松篮子,咯咯笑道:“尊敬的使者,莫生气。我不应该这么疑心重重的。”

19.“不怪你!不怪你!”猪八戒说,“但是如果我大师兄看到你在这山中行走的话,可会把你当作妖精,一棒子打死的。”姑娘告诉猪八戒,她住在西边,她的父母都是信佛之人,现在她娘让她给天王殿送一些祭品去。

20.猪八戒提出让姑娘带路到天王殿,唐僧犹豫是否跟她走,沙僧对师父说一定要等孙悟空回来才行。

21.姑娘向猪八戒使了一个眼色便离开了。猪八戒一着急,用力将唐僧拉出圈子,对姑娘叫道:“姑娘啊,我们跟你一起走!”

22.沙僧冲上前去,喝问姑娘:“你到底是谁!”“师父!”姑娘一声尖叫,立刻躲到了唐僧身后。唐僧道:“徒儿!休得无礼!”

23.姑娘用诡异的目光看着正在被师父训斥的沙僧,道:“天王殿就在前方!跟我来吧,尊敬的使者们!”

24.在姑娘的带领下,师徒三人向天王殿的路上走去。突然传来一声大喝:“你这无耻的妖孽!”原来是孙悟空!

25.只见悟空对着姑娘当头一棒,姑娘瞬间倒地而亡。

4.三打白骨精缩写 篇四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离开五庄观,来到了白虎岭时遇见了白骨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是摇身变成了一名o丈夫送饭的年轻美貌女子,被悟空识破了,然后她又变成一位寻找女儿的老婆婆,也被悟空识破并赶走了,但是她不甘心放下吃唐僧肉,最后她变成一位寻找女儿和老伴的老公公,同样她还是逃但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被孙悟空给活活打死,变成了一堆骷髅,脊梁上面还写着一行字:白骨夫人。

唐僧见悟空接连伤了三条人命,一气之下写下一张贬书,发誓再也不要悟空做徒弟了,悟空好生难过,接过贬书含泪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5.8、《三打白骨精》作业 篇五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áng sēngshú xīyāo guàizhāi fànhá mazhú zhàng()()()()()()shú tòuguǎi zhàngzǔ zhòumán piàntuī cíjùn qiào()()()()()()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喝(hēhâ)道蒙(mēngmãng)骗 ..

脊(jíjǐ)梁斋(zhāizāi)饭 ..

三、仿写成语。

自言自语(自-自-)

火眼金睛(神话故事类)

四、改写句子。

1、孙悟空吩咐众神:“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

们在半空中作证。”

(改成转述句)

2、民间早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缩句)

五、阅读。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冒)出一个年满八旬(xǘnxún)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仗 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làoluò)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或拼音。

2、用“——”画出描写悟空见到妖怪后举动的句子。从悟空的举动中你看出他

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用两个成语来形容。

3、《三打白骨精》出自代。全书记叙

了唐僧历经难,取回真经的故事。

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请写出你喜欢的三个故事

名、、。

4、《西游记》与 一起称为我国四大名著。

6.《三打白骨精》读书笔记 篇六

山里住着位白骨夫人,为吃唐僧生出诡计重重。她变成了一个大姑娘来害唐僧。悟空辨是妖怪,一棒打跑妖精。唐僧不知,狠念紧箍咒,悟空疼得滚地大叫,连连求饶。她又变成了一个老婆婆而来,悟空知是妖精化成,举棒就打。唐僧更加生气,要把悟空赶走。第三次悟空终于打死了化着老翁前来的妖精,唐僧气到极点,八戒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悟空最终被赶回了花果山。

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孙悟空。白骨精作恶多端,想尽办法要吃唐僧的肉。只要有悟空在,有他的火眼金睛,妖怪就没有办法作祟。

我敬佩孙悟空,不是因为他武艺高强,而是他除恶务净,永不姑息,勇斗恶人的精神。

只要是铲除恶人,就是被冤枉,也决不放弃。对恶人他绝对没有手下留情,就是被师傅冤枉了,被师傅惩罚了,他也要消灭坏人。

想想自己就有些惭愧。面对班级、学校的不好的现象,我就没有孙悟空那种勇于斗争的精神。同学有了不良的表现,我尽力隐瞒,以求同学友情;班级出现有违校规校纪的事,我即时报告,怕扣管理分,给班级抹黑。想到嫉恶如仇孙悟空,我脸红了。我的表现不是在帮朋友,也不是真爱班级。“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补好小过,不做小恶,才能修养品质,成就品格。

7.三打白骨精课件 篇七

有关《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1]的生卒年, 现在学者的多认定是集中在1500年—1580年之间, 由此可以推断出吴承恩一生大概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四朝, 这个时候已经是明朝的中后期,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百姓生活更加丰富, 而统治者在思想与文化方面严酷的高压政策已逐渐失效, 传统的文人文学和适合普罗大众的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出现了许多文学作品, 也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 《西游记》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2]。

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 不可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 也或多或少会受到当时流行的思想宗派的影响。此外, 吴承恩一生虽不至于贫困潦倒, 但一直仕途不顺, 纵观明朝的在科举方面失利的文人, 其人大多有一种疏狂狷介之气, 如唐寅, 如蒲松龄, 吴承恩也是如此。他在隆庆年间与后七子之一的徐子与 (即中行) 交好, 时常“往来酬应, 酒酣论文” (胡适语) , 而前后七子的文学运动正是与王阳明[3]的哲学思想相呼应的, 从这些方面来看, 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 有意无意地透露出王阳明思想的影响。

一、四句教

在王阳明心学理论中, 有四句诗概括了其大半生的学术思想, 即: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后人则将这四句诗称之为“四句教”。

在《西游记》中, 将这几句诗中的道理表明得极致的, 便是孙悟空。

提到孙悟空, 人们总简单化的说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而在作者笔下, 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写道:这块石头“有三张六尺五寸高, 有二丈四尺围圆……上有九窍八孔……四面更无树木遮阴, 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天辟地以来, 每受天真地秀, 日精月华, 感之既久, 遂有灵通之意”, 它的高和围圆也不是随便来的, “三张六尺五寸高, 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二丈四尺围圆, 按政历二十四气”, “九窍八孔, 按九宫八卦”。在这样一颗灵石中蹦出来, 孙悟空当然也是一只“灵猴”, 拥有一颗“灵心”。《西游记》一百回的篇章题目中, 就有十六回的题目将“心猿”这个佛教用语作为对孙悟空的称呼。鲁迅也讲道:“……假欲勉求大旨, 则谢肇淛之‘《西游记》蔓延虚诞, 而其纵横变化, 以猿为心之神, 以猪为意之驰, 其始之放纵, 上天下地, 莫能禁制, 而归于禁锢一咒, 能使心猿驯伏, 至死靡他, 盖求放心之喻, 非浪作也’数语, 已足尽之[4]”。

可以说, 从他至石缝中出生, 到他于菩提祖师处学艺归来, 孙悟空的心灵都是处在一种朦胧混沌的状态之中, 对善恶尚没有明确的认识, 随心所欲, 心之所至, 即是他的天地。而这种平衡被打破是在孙悟空学艺归来之后, 得知自己的领地被一自称混世魔王的妖怪侵占, 孙悟空施展所学, 不费吹灰之力将其打败, 始知世上有对自己产生不利的敌人的存在, 有待自己尽心尽力的徒孙存在, 有了这种意识, 他心中也出现了善恶之分。在孙悟空初步有了善恶意识之后, 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妖魔鬼怪使他逐渐对善恶观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这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 最终, 他与师父及师弟们到达西天, 取得真经, 更被封为斗战胜佛, 这是对这四句诗最好的注脚。

二、致良知和求放心

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 “致”是在事上磨炼, 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 知行合一, 而所谓“知行合一”, 并不是一般的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 主要是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在“三打白骨精”一章中, 处处体现孙悟空的知行合一。见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二段描写:“好猴王, 他在那马前, 横担着棒, 剖开山路, 上了高崖……”在取经途中, 这等最艰难的开山辟路的前锋工作基本是孙悟空完成的。再读下去, “三藏道:‘悟空, 我这一日, 肚中饥了,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赔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 口中骂道……”这些句子, 都让人感到有点诧异, 以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玉帝老儿都不放在眼中的脾气, 何至于到赔笑挨骂的地步呢?

有人说, 孙悟空害怕紧箍咒, 这是一个原因,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孙悟空对唐僧的尊敬。唐僧将悟空自五行山下救出, 就相当于他的再生父母, 又有在灯下为孙悟空缝制衣裳的行为 (虽然书中没有着力刻画这点, 但在88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将这一节刻画得相当感人) , 使悟空感到一种从未感受到的来至长辈的亲情关心——尽管孙悟空的实际年岁远远大于唐僧, 但在心智上唐僧则可称为他的长辈。

对父母孝顺, 始终是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明白了这个道理, 并且将其体现在实际行动之中, 让父母舒适满意, 这便是一种“知行合一”, 悟空完完全全的奉行了。因而, 即使被唐僧责骂后, 他也毫无怨言。

从整部《西游记》来看, 唐玄奘也是“知行合一”论的实践者。在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中, 观音赠唐太宗以简帖, 上书颂子令其差人去到西天取得真经, 朝中百官均无人响应, 只有玄奘“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 愿效犬马之劳, 与陛下求取真经, 祈保我王江山永固’”;他回到洪福寺后, 众僧人都说“西天路远, 更多妖魔鬼怪, 只怕有去无回, 难保身命”, 玄奘则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 不取真经, 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 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 吉凶难定”。

唐玄奘秉持着忠君报国的信念, 在已知取经路上困难重重, 仍然抱着必死的心态, 踏上征途, 最终取得真经归国, 不得不说, 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给知行合一论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虽然作者为了凸显孙悟空, 偶尔将唐僧刻画得懦弱和糊涂了些, 但总体仍是对唐僧这种精神持以肯定的态度。

在《西游记》中, 师徒五人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到达西天, 取得真经, 象征着“致良知”的最终目的即是“求放心”, 即是使受到外界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将这个道理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反而是五人组中形象最差的猪八戒, 同样是在“三打白骨精”一章中, 他可以说是一个让人讨厌至极的负面形象。在孙悟空前去摘桃后, 白骨精化为一个妙龄女子, 一见之下, 他便“动了凡心, 忍不住胡言乱语”, 等到白骨精花言巧语, 向三人展示了喷香的饭菜之后, 他更是按捺不住, 在未经师父的同意, “不容分说, 一嘴把个罐子拱倒, 就要动口”。及至孙悟空三次打杀白骨精后, 每次都有他在一旁煽风点火, 添油加醋的描绘孙悟空的罪行, 使得本来已经软下心肠的唐僧又是对孙悟空念紧箍咒又是要赶孙悟空走。在书中对猪八戒负面的描述还有很多, 但他还是坚持走到了最后, 完成了西天取经这个对他来说无比艰巨的任务, 终于做了个净坛使者, 虽然比起玄奘悟空两位佛少了一个等级, 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三、新四民论

虽然在中国传统观念里, 工商业始终是处于一种受人歧视的低贱地位, 但是明代的经济发展使得商人的活动更加频繁, 因而这一时期的工商业者的实际地位也有所提高。而阳明心学因强调人心的作用, 重视人的活动性和创造力, 认为士、农、工、商四者“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 他们“异业而同道, 其尽心焉一也”, 将工商业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王阳明在其著作《传习录拾遗》中便说道:“虽经日做买卖, 不害其为圣为贤”。

吴承恩显然受到这种先进的思想的影响, 在《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中, 阿难, 伽叶二尊带领师徒四人去取出藏经时, 扭扭捏捏不肯将经传给众人, 说什么“圣僧东土到此, 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 快拿出来, 好传经与你去。”因唐僧未曾备得人事, 居然将无字经书传给师徒一行。后来如来为此辩护道“……经不可以轻传, 亦不可以空取,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保他家生者安全, 亡者超脱, 只讨得他三十三升米粒黄金白银, 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 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在吴承恩笔下, 此刻的如来佛祖已经不是佛经中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亵渎的形象, 反而更像个斤斤计较的商贩。这是对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的一种挑战, 吴承恩将如来勾画出一副“做买卖”的轮廓, 将商人的形象与佛祖等同于一起, 不得不说吴承恩的大胆, 也是当时王阳明思想影响之大的一个体现。

注释:

[1]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本文采取的是由鲁迅和胡适论定, 被大多数学者承认的观点, 即《西游记》的作者为明朝的吴承恩。吴承恩 (约1500年—约1582年) , 字汝忠, 号射阳居士, 淮安山阳 (今江苏淮安) 人。

[2]《西游记》的成书其实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历史时期, 从这个方面来探讨王阳明心学思想对《西游记》影响是难以说明的, 因而本文所有的探讨都是建立在吴承恩版《西游记》的基础之上的。

[3]王阳明, 即王守仁 (1472年—1528年) , 字伯安, 号阳明, 浙江余姚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精通儒道佛三家, 且能统军征战, 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 页。

参考文献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 115页。

[1]陈先行点校:《李卓吾点评西游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版。

[2]竺洪波:《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8.三打白骨精课件 篇八

特效贵精不贵多

刘晓光的另一个身份是《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特效主导团队——北京金海岸数字图像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五年前为拍摄《大闹天宫》而成立,作为地道的“西游迷”,在大屏幕上尽可能完美地呈现“西游世界”是刘晓光一直以来的梦想,特效是通往这个梦想的必由之路。

从2014年春节上映的《大闹天宫》可以看出,当时的团队对特效的追求几近痴狂——2430个镜头中有2380个特效镜头,影片特效占比98%;4.2亿元总投资中特效制作费用1.5亿元。重金砸出来的特效大片,却引来不少网友的吐槽——“特效越来越多,剧情越来越差”“特效夸张得好像生怕观众不知道那是特效”。

吸取了《大闹天宫》的经验教训,《三打白骨精》总投资减少到3亿元,其中特效费用为7000万元左右,特效镜头数量也大幅减少到1200个。刘晓光坦言,“当时做《大闹天宫》其实是很鲁莽地进军到特效电影这个行业,从那部戏之后,我们开始认识到,特效是有窍门的。”

“不要盲目追求你的特效团队做不出来的特效。”这是刘晓光从《大闹天宫》中得出的重要经验,他说做《大闹天宫》时,他们曾认为“只要是我们想得出来的,就一定要把它做出来,”这导致了《大闹天宫》的特效不稳定,“好得挺好,差得很差”,“因为我们挑战了自己不擅长的事,自然难以做好。”

基于上一部的经验,拍摄《三打白骨精》时,刘晓光首先评估了特效团队的技术能力底线在哪里,对于没把握做的特效,索性就不往那方面设计,确保有把握做出一部品质稳定的特效电影。道理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因为“这不仅要求制作方对特效团队非常了解,更要下决心做出取舍,对于难度大,效果难以保证的特效设计要勇于割爱”。

“不要不切实际地追求超过你预算的特效,”这是刘晓光从《大闹天宫》汲取的另一条经验。“有多少弹药,就做多少事情,如果你只有1000万美金的特效经费,而你设计出来的特效全都是一亿美金才能做出来的,效果显然无法保证。”较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在此问题的处理上就务实了很多。虽然此次特效预算比《大闹天宫》少,但因为特效镜头数大幅削减,更有利于把力量集中在细节上,“我们不要求特效宏大绚丽,但每一个细节都要把控好,所以比上一部看上去精致许多。”

中国团队的主导力

刘晓光自2009年起尝试3D特效制作,他认为,国内特效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自有类型和体系,“对于每一部中国特效电影来说,都需要不断在实战中摸索,有时甚至会是一些失败的摸索。从《大闹天宫》留下的遗憾中走出来,我们对《三打白骨精》的特效体系梳理得更加清楚了,更有逻辑性,技术上也更具可操作性。”

基于《大闹天宫》的经验,《三打白骨精》正式开拍前,特效准备历时一年,2014年2月《三打白骨精》剧本第一稿确定后,金海岸公司开始前期筹备,包括概念,美术,各种基础资产的制作,以及特效测试。

“剧本第一稿完成后,对电影的制作方向有了共识,数字部门开始启动特效测试。”刘晓光说,一个特效能不能做,花多长时间做,花多少钱做,不能“拍脑门”,所有事项都要经过测试确认,才敢按下拍摄按钮,否则就会承担很大的风险。

不同于《大闹天宫》动用的中国,美国,欧洲,印度,韩国“多国部队”,本次《三打白骨精》特效全部由中韩两国团队合作完成。刘晓光认为,相比韩,日等亚洲国家,中国特效团队目前在技术上已经毫不逊色,“在《三打白骨精》中,概念,创意等关键设定都是中国团队做的,韩国团队只是参与镜头加工和制作。”

不过刘晓光也承认,中国特效公司才刚刚起步,他们的缺点在于公司规模偏小,在操作大型项目上有缺陷,而且相比于韩国等起步早的国家,中国特效团队对整个项目的把控还缺少经验,所以“《三打白骨精》还是要借助韩国特效公司的人力资源。参与《三打白骨精》特效制作的中国团队100多人,韩国团队则有400多人。1200个特效镜头中,中国团队负责300个,其余的900多个由韩国团队制作。”

引进面部捕捉技术

《三打白骨精》于2014年底开始拍摄,历时4个月,其中一半时间是在拍摄特效镜头,拍摄时,为了跟特效更好衔接,需要把现场搭的景全部扫描下来,便于将其和数字搭建的环境百分百匹配起来,这样能够很大幅度地提高效率和衔接的准确性。另外,《三打白骨精》特效的创作方法是尽量对所有的东西进行物理模拟,“比如大楼倒塌的特效画面,我们会建一个跟真的大楼一模一样结构的数字大楼,然后借助外力进行一场大楼倒塌的物理模拟。”虽然成本会提高,但是“逼真且效率高”。

为了实现更加逼真的人物面部特效,此次金海岸公司为《三打白骨精》引进了先进的面部捕捉技术,使用两台价值共400万元的3D面部捕捉系统,跟踪,捕捉演员面部表情的变化,面部捕捉技术还用在了数字替身的制作上,刘晓光介绍,用系统把主要演员的头部,脸部和身体的数据抓取下来并数字化,之后用数字角色帮助演员完成危险的镜头,“演员总有不擅长的东西,数字技术会让他们更完美,甚至未来或许演员都不需要去拍戏了,只用他们的形象就好了。”

虽然《三打白骨精》制作中使用了先进的特效技术,但刘晓光同时强调特效并非万能。“我不迷信特效。我坚信没有所谓好的特效电影,只有好的电影。首先你要有好的点子,剧本要好,创作要好,特效只是帮我们完成了用传统手段无法拍摄到,拍摄成本很高,或者危险系数很高的东西。不管特效怎么做,都要服务于剧情需要,不能喧宾夺主。”

9.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篇九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在导入本课的学习时,我用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了《西游记》主题曲,六小龄童评《西游记》,《西游记》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整堂课都情绪高涨。在精读课文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没有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而是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性格特点。

10.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篇十

故事是这样的,唐僧师徒三人来到一处,此处有一妖怪叫白骨精,它想吃唐僧的肉,却惧怕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的本领三次变成人的模样来欺骗唐僧,却被孙悟空识破,而被打跑.唐僧却认为悟空杀生而生气,赶走了孙悟空,后来被妖怪白骨精抓住后悔不及.悟空被赶走后,心里还想着师傅的安危,最后赶到救下了唐僧,打死了妖怪白骨精.

我喜欢唐僧的知错能改,人在生活中怎能不犯错,犯了错能及时改了,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11.《三打白骨精》读书体会 篇十一

唐僧耳朵软,没有主见。就等“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辩真假,也不能怪他,毕竟不如悟空的火眼晶晶。可既然悟空已说出实情,并有白骨脊梁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证明,唐僧就应相信悟空。八戒一向爱和悟空对着干,在一旁挑衅生事,唐僧果然耳朵软,信了八戒。悟空不住地叫:“师傅,莫念!莫念!“听了都叫人心寒。悟空穿山越岭,擒妖除怪,跟随唐僧一行吃尽了千辛万苦。而唐僧心里糊涂,不明真相,竟然过河拆桥。第二:言而无信。唐僧在“三打白骨精“中,写过一纸贬书,作凭证,不要悟空做自我的徒弟。还发过一段惊人的毒誓:“今后再要你,我就坠下地狱,不地超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当黄袍怪施法将唐僧变为老虎,悟空急忙迎救之时,唐僧的誓言又在哪里?唐僧仅有感激、仅有道谢,但内心更多的是羞愧与惊讶!迷途知返自然比执迷不悟要好得远。可是,“为人师表“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第四:固执,自作主张。以“盘丝洞七妖作法“为例。唐僧自作主张去化斋,徒弟们好言相劝,无奈唐僧十分固执,结果成了七个女妖的`“上门午餐“,唐僧这才含泪悔恨。可是唐僧啊!你为什么总是要做“事后诸葛亮“呢?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最初的影响是好吃懒做,因为这个原因已经让孙悟空骂了又骂,同时也给师徒四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孙悟空被赶走的这些时候里,它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可是有的时候,它也挺聪明的。在去请孙悟空的路上,它用了激将法,这点是出乎我意料的。并且,它也很重义气,虽然平时孙悟空一向骂他,但在孙悟空被赶走时,它也落下了眼泪,不是吗?

12.《三打白骨精》读书笔记 篇十二

故事说的是唐僧他们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就三次变化想抓唐僧。第一次白骨精变成了一个小姑娘,第二次又变成了一个老太婆,第三次变成了一个老头儿。三次都被孙悟空看出来了,一棒打死了,而唐僧他们没有火眼金睛,用肉眼看,只能看到表面的样子,不能看出是妖精变化的,误会了孙悟空,还将他赶走了。

虽然我很生唐僧他们的气,但想想在生活中,对于有些事情,我们也会像唐僧他们一样,只能看到表面,被表面的`现象所欺骗。

★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范文四百字

★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新编作文

★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500字精选

★ 六年级下册语文三打白骨精预习学案

★ 戏说西游记人物志白骨精及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模板

★ 读书笔记网

★ 读书笔记 范文

13.三打白骨精说课稿 篇十三

三打白骨精说课稿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苏教版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课文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组合。第三单元一组课文的主题是诗文精粹,由《三打白骨精》、《词两首(如梦令李清照;渔歌子张志和)》、《螳螂捕蝉》三篇课文组成。编写的意图是吸收祖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本册教材课文多样。《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的复述。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㈠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怒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围绕三变、三打和三拦展开。作者采用反复叙事手法,一波三折,引人胜。三变、三打和三责情节基本相同,但是叙述内容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给人重复冗长之感,相反更能把故事情节推向,也更能体现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比如,白骨精的三变:一变成了村姑送斋饭,实际使的是美人计,二变成了找女儿的老婆婆,实际使的是是苦肉计。三变成了信佛的老公公,刺激唐僧,让他赶走孙悟空,实际使的是离间计。

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㈢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闪字代表了一个很、很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不同。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悟空把金箍棒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二、教学目标:

⒈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⒉故事结果,揣摩人物内心,明白其中道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透过外表看内心。

⒊学会按照课文提示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写法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

四、教学过程。

㈠谈话引,揭题激趣

⒈简介名著《西游记》。

⒉说说孙悟空的本领。

⒊揭题审题。板书:三打白骨精。提示:中国传统小说惯会用三字来设计小说情节,比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西游记》中除了三打白骨精,还有三借芭蕉扇等,其中的三字包含了做事不易、需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的意思。

㈡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⒈找出课文中与三有关的描写吗?(主要写三个人物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

⒉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㈢研读课文,人物

⒈引导学生自学第一打部分。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说说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⒉研究白骨精特点。白骨精诡计多端,她使出的第一计是什么?引导学生不胜欢喜、摇身变作、径直等词,补充原文中描写美貌的句子,体会它的美里恶。

⒊研究孙悟空特点。孙悟空第一打是怎么打的?引导学生火眼金睛劈脸一棒等词,体会他的率直、善于识破妖计的性格。

⒋研究唐僧特点。引导学生连忙扯住、责怪等词体会唐僧的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⒌总结学法:①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②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③说经过说说打的经过。

⒍学法迁移。回顾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五、六自然段。

①自学划出描写第二打有关句子。②交流,人物不同的特点。闪(与年龄不相符,定会是妖怪)哭让人起恻隐之心,哭里刀使的是离间计。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敢于斗争)。惊得从马上摔下来、一口气念了20遍(胆小、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②自学描写第三打的有关句子。思考:孙悟空的第三打与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孙悟空的足智多谋来体会人物形象。尤其是一个笑字,感受孙悟空的自信。课文没有交代唐僧的反应,可以适当补充原文,由于唐僧的善恶不辨,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㈣反顾全文,整体感受

⒈这个故事里有三变,有三打,有三拦。你读着觉得重复吗?为什么?

⒉从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中,你对三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看法?

㈤再读课文,根据板书练习复述。

附板书:

8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孙悟空唐僧

(三变)(三打)(三责)

变村姑劈脸一棒连忙扯住

变老妇人当头一棒惊下马来

变老公公众神照应战战兢兢

抡起一棒口不能言

14.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篇十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在学习时,我还让学生抓住打斗中的一些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上一篇:工程系列职称专业分类下一篇:2011秋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