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辅导班调查问卷

2024-10-08

学生辅导班调查问卷(共15篇)

1.学生辅导班调查问卷 篇一

关于暑期辅导班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保证我们暑期的教学质量,目前正在做一项关于中小学生暑期辅导班的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提供您的看法与建议,我们将严格保密您的个人信息,请您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此问卷,谢谢您的参与!

1.你现在所在的年级是?()

A.小学六年级B.初一C.初二D.初三

2.你是不是第一次参加辅导班?()

A.是B.不是

3.你在辅导班报的是什么科目?(可多选)()

A.英语B.数学C.物理D.化学D.音乐美术E.其他

4.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报的辅导班?()

A.爸妈要求B.老师介绍C.同学介绍D.宣传广告E.其他

5、你是自愿参加暑期辅导班的吗?()

A自愿的B爸妈强制的6.(第5题选A者)你自愿参加辅导班的原因是什么?()

A.竞争激烈,有进一步提高成绩的愿望B.暑假作业不多,有时间、精力

C.很多同学都参加了各种补习班D.呆在家里太无聊,换换环境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5题选B者)你认为家长给你报辅导班动机和原因是什么?()

A.成绩好,需要保持住,或进一步提高B.孩子成绩差,需要补一补

C.看人家都报了,怕不报吃亏D.在家里没人看管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上辅导班会占用你的娱乐休息时间?()

A.总是占用B.有时占用C.很少占用D.不占用

7.你对上辅导班是不是感兴趣?()

A.非常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D.特别讨厌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般情况下,你能听懂讲课内容吗?()

A.完全可以B.大多数能听懂C.大多数听不懂D.直接听不懂

9.你希望辅导班老师上课讲什么内容?()

A.学校老师讲过的内容B.学校老师还没讲的新课

C.老师找的课外习题D.辅导班订阅的资料

10.辅导班课后你会花一定时间复习所讲的内容吗?()

A.会,老师建议在当天或第二天复习B.会,在下次上课前一天复习

C.不会,因为没有时间复习D.不会,因为不需要复习

11.你认为上辅导班会不会提高你在学校的考试成绩?()

A.会提高B.有提高,效果不明显

C.不会提高D.没感觉

12.上辅导班前后,你的学习态度有变化吗?()

A.比以前积极主动B.无变化C.比以前更不积极

13.(11题选A者)学习态度更积极的原因是?()

A.花了家里的钱,不好好学说不过去B.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C.辅导老师课讲得好,学习兴趣提高了D.成绩提高增加了自信心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1题选C者)学习态度比以前更不积极的原因是()

A.放假时间被父母强制占用,心里不爽B.学校和辅导班的作业量太大

C.只要参加了辅导班父母就满意了D.辅导老师讲课很差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对自己学校的老师教学方法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满意D.不满意E.很不满意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是否知道参加辅导班的费用是多少?()

A.知道,自己交的钱B.不是太清楚C.不知道,交钱是家长的事

17.通过上辅导班,对你上学校老师的课有没有帮助?()

A.帮助很大,成绩提高明显B.有点帮助,不像以前那么吃力

C.没帮助,还是老样子D.没有感觉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祝您学业进步,开心每一天!^_^

2.学生辅导班调查问卷 篇二

1.1对象与方法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用人观念的改变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逐年有所提高, 在数量上也稍占优势, 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其就业质量仍然较低。为了更多地了解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本研究采用抽样法, 对在校150名三个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进行调查。本调查全部为选择题, 采取无记名形式, 调查结果基本真实可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150份, 实得有效问卷136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

1.2调查工具

在学习研究相关就业调查问卷, 结合想提取的调查数据,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为毕业前的择业意向、就业心理、就业目标和就业准备等方面。问卷全部问题采用匿名、封闭式作答。

2问卷调查突出问题和调查结果

通过回收问卷,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类:

2.1高职高专学生的择业意向和就业目标

2.1.1您对第一份工作抱有什么态度?48.4%的学生态度是积累经验, 为下一份工作准备;42.8%的学生很珍惜, 希望有所成就, 态度都很端正;8.8%的认为工作不是很重要, 态度一般。总体来看几乎没有消极态度。

2.1.2在求职过程中, 优先考虑是哪些因素?32.7%的学生选择薪酬福利, 31.7%的学生认为个人发展空间更为重要, 14.4%的学生关心工作地域。

2.1.3关于就业待遇与薪酬问题, 80.3%的学生对工资的期望值偏高, 均选择在3000元/月, 11.5%的学生选择了2000-3000元/月, 其他均保持在2000元左右/月的选择。由这些题的选择可见, 高职高专学生较大部分对就业还是较为乐观。

2.2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准备

2.2.1如何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超过70%的学生感觉压力很大, 但能够制定非常合理的职业规划仅占17.7%, 8.1%的学生基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就业, 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在就业准备方面还是略显不足, 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不够。

2.2.2您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做了哪些准备?31.6%的学生只是关注招聘信息, 23.7%的学生就自己专业考了相关等级证书, 15.8%的学生关注相关书籍和电视等报道, 只有9.8%的学生有意识关注就业指导课程, 可见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没有被高职高专学生群体较多关注, 或是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宣传和实施工作欠缺。

2.3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心理及择业困境

2.3.1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37%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历处于劣势, 就业定位不合理, 期望值高, 无竞争力;25%的学生认为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 信息渠道不畅通等, 16%的学生人认为传统教育模式弊端较多,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其他的则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不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和技术能力, 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相差甚远。可见他们首先还是意识到了高职高专学历在就业中不占优势的问题, 同时, 结果也反映出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2.3.2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您如何解决?45.7%的学生会向父母和朋友求助, 31.4%的学生会自己独立处理, 18.6%的学生选择向专业机构和人员咨询。

2.3.3预计在择业过程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2.6%的学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 31.5%的学生选择综合素质缺乏, 18.5%的学生认为就业信息不足, 17.4%的学生认为社会岗位与专业对口难。从后两题可以看出, 高职高专学生还是比较倾向依赖父母, 对于家庭的就业期望还是占着不小的比例。

2.4关于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

对于就业指导, 您最希望获取哪些方面信息?35.5%的学生认为应聘技巧很重要, 26.5%的选择了职业规划辅导, 21.6%选择了就业法律政策学习, 对于就业心理辅导占14.7%。这些结果表现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指导和咨询的需求的多样化, 学校需要根据需求坚持就业指导工作的“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

3调查结果呈现的问题

3.1学生角度的问题

从本次的调查中, 我们认为,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中表现比较明显的几个特征有自我定位不准, 就业准备不够、家庭依赖性、无创业意识等。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高专学生对就业中专业认识、就业技能储备和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仍显不足, 较多部分的同学重视薪酬而几乎很少的同学考虑到社会奉献及发展规划, 职业意识、综合素质等就业竞争能力有待提高。其次是对就业尚未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对自己评价过高, 不善于择业, 对就业岗位、薪金等要求仍存在期望值过高。另外, 高职学高专毕业生还呈现出倾向于借助家庭关系找到工作的依赖性,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此在就业准备期间, 这些学生中较多的人不愿意主动去收集和寻找就业信息, 主动关注就业信息动态和了解企业信息的意识不强, 渠道不多, 只是被动地依靠学校和辅导员进行信息公布, 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够珍惜和重视, 错失不少就业机会。在创业意识方面, 想过要借助国家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凤毛菱角, 亦或者即使有了创业意识, 而因为辛苦和繁琐中途放弃者也不在少数。再则, 高职高专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处理能力比较弱, 辨别能力不强,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就业招聘陷阱不会分辨, 往往盲目信任。

3.2学校角度的问题

从本次的调查中, 学生对于学校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认识有高职高专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够、课程与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化、就业指导体系不够健全等。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 就业指导工作在高职高专学生群体中仍需深入学习指导, 压力还是很大。根据调查结果, 学生就业虽然已是重头工作, 但是还要跟上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 我们的就业观念不能沉浸和满足于既定模式, 需从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中解放出来。除了日常的工作职能之外, 要加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力度, 不要只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某一项技能, 这就要求就业工作要与学校的教学、社团活动、科研创新等各项高校工作紧密联系,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更为合理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进一步充实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素质并精细化就业指导工作等。另外, 我们还要积极地分析学生就业稳定性差、就业难、就业心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出发, 共同创造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发展的环境和就业平台。

4对策

4.1提供政策指导, 普及就业知识

高职高专学生对于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欠缺兴趣、意识淡薄, 同时由于毕业生来自不同家庭和区域, 他们对就业政策的感知也会参差不齐, 这些都会影响就业选择和取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 采用形式多样的宣传办法提高政策的宣传力度、解读就业政策方向、宣传国家对大学生提供的就业优惠政策、解读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和方向、普及就业劳动法律、提供学生就业的答疑解惑服务等, 让学生出校门前就能充分了解就业政策的内容和政策带来的促进作用, 提高学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层次, 最终为学生就业提供正确引导。

4.2紧随市场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 要想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学校需要以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认真研究和分析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政策,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专业结构, 建设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和课程, 勇于淘汰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 把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当做作学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来抓。同时也要强化实践教学, 做到文化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整合, 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 以顺利进入社会市场。

4.3开拓就业市场, 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就业模式, 利用校企业合作、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校企合作中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成熟的社会资源和平台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中, 不仅可以让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得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还可以根据需求在校内进行有效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的调整, 有的放矢, 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 新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到就业、了解就业, 使他们的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得到有效整合, 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过渡, 同时也能为企业节约员工培训经费及周期, 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4.4落实就业指导, 重视信息传达

加强就业指导研究和课程建设就是要求要注重课程设计, 根据不同年级毕业生的身心特点安排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注重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外要重视加强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 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培训、鼓励就业指导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就业课程指导竞赛等方式, 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 要重视就业信息对于学生群的传达率, 这就需要学校要完善就业中心网站, 实现网络信息查询, 另外要通过毕业生长关注的信息途径进行信息公布。设立信息宣传栏和信息咨询室, 进行最新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宣讲等, 以通过多方面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 为毕业生搭建便捷、广阔、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 优化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蔡燕, 宋静, 杨珍珍.广西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2]谭花蓉.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分析[J].知识经济, 2010 (18) .

[3]张建政, 张博, 崔兴凯, 武艳艳.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 (3) .

3.对学生质疑能力的问卷调查分析 篇三

一、调查现状与分析

1.调查质疑能力的现状结果分析(表一,见附录)

65.2%的学生有过质疑经历,64.5%的学生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后不懂才问别人,同时55.8%的学生当问别人问题时,都希望别人给自己讲清楚,这说明正处于思维活跃年龄的学生,本身有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也能够尽量做到质疑。但是61.7%的学生并不能经常对老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还有41.7的学生没有想过自己的质疑能力问题,只有24.1%的学生有重视自己质疑能力的意识,这说明:由于自身对质疑能力的认识有限,加之老师的权威所在,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在主动、有效的质疑的层面的能力不强。

2.影响学生质疑的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表二,见附录)

影响学生质疑的主要因素,69.2%的学生认为主要来源于自己。而且不经常质疑的因素,36.7%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缺乏主动质疑的习惯,32.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这看似说明问题主要在学生,但事实上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我们教师在引领学生质疑能力这一领域做得非常有限。虽然48.3%的学生认为老师总是会接受学生的质疑,而30%的学生认为老师总是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37.5%的学生认为老师设置的问题有时能激起好奇心,但只有20%的学生认为老师设置的问题总是能激发起我的好奇心和思考,这说明老师在引领学生质疑能力形成的质量上确实有待提高。

3.学生对质疑能力认识调查结果分析(表三,见附录)

49.2%的学生认为质疑能力能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72.5%的学生认为质疑能力的提高依靠自己,这说明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也觉得自己对自己的质疑能力负有主要责任,但49.2%的学生认为质疑存在的问题有自己和周围学生的质疑很少,这表明虽然学生对自己的质疑能力提高很有信心,但具体的行为能力还是比较欠缺,所以,在课堂上非常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

二、提高高中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对策

(一)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重视并着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虽然很多教师都有了尊重学生的意识,课堂授课方式也都努力从讲授式转向启发式,但很多课堂也仅限于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是“启发”,最终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说到底这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彻底转变,还停留在教知识的传统认知层面。而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动态生成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这就需要具有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只有敢于挑战知识,具有质疑的勇气和能力,才能不断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完善。为此,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时事评论环节,在课前的5分钟演讲中,演讲者对当前发生的某一时事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然后全班对演讲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最后教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评。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并且锻炼、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通过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预习环节中设计“我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最初阶段,应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学生对文本有很多的疑难点,发现、提出,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会得到相应提升。所以,每次教学新课文之前,在预习环节,学生除了对文本的内容主旨进行概括之外,每个学生要对文本进行提问,至少提出2个以上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途径,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2.课堂讨论环节中让学生模仿质疑和利用点评环节提高质疑能力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课堂讨论则是即时的动态的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激发、引导高质量的质疑能力。

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质疑能力。比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预习阶段,学生已经读到徐志摩离别的哀愁这一情感。那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一个问题,离别一定是哀愁的吗?在这个问题的追问之下,学生就进入到对文本的另一层面的思考,离别是可以哀愁的,但是徐志摩这里还有什么呢?进而学生自己提出:“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笙箫是乐器,乐器是演奏的,演奏是有声响的,为什么徐志摩要说是“悄悄”呢?还有,“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个人沉默之时可以是忧愁的时候,也可以是什么时候呢?经过教师这样的引领之后,同学们自己深入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思索和疑问,最后终于豁然:原来这种忧愁当中是有甜蜜的,这种蜜甜的忧愁是属于徐志摩一个人的独享的。

让学生在点评的环节中提高质疑能力。比如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课时,学案设计了三个探究题,提前下发,课前批阅出来。针对学生在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提示。探究一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注意答题的条理。探究二要靠近意象解释尽量能具体一些。探究三情感答的很好,不要把意境漏掉。探究展示要求:时间:10分钟内要完成。展示人迅速到位,字迹清楚,答题有条理。点评要求:①讲清楚答题思维和方法,②评判对错,③补充答案,④要有互动。课堂上学生十分活跃。与回答问题相比,发问更能体现提问者的思维方式与认知逻辑,而质疑却能看出质疑者与提问者的思想碰撞与精神对话。

3.课后作业环节中往返式训练提高质疑能力

课后作业是课堂成果的巩固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契机。笔者在教学完《项链》这篇小说后,针对叙事节奏这个赏析点,布置了如下作业:课后观看《阿甘正传》影片,你如何解释影片中开头结尾部分出现的慢镜头的羽毛飘落以及影片中的阿甘奔跑的情节。其实这个作业会把学生带到质疑层面,为什么导演会这样安排情节和画面。进而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运用叙事节奏加以解释,这样的质疑能力会帮助学生重构、巩固已有的认知世界。

附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现状的调查

表一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质疑的因素的调查

表二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质疑能力认识的调查

表三

4.中小学辅导班情况调查问卷 篇四

尊敬的家长:

您好!我们是XX大学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有关中小学生参加辅导班情况的调查,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谢谢!

1.您有几个小孩()

①没有②一个③两个④三个⑤三个以上

2.您的小孩已经上到哪个阶段()

① 一年级②二年级③三年级④四年级⑤五年级⑥ 六年级⑦初一⑧初二⑨初三

3.您的小孩在哪方面有待提高()

①数学②语文③英语④物理⑤化学⑥政治历史地理等

4.您认为小孩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必要性()

①非常必要②可参加可不参加③没必要参加

5.您愿意让小孩参加大学生教学的辅导班吗()

①非常愿意②可以考虑③更愿意选择专业的辅导机构

6.您获取有关辅导班的信息主要方式有哪些()(可多选)

①宣传单②网站③亲友口传④孩子的老师⑤其他

7.您想孩子可以从补习中获得什么()(可多选)

①课程知识的提高② 课外知识的增加③ 价值观,性格的培养 谢谢您的大力支持!我们自主创立了 XX教育辅导班,近期会推出针对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的教学课程,希望您能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短信通知您开课时间及内同,欢迎您带上小孩来我们辅导中心免费试听,我们的地址是XX。

5.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 篇五

校名:_______年级:________您好!我们正在做一项有关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

问卷。在此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请您回答有关的问题,并将您的答

案填入括号中,给予我们一点宝贵意见,您的意见将为我们的研究提

供最珍贵的资料。本问卷保证不对外透露您的个人信息,仅作数据统

计作用,请您放心填写,我们感谢您的参与!

一、单选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其他

3.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B先就业,后择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4、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A、求职B、考研C、出国D、创业E、求职考研两手准备

5、如果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接受(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

C、坚决不接受D、看情况而定

6、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

A、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一线城市B、中部地区二线城市

C、西部地区的三线城市D、其他

7、择业时你将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工作地点B、经济收入和福利

C、工作环境D、升职空间、如果是自主创业,认为您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政策支持C、技术D、其它

9.如果选择自主创业,你会选择那个领域创业?()

A.餐饮类B.电子商务C.服装类D.电子科技类

10.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招聘信息()

A.企业网站和宣传资料B.进入单位实习

C.报纸、电视等媒体D、其他

11.您欲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多选)

A、国有企业B、民营企业C、外资企业

D、政府部门E、自主创业F、其它

12、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多项选择)

A、为实现自身价值B、为生计的需要

C、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D、为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E、为社会做贡献F、为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

6.学生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学生 篇六

亲爱的同学: 你好!欢迎参加本次调查问卷,本课题是全军医学科研计划课题《军医大学教育技术应用标准编写研究》子课题。为充分、有效、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资源,改革传统的学与教方式,设计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军医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学与教方式,我们拟定此调查问卷来评价经过一学期后你的学习状况,你的回答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答案不分对错,对你的成绩不会有任何影响,请按实际情况认真作答。再次,对你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谢谢合作!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军医大学教育技术应用标准编写研究》课题组

联系人:任芳宁,联系电话:(029)84774720,*** E-mail:yixin523@163.com 1.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的计算机信息知识与技能是否得到了很大提高?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2.你获取各种信息和相关学习资源的能力是否提高了? A 完全同意 B 同意 C 不确定 D 不同意 E 完全不同意 3.你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化资源?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4.你是否对网络安全有了更深的了解?

A 完全同意 B 同意 C 不确定 D 不同意 E 完全不同意 5.你是否在相关网上论坛交流时更遵循礼节和伦理道德? A 非常符合B 符合C 不确定D 不符合E 完全不符合 6.在这种学与教方式下,是否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7.在课前和课后是否主动地预习、复习和看一些与计算机学习有关的资料? A 完全同意 B 同意 C 不确定 D 不同意 E 完全不同意 8.你是否经常能认真及时完成作业?

A 完全同意 B 同意 C 不确定 D 不同意 E 完全不同意 9.是否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

A 总是如此 B 时常如此 C 有时如此 D 很少如此 E 从未如此 10.是否能与同学合作顺利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任务?

A 总是如此 B 时常如此 C 有时如此 D 很少如此 E 从未如此

11.对所遇到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问题,是否喜欢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12.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批判性地理解和认识所学知识?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13.对于所布置的作业任务,你喜欢

A.按照给出的步骤进行操作 B 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 C.直接复制+修改 14.自己是否很喜欢练习操作或尝试制作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及软件?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15.你是否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知识与技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希望进一步了解掌握?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16.你是否同意学好计算机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帮助? A 完全同意 B 同意 C 不确定 D 不同意 E 完全不同意 17.是否在计算机课堂和实验操作时注意力集中并能积极思考?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 18.是否经常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处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19.对这种学与教方式(传统课堂+网上学习+实验实践)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不确定 D 不满意 E 完全不满意 20.在现在的学与教方式下,是否与老师的交流与联系更加紧密? A 非常符合 B 符合 C 不确定 D 不符合 E 完全不符 21.对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网络资源与环境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不确定 D 不满意 E 完全不满意 22.对这种学与教的评价方式是否满意?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不确定 D 不满意 E 完全不满意 23.网上论坛与答疑是否对你的学习帮助较大?

A 完全同意 B 同意 C 不确定 D 不同意 E 完全不同意 24.是否希望今后仍然采用这样的学与教方式?

7.学生辅导班调查问卷 篇七

在完成信息类应用文“调查报告”和例文的教学任务之后, 进行了一次学生应用文习作训练。当时, 布置了这样一个“调查报告”的写作任务:“我校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提纲”, 提供了五个方面的参考内容, 让学生设计调查报告的具体问题, 写一篇调查提纲。这五个方面是:家庭基本情况;学习基本情况;交朋友基本情况;兴趣爱好情况;个人消费基本情况。请学生根据以上五个方面设计写出调查报告的详细提纲。

在例文的教学中, 始终把调查报告《揭开中学生阅读世界的神秘面纱》全文解读以后的还原提纲作为教学重点, 因此, 认为, 写作一个调查报告的提纲会比较顺利。但是, 写作以后, 事与愿违, 绝大部分习作者在“提问”即设计问题方面, 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生往往把“学习基本情况”分解成“课后的学习情况”、“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课前预习的情况” (填空式问卷) 三个问题, 被调查的学生比较难回答, 怎么回答、回答多少都是问题, 也不利于资料编码和统计分析, 算不上一篇好的调查报告提纲。

于是, 我寻找有说服力的依据使习作者重新设计问题。找到的依据一是:在探索性调查中, 常常使用开放式问题构成问卷;而在大规模的正式调查中, 则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构成的问卷。所谓“开放式问题”, 就是只提出问题, 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 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封闭式问题”, 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 问卷还给出若干个答案, 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现在的习作任务是完成“我校我系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提纲”, 这项任务显然不是探索性调查, 而是应该定位于正式调查。

依据二是:汉语语言中的选择问、是非问能迅速地帮助提高提问的质量, 使得被问者易于回答问题, 使得调查者利于资料编码和统计分析。是非问, 它的结构像陈述句, 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 (不能用“呢”) 。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这种句子可以用“是、对”或“不、没有、否”等作答复。例如: (1) 你喜欢这门课程吗? (2) 你能考80分吧?被问的人可以用“是”或“不”来回答。在实际的问卷设计过程中, 可以采取用是非问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即把是编成A项, 把非编成B项。

选择问, 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 用“是、还是”连接分句。供选择部分会有相同的成分, 在分句里可能重复出现, 也可能不重复。常用语气词“呢、啊”, 但是不能用“啊”。例如: (3) 我们上语文课还是上物理课?那么, 假如用于调查问卷, 则可以直接将这两项供选择的部分转化成:“A.语文课”“B.物理课”; (4) 星期一开始实训, 还是星期二开始实训?则在问卷中可以变换成“A.星期一”“B.星期二”。进一步深化对于选择问方式的灵活运用, 可以把调查问卷的选项演变成三项或者更多项。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 教师让习作者改写自己的调查报告提纲。调查报告提纲如下:

五年制高职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日前,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无锡办学点) 的学生作了一项调查, 并写了一份调查提纲。此次调查报告主要是为了让学校了解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 以使各班班主任更进一步地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 从而不断地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我们此次特别组织了我班学生对10级学生进行了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交友情况、兴趣爱好情况、个人消费基本情况等五个方面的调查, 具体如下:

(一) 家庭情况

1.作为高职学生, 你每周主动与父母沟通几次?

A.1-3次 B.4-6次

C.7次以上 D.基本不沟通

2.你父母一般主要关心你在学校的什么情况?

A.思想情况 B.交友情况

C.学习情况 D.工作能力情况E.其他

3.你经常做家务吗?

A.经常 B.偶尔 C.不做

(二) 学习情况

1.在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中, 你花时间最多的是哪门课程?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其他

2.你是否热爱自己所选的这个专业?

A.十分热爱 B.比较热爱

C.一般 D.不喜欢

3.你是否在学校学习专业课之余, 还在校外进行本专业培训?

A.是 B.否

4.你每天花在本专业上的学习时间是多少?

A.2小时以上 B.1-2小时

C.0.5-1小时 D.0.5小时以下

(三) 交友情况

1.你在交朋友时, 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质?

A.助人为乐 B.喜欢探索

C.诚实守信 D.都看重E.其他

2.你一般交什么年龄层次的朋友?

A.16岁以下 B.16-20岁 C.20岁以上

3.你与朋友交谈中, 会聊到些什么话题?

A.学习 B.娱乐

C.烦恼 D.其他

(四) 兴趣爱好情况

1.你每天花在兴趣爱好上的时间?

A.1-2小时 B.0.5-1小时 C.0.5小时以下

2.父母是否关心支持你的兴趣爱好?

A.十分关心支持 B.比较关心不支持 C.不支持

(五) 消费情况

1.你零花钱的来源?

A.父母给的 B.自己打工挣的 C.两者都有

2.你的零花钱主要花在什么方面?

A.零食 B.日用品

C.文化用品 D.其他

3.你的零花钱够用吗?

A.很宽裕 B.基本够用 C.不够用

首先, 采用了正式调查的封闭式调查, 避免了开放式问题大而无当的问法, 问得很清楚很明白, 便于学生答题。即使是将它转换成表格的形式, 也将十分直观, 可以直接在表格内打钩。其次, 它具有较高的提问艺术, 问中蕴含了问卷者的主观意向性、能动性。最后, 这个形式的问卷, 便于问卷者编码和资料分析汇总。

摘要:学生设计问卷有窍门。写作实践证明, 不是随意问问, 学生就可以进行问卷设计的, 运用调查方式中的封闭式问题设计和汉语中的选择问、是非问问法, 再加以灵活编排设计, 可以促使高职学生将调查报告提纲设计得既清楚明白又富有创意。

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文写作,问卷设计

参考文献

8.学生辅导班调查问卷 篇八

这次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两年来课题实施的效果,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为我们语文老师下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本次调查共收到学生的答卷164份。这份问卷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10题;第二部分是主观题,有两题。调查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情况等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记名回答。课题组老师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结论分析。

二、数据整理及分析

1.学习主动性

调查中,学生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47%;需老师同学督促的占4%;完成任务比较拖沓的占21%。这说明经过课题实验,有半数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自主意识也比之前有了大幅提高,这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个可喜的进步。

2.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调查中,预习时努力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占17%;部分做到的占80%;很少预习的占3%。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有预习意识,学生已经建立了自主学习观念,预习的作用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调查反映,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检查预习效果,对部分后进生应提出预习要求和目标,并对难以处理的问题作必要的提示以降低预习中的困难。

3.课堂教学情况

教师授课时间分配调查:认为老师上课讲得太多的占46%,老师上课应该多讲一些的占23%,时间合适的占32%。参与课堂讨论调查:积极投入参与讨论的占28%,偶尔参加的占57%,没兴趣参加的占15%。这反映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的主流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说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较大的成效。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主学习氛围,让他们多尝试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课后复习方式:把重点内容看熟练的占26%,抓重点和难点的占37%,以单元为单位复习的占33%。以上数据说明,经过课题实施,“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已有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自觉、自主复习。并且能在复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说明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已逐渐养成。但教师还要在复习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让学生的复习实现高效率。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三、调查结论简析

1.通过调查可知,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通过恰当的评价鼓励不善发言的学生。数据反映目前虽然进行了深层改革,进行了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但学生对自己潜力发挥仍感不足。说明课堂上还需要加大学生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度。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

2.自主性学习中,学生只有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才能较好地适应快节奏的教学形式。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已养成预习习惯,并且较好地体现预习效能,预习的方法有了改进。但学法指导方面,还需加强,少数学生预习具有盲目性。预习时,把做题当作主要目的,而忽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此,预习时教师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指导,以及预习检查都是不可忽视的。

3.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调查反映,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自主探索,手脑并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且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结果需要自己去探索,只有自己勤奋,才能较好地获得知识,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了“先学后导,自主钻研,互相讨论”的学习习惯,逐渐“能学”、“会学”。

四、展望和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贴近实际,开展研究意义极大。后阶段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需在教学生“能学”“会学”“巧学”这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出最佳的导学策略。

调查中我们看到,语文课还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要不断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多数学生的选择。要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而自主,合作,探究需要一个和谐开放的空间。因此,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次调查,增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信心,看到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自主性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会学,越来越“聪明”,我们备受鼓舞。但我们也认识到,课题研究中尚有许多方面还不完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真正地使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9.学生问卷调查 篇九

1.你对学校总体感觉满意不满意?(A)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2.你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幸福不幸福?(A)

A幸福

B一般

C不幸福

3..你们考试后,是否按成绩排名或按成绩公布名次?(A)

A 从不

B 有时

C大多数是

4.你通常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书面回家作业?(A

A 1小时

B 1.5小时

C 2小时或更多

5.学校是否有利用节假日集体补课的现象(C)

A 经常

B 有时

C 没有

6.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是否丰富多样、受大家喜爱?(A)

A 喜爱

B 一般

C 不喜爱

7.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是否常年上墙或上网公示?(A)

A 经常

B 只在开学初

C 不公示 8.你每天的睡眠时间(B)

A 7-8小时

B 8-9小时

C 10小时及以上 9.音乐、美术、体育课是否正常上(A)

A 正常上

B有时挤占

C经常挤占

10.你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是否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A)

A经常使用

B一般

C基本不使用)11.在科学课上,老师有没有完成好课本要求的实验项目?(A)

A全部完成 B大部分完成 C基本没完成 12.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正常开放吗?(A)A正常开放

B不清楚

C基本不开放

13.老师对待学生有嘲笑、罚抄、罚站或动手体罚的现象吗?(A)

A没见过

B有时见

C经常见 14.学校的老师有没有搞有偿家教的?(C)

A 有好多老师

B 有但不太多

C 没有

15.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是否文明规范、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A)A规范、和谐

B一般

C不规范

16.上学期你的老师到过你家进行过家访或进行过电话联系吗?(A)A有过

B不清楚

C没有

17.你对学校开展的团队活动满意吗?(A)A 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8.学校有没有要求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A)

A有

B不清楚

C没有

19.语、数、外同一学科有几套统一使用的教辅用书?(A)

A 一套

B 两套

C 三套及以上

20.学校是否存在违规收费的情况?(C)

A有

B不清楚

10.学生代表调查问卷 篇十

班级:性别:答卷时间:

1.你对班主任的综合评价是?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

D.不满意(原因:)

2.你对班会的形式及内容是否满意?A.满意B.一般

C.不满意(原因:)

3.任课教师是否经常有迟到早退现象? A.从不B.偶尔

C.经常(姓名:

4.任课教师是否经常体罚学生?A.从不B.偶尔

C.经常(姓名:

5.任课教师是否有乱收费现象?A.从不B.偶尔

C.经常(姓名:

6.任课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怎样?A.适量

B.太多(姓名:)C.太少(姓名:简答:

1.你对学校或班级现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2.你对任课教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3.你认为怎样能让学生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11.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问卷调查 篇十一

【关键词】人际交往    新媒体     大学生

一、抽样及样本概况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以我校学生为样本,采用分层抽样加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即在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展开。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08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3.3%,涉及学院12个。

二、问卷调查结果论述

(一)对人际交往缺乏自信,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1.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持积极态度,但缺乏自信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持十分关注的态度,对人际交往整体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对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缺乏自信,有一部分学生在陌生人面前表现不够自然、感觉不舒服。

2.对人际交往有一定认识但仍尚浅,择友选择片面求同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主流思想观念与认知上并无太大偏差。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相关认知并不深入,在择友选择上片面强调求同,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正确导向。

3.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圈,但深入交往的朋友较少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但志同道合、能够交心的朋友仍然较少。

4.有较强结交新朋友的愿望,但大部分学生仍会经常念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具有较强的结交新朋友的诉求,但另一方面怀旧情绪的积累不利于新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5.人际交往范围较窄,大学生仍不太能够适应社会型人际交往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范围较为狭窄,大多仅限于与本班同学建立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学生在与长辈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6.如何与异性正常自然地交往仍是大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

7.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仍需进一步训练与提升

(二)大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仍有部分自我意识,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存在一定问题

1.在集体生活中逐步学会适应,但仍不能很好地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仍较强,在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能够尽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问题。

2.与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很好地得到相关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缺少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主动性,这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三)家庭因素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人的人际交往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素养。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处于被动状态,多为家长联系学生。大部分学生也反映家人的人际交往会对自己日后的人际交往素养产生一定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同时也认为自身先前所受的种种教育会对自己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网络及新媒体的盛行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1.网络虚拟世界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学生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大部分学生每天花费在上网的时间2—5小时,说明其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使得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日益退化

通过调查发现,新媒体已成为学生交流的主要载体,短信等较为传统的信息传递交流方式在学生中已逐步淡化。

3.随着大学生思想日益成熟,网络交友的现象有所淡化,但交往过程中新媒体的“虚拟化”特性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信任缺失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仍较为信任现实中的朋友,但也有部分同学对网络交友表示赞同,如果受到欺骗,会造成人际交往的信任缺失。

三、对策思考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客观评价并接纳他人,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人际交往中必须要控制并克服嫉妒心理,防止“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对大学生的不良干扰。大学生应学会正确并全面评价他人,尽量寻找并扩大双方的共同点,缩小差异,进而达到心理兼容、共同成长。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成长,不断优化个人的“交往圈”

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会帮助大学生扩大人际交往的空间,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优化自己的交往圈,积累交往经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完成大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

(二)学校教育方面

1.“明辨笃实、知行合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學校应在抓好课堂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交往的平台,如文化艺术节、体育联赛、书画展、辩论赛等等,尤其是开创具有我校特点的知名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突出学校品牌特色,又能激发在校学生的豪情和热忱。

2.多开设社交类课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应当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多开设社交类课程,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将其等同于心理健康类课程,逐步发展成学生必选类课程。

(三)家庭影响方面

在学生时代,人际交往的支持将仍然以家庭为核心,无论是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还是积极生活的动力,家庭都是学生最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支持来源。我们大学校园也应在适当条件下,加强家校沟通,拓展教育新模式,丰富教育的延展性。

(四)社会引导方面

12.学生辅导班调查问卷 篇十二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素质研究概述

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我国学术界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及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等问题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而目前国外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只是形成了一系列类似的概念和思想。“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创造性成果。

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概念, 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解, 本文采用的是俞可平教授的定义:“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 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2.关于生态文明素质的研究

鲍宗豪认为:“市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城区能否形成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的关键, 是‘软环境’建设的核心”。市民文明素质是民族文明素质的主导和标志, 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是民族文明素质提升中的一大难题。

黄艳等认为:“大学生素质生态水平是衡量大学生作为‘大学人’和‘社会人’是否实现全面发展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90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水平呈现正成长性的综合发展趋势。

只有国民拥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 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 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 很可能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要融入实践行动中, 处于“象牙塔”里的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塑造, 既是一种理想型的, 也是一种实践型的。高校的生态教育课会使学生激情澎湃, 但走出校园, 社会大众的实际行动很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从众心理和不坚定的决心会令他们做出错误的行为。学生生态行为的这种不稳定性, 是影响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原因。

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本研究组织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了高校学生的生态知识、生态文明素质、生态责任、影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因素的自我认知4个方面, 能够全方位了解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 (见表1) 。

本次调查的目的, 在于调查了解当前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状况, 并通过对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可行性建议,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真正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调查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调查正式始于2013年11月, 历时1个月。选取了上海、南京、杭州三座城市中的8所高校作为调查样本, 选取的研究对象限于公办高校的硕士学生和本科大学生。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8所高校共发放650份问卷, 收回558份, 有效率为85.84%。

从表2可看出, 性别分布:男生占50.54%, 女生占49.46%。年级分布:大一占6.63%, 大二占21.33%, 大三占20.97%, 大四占6.09%, 研一占24.91%, 研二占12.90%, 研三占7.17%。学科分布:工科占37.81%, 理科占32.26%, 文科占29.93%。

3.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 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方法, 分析影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各种因素。

调查结果分析

1.高校学生生态知识分析

在分析高校学生生态知识方面, 笔者选择两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是单选题1“‘生态文明’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 二是单选题2“‘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其中, 单选题1 (正确答案为“十七大”) 回答正确的有207人, 正确率为37.10%, 选择“不知道”或选择错误的高达62.90% (见图1) 。

单选题2 (正确答案是“6月5日”) 回答正确率为51.61%, 仅过半数, 选择错误的占48.39% (见表3) 。

从回答状况可看出, 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相关政策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校不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设置的生态教学课程比较少, 学生系统学习生态知识的机会较少;二是在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日趋增大的境况下, 高校学生群体更多关注的是与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东西, 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补充与前途“无关”的知识, 会疏忽对生态知识的关注, 影响着自身生态知识水平的提高。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 在生态知识方面, 男生回答正确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这是因为, 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政策、时事政治紧密相连, 男生相比于女生而言, 对时事政策关注更多, 导致生态知识掌握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2.高校学生生态行为分析

生态行为是生态文明素质的外化和集中体现, 是一种表现生态文明素质最直接的方式。高校学生生态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 生态恶化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 在政府、社会、学校、大众传媒等各方主体宣传教育的影响下, 学生产生了责任感, 并将掌握的生态知识、生态技能转化为一种保护生态的情感和责任;另外, 学生将自身的生态责任和生态意识逐渐外化成生态行为。

从表4、表5可看出, 高校学生已逐渐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生态文明行为并付诸实践, 杜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自觉使用可循环物品, 参与绿色环保宣传活动等。但是, 在参与实践活动方面, 学生交付的试卷并不十分满意。这说明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未完全转化为文明的生态行为, 在知与行、观念选择与行为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除了以上两项生态文明行为之外, 高校学生作为具备较高生态素养和公德意识的群体, 也有其他的生态文明行为。问卷统计显示:超过76%的被调查者能够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超过62.5%的被调查者能够做到购物自带购物袋;超过50%的被调查者能够向有关部门反映排放污水的行为。

根据调查数据, 现实生活中多数高校学生能够做到爱护环境, 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也愿意参与有组织的生态保护活动, 并身体力行通过多种途径做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事情。但是, 学生的生态行为缺乏主动性, 没有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环保和生态发展的责任感不强。一节生态教育课或者演讲后, 学生的热情被激发, 热情澎湃地要投身于生态环保建设中, 但离开那个特定的环境, 激情褪去, “随大流”的本性就会显露无疑。对于这种情况,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摆脱不了责任:幼时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熏陶, 入学后教师的教导、学校环保活动的组织, 接触社会后社会风气的影响、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等, 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行为的重要因素。

3.高校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何, 通过周围的生活环境就能体现出来。学生对自己周围环境状况评价的调查结果为:3.90%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好”, 29.00%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好”, 4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 19.40%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差”, 6.60%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差”。这说明虽然政府近几年在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去改善生态环境, 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久的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23%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是“非常好”, 20.61%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好”, 49.28%的被调查者则认为“一般”, 认为“比较差”和“非常差”的仍占21.33%和5.55% (见表6) 。同时,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T检验值为2.108;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描述性数据, 是应用单因子独立样本变异数分析 (one-way ANOVA) 得出P值为0.356。这两组数据均表示, 针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 学生有理性的认识, 对其评价是相对客观的。而且这两组数据是相互关联的, 学生认为周围环境状况好的,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就会高;认为周围环境状况不尽人意的,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自然就会降低。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达73.70%的被调查者归责为“政府缺乏相关监督政策, 行动不到位”, 这又验证了被调查者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不高的结论。一方面, 是因为政府采取的改进生态环境措施正在实施中, 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而当前生态破坏严重, 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另一方面, 有些部门在应付上级政府和公众, 未真正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面对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应全面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听取各方意见, 明确各方责任, 制定可行性措施。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 又要做到爱护保护生态, 让社会群体切实感受到政府实际行动的效果。

4.高校学生自评生态文明素质状况分析

图2显示:10.21%的高校学生被调查者认为, 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非常好;45.70%认为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比较好;36.38%认为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为一般;剩余7.71%的被调查者则认为生态文明素质比较差或非常差。调查数据说明, 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自评还是不错的。

通过调查发现, 影响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在影响因素中选择“家庭”、“成长环境”和“朋友”的比例是较高的, 尤其是“家庭”这一项, 比例高达82.3%。这说明学生认为, 家庭教育对其生态文明素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亲属尤其是父母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子女的一生;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 在生态教育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形式化, 缺少专业的教师任教, 生态宣传及专业活动组织不足, 无论是“软件方面”, 还是“硬件方面”都亟待改进。调查结果显示, 84.4%的被调查者认为, 自己所在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现状是“不重视, 这方面工作较少”。就高校的生态教育工作而言, 81.7%的被调查者表示, 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及其践行能力的有效措施, 是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 成立生态环保社团组织。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学校生态教育工作已做得很成熟, 我国高校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发展学校生态教育, 设置相关生态课程, 成立专门的环保组织, 组织并带领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逐渐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 提高其生态文明素质及参与生态行为的机会与能力。

根据调查数据做的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 (见表7) , T值为1.60。这份数据表明, 高校学生个人生态文明素质与性别关联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相上下, 生态文明素质不会因为性别之差而有明显差异。

5.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 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本次调查设置了一道主观题:“请谈谈您对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及建议”。调查结果显示:

(1) 学生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政府特有的角色决定了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政府作为政策的主导者, 其态度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2)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企业、公民的共同责任, 企业需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纳入其核心价值体系中, 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在企业盈利的同时, 也要对生态保护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3) 社会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承担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社会组织要利用其“人员多、涵盖范围广”的优势, 加大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 组织环保活动, 传递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提高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4)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因此, 大众传媒应利用自身优势传播正能量, 呼吁公众保护生态环境。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此次调查研究显示, 大多数高校学生对当前的生态现状有客观的认识, 对自然环境的现状及其相关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 但其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实践行为表现得却不尽如人意, 总体水平尚待提高。

(1) 高校学生的生态保护知识水平不高、认知不明确, 对基本的生态知识和政策缺乏关注和了解。

(2) 高校学生的生态意识虽已觉醒, 但生态责任感不强, 不能主动将自身纳入保护生态的角色中。

(3) 高校学生的生态行为虽已养成, 但明显滞后。日常生活中, 学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行为与其掌握的生态知识、生态责任往往是脱轨的, 不能很好地将生态道德情感、意识、准则等应用到实际的生态行为中。

2.建议

(1) 在生态知识方面, 以自学为主, 学校教育为辅。生态知识是生态文明素质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它主要包括, 通识性生态学知识、生态保护知识和生态政策法规三部分。本文中的“生态知识”着重于后两者, 即生态保护知识和生态政策法规。高校学生拓展生态知识面主要应依靠自身, 主动阅读相关的生态书籍, 学习生态保护知识, 积极了解当前生态现状、生态环境建设状况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注政府发布的生态政策法规等, 以此提高自身的生态知识水平。目前, 我国的高校教育主要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 生态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更多的是一些德育课程。因此, 高校应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前提下, 强化或增加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辅助学生学习生态知识。

(2) 在生态责任方面, 应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高校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高校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不会自发形成, 需要通过系统地培养逐步形成。一是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形成中的作用。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责任意识的形成。因此, 家长要为子女做榜样, 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培养子女的生态责任。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高校应把生态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活动中, 使生态责任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同时, 拓宽学生参与环保的渠道,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感。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氛围。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 宣传生态责任新理念,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增强其生态责任意识。

(3) 在生态行为方面, 拓宽参与实践的渠道, 改进高校学生的生态行为。要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水平, 良好的生态知识水平和生态责任意识必不可少, 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一是高校可通过制定校园行为规范制度, 强制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发挥校园媒体、环保团体等的监督作用, 督促学生将生态文明行为当做一种习惯。二是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生态实践行为中的主体作用, 主动参加生态保护实践活动, 进行严格的自我监督, 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

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下, 高校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 其生态文明素质水平还达不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与期望。因此, 高校学生应认真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知识,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与习惯, 并争取能够利用所学知识, 从实践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 为缓解严峻的生态压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4) .

[2]鲍宗豪.市民文明素质评价研究——以对北京东城区市民文明素质的评价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 2008 (4) .

[3]黄艳, 田辉玉.90后大学生素质生态水平的评价与预测[J].统计与决策, 2013 (23) .

[4]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5]韩俊.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的信息行为研究——以杭州某社区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 .

[6]自然之友, 刘鉴强.中国环境发展报告 (2014)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7]李玉明.生态文明视域下公民的生态责任建设[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5) .

[8]刘建伟.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与分析——以陕西省部分高校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9]蒙秋明, 李浩.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10]廖小平, 孙欢.环境教育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2) .

13.小学生调查问卷 篇十三

调查问卷(学生卷)

1.你违反了学校纪律,学校领导的处理方式是:()

A、偶尔体罚和变相体罚

B、经常体罚和变相体罚

C、责骂、讽刺挖苦

D、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 2.教师对你的生活、学习是否关心()

A、关心

B、一般

C、不关心

3.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没有相关的救助补助?()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4.学校教师是否经常对同学们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谈心交流)?()

A、是

B、否

5.音体美课程是否按课程表上课?()

A、是

B、否

6.除了上体育课和做广播操外,你还经常参加别的体育活动吗()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不参加

7.教师是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A、是

B、否

8.教师是否按时批改作业()

A、按时

B、不按时

9.教师是否会在课堂内接打手机、抽烟、酒后进入教室()

A、不会

B、偶尔

C、经常

10.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着装等)是否符合教师职业形象?(A、符合 B.不符合 11.教师教育学生的用语是否文明()

A、文明

B、不文明

12.你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和安全是否满意()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3.学校有没有安全教育的讲座,班会或者宣传栏()

A、经常

B、一般

C、没有

14.老师是否存在不批改作业现象?()

A.存在B.不存在

15.老师对你的作业是否进行过面批?()

A.有过

B.从未有过

16.老师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无偿辅导?()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7.你对任课教师师德师风的总体评价()

A、优,即90分以上;

B、良,即75—89C、较差,即60—74分;

14.分层教学学生调查问卷 篇十四

各位同学,我们分层走班教学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分层教学,特进行这次调查问卷,希望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好地完善我们的走班教学。请同学们认真填写,把答案填写在每道题前面的括号里。

()

1、你对分层课的喜欢程度是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喜欢

D.不喜欢()

2、分班教学后你上课的注意力

A.开始集中

B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时集中

C.还可以

D.不太集中()

3、分班教学中上课回答问题情况是

A.不喜欢回答

B.会的举手回答

C.喜欢思考和积极发言

D.说不清()

4、你感觉现在分层教学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是 A.适中

B.基本适中

C.D.太简单了()

5、课前预习情况是

A.独立完成B.只完成基本的C.不能独立完成D.有时抄袭()

6、当你学习遇到困难时一般采用的方式是

A.向老师请教

B.回家问家长

C.求助同学

D.放弃不管()

7、分层课40分钟我觉得过得 A.很慢

B.一般

C.很快

D.其它()

8、对分层教学和课堂教学进度 A.我跟得上

B.还可以

C.跟不上

D.其他()

9、你觉得分层的作业量合适吗? A.太多

B.合适

C.太少

()

10、现在家长对你的分层学习

A.关心

B.偶尔关心

C.不关心

D.关心但帮不上忙()

11、如果按学习情况,学习氛围学习效果你认为应当 A.分班教学

B.不用分班

C.分不分无所谓

()

12、分层学习后,你觉得自己在原行政班的学习有影响吗? A.没有影响

B.对学习影响不大

15.学生辅导班调查问卷 篇十五

一、调查概况

为了掌握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我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 共向大学生随机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295份, 回收率达到了98.3%。

二、调研情况分析

学生对法律的作用及重要程度有一定认识但还不深刻。法律的存在首先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同时规定公民的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当违法犯罪现象出现要予以处罚, 最终达到巩固统治阶级的目的。调查中还有2%的同学对法律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楚, 其余同学都已经认识到法律存在的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法律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 关于“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的回答, 同学们的见解也有不同 (详见图1) 。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53%的同学认为法律在生活中非常重要、28%认为比较重要、16%认为一般重要、3%同学认为法律没有作用、不重要。这个结果表明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因为学生群体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和纠纷还较少, 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但学生毕业择业时候就面临签约、劳务合同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法律才能合理解决。

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较弱。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 半数以上的同学从未有过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经历。当他们与他人产生纠纷时, 解决的方法虽然不同, 但直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只占9% (详见图2) 。

从图中2可以看出, 31%学生对学校领导依赖较高期望他们出面协调, 53%的宁愿双方私下和平解决。这说明学生遇到纠纷时候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权, 过于依赖学校或者其他人, 这是由于法律知识的缺失直接导致的。

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法律意识却止于行动。但不是所有同学都完全没有法律意识, 受调查同学中, 法律意识水平很强且完全懂得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占34%, 法律意识较强但未付之于行动的占44%, 但仍然有22%的同学还未形成法律意识。

这说明学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增强, 尤其是那部分完全没有法律意识的同学, 当他们遇到难题、纠纷的时候肯定完全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法维权。而当问及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的时候, 同学们认为主要在于社会还不够发展的影响, 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体制不合理, 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不够发展。

学生对法律知识有较强求知欲。问卷中, 75%以上的同学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问卷还显示, 同学们认识法律知识的渠道以学院宣传、法制教育活动、法制教育课程和电视专题栏目为主,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阅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报刊报纸和家庭教育来认识和了解的。了解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同学们对这一点的认识有一定深度 (详见图3) 。

从图3中可以看出, 62%同学认为了解法律知识对于生活有意义, 法律能帮解决实际问题;24%的认为有意义, 但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除非迫不得已;12%的认为意义不大, 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地方太少了;2%的认为没有意义, 现在还没有步入社会, 法律离自己很远。另一个角度也说明, 还有2%的同学完全不认为了解法律知识对生活有意义, 觉得在学校这个安全的大环境里谈法律太过遥远。

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现在高校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也相应增多。我们调查后发现, 同学们认为加强法律意识的最佳方法为参加各种丰富的宣告法制活动与讲座, 其他非常好的方式还包括通过各种传媒、设置课程来学习、学校的社团以及身边的例子交流,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大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学校也经常举办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每一次都有很多同学积极参与, 对于这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也收到同学们的赞成, 受调查过程中, 有54%以上的同学表示法制宣传活动非常有意义, 也非常愿意参加。大学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同学表示赞成, 问卷中有52%同学认为有用, 35%认为只有一定作用, 11%同学认为“没有用, 只为了修学分”, 2%认为纯属多余。

问卷中44%同学感到“有些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 40%同学则表示法律知识不足, 还有16%的同学不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要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法律知识。不仅如此, 问卷中还调查了“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才能取得提高同学们法律素养的效果”这一重要问题, 学生们有49%认为要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 37%认为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 9%认为按照教学大纲讲就行, 5%则认为这门课与生活无关。

三、我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 现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 当他们自身遇到法律问题时, 不是积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是过于依赖学校或者其他人。

(二)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缺乏重视, 很少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认为法律离自己很遥远, 与自己关联甚微, 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课的学习上, 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因而, 对学校开设的相关法律课程, 只求考试过关。

(三) 现在网络的普遍深入使用, 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负面的影响也使他们对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产生了偏差。

四、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

(一) 当前,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 为了提高授课质量, 帮助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 应该尽量多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纠纷, 并尽可能多的使用案例讲解来授予同学们相关知识, 要摒弃教条的讲授方法。

(二) 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对法律认知的不同状况及需求, 我们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使法律素养培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有效实现法律素养培育的持续性。

(三) 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 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 应采取一些更具体, 更行之有效的办法, 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 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法制宣传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总之, 大学生法律素养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 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 学校, 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法律意识是拥有理论知识和高技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法律意识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做了调查, 并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调查情况,法律意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沈超, 柳赟, 施展.大学生法制意识状况调查分析.商业文化 (法学之窗) , 2011年6月.

[2]刘雪峰, 于钦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之我见.世纪桥, 2012年第3期.

上一篇:美容院开业仪式主持人串词下一篇:热处理一线员工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