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序言(精选13篇)
1.艺术展览序言 篇一
明德小学艺术作品展览制度
为了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展示了大兴小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充分展示同学们的艺术才华,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同时又让同学们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让孩子们在艺术的殿堂里健康、快乐成长。特制定以下艺术作品展览制度:
1、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艺术作品展览,时间一般安 排在五月份和十一月份。
2、作品内容要求积极健康向上,展望美好未来,反映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
3、参展项目:绘画类、书法类、综合类(手抄报、剪纸、手工艺品、小制作等)。
4、各类作品根据参赛作品报送情况,分别设一、二、三 等奖若干名。
2.艺术展览序言 篇二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 中国当下的艺术展览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 以双 (三) 年展、文献展等为代表的新型展览最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新模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目前此类展览基本上还只是对国际展览模式的照搬照抄, 还处于模仿的初级阶段, 这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现状十分相似, 都缺少中国本土文化的有利支撑, 要从本质上实现新的突破, 还需要长时间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才能逐步建立适应中国当下艺术发展的展览模式。
一、艺术展览的当代发展及其模式
在中国美术史上, 经过民国到新中国成立的巨大历史跨越, 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29年, 当时的中华民国教育部举办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次全国美展, 展览全面总结了自20世纪初叶以来各种形式规模美术展览会的经验, 开启了延续至今的全国美展模式的先河。而出现在1979年的“星星美展”, 则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展览首开先河, 展览以人为本, 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 注重作品的批判功能, 摒弃了以往中国美术展览“模式单一”“主题先导”的禁锢。之后, 伴随着罗中立的《父亲》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早期当代艺术作品的出现, 以及这些作品公开展览后所产生的巨大反响, 中国的艺术家开始不断反思和探讨当下艺术发展的诸多问题, 如伤痕美术、人体艺术、作品形式美、中国油画民族化、现代派艺术、中国画“穷途末路”论等问题的争论, 并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对传统艺术进行变革和实验性创作, 进一步催生和加剧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美术展览情况的总体来说, 以往的展览体制大都是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为基本模式的所谓的“官方展览”, 各级美术家协会也以此模式为基础举办展览。时至今日, 从展览举办的模式上来看, 中国目前的艺术展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并完全模仿和借鉴相关展览模式与操作手段的展览, 以近十余年兴起的双 (三) 年展、文献展等最为典型;二是以民间自主策划、自筹资金举办的各种专题展览及个人展览, 此类展览操作形式相对开放自由, 展览场地也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三是由政府机构所主办的, 以某种专题为主要依托的展览模式, 这类展览往往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 以全国美展最为宏大。
艺术展览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 受到市场经济的诱惑和影响, 我国不同城市大大小小的双年展层出不穷。双年展、艺术品博览会、学术展览、文献展等新形式的展览或展会纷纷举办, 归纳起来主要呈现出有以下几种新倾向:一是规模较大的探索性、总结性展览得以举办;二是延续以往主要艺术活动的展览势头强劲;三是前卫性的艺术展览不断出现;四是策展人的出现促进展览更加倾向国际化、多样化;五是市场作用不断发挥带来艺术博览会的相继举办。
二、双年展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1996年在首届“上海国际美术双年展”得以如期举办之后, 我国陆续出现了包括“成都双年展”“北京国际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贵阳双年展”“亚洲三年展”“南京双年展”等综合性展览, 还出现了如“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等专题展览。仅2002年的广州, 就出现了“首届广州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第三届深圳国际美术美术双年展”等三个不同的双 (三) 年展。目前, 中国大陆以城市等命名的双 (三) 年就超过了30多个。
作为当代艺术展览主要形式的双年展, 它绝不等同于一般的艺术展览, 这类展览既不是优秀艺术家的简单相加, 也不同于展销为主的艺术博览会, 还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文化展演活动。优秀的双年展应该是国际当代艺术前沿和中国当代文化前沿的交叉地, 并成为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进行辐射的平台, 它的成功举办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有一支有着独立话语权的学术策展人团队;其次是有一个独立性、尖锐性、前卫性和批判性的展览主题;第三是有一套丰富、完备、得力的展览执行机构;第四是有一批体现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优秀艺术家群体及其作品;第五是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施。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双年展模式的意义和价值还在于, 一方面有利于寻求中国当代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有效接轨,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当下官方艺术展览逐渐丧失优势地位的有力补充。特别是近年来, 以国际展览为招牌的艺术展览层出不穷, 从整体上来看, 中国的双年展已逐渐呈现出国际趋势, 再加上国际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特别关注, 在给艺术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展览模式的“话语权”问题敲响了警钟。以上海双年展为例, 从1996年到2010年之间, 经过八届的发展, 上海双年展逐步完善和成熟, 其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从整体上来看, 前两届的双年展基本属于半官方性质的展览, 没有独立的策展人, 主题也缺乏对当代艺术的独特视角和有效针对性, 而从第三届开始, 上海双年展首次引入中外策划人组成策划小组制度, 注重把着眼点放在上海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城市主体上, 并以上海为中心大胆尝试走国际化的道路。上海双年展模式之所以成功, 就在于其能在充分融入国际的同时, 没有脱离上海这个文化母体。当然, “上海双年展”还需要加强独立的展览学术体系的建立。
从整体上来看, 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还没有一种有效的体制作为其发展的保证, 也还没能形成一种比较符合自身特点的展览模式。双年展的发展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脉相承, 息息相关。双年展的成功, 除了要求客观上的展览场馆、展览资金以外, 单从其模式上来看, 一般都要有一个具备社会和艺术双重针对性的学术主题, 即对中国本土当代文化和艺术发展问题的关注, 而展览本身便是围绕主题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同时, 由于双年展往往关注文化前沿, 这就要求在主题的确定上要力求体现出鲜明的当代性、前瞻性、创造性、挑战性、批判性等学术特性, 而这则需要优秀的策展人或策展人团队, 以及学术团队的得力操作。这些都应该成为今后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发展及其模式的价值取向所在。
三、传统艺术展览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一) 全国美展为代表的传统展览模式的变化
在当代艺术不断发展的当下, 双年展模式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家, 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的主要方式, 相对于当代艺术展览的活跃, 以全国美展为代表的官方展览显得更加“程序化”“工程化”“形式化”, 尽管它仍然是我国目前最为重要的美术作品展览, 但其自身与当代艺术语境的格格不入却使其观众大为减少, 往往会成为各级美协、画院, 以及各类艺术院校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缺少了社会文化尤其是当代文化层面的关注。为此, 在中国当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 传统的官方展览也不得不转变一贯的展览观念, 在展览模式、作品创作及作品征集等方面大胆改革, 关注当下新的艺术形式, 特别是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现状的关注, 这也使得以全国美展为代表的传统展览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1984年和2004年两届美展的比较分析来看, 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艺术形式的增加:在全国美展的发展过程中, 参展的新画种不断增加。从1984年到2004年20年的时间, 全国美展的参展类别日趋丰富, 几乎涵盖到美术的全部画种。从第九届全国美展开始, 将“艺术设计”列入美展行列, 这在之前的历届展览中是不存在的。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全国美展增设了艺术设计展区, 并在港、澳、台特邀作品展中引入了部分竞争机制, 在评选机制上也越来越注意到画种的分布。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影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 但影像作品却没有在全国美展中出现, 这也是一点遗憾。
2.展览的主旋律的弱化:全国美展讲主旋律, 并不是要重蹈“题材决定论”的覆辙和使作品“口号化”。1984与2004年两届展览, 前者强调反思, 后者则更注重了创新, 但都有自己明显的主题, 这不仅受社会大环境和文艺政策的影响, 也是表现时代特征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尽管展览要有主旋律, 但一定要避免画家因为要“切题”而出现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当然, 也不排除作品评选中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 这势必会减弱展览的心灵震撼力。我们不应该将主旋律视为艺术的死敌, 关键是讲主旋律不等于喊口号, 要在作品中体现美好的东西, 这样的作品照样让观众看得津津乐道。
3.参展作者不再论资排辈: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 从1984年到2004年, 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较深厚的美术家, 并且在历届美展中都有好的作品参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今天的展览标签上已经很少见这类作者。这不仅降低了全国美展的权威性, 也说明了有些美术家已经开始淡漠与组织、与群体、与全国美展的关系。不图名利是艺术家应有的心态和做法, 但也使好作品少了一次与大众见面的重要机会。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是值得全国美展组织者予以考虑的。作为最权威的全国性展览, 我们既要推出新人, 但又要提高艺术品评的标准。否则, 全国美展在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最高层次的展示将不再权威。
4.评选标准呈现多样化:艺术除了技法层面外, 没有固定的品评标准, 因此在作品评选时, 作为评委, 既不能以普通观众的眼光来看作品, 又不能凭专业的标准去看其他品类的作品;必须从全局出发, 既看现状, 又看历史, 既看个别, 又看整体, 尽可能评得客观公平。评选要分类别评选展览, 尽量照顾到各个画种。其次, 作品评奖, 不一定非要分金、银、铜奖, 评出优秀作品、典型作品就行。艺术有个性, 有派别, 有不同功能, 不应进行横向的比较, 要提倡艺术的多元化。所以, 在全国美展的作品评选中, 更应注重作品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力和艺术特征。
总之, 在当代艺术展览新模式的影响下, 全国美展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但这种变化相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 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因此, 全国美展面临的是一个综合的课题:在对外开放、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 如何对待国外的艺术潮流, 如何应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日益发展。这些, 都应该是全国美展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中国当代艺术院新官方展览模式取向分析
当代艺术作为一个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潮美术相连的流派或风格概念, 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成立的中国当代艺术院, 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成立的专门研究当代艺术的学术创作机构, 是国家层面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功能上来看, 中国当代艺术院是集艺术研究、创作、教育为一体的学术机构, 旨在弘扬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 立足于当代, 秉承多元化的当代艺术价值尺度, 构建能体现时代创新精神和当代文化维度的价值评判体系。
2010年8月18日, 中国当代艺术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建构之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这是那些曾经以反叛和前卫姿态从事艺术工作的艺术家集体在代表国家或者官方意志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次展览, 第一次则是1989年2月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与第一次展览相比, 此次展览显得更加平静。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院的院士作品首展, 罗中立、徐冰、许江、韦尔申、蔡国强、张晓刚、曾梵志、方力钧、岳敏君等21位当代艺术家携作品集体亮相, 展现3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发展脉络。作为一个官方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机构, 中国当代艺术院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当代艺术史的关注和梳理, 从目前来看, 他们的展览也多以回顾性或总结性展览为基本模式, 这也成为了当下艺术展览的一种主要形式。正如中国当代艺术院首任院长罗中立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所指出的:“和当代艺术取得的成绩比较起来, 当代艺术的梳理、研究、推广工作还相对滞后。”因此, 中国当代艺术院展览模式所体现出的学术价值及发展取向, 也将更多的侧重于对艺术史上典型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梳理、展示、研究和推广, 从而为当代艺术及其展览构建起建立在中国本土当代文化基础上的学术体系, 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展览模式的全新发展。
中国当代艺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其展览模式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在当下, 中国当代艺术更加强调人性解放, 关注“人”的发展问题, 这也为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了众多展览主题和创作思路, 也促使中国当下的艺术展览不再一味追求展览规模的国际化, 而是转向策划“类型小、重倾向”的学术性展览。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当代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双年展”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家, 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的主要平台。为此,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冲击和影响下, 传统的官方展览也要转变一贯的展览观念, 在展览模式、作品创作及作品征集等方面大胆改革, 关注当下新的艺术形式, 使以全国美展为代表的传统展览模式再次焕发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高名潞, 周彦, 王小箭.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巫鸿.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5.
[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5]杨建滨, 祝斌.艺术展览二十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6]李小山.我们面对什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7]李小山.阵中叫阵[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8]皮道坚, 鲁虹.艺术新视界——26位著名批评家谈中国当代美术的走势[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9]郭晓川.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 (上下卷) [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3.艺术展览序言 篇三
品展览活动策划书
冬寒深锁,春风送暖,又是一生机无限的新春。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同学们的艺术特长,提高艺术修养,面向全院师生征集艺术作品,以彰显我院师生热爱艺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艺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特举行此次艺术兴趣大赛。
一、活动题目:艺术学院第二届艺术兴趣大赛暨艺术作品展览
二、主办单位 :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 :艺术学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
三、活动地点:艺术学院7教展览大厅
四、活动日程安排
5月1日宣传征稿工作全面展开
5月31日征稿工作结束
6月5日对参赛作品进行汇总,编排序号,布置展板等
6月22~6月30日活动展览,地点在院门口,安排专门人员看守物品。7月3日作品评比并进行颁奖大会
五、活动宣传:
传单、展板,及校园网。
1:活动举办之前做一块总的展板介绍此次活动的各事项 2:在展览前两日发传单。
3:在每周班团会上通知我院的各班班长团支书,向他们介绍次此活动,征集作品。
4: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上传至校园网、校报、校刊进行大力宣传。
六、活动预算
1、宣传费用
横幅+展板5001.宣传费小计:2002、奖项设置(按不同组别评比)
个人一等奖一名(共三名):证书+奖品50
个人二等奖两名(共六名):证书+奖品30
个人三等奖三名(共九名):证书+奖品 20
个人优秀奖30名(共三十名):证书
小计:100
团体第一名:证书+奖品50元
团体第二名:证书+奖品30元
团体第三名:证书+奖品20元
1、证书奖品费小计:2002、后期宣传费用100
活动费总计:500+100+100+200+100=1000(可拉赞助)
七、人员安排:
统筹组:主席团、女生部、电子网络部(负责参赛作品的收集和分类,并安排人员在展览期间看守物品)
宣传组:宣传部
(活动的前期宣传,海报及展板制作、新闻报道)
场地布置:体育部、志愿者服务队(学生会集体帮助)
(负责展览期间的物品摆放)
物品借用:女生部、秘书处(负责活动时所需物品的统计、借用及归还)
奖品购买:
(购买领导及工作人员饮用水,购买荣誉证书,购买奖品)
评分组:领导 老师 常委
(比赛时作品的评分,具体评分办法见附表)
统分组: 电子网络部
(负责评委分数收集并算出最终成绩)
联络:学生会
(联系各个院系的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和本院的领导老师,展览前统计到场领导及嘉宾)
影像组:电子网络部、新闻部、设计之星编辑部
(负责活动时的照片、视频拍摄工作)
颁奖仪式:礼仪队
(颁奖仪式中确定领导颁奖的顺序)
八、参赛细则
参赛方式:本次大赛参赛者均以递交实际作品为获得参赛资格。
参赛人员要求:
1、参赛对象为艺术学院学生、研究生及老师,可以以个人名义,也可以团队名义进行作品征集、上交
2、参赛者需将报名表和作品一起上交,注明作品由来,摄影作品有小的标题 参赛作品要求:
1、艺术展览并参评,上交作品分为不同的艺术作品,作品形式分为三组: 雕塑组:木雕,篆刻等
书画组:包括绘画、书法、手抄报等
工艺组:小工艺品、手工制作、十字绣等(本组作品可以退还)书画作品和工艺作品题材不限,内容健康向上,具体要求不限。影像组: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内容要求与建院30周年有关,图片大小2M以上,黑白、彩色均可,单幅、组照不限(组照不得超过6张)。参赛作品一律制作成7寸照片上交。
2、上交作品必须为参赛者原创,不得抄袭,一旦查出,评委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并,且所在班级团体成绩取消评比。
3、大赛不接受曾经发表或展出过的作品。、作品如果涉及著作权和肖像权,后果由本人自负。
5、评委可以参加比赛活动,但不参加评选。
6、需有明确分工表,且每个团队不超过5人
7、作品请交至大赛统筹组
8、严禁有人待人制作或者书写。如果笔迹明显看出则取消双方资格,并通报批评。
九、作品使用:
1、储备:大赛获奖作品及部分优秀作品将汇编成为本次大赛艺术作品集。
2、展出:可对艺术作品在进行展出可对其进行评论
3、后期宣传:文研部将整理获奖者作品及作者个人照片,可对艺术作品进行拍照制作影集作为优胜奖奖励
注:
1、团总学生会各部门至少交一份作品
2、各大班至少交三份作品
附表:评分办法:
一、书画类评分规则
要求作品具有美观性、完整性、艺术性、健康性。
采取10分制:
(1)美观(4分)
(2)字体架构、构图(3分)
(3)页面整洁(3分)
二、摄影评分规则
采取10分制:
(1)主题思想明确,富有新意、创意。(2.5分)
(2)取景构图完美,主次虚实分明。(2.5分)
(3)作品视觉冲击力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分)
(4)摄影技术熟练,具有独到的表现力和操作性。(2分)
(5)作品命题新颖、独特。(1分)
三、工艺品评分规则
采取10分制:
(1)制作精美(4分)
(2)工艺品制作难易度(3分)
(3)工艺品创意(3分)
四、雕刻评分规则
采取10分制:
(1)制作精美(2分)
(2)制作难易度(2分)
(3)创意(3分)
4.艺术展览序言 篇四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举办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吸引世界各国、各地区摄影家参与最多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重要赛事和展览。自1981年经中国文化部批准设立,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累计收到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万名摄影家的43万余幅参赛作品。
中国第16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以下简称“国际影展”)将于2016年4月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本届国际影展旨在综合呈现世界各国近年来在摄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示各国摄影家在各门类摄影艺术中的探索和实践成果,从而促进世界各国摄影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现诚挚邀请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摄影团体、摄影家、青年摄影师以及各行业摄影爱好者选送作品参赛。
一、时间
截稿日期:2015年12月1日
评选日期:2015年12月下旬
公示日期:2016年1月
展览日期:2016年4月
奖牌、证书、奖金等寄出日期:2016年5月底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
郑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部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
郑州市文联
★ 征稿启事
★ 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 征稿启事的格式及范文
★ 科技馆展览观后感
★ 精选展览展示合同范本
★ 展览策划方案设计
★ 商业展览广告语
★ 展览行业辞职信
★ 第29届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简报
5.艺术展览序言 篇五
关键词展览 色彩 艺术性 现代性
美术展览是指各类美术作品在一处精心设计空间内的展示,有时附有简略文字性的解释。如今许多美术展览已成规模,以往我国传统的美术展览大致通过三种传媒方式:一类是官方的、体制文化的,如国家型的各届美术作品展等;二类是学术的、专业的,如知名美术家个人展览等;三类是商业的、经济的,如美术作品拍卖展等。这三种传媒形式的展览构成为了艺术文化的传播平台,已成为了美术家传播艺术思想的盛会,同时也成为了商家的投资新选择。但现代的美术展览已有了很大的融合,大多以三类展览与网络相混合来进行的,体现了今天传媒中美术展览与社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展览文化也变得日益丰富繁荣。现今,美术作品展览中的艺术性和现代性作为展览的重轴,对美术展览的发展还承担着引导和指向作用。
美术展览并非只是简单的美术作品陈列,若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美术作品的魅力,除了美术作品自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传媒展览的艺术性也会给美术作品增加传播作用。美术展览作为一种传播艺术语言体系,在展览过程中体现的不仅只有运作方式和操作技巧,还包括选题视角、人文理念、艺术内涵,主要就是展览的艺术性问题;许多的学术团体、展览机构或美术馆都研拟自己的策展决策模型,使展览信息的传播快速、广泛的送达到接受者,从而使展览的信息得到较好的传播,但,这种展览模式的套用仅是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一种需求,从展览的本质目的出发,体现艺术魅力,展览还需要本身艺术价值,规范的、科学的展览流程中加入丰富的艺术元素将使展览更可观、可研。在现代传媒中美术展览中加入艺术元素主要有以下具体环节:
选择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在举办展览前期需要一份详细的调查和预测,调查预测出展览对象及其可行性并提出,之后制定详细流程计划。全面精心的前期策划至关重要,是美术展会成败的第一步。前期准备完毕就是选择艺术品,如果是官方展览,这些美术作品来自不同的机构;如果是学术展览,主要来自美术专业机构等;如果是商业展览,很多来自企业、画廊和收藏机构。美术作品的选择是根据展览的目的而定,确定展览的主题,定位于是什么性质的展览来选择所展览的美术作品,但是其中有个协调的过程,无论什么性质的展览,都需要分类进行,所以美术作品的选择就需要考虑到展览目的和作品分类问题,也就是整个展览主题的艺术性统一、和谐。
设计展览空间的艺术性。展览的具体展现内容包括美术作品、标签、正文镶板凳,有时也包括目录。根据作品数量、作品风格、作品定位等对建筑环境进行与作品相协调的设计,包括展览柜台、展览框架、照明选择等。掌握展览室内总体设计风格。设定总体环境色调,在此环节最为重要,除以上因素外,展览的氛围还需要环境的衬托和强调,涉及到色彩和诸方面,定位色彩元素对展览的艺术性有良好的调节视神经作用,所以色彩常被人视为精神上、感情上的重要语言是有道理的,它确实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表达。暖色传达给人以兴奋,冷色给人平静、清爽的感觉,而黑色白色则给人以严肃、素朴的感觉,灰色给人以安详、舒适的感觉。不同色彩的搭配、变幻、调和,更加显现风格迥异的感官映像,给人多种媒介汁感觉。它能更深刻的吸引人,达到传媒神经的最高境界,加强造型的效果,它直接地、更好地传递展览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影响。除色彩不仅给人以美的感觉,同时还会带来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展览中色彩的运用在现代传媒中要有穿透力和时空感,要做到传递的感官丰富性、多样性,就不能仅停留在色彩的形式变化上,展览空间色彩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实来自于设计师的意设,没有意念的空间色彩传递,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的色彩躯壳,只有将创作意念配合色彩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中,设计才有灵魂,那些颜色就会向观众传情达意,发挥出色彩对展览的配合、衬托灵动作用。传媒色彩的单纯、明确有很强的符号性,适合学术性的展览和宣传,这类的色彩设计相比展览在目的上更加着重传媒本身的价值,它能有效地统一总体特征。突出个体面貌,对作品起到较强的衬托作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会刺激人的感官,引起某种情绪和心理的变化,这样的色彩应用于集体展览宣传上,可以融合作品的多样性,统一展室视觉;柔和微妙的色彩则含蓄内向,令人细细品味,对民族风格、乡土风格的展览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色彩设计。因此,美术展览的艺术性和现代性在当今的传媒视觉冲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的色彩使展览的个性明显,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也强;丰富的色彩能极大满足视觉审美,带给观众更加全面的视觉享受。
色彩是展览艺术的完善和补充,通过色与色之间的合理配置,以及色与色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达到色彩的和谐,构建统一的展览,延伸空间影响。例如,补色是视觉对立中最具有对抗性的,而在媒体补色中一旦得到调和而形成更加完美统一,并通过今日的工具:相机、电脑、电视电影等来实践三类展览媒体激荡人心的和谐的力体目的。色彩具有不稳定性,色彩的各要素之间又相互依赖。在展览空间色彩设计中,在灵活运用各种形式法则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整体效果的把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审美形态。
设计者运用色彩艺术知识与应用表现相结合,完成色彩语意。不管是哪种形式。色彩理论是有章可循,可以把握的,恰恰相反,激发全新的想象,找到突出的个性(潜能的独特的特征),结合色彩表现的创意,将全新的演变转化成展览的个性色彩。前者是凭直觉,后者是熟练掌握了知识后赋予的展览空间色彩的主观表现,即精神的前者是直观的观察和表现色彩。所以,在当今设计思想的进步下,我们要努力打破常规的传统色彩设计方式,从模仿的技术导致的程式化中的转换成创新思维的设计,也是目前的理念。就空间艺术性设计还需要细致到作品位置的摆放,充分考虑到展览参观者实地的参观路线,让作品尽收眼底也是美术展览艺术性的一方面。
总之,经过周密考虑而将展览空间设计得富有艺术性,让美术作品在富有吸引力的建筑环境中展出,能够给参观者提供激动人心的环境,激发他们对作品互动的兴趣。 宣传展览的艺术性。利用媒体是当代艺术活动的特色之一。媒体与美术展览便成为不可分的孪生一对,构成美术活动的一体。诸如办展览前的发布新闻,展览前后的媒体报道和刊登作品。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行为和追求的目标,所以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可忽视,尤其在现代传媒如此发达的阶段,很好的运用传媒这个媒介,美术展览的影响力将极大的提高,因此有效地利用媒体发动广告攻势,是抢占宣传策略高起点的必然手段。艺术与媒体的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得到展开的,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显现出媒体的影响力,如何有效地选择媒体,就需要把握传媒特点,选择恰当的操作方式,根据展览性质、地点、观众的层次有的放矢。
作品是基石,传媒是外衣,现代艺术的发展是在许多不同层面上展开的,一者属于消闲类艺术,在众多人群的支持下,表现出一种主流性的态势,它所反映出的是艺术本体上的问题。对于艺术未来发展的贡献确有限,但是,它已经成为媒体主要服务的对象。另一方面。属于少数人群体的艺术另类和新兴艺术,如动画,以其实验性的新奇和感官的刺激,又成为媒体猎奇的目标,艺术成为媒体娱乐大众的素材,是媒体的造势,推进了这一潮流的前进。所以说展览是美术作品借助媒体走向社会的平台,它与媒体的宣传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到美术展览的宣传不可或缺的需要准备是展览相关资料,例如目录、画册、光盘、视频等。方便参观者的快速了解和收藏。同时,展览之余,整理美术作品出版画集,能够进行学术研究?收藏和延伸扩大展览的影响和典藏。
提高展览的艺术性应注意到的是:制定科学的展览模式,融入艺术的创新。展览的艺术性首先在策展环节中就应提倡,中国美术展览的现代格局已经明显,但是在体制上尚缺一个基本的模型,展览决策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少形成严格的决策模型,由于决策失误的可能也比较大。因此,要提高美术展览水平和其艺术性进而能与国际同行接轨,加强展览决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决策艺术媒介做衬托。从目前情况来看,美术展览策展决策模型应基于科学的专业学术理论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必须做到不仅要充分了解展示与宣传的内容,而且要充分了解国内外专业学术团体和展览机构与之相关的动态和艺术市场状况。在科学展览模式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各个展览的特点,融入创新元素,配合作品内容,进行品味艺术新颖形式的布展,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观众看到作品后,所得到的传媒作用,媒介的.影响何等的深入人心并一望可知。
色彩是展览艺术性表现的最直接工具。色彩是装扮展览空间、衬托作品表达、提升展览艺术品味的重要工具。美术展览中色彩的艺术性,最起码要让色彩符合展览的层次定位,表现到作品的特质,这就是说展览在空间色彩上注重了情感,也是以理念为根本、色彩为方式完美体现展览空间设计的表达。
请进展览参观者,奉献艺术大餐。作为国家美术机构、学术团体或是美术馆,是最大的传媒传播机构,其所策划或举办的美术展览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无论是主题性展览还是实验性展览,都必须考虑将观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首位,调动一切手段、尽一切可能地吸引最多的观众来观看展览,作为学术性的展览,使观者更有理解性的互动,不仅是层面上的观赏,还要切实的理解。另外,展览作品的风格、形式、内容、材料有不同的样式,展览还必须就此考虑作品与观众的交流问题。从美术展览的组成部分说。举办作品展览首先要考虑的是参观者。在分析并确定了参观者数量最多的那类后,按照其身份和分析参观目的进行布展,不仅仅是符合参观者的欣赏口味,应该是对参观者对展览受欢迎程度上将有很大提高。
体现以人为本,为艺术而展。欣赏美术展览的另一种目的是在休闲享受的同时,媒介的艺术性深入人心,让参观者陶冶在艺术的氛围中。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在某些情况下,对观众进行引导和演讲,会给人们了一顿艺术盛宴,也是增加了展览的艺术性的又一窗口,体现媒介中的新的理念。
现代传媒中美术展览的时空是它的现代性,主要是指现代技术在美术展览中的应用,如计算机虚拟展览、影像动态展等。由于现代美术展览是集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多学科类的综合性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展览形式与艺术性的设计的审美要求也趋于综合更高的境界。所以,较好的运用现代理念与现代科技作为媒介手段。使展览呈现更加富有魅力的展示艺术形式是必要的。
美术展览在现代传媒的应用上,体现出二者配合的相当紧密,例如将美术作品的电子照片按照美术展览形式,经过设计后放到互联网上,进行公众性的宣传展览,被称为虚拟展览。虚拟展览的操作几乎和传统美术展览有同样的组成部分。然而,二者组成部分的要素不尽相同。互联网中的在线展览包括美术作品的电子照片,标题,正文和链路。在视觉上它们证明了艺术品的存在,同时提供关于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历史、技术、思想及传记的正文及视频解释。使用现代计算机的图解技术,让图形设计代替美术馆空间设计,使屏幕上的作品展览更加美观、具体,结合艺术的手段可以设计得更加富有吸引力而且有目的性。正是这类科技的现代性推动着美术展览的进一步发展,不管你是否认为传媒的媒介存在或不存在美术作品展览中,它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笔者认为传媒艺术将在不久的将来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6.艺术展览序言 篇六
一、展品与展厅要做到形式与空间的合理统一
形体是通过点、线、面体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 整个展室、一个镜框、一件展品, 都可看做是一个点。点连系起来便成为线, 线有可以看到的实线, 也有看不到的点点相连构成想象的虚线。各种线给人的感觉有所不同, 对人的心理影响也不一样。例如, 近大远小的透视线有引导向前的作用, 能使人精力集中于一点;近小远大的放射线, 则能使人的思维和情感展开。波浪线则给人以起伏变化的节奏感。凹的弧线有容纳和向圆心集中的特点, 凸的弧线则有拒纳和向外反射的特点。各种线的组合应用, 还会造成某些视觉上的错觉。
面的分割形成形, 面的组合形成体, 在陈列中, 点线面体的配合使用, 可以造成形体的千变万化, 有充分运用发挥艺术才能的余地。
形体存在于空间。一个展品所在空间的位置不同, 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展品摆放在空间的一侧、正中、一角, 它所呈现给观众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展品前方的空间较大, 会显得开阔, 相反, 会显得闭塞, 如同一个人面壁一样, 但如果是透明的物体则又会是另一种感觉。一个展柜内饰一个空间, 从宏观来讲, 整个陈列室也是一个空间, 甚至可以说博物馆的陈列室一种空间艺术。我们做文物藏品陈列的时候, 不能总是摆的满满的, 要有适当的空间, 这不仅是为了眉目清楚, 还可以使观众得到精神上的调剂。如果能把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这些很好的运用到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当中, 将会给展品带来很好的展示效果。
二、展品的色彩与光线对比和谐
展品色彩与光线明暗相协调, 既要有对比, 又要相互和谐。对比与和谐运用的好, 可以产生其它艺术手法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这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品色彩与光线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陈列展览的艺术效果。采光不仅是解决观众更清楚地观看展览的问题, 而且还是解决展览的整个艺术效果问题的关键。不论是陈列厅、展览室或是展柜, 也不管是历史文物展还是书画展或是其他类型的展览, 正确运用采光, 辅助以人工照明, 不仅能使观众更清楚地欣赏展品, 而且可以产生最佳的展览效果。例如在布置书画类展览时, 应根据书画作品的内容和画面颜色的浓淡、深浅, 将书画作品分别安排放置在相应的位置, 如颜色较浓较深的作品不宜放在光线较差的靠边或角落位置;而采用局部照明, 则应当选用反射灯、背景灯等照明形式, 这样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 制造不同的气氛。展品色彩与光线明暗相协调, 能给人多种不同的艺术感受, 例如一件看起来似乎很普通的出土文物, 辅助以灯光的照射, 其效果也会大为不同。
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背景环境与文物标本之间的色彩关系, 突出文物标本的色彩美, 不能使背景环境喧宾夺主。展线较长时要注意背景色彩的适当变化, 避免观众的疲劳与乏味感。
三、提升展品的质感与量感, 增强陈列气氛
质感是指物体的质地给人们造成的感觉。文物本身也有质的不同, 为了增强展品的质地美, 就需要选择不同质地的材料加以衬托对比, 但不要破坏它的质地美感。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时, 可以根据展品材质的不同, 运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加以衬托, 以此来提升展品的质感, 使展品的美感得到升华。如新石器时期的器皿、石网坠、砺石、石斧等陶器或石质器物, 可以用粗麻布衬托;金银类器物则用丝绸、绒布衬托……其实, 衬托材料并不是价格越昂贵越好, 有时华贵的展品配以朴素的木头展台往往也会相得益彰, 关键在于运用得当, 能够突出展品的形体美、色彩美、质地美, 并形成色彩层次, 增强陈列展览的艺术气氛和效果。此外, 还要选择合适的展柜和灯光衬托展品, 切不可各放光彩、互不搭配。
四、展品的对称与均衡
所谓对称与均衡, 就是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展品组合的稳定感与不稳定感的问题。一般来说, 展品呈对称形式展示能给人稳定、严肃、庄重的感觉, 但显得比较呆板;展品的均衡也能给人稳定的感觉, 但却更加丰富多彩、富于变化, 显得生动活泼、多种多样。所以, 基层博物馆在布置文物展时, 既要重视展品展出的对称, 也不能忽视均衡, 二者结合使用, 陈列展览更显特色。对那些体形较大、较重的文物展品, 布展时应该放在往下或靠墙的位置;而那些比较容易损坏的陶器、瓷器类文物, 不仅要注意其稳定感, 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展品的陈列方向。例如古代的陶制饮具“鬹”, 因为有三足, 所以布展时应该双足朝前, 一足朝后;鼎的陈列方向也是如此, 这样能给人稳定感;而书画作品的图案要注意分清上、下、左、右, 不可倒置, 否则, 就会影响形象, 成为陈列展览的败笔。
五、高科技产品的运用让展览更具情趣
一件文物藏品或标本陈列在那里不动, 它是静止的, 但全部是静止产品, 也会令人乏味。而在展览过程中加入一些高科技元素, 如有声有像的电视或录像、电脑制作的三维图像及动画创作等等, 都会让展览更具情趣。
一般艺术规律在陈列艺术设计中要合理的运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一般的艺术规律, 不但可以提高整个陈列展览的质量, 取得更好的展出效果, 而且能提升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艺术形象, 达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目的。
摘要: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在一定的空间内, 以文物标本为基础, 运用先进艺术手段和声、光、电等设备, 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 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它是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陈列设计, 由陈列内容设计和陈列形势设计组成。陈列形势设计又称艺术设计, 是全部陈列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方面。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一般的艺术规律, 不但可以提高整个陈列展览的质量, 取得更好的展出效果, 而且能提升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艺术形象, 达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目的。
7.艺术展览序言 篇七
甘 南 州 妇 女 联 合 会
关于举办“电信杯”庆“三八”甘南州第一届 妇女儿童文化艺术节暨书画展览的通知
各县市妇联、州直各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省直驻甘南各单位妇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州委提出的“文化撑州”战略,引导广大妇女共建文化甘南、幸福甘南,展示全州各族妇女儿童文化建设方面的风采,表达妇女儿童共享甘南建设成果的喜悦之情,反映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追求。甘南州妇联拟定于2012年3月上旬“三八节”期间举办“电信杯”庆“三八”甘南州第一届妇女儿童文化艺术节暨书画展览,此次文化艺术节暨展览活动将集中展现当代女性的精神风貌,对鼓励广大妇女在建设平安甘南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引导和推动广大女性积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培养高雅情趣,提升文化素养,提高生活品 质。活动组委会决定,将于2011年12月22日正式启动“电信杯”庆“三八”甘南州第一届妇女儿童文化艺术节暨书画展览征集稿件工作;2012年“三八”节前夕,在合作举行“电信杯”庆“三八”甘南州第一届妇女儿童文化艺术节暨书画展览暨颁奖典礼,活动期间开展文艺演出,举办妇女儿童书画展览。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文艺演出
各县市各选派推荐一支表演队;州直妇委会选派推荐两支表演队;州幼儿园、州合作一小、合作藏中、合作二中、甘南卫生学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南州老年大学各选派一支表演队伍,文艺表演形式不限。
二、书画展览
1.书法:书体不限,毛笔以四尺整张竖幅为主。其他形式如:斗方、条幅、扇面、对联等,集字临摹(须成文理)、创作均可。硬笔作品自行设计,雅致、大方。草书、篆书作品请附正楷释文。
2.绘画:画种不限,尺幅以4尺整张竖幅为主,其他形式不限,临摹及创作亦可。
8.家谱序言 篇八
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
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第九代孙森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 1998.7.23武汉
二、天地生物人为贵。曷贵乎尔?以其具天秩之彝伦,有以笃水源木本之念,凛凛然统族属而不昧厥初也。
夫祖宗往矣,而若子若孙若曾元以下,非一脉之留贻乎?故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者不可不收族。诚哉老泉之言曰:情见乎亲,亲尽则情尽如途人也。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无如之何也,幸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噫!人各有心,未有闻老泉之言而孝悌之心不油然以生者,此吾谱之所以不容缓也。
我翰堂刘氏,自始祖讳泰公──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前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流离迁徒,遂至于粤,卜筑于北邑之西门内。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今遗井犹存──即邑乘所称刘家井是也。
後迁于二厢之翰堂,又移居六贡屯村。故僻地槎牙,杭苇跋涉者,颇形困顿!
二世祖念庄公,三世祖明善公,乃舍田为路,累石成桥,通往来,济利涉,行人赖焉──即邑乘所载六贡桥是也。
递传而下,俱隐于农。时风气古朴,丧葬过于简略。故历代祖墓俱系土坟无碑。未建宗祠,故亦不立主奉祀,惟春秋祭墓。茔域徒存,其原籍宗派、生殁年月,亦俱无从查考矣!
迨五世高大父象家公,为故明邑庠生。六世曾大父,为国朝邑增广生,恬淡好学,不求仕进,多积阴功,广行善事:如让产于兄、还质田、存人祀诸善举,都人士艳称之。邑乘所志皆实录也。
七世长伯祖复斋公,以明经授昭平教谕,卓有政声。後沐覃恩,荣膺敕命移赠先人。其生平善迹,县志列传详载之。
而先大父著斋公,亦就职州司马加级,请封秩阶正四品,荣赠两代,行见家声克振,祖泽绵长。
则所以承先启後者,窃幸不至于昧厥初也。顾族属日繁,支分派别,由期而功、而缌麻、而袒免而至于无服,几几乎相视如途人矣!若不亟为纂辑,登诸谱牒,则无以收族者,即无以敬宗,即无以尊祖。忘本之咎,可胜数哉。爰与族人详为采辑。自一代以至十三代,序世次,辨昭穆,联疏远,别尊卑,无不穷其源而溯其本。其生殁年代从前失于简略者,姑阙其疑;而有徵信者,不安于略。盖数阅月而後成帙,敬寿枣梨以作家乘。颜曰《翰堂刘氏族谱》,原其始也。
後之览是谱者,庶几笃亲亲之谊,怀睦族之思,俾祖宗一脉之贻,不至同于陌路,而孝悌之心,不亦油然以生哉。
谨缀其略于简端。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
仲支第九代孙敏榘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1998.8.21武汉
三、家乘族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对研究地方志、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均有重要价值。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炎黄之陵自不必说,各姓始祖的陵墓,也已成为近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的圣地。一些著名陵墓已成为其所在地的重要旅游资源。当前,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资料中心、图书馆均以珍藏有我国一些姓氏的族谱为荣。谱牒学,姓氏学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成为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不仅列入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已成为部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一些科学研究部门也已把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姓氏已把其家谱在因特网上发布,从而打破空间限制,使族人可在世界各地互相交流。实际上,已有人编制了旨在使全球华人能快速寻根,编制族谱,查找亲人的网站。
《翰堂刘氏族谱》网站于1999年在网上发布,有不少读者访问及留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树有根,水有源。编写族谱首先面临的就是根源问题。
根据1827年版《翰堂劉氏族譜》可知,翰堂刘氏开基始祖讳泰公於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 由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迁徒广西北流二厢之翰堂,最后定居于六贡屯村;又云,明嘉靖年间,有刘法广刘法松二公携祖同来,曾至陆川县南北乡石洞村侨住。但该族谱在序言、凡例、世次及《第一世始祖开籍北流缘始考》等文中一再表明,翰堂刘氏始祖泰公的原籍宗派无可查考。
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如今在那里?始祖泰公的根源应从何处算起?神秘面纱一直未能揭开。
1999年11月族谱编委会组织了“寻根”小组,到江西省安远县访问了始祖泰公的故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作了详细的访谈纪录,昔日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就是当今之江西安远县鹤子乡鹤子村。泰公当年之故居就是当前该村的刘屋。
经考证,刘法广乃开七公之孙巨浪公之子,由前文知,翰堂始祖泰公当为巨浪公的子侄辈。据恒心先生《汉祖流史》[16]等有关资料,于是,翰堂刘氏在全国刘姓大家庭的世系位置乃告排定。翰堂刘氏世系总表详见《翰堂刘氏族谱》网站的“刘姓文化·翰堂刘氏世系表”页面。
始祖泰公自翰堂开基创业至今已400多年。原族谱编印于1827年,至今已有170多年之久。如今翰堂刘氏支派繁茂,人口约1万,重新修谱,势所必然。1996年春节,翰堂刘氏后代在塘肚著斋刘大夫祠祭祖,决定成立《翰堂刘氏族谱编委会》(后文简称编委会),统筹修谱工作。
新族谱包括书籍版族谱及电脑版族谱。
1.书籍版族谱 它的最终成品是出版新版《翰堂劉氏族譜》(后文简称新族谱)书籍。新族谱在体例上做了很大改进,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其内容包括谱名、序言、凡例、概述、族居、世系世次、族规、文物、人物、附录及编后记等部分。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世系世次部分。由于人口激增,居住地又较为分散,两次修谱的时间间隔较长,加上保存着珍贵文字资料的碑刻、神主牌、祭簿等实物多已荡然无存,工作的艰苦性及复杂性就可想而知了。编委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编委会除了组织收集资料及编写族谱外,还负责筹集资金,组建翰堂刘氏外出人员联谊会、编写简报及组织大型扫墓、祭拜始祖泰公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电脑版族谱 它在书籍版族谱的基础上,使用照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统计图表及数据库等技术,更形象、更生动地记录宗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有关活动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动态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使之更符合实际,万代流传。
电脑版族谱的最终成品是:①在电脑上建立《翰堂劉氏族谱系统》,②制作VCD,③在因特网上发布《翰堂劉氏主页》,④打印资料等。
《翰堂劉氏族谱系统》的主要内容有①前言、序言及系统简介;②1827版原族譜的世系树图,开籍北流,自序一及二,著齋公行略,编谱人员,目录及统计图表;③2001版新族谱的族居篇、世系世次篇、修谱简报;④风光照片、人物照片,文物照片、祖墓及各种历史遗迹照片等;⑤祭祖盛会;⑥统计图表;⑦翰堂劉氏数据库;⑧翰堂刘氏主页;⑨幻灯片;⑩使用说明等。
刘姓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刘氏始祖是黄帝后裔帝尧陶唐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1982年全国人口统计资料,刘姓人口在全国姓氏排名居第四位,总人数超过6000万。刘姓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辈出,正在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聪明与才智。为了与海内外谱牒学爱好者以及刘氏后裔进行交流,我们在因特网上发布了《翰堂刘氏族谱》网站,诚恳地希望各界人士光临指导。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家庭,电脑及数字化彩电进入农村。预料族人在二十一世纪中,除了拥有书籍版族谱外,还将会在自己的家里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脑版族谱。
9.艺术展览序言 篇九
借着这次展览,在漓江画派打造十余年、刚刚结束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时间节点中,对广西美术创作进行梳理和思考,将会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关于队伍:发展壮大,传承有序
2014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参加人数约2万人,当然这是包括了美术、书法、篆刻和工艺美术四个门类的,但也由此可见队伍是非常庞大的。除了数量庞大,这支队伍的涵盖面也非常广,包括不同的年龄、职业和地区。有年长的艺术家,也有青年学生;有专业的画家,也有体制外的职业画家;有首府的画家,也有各地、市的画家;有上届入选、获奖的画家,也有新晋的画家。这里有几个现象值得特别留意,一是有的画家已经退休或年纪已大,但仍坚持创作不辍并热情参展;二是有的画家从事别的行业多年,现在又回头继续创作,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三是有的画家虽然身处体制之外,但一直在艺术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此外,包括本次展览在内的近年诸多展览中呈现出的一个新的特点也值得我们留意,那就是一些地、市的美术创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比如,南宁的女子工笔画,北海的水彩画,桂林的中国画,包括现在渐具眉目的百色对少数民族题材的侧重,等等。这些特点的形成,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则是多年有意识打造的结果。但不管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至少现在他们均已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艺术群落,取得许多优异的成绩,把美术的发展繁荣延伸到了地、市一级。从中可见,广西美术的发展是极具活力,各有特色,丰富多彩的。
从作品风格去看,其传承是有序的。老中青三代画家的作品,既有传承,又强调创新;既有大致的风格脉络,又具各自鲜明的个性面貌。此外,上届获奖的一些作者,本次展览仍能创作出精品力作,再次获奖;同时,有一些新秀经过努力,在本次展览中也能斩获奖项。可见,其内在的发展也是健康的、有活力的。
从队伍的年龄梯队去看,中青年的队伍是庞大的,其创作的潜力也是巨大的,这是广西美术发展的生力军。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的每年一届的艺术作品展,给了青年艺术家很好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
蔡智 / 大国风 中国画 240cm×145cm
总的来说,现阶段广西的美术创作队伍人数众多,涵盖面广,结构合理,由中心向地、市发散,各具特点,发展健康,潜力巨大,可以说是广西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二、关于作品:形式鲜活,内涵稍欠
2014广西艺术作品展览涌现出许多形式鲜活的作品,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大胆地创新,向各种艺术形式借鉴,所创造出来的画面视觉形式感让人耳目一新。
从宏观上看,广西的艺术家在参加各种全国大展时,其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构思精巧的主题思想之外,更主要的是以鲜活的、强烈的视觉形式感取胜。这一特点与南方人的性格特征相吻合,是广西艺术家的特长,应该坚持,继续发扬光大。但一些艺术家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家,过于追求视觉的形式感,而忽视了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他们的作品具有良好的形式语言,但内容还显得有些肤浅、苍白。
在建立起一定的形式语言之后,应该深入地挖掘生活,认识生活,以当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当代的生活。这样才能建构起浑厚的、有力量的个人艺术世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的画家是重视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的,特别是对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表现,曾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例如,孙见光的一系列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画得非常的质朴,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其中《赶墟归来》画的是傍晚一位老农赶集归来,喝得步履蹒跚的样子,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当地农民的生活,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刘绍昆的《北部湾-亚热带》,以浪漫表现的手法表现了他对北部湾的印象和情感。而谢森的《苗山十月》《夕阳》,既有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具象描绘,又具有强烈的内心感受和鲜明的个人艺术语言。沈名存的《新娘》,用古典主义的艺术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少数民族姑娘。黄菁的《南方》《河边》《山》以近乎抽象的符号和浓烈的对比色彩,画出了少数民族生活的神秘感。谢麟早期的《纺棉花》和《红山果》的恬静唯美,以及后来的《南丹组画》系列大写意,均是把少数民族生活转换成艺术语言的优秀作品。中国画方面则有郑军里一直在致力于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他的作品既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又有很强的笔墨表现力。梁耀的《小河水涨大河满》等少数民族题材作品,更是难得的佳作。然而这样的作品,近年却是难得一见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打造漓江画派这十多年来,广西出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油画风景画家,如张冬峰、黄菁、雷波、杨诚、陈毅刚、邓乐民等;中国画方面黄格胜、张复兴、郑军里、阳山、梁耀、肖舜之、伍小东等也颇有影响,年轻的龙万和、蒋运连、周松、熊丁等也是后起之秀。广西的“写生创作”方式也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人物画创作上,特别是对广西资源丰富、特点鲜明的少数民族生活的表现上,是有所忽略,有失偏颇的。
可喜的是,从这两届广西艺术作品展上看,仍是有部分画家在画少数民族题材的,特别是有些中国画人物画家,只是其作品大多都缺乏生活气息或艺术语言的转换,而更多的注重技巧和画面形式,更多的像走马观花式的旅游留影,而缺乏艺术感染力。要改变这一点,还是要更加深入生活,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动人的情景、细节,还要把它转换成个性的艺术语言。
许太学 / 望乡·云 中国画 200cm×180cm
当然,提倡要更多的表现少数民族题材,并非是厚此薄彼或开历史倒车,丢弃目前已经形成的特点和优势——风景和写生创作,或者不关注其他的当代生活。只是希望能把曾有的优秀传统后来因各种原因有所忽略的方面补足。
三、关于审美:秀美有余,野性不足
审美问题的廓清,无论是对地区美术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艺术创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谢麟认为:“漓江画派的审美特征是多元性、多样性表现的以自然淳朴、秀美恬静和神秘犷野兼备为主要特点的审美品格。因此在地域审美特征上,漓江画派是主要以柔美兼具神秘与阳刚审美追求为审美取向的。”这一观点是全面而准确的。漓江画派这些年来所提倡的田园诗画风只侧重了自然环境的某个方面,在人文环境上则失之偏颇。
广西地处亚热带,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既有秀美的田园,也有狞厉的山区。在人文环境上,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多彩的生活,并有神秘的民间宗教和神话传说。此外,极具广西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左江崖画和铜鼓更是富有神秘色彩。我认为广西与南美、与塔希提岛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事实上,广西的文学表现出与南美文学极大的相似性,广西“三剑客”东西、鬼子和李冯的作品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极为类似,呈现出地理环境的相似与文学作品风格相同的吻合。而在绘画上,上世纪90年代广西绘画创作所呈现出来的浪漫的、超现实的、神秘的、内心化的风格,与高更塔希提时期的创作也是相近的。
因此,在强调田园诗画风的同时,不应偏废神秘犷野的一脉。现在是秀美恬静的画风已日渐成熟了,但神秘犷野的风格则提倡得不够。
结语
目前,广西美术创作的队伍是庞大的,发展是良好的,潜力是巨大的;在绘画题材上,可加强对广西少数民族生活这一题材的挖掘;而在审美风格上,在强调秀美恬静的同时,可发展神秘犷野的一面。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2014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览
入选作品选登(二)
商进 / 红土小路 中国画 180cm×140cm
苏凌云 / 午后阳光 中国画 130cm×130cm
许华新 / 高洁 中国画 240cm×125cm
卢伟 / 春光无限 中国画 200cm×190cm
尹天石 / 和谐壮歌 中国画 240cm×200cm
徐家珏 / 桂北山家 中国画 180cm×200cm
王雪峰 /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中国画 180cm×190cm
蒋运连 / 小堰回塘曲曲通 中国画 180cm×97cm
康强 / 黄岭金秋 中国画 198cm×198cm
刘智 / 着 中国画 138cm×68cm
周松 / 林泉洗心 中国画 134cm×34cm×4
潘正华 / 山风轻飏图 中国画 180cm×97cm
黎小强 / 闲花房 中国画 180cm×98cm
梁惠统 / 乖 中国画 200cm×163cm
黄宗湖 / 西南阳光 童谣如歌 中国画 147cm×233cm
陶义美 / 瑶乡晨号 中国画 180cm×97cm
帅民风 / 桂阳江山石凌作丹青画本之空谁中国画 82cm×220cm
黄荣川 / 长夏江村事事幽 中国画 95cm×108cm
林峰 / 岭外风物 中国画 180cm×97cm
宁绍强 / 山寨晨静 中国画 180cm×97cm
刘光敏 / 红树林里的歌 中国画 77cm×119cm
廖云峰 / 梦里家乡多诗意 中国画 200cm×200cm
廖新军 / 太虚幻境 中国画 240cm×127cm
梁义泉 / 壮乡秋韵 中国画 180cm×185cm
蓝丽娴 / 荷韵 中国画 110cm×110cm
李富强 / 闲立自在 中国画 160cm×170cm
文志峰 / 山云笼翠色 中国画 120cm×230cm
李雨阳 / 微风 中国画 96cm×180cm
韦诗呐/田头话清明中国画215cm×122cm
文新军/争春中国画180cm×97cm
韦国春/家园秋韵中国画240cm×120cm
陶力明/晨曦中国画180cm×97cm
覃祖威 / 秋岭苍翠图 中国画 195cm×180cm
唐文忠 / 漓水人家 中国画 185cm×146cm
张婷婷 / 逝去的炎夏 中国画 136cm×180cm
陈亚玩 / 锁清秋 中国画 180cm×90cm
蔡美/隆林情怀中国画220cm×112cm
梁莲英/献给爱丽丝中国画138cm×152cm
林雨龙/惠风和畅中国画180cm×98cm
叶霞/旅程中国画248cm×124cm
曹佳欣 / 二○一四•三江 版画 101cm×50cm
蔡家祥 / 杞人忧天二 版画 120cm×56cm
谷芳 / 余韵 版画 60cm×98cm
赵子亮 / 一纸梦想 版画 96cm×78cm
陈词永 / 若有所思 版画 90cm×84cm
刘铸 / 祈福系列之寂静的夜 版画 50cm×100cm
郑辉 / 水滴 雕塑 5cm×18cm×15cm
常宝麟 / 苹果 雕塑 30cm×35cm×95cm
刘宇航 / 远山的风 雕塑 200cm×180cm×120cm
李韦光 / 秋风 雕塑 110cm×30cm×114cm
许珍珍/赶海雕塑170cm×50cm×160cm
杨奕龙/仕女系列雕塑110cm×30cm×5cm×6
↑陈战/北海渔女雕塑60cm×90cm×30cm
↓尹贻荣/醉酒——融情山水雕塑130cm×130cm×90cm
↑倪尚/自由在高处雕塑90cm×30cm×90cm
↓彭铭棋/六骏图雕塑185cm×65cm×90cm
岑家念 / 文明交通组画 招贴画 50cm×80cm×3
王华琳 /“蛙觉”视觉形象设计 设计 80cm×120cm
张晓翠 / 广西防城港市簕山古渔村艺术VI系统设计 设计 108cm×78cm
尹红 / 侵蚀 服装设计 120cm×240cm
吴红梅 / 故纸相承 招贴画 118cm×84cm
10.吴若木画展序言 篇十
皮相与内核的融合交错》 桑田
荷是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草丰茂的诗性之地,它用盛夏里盛开的清凉和出淤泥不染的高洁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参禅让人明心见性,产生无尽的智慧。禅是生命的极致享用,是空灵的意境,虚灵宁静中,唯有心性纯粹的灵魂,方可懂得。
荷与禅是接近的,盛开时,荷中有禅意,悟道时,禅如荷花开,“衣“和”裳”都是皮囊,皮相与内核融合交错之处,生命的内核也正如微波加热,由内而外,徐徐发散开来,一圈一圈荡漾在年轮的痕迹里,“荷衣禅裳”正是精神的延续。
寻一方青石,静坐,让灵魂走出身体,反观你和这个世界的构成,红藕香残,青荷盖绿,禅意悠悠,春秋水暖,你仿佛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潜行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衣禅裳,这将是一场关于神秘和空灵的旅途。
11.论文集序言 篇十一
饱含着浓郁的墨香,凝聚着心血的《///》与您见面了,这是//公司新世纪第//年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晶。
“七一”讲话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年,///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诸位热心党的建设的同志撰写论文//篇。公司党委工作部稍作修饰,集结成册,恳望能对今后的党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借鉴。
12.作文集序言 篇十二
春天,草长莺飞,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花的香味儿,沁人心脾,沐浴在阳光下是那么的温暖,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一切生命都在成长,一切都在升华,捧着我们083班《小荷尖尖》作文集的稿子,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这一篇篇文章,虽显稚拙单薄,但真率纯美,灵秀可人。小作者们以锐敏独到的视角,摄取了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生活镜头,有张有弛地展示了雏鹰练翅的动人情景,记下了小学六年来那溢满泪水、充满汗水和流淌笑声的日子,抒写了你们的酸甜苦辣、追求向往。写出了个人的自得之见,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抄袭,不虚构。
孩子们,我永远也忘不了你们拔河时团结互助的样子;忘不了考试时你们紧缩眉头的样子;忘不了篮球场上你们一个个英俊潇洒的身影;忘不了你们跳绳时矫健、轻盈的身姿;忘不了上课时你们专注的眼神;忘不了你们那一行行工整而美观的书写;忘不了下课时你们那灿烂的笑容……你们文中记录的点点滴滴是你们最难忘的也是我最难忘的。
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褪去,甚至渺无踪迹,最后只剩下些模糊的影子罢了。人生如流星在宇宙中划过,留下一瞬的美丽便缥缈远去。这个季节正生机盎然的春季。于是,你们用稚嫩的笔,在自己人生的春天里描绘着五彩的梦,记录着春天的故事,珍藏着如许美丽的回忆。如果,当你们步入青年、走向中年、甚至是到了老年的时候,你们还能翻开童年的记忆,寻出那些心灵深处的痕迹,找出些许春天的影子来,那么,我也会就倍感欣慰了。
13.艺术展览序言 篇十三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he Ludlows James Horner广陵散
酒狂 熊云韵-广陵散
前言:相见时欢喜 文/张海龙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书道如诗意,也要寻求李白这种“山人合一”的境界。《易经》曾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说的就是这种体察万物休戚与共的伟大时刻。而徐戎也曾放言:“我即书法,书法即我”,描述的是书法已然与其生命融为一体的至善至美。静且动,奇又憨,痴而灵——如此徐戎活得竟像个古人。他在本领,在于能随心而化,以慧驭神。“苏轼当年看过的山水我亦在观看”,仅此一种飞扬蹈厉,便将精神背景直接接通古代气场。念佛参禅,修心行善,从未间断。今天的庐主,放下生命中诸多过往,忆念着挑水劈柴、粗茶淡饭的清朴生活。静默时,他可数日不发一言禅定静修,孤抱自守;繁华后,他可数年沉潜,隐于山野,超尘脱俗。在徐戎看来,好的草书在处理字的轻重、粗细、斜正、疏密、枯润之间很有讲究,看似蜻蜓点水,其实大含功力:貌似辗转迂回,却能意韵相连;貌似时断时续,实乃一气呵成。徐戎说,最好的草书其实是一种欢喜境界。如张旭醉后呼叫狂走,随处落笔皆成书;如怀素自种芭蕉练字,百杯酒后始癫狂;如张芝书尽家中衣帛,学书池水尽墨染。而他今天的书写,正是对“愿望还能成为现实的古代”之一种致意与想念。这源自中国古人诗意生活的四十二重欢喜境界,是我对徐戎的郑重赠予。所有这些欢喜,又全都体现在良渚文化村的日常生活当中。
坐看云起,心有灵犀,自在天成。书法家介绍:
【艺术展览序言】推荐阅读:
艺术兴趣大赛暨艺术作品展览活动策划书11-07
美术作品展览序言09-06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展览策划展会搭建展览会08-06
怀旧展览策划08-22
党史国史展览11-04
书画展览主持稿08-02
作业展览活动方案10-13
展览合同范本11-19
《时钟展览馆》教案06-15
展览委托合同书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