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精选13篇)
1.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一
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队伍建设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提高案件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力量源泉。队伍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检察事业的发展。通过对泰和县检察院队伍建设情况的分析,意在总结经验,寻找问题和不足,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队伍建设,推动检察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泰和县检察院是一个基层检察院中的B类检察院,内设反贪局、反渎局、侦监科、公诉科、监所科、控申科、办公室、政工科、技术科、民行科、预防科等11个部门。政法编制50人,事业编制5人。现有干警44人、职工4人,全院干警及职工的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35岁以下干警18人,占总人数37.5%,队伍年轻化,年龄结构日趋合理。队伍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3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占总人数79%,其中法律本科34人,占总人数70.8%,队伍专业化文化程度较高。
近年来,该院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不断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的根本大计和重要保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抓好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围绕执法为民,夯实队伍建设基础,努力打造出一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秉公办案的队伍,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该院连续6届1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院党支部连续14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去年被市委政法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在全市检察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中名列第一。2007年以来全院共有42人次干警受到上级检察机关和党委政府的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过硬的班子带动人。好的队伍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该院党组一班人带头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院党组的决策能力与领导能力。坚持检察工作服务中心工作,自觉将检察工作融入服务全县工作的大局中。坚持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三种意识,确立“四不原则”,铸就了一个思想正派、作风民主、求真务实、严格自律的坚强领导核心,赢得了全体干警的信赖和支持,每次上级组织的对班子的民主测评,满意率都是100%,在院党组的带动下,全院干警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问题。同时更注重从优待警,将干警所想的变成领导要干的,坚持“四必谈五必访”,建立了干警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给干警送生日礼品,架设连心桥;建立食堂,为干警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争取县委支持,近3年为该院提拔任命了科级干部13人次,为每个干警解决了一套统一面积和户型的住房,这些从优待警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了干警 “以院为家、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增强了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以浓厚的学风净化人。如何营造一个人人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是该院党组经常思考的问题。从打造学习型检察院入手,开展每两个月读一本书,每月安排一名干警围绕检察业务知识、办案技能经验、计算机技能等进行专题讲座。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学习培训、岗位练兵和青年干警多岗位锻炼等活动。组织开展法律文书评比,评选侦查能手、优秀公诉人、优秀接待员、优秀信息员。讲学习、重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干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我院把提升青年检察干警的履职能力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近两年来,通过组织考察和培养,把5位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的80后干警提拔为中层副职,把2位30出头的青年干警重用为中层干部。今年,又成立了由21位40岁以下的干警组成的青年检察官协会,为青年干警搭建促进交流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展示青年实力的平台,帮助青年干警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锻炼全方位的综合素质。
(三)以完善的制度规范人。该院注重通过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工作差错更少、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针对信访案件反映的问题,加强检务管理。实行信访预警制度,变“检察长接待日”为“院领导天天接待日”,实行信访月通报和巡访、约访、带案下访和首访首办接访制,严格主办人的责任,所有案件都进行信访台账管理,实现了赴京进省上访零记录的控访目标,该院信访接待室连续五届被省院评为文明接待室。在强化队伍建设上,我院在实行各项检察工作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还建立健全了《关于实行定期考核末位淘汰的制度》,制定了《检务管理制度手册》,将涵盖全面的近百项制度进行了整理,印发制度汇编,发至人手一册,实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依制度治院的良好局面。
(四)以丰富的思想教育感召人。为营造团结和谐氛围和栓心留人的环境,该院将各项教育活动、文化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征集和提炼了“崇法尚德,勤学敬业,求真务实,和谐进取”16个字的泰检精神,对全院干警进行引导、鞭策和激励。着重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开展活动寓教于行。在历年来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不是单纯的学习说教,通过组织检察官宣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到兴国将军公园、瑞金革命旧址、井冈山烈士陵园、县革命纪念中心瞻仰、缅怀、敬献花圈,开展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锤炼思想、净化心灵,让干警永不迷失方向和斗志。经常组织开展联欢会、家属座谈会、经典红歌大家唱、越野跑、篮球赛、登山、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健康、活力的人文环境。
但冷静地分析检察队伍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
(一)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执法理念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当前,历史条件和社会情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呈多元化、多样化,必然对检察队伍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新形势下,如何教育检察队伍正确地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以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保证检察队伍性质和本色不变,仍是检察队伍建设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执法理念的引导和转变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检院提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要求在执法办案中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但在执法理念的转变过程中,作为代表国家指控、惩治犯罪的检察官,或多或少存在职业性的“特权感”;《刑法》制定的“无罪推定”原则,在办案实践中难免受到传统的“有罪推定”观念的影响。有时会表现为对指控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非常重视,而对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证据未给予全面审查,主观上没有高度重视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该不该捕、该不该诉的把握上出现偏差,出现过打击面过广或者失之过宽的情况。一些案件承办人,即使是业务上比较纯熟的办案骨干,个别案件处理的效果也差强人意。在排除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执法理念没得到根本转变的问题。
(二)干警专业知识和法律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检察精英业务人才仍然缺乏。随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干警的进入,院里的人才学历结构和业务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专业技术型、复合型等人才仍然严重缺乏,特别是缺乏在全市、全省领军的人才。如吉安市基层院普遍缺乏文证审查、司法会计类、法医的专业人才,更谈不上专门的检察技术部门或机构。但每年办理的需要技术部门配合进行技术侦查、检验鉴定的案件却有增无减。二是缺乏心理学类的新型人才,当前涉法涉诉信访一直高位运行,处于经济活跃地区的县区院控告申诉部门更是疲于应付。检察机关的接待人员多为法学专业背景的检察员,然而单纯的法理性解释沟通往往效果不佳,如果能配备专业心理疏导人员协助处访,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缺乏研究型人才,干警在日常的检察实践中接触各类案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较多,因此不光是要办案,也要加强调研,及时总结办案经验,发现存在问题,研究对策,作为上级机关决策的依据。目前存在的倾向是重办案、轻调研,在业务工作中重视法律条文的运用,轻视对法理的学习理解和把握,检察业务科室反映动态的数字材料多,深层次调研材料少。四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既精通法律,又熟悉金融证券、财税商务、建筑房产、电子信息、涉外贸易等经济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三)受各方面条件影响,人才流失严重,干警待遇仍然需进一步保障和提高。由于检察工作专业性强,队伍流动性小,可用职数有限,现行行政化检察管理体制已对检察队伍稳定、检察官依法履职、检察官的职级晋升和待遇保障等都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制约和影响。按照“一府两院”的原则,基层检察院的检察长应该配备为正县级,而目前,均只享受到副县级别,而副检察长则是副科级,仅有少数享受到正科实职。由于干部工资制度改革,检察官已经纳入了公务员序列,检察院干警享受的是公务员待遇,但是与其他行政机关相比,检察院领导职数太少、干警晋升的机会也很难。我院就有从建院起参加工作,至今已在检察院工作逾30年但仍是“科员”级干部的老同志。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基层检察院干警待遇及发展的局限性,市县之间同样的级别同样的职务,一千多元的工资与三四千元的工资(尚不包括福利待遇)显然会造成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特别是近年来招考的公务员,他们大多年龄比较轻,异地考录离家比较远,包括夫妻两地分居等客观因素,这些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又再一次考走或以取得的公务员身份为跳板通过正常渠道选调到条件较好的单位,虽从队伍建设与管理原则上不想放手,但从人情道理与人身权利考虑又不得不放行,而这些流失的人员绝大多数是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员,给当地检察机关造成了很大损失,如我院近几年年轻干警流失就达4人,且有增多之势。
(四)检察队伍的独立性不强,依法办案仍然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虽然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独立的法律监督机关,但实际上检察机关不受外界干涉是难以做到的。因为检察院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手中,检察官的编制由地方确定;基层检察院的领导职务由地方人大选举和罢免,由地方组织部门考核、管理;检察官职位由地方人大任免,接受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的考核、管理。检察院的经费由地方财政拔付,办公场所由地方提供,检察院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由地方财政发放,检察官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一系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都要取决于地方。可以说,检察官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严重依赖于地方。这种制度设计上的弊端,使检察工作受到极大的困扰,独立行使检察权往往难以保证,甚至检察院的正常运转都受到影响,基层检察院成了“地方的检察院”,检察队伍也实际成了“地方的检察队伍”。体现在办案中就会出现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有的案子刚一进检察院,就会有不同的领导指示;有的案件被有关部门从大局考虑要求暂停后,又会被另外的领导机关批示依法尽快处理,并进行督办。这些往往会使办案干警感到无所适从,给检察官独立办案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和干扰,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干警办案积极性。
二、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基层检察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执法观。要教育广大干警一定要对检察事业充满信心,要始终高看自己的职业,做一个诚实守信、理性执法的人民检察官。一是要抓理论武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各种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检察官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要树先进典型,近几年,检察系统涌现出了不少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基层检察院要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唱响正气歌,并注意发现、总结、培养自已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全体检察干警,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三是常抓“警示教育”。要坚持干警思想分析制度,找准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谈心制度,帮助检察干警解决思想问题;坚持提醒制度,对个别检察干警的违法违纪苗头及时提醒,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落实从优待检。要真正形成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坚持检察干警的主体地位,尊重干警、爱护干警、理解干警、关心干警,强化干警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从严治检与从优待检相结合,把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与关心干警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维护好基层检察干警的切身利益。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人大的支持,尽最大努力解决干警的职级和经济待遇。改善干警的工作、生活条件,为干警提供良好生活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积极帮助干警解决生病住院、家属就业、子女升学等困难,解除干警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二)进一步改善引进检察人才的管理体制。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检察事业来说引进人才的进口仍然很窄。因为编制、司法考试、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诸多原因,目前像我们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层检察院因条件所限在引进人才时困难重重,很难引进研究生以上的高端人才,因此,要创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有利于检察事业发展的大局,要突破检察机关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检察一体化的领导体制,积极克服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优化配置。在人才流动的问题上,也要像干部任用一样,能上能下,双向互动,上级院要经常选派高层次优秀人才到基层挂职指导,时间可以长点,范围可以广点,特别是对我们老区、苏区要给予倾斜,让我们沐浴更多的惠泽;同时上级院在招录新进人员时如果过多地从社会上从学校里招录人员,一来这些人员没有检察工作经验,二来会挫伤基层检察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应该要优先考虑我们基层检察院,建立完善的遴选机制和检察干警培养体制,这样就可以给基层干警更多的期盼和发展空间,对整个检察事业的发展也是良性有序的。
(三)探索建立全国检察机关结对帮扶的共建共享机制。要树立“全国检察一盘棋”的观念,可以由高检院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检察院与革命老区苏区、欠发达地区检察院“结对帮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结对帮扶的检察院主要从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实行人才智力支援。双方根据工作需要,通过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互派业务骨干协助办案、开展专项业务培训等形式,既可以让双方干警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普遍提高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又可以对口解决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是实行工作经验交流。建立工作互访座谈研讨、参观考察、联合调研等制度,互相交流班子、队伍、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改革、执法办案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达到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进行检察文化共建。通过共同举办文化论坛、文艺晚会、体育比赛、书法摄影展览等活动,共同提升文化品位,丰富干警文化生活,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通过互相利用各自本地的教育资源优势,方便快捷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四是予以物质装备支援。每年争取一定的经费和物资,支援对口帮扶院,帮助解决基础建设、物质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四)完善检察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和采用双向选择,为检察干警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调动干警的积极性,给干警提供最适宜其专长、性格的工作岗位,对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干警先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对专业知识较扎实的干警力争培养成业务骨干,对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志让其在管理岗位上多加锻炼。力求优化配置,学有专用,人尽其才。使干警在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环境中做好自己的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警的力度,要克服重培养轻使用的思想,树立经历就是财富、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多给年轻干警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把人才放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是加快人才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给人才一个施展拳脚的舞台,使之在其位、谋其政,通过潜心思考和探索磨练,在独立应对各种复杂疑难问题中才能不断地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通过正常的竞争渠道,增强其危机意识,为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积蓄一批合格的后备人才,同时也势必给中、老层干警带来压力和挑战,从而形成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围,形成良性的人才梯次储备。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理论学习长期抓。坚持政治理论、法律理论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指标等方面,制定出全面系统的学习规划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以保证学习的实效性,使干警坚定正确的政治理念,具备过硬的法律理论水平。二是业务培训经常抓。根据基层检察院缺乏高水平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基层检察人员的培训由上级检察院或联合本地高校共同组织实施。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在每个基层检察院重点培养几个业务骨干,以点带面,由这些业务骨干带动整个单位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聘请专家授课、中层干部上业务课、业务骨干或办案能手主讲案例等形式,抓好岗位素质练兵。为了更好地培训业务精英人才,建议上级院多组织优秀公诉人、办案能手等各种业务竞赛,利用竞赛促学习、促练兵。加强人才交流,经常选派干警到上级院或发达地区基层院跟班学习锻炼。三是学历教育持续抓。对新进人员的招录应尽可能招录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人员,以便提高招录人员素质和一进检察机关就有办案资格。对参加学历教育、国家司法考试的干警在时间、费用、任用等方面提出鼓励性措施,提高学历层次和司法考试通过率,造就一批业务精通的专业人才,为检察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六)建立检察官职业物质保障体系。由于大量的办案任务都在基层,如果基层检察官队伍不稳定,将会严重地影响基层检察事业的发展。因此不论在人员编制、专项补助经费、工资福利、检察官级别等方面,都要向基层倾斜,如提高基层检察官的职业待遇,落实住房、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减少基层检察官的后顾之忧,解决基层检察院存在的经费保障困难。虽然《检察官法》对检察官的职业收入问题作了规定,但检察官的经济地位仍然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检察官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的自律能力,难以激发检察官的职业荣誉感。对此,在工资待遇上应设定检察官最低薪金,并保证其高于同级一般公务员水平,以增强检察官职业的吸引力,让基层院干警安心留在基层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检察官等级制度,取消行政级别对检察官等级评定的影响,主要看其任检察官职务年限、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工作实绩,并将检察官级别与工资、福利、津贴等挂钩,使检察官等级真正反映检察官的专业水平,保障检察官享受的待遇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高检院应更多地体现自身对基层检察院的关心关爱,比如去年底高检院特意向我们革命老区检察院发来了慰问信和慰问金,这给予了我们基层检察干警及家属莫大的关怀和鼓舞,“千里送鹅毛”,情深意重。
(七)强化科技强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科技强检是一个系统工程,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较大,对人才的需求也较高。因此,要加快科技强检的步伐,就必须解决好硬件建设、软件应用和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大科技强检的力度,为检察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目前科技强检的应用大多在办公设备方面,真正用于侦查犯罪和审讯案件的高科技设备和手段并不多。侦查技术设备更新缓慢,办案大多是沿袭传统的原始办案方式,查处智能化、隐蔽性高的犯罪案件显得无能为力,无从下手。为了更好地将科技手段运用到执法办案工作中去,高检院对我们经济欠发达的老区基层检察院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一是加大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增加资金总量以便更好地把基层检察事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办案装备的投入,特别是基层迫切需要、切实有用的办案专业设备。三是根据基层检察院的需要,搞好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比如尽快与公安机关、金融系统等部门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平台及服务体系。四是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要让那些硬件软件设备真正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科技强检的功效。
2.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二
通过几个月的团青年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发现现在青年干部, 尤其是基层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存在着不少新问题、新情况。传统道德与非传统道德发生着剧烈的碰撞, 青年干部的道德观念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些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1 基层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理想信念的缺失程度较高
主要表现就是, 有思想问题的大部分青年干部, 已经严重缺失了理想和信念, 对于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视而不见, 在社会市场思潮的冲击下, 随波逐流, 迷失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不少青年干部在外界种种的诱惑之下, 缺乏坚定信念原则, 难以分辨大是大非, 在一些明知不该做的事情方面, 却又艰难选择;他们平时也讲奉献, 但与个人问题发生碰撞时, 却又把个人放到第一位, 牺牲个人利益时, 不免产生抱怨和失落感;他们也懂法纪, 尤其是80、90后, 基本具备法律常识, 当人云亦云、社会从众时, 不免又受到了不良影响, 难以把握自己的抉择和看法。
1.2 违纪现象较为普遍
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调研发现, 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段内, 青年干部的违规违纪现象相对较普遍。有的青年本身是执法人员, 也知道党纪国法, 但是就是不能自律。近年来, 调查发现很多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的青年干部, 所发生地一些严重地违纪问题, 就有大部分是与不正当的对外交往和交友不慎有关系。
1.3 个人享乐利己主义的思想普遍存在
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调研发现, 普遍存在青年的理想信念严重淡化, “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理念和宗旨, 已经在言语和行动中荡然无存, 甚至提到这两个字眼, 态度很嬉戏, 他们的个人主义以及享乐思想滋长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人是唯利是图心理严重, 特别是, 当面对各种诱惑时, 往往是不坚持原则, 随波逐流, 甚至有的已经堕落为亚腐败、腐败分子等。大量的事实说明一个真理, 那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动摇是非常可怕的, 否则就是最根本的发生动摇。
1.4 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对外交往
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调研发现, 青年干部对外交往的现象增多十分明显, 这里面既有个人性格脾气使然, 更多地是社会浮躁, 功利心强的驱使。调查发现很多青年朋友, 信奉“一个好汉三个桩, 多个朋友多条路”的交往理论和哲学, 有的甚至打出“宁要朋友, 不要原则”的旗号来赢得朋友交心, 有的热衷于与企业“老板”与“土豪”搞不正常的来往;但如果青年干部把握不好, 则容易失控失足。
1.5 很多青年存在着错误的婚恋观
在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调研发现, 很多青年存在着错误的婚恋观, 这亟需我们群众组织要帮助他们抓好伦理道德的教育, 引导大家重视和正确处理家庭婚恋问题。调查发现近年来, 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及大城市中, 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 青年婚恋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把搞婚外恋当成时髦, 甚至公开带出参加社交活动;有的青年对家庭缺乏必要的责任感, 到一些灯红酒绿的地方寻找刺激。
2 应对措施分析
2.1 结合目前开展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的群众路线教育, 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有针对性地, 围绕着青年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展各方面的深入针对性教育, 主动约谈, 召开民主生活会或者个别谈心, 在个人追求、社会交友、家庭生活和婚恋等方面, 用情、用理、用例, 引导和解答疑惑问题。
2.2 各级党团组织, 应把科学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学习, 当作帮助青年干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突破口, 只有切实提高了青年的理论修养, 才能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2.3 党团组织要重视青年干部, 特别是基层的青年干部, 要明确干部身份, 懂得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把自己与社会交往的目的意义搞清楚, 不能因此而误了事业、毁了前程。
2.4 在教育中要注重把握“三个结合”, 要坚持普法教育和心理教育, 做到两者有机的结合。积极开展婚恋心理咨询活动, 引导大家自我调节心理, 防止发生不当行为。要树立干部身份教育, 将道德标准与之相适应, 自觉维护好青年干部的良好形象。
3 结束语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国依法治国描绘了更加清晰和宏伟的蓝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情况, 更值得我们思考, 青年干部是未来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人才, 因此, 对于青年干部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应该逐渐提高, 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广大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培养思想道德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顾承卫, 王满荣.互联网对青年干部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
[2]邓扬中.崇敬触动力量——清华大学青年干部公共管理培训班学习有感[J].办公室业务, 2011 (03) .
[3]张华.浅谈如何在实践中锻炼青年干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1 (02) .
[4]廖海敏.对提升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思考[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11 (07) .
3.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三
一、基本情况
阿克苏乌什县辖7乡2镇,107个行政村,526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总人口21.7万余人,妇女10.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8.4%;其中18-35岁的妇女3.6万人,占妇女总人数的34.3%。
二、创新做法
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乌什县县委把进一步加强对妇女群众的宣传、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整改措施,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村民小组妇代会委员管理办法》,明确村民小组妇女委员的设置、待遇、八项职责、管理考核等内容,规范了村民小组妇女委员日常管理。
1.在妇女组织设置上:按照每个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至少配备1名妇女委员的标准,县妇联联合相关部门深入乡村开展调查摸底,对村民小组妇女委员进行增补,县乡村逐级从严把关,统一登记造册建档,全县共配备村民小组(社区片区)妇女委员596名,配备率100%。
2.在村民小组妇女委员待遇上:县委克服财力不足的困难,从今年5月1日起,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标准,由县财政每年列支215万元用于发放村民小组妇女委员报酬,确保按时足额到位。
3.在日常管理中:参照村干部、“四老”人员、村民小组长、十户长(楼栋长)、宗教人士、协警、民兵等“七支队伍”管理模式,并制定妇委会委员责任书,签订责任状。同时,明确由村党支部负责妇代会委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妇代会主任具体业务指导,建立学习、考勤、考核工作台账。考核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次,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发放,并及时加强教育培养,对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和更换。
三、创新成果
1.优化和稳固了队伍及结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县乡村逐级从严把关,统一登记造册建档,以乡镇为单位,分类分批集中轮训,确保了人员相对固定、队伍长期稳定、能力持续提升。全县107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妇女委员新增270余名,其中初中454名,占妇女委员总数的76.1%,高中以上的33名,占5.6%。年龄在35-45岁270名,占45.3%,25-35岁175名,占29.4%,形成了以初中以上、45岁以下为主体的结构,知识化、年轻化趋势明显,结构明显改善。
2.强化了组织管理及调动了积极性。村党支部负责日常管理和考核,采取每月集中以现金形式发放村民小组妇女委员的报酬, 既强化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又提高了村妇代会和村民小组妇女委员做妇女工作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村民小组妇女委员能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协助村妇代会主任做好村民小组妇女群众宣传思想教育、妇女维权、社会稳定、“三学三比”等工作,切实发挥好宣传员、调解员、组织员、信息员作用。乡、村对妇女委员工作也给予极大支持,减免其及其家属义务工,从而得到家人对她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她们在参政议政中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提升了,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今年39岁的亚曼苏乡1村第2村民小组妇女委员莱尔古丽·艾山说:“我从1998年就当妇女委员,由于报酬问题,家人不理解,老公也不太支持。落实每月每人300元的报酬后,我说话更有底气了,家里人更支持了”。依麻木乡9村村妇代会主任说:“自从落实了村民小组妇女委员报酬待遇,妇女委员队伍稳定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好干了,宣傳教育跟上了,家庭暴力少了,邻里和睦了,妇女的精神面貌、着装大大改变了,本村4组的一名着吉里巴甫服妇女主动改变着装,成为村里服装表演队队员之一。感谢县委和政府对我们广大妇女的关心与支持,我们有信心把妇女工作干得更好,让各族妇女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更有尊严”。
3.宣传工作成效显新态。村民小组妇女委员每周去村委会3-4次,由村妇代会主任安排部署工作。妇女委员通过串门聊天等形式,主动联系妇女,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向妇女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组织本组妇女参加村里举办的“让漂亮脸蛋露出来,美丽头发飘起来”现代民族文化服饰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去宗教“极端化”宣讲等活动。为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势力向妇女儿童的渗透,妇女委员以率先参加模特走秀、文体活动、主动跳麦西来甫等形式,身体力行传达现代文明生活理念,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截止目前,村级妇女组织开展各类宣讲150余场,3.2万余人受到教育;开展以“去极端化”为主题各类文体活动20余场次;教育转化着吉力巴甫服妇女、着奇装异服妇女100余名。
在今后的工作中,乌什县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基层妇女组织作用,尤其是发挥好村妇女委员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妇女干部兼职多、工作精力不足等问题,引导广大妇女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4.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1、乡镇街道级妇女组织建设情况
我区现有10个乡镇、街道(三乡一镇、六个街道),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9岁;其中本科1人、大专5人、高中4人;中国共产党党员9人;属行政编为3人,事业编为7人;专职2人,兼职8人;在兼职乡镇街道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兼任其它职务的有8人,没有其它人员兼任妇联主席,分别兼任计划生育、工会主席、文化站长、关工委、民政、人等职务,一人兼任4个以上职务的有5人。工资待遇有一定保障。
2、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
全区现有行政村29个,村妇代会组织健全率达96.6%,有村妇代会主任28人,现空缺1人(为花果山乡前进村),配备率达96.6%。在已配备的村妇代会主任中,进入村“四大员”的有11人,占39.3%;进入村两委情况为:进入支委8人、进入村委14人(其中有4人两委并进),占64.3%。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39.7岁;大专3人、高中12人,初中13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5人。
全区现有71个社区,71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妇联,有社区妇联主席71人,无空缺,配备率达100%。社区妇联主席100%全部进入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41岁;其中本科1人,大专44人,高中26人;中国共产党党员63人。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
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年工资能拿到村主要干部70%以上的有13人,年工资最高的是7500元,最低的是4800元。拿定额补贴的有11人,其中能拿到村主要干部收入50-70%的有8人,这部分人中,年工资最高的是4300元,最低的是2700元。收入50%以下的有7人,年工资是2600元。以宁海乡为例,11个村妇代会主任中,无一人进入四大员,无人拿定额补贴,经济待遇很低。
社区妇联主席的收入情况新浦地区比较平衡,年工资能拿到社区主要干部70%以上的有71人,年工资最高的是18000元,最低是6000元(南城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妇联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当地党委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上级妇联指导及妇女干部的素质密切相关。纵观我区,街居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状况优于乡村,发展还较不平衡。
2、兼职现象较多。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工作受影响。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给基层妇联组织带来一定冲击。乡镇妇联干部兼职较多,现我区乡镇、街道妇联干部兼职的占80%,多数2职以上,任务繁杂,经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3、政治权利得不到很好维护,严重挫伤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区28名村妇代会主任中,有14名进村委,占50%,党员妇代会主任有8人进支委,占32%。参政比例较低,影响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在一些地区听不到妇女工作的声音。
4、报酬待遇不公正,影响了现有干部队伍的稳定。目前,全区28名村妇代会主任中,占村主要干部70%的有13人,占总数的46%,工资来源主要是靠兼任计生专干、会计等职,妇代会主任一职年工资总额为2600元,占村主要干部的49%;在社会保障方面,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5、妇女组织活动没有经费保障。开展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凝聚力相对减弱。
三、几点对策
1、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争取组织部门关心支持,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党委重视示范点争创工作,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妇女组织建设工作,关心女干部的政治成长,更好地发挥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组织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针对妇联干部兼职较多情况,区妇联将积极争取组织部等部门的支持,在配备乡镇妇联干部时,力争专职,如确需工作兼职,提倡“主体兼职”和“高位兼职”。
2、切实抓好示范点争创工作。根据市里要求,目前我们已上报了新南街道、新东街道、花果山乡这3个单位作为首批市级示范点,其中花果山乡下辖8个行政村,有7个妇代会;新南、新东两个街道各有10个社区,组织健全,其中新南于去年被推荐为省级组织建设示范点。我们将着眼于示范争创的目的,着眼于城区工作的特色,认真部署,细化标准,擦亮品牌,创新特色,扎实推进,以达到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效能。
3、进一步提高村级妇代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妇代会干部参加系统学习
培训的机会较少,其整体素质较之以往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思想观念仍显得较为陈旧和落后,其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参加培训;争取年内举办一期较全面、高质量的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职能、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
5.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篇五
煤矿科队干部队伍作风总体上主流是好的,他们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克难奋进的精神;比较切合实际确立工作思路,定位比较准。特别是广大科队干部,面对企业改革改制和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积极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但这中间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干部作风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
1、学习实效不够。一是基层干部学历低、水平低。不少干部特别是一些井下区队干部,有种信赖思想,总认为自己干了多年的本职工作,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信赖习惯性、老方法的操作,但现在井下条件地质变化较快,就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很难适应这些变化。二是学习多、效果差。区队各种学习会坚持尚少,但由于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学习方式简单落后,效果不理想。学习只为完成一项工作,参学者借学习休整一下身心,完成一项任务。三是制度多、落实少。各基层单位一般都制定群众会、党员会等会议制度,大多数区队能够坚持学习,但也有个别区队坚持不好。有的甚至根本不学,制度只是做给大家看的一种形式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四是要求多、兑现少。矿上在学习方面对基层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但督办检查指导还不到位。
2、个别干部思想消极不思进取。一是自以为怀才不遇,工作随 1
随便便,甚至自我标榜工作中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经常散布消极言论。二是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相互批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三是对前途悲观失望,工作没有积极性。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由于年龄接近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流露出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的现象;对那些后进职工不愿大胆管理。四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安稳太平日子。工作低要求,安排了就做,没安排就拖,不动脑筋思考,没有长远打算,安于现状,安享太平。
3、工作漂浮不务实。一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思路、计划、措施都停留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落实到实际中却百无一用。二是好练虚功,做表面文章。安排工作,照着本子念一念;落实工作,隔着玻璃看一看;检查工作,糊弄糊弄转一转。三是疲于应付,敷衍塞责。用会议贯彻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对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回避、推诿。五是做“官老爷”,高高在上。深入实际,不深入现场少,手脚不勤,拿文做武,外出回老家摆阔气,租车带人陪同,职工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发言材料必须要有人代笔,即使是个人的心得体会、述职报告之类东西,也要由单位有关人员撰写。
4、奢侈享乐不自律。吃吃喝喝、打牌赌博行为存在。打麻将、斗地主娱乐性的一元两元的打也不讲场合、不看对象、不选时候,谈论起来应和者众多,而且津津乐道、眉飞色舞。个别干部赶时髦,手机一年换几个,话费实报实销,有些根本没资格享受话费的干部也能全额报销话费;有些区队和部门干部玩权弄权,吃空头,吃回扣,吃
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二、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导致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习引导不够,宗旨观念淡薄,官本位意识严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扭曲了人生价值取向,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当前,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注重学习,强化教育。要学理论、学业务、学科学知识,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大胆改革学习培训方式,切实突出学习教育的目的。
2、建章立制,狠抓落实。要建立科学实用的学习制度,民主的用人制度,实事求是的绩效评价制度,勤政为民的廉洁制度,客观公正的奖惩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加强督办检查,强化督办措施,定期通报各种不良行为,严肃查处各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方面率先垂范,能从我做起,敢说“向我看齐”。要带头学习,带头深入基层,听真言、讲实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带头发扬民主,尊重民主,尊重民意,清政廉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执行制度的模范和表率。
6.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六
一、基本情况
1、乡镇妇联干部基本情况
新田县现有19个乡镇,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4岁;其中本科4人、大专10人、高中(中专)5人;中共党员6人;行政编制19人,专职5人,兼职14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有14人,占乡镇妇联主席总数的74%,在兼职乡镇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未兼任其它职务的有5人,其他分别由党委委员、副乡长、人大副主任等同志兼任。从事妇女工作15年以上的4人,10-15年的6人,10年以下的9人,从事妇女工作15年未解决政治待遇的2人。工资待遇都有保障。
2、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
全县现有行政村372个,村妇代会组织健全率达100%,有村妇代会主任372人,配备率达100%。去年换届后,100%进入村委,32.7%进入支委。村妇代会主任45岁以下的达90%;高中114人,初中及以下236人。中共党员121人。
全县现有6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妇联,配妇联主席6人,配备率达100%。社区妇联主席100%全部进入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5岁;其中大专1人,高中4人;中共党员2人。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
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因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报酬享受村主干待遇。年工资最高的是4000元,最低的是1200元。村妇代会主任从事妇女工作满二十年,可享受离任村干待遇180元/年。
社区妇联主席的收入情况比较平衡,人均月工资800元。
乡镇妇联干部工资有保障,100%的人员是县财政全额拨款。
二、主要做法
新田县妇联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抓组织、抓队伍、抓活动、抓阵地、抓协调、创经费”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建网络、建队伍、建机制、强服务”的目标。
1、强化领导,形成共识
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就重视妇联组织建设,一是政策给予支持,措施得力,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的妇女工作良好局面。2002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妇女儿童规划》,明确妇联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实现的措施,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县 “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县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县妇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妇女工作的实际问题;2次选调女后备干部和妇联主席26人,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2002年县委组织部8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妇委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妇联组织建设;县民政局、县妇联在每次村委换届期间都转发了省市《关于在村委会换届中保证村委会班子中有适当女性成员的意见》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并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和农村妇女组织网络健全的情况出发,明确规定村计生专干由妇代会主任兼任,从而保证了“两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二是“以党建带妇建”,将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中,对海选中落选的村妇代会主任,普遍采取聘任为村支委的做法,保证了村妇代会主任在村级管理中的地位,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养老保险等问题,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的后顾之忧。
2、强化指导,分步实施
基层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按照“巩固好的、强化弱的、收拢散的、建设新的”方针,根据不同层面分类指导。
一是巩固县直妇委会组织。县直妇委会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跃面,县妇联以创“巾帼文明岗”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女性建功立业,并发挥自身优势与扶贫村开展“巾帼扶贫”、“四定一包”(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定服务,包贫困村增收致富)活动,有11个单位的妇委会与11个村结对帮扶,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科技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扶助。近些年,创省级文明岗2个,市级9个,县级40个,共有36名女性荣获市县“巾帼岗位能手”、8名女性在县以上比赛中获得荣誉。
7.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七
一、流动妇女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
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当时是以企业内部的培训形式为主, 如中铁集团为了解决企业职工队伍的逐年老化和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问题, 改革了用工制度, 招收农民工, 并对他们进行电焊、钢混、木工、隧道操作、机械驾驶等培训, 满足了施工一线的用工需要。[3]随后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引导下, 以劳务输出地为主体开展的农民工培训活动迅速扩大。目前, 全国范围内针对农民工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主要是2004年起由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启动实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 (即“阳光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2007年11月底, “阳光工程”项目在全国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214万人, 转移就业1032万人。同时, 许多地方政府还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相关的培训行动。如浙江省2001年开始实施“外来民工教育培训工程”;山西省提出了“双五百万”工程, 其中一个“五百万”就是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万个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各地针对流动妇女开展的培训, 主要集中在缝纫、家政服务以及计生部门组织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培训等方面。
2005年10月~11月, 我们课题组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北京市和成都市重点对15岁~40岁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单身或已婚流动妇女开展了问卷调查。同时, 课题组还组织了小组座谈会和个案深入访谈, 以便补充和更深入地了解流动妇女的思想、生活状况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和建议。本次调查最终的有效问卷共1631份, 其中北京1008份、成都623份。基于对大量定性、定量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我们对流动妇女的培训现状和需求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不足1/3的流动妇女在外出之前或外出期间接受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在被调查对象中, 有491人回答接受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占总数的30.1%, 培训次数的中位数是2。流动妇女接受过的培训内容主要是礼仪知识、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知识、非农技能 (包括计算机、家政服务、缝纫、保姆、会计、英语、销售以及餐饮培训) 和法律知识。其中部分培训是免费的, 有58.8%的人是自费参加非农业技能培训 (见表1) , 有95.9%的流动妇女认为培训对她们的工作生活很有帮助或有一定的帮助。
就培训形式而言, 由政府机构 (一般为劳务输出地政府) 和用人单位组织培训的比重较大, 多为短期培训 (2~3天) ;培训手段以讲授为主, 实际操作性差。
2.流动妇女对法律知识和非农技能培训的需求强烈
调查中有66%的妇女希望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基于对个人技术水平和自身经历的深切认识, 多数流动妇女对于能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的培训项目, 有着比较强烈的潜在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1) :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较高强度地指向能帮助她们维护切身权益的法律知识, 以及劳动强度低的非农业技能 (如:计算机、会计、管理、英语等) 。座谈会上很多妇女表示只要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即使花点钱也愿意参加培训。但是, 流动妇女对卫生防疫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需求不太强烈。表1数据显示, 只有26.8%和23.2%的流动妇女希望获取更多的卫生防疫和生殖健康知识。事实上, 由于流动妇女相关知识的缺乏, 已造成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空白和较高的妇科疾病患病率等问题的存在。
3.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与接受过的培训内容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
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的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 政府提供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如表1数据显示, 流动妇女对法律知识、妇科疾病防治知识和城市生活常识的培训需求比例实际远远高于她们参加这三项培训的比例。这意味着流动妇女在生活中被相关知识的缺乏所困扰。同时, 她们提及非农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应多样化, 如对会计、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应多一些, 她们还希望能提供儿童饮食和家庭教育等知识的培训。二是培训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差, 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流动妇女普遍反映接受过的培训内容多是普及性的, 无法满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比如: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所讲授的内容多是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常识, 缺少自我保护、妇女权益等知识的培训, 所举的实例较少, 遇到问题时仍然不知如何处理。因此, 政府及有关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选择上要从流动妇女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接受能力出发, 其也将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和人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 流动妇女培训需求与实际接受培训内容错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一些妇女认为“培训学习没什么用处”。一位妇女深有体会地说:“接受培训对找工作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俺就是一个例子, 以前在老家学过缝纫手艺, 可在现在的服装厂还要从辅工做起, 因为服装的设计、生产和制作工艺等流程都与以前学习的不一样。”
另外, 还有一部分流动妇女表示“不知道去哪里接受所需的培训项目”。可见, 政府对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妇女对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更是缺乏了解。
二、影响流动妇女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的因素分析
以上部分概述了流动妇女参加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 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她们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
1.年龄对流动妇女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的影响
一般而言, 流动妇女的年龄是能否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关键点。所有有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年龄与流动妇女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的关系都通过了卡方检验, Gamma系数均为负值 (分别为-0.127和-0.260) 。这说明流动妇女的年龄对其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都有影响, 且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 接受过培训的人数比例越低, 而不想参加培训的人数比例越高。但Gamma值较小, 表明相关关系不是很强。
2.受教育水平对流动妇女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不同的流动妇女所参加培训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两者关系通过了卡方检验, Gamma系数为0.329;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差异亦十分明显, 两者关系同样通过了卡方检验, Gamma系数为0.340。这表明流动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与其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都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受教育水平越高, 流动妇女参加过培训和希望参加培训的可能性越大。从图1可明显看出, 受过高中、中专和高等教育的流动妇女接受过培训的比例 (超过40%) 和希望参加培训的比例 (超过76%) 都最高;而文盲妇女中只有4.3%的人参加过培训活动, 30.4%的人有参加培训活动的需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由于担心听不懂或学不会培训内容, 受教育水平低的流动妇女从内心里就对培训产生畏惧感, 进而逃避培训活动。
如果进一步分析还会发现:受教育水平不同的流动妇女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上的流动妇女中有60%左右的人希望参加法律知识的培训, 而文盲流动妇女中只有28.5%的人对法律知识的培训有需求;文盲流动妇女更多的希望参加城市生活常识 (57%) 和礼仪知识 (43%) 的培训。由此可以看出, 文盲流动妇女依靠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因此, 在培训活动中, 要重视引导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 而不是片面迎合她们的培训需求。
3.收入水平对流动妇女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的影响
目前, 社会上的很多技能培训都属于自费项目, 需要流动妇女具有一定的经济支持能力, 那么, 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否会影响到她们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呢?据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收入水平的高低对流动妇女的培训行为有影响, 两者的关系通过了卡方检验。表3数据显示, 中等以上收入水平的流动妇女参加过培训的比例明显高于低收入水平的流动妇女。收入水平与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两者的关系也通过了卡方检验, 但相关系数很小, 影响很弱。
4.工作内容对流动妇女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的影响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 流动妇女主要从事批发零售和餐饮、娱乐、服务业的工作。表4可以发现, 由于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 流动妇女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存在显著差别。在企事业单位打工的流动妇女参加过培训的比例 (43.0%) 和希望参加培训的比例 (79.1%) 都最高, 其较从事其他工作的流动妇女明显高出十几或二十几个百分点。
为什么从事批发零售和餐饮、娱乐、服务业工作的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不强烈呢?据我们调查发现, “工作时间太长, 没有空闲时间”是她们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从事批发零售和餐饮、娱乐、服务等工作的妇女们, 工作时间的长短决定着她们的经济收入, 尽管她们承认培训对生活或工作有帮助, 但在面临生存压力、找工作难等现实问题时, 他们常常为保住工作和为加班能挣得更多的工资而放弃参加培训。在问卷调查现场, 我们也多次看到一些流动妇女先卖货, 没有顾客再答题的情景。事实上, 这里隐含着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即:缺少知识/技能——从事工作时间长、脏、累、差的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更缺少知识/技能。因此, 转变部分流动妇女的思想观念, 让她们从注重目前的短期效益转变为用长远眼光来看待培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反映流动妇女个人特征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变量对其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具有一定的影响。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收入较好的流动妇女更有可能参加过培训, 且有更强烈的培训需求;在企事业打工的流动妇女相比于从事其他工作的流动妇女, 参加过培训的比例更高, 培训需求也更强烈;工作时间太长、没有空闲时间是多数流动妇女不想参加培训的最主要考虑因素。
三、加强流动妇女培训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流动妇女的培训力度
从调查结果看, 流动妇女接受过培训的比例很低, 加之自身文化水平不高, 导致她们在劳动就业、家庭生活等方面常处于弱势地位, 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 加大对流动妇女的培训力度, 提高她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主意识, 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从实际需求出发, 改革和创新培训机制
针对流动妇女的培训活动, 应以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导向, 结合流动妇女的个人特征, 实行灵活的教育、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参与率, 避免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错位现象的再发生。具体措施如:短期的急需技能培训和长期的素质培训相结合;根据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从事不同职业的流动妇女对培训的不同需求而设计培训内容, 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方式应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开课时间可采取半日制、全日制、夜校、周末班等形式, 为流动妇女参加培训或学习创造便利条件。
3.充分发挥劳务输入地在流动妇女培训中的作用
自2004年“阳光工程”实施以来, 劳务输出地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基本技能培训活动。从流动人口的输出地看, 基本上是中西部地区或贫困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在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力量都相对薄弱。与输出地相比, 在输入地开展流动妇女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培训资源丰富、易于规划和组织以及参与率更高等优势, 能使培训活动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 鼓励输入地与输出地政府发挥各自优势, 联合开展流动妇女的培训活动。
4.重视对流动妇女开展卫生防疫、生殖健康等知识的培训
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使得女性在家人的身体健康和孩子的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针对流动妇女不仅要开展以最快的速度为她们获得经济效益的职业技能培训, 还要加强对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基本卫生防疫、育儿知识、营养膳食、家庭教育等内容的培训。其中, 带孩子外出或与丈夫一起外出的流动妇女是培训的重点人群。
5.加强培训项目的评估工作
目前, 培训项目主办方 (政府或企业) 往往是为了贯彻上级政策或完成任务而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往往忽略了对培训活动的评估工作。事实上, 加强对培训项目的评估工作, 是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评估项目活动应该包括对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培训效果等各个环节的评估。
摘要:本文对流动妇女的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不足1/3的流动妇女在外出之前或外出期间接受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流动妇女的培训需求与接受过的培训内容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流动妇女对法律知识和非农技能培训的需求强烈, 流动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所从事的工作都对她们的培训行为和培训需求产生影响。
关键词:流动妇女,培训现状,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段成荣, 杨舸, 张斐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Z].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会议论文, 2008.
[2]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200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8.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 篇八
关键词 群众文化 必要性 现状 策略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基础部分,决定着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逐渐成为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及活跃群众思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建设和谐基层社会、活跃基层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的重要手段。文化部也曾指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关系着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村乡镇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层次,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基层文化建设被重视程度明显上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我们要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发挥文化活动在城乡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广大群众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投入,在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下,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力度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是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文化行政部门和基层文化单位坚持“二为”方针,每年都走出去,下基层,组织专业人员编排内容积极向上、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厂矿、军营、校园、村镇、社区进行先进文化的普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在一些农村乡镇地区,文化单位工作者定期将经典戏曲、电影、图书送到农民群众当中,让基层群众吸收艺术上的营养,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文化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使基层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开阔了视野。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工作者更加注重文化的扎根于培植,不只是“送文化”,而且要“种文化”,以帮助基层群众形成乡下文化的再造机制为目标,突破文化下乡单向传播的模式局限性。为此,相关的文化单位致力于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基层文艺骨干,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促进基层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使民营文化渐成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还处在积极的探索研究之中,群众文化建设还不够成熟,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普遍存在“文化滞差”现象,出现了文化真空地带。基层文化建设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够频繁,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在这里生根徘徊。有的地方基层文化建设十分脆弱,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后续义撑,有的地方基层文化曾经崛起却又迅速衰落,成为当地群众记忆中的“流星”。现如今,基层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匮乏,受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够,人才队伍匮乏,服务机能弱化等。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种种不足,从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作一批质量上乘的文化作品,提高文化品位。文艺创作和演出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和手段,能够有力的提高群众文化品位和影响力。要创造性地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为构建和谐基层社会提供丰盛“文化大餐”。要进一步提高精品意识和积累意识,培养先进的文化理念,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创作一批既有群众气息,又有时代精神并且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引导力量的优秀作品。试图通过生产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来营造有益于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的积极氛围。同时,要积极鼓励文艺创新,不断创新文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因此,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发展先进文化,首先就要生产出系列文化产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2.加大投入力度。群众基层文化作为公益事业,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是其发展前进的有力保证,加大投入促进建设落实。经济投入与文化事业是否相适应,关系到改革成败。政府应将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投入力度,而不是全部将其推向市场。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核心,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种类进行统筹规划,拓宽思路、因地制宜,搞好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9.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九
三、基层商业银行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距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已不足年,外资银行业务已纷纷由沿海大城市向内地中小城市渗透,基层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加大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环境。
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将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纳入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消除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要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学习时可采取专家授课和员工讨论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基层行员工将总行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和本行实际相结合,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增强本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增强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
⒉加强宣传,增进了解。可通过在基层行简报、企业网等媒介上开辟介绍专栏,定期组织企业文化知识讲座、编写本行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手册等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知识的了解。在宣传时要注意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和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引导员工自觉将自身发展和本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文化工作的吸引力。⒊加强规划,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急于求成或以偏概全心理只会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歧途,因此,必须在总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下根据本行实际合理制定企业文化的短期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和措施时,要坚持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发展长远目标、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为评判标准,注意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切不可急躁冒进、因小失大。
⒋加强调研,及时督导。要加强对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其进行整改;对检查重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确保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总行要求合拍。
⒌加强考核,保证效果。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基层行核心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基层行领导班子的绩效挂钩。同时,要改变以往企业文化考核重定性轻定量考核的做法,加大量化考核的比例,解决企业文化考核虚化问题,确保基层行抓出实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
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借鉴花旗的成功经验,国内基层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三个重视”,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⒈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一是要尊重员工;二是要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空间;三是要关心员工个人成长和生活幸福;四是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酬。
⒉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银行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而每一种职业,还应有不同的等级。当新员工在不同岗位的锻炼后,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其特点,结合本行
工作需要帮助他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并辅以规范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及时对员工的成绩进行奖励,使每位员工都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⒊重视教育培训。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可采取差别化培训: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资讯汇集、营销学、客户心理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本行现状和发展方向,学习基层行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金牌”员工。
(三)、抓好建设,树立独特形象。
即企业识别,它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三部分。其中理念识别是核心,行为识别是动态表现形式,视觉识别是表态表现形式。要构建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抓好建设,在社会上树立独特的企业形象,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明确的市场地位。⒈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象征,代表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在服务日趋同质化的阿金融业,品牌是基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致胜法宝。因此,基层商业银行要全力推进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著名的花旗银行为了实施品牌战略,把闻名全球的菲利浦公司作为自己学习的典型,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服务品牌。目前,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⒉选择有效载体。一是有形载体。包括统一的网点外观、员工仪表、新产品开发、内部刊物等既有别于其它商业银行又能给客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物化表象。二是无形载体。包括先进典型的推广、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优秀的员工素质、良好的社会形象等能在客户心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增强客户对银行认同度的行为活动。
⒊创新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创新包括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中要坚持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等原则,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提升本行的整体形象。在创新中要从细节着手,确保整个行为模式的统一性。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创新的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服务使沃尔玛的微笑成为迷人的微笑。
⒋抓好制度建设。关键是通过摸索,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规范的操作程序、服务程序和管理程序,明确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做到人人知晓。并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奖惩,使标准成为基层行防范风险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理顺各方关系,形成创建合力。
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二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统、分关系。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其文化主体企业目标理念、价值标准和制度规范等,必须统一,不能搞多元化,且企业标识、主要广告用语必须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各分支机构应在总体目标理念的引导下,结合经营状况、人员构成和地区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10.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十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作为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设“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工商已成为今后工商部门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老河口工商局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在建立和健全系统信息化网络、业务系统应用等方面迈出了扎实的步伐,系统内形成了浓厚的信息化建设氛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年年有发展。为更好地推进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在这里,就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我和大家一起做一粗浅探讨、分析。
一、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两年,我局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层层落实、分类指导、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基层工商所基础比较薄弱、建设步伐相对滞后的实际,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购置设备,添换硬件,升级软件,扎扎实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网络建设、日常应用、数据维护等方面,较好地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任务。表现在:
在硬件配置方面: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优先解决信息化硬件资金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11个工商所内部专网的光纤架设工作,为每个工商所配备电脑3台、打印机1台、扫描仪1台,并配备了数码设备、移动办公设备等必要的办公用品。
在软件应用方面:使用内部OA系统流转公文和材料,实现网上传 1
送、即时送达;使用湖北工商综合业务系统中注册登记和办案模块,实现各工商所辖区内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设立、变更、延续、注销等业务的网上办理;使用12315指挥调度模块,实现消费者申诉、举报、咨询等业务网上处理,管辖范围内流转;使用行政效能监察系统,实现注册登记各项业务的办理时间监管和办理数量分析;使用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实现联入内网的每台电脑实时防护病毒等。
在数据维护方面:对数据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利用个体工商户验照的工作契机,对原先由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登记档案和电子数据进行了全面清查、整理工作,对存续经营的各类市场主体档案资料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清查清理,同时按纸质档案对数据库内容进行补充和规范。
在队伍素质方面:通过专门培训、对口培训、手把手培训和岗位应用、实际操作,保证每个工商所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能够独立运用电脑,完成文字处理软件、综合办公软件和相关业务软件的日常操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要看到,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离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业务系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针对各项监管职能的应用软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资源相对闲置,“路多车少”,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已开发利用的软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内部OA系统中,无法向市局各科室发送正式公文,各种文件、材料可带的附 2
件类型偏少,且无法直接下载;注册登记模块中,重复的数据,操作人员无法自行删除;12315模块中,无法实现异地流转,无法实现上级机构对工商所处理信息质量的监督;行政效能监察系统中,监察的范围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目前业务系统仅限于内部使用,还没有对外服务网络。
2、业务系统内人员的权限分配缺乏统一标准。系统的使用权限均由县局系统管理员分配。在没有统一标准可循的情况下,系统管理员多是根据自己对具体业务的理解,来分配权限,有时会出现与实际应用不太匹配的情况。
3、专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后续储备不足。各工商所均存在人员断层、知识结构老化等现象,后备力量严重缺乏。一是缺乏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中间大,两头小”现象突出,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人员少,四十岁左右的人员居多,且大多数人员是复转军人,懂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有些人26个英文字母也认不清楚;二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工作人员只对电脑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三是培训深度、广度不够。由于经费、设备、人员等问题,大多以内部培训为主,培训内容只涉及到计算机的一般应用和业务系统的日常操作,不能完全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且针对业务系统的培训,多由工商所的信息员参加,由于各工商所信息员多是兼职,有繁重的系统应用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以点带面”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存在信息员不在时,无法运用业务系统正常开展工作的情况。
4、系统内部联系途径少。县局和工商所之间、工商所和工商所之间联系,通常用内部OA系统或是直接拨打个人手机。还未能充分发 3
挥信息化网络的强大互通互联作用。如:我们预留了内部电话接口,但现在还未能实现内部通话。
5、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个别工商所的信息员目前仍在使用系统初始密码,或者已经更改了密码,但更改后的密码过于简单,安全性不高。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时,不能及时查杀病毒。
三、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发展方向
1、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度是各项工作落实的保证,信息化建设也必须要强有力的制度做保证。所以,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势在必行。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按照有关规定,设定监管职能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职责权限、质量要求、责任追究,形成用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提高监管质量和行政效能。
2、不断完善业务系统功能。整合现有业务系统,并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继续增加业务模块。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简化具体操作步骤。用简便、易学、实用、强大的系统功能,提高基层人员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提高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在完善内部综合业务网的同时,加强与社会、与其他部门的网上联系。一是建立外部服务网。作为“网上工商”的有效载体,为公众、社会和消费者提供快速高效服务。外部服务网络要具有“互联审批”、网上申报、企业信用查询、商品准入、12315消费者维权、政务公开等多项功能,以建立便捷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市场主体动态监管机制和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理的市场监管机制。二是建立部门协作网,变单一的工商监管为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金融、税务、质检、环保、公安、司法等多部门配合 4 的监管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和互动支持,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督促市场主体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11.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人工流产;避孕知识及避孕方法;避孕失败的原因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96-02
0.引言
人工流产其实是人们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但是,人工流产对妇女来说,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有着很大的伤害,并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消极的作用。所以,近几年,有关人工流产方面的问题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提高广大群众的的避孕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加强避孕方面的宣传,让大家对人工流产有更深的认识,有着正确的避孕观念,采取正确且科学的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人工流产
1.1人工流产的简述
人工流产是妊娠早期采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人工流产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法。常用的技术是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钳刮人工流产术和药物流产术。采取人工流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是因为避孕失败,进行及时补救的一种措施。(2)因为孕妇有某些疾病,不适宜继续妊娠。(3)妊娠早期发现可引起胎儿畸形的一些疾病和理化因素。(4)其他一些特殊的原因。
2.2人工流产的危害
很多人选择人工流产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往往忽略了它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妊娠以后,人体与生殖有关的激素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工流产后,人体内环境由于失去了原来激素的支持而突然改变,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正负反馈的失调,出现子宫出血、闭经、不排卵等症。有的症状很快就会表现出来,有的症状则很久才能表现出来,有的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后遗症的四种表现形式:(1)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人流时造成的强大的负压吸引,极易使子宫内膜通过输卵管扩散到腹腔,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痛经、不孕等症。(2)容易损伤子宫内膜。反复做人流,吸刮时最容易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组织,在子宫内膜与子宫基底层之间的正常组织被破坏以后,子宫内膜很容易向基底层组织生长,形成子宫肌瘤,导致月经过多、不孕、腹痛等症,严重时得切除子宫。(3)影响再次怀孕。再次怀孕受精卵不易在子宫的正常位置着床生长,造成前置胎盘或植入胎盘。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时尚可保留子宫,植入胎盘就没那么幸运了,只有切除子宫才能保住母体的生命,在没有医疗条件保障的情况下,前置胎盘和植入胎盘很容易因产时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死亡。(4)是导致妇女早衰。正常的妇女分娩是瓜熟蒂落,是自然现象,机体对此有充分的适应时间和准备。
3.避孕知识
3.1避孕的方法
常见的避孕方法有三种。(1)服用避孕药避孕。根据避孕药的不同可分为口服、注射、皮7埋植剂和外用避孕药。由于药性的特殊性,主要用于女性使用。(2)使用避孕工具进行避孕。避孕工具主要是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和宫颈帽、阴道隔膜等。最常用的避孕工具就是避孕套,也是男性最不喜欢的一种避孕方式。(3)进行绝孕手术,永久避孕。绝育手术主要是男(女),性输精(卵)管结扎、粘堵、栓堵等手术。
3.2目前的避孕现状
就目前来看,人们的避孕观念不是很强,在很多偏远的地区一般都不采取避孕措施。最普遍的一种避孕方式就是使用避孕套进行避孕。当然这种避孕方式的对象就是男性。很多人工流产来自于青少年这个群体,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由于对性的渴望和对刺激的追求往往就会忽略避孕,避孕意识不强,导致很多女大学生进行了人流手术。
3.3避孕失败原因的分析
(1)避孕套避孕失败的原因。不是从性生活一开始就戴避孕套,而是快到射精时才带,这样就有可能会失败;在使用避孕套时忘记将乳头小囊里的空气挤掉,如果在性交过程中可能出现避孕套破裂,引起避孕失败;在射精后,没有及时用手指捏紧避孕套将阴茎从阴道抽出,阴茎疲软后,避孕套口的橡皮失去作用,可能会使精液流入阴道;避孕套的型号选择不适用,过大容易滑脱。(2)算错安全期,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其实在安全期避孕是最不安全的避孕方式。 (3)避孕环移位,过期。在很多夫妻中,如果女方上了环就不会再采取避孕措施。但是由于避孕环的过期移位也会导致避孕失败。(4)由于避孕药受潮或过期,导致避孕失败。(4)避孕心切,混服了抗生素,起了消减药效的作用,导致了避孕失败。
4.措施
立足现状,在人工流产案例中未婚人人工流产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我们应该扩大性知识教育的覆盖面,尤其是在一些高中和大学,应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给学生普及健康的性知识,提高他们的避孕意识,指导他们使用正确科学的避孕方法,多多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人工流产对身体的危害,提高自身的保护能力。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最好入户宣传,开设各种咨询渠道,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服务系统。在医疗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地引进和改革先进的人流技术,把人流对人体的伤害尽量降到最低。
5.结束语
概言之,我们应该加强性知识和避孕知识的宣传工作,给大家普及正确的性观念,提高大家的避孕意识,。同时鼓励男性加入避孕的行列,可以有效地提高避孕的成功率,把降低人工流产率作为我们的终身目标。降低人生流产率,对大家的生殖健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悦虹,黄丽丽,林俊.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方法失败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2):97-99.
[2] 刘红蕾,龚琳,丁蓉.人工流产现状分析与术后计划生育指导[J].中国医学指南,2010,8(19):117-l18.
[3] 卿荣珍.人工流产妇女紧急避孕药避孕失败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0,2(35):31-32.
12.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基层党员责任区,现状分析,对策
党员责任区是基层党组织把党的建设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 是密切联系群众、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最基层的一种重要途径, 也是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党员作用, 增强党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党性意识的重要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 是发挥广大党员积极性的最佳平台, 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加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笔者所在的煤矿企业有近2000余名职工, 198名党员, 共设13个党支部。近年来, 通过在井上下主要作业场所设置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 全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离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团结和带领职工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比如一些支部在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上认识比较模糊, 抱着上边抓一抓、下边紧一紧的思想, 组织活动达不到常态要求, 导致工作出现照搬、照抄, 造成支部工作没有创新, 没有特色, 工作不积极主动。再者由于井下作业场所变动性较大, 一些支部党员责任区划分的不及时, 移动管理不到位, 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责任区“上联支部、下联职工”作用, 支部工作比较被动。此外, 由于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工作任务重, 要求严, 一些支部和党员没能把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往往顾此失彼, 缺少工作的系统谋划和详实分析, 找不到重点, 不知道从何入手, 导致责任区范围内的一些工作得不到落实。
上述问题的现状分析,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软与硬——实行竞争上岗激励, 像抓安全生产那样抓党员责任区考核, 在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党员责任区是落实党建目标的重要载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党员责任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既要有软性的制度规划, 又要有硬性的管理方法, 做到软与硬的结合、责任区范围内的文明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工无“三违”相结合, 建立健全党员责任区建设标准, 统一党员上岗标识, 坚持每旬责任区自评、每月小组点评、每季支部考核制度, 跟踪问效。党支部通过在责任区内开展“党员示范岗”竞赛活动, 在示范岗工作地点悬挂“党员责任区”标识, 不但为本单位、班组创先争优活动建立了标准、规范了工作流程、树立了党员标兵, 还影响带动了职工群众, 为和谐班组、和谐支部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党员责任区是强化党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有力手段。要把握切入点, 加强调查研究, 以解决问题来推动党员责任区活动的开展。加强责任区建设目标管理、量化考核, 把责任区建设和生产经营指标一并纳入企业党建考核体系, 使党员责任区建设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在布置安全生产任务的同时布置责任区工作, 在检查考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同时, 检查考核责任区建设开展、落实情况。做到“抓责任区建设从安全生产出发, 抓安全生产从责任区入手”, 使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注入实实在在的内容, 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真正让党员安全生产意识强起来, 党员牌子亮起来。
灌与导——实行典型激励, 让党员责任区和每一名党员都有“桥和船”, 在落实活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注重教育引导, 着力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员责任区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逐级明确责任, 强化工作措施,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逐步完善责任区网络体系、动态督查、典型引路, 营造党员立足本职比奉献、争先进的氛围。通过在责任区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经验交流会制度, 及时传递活动经验, 随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一线和职工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职工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 也都通过责任区的“小书记”这种“船和桥”的方式, 即把党的关怀传递给职工, 又把职工的期望传达给党组织, 保持了职工队伍稳定, 安全生产稳定。
二是要把握好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的切入点, 增强“参与”意识, 明确“围绕安全生产抓党员责任区建设, 抓好党员责任区建设促安全生产”的工作思路, 把责任区建设同基层党组织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一道去抓。要强化中心意识, 把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的重点, 逐步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遇有突发事件和临时工作时, 责任区随党员流动, 做到有党员的地方, 就有责任区设立, 就有党旗飘扬。
三是要通过抓典型、树形象的典型激励机制, 把责任区管理和日常规章制度相结合, 把加强责任区建设和文明生产、质量标准化相结合的方法, 来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先进事迹在一线、典型经验在基层的良好氛围。
束与放——实行相互学习激励, 激发党员责任区建设活动的创造力, 在健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杜绝责任区建设工作空白点。严格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员责任区”的要求, 不断完善责任区建设。将责任区活动同企业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矿井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党员责任区”活动, 即以责任区的形式交给每一名党员一块履行责任、发挥作用的“责任田”, 根据党员不同的工作岗位、个人能力和责任范围, 把党员应尽的义务按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名党员, 要求党员在自己的责任区内认真做好联系服务职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文明创建等工作, 从而形成以一个或几个党员为主体、以一定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区, 进而推进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工作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要规范好“党员责任区”活动的目的、原则、参与对象、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以及责任区的划分等六大主体, 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有规矩才有方圆。“放”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满足不同层面职工的需求, 帮助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安全与生产、生产与质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 增强中职工对责任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使党员责任区逐步成为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阵地, 形成“共建、共管、共享、共创”, 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受教育的区域环境。
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企业生产特点划分党员责任区, 明确党员责任区职责, 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开展“党员责任区”、“我为党旗添光彩”、与职工“结对子”等主题实践活动, 将工作细化, 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发挥好党员在急、难、险、重等工作面前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凝心聚力, 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奖与罚——实行业务考评激励, 增强“抓好党员责任区建设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理念, 在考核奖惩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要在责任区开展“流动红旗”竞赛活动。通过“一周一旗、一周一评”, 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工作业绩挂钩, 并作创先争优和党内评先的主要依据。各基层党组织要制定出台相应的目标管理责任状, 要求每名党员按责任状要求做好工作, 使责任区内的党员与企业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文明服务100%挂钩, 使责任区内党员负责人先锋模范作用在责任区、示范岗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工作力求“实、活、新”。“实”就是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不拘泥形式、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活”就是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做到安全与生产有机结合, 坚持“三多三少”, 即在计划布置上多一点指导性, 少一点指令;在开展活动上多注重实效, 少讲究形式;多开展一些有效的小型活动, 少一些教条式的会议。“新”就是要敢于创新, 适应新形势, 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和规律, 以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3.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 篇十三
【论文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建立在环境监测技术、污染物扩散规律、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自然界净化功能等学科基础上的。它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环境意识、环境科学日益发展的产物。
【论文关键词】:环境;建设
一、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系中,县市级处于管理体系的下游,点多面广,既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可宏观调控,又可微观直接影响接触建设项目,能能动全面的考察建设项目。因此,对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极为必要。
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市级违规环评环境污染影响大
在9-12月,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专项执法检察,查处未执环评项目3560个,未执“三同时”项目3211个,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禁止、淘汰、限制项目7560个。其中,4500多个违规建设项目建设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开展的“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中,所查处的违法排污企业竟有51%是新建的。这说明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情况存在很大问题。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不高
县市级小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重点常常放在工程分析及现状评价上,关于污染控制设备的选择的指导意义不强,国家没有控制技术分类和更新的规定。这些报告往往也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评价上,而不是以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景观可能产生的影响为重点。
环评文件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存在环评提出的环境污染控制设施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环评在基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效果。此类情况在第三产业类和小型工业类建设项目中较为常见,建设单位按照环评报告的`建议建设了相应的环保处理设施,但实现正常运转后仍达不到治理效果。
3.监管能力建设不足
目前,国家基层环保部门均实行双重领导,即行政上隶属当地地方政府管辖,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环保部门领导。由于人、财、物都属于地方,基层环评执法就难免受制于地方,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局限于地区发展水平,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
另外,国家、省、市环保行政机构对基层环保局的任务布置得多,宏观指导少,对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效能和严格执法的监督指导不够,使基层环保局负责的中小型项目的环评执法压力大、难度高上级环保机构对下级的执法监督不力使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环评执法常常得不到有效保证。
4.公众参与不足
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强调不充分,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基本上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进行的。调查表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等条件下,往往调查范围窄,调查对象少,代表性差;再则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内容、污染状况、污染损害不了解,很难发表有价值的意见。这样,造成个别项目即使环评阶段有公众参与,实施生产后仍然会造成对项目周围社会环境、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不断,公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维护。
三、思考与总结
要加强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保部门自身职能,提高对不法行为的监察力度,首先要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很多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是由于环保部门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促进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是中国所有环境制度有效实施、促进环境管理的保障。
宣传教育是开展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制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经理、厂长的环境法制意识,能使人们自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正确行使职权,形成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执法氛围。
加强环评管理除应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其执法观念,还要协同相关部门一起来参与环境管理,相互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环境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改善还有助于环境影响报告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环评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为保障环评质量与环评单位的权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该监督收费管理办法的实施,履行统一监管的职责,在市场运行中,给以正确引导,在报告书审查中尤其要特别跟踪、加强稽查,遏制不正当竞争,建立市场秩序。
加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使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环评意见更为合理。基层环保机构要加强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确定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规定公众参与的形式。
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加强基层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改进和完善基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14(4):61~64.
[2]《中国环境年鉴(1994-)》,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现状及分析】推荐阅读:
创建基层妇女组织示范点工作总结09-23
基层妇女工作调研报告06-23
妇女基层工作调研报告09-08
合理化建议基层党员队伍的建设现状及思考08-20
关于辽宁省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问题的调查问卷10-26
第10期(省妇联走访慰问各界优秀妇女典型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12-04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12-07
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12-04
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09-22
县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