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研究的论文(精选2篇)
1.机电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研究的论文 篇一
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总结
(井下轨道运输)
在接到“对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评价对标”的通知后,我队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及轨道机电维修人员对井下大巷轨道运输系统严格按照对标标准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自检对照标准考核成绩为96.8分,在运输装备水平、运输设备安全保护和设施、运输设备检修、运输设备运行环境、节能降耗等方面都做的比较完善,杜绝各类机电运输事故和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在装备水平方面,一是运输设备完好率达到85%以上,考评得满分,电机车及矿车达到台台完好;二是轨道及道岔的合格率较高质量达到合格品以上;三是在电机车行车保护方面,每台电机车都装备逆变电源或新型照明、机车自动断电开关、车载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检测报警仪,以及便携式对讲机,这为电机车行车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四是运输设备运行实现自动化,机车井下运行全部实现由地面“信集闭”系统控制,杜绝了运输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机车运输效率。
在看到我矿轨道运输系统完善先进的同时,又暴漏出一些不足。在非主要轨道运输线路及道岔自检合格率为79%,井下大巷个别巷道面貌不好,巷道地鼓、片帮,影响了轨道质量,对电机车行车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斜巷轨道运输方面中央下山轨道挡车装置与绞车未联动;在运输设备自动化管理方面,与五优矿井建设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虽然在资料管理、设备档案、试验采用了微机管理,但是未建立轨道运输设备周期检修预警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运行智能诊断决策分析系统;职工培训还存在一些不足,新上岗职工对岗位应知应会、设备性能还不了解,手指口述执行不完善,这些都对安全运输生产造成了隐患,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队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对不合格的轨道及道岔及时进行维修,抓紧完善中央下山轨道挡车装置与绞车的联动,要重点抓好职工安全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
运一队
2010年11月5日
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总结
(井下轨道运输)
运一队 2010年11月5日
2.机电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研究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机电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从江苏省海安县发改委了解到, 2010年1~4月份我县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99.78亿元, 增长24.52%, 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5.9%。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达252家, 比2009年底增加6家。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县工业最重要的一极。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 我县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形成锻压类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电梯零部件、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四大特色板块,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截止到3月份, 板块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37.5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的20.8%, 比上年同比增长33.45%, 成为全县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集群。
调研情况分析
2010年3月初, 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组织多名专业教师对海安县具有代表性的机电类现代企业进行了调研。参加调研的教师对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进行了考察, 并围绕在岗职校生的爱岗敬业、学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职校生在企业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企业老总、人事主管进行了深入交流, 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调研企业情况简介江苏鹏飞集团是知名的水泥生产线出口制造商;江苏瑞安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现代化综合机械制造公司, “亚洲第一杠”———“超长滚珠丝杆”是它的拳头产品;南通恒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数控卷板机、高强度校平机、型材弯曲机的规模最大的制造基地;海安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集机械、电子、化工、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曲轴生产基地。这些企业的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 传统金工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 国产设备比例小。总体看, 所调研的企业设备精度高, 高新技术含量高, 制造出的产品质量高, 国际竞争力强, 代表了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调研发现, 这几家企业现有机电技术人才中绝大部分直接从中职、高职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收, 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人员较少。企业人才学历主要包括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职学历等, 人员整体平均年龄低。一线操作人员大部分是中职毕业生;一线管理人员是高职学生、专科生及少量中职生;技术岗位和决策层人员主要是本科生、硕士生。其中适合中等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有:一线设备操作工、设备维护与维修工、机电产品装配调试工、产品质量检测员、生产一线管理员 (如工段长、车间主任等)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调研还发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素质 (如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基础技能;具有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应变、创新能力。
机电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基地, 培养是否合格, 关键看毕业生能否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机电专业是我校5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拳头专业, 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近年来, 我们不断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 对机电专业投资是最多的, 其装备也是最先进的。虽然我校机电专业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机电专业已经是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专业, 我校也成为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
学生学习时间问题目前, 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学习时间的缩减造成课程结构及设置难以达到规定要求有关。众所周知, 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 生源素质以及学习兴趣都较差, 尤其机电类专业男学生调皮的居多。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是三年, 而第三学年学生基本都在工作单位顶岗实习, 这就使得学生需在两年内将所学专业的内容全部学完, 势必造成很多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学习跟不上, 对学习失去兴趣, 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问题当前的课程设置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 课程与企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有很大的脱节。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比较模糊;专业课内容重复, 相互交叉;课程内容太难, 脱离学生实际。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教材问题机电专业的教材未能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及时更新, 与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与行业接轨、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实际、学校软硬件配备、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我校非常重视专业开发工作, 根据海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 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增加专业适应性, 努力使专业设置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上坚持稳定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着力打造我校机电一体化等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进行新专业的开发工作, 拓宽专业业务范围, 如机电设备调试、模具设计、车工、钳工等。
教学目标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机电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事机电技术相关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 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有针对性。我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确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改目标和思路, 贯彻执行“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总体要求, 成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业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课程开发团队, 在经过广泛调查, 听取各方面意见, 并经过多次专门会议讨论后, 对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进行了整体研究, 提出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标准。教学目标具体到设备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装配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等职业岗位。如机床操作人员要以机床结构和操作为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设备维护与维修人员应侧重于培养机械原理知识及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联调能力。
教学体制与模式应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做出调整应以职教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求为指导, 面向就业, 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 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 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 构建职业岗位技能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我校初步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按其课程性质和用途划分为五大模块:由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组成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岗位实践模块以及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中再设立若干个小项目模块, 针对每个小项目模块设计出知识教学目标和技能教学目标, 确定应开设的一体化项目模块课程。
教学内容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应满足企业基本要求, 体现“实用、够用、管用”原则, 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 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增加学生动手锻炼时间, 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习惯、兴趣为基本把握点, 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 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 这样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 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操作人才。
科学制定定向培养方案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面向就业的、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磨练学生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职业学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育人, 更应该成为沟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最好桥梁, 学校应当承担起协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一社会责任。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根据行业需要和岗位要求, 建立了完善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业定向培养模式, 推进了海安人力资源建设步伐, 大大缓解了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
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来规划职业教育体系, 相关职业课程均参照业内岗位规范和用人要求来建设, 并随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更新。“立足实际, 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保持强大活力的根本, 也是我们不变的职教理念。我们的职业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大纲编制和教材设计, 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中心的实践型职业教育体系, 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采用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 充分解决学生就业和单位用人的难题。我校先后为申菱电器、海建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岗位培训, 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定向培养计划, 与企业共同编写岗位技能课程大纲, 对学员进行定向培养, 将岗位实训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完成岗位教学阶段的学习, 经考核合格后, 才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参考文献
[1]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4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2010-05-18].http://fgw.haian.gov.cn/zghaweb/infodetail/?InfoID=2670210b-7021-4ef0-aaee-8bf7ec0fc9d2&CategoryNum=004002.
[2]常州市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关于2006年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EB/OL].[2009-09-01].http://www.czlgj.com/keti/read.asp?id=96.
【机电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研究的论文】推荐阅读:
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总结11-10
过程装备制造技术10-11
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10-26
装备产品订单管理09-26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10-03
9.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2003.174号文)06-17
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培训10-08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分析论文11-24
中小学校装备类公用经费管理办法08-23
学校装备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