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1.健康饮食教学设计 篇一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蔬菜食用部位的了解。
2、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蔬菜营养。
3、能够用几种分类规则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已经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蔬菜。
2、每组3-7种蔬菜,如:白菜、豌豆、黄瓜、丝瓜、马铃薯、西红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小组讨论
1、介绍几种常见的蔬菜的营养的知识。
2、引导学生与小组同伴一起观察桌面上的各种蔬菜,说一说这些蔬菜的颜色,吃什么部位?有什么营养?
(二)集体分享
1、组织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是什么蔬菜?什么颜色?我们吃它们的什么部位?
2、提问:你知道这些蔬菜有什么营养?
3、小结: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因此小朋友们要多吃蔬菜。
(三)整理蔬菜
1、出示分类筐,引导学生讨论:要整理桌子上的蔬菜,要怎么整理?
2、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的分类规则将蔬菜整理到不同的框子中。
3、组织学生互相检查讨论分类是否正确。
2.健康饮食教学设计 篇二
----------------------------------------------
程体系分为法学类、管理学类、技术类以及其他学科, 并按照这种板块来安排学时, 这种做法并不合理。通常, 法学学科课程包括主干的知识产权法律类以及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基础法律课程;管理和经济学科课程包括主干的知识产权管理, 以及基础的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等管理和经济基础课程;技术类学科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理工科基础课程;其他学科课程包括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科学导论等。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照全才培养的目标来进行设计的, 不利于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行发展。合理的做法是, 将这些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板块, 在必修课中体现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产权管理知识基础以及方法实务课程。而在选修课中, 体现学生的兴趣特长, 学生可以选择原来第二板块中的会计作为自己将来发展的领域, 也可以选择原来第三板块中的电子或计算机作为深入研究的领域。如此, 就不用浪费时间粗浅广泛地涉猎所有领域的知识, 而是有针对地及早地塑造该领域的知识产权技能。
3.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实践课程是培养“知识—实践”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中应当适度增加教学实践和实验环节的比重, 在实践课程环节中, 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技术、管理和法律实务方面的实践能力, 以匹配知识产权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论文的写作和课题的研究, 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研究专门问题的能力, 对接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法院、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实务机构, 寻找课题的研究方向, 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场所, 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平台。
4.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实务型兼职教师。聘请知识产权实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这是美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聘请知识产权实务人员为兼职教师, 讲授知识产权管理实务、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等实践型课程, 以及担任阶段实习、毕业实习的指导老师。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务人员来校举办讲座, 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活跃学生思维, 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以请法院的知识产权庭在学校模拟法庭开庭审理案件, 让学生对案件的审理过程有直观的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政府相关部门、法院等实务部门进行调研, 获取实际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玉壁.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及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 2005,
[2]王国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0) :41-42.
[3]胡开忠.当前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的方向[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6.
[4]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产权, 2006, (1) :310.
[5]徐萍, 庞翠华.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 2007, (5) :113-117.
作者简介:马可 (1977-) , 女,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和法学理论研究。长, 服务社会。
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饮食与健康》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 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对于维护其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力增强了,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营养不足引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例如大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 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等等。另一方面, 由于营养素摄入过量导致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大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此, 许多国内学者对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饮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剖析, 结果令人深思, 让人警觉。就我国东部发达区域而言, 周丹[1]通过对南京1400多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调查表明, 学生的膳食结构存在着很多不足, 仍然处于“高谷物膳食”类型。突出特点为总体营养水平较低, 以粮谷类为主, 而动物性食品和蔬菜、水果类食品摄入不足, 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蛋白质的摄入以动物肉类为主, 水产、禽肉类摄入较少。学生中有不良饮食习惯者较多, 挑食现象严重以及生活没规律, 甚至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 使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失衡, 早、中、晚餐比例严重失调。这些问题的出现, 食物供应是一方面的原因, 更主要的是营养知识的贫乏和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 在我国高校中开设《饮食与健康》这一课程非常必要, 将营养教育纳入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 使其掌握正确的营养知识, 树立正确的饮食态度, 从而改变饮食行为, 为成为一个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21世纪建设人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现代大学生《饮食与健康》教学内容初探
目前, 对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饮食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已陆续有报道, 有关饮食与健康的专著和科普读物也有出版。然而对于大学生《饮食与健康》的教学, 也就谢海燕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而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专业教材稀少, 且提出的相关教学内容不足。因此可以说, 对于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同样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然而饮食也不只是生存的自然需求, 也不是一个仅与营养学相关的单一问题。正如谢海燕所指出的, 从人本身来看, 饮食涉及年龄、性别、民族、工作岗位与居住生活环境等;从物质的角度来看, 饮食涉及种类、成分、原料产地、搭配加工, 使用方式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饮食涉及民俗、习惯、经济、道德等。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饮食与健康》教育不仅是传播营养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 而且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良好方式。本文将从饮食健康基础、构建平衡膳食宝塔、药食同源和饮食本草、走进饮食这四个板块对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索。
1.“饮食健康基础”板块内容初探。
只有对饮食健康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之后, 才能够学会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和平衡营养, 故而这便成为《饮食与健康》这门课程首先要讲解的内容。一个人要生存, 就必须吃东西, 食物进入人体后, 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呢?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哪些元件组成呢?大学生要健康成长, 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合理吸收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是什么呢?每天所吃食物的营养价值是高是低呢?现代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每天都有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 常见食品的卫生问题无疑是需要密切关注的。这些都属于饮食健康基础的内容。因此, 本板块由四部分内容组成, 包括人体的消化吸收、大学生成长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常见食品卫生问题。通过这一板块内容的学习, 让大学生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吃和平衡饮食的重要意义, 常见食物的卫生问题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同时, 也为之后三个板块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建平衡膳食宝塔”板块内容初探。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食品工业也日新月异, 出现在市场的食物产品更是琳琅满目。面对种类繁多的食物品种, 大学生应该如何从中选择恰当的食物, 构建自己的平衡膳食宝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本板块中, 将紧密结合学校食堂食物供应状况和市场食品种类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 比如一日三餐该如何选择食物, 该搭配什么食物满足不同季节身体的需求。另外, 面对国外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在中国的崛起和国内快餐店的兴起, 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的营养价值将有待了解。对于市场上花色多样的饮料、零食和保健品, 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呢?大学生消费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将是现代大学生构建自己的平衡膳食宝塔时直接面对的问题。因此, 本板块将由六部分内容组成, 包括一日三餐、四季饮食、直视快餐、饮料消费、零食问题和保健品选择。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 让学生对现代饮食业有深入的了解, 能够从营养学的角度剖析市场上各种食品的价值, 从而得以从品种繁多的商品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食物, 合理安排饮食, 健康成长。
3.“药食同源和饮食本草”板块内容初探。
食疗和养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饮食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版块将针对大学生常见的疾病, 包括缺铁性贫血和钙摄入不足等问题, 从现代饮食的角度出发, 介绍疾病的食疗方法和饮食注意原则, 使学生明白食疗重于药疗, 并能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 强壮体魄。
4.“走进饮食”板块内容初探。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饮食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 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 我国的菜系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 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 形成了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人们口中常提的八大菜系, 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这八大菜系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可以说每种饮食后面都蕴藏着一种文化,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精彩绚烂。这些都是大学生真正“走进饮食”时, 将要触及的重要内容。因此, 本板块由四部分内容组成, 包括我国的八大菜系、各民族地方特色小吃、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世界饮食文化。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 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的饮食状况和中华饮食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 同时对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有所了解, 扩大知识面。
三、小结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 其膳食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未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而学生饮食不平衡和其营养知识的匮乏密切相关。本文从四个板块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置, 由浅入深的使大学生了解饮食, 走进饮食, 并紧密结合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和食品学科发展的前沿, 举例阐述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使大学生学习该课程后, 能够全面发展。
摘要: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人才, 其膳食营养是否合理影响着未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本文基于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饮食不平衡状况论述了在高等教育中开展《饮食与健康》课程的必要性,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从饮食健康基础、构建平衡膳食宝塔、药食同源和饮食本草、走进饮食四大板块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置。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周丹.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8) :199-200.
[2]刘娟.重庆师范大学学生饮食行为与健康调查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 :94-96.
[3]韩多红, 马国泰, 张锐, 杨小龙, 唐培礼.河西学院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健康调查[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2) :72-83.
[4]温青娟, 李建喜.《饮食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S1) :64-66.
[5]项巍.《饮食与健康》教学案例[J].科学课, 2007, (1) :26-29.
3.“食物与健康”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卫生保健课程标准、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护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1)食品污染的概念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3)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要求。
2.教学难点
(1)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别食物中毒与消化道传染病、食物过敏等疾病,确定教学难点——食物中毒的概念与特点。
(2)由于食品添加剂种类多、使用广泛,学生难以把握使用原则,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要求。
二、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因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了具体的三个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答完成学习目标。教学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部分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帮助他们理解食品污染的危害及预防,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加深理解;讲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采用案例及PBL 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其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主动学习、相互合作,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支撑,以学生主体、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指导思想,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使认知建构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起到指导、点拨和促进的作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
三、教学过程
1.任务准备
课前通过QQ群上传学案,让学生自主复习、预习,引起悬念,提出“亚硝酸盐与食物有何关系”等问题。课堂上通过案例创设探究食物与健康的学习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2.任务完成(设计三个学习任务)
(1)任务一 认识食品污染
环节一:看一看(食品污染的定义)
通过观看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并明确食品污染的概念。
环节二:议一议(食品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
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组内总结食品污染的种类及对健康的影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启发学生总结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从而有效突出教学重点。
环节三:练一练(总结)
推选小组代表作为小老师发言,交流小组讨论结果。总结学生讨论结果,滤出错误信息,强化正确信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攻克难点。
(2)任务二 认识食品添加剂
环节一:学习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种类
启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食品添加剂,接着教师通过图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种类。
环节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要求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分组讨论,总结出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要求,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3)任务三 理解食物中毒
环节一:学习食物中毒的定义
通过展示食物中毒图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突破教学难点——食物中毒的定义。
环节二:学习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
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总结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任务评价
(1)随机挑取一组学生进行展示,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
(2)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3)完成任务后学生和教师分别填写过程性评价表。
(4)建立与三个任务相配套的习题库,习题测试系统依据通关原理反馈学习效果,实现即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4.任务拓展(课后)
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分组收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讨论“生活中卫生工作人员遇到食物中毒事件该怎么处理”。
四、教学反思
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处理要贴近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种处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应用多媒体教学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和启发式原则,使学生顺利实现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4.健康饮食教学设计 篇四
一,设计思路:
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多的人关心的不仅仅是能否吃饱,而是合理的饮食如何能保障我们的健康.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儿童身体状态普遍不尽人意,这很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种种饮食习惯有较大的关系.我们这个活动的设计就在于让孩子们认识到饮食和健康的关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主题包括三个次主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健为先”“预防食物中毒”.
二,活动目的:
1,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特点.
2,知道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了解食物中毒带给人们的危害,增强预防食物中毒的意识.
三,活动课时建议:
本活动建议4课时完成,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
四,活动计划
经过修订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始前增加了制订活动计划的环节.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活动,计划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就研究方法而言,制定活动计划正是开展课题研究或组织主题活动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组认真讨论,尤其要关注活动过程的设计,使每个小组都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来.
五,活动分析:
(一)“民以食为天”.
1,“调查”.通过让学生调查同学家里的用餐情况,了解一般家庭的饮食习惯和平时家庭主要的食物品种.从而对饮食有初步的了解.但每个学生家庭条件不同,饮食标准也就不同,建议我们的教师不要对统计结果做详细的分析,尤其是班内有些孩子家庭条件较差,教师更不能公开他的调查统计数据.
2,“描述”.这里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常吃的食物做一个统计和描述,加深对家庭饮食结构的了解.
3,“观察”.要求学生到自己家附近的小吃店进行观察,了解小吃店的饮食品种和经营情况,活动最好分小组进行.“从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 ”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4,“节日饮食”.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同节日有不同的习俗,在饮食方面也有不同的讲究.这里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中华民族的节日饮食和习俗,并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5,“信息求助”.要求学生对我们每天吸收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分类,明确我们身体成长中有哪些必需的营养成分,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对于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适当的活动,如“日记记录”,“调查报告”等形式.
6,“讨论”.在上一活动步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偏食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二)“食以健为先”.
1,“健康摘录”.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营养和健康的知识,案例,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
2,“想一想”.这项活动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我们罗列的几个问题只是一个提示,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与饮食健康有关的问题.
2,“小营养师”.要求学生调查身边伙伴们的饮食情况,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征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
3,“健康卫士”.有的食物若食用不当就会危害我们的健康.这种现象虽不常见但确实存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或采访有关人士来解决.
4,“对对碰”.有的食物可以互相搭配食用,有的食物搭配起来反而对人体有害.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或问问长辈,什么食物不能搭配食用 了解一些食物搭配的学问以免误食而损害自己的健康.
(三)预防食物中毒
1,“触目惊心”.通过观察图片直观的`感受食物中毒的情景和由此带来的危害.
2.“说一说”.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一说食物中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如果学生有食物中毒的经历就让他们说说是什么东西中毒,感觉是什么 有什么症状 是怎么治愈的 有什么感受 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3.“探究”.先让学生看书上出示的几幅的图,然后分别说说是什么意思.重点探究食物中毒的各种原因,以及食物中毒的是怎样发生的.
4,“议一议”.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途径,方法和结果,重点交流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5.“警钟长鸣”.发生了食物中毒怎么办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筋,一般是马上把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危急病人就要及时拨打“120”电话,请求急救中心救治.需要提示的是,拨打“120”电话时,应该说些什么 怎样说明情况
6.“举一反三”.启发学生讨论,除了拨打“120”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应急措施.
顺便说一句,我们对这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使用,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希望教师不要把资源包当成教科书或一般意义上的教材,而是当成一种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活动的辅助工具,对各项主题活动也不应该是一般的讲授,而是为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所以如果出现资源包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或者资源包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可以拓展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资源包的意义,才能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
五,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本主题的总结评价是将学生在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星级的方式体现,这种评价比较直观但不容易把握,因此,教师在开展评价前要提出要求,以便学生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力求每次活动的评价能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
2,拓展延伸:
什么是垃圾食品,怎样对待垃圾食品 这是本次主题活动生成的新问题.这里作为拓展延伸的活动内容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进一步的探究和实践.
参考资料
绿色食品:
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待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它涉及粮油类,蔬菜类,果品类,饮料类,畜禽蛋奶类,水产类,酒类和其他一些食品.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 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组成.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儿童偏食挑食可致近视
预防近视眼,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偏食和挑食,食谱要多样化,保证获得眼睛生长发育和维持功能所需的各种营养.对患了近视眼的孩子,也可以辅用食疗,如要少食酸甜食品,因为食糖过多,会使血中产生大量的酸,而酸性的食品也会产生大量的酸,会影响食物中钙离子的吸收,这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让孩子多食一些健脾养胃和补益气血的食物,如龙眼肉,山药,胡萝卜,山芋,芋头,菠菜,小米,玉米等.也可多食用一些桑椹,黑豆,红枣,核桃仁等食品,能养心安神明目.还应补充蛋白质,钙质和磷质,维生素等.补充锌和铬等元素也很重要,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等中含锌量较高;牛肉,谷物,肉类,肝类等物品中含铬也较丰富.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指南
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人要吃,但未必人人会吃.
1.食物要多样,膳食组成应包括多种食物,谷类,豆类,动物性食品,蔬菜,水果等,它们所含营养素不同,混食可以互相补充,偏食很难达到合理营养;
2.粗细要搭配,多吃些粗米,面和杂粮,膳食纤维能够刺激肠蠕动,减少便秘,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结肠癌;
3.饥饱要适当,避免超重或消瘦,不要暴饮暴食;
4.三餐要合理,早,中,晚餐热量分配比例以30%,40%,30%为适宜;
5.限油腻,不要吃太多的脂肪性食物,植物性食品来源的脂肪要占总脂肪的2/3;
6.少吃盐,建议每人每日不超过6克;
7.少吃甜;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 篇五
一、计划设计的概述
(一)计划设计的概念
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计划是有利于选择优先项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明确目标,指导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行动。计划是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的依据。
(二)计划设计的原则
1.目标原则:计划要有明确的总目标和可行的具体目标,使计划设计有明确的方向,计划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开展,以保障计划目标的实现。
2.整体性原则: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是整个卫生发展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在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时不仅应全面理解和考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自身,而且需要考虑项目与整个卫生发展规划的协调一致。
3.前瞻性原则:制定计划时要预计未来,有一定的先进性,考虑人群需要、资源、环境条件的长远变化。
4.弹性原则:在制定计划时使计划留有余地,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5.从实际出发原则:在计划制定中要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才能真正符合目标人群的需要。
6.参与性原则:计划涉及到的各人群、机构都应参与计划制定,如目标人群、合作伙伴、投资者、健康教育人员等。
(三)计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在实践中,人们可能依据不同的思维逻辑和系统工作方法进行计划设计,不同机构或组织的健康教育项目招标也可能对健康教育计划提出特定的要求。但一般而言,进行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基本上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计划前研究
(1)对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优先项目;
(2)对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健康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3)进行政策、环境与资源分析,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4)目标人群分析,以便确定适宜于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内容和方法。
2.计划设计
(1)制订健康教育目标;
(2)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活动;
(3)确定健康教育评价方案;
(4)制定活动进度表;
(5)制定经费预算。
二、健康教育诊断
(一)概念
健康教育诊断又称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是一个为科学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的过程,指在人们面对健康问题时,综合运用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学、统计学有关方法和技术,通过系统的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判断,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健康教育诊断的目的是了解社区的特点,确定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主要健康问题、社区内组织机构、政策、资源现状等的过程。
当代健康教育领域最有代表性、也被最广泛应用的健康教育诊断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PRECEDE_PROCEED模式,又称为格林模式(图11-2)。
PRECEDE-PROCEED模式中
PRECEDE-----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着重应用于健康教育诊断;
PROCEED-----指实施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手段,侧重在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与评价。
PRECEDE-PROCEED模式不仅是一个健康教育诊断的模式,也是开展健康教育评价的模式,对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都具有指导意义。
健康教育诊断是计划设计的基础
依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二)社会诊断
1.社会诊断内容
内容:目标人群的健康、生活质量、所处社会环境
生活质量:如人均收入、住房条件、交通状况、环境质量、食物供应、卫生服务、教育
社会环境:分析影响健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服务等因素,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群的受教育水平、人群崇尚的信念和信仰、风俗习惯,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等。
2.社会诊断方法
对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评估,通常通过问卷调查等定量方法直接从人群中获得,可以参考已有的生活质量量表设计问卷,也可以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或研究的特定问题进行专门的设计。
社会诊断同时也必须十分重视反映群众主观感受和社会需要的定性研究。
常用的方法有:①知情人座谈会,邀请社区卫生行政领导、有关卫生专家、社区工作者、各有关组织和群众代表等知情者提供社区需求的信息;②个别访谈,与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交谈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③利用常规资料,如卫生部门提供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入院率、出院率等资料,以及从既往文献中获取数据;④现场观察;⑤当用上述方法仍有不足时,可用专门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甚至普查,但提倡采用快速社会学评估方法。
(三)流行病学诊断
确定影响目标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哪些,包括躯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并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
重点评估这些问题的发生率、分布、强度、危害等
可能涉及躯体、心理、社会健康问题
资料最终能够回答:
1.威胁人群的主要疾病/健康问题是什么?
2.该疾病/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
3.哪些人群受这些疾病/健康问题的影响,有什么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
4.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地区分布、持续时间等;
5.需要优先解决的是什么疾病或健康问题?对哪个(些)疾病或问题进行教育干预最敏感,效益可能最好?
(四)行为与环境诊断
区分影响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与非行为因素
以高血压为例,酗酒、高盐饮食是行为因素,而遗传倾向、糖尿病等即非行为因素。
分析行为因素的重要性和可变性,确定优先干预行为
分析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和可变性,选择环境改变对象
行为的重要性:
①行为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密切程度。
关系越密切,行为的重要性越高;
②行为发生的频度。
发生频度高,行为的重要性相对而言更大。行为诊断通常采用个别访谈、小组讨论、现场观察等定性调查方法进行,也可以通过复习文献资料、问卷定量调查等方法进行。
行为与环境诊断
行为的可变性
低可变行为的特点:
①形成时间已久
②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之中
③既往无成功改变的实例
高可变行为的特点:
①行为正处于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时期
②行为与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关系不密切
③在其他教育中已证明可成功得以改变
④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五)教育诊断
分析影响行为的因素: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
倾向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
包括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等
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促使某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包括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发生在目标行为之前
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减弱的
包括社会是否支持、同伴影响、周围人评价、个人采纳行为后的感受等,发生在行为产生之后。
管理与政策诊断
分析组织机构内可能促进或干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发展的政策、资源
包括:拟干预项目所需的、可利用的资源,影响项目实施的组织阻碍因素或促进因素,可利用的政策或必须改变的政策
获取资料的方法
收集现有资料:卫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各种统计资料、相关文献等
定性:专家座谈、目标人群访谈、利用现场观察等
定量:抽样调查或普查等
三、确定优先项目
重要性原则
致残致死率高、受累人群数量大、分布广、行为因素与疾病结局的关系密切
可变性原则
具有较高可变性,通过干预能改变
可行性原则
可控、可测量、易被接受、成本低、效益高
四、制定计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是对计划的理想最终结果的描述,是宏观的,给出计划在总体上的努力方向
(二)具体目标
为实现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具体、可以测量的目标
具备以下特征:具体、可测量、可实现、有时间性
WHO——谁?即目标人群是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即目标中具体要改变的是什么?
WHEN——时间范围?即计划在多长时间内实现上述变化?
WHERE——在哪里?即计划实施的场所?
HOW MUCH——变化程度?即发生多大幅度的变化?
分为三类:
1.教育目标:改变内容为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如卫生保健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行为技能等。执行该计划一年后,项目学校:
(1)知识方面:80%青少年能说出三项以上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2)态度方面:75%青少年更喜欢与不吸烟的人交朋友。
(3)技能方面:60%青少年学会如何拒绝第一支烟的技巧。
2.行为目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预期改变的内容为健康相关行为,以某行为的发生率、改变率表示。执行该计划一年后,项目学校:
(1)60%青少年吸烟者戒烟。
(2)70%青少年劝阻家人不吸烟。
3.健康目标:表达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变如疾病有效控制率、发病率、死亡率等。
从执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到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健康目标的选择取决于该计划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可能在执行期间产生的健康效应。一个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干预项目的中、长期目标(5年、l0年)采用高血压患病率、脑卒中发病率等指标是适宜的,例如,“执行计划5年后,社区35岁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下降10%”。但对于一个短期计划来说,并非必须制定健康目标。
五、确定干预策略(框架)
(一)确定目标人群
一级目标人群:是计划希望改变其行为,改善并促进其健康的人群,是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的人群。
二级目标人群:指对一级目标人群采纳健康行为有直接影响的人群,与一级目标人群关系密切。(父母、家属)
三级目标人群:指对计划的成功实施和计划目标的成功实现有重要影响的人群。(医生、投资方)
(二)确定干预策略
1.教育策略:以增加目标人群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常用的方法包括三个类型:信息交流、技能培训、组织方法。
2.社会策略:包括发展和运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来鼓励人们形成并巩固促进健康行为,规范和约束人们的危害健康行为。
3.环境策略:通过改善和创造支持性环境,促进有益于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巩固。
4.资源策略:通过动员、筹集、分配、利用社区中有形和无形的资源、途径和方法。
(三)确定干预场所
1.教育机构:如学校、幼儿园等,可以组织系统、正规的教育,在其行为形成阶段进行干预
2.卫生机构:如医院、诊所等,利用居民在发生健康问题时对健康教育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发挥专业人员优势
3.工作场所:员工面临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一致,健康问题相似,有针对性、有组织、利于实施
4.公共场所:包括商场、车站等,流动性大、密度高
5.居民家庭:利于深入教育,效果较好
制定实施及评价方案
1)调查研究阶段:收集资料,进行基线调查,形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确定监测和评价方案。
2)实施的准备阶段:包括材料设计与预试验、材料生产、人员培训、物质资源准备等。
3)实施阶段:全面开展教育、干预,落实每一项干预活动。
6.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篇六
彭店子初级中学
李玉香 《网络交友的危害性》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之中,不能自拔。本节课我们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充分认识网络交又的危害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网络的利与弊。
2、充分认识网络交友的危害性,懂得网络交的原则。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真正做到科学上网。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网络交友原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交友。
四、教学方法:合作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短片《享受网络,享受生活》,导入新课。
指名谈其网络的好处,并做现场调查(有多少人喜欢与网络结缘),结合亲身体验谈谈自己上网体会。
(说明)让学生感受到网络已成为一种时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教学目标(大屏幕展示)知识目标:
1、认识网络的利与弊。
2、充分认识网络交友的危害性,懂得网络交的原则。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真正做到科学上网。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三)、认识沉迷网络的危害:
网络世界精彩无限,鼠标轻轻一点,便可游遍祖国大江南北,结交无数好友……但网络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很多的无奈:播放视频短片(一些青少年迷恋网吧)学生讨论:迷恋网吧的危害(师小结沉迷网络的危害):
明确:
1、浪费时间
2、浪费钱财
3、上当受骗
4、影响健康
(四)网络交友的危害:
结合具体案例,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案例一
2009年的情人节,女孩小张从潼南只身一人来到重庆,与网友陈本玮见面。之后将其带到自己在渝中区的出租屋内。当天夜里,犯罪嫌疑人陈本玮伙同陈珍兵在其出租屋内,采用威胁、捂嘴等暴力手段,将小张强奸。案例二
一初中女生上网认识了一个男朋友,这个小伙子说自己家里困难,上大学没钱,请她资助,并答应毕业后带她远走高飞。女孩信以为真,带着父母的五万元血汗钱悄悄与网友见面。结果,钱被骗走,人也逃之夭夭。女孩伤心至极,投河自尽…… 师小结:网络交友的危害
(说明)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交友的危害。
(五)网络交友的原则: 学生讨论后明确 :
1、交友要谨慎
2、不要随便见网友
3、见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六)小结:网络世界固然精彩无限,但网络是虚幻的,它是一把双刃剑,让我们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科学上网,正确交友,健康上网。附板书设计
网络交友的危害性
1、交友要谨慎
2、不要随便见网友
7.健康饮食教学设计 篇七
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13章第1节第一课时, 以关注人的健康问题为出发点, 教会学生如何拥有健康;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关注自身、珍爱生命。本节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 还补充了相应的法制教育。
二、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药品说明书,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健康的概念。
(2)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 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的危害。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和作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 情感目标
(1) 体会健康的条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增长关注人类健康, 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如何拥有健康、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关注自身、珍爱生命。
六、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
播放视频“过劳死”。
提问:这段视频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健康很重要)
什么是健康?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健康呢?
第13章健康地生活
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
健康的概念:
(1) 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2) 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
(3) 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
健康状况小测试
评定方法:
把每道题的分数加起来, 参照以下标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评价参考:
50—64分:你的健康状况良好;35—49分:你的健康状况较好;25—34分:你的健康状况一般;小于25分:你需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 生活有规律; (2) 膳食合理; (3) 合理用药; (4) 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提问:什么是生活有规律?
生活有规律:每个人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时, 必须合理调节学习与休息, 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关系。
合理膳食:
出示合理膳食宝塔图片。
吃的食物中应尽量包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足够的能量。
提问:那么, 合理膳食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还应该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食物、防止暴饮暴食。
合理用药: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难免会有头痛、发烧的现象, 这时我们难免会吃药。
提问:吃药时, 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 用药前要明确诊断; (2) 用药剂量要适当; (3) 用药时间要科学; (4) 用药途径要适宜; (5) 联合用药要合理; (6) 慎用抗生素。
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吸烟、酗洒、吸毒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 为什么呢?
酗酒的危害。
提问:酗酒对人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有危害?
对胃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有损害。持续过量饮酒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
酗酒除了危害自己外, 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举例)
为了避免酒驾惨案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车的, 暂扣驾驶证, 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再次饮酒后驾车的, 处十日以下拘留, 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吊销驾驶证。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吸烟的危害。
提问: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播放视频)
容易引发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吸烟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于是联合国已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因此, 青少年千万不要染上吸烟的恶习, 同时也要劝导自己的家长或身边的人不要吸烟。
毒品的危害。
在学习毒品之前,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毒品, 毒品的种类很多, 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有鸦片、大麻、可卡因。 (出示图片)
那么毒品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呢? (播放视频)
(1) 损害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2) 易传染艾滋病、乙肝等疾病。
(3) 毒品具有成瘾性, 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4) 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成为世界性的公害。
因此, 国际上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毒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因此, 吸毒、贩毒、种毒都是违反国家法律的, 如果染上了毒品应受到哪些惩罚呢? (播放视频, 渗透法制教育)
同学们长大后千万不要吸毒, 同时也要劝导自己的家长和身边人不要吸毒, 争取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总结回顾 (用概念图总结健康的含义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
致同学们:愿同学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我做起, 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使自己茁壮成长.
8.健康饮食教学设计 篇八
摘 要 初中体育教师不仅担负着锻炼学生体格的责任,同时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教育责任。特别是当前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其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均达到健康的标准,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任务。本文主要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学 渗透 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和落实,在体育教学中,要求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两者有机结合。特别是处于初中发展阶段的学生,更应加强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真正发挥出学校在育人方面的实效。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公平,不仅可以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放松,比较容易的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其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时时表现对学生的关爱、热心、尊重、信任等,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逐渐转变原有的心理意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精心计划和组织教学场地
由于体育课多是在室外进行,因此环境因素往往对教学过程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教学所需的场地进行精心组织和计划。所选的场地除了能够有效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干扰之外,还要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初中生自理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要格外注意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保障。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促进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有效统一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以下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有效的突出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
(一)充分挖掘教学
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手段的前提条件是深度理解教材内容,因此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我们可以从中对学生的毅力、坚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理品质进行磨练;比如在进行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时,我们可以从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以及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集体意识。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奥运会等视频,使学生从运动健儿的努力拼搏中,感受到不畏强手、奋力拼搏的精神,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选用适当游戏
对于正处于初中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选择适当的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素质。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并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游戏,能够满足当前体育教学的需求。比如可以在田径运动的教学中,采用接力跑等游戏方式进行训练,使学生特别是一些孤僻的学生,能够在集体比赛中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使其感受到团体所带来的快乐。我们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猫捉老鼠、拉网捕鱼、警察捉小偷、圆圈追逐、踩影子等游戏,通过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之外,还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克服一些心理障碍或是不良的行为习惯等,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比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品行、优雅的气质、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与同事、他人之间具有融洽的关系等。教师还应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身理论方面的修养和提高,通过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通过耳濡目染,让学生受益匪浅。此外还应加强如何有效的运用现代化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与学生积极交流,特别是在上课过程中发现的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通过交流、谈心等给予学生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将心理健康教学延伸至课外生活。还可以就相关教学内容、方式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有所了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有机结合。
五、结语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应积极的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学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其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师应通过自身实践,进行有效分析和总结,并不断的促进教学手段的发展与创新,从而保证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参考文献:
[1] 张红利.浅谈如何在体育课教学汇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J].读与写.2013(12):263-264.
[2] 吴辉.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08(17):336-337.
9.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篇九
一、设计说明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可与之建立伙伴关系的兄弟姐妹,他们独自占有家中的一切。而他们的父母成天忙于工作与家务,可能很少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把孩子关在家里看电视、做作业不与他人交往。这样,独生子女容易形成自私、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当他人处于困难,他们更多的可能会选择漠视,而非伸出援助之手,再加上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他们很少关注到他人。于是,团结互助的精神在他们身上逐渐缺少。为此,我设计了本节以团结互助、融入集体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二、活动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要学会适应集体。
2、使学生明白团结力量大,在生活中、学习中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才能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才能更好地维护集体的荣誉,办好事情。
三、活动准备:
准备游戏用的材料:歌曲、空瓶子、乒乓球、鱼杆、水桶、一袋食物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和画面: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
2、下面,请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紧急逃生》 ⑴讲解游戏规则:每一个小组前面都有一个空瓶子,这个瓶子代表着一座即将塌陷的城楼,里面放了四个乒乓球,它们代表着四个 “陷入危险境地的人”。现在请每小组选派四名代表参加,在老师喊“开始”后,赶紧将代表你自己的“乒乓球”从瓶子里拿起来,只有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来的人才算安全脱险了,不然,就只得算你壮烈“献身”了。而且这一过程的时间很短,只有四秒钟。
⑵推选出小组代表,进行比赛。
⑶请各代表队谈谈体会。(输的原因,成功的做法和原因,你比赛的体会)
3、揭题:
对,从刚才参加游戏的同学的体会中,让我们明白:在很多时候,需要大家团结起来,心中不仅仅在想着自己,也要想着他人,想着大家团结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让自己“脱离危险”。好,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团结互助、融入集体》。
(二)、珍重集体 故事一:《老鼠偷油》
有三只老鼠一块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就喝不到油,越闻越垂涎。喝不到油的痛苦令它们十分焦急,但焦急又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它们就静下心来集思广益,终于想到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们取得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油,有福同享,谁也不可以有自私独享的念头。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想:油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一点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痛快喝个饱。夹在中间的第二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岂不要喝西北风吗?我干吗这么辛苦地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独自享受一切呢?我看还是把它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淋漓!第三只老鼠则在上面想着:油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罐底饱喝一顿,一解嘴馋。
于是第二只老鼠放了第一只的尾巴,第三只也迅速放了第二只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头去,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它们从此再也逃不出油缸,最后都死在油缸里了。
师: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故事二:在一片汪洋大海中有一滴小水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甩到空中,她发现原来上面的风景是那么的美丽,阳光是那么的明媚,她就停在空中不回来。海妈妈在那儿焦急的叫道:“孩子快回来,要不然你会被晒干的。”“没事的,让我再好好玩一下吧。”话还没说完,小水滴就消失在空中。师:小水滴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小组讨论)
针对以上两个故事,师总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是最有力量的。我们的班集体好比一艘大船,只有全体同学紧密团结,密切合作才能开动这艘大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理解集体
1、什么是集体?
提问:什么是集体?(学生发言)
小结:集体,就是由许多个体所组成起来的有理想、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动的团体。班级是一个集体,学校是一个集体,国家是一个集体。我们来自不同家庭,怀着父母的期望,来到开发区一中,组成一个新的集体。显示图片:马群、豺狗、野牛群、狮子进行讨论。
2、集体的作用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一种独特的心理效应—“森林效应”。它不仅作为一种影响源,自发地对其成员产生作用,而且可以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自觉地培养和造就人才。在我班,由于比较、竞争和榜样的作用,就促使了不少同学迅速成长。班集体的成长与个人的个性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个人的长处、优点,不在集体就难以发挥。正如“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以“我和集体”为本体,抢答出恰当的喻体,回答恰当者有小礼物奖励。如:我是水滴,集体是大海。(学生抢答)
(四)、感悟集体
1、学生表演《两个乞丐的故事》 情景一:两个乞丐快要饿死了,一位老人给了两个乞丐一袋食物和一根鱼杆及一个水桶,一个乞丐要了食物,吃完饿死了,另一个乞丐要了鱼杆和水桶,走向大海去钓鱼,没有走到大海也饿死了。情景二:两个乞丐快要饿死了,一位老人给了两个乞丐一袋食物和一根鱼杆及一个水桶,他们两人共同向大海走去,路上省吃俭用,走到大海边,共同钓鱼、卖鱼,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道具:鱼杆
水桶
一袋食物)
2、结合活动,回顾亲身经历的诸如此类的生活片断,升华思想情感。师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大家一起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的事例呢?能否跟大家讲一讲?或者因为没有注意这一点而造成失败的事情呢?就现在的认识,再回头谈谈当时错在哪儿?相信大家都有很多话想一吐为快。好,下面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集体交流,再推选代表发言。
(五)师总结:
10.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篇十
渠口中心小学 王东华
导入新课:
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拍手掌游戏》,10秒钟你能拍手掌多少下?
两次拍手掌,引入新课------相信自己一定行 讲授新课:
一.自信的发卡------理解自信
通过第二次拍手掌很多同学已经自信满满了,下面老师再讲一个与自信有关的小故事 有一个叫可娜小姑娘她觉得自己很丑,圣诞节那天,她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圣诞礼物——20元钱.于是,她去商店买了一个心仪已久的发卡,花了16元,顿时,带着美丽的发卡正在照镜子的她,觉得自己美丽无比。可娜鼓起勇气,去见了自己心仪已久的一个男孩,男孩想,原来镇上还有这么漂亮的女孩.令可娜不敢相信的事情发生了:那个男孩邀请了可娜做他的舞伴。可娜高兴极了,于是她决定把剩下的4元钱也花掉,又回到了商店.这时,售货员对她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刚刚你出门的时候把发卡掉在了地上.可娜沉默了.老师:可娜变得美丽仅仅是因为发卡吗? 学生答出,老师总结,美丽不是因为发卡,而是因为发卡给以的自信,让女孩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美丽,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自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信自己.二、找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
写下自己的优点,包括外貌,特长,人际关系,性格等,然后介绍自己的优点.并把它贴在自信墙上。
自信墙上贴满了同学们满满的自信,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有优点就有不足,认识我们优点的同时,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然后说说要怎么做?
三、通过看名人视频---增强自信
1、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2、他为什么能够成功?
3、面对不足,你会怎么做?
教师总结:通过看这个视频,老师相信你对自信一定有了新的认识,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能改正的我们要改正或者消灭它,对于不能改正的不足我们要正视它,接受它,相信自己,永不放弃,和视频中的人物比较,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我们是不是又多了一份自信呢?
四、自信加油站
1、针对自己的不足,在小便贴上写上一句鼓励或肯定自己的话,两人一小组,轮流说出。
2、面对大家说。
11.让阅读教学健康起步 篇十一
“读”在语文课堂上越来越“热”,这比阅读教学多分析、少朗读的情形,实在是一大进步,但也不难发现“重视读”这一理念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有不可忽视的“误区”,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健康起步。概言之,有如下三大弊病:
一是唱读现象比较普遍。在低年级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一字一顿地读书,形成有节奏的唱读,破坏了正常的话语节奏,影响了整体阅读感悟。二是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在课堂上朗读形式花样繁多,但朗读教学质量低下,不管是哪种文体,都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三是朗读指导机械匮乏。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情境入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师不知道让学生实现“读出感情来”需要“教什么”,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有的学生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读得怪腔怪调,反而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上述种种不良现象的存在,使得朗读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软肋,这不是语文教师不了解朗读的重要性,而是忽略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走出这种“无效朗读”的误区,还朗读教学于精彩呢?
一、少齐读,多自主读
经常齐读,不光易于形成唱读的不良习惯,而且也不利于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不利于学生根据个人体会对课文进行不同的感情处理。阅读是学生个人通过语言文字吸收信息的一种活动。阅读的速度应由读者自己根据情况适当控制。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读得快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则可以读得慢些;有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还可以停下来思考思考。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朗读训练主要应采取自主读的方式。尤其是自学性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二、少讲解,多示范读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朗读的要领后,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效果却不很理想。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弱,碰到一些长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会读破句或读不出应有的语气。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在学生的朗读达不到老师标准时,老师该怎么办?老师何不抓住时机,亲自露上一手。让老师充满激情的范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用老师的情感来激活学生的情感,用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在老师的“以‘声作则”的带动下,学生就能辨析自己与老师在语音、语调和情感上的差异,从中领悟正确与偏颇,语感也就悟出来了
三、少重复读,多评议读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当一个孩子读不好时,有的老师会请另一个学生来读,或让这个孩子再重读。反反复复地读上几遍,然后用“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来评价。而至于“为什么不错”“哪里不错”学生是没有办法得知的。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每一次接下来的朗读者来说是模棱两可的概念,学生无从“发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前一个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感情。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孩子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畅度、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议。
四、少放任读,多品味读
“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要求低年级学生把课文读出感情来,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朗读水平始终会在“原地踏步”。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这样既帮助了学生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缩短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又深入地体悟了课文中用词造句的好处,从而全面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五、少单一读,多花样读
低年级学生有意识注意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往往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朗读时要想让他们主动投入,教师就要在朗读的形式上多想些花样,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示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朗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自选读,限时读等,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的积极性。从读书的形式到内容都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防止机械、重复、单调的死读书现象。
12.快乐教学健康第一 篇十二
一、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 但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的体质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 才是体育教学中最现实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 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 还是为了参加比赛。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 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限制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 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根据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 体育课教学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老师, 学生———学生, 学生———社会, 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 形成多渠道, 多层次, 多方位多手段的教学模式。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 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由学生来组织课堂教学。这实际上是国外的教学思想。我让学生尝试着上台授课,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并予以指导, 这样, 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提高了学习效率, 满足了他们的那种给他人上课的情感体验。如有个学生, 平时上课纪律不好脾气古怪, 可是他的看图语言表达能力不错。上学期, 学习田径蹲踞式起跑, 我让学生当老师上台给大家讲解, 学生非常积极, 但就是这个学生讲的最全面详细, 而且讲起来非常认真。我即时给予鼓励表扬, 以后每次上体育课这个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在体育课堂中, 给学生提供机会, 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导,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方法的灵活性。如让学生自编体育游戏, 自编徒手体操, 改编武术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等, 我先向学生介绍创编原则和方法,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导。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创编中的不足, 提出改进意见, 使学生编出一些独特性、新颖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徒手操和体育游戏。学生自己参与, 积极性高, 课堂气氛活跃, 就连不愿活动的学生也积极参与, 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 调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课外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外实践活动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除了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外, 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 个性特长出发, 自愿参加、自愿组合、自愿选择, 各类活动要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动手,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各种体育比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体育比赛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当前体育教学要重视在“玩”趣味娱乐中, 让学生学会动作、学会健身、学会做人、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等, 以满足人在体育运动中求快乐的天性。
三、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 是一种自发的、能使人从中获得快乐的行为。因此, 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会影响锻炼效果, 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 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如:足球的教学, 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 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 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如:人体的结构,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 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 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等基本知识可在体育内堂中传授。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 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 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 从学生活动兴趣出发, 培养良好锻炼习惯。
随着对某一活动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 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 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 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 学生的爱好增强了, 养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3. 反复训练养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
良好习惯的形成, 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 只有经过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 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 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 要由易到难, 由单项到系列, 由部分到整体, 坚持不懈, 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 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3.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篇十三
章丘五中英语组
沈云静
课程分析: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健康生活”。听说读写等活动主要围绕如何健身、怎样成为健康人展开,其中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抽烟、吸毒、艾滋病、学习与工作压力等影响健康的棘手问题。本单元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远离有损身体健康的活动,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真正懂得:一个真正健康的不仅要体格健壮,而且要心智健全。
这篇课文是爷爷写给孙子的帮助孙子如何戒烟的一封信。信中82岁的爷爷提到:他之所以能长寿和充满活力,主要得益于他健康的生活方式。爷爷年轻的时候也抽过烟,甚至上过瘾,因此他知道吸烟容易戒烟难,并以亲身体会向孙子介绍了上瘾的原因、抽烟的危害和戒烟的方法,告诫孙子把烟戒掉。上瘾的原因有三个:尼古丁的药物作用;;习惯的驱动力量;精神上的依赖性。抽烟的危害有;伤害心脏和肺、不孕、影响身边不吸烟人的健康、味道难闻、手指发黄、跑步速度慢、不喜欢运动。戒烟的方法:制定计划、下定决心、破除旧习、学习自我放松、必要时请求帮助、坚持不懈。
学情分析:本人担任20班的英语教师,20班是文科班,基础相对薄弱。这篇课文生词不是很多,结构清晰,学生易理解,知识点不多,因此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设计理念:根据探究性学习方式试验研究的要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动性,促进课堂迁移运用,使课堂充满生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充分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1.Read the text and get the generl idea.2.Comprehend the text and analyse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3.Master the usage of language points.教学流程: Step1:Lead-in Show a picture of cigarettes and students easily tell what it is.T:As we all know,smoking does harm to our heath,but some people still can’t give up smoking.Now,Let’s dicuss these two questions.1.Why do some people smoke? 2.What harmful effects does smoking have?(简要实录:老师层层导入,学生充满兴趣。)
(设计意图: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做过多的理论探索,启发学生讲讲身边的人和事,更有趣味性和说服力。多数学生没有抽烟的切身体会,但周围不乏戒烟成功的例子,让学生交流一下会有现实的作用。Step2.Comprhending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ions.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letter?
2.Why did Grandad have a long and active life?(para1)3.What problem did James meet?(para2)4.When did Grandad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para2)5.How many ways can people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What are they?(para3)6.What harmful effects can smoking have on people?(para4)7.How can you stop smoking?(。)Summary(回答课文的基础上做完此题)The text is a letter where James’s grandad wrote to help James ____ ____smoking.Grandad thought his long and active life must be ____ ____the healthy life he lived.He knew how ____ it is to began smoking and how _____it is to stop smoking.During_________ Grandad also smoked and became _____ _____cigarettes.____ ____ _____(顺便说一下),you became addicted to smoking in differents ways.Firstly,you can become _______addicted to nicotine.Secondly,you can become addicted ______habit.Lastly, you can become _______addicted.Grandad was addicted in all three ways, so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____smoking.Smoking had harmful effects on people.Smoking could do terrible ______ to your heart and _____or it was more difficult for smoking couples to become ________.Their babies might have a smaller birth weight or even be ________ in some way.Smoking could also affect the health of ________.Smoker’s breath and clothes smelt,and the ends of his fingers
became_______quickly
and
were ______yellow.Smoker _____sport as much.didn’t Grandad sent some advice to James.It might help James to stop and _______his resolve.He wanted James to live as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___I have.简要实录:问题设置简单易懂,并标明出处,易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问题标明段落,降低问题难度。并对课文进行总结,让学生整体理解这篇课文,掌握篇章结构。
Step3.Read the text and find out the following phrases.1.由于,因为 2.放弃 3.顺便说一下 4.对....上瘾
5.对....习惯 6.疼痛 7.感到脾气暴躁的、惭愧的、失望的、绝望的fee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反复多次 9.开除,飞机起飞,事业腾飞
10.停止吸烟 11.列...清单 12.扔掉 13.想要做某事 14.取代,而不
(简要实录:学生很积极,短语简单,学生易找到,并主动查找其用法。)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并查词典解决知识障碍。)Step4.Key points
1.It seems amazing that at my age I am still fit enough to cycle 20 kilometres in an afternoon....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quit....it was more difficult for smoking couples to become pregnant.显而易见,他在向母亲撒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弃吸烟对小明来说是很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说美国总统下星期三要访问法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 think my long and active life must be due to the healhy life I live.due to 由于,因为(可以作表语、状语)等同于because of,owing to,thanks to 我的成功是由于你的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坏天气航班不得不被推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en I was taken off the school football team because I was unfit,I knew it was time to quit smoking.It is/was time for sb.To do sth.是某人做某事的时间了 It is/was time that sb.did sth.=it is/was time that sb.should do sth.是某人做某事的时间了 到我们离开的时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你采取行动的时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实录:学生积极回答,并充满兴趣。)(设计意图:知识简单易懂,让学生独立完成。)Step5.Translate the sentences into chinese.1.I know how easy it is to began smoking and how tough it is to sto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uring adolescence I also smoked and beca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either did I know that my cigarette smoke could affect the health of non-smoke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hat I did know was that my girlfriend thought I smelt terribl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 do hope so because I want you to live as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as I hav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实录:学生积极回答,态度认真。)
(设计意图:知识简单易懂,并锻炼学生寻找知识点的能力。)Step6.迁移深化
1.It is time that we __________ to school.A.go B.went C.should go D.both B and C 2._______ come on time tommorrow or you won’t be allowed to enter the meeting room.A.Do B.Will C.Must D.Be sure 3.The ccident was __________ his careless driving.A.due to B.Because C.because of D.both A and C 4.__________the doctor,he was saved.Which is wrong? A.Due to B.Thanks to C.owing to D.Because of 5.The chairman thought _________ necessary to invite Professor Smith to speak at the meeting.A.that B.it C.this D.him 6.I am accustomed to _______to school.A.walk B.walking C.go D.went 7.If you go swimming,____________.A.so do I B.so will I C.neither will I D.neither do I 8._______ was not clear when and where the meeting would be held.A.That B.This C.It D.there 9.It was three years ago ______ they got married.A.when B.that C.which D.what Composition 参考下列要点,论述吸烟是一种坏习惯。
1.吸烟很贵,吸烟者为此花费很多,吸烟是浪费金钱。
2.吸烟很容易上瘾。吸烟容易戒烟难。吸烟有害健康,据说吸烟是引起癌症的方式之一。
3.吸烟者的不慎引起火灾。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4.青年人在长身体,又没有收入。如果我们染上这种坏习惯,将会更糟。
(简要实录:规定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简单,作文用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很感兴趣。)
(设计意图:紧扣知识要点,编排题目,并利用课文知识及常识设计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