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信用缺失原因

2024-11-07

商务信用缺失原因(共10篇)

1.商务信用缺失原因 篇一

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信用缺失的主体(个体、经济组织、政府信用缺失等方面)和领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出发,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金融市场几个方面来对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进行深度剖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治理信用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信用缺失,经济学成因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维系交易从而满足市场主体理性预期需要的经济纽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乃至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已经危及正常的市场交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其状况触目惊心,令人堪忧。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渗透到社会、政治,尤其是经济领域,信用的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

1、在企业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中的合同欺诈,例如近年来有些建筑开发商不严格执行售房合同或者在合同上“做手脚”;企业之间欠债严重,许多企业利用我国买方市场的局面和法制不健全,随意欠债,甚至有钱不还,恶意拖欠,造成全国范围内久治无效的“三角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长期拖欠银行大量贷款,以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比如说企业在破产、分立、兼并、股份制改造、合作、租赁等花样繁多的改制之名的幌子下,逃废大量贷款债权;进口走私,出口骗税,这种反信用的行为也是一种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给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引发不平等竞争,损害各方利益,加剧经济秩序的混乱;非法交易,如贩卖毒品、拐卖人口,黑市交易等;商业信用工具的使用十分有限,进程缓慢。

2、在金融机构的信用方面,主要表现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活动中,一方面它要承受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及面临由此引起的不良资产问题,另一方面,其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信用缺失现象;保险公司也存在同业之间盲目、无序竞争、设陷阱诱导投保人签订含有欺诈内容的保险合同等问题;在证券公司方面,在承销业务上,有些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不遵守“三公”原则和证监会规定,操作不规范,甚至造假等行为,在自营股票业务中,一些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内幕人员串通起来,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在经济业务中,挪用客户保证金。

3、在政府的信用方面,政府利用手中权力不恰当地干预经济活动,“透支”政府信用;随意许诺,不信守承诺,出尔反尔,失信于民众;政府的制定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朝令夕改,使老百姓无所适从;滥用信用,以政府信用代替市场信用,为经济活动提供变相担保,扭曲市场机制,又使政府职能错位;地方保护与腐败现象更凸现政府的信用缺失;政治机制和政府官员选拔体制上的缺陷扭曲了市场信用,影响政府的信用。

4、在个人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意识扭曲,各种失信的案件中都有个人违信的痕迹;个人信用水平低,信用消费能力有限,阻碍了信用交易方式的发展;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相当普遍,如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成风,捏造个人简历;严重缺乏信用意识,骗贷逃贷,拖欠学费,随意违约。

二、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从企业的方面的情况来看,信用供给与需求机制失衡。市场经济中,只要存在利益差别与对立,信用风险就 必然存在,所不同的只是风险大小而已。人类所能做到的失如何控制信用风险度,而不可能消除信用风险的存在。信用制度建立起来并不意味着交易过程中的违约或欺骗行为就可因此而彻底消除,信用规则对交易者行为的约束存在着利益界限的“扬弃”,一旦欺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信用就可能遭到破坏。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完善的法律是克服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手段。

(二)诚信道德建设滞后。优良的传统道德、崇尚诚信的思想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取而代之的是凡事“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这种发展模式,会使人们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健康、合理的,仍然存在许多违背道德或丑恶的东西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扰乱我国的诚信道德建设。

(三)信息不对称。市场存在着许多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危害更大的则是信用风险,而信息不对称对我们破坏最大的正是提高了信用风险。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如果交易双方在以后的交易中再次相遇的概率越低,存在欺骗的肯能性就越大。企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他们可制假冒假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过度竞争时尤为突出。

(四)产权不明晰。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法定所有者,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难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而对私有财产法律保护的缺失,使地方政府敢于利用各种行政权力来干预乃至损害民营企业的利益,导致民营企业缺乏建立长期信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解决经营者的长期激励和约束问题,经营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短期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与企业的长期信用是不存在必然一致性的,甚至有明显的冲突。

(五)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观的内在缺陷。

(六)经济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诚信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当前经济领域失信行为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社会诚信意识的普遍淡化,使诚信体系缺少发展壮大的后劲。

(七)决策与选择的不确定性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一种客观因素。

三、解决我国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气氛。首先要从思想认识的源头上抓起,加强全民信用意识的教育,狠抓个人信用建设。对社会公民要进行社会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不讲信用使对自身品质的危害,其社会地位将会随着每一次失信行为而降低。

(二)制定信用法律规,范国家要立法,用法律来规范社会信用。法律规范应具有强制性,有制裁规范,把不讲信用的人列入“黑名单”,严重者要曝光。对不守信用的人要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用法律来调整信用行为。我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是不具体,没有制裁性规范,不便于操作,亟待于修正完善。

(三)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必须重视诚信道德教育,通过诚信道德教育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诚信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诚信道德意志,增强人们的诚信道德责任感,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形成诚信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要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倡顾全大局、讲风格、讲诚信,培养

费人们人民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辱”。

(四)加强诚实信用理念培育。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把社会诚信准则灌输到公民人格中,将诚信准则内化为一个具体心理结构中的认知、意志和情感尺度,将运用这些尺度进行的自我评判、自我监控、自我激励和自我惩罚转化为个体的人格定势。

(五)建立健全信用体制。企业应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防范和减少施欠帐款的发生,提高应收帐款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由于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还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信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

(六)加大失信的成本,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应开展信用专项整治活动,公布“黑名单”,制裁信用缺失企业,使失信企业为不讲信用而付出代价。各级工商部门要根据合同法赋予的职责,加大对不讲信用、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司法部门应强化法律约束,加大执行力度。司法部门应强化法律约束,加大执行力度,法院既重审判也重执行,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杜绝法律“白条”,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荣誉度。公正执法,严格办案,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商贸金融诈骗及逃废银行债权的行为,维护守法经营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合法利益。

(七)消除信息不对称,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

(八)明晰产权,明确经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联谊会的作用,形成相互监督的互律(他律)机制。明晰的产权、明确的经济利益会促使当事人增强保扩自身利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经济行为主体,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为尽可能减少对方失信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对有损自己利益的失信行为会做出相应的对策。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征,单个经济主体对抗失信行为的能力很有限,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在发现对方有失信行为时可能为时已晚,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已成事实。行业协会利用同业联合会可以发挥其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对付失信企业,通过互通信息,联手行动,给失信行为造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从原来企业之间单兵作战,互不信任,从“你不讲信用,所以我也不讲信用”的困境中走出来,使整个社会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

(九)建设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经管类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书

还有

2.商务信用缺失原因 篇二

一、企业信用缺失分析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最初人们是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认识它的, 后来信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 现代信用既是伦理范畴, 也是经济范畴, 还是法律范畴。

(一) 企业信用的概念。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 其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如何, 直接影响到社会信用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企业信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企业信用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广义的企业信用还包括企业是否遵守有关法律制度, 履行商业合同, 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目前, 我国的企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信用缺失已严重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防范, 危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久的生命力, 其特征可概括为五个关键词“假”、“赖”、“骗”、“诈”、“欺”。

(二) 企业信用缺失的类型

1、商业信用缺失。

企业信用缺失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拖欠和违约, 拖欠和违约可能会导致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中断或受阻, 从而产生连锁反应, 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 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 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许多企业债务人大量逃避债务, 形成了“赖账经济”, 出现了欠债有理、欠债有利的反常现象。

(2) 企业合同违约率高。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亿份左右, 合同标的140万亿元, 但合同履约率低, 合同严肃性受到挑战。此外, 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毒瘤”。

2、金融信用缺失。

当前, 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 大量逃避银行债务, 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 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人的利益。

3、财务信用缺失。

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计信息严重失真。2002年初, 审计署公布的对1, 290户国有企业审计结果显示, 企业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成果的占60.46%。

4、商业信誉缺失。

商业信誉缺失的典型表现就是企业规模化制假售假。有相当一部分企业, 不要说具备起码的诚信, 就是连最基本的经营道德也丧失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品和服务存在价格过高、价格欺诈、虚假折扣等不良现象。企业之间货款相互拖欠, 企业拖欠银行贷款, 形成三角债。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 信息披露不规范。

二、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企业信用的缺失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也影响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只有了解掌握了原因, 才能在政府﹑企业﹑社会的齐心协力下, 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 提升企业的信用形象。

(一) 企业等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普遍淡薄。

在计划经济下, 企业信用意识很淡薄, 而在当前经济转轨过程中,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重建信用制度, 树立信用观念, 还缺乏应有的经验, 因而企业信用出现了混乱。

(二) 缺乏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发生信用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 由于缺乏一个对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信用信息详细的记录, 不仅使各交易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十分明显, 而且在客观上也起到了鼓励交易主体优先选择一次性博弈的作用, 进一步加大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 法律体系不完善。

首先, 缺乏有效的债权保护机制。现行法律, 虽然对部分信用行为的债权保护提供了保证, 但不能涵盖全部信用行为, 特别是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强制性。其次, 信用监控机制不完善。至今尚未建立起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对企业信用及其他经营行为的记录和监督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 既难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 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更不可能为企业和社会评价经济主体承担社会经济责任的能力提供基本依据。再次, 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形成。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或退出等制度安排中, 至今还没有形成对守信用企业给予必要鼓励、对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企业法人给予严厉惩罚的规则。社会上更是缺乏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不讲信用的企业法人和个人也不能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唾弃。

(四) 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 虽然有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机构 (如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 和信用产品 (如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 , 但市场规模很小, 经营分散, 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 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 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 企业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 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 企业也缺乏信用管理动力。

(五) 社会约束力弱。

目前, 我国大约60%的信用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 但这些信息一般都不向社会公开, 一方面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信用中介组织, 得不到需要的信用资料, 很难开展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政府部门参与信用评定的程度高, 不同部门的不同数据可能导致评定结果失真。缺乏独立的中介信用评价组织体系, 行业自律没有很强的机制, 信息不透明。

三、防范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对策思路

尽管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对症下药才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解决, 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工作对有效防范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至关重要。

(一) 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有利于形成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 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有利于优化我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 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有效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 扩大对外开放和信用交易规模, 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提出五年内建立起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构筑政府、企业、媒体、中介组织和个人等市场主体之间良好的信用互动关系、制度规范、文化习俗, 真正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 确保多样性的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降低经济和社会成本, 缓解社会矛盾, 构建和维护现代社会经济秩序, 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

(二) 确立企业信用文化发展战略。

企业信用文化构建是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的机制, 日益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 诚信是企业经营者首选的职业道德素质, 而良好的信用又有利于企业发展, 并且诚信是企业合作的基础。培育企业信用理念, 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共享的价值观念, 通过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使企业全体把维护企业利益, 促进企业发展看作是一种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氛围, 提高企业履信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还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 是一种生产力,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三) 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之中, 需要树立企业强烈的责任感, 企业是社会的企业, 社会是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 企业必须承担自己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社会责任感意味着企业除了追求利润以外, 还应对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 保证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损害社会利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处理好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 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 首先要求企业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其次企业应树立全新的竞争观念, 把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看成是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互动关系。企业应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竞争和合作, 认真履行合同, 讲求信用, 在有序的竞争环境中互惠互利, 实现共同利益, 求得共同发展。

(四) 完善法律制度并监管到位。

目前, 为了规范企业信用及其行为, 国家出台了《财务会计准则》、《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 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时修改制定新的法律、健全法律体系, 依照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 制定完善的部门规章和管理规范。同时, 行政执法部门应着手制作信用标准, 建立信用档案, 对企业信用实行分类管理, 建立预警制度及事后奖惩制度。改革财务制度, 完善会计准则, 严格企业内部管理。通过严格执法, 形成奖优罚劣机制, 通过信用产品的销售使用形成一种社会机制, 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成本, 在经济活动中, 不能便利地得到贷款、不能便利地得到交易、不能便利地在市场经济中生存。我们要形成的是这样一种机制, 信用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是通过它的生产、制造、销售过程产生一种社会的约束机制, 或者对失信者的震慑作用, 提高失信企业成本, 使违法企业的成本大于收益、眼前利益所得远远小于长远利益。以保证企业讲信用、履行合同、行为规范, 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 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全面发展。

摘要:经济社会中, 企业失信行为比比皆是, 失信行为已成为我国经济正常运转的障碍。本文分析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 试图找出信用缺失的对策。

3.亚洲传媒 缺失信用的结局 篇三

尽管大家都知道风险投资有70%的失败率,但红杉资本却因为“法律违规”这样尴尬的失败而遭受指责,着实让这家向来被业界称为投资奇才的风险投资公司深感“一失足成千古恨”。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因此蒙上了监管不严、可信度差的巨大损失。同时在今后几年中,任何中国民营企业去日本上市,都将很难吸引到日本投资人。而这件事影响最大的还要数亚洲互动传媒本身,尽管是由于CEO个人的违法行为,但因此而造成公司市值的大幅跳水使得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未来也是一片迷茫。信誉受损后,亚洲互动传媒今后的融资以及业务拓展都将非常困难。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没有赢家的赌局。

人的问题是此次导致亚洲互动传媒退市的主要原因,为什么红杉资本这样经验老道的投资者会在“投人”这一成熟的投资理念上出问题呢?很明显他们忽视了对崔建平个人人品、人格的考查。当今市场,VC们更注重创业者赚钱以及成事的能力,而对于创业者品行的考量则有所忽视,这正是此次亚洲互动传媒退市最值得投资人反省的地方。但人是变化的、不可量化的。同时兰馨亚洲投资总监李煌也表示:“上市之后,投资方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是没有权利监管的,如果企业没有按照监管规则操作的话,投资人对其也很难控制。”

即使不出现崔建平擅自挪用公款的丑闻,亚洲互动传媒本身的业务模式也有可能导致企业业务下滑。根据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6年亚洲互动传媒的业务组成中,电视广告代理业务占58.78%、电视节目指南占36.16%、海外影院占4.06%。获得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的独家广告代理权是亚洲互动传媒获得投资人青睐的一张王牌。但李煌认为亚洲互动传媒高度依赖“同一首歌”的广告代理,存在单一业务风险。而节目本身是否受欢迎也会直接影响广告收入。加之该节目不是由亚洲互动传媒直接运营,因此不可控性非常高。

4.浅析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对策 篇四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而诚信是信用经济的基石,诚信市场秩序的建立必须摒弃信用缺失。诚信是生产力,诚信更是效益。只有以整个社会尤其是市场经营主体的诚信为保证,才能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下去,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与国际规则接轨,在全球经济中稳步运作。然而,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起始阶段,个人信用机制滞后,企业信用制度未完全建立,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一、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分析

目前,企业信用缺失主要是“假”、“欺”、“诈”、“赖”等方面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企业三角债、银行呆死帐、信用卡诈骗、偷漏税、走私骗汇等问题都是具体表现。有资料显示,现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很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信用缺失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基础稳定,严重影响企业和投资者的经营,直接破坏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导致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之间稳定的信用关系没有完全建立。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很严重。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信用建设滞后,忽视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多数企业距真正规范的现代市场主体有一定差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信用的要求。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很多规则尚未确立,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常常出现一些和市场规律相违背的事情,影响企业间的正常交往和信用关系的建立,使得一些不良的市场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利益驱动,企业片面追求效益,忽视诚信。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许多企业把经济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只要能获得利润,采取什么手段全然不在乎,根本就没有诚信的观念,非法造假、合同欺诈、逃避债务、虚假报表、价格陷阱、黑幕交易等等无所不为,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有调查表明:全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银行告企业欠账胜诉率在95以上,执行率却只有15;银行由于逃废债承受的直接损失每年约1800亿元。这些失信企业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往往不惜放弃诚信谋取短期的利益,像造假售假、虚假注册、抽逃资金等等,近年来工商部门查处的这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多。

三是信用缺失的执法力度不够,对失信监管、打击不力。就目前的情况看,信用监管的力度跟不上信用环境的发展,企业信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整体上看,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足以对企业的失信行为形成行之有效的规范、约束。同时,对企业信用的监管力量显得薄弱,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盲点,执法部门对失信行为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对失信行为处罚太弱,使得企业失信的成本很低,不能成为对失信企业的失信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制约和打击。对于企业来说,失信行为付出的代价不高,即使有风险也在所不惜。

二、工商部门促进企业信用建设的对策

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包含道德培育、法制建设、市场优胜劣汰等种种过程的系统工程,有待于大多数经营者摆脱急于取得经济效益的浮躁,远离少数人靠非诚信的手段致富的示范效应,适应独立、理性的市场主体的角色。必须强化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对于经营者的约束,使造假和违信无利可图甚至代价沉重。另一方面,让诚信在整个社会受到尊崇,使经营者认识到信用和信誉的价值,像经营其他资产一样致力于培植自己的信用并使其保值增值。工商部门作为市场准入的主要监管部门,促进信用建设的关键在于创新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

一是运用登记手段,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以科学的方式对企业信用进行管理。目前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正在深入进行之中,通过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建立起企业信用档案,从经营主体进入市场开始就对其进行信用信息的记录跟踪,科学的测评,按照信用程度分为几个等次进行管理。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红黑榜”,在企业年检、合同鉴证、项目招投标方面充分显示企业诚信与否的差别,让“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管理体系”真正起到作用。好范文版权所有

5.电子商务中的诚信缺失分析 篇五

摘 要: “祸莫大于无信”。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用是整个商务体系的命脉,一切商业活动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展开的。可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严重的信用缺失,而且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思考。本文旨在探讨电子商务中信用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求为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服务。

关键词:电子商务诚信缺失应对策略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务活动的新模式。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加之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问题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在电子商务领域,企业、消费者、银行等任何一方诚信缺失,交易都不能顺利实施。电子商务企业必须把诚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完成自己的消费活动,是电子商务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其诚信问题是个社会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界共同努力。银行、信用卡公司、认证中心、保险公司等电子商务的中介机构在参与电子商务的活动中必须诚实守信,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公平、公正、可靠服务。此外,政府部门、法律机构等更应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讲诚信”。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没有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相适应,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外,再无其他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律的漏洞使得道德意识缺失,网络市场成为一个极为便利的销赃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上商业活动要遵循传统商业的政策,对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电子商务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一、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得不到保护

网络具有公开性,商家和消费者的个体信息在未征得同意时不得公开,否则将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而目前很多商业性网站并不注重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甚至有时将客户信息资料,如名称、营业地址、通讯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个人的姓名、邮寄地址、联系方式和公司经营信息、公司员工资料以及个人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个人工作信息、简历等作为商品在出售。于是,商业秘密和隐私将可能受到侵犯,且难以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

(二)网络诈骗

有些网站利用虚假的公司名称、地址等诱导和欺骗消费者,而网站本身既没有通信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也没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却在其网站上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诱导消费者,待其向指定的银行账号汇入款项后便不知下落。

(三)商品质量低劣

有些网站将质量低劣的商品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以此误导消费者;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后往往费时费力四处投诉,而网站则不肯承担责任,使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兴趣和信心受到极大地损害。

(四)违法经营网上行为

(五)不履行服务承诺

说一套做一套。有些网站承诺消费者在购物后一定时间内送货上门,但往往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内及时送达,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还有的网站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不进行售后服务,甚至将全部责任推到消费者头上,如此等等。

二、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立法滞后。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规范。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才开始实施。它的实施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更多更完善的法律规范,目前实施的法律规范显然不足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诚信。

(二)利益驱动。透过扑朔迷离的网络社会现象不难发现,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正是由于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润驱使人们藐视道德和法律而在网络这个“自由时空”中为所欲为。此外,一些网站的经营者仅仅注重短期效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经营网站,结果在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和服务承诺等方面很难让人满意。

(三)信用障碍。近年来,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这些信用信息基本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人们很难利用,甚至有时不得不对信用信息本身持怀疑态度,这就为少数人、少数用户、少数企业说谎、失信、欺骗、诈骗提供了可趁之机。

(四)意识淡薄。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诚信观念、规则意识不强。对于任何企业、商家、消费者,乃至一个国家,诚信都是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是进入电子商务这个国际大市场的资格,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许欺骗、造假能带来短期利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必将对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巨大的破坏,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转。

(五)缺乏管理。对参与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没有建立详细的信用档案,以集中、统一、规范的形式反映消费者个人资信与交易记录等信息,如消费者基本资料、经济信用资料、社会信息与特别记录等。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信用信息没有受到良好的法律保护。对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资格评审不把关,身份认证不到位,信用档案不完善,以至于造成虚假网站、虚假商品信息、虚假公司、虚假中介机构等的不断出现。

(六)我国诚信基础薄弱, 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社会信任度低

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信用卡诈骗等诚信问题每天屡见不鲜,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而电子商务作为不见面的交易模式,更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无商不奸”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同时,消费者喜欢贪图便宜的心理也为不法者提供了机会。

(七)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电子商务难于运营

我国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未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市场化运作模式虽已初露端倪,但运作存在不规范现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尚未形成。而电子商务贸易内的信用评级还完全属于行业和个人行为,还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认可,所以评级中介机构、评级依据都未得到法律认同,从而评级也就没有法律效力。同时,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存在分割问题。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我国以前的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就是行业性质的,银行、税务、法律、保险等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库,这些信息库本身没有相互联网,因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即使各行业的信息库进行互联,但是由于行业有些商业信用信息相互保密,造成贸易双方无法从中获得有利的信息。加之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本身诚信价值观念淡漠,而对单位和个人诚信行为监督力度不到位,因此,违反诚信的行为难以让人知悉而受到社会的有效约束,这为诚信缺失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信用系统建设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八)网络购物的虚拟性、技术上的特点导致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由于网上交易双方通过网页交流,难有面对面的沟通,双方对商品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交易。在电子商务贸易中买卖双方都对对方的信息不够了解,极易导致产生信任危机,网络交易同样是要讲信誉的。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商家不发布虚假商品、销售信息,即商家的信誉度;另一方面是网络购物者提交订单后不能无故取消,即买家的忠诚度可靠。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实现。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用户实际购买和期待购买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如图书、音像、软件、鲜花礼品、通讯产品等是网上消费的主要热点。在信息不对称下,消费者只选择些商品信息不重要的商品,而对购买卷入度高的大型家电、电子产品以及伴随着休闲行为的服装产品则相对冷清。

三、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立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电子商务立法工作,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明确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法律责任,遏制交易商和服务商的不良行为和不法行为,使得电子商务有法可依。《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就迈出了很好的一步。立法,不仅能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积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培养人们的信用消费习惯。信用消费概念不局限于贷款消费,还包括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互相信任和采用先进的电子信用支付手段,如信用卡、支付宝等。这些意识或习惯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推进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日益完善。

(二)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模式。电子商务的信用模式主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网站)通过制定和实施确定交易规则,为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以确保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可靠。其基础性设施主要体现在资格认证和信用认证。目前,国外典型的信用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其中大力发展商业性第三方担保机构,是解决电子商务信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借鉴。

(三)加强行业自律。电子商务行业应当反对采用一切不正当手段进行行业内竞争,自觉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保守用户信息秘密,不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向用户做出的承诺无关的活动,不利用技术或其他掌握的优势侵犯消费者或用户的合法权益等。我国各地应逐步制定出电子商务行业的行为规范准则。

(四)建立在线信用信息数据库。要尽早建立跨区域的在线信用信息数据库。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客观、中立、公正的原则,整合税务、统计、工商、质监、金融等系统中涉及企业信用的信息资源,建立在线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提供信用查询、公示企业守信或诚信信息、受理信用的投诉、受理信用的异议等服务,来营造电子商务信用环境。

(五)增强政府引导与管理能力。各级政府要扮演好引导、扶持电子商务的角色。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建立对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企业增强电子商务交易信用风险防范、建立企业电子商务风险评价体系等,也是强化电

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应鼓励各地电子商务行业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各级政府还应大力改善相应的政策环境、机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等。专家普遍认为,体制重于技术,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依然是重中之重。

(六)促进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的发展。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旨在通过建立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资信评估平台,加强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该联盟致力于营造放心的网上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以“鼎”为标志,就是要把业界优秀、领先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以诚信的经营理念、团结与协作精神,共同推进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入联盟,遵守联盟公约,促进联盟的发展,可以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

四、结语

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方兴未艾,我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在促进商务往来和提高交易效率方面的作用毫不怀疑。然而,信用缺失的问题已渐渐凸显,逐渐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在社会传统、制度体系和网络安全技术等各个层面上建立起一个适用于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结构和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的潜能,推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当然,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素敏,赵悦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信用问题分析》,商场现代化出版社2010年8月。

[2] 冯豫华,彭明,何国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3] 赵美林,郑霞忠:《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构想》,科技信息出版社2010年第28期。

[4] 张旭,:《诚信问题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商场现代化出版社2010年8月。

[5] 裴剑平:《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对在线消费行为影响机理研究》, 商业时代出版社2010年第31期。

1.商家的诚信危机

6.商务信用缺失原因 篇六

探讨中国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于宝洋

(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710105)

摘 要 :“祸莫大于无信”。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经营之道、立命之本。可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却出现了严重的诚信缺失,而且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这引起了更多的思考与关注。文章旨在分析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以求为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服务。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信缺失 企业管理

Summary : “evil in no great faith”.Honesty is from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lso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made the way of life of the company.B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full swing there appeared in the serious lack of credi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bottlenecks caused more thinking and attention.The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ck of credibility, and poses some of policy measures, in order to create the good for e-commerce service environment.Keywords: Electronic business Lack of credibili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一、绪论

在传统道德中,诚信被视为“立人之道”、“立业之基”、“立政之本”。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必须是多边诚信。企业要有诚信,金融服务业要有诚信,中介机构要有诚信,消费者要有诚信,政府更要取信于民。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在电子商务领域,企业、消费者、银行等任何一方诚信缺失,交易就不能顺利实施。电子商务企业必须把诚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完成自己的消费活动,是电子商务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其诚信问题是个社会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界共同努力。银行、信用卡公司、认证中心、保险公司等电子商务的中介机构在参与电子商务的活动中必须诚实守信,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公平、公正、可靠服务。此外,政府部门、法律机构等更应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讲诚信”。

二、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商业秘密和客户隐私得不到保护

网络具有公开性,商家和消费者的个体信息在未征得同意时不得公开,否则将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而目前很多商业性网站并不注重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甚至有时将客户信息资料,如名称、营业地址、通讯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个人的姓名、邮寄地址、联系方式和公司经营信息、公司员工资料以及个人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个人工作信息、简历等作为商品在出售。于是,商业秘密和隐私将可能受到侵犯,且难以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

(二)、网络诈骗

有些网站利用虚假的公司名称、地址等诱导和欺骗消费者,而网站本身既没有通信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也没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却在其网站上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诱导消费者,待其向指定的银行账号汇入款项后便不知下落。

(三)、商品质量低劣

有些网站将质量低劣的商品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以此误导消费者;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后往往费时费力四处投诉,而网站则不肯承担责任,使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兴趣和信心受到极大地损害。

(四)、违法经营网上行

有些网站利用法律空档,大打“擦边球”。如宁波市北仑区某汽车配件厂等4家个体工商户,主要从事汽车配件销售,于2004年3~8月加入阿里巴巴网站成为诚信通会员,并委托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Internet上制作发布网页,涉及产品展示、公司介绍、供求商机等。在“企业经济性质”中,均表述为“私营独资企业”;在“注册资金”栏目中,为“人民币1 000~5 000万元”;在“年营业额”栏目中,为“人民币300~500万

元”;在“年出口额”栏目中,为“人民币1 000~5 000万元”;在“管理体系认证”栏目中虚假表述为通过“ISO9001”认证等。而事实是,4家企业的组成形式均为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中无注册资金栏目,实际上也没有500~1 000万元„„据悉,宁波北仑工商分局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宁波市北仑区某汽车配件厂等4家个体工商户停止在网上发布含有虚假内容广告,并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各罚款2 300元。

(五)、不履行服务承诺

说一套做一套。有些网站承诺消费者在购物后一定时间内送货上门,但往往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内及时送达,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还有的网站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不进行售后服务,甚至将全部责任推到消费者头上,如此等等。

三、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原因剖析

(1)立法滞后。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规范。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才开始实施。它的实施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更多更完善的法律规范,目前实施的法律规范显然不足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诚信。

(2)利益驱动。透过扑朔迷离的网络社会现象不难发现,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正是由于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润驱使人们藐视道德和法律而在网络这个“自由时空”中为所欲为。此外,一些网站的经营者仅仅注重短期效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经营网站,结果在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和服务承诺等方面很难让人满意。

(3)信用障碍。近年来,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这些信用信息基本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人们很难利用,甚至有时不得不对信用信息本身持怀疑态度,这就为少数人、少数用户、少数企业说谎、失信、欺骗、诈骗提供了可趁之机。

(4)意识淡薄。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诚信观念、规则意识不强。对于任何企业、商家、消费者,乃至一个国家,诚信都是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是进入电子商务这个国际

大市场的资格,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许欺骗、造假能带来短期利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失信于民、失信于社会,必将对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巨大的破坏,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转。

(5)缺乏管理。对参与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没有建立详细的信用档案,以集中、统一、规范的形式反映消费者个人资信与交易记录等信息,如消费者基本资料、经济信用资料、社会信息与特别记录等。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信用信息没有受到良好的法律保护。对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资格评审不把关,身份认证不到位,信用档案不完善,以至于造成虚假网站、虚假商品信息、虚假公司、虚假中介机构等的不断出现。

(二)、对策分析

(1)加快立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电子商务立法工作,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明确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法律责任,遏制交易商和服务商的不良行为和不法行为,使得电子商务有法可依。《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就迈出了很好的一步。立法,不仅能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积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培养人们的信用消费习惯。信用消费概念不局限于贷款消费,还包括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互相信任和采用先进的电子信用支付手段,如信用卡、支付宝等。这些意识或习惯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推进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日益完善。

(2)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模式。电子商务的信用模式主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网站)通过制定和实施确定交易规则,为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以确保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可靠。其基础性设施主要体现在资格认证和信用认证。目前,国外典型的信用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其中大力发展商业性第三方担保机构,是解决电子商务信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借鉴。

(3)加强行业自律。电子商务行业应当反对采用一切不正当手段进行行业内竞争,自觉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保守用户信息秘密,不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向用户做出的承诺无关的活动,不利用技术或其他掌握的优势侵犯消费者或用户的合法权益等。我国各地应逐步制定出电子商务行业的行为规范准则。

(4)建立在线信用信息数据库。要尽早建立跨区域的在线信用信息数据库。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客观、中立、公正的原则,整合税务、统计、工商、质监、金融等系统中涉及企业

信用的信息资源,建立在线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提供信用查询、公示企业守信或诚信信息、受理信用的投诉、受理信用的异议等服务,来营造电子商务信用环境。

(5)增强政府引导与管理能力。各级政府要扮演好引导、扶持电子商务的角色。政府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建立对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企业增强电子商务交易信用风险防范、建立企业电子商务风险评价体系等,也是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应鼓励各地电子商务行业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各级政府还应大力改善相应的政策环境、机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等。专家普遍认为,体制重于技术,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依然是重中之重。

(6)促进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的发展。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旨在通过建立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资信评估平台,加强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该联盟致力于营造放心的网上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以“鼎”为标志,就是要把业界优秀、领先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以诚信的经营理念、团结与协作精神,共同推进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入联盟,遵守联盟公约,促进联盟的发展,可以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

参考文献:

[1]方真.电子商务必须完善诚信机制[J].中国电子商务,2004(2)

[2] 刘珂尘.诚信,中国电子商务的前途[J].电子商务世界,2004(12)

[3] 石滨.网上交易的信用缺失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2)

7.会计信用的缺失分析与构建 篇七

关键词:信用 会计信用 会计信用缺失 会计信用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60-02

一、引言

会计信用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 是近些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会计丑闻,使得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和严重的质疑。先是美国能源大亨安然公司因会计造假而宣告破产,紧接着是环球电讯、世 界通信等大公司也相继被曝光会计信息制假的丑闻。在我国也出现了银广夏、麦科特、蓝田 股份等曾经的股市神话相继破灭的事件。在人们对如此猖獗的会计造假事件深思的同时,也 对作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社会公众的终极委托者”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从事的社 会审计行业提出了质疑,注册会计师承担着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监察 员”,然而一份份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给会计造假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使得缺乏对等专业 知识的普通投资者无从知晓。随着会计造假事件的相继曝光,注册会计师的虚假审计报告也 显露了原形。为安然公司承担16年审计业务的美国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宣告解散,为银广 夏承担审计业务的深圳中天琴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和徐林文也受到了法 律的制裁。这一系列的会计制假事件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的会计信用危机。

会计信用是信用概念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由于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采用系 统的专业方法,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的过程。因此会计信用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按照会计法律 、法规及行业准则、制度的要求,在其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和鉴证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 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履约能力。最终体现为会计行为主体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合 法、真实和完整,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便于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 策和判断。会计信用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上,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信用越高,其所提供 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反之会计信息质量越低。

二、会计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用缺失的最重要表征是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从根本上看,会计行为主体对会 计信息的造假无非是想通过骗取社会公众或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以达到维护少数人(如公 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等)经济利益的目的。会计信用缺失不仅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和会计执业界的信心一落千丈,而且也诱发了整个社会对于金融证券市场丧失信 心,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一)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低廉的违规成本是会计信用缺失的关键诱因

会计行为主体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不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编 制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造成了会计信用缺失。他们通过两种截然不 同的方式达到共同的目的,一是以人为手段使本来不佳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表现良好,一 般通过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手段,其目的在于骗取上市资格、达到增发新股的条件、博得 股东的信任而刺激股价或隐瞒亏损、左右盈余;二是通过多计费用、少计收入等手段逃避税 收负担、管理人员支出合法化、套取企业收入。这些看似并不高明的手段却能获得巨大的经 济利益,通过会计造假可以使会计行为主体偷税漏税、损公肥私、上市圈钱、拉高股价。而 低廉的违规成本是会计行为主体造假的又一个诱因。就目前的会计造假手段来说,隐蔽性比 较强,加之我国会计制度的不稳定性,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又为企业进行会计造假提供了方 便,因此对假账的确认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现行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对于会计造假者 的惩罚力度不够,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多是行政责任,极少数情况下才 能追究他们的民事责任,使得会计造假的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这对于制假者来说大多 无关痛痒。另外,会计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往往与政府的政治业绩息息相关,这样就不可避 免地产生政府庇护,执法者与违法者相互串通,使假账的查处难上加难。如此低廉的会计造 假违规成本使很多会计行为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走上了造假的歧途。

(二)监管制度的缺陷与执行不力是会计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

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因此要求会计程序必须公平地对待一切利益集团,会计数据 应当是公允的、无偏斜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其质量 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的配置、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以及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程度 。如何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要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对 会计行为进行必要的会计制度约束,会计信用制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约束。可是实 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国目前不仅监管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而且已有的制度还没有很好地贯 彻执行,这些是造成会计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

1.会计行为主体内部监控制度的缺陷。以上市公司为例,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股权 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并且国家股股东长期缺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没 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一股独大的局面导致公司高级管理者们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 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套班子一套人马,经营者们决定着公 司的一切重大事项,权力在公司内部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虽然很多公司制定了自己的内 部控制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把它们作为一种门面挂在墙上或印在纸上而没有去实施。会 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记录者,本应当按照国家会计法律与会计制度的要求从事会计工作, 然而由于企业管理当局从自身利益出发,有进行会计造假的动机,而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管 理人员,管理者不仅决定会计人员的聘任与解聘,而且决定着他们的报酬事项,加之会计人 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造成会计人员主动或被动地提供虚假会计 信息的局面。同时,很多会计行为主体的内部审计机制并不健全,内审部门独立性较差,大 多数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会计造假提供 了更多的可能性。

2.会计行为主体外部监管制度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用不仅需要内部监 控制度的约束,同时也需要接受国家法律、社会独立审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但事实告 诉我们这些外部监管制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会计法律、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会计政策的无常变化给会计行为主体造假提供了可能性。我国在加入WTO以后,会计制度需 要和世界接轨,这必然造成我国会计政策的大幅改变,在变化的过程中还必须和我国的国情 联系到一起,因此必然会出现很多的漏洞与冲突,加之会计行为主体对会计政策法规的理解 有别,导致主观与客观上的会计造假行为。已有的会计法律、会计制度也存在执行不力的情 况,我国在单位会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方面,大多明确规定了他们在没有履行职 责的情况下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而民事责任的规定不仅简单且缺乏可操作性,在 实践中追究会计从业人员法律责任的情形与会计违规行为相比少之又少,这使得会计从业人 员更加无视会计法律与制度的规定而任意造假。

其次,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制度存在缺陷、审计行为弱化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 因之一。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对公司行使经 营管理权,其受托责任通过会计信用产品得到反映和揭示。为了保证会计信用产品的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着鉴证的责任。而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所 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导致公司的经营者们真正决定着承担审计任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 、续聘、审计费用等事项,经营者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于是在我国会计市场 上就出现了经营者委托审计机构对自己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的怪现象。在利益最大 化的驱动下,经营者当然渴望得到满足自己要求的会计信用产品,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 行业竞争情况下必然导致执业质量下降。同时,注册会计师造假的法律风险远远低于其造假 收益,严格执业者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反而会失去原有的客户,这些均导致会计行为主 体的会计信用缺失,会计信用产品质量不高。

最后,社会舆论监督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会计信用信息交流与传播不力,失信者的 长远经济利益没有受到应有的影响。在我国由于受到政府管制、新闻审查与监管制度的影响 ,使本应被社会公众普遍知晓的会计失信行为与失信产品无法及时与准确地披露,这实 际上是对行骗者的保护与怂恿,使失信者更加有恃无恐,变相的助长了会计行为主体的失信 勇气与行为。

(三)诚信观念的淡薄与整体社会信用水平低下是会计信用缺失的主要成因

当我们讨论信用问题的时候,总会想到“诚信”这个术语。诚信属于道德范畴,用来 约束与评价人的行为。会计诚信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强调会计人员应当遵守 职业道德。而会计信用属于法律与经济概念,它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规范和修正着会计行为主 体与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活动,会计信用在道德领域表现为诚信,而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主体 的履约能力,是他们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可以为其带来经济利益。诚信观念本来是中国从 古至今所提倡的道德观念,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不完备的社会制度下,各种欺诈与虚假现 象充斥着中国市场,不讲信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社会与市场环境 下,会计人员难于顶住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与干扰而洁身自好,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 现象也就无足为奇。在整体社会信用水平低下的环境里,会计信用缺失也就成了必然现象。

三、会计信用的构建设想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 。”因此,建立与完善会计信用是会计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完善会计行为主体的内部制约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基础

“所有者缺位,经营者越位”的反常公司治理结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产权制度改 革,明确财产权利的归属,使产权人具有强大的动力去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监督经营者的 经营行为。明晰的产权也会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利,公平分 配利益,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当局 及其聘用的会计人员为谋取私利而实施会计造假的可能性。同时,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 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对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进行周期性检查与抽查,发现问题及 时解决,这是提高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监控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保障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我国,注册会计师经济上 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对客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和非审计业务的开 展过程中与客户的关系变得比较复杂,客观上很难对自己的“上帝”实施必要的审计并出具 合格的审计报告。因此需要提高行业准入的门槛,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规的成 本。我国目前有会计师事务所2000多家,其中具有证券、期货职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00 家,并且普遍存在着注册资金要求低、抗风险能力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审查不严等情况 ,因此需要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金要求,提高风险准备金比例,并对历史上有不良 记录的注册会计师取消继续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资格,增加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

(三)建立会计信用评级及其公告制度是会计信用建立的技术平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和各种通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用的建立需要有效的信息传输系统,使失信者的失信行为迅速传播,从而影响其眼前 利益与长远利益,守信者的守信行为得到社会的肯定并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 我们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会计信用评级制度。目前部分省市建立了 会计信用评级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缺乏有效的监管而没 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会计信用评级制度,并建立由财政部门为主 体,有审计、税务、工商、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参与的会计 信用评级监管机构,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要建立会计信用评级公告制度。通过网络 、新闻媒体和其他通讯技术及时发布会计信用评级结果,使交易各方获得更多的会计信用信 息,降低交易风险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打击和抵制会计失信行为 ,推动会计信用制度的建立。

(四)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建设及其执行机制是会计信用建立的条件

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及其执行机制不仅可以维护会计市场的信用秩序,而且是会 计信用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我们首先需要制定出高质量的能够适应未来会计环境变化 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制定时需要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做出科学的预测,避免未来 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因会计政策变化带来的会计失信行为 与失信产品。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提高会计 造假的行为主体、经营者、会计从业人员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增加经济处罚的力度,使 失信者不敢铤而走险。同时需要建立会计造假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只有高额的民事赔偿才能 使造假者经济利益严重受损,增加其造假的成本。

(五)树立会计诚信的道德观念是会计信用建立的根本

信用危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要建立会计信用,不能仅仅要求会计行为主体 及会计从业人员诚信,而需要全社会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让社会的每一个行为主体都意识 到讲信用可以获得利益,而失信必然遭受损失。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首先树立 诚信的观念与诚信的意识,才能有效行使其国家管理职能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样,企 业等其他各类市场主体才会树立诚信观念并享受守信这个无形资产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 在会计业界应当长期坚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包括会计诚信在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建 立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供社会公众查阅与监督。当整个社会都处在诚实守信的环 境里,失信者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会计失信行为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参考文献:

1.陈永利.重塑注会形象 重建会计信用——从银广夏事件谈起[J].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02(3)

2.朱秀芬.对会计信用危机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6)

3.华增凤等.会计信用供求与我国会计信用制度建设[J].经济与管理,2004(4)

4.朱锦余等.关于会计信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05(9)

5.孙健夫等.论我国企业会计信用监控机制的缺陷与完善[J].经济研究参考,2005 (34)

6.万晓文.会计信用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6(5)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1)

8.执行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篇八

其实,执行力的好坏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下属执行中的问题,同时,更是领导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到一家企业里去培训,到了该公司,发现没有讲课用的黑板,因为讲课需要,我叫营销老总当天去买一块能移动、带轮子的黑板回来,我还用手势做了比划黑板的大小和形状。下午,黑板买回来了,可这块黑板却是一块只有长一米、宽40厘米的小黑板,而且又不能挂,更没有轮子移动。我见了黑板,哭笑不得,我问营销老总,这是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也像我一样,口头交代一名业代去执行这件事,业代也口头交代采购去购买。采购为了省钱,反正是一块黑板,他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把这块黑板买回来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你说能埋怨和怪责采购或者业代吗?你说该批评谁呢,该处罚谁?一般情况下,我们肯定是觉得采购和业代没有按我的意图去执行,原因在于他们俩执行不力,这里的“我”是没有责任的,因为“我”是最高领导,怎么会犯错误?中国文化里,领导是不会有错的,要说有错也是书本有错。其实,我想最值得批评的就应该是我,然后才是营销老总,再到业代,最后才是采购员。

为什么是我错的多?第一、我没有把买黑板的具体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们,第二、我没有用文字形式明确交代好,第三、我没有弄清楚下面执行层面人员的执行能力,第四、我没有做好具体工作的监控,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当领导的人就是这样,总是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一些想法去要求下属执行,实际上是要求下属创造性地执行。但事情执行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并没有按照领导的“意图”去执行,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于是,就说下属没有执行力,下属缺乏执行力。依我看,下属有没有执行效果首先还要看领导布置任务时是否做好以下沟通。

一、做事的目的是否明确

对下属和同事交代任务时,一定要先把做这件事的意图目的跟执行人说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对业绩的增长有那些帮助。以上面这个例子为例,我就是因为没有把购买黑板的作用说清楚,目的并不明确,下面的人不一定知道购买黑板是用来干什么的?可能营销老总知道目的和作用,但没有书面明确,结果还是让业代和采购胡思乱想购买黑板的目的。其实,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其作用和目的,通常这种作用和目的是为了业绩的增长或者达成企业的某个方面目标而设立的,因此,沟通好做事的目的就是第一要务。

二、谁来执行

9.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九

当今中学生的作文还存在很多问题,写出的作文大多进不了“好“的档次,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作文中缺乏真实的情感,或无病呻吟,或情感造假。这种情感的缺失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那么,作为中学生,他们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也有丰富的情感,为什么在作文时却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我认为有这样一些原因:

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当今中学生背负着各种各样的考试,为了应对考试而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时间紧,活动范围小,社会接触面窄,社会实践活动少,生活阅历不丰富,也是导致学生作文情感枯竭的原因。家长也要求其子女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各门功课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尤其中外名著的阅读更是少得可怜。朱熹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就好比是“渠”,而阅读就好比是“源头”,没有了“源头”,哪得“清如许”呢?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要有广泛的阅读和吸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能为文章提供了原材料;离开了生活,文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写好作文也大有作用,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缺乏足够的了解,更谈不上体验。没有体验何来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内容感受很少,想写出真实的情感也就难了。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的爱护下生活着的,能感受生活的机会也少了。没有真实的感受哪有真情的文章?写起文章也只有虚构了。文章缺乏真情,“假大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观情感缺乏。作文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个人的主观情感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所以,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有一颗敏感而富有人情味的心,成为一个“多情”的人、“善感”的人。没有多情的人哪有多情的文章?写作个体没有丰富的情感是写不出富有真情的文章的。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也会对生活处处充满激情。中学生要想写出富有浓浓情感的文章,首先他自己也要是个多情的人。而当今的中学生处于学习压力大,生活单调的环境中无法让他们产生激情。他们始终以一种冷眼旁观的神态关注自然万物和身边人事,主观情感也因此淡退而缺失。那么,怎样才能让中学生情感丰富起来,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多读书,读好书。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其精华与微妙之所在,感悟其触动灵魂深处的东西,可以不求甚解,但要求努力寻找感觉。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比较全面而富有深意的写作感悟和素材。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师也要有相当丰富的文学素养,尽可能成为指引学生文学成长道路上的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造的源泉,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这足可见教师榜样作用的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管是琐碎细微的还是惊天动地的,都能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引起我们的共鸣,成为我们写作中的最佳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作文怎会无话可写?又怎会苍白无力呢?

让学生自主写作。要想使中学生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还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写作的空间,给他们多一点写作自由度。在大的要求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教师不作过多具体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写作训练题目时可以选有一定的宽度,有一定写作自由度的题目。这样能够让那些有丰富情感的人吐露心声,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什么,怎样写,用什么方式写,都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只要作文的大要求不违犯,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而不去干预。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学生没有可选择的灵活性。那种让学生硬模仿,只准歌颂,不准批评的写作方式是我们应该反对的。教师要善于用真情感染学生。教师平时与学生相处时,交流谈心要体现真情,举手投足也要体现诚意,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微笑都要将真情关爱注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鲜活、富有激情的语言、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

10.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十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对策

1.财务信用的内涵

财务信用,简单来说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的产品、财物或服务的能力。财务信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信用是指资本信用、商业信用、管理信用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资本信用又包括投资和筹资两方面的信用,他指企业按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投资款、按期归还各种借款本息、按公司章程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进行商业欺诈,按时向购货方供货,按时向销货方支付货款;管理信用是指企业向外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会计报告、严格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合同和协议、按期足额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狭义的财务信用是指企业向外界提供客观、真实、合法、有效的财务会计报告,为财务信息需求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财务信用管理的意义

财务信用管理的短期意义在于可随时监控客户应收帐款的回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为了随时监控客户的应收帐款,企业一定要与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及时的沟通。此外在出现客户无法偿还款项时,应当要求其提供担保,减少坏帐损失的风险。财务信用管理的长期意义在于企业进行财务信用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客户的质量。信用管理规范的企业对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而对于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则进行现款交易或给予较小的信用额度和较短的信用期。对后类客户,其本来就存在资金周转的问题,在企业不给予融资机会时,一部分会慢慢退出,令一部分则看到资信状况较好的客户能得到更优惠的信用环境,会不断改变自身的资信状况,最终企业会拥有一个稳定守信的客户群,企业的形象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3.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原因

3.1企业的财务信用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开始建立企业以其自身的资产承担风险的体制。这就要求企业以其自身的财务信用参与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上运行。然而,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对重建财务信用制度、树立财务信用观念缺乏应有的经验,因而企业财务信用出现了混乱。

3.2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

在立法方面,我国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总体上与信用制度相关的立法严重欠缺。另一方面信用监控机制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形成,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3.3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规范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进行内部财务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因此,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因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3.4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人才的缺失

企业财务信用的监管,根本上是人对机制及其运用的监管。目前,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状况就是财务信用管理人才的状况。由于财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多数由管理人员及其亲属担任对公司财务信用的监管,并且缺乏规范的资格考核及认证制度,这就导致民营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不力。相关配套的人才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民营企业在财务信用管理方面人才缺失。

4.企业财务信用缺失治理措施

4.1建立信用文化,增强企业的财务信用意识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观最为重要的部分。构筑企业诚信文化就是要在企业里树立起“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意识,每个企业都要依靠自己对其他企业对社会交往规则的遵守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4.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政府财务信用管理职能

政府应健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机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的条例和实施细则,改变目前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况。

4.3企业财务信用守信的激励机制

对财务信用守信企业要加以激励,其措施主要有:(1)开展财务信用评估,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加以记录,并通过一定程度的媒体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大其市场交易中的无形资产,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从而形成声誉激励。(2)应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降低借款利率, 提高现金折扣率等, 从而形成价格激励。(3)应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扩大授信额度,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并可与该企业建立较稳定的、长期的信用关系,这也是企业取得效益的良好机会。(4)政府要奖励财务信用好的企业,促进财务守信企业不断发展。

4.4企业财务信用失信的约束机制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管理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重要构架。要从根本上改变信用落后的状况,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健全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失信行为特别是一些恶意财务失信行为,一个主要原因是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财务失信违规成本小。要切实扭转这一状况, 就必须尽快建立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例如:(1)建立快速反映财务信用失信的信息系统或举报机制;(2)分类建立财务信用失信的黑名单,如借款不偿还黑名单、往来票据拒付黑名单等;(3)建立合理的财务信用失信惩罚尺度,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4)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5)对诬告、诽谤者诉诸法律。

4.5加强企业内部客户资信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建设

客户资信管理系统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其中信息管理和资信调查是两项核心工作。客户的信息管理是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企业应当投放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应当作为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落实。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也应当经常化、制度化的进行。此外,在企业确定信用额度后,也要对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

4.6培养专业的财务信用管理人才

要加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内部自律和外部监督,必须把加速培养一支高质量的财务信用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培训一批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人才,建立财务信用人才的资格考核和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现有的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人才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科]

【参考文献】

[1]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张俊红.浅析上市公司的报表分析[J].金融经济,2008(04).

上一篇:大学生安全知识抢答题下一篇:万历十五年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