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业务培训(精选9篇)
1.地质灾害业务培训 篇一
铁锁国土资源所
2009年地质灾害培训工作总结
我乡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环境疏松,加之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地质灾害。据统计,目前,我乡境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个,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214户876人,涉及4个村委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认真做好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乡于2009年6月12日召开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会议,对参会人员进行培训,安排部署监测防治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各村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把地质灾害防治这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纳入2009年度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明确责任,村委会按铁锁乡人民政府文件铁政发„2009‟15号关于印发《铁锁乡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要求,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明确责任。对重点灾害隐患和重点防范区段要做到心中有数,早作布置,早作准备,切实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二、做好基础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1.各村委会按照“以人为本,群专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制定撤离路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村组级监测网,其职责是:负责该村组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其监测手段主要是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上报等工作。村组级监测网由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长负责。
2.监测员加强学习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能够及时和掌握地质灾害点的变化情况。一旦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险情,及时报告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地质灾害灾情速报的内容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原因、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地质灾害涉及的范围、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当地政府已采取的措施等。
3.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各监测员积极主动的向村民宣传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工作,确保受威胁群众一户一卡,让群众户户清楚、人人明白,科学防灾,有效防灾。
4.组织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由于国家资金有限,对难以争取上级列项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村民小组利用
-2-冬春季节,组织群众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疏通排水,削坡减载,砌挡加固,植树种草等简易治理,改善环境,减轻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以确保汛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明确职责,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地质灾害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作用,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特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工作职责。
1.在每年汛期中(5月1日至10月31日),对所负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定点监测,定时巡查,做好记录。
2.定时向村委会、铁锁国土资源所和乡人民政府报告监测、巡查和记录情况。
3.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险情时,及时发出规定的报警信号,协助当地政府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四、领导重视,工作有新成效
铁锁乡人民政府领导到会作了指导讲话,乡纪委书记作了重点强调,会议结束后,组织了8个监测点监测人员及相关人员到铁锁村村委会排禄山公路边现场进行转移避险演练,使到场人员受到了一次专业的培训和锻炼,增强了防灾减灾的意识。
二OO九年六月十五日
2.地质灾害业务培训 篇二
XX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省培训行动领导小组: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教育厅《关于联合开展“陕西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的通知安排和要求,我县迅速成立了“XX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以下简称“行动”)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行动”实施方案,经过广泛开展宣传,精心组织培训,深入实地解说等活动,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现将我县“行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地质灾害状况
XX县辖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总人口XX万人,地处秦巴山地,北居秦岭南坡山区,南居巴山北坡山区,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地势特点是“两山夹一江”南北高中间低,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端,受其影响主要构造线均呈NW向,县境内褶皱断裂发育;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热同季,垂直差异大特点,年均降水量758.2mm,最大1085.2mm,最小467.3mm,属地质灾害易发区。近年来,曾发生多起较大的地质灾害,如………..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县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00多万元,经详查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XXX处,威胁着近2万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早已纳入县乡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中,本次“行动”将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起到普及提高作用,领导小组认为非常重要,非常及时、非常适合XX特点。
二、“行动”开展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安排布署。
为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行动”的通知精神,2006年12月10日,参加省四部厅“行动”培训和启动议式的同志,及时向县政府领导汇报中省安排布署“行动”情况后,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12月13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XXX同志主持召开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委通讯组、县国土资源局、城建局、教育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并安排布署了全县“行动”。
(二)建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为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国土局、城建局、教育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行动”领导小组,在县国土资源局抽调10名干部集中办公。根据中、省关于“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和以往日常监管防治掌握的情况,及时制定了《XX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要求纳入本次“行动”的各乡镇成立相应的机构,安排专人办公,配合县“行动”小组到本辖区开展培训行动的组织领导,并及时传递“行动”信息,上级“行动”开展情况。
(三)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行动”氛围。
按照我县“行动”方案安排,从2006年12月15日开始,在全县城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1、在县有线电视台开始滚动打播关于开展“行动”的标语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问答,在县城和各乡镇人口密集场所播放录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知识。
2、印刷宣传资料(传单)1.2万份,制作展板50幅,录制磁带策划装点宣传车3辆,深入各乡村集镇、村庄院落,巡回宣传。
3、抓住县第十五届六次人代会召开之机,向人民代表送发宣传资料。
4、利用节假日和集镇逢场赶集等人员流动量大的有利时机,在全县城乡开展现场有奖答题活动,设立咨询台,接待群众咨询2100余人次。
5、在县政府网站、电视台等媒体播发“行动”简讯和新闻5条。
6、精心制作展板50幅,由教育局分发各中小学巡回展出,共展出中小学72所。师生参展人数3.9万余人次。
(四)精心组织宣讲,注重培训效果。
为确保本次“行动”的培训达到预期目的,让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师生,有兴趣听而且听得懂,又觉得实用,县“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6年12月15日至23日,组织宣讲团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和深入全县重点地质灾害点实地调研,认真备课,提炼出结合我县实情、通俗易懂的培训材料和宣讲稿。从12月28日开始宣讲培训活动。一是对全县国土资源系统的110余名干部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对全县纳入防滑预案的25个乡镇分管领导和基础办公室主任进行了地灾防治和有关监测信息,防抢撤等知识的培训;三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支部书记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支部书记进行了专场培训;四是深入到县职业中学、XX(乡)中学、XX(镇)中心学校等三所学校开展宣讲。受培训的乡村干部达760人次,听讲学生2280余人
,教职员工200余人。
三、取得成果
(一)县乡两级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更加重视。
(二)通过培训,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干部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村民建房审批、新农村建设选址过程中做好避让。
(三)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知识得到普及,防灾意识得到增强,在日常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等活动中,运用基本的避灾救灾知识,实现自我保护,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四)通过对4.1万余学生的讲座和展版宣传,增大了防灾知识普及面,实现了从基础抓起,从小学生抓起,普及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的目的。
(五)通过结合本县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案例宣讲,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全县地质结构和灾害情况,提醒人们注意防灾避灾要从日常做起,从身边做起。
四、特色经验及体会
(一)各级领导重视,人员设备经费有保障。
主管县长亲自安排布署,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任“行动”领导小组长,直接参与抓落实,乡镇分管领导既是本辖区行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和接受培训者。县上和各乡镇都有专门办公人员,县“行动”小组配齐了录音广播、摄像、摄影设备,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5万元。
(二)精心安排布署,时间任务责任夯的实。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的“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行动”时间,培训范围对象,为了夯实任务,还制定了“行动”“旬事历”细化到每个阶段应具体完成哪些任务,制定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表”采取任务服从时间,人员分担任务,人人手上有具体事,人人肩上有责任的措施,保证了“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使我县“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宣传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看易接受。
1、晚上黄金时段在县有线电视台滚动打播关于开展“行动”的标语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问答,通过“XX新闻”栏目及时报道“行动”开展情况。
2、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知识综合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上本县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现场照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在全县城乡集镇、学校、村庄院落巡回展出。
3、抓住时机、找准重点开展宣传。一是利用周未、元旦等节假日,在县城广场街道开展宣传;二是在各集镇逢场赶集时广泛宣传;三是在县人代会、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在会场附近展出展板,向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发送宣传资料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四)结合实际宣讲,不同层次人员听得懂。
组织专家和宣讲人员赴各个有代表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实地调研,精心提炼讲稿,引用本县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实例,分析其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如何预防、监测及灾害发生后如何撤离等知识,特别是如何减少人为活动造成的垮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提出了预防要点,加上专家深入灾害点现场讲解、示范,从哪个方向撤离等,使广大群众觉得讲的都是身边事,身边人很熟悉既听得懂,也能记得住,一旦发生灾害时能用得上。
(五)集中“行动”结束,宣传培训仍在继续。
本次“行动”虽然时间很紧,但取得的成效显著,在开展宣传过程中,我们也深受启发,听到、看到、感觉到广大群众非常欢迎这种活动形式,渴望掌握这类知识,针对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和威胁群众面大等实际情况,县“行动”领导小组决定:按照统一安排的“行动”虽已结束,结合我县实际宣传培训仍需继续开展。要借此机会将“行动”继续、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力争在放寒假前对全县220所中、小学逐校宣讲。再抓住春节期间人员集中回家的有利时机,农历正月初八上班后即组织人员进村入院宣传宣讲,最终达到“家喻户喻、不漏一村”的目标,把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与全县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广大群众构建平安和谐的人居环境提供基础保障。
XX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七年月日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开展情况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开展情况报告。6J9,教职员工200余人。
三、取得成果
(一)县乡两级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更加重视。
(二)通过培训,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干部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村民建房审批、新农村建设选址过程中做好避让。
(三)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知识得到普及,防灾意识得到增强,在日常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等活动中,运用基本的避灾救灾知识,实现自我保护,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四)通过对4.1万余学生的讲座和展版宣传,增大了防灾知识普及面,实现了从基础抓起,从小学生抓起,普及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的目的。
(五)通过结合本县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案例宣讲,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全县地质结构和灾害情况,提醒人们注意防灾避灾要从日常做起,从身边做起。
四、特色经验及体会
(一)各级领导重视,人员设备经费有保障。
主管县长亲自安排布署,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任“行动”领导小组长,直接参与抓落实,乡镇分管领导既是本辖区行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和接受培训者。县上和各乡镇都有专门办公人员,县“行动”小组配齐了录音广播、摄像、摄影设备,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5万元。
(二)精心安排布署,时间任务责任夯的实。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的“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行动”时间,培训范围对象,为了夯实任务,还制定了“行动”“旬事历”细化到每个阶段应具体完成哪些任务,制定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表”采取任务服从时间,人员分担任务,人人手上有具体事,人人肩上有责任的措施,保证了“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使我县“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宣传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看易接受。
1、晚上黄金时段在县有线电视台滚动打播关于开展“行动”的标语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问答,通过“XX新闻”栏目及时报道“行动”开展情况。
2、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知识综合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上本县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现场照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在全县城乡集镇、学校、村庄院落巡回展出。
3、抓住时机、找准重点开展宣传。一是利用周未、元旦等节假日,在县城广场街道开展宣传;二是在各集镇逢场赶集时广泛宣传;三是在县人代会、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在会场附近展出展板,向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发送宣传资料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四)结合实际宣讲,不同层次人员听得懂。
组织专家和宣讲人员赴各个有代表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实地调研,精心提炼讲稿,引用本县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实例,分析其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如何预防、监测及灾害发生后如何撤离等知识,特别是如何减少人为活动造成的垮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提出了预防要点,加上专家深入灾害点现场讲解、示范,从哪个方向撤离等,使广大群众觉得讲的都是身边事,身边人很熟悉既听得懂,也能记得住,一旦发生灾害时能用得上。
(五)集中“行动”结束,宣传培训仍在继续。
本次“行动”虽然时间很紧,但取得的成效显著,在开展宣传过程中,我们也深受启发,听到、看到、感觉到广大群众非常欢迎这种活动形式,渴望掌握这类知识,针对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和威胁群众面大等实际情况,县“行动”领导小组决定:按照统一安排的“行动”虽已结束,结合我县实际宣传培训仍需继续开展。要借此机会将“行动”继续、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力争在放寒假前对全县220所中、小学逐校宣讲。再抓住春节期间人员集中回家的有利时机,农历正月初八上班后即组织人员进村入院宣传宣讲,最终达到“家喻户喻、不漏一村”的目标,把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与全县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广大群众构建平安和谐的人居环境提供基础保障。
XX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七年月日
3.地质灾害业务培训 篇三
为了加强我乡2012年地质灾害的防治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连群连片的乡村防御系统,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检测和治理工作,把重点活动区、重要隐患区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个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安定和谐的新农村。
二、防治措施
我乡处在林区,因为植被损坏严重,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去年的“5.19” 冰雹事件和“5.25”暴雨事件都与植被破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林区的保护和植树造林显得尤为重要。我乡地处山区,山高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区域分散,加上交通建设滞后,遇上大灾就会增加救援难度。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我乡及时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组织村民学习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为灾后自救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我乡根据应急的需要,在相关地质灾害频繁区都安装了预警系统,并在各村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和原有的巡防联队组成联防机制,形成了“一户受灾,全村响应,一村受灾,全乡响应”的救援体系。
针对去年的灾害形势,我乡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以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及时得到救援、汇总、上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对全乡7个村进行了巡查检查督查,并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支配。
三、明确责任、加强监管
(一)坚持三条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原则;二是坚持“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原则;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原则。
(二)落实四项制度
汛期值班制度—我乡的汛期时间较长(每年5月1日至9月31日),地质灾害频发。乡直部门和各村要建立汛期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保障通讯畅通。汛期期间,各值班负责人要24小时开通手机;保持与乡政府的联系,做好汛期值班工作。
灾点监测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监测。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信息、地质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时间,做到适时监测;主要观测降雨强度和雨量、地面土体开裂与坡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惊响异常等灾害前兆和引发因素;对监测点定期进行观测记录。
险情巡查制度—村干部和巡防联队应根据地质灾害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区域内灾情险情巡查。发现灾害发生前兆或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和采取转移避让群众等应急措施。
灾情速报制度—包括灾前的险情报告和灾后的灾情速报两方面。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群众在巡查、监测和日常生活过程中,如发现灾害前兆或异常情况,要尽快向乡政府报告并组织避险;灾情一旦发生,乡政府应立即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和施救,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做到“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续报完整”。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加强领导是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我乡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
组
长:何韩成(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权剑南(政府乡长)孙林成(乡人大主席)
成员:王缠平(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新有(政府副乡长)李金宝(政府副乡长)
赵贵义(乡武装部长)
杨永清(综治办副主任)
何卫东(司法所长)赏建鹏(派出所所长)
牛小林(**林场场长)
许正礼(学区校长)
王建明(卫生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人民政府,权剑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行政秘书严秉国负责具体办公。
(四)各行政村一把手是本村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
各行政村干部要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机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五)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汛期地质防治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是全乡工作的关键,为了深刻汲取“5.25”阴山沟洪灾事故的教训,落实汛期防灾、减灾措施,避免灾害发生,减少损失。一是做好工作部署,重点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损失。二是突出群测群防,对隐患点实施简易监测,发挥群测群防的突出作用。三是保持信息畅通。要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完善值班制度,落实值班人员,保证险情和灾情信息在第一时间送达。
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各村、各有关部门要早安排、早布署、早行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要迅速了解灾情,立即报告上级并通报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措施,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安置和疏散灾民,维护社会安定,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2年3月1日
**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救灾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我乡在可能遭受特大地质灾害时,能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各项紧急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组织
地质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综合协调的原则。乡政府成立抗灾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全乡的抗灾救灾工作。抗灾救灾指挥部:
组
长:何韩成(乡党委书记)副组长:权剑南(政府乡长)孙林成(乡人大主席)
成员:王缠平(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新有(政府副乡长)李金宝(政府副乡长)
赵贵义(乡武装部长)
杨永清(综治办副主任)
何卫东(司法所长)赏建鹏(派出所所长)
牛小林(**林场场长)
许正礼(学区校长)王建明(卫生院院长)
1、成立**乡后勤保障小队 队
长:杨新有 副队长:杨永清
成员:刘
波
严秉国
申俊良
袁苏花
王小红
张雪梅
2、成立**乡医疗救助小队 队
长:李金宝 副队长:王建民
成员:**乡卫生院全体职工
3、成立**乡救援小队 队
长:赵贵义 副队长:何卫东
组
员:张靖琳
豆乾杰
韩建龙
王义成 范志琪
党卯为
3、成立村救助抢险分队
队 长:各村支部书记 副队长:各村主任
成 员:党员先锋队、各村民组长、共青团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乡政府办公室,权剑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当特大灾情发生时,指挥部办公室移到灾情发生地。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督促检查灾害救助措施落实情况;负责研究灾害救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临时应急事项,制定具体对策,为指挥部制定灾害救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负责搜集、整理、汇总灾情,经指挥部同意后负责向上级政府和救灾主管部门汇报灾情,统一把握上报灾情损失和救灾救济工作情况。
2、后勤保障小队:负责物资的发放、车辆的调配,并及时统计灾情,做好村民的自救宣传工作。
3、医疗救助小队:负责伤员的救治、转移等工作。
4、乡救援小队:负责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员财产安全转移,组织村民自救,帮助村民开展转移工作,并协同村级救援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5、派出所:负责灾害救助期间的社会治安工作。
6、**学区:负责开展对学生的疏散、宣传、转移工作。
7、**林场:协同救援小组救援。
8、民政办:负责地质灾害发生后的灾情统计和生产自救工作。
各单位必须按照分工,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救灾款物的筹备
在请求上级相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乡政府划拨救灾经费,积极筹备救灾资金、物资。
救灾经费、物资的具体安排原则是:统盘考虑,突出重点。根据灾情,首先确保紧急期间救助需要,其次重点安排口粮救济、倒塌房屋的恢复需要。
四、灾后救灾工作 灾情稳定后,指挥部成员各单位各负其责,尽快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开展生产自救。
1、召开生产自救工作会议,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劳务输出等工作。
2、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农田绝收、财产损失较大的重灾户及其它方面的损失情况。
3、制定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灾民吃饭、穿衣等总体安排方案,并分步组织实施。
4、广泛开展捐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捐衣、捐被,切实解决灾区群众缺衣少被少粮困难。
5、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确保救灾款物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6、组成指导组深入灾区,检查督促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灾区群众安度难关。
五、抗灾救灾纪律
1、主汛期和抗灾期间,各村各单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畅通。
2、抗灾抢险期间。全乡各村、乡直各单位及全体居民都应无条件服从乡抗灾救灾指挥部指令。对玩忽职守影响抗灾救灾工作,造成严重损失或责任事故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在地质灾害发生期间,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拟报县政府给予表彰。
4.地质灾害预案 篇四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治我校运动场边坡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全校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教育局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
1、成立校应急工作领导组:
应急领导小组由刘华军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地质灾害应急事件工作组织、指挥、协调、处置工作。胡齐刚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向全体师生及广大家长公布本预案并做好相关安全教育,组织各应急工作小组开展巡查、救护、疏散、抢险、排险等日常和应急工作。政教主任王贤涛负责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监督监测点监测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人做好监测和巡查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点监测资料和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和上报工作;应急时人员救护等工作。政教副主任储军负责应急避险的组织与日常训练;曾启波副校长负责应急时对师生安全防护;教务主任王宝军负责对外联系和书面材料报告;总务主任钟修军负责应急物质准备及拨付及善后工作等。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刘华军 副组长:胡齐刚
成员:曾启波 王贤涛 钟修军 陈海波 王宝军 储 军
詹世弟 张昌义 刘 勇
2.成立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在领导小组下设巡查、救护、疏散、联络、教育等小组,明确专人分工负责巡查、救护、疏散、联络、教育等工作。
巡查小组:按校园巡查小组进行执行。负责做好每天对学校各地质灾害危险地带的巡查,发现险情立即启动预案并及时上报。
救护组组长:陈海波 成员:许 艳 朱定敏。负责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中受伤师生进行救护、处理和包扎伤口,做好及时送医院治疗的准备工作。
疏散组组长:储军,成员:各年级班主任。若发生地质灾害突发事件,负责立即织全校师生有序的疏散到安全区域,设定安全区域,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
通讯联络组长:詹世弟
成员:李小虎 唐百灵 吴世银。若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发生,负责立即电话报告镇政府、县教育局、县国土局及上级有关部门,以最快速度得到上级的指示。
后勤保障组组长:钟修军 成员:洪小波 刘应勤。若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发生,负责应急物资准备与供给。
安全教育组组长:王贤涛 成员:各班主任。做好日常地质灾害专题安全教育工作。
二、防灾抢险
1、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地质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同时向全体师生发生预警信号。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师生撤离,并及时上报。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地质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2、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由组长组织重点巡查一次。汛期4月—10月每15天由组长组织重点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密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师生及村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3、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学校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安定师生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师生,及时组织开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
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2、宣传到位 向全体师生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
做好地质灾害点危险警示,向全体师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全体师生和相关村民公布。
4、物质到位
校总务处配备雨衣、手电、应急灯、等应急救护物质设备。
5.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篇五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二 0 一七年
汇隆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制 定本制度。
一、目的 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以上级关于生态建设、防灾 减灾决策部署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托,着眼普及地灾防治法规常识,传授科学防灾理念,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动员全矿力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矿地质灾 害防治能力,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为充分掌握井田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根据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调查排查,是指职能管理部门在上一排 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特 征、威胁范围和对象、稳定性和危害性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调 查排查分析,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三、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组 组 长:张永飞
副组长:郝振良、张
龙
成员:张亮、郭强、张建华、刘胤、李帅、甄子杰、王龙、张鹿鸣、白小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科,方龙兼办公室主任,负 责地质灾害排查日常工作。领导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地质灾害及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 资金的落实。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 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地 质灾害(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矿技术负责人要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具体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摸底 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重点排查期防治重点:
1、人员居住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根据几年全矿地质灾害普查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地质灾害活动区域主要在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的区域。我矿防治重点:由于受地质环境的影响,雨季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可能性较大。
2、主要排土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我矿排土交通道路的地质灾害主要是道路两侧的边坡,由于切坡过陡导致稳定性差,汛期明显加剧边坡的失稳,导致崩塌、滑坡。相关责任部门要加强监管,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矿区、工业区主要表现为排土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领导组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的监测检查管理,督促相关科室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不合理工程行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矿区周围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特别重视岩土和废渣堆放点的监测,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滑坡或泥 石流灾害。
4、河流及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对外排土场范围要加强防范因强降雨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科室、部门要加强预测防范,落实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合理避让,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重点排查期我矿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主要是雨季型,主要发生在主汛期5月至9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 是主要诱发因素。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 滞后性,全矿地质灾害防治以汛期5月至 9 月作为重点防范期。要求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矿雨季“三防”工作领导组,组长由矿长担任,副组长由各分管副矿长担任,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发生地质灾害后的指挥机构为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指挥部,按《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执行。编制本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好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成立或调整充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拟订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电话。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日常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机构建全、人员落实;
二、要组织编制和及时发布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三、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层层负责,分级管理;
四、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计划,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
五、制定重要隐患点防灾预案;
六、是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增强职工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条件时要组织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应急演练;
七、是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的检查,督促责任部门采取措施,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地质灾 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积极协助办公室做好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 害治理责任认定和责任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建筑 物、设施、场地等落实防灾措施,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三)落实预防措施。一是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处灾害点 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二是加强监测预报。要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认真分析本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三 是落实防灾措施。
1、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和汇报制度,做好值班记 录。
2、保证地面河道等排水系统的畅通,对已有排水设施河道等进行清理、疏通,保证雨季排水设施完好、畅通。
3、组织全矿开展汛期险情和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职工的对汛期险情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形成、特征和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基本技能。
4、强化防汛管理,制定各项汛期管理考核制度,对失职或不落 实者进行处罚或追究责任。
5、对本矿及周边矿井的采空区、塌陷区 进行彻底清查,疏通排水涵洞,回填低凹处。灌浆堵塞各种裂隙,对受水害威胁的地点进行分级分区式监控,对各要害场所的排水设备和 供电设备定期检查,做到全部完好,管、阀、引水装臵等设施齐全完 善,供电保护系统和各种电缆、防避雷装臵可靠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6、对行政福利区、工业场地、采坑出入口要进行逐一排查,对有可能导入洪水的上缘相关地带挖凿截洪沟,防止汛期洪水淹沫事故发 生。
7、对矿区内的破旧房屋进行排查。对墙体破裂、有被淹坍塌危险的房屋进行拆除、封闭,防止汛期人员进入发生事故。
8、特别抓 好水泵检修、供电线路检修、保护预防性整定试验等工作,确保排水顺畅和供电设备完好、系统可靠,备用能力充足。对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认真测定,合理匹配水泵管路,保证系统排水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水泵的联合试运转;努力抓好防治水工作,确保实现雨季安全生产。
9、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因制度不落实或失职行为造 成事故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严格追究责任。
10、开展地质灾害险 情巡查、排查、检查,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要设臵明显警示标志,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并采取工程应急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四是开展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
(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计划,充分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的性质、危害以及防御的基本措施向职工宣传到位,增强职工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突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汛期是我矿地质灾害的 高发期,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防范期。
6.灾害地质参考答案 篇六
一、填空题(19选12)
1、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评价的核心要素是
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
2、灾害敏感度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密度
、建筑物密度和价值
、工程价值、资源价值、环境价值
、产值密度
等。
3、地质灾害的分级方案有
灾变分级
、灾度分级
、风险分级。
4、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包括
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防治工程评价。
5、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有监测
、预报
、防灾、抗灾
、灾害评估、救灾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行为过程。
6、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
预防为主的原则
、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的原则
、防治地质灾害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等原则。P33
7、地质灾害的监测内容包括
成灾条件 的监测,成灾过程
的监测以及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的反馈监测。P31
8、地质灾害管理的手段主要有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和
技术手段
等四种。P36
9、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灾害评估、防灾、抗灾救灾、安置与恢复、保险与援助、宣传教育与减灾立法、组织与指挥
。P27
10、地质灾害的属性生特征既有
自然属性
又有
社会经济属性
。P3
11、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 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 和
灾后总结评估
三种类型。
12、地裂缝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地裂缝发育的方向性和延展性
,地裂缝灾害的非对称性和不均一性,灾害的渐进性 和
地裂缝灾害的周期性。
13、滑坡分类按滑动面与岩土体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类型。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按斜坡岩土类型分可分为: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堆填土滑坡、堆积土滑坡、破碎岩石滑坡、岩石滑坡六类;按滑动力学性质分可分为牵引式、推落式、平移式和混合式四类;还可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14、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大致可分为_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_、_ 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_及_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三类;
15、滑坡的分类;P107 按滑动面特征划分①顺层滑坡②切层滑坡
按滑动性质划分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③混合式滑坡
按滑坡的组成物质成分:土质滑坡(①堆积层滑坡②黄土滑坡③粘性土滑坡)和岩层滑坡 按滑体规模划分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极深层滑坡
按滑坡形成机制划分楔形体滑坡、圆弧面滑坡(演化过程坡脚蠕动变形、滑坡后缘张裂扩张、滑坡中部滑床剪短贯通三个阶段)、顺层滑动的滑坡(沿单一层面滑动的滑坡和坐落式平推滑移型滑坡)、复合型滑坡、堆积层滑坡、崩坍碎屑流型滑坡、岸坡或斜坡开裂变形体、倾倒变形边坡和溃屈破坏边坡。
按主滑动面成因可划分堆积面滑坡、岩层面滑坡、构造面滑坡和同生面滑坡。按滑体厚度分巨厚层滑坡、厚层滑坡、中厚层滑坡、薄层滑坡。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安滑体运动速度分缓慢性滑坡、崩塌性滑坡 按滑坡在道路上的位置分路堤滑坡和路堑滑坡等 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16、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两大类:工程措施(排导工程、拦挡工程、综合整治工程)和生物措施(林业措施、农业措施、牧业措施)
17、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途径与措施。P34 基本途径: 1)控制灾害源、消除或减弱灾害体的活动能量,减少灾害威助。2)对受灾体采取防护或避让等保护措施使其免受灾害破坏,或强受实体对灾害的抗御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削弱灾害活动强度措施;2)受灾体防护措施;3)监测预报措施;4)灾害避让措施。
二、名称解释(20选9)
1、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2、灾害:自然或认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3、风险分级:是在灾害活动概率分析基础上核算出来的期望损失的级别划分。
4、社会经济易损性:指受灾体遭受地质灾害破坏机会的多少与发生损毁的难易程度。
5、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1900~200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6、实时监测预报:是集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建模、预测预报与信息的短程、中程及远程传送与一体的集成技术与方法。
7、保值效益(Z):对灾害地区现有资产的保障属于直接经济效益,Z=J-T Z为保值效益J为灾害损失价值T减灾投入资金。
8、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是指对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自然环境恶化,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评估的工作。
9、海水入侵: :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海水或高矿化咸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迁移而发生的水体侵入的过程和现象。
10、地甲病:是一种因环境缺碘或富碘所引起的地方病。
11、灾变分级:是对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频次的等级划分。(分特大、大、中、小型四个等级)
12、地质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地质灾害强度下,对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设施等造成潜在危害的可能性,是表征一个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
13、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引发的土地退化。
14、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是一种渐进性地质灾害。
15、膨胀土:指的是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为一种高塑性粘土。
16、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17、保产效益:指减灾资金投入后对未来经济收益的保障,主要为受益地现有规模的工农业年产值,可称为保产效益。保产效益等于灾害防治投入资金与受益地区的生产总值之比。
18、特殊土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和结构、赋存于特殊环境中易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域土,如黄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土、冻土、红土等。
19、三废:工业三废”是指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总称三废。
20、岩爆又称冲击地压,是指受强大地压的脆性煤、矿体或岩体,在其极限平衡状态受异破坏进向自由空间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现象,是一种采矿或隧道开挖活动诱发的地震。
三、问题(7选4)
1、矿井透水前有何征兆?
矿井透水:矿井周围含水层的水涌出,填满矿井,使矿井废掉。当采掘工作面遇到河床,采空区等地质条件时会出现“透水”事故。答: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2)挂红;3)水叫;4)空气变冷;5)出现雾气;6)顶板淋水加大;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8)水色发深,有臭味;9)采掘工作而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自外散发出的瓦斯、CO2和H2S等有害气体;10)裂缝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另外,在发生透水前还能出现岩缝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现象。
2、滑坡产生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滑坡:指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者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而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滑坡。
成因机制:(1)滑动面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2)滑坡的发育阶段:①蠕动变形阶段②滑动破坏阶段③压密稳定阶段。
滑坡的形成条件:(1)地形地貌(高陡斜坡通常比低缓斜坡更容易发生滑坡)(2)地层岩性(地层岩性软弱在水和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强度降低而易形成滑动带)(3)地质构造(滑坡沿断裂破碎带成群分布及各种软弱结构面控制滑动面的空间分布)(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进入滑坡体增加滑体重量,还起到润滑作用,降低抗剪强度、水位上升,静水压对滑体产生浮托力,降低有效正应力和摩擦阻力、地下水对周围岩土长期作用改变岩土体的性质和强度、地形水运动产生的动水压对滑坡的影响,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5)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
3、叙述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两者有何区别?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岩溶地面塌陷定义: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 坑。
地面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诱发地面塌陷的因素: 矿山地下采空与地下工程中的开挖; 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 过量抽采地下水; 人工蓄水; 人工加载 ;人工振动; 地表渗水。岩溶地面塌陷 成因机制:
地下水潜蚀机制,形成过程大体可分如下四个阶段:(1)在抽水、排水过程中,地下水位降低,水对上覆土层的浮托力减小,水力坡度增大,水流速度加快,水的潜浊作用加强。(2)隐伏土洞在地下水持续的动水压力及上覆土体的自重作用下,土体崩落、迁移,洞体不断向上扩展,引起地面沉降。(3)地下水不断侵蚀、搬运崩落体,隐伏土洞继续向上扩展。(4)当上覆土体自重压力超过了洞体的极限强度时,地面产生塌陷。
真空吸蚀机制:随着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岩溶空洞体积不断增大,空洞中的气体气压不断降低,从而导致岩溶空洞内形成负压。岩溶顶板覆盖层在自重及溶洞内真空负压的影响下剥落或塌落,在地表形成岩溶塌陷坑。
其他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A包括重力致塌模式、冲爆致塌模式、振动致塌模式和荷载致塌模式等其他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模式。B应当指出,岩溶地面塌陷实际上常常是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例如洞顶的土层在受到潜蚀作用的同时.往往还受到自身的重力作用。
形成条件(1):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基础:a可溶岩及发育程度;b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c地下水运动。(2)动力条件: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动力条件主要是水动力条件的急剧变化,由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可使岩土体应力平衡发生改变,从而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4、崩塌产生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崩塌: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形成条件
崩塌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形地貌(高--高度大于30M的、陡--坡度一般大于45°)、地层岩性(脆性岩石或上硬下软)岩体结构(不同块段发育着方向、规模各异的结构面--高陡裂隙)和地质构造(①断裂构造对崩塌的控制②褶皱构造对崩塌的控制)使崩塌的物质基础;降雨、地下水的作用、振动力、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多崩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是岩体长期蠕变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崩塌体的大小、物质租车、结构构造、活动方式、运动途径、堆积情况、破坏情况千差万别,但崩塌的产生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孕育和发展的,按崩塌发生是受力状况的不同可分①倾倒崩塌②滑移崩塌③鼓胀崩塌④拉裂崩塌⑤错断崩塌。
5、什么是地质灾害?其如何分类分级的?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
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大致可分为两类:(1)由地质作用引起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都划归为地质灾害。(2)仅限于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其他分类:①按空间分布状况分: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两个系统②按灾害成因分: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及复合动力型③按地质环境变化的速度分:突发性和渐进性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的分级方案:灾变分级、灾度分级、风险分级。地质灾害分级反映了地质灾害的规模、活动频次及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程度。
四、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种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
五、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地质灾害宏观类别、结合地质、地理、气候及人类活动环境因素,可将中国地质灾害划分为四大区域。
1.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大区。2.山地斜坡变形破坏为主地质灾害大区3.内陆高原、盆地干旱、半干旱风沙为主地质灾害大4.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冻融为主地质灾害大区
6、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具备哪些相关性?
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
滑坡:指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者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而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滑坡。
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关联:
①都属于地质灾害,且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除了地面沉降其他三种都可能出现在山区。一般来说,地面塌陷出现岩溶地区,地面沉降出现在平原抽采地下水地区。②水在其中起到很大得作用
滑坡、泥石流对水的敏感性很强,滑坡、泥石流爆发的高峰期与降水强度较大的夏季基本同步。单次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诱发滑坡或泥石流灾害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子。
面广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和动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过度的抽取地下水会造出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过量抽采地下水;人工振动; 地表渗水等是诱发地面塌陷的因素 ③受重力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属斜坡地质灾害,重力是斜坡地质灾害的内在动力。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性、新构造活动及地下水等条件是影响斜坡失稳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面沉降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察觉,有自重影响 ④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 ⑤人类工程对其影响大
7、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1)海水入侵: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海水或高矿化咸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迁移而发生的水体侵入的过程和现象。(2)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1、合理开采地下水淡水资源
2、开展人工回灌
3、阻隔水流
7.地质灾害活动总结 篇七
今年是六十年一遇的大旱之年,随着主汛期的来临,依据“大旱必有大涝”的规律,为进一步加强村组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管理,提高我镇村组地质灾害监测员综合素质、组织领导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于5月13日召开了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培训会议。现将培训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成立领导机构。
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国土所、经济办、安环站、文化站、广播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国土所,负责全镇具体宣传培训组织协调工作。
二、结合实际,编制实施方案。
制定了“***镇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宣传培训主题、目的、对象、内容、进度安排及组织机构等。
三、认真准备,保证培训质量。
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培训经费、师资队伍、培训教材进行了认真准备,组织对全镇村两委干部和村组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明
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宣传培训任务按时完成。
四、抓好典型,及时推广。
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掌握各村、各部门宣传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的好做法,并组织推广,促进宣传培训活动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探索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新方法中,新街村创新实施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并把地质灾害搬迁治理与土地复垦、扶贫搬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彻底消除灾害隐患。
五、注重沟通,营造宣传氛围。
为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培训氛围,培训前,文化站、广播站、国土所等各部门及时沟通,认真组织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点、悬挂宣传横幅、出动宣传车、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掀起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热潮,为开展培训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六、严格纪律,培训取得实效。
此次培训,严格执行签到制,将培训与考核挂钩,不按时参加培训的,一律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要求所有同志村组干部一律以学员身份和谦虚态度参加学习,自觉接受培
训办公室的管理。整个培训期间有条不紊,无请假、无缺课、无外出;课堂上自觉关闭通讯工具,不得随意更换座位,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培训期间学员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认真作笔记,得到了领导、授课老师的好评
六、找出不足,整改努力方向
尽管本次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干部认识不到位,学习氛围不够浓。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课上仍然出现讲小话、接听手机等现象。二是教学方式仍显单一,吸引力不够强。三是培训管理制度不完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同时,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难以解决。
本次培训活动已告一段落,但地质灾害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执行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
***镇国土所
8.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八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地质灾害的治理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处置原则及适用范围
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领导水平,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有统一协调的领导组织机构,决定调整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领导小组。
(一)调整后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领导区辖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执行上级下达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督查各部门和各企业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潜力,下达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对灾情实施救援,统一部署,安排指挥各组成机构的工作任务。
3.协调、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基本状况,向上级报告和友邻乡镇通报状况,必要时请求支援。
4.发生小型及其以上地质灾害时,组织成员亲赴现场,指挥地质灾害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5.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6.组织完成地质灾害后的规划重建工作和其它工作。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随时掌握地质灾害状况,为领导小组决策带给所需的信息。
2.依据领导小组命令,组织各单位及时赶赴灾害现场参与抢险求灾,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的统一救援行动。
3.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灾害调查状况,受领导小组委托,全权处置灾害现场的各种突发事件。
4.负责组织现场应急调查处置工作。
5.负责应急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
6.负责协调应急调查与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
7.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
(四)成立抢险救灾小组
为确保处置地质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组建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救援队,队长由张其军同志担任。
1.组织协调指挥各相关单位和救援队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
3.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抢险救援分队分3个小组,分别是治安小组、抢险救援小组、医疗救护小组。
治安小组由派出所人员组成,齐洪斌为小组长,主要负责预防和处置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进出灾区道路和灾区内交通疏导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转移,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抢险救援小组由民兵应急分队人员组成,闫文彪为小组长,主要负责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排险防治措施防止灾情扩大,组织、转移、安置灾民,及时设置避险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
医疗救护小组由榆树沟卫生院人员组成,李亚斌为小组长,主要负责在地质灾害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护,并带给必须数量的伤病员治疗床位。
四、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要进一步加快完善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二)信息收集与分析
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
(三)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职责人。
(四)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进一步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区管委会和区国土资源局报告。协助国土资源局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状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五)“防灾明白卡”发放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潜力,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资料的“明白卡”发到企业及村民手中。
(六)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
要依照群测群防职责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职责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突发地质灾害事件信息报告
1.速报时限要求:当接到辖区内出现特大型、大型、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速报区管委会和国土资源局。
2.速报的资料:灾害速报的资料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资料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有新的变化时,要随时进行续报。
六、应急处置
1.发生地质灾害时,根据监测人员和当地群众对灾情的报告,按照地质灾害预案制定的人员财产的转移路线进行撤离避灾,将人员财产转移至安全地带。状况紧急时,能够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并及时向区管委会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和通报。
2.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状况,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3.民政、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疾病控制、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通信、交通部门保证地质灾害应急的通信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的运送。
4.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的需要,领导小组应当紧急调集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能够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七、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1.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正常开展地质灾害日常监测和应急调查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潜力。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经费,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执行,以确保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3.民政办、卫生院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二)通信与信息传递
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移动手机、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区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
2.发生地质灾害时,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或灾害出现地的群众发出地质灾害预警信号(逐户通知、呼叫、打电话报告等),透过已建立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三级网络逐级速报和向有关部门单位通报,同时区及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前往地质灾害发生处进行抢险救援,各司其职,通信部门保障通信畅通无阻,确保抢险救援顺利进行。
(三)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潜力。
(四)信息发布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发布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
(五)监督检查
区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落实相关职责,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八、善后处置
救援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因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2.区根据地质灾害受灾状况和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
九、预案管理
本预案印发执行后,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变化,结合镇实际状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
9.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篇九
1总则
1.1目的为了预防各类因自然灾害发生而导致的地质灾害,同时在万一发生了地质灾害的时候,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客人、员工和酒店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预案。
1.2工作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抗灾减灾方针,增强酒店员工防灾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安全避让、应急抢险等综合能力。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反应灵敏、整合资源。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酒店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当酒店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事故时,现场最高级领导为最高指挥,最高指挥员有权力调用一切资源(包括财力、人力资源),同时有义务将事件的影响及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组长:张彬
副组长:
成员: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信息的来源主要为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台风、洪涝等信息发布中得来,根据实际的强度等级来确认。
3.2预警预防行动
各部门在得到自然灾害等信息的行动
1、前厅部:
A、准备各类提供给客人的灾害警报资料,并在客人入住登记时提
醒客人。
B、前厅做好因为一些灾害工作所对客人造成不便的解释工作。
C、关闭一些需要关闭的门窗,并做好对宾客的指引和疏导。
D、对本酒店的员工,负责发放酒店房卡以便员工入住。
2、客房部:
A、对所有客房进行检查,关闭所有客房及公共区域窗户。
B、协助前厅部将灾害警报资料发放至各客房。
C、对所有外围花卉进行保护处理,防止被损坏。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3、工程部:
A、准备好各类抢修器具,以便在发生各类紧急情况时能立即进行
抢修。
B、做好各类停电停水情况的准备工作、对室外的设备进行安全检
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C、对一些特别是高空中存在可能有危险的物品设备进行加固处
理。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4、保安队:
A、加强对酒店所有场所的巡查,对酒店所有平台进行检查,清理
平台上的杂物,防止各类高空物品坠落,防止部门山体滑坡事故发生,拉出警戒线。
B、做好各类应急设备如应急照明、应急广播的准备工作。
C、做好通信器材的检查工作,确保各场所通讯的正常。
D、对一些危险场所进行暂时的封闭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E、对酒店员工宿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F、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5、餐饮部:
A、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关闭所有窗户。
B、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6、其它部门:
A、综合部对酒店住宿员工进行统计,并分配好房间以便前台房卡的制作。
B、中厨房负责台风等自然灾害期间员工的伙食,望泉楼一律不许
员工接近。
C、各部门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进行检查关闭所有窗户。
D、做好对部门员工自身安全的教育提醒工作。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1、酒店领导进行值班,并对酒店工作进行最高级别指挥。
2、保安队加强对各区域的巡查力度,对重点部位进行每1小时不
少于1次的不间断检查,部门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3、工程部加强对室外设备的检查,加强值班力量,做好各类抢修的准备。
4、在灾害影响严重时为确保员工自身生命安全,酒店设立临时员
工休息区域保证员工的正常休息。
5、在地质灾害未解除之前,任何员工不许靠近灾害点,安排的值
班人员必须在三人以上对酒店内灾害点进行巡视,杜绝单人行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中有涉及港、澳、台胞及境外人士时必须统一由酒店保安队通知公安部门外事办。
4.3通讯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前厅部总机负责进行对各相关部门、人员的通讯,确保应急情况下通讯的畅通,同时严格控制消息的传播。
4.4指挥和协调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酒店总经理为最高指挥长官,当酒店总经理不在现场时值班经理为最高指挥长官,最高指挥长官对事件进行统一领导、决策,各部门应全力配合、参与应急救援。
4.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当突发治安事件时,应急人员应对自身安全进行必要的防护。5后期处臵
当灾害解除后,由各部门负责人通知本部门员工,并严密监视动态。
(1)所有部门和员工在未查清事实的情况下,都要注意保密,尽可能减少影响面。
(2)未经总经理同意,任何部门或员工都不得向外界或新闻界透露有关情况。
6保障措施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现场最高指挥长官对酒店内的一切人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必须尽一切可能保障应急的需要。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酒店综合部负责对本预案的评审、备案及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新。
7.2奖励与责任
在应急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酒店将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对在事件中有相关责任的人员酒店也将根据情况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7.3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地质灾害业务培训】推荐阅读:
地质灾害09-10
地质灾害防治11-16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07-31
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09-01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07-07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教材07-30
山洪地质灾害抢险演练总结08-23
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报告08-31
地质灾害搬迁工作总结11-09
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报告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