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资料

2024-07-24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资料(共13篇)(共13篇)

1.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资料 篇一

关于医疗废弃物管理知识

培训的通知

全院各科相关人员: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维护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研究决定举办一期医疗废弃物管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全院各科护理人员:

二、时间安排: 2017年3月6日下午2时30——4时;4时——5时30分。

注:本院护理人员可根据时间按排,选择其中一次全程参加培训;

三、培训地点:

医院一楼会议室

护理部 2017年3月3日

2.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资料 篇二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6家乡镇卫生院, 15家村卫生室进行调查。

1.2 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及询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从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及制度,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包装、运送、移交, 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及存放时间,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进行调查。

2 结果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及制度落实情况乡镇卫生院83.4%、村卫生室43.4%;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卫生院91.7%、村卫生室33.3%;包装、运送、转移合格率乡镇卫生院67.7%、村卫生室20%;乡镇卫生院布局均合理, 专门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地点, 但多数暂存空间偏小。村卫生室多数布局不合理, 未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地点, 只有医疗废物存放装置。

3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

3.1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健全

乡镇卫生院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但制度落实不到位, 责任分工不明确, 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无害化处置的方式不清楚。大多数卫生院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由保洁公司人员来承担, 由于清洁工流动性大, 大多来自农村, 文化水平低, 接受新知识能力慢, 卫生习惯较差, 清洁工对锐器盒的使用、感染性垃圾袋分装、运送、移交及无害化处理不清楚, 对医疗废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了解。 村卫生室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 缺乏医疗废物管理知识与技能, 多数对医疗废物的分类不明确, 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用后能及时毁形, 但对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敷料等其他医疗废物与医疗垃圾混放。

3.2 缺乏医疗废物管理意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 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 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各卫生院大多能将医疗废物放在专用容器内, 但因专用容器属一次性物品, 成本较高, 少数卫生院考虑到经济效益, 将废物直接放在垃圾袋中, 在包装、运送、移交的过程中极易被污染的针头扎伤。部分医护人员仍对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区分不清, 且平时宣教不到位, 输液结束后按压的棉球大多扔在生活垃圾中。不知医疗废物管理不善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也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发生。一些高危科室, 如口腔科、检验科等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认识不清, 医疗废物全部以感染性废物处理, 或部分以生活垃圾处理, 容易导致收集人员或清洁工人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大多村卫生员不知道医疗废物、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有何区别, 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类不清, 混放现象严重, 甚至一小部分卫生员将具有再生价值的部分废物 (皮条、输液瓶等) 定为非病人接触性废物, 仍采取回收方式处置。

3.3 基本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与工具不到位

卫生院专门设置了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地点, 但暂时贮存场所建筑简陋、无照明设备、通风条件差、无明显标志、无警示标志。大多数村卫生室缺乏医疗处置设施, 如垃圾袋不分色、无专用容器、无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由于医疗废物产生量少且无规律, 存在医疗废物贮存时间难以执行不得超过两天的规定的情况。

3.4 培训不到位

部分医护人员和清洁工培训不到位, 对医疗管理条例及规范不清楚。清洁工经常更换, 缺乏系统感染知识培训及医疗废物知识教育, 常被污染的针头扎伤而不知道上报等。村卫生人员更加缺乏系统的感染知识培训。

3.5 登记不完善

大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登记内容不全面、不规范、过于简单, 不能全面反映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责任人等。

4 对策

4.1 加大卫生监督管理、质量控制及奖罚制度

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 卫生监督部门必须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监测与指导, 加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的贯彻力度, 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 增强法制观念。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 使医疗废物工作层层负责落实, 并设立医疗废物管理考核评分表, 每月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质控方式, 对各部门的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医疗质量目标考核、绩效挂钩, 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2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制订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设置监控部门或专 (兼) 职人员, 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及村卫生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并对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进行登记, 保存资料。

4.3 加强培训及防护

各医疗机构应制订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计划, 强化医疗废物管理意识, 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当作防治传染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负责人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培训, 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医护人员、村卫生员、清洁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明确自己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把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行动。同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4.4 加强硬件设备

医疗机构应加强硬件设备, 对废物暂存处进行规范化建设, 有严密的封闭措施, 使其真正具备防淋、防流失、防泄漏、防扩散和消毒、应急处置等功能。要求将感染性垃圾、生活性垃圾分别用2个容器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黄色为医疗垃圾, 黑色为生活垃圾, 要求各部门对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区分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严密包装、密闭清运、不得遗散、泄漏[1]。各锐器严格放入有损伤性废物标志的一次性专用锐器盒内, 警示标志醒目, 便于操作又符合操作流程, 保证密闭, 避免外流。对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及时毁型, 并放入黄色垃圾袋中。各部门医疗废物每日按规定时间送废物暂存处交接、称重并登记, 暂存处管理人员根据储备要求及废物分类安全放置, 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防止医源性损害。

摘要:为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 采用现场查看及询问等方法对21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在医疗废物的组织管理、分类、包装、存放、运送、移交、最终处置、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

参考文献

3.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相应对策

医疗废物是指由于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保健、预防以及其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毒性、感染性以及有危害性的废弃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不断改变,医疗废物的产生、管理以及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现行医疗机构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安全,避免医院环境的污染,终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性,减少其对人类、社会和医务人员的各种伤害,根据国家的卫生部相关文件发文有关医院应对医疗废物做出相应的管理具体从产生、收集、包装、处置以及运转全程进行密切的管理。

1医疗废物管理在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严格的对医疗废物的产生及分类进行把关,做到降低医疗废物的量,节约医疗用品资源,同时减少污染。生活垃圾要与医疗废物分开放置,具有损伤性废物应置于利器盒内,医疗废物袋和利器盒应有规定的标识。

1.2经济原因医疗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投入人力、物力的资源,一所中等医院每年大概支付18-20万元的医疗垃圾的处理费,而且此费用逐年上升,因此就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已经是医院的一大负担。在经济利益的角度,医院对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造成影响。

1.3科学处理医疗废物的理念滞后目前医院中一部分医疗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处置认识不够正确,对其概念不清,把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为一体,有的就当作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使医疗废物分类不符合要求或者分类不清楚。使其处置不合要求,造成数量加大,从而使医疗废物管理的难度加大。

1.4医疗废物管理不健全在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中,医院在建筑设计时缺乏有关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设施。根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在医院的污水的有关处理,广东省有关医院,特别是乡镇一级医院,对医疗污水及化粪池的水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排入市政下水道,有一部分的医院没有设立焚烧炉,医疗废物未作特殊处理与普通生活垃圾相混淆。这一类的现象在县级医院普遍存在。同时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容器、运送工具、暂时贮存地以及终末处置设施已经缺乏正确的设施或者设施完全不合要求。

1.5相应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监督医疗垃圾督导部门难于有效行使督导职能和责任,履行其相应权利义务,存在相互之间推诿现象。在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过程中完全缺乏监督工作,使医疗废物产生不明、分类不清、运输不好。在管理中从制度建设、人员组织以及检查监督工作等都有一定的缺乏。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没有相应的储存和处置等一系列重要的环节,无健全的专人专项管理和监督体系,因此,一些相关医疗机构对此要需采取对策。

2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做好从根本上完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体系从医疗废物产生的根本基礎上做好分类收集把关,必须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所有医疗废物都应放入黄色的废物袋或桶内,对于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培训,保证废物的正确分类处置,其他垃圾一旦放入医疗废物垃圾内后不能再取出。

2.2根据国务院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要求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医疗学习培训,特别是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制定明确的责任,进行合理分工,对于医疗废物的严格执行分类,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盛装、明确标识、 准确登记和运输。抓好医疗废物的基础工作,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措施。

2.3尽快出台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实施按比例、多渠道的分摊收费法,妥善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问题进行解决;建议采用“市机关、医疗机构、患者进行按比例、多渠道的分摊的收费法”确保医疗废物管理的资金的收费来源。

2.4各级医院尽快建立相适应的医疗废物处置的实施制度完善医疗废物的储存、运输体系医疗废物的相应定点储存制度与运输单管制度,使用医疗废物进行密封运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的设备与设施,禁止将医疗废物露天存放,且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的时间不得过长。

2.5建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 “五联单制”规范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对医疗废弃物交接流程的每个环节就其数量内容等进行严格的登记,防止医疗垃圾不当流向对社会与遗失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另外,按照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相关原则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定期性监督检查,增加检测设施,要加强监测技术,建立关于医疗废物的监管档案。各级卫生医疗的主管机构应派专门人员认真学习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以及健全各种配套的设备,管理规定、实施规划、规范标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明确分工,规范监督系统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章制度者予以强制性惩罚。

总之,医院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主要场所,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环境安全为主要目的,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和危险废物处理为重点,以建立医疗废物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为主要保障,切实履行各级政府职责,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善我国医疗卫生废物处理的现状问题,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月东.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9.

[2]张屹.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5):154.

[3]梁道宝,李书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2):252-253.

[4]李月东.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9.

4.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四

一、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分置于黄色塑料容器内,并认真检查有无破损。

2、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进行收集不能混装。

3、隔离传染病人生活垃圾归在感染性废物中,并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

4、在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及容器外表面贴有警示标识和标签(标签上注明: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备注)。

5、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物及时消毒后运送。

二、医疗废物内部运送工作制度

1、运送人员在转运前检查包装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虽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

2、运送人员每天在上午:8:30-9:00,下午4:30-5:00用专用工具 医疗废物运送至集中暂存地点。

3、运送医疗废物要防止渗漏、遗撒,运送人员做好自我防护。

4、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转移联单工作制度

1、护理部(组)保存与市环保局签定的处理医疗废物合约和收集处理转移联单,转移联单保存3年。

2、责任人保存与签定的处理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合约和收集处理转移联单,转移联单保存3年。

3、各科室与责任人交接医疗废物时登记日期、种类、数量、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四、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1、教育职工提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

2、对从事收集、运送、处置等人员进行培训。

3、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本院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

4、掌握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紧急处理知识。

5、对从事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体检,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6、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时,按锐器刺伤处置要求进行处理。

五、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管理工作制度

1、医疗集中医疗废物暂存地必须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处。

2、医疗废物暂存处要有严密和封闭措施,防止渗漏,避免阳光直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由专人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专门管理人员按时对医疗废物暂存处喷洒药液,以防鼠、防蚊蝇、防蟑螂。并进行清洁消毒。

4、医疗废物暂存地设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禁止饮食”的警示标识。

5、严格禁止医疗废物与生产垃圾混放、转让或买卖。

6、暂存病理性废物,尽可能采取低温或防腐贮存。

六、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制度

1、对全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

2、向各科室发放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网络人员培训再由网络人员组织本科室学习。

3、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4、组织保洁人员学习相关法律,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安全防护知识。并掌握锐器伤后处理方法。

七、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发生事故报告制度

1、发生在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护散和意外事故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并在48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

2、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并按规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并按规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证据证明传染病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就《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八、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回收制度

1、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消毒供应室回收。

2、消毒供应室应按排专人回收,专门地点盛放,并做好个人防护。

3、各病区、科室回收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必须统一用黄色垃圾装盛放,针头等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存放在密闭的利器盒内。

4、各科室回收的数量必须登记,由送、收人双签字,供应室应每月统计汇总数量。

5、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6、对污染区消毒从最轻区域向最严重区域进行,并对所有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

7、参加处理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

5.医疗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篇五

为加强医疗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因医疗危险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染和环境污染,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分类目录》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等相关规章、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医疗危险废物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五河县环保局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特制订本计划。

一、成立危险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的危废物管理,具体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秦雅琼

副组长:周成文、时小席

成员:李丹丹、白如、赵晓妹、蒋春兰、王长英、游庆棋

二、全院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条例以及各类文件的学习,提高对医疗危险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宣传和贯彻国家的各项法规条例,增强全体人员对危险废物安全管理的防范意识。每半年培训一次。

三、各科室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运送和暂存等工作,专人负责,对危险废物的贮存箱及时进行擦洗消毒,并做好登记,坚决杜绝危险废物与生活垃圾的混放。

四、各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医疗危险废物管理指导、督查工作。按照医疗的目录认真分类,尽量减少本科室产生危险废物的重量(如各种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外包装皮,盛装药物的玻璃小瓶)。

五、各科室重点要加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直接放入医疗废物抓用包装容器中;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范的锐器盒中,并标上医疗废物中文标识。

六、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必须建立台账,由专人管理,准确记录每天产生危险废物的名称及贮存、利用、处置去向数量等,严格按照分类专人专时专线进行转运。向外转移的危险废物,台账记录必须与危险废物转移及其他相关票据等内容相一致;台账记录必须与危险废物转移及其他相关票据等内容相一致;台账材料必须齐全,并按照要求向环保部门上报危险废物登记报告。

七、收集运送人员就将密封包装后的利器收集容器和包装袋放入贮存自箱内,不得使用包装袋运送。收集运送人员有权拒绝收集没有标识、密封未包装好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使用后立即消毒,保持清洁。

八、保洁人员在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我防护,杜绝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尽快启动我院的应急方案,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 理,并逐级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九、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任何科室或个人转让、买卖和回收利用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十、后勤部、护理部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导、督查、考核工作。后勤部应按照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同时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定期对危险废物的贮存装置进行检查。

十一、若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除受经济处罚外,必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十二、我院将产生的危险废物量,严格把关以保证这些危险废物废物顺利的到达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6.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篇六

法规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第六节 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制定背景与时间:2003年6月16日。

2003年6月16日,国务院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是在全国上下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发布的重要行政法规。“非典”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所带来的经验教训。重点掌握:

第一章 总则

(一)立法目的:制定该法规的目的是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二)医疗废物的定义、范围与分类

1.定义: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等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狭义的仅指固体。

2.医疗废物的分类: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发布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为:

(1)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2)病理性废物。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3)损伤性废物。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4)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5)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3.《条例》的适用范围:收集、运送、储存、处置及监督管理活动。

4.医疗垃圾处理原则:

(1)分类原则--区别医院垃圾、生活垃圾;

(2)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向医疗机构收费;

(3)全过程严格管理原则;

(4)集中处理与无害化原则。

5.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政府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储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

环保部门监督管理收集、运送、储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第二章 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略)

第三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学习的重点。

(一)医疗废物管理的条件与建设

1.建立暂时存放的专用设施、设备条件和暂存时间规定:

①不露天,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

②应与生活垃圾区分;

③能够防鼠、防蝇、防盗,并禁止和防止儿童进入;

④要定期消毒、清洁;

⑤使用专用包装袋或容器,并有警示标志。

2.收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包装应防渗漏、防遗撒、防穿漏;

②按规定的时间、线路移送到暂存点;

③使用的运送工具应定期、定点消毒处理。

3.在转交给处理单位时应注意事项:

①应及时转交,时间不得超过2天;

②就近转交原则,防路线过长造成污染机会;

③高危险废弃物(培养基、菌种、毒种、标本等)应先消毒再转交。

4.医院污水、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排泄物应首先进行消毒,符合标准的再排放。

5.对农村医疗机构的规定:①凡一次性用品、有危险性的医疗废物必须先行消毒,同时加以变形处理;②对可燃性的医疗废物应予焚烧;③对不可燃性的医疗废物要予以填埋。

例题----A1型(既往考试题)

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答案B。

简单,只需记忆。

(二)医疗机构管理者的责任

1.医疗机构的法人代表是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设置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单位内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2.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意外事故应急方案。

3.对有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技术培训、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

防护知识培训及紧急处理知识培训。

4.应为有关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三)管理制度的规定

1.废物登记制度,包括:来源、分类、重(数)量、处置方法、交接时间与对象等。该登记资料应保留3年。

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3.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报告与通报制度:

①立即对现场受害者进行紧急救护;

②立即报告卫生、环保部门;

③立即通报可能受害的单位和居民,采取防护措施。

4.禁止随意处理医疗废物的制度:

①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②禁止随意丢弃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③禁止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④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管理制度。

例题A1型:医疗机构对其医疗废物登记资料的保存时间不得少于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答案:C

第四章 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属环保部门的工作(略)

第五章 行政监督管理

由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负责。

(一)两部门的分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全过程中的疾病防治和工作人员的防护;环保部门负责对全过程的环境污染防治。

(二)两部门的合作。

(1)定期交换监督检查结果;

(2)都可接受群众的举报、投诉,并处理;

(3)都可进入现场监督检查。①了解情况、现场监测、调查取证;②采集样品、查阅复印有关资料;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④查封或暂扣违法场所、设备、工具。

(4)在引起或可能引起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时,共同采取临时控制措施:①遣散人员;②控制现场;③责令暂停造成污染事故的作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1.政府及有关部门不作为:上级政府给予批评、责令改正,给予主要领导人、主管人员行政处分;

2.医疗机构或处置单位,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卫生或环保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罚款2000-5000元:

(1)不建立管理制度,不设置监控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

(2)不对有关人员进行知识培训的;

(3)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的工作人员不采取防护措施的;

(4)不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的;

(5)对环境、场所和工具不进行消毒、清洁的;

(6)不及时收集和运送医疗废物的;

(7)不对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环境定期进行检测、评价的。

3.医疗机构或处置单位有下列违法行为的,由卫生或环保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处5000-30000元罚款;

(1)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设施设备不符合卫生、环保要求的;

(2)不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或不使用专用包装的;

(3)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运输医疗废物,或用垃圾车辆运送其他物品的;

(4)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不设置监控系统,或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

4.医疗机构或处置单位有下列违法行为的,一般情况由卫生或环保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5000-10000元罚款。逾期不改的处10000-30000元罚款。若造成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的,暂扣或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疗废物处置经营许可证。

(1)运送中丢弃或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其混入生活垃圾的;

(2)不执行“转移联单”制度的;

(3)交给无经营资格者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

(4)处置过程和结果,不符合国家卫生、环保标准与规范要求的;

(5)对传染病病人排泄物的垃圾不消毒,或虽消毒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

(6)传染病病人生活垃圾管理、处置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5.医疗机构或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的,或不及时报告卫生或环保部门的,一般情况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10000-30000元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的,暂扣或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

6.医疗机构或处置单位阻碍或拒绝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一般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暂扣或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违反治安管理的,公安机关予以处罚。

7.农村医疗机构不按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一般予以警告,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处2000-5000元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的,暂扣或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

8.其他---(与医疗机构无关)。

(二)民事责任

《条例》规定,医疗单位、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违法造成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刑事责任

7.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资料 篇七

1 成立组织, 建章立制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定, 以及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 我院建立了由法人为第一责任人, 由业务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及主要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 由分管院长任组长, 并相继制订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登记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具体措施、医疗废物院内转运程序、医疗废物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等, 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加强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2.1 医护人员的培训

为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培训, 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学习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场所要求及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知识,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等, 积极宣传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 努力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的认识, 使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工作[4,5,6], 并将此项培训列入新职工岗前培训的常规内容, 我们还把培训内容以院感通讯的形式下发到全院各科室,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再学习, 进一步强化意识。

2.2 保洁人员的培训

大部分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低, 不懂得医院感染的知识, 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了解, 必须注重和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的危害性,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明确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包装、运送、贮存、处置等过程中的各项规定要求, 指派专人对保洁人员的工作进行示范指导, 并对每日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监督, 严格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 及时清运。在培训之后, 每月对保洁员进行一次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流程的考试, 并将考核的结果记录在案, 与经济效益挂钩, 使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奖罚分明。

3 加强管理, 狠抓落实

3.1 分类管理

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首先, 生活垃圾要与医疗废物分别放置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内, 不得将医疗废物混装生活垃圾中。医疗废物按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和药物性5类分别处理, 并放在指定污染区内。损伤性废物应放在防刺破、防渗漏的黄色专用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放在有医疗废物专用标识的黄色包装袋内, 严密封口, 注明科室、时间、废物种类等;化学性废物应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理;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3.2 严格交接班登记

暂存处专职人员应携带医疗废物登记本与科室人员进行登记。登记时应如实记录废物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等并有双方签名,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3 职业安全防护

凡从事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人员均存在被感染的危险, 应严格执行正确操作规程。专职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穿工作服, 戴口罩、帽子、橡胶手套、防水围裙、防护眼镜、雨鞋等;上岗前体检, 建立专职人员健康档案, 同时进行乙肝疫苗注射等免疫接种。

3.4 暂存地管理

专职人员每天运送医疗废物后, 在贮存地对运送工具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后备用, 集中贮存地的收集箱、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冲洗, 贮存地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并有防蝇

我院网络信息系统优化药剂科工作实践

商庆辉1, 林涛2, 周文君1

(1.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临床药剂部, 内蒙古牙克石022150;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目的:在医院信息系统 (HIS) 的基础上, 为适应我院的管理模式, 利用局域网改进和开发计算机办公软件来优化药剂科的工作与管理。方法:利用和开发计算机软件来优化药剂科工作后的实践与之前作比较。结果:医院信息系统不仅提高了药房的行政管理水平, 而且加强了业务技术水平,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节约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结论:医院信息系统在被不断的改进和开发后对药剂科的工作具有优化作用, 值得借鉴推广。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优化;药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B

随着现代化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已在许多医院得到了应用, 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1], 医院药剂科信息化 (in formatization of department of pharmacy, IDP) 管理也就成为医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组成部分。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 药剂科使用的HIS药品管理子系统, 以下是笔者简述利用HIS系统优化药剂科工作的实践体会, 供大家探讨。

1提高采购计划生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药品采购方面, 我院的药品实行统一采购配送, 其宗旨是:降低药品价格, 减少采购成本, 让利于患者[2]。我院药剂科相关人员和网络中心的网络工程师在原有的HIS药品管理子系统基础上共同研发采购计划软件, 该软件掌握了全院药品信息, 并根据该信息制订药品计划。具体包括:

1.1药品品名、规格、包装及生产厂家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较多, 同种药品的商品名称较多, 药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因此, 生成药品采购计划单时把药品品名维护成通用名而区别在生产厂家和药品规格, 可以避免因不同的商品名而造成一种药品重复计划, 进而造成药品库存积压等问题。1.2上次购进单价

我院采购计划部在每次生成采购计划单时, 对药品的价格实施监控是非常必要的。我院利用新开发的软件系统, 可以很方便地帮助计划员监控药价, 采购药品价格一有调整, 就会立即显示红色警戒, 并与供货公司联系, 备注一栏说明

的纱窗, 平时由专职人员上锁封闭, 严防儿童及拾荒人员进入。

4 加强监督检查

为了使医疗废物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医院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检查的范围, 由医院感染科每月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 对全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处置、登记等情况及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有违规现象将给予扣分, 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通过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整改, 确保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顺利实施, 有效地避免了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文章编号]1673-7210 (2009) 03 (c) -121-02

原因, 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1.3上月消耗和本次购进

药品采购计划员可在“上月消耗”一栏可以看到各个药剂部门的药品消耗, 根据消耗合计来确定本次药品购进数量。我院药品库存因此大大减少, 2006~2007年库存周转率控制在56.7天, 比2004~2005年手工计划时的90.6天缩短了33.9多天。

2优化库房管理

药库作为医院药品供应的重要环节部门, 药库的管理是否合理对医院的药品供应、是否能有效地避免差错事故、保证库存药品质量、减少库存药品金额、提高周转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药品库房管理在HIS系统的帮助下, 大大优化了库房管理工作, 使库房工作简便、迅速、准确。

3优化调剂室工作3.1医嘱摆药

我院调剂室应用HIS系统后, 从原来的手工处方划价、记账、发药到后来的处方录入发药, 再到医嘱摆药,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并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医嘱退药

以往退药采取处方退药时药品信息较少, 处方上只能标注一些简单的信息, 时有退回的药品与库存药品不一样、不明原因退药, 或者退药数量、规格不相符等现象发生。现在计算机医嘱退药可以方便药剂师查询该患者退药的原因及退

摘要:目的: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建立专门组织, 制订管理制度, 加强培训, 落实管理措施, 加强监督检查。结果:通过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登记进行严格全程管理, 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对医疗废物环节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2003:10-11.

[3]周海波, 周海鸥.医疗废弃物的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6) :194.

[4]马建雄, 吉水.农村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3) :131.

[5]肖西平, 张建莉, 黄利虹, 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8) :914-915.

8.浅谈预防接种门诊医疗废物的处理 篇八

【关键词】接种门诊;医疗废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2-01

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我市医疗废物的处理采取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统一暂存,隔日由襄阳市卫生局指定的定点的回收单位上门收取,集中销毁的运转程序。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医疗废物做到了日产日清,同时也确保了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二天。

1 具体做法:

1.1科学的处置流程是基础 严格遵照医疗废物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疾控中心门诊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就地毁形、集中暂存、统一销毁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流程,在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运行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1.1 就地毁形 接种门诊的医疗废物主要是预防接种后的针具和动物咬伤和折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在操作规程中,要求接种人员将使用后的注射器立即毁形,注射器放入专用医疗废物袋内、针头存放于利器盒。

1.1.2 集中暂存 门诊产生的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经分类后,将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送环卫部门处理。对医疗废物,将毁形后的注射器及装有针头的利器盒分别放入黄色的专用塑料袋内进行有效的封口、消毒、过称、登记后,送中心医疗废物暂存处存放。

1.1.3 统一运送销毁 送中心暂存的医疗废物与中心医疗废物暂存处的专职人员交接后,由市卫生局指定的定点回收单位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门收取,集中销毁。

1.2 严格的质控手段是保障 对接种门诊的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进行管理,一月一轮换。其工作职责是收集接种门诊产生的医疗废物,按要求装袋、封口、消毒、过称、登记后送中心医疗废物暂存处存放,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督查各接种台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如查看医疗废物是否毁形、利器盒的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是否分类存放。接种使用注射器的数量与产生的医疗废物是否相符等。

1.3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在医疗废物的处理过程中也是如此。为此,我们重视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不仅与接种门诊息息相关,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和谐和稳定。工作中要求大家注重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医疗废物做到按要求毁形、装袋、封口、消毒、登记,认真检查包装容器是否无破损、渗液等情况,医疗废物是否按规定的路线运送,运送过程中是否有流失、泄漏,与暂存处的交接是否规范有记录等细节。

2 讨论

2.1 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0-14岁的儿童,如不能妥善处理好医疗废物,一旦发生医源性感染,将会导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医疗废物的处置不可小视!

2.3 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

2.4 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要严格分开;医疗废物必须就地进行毁形、分装,医疗废物中的锐器按要求放入利器盒,且与其他医疗废物分别装袋。在包装袋外明确标注医疗废物产生的单位、 产生时间、类别及重量,且认真做好交接。

2.5进行医疗废物毁形过程中,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防止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9.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 篇九

为了贯彻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家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技术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疗废物在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理过程中的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此规章制度。

一、执行四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主管院长为第一责任人,院感科(预防科)为监管部门,检查指导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理工作,各相关科室分类收集、暂存医疗废物,后勤科制定专人收集、运送医疗垃圾到指定地点。

二、各相关科室收集、暂存医疗废物,放置于特殊标识贮存袋或盒内,盛装容器达3/4满时封闭容器口,暂存医疗废物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三、后勤设专人管理、收集、运送医疗垃圾,每日至少2次,增加次数不限,收集、运送医疗垃圾前与要有交接手续,签字或盖章为准,交接手续保存三年。

四、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医疗垃圾严禁混入生活垃圾中,传染病区所有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且双层包裹。检验科血制品医疗垃圾要高压灭菌处理后,双层包裹交出。

五、任何人不得买卖医疗垃圾。

六、我院医疗垃圾一律交给阜新优艺实业公司,做无害化处理。

10.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篇十

一、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相关制度及工作要求。、二、诊所负责人负责医疗废物暂贮、管理、消毒、交接等具体工作。

三、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四、做好医疗废物处置的登记,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5年。

五、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暂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

六、对医疗废物运送工具在规定的地点进行清洁和消毒。

七、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设施进行卫生学效果监测、评价、存档、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要及时上报。

八、按规定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执行双签字,资料保存5年。

九、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监控损害。

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废物管理,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

二、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2.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3.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4.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5.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管理。

6.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督导医疗废物处置相关工作。

四、负责人负责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运送交接、交接登记。不得使医疗废物外流、泄漏。如发现医疗废物外流、泄漏,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对科室和当事人进行处罚。

五、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废物接收、交接登记。认真填写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转移联单,并负责保存。负责暂存处物品和场所的消毒隔离工作。

医疗废物运送管理责任状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防止和杜绝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按要求做好运送、交接、登记。遵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运送管理人员必须遵守以下条款:

1、定期接受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该科室负责人关于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或考核。

2、按要求遵照规定时间(上午8-9点、下午4-5点)和路线(在运送途中不得携带医疗废物到其它科室或场所,如供应室、敷料室等)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医疗废物暂贮间。

3、必须将医疗废物放置在专用容器内进行运送,防止泄漏或伤及工作人员。

4、按要求做好科室与护士交接、暂贮间与管理人员的交接工作,登记必须签全名。

5、医疗废物不得混入生活垃圾箱内,如发现对当事人进行处罚(罚款50元)。

6、禁止将医疗废物(尤其是输液器、针管等)带出医院进行交易,如发现后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上报院领导、终止劳动合同,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遵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给予法律制裁。

7、做好个人防护,如因违规操作出现任何后果,皆由当事人自己承担。以上管理条例向相关人员进行说明,签字为证,如在各项工作检查中发现违规者,严惩不怠!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

发生报告制度

一、应在48小时内向所在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二、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要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三、调查工作结束后,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

应急预案

一、立即上报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人。

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经过及严重程度。

三、如有医疗废物泄露、流失、扩散等,立即追查医疗废物的去向和污染程度,了解污染情况,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

四、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减少危害,并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通报,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有扩散危险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向社会发布警示公告。

五、事件处理后,当事人将事情发生进过及所牵涉的责任人上报领导小组,给与相应处罚。

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露及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医疗废物运送交接登记管理制度

1、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储间。

2、认真做好交接登记,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地、种类、日期、重量、交接时间。

3、交接双方要签全名。

4、与处置中心工作人员交接要认真填写转移联单,执行双签字。

5、医疗废物管理交接登记及转移联单交接记录资料保存5年。

6、医疗废物运送流程:医疗废物收集

产生地

分类→封口

规定的时间路线

小时交处置

运送 → 暂储间

交接登记

存放 不超过48中心→填转移联单双签字。

7、运送时间:上午 8 9点,下午4 5点。

8、运送路线:自产生地直接到医疗废物暂存处,不得在中途携带医疗废物到其它场所。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职责

一、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四、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五、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管理。

六、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暂存设施管理要求

1、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并盛装于周转箱内,禁止打开包装袋取出废物。

2、暂存设施设专人管理(贾衍奎)及时对贮存设施和贮存容器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开裂等问题及时更换。

3、医疗废物暂存库房应在废物清运之后消毒冲洗(1000mg/L健之素液),冲洗液排入医疗废水消毒、收集、处理系统,医疗废物暂存柜(箱)每天消毒一次。

4、暂存设施清理出的医疗废物、被医疗废物污染的物品、损坏或废弃的容器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5、暂存设施应配备应急设备及工具,包括个人安全防护设备、消防灭火装备、泄漏物清理工具、消毒设备等。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要求

一、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单位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规程。

三、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四、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五、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医疗废物产生地运送工作制度及工作要求

一、按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及运送至院内焚烧炉焚烧。

二、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示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三、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四、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五、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六、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七、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交 由专门机构处置。

八、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九、隔离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十、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十一、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医疗废物处置相关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

措施

一、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的防护用品:工作服、水鞋、手套。

二、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每年两次).三、收集和运送过程中,应检查置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及贮存容器是否有渗漏,防止职业暴露。

四、对放置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运送工具定期消毒和清洁,防止对工作人员的污染和感染。

医疗废物处理与防护知识培训计划

1、每年对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两次。

2、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对新上岗卫生工人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

4、对新上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知识培训。

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培训内容

1、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医疗废物运送流程。

3、医疗废物运送交接登记。

4、检查医疗废物运送是否及时,包装袋是否注明产生地、科别、时间、包装袋是否封口。

5、医疗废物转交烟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转移联单登记签字,资料保存5年。

6、做好个人防护。

7、保持暂贮间清洁,定时进行消毒(用500g/L浓度健之素擦洗地面、墙壁,抹布用500g/L浓度健之素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8、做好各种设施的维护(防蝇、防鼠、防盗等)

11.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十一

1 现状分析

1.1 基本情况

2003年淄博市政府积极投资筹建了淄博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并于2004年将50家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首批纳入集中处置, 淄博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现了常态运行。2005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被纳入淄博市“碧水蓝天”行动计划中, 实行目标责任制, 通过行政手段极大地推动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工作;卫生、环保两大部门出台了《淄博市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实施方案》, 使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工作在职责明确、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2005年底成立了淄博市卫生监督机构, 进一步理顺了医疗废物监督管理体制, 为医疗废物法制化管理奠定了基础。2006年物价、环保、卫生、财政、建设五部门在《淄博市医疗固体废物处置收费标准》基础上, 适时修订收费标准, 联合出台了《淄博市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 解决了无固定床位小型医疗机构处置费的收费问题, 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工作, 在淄博市城镇医疗机构全面展开。目前, 淄博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由市政府投资在处置方式、尾气净化、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良, 基本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但是, 在对医疗废物实施全程法制化管理, 集中无害化处置监督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2008年淄博市86家市属、市管、区属、民营医院和1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对策建议。

1.2 存在问题

1.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交接登记、意外事故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工作制度制定不全不细, 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职责, 过于简单、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有24%的医院未制定本机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方案和报告制度, 有33%的医院无医疗废物从业人员上岗前培训制度。

1.2.2 登记交接记录不规范

医疗废物登记交接记录项目不全, 不能全面反映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交接人等情况;医疗废物交接后, 经办人员不签名或签名不完整、不规范;登记记录年月日未标注齐全;登记资料未保存至3年以上;未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类型填报。医疗废物登记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不强, 资料利用价值较小, 医疗废物通过资料追溯源意义不大。

1.2.3 五大类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外观类同, 为分类收集带来不便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对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在原料、颜色、形状、文字说明、警示标识、包装袋外观、规格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五大类医疗废物使用的专用包装物唯一区别是文字说明, 即感染性医疗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病理性医疗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病理性废物”字样。医疗废物仅用标签标识中的文字说明加以区分, 给文化层次较低的后勤人员带来识别困难, 极易导致不同类别医疗废物混放现象。事实上在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发现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感染性医疗废物有混放现象, 多数原因是外观不易识别导致的。

1.2.4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实际效果差

培训无计划、无总结、无讲课内容、只有考试卷, 培训流于形式。医护人员不能正确区分五类医疗废物的占33%, 保洁员不能正确区别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的占23%。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点 (如肠道门诊、发热门诊) 医务人员、保洁员对其产生的医疗废物实行双层包装的知晓率占54%, 检验科医技人员对产生的如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 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就地消毒的知晓率仅占56%。

1.2.5 措施落实不到位

有些医院医疗废物未能严格分类收集, 损伤性医疗废物与感染性医疗废物混放, 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未按照医疗废物收集, 损伤性医疗废物未使用利器盒;登记交接记录未按照设定内容填写;高危险废物 (如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 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未就地消毒;废弃的血液透析器收集处置前未毁形;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在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前未消毒处理;废弃的人体组织无冷藏、防腐处理等暂时存放条件;未建立人员知识培训、健康检查、职业防护个人档案, 未使用医疗废物专用工具运送医疗废物;未使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

1.2.6 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及时收集、集中处置不能保障

对产生医疗废物少、交通不便利的小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不愿收, 产生单位不愿交, 导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产生障碍, 甚至在医疗废物被纳入集中处置后,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存在超时限运输医疗废物现象。

1.2.7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方式单一, 不能实现分类收集, 分类处置

淄博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方式是按照我国《医疗废物处置技术》 (试行) , 实施焚烧单一的处置方式, 使分类收集工作前功尽弃。

1.2.8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区域设置单一易成医疗废物处置行业服务、竞争和技术发展障碍

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实行行政许可制, 淄博市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仅有一家, 这一现象不利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同时变相剥夺了医疗废物产生单位选择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权利, 事实上在医疗废物及时清运、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的供应、处置收费等方面已经有弊端显露。

1.2.9 技术规范不完善无相应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试行) 》中的处置技术仅仅规定了适用于固体废物的高温热处置技术, 对血液、消毒液、菌种和毒种保存液等液体医疗废物收集、包装、处置方式等未制定相应技术规范, 无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卫生学效果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2 建议对策

2.1 建立健全并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 制定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规范、标准、流程。强化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包装、标识、登记、运送、暂时贮存、交接、职业安全防护等措施的落实, 做到依法管理。在制定《突发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方案》的同时, 做好意外事故应急演练工作, 有效及时地处理好可能发生的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的应急报告工作。

2.2 改进医疗废物包装标签

按照医疗废物的分类制作颜色区分明显的标签, 使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运输、处置, 相关工作人员能通过颜色就直观识别医疗废物类别, 便于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

2.3 加强人员的培训和防护工作

医疗废物从产生到处置涉及多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多环节——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多科室———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 上述环节和部门人员组成不同, 认识不同, 面临医疗废物管理侧重点也不同。对从业人员的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置和报告等知识的培训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做好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 切实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同时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要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建立从业人员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健康检查个人档案。

2.4 探索解决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及时收集安全处置的有效途径

可采用先地域分段收集后集中运输处置的管理方式, 节约集中处置单位运输成本, 最终达到集中处置的目的。

2.5 探索经营运行机制和处置方式

借鉴公路建设、自来水供应等公益行业经营模式, 引用其他资金或者政府投资, 进一步加大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的改良工作, 逐步解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老化、技术设备落后、处置方式单一的问题。积极探索如压力蒸汽灭菌法、电磁波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等离子体法等处置方式[1], 通过经济运行机制和处置方式的改良, 促进医疗废物处置的产业化进展, 实现环保、安全、资源利用的有效结合。

2.6 及时制定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技术规范如液体医疗废

物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器械毁形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暂时储存设施建筑设计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分类包装物具体规定, 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卫生学效果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2.7 探索监督管理新方式, 加大医疗废物监管力度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要依据医疗废物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力度, 进一步做好两部门间监督检查和抽查结果的交换工作, 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或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的, 经调查核实属实, 应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同时建立并执行医疗废物定期检查、考评、考核、奖罚制度, 落实医疗废物一把手责任制, 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用的管理方式, 促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2.医疗废物劳保管理办法 篇十二

用品使用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强化员工劳动防护,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劳保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认真执行。

一、劳保用品管理制度

1、公司办公室负责采购所需劳保防护用品,具体为口罩

个/月,手套

双/月,防护服

套/月,消毒液

瓶/月,防护眼镜

副/月。

2、防护用品由公司办公室移交医废处置中心,医废处置中心须设专人保管和发放,移交时核实清楚并在公司劳保发放台账签字记录。

3、医废处置中心负责劳保防护用品保管和发放的人员要建立劳保防护用品发放台账,发劳保防护用品须由员工对本人台账确认无误后签字。

4、医废处置中心每月领取劳动防护用品时须由公司办公室检查上一月的劳保防护用品发放台账。

二、劳保用品使用制度

1、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要求正确配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发现不按规定配戴劳动防护用品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和罚款。

2、由于个人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造成的后果由员工本人负责。

3、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由个人保管,凡丢弃者不予补发。

4、对于报废的劳保防护用品必须集中存放,定期消毁,严防流失。

13.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资料 篇十三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动物诊疗机构产生的与医疗卫生机构相类似的废物,以及过期、伪劣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2003 年国务院出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来,各地也相继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从执行的情况来看,常常因为忽视了医疗废物的毒害性而导致污染事故,甚至威胁生态环境。为此,笔者实地走访调研了温州市区的卫生医疗机构、动物诊疗场所、药品零售门店、医疗废物收运公司和相关执法部门,以了解温州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是否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

医院的医疗废物产生量一般是按住院部产生量和门诊部产生量之和计算。2013 年温州医疗机构5 345 所,其中各级医院732 所,门诊部(诊所)4 543所。2013 年各级医院拥有病床29 729 张,病床使用率为92.07%,估算住院部医疗废物全年产生量为4 964~9 964.5 吨。2013 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64 392 232人次,门诊部医疗废物全年产生量为2 146~3 219吨,2013 年温州市医疗机构产生医疗废物合计为7 110~13 183.5 吨。另外,2013 年温州2 845 家药店至少产生不合格药品34~68 吨。但2013 年温州市收集处置医疗废物仅5 350 吨[2],远远少于全年产生量。

2 处置现状

2.1 废物生产机构安全责任意识低

2.1.1制度清晰人员懈怠

除动物诊疗机构和药品零售门店外,其他医疗机构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操作流程、安全制度均已格式化地制作成公示牌匾,并张贴在医疗废物操作较频繁处的墙上,但这50家医疗机构的制度落实情况却并不乐观。见表1。

2.1.2设施简陋知识匮乏

在贮存点设置方面,医疗卫生机构中5家一级以上医院设有专用的废物贮存屋,40家诊所采用不锈钢柜贮存,5家诊所在楼梯下设置简易贮存点;7家动物诊疗场所均无固定的废物暂存点;19家药品销售门店虽设有不合格药品区域,但均挪为他用。在容器使用方面,33家诊所使用普通的垃圾桶或包装袋存放医疗废物;39家医疗机构和动物诊所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存在满装现象(按要求不得超出包装容器的3/4);17家药店将过期或近失效期等不合格药品直接作为生活垃圾丢弃。在业务知识方面,现场调查83名废物处置操作人员,无一人能完全正确回答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转运、消毒、个人防护等知识。

2.1.3过期药物回收形同虚设

截至2014年12月,温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定点单位共有1 500家(含医疗机构),但这些单位没有设置任何回收的公示招牌或提醒标识。据统计,其回收率为零。有些门店甚至将自身的过期或临近失效期等不合格药品随意丢弃在生活垃圾中。温州市共有2 845家药店(不含批发企业),按每个药店每月产生1kg~2kg报废药品进行保守测算,温州市药店平均每年有34~68吨报废药品随生活垃圾一起处置。

2.1.4应对监管敷衍了事

2014年5月底,温州市主流媒体报道市区查获特大医疗废物案以后[2],医疗废物处置逐渐引起重视,但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检查后随机回访调查50家医疗机构,发现违反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的仍有37家,占74%。

2.1.5动物诊所废物流失

调查的7家动物诊疗场所中,仅有1家可以出示医疗废物转移单,其余的动物诊所均不能提供医疗废物去向材料。据了解,动物诊所平均每天产生医疗废物和病原性粪便约3~4kg,那么仅鹿城区(共有11家动物诊所)每年就有近2吨的医疗废物随生活垃圾处理。

2.2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服务方式不足

温州市区现共两家医疗废物回收公司,为节约成本,公司按照既定线路安排车辆停靠进行定点回收。分散在市区各地的医疗机构均没有享受到合约规定的上门回收服务,而是被告知将医疗废物就近送至废物回收专用车辆停靠地,并自行将废物搬运上车,导致不及时回收现象普遍。在调查的57家医疗机构和动物诊疗场所中,有49家至少是7天后集中送至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车辆停靠点回收,占85.96%,而按规定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2.3 废物交运暴露危险物品流失风险

2.3.1交接联单填写不规范

调查51家机构,其废物交接联单仅有每次1箱的记录。具体的废物种类、重量、其他容器数量、废物的处置方法和最终去向等内容在废物交接联单和合同书上均无记录和描述。

2.3.2交运过程无逆向记录

医疗废物回收企业对医疗废物回收交接现场情况并无记录,更无可逆向性影像记录废物交接回收现场的实况,不能有效进行交接源头的追溯性监管。

2.3.3交运缺乏系统性管理

医疗废物的交接、运输和最终处置等环节,缺乏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更无具体的防范措施,仅凭医疗废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企业的自律,增加了医疗废物危险物品流失、泄漏、扩散的几率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2.4 废物管理部门监管执法尚存盲点

2.4.1部分医疗废水未纳入管理

目前除了一级以上的医院(含卫生院)设置了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外,其余包括个体诊所、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机构均无相关设施,医疗污水基本未纳入医疗废物管理。个别即使已经纳入管理,也并未按要求对排放的医疗污水进行检测。

2.4.2交运工具消毒清洗未落实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但调查中发现,医疗机构和回收处置企业对运送工具和专用车辆均无消毒清洁,更无相关的消毒清洗台账记录。

2.4.3废物处置企业监管存不足

目前,医疗废物管理相关部门在执法实践中,在对医疗废物处置企业的日常监督、现场检测、结果评价、档案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漏。

2.4.4药品废物收集处置有遗漏

大部分的药店将不合格的药品不作记录直接混合到生活垃圾内丢弃或者让医药公司业务员随意收走。即使较大型的医药公司连锁门店也仅做不合格药品名称、计量、厂家、有效期等简单记录,其具体去向则不得而知。各医疗机构的过期药品也面临着回收处置无门的窘境。执法部门罚没的药品也是混入普通垃圾场内焚烧销毁。这些都存在污染环境的极大风险。

2.4.5动物医疗废物管理有缺陷

根据《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通知》规定,兽医医院、宠物医院等单位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均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范围。但在调查中发现,动物诊疗机构普遍将医疗废弃物随意丢弃于生活垃圾中,并未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要求集中回收处置。

2.5 医疗废物法律法规建设尚待完善

2.5.1现行医疗废物管理法律有局限性[3,4]

从行政角度上看,现行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暂无具体的实施细则,缺乏对医疗废物的生产、运输、收集、处置等人员的责任化定位;对涉及卫生、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法律层面的权责划分不清晰;对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温度和贮存方式等要求不明确,忽略了医疗废物贮存的风险性;未将居家性医疗废物的处置纳入规范范畴。从民事角度上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虽然提到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缺乏可操作性。从刑法角度上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的刑事责任仅涉及单位犯罪主体,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没有规定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338、第339条对医疗废物犯罪的规定在适用罚金方面采用无限额制[5],实践操作性不强。

2.5.2过期药品处置存在法律真空区域[6]

《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均未对不合格药品的回收处置做出具体实质性的规定。对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则更是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和监督机制。

2.5.3动物诊疗废物法律法规不够健全[7]

我国现行涉及动物诊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53条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第22条,但规定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监督管理

3.1.1广泛宣传提升安全认知

环保、卫生、药品、农业、城市管理等监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每年定期安排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医疗废物处置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知识。向民众宣传医疗废物相关知识,提高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在社会形成安全管理医疗废物的共同认知。监管部门不定期通报典型的医疗废物处置违法案例,突出相关法律责任的解读,不断提高医疗废物处置相关单位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意识。

3.1.2技术引导帮促设施改进

依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206号)相关要求,对医疗废物生产单位的废物暂时贮存点从贮存时间、温度、消毒和清洗要求方面加以技术指引,以规范设置和使用。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袋)的3/4容积处做好最大容纳量警戒标志,同时增加包装容器(袋)的自动封口贴,防止废物外流等。

3.1.3增设引导废药回收牌匾

对已经授权过期药品回收的单位和个人,监管部门除了定期进行企业信誉、行政违法、过期药品回收等情况的综合考评外,应在其经营场所明显处设置过期药品回收公示牌、药箱以及过期药品的危害简介。

3.1.4加大执法树立法律威严

监管部门除了每年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检查外,应增加随机性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对卫生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监管。对药品经营企业,重点查处未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不合格药品、药品销毁和药品退货管理的行为。对动物诊疗机构,法律法规暂未明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的监管主体职责,应由环保、卫生、动物诊疗管理部门等加强联合执法。

3.2 政企联手优化医疗废物回收服务

3.2.1优化集中处置企业自身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在利用行政措施责令医疗废物回收处置企业整改以依法运作的同时,宜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入社会资本,形成行业内有效竞争,企业自我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2.2弥补输液瓶(袋)回收盲点

面对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分散在各地的小诊所、门诊部未受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瓶(袋)回收无门的现状,政府应积极组织环保、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等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引进资本创建本地的输液瓶(袋)资源再利用处置企业,或对本地区医疗机构的输液瓶(袋)进行中转性回收并做好暂存管理,再统一交由浙江兰溪中苔有限公司回收处置。

3.3 加大交运管理,杜绝流失风险

3.3.1上门回收控好源头

加大对医疗废物集中回收处置企业的监管,防止回收处置企业在交接回收时的懒散和随意行为,倒逼回收处置企业上门回收,规范操作,抓好源头把控。

3.3.2规范交接完整记录

制度上,规定回收企业的每辆回收专用车辆在医疗废物交接运输过程中人员不得少于2人(含驾驶员),同时配备称量工具,将回收装车前的每件医疗废物按件过称,并在医疗废物交接联单上分类详细记录各机构生产医疗废物的件数和重量。技术上,积极开发车载式智能化医疗废物交接联单记录仪,便于企业和监管部门采集、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提高管理实效。

3.3.3远程监控动态管理

要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企业在医疗废物专用车辆上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同时在装卸门处安装远程可视性探头,在专车每次开关装卸门时自动记录医疗废物的回收和卸载情况,实时向监管部门和企业内部传送数据,实现动态管理。

3.3.4系统监管规范企业

医疗废物监管内容多、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有纰漏,均会产生疾病传播和生态污染等隐患。因此,应运用科学手段,全程化、系统化管理,避免因分段式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以及各不同监管主体的相互推诿。

3.4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废物管理

3.4.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执法能力

加强医疗废物法律法规培训,积极开展业务学习,让执法人员全面掌握医疗废物的产生、分类、收集、暂存、交接、运输、卸载、处置、记录、检测、评估、报告、存档、备案等法律规范的内容和业务知识,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医疗废物生产单位和集中处置企业的规范管理。

3.4.2落实药品管理,健全回收处置

药品监管部门应依法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强跟踪检查,利用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系统,不定期抽查企业对过期、不合格等药品的销毁和退货管理情况,规范其处理程序,杜绝随意丢弃现象。不合格药品、器械应委托有资质处置的企业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置,同时报环保部门备案。

3.4.3加强联合执法,弥补法律欠缺

现有法律法规对动物诊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的管理主体和法律责任尚不明确。农业部在《动物诊疗管理办法》中规定动物诊疗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管理。因此,动物诊疗机构的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积极组织、协同环保、卫生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避免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5 完善医疗废物配套法律建设

3.5.1健全现行医疗废物管理法律

⑴在行政法律法规上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医疗废物产生、处置各环节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明确卫生行政、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医疗废物监管中的法律职责,赋予城市管理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企业擅自在城市道路或街区设置医疗废物收集交接点的监管权。明确不同类别医疗废物的贮存要求,建立医疗废物暂存规范体系,降低暂存风险。量化“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的标准,增强实践的可操作性。加快居家性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社区医源性回收站点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居家性医疗废物集中运送至社区家庭医源性废物回收站点进行统一处置。⑵在民事法律责任上引入赔偿惩罚。如果仅按给他人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对污染性事件的加害方当事人的威慑和预防目的不强。因此加害人在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后应再额外支付一部分以惩罚为目的的赔偿金,以惩戒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为人的行为,预防再次发生。为防止惩罚性赔偿金数额过高,应结合医疗废物事故发生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上限。⑶在刑事法律责任上延伸责任罚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应增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相应的刑事责任。

3.5.2完善药品管理相关法律体系

加快国家立法进程,制定药品从生产、经营到售后的延伸管理,敦促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产品终端管理。通过立法明确药品的回收主体,增强药品生产商的全程责任意识,同时从政策、财税等方面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其生产药品回收处置,逐步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体系。在暂未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时,可以由药品监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回收定点单位缔结行政合同,比如《过期药品回收管理责任书》等行政合同,进一步规范废药品回收操作。

3.5.3增补动物诊疗废物管理法规

及时增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53条规定的罚则,否则对违反有关条款的行为无处罚依据,或者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修订增加《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相应条款,明确动物诊疗机构主管部门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罚则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S].2003.6.26

[2]吴祖坚.有人居然从诊所收购输液针管加工上市[N].温州都市报,2014.5.29.

[3]佟岩.论我国医疗废物处置的法律制度构建[D].兰州:兰州大学,2011.5.

[4]高晓莉.我国医疗废物回收与处置法律制度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6.

[5]柏海霞.罚金刑数额问题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4.

[6]秦勇,李东进.天津市家庭过期药品处置现状及解决对策[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113-115.

上一篇: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下一篇:观看问题教材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