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教学设计

2024-10-26

《分苹果》教学设计(共17篇)

1.《分苹果》教学设计 篇一

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P60、61 教材分析: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学生最熟悉的实际情境――分苹果,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形,再结合“小兔运萝卜”、“小松鼠分松果”、“装西瓜”等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比、概括,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形,以及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情境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教学重点:对于少量数目的实物,勇于尝试多种平均分的方式。教学难点:如何用语言准确并简练的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实物(苹果)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什么是平均分”。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苹果”。(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要把这12个苹果分给它的三位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它吗?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分给三位客人,你准备怎样分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同桌两人合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利用12个圆片学具代替苹果)

各个小组展示分的方法,互相评价,看看那组分的最好,最合理。选出最合理最实用的分配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边演示课件。

活动二:

师:“如果要把这12个苹果放进袋子里,保证每袋装4个苹果,那么需要多少个袋子呢?”

与活动一不同,活动二要求分配时固定每份的数量,鼓励学生用新的方法分配。先装满一袋,再装另一袋,直至分完所有的苹果。活动三:

师:对比讨论: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12个苹果 都是平均分的。

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

小结:12个苹果平均分,而且都是分完后每份个数是同样多的。由此,我们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三、拓展应用:

练一练:

1、小兔运萝卜。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的动物们可佩服你们啦!它们开始向你们学习,看,这两只小兔利用课余时间,拔到了这么多的萝卜,大家动动手帮它们数数有多少根?

生数,指名答。

师:唉,它们怎么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它们吗?(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

2、小松鼠分松果。

师:小兔回到动物王国后,夸同学们很聪明,已经学会分东西了!小松鼠听了,不服气,它给我们送难题来了,你们看(出示课件)

3、小朋友装西瓜。

四、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班的同学表现的都很出色,那么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你会了什么呢?”

五、课后作业:

自主完成“练一练”第3

2.《分苹果》教学设计 篇二

是教孩子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 还是让他们勇敢地说出真实想法, 下面的这则故事能引起人们深思。

美国一位 心理学家 曾对全美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作过一次专项调查,其中有两位都谈到了母亲分苹果的故事。

一位在监狱服刑的犯人说:小时候,有天妈妈拿来红红绿绿、大小不一的苹果, 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要其中又大又红的那个时,弟弟就抢先说出了我的想法。妈妈听后瞪了他一眼, 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把大的让给弟弟,小的留给我。”妈妈听后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大苹果奖励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一位白宫人士说: 一次, 妈妈买回几个苹果,我们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说:“孩子们,我们来一场竞赛,谁做得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于是,妈妈把家中的草坪分成三块,让我们修剪。结果我修得最快最好,妈妈把最大的苹果给了我。从此,我就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3.分苹果,花样多 篇三

莫尔夫人:欢迎你们!这里有5个苹果,你们6个人自己平均分一分吧。

2.大宝:我们每人拿1个。

谷拉拉:不行!只有5个苹果!

3.二宝:我们把每个苹果六等分,一共有30份,每人拿5份。

古拉格:这个办法好,30÷6=5,正好。

4.谷拉拉:其实我们只要把其中1个苹果六等分,其他4个三等分就能平均分了。

嘟拉拉:嗯,这个方法行,不用切那么多刀。

5. 大宝:我也想到个办法。我们可以把其中3个苹果四等分,这样就能得到12份,每人拿2份。另外2个还是三等分,得到6份,每人再拿1份。

古拉格:这个办法更好,但我还有一种更好的切割法。

6. 嘟拉拉:古拉格,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把苹果分了,我们都等着吃呢!

古拉格:我的切法在大宝的方法上改进了一点,就是把其中3个苹果二等分,这样就能得到6份,每人拿1份。

7. 嘟拉拉:你们的方法都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把5个苹果榨成苹果汁再分。

谷拉拉:我不得不说,嘟拉拉,你太有才了!

8.莫尔夫人:给,这还有1个苹果,凑成6个,你们就能每人拿1个了。

古拉格:这个苹果来得太及时了,不用切,不用榨!

聪明的小读者,你看明白古拉格他们分苹果的方法了吗?你又从中看出什么了吗?没错,5个苹果6人平均分的关键是,想办法将苹果的总份数变成6的倍数。得到了提示,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分法吗?(扫封面二维码,实时参与互动)

4.《分苹果》教学设计 篇四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与同学密切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以及师生操作用的苹果图片、小圆片、小棒等。

教学设计

一、探究新知。

1、准备:教师设计一组电脑动画,组成一个小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小朋友去红红家里做客,妈妈端来一些苹果,请同学们数一数,妈妈端来几个苹果?旁边有几个盘子?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请学们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吧。

小组交流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3、第二次分苹果。

师:如果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几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怎样分?

学生讨论并动手试分一下。

教学点评: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4、对比讨论:

对这两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教学点评:通过对比小结,渗透除法的含义,突出两种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这些苹果你还可以怎样分?

教学点评:在组织平均分的同时,不规定统一的方法,有学生自主来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教学点评: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尝试练习

1、(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袋。

(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袋,还剩()个。

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教学点评: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应用拓展

1、(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个篮子。

(2)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个松果。

可以让学生圈一圈,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教学点评:两种不同分法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于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同时可以了解一下学生的思维水平。

2、需要()只小兔才能运走?

学生可以边动手操作边讨论。

教学点评: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发散提高。

同伴对说游戏:还可以怎么排?

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探索不同的排法。

教学点评: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平均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分东西的有关知识。

5.《分苹果》教学反思 篇五

1、教学目标方面。我在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出现了偏差。本节课是在借助分物活动,回顾与理解除法的意义、算理的。再结合分物活动理解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意思、除法竖式形式这方面,而忽略算理的理解。导致课堂上,前面学生的列表法、数线图法、口诀计算法我一带而过,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的共性是让学生体会18里有3个6,教材这部分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用这几种方法的计算理解除法计算的算理,而我没有理解教材这部分的安排用意。学生课堂上在算法多样化环节提出了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我更没有借此机会分一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算理,在除法竖式的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分一分的活动讲解除法竖式,学生也能容易理解除法竖式的意思了。因此,我以后的计算教学要注重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备课时也要理解教材的安排用意,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2、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不简洁、准确,以后我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我的教学语言表达精炼准确。

3、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没有放手让学生多说、多表达。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课前谈话。对于有人听课时,学生易产生紧张心理,课堂上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现象,课前谈话可以使学生心情放松、精神集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要从平时练习课前谈话,使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读教材:(1)情景,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多读、细读教材、向同组老师请教的方法理解教材的安排意图,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计算课中,注重算理的渗透。

3、我以后要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简洁、有效。与学生的交流语气要平和、亲切。

6.《分苹果》教学设计 篇六

课题 第2单元混合运算 1、小熊购物 (一)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能力目标 结合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法 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学 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出示“小熊购物”的课件:今天,小熊灰灰和闹闹听说下午要开联欢会,就来到商店买些东西。你们看商店里有什么?二、探究与体验1、(出示小熊闹闹图及所说的话)小熊闹闹要买什么呢?关键使学生明确:先算4个面包多少钱,在把买两中物品一共用多少钱加起来,就是要付的钱。2、列出3×4+6或6+3×4引导:说说综合算式的含义,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感悟先乘后加的算理。3、老师板书脱式计算格式引导:把两个算式和在一起,你们能算一算,填一填吗?

教学设计 4、出示小熊灰灰手拿20元钱的图和他说话:我要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5、讨论算式中既要减法又有乘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如果给你20元钱,你准备买什么?三、实践与应用1、联欢会的组织者大象伯伯还为小动物们准备了一些饮料(出示试一试的第一题)2、出示小猴、小猫教材11页试一试的第(2)题,介绍:你们看,这些小动物也来买东西,他们正在算帐呢。你们快帮帮他们吧!3、根据他们的算式,猜猜他们买了什么?(试试 第三题)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1、闹闹该付多少钱? 2、灰灰有20元买3包饼干找3×4=12(元) 3×4+6 6+3×4 回多少钱?12+6=18(元) =12+6 =6+12 3×4=12(元) 20- 3×4 =18(元)=18(元) 20-12=8(元) =20-12答:闹闹该付18元。 =8(元) 答;应找回8元。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1、小熊购物(二)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能力目标 结合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法 谈话法

学 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你们喜欢闯关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闯关吧!(共有四关,每过一关,将分别得到1、2、3、4颗星,共计10颗星。)二、实践与应用1、出示第一关:计算关(14页第1题的前6道) 小组评价,全对的涂一颗星,出错的说说自己错在哪里。2、第二关:争当小医生。(16页第8题的前2道题改错题)组织评价,全对涂2颗星。

教学设计 3、第三关:找规律(15页第6题)4、第四关:解决问题(14页第2、3题,15页第4题)出现情景图,先请学生读题,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5、组织评选出本课的“智慧小明星”“进步星”“乐于助人星”。

板书设计 大家一起闯关 第一关:计算关第二关:争当小医生 第三关:找规律 第四关:解决问题关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2、花店买花(一)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结合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法 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学 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先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先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过些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你们准备怎样去做?既然有些同学准备买花,我们来看:出示12页情境图,引导观察,搜集信息。 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什么?二、探究与体验1、引导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板书)2、组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列出算式。3、理解算理,探究算法。小组讨论:5-24÷8,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注意什么4、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并在5-24÷8的24÷8的下面画一条线,即5-24÷8

教学设计 5、尝试解决问题引导问题:买1枝康乃馨和1枝玫瑰花,共花多少元?6、鼓励学生自己选花,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解答。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试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三、实践与应用1、完成试试,先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讨论: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看练一练,看图解决问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花店买花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买1枝康乃馨和1枝玫瑰24÷8=3(元) 花,共花多少元?5-3=2(元) 8÷4=2(元) 2+4=6(元)5-24÷8 8÷4+4=5-3 =2+4=2 (元) =6(元)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2、花店买花(二)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结合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法 练习法

学 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先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先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组织一次小组数学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实力强!和你的组员表表决心怎么样?二、实践与应用1、出示14页第1题后6道题订正后,看哪个小组正确率高,将得到一面红旗2、出示15页的第5题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然后再用数学知识解决。汇报时,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能比较出哪种饮料便宜,即可得到一面红旗

教学设计 3、出示16页第8题的底三道指名说说错在哪里,小组合作完成第7题。4、16页第9题能说清楚自己观察出的规律,硬币个数正确,即可得到一面小红旗5、请学生读一读数学万花筒的内容。

板书设计 花店买花 练习题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3、过河 (一)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情境,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结合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法 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学 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带小括号试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带小括号试题的运算顺序及应用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谈话引入:今天淘气和笑笑要和同学们去春游,我们看:(17页情境图,图中的问题不出现)二、探究与体验1、引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立即由学生自己解答2、板书:需要几只船?组织学生独立解答观察29+25÷9和25+29÷9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要“解决需要几只船”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算出什么?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又小括号把29+25括起来)在有加减法时,要求先做加法,我们就加小括号,请同学们独立计算。

教学设计 2、你们看,小括号能领导我们先算它里面的运算,作用真大呀!你觉得小括号像什么?三、实践与应用1、出示17页“做一做”脱式计算计算后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8页第1题,算算,比比3、18页第2题,看图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过 河需要几只船? 29+25=54(人) (29+25)÷9 54÷9=6(只) =54÷9 =6(只)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3、过 河 (二)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情境,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结合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法 练习法

学 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带小括号试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带小括号试题的运算顺序及应用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谈话引入:今天,笑笑和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笑笑特别爱动脑筋,你们看她在帮妈妈算帐呢!二、探究与体验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组织小组讨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对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只有有道理,要给予肯定,口头计算)2、笑笑和妈妈买东西,又去参观了体操表演:(出示第4题

教学设计 订正时,说说算式中每一步表示什么。三、实践与应用1、练习:练习三5、6题2、数学游戏:先指导学生看图,明确游戏规则,然后利用扑克牌进行游戏。课下完成第7题,可以与同学讨论。

板书设计 过 河 练 习 题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第3单元 1、辨认方向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 能辨认7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 法 发现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辨认方向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有关方向的知识,你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方向的知识吗?(出示20的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说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并板书)二、探究与体验 再找找,图中的哪些建筑物没有说到? 这些建筑物在学习的什么方向呢?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比一比哪组说的最有道理。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引导学生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板书 )

教学设计 刚才,我们又新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谁能举例再说一说。 现在你知道几个方向?把20页下面的空格,动手做吧!三、实践与应用1、下面我们做一个找邻居的游戏,教师任意说 生:我的北面是***,全班一起说:答对了,就是***2、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引导学生填书3、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下课后我们到操场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板书设计 辨认方向 西北 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2、认识路线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地方

能力目标 会借助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 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 法 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目标 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路线

教学难点 认识路线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同学们,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一年多了,老师和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你家的方向,你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说,教师画简单的路线图)二、探究与体验 同学们刚才介绍了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说的很好。今天笑笑和淘气想带大家出去玩,但他们要我们闯过四关,才带我们去呢!你们有信心闯过去吗?第一关:(出示1路车路线图,广场站改为“学校”,动物园改为“中心公园”)介绍1路车的乘车路线。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第二关: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四站,他可能在哪 站下车?

教学设计 第三关:小红坐了三站在少年宫下车,她是从哪站上车的?第四关: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三、实践与应用1、中心公园到了(23页图)你能利用 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吗?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练一练2题)2练一练1题3、交流一下你从学校回家的路线

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 主 题 图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3、综合练习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辨认方向,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能力目标 能正确辨认简单的路线图

教 法 练习法

学 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路线、明确方向

教学难点 认识路线、明确方向

教具 课件 学具 图片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老师知道大家对方向与路线这一单元学的特别好,相信大家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吗?二、探究与体验1、淘气和笑笑来考我们了。(出示24页第一图)你知道了什么?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看哪组知道的多。2、淘气和笑笑事先把考题写成了信,快打开,完成

教学设计 三、实践与应用 同学们,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个个新型小区、生态小区,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自由创作。和同桌说说各种事物的方向和位置,然后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根据具体情况板书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课题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 法

学 法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学具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原因及措施:课题情况:

7.《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七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 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正确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你喜欢动画片中的谁?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个动画片中的好朋友, 如果你认识它, 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好吗?

二、探究新知

有一天, 大奔给红猫和蓝兔送来一篮子好吃的东西, 可是红猫和蓝兔非常懂得谦让, 谁也不愿意多吃一口, 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红猫和蓝兔分一分这些好吃的东西。 (愿意) 6个苹果怎样分?4个香蕉怎样分?谁知道我们用什么方法分苹果和香蕉? (平均分) 我们接着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分一块月饼。老师手中有一个月饼的图片, 谁愿意给大家分一分。

学生活动:分月饼图片。

老师用剪子把它剪开, 我们每人得到月饼的一半, 一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那么, 用数学符号应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先画一个横线, 表示平均分。我们把圆片分成了2份, 就在横线的下面写2, 我手中的这半个圆是其中的1份, 就在横线的上面写1。它就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朋友, 读作:1/2。

另外半个圆也可以用什么表示? (1/2) 既然两个半圆都可以用1/2表示, 我们就可以说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1/2。

学生活动:拿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折出它的1/2。

我们想出了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红猫和蓝兔分月饼,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又来了两个好朋友。红猫说:这个月饼还是我们4个人分了吧。 (出示课件:分月饼) 他们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几分之一? (1/4)

学生活动:拿出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

像1/2, 1/4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那么, 你还想认识哪些像这样的分数? (学生各抒己见) 既然同学们还想认识这么多的分数, 就请你用你喜欢的学具来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活动: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

同学们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 它们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几分之一。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出示课件) 用分数表示出两个圆的阴影部分 (1/2、1/3) 。学生讨论:比较1/2和1/3的大小。学生讨论得出1/2>1/3。 (出示课件) 用分数表示出鸽子的食盒 (1/3、1/4) , 让学生说一说1/3和1/4的大小 (1/3>1/4) 。

三、复习巩固

1. 读分数:1/3、1/6、1/8、1/4、1/9。

2. 判断: (出示课件) 下面的分数表示的对吗?

3. 比较大小。

4. 出示巧克力图, 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5. 课件出示广告: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四、总结扩展

谈一谈, 你有哪些收获?

8.两位美国母亲的分苹果哲学 篇八

美国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这些人都是在各自的行业中的精英、获得过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个有犯罪记录的人,心理学家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

半个月后,心理学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两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

“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在我们家,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同样是分苹果,一位母亲让孩子用说谎来伪装自己,从而使其一步步滑向深渊;另一位母亲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他們做一个诚实努力的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母亲推动摇篮的手,既可能推动孩子成才,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孩子埋下了堕落的种子。

(据《中国教育报》)

9.《分苹果》教学设计 篇九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并讲述画面故事内容。

2、感受关心家人的愉悦,初步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分苹果》的童趣。

4、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通过故事,懂得从小要尊敬,关心老人。

用简短的句子说出小红分苹果的经过。

活动准备:

PPT、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整体画面(图1)让幼儿进行画面描述。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哇,这里面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朋友仔细看看,谁来讲讲?

2、大家讲的很好,故事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1)图2,星期天的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家休息爸爸在看报纸,奶奶在织毛衣……

(2)图3,妈妈端来了苹果给大家吃

(3)图4,小红在干吗?他和妈妈说了什么?(妈妈,我来帮您分苹果)。如果你是小红,你怎样分苹果呢?

(4)那么我们看看小红是怎样分苹果的?小红先把苹果分给了谁?图5,小红把苹果分给了奶奶,他如何对奶奶说?——小红说“奶奶这个苹果给您吃”,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复述这句话,并让幼儿知道,奶奶特别高兴,摸着小红的头说“小红真乖”

(5)图6小红又拿了一个苹果给了爸爸,对爸爸说“爸爸这个苹果给您吃”,让幼儿自已试着说出这句话。同样,爸爸高兴的摸着小红的头说“小红真乖”

(6)图7同样把苹果给了妈妈,让幼儿自己说出“妈妈这个苹果给您吃”,妈妈高兴的摸着小红的头说“小红真乖”

(7)图8盘内剩一个苹果了,给谁吃?

(8)图9小红吃了盘内的最后一个苹果。

3、原来画里面藏着这样一个故事,现在我们一起跟图讲讲吧,一定要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讲出来,这样别人才能更清楚,更明白(老师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复述故事内容,到语言部分尽量让幼儿说出来)

4、老师这有一个苹果,请小朋友把它送给你喜欢的老师,看小朋友是否已经掌握小红的语言。

5、小红先把苹果分给了谁?为什么?

老师总结,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所以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要关心尊敬他们

6、请孩子们当小演员,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里面的人物来进行表演,其余幼儿来进行故事复述

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一幅很美的画,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当了一次小演员,主要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小朋友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幅很美的画,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当了一次小演员,主要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小朋友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老人,尊敬老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简单描述事件过程,让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得到发展。

10.除法《分苹果》教案 篇十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一、除法《分苹果》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9的乘法口诀,并且会用口诀正确、迅速的口算表内乘、除法。但是由于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经历了一个假期的休整,对课堂学习还不太适应,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安排的比较少。教学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教学内容分析:《分苹果》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安排了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几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了解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苹果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难点分析: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最爱吃什么水果?能告诉老师吗?

生:桔子、香蕉、苹果

师:那么,你们知道老师最爱吃什么水果吗?(生猜)

师:对了,我最爱吃苹果,还有哪些同学也爱吃苹果?

生:举手。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苹果呢,你们看。(课件动画演示出示一大盘苹果)小朋友,快来数一数,看老师一共带来了多少个苹果?(20个)

师:老师一共带来了20个苹果,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师板书:分苹果)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可以放几盘?

老师想把这20个苹果放到一些小盘子里,如果每盘放5个苹果,那么20个可以放几盘呢?(课件出示主题图、文字)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算一算吗?

2、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师:请听清老师的两个要求:

(1)用你手中的圆片代替苹果,边说边摆,要说清你分的过程。

(2)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算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算法最多,好吗?(学生动手分,小组讨论算法)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找到了几种算法?(学生汇报,师适时演示课件)。

(1)用乘法口诀来算,四五二十,可以放4盘;

(2)用连加来算:5+5+5+5=20,4盘;

(3)用连减来算:20-5-5-5-5=0,4盘;

(4)用除法来算:20÷5=4,4盘。

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的算法可真多。××同学还能联系以前的加法和减法来想,很有创意!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生回答)

4、观察算式,比较发现特点:

师:老师也比较喜欢用除法来算。其实,除法除了用横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竖式来表示。你看,我们学过加法竖式,学过减法竖式,就是没学过除法竖式。小朋友,想知道除法竖式是什么样的吗?那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除法竖式)

20÷5=4(盘)师:这就是除法竖式,请小朋友们4 把竖式跟横式比较一下,看看你能5/2 0 发现哪些问题,把你发现的问题跟同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观察、0 交流)师巡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我发现在除法竖式中除号没有了

生乙:我发现在竖式中多了一个“工厂”的“厂”字

生丙:我发现在竖式中又多了一个20

生丁: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都变了

①“厂”这个符号就是除法竖式中的除号,谁能说说它的样子?(生描述)对了,这个除号是由一横一撇组成的,就像汉字“工厂”的“厂”字。我们一起来写一遍好吗?(书空)

②认识了竖式中的除号,我们再看其它部分,在这个算式里被除数是谁?(20)它写在了除号的什么位置?(里面)那么除数是谁?(5)5又写在了除号的什么位置(左边)5/ 20这个竖式我们就读作20除以5,齐读一遍。那么20除以5,商是几?(4)4写在了哪里?(除号的上边)对,商写在除号的上边,要跟被除数20的个位0对齐。因为这个4表示20里面有4个5,它表示的也是个位,所以要跟个位对齐,商写好之后,我们再把商和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4×5=20,然后再用被除数20减去乘积20,得0写在下面,也就是说,20个苹果,每5个放1盘,正好放满4盘,四五二十,都分完了,一个也没剩,我们就用0来表示。

三、巩固、深化、提高

师:小朋友,你学会了吗?那么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这几道题(出示教材2页试一试),动手做一做:

① 生独立做练习

② 生汇报,集体订正

四、总结体验

1、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甲:我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

生乙:我认识了除法竖式中的除号;

2、师:小朋友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回家后把你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分享你收获的快乐,好吗?

八、课堂练习:

练一练

11.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十一

中学教学大纲把教材分为必选和限选两部分, 基本教材是保证全体学生全面有效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选用教材则是体现大纲灵活性的主要措施之一,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些项目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上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过程, 在实际中遇到一些问题, 了解自己的不足, 从而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学练,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 检查预习, 把准目标。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 把握好教学的层次目标, 这是“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目标一般分为浅层次目标和深层次目标。所谓浅层次目标, 即传授知识, 实现认知的智能教育。所谓深层次目标, 即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的开发教育。层次目标的设计是否恰当, 是实现“分层”教学的基础。

其次, 展示提纲, 指导自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条件, 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 把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会学。提纲的设计, 要体现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层次性。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依据提纲, 动口、动手、动脑, 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

再次, 课堂练习, 分层要求。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体现对各层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组和题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 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体会到成功的愉快, 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 有用武之地。

最后, 达标检测, 总结提高。要求教师吃透教材, 驾驭课堂, 对学生通过达标检测所反馈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给予综合归类, 选择具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 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力求使他们自行解决,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解疑后的喜悦, 从而增强求知的强烈愿望。

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式。教师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应该是:一是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二是把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会学;三是增强课堂活力,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四是学会倾听学生意见;五是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12.分苹果教案 篇十二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2、让学生看懂图意,明确两次分苹果的不同要求。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对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

(出示图片)小熊想让大家帮它分苹果,我们一起来,好吗?生:好。师:谁能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生: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生: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问题)

二、问题探究

1、解决第一个问题: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苹果分分吗?看谁分得最快。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师:你是怎样分的呢?生:把12个苹果分成4堆,每堆3个,3个放一盘,这种分法最快。生:先往每盘里放2个,再往每盘里放1个,每盘就是3个苹果。……教师给予评价鼓励。

2、解决第二个问题: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师:同学们分分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我就把12个苹果2个2个的分,就可以分6盘。生:我知道12里面有6个2,我就知道可以分6盘。……

三、体验感悟师: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大家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书上的这两种分法,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小圆片试着分一分。 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个。生:每个盘子放6个苹果,可以放2盘。……

四、实践应用出示试一试的1、2 、3题。

教师说清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探索出不同的排法。生:可以排4排,每排4人。生:可以排3排,每排8人。生:可以排2排,每排12人。

教师小结。

13.《分苹果》的说课稿 篇十三

《分苹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上)第40-41页的内容。从教学知识角度来叙述今天的内容是“的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法”本课的知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了9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的进一步升入学习。原教材与新教材比较可以看出新教材的《分苹果》这课,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始终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全身投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本课的一条主线从游戏开始在从游戏结束。

二、说教学目的难重点

1、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得数是10的加减法和10减几的减法。

2、能力目标:正确计算10减几和的数是10的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数10的组成生活处处都有数学,通过游戏使学生愉快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小组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信息。

教学重点: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是本课的重点。任何方式的活动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的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

说教学难点:1、10减几的减法计算是本科的难点。说他是是难点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学前教育加法的力度大,减法的力度小、学生计算减法的基础薄弱。<2>学生年龄小做减法的思维过程难度比加法大。

三、说教法

(一)把“问题情境化”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为此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选择了贴近学生的材料“分苹果”“吃苹果”“贴树叶”。....把要学的知识与生活背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情景问题去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身心品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二)、加大活动力度提高教学力度

六七岁的儿童好动,好奇心强、兴趣以调动。但他们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力薄弱。让学生长时间计算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符号上,必然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影响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全课学生有两分钟左右的时间不在动,其余时间手、脑、眼、口都在活动。例如“分苹果”“考一考”使学生身心多种器官协调并用。把学生真正推向学习的主人翁位置。极大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做到发展。

(三)、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1、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请轻学习结果。这也是新教材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是否乐于与同学进行合做交流,是否有学习兴趣,真诚,不受谎话。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课堂采取同桌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教师的权威作用淡化,同时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方式。

3、评价起点不同,学生入学不仅各方面的能力、态度、习惯和数学知识基础不同,个性差异很大。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情况给学生恰当的评价。

四、说学法

1、动手操作

通过学生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分10个苹果,使学生感知10的分解。再通过指名上分,使学生思维规律化、有序化。最后,通过对比观察完成10的分解合成。这些都是在操作中进行,操作中完成。

2、在游戏中学习

通过“吃苹果”、“贴绿叶”、等游戏,有意引导学生在小小游戏中操作,为学习时间而“动起来”,例如“打靶”等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种竞争意识是孩子们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空难挑战的学习习惯。同时小组游戏中,又加强组织和纪律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起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渐渐变成“乐之者”,一步步走向“乐学”大门。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拍手引出课堂内容,板书课题。

2、分苹果

学生拿出10个学具苹果把它分成两堆,学生任意放,看看有几种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这一组练习的目的,感知10的分解,活动贴近生活,学生操作一分钟左右,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做事有顺序、有规律。教师板书1 2 3 4 5 6 7 8 9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让学生观察后提问,哪一组与哪一组可以合起来,变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教学。1 2 3 4 5 9 8 7 6 5

教师和学生总结出得数是10的加法

2、吃苹果

我设计吃苹果即学习10的加减法,10个苹果吃了几个,还剩几个。怎样算式表示。教师板书减法算式

3、记忆10的加减法,学完新知识给学生记忆的时间,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系统的记忆一下很有必要,为后面的整理复习做铺垫,有使知识系统化。

4、巩固新知识。

两个游戏巩固了10以内的加减法,重点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

5、说板书

14.《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十四

江苏省编教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98~10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 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 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 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谈话: (出示多媒体课件, 野餐活动场面) 同学们, 你知道画面上是什么景象吗? (野餐活动。) 秋天到了, 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 学校准备组织一次野餐活动, 你想参加吗? (想参加。) 小华和小芸也参加了野餐活动, 谁来说一说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 (学生说, 教师相机贴图:4个苹果, 2瓶矿泉水, 一个蛋糕。) 这么多好吃的食品, 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 (板书:平均分) 什么叫做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你们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小组长带着本组的小伙伴说一说。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说, 教师相机演示: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每人分得2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 每人分得1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每人分得半个蛋糕。

评析:新课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野餐活动”这一生活情境出发, 在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础上, 创设出一个新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半个”这一结果, 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声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深化操作, 感知新知

1. 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1) 提问:我们学过表示“半个”的数吗?“半个”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 “半个”又叫1/2个。)

(2) 出示多媒体课件:动画指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 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写作:1/2。 (板书:1/2)

(3) 谈话:1/2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分数)

小华拿到这个蛋糕的1/2, 那么小芸拿到这个蛋糕的多少呢? (也是1/2。)

(4) 对于分数这个新朋友, 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第98页, 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认识分数线、分母、分子。集体交流, 介绍读写方法。指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要求每个学生写几个自己喜欢的分数, 并读一读。

评析:学生有能力自学的内容,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自己去研究, 做一回新知识的发现者。相对教师的讲解而言, 他们更乐于接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

2. 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

(1) 谈话:认识了1/2, 你想不想拿一张纸 (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等) 折一折, 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呢?学生拿出纸, 先折一折, 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再在小组里交流。

(2) 教师将学生的作品贴在1/2的下面。指出:这几种折法不同, 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 所以每份都是这张纸的1/2。

(3) 教师出示预先准备的不是平均分的长方形纸 (其中一份写上1/2) , 让学生讨论:涂色部分用1/2表示对吗? (不对。因为没有平均分。)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 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 主动探索, 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 进一步认识了1/2, 丰富了1/2的表象, 为后面继续认识其他分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教师预设的内容, 突出平均分这一概念, 进一步建立分数定义的表象

3. 认识几分之一。

(1) 谈话:谁来猜一猜, 分数王国除了1/2, 还有哪些分数? (学生口答, 教师相机板书:1/2、1/3、1/4……) 谁会折一折?

(2) 现在老师提供了许多材料, 有长短不同的线段, 有形状不一样的图形 (可操作) , 请你折一折、画一画, 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把你喜欢的分数介绍给小组里的同学, 告诉他们你是怎么找到的。 (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

(3)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指定几个小组的代表把找到的分数给大家介绍一下, 说说找的过程, 同时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各组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 并让学生联系操作活动, 说一说得到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4) 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题。

第1题和第3题让学生直接填写, 集体讲评订正。第2题学生先判断再指名说出理由。

评析: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练习, 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又拓宽了对知识的认识角度, 为小组交流和集体交流做好准备。学生在独立的操作过程中逐步积累独立探索的策略, 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通过交流可以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线段, 可以折可以量, 只要平均分就行。

4. 初步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

(1)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请大家猜一猜:1/2和1/4比, 哪个大哪个小?用同样大小的纸片 (长方形、正方形、圆) 分别折出它的1/2、1/4, 先涂一涂色、比一比, 再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小组讨论交流, 在班内指名发言。

(2) 谈话:再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片, 折出它的1/8, 和上面的分数比一比, 会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言。

评析: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 去研究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让他们在一个具体的直观情境中自由地探索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获得对两个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的体验, 发展了数学思考。

三、自主探索, 深化认知

1. 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 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多媒体课件:上面是两个同样的图形, 下面有两个分数, 先请学生判断填“>”还是“<”, 然后通过点击, 让图形涂上颜色, 直观显示出大小, 验证学生的判断。游戏继续进行, 不断出现新的两个图形及两个分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发现: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 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2.“想想做做”第5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6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

(1)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 (变色显示“科学天地”部分。)

(2)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 (变色显示“艺术园地”部分。)

(3) 哪一部分大一些?

分别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评析:用猜一猜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通过大小比较, 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和同伴交流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方法, 可以从图形上的涂色部分直观看出它们的大小, 也可以从平均分的份数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游戏活动的设计,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良好的情感状态有利于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

四、拓宽延伸,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学习了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 也有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

2.提问: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平均分。) 学生自由发言, 相互补充。

3.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子都是1。) 你还想学习什么样的分数呢?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 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归纳本课内容, 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到底学了什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共同完善,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的提问, 起到拓宽延伸的作用。

总评: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小朋友的秋游场景,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兴趣盎然, 积极参与探索。

2.力求做到师为主导, 生为主体, 疑为主轴, 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3.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氛围,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时刻注意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 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5.《分苹果》课后练习题 篇十五

一、计算。

①10-4=( ) ②10-5=( ) ③10-( )=1 ④10-8=( )

⑤10-1=( ) ⑥10-( )=4 ⑦10-3=( ) ⑧10-10=( )

二、分一分。

1. 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 )个篮子。

2. 每个篮子装3个松果,需要( )个篮子。

3. 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装( )个。

4. 有9个篮子,平均每个篮装( )个。

三、根据口诀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题

1、1+2+3+4+5+0=123450 ( )

2、0+0=0-0=00 ( )

3、0+0+0+0+0=05=5 ( )

16.《分苹果》教学设计 篇十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6丿1 8 8

0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 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6”表示每盘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放6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练习:第2页 “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17.浅谈分层次教学 篇十七

一、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对不同阶段的孩子, 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 重新调整层次。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 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 它对不同水平、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 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 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在班级学生不改变的前提下, 将学生划分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好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同学的问题。

2. 作业、辅导分层

根据教学任务, 在留作业和课堂练习时, 尽可能地让各阶段孩子都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才能实现巩固基础内容的目的。对A层, 可留些难度相对较低的基础题型, 这样让他们能够稍微加一把油就能完成作业, 让他们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训练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内容。对B层程度相对好些的同学, 要在难度上提高。对C层要加大开发他们的兴趣, 留作业和随堂练习更要加大难度, 让他们不会“吃不饱”。

3. 评价的分层

测验是检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测验中, 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 依据教学目标, 把测试题分为基础题和选做题, 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 基础题要求全做, 而20分的选做题则由B层和C层的学生完成, 对于C层的学生专设附加题一道10分, 要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的基础上完成部分高一层次的题。这样, 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

上一篇:虎门小学校长在留守儿童捐赠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全国交通安全日顺口溜及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