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建设标准

2024-09-17

技工学校建设标准(精选8篇)

1.技工学校建设标准 篇一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

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7年,我厅制订了《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教基〔2007〕15号,以下简称《标准》,见附件),为指导全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我们编写了《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知识问答》(以下简称“问答”),帮助各地学习和领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有关要求。

由于时间仓促,《问答》对一些问题的阐述可能还欠准确,敬请各市、县提出建议,以期研究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有待今后出台文件予以规范。

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二OO九年三月十一日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涵义是什么?

答:所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就是使学校在师资、用地、校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学生生活服务设施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标准。基本达到区域间、校际间的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

2、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答: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安徽的需要;是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2006]54号)提出了要研究制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省委、省政府把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列入工作要点,并将2009年作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年。

近年来,我省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建设项目,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照国家中小学建设标准,我省原有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全、设施陈旧等问题还相当突出,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水平的提升,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全力推进城乡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落实新的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当地安全、坚固、让群众放心的场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我省制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2006]54号);(3)国家计划委员《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年12月25日发布,自1987年10月1日起实行);(4)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试行)》(1997年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2002年发布);(5)《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基[2006]16号);(6)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7)《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8)《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1号);(9)原国家教委关于重新印发《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1993]9号);(10)教育部教育技术装备有关标准和《安徽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要求和标准(试行)》(教基[2001]01号)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标准。

4、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省《标准》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作出明确规定。

《标准》包括五个附件:(1)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定额;(2)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行政及生活用房面积定额;(3)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规划用地面积;(4)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现代教育装备、图书及教学软件配置标准;(5)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体育教学器材配备标准。几项主要指标是:

(1)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M,初中不低于25M。新建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14M,初中不低于20M。

222

(2)学校规模和班额:农村小学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中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城区小学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3)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小学不低于5M,初中不低于6M;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6M,初中不低于8M,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4M,初中不低于6M。

(4)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6M,初中不低于8M。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4M,初中不低于6M。生均绿化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0.5M,初中每生不低于1M。

体育设施、器材,小学18个班以下须设2组60米或1组100米直道或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组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或者25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4个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每6个班设置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原则上不在田径场内建设。中心城区学校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60米,初中100米)。

(5)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具体见教基〔2007〕15号文)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生机比12:1;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6)图书:小学生均藏书20册以上,初中30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和电子图书。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5、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均衡发展性。1987年的标准,分为“城市、县城、农村”三个类别,根据不同标准建设的学校也就拥有不同等级的教学资源。新《标准》将原有的三个标准统一成一个,不再分等级,也没有城乡差别。目的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同一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相同标准,进而促进全省城乡、地区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体均衡,让所有中小学生都享受到基本相同的学习条件。这是本标准的显著特征。2

222

(2)适度超前性。1987年的标准立足于维持中小学的生存,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它的时间坐标主要是“当前”;新《标准》则是为中小学创造适宜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它的时间尺度主要指向“未来”。所以,新标准既体现现代化办学条件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切合安徽的现实条件,考虑能够承受得起,又需要作出一定努力才能达到要求,是现实与未来、实际与可能、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具有适度超前性。(3)整体系统性。《标准》不仅对学校办学硬件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统,具有整体系统性特征。

6、我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为重点,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校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以及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工作,用5 年时间,集中力量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和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我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省市县联动,以县为主、区域推进实施的原则。实行省市统筹规划实施,以县(市、区)政府为主体,各级教育、财政、发展改革等相关职能部门合力组织推进的工作机制,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行优先优惠政策,落实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2)整体规划、逐年推进的原则。以县级为单位,摸清底数,整体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统筹安排、逐年确定重点加以实施。

(3)均衡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进行建设,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适度超前发展,提前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

(4)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以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为重点,落实优先优惠政策,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设好这些学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整体优化。

(5)软硬件兼顾、全面建设的原则。既注重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条件改善建设,又注重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在实施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对城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暂不作要求。

8、我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目标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计划到2012年全省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在2008年全省20%学校达到标准的基础上,2009、2010和2011年,全省达到标准的学校比例分别为30%、50%和70%左右;到2012年,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学校达到标准的比例不低于85%,其中,经济和教育基础较好的县(区)学校达到标准的比例不低于95%。基本完成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通过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布局合理、校园内功能完善、教育教学技术装备配备达标、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基本达到区域间、校际间的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9、我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任务是:(1)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设置布局合理,选址科学安全,周边环境优化,校舍建设坚固,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符合规定,教学生活用房、专用教室建设、教学设备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音体美器材和图书资料等项目逐步达到标准要求,学校经费得到及时足额保障,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校长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务结构及年龄结构合理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加强县(市、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建立县(市、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实行县(市、区)域内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培训教师、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提高等制度,逐步使城乡间、校际间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入学率、毕业率、辍学率均达到或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

(4)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民主管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0、我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省今后几年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把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列入2009年工作要点,并将2009年作为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年。各地加强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

(2)多方筹措,落实经费。从2009—2012年,省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学校标准化建设需要,逐年支持学校图书室、实验设备、音体美器材、学生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各地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设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的教育费附加收入,主要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专项资金基本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对已经没有在校生且不具备保留条件的闲置学校资源,以及按布局调整规划和计划撤销的学校资源,县(市、区)政府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布置,所得资金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认真使用好国家和省下拨的各项专项资金,使其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努力营造崇文重教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发挥乡(镇)、村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中的有力作用,大力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3)各级教育、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等有关部门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力度。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适度超前、相对集中、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原则,以及“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联村建小学的”思路,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将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初中建设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扩大内需教育建设项目等工程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注重节约,严禁超标准建设,提倡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按照学校校园建设规划,择优选择建设用地,确保校舍安全,加强学校基本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照建筑设计,抗震、防灾、防火等规范认真组织设计和施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使校舍建设达到坚固、安全的标准。对标准化学校建设中的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预算等,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学校基建项目规范运作;对违反程序、渎职和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4)加强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工作。省组织对各市、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并进行表彰奖励。各地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和政府各级督导机构专项督导的重要内容。对工作落实、任务完成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要求实施的,将追究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2.技工学校建设标准 篇二

一、整体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3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以及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推动我市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化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截至今年上半年, 全市1200所义务教育学校, 已有708所通过了“达标”评估验收, 占总数的56.41%。其间, 我们还先后对477所达标学校进行了随机复查回访, 进一步促进了区县、学校积极巩固成果, 不断提高水平, 全力把创建达标变成工作常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回顾3年来的工作, 全市义务教育的主要成果体现在3个层面的根本性变化。

一是区县政府的教育职责得到落实。随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逐步深入, 义务教育在全市各区县已经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 并形成了规划优先安排、经费优先投入、资源优先保证的新局面。为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检查指导。不少区县的“一把手”还定期听取汇报, 现场解决问题。目前, 河西区、河东区、南开区、红桥区、东丽区、北辰区、西青区、静海县等8个区县的“达到度”已经超过60%。其中, 东丽区为98.15%, 北辰区为94%, 河西区为86.36%。值得欣慰的是, 5个远郊区县在学校数量很大、整体基础薄弱、财政经费困难的情况下, 去年以来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正在跟上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步伐。

二是区县教育的管理方式开始转变。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过程中, 通过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 努力办好每所学校, 教好每个学生, 正在由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理念转化为管理行为。2008年以来, 各区县教育局都把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作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 精心组织, 统筹规划。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仪器配备等有关部门, 不仅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 结合标准的相关规定, 各司其职, 合力推动。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 加大了对普通学校的关注程度和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 主动帮助学校查找问题, 理清思路, 解决困难, 落实标准。教育督导部门也坚持“监督和指导并重”的原则, 在加强督导检查的同时做好具体指导, 促进辖区学校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这种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不仅体现了效率, 更加凸显了公平。

三是基层学校的素质教育有了发展。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使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硬件”的规范化, 不仅使校舍更加牢固、安全, 环境得到净化、美化, 而且使城乡学校全面实现了集中供暖、水冲厕所、标准场地和电子监控。特别是教学设备的再次补充和图书资料统一配送, 进一步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历史差距, 为所有学校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创造了更加完善的基础条件, 激发了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目前, 无论是已经达标的学校, 还是正在创建的学校, 都把“软件”建设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 积极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办学思想更加明确, 规章制度更加系统, 运行机制更加健全, 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尤其是以推进高效教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形成新的共识以后, 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关注, 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大课间活动和“2+1”项目的认真落实、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定期开展, 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是这些根本性的变化, 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 随着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全市义务教育真正步入了现代化的阶段。今年, 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的有关政策, 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同, 特别是择校问题在中心市区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义务教育学校较高水平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效果, 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认同。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突出的问题

为了确保今年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出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工作目标, 年初的蓟县会议以后, 我们就责成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 对各区县的有关情况开展了摸底核查, 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认为, 当前有4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制约着今年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目标的落实。

一是区县工作还不平衡。今年3月底市政府在蓟县召开现场推动会后, 各区县政府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落实张俊芳副市长讲话要求, 并客观分析现状, 采取有力措施, 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重新调整了标准建设计划。根据初步统计情况来看, 下半年将有400所学校申报评估验收,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可望实现。预计年底, 河西区、东丽区、北辰区、宝坻区、宁河县等5个区县的达到度可以实现100%, 河北区、红桥区、武清区、静海县、蓟县、滨海新区等6个区县的达到度可以超过90%, 河东区、南开区的达到度可以接近90%, 西青区能够达到80%以上, 和平区、津南区由于种种原因达到度距9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整体推进难度加大。今年, 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攻坚”之年。之所以用“攻坚”来定位, 是因为经过两年的评估验收以后, 剩下的学校普遍条件差、基础弱、“欠账”多。不要说加倍投入、加紧建设及加快装备配置、加速教师调配的任务非常艰巨, 就是指导学校端正教育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 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至于农村地区, 这些困难更为突出。今年下半年, 蓟县有90所学校需要验收, 武清区有65所学校需要验收。这么大量的学校需要创建和达标, 难度肯定更大。

三是突出矛盾比较集中。一方面是多年积累的矛盾。比如中心市区, 本来就老旧校舍较多, 校舍面积紧张, 再加上前期城市建设拆得多、建得少, 造成现有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明显不足。不仅新建、扩建必须协调用地, 就是改造、提升也有较大困难。这个问题和平区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是近年出现的矛盾。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不断提速,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 他们随迁的子女急需入学。再加上新项目需要大片拆迁, 新农村也在加快建设, 这些地区的生源也急需安排。本来运行平稳的学校, 生源突然增加, 造成巨大压力。这个问题先是出现在近郊四区, 随后又凸显于滨海新区, 而且预计还会有更加严重的趋势。

当然, 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过程中, 具体的困难和问题还有不少, 比如学校施工过程拉长、教学装备到位滞后、农村教师学科失衡、学校管理过于粗放等, 总之都是影响全局工作的因素, 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提出方案、切实解决。

三、下一阶段的任务和工作的要求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是本届政府的工作任务。下一阶段的任务还将实施两年。这两年我们计划做如下安排:今年下半年, 对400所学校进行评估验收, 完成达到度90%的总体目标。2012年进行扫尾, 包括4项工作:一是对另外10%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 确保工作目标全面落实;二是对区县撤并的学校进行专项督导, 现场核实认定, 确保完成任务真实可靠;三是对已达标的学校进行随机督导和复查回访, 确保创建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四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现代化标准建设, 进行评估验收, 确保这个项目能够全面覆盖。应该说, 这是党和政府的愿望, 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只有这个计划得到全面落实, 我们才能向全市人民群众正式宣告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了高水平、均衡化。

为此, 我们还要从3个方面着力做好工作。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应该贯穿工作的始终。各区县要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同时,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是通过缩小学校之间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一件实事。它也是通过落实义务教育科学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项目、战略举措。所以, 我们一定要站在国计民生的高度,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坚定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各区县政府要对今后两年的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具体详实的办法, 按照整体部署, 争取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努力破解工作难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破解难题的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同样也会伴随工作的始终。所以, 能否理性对待这些困难和问题, 把困难当作机遇, 把压力变为动力, 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各区县一定要把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认真分析情况, 充分挖掘潜力, 本着既实事求是又竭尽全力的思想, 提出有效措施, 做好方案, 抓好落实。不管是历史积累的问题, 还是近期出现的矛盾, 我们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我们不能回避,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下一阶段, 各区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区域“十二五”规划, 把学校布局调整切实纳入其中, 完善学校建设整体规划, 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 确保学校建设工程又好又快按时竣工、交付使用。同时, 有撤并学校任务的区县, 要按计划做好撤并工作;有班额超标现象的区县, 要按规定保证逐校达标;有学校面积不足的区县, 要按要求做好校舍资源整合;有需要校舍加固、旱厕改造、集中供暖、设备补充等项目的区县, 要按标准全部落实到位。总之, 区县政府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 努力破解难题, 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建设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

三是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去年年底, 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成立, 具有天津特色的统一决策、标准实施、督导保证的教育行政机制基本成形。下一阶段, 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针对上述任务, 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评估验收和对区县的督导检查。在此期间, 各区县政府也要在组建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同时, 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特别是要把督学队伍建设和责任督学制度结合起来, 真正发挥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的作用, 指导、督促学校按照标准加强硬件管理、加紧软件建设。要把指导学校提炼办学理念、挖掘特色优势、健全精细管理、完善电子校务、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文化建设、规范一日生活、推进高效教学、开发课外活动、落实社会实践、扩大交流合作、促进社区互动等方面列入督导范围, 在加强工作监督的同时, 搞好工作指导, 帮助学校在现代化标准建设这个平台上, 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使全市义务教育真正走在全国前列。

3.建设标准化学校的教育学意义 篇三

[关键词]标准化学校 教育学 意义

[作者简介]李雪(1979- ),女,重庆人,重庆教育学院教育干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庆 400067)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62-02

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我国“穷国办教育”的特点使得这一问题尤显突出。建设“标准化学校”是缩小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构建“标准化学校”的理论研究在不断深入,实践也日益高涨。研究者们分别从经济效益、社会和谐等角度剖析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建设标准化学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举措,它将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教育学角度来揭示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必要性。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影响因素三方面来分析标准化学校存在的理论基础,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教育目的是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前提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教育目的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其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一界定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九年义务教育是针对所有社会成员实施的基础教育,其教育对象为全体适龄学生,教育结果是满足全体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为所有成员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义务教育是通过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我国义务教育的目的没有地区差别,也没有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别。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进而导致入学机会、办学基础、公用经费等呈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开始出现分化。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也逐渐导致人们在学校、教师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呈畸态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目的的分化。标准化学校是在义务教育领域内根据法律规定,对学校规模、校舍等物质条件与师资队伍条件提出定量和定性的实施标准,确保全国基础教育大体拥有条件均衡的规范化学校。它是为了克服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区域、种族等差异给个体受教育者带来的任何不利影响,从而使每个人都有权利受到最基本的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所建立的一种教育机制。标准化学校要求同一区域内同级同类的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品质不应存在等级上的区别;教学基本条件不应存在层次上的差别;为所有学生提供基本的均等的学习需要条件。换言之,标准化学校的价值诉求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不谋而合。其次,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素质。精英教育观使得许多老师和家长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增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部分薄弱学校的学生则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丧失了公平发展的机会。

建立标准化学校,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一,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许多优质学校在师资、生源上享有垄断性优势,由此产生的择校风导致优质学校的班级数、学生数急剧膨胀,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育质量;而薄弱学校则由于经费紧缺、师资力量薄弱,使其基本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标准化学校通过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再分配,减少了上述现象的发生率,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薄弱学校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优质学校的竞争也将使学生面对极大的心理压力。标准化学校将保障每一个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功能是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础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及作用。杜威等教育改革者认为,教育至少有三种重要的功能:将青年人“整合”到社会及各种成人角色中去的“社会化”;促进个人心理和道德生长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教育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者摆脱其出身群体的局限,显著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性不公平。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所发挥的实际功能与上述描述相去甚远。教育以人为对象,其最基本的功能应是促进个体的适应和发展,但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追求升学率”现象却使教育的筛选功能异常突出,其最基本的功能反而被人们轻视或遗忘。学生为了进入少数优质学校,必须通过激烈的竞争和筛选。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学生不得不牺牲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以换取考试成绩的高分;教师和家长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种教育功能的异化导致诸多“高分低能”者的出现。与此同时,国家“精英教育”“重点学校”价值取向的政策因素也拉大了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学校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人为地造成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垃圾学校”,进一步削弱了教育的基本功能。标准化学校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学校间的差距,缓解优质学校学生学习的竞争力,使学生有多余的精力去学习、生活、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职能。另一方面,标准化学校将为所有学生提供基本的均等的学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公平地通过教育促进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

当前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加剧了教育内部的不均衡。从起点公平来看,现有的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公平,没有考虑起点学校的差距。由于起点学校的差距过大,导致择校之风盛行,而高额的择校费使得处于社会底层的家长不得不“望洋兴叹”。教材内容中的城市化倾向,又使农村学生处于学习劣势。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村学生流失辍学居第二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负担),是由于教学难度过高,导致许多学生难以承受,从而选择逃离校园。从过程公平看,优质学校在师资、经费等诸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优质学校的学生在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享用上与非优质学校的学生有着巨大差别。从结果公平看,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学校学生的学业成就不同,直接或间接导致其实现社会地位转换的结果不同。教育的不公平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必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公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首先要做到不同地区、不同等級学校对教育资源占有的平等。标准化学校的建设通过适当的教育资源配置,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主动缩小差距。通过关注学生,尤其是薄弱地区、偏远地区学生的教育权利,间接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因此,建设标准化学校是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三、影响因素是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依据

任何教育活动都要受四个基本要素的影响,即学生、教师、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这四个方面也为我们建设标准化学校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使得建设标准化学校的构想开始落实到实践操作层面。

1.学生。学生是教育活动质量的体现,教育活动的顺利完成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我国现阶段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异显著,影响了学生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学生主动性的下降。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需要对我国现有生源分配制度进行合理调整,保障标准化学校学生生源的相对均衡,促进义务教育向相对平等的方向发展,最终使每一个学生不仅能平等地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更能平等地享有接受义务教育同等教学质量的机会。调整的措施包括: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学额、班额控制;探索和完善初中的招生方式,缓解“择校”压力;开设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对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进行资助等。

2.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完成。由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更容易得到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硬件设施、教育经费等更容易申请,教师的待遇和发展都好于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因此,教师纷纷从农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一般学校流动向重点学校,导致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内容不仅包括改善学校办学环境和硬件建设,又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改革。要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化,可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教师的工资制度,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工资差距;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地区内和地区间师资力量合理交流的机制;在教师评职和晋级时,优先考虑其在薄弱学校的工作经历;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地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国家或社会应为义务教育阶段同一类型的学校提供大致相等的基础课程,使每个学生达到基本的教育目标,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结果的平等。但每个人的能力、天赋等不同,建设标准化学校不是要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一个标准模型,而是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条件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在建设标准化学校的过程中,不能将注意力仅仅放在建设条件上,更要重视如何使学生获得适当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公平观。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开设、教学过程的推进、质量目标的追求等方面,实行“多样化”“特色化”。总之,力求在保证实现基本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开发出学生身上的优良潜质,使其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教育手段。教育手段包括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完善的教育手段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必要的物质保证。在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对校舍、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师资力量等软硬件指标设定相对统一的标准。合理可行的设施标准一方面可保证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上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另一方面可以克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消除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费现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此外,建设标准化学校,必须进行教育手段的创新。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如何最大化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研究方向。

建设标准化学校,增进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和期望。但是,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标准化学校的建立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郑德平,孙鹤.教育公平与教育目的[J].教育研究,2005(9).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杨兆山,金金.建设“标准化学校”搭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操作平台[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5).

[4](美)S·鲍尔斯,H·金蒂斯.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M].王佩雄,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彭波.湖南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6).

[6]曾昭耀,等.战后拉丁美洲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

4.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篇四

(征求意见稿)

(二)北 京

2012.10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84号)的要求、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及《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我部负责编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委托学校建设标准国家研究中心成立编制组,具体承担编制工作。编制组对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舍现状作了书面调查,对部分省市高等职业学校作了实地调查,并对教育部信息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征求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本标准共分六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学校布局与选址、校园规划、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请将意见反馈到编制组

联系人:竺士杰 电话:021-52510015 传真:53071325 手机:*** 邮箱:maxdaxiong@gmail.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年10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2)

第三章 学校布局与选址??(3)

第四章 校园规划?(4)

第五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5)

第六章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11)附录一 高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13)附录二 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15)附录三 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16)附录四 术语 ???(17)附录五 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8)附 件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1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促进和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高等职业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教学中强化实训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社会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培养与培训突出针对性、职业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

第三条 本标准是编制、审批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和监督检查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尺度。

第四条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等职业学校,改建和扩建的高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第五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第六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校舍建设必须具有防御各种重大意外灾害的能力,确保师生安全。

第七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既要保证教学和生活的正常功能需要,又要符合节约用地和提高校舍使用效率的原则。学校部分设施在保证教学实训和师生生活的前提下,宜向社会开放。

第八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 学校布局与选址

第十三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布局规划,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州、市)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城乡总体规划统筹布局,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十四条 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数量和办学规模,应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建设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人口规模、生源状况及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确定。

第十五条 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州、市)根据当地工(产)业园区规划,宜规划设置由多所高等职业学校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各所学校设置的主干专业应各具特色,园区内宜统筹规划建设公共实训实习基地和体育、公共图书、后勤、生活等公共设施,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益。第十六条 新建高等职业学校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

二、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地质塌陷、泥石流、洪涝及风口、悬崖边、崖底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

三、应避开高压供电走廊、高压输气管道、输油管道、通航河道。

四、应避开污染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

五、学校与铁路、轻轨、公路干道、机场及飞机起降航线、易燃易爆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及太平间、殡仪馆等的防护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四章 校园规划

第十七条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高等职业学校均应先编制校园规划,经批准后方可进行项目建设。

第十八条 校园规划的范围为学校围墙(隔离设施)以内的全部建设用地。

第十九条 校园规划应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貌,节约集约用地。根据有关规范和规定合理规划建筑用地、室外体育设施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广场及停车场用地,并为学校发展、校企合作留有余地。校园建设用地的容积率:综合类、工业类、农林类、医药类、师范类、体育类学校为0.50;财经类、政法类、外语类、管理类、艺术类学校为0.55。

第二十条 校园规划应根据内部功能,按教学实训、体育运动、生活后勤等功能进行分区,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各功能区的建筑组合应紧凑,教学实训用房应具有通用性、灵活性,以适应专业改变、设备更新的需要。

第二十一条 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宜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特点和文化内涵,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第二十二条 多所高等职业学校集聚建设的职教园区,其公共设施宜统筹规划建设,做到园区资源共享,以节约集约用地。

第二十三条 校园道路网的布置应便捷通畅,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人流、车流及消防通行要求设置,尽量做到人车分流,确保安全。

第二十四条 校园景观由校园建筑、道路广场、雕塑小品、水体绿化、植物配置、地面铺装和公共设施等组成。校园绿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建设,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第二十五条 校园应按要求规划设置田径场、球类场等运动场地,以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需要,运动场地的长轴宜为南北向。

第二十六条 校园应规划智能化系统,使校园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第二十七条 校园规划要合理布置民防工程和利用地下空间。第五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十八条 各项校舍的建筑面积指标采用不同的基本参数。必须配置的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见附录一),采用学校办学规模为参数;根据需要配置的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见附录二),分别采用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人数为参数;培训部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指标(见附录三),采用培训工作人员编制数为参数。

第二十九条 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总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高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总指标(㎡ / 生)

注:

1、学校办学规模小于或大于表中所列规模值时,其指标应分别采用表中最小或最大规模的指标值;学校办学规模介于表列规模值之间时,可用插入法取值(以下各项指标同)。

2、综合类院校分为综合(1)类院校,以文科类专业为主;综合(2)类院校,以工科类专业为主。

第三十条 各项校舍的建筑面积指标按非采暖地区外墙厚度0.24m的多层建筑计算,采暖地区学校的各项建筑面积指标可在本指标的基础上增加4%或6%。

第三十一条 各类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比例应由学校根据本校的专业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本指标预测了表3各类学校的专业结构比例,并据以确定按学校类别分的教学实训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表3 专业结构预测比例 注:工科类专业包括工业、农林、医药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包括财经、政法、管理、外语类专业。

第三十二条 教学实训用房:包括公共课教室、专业教学实训实验实习用房及场所、系及

教师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指标见表4。

表4 教学实训用房建筑面积生均指标(㎡ / 生)

一、公共课教室:包括普通中小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辅导教室等。

(一)按专业分的公共课教室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按专业分的公共课教室建筑面积指标(㎡ / 生)

注:

1、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等专业指标,根据专业类别可采用制造类或电子信息类专业面积指标。

2、公安类专业可采用体育类专业面积指标。

(二)按学校类别分的公共课教室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三、系及教师办公用房:包括系党政(团)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研室、学籍档案室、资料室、会议室及接待室等。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系及教师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 生)第三十三条 图书馆:包括各种阅览室、书库、检索厅、出纳厅、报告厅、内部业务用房(采编、装订等)、技术设备用房(图书消毒室、复印室)、办公及附属用房(办公室、会 议室、接待室等)、信息网络中心。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图书馆建筑面积指标(㎡ / 生)

第三十四条 室内体育用房:普通、艺术高职院校室内体育用房包括风雨操场、体育馆、健身房、乒乓球(羽毛球)房、体质测试用房及器械库、淋浴、更衣室、卫生间等附属用房。游泳馆可根据需要和有关配置规范选配。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普通、艺术高职院校室内体育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 生)

注:体育高职院校室内体育用房并入教学实训用房及场所指标,见第三十二条 二款。

第三十五条 校级办公用房:包括校级党政办公室、会议室、校史室、档案室、文印室、广播室、接待室、财务管理中心等。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校级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 生)

第三十六条 会堂及大学生活动用房: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用房(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帮困助学用房、心理咨询室、就业指导用房、文娱活动室(排练房、乐器室、棋牌室)、管理办公用房及会堂。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 会堂及大学生活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 生)

第三十七条 学生宿舍(公寓):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活动室、辅导员及管理人员用房等。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 学生宿舍(公寓)建筑面积指标(㎡ / 生)

第三十八条 单身教师宿舍: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及管理人员用房等。建筑面积指标宜按表15执行。

表15 单身教师宿舍建筑面积指标(㎡ / 生)

第三十九条 食堂: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厕所等)、办公室等。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 食堂建筑面积指标(㎡ / 生)

注:、清真食堂按就餐人数,其生均建筑面积指标在上表基础上增加0.5㎡/生。

第四十条 后勤及附属用房:包括医务所(室)、公共浴室、食堂工人集体宿舍、汽车库(公车)、学生服务用房(小型超市、洗衣房等)、综合修理用房、总务仓库、水泵房、变配电房、锅炉房、保安、保洁、绿化、传达室、室外厕所等。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 后勤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 生)

第六章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第四十一条 高等职业学校校舍的建筑标准,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绿色、环保、节能、美观的原则,应根据各类规范、标准和使用功能要求确定。

第四十二条 教学用房、学生宿舍等宜设计为多层建筑,实训实习用房应根据其功能要求与相关规范合理确定建筑层数,满足教学功能和操作工艺要求。

第四十三条 各类用房的净高宜根据其空间大小与使用功能要求确定,并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其层高、平面布置宜考虑职业学校发展改革和专业设置变化的特点,宜充分体现用房的通用性和调整的灵活性。

第四十四条 建筑设计在平面空间布置和立面设计等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防御各类重大意外灾害的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区域,严禁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及预制楼梯构件。

第四十五条 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型号、规格、质量等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设计要求。

第四十六条 校园内不同功能用房的耐火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第四十七条 校园内的道路、建筑出入口、门厅、水平及垂直交通、厕所及相关教学生活用房等无障碍设施,应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第四十八条 门厅、走廊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栋建筑的门厅宜适度宽敞,有利于人流通行集散和短暂停留;

二、各种形式走廊的净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三、门厅和走廊的楼地面不宜设台阶,走廊楼地面、走廊与房间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防滑坡道,高差较大必须设置台阶时,踏步不得少于2级。

第四十九条 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第五十条 楼梯

一、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楼梯间应有直接采光通风;

三、学校宜根据使用需要设置电梯(包括实验、实训用房的货梯)。第五十一条 校舍建筑节能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 建筑内、外墙粉刷应选用适用、耐久、绿色、环保的材料,外墙粉刷用料必须能防止雨水渗透。

第五十三条 各功能用房的楼地面宜采用防尘、防滑、易清洁的环保安全材料。第五十四条 屋面应根据各地雨雪量等气候条件和建筑材料供应情况,采用平屋面或坡屋

附录一 高职院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附表1-1 单位: ㎡ / 生

附表1-2 附表1-3 附表1-4 注:

1、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室内体育用房并入教学实训用房及场所指标。

2、公安类高职院校可采用体育类高职院校建筑面积指标。

附录二 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一、留学生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居室、盥洗室、浴室、厕所、食堂、洗衣房、辅导教室、阅览室、文娱室、会客室、管理人员办公室、值班室等。留学生生活用房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留学生人数进行配置,其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附表2-1的规定。

附表2-1 留学生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 生)

注:留学生不足100人时,其建筑面积指标可在100人的指标的基础上提高10%。

二、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包括单元式住宅及其它用房(食堂、文娱室、阅览室、会客室、管理人员办公室、值班室等)。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人数进行配置。单身的一般教师住一室户,单身的教授、带眷教师住二室户,带眷并携带子女的教师住三室户。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一室户55㎡、二室户75㎡、三室户90㎡。每套住宅均配备居室、卫生间、厨房,室内设壁橱。外籍教师其它生活用房的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附表2-2的规定。

附表2-2 外籍教师其他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 人)

附录三 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一、培训部用房:包括办公室、学籍档案室、资料室、会议室等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附表3的规定。

附表3 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 人)

附录五 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不同用词,说明如下:

(一)、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必须”; 反面词采用 “严禁”。

(二)、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不得”。

(三)、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和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规定(或要求)”。

附件: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条 文 说 明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1)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22)第三章 学校布局与选址??(23)第四章 校园规划?(24)第五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25)第六章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3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各级政府都应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到2020年,使高等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为此,应为高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校企合作的育人环境,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和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特点的建设标准,使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第二条 说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办学方针、政策、宗旨及培养目标。

第四条 规定了本标准的使用范围。高等专科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属于同一办学层次,具有相同的办学特点。所以,本标准也适用于新建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条 高等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地方政府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应同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素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第六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要求各类校舍用房满足使用功能要求,适用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方便师生生活;在投资经济的情况下,注意校园校舍的美观。

第七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要提高校园土地和各类校舍的使用效率。学校各类设施在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宜对社会开放,资源共享,引领区域、社区文化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 学校布局与选址

第十三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布局规划应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科学统筹、合理编制。地、州、市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行业发展特点,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职业学校布局规划,完善当地的高等职业学校布局。第十四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置数量和办学规模,应适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科学合理的测算后确定。地、州、市设置高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应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类别与特点和生源状况合理确定,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学校。

第十五条 各地区可依据工业园区、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及产业集聚区等建设规划,规划设置由多所高等职业学校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的设置宜有利于校企合作,有利于为企业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利于学生就近实训实习,有利于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第四章 校园规划

第十七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必须根据批准的建设规模编制校园规划,校园规划设施项目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期实施。

第十八条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用地的计算范围为学校围墙或隔离设施以内的用地,不包括为市政和城市绿化等代征的土地。

第十九条 学校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室外体育设施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广场及停车场用地,校园规划应根据各类用地的功能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合理布置。

一、建筑用地:是学校各类建筑建设所必须的用地,由校舍建筑总面积、不同功能建筑的层数、相关设计规范、校园道路广场等因素确定。建筑用地主要包括:教学实训实验、教育教学管理、生活后勤等各类用房的全部建设用地;

二、室外体育设施用地: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所需的田径场、球类场、小型单项运动场、室外游泳池、固定体育器械场等用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精神及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各类高等职业学校须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2004〕6号文)规定的场地种类与数量要求和《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中场地面积与规格配置室外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不仅要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课外锻炼及竞赛活动的需要,以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绿化用地:学校绿化用地由建筑用地中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零星绿地和集中绿化用地两部分组成。校园绿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5月31日)和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通知(城建〔1993〕784号)规定,结合校园育人环境的需要,合理规划布置绿化用地。

四、道路广场及停车场用地:包括消防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各种休闲、娱乐、集会、演出广场及地面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用地。校园道路应按使用要求确定其等级和路网,合理布置师生活动、休息、娱乐、交流所需的广场。学校教职工自备机动车和学生自行车的数量逐年上升,为保证校园环境井然有序、安全整洁,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场。

五、学校建设用地的容积率系地上校舍建筑面积总和与建设用地面积总和之比。根据广

泛的调查研究、材料分析和高等职业学校不同专业对校舍的使用功能、形式、层高、设施等不同要求;同时考虑到高等职业学校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与变更,教育教学的改革,在建设用地上为高等职业学校留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经分析和测算规定了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用地的容积率。

第二十条 高等职业学校各类校舍建筑应根据教学实训实验、体育活动、生活方便等各功能区域的要求,合理布局;在各功能区域内建筑组合宜相对集中,实训实习用房的规划设计应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设备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第二十二条 在职业教育园区,从节约集约用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些公共设施,如图文信息中心、体育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及专业实训中心等设施可统一规划建设,供园区内高等职业学校共同使用。

第五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十九条 规定了学校必须配置的九项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总指标。第三十条 规定了采暖地区学校的各项建筑面积指标可在本指标的基础上增加4%或6%,一般采暖地区增加4%,严寒地区增加6%。

第三十一条 表3预测值是根据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现状调查与统计资料分析,以及今后专业发展趋势设定。如学校的专业结构比例与表3预测的比例不一致时,可依据各专业实际人数和表

5、表7分别计算公共课教室和教学实训用房及场所两项用房的建筑面积。第三十二条 规定了教学实训用房包括的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

一、规定了公共课教室包括的内容(K值按0.60计),公共课教室供基础文化知识课教学使用。

(一)规定了按专业分的公共课教室建筑面积指标,计算依据是:

1、根据公共课教学学时数、每周各类教室需安排的学时数及可安排的学生人数(座位数),测算各专业所需的公共课教室建筑面积指标。

2、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分成19大类,为简化计算,归并为8类有代表性的专业(见表5)测算,其他专业学校可根据用房需求采用相近的专业面积指标。

3、各类公共课教室使用面积指标宜按下表计算。

各类公共课教室使用面积指标(㎡ / 座)

(二)规定了按学校类别分的公共课教室建筑面积指标。按学校类别分的公共课教室面积指标是根据公共课教室专业指标及第三十一条各类学校专业结构比例计算。

二、规定了教学实训用房及场所包括的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K值按0.60计)。

(一)规定了按专业分的教学实训用房及场所建筑面积指标,计算依据是:

1、根据专业教学学时数(含实训、实验)、每周各类教学实训实验用房及场所需安排的学时数及可安排的学生人数(座位数),一般专业以5000人规模,体育、艺术专业以2000人规模为基数计算,所需实训用房及场所建筑面积指标。根据实训用房及场所生均指标随专业规模增加而递减的规律,计算其他规模的面积指标,表7为按专业分的教学实训用房及场所生均建筑面积指标。

2、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一体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按照不同专业教学需要和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比例不同,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用房可分可合。各专业主

第三十三条 规定了图书馆用房包括的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K值按0.70计)。计算依据是:

一、阅览室

(一)阅览室分为普通阅览室(中外文、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上网、音像资 料阅览室)等。阅览室总设座率见下表。

图书馆阅览室设座率(%)

(二)根据图书馆藏、借、阅于一体的使用要求,参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各种阅览座位使用面积:普通阅览室(含报刊阅览室)每座2.0㎡,电子阅览室(含音像)每座3.0㎡。

二、书库

(一)图书馆书库面积按下表规定的图书册数计算。

图书馆藏书量(册/生)

(二)每平方米藏书量根据藏书方式确定,开架按220~260册、闭架按320~350册计算,开闭架比例可按8:2或7:3。

三、检索、出纳、报告厅、办公、业务、技术用房、信息网络中心

(一)设小型学术报告厅、电脑检索、出纳厅(包括存包处等),使用面积按办学规模不同配置400~600㎡。小型学术报告厅座位100~200座。

(二)办公及业务用房面积为阅览室和书库总面积的10%。

(三)技术及设备用房面积为阅览室和书库总面积的5%。

(四)信息网络中心的使用面积按办学规模不同配置200~700㎡。

第三十四条 规定了普通、艺术高职院校室内体育用房包括的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办学规模1000~3000人的院校 K=0.8,5000~10000人 K=0.7)。办学规模5000人的院校可配置2000座位(固定及活动)的体育馆一座,8000~10000人的院校可配置3000座位(固定及活动)的体育馆一座,以便学校集会和开展大型文娱活动。室内体育用房建筑面积计算见下表。28 注:在室内体育用房总建筑面积内,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可对各类场馆用房建筑面积进行调整。

第三十五条 规定了校级办公用房包括的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K值按0.60计)。校级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还包括民主党派办公室、等。

根据教育部对学校各种办学规模校级机关机构设置、行政人员编制及各类干部办公用房参照《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标准》进行计算,换算成生均指标。一般干部每人使用面积6㎡,处级干部每人使用面积12㎡,副校级干部每人使用面积18㎡,正校级干部每人使用面积36㎡。

第三十六条 规定了会堂及大学生活动用房的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K值按0.60计)。大学生活动用房的主要功能是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十七条 规定了学生宿舍(公寓)的建筑面积指标(K值按0.60计)。学生宿舍按国家发布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和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教发[2001]12号)中的有关规定计算。

第三十八条 规定了单身教师宿舍建筑面积指标(K值按0.60计)。单身教师宿舍配置的比例:5000人及以下规模学校按教职工编制数的15%,10000人及以上规模学校按教职工编制数的12%,每人建筑面积24㎡,作为青年单身教师住宿的过渡用房,周转使用。第三十九条 规定了食堂(学生食堂与教工食堂合并使用)的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K值按0.8计)。餐厅和厨房及其附属用房面积指标计算依据是:

一、餐厅

(一)学生就餐人数按总人数的100%,一次性用餐人数按学生总人数的40~50%计算。

(二)教职员工的就餐人数按总人数的75%,一次性用餐人数按就餐教职工总人数的50%计算。

(三)大餐厅每个座位的使用面积为0.94㎡。

二、厨房及附属用房

厨房及附属用房面积按餐厅面积的1.04倍计算。

第四十条 规定了后勤及附属用房的内容及建筑面积指标(K值按0.60计)。

由于高职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当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条件各不相同,每所学校需要的后勤用房也不相同。后勤用房的设置,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后勤及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内进行调整。第六章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第四十一条 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其校舍建筑、本质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时应满足相关规范、标准和使用功能要求,不盲目追求高标准,关键是适用于教育教学的需要。第四十二条 建筑层数应根据使用功能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确定,教学用房、学生宿舍等一般宜为多层建筑,实训实习用房应根据使用要求和相关行业规范确定。部分办公用房和科研用房,根据使用和节约土地的要求,建筑层数可适当提高。

第四十三条 学校的各种教学、实训实验用房名目繁多。不同功能用房有不同的空间要求,其建筑净高应根据功能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动较大,各类校舍在平面布置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到用房的通用性和调整的灵活性,以适应专业变更和教学设备更新的需要。

第四十四条 各类校舍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建筑设计方案应采用比较规则的平面布置和立面造型。

第四十五条 各种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十八条 建筑的门厅、走廊除通行功能外,还有集散、小憩、交流的作用。所以其大小、宽度等均应根据人流量,防火安全疏散和其他功能要求来确定。

第五十二条 建筑墙面装修具有保护墙体、改善室内环境、美化建筑外观形象的功能,室内外装修材料均应选用适用、绿色、环保的材料。第五十四条 为防止雨水渗漏、夏季太阳辐射过强造成室温过高、冬季寒冷造成室温过低现象,确保各类教学、生活等用房的正常使用,屋面必须按规范要求,采取防水、隔热、保温措施。

第五十五条 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身心健康。因此,要处理好各类教学用房的采光、通风、照明、换气等要求。

教学用房应有最佳建筑朝向,采光要均匀,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换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合理采取降温、采暖措施,并能充分利用绿色能源。

5.学校标准化建设汇报材料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148团小学创办于1958年,占地面积56860㎡,校舍建筑面积 10602㎡。现有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971人;学校有教职工102名,其中专任教师76人,学历达标100%,高级教师 20人,一级教师 46人,教师综合素质优良,学科分配均衡。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套基本齐全,教学楼2栋:设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美术教室、实验室及仪器室、卫生室;男生、女生宿舍楼各一栋;300米环型运动场一个。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尊重学生,遵循教育规律”为指导,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目标,秉承“健康为先、育人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重”的办学理念,全体教职员工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发扬开拓精神,全力打造标准化学校。学校积极探索教改之路,管理日臻完善,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社会影响明显增强,办学宗旨更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斐然: 2015年12月荣获“八师石河子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荣获“八师石河子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6年3月荣获“148团2015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16年4月荣获“148团2015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6年4月荣获获“兵团科技创新学校” 2016年6月荣获“师市优秀家长学校”

2016年6月荣获“八师2015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6年6月荣获“148团2015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在自评工作过程中,学校成立了以毛爱华校长、陈新德书记为组长,领导班子及部分教职工代表参加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了具体分工,通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育方针和《石河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及初步均衡评估指标体系》,按照指标,制定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坚持评建结合,扎实工作,真抓实干,切实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办学目标明确,制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 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标准化创建工作,强化措施,保障资金,扎实推进;坚持走教改之路,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学校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着眼长远,全面实施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整体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随着团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农业连队学生逐渐减少,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团场学校办学效益,2010年10月团党委决定,将原第二小学和第三小学合并到小学。

二、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1)办学经费:财政预算内经费实现了办学经费逐年增长。所拨专款专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2)校园校舍:学校占地面积5686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5.6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1060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0.3平方米;绿化面积18685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8.28平方米。2011年完成了教学楼的加固维修工作,并建了学生宿舍楼和食堂,目前学校无危房。为增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醒目位置设置文化宣传版面,写了激励学生成长的标语,在楼道挂了名言警句,温馨提示等。

(3)教学设施配置: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不断加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团场高度重视学校教学设施建设,2013团场投资13.5万元,购置了学生课桌550套,教师办公桌椅80套;书架16个;播放器10台及教学仪器和图书。2014、2015年团配套资金65.82万元,购置教师用机40台,学生用机92台,安装多媒体教室29间,教师办公条件,学生学习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4)图书室:学校设有图书室,藏书26100册,生均25册。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工具书、教学参考资料,报刊杂志。学生借阅图书由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到图书室领取图书分发给学生阅读,各班都有学生借阅图书的登记册。

(5)信息技术装备:学校建有微机室3个、多媒体教室29间,计算机73台。(新机房资金己到位,正在建设中)

三、落实常规,打造特色,强化管理,提升质量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和落实。

学校常规管理,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根本。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校加强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评先评优制度、奖励制度等的建设,先后制定了《教职工奖励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师量化考核细则》、《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教职工绩效考核细则》等,并使其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抓教学管理重点要抓落实,切实加强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严格教学秩序,突出抓好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学反思等重要环节。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每学期初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根据计划进度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每年的大型教学活动有“中青年课堂评价”、“沙枣花杯大赛”,每月进行的教学常规检查,这些活动能做到有实施方案、有记录、有措施、有考核、有整改。

2、加强交流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本学期,我校积极对外交流,主动邀请师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和老师“送课下乡”来我校开展活动。学校建立有教师支教和交流制度:近年来,学校分别派出四名教师到石河子市一小、三小、十九中、二十中等学校支教;石河子市学校派出到我校支教的教师有5人次,这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视野的开阔、观念的更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学习,老师们以高度的创新精神投身实践,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对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科学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学校实现特色化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确保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反思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分别对新教师、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提出培养计划,鼓励他们快速成长,早日成才;学校建立完善了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工作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制度,规范了教研活动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研制度;制定了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在校本教研落实上,形成了“机制调动、骨干带动、同伴互助、个体内驱、校际联动”等五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优化环境,特色强校。

一)坚持德育为先,引领学校发展的理念。我们通过升国旗、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国家公祭日教育等形式,广泛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德育目标,开展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要求三方共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德育教育的强大合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德育网络和更加健全的德育工作队伍,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 三)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少年强则国家强,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提高;坚持每天让学生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坚持每日两操和自由体育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运动会和文艺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生体质。

四)拓展兴趣课堂,开发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体、艺等兴趣特长的素质舞台生根发芽,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争创平安校园。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开展应急演练,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确保校园平安无事故。

六)注入文化色彩,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自启动“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活动以来,学校投入资金对校园美化、绿化进行了合理规划,为学生提供了读书、运动、生活、娱乐的场所,精心营造阳光、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楼道、墙壁充分彰显教育内涵,使学校的隐形文化教育意义深远,努力使花、草、树木和谐统一,并添置宣传橱窗,展示师生的风采。如今的校园内平整、洁净、明亮、新雅,逐步达到“绿色校园、快乐学园、温馨家园”。

五、学校标准化建设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自评,学校标准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师生比高于国家标准。

2、每年新增图书不达标。

3、个别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有些学科没有一个骨干教师,缺乏带头引领示范作用。整改措施:

1、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各方面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课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3、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

6.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篇六

——利辛县2011年上半年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近年来,利辛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领导,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

2011,我县申报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创建学校51所,为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调度会,听取了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和落实情况,讨论研究了实施方案,出台了有关文件。统筹谋划,合理安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力争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与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结合起来,与强化学校管理、促进内涵发展结合起来,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结合起来,与教育振兴工程的规划结合起来,站在科学发展、内涵提升的高度,谋划和落实标准化建设工作。2月中旬,各项目学校认真对照《亳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细则》进行自评,上报标准化学校建设一校一案,县教育局对各项目学校的资料集中进行汇审。3月,抽专人组成督查组,对项目学校进行督查指导,从督查中可以看到,各乡镇、各创建学校责任明确,真抓实干,目前我县大部分创建学校发生了显著变化,硬件和软件的标准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亳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细则》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注重统筹配置

对于学校标准化建设,我县县委、县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将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抓手,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教育振兴工程的主要内容予以实施,按序时进度适时进行督查指导,对创建学校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对照“基本标准”,找出差距,制定目标,逐项落实;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三是按照评估细则的要求,补缺补差,健全资料,规范管理,力求资料建设标准化。我县教育局在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011年上半年,我县教育局督查领导小组对各乡镇创建标准化项目学校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三次督查。每次督查,县教育局主要领导都要听取督查汇报,并下发了督查通报。各乡镇也都成立了领导组织,制订了工作目标,出台了工作规划,并召开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启动会,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乡镇主要领导、分管同志经常深入学校指导标准化建设工作,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例如中疃镇政府投入资金201万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为全县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齐抓共管,确保落实到位 今年二月份,我县教育局接到市教育局下发的安徽省关于标准化学校建设重新规划的通知后,副县长金国珍在县教育局主持召开了2011年申报的51所标准化建设项目学校负责人启动会,要求各创建学校加大投入,优化办学条件,确保硬件建设标准化,并落实校安工程配置资金和硬件建设配置资金873万元,用于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在实施达标建设过程中,我县实行了分层负责,目标管理,责任到人、齐抓共管。一是制定了工作责任目标,将建设标准的落实责任分解到有关直属单位和股室,负责具体落实;二是县局领导经常坚持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三是实行学校校长、督学责任制,每所学校的责任督学都要深入学校指导工作,保证全部建设标准的贯彻落实。县局领导、各股室、各学校三级目标责任制和“督学责任制”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进展。

(三)加强整改,关注创建过程 各项目学校依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标准》,建立了“一校一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按照《标准》实施任务分解,合理分工,对照指标,自查不足。县教育局督查小组于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对创建标准化学校开展了三次督查,针对每次督查存在问题较多的学校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督查发现,各创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非常重视,把创建评估过程当作找缺补差、优化管理的过程,当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校发展难得的契机,真正做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各项目学校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出勤、工作量、教学常规及教学成绩的检查、考核工作。如中疃镇中心学校、马店孜镇中心学校始终坚持对教师德、能、勤、绩的考核,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2、项目学校管理到位。在学校管理上,绝大多数学校都能做到:(1)领导班子配备合理,各种制度健全,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2)在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方面,都能正常开展德育活动、团队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交流活动;(3)图书和及电教设备管理也较为规范,且使用率较高;(4)教师编写教案、批阅作业都比较认真,教师的工作态度都比较扎实。

3、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目学校均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方案开设课程、安排课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质量监测,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课堂教学秩序良好,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如大李集镇初中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教师使用电教设备,并投资近万元建设校园网;孙庙乡初中采取学生管理班级,量化考核,很有特色。

4、经费支出趋于合理,教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大部分项目学校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收支明细表,公用经费支出更加合理。如永兴镇图书管理很有特色,各中小学采取学生、教师捐一点,学校购买一部分的办法,按照生均10册图书的标准配备,全镇共添置图书2万多册,三至九年级各班均添置了图书柜,开展了图书进班级活动,成效显著。刘家集乡初中,中疃镇中心学校等学校宿舍、食堂管理到位且使用率高。

5、资料建设较为规范。在资料建设方面,绝大多数学校都能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检查的项目,逐条归档入盒,资料较规范、较充实,如胡集镇的第二小学、江集镇的郑小集中学等,都能按照标准化建设工作评估的三级指标,逐项归档入盒,非常规范有条理。

(四)优化环境,丰富文化内涵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线。在创建标准化学校过程中,我县始终把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标准化建设的全部过程中,要求学校结合校情,着力优化学校的环境。因为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富有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是熏陶和感染学生的“第二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优雅大方的行为习惯,乐观豁达的人格品质,自信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多年来,我县教育局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标准化学校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的改建、扩建、新建,都能充分考虑到学校的情况和特点,对选址、布局、造型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备、绿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进行整体考虑,以彰显其独特风格,丰富其文化内涵,起到影响师生观念和行为的作用。今年上半年我县教育局要求各创建学校进行绿化、硬化和美化,对教室、办公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维修和装扮,各创建学校积极行动,校园内部环境基本达到了绿化、硬化和美化,各个班级有自己独特的花盆摆设和字画张贴,体现着自然、人文、科学的和谐,反映出不同班级的教室文化特色。经过努力,目前我县大部分创建学校基本达到了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人、以和谐的人文环境感召人、以健康的文化氛围感染人的目标。如永兴镇的徐营小学、法堂小学和新张集镇的陶集小学校园环境达到了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环境温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则提升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品味和内涵。

(五)大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通过利辛电视台《教育新视窗》栏目和教育局主办的《利辛教育报》、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学校标准化建设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从而扩大了教育的影响力,树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和我们的工作力度不够,我县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投入明显不足。整体投入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是我县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是个别学校校园规划用地、校舍建筑面积、运动场地、生活服务用房、绿化用地等不足。

三是部分学校音体美装备水平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均衡,教师生活住房占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四、下半年的工作思路与改进措施

1、加强项目和资金统筹。创新经费筹措和使用机制,统筹整合本地文化、卫生、扶贫等方面的项目经费,逐步实行与义务教育学校共建共享。统筹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统筹使用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集中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综合效益。

2、把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三个重点:一是抓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二是抓好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完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建设;三是抓好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小标准化实验室,以及音、体、美等教室建设。

3、统一编制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解决部分教师住房占用校基地问题。

4、抓好教师、校长队伍建设。选好、用好校长,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区域内教师的合理流动。

5、坚持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在教育督导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又要积极鼓励学校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并逐步加大学校发展和特色发展的评估分值,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时间验证历史,理念引领未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利辛教育的全面振兴。

7.技工学校建设标准 篇七

市教育系统成立了公共服务标准化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办,明确责任分工:基础教育处负责联络工作、标准编制、情况掌控、组织实施工作;监察室负责监督和沟通、协调工作;规划财务处负责办公系统配套升级等经费保障;局办公室和宣传群工处负责调研总结和宣传推广工作;督学处负责考核检查和验收工作。市局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基层学校广泛听取校长、教师的意见,摸清各类学校服务对象不同服务需求。市校管中心专门在市实验幼儿园等单位开展现场交流活动,深入调查学校办学实际情况。为提高公共服务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全面推行中“落地生根”,在标准起草过程中,标准办多次召开校长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充分论证,并在市纠风办领导和质监局专家的指导下反复进行修改,七易其稿,最终按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高中3类不同特点学校拿出3份学校公共服务标准送审稿。不同类学校公共服务标准中关于“服务提供”和“服务保障”的内容,都较好体现对特定服务对象的适切性,以及学校实施公共服务标准的可行性。

幼儿园突出强调幼儿保健、食宿管理和安全保障,规定幼儿园要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做好“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合理编制营养均衡的幼儿食谱,定期计算和分析幼儿的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并每周向家长公示幼儿食谱;幼儿进园、离园实行园方和家长交接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遇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优先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

普通中小学的招生强调要诚信招生、规范招生、阳光招生,确保公平公正,公办小学按划定的施教区招收新生,公办初中按小升初对口方案录取新生,并按政策规定招收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人员随带适龄子女入学;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文明上网的自觉自律意识等。

中等职业学校突出强调对学生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教育,开设就业和创业教育课程,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求职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创业精神,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等。为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促进学校不断改进工作,确保公共服务质量,各类学校公共服务标准都强调学校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明确校务公开内容,赋予家长对学校相关工作的知情权;实行学校公共服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分别是学校自评自查,委托第三方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以及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定期专项督查。

不同类学校还分别设计了《公共服务质量评价表》,把家长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列入评价指标。同时强调学校公共服务的改进,要求学校做好群众咨询投诉答复处理工作,实行咨询投诉首问制和限时办结制,规范公共服务投诉处理的流程。

例如河埒中学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举行师德承诺签字仪式,发布学校师德承诺书,并利用校园网办公平台和家长QQ群,及时发现和处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着服务质量的提升,学校办学获得了社区广大家长的认可,在当年街道组织的行风评议中,以百分百的满意率获得第一名。

8.技工学校建设标准 篇八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学校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01-01

一、打造标准化学校要对标准体系进行动态调控机制研究

标准化学校的标准化体系并非无差异,整齐划一,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一,农村和城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由以上差异造成的各地的生活方式也很大,即使是一个县域范围内,还存在偏远地区和城市中心区的差异,应该容许一定的标准差异,这个差异是尊重学校发展的逻辑,尊重起点的不同,如果不分学校所在的地域,一概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会存在适应性问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程,比如在校舍和设备的配置方面,有些学校占地面积偏小,但辖区内还存在很大的入学压力,虽然可以增加建筑面积来补充,但效果未必好,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就近设置教学点来缓解暂时的入学压力,这就是班额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遗留的办学基础条件;另外,标准也不是静态的,需要不断调整,并用动态的发展眼光来看待,一是辖区人口发展规划,二是所在区域的城市功能建设,这些都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因此,不但标准体系需要一定的“容许度”,而且,标准化学校的建设需要构建一个标准体系的动态调控机制,这个调控机制应该跟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信息教育推进的设备、仪器应该充分留够发展的空间。

第二,建设标准化学校国家要设立教育发展规模的上限和下限。相对于教育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本来就不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有限的资源中还要重点投入所谓的“重点学校”、“窗口学校”,而使广大的更需要资助的学校占有很少的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国家除了要尽快用各种办法把低水平教育的地区、没有达到标准化的学校扶上去,同时也要限制一些条件已经相当优越的学校无限制的发展。如有的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一所中学竟投资数个亿,国家对此就应该给以适当的规范,这并不是限制其教育发展,因为这已经背离了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的公平。设立上限和下限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是为了让国家尽可能公平地分配教育财政资源,让我们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均衡的教育。

二、国家要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

中央政府要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重要职责,政府应制定政策,通过政府行为,建立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和资助扶持政策,也可考虑单独征收高消费场所的教育附加税,集中财力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学校,保证这些地区的学生接受相对公平的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而义务教育对于整体提高国民素质有具有重要意义,是公民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保障,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的,因此,建议在预算中,单独列支“标准化”项目,当前主要任务肯定是薄弱校改造问题,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实现的重要措施。

三、建设标准化学校国家要重点关注教师队伍建设

标准化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国家要严把教师入口关,根据标准化学校对教师学历等的基本要求来聘任教师,并根据需要和教育发展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其次,对于以往的教师,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集体培训,特别要加强对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整体提高落后地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历水平是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关键。最后,各地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实行教师定期“轮岗制”,组织大中城市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同时还可以组织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短期到农村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质量偏差的问题。在待遇方面,应逐步提高县级以上统筹的力度,对于偏远地区任教的老师,给予津贴,这恰恰是尊重差异,加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四、建设标准化学校国家要加强质量评估和监督力度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确保义务教育的高质量也是打造标准化学校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为保证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质量监督和质量评估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加大调研力度,对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对标准化学校存在的问题,根据标准化学校的基本指标进行评估,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督。

五、建设标准化学校还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个性化、标准化、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学校的标准化并不是把所有的学校都办成一样,否定学校的差异、个性和特色。千校同面,无差异,那是对标准化学校的错误认识。学校的标准化、个性化、现代化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和办学特色不仅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改变我国中小学“千校一面”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学校办学的个性化实际上是无数学校办出其特色的自然结果,是学校面对社会发展需求,面对家长、学生对学校多样性要求所做出的反应。

上一篇:我希望作文350字下一篇:关于加强企业职工连续工龄审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