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新闻稿件写作范文

2024-08-10

报纸新闻稿件写作范文(精选8篇)

1.报纸新闻稿件写作范文 篇一

新闻稿件写作规范

1、学院网站新闻稿件主要采用消息写作,人物报道可采用通讯方式。写作新闻稿件,首先应使新闻的基本要素正确、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时间要素只写几月几日,一般情况下不写年、上午、下午、几点几分(除非特别需要)。活动地点只写到学院、校区某会议室或教学楼即可。新闻的行文顺序不必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要考虑何为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如某会议先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面多位领导讲话提出要求,应抓住重点,按重要程度排列先后顺序。

2、新闻报道要让客观事实来说话,通过一定的技巧,把真实的事件表达清楚,让读者明白你要传达什么信息。信息的传达过程,本身就是表达作者立场的过程,一般尽量避免在新闻末尾增加阐述和总结性质的语言,例如“通过这次活动,如何如何”。也避免在导语中上来就是“为了……为了……为了……”诸多活动宗旨的罗列,活动是否达到好的宗旨,应该以新闻事实说话、让新闻人物说话。例如很多学生活动都写“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这种表达宗旨的语句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活动都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新闻报道要客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单位名称第一次在稿件正文中出现,应使用准确的全称,之后可以使用规范的简称。一般不要在稿件中使用“我校”、“我院”、“我部”如何如何(需特别使用时除外)。学院名称规范用法为:安顺学院。例如:正文中首次提到学院,之后可用简称。不用学院名称时,可表述为学院如何如何。

3、报道学院各级领导讲话的,一般应避免使用“重要讲话”、“指示”等词汇。主要使用“指出、强调、**说”等中性词汇;

稿件中引用学院领导讲话,需经过领导本人过目审阅。在对外交流或就某一事项表达意见,也可用“表示”;报道领导活动的不要使用“亲自”、“亲临”等形容词;报道学院领导与来访客人的见面,避免使用“接见”,而应为“会见”。报道某一新闻事实,一般不要使用“首次”、“第一次”、“首例”等评价和判断性质的词汇,除非经过权威部门、权威专家认定。写作稿件时,要保持客观立场,通过权威部门和专家来说出“首次”如何如何,而不是作者自己认为的“首次”。

4、除全院大型会议外,一般会议避免使用“隆重、热烈”之类的词汇。尽量减少会议报道,会议中涉及的事件以及结果可用工作过程中的做法、经验来报道。报道学生活动或其他新闻事实,不得使用“普遍”、“一致”、“最佳”、“最好”、“最著名”、“极大”等带有强烈、主观评价的色彩的词汇。如“同学们一致表示如何如何”此类语句应删除。如稿件确需评价性质的文字,可具体采访某同学,如“某某专业某某班某某同学表示,如何如何”,学生姓名应真实完整。尊重受访者的个人意愿,如受访者不希望出现全名,只出现姓氏也可。

5、全院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的新闻,人物姓名一般只写到院级领导。专项工作新闻可酌情出现相关部门负责人或关系重要的人物姓名,如校外来宾出席的会议,可根据需要介绍人物姓名。系部处室的活动,单独介绍人物时,一般只写到处级。参加会议的人物,一定要区分清楚“出席”和“参加”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出席: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参加会议。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要注意点清各个身份层次,不要造成误解,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全体教师还是教研室主任及

学科负责人,要表达清楚。部门组织的一般会议,如有院领导在会上讲话,部门处级负责人部署工作可提及姓名,其他人布置工作则一律使用“会议要求、会议对****进行了部署、会议安排了***等工作”等词句。

6、关于人物称谓,一般只在新闻前面首次出现时介绍职务(或职称)、姓名,后面再出现时只写姓名即可。需提及职务的一般应在文稿前部提一次,其后再出现时直称姓名;一般应采取“职务称谓 + 姓名”的方式,如“院党委书记××、院长××、××系教授××”等,尽量避免“姓名 + 职务称谓”和“姓 + 职务称谓”的方式;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物两个职务称谓时,一般可酌情使用“主职务称谓 + 兼职务称谓 + 姓名”的方式;社会知名人士、文教界人士等,在文稿中出现时可适当在姓名后加“先生”、“院士”、“教授”等;军界人士姓名后可加“将军”、“少将”、“大校”等;新闻稿中一般不在姓名后加“同志”称呼。

7、编辑制作新闻标题时,要简明扼要,突出新闻要素,字数一般不超过28字。稿件署名为党总支、系部处室,一般不使用个人姓名。涉密信息,严禁上网。

2.报纸新闻稿件写作范文 篇二

1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概述

网络新闻, 即以网络作为主要载体的新闻, 具体来说就是, 通过对文字、图片以及动画和印象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 以网络平台与网络技术为依据, 对近期发生的事物所做出的报道。网络新闻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简洁性、互动性和传播的多渠道性, 故而受到广大受众, 特别是青年受众的喜爱。

报纸新闻, 是以报纸这一传统媒体为主要载体的新闻形式, 通常是指刊登在报纸上的相关新闻, 虽然近年来, 报纸新闻受到网络新闻的巨大冲击, 但却并未消失, 原因在于, 报纸新闻不仅在新闻的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深度, 而且还具有对社会舆论进行反映与引导的功能, 故而受到广大新闻爱好者的青睐。

2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2.1写作主体差异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且增强了网络新闻的互动性, 在这一背景下, 受众将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新闻阅读者的身份, 同时, 也能够成为新闻写作的主体, 如在论坛中发表帖子开展对某一事件的评论。而从理论层面分析, 只要受众身边存在能够利用的网络技术, 其便可成为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对报纸新闻而言, 并不是任何受众均能够成为其写作主体, 即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必须是特定新闻记者, 其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素材, 从而将近期发生的新闻以客观角度进行叙述和评价, 使社会大众了解新闻事实和新闻背后所蕴藏的社会现象[1]。由此可见, 从新闻写作主体层面分析, 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要大于报纸新闻写作主体的范围, 即任何公民均因其享有言论自由权而成为网络新闻写作主体, 而只有新闻记者方能够成为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

2.2写作理念差异

对报纸新闻进行分析可知, 其写作理念大都以说明社会现象、揭发社会本质、启发人们思维、给予受众感悟和引导大众社会舆论为主, 其更加侧重新闻的社会价值,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也正因如此, 报纸新闻的写作通常忽视了受众的真正需求, 即对于部分受众而言, 其浏览报纸新闻的意图并非是以看穿社会本质或与之相类似的目的为主的, 而是以消遣、娱乐、休闲为新闻浏览的主要目的[2]。因此, 因报纸新闻写作理念的局限, 使其相关内容难以全面满足受众需求。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基于网络的新闻写作与传播方式, 网络新闻的写作理念大都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 且因其长度和篇幅不受限制, 既能够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述近期发生的社会新闻, 又能够以较长的篇幅揭示社会现象并开展社会评论, 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实现与受众的互动, 因此, 其受到了当前社会大众的青睐, 特别是对于具有紧张生活、工作压力的上班族的青睐。 网络新闻从放松人们心情、满足新闻娱乐化与休闲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 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大众放松身心的自娱需求。但需要说明的是, 网络新闻对社会现象和本质揭示的程度则不及报纸新闻, 而这也是网络新闻写作的休闲化和娱乐化的理念所导致的。

2.3写作方式差异

对报纸新闻写作方式进行分析可知, 其通常需遵循一定模式, 所进行的写作大都是线性写作。在报纸新闻写作的过程中, 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大都是被其所选择的新闻主题固定的, 其需要根据所选新闻主题搜集相关素材, 并围绕素材拟定新闻的写作思路, 而后开展新闻构思与写作[3]。

与报纸新闻写作不同, 网络新闻写作侧重的是超链接的运用, 通过将作者所选题目的关键词或是中心思想以链接的形式予以发送, 从而对新闻进行各个层次的梳理。相较于报纸新闻的句与句、词与词间的高强度逻辑联系性, 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更加随性化, 其注重的是受众的需求与参与度, 故网络新闻写作需要作者具有跳跃性的思维, 将相关文字和图片进行超链接的组合, 从而以链接而非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 以供受众阅读。由此可见, 网络新闻写作是一种非线性的写作方式。

3结论

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概念进行分析, 进而从写作主体、写作理念以及写作方式等方面对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之间的差异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在写作主体、理念和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且各具特点。未来,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二者差异的研究力度, 从而为满足受众需求和促进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写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确保写作内容能够为多数受众所接受, 以写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即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二者的概念进行简要阐述, 进而对二者的差异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报纸新闻,网络新闻,写作主体,写作理念,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文月.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报业, 2014, 10 (16) :40-41.

[2]李嘉瑞.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23) :233-234.

3.新闻稿件写作培训 篇三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如何写好消息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 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写作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

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

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误区二:角度错位。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4.一车间8月新闻稿件(范文模版) 篇四

排水管道清淤保雨季排水通畅

7月28日在供水供暖分公司一车间的排水系统看到,几名施工人员正在清理窨井和雨水管道里的淤泥,公司李副总及车间领导班子亲临现场指挥。

5.报纸新闻稿件写作范文 篇五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提高新闻稿件的写作水平作者:杨样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

[摘要]文章从基层干部如何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基层干部在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基层干部 提高 新闻稿件 写作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92-01

一、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的优势

一是对工作重点、难点的知情。在对工作的重点、难点的准确掌握上,基层干部所具有的优势是专业新闻报道员难以比拟的。大家可能都接待过记者,或者看过记者采访,许多时候,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记者很容易问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来。这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二是对拟采访对象的知情。不要说媒体的记者,即使是宣传干部,每次到一个地方采访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怕打搅被采访者。但是,采访者大凡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采访得越细,问题问得越清楚越好。

二、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的困难与不足

基层干部在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一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主要原因是练得少。二是选择最佳报道切入点不够准确。三是投稿经验不足。报刊媒体栏目设置以及编辑的个人择稿偏好对用稿率有一定的影响。四是兴趣坚持不能持久。初学新闻写作的,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投稿刊用率都不可能太高,这样对部分抱有较高期望值的人打击较重,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

三、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几种捷径

(一)勤奋学习,多动笔写作是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稿件的基础

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及时地把见报稿件和自己的底稿进行仔细研究对比,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看编辑做了哪些改动。通过学、写、改反复“修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在写新闻通讯稿的同时,还要经常看别人刊登在报刊发表的稿件,从中学习汲取,弥补自身不足,再应用到工作中。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二)善于观察和总结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身边不会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总结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另外要善于抓点。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每篇新闻报道都应有它值得报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体现在这个点上。在写新闻稿时不但要真实描述新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不断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且在稿件中要明确点出,一针见血,这样才能避免写出来的稿件流于形势,缺少内涵。要善于充分利用新闻图片。因为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图片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

(三)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新闻写作稿件质量的保证

每次下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是不是新闻,有没有报道的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稿件投出去估计石沉大海的几率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超前思维,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稿件命中率。对于提高稿件质量问题,一方面要在新闻稿件的标题上下工夫。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一篇新闻宣传稿件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稿件的命中率,因而要仔细推敲,容不得半点马虎。当然,标题怎样才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三点是最基本的:一是要贴切、醒目、生动。二是要短一些,简洁一些。三是要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切忌人云亦云。另一方面稿件内容要丰富。一是要找准重点,突出一个“早”字,二是要反映热点,紧扣一个“活”字。三是要对准焦点,力求一个“准”字。四是要抓住特点,突出一个“新”字。总之,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奋学习,多写作、多练习,勇于奉献,就能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就能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干出成绩。

6.报纸新闻稿件写作范文 篇六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闻写作,正确方向,研究思考

现今民情民意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强烈关注, 各大报纸也将新闻的焦点纷纷对准民生报道, 民生新闻成为了现今报纸最主要的报道内容。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对于民生新闻写作成为了人们广泛热议的话题, 怎样去撰写民生新闻, 怎样通过民生新闻正确地传达社会动态和社会现实是现今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初探民生价值观内涵

在探讨报纸民生新闻的写作中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民生, 民生的价值观念又是什么, 只有搞懂了民生价值观念内涵才能真正地把握民生新闻的正确写作方向。而所谓的民生按照我国辞海字典里的解释就是“百姓生计”, 也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由此也可以看出民生新闻是建立在百姓生活基础上, 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是一种人本情怀以及一种人文关怀。而无论是人本还是人文方面的社会给与的关注都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变化, 以往关注的民生之本往往是建立在生活以及生产物质资料的层面上, 而文明社会的民生之本则是从物质资料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上。对于现今民生新闻应该富有的价值观念主要应该体现在四方面, 首先是民生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的生活并且要做到较为贴近, 同时具有平民化的新闻品格。其次是民生新闻要更加地关注社会大众的历史境遇以及真实的生存状态, 对于符合人性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观念给与较大的尊重和肯定。其三是民生新闻要充分地满足现今社会大众对于社会信息的极大化需求。其四是民生新闻要做到真正地反映社会大众的心声, 传达民众的真实想法, 进而积极地为维护社会大众的权利与义务做努力, 同时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1) 。

二、探析民生新闻在写作中应该把握的正确方向

对于现今民生新闻在实际写作中应该把握的正确方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通过众多因素构成了其正确写作方向, 笔者认为一个把握正确方向的民生新闻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是建立在正确的选题以及正确的写作视角和正确的新闻写作导向三方面的基础上完成的。下面就这三方面写作进行具体探讨:

(一) 建立在以民为本基础上的新闻选题

民生新闻更加关注的是社会大众的实际生活状况, 是基于广大社会群众基础上完成的, 因而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就应该将选题建立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具体来讲民生新闻关注社会大众方方面面的生活状况。主要是体现在关注民众的衣、食、住、行, 而在社会中无论是发生交通事故还是发生天灾人祸又或者是液化气爆炸等等事件, 民生新闻记者都可以直接将其进行记录并且予以写作发稿, 虽然这种新闻写作也是建立在时时关注民生状况的基础上, 但是不是所有大大小小关乎社会大众的新闻都要进行写作报道呢?这就体现出了新闻写作的选题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进行新闻写作选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民生新闻, 即能够就此一个事件由此及彼推及到大部分社会事件, 同时能够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其事件背后原因并且找出解决办法引起后续社会强烈关注的民生新闻。这样真正具有价值的民生新闻才是正确地把握了新闻写作方向。例如进行“城镇住房难”的新闻写作中, 选择这样一个新闻题目就是把握了民生新闻的正确写作方向, 因为现今无论是村镇居民还是城市居民普遍都会面临住房难的问题, 而住房难难在哪里, 就此就可以进行深度挖掘, 百姓对住房难怎样克服, 政府又是怎样解决都是内容挖掘的一方面。而选择这样一个民生新闻写作题目也正是对社会大众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 同时也关注了大众较为关注的生活问题, 这样的报纸民生新闻更加体现出为民服务的发展目的 (2) 。

(二) 建立在平民化视角基础上的新闻写作

对于民生新闻在把握正确的写作方向上除了要选择典型的新闻题材同时还要建立在平民化视角基础上实际展开新闻写作。所谓的平民化主要是体现在要降低新闻视角, 把新闻视角更多的放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真正地去了解其生活情感状态以及生活意愿。这就要求在实际写作民生新闻的过程中一定以平视大众生活的视角来展现新闻事件, 同时对事件给与平民化思考。而这种平民化的写作就要求对以往民生新闻传统写作中理论说教给与严格摒除, 将空洞没有情感的新闻写作方式进行摒除。平民化的民生新闻写作应该是建立在和大众生活感同身受的基础上完成的, 要将写作出的民生新闻展现出和社会大众在情感上的一种共鸣。对大众生活给与充分的理解和肯定。例如我国的党报在以往的版面上就可以增加民生新闻, 江苏省委机关报在这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在党报中增加了大众生活板块, 专门对大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事件进行刊登, 同时针对问题事件聘请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给与详细分析和实际解决, 以平民化视角来进行民生新闻的实际写作, 和人民群众不断拉近距离真正地为民服务 (3) 。

(三) 建立在正确导向基础上的新闻写作

对于民生新闻在把握正确的写作方向上除了上述两种方式之外还可以建立在正确导向基础上进行新闻写作。具体来讲现今民生新闻不仅仅是要对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给与足够的关注, 同时还要对民众的精神文化给与关注。这就要求报纸在进行民生新闻的实际写作过程中要把握正确的导向。这种正确导向首先体现在民生新闻应该是在写作中不断地传达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观念。也就是说在对社会大众生活给与时时关注的基础上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展现出一个新闻报纸的品位以及度量。对社会中的正能量给与及时的弘扬和肯定, 对于社会中的丑恶给与严格抨击。整个的报纸在进行民生新闻的写作环节中应该是展现出较为积极向上的新闻价值观 (4) 。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更新, 国家和社会赋予了新闻更多的权利, 新闻的重要功能应该是积极传达民众的真实想法, 对社会大众的实际生活给与较多的关注, 积极拉近和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 以平民化的形式不断地融合于大众的实际生活中, 传民之所想为民之服务, 因而对于民生新闻来讲在把握正确的写作方向上就应该做到建立在人的层面上去选择新闻写作题目, 用较为平民化的视角来报道真实社会动态, 以正确的人文关怀给与民众最大肯定。

注释

11蒙晓阳, 李华.中国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与成就[J].新闻爱好者, 2012, 14:51-52

22董丽霞.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思路[J].中国地市报人, 2011, 10:8-9

33孙相才.报纸民生新闻的语态分析[J].新闻前哨, 2010, 12:89-90

7.关于动态新闻的写作指导[范文] 篇七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新闻定义是陆定一1943年提出来的(至今70周年,现在新闻教材一直沿用这一定义)。

按照新闻的定义,新闻的特性主要是“实”、“新”、“要”。

所谓“实”就是真实,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是虚假的。

所谓“新”就是这种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内容上是新的(当然包括宣传报道形式上的新)在新闻价值上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所谓“要”就是事实的重要性和传播对象的需要,比如我们企业的需要,职工的需要,也就是读者群众的需要。总的一句话:新闻的特性就是向公众(受众)传递各种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二、新闻的形式与分类

在新闻教科书上,把新闻形式分为:新闻报道、新闻评论两种。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图片、资料(新闻背景)等。新闻评论包括: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记者述评、短评等。如今,随着新闻的不断改革出现了不少新的报道形式与分类,例如: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这是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和会议新闻等等。这是按新闻的性质来分的。

◆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综合性新闻、本体性新闻与反应性新闻。这是按新闻的状态、地位、比重和特点来分的。

◆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这是按新闻的题材来分的。◆“硬新闻”、“软新闻”。这是按新闻的政治性强弱来分的。◆“纯新闻”、“解释性新闻”。这是按新闻事实与对它的解释程度来分的。

◆公报函告性新闻、述评性新闻和经验性新闻。这是按新闻报道内容的不同来划分的。◆口头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这是按新闻传播的手段来分的。以上讲的新闻分类主要是让大家有所了解,今天我们主要的是讲动态新闻。什么是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就是报道新近发生的现实情况的一种新闻。动态新闻也叫动态消息,它以简洁的文字迅速而准确地报道、传播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包括某些进行时和将要变动的事实),以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新人新事、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

动态新闻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报道形式,是发布数量最多,报纸、电视采用频率最高的一类新闻报道。一般来说,它比较单一,只反映一个动态,篇幅不长,但其内容集中,文字简短,新鲜活泼,表述直接而简明,时效性很强。

四、新闻价值

关于新闻价值的争论比较多,因为不同的阶级和社会各自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如西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新闻观认为离奇古怪的东西、刺激的东西才是新闻。而无产阶级的新闻观则强调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政治意义、讲党性原则。不同于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下面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六个要素。●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新闻的第一要素,它是新闻价值的物质基础,新闻的真实性要求做到:正确、全面、客观、公正。●新闻的新鲜性。指时间上要快,需要迅速及时,内容上要有新意。●新闻的重要性。指新闻事实本身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程度,报道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事实、报道群众欲(想)知而未知的事实。

●新闻的显著性。就是新闻报道的事件和人物的显著性。指的主要是名人、名家、歌星、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

●新闻的可读性。指的是新闻报道能汲引人,引人入胜,容易懂。

●新闻的有用性。指的是读者读后对他(她)有启发、激励、鼓舞和教育的作用。新闻价值的作用:

一是有教育作用。就是使读者得到“教诲”与“鼓舞”,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那些低级趣味。那些对影视明星的隐私、家事的所谓新闻。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五、动态新闻(消息)的写作

1、新闻(消息)的特点:

●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要具备新闻“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它是十八世纪80年代美联社首先提出来的)。

●在结构上,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也可以没有结尾,适可而止)。

2、新闻(消息)的写作

根据中宣部去年12月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的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着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因此,我们认为新闻(消息)的写作也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篇幅要短,容量要大,力求短而有丰富内容,短而实。也就是说要提高新闻(消息)的“含金量”,新闻价值比较高。●事实要准确。采写新闻,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内容要新。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工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例如我们企业的经营目标总体工作计划,还有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等)的情况,要占有材料,要做有心人。写新闻(消息)报道,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给人以启迪。

●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新闻是“易碎品”,今天是新闻,明天就是历史了。我们要抓住对当前工作有指导意义,有促进作用的及时报道。

●要写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中宣部《意见》所提出的要善于运用鲜活的语言说明事物、表达观点,善于捕捉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话语,简洁明白,杜绝照抄照搬文件和领导讲话。

六、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即把最精彩、最重要、最汲引人的放在最前面)。新闻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七、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介绍背景,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又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新闻背景的分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有三重含义: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作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

狭义上单指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的作用:

●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8.报纸新闻稿件写作范文 篇八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新闻采访者(主体)从信息(客体)的产生到传播,将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完成。其中,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重点环节,探索二者的关系是笔者研究的重点。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定义 1.1 新闻采访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由于新闻广泛的传播性,干预了人们的生活,因而新闻采访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也只有新闻采访的实践性,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1.2 新闻写作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前提,对新闻信息进行后期整理加工,向社会大众客观真实的反映正在发生且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过程,具有客观事实、广泛传播、新闻价值的特征。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在关系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采访是新闻写作必经的“第一道工序”。离开了采访,新闻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新闻写作的深度和广度。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采”多于“写”。只有新闻记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才能收集到丰富生动、题材新颖的新闻题材,才能为后期的写作提供素材。有了前期采访的准备,后期的精心加工和认真思索组稿,才会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供受众共享。二者的关系是唯物辩证,相互作用的关系。2.1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唯物主义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只是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记者如果下乡采访时马马虎虎,回到单位写稿时才发现有的材料没有采访,就想当然乱写一通,闭门造车。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最基本的原则。不仅没有客观正确的反映新闻事实,更没有很好的达到传播效果。

比如,就在2014年央视报道了广东东莞黄毒猖獗的新闻,记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乔妆成嫖客进入各大酒店暗访,拍摄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充分论证了该地黄毒严重的事实。新闻报道后,引起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黄浪潮,净化了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试想,如果没有央视记者的乔装暗访,就没有这篇好题材新闻报道,就不会让政府引起重视。

2.2 新闻采访制约新闻写作方式

由于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写作受制约前期采访的深入与否,题材收集是否全面。记得有个同事在采访当地公安消防大队在一个山洞解救被困老人时,由于救援时间长、道路崎岖、路途遥远,随行采访的记者缺乏吃苦精神和新闻敏感,采访中只是随意拍摄了消防战士救援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就回单位。当编辑修改稿件时,发现该新闻题材新颖,可以充分展现驻地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时,需要记者提供一些消防战士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救援被困老人的一些细节。由于记者不在现场,没有捕捉到这些感人情节,最终这篇只能以资讯(短消息)的方式进行报道,导致新闻报道方式单

一、内容粗浅,没有到达很好的传播效益。

有的资深记者,在采访类似时间新闻时,会以观察为主的视觉新闻或现场特写,或以访谈为主的专访,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进行报道,把新闻事件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受众的冲击力较强。不仅满足了受众对事件信息量的需求,提高了报道效果和品位,也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向上,敢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2.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相互产生影响

从新闻实践看,采访实际上是写作的第一道工序,不做任何采访就关起门来写稿,那就是不懂得记者的起码常识。在采访中,记者必须用脑子读生活这本书,用脑子“写”新闻稿。例如,有的记者不仅在采访中想到在写作中要用哪些事例,怎样结构,用什么样的标题,而且把主要的用词都想到了,到写作时,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有的急稿,记者没等起完草稿就挂电话发稿,就是因为在采访中已经有了腹稿,否则他就无法“出口成章”了。

2.4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归宿和升华

上一篇:中秋节慰问信下一篇:2023年4月全国自考近代史纲要真题及选择题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