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组诗

2024-07-15

安放组诗(精选10篇)

1.安放组诗 篇一

这粉色太让人着迷,好爱。

不知哪一瞬间心情就低落到深渊,似乎坏情绪突然光顾,似乎沉闷的心一直都未得以释放,就这样随时爆发着。

有些伤,有些事,有些人,他一直在哪里,终究在那里,不管你怎么想去遗忘,怎么想去憎恨,都于事无补,或许真正的忘记不需要努力。

昨天看了很久的书,打发时间,转移注意力。今天一直躺在床上,书就在旁边,没有翻动。一直在扣手机,也不知道都看点啥,时间就这样流逝着,转眼已晌午。

打开微信,与所谓的朋友聊两句,对方很快便离开了,看得出并不怎么想理我,决定以后不再找别人聊天了,本就不是我擅长的,结果还弄得自己不舒心。

阳台依旧是大大的阳光,温暖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绿萝在长着它的叶,吊兰在开着它的花,一切如昨天,每天都是循环的昨天,其实受够了现在的生活,却一直在拖延,拖延着颓废和落寞,也拖延着那该死的伤……

不如,闭上眼睡觉吧。可又睡不着……

2.如何安放前任 篇二

前任这个词在我们的人生字典里格外显眼,有些人一提到前任那是恨的咬牙切齿,有些人则是泪流满面悲伤的无法自拔,还有一些人就云淡风轻还有点记不起来了。

明明曾经是自己身边最为亲近的人,可眨个眼的功夫就再也不是了,一说到这里就觉得伤感的不行不行。

前任在我们还没找到现任的时候尤为重要,时不时还想聊上两句话,心态好的偶尔还能啪一发,夜深人静总爱想起在一起的时光。

这反反复复总觉得忘不掉,那你可就错了,不是忘不了旧爱,实在是新欢还没来啊。

当然,也有那种吃饱了没事干分手来玩一玩的情侣,阅尽人生又破镜重圆,这当初分手流的泪都白流了。

说来也奇怪,同样是一句“在干嘛?”,偏偏前任问自己就会格外愿意搭理三分,当然,人渣前任除外。

无非是两种心态,自己是被甩的.那个,前任来找自己心里自己窃喜:小样儿,后悔了吧,让你当初瞎了眼甩老娘。

另一种,自己是甩人那个:哎,别再喜欢我了,都是我不好,我魅力真是太大了。

别急着否认自己没这么想过,说到这里必须有人跳出来骂小编白莲花,事实上,大部分人确实都是这么想的,

只是不愿承认而已,女人大多天生享受被异性追逐的感觉。

而前任,就是证明自己魅力的最佳武器,甚至是让现任最不安的存在,前任变小三儿的概率都不用我说你们也能想到有多高了,

情侣间甚至有一半的矛盾都是因为前任而引起的,光凭这一点,前任想不特殊都不行。

Part2 和前任能不能做朋友?

前任既然在我们生活中是如此特殊又显眼的存在,那我们要如何安放他们呢?

是像仇人一样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还是像好朋友一样说说笑笑吃吃饭?

这种情况下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Part3 把握和前任做朋友的分寸

每个人的每一个前任都是不同的,小编最喜欢的“因人而异”用在前任上也是完全ok的哟~到底要不要和前任做朋友,

其实取决于大家的价值观和性格,有些人完全无法接受也不必强求,可如果想要和前任做朋友又该保持什么状态呢?是不是要常常见面聊天吃饭呢?

sorry,那叫好朋友,小编可不主张和前任做好朋友,显得特别缺心眼,让现任情何以堪。

朋友是什么?

相信你一定有一些平时不咋联系,但是大聚会也能一块儿聊上几句的人吧,偶尔朋友圈点个赞帮忙投个票啥的也是常有的事情,

这就叫普通朋友,不用太亲密,关键时刻在不损害彼此利益的时候能帮个手,聚在一起能嗨一嗨就够了。

和前任能在同学聚会上共存,彼此有喜事儿能说声恭喜,有困难了能念在往日的情谊搭一把手就是最好的状态。

至于平时,就别瞎联系了,嘘寒问暖太矫情还伤人。

有人会说,干嘛非得费劲巴拉和前任做个普通朋友?人的圈子就那么丁点大,谁和谁还能一辈子不碰见,别和大家过不去,也别为难中间那些朋友。

3.我们无法安放的青春 篇三

时光匆匆,已是数年。

记忆不曾忘怀,那难言的苦涩。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又能留住些什么?也许只有青春,书写了一道难以泯灭的风景。

青春,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可我们能从中感受多少成长的喜怒哀乐?青春,激动中藏有着几分真诚,稚气下带有几许冲动,梦想里夹杂着最初的羞涩,于是我们在生命中体会着蜕变所产生的疼痛。

试问着有多少呐喊是我们的真实?在懵懂和现实之间,我们挥霍着所谓的永远,铭记着自己未曾知晓的伤痕,品尝着无法承诺的誓言,承受着我们无力负担的深爱!

爱,成了青春的记忆和标志。

什么是爱?该怎样去爱?我从来不想去懂。激扬的岁月,爱就是满天飞舞的风筝;多情的日子,爱成了撒落一地的柳絮。

我们开始学着长大,放弃了真爱;我们假装早已成熟,放弃了真心;可我们却学不会放弃,于是失去了真实。爱你永远无法拥有,不爱你也永远无法摆脱,所有的撕心裂肺填充着我们的胸口,好疼,好痛!

我们一遍一遍的互相深爱,也一遍一遍的互相伤害。我们被现实的责任一次次炼狱,我们让生存的借口一次次毁灭。

青春的伤口烙在了最柔软的地方,青春的记忆飘在了远方。

4.一经成长,无处安放散文 篇四

那一年,站在窗台,凝望晴天,看细碎的日光透过杏树,透过蓝色玻璃投射于我掌心,如同生命的花蕾在一层层的舒展,最后绽放。当我踮起脚尖,修长的身子与日光向暖,我才蓦地明白,长大意味着成熟,并且意味着懂得爱。

——题记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滋长,然后在无法斑驳的岁月里成为记忆,最后变得不可或缺。

蹲在流年的街巷等待阳光,渴望日子的重来,却发现,无论自己如何的执着于过去,过去都已成为记忆,而现在,一切才刚开始,包括学会爱,以及懂得爱。

六月初,站在时间的海岸线凝望未来,当黎明的第一缕日光下彻,刺破了黑暗,眼前所有如云如烟般模糊不清的东西豁然明朗,所有的记忆在与时光切合的瞬间都变成了无法缅怀的遗憾。

所有的苦痛,所有的成长,以及所有的欢笑与泪水,在忧郁的眼眸中被岁月见证,回望几年来走过的路,都变得最柔弱和最不易触碰。

这些年,仅仅是一个转身的距离,转身后,那些天真与烂漫,那些云淡风轻的日子,已莫若天涯。

站在窗前,望着茂盛繁密的红杏树,思绪不禁被一阵微凉的风儿触动,努力找寻记忆力残留的碎片,却发现难以拼凑出一个曾今。

几年前,我曾天真的看外公把一株小小的脆弱的树苗栽种在庭院前的土里,庭院深深,锁不住清冷的寒气,自然也无法锁住这一株树苗翠微又顽强的成长。那生命的脉络在日光的探照下显现出一片青嫩的苗芽,浅碧的.茎叶充满了生命的鲜活。那时的我,傻傻的望着在日光下贪婪的允吸着养分的树苗,不止一次的为之失神,无时无刻不在抱怨它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那时的我,脆弱得也如这株需要呵护的树苗一般,那么的胆小,那么的羞涩,每次在我跌倒或被人欺负时,每次在我流泪或不高兴时,外公总是竭尽一切,只为我如意。那时的我,虽然因此失去了独立,但却收获了很多的幸福,我从未后悔。

因为外公,童年的我才能在晴朗的日子里跳着、笑着踩下幸福的足迹。正因为如此,我才爱煞了外公,总是缠着外公,听外公讲那天里天外的故事,听外公吹嘘着他们那个年代的陈年老事。那时,总喜欢仰望天空,总以为云海深处,目光仰望不到的便是天堂。而外公便是那时给与我爱与信仰的天堂。

那时的外公,总是充满了温柔与和婉,总是爱帮助别人,总是那么的疼惜我。瘦小的身子扛过的是半个世纪的苦难,在苦难中从未低头,乐观的对待生活,用心来对待我。那时总是会看见外公有些枯黄的脸上生硬的挤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当他认为给予了我他能给予的爱与关怀时,便总是如此。永远是充满温柔与怜惜的爱我,尽管疲惫不堪,尽管年事已高,他仍觉得乐此不疲。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那株树苗已经不见当初的柔嫩与脆弱,树干也变得强壮,稀疏的叶子开始变得稠密。随着日光的照耀,摇曳出一地的细细碎碎的阴影。可对于我来说,尽管世界在变,时光在变,可是头顶的这方天空与脚下的这片土地永远却不会,包括外公的爱。

记得有一年,院前的这颗红杏树在经历了一次狂风暴雨之后,院子里随处都是被冷雨寒风打落的叶子,整的看来毫无生气。外公为此曾几次的修剪树枝,我好奇的问外公,这颗红杏树经历了这么多的打击,已经这么可怜,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外公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只有经历了苦难,它才能成长,乃至成熟。

我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而外公只是用温柔的眼神注视着我,并微微一笑,不再言语。

时至如今,我已然明白这颗红杏树以前不结红杏的原因了,只是因为,它还没有长大,也无所谓成熟。而现在,满树的红杏在微风中摇曳,曳出一地细细长长的影子,浓密且细碎的叶子翻过沙沙的低吟,我看着这满树的浅黄的带有血色的杏子,心中暗道:这才是真正的成熟!

单薄的青春里,从过去与未来中打马而过,随着洁白如雪的杏花在我的目光里一年一年的盛开以及凋谢,我已然长大。

清浅的夏日,总是喜欢倚在窗边,看红杏树在微风中不住的摇曳,总是喜欢仰望远方那触摸不到却又蓝透了的天空,可是,目光里少了一个人的影子,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

记忆里总有外公在我眼前忙碌的身影,伴随着时光,却一次一次的减少。而今,当我再次在窗边看天的时候,已不见当初的欢笑与甜蜜,只有满眼充斥着寂寞的黑暗。

如莲的时光,同谁说再见。我的青春正在岁月中开花,而外公,却在风中凋谢。每次凝望外公那日渐沧桑的面容,被岁月越催越老,眼里总是饱含眼泪。每次当我站起身,看着外公满头的稀零的白发,心中不禁隐隐的刺痛。

这些年,在红杏熟透的时光里,我已不再是那个需要被人保护与爱惜的柔弱的孩子,随着时光的渐远,岁月的流逝,我已经长大,不再如以往的不谙世事。

现在,我学会了深沉与忧郁,羞涩得有时像个纯情的孩子,总是难以在外公面前说一句谢谢他,我爱他。这个生命中对我最好的男人。我只是把这一份如此深沉的爱永存我心,藏在了我的心里,在每次我离家去学校的时候,寂静的夜里,才不会感到害怕与寒冷。

可我还是怕,害怕回忆就像易碎的水晶,虽然美丽,可却又怕在一瞬间支离破碎。也许在某一天,该离去的总会离去,那个时候,我又会是何种的心情,又会有着何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满含着泪水将这故事这回忆再次记起?

漫漫无尽的时光里,我们的生命中总会记住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那么一段时光,也许无关悲喜,无关感情。

这些年,在红杏里熟透的时光;这些年,在内心里珍藏的故事;这些年,岁月无处安放的成长。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长与爱的见证。那些曾今忘记珍惜的美好,始终是要长留心底的,而庭院前的红杏树,我想他也会存活很久很久,就像记忆。

六月,想起往事,眼角不由得滑落几滴冰凉的眼泪。烟花易冷,美丽如曾今总会消散。我已明白,长大便意味着成熟,并且意味着懂得爱。

5.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篇五

梦想中青春岁月应该披着华美的外衣,填充着艳丽的色彩,有理想,有追求,有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探索。然而,当青春的旋律合着现实的节拍时,我却感觉格格不入,青春的旋律中也多了许多灰暗的色彩,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的青春竟显得无处安放。走向工作岗位以前,在我的脑海中经常浮现这样的场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写字间,文质彬彬,端庄优雅的同事,还有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的自己。当梦想照进现实,当青春渐远,我发现,我曾经信誓旦旦承诺的未来,是那么遥不可及,那么虚幻而飘渺,美好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的消失殆尽。我开始变得失落、消沉,不知道该去干什么,也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而是在一味的抱怨,抱怨工作的不如意,抱怨上天的不眷顾。参加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这种状态。偶然一次和朋友闲聊,在我一通抱怨后,朋友轻轻的告诉我:“别老看自己没什么,多看看自己有什么。”朋友的话不多,却让我如梦初醒。一毕业就有一份薪水不算太高却稳定的工作,不用去经历四处求职、处处碰壁的折磨;身边有一群单纯善良真诚的同事,不需要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生活虽然没有太富裕,却也没有想象的清苦。于是,我试着去改变,试着去走出那种迷茫且无助的状态。我心里默念,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只有改变自己。改变的过程漫长且煎熬,我走的跌跌撞撞,但很庆幸,我没有在现实面前低下头颅,而是选择了咬紧牙关继续前行。如今的我也会偶尔忧伤与彷徨,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因为我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它就像黑暗中的一个灯塔,带我走出暂时的困顿,引导我一步步前行。

我们这个年纪,认为青春就应该是张扬的,无所畏惧的。要有奋不顾身的爱情,也要有说走就走的旅程。可是残酷的现实总是这样或那样的牵绊住我们的脚步,让我们畏手畏脚,所以我们失落,迷茫、彷徨、踟蹰,无所事事。就像白岩松说的那样“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如果青春不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灼烧过,在绝望与失败的境地中彷徨过,在痛苦与无奈的田野里呐喊过,那青春还能被称为青春吗?所以趁着我们还握有青春的时候,从彷徨、踟蹰中走出来,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趁着青春长学问,趁着青春练特长,趁着青春去吃苦。

我们高呼要享受生活,享受青春岁月。于是我们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天南海北的胡侃中,浪费在虚幻的网络游戏中,浪费在三五成群的麻将桌上,并且振振有词的说这才是青春的色彩。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现实压在我们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不劳而获的享受。我们总是把已经不再年轻挂在嘴边,其实那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得过且过找的借口罢了。就在我们走走停停的时候,握在我们手中的青春岁月已经渐行渐远,所剩无几,留给我们的是对青春无尽的回忆与眷恋。

6.124无处安放的故事作文 篇六

那个严谨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老师,我可以称您为打不死的“小强”吗?一直隐瞒着病情,一直拖着看病的时间,一直耐心的一遍遍讲题。直到那天你终于发不出声了才去了医院做手术。一个不慎便永久变声,我想你不会习惯吧。可你怎么没个病人该有的样子呢,小孩子一般的闹着脾气,没到一星期便又扯着嘶哑的喉咙来上课。一讲课便收不住口,想把这一生所学的都敲打进我们力不从心的脑袋里。却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老师,喉咙好了吗?上课前后记得多喝点水润润喉。

那个憨厚可爱的科学老师,我能说你像个正在撒网的渔夫吗?中考前的每个早自修都会来督促我们看书,背诵。其实我是知道的,学校领导每天都忙,一整天都不会有时间好好休息。而你却在百忙中每天抽出一个早自习的时间给我们。正如您说的,这完全不是您的责任和义务,但你却还是这样坚持着陪我们走完中考历程不是吗?老师,辛苦了!多抽点时间放松自己。

那个时尚又潮流的班主任,时常换个发型让人眼前一亮。时常突击检查,打的我们措手不及。就这样一次次被剥夺了美妙的权利。起先是不许在教室内吃零食,后来干脆是不准买零食。有时候真是对他很无奈,却又无可奈何。您陪了我们三年的光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岁月。各种辛酸和悲伤都是一起挺过来,欢快的日子里每一张笑颜我都清楚的记得。老师,现在安好吗?

7.藏一枚秋词,安放灵魂 篇七

一枚吻痕,定格了所有的疑问。

念,薄如蝉翼,却坚不可摧。

蒹葭,水湄,续一杯未凉的茶。

我把高山流水,静静的弹拨。

你的笑,抵过繁华三千。

朴素而简单的陪伴,沁心,暖暖。

是我见过最美的太阳,栖在云朵间。

你说,我是一枚温润的秋词。

微凉,妥帖,不惹尘埃。

是你最喜欢的模样,惊艳了所有寂寥的时光。

甘愿在我的文字里取暖,寂静喜欢。

因为有你,我封心锁爱。

静默,温婉。

守一袭平淡,为你煮字疗伤。

即使,把寂寞坐穿,也曾未感到孤单。

水色的念,轻轻漾在你俊朗的眉弯。

每一个晨曦 写下的词句,眼波带醉。

隔着烽烟,你是我倾慕的水云天。

期待你轻轻回眸,只惊鸿一瞥,便醉美了琉璃轩。

你用枫色的秋词,供养着心仪的眷念。

红尘,来去随缘。

我用流年的馨香,植满你的蒹葭。

苍茫处,秋词温润,心莞尔,纤尘不染。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始终以如初的爱意,细细将你描摹。

只因,缘在,爱在,时光旖旎。

魂梦相牵,不离不移。

日暮黄昏,夕阳晚照。

藏一枚秋词,安放灵魂。

我从天涯启程,你在海角守候。

8.给自己一个地方安放灵魂散文 篇八

在尘世里劳碌奔波。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琐碎,使我不得不坐在季节的眉端,独守着空荡荡的家,用文字来慰藉一颗浮躁的心。尤其是春天,老天总是阴沉着脸,淅淅沥沥的小雨常下个不停,心也仿佛受潮发了霉似的。是我把日子过得无趣,还是这个世界的节奏太快?我的内心仿佛常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安暖。好在春天里的那些花儿,或多或少给我带来了一些安慰,可花开有期,还没等我晃过神来,便化作了春泥,往往徒增了些许伤感。

曾几何时,我与朋友们有过一场春天赏花之约,可时间流转,风月更替,眼看春天就要过完了,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付诸行动。那天把玩手机,一拨一拨的映山红图片,塞满了微信朋友圈,便突发激情,对朋友们说,走,到安化山上看杜鹃去。联系好车辆,我便带着浮躁的心,带着朋友们,踩着春天的尾巴,匆匆驱车朝安化的大山奔去。

是啊,人的一生,一晃而过,几十年后,都不过是黄土一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何妨?

安化山多且高,去哪里看杜鹃好呢?上得车来,我们几个还在商榷着行程。还好司机是老朋友,算是了解我,便神秘地说,那就干脆把行程交给我吧,去芙蓉山,那是安化最高的山,山顶有大片的高山杜鹃,正是怒放的时候。

一路山水,一路征程,也是心灵的一次旅行。车在路上奔跑,我的心也在奔跑着。车窗外,和煦的阳光下,是大片清爽的绿,绿的山,绿的树,绿的草,在这绿色的笔调里,心情也仿佛染成了绿色。我索性打开车窗,把感性的自己交给眼前的山山水水。远处,群山含黛,层峦叠嶂,恍如立起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眼前,青山伸出了长长的手臂,已将我拥入怀中。我感受着人性最初的本真与质朴,呆呆地想,这是何等的.造化啊?让我在这春末难得的阳光下,有幸携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这片山水邂逅?

脚下的路,向高处延伸着,好似与天边的夕阳相连。车子在山间盘旋了很久很久,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山头停了下来。下得车来,已是黄昏。站在停车坪里,环顾四周,前面是一栋两层的旧楼房,楼房后约三十米处,依次排着两栋盖着青瓦的小木屋,与其他风景区那些粉墙碧瓦、飞檐翘角的建筑相比,恍如一块还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然而,屋顶袅袅升起的青烟,树林里随风拂来的树木气息,却顿时使我有种宾至如归之感。这难道源于某种情愫吗?

山里的黄昏,是漫山遍野的恬静。站在山头眺望,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右还是山。一条条山脉,起伏蜿蜒,连绵不断。上山的那条路,如一条银白色的绸带,在青山之间盘旋、缠绕而下。我望着眼前的大山,大山好像也在望着我,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记忆里,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便惊醒了太阳,他迎着阳光,走向田野;黄昏,父亲那锄锹磕碰土地的声音,惊起了星星,唤醒了月亮。劳作了一天的父亲,本应是疲惫的,可他依然迈着有力的步伐,趁着皎洁的月光,偷偷奔向大山。那时的父亲,在我心里,就是一座伟岸的山。

记得那天,我怀揣着少女般浪漫的梦想,怀揣着美美的期待,跨过门前的田野,越过村头的大山,离开了父亲慈祥的目光,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来到了城市。如今,我每天或坐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里,或穿梭于市区的嘈杂之中,行色匆匆地抛洒着自己的年华。可无论多么努力,我忙碌的身影,好像永远也融入不了它的步调,内心仍是彷徨的。随着年龄的渐长,随着阅历的加深,我越来越感觉自己只不过是这座城市的匆匆过客。也曾走过很多的路,看过很多的风景,历经过许多的世事,蓦然回首,发现最值得我珍惜和留恋的,依然是曾经围绕在我身边的寻常物,如亲情,如友情,如阳光,如眼前的山脉。多少个夜晚,我曾做着相同的梦,梦到自己又回到了家乡,家乡又变成了我儿时的模样,那盛开的野菊花,那久违了的乡间小道,还有我那年轻的父母双亲。可而今,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如眼前这一条条有沟壑的山脉了。望着大山,何尝不是望着我那劳累了一辈子的老父亲?

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漫步于山道上,穿梭在树林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和心跳,用手机收集着一副又一副的美景,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最深处涌现出来。朋友笑话我,已过不惑之年了,看上去却如三十来岁的颜容,十来岁的心。我暗自偷笑。他们哪知道,看上去年轻,那或许是护肤品的功劳,而不老的心,这倒不假,那是我在放任自己,已完全把心融入这方山水,这片夕阳下了。

或许,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一半来源于生命,一半来源于灵魂。记得一篇散文上曾描写:“家是“放”心的地方。这里的心,不是物质的,不是人体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那个形似倒垂莲苞的东西。而是精神的,是灵魂的另一个名字。而灵魂深处的那份安逸,又何尝不是来自精神世界的充实丰盈?”

原来如此!难怪我一下车,便有那种家一般温馨而熟悉的感觉。

9.掬一捧诗意,何处安放散文 篇九

我常流连在江河山川,只为等你,等一场不经意的遇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粉粉淡淡的桃花三三两两地挂在枝头,那一抹韵味十足的嫣红,仿佛娇羞女子脸庞的红晕,那一季等待已久的含苞待放,仿佛潜藏掩埋的青涩往事;那一枝峭立枝头的粉嫩,仿佛稚子幼童的调皮可爱。

你一袭白衫,踏着轻缓的脚步迎风而来,哒哒地马蹄打破了空谷的寂静。水面倒影着湖光山色,偶尔,有一两只燕儿飞过,扇动的翅膀散开了无波的同心湖。不知此时,陌路走过的你,是归人还是过客,你从容的步伐与蓝天白云相呼应,悠闲的歌声在深谷静默中回荡,飘扬的衣袂与山寺钟声同旋律,看不出是匆忙还是清闲。脚步渐远,马蹄渐远,落下伫立的孤影与漫山的桃花,疑惑满满,风流无限。

葱郁

我常品茗在蒹葭绿林,只为拾眸,拾一夜散落的星辰。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萤时一声。”日和当午,似火的骄阳烘烤着大地,门前的黄狗伸长了舌头,欲借风中吹来的丝丝清凉,缓解夏日的炎热;梧桐树上聒噪的夏蝉,尖锐的音色中透着嘶哑,欲将夏日的繁华歌尽。悠闲自得是怀里正在撒娇的懒猫,时不时地伸伸脖子蹬蹬腿,欲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沉沉地睡去。

挪一张竹倚,安放在大树脚下,浓密地树荫遮住了刺眼的阳光,从缝隙穿透而进的缕缕光束,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中我看到了青翠的树叶和碧绿的小草,还有那紫色的小花。迷迷糊糊地伸出手欲要把这份迷离拢入手中。阳光在眼眸的一睁一眨中变得柔和、变得多彩、变得优雅。一觉醒来,总不舍得移步回房门,而是静静地等待,夏天的夜晚,可以看见好多萤火虫围绕在身边,或是隐没在花丛间;可以听见附近此起彼伏的虫鸣蛙叫,奏一曲夏日正好。还有皎洁的满月和仿佛一伸手就抓得住的漫天星辰。

离殇

我常踱步在林荫尽头,只为挥手,送一树落叶随风飘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木叶,抵不过一场又一场秋风萧瑟,风卷残叶,叶随风飞。昔日是一阵柔和的春风,温柔的拂过大树枝头,叶儿惺忪地探出脑袋,舒展着开始抽芽。春时已过,夏时已过,秋时将至。而今是一阵凛冽的秋风,好不温柔地刮过,所及之处,卷走了树与叶的依恋,严格遵循着季节与季节之间的变换。无边落叶,有的落到树脚等着化为春泥,有的随着流水开始新的征程,更有甚者,希冀着去往天涯海角,与另一群枯叶相逢。

不知是叶的`眷恋太深,还是我太过深情。偶尔,有一两片落叶随着风的到来,从树枝头慢慢悠悠地落下,盘旋着,停靠在我的肩膀或者手掌上。我猜想,大概是它们不舍得就这样把自己的躯体葬在树下吧,我也就不忍心无情地将它们抛弃在风中,于是,小心翼翼地将残叶或者枯枝做成了书签或者工艺品,无论它们以哪种不堪地面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都以另一种方式保存着,继续存在于这个季节,停留在这个世界上,总好过零落成泥碾作尘吧。

幽然

我常伫立在亭台楼前,只为静候,静候一场漫天飞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庆幸自己生在南方,不用在满天黄沙中苦等一场细雪的到来,或许还只是空候。南方的雪让人疼爱有加,以至于一吹北风就开始盼望咯,尤其是飘了一夜的雪,第二日早晨起来,大地必定是银装素裹,雪压屋顶更是将整个村庄都衬托得格外渺小,厉害的是一夜大雪过后,会有许多大树的枝干都被折断了,可怜巴巴地躺在地上,看了让人顿时多生了几分同情。不过这同情来去匆匆,比化雪的速度还快。因为那时,最爱跟姊妹几个个一起堆雪人,滚雪球,母亲也像个小孩子似的,跟着我们一起玩乐,时光里的温存总是在多年以后还保留着当初那份热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幸福又快乐。

10.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 篇十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如何安放父母的焦虑情绪”这个话题。焦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焦虑是不是生病了?实际上,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状态,人在紧张、期待以及对某件事不能够确定的时候,会处在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状态下,其实这就是一种焦虑的状态。

一、父母为什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在生活中,父母要面对各种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能力的不足与无法满足的自我欲望,因此,处于焦虑的情绪当中就是一种常态。而且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焦虑情绪更容易被激发,甚至被放大。焦虑是对于很多事情的不确定,害怕失败、犯错,或因此而受惩罚,期待无法获得满足。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他们都在不断犯错,在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成长。因此,孩子犯错原本也是一种正常状态,但是他们所犯的错误却特别容易激发父母内心中的那些不可控、恐惧、忐忑等焦虑的情绪。

父母通常会用特别强烈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或者帮助孩子尽可能减少错误的发生。此时,父母越焦虑,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承受能力、耐受程度就会越低。很多父母明知孩子还小,很多东西还不懂,但是孩子一旦犯错仍然容易暴怒,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甚至有时还会动手。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父母内心的恐惧、忐忑以及对自己的不满非常多,他们就特别害怕看见孩子呈现出来弱小、无力的状态。因此,这样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也会更加严苛,甚至会出现暴怒的情况。

那么,父母打孩子是不是一个问题?其实,谁都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但是如果父母打孩子的情况十分频繁,而且是和孩子相处中的常态,这就不一定是孩子顽皮、不懂事,而很有可能与父母内在的焦虑有关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爱惹事、不想上学,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对父母是一种配合和呼应的状态。当父母特别焦虑、需要情绪释放的时候,孩子就会发现:父母因为自己犯错而发脾气、摔东西之后,情绪得到了安慰。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因为表面上孩子犯错是给父母添了麻烦,但是父母内在的焦虑情绪恰好因为这样的麻烦被激发,而后有了发泄的过程。所以,孩子犯错反而成为父母内在焦虑情绪释放的出口。当孩子发现自己犯错有这样的功能,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病,总是惹事生非。因此,如果孩子外在的主要成长环境没有得到改善,也就是与父母没有良好的亲子相处模式,无论孩子得到多么正确的引导或者疏导,回到家里,他又会不自觉地扮演父母情绪的“垃圾桶”。所以,我们经常说,处理孩子的问题一定是要对应其整个家庭。

父母的焦虑情绪还会使其不断与孩子产生冲突。孩子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安慰到父母,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被父母理解、尊重、欣赏、公平对待,渴望通过自己某些行为、情绪的表达,让父母看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然而,焦虑的父母往往关注的仅仅是自己有多么生气、丢面子、害怕,而无暇顾忌孩子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这个时候,孩子不被父母所理解的失落,就会让他们去完成一种对自我的坚守,比如不好好学习、不上学、离家出走等,甚至有一些孩子还会出现自残自伤的行为。所以,孩子本身也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

当孩子的矛盾、冲突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同时被激发,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暴跳如雷,而当孩子在父母暴跳如雷之后,呈现出委屈、悲伤、“好孩子”的状态时,父母又特别自责,同时通过对孩子过度补偿的方式来安抚孩子,比如想买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想干什么就让他们干什么。在和父母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会不怕犯错,因为犯错受惩罚之后还会有巨大获益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不能被纠正。

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养成自律等良好习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父母一定要及时觉察和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二、父母要学会觉察自己焦虑的信号

父母要学会从不同维度去觉察自己的焦虑情绪。首先,要通过身体维度进行自我观察。身体的症状与情绪有着内在的关联,敏锐地捕捉身体的症状,能够很好地觉察自我的焦虑程度。

其一,胃口不好。无论是不爱吃东西,比如,即使一天没吃饭,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依然提不起兴趣;还是特别爱吃东西,比如,明明不饿就是停不下嘴,不吃点什么就觉得心慌,这些情况都可能与内在的焦虑情绪有关。因为人从出生开始,获得安全感的第一途径就是嘴,嘴上得到满足了,才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嘴对于人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情绪发射的“信号站”。如果突然胃口不好了,我们就要关注自己是否存在焦虑情绪。

其二,睡眠障碍。有的人睡眠时间特别短,长时间无法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并且醒了之后很难再入睡;还有的人睡得特别轻,隔壁有人咳嗽一声都会被惊醒,这是因为人处于警戒状态下,哪怕是睡着了,听觉也会特别敏锐。尽管我们的身体是在睡眠状态下,但其内在的戒备和防御机制并没有停止工作。而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如临大敌、时刻保持戒备?一定是在焦虑的状态下。另外,如果一个人总是做噩梦,或者在梦中不是从楼上掉下来,就是考试时笔写不出字、想上厕所却打不开门、想拨电话又拨不出去等,这一定是情绪焦虑的体现。

其三,身体莫名疼痛。如果身体出现非器质性原因导致的疼痛,去医院检查也没事,那么这些疼痛就是身体在向我们传递某种情绪的信号。这样的疼痛就是肌肉过于紧张所导致的身体感受。出现这些疼痛,千万不要认为忍忍就过去了,因为它会慢慢积攒直至爆发。所以,及时观察身体的疼痛症状,是及早发现自身的心理状态或者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情绪对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关键。

其四,心慌心悸频繁。无故出现心慌心悸,也可能是焦虑情绪的影响。在焦虑症中,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症状,叫“惊恐发作”,就是自我感觉心脏要停跳了、喘不上气来,但是到医院检查后却发现心脏没有问题,之后身体也没有不适,这就是非常严重的焦虑症的症状。

其次,要通过行为维度进行自我观察。比如,反复检查车门、门窗、煤气是否关好等,这类反复行为如果频繁出现,代表着内在的焦虑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强迫其实就是害怕出错,所以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这种害怕与客观实际没有必然的关联,它是来自内心的不安和忐忑。我们容易通过能够快速确定的事情,来安抚内在的不安全感。而如果焦虑的程度过于强,这件事情又不确定,人就会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n次的行为反复。

最后,要通过情绪维度进行自我观察。比如:情绪波动大,没事就心情不好,或因为一点小事就心情不好。有一位妈妈带着一年级的儿子去健身房,在公共区域收拾东西的时候,另外一位女性觉得他们占的位置有些大,就斜着眼看了他们一眼。那位妈妈突然感觉自己遭受了巨大的羞辱,顿时情绪爆发,不仅和那名陌生女性大吵了一架,还把自己的儿子给臭骂了一顿。类似这种原本没有必要生气、悲伤、开心,却引起了巨大情绪波动的情况,其实都和内在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关联性。另外,爱指责别人、对家人包容度差等,也都可能表示我们内在的焦虑达到了一个峰值,需要及时自我觉察。

三、父母要正确认识当今时代对孩子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人生经验、成长环境中面对未来的生活。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因为自己的人生经验,而忽略了现实客观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比如父母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电子游戏产品,没有发达的媒体信息渠道和通讯方式,电子产品在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当中占据的位置不是很重要。然而,如今的孩子身处网络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孩子和朋友、同学交流的媒介。此时,父母如果过于放大电子产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危害性,并且一定要把它从孩子的生活当中摒除,这其实就是切断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们的某些交流渠道或共同话题。所以,父母要辩证地看待电子产品。孩子只要一拿起手机玩游戏就停不下来,其实这与电子产品是无关的。因为人一旦在享受某件事的时候,就会停不下来,即便没有平板、手机,也会有其他的娱乐项目让孩子停不下来。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是父母无法回避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利弊共存的,时代的特殊性对于当代孩子的影响也容易让家长陷入焦虑的情绪当中。比如,家长可能会认为现在的孩子获得快乐的渠道太少、价值感太低、太容易沉迷于网络事物等,而忽略了这些客观情况背后孩子内在需求的表达。其实这些事物本身并不具有破坏性,父母一看到孩子看手机、玩游戏、追星,就觉得孩子出问题了,这也是过于敏感的焦虑反应。只有正确面对、认识和接纳当今时代对孩子的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才不会形成巨大的冲突。

四、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有什么样的土壤,就长出什么样的植物:在沙粒中长出的就可能是仙人掌,在水中长出的就可能是莲花,在土里长出的就可能是玫瑰……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朵,家长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土壤”当中的养分就是家长的人格状态,或者叫做家长的素质。有的孩子常在学校打架、不认真学习,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家长采用打骂的处理方式,结果只能是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或者使孩子产生重大的心理创伤,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甚至到他成年以后,会以叛逆、自残、自惭、啃老、不赡养老人等特殊方式来“回馈”父母。

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直接关联性。比如脾气暴躁、易怒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容易出现几种极端的性格:第一种是特别胆小、怯懦,总是处在心惊胆战的状态中。第二种是攻击性很强,天不怕、地不怕。因为在家被父母责备打骂,无人倾诉,在外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他们也会按照父母表达愤怒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第三种是平时特别温顺、胆小、少言寡语,但是会突然做出让父母和老师大跌眼镜的事情。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他的爸爸平时在家脾气很不好,常对他拳脚相加。所以,这个男孩平时特别胆小,在班里也处于不爱说、不爱动的状态,老师对他的评价就是很自卑、安全感很差。有一次,这个男孩和班里另外几个男同学发生了摩擦,他竟用打火机把那几个男同学的书桌、书包等物品都点燃了,引起了一场不算小的事故。所以,这样的孩子平时看起来“蔫儿”“怂”,只是由于他压抑了自己愤怒、恐惧的情绪,当这些情绪压抑不住的时候,其爆发出的力量就会特别强大。

如果父母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情感关系、事业发展不顺等因素,而表现出比较冷漠的人格状态,那么,这样的父母就没有积极面对生活、面对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互动的能力。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出现一种“认罪者”的状态,也就是非常容易自责,不管什么事,都认为是自己做错了,总是在进行自我检讨。一个人擅于自省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是如果一件事情不管是否与自己有关,这个人总是在自我检讨,那就说明他的内心背负了很多负面情绪。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认罪者”的状态?因为当父母不与孩子进行交流、不向孩子表达情感的时候,在孩子的眼中看到的就是父母不高兴、不开心,而且他本能地会认为父母的不开心、不高兴是因为自己没做好,或者是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于是孩子就会进行自我检讨,然后拼命想做得更好。如果这样依然得不到父母的积极回应,这时孩子就很有可能出现放弃自己,甚至自我惩罚的状态,比如自残,通过身体的疼痛来与自己的内在情绪产生非常强烈的关联性。孩子并不会认识到,父母的“冷漠”是他们性格上的局限性,而只会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另外,父母过于焦虑会导致对任何事情都过于要求完美。我在做心理咨询过程当中,遇到一名29岁的女性,她是一位会计师,工作不错,也已经结婚生子,但她在任何事情上都会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生活得特别辛苦。此外,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特别希望与所有人的关系都是好的,所以会过度承担原本不该自己做的事。而作为父母,如果在人格状态当中过于焦虑,过于强调避免出现错误,孩子就会配合父母避免错误的出现,从而过于严格要求自己。可是人无论多么有本事、知识多么渊博,难免会犯一些错,而出现问题或犯错时,如果我们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就会进入强烈的自我谴责、自我怀疑。而这样的孩子,无论外在呈现的状态多么好,其内心却是一直处于自我质疑的状态。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霸”出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他一直在以非常高的标准来要求、督促,甚至压迫自己。在现实层面上,这样的孩子即便资质不错,成绩很好,他仍然会觉得这个成绩并不是因为自己好,反而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好,所以必须用成绩来掩盖自己的不好。这个时候他就会有一种自我暴露的恐惧感,从而以更加严苛的标准来对待自己。

如果父母的情绪处于一种比较抑郁的状态,即对什么事都没兴趣、不自信等,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攻击性很强、自暴自弃等状态。有一位父亲,因为自己在童年时家人突然遭逢意外,所以一辈子都活得小心谨慎,特别低调。但是,这样的小心谨慎让这位父亲原有的一些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这其实也就等于他压抑了自己,所以他的人格状态十分抑郁。同时,他也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处事方式来要求孩子,比如要低调、做事不能张扬、不能大喜大悲等。这位父亲的女儿现在三十多岁了,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但是她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状态时,仍然觉得别人欺负她、笑话她、瞧不起她,她几乎跟班上每一个同学都打过架。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悲伤,因为她自身原本没有任何问题或错误,只是因为父亲的抑郁状态,导致她过于被压制、管理,产生了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的情绪,从而让她感到很愤怒。当这种愤怒的攻击性释放时,她就会和别人打架;而当这种愤怒在内心压抑时,她就会跟自己较劲,从而使家里的生活一团糟。

五、父母如何合理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

父母如果不能优先完成自我内在的成长,尽管看很多的育儿书,甚至参加各种关于如何陪伴孩子成长的学习班,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也只能作为知识储备在脑子里,而并不能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一旦焦虑的情绪被激发,他们会立刻崩溃,之前所做的全部努力也会因为这一次的崩溃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合理安放自己的焦虑情绪?

首先,要真实、勇敢地面对自身的局限性。人生无常,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控制和左右的,比如生死、疾病、意外。所以,父母也要真实、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小、无能为力以及生活的无常。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以应对生活中无常的事情。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平时生活、心理建设特别好的人,在疫情当中就相对没有那么恐惧和慌乱。

其次,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宽容地面对自己及他人。只有允许自己不够好,才能有成长的空间,也才不会和自己及亲人较劲。谦逊本身也是一个能够让焦虑更好地得到安放的品质;能够宽容地面对自己和他人,允许犯错,这也是成长的转折点。唯有对自己和家人宽容,才能发展出感恩等优良品质。

最后,要为自己设定有效、可行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个人如果活得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太过随波逐流,这时内心的不确定性就会让你生活得特别虚无。而这种虚无特别容易让人坠入一种忐忑、焦虑的状态中。所以,给自己的生活设定目标,然后保持坚定的信念,真实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这个目标就会实现。

当父母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拥有谦逊、宽容的生活态度,同时对生活有信念、有目标的时候,焦虑的情绪才不会影响自身生活,孩子才有可能更愉快地成长与学习,这样的家庭也会更加幸福。

上一篇:关于开展三季度公众市场促销活动的通知下一篇: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