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大数据教学大纲

2024-08-31

物流大数据教学大纲(精选8篇)

1.物流大数据教学大纲 篇一

3.1数据安全问题。对于大数据来说,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据的安全问题。对于茶企物流管理体系来说,由于其物流供应链会将商家和用户的个人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泄露,这部分泄露的信息会引起一些不法分子的注意。大数据是基于网络的,其中都是一些数字化的信息,而对于网络来说,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看似严谨周密的网络其实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这就使得有些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技术窃取到商家和用户的隐秘数据和信息,从而产生数据安全问题。3.2物流库存管理模式落后。虽然很多茶企都使用了相应的大数据技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茶企都能有效的利用大数据来提高其物流管理的效率的。大数据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茶企提供实时的数据,使得茶企可以及时的调整其物流管理战略。但是,很多茶企由于库存管理模式落后,导致其不能及时的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一些信息来调整其库存,库存管理明显落后于数据信息。茶企物流库存管理模式的落后,导致企业无法很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很容易导致客户的流失,不利于茶企的进一步发展[2]。3.3物流配送管理制度落后。不仅仅物流库存管理模式落后,物流配送管理制度也难以适应当前的物流发展,这也是茶企物流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数据下,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都是动态显示的,配送的最佳路线都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来的。通过大数据可以实时反映订货批量、订货次数和物流路线,这对茶企的物流配送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由于很多茶企物流配送管理落后,导致其无法及时的根据大数据显示出来的信息对其物流配送进行调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高茶企经营管理的效率。3.4缺乏专业人才。大数据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要想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就要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虽然现如今很多茶企的物流管理体系中都使用到了大数据技术,但是,其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对于很多茶企的员工来说,其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很多员工并没有接触过与大数据有关的知识,很多员工甚至对大数据存在着偏见,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很好的利用大数据提供的数据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2.物流大数据教学大纲 篇二

从最早依靠工业化发展而崛起, 到近十年随着电商的普及而迈入新时代, 如今又到了行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的时刻,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动能不断因时而变。2016年物流业正发展壮大, 并步入资本时代, 然而在推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中, 传统物流业以及互联网物流创新企业都在面对更为严峻的考验和竞争压力。

对物流行业而言, 由于产业升级关系到链条上每个相关主体的切身利益, 供应链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 通过信息协同把各要素和想关注主体联合在一起, 以一体化的方式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尤为重要。供应链竞争力的提升, 必须从全局优化, 一体化考虑, 透明是其基础。

十年前, 深圳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易流科技”) 以运输全链条信息透明为切入点, 不仅在业内率先提出了“物流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理念, 更是创建了“基于全供应链的物流透明管理系统”, 对推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016年10月13日, 第十一届中国 (深圳) 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智慧物流论坛暨第十届物流透明管理峰会在深圳隆重召开。今年正值“物流透明管理”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际, 本届峰会以“透明连接未来—构筑透明一体化供应链”为主题, 吸引了物流供应链领域600多家企业1000余物流业精英人士参会, 峰会规模盛况空前。

政策解析:“三多、四化、五个一”

峰会上,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徐忠平首先致辞并指出, 互联网推动了智慧物流产业的兴起, 促进了物流产业的信息优化和管理的透明度, 此次峰会以“构筑透明一体化供应链”为主题, 顺应了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用“三多、四化、五个一”介绍了物流行业当下的政策动向, 并着重介绍了“无车承运、营改增、治理超限超载”三个方面的政策重点。

“三多”第一“多”是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二“多”是多业联动, 即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制造业、流通业、农业特别是金融业, 实现多业联动, 融合发展;第三“多”是多网协同, 包括天网、地网、运输网、仓储网络或者干线网络、配送网络的协同运作。

“四化”第一是平台化, 当今时代不管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 都在向平台化迈进;第二是集群化, 当前正在形成以物流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第三是智慧化;第四是生态化, 物流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和其所服务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方面形成生态系统, 共生共荣, 共建共赢。

“五个一”一是基础设施一张网, 这个是大趋势;二是运营管理一体化;三是业务流程“一单制”;四是标准规范一根绳, 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为一体化运作提供条件;五是市场监管一道令, 即打破地方和部门之间障碍, 形成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 执行统一的监管标准。

中国物流信息化泰斗、中物联专家委员会主任戴定一从供应链角度对物流平台及大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 物流平台及物流大数据需要解决公共物流基础设施的问题, 需要构建“公平-责任-诚信”的行业秩序, 并指出, 平台是在分离了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之后实现了使用权的 (资源) 整合, 是物流发展从一种均衡向另一种均衡的演变, 是对供需进行结构化匹配。

实践分享:营造供应链管理新生态

互联网在传统产业, 特别是在物流与供应链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供应链企业, 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辉认为, 不能把互联网当做一种盈利的商业模式, 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工具, 作为一个信息平台, 作为一个内容, 还要作为一个客户体验的平台。他还从当今企业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要实现供应链的优化管理, 需要摒弃“大而全、小而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维, 需要着眼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周国辉指出, “供应链+互联网”将驱动o2o新生态:标准的o2o将消失, 实际的o2o将会重生, 并且实际的o2o将以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为基础, 进行资源整合。

在认识了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物流产业提高效率的现实之后, 下一步物流企业在实际操作用, 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成为关键。为此, 阿里云物流行业总经理刘飞从大数据及云计算的角度, 分享了需求预测、库存优化、配送调度优化、物流网络优化等方面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案例, 这些案例都需要相应的计算模型和云计算的处理支持。“一个企业用没用大数据可能会带来质的差别。今天阿里云在国内公共云市场处于领导地位, 产品体系全, 节点多, 用户广。尤其是大数据平台, 我们提供从底层的计算引擎到一些通用模型与算法, 也会参与到用户具体的业务建模, 帮助用户构建业务模型。”

亚马逊物流副总裁李卓生也就大数据与供应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 整个供应链就三句话—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数量。只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供应链就做好了。整个科技创新都是在协助企业怎么样把这件事情做好。”他还介绍了亚马逊的战略核心, 包括物流+、“海外购”、Kindle、云计算等, 通过创新电商仓储物流模式, 构建高科技数据系统, 实现有条不紊地处理海量订单和对用户需求的高效响应。

全球最大的日化企业P&G运输运作负责人陈联程分析说, 供应链的KPI由“成本、时效、安全”这三项组成, 供应链的内容包含“生产、计划、物流”三个方面。他认为, 当下物流业面临信息沟通的不同步、层层转包和资源浪费、配载能力千差万别、高峰时期的资源调配能力不足、假货的存在等问题, 这对物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透明化、数字化、自动化、简单化”的物流模式, 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下一个路口。

分论坛聚焦:“一体化”和“信息化”

当前, 我国物流业处于增速放缓、效率提升、需求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战略转型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 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 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深刻影响着物流行业。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服务能力, 转变商业模式, 已成为关系到物流企业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尽管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尚处初期阶段, 但物流企业对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探索已经全面展开, 催生出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合同物流、互联网+货运经纪、互联网+库存管理等新模式, 成为物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源泉。

Geoconcept (法国) 公司的陈路毅表示, Geoconcept公司专门做基于GIS (地理信息系统) 做物流的区域规划与配送线路的优化。“目前GIS已经开始在中国应用了。与平常所用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不同, 这些地图只是一些图片, 本身并没有一些属性, 比如说道路的属性。在我们GIS定义里面, 道路其实分很多种属性, 比如说是高速公路、普通国道, 甚至是城市道路, 我们会考虑不同的车型在不同道路上的行驶速度是不一样的, 会影响物流配送的实操工作。通过GIS对道路进行分析之后, 我的模型才能建得更精准, 更符合物流使用的价值。”

国内也有做得比较有特色的物流互联网平台, 共生物流就是其中的一家。董事长卢立新表示, 共生物流致力于打造“共赢生态圈”, 简称共生, 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优化物流企业的采购、运营、销售、资金、财务以及内部的管理。同时, 他也指出, 没有信息化的传统物流, 必然会被淘汰, 但是盲目地信息化, 也并不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力, 毕竟中国市场内有大量的中小微物流企业, 而真正适合这类企业的产品又少之又少。“物流信息化还有很多路要走, 有时候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 要回到经营理念。”

经济全球化使得物流管理开始向供应链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如今, 供应链一体化已逐渐成为业内共识, 但是共识与落地还有一段差距, 该如何去做成为业内关注的又一大焦点。日日顺华南区总监张思海认为, 供应链一体化应该是一个生态圈, 内部和对外都必须融合, 而日日顺要打造虚实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大物流生态圈平台, 依托四网融合的优势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王焰认为, 供应链的竞争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同时要关注四个“动”:第一, 供应链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第二, 创新的驱动性;第三, 市场的拉动;第四, 人才的跨界融合与流动。他还表示, 透明化是整个供应链一体化的基础, 前提是企业或人有没有这种主动的连接性, 从制造企业到流通企业再到现在的平台企业, 怎么样通过人的力量或者组织的主动性连接起来, 真正创造更多的价值。

未来预测:透明3.0引领数据物流时代

“当前, 整个物流行业陷入‘转型和创新’的迷茫之中, 好像不提转型和创新, 我的这个物流就没有水准。但这里我要提到, 物流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产业, 对国内物流业而言, 现阶段更多注重的应该是工业工程的积累。”易流科技董事副总裁黄滨在主旨演讲中的观点犀利而中肯。

构建“透明化、数字化、自动化、简单化”的物流模式是供应链管理的下一个路口

他指出, 当下的行业热点与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太一致, 行业的问题是“总体物流效率低下”与“个体执行的物流效率很高”形成悖论, “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无效的物流搬运次数过多”。因此, 他给出的思路是:从微观上, 物流企业要构建弹性和柔性的业务处理能力;从宏观上, 构建透明化的一体化的供应链系统, 即“物流透明3.0”。

透明一体化供应链是什么?黄滨解释说, 主要是指应用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技术把供应链中物流要素进行透明连接, 并系统的考虑终端需求拉动以及供给的有效响应, 在这个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的物流的过程, 在整体上实现物流及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只有把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做起来以后, 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未来物流的数据化。我相信, 当透明之光照耀整个中国物流行业的时候, 我们那个时候才会有资格产生真正巨无霸的互联网的物流公司。易流就走在这个正确的康庄大道上, 也希望我们所有的物流行业的人能够和易流一起开创中国物流的透明的未来!”黄滨说。

Windows.视窗

对物流行业而言, 产业升级关系到链条上每个相关主体的切身利益, 供应链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 通过信息协同把各要素和想关注主体联合在一起, 以一体化的方式提升供应链竞争力尤为重要。

如今, 供应链一体化已逐渐成为业内共识, 但是共识与落地还有一段差距。日日顺华南区总监张思海认为, 供应链一体化应该是一个生态圈, 内部和对外都必须融合。

Windows.视窗

3.大数据思维下的物流业 篇三

目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到从中后期到后期迈进的阶段。全球物流、电商物流、综合物流的叠加,让我国物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显著提升。从2010到2030年是物流行业的凸显期。未来十多年,是整个国家物流业完成体系、优化结构、大规模国际化和由大变强的时期。

物流规模

目前,中国和美国已成为全球货物的双枢纽。全球物流的规模变化,带来目前全球经济中心向亚太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也非常迅速。无论铁路,还是高速公路,上升都非常快。目前1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已超过美国。中国高铁里程排全球第一。未来整个铁路里程,最终目标要达到20万以上的铁路里程。

网络零售占整个全社会的零售增额的10%,预测到2020年,网络零售占全社会零售16%,成长空间非常大。网络零售业目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日本、英国。

传统外贸年均增长不足10%,跨境电子商务却保持30%以上增速。我国20多万家小企业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做买卖,年交易额超2500亿美元。中国正和美国一起成为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中心。在由互联网重塑的国际贸易格局当中,中国不仅抢得了先机,而且为贸易增长增加了新支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向中高转变,最近这几年,GDP平均增长率达7%。

2012年到2015年工业增长率连续下行,投资增长率也是连续下降。基础设施投资近期保持相对稳定,相对以外呈现较低水平,房地产投资,在2010年2月达到顶点,并已进入拐点。这意味着工业结构正在发生结构性调整。

与此同时,区域政策也进行了调整:更注重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更注重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和协同发展,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更注重推进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发展,来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更注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国土空间开发的科学性。

中国正在努力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关键一点,就是以大城市为主导,中小城市相配套,到城乡一体的战略。目前我国每年的城镇化推进是0.9%。一个城市人的消费能力是农村人的3倍,所以城镇化推进也对物流业空间分布要求很高。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GDP将在2030年达到占全球28%,成为全球第一。第二、三分别是美国和印度。

中国到2030年会成为全球贸易中心。我们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德国,和印度、韩国的双边贸易会排全球前五位。这对中国国际物流前景非常大。另外对物流业影响非常大的,整个中产阶级群体,到2030年将会达到49亿人,这对物流业会提出更高要求。

参差不齐

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展开,全球竞争更加激烈,全球连接要求更高,全球创新更加活跃。

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物流业随着制造业发展,也迅速成为向世界第一物流运输大国迈进。其中有一匹黑马:快递。快递量2010年时是排世界第三,每天1000万件,而2014年我们一天的快递量达4500万,超过美国。

然而,中国目前尽管是物流大国,却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物流业整体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物流系统性综合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末端网络薄弱,基础设施结构短缺,现代化设施比较少。例如,仓储就是相对薄弱的,中国真正的现代化仓储仅15%,而美国仓储设备是中国的4倍。如果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贸易强国,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产品具有高品质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二是具备使产品走向世界的贸易体系、营销体系。目前制造业、农业、商贸、电商和物流这块联动能力不足,甚至成为瓶颈和短板。

同时,我国信息化也相对滞后,具有国际化不强,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由于信息化不到位,很多供求信息无法快速、准确的送达至需求方。导致车辆利用率低下,行业内普遍存在车辆空驶、半空驶状态,中小物流企业生存能力前景堪忧。而信息壁垒同时导致价格不透明,运力企业利润空间过小等问题。

另外,没有统一的行业信息化标准出台也成为物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各地、各企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战,独立运营。使得全国信息化建设进度参差不齐,无法统一。

何去何从

面对广阔的市场及目前物流业的诸多问题,未来我国物流业该如何发展?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物流业的诸多问题,可以预见我国物流业未来9大趋势为:向西、向下、020、移动化、生态圈化、融合、平台化、供应链化和高科技化。并根据此提出我国物流业总体发展思路:根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国际国内、统筹城乡的要求,以“完善体系,优化网络,调整结构、整合资源、联动发展、一体化运作、价值创造、节能环保、惠及民生”为着力点,以更好的体制和政策为保障,构筑中国面向未来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

到2020年,物流服务体系应有较大完善。形成3-5家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物流企业集团和全球供应链服务企业集团,拥有大批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中小物流企业群体。

到2030年,物流服务体系应达到全面完善的阶段。物流结构全面优化,物流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全面提高,物流资源全面协同,物流国际竞争力全面增强,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改善,物流现代化全面进展,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全面体现。

到2050年之时,我国物流业发展应达到“无所不在,无所不备,无所不涵 ”的水平。

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为:完善和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组织网络、运营网络、信息网络和供应链网络;着眼于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安全等,构建绿色物流和可持续供应链体系;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最新信息技术,实现安全、高效、灵敏、实时、可控、可视、人性化的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通过创新,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政府也在政策方面给予物流业大力的支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促进、推动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为企业降低税负,营造好的商业环境,建设统一市场。

物流企业间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等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由这些价值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或价值体系间的竞争,即商业模式的竞争。

可以说,21世纪企业想成功需达到两点:“创造稀缺、难以替代”。而对物流企业来说,需做好干线网络、支线网络、配送网络的布局,具备更高的流程,更强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持续改进的动态能力,这样才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物流企业发展需充分利用“互联网”及物联网:在各级仓储单元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货物调度效率。

4.物流大数据教学大纲 篇四

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合同组成

在PPP项目中,项目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来确立和调整彼此之间哒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合同构成了PPP项目的基本合同体系。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相应的合同体系也会不同。PPP项目的基本合同通常包括PPP项目合同、股东协议、履约合同(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料供应合同以及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等)、融资合同和保险合同等。其中,PPP项目合同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PPP项目合同体系中,各个合同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紧密衔接、相互贯通的,合同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关系”。

1.PPP项目合同

PPP项目合同是项目实施机构与中选社会资本签订(若需要成立专门项目公司,则由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约定项目合作主要内容和双方基本权利义务的协议。其目的是在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之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双方能够依据合同约定合理主张权利、妥善履行义务,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顺利实施。PPP项目合同是其他合同产生的基础,也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核心。

2.股东协议

股东协议由项目公司的股东签订,用以在股东之间建立长期的、有约束力的合约关系。股东协议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条款:前提条件,项目公司的设立和融资,项目公司的经营范围,股东权利,履行PPP项目合同的股东承诺,股东的商业计划,股权转让,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及其职权范围,股息分配,违约,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不可抗力,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等。

3.履约合同

(1)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一般只作为融资主体和项目管理者而有本身不一定具备自行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的条件,因此可能会将全部或部分设计、采购、建设工作委托给工程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公司可以与单一承包商签订总承包合同,也可以分别与不同承包商签订合同。承包商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于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往往直接影响PPP项目合同的履行,进而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和收益情况。因此,为了有效转移项目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承包商签订一个固定价格、固定工期的“交钥匙”合同,将工程费用超支、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此外,工程承包合同中通常还会包括履约担保和违约金条款,进一步督促承包商妥善履行合同义务。

(2)运营服务合同。根据PPP项目运营内容和项目公司管理能力的不同,项目公司有时会考虑将项目全部或部分的运营和维护事务外包给有经验的运营商,并与其签订运营服务合同。具体操作中,运营维护事务的外包可能需要事先征得政府方的同意。但是,PPP项目合同中约定的项目公司的运营和维护义务并不因项目公司将全部或部分运营维护事务分包给其他运营商实施而豁免或解除。

(3)原料供应合同。有些PPP项日在运营阶段对原料的需求量很大,原料成本在整个项目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同时受价格波动、市场供给不足等影响又无法保证能够随时在公开市场上以平稳价格获取原材料,继而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如燃 煤 电 厂项目中的煤 炭。因此,为了防控原料供应风险,项目公司通常会与原料的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原料供应合同,并约定个相对稳定的原料价格。原料供应合同一般会包括以下条款:交货地点和供货期限、供货要求和价格、质量标准和验收、结算和支付、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不可抗力、争议解决等。除上述一般性条款外,原料供应合同通常还会包括“照供不误”条款,即要求供应商以稳定的价格、稳定的品质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

(4)产品或服务购买合同。在PPP项目中,项目公司的主要投资收益来源于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因此,保证项目产品或服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对于项目公司而言十分重要。根据PPP项目付费机制的不同,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可能是政府,也可能是最终使用者。以政府付费的供 电项目为例,政府的电 力主管部门或国有电 力公司通常会事先与项目公司签订电力购买协议,约定双方的购电和供电义务。此外,在一些产品购买合同中,还会包括“照付不议”条款,即项目公司与产品的购买者约定一个最低采购量,只要项目公司按照该最低采购量供应产品,不论购买者是否需要采购该产品均应按照该最低采购量支付相应价款。

4.融资合同

从广义上讲,融资合同包括项目公司与贷款方签订的项目贷款合同、担保人就项目贷款与贷款方签订的担保合同、政府与贷款方和项目公司签订的直接介入协议等多个合同。其中,项目贷款合同是最主要的融资合同,一般包括陈述与保证、前提条件、偿还贷款、担保与保障、抵销、违约、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等条款。同时,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贷款方往往要求项目公司以其财产或其他权益进行抵押或质押,或由其母公司提供某种形式的担保,或由政府作出某种承诺,这些融资保障措施通常会在担保合同、直接介入协议以及PPP项目合同中具体体现。

5.保险合同

由于PPP项目通常资金规模大、生命周期长,负责项目实施的项目公司及其他相关参与方通常需要对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投保。通常可能涉及的保险种类包括货物运输险、建筑工程险、针对设计或其他专业服务的专业保障险、针对间接损失的保险、第三人责任险、政治风险保险等。

6.其他合同

PPP项目中还可能会涉及其他的合同,如与专业中介机构签署的投资、法律、技术、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合同等。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PPP项目合同模板: 本合同于2017年【X】月【X】日由下列双方在XX市签订: 甲方:XXXX,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正式组织和存续的XXX机构,其住所为XXXXX,法定代表人为XXX;

乙方:XXXX,系按照其注册地法律设立、登记、注册及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住所为XXXX,法定代表人为XX。待XXXX成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与甲方签署本合同的补充协议后,乙方即指项目公司。第一条 定义与解释 1.1 定义 1.2 解释

第二条 声明与保证 2.1 甲方的声明与保证 2.2 乙方的声明与保证 2.3 各方的声明与保证 2.4 违反声明与保证

第三条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PPP项目的合作范围和期限

3.1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概况 3.2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的合作范围 3.3 甲方前期投资的确认 3.4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合作的排他性 3.5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合作期限 第四条 前提条件

4.1 履行本合同的前提条件 4.2 前提条件的期限 4.3 前提条件的放弃 4.4 前提条件未实现 第五条 项目融资 5.1 乙方的融资责任 5.2 融资担保 5.3 甲方对融资的支持

第六条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的土地指标和土地出让

第七条 项目建设进度 7.1 首期启动资金

7.2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第八条 运营和维护

8.1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公司经营计划及财务资料的报告

8.2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8.3 运营协调委员会 8.4 审计部门的监管 8.5 履行义务 第九条 产业发展服务

第十条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公司的成立及股权转让的限制

10.1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公司成立 10.2 股权变更的限制

第十一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 第十二条 履约担保 第十三条 双方承诺 13.1 甲方的承诺 13.2 乙方的承诺 13.3 双方承诺 第十四条 保险 14.1 保险义务 14.2 需购买的险种

第十五条 守法义务及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1 守法义务

15.2 法律变更和政府行为

15.3 不视为法律变更及政府行为的情形 第十六条 不可抗力 16.1 不可抗力事件 16.2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各方权利和义务 16.3 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 第十七条 甲方的监督与临时接管 17.1 甲方的监督权

17.2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17.3 中期评估

17.4 甲方临时接管的权利

第十八条 违约、提前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 18.1 违约与赔偿 18.2 提前终止及处理机制

第十九条 大数据产业园绿色大数据南方基地建设项目移交 19.1 期满移交 19.2 移交程序 19.3 提前终止的移交 第二十条 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 20.1 争议的解决 20.2 法律的适用 第二十一条 其它 21.1 环境保护 21.2 保密条款 21.3 税收优惠 21.4 通知 21.5 合同的文字 21.6 合同的生效 21.7 合同的补充 21.8 合同的附件

签署页】

本合同由以下双方于二零一七年X月X日在XX省XX市签署,以兹为证: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5.大数据高等学校教学的论文 篇五

如果把“数据化”作为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初级阶段,那么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则可视为“数据颠覆传统”的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的运用,改变了传统认识论模式,出现了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的思维变革,大数据为我们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三大变化”:第一,数据只求规模,不求样本;第二,数据求杂求量,不苛求精确度;第三,分析和处理数据只求相关性,不求原因。从教育行业来看,大数据技术将会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高等学校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当中包含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信息、注册与选课信息、学籍与成绩信息以及各种校园卡信息等,这些大数据完整且客观性强,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对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升教育理念,进而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目前,高等学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正不断发展和完善,除了校园网络、各种数据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系统之外,还有数字化校园、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等,如何对这些系统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学校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帮助,建立高效的智慧化校园,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数据的价值是巨大的,虽然也会产生大量冗余信息,但是通过精准的分析,大数据将产生巨大作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学习行为、教学评估等,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

6.浅谈大数据时代的高中物理教学 篇六

2012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这一报告的发布,宣告了“数据驱动学校,分析变革教育”的教育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掀起教与学的又一次变革。前面所说的数据就是当前频率最高的一词“大数据”,目前对大数据比较流行的解释是,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4V特点。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在于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而大数据思维就是对数据收集加工的意识。处理速度的变化仅仅是大数据的表象,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化。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高中物理)教育,理应是贯穿和渗透大数据思维,以提高教育、教学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重记忆轻理解

只注重传统知识的简单记忆,甚至将物理定理、定律的表达式用来听写、默写,“背多分”作为获取成绩的主要途径。将学生作为纯粹的知识载体或解题机器,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只知道一味地利用牛顿定律解题,只知机械地吸收,而对牛顿定律的局限性不加任何怀疑和诠释。对万有引力定律只记表达式,对牛顿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艰难历程一概不知,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也不给学生讲清楚。特别是稍偏远的学校,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2.重结果轻探究

如自由落体运动的下降高度公式h= gt2,当时的速度很难测量,他假设了两种情况:一是速度对位移x是均匀变化的,一是速度对时间t是均匀变化的,然后通过数学推理: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得到荒谬的结论;如果v与t成正比,它通过的位移x就与t2成正比。后用实验验证:为了便于测量时间,伽利略设法用斜面做实验。通过上百次对不同质量的小球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定量研究,发现小球沿光滑斜面运动时通过的位移x确实与t2成正比,小球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倾角一定,不同小球的加速度一定,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合理外推:设想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就越接近于自由落体运动;当斜面的倾角达到90°时,小球就做自由落体运?印4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都相同,这是多么完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这是多么有趣的科学研究历程,如果让学生的思维随着伽利略的思维去探究,学生将终生不忘。

3.重高考轻身心,由于一年一度的高考,横看关系到千家万户,竖看关系到千秋万代,这一独木桥又要过千军万马,使得教师不得不成了教书匠,学生成了知识行囊。《学会生存》中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对人具有双重力量:一是开发人的创造精神,一是窒息人的创造精神”。显然,我们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归宿实在令人担忧!

二、大数据思维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大数据具有四个特点: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其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在如此多的题目中,每年每个地方的每位老师还要不断地加工、改编新题,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是有限的,而现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限的,但每一年衍生出来的题是无穷的。

1.老师要从大量的题海中提炼出与本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就样就能避免学生做大量的重复性的题,这对老师要求更高了,但却可以做到。

2.虽然每一年、每一届学生的个性、思维等都不一样,但学生知识、思维的盲点、易错易混点都差不多,以前老师是凭借经验讲解,通过大数据思想后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可以精准到位每位同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这样精准的练习和训练,就是大数据思想。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感器获取大量的数据,从中筛选有用的数据来探究和验证物理规律,重现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这不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吗?如α散射实验中的大部份粒子几乎不偏转,少部份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而极少部份粒子几乎被反弹回去,不就很科学地解释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吗?

三、大数据思维渗透高中物理教学的阻碍

1.老师对大数据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有效数据源收集不丰富,认为数据只局限于电子表格中像学生的成绩分数之类的数值,其实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的一切信息都可以归纳成广义上的“大数据”。

2.正如前面所讲,不是大数据有多大、多丰富,而是要从中挖掘出有利用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说在商业上利用大数据思维最终是要创造商业价值的话,而我们教师必须关注所有学生产生的一切数据。

3.要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必须创新物理实验装备建设,使之具备实验教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储存功能,全国各地都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进度,建议有条件的中学和物理老师可以尝试按照本文提出的思路,建设中学物理“未来实验室”,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物理教学实践,让“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等信息信化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让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学习分析早日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7.大数据时代物流专业教育对策分析 篇七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育改革,大数据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 2013年“双11”全天共产生订单快递物流量约1.8亿件。对比2012年数据, “三通一达”快递公司流量全部翻倍, 日处理量已过千万, 却并未像往年出现“快递爆仓”的现象, 网购者普遍认为配送效率较高。这其中, 大数据应用起到了绝对的重要作用。

一、大数据时代

最早提出“大数据 (Big Data) ”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 他们认为“大数据是下一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 “对于企业来说, 海量电子数据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增长的基础”。由于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价值性的特点, 使得数据处理工具、处理方式,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进步, 得到逐步发展, 同时大数据应用也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 从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2013年5月召开的“京交会”上, 申通快递展示了其最新的“信息化智能平台”。该平台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分类和整合, 可以清楚地查看申通网络任何一个网点的经营现状和业务构成等。而在2013年初, 京东商城就已启动云计算研发基地, 并成立“京东商城———中国人民大学”电子商务实验室, 着力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分析与合作。

二、大数据给物流专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据规划, 菜鸟网络将建成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元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让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这是大数据在物流领域的一次大应用, 这种应用将会改变物流行业格局, 势必给各物流运营商带来冲击。所以, 物流快递行业必须及时提高企业竞争力度, 扩大企业实力, 进而迎接激烈的挑战, 而一些菜鸟网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 还蕴含着有利商机, 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带来大量的人才缺口。根据麦肯锡公司的预测报告, 到2018年, 仅仅美国可从事“深度分析研究”的大数据专业人才短缺就将达到14万~19万人之间。这些人才不但需要掌握着机器学习技术、统计或计算机科学技术, 而且还必须能够真正知道如何将庞大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商业情报。大数据的价值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新的知识, 创造新的价值。可喜的是, 物流快递行业正是一个产生大量数据的行业, 在物流快递各个环节中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 通过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和整合, 清楚地分析企业网络任何一个网点的经营现状和业务情况等。然而, 传统物流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更偏向物流系统构建、分析, 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等精英人才。大数据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产生的物流系统数据分析师对企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这就对物流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IT技术的人才是不能解决物流行业数据处理问题的, 大数据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 需要将深厚的技术背景与所在行业和业务领域的需求相结合。物流教育机遇随之而来。

三、我国物流专业教育现状

虽然大数据给物流教育带来了机遇, 但当前的物流教育模式, 仍然不能胜任, 因为我国推行物流教育20多年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独立的物流知识体系, 很容易造成教学安排的重复, 导致教学体系的冗余状态。 (2) 教育模式陈旧。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仍然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填鸭式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欠佳。 (3) 教材杂, 不能因材施教。存在相当一部分教材知识出现了重叠问题, 很少将物流实践经验技术总结指导来进行教材编写, 教材质量普遍较低。 (4) 课程结业考察模式陈旧。学生只学习教材, 容易形成期末突击学习, 考完就忘的局面。 (5) 教学配套实验室建设落后。即使建设了相应的物流实验室, 但用于教学和科研的较少, 拥有物流省级以上实验室的更少。 (6) 学术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物流教师缺乏。由于当前教师都需要博士学位, 因此大量年轻教师都缺乏企业实践, 对学生培养不利。 (7) 案例、互动教学少。物流是实践行业, 教育应辅以大量案例、互动教学, 但当前案例教学大都较陈旧, 国外案例不大符合国内实际情况, 更多的案例没有能将问题分析透, 不能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成长。

四、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专业教育模式

在当前大数据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 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对物流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 物流教育也应立足实践。大数据带来的是思维的转变, 强调的是创新, 是新发明、新服务的源泉。因此物流教育应立足实践并积极创新, 其教育模式可适当借鉴国外教育模式。德国模式:德国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 对于培养目标而言, 培养的人才不仅有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 而且具有超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骨干或小型企业的技术骨干等工作, 其课程体系也与企业实际应用紧紧衔接, 师资队伍也以双师型 (即双轨制) 为主, 实践环节考核也有严格要求。

英国“工读交替, 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先到企业学习, 了解企业的需要和自己需要的理论知识体系, 再回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 之后再回到企业进行实践。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毕业时同时具备较好的系统知识与实践技能。高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均以应用为主, 注重产学结合。多数高校与当地的企业形成互利合作机制, 系科设置和课程设置按社会需要调整, 学校招生人数大都以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和劳动市场的人才预测来确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工程师, 也大大提高了就业率。美国“生计教育”模式: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社会职业需求紧密关联, 使高校教育与社会职业高度相关, 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人才培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企业高校合作培养、政府企业支持培养、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培养。这三种模式总结起来, 就是高校教育注重社会需求, 按岗位需要来设置知识技能教育体系, 注重实践,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 其毕业后反哺企业, 提高实践能力与行业热情。

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 物流教育模式可适当做出调整,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 明确就业定位。

全国各高校的物流专业可根据自身专业优势进行物流人才教育细分, 不必全国都培养大致相同的人才。各高校有各自的优势专业, 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进行差异化物流教育。根据定位来设置自己的培养计划, 按需培养。

2. 加强校企合作。

各高校可根据自己情况,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细分行业, 形成以行业为基础的物流专业特色。同济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至今已与建材行业、快递行业、快消品行业、电子产品行业等多个行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通过行业渗透积累科研经验, 反哺教学, 培养卓越工程师。

3. 加强学生实践。

在建立的产学研基地中, 充分磨合企业需求, 为企业提供科研保障的同时, 加大学生实践力度, 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大数据教育靠学校自身是无法完成的, 只有将学生投入到企业实践中, 从企业获取数据, 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挖掘分析, 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才是多赢。为此, 建议设置两个实习期:大一暑假一至两个月的专业实习, 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自身所需学习的知识体系;第二个时期为大四上学期, 学生学习后再实践, 要求能为企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如大数据分析、网络优化、仓库布局及运作优化等。同济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当前已设置6周的企业实习, 全身心投入到具体实践当中。

4. 开展校企合作的科研训练计划。

建立如全国物流大学生设计大赛类似的训练计划, 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发布题目, 由学生组队参赛, 培养协作意识、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企业也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新想法。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尽可能安排在企业进行, 双导师的培养模式更能让学生快速成长。同济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某件毕业论文, 将企业的仓库效率提高30%。

5. 鼓励教师到企业践习。

君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只有当教师拥有足够的行业经验的时候, 才能更好地减少填鸭式教育, 让课堂更生动, 提高教学效率, 也能为企业解决更多的科研问题, 形成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为学生教育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

6. 加强实验室、专业图书馆建设。

高水平实验室是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手段。实体仿真实验器材和软件环境, 可以让学生合理地构建自己的物流网络, 充分发挥想象力, 培养创新能力, 也是作为大数据分析的必备硬件。专业图书馆建设也能彰显专业优势, 提供科研教学便利。

7. 培养个性化学习。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学习方式方法会相应改变。在大数据环境下建设的专业图书馆、实验室提供共享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资源。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信息公布出来, 与相关领域的数据知识进行在线交流, 实现学习互动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还能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个人爱好,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大数据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冲击, 也带来了机遇, 物流专业教育必须与之适应, 推动专业教育改革, 从实践出发, 加强互动, 培养个性化与创新能力, 方能使物流教育跟上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林昶.浅议我国物流教育现状与改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0) :88-89.

[2]李小米.大数据时代的物流江湖[J].中国储运, 2013, (9) :71.

[3]史修松.大数据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初探[J].理论观察, 2013, (11) :134-135.

[4]江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12-06-01.

[5]张艳.物流行业如何拥抱大数据[N].现代物流报, 2013-11-26.

[6]王晓燕;熊燕舞.大数据时代的智慧物流——第七届物流运输过程透明管理高峰论坛实录[J].运输经理世界, 2013-10-05.

[7]张艳.“大数据”或成物流企业的强力助手[N].现代物流报, 2013-07-23.

[8]沈远川, 刘光明.地方高校文科“应用型课程模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5) .

[9]袁飞云, 文小燕, 郝晓玫, 辛田.深化地方高校教育改革, 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榆林学院教学模式浅议[J].榆林学院学报, 2007, (05) .

8.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教学探讨 篇八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教学思维;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F71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44-2

0 引言

当信息数量快速增长,信息收集日益便捷,信息处理技术突飞猛进这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大量信息中所隐含的价值就很容易被发掘和利用,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它冲击着各个行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大数据特有的分析和决策的方法以及特殊的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一些商业活动的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商业领域更应该重视对大数据的研究,而对于相应的商学学科教学领域来说,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在市场营销领域,针对顾客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将为企业提供更准确和更有效的决策依据,为顾客同时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相应,在营销教学领域,具体的营销教学活动必须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改变。

对于大数据的具体定义,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特别权威或唯一的说法,但大数据所应具备的四个特征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那就是数据量大(Volume)、数据来源和数据形式多样(Variety)、数据的时效性要强(Velocity)、数据的价值要大(Value)。 简单地说,大数据的这四个特征的市场价值体现在市场营销领域,就是要营销决策者尽可能利用所收集到的大量信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发现并找到有力可图的机会,并且做出相应的决策,进而获取通常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不能获得或不易获得的商业价值。

大数据决策的这些特点要求营销教学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一是营销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需要转变,二是营销教学内容需要调整,三是营销教学实践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1 营销教学思维的转变

尽管市场营销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但像经济管理学科的其他专业一样,它同样有自己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营销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关注各种影响营销行为和营销决策的因素,探寻各种市场行为和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期望以因果联系的方式建立特定的营销决策规则,这也就决定了,因果联系的思维方式将会一直贯穿于营销学科的专业课教学中。而实际上,各种影响营销决策和营销行为的因素非常复杂,在大数据时代,探寻背后的原因可能没有必要,正如维克托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所讲,知道是什么就够了,因为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相关关系的结论,营销者完全可以快速做出决策,并基于“总体”而非“样本”的数据结论获取“无风险”的市场收益。这就是说,传统的营销教学思维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学生需要学习大数据时代的特有的“相关”性思维。

当依托于统计学的抽样技术所发展出的市场调查和市场研究的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受到挑战时,营销教学的思维重点同样也需要转变。当总体或接近总体的信息特别是关于消费者的信息能够被我们比较容易地获得时,一切抽样的方法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它不再成为有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或中心,教学的思维应该从单纯重视数据收集数量多少向数据收集渠道的宽窄来转变,从自认为与营销决策一定要有必然联系的数据收集向看起来没有联系的数据收集上转变。比如,从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讨论和交流中很可能挖掘出企业营销者期望的市场机会或需要找寻的问题答案,而这些机会或答案就很可能是从一些看似无关的信息中挖掘出来的。

上述两种思维的转变主要与大数据的数据量大以及数据来源和数据形式的多样这两点特征相对应,而数据时效性强这一特征也应该受到重视。传统的营销教学大多强调营销者要根据不同的营销信息进行相应的营销选择,虽然也会提及要对营销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但这都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解说或概念上的介绍,很难借助具体案例来进行教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这类问题的教学提供了可能。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对特定营销研究指标的观测,建立对应的营销决策行为的即时关联,为数据时效性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实例支撑。具体指标的研究可借助于互联网检索结果的变化、电子商务交易数据的分析等进行选择,而在缺乏大数据相关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对于营销时效性这一概念的教学工作是很难生动地进行的。

2 营销教学内容的调整

大数据对市场营销行为的“普遍”关注对市场营销决策带来了重要影响,它要求营销教学内容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或增补,学生应尽可能地学习到一些在营销实践中具有直接应用意义的工具或方法,特别是一些相对简单的定量方法。比如,大数据重视从相关关系的角度分析各种营销指标或营销行为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营销教学中,对于相关性的分析就应该多做讲解,对各种可能的相关关系的探寻及其发展和演变的特点也要仔细研究,在有可能挖掘相关性的具体原由时,还是应该对相关或因果影响程度的具体方法进行必要地讲解,因为在进一步探寻因果关系时,定量的分析结论可能会带来其他发现,所以有关的统计方法应该成为大数据时代营销教学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

其实,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前,营销教学中已经开始重视对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讲授比较复杂的决策模型和分析方法,但这些分析方法可能难以进行比较大范围的和相对容易的使用,因为数据的缺乏制约了理论决策方法的现实应用。数据来源的多样、数据数量的增长以及数据质量的不甚精确必然对分析和处理的模型和方法提出新的要求,与之相关的统计方法、优化方法和软件工具应该被选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除了小数据时代的常规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中还应该补充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提取、加工和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只要是理论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就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应地进行讲解。

信息获取的相对方便为营销定量分析方法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能够体验在开放的数据环境中获取必要信息的过程,也能够考查自己对具体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具体教学中,也可以安排一些大数据与小数据的对比性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两种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分析思路的结论上的差异以及数据的时效性对营销决策的影响。

3 营销教学实践的开展

大数据时代营销教学的调整和完善还应该体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上。营销专业的教学一直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也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上进行过多种尝试和改革,在新的环境下,这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以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增加新的内容。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软件发表个人看法,或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个人的思维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网络而同时个人也在这个社会网络中留下个人的痕迹和数据,对社交媒体的分析和利用就可以成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再比如,目前高校普遍非常重视网络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运用,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课程建设,同时也进行与学生的一些互动交流,而这样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设计时往往都含有对相关工作的分析和汇总等统计功能,这样的系统就可以作为营销课堂实践的平台。教师可以针对某些既定的教学内容,在平台上完成任务的设定和问题的输入,通过学生的即时网络回答,迅速得到汇总结果和各种统计分析结论,这实际上就是对全班同学回答的大数据分析结果,这其中既包括常规统计分析结论,也可能会包含意想不到的结论或发现,而这就可以作为大数据环境下的一个小的营销实践。这些大数据的分析过程和市场发现丰富了学生的营销实践活动。借助于一些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软件,这种实践将会更加方便,也更富有趣味。

参 考 文 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涂子沛.大数据[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朱建平,章贵军,刘晓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2).

上一篇:2022学年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下一篇: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