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导论论文(共10篇)(共10篇)
1.石油工程导论论文 篇一
工程导论论文
一、对电气的认识
首先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应用有关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的综合,电气工程中的工程任务是改造世界,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管理等知识来解决某一特定的实际问题,工程是一项集体活动,要求每一个人协调配合一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猪,强弱电相结合的专业,可以说所有的弱点专业都是强电专业派生和再派生出来的,所以学好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利于学习弱点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在理工科实力强大的学校中,都将电气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支柱性专业,在几个基本性的工科专业中,机械与电气是所有工科专业中最具基础性的专业。
二、电气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
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高综合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也可从事管理经营和教学工作。我以此为目标对自己的大学及人生进行规划。工程师资格证虽然很难考,但是也要努力去参与一下。
作为电气技术人才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能力和知识: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编程、硬件基本原理级应用等知识。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信息处理、控制理论,并能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作。3)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具有较熟练的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4)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前沿理论、技术,具有开发新系统与新装置、运用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能力。
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特点
我习惯于在规定特定的时间内学习,对于复杂较乱、难懂的问题习惯于做一遍导图或写一遍知识在纸上,让自己巩固巩固。将知识用导图的形式贯穿起来,并加强巩固。对于学习有作便签的习惯,这可以及时提醒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我对于抽象的科目如数学、物理等有一定的兴趣,对于英语科目有一定的瘸腿现象,不擅长于记忆,喜欢于思考,自我控制力较差。个人的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于表达,文采不佳。对于文体形式的知识,我的接受能力比较慢。个人粗心马虎,经常出现计算失误,容易忽略细节。
四、十年发展目标及规划
在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努力使自己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对于我这种笨手笨脚的人来说,做实验是个可怕的事情,多做一些实验,来提高自己动手动脚的能力。在大的方面来讲,首先在四年内的大学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这种瘸腿科目,做到扬长避短,学好专业科目,为以后毕业考研找工作做准备,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多做搬桌子的活,如果连一个桌子都办不好,以后会有谁要呢?努力完成自己参加的社团所给予的任务,努力完成老师、学校所给予的作业,修完规定的学分,尽量不是自己挂科,为以后考研做准备。在大二、三找一些打工的工作,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多考一些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证书考试。在第五年以后,首先以找工作为主,若找不到工作就去进行考研,在毕业前为考研做准备,若找到工作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找一个好老婆过日子。在大学里提高的不能仅仅是知识、能力,还应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培养自己的三观,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使我的心里变得更加平和,避免以后因心理问题而耽误自己的日常生活,不需要能够达到“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地步,但也要让我能学会应有的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忍让之心。
五、能力培养的重点及需要的帮助
重点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与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中不断前进的必备因素,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不光让我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可以不断的前进,也是我走向社会生活的动力。我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有一个好人脉的关键,幽灵人际交往能力就基本有了好人缘,有利好人缘,就有了好人脉,有了好人脉就可以在有困难时,拯救自己一把,并且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帮助,才可以更加适应社会。
在学生,需要舍友同学在课下的帮助,在生活中与舍友打好关系,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让自己生活在一个熟悉温馨的宿舍环境中,让自己的大学过的充实快乐。
参考文献:《走进电世界》第一章 感谢;杜永
电气一班 卜桐 2014年11月21日
2.石油工程导论论文 篇二
当前,各大IT行业都使出浑身解数迎接物联网这股革命浪潮。为适应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10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37所高校纷纷增设了该专业,笔者所在学校2014年开设了该专业。为培养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部分高校与企业开展了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已明确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对通信工程来说,物联网是引领通信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来说,物联网是启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基石。
《物联网工程导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深入把握该课程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1 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特点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整合了计算机专业和通信类专业的知识,涉及物联网各领域,内容从物联网产生背景、概念、特点、现实与困境,到物联网信息生成的感知识别层、信息传输的网络构建层、信息处理并赋予智慧的管理服务层以及综合应用层等[1,2,3]。
物联网是知识密集型技术产业,涉及的技术有:无线传感器网络、无源感知、物联网体系、复杂环境低功耗通信、自组织网络、软件和服务及算法、云计算、高度集成和低功耗低成本的硬件技术、数据和信号处理、发现与搜索引擎技术、关系网络管理、高能量密度电池、能量富集、无线充电的电源与能量存储、安全与隐私、标准化等。除需了解这些技术外,物联网专业学生还必须能够应用WiFi、zigbee、RFID等设备组建无线传感网络,利用ARM Cortex-M3的STM32单片机和ARM Cortex-A8网关的嵌入式系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从事智慧教室、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行业相关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物联网专业概念多且抽象、知识点杂。《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1.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自2014以来,曾在西北大学进修物联网工程专业,先后参加台湾陵阳公司的物联网专业培训及北京北科融创和广州飞瑞敖公司的实地考察学习。结合对物联网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学实践,总结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物联网技术发展非常快,其软件和硬件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实践发展,导致教育和应用相脱节;(2)教学基础较薄弱,师资力量匮乏,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专业课程安排受到限制,经常出现因人设课的局面,对学科长远建设不利。
作为先导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涵盖物联网的概念、架构、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为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网络资源利用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1 利用网络在线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在线影视资源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适时补充最新的相关参考资料及技术动态,为学生提供最新的领域知识。比如讲完第一章物联网概述后,可以推荐学生课后观看物联网“萌芽片”《大战皇家赌场》、物联网“雏形的”《豚鼠特工队》和物联网“宣传片”《阿凡达》[2,3,4]。《大战皇家赌场》形象描绘了RFID芯片植入身份识别装置后,可以准确无误地识别身份信息;《豚鼠特工队》展示了智能微型芯片被植入日常生活各种物品中的情形;《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浮动的圣树种子就是一种能自动感知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活灵活现地展示了IBM的“智慧地球”。通过这些影视资源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更加形象地还原了物联网的真实应用,使学生对晦涩难懂的概念及技术的应用更加清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利用网络图片展示物联网产品
物联网相关产品非常多,可利用网络图片展示专业课程所涉及的最新产品,并对其进行讲解,提供最新知识、最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比如讲解RFID时,可利用搜索、查找RFID标签、天线和阅读器,还有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反射反向散射机理和电磁场在空中的铰链过程等。同样,可查找zigbee图片,了解zigbee产品、网络结构图、协议栈、模块原理图等。结合网络图片,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技术,了解物联网产品及发展前沿热点问题,从而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学习的好奇心和信心。
2.3 利用网络社交软件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该课程教学中,需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造师生讨论互动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定位系统时,可尝试引导学生讨论:在没有手机之前,外出旅游、购物、逛街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在物联网时代又有哪些变化?进而引出在线数字地图、汽车导航系统、车联网等;无穷无尽的位置服务衍生了碎片化服务;列举学生熟悉的社交软件,比如微信摇一摇等。云计算和定位导航相结合催生了移动位置服务,可向学生引荐苹果公司开发的星空漫步star walker软件,让学生体验云计算和定位技术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明确专业定位。
教师可充分利用QQ、微信、邮箱、微博等的社交软件与学生及时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和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线上线下沟通交流,弥补传统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目的性强,有利于重点和难点把握,可“带着学”,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看着学”。通过制作课件,结合板书、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尽量让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增强交互性。比如在讲解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的隐终端、暴露隐终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四次握手机制(RTS、CTS、ACK和Data)[5]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动画,抓住重点难点精讲,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解传感器前,教师可布置有关传感器发展趋势及类型、手机中所集成的传感器及其功能等题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丰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归纳总结,强化对知识点的把握。
4 结语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新课程内容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能力,将课堂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为提高实践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特点,提出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为深入学习和实践物联网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资源,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改革,RFID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工程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郎为民.大话物联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余振亭,万丽莉.《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2014,13(8):187-188.
[4]肖敏,丁晓波,周学君,等.“物联网”本科专业建设探究[J].软件导刊2015,14(9):178-180.
3.石油工程导论论文 篇三
关键词: 电气工程导论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引言
本世纪初,为适应高校大规模专业目录调整、专业口径大大拓宽的要求,我国高校各相关专业普遍开设了专业导论类课程,旨在帮助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课之前,对本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全景式的了解,这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导论类课程根据其覆盖面,大致可以分为“学业导论”、“学科导论”、“专业导论”、“课程导论”四个层次,各层次导论课的任务目的不同[1]。《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是我校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总学时为16学时。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大学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教学活动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教学活动中各种行为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与观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搞好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明确表达教学理念是有必要的。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开展教学活动的意义及教学的目标是什么?(2)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3)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才能客观、科学地评判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怎样?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人性化、人道化,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使课程由过去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由教师引导的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主要在于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于对学生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导引。课程内容的组织从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综合化和更具启发性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向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发展。
教学要讲效果,同时要讲效率,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掀起数字化教育浪潮。世界各国争相实施各类教育信息化工程,日益重视以多媒体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角色、教育目标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究其原因,在于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效率高,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
课程考核方式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注重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采用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能力,能促使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时,不是简单地区分学生学得好与差,而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动力和潜能的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发展。为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结合课程的特点,应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即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评价,而应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2.课程教学实践
2.1教材建设
《电气工程导论》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导性课程,其内容应紧跟相关领域科技的飞速进步,目前出版的教材,其版本的更新速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而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组织了电气工程相关教研室若干位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各自研究领域分别编写了教材的总论、电机电器、电力电子、电力系统、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测量、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部分的讲义,编写时尽可能采用新材料、参考最新研究成果,保证教材的新颖性和前沿性。讲义着重介绍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涉及的专业面宽,而不涉及过多的理论。除文字形式的讲义教材外,还收集整理了丰富的以现场教学为主的视频教材,以及扩充阅读网络链接地址等,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
2.2课堂教学
随着专业口径的大幅拓宽,作为专业前导课的《电气工程导论》所涵盖的知识也开始广泛。不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现场教学、课堂讨论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按照教学方案,《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由前述编写了教材相关部分的教师各自负责讲解,教学中采用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保证了讲课的质量和效率,同学们也能感受到我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听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3案例及现场教学
从2013年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在《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增加了案例及现场教学环节。在学生完成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后,针对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发输变电和供配电,设置了电厂、变电站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电厂、变电站的构成和基本原理有了一定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到案例教学原型电厂、变电站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学习,了解了电气安全、电气生产及系统运行等内容,增加了感性认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案例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让学生用一个下午时间写出电气工程导论学习报告。
2.4课外自学及课堂讨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的特点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课外自学及课堂讨论正是为强化这一教学目标而设立的。课外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上网等方式,就电气工程感兴趣的领域自选主题,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并做好演示PPT幻灯片。小组的选题如“为什么电能会成为能源的主要形式?”、“发电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电动汽车是汽车的发展方向吗?”等。各小组制作的PPT幻灯片在讨论课上作为讨论材料,首先由小组每位成员分工合作,对选题进行阐述,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讨论过程,其次由其他小组根据讲述内容提问,进行课堂辩论,教师引导讨论的进行并作必要的点评,最后小组进行讨论后总结。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它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适当的考核方式更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及特点,决定了传统的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依据教学的方式方法及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综合测评。考核项目分为:①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占15%);②案例及现场学习报告(占15%);③课堂讨论(占30%);④期末考试(占30%);⑤课程学习总结报告(占10%)几部分。通过这些方面的考核,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积累及总结提高的能力。其中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占比较大,原因分述如下:课堂讨论要求小组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收集原始资料,加工整理并制作PPT幻灯片,在课堂上阐述并进行答辩,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同学对小组的贡献率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由小组全体成员经过民主评议给出,是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具体体现。这种学生间的互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课程要求掌握的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对电气工程基本问题的认识,这是构建学生电气工程知识体系的基石,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重要的铺垫作用。
结语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的共识,但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尚值得探讨。我们在总结我校《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开设以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对该课程实施了教学改革,通过三年的实践,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和专业的认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习专业课的期望、对课程的满意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这些都证明了我们对《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成效。
参考文献:
[1]Griva G,Profumo F,Bojoi R,et al.General adaptation law for MRAS high performance sensorless induction motor drives[J].PESC,IEEE 32nd Annual,2001(2):1197-1202.
[2]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黄志武,阳同光,桂卫华,等.一种改进的基于MRAS的速度辨识方法[J].微特电机,2007,(6):32-35.
[4]师黎,陈铁军,李晓媛,等.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黄永安.MATLAB 7.0/Simulink 6.0建模仿真开发与高级工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工程导论课课程建设研究
[7]电气工程导论教材建设总结
4.物联网工程导论 篇四
导论课程是为了帮助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之前,使其了解所学专业、解读所就读的专业是什么,包括哪些专业课程、如何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就业及考研去向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有整体认识,对专业技术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后续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以及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引导学习的方法、规划学习计划和未来就业十分有效的方式和重要的手段。
一、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自20才陆续开设的新专业,涉及多领域技术,学科交叉,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相结合的特征。“物联网工程导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从物联网的应用、技术、服务、知识体系等角度阐述本专业包括的内容。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多,技术广,综合性强
物联网被誉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多领域、综合性交叉学科,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工业监测、物流等方面。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内容多,技术广,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综合和整体优化势在必行。
2.学生有兴趣,热情高,基础缺乏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开设,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级物联网工程专业新生进行统计,96.8%的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前期调研,但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了解较少,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欠缺。教师综合运用教学手段,突出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知识脉络,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其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专业领域新,对师资队伍要求高
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高校在新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过程中存在着涉及的专业知识广,交叉性强;课程体系尚处在摸索阶段,有待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不成熟;全面掌握物联网技术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等问题。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不断更新专业认知,扩充知识结构,并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4.教学方法单一,考评方式片面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涉及知识内容丰富,对各部分知识点的要求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导论课程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若采用单一授课的方式,可能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再者,若考评只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进行考量的方式,很难全面体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相关能力的提高,或将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后续课程产生为难情绪或消极的负面影响,甚至厌学。
二、导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以上在“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物联网技术本身特点以及物联网专业新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和实际授课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解析专业知识框架,优化教学内容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应从宏观上介绍了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内容,综合性较强。通过对物联网基本概念、知识体系进行整体介绍,使学生既对涉及到的广泛技术有了解、有兴趣,又不会被庞大的众多学科内容吓倒,形成对“物联网工程”基本模型和基本问题的初步且宏观的科学认识。目前,绝大多数的物联网导论书籍对于物联网专有的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M2M等技术介绍比较详细,其他必须的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提及。因此,应贯穿“全局指导局部”的方针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优化,保证后续教学能围绕物联网的需求进行;剖析物联网技术与相关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强调基础知识,注重技术应用,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巨大的创新机遇以及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2.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创新思维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正不断应用于很多领域中,因此,导论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于整个授课过程中。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科学科,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对物联网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案例式教学,如:在介绍物联网与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关系时,教室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智能家居的样板间,让学生亲身感受如何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如何传输这些数据并对家电进一步控制。也可以综合考虑课程侧重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归纳提炼出研究的方向,采用研究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的。最后,课程也可以不局限于课内教学,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辅助,突破传统导论课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
3.强化实践教学,紧跟领域前沿研究新技术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内容多,除了介绍计算机、电子、通信、控制等有关专业基础外,还涉及到大量全新而复杂的新技术。对于刚进入该专业的新生来说,从书本中很难明确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方向,也很难将抽象的书面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教师应适当辅以实践教学环节,并通过参观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物联网应用样板间、开展物联网技术现场教学与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物联网技术应用之间的距离。注重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既能提升对课程的兴趣,又可及时掌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技术层面整体把握物联网,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进入实验室体验学术研究的过程,也能激发学生对高水平研究与应用的热情。
4.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考评方式全面灵活
导论课程的考评可分为期末考试、实践报告、研究报告等多个组成部分。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形式,基于课程内容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测试,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研究报告可以小组形式进行提交,根据选定的研究方向从查阅文献、自主思考、组织讨论到形成结果、汇报总结,明确小组中每名学生的工作与贡献。实践报告指学生通过参观与实践,对物联网新技术应用的进一步理解,包括基本的原理、实践操作、方案改进等,培养学生系统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扩展知识面,鼓励创新思维。
三、结束语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肩负着引导物联网工程专业新生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激发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掌握自主获取知识方法,引导正确学习方法的重任。本文首先根据物联网技术及专业新生的特点,讨论了“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等三个方面给出了对于本课程教学的有关新思考,力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后续课程的学习,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
5.通信工程专业导论 篇五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1.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也作 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报告内容要点
综述报告要求
3G时代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
从猎头视角 了解通信行业
通信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引下的发展机会
通信专业提供的专业综合实训平台
一、综述报告要求 综述报告要求如下:
1、封面格式统一,排版规范,字数不少于3000字,打印上交;
2、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① 你了解通信工程专业及通信行业吗?“十二五规划”对我们通信行业有哪些有利政策?
② 你为何选择通信工程专业,听完报告后,对自己即将走进通信行业的认识如何?
③ 面对通信行业的发展前景及未来,你准备好了吗?如何规划好大学时光?
④ 听完报告后,你对自己以后就业和考研方向有初步的想法吗?
⑤ 听完报告后的收获和体会有哪些?
二、3G时代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
3G的历史使命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辉煌,它在这个年代诞生就注定了是个预告片或者遐想的角色;是为实现4G时代真正的通信变革做准备,是为4G通信时代创造用户量和硬件的基础,其中包括现在大规模建设的硬件基站、网络升级、以及推动用户终端的移动设备升级等等。
目前,中国联通已在55个城市启动3G业务试商用,预计9月底前,试商用将扩大到284个城市。年底前,中国联通将启动3G的正式商用。届时,全国284个开通3G业务的城市将全部进入正式商用阶段。
三大运营商3G业务对比
中国移动3G业务——TD-SCDMA启动社会化业务测试及试商用已经整一年。据中国移
动4月公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的TD客户从最初的几千户增长到目前的40多万户。目前,已建设完成的10城市TD网络覆盖率达到同区域2G网络覆盖的95%,语音接通率超过95%,掉话率降到3.6%。
2008年11月4日,中国电信重点推出了“C+W”业务,它可实现在CDMA和WIFI网络之间无缝切换,随时随地登录宽带上网。选择C网时,发送短信、拨打电话、备份电话簿等服务,均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操作。目前,120个城市的中国电信189、133、153用户均可享受包括无线宽带、手机影视、爱音乐全曲下载、全球眼无线视频监控、综合办公等应用服务在内的天翼3G业务。
中国联通5.17试商用期间,共推出手机上网、手机音乐、手机电视、可视电话、手机报和无线上网卡等6项3G业务。其中,可视电话业务归为基础通信类,手机上网、无线上网卡归为商务生活类,其余三个业务则归为娱乐媒体类。此次推出的六项3G业务是试商用期间重点推广的业务,而后续推广的3G业务则包含移动监控、移动电子商务和手机游戏。
三大运营商3G资费大PK
中国移动的3G资费是以流量为主,四种套餐包括每月50元包500M、100元包2G、200元包5G、300元包10G。此外,北京移动还推出“随e行G3礼品卡A套装”的3G上网套餐,用户一次性交纳560元后可以享受7个月无线宽带上网服务。
中国电信的3G资费一直采取的是按时长计费的模式。在北京,中国电信已经推出了专门针对3G无线上网的3种包月资费套餐:160元包300小时本地上网和5小时国内漫游上网;200元包200小时上网时长(不区分本地和漫游);300元包360小时上网时长(不区分本地和漫游);而在江苏电信的流量计费政策上,3G商用资费最低5元包30兆,最高50元包500兆,超出流量按标准资费及超出部分为0.005元/KB。
中国联通3G资费采取“3G基本套餐”+“3G可选包”的结构。“3G基本套餐”按照价格分为7个档次,从186元到1686元不等。其中,语音通话拨打0.36元/分钟,接听免费;国内漫游
拨打0.6元/分钟,接听0.4元/分钟;国内长途费0.7元/分钟。而可视电话拨打0.9元/分钟,接听免费;国内漫游费拨打1.2元/分钟,接听0.9元/分钟;国内长途费1.2元/分钟。
就目前来说,三家运营商的3G资费都有些偏高,资费成了3G推广中的“绊脚石”。在前腾讯科技之前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有67.50%的网友表示,无线上网资费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三.选择的3G原因
为什么选择3G ? 3G(3rd Generation)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
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 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
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
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
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
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
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 力。
我要选哪个运营商的3G ?对于无论技术、应用还是资费都很复杂的3G应用,大家恐怕都有些迷糊,这里
我们来大体分析一下。首先看一下我们的3G测试结果: 2010-6-2 23:24:13 上传下载附件(59.46 KB)2010-6-2 23:24:12 上传下载附件(32.94 KB)
从表格的比较结果来看,联通WCDMA 3G网络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它的理论下行速度达到了7.2Mbps,远胜于移动的2.8Mbps和电信的3.1Mbps的下行速度理论值。所以无论
是手机的上行,下行速度(可简单的理解为上传和下载速度)还是上网卡的上行和下行速度都是这三家
运营商中最好最快的一个。不过由于手机硬件与PC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手机下载软件也没有PC端
迅雷这么成熟稳定,因此同样是WCDMA网络,手机下载速度不及PC下载速度也是情理之中。
下面是具体得到的联通WCDMA下载速度测试数据: 2010-6-2 23:24:46 上传下载附件(17.77 KB)2010-6-2 23:24:47 上传下载附件(17.57 KB)联通3G网络下,UCWEB下载速度
2010-6-2 23:24:49 上传下载附件(49.98 KB)联通WCDMA 3G下载速度 测评感言:
在经过几天的测试后,联通WCDMA网络现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下载速度并不会大起大落,在线高清
播放不会像之前那样看十几秒就要缓冲一下,现在完全可以全程流程播放。
另外,联通WCDMA网络的室内覆盖同样值得称赞,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对比就是,笔者自己的房间封闭性比
较高,使用电信EVDO网络下载仅仅只有60KB左右的速度,但使用联通WCDMA网络下载同样能够达到
250KBps,当然,这与你所用的3G上网卡也有一定的关系。
另外关于3G上网套餐费用方面,电信 联通3G 移动G3配合我们上书房所定制的!
四.全球3G网络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11年2月,3G网络已经覆盖全球超过165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和地区总数的72%。
全球部署3G商用网络506个
WCDMA网络383个;
EV-DO网络123个;
3G增强型技术成为主流应用技术,绝大部分网络已升级到增强型技术。
五.目前全球主要地区的3G发展尚不平衡
发达国家的3G市场已经大规模应用,日本3G用户渗透率已经接近95%,而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典型发达国家的3G渗透率也在快速攀升,这些地区的2G市场已经出现萎缩;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由于3G市场起步较晚,用户仍以2G为主。但随着2G市场的饱和和用户对3G业务的需求增强,3G用户发展正在提速,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六.通信设备制造商有哪些?
接入设备商
移动通信设备商
数据通信设备商
传输设备商
交换设备商
仪表厂商
通信电源
通信线缆
铁塔,消防,监控等
七.移动通信设备商
目前世界上辈大规模应用的技术主要有GSM、CDMA2000、WCDMA、TD-SCDMA。
针对移动通信设备商应该注意一下三类:
外企的售后维护、网络优化;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岗位,包括网络规划、安装、售后维护、网络优化等各个环节的岗位;
运营商的代维公司(很多运营商把无线侧基站等设备的维护工作外包给代维公司)。
2、通信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引下的发展机会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2011年投资策略报告之通信行业:寻找十二五规划指引下的投资机会: 通信行业充分受益“十二五”及战略新兴产业规划 十二五规划及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涉及到通信行业的重要内容 包括: 加强宽带网络建设、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我们认为通信行业存在很大投资机会。光通信将在“宽带中国”战略指引下持续高景气发展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光通信投资将贯穿整个“十二五”期间。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位居第二,高度重视信息产业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
相关专家观点:“排名越靠前产业化味道越浓,越往后培育的味道越浓”
“三步走”计划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到2020年,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力争达到15%左右
到2030年,新兴产业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望明年“两会”前正式定稿公布
一揽子支持政策:税收政策、消费端补贴、政府采购类支持政策、国家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吸引人才政策
有消息报道5年投资10万亿?
从十二五规划及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寻找未来5-10年的重大投资方向 “宽带中国”战略
最大受益者:光通信设备行业
华为、中兴通讯、新海宜、烽火通信、亨通光电等 下一代互联网(推进IPV6发展)华为、中兴通讯、国脉科技等 新一代移动通信(向LTE推进)华为、中兴通讯 物联网、云计算
华为、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国脉科技、星网锐捷 促进空间产业发展
北斗产业爆发性增长已无悬念 国腾电子、中国卫星、北斗星通等
3、我们提供的专业综合实训平台
①、实验室建设背景
我校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在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排头兵,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为确保各项创新改革的顺利进行,实践实训模块显得尤
为重要,建设通信工程实训中心意义重大而深远。
我们希望以电信重组为起点,以3G发展为契机,以培养学以致用的通信人才为宗旨、加大通信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接轨现代通信发展的教育模式,通过通信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配合,培养出学以致用的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将我院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落在实处。
通过建设通信工程实训中心,与华为合作,参照通信企业实际工作建设实践环境,并依照通信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最大化地保证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技术与当前市场需求相一致,提供学生就业竞争力,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培养符合无线通信行业需求的专业网络工程师,合格毕业生将满足下列类型公司的用人需求:
移动通信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公司;
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企业的系统工程师、维护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等;
移动通信系统规划、优化、服务等周边代维厂商所需要的技术和服务工程师;
移动通信行业应用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技术和服务工程师 ②开设的实训项目 1、3G实训项目
实验一:W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计 实验二:基站接地和信号防雷保护设计 实验三:BTS基站的操作维护 „„
2、SDH光传输平台实验项目 实验一:SDH环形组网配置 实验二:SDH组网ET1配置
实验三:Mesh网格组网配置 实验四:IP业务传输配置实验 „„
3、电信业务开发平台 „„
4、提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项目
4.总结
我们的专业课主要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信息论、光纤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控交换技术、微机原理等。
同时,你还需要学习C语言,以及一些仿真软件的使用,比如说:protel,proteus,keil,multisim,matlab等。
也可以学习下FPGA,这个是主流的技术,使用的软件是ISE或者Quartus II经过专业的指导,我们对我们所选的专业有很大的了解,这不光表现在就业上,更表现在对高科技的把握上,或者从另一方面,把我们训练成一个为国家作贡献的高端人才!!
6.教案软件工程导论 篇六
课程名称: 软件工程导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软件以及软件危机的概念
了解软件危机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熟悉软件工程产生的原因以及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任务 教学重点:软件危机的出现原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软件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任务 教学过程:讲解软件的概念
通过软件危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引入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分析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讲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系统发展迅速,但是人们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软件危机”的困扰,软件已经成为限制计算机系统发展的瓶颈。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就是为了研究如何消除软件危机而发展起来的。那么什么是软件危机呢?
在开始讲软件危机时我要先提出一个概念:什么是软件?(板书:软件危机、什么是软件)简单来举例像我们平时用的word、excel都是计算机软件。
软件就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程序、相关数据及其说明文档。(软件的英文名为Software板书:software=program+data+document)
那它具有什么特性呢?在这里我向大家绘制两幅图,大家可以比较讨论一下
硬件的失效率刚开始是降低的,这个阶段就是磨合调整,通过调整失效率降低并达到一定时期的稳定,那为什么会失效率增高呢,硬件是物理实体它存在磨损用坏的问题。再来看软件的失效图像,我绘制了两条,一条是理想情况下,另一天是实际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出来吗?没错,开发出来的软件并不是永远有效的,随着用户的需求增大等情况失效率会增高。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因为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并非具体的物理实体。
另外呢,软件复杂性很高,软件技术的发展落后于需求,成本也相当昂贵。
讲完软件的概念,那么软件危机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软件危机就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能够正常运行的软件可能会存在软件危机吗?答案是可能会。实际上,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比方说,你在用QQ软件时,它不能与你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兼容或是不能满足你的要求。
总结下来,软件危机需要应对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又有哪些典型表现呢?我们在进行一项工程时是不是经常会有一个工程预算,软件工程也不例外,如果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不准确,那么就很容易使用户不满。再来如果没有和用户进行很好的沟通就着手编写程序,那么人家也不会满意;软件质量靠不住、软件开发出来是不可维护的,也可以说是不能够对其功能进行修改适应用户需求;软件开发供不应求都是软件危机的表现。
那么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在分析原因时我们就通常从内因外因来说,在前面我有讲到软件的特征,软件复杂度高,成本昂贵等都与软件危机的出现有关,外因则是由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下面我将引入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假设你是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你告诉自己手下的工程师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且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又怎么能再设计阶段就清除他呢?”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不一样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比较少,代价也比较低当进入开发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东西都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地修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海很复杂,代价剧增啊,在软件已经完成时在引入变动,当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况且软件的开发是团体合作,并不是一个人,早发现早解决很重要!
那么如何消除软件危机呢?这也是我们这门课永恒的课题啊
首先呢我们要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并不等于程序,这是很多学生出的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产物,而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合作
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 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那么软件危机我们就讲到这,下面开始介绍软件工程:
什么是工程?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工程就是对技术实体的分析、设计、建造、验证和管理。那么我们知道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看不到摸不着而软件工程就是把软件当做一种工业产品,要求采用工程化的原理与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是一种新兴工程。
如何定义它呢?软件工程就是为了经济地获得可靠地且能再实际机器上高效运行的软件,而建立和使用完善的工作原理;另一个更全面更具体的定义: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
下面就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大家认真听讲。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漫长的生命周期中,需要完成各种任务。因而就应该吧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相应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计划开发,维护。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软件的质量保证工作不能等到编码阶段结束后再进行,那么在每个阶段都进行严格的评审可以更早的发现在开发过程中的错误,及时改正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大家都知道软件开发成本很高,那就意味着不能随意更改需求。要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程进行评审,获得批准以后才能实施修改。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采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5、结果应能清楚的审查
软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逻辑产品,应该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的总目标及完成期限,规定产品的标准,从而使得所得到的的结果更容易被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大家不是都在说人多力量大吗,何况软件开发是团队协作吗?在这里要注意到人员多交流情况讨论问题也会增加,耗时耗力。所以软件开发小组的组成人员应该要素质高,且不宜过高。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就是要积极主动的采纳新的软件技术,且要不断总结经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开发小组组长是一个固步自封的顽固派,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下面进行另一个知识点:软件生命周期
概括地说,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但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这里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下: 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在开发软件时我们要制定计划,做需求分析了解用户想利用计算机软件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进行设计它类似于工程师经常使用的工程蓝图,它包含了详细的设计每个模块,确定实现模块功能。接下来就是编码实现功能,而测试则是使软件达到预订的要求,在这里并不是结束我们还要对其进行运行维护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
那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具体的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这就好比我们要建一栋房子,必须要有厨房,卧室吧,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任务表,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来完成。软件过程也是这样。那有的同学会问我们前面不是讲过软件周期吗,它不是也规定了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对,没错,它也是一种过程模型。但实际上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来划分阶段,这也就引出了我们下面要研究的瀑布模型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它和生命周期模型的异同,在下节课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
归纳小结:这节课呢,我们主要讲了什么是软件,软件具有什么特性,有四点:逻辑实体、成本昂贵、技术落后于需求、复杂度高。在就是软件危机的相关概念以及为什么出现软件危机,以及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也引入了软件的生命周期等知识点,望同学课下做好复习。
7.自动识别技术导论 篇七
自动识别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简称Auto-ID) 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是数据编码、数据采集、数据标识、数据管理、数据传输的标准化手段。近几十年来, 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初步形成了一个涵盖有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图象识别技术以及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计算、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学科。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以信息处理为主的技术系统, 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快速、准确地获得住处的有效手段, 其处理系统的结果可作为管理工作的决策信息或自动化装置等技术系统的控制信息。
2 自动识别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自动识别技术是为各行业领域的用户提供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为主的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的现代高新技术, 它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已成为推动国民以济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 自动识别技术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
(2) 自动识别技术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3) 自动识别技术可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3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识别技术体系是各种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综合体, 这一点也从侧面印证了现代科学正在由近代的“分析时化”向现代的“分析-综合时代”转变的特征。目前,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很快, 相关技术的产品正向多功能、远距离、小型化、软硬件并举、信息传递快速、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等方向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型技术装备。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各项技术各有所长, 面对行业的信息化应用, 自动识别技术将形成互补的局面, 并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的发展趋势有:
(1) 多种识别技术的集成化应用;
(2) 与无线通信结合是未来自动识别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3) 自动识别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控制, 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4) 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宽, 并向纵深发展;
(5) 新的自动识别技术标准不断涌现, 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4 自动识别技术体系
自动识别系统是一个以住处处理为主的技术系统, 它的输入端是将被子识别的信息输出端是已识别的信息。自动识别系统的输入信息分为特定格式信息和图像图形格式信息两大类。特定格式信息就是采用规定的表现形式来表示规定的信息, 如条码符号、IC卡中的数据格式都属于此类。
图像图形格式信息则是指二维图像与一维波形等信息, 如二维图像所包括的文字、地图、照片、语音等一维波形均属于这一类。
通常自动模式识别技术包括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图象识别技术以及光学字符识别等。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快速、适时、准确收集、储存、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 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大市场, 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 建立信息网络, 实行电子数据交换, 开展安全检测, 增强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射频识别技术 (RFID是英文“RAID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叫做“智能标签”或“无线射频识别”。射频技术是以无线通信和存储器技术为核心, 伴随着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过程涉及无线通信协议、发射功率、占用频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应用主要有车辆的自动识别、高速公路收费及智能交通系统 (ITS) 、非接触识别卡、生产线自动化及过程控制、动物的跟踪及管理、货物的跟踪及物品监视等。
随着光电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这就是依靠人体生物特征来进行人的身份验证的一种高科技识别技术。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生物特征应具有广泛性、惟一性、稳定性、可采集性等特点。研究和经验表明, 人体的指纹、掌纹、眼虹膜、声音、笔迹、面貌及DNA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因此不可能复制、失窃或被遗忘。所以, 利用人体的这些独特的生理特征能准确地鉴别每个人的身份。
声音识别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效可靠的应用软件的开发, 使声音识别系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这种系统可以用声音指令拟应用特定短句实现“不用手”的数据采集、其 (下接19页) (上接第27页) 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手和眼睛, 这对那些采集数据同时还要完成手脚并用的工作场合尤为适用。
随首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 图象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遍的重视, 现已广泛应用于遥感、文件处理、工业检测、机器人视、军事、生物医学、地质、海洋、气象、农业、灾害治理、货物检测、邮政编码、公安、银行、工矿企业、冶金、交通、电子商务、多媒体网络通信等领域。
文字作为信息最重要、最集中的载体, 其电子化进程尤为重要。而OCR (光学字符识别) 技术则是文字电子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OCR技术, 用户可以将通过扫描机、摄像机等光学输入方式得到的书籍、报刊、文稿、表格等印刷品的图像信息转化为可供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文本信息。因此与传统的手工录入方式相比, OCR技术大大提高资料存储、检索、加工的效率目前, OC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金融、保险、报业、税务、工商等行业。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潜力巨大,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主要通过对自动识别体系作简要的介绍向读者展示它的魅力, 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希望有更多学者参与到自动识别研究中来。
摘要:近年来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简述了自动模式识别技术中的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图象识别技术。
关键词:自动识别,特定格式信息,图像图形格式信息
参考文献
[1]何玉芳.浅谈条码技术的应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4.
[2]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自动识别技术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05.3-59.
8.石油工程导论论文 篇八
【摘 要】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课程对于高等院校电气专业新生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提出了基于CDIO的电气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让入学新生更好地把握专业动态,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理清未来学习的方向,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CDIO 教学方法 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作为高等院校新生入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让学生了解专业学科以及学校的CDIO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指导性课程。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基本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述介绍、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的方式,必定无法让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学科产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未来各学科的专业学习并没有太多的信心。由此可知,要在导论课程上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在导论里面就直接引入CDIO的教学理念,即让学生提前动手参与。本文提出了基于CDIO的电气专业导论教育模式,即以项目制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1 CDIO教育模式
CDIO教学理念的本质是关于项目制的实施和进展过程,是对目前学校采取的以传统课堂教师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它是当前学校开展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主要的优点在于:(1)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2)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学习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3)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决定成绩的模式,以实践项目的综合指标作为评定最终成绩的标准。该教育理念目前已被国内部分中等、高等院校引入,并应用于各个学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课程中CDIO教学模式的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这门课程中,如何更好地践行CDIO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本校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拟以14级刚入学的电气专业新生为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施。
2.1 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分配
根据教学心理学的基本观念可以知道,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学习的效率往往比较低。追溯其根本原因,就是主观参与学习的过程太少。因此,若导论课程以讲述为主,必定无法达到学生熟悉专业学科、方向以及教育模式的目的。而CDIO教育模式下,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为够用性原则,即理论基础知识只要能够指导项目的实施即可,不必全面透彻地掌握。且在该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是对实际项目的操作。所以,在该理念的教学指导下,导论的理论和实践项目的课时分配比例拟定为1∶2,即有意识地减少了理论课时数量。
2.2 导论项目制的引入
CDIO教学理念践行的核心内容在于课程学习中,引入多个项目,让学生进行项目的攻关,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理论知识点,再通过讨论、查阅文献等方式去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便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化、高效组织形式,经过这种体系化、科学化的运作,学生就能够完整地建立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该门课程中,项目制的引入主要从几点入手:
(1)专业导论项目的命题。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新生所掌握的知识特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划分为数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承担一个项目任务。而项目的来源,就从教师自主命题为主。例如,新生刚入学,对于电气专业的各门学科知识比较陌生,而对于高中的课程比如几何、物理等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故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与之相关的电气类简单题目,如创意台灯、玩具车的模型设计和制作等。最后再以答辩和作品综合评定为依据确定成绩。
(2)创新项目的参与。该环节的实施,是有意识地让部分入校新生参与到高年级学生的一些项目当中(例如科协的一些创新性项目),通过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项目攻关的过程中,能够迅速进步,熟悉CDIO的培养模式流程,为今后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教学案例分析
以本校14级电气专业的某个班级为该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对象。已知该班级人数为29人。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课程中,在CDIO教学理念下,课时的分布情况为:总课时32,其中理论课时12,实践课时20。理论课时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电气工程领域的学科方向、CDIO实践方案的实现等基础知识。之后,便将学生按照4~5人一组划分团队,每个团队承担不同的项目(比如台灯、旋转彩灯等)。然后,以答辩和综合评定的形式确定学生作品的最终成绩。
通过图1和图2所展示的学生作品可以知道,在电气专业导论课程中,学生通过项目的参与,从方案论证与确定、产品设计、原理的理解、材料的选择以及成品的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操作,由原来的被动听课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参与的角色,学习兴趣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项目制的参与,让新生在入学后的首堂课上,便了解了学校的CDIO教学培养过程,对未来各个学科的学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4 结论
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方法,并从项目制的引入方式进行了剖析。最后,以实际项目制的形式展开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完成了种类丰富的作品。这充分说明了在CDIO教育模式下,教学质量较之传统模式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得到了增强。但是,目前对于导论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只是一个初步的阶段性的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宇,崔晓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的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 2012(10):16-17.
[2]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刘嫔,邓月明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9(1):1-4.
9.信息工程导论期末论文 篇九
2014220302023
陈明荣
老师:林迪
一、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概念及其关系关联
科学、技术和工程是三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和三个不同的社会现象,三者有着明显的差别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弄清楚三者的关系,有必要先搞清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概念。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同时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科学的探索有三方面,第一是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第二是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第三是检验,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所以说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技术是指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称。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
他们有着不同的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研究的取向和价值观念以及研究规范;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协调着人和自然关系的中介,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发展,并与社会相互作用。科学、技术和工程都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媒介,他们的共同本质,就在于他们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而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探索。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它要解决自然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从而为人类增加知识财富。科学研究过程追求精确的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以认知上升到理论水平,但是目的性不强,摸索性很强,也有许多偶然因素。科学表现于对世界的好奇,与现实社会联系较弱。对于技术,技术的灵魂是发明。在其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上,技术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实现自然界和自然力的利用,它要解决变革自然界“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从而为人类增加物资财富。技术的目标性很强,利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属于从认知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偶然性较小。技术活动的成果具有商品性质,即可以转让和出卖。在研究取向和价值观念上,技术是任务取向,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技术是以获取经济效益的物质利益为目的,并且有专利性。对于工程,工程的核心是建造。工程遵循的是“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的路线。工程更有实践价值性。工程的实施不仅与科学技术相关,还与资源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对环境负责。
论科学、技术和工程的相互关系,无疑是突出科学向技术转化和技术向工程转化的问题。
二、信息工程的概念和信息系统的理解
“信息工程”英文是Information Engineering,信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该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信息工程专业对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并紧紧跟踪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形成风格独特的课程体系。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以及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和运行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覆盖了教育部98年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部分)”等三个基本专业。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在技术上具有四个特点。(1)涉及的数据量大。数据一般需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中,内存中只暂存当前要处理的一小部分数据;(2)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即不随程序运行的结束而消失,而需长期保留在计算机系统中;(3)这些持久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甚至在一个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共享;(4)除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还可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报表、事务处理、规划、设计、指挥、控制、决策、报警、提示、咨询等信息服务。信息系统是一种面广量大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及其他各类系统。就用途来说,信息系统其基本结构又是共同的。它一般可分为4个层次。(1)硬件、操作系统和网络层,是开发信息系统的支撑环境;(2)数据管理层,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取和管理,一般以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作为其核心软件;(3)应用层,是与应用直接有关的一层,它包括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分析、统计、报表、规划、决策等;(4)用户接口层,这是信息系统提供给用户的界面。信息系统是一个向单位或部门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人机交互系统。它的用户包括各级人员,其影响也遍及整个单位或部门。由于信息系统的用户多数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用户接口的友善性十分重要。用户接口在信息系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许多非技术因素,如领导的重视、用户的合作和参与等,对其成败往往有决定性影响。由于应用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对信息系统常常要做适应性维护。在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三、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要求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设有软件技术、大型主机、网络安全工程、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工业产品辅助设计及工程方向、数字动漫、信息获取与控制八个专业。
我是嵌入式软件工程方面,本专业方向培养面向嵌入式软件工程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厚,综合素质高,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软件开发及应用工程师后备人才。我们需要毕业后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职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嵌入式软件专业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嵌入式软件编程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经验,具有运用先进嵌入式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和工具解决较为复杂的工程能力;专业特色在于:与嵌入式市场和行业紧密联系,以嵌入式软件技术案列和项目工程为主要实践内容,软硬结合,产学研结合,重在应用。
学院建立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学院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专业知识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拥有国际视野和社会竞争力强的工程型软件人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立学生创新基金。学院将以“工程化、国际化、系统化”为办学思路,以“交叉性、拓展性、实验性”为指导原则,发挥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努力把学院办成满足社会需求、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学科跨度,参加交叉学习,综合性交叉课程要求能体现基础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前瞻性,在夯实基础科目学习的前提下,增强拓展性,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涉足工程项目的完成和运作。
四、对《信息工程导论》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10.《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 篇十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编号:0402011A2
考核方式:考查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类别/性质:通识教育/必修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早期的学科知识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在产品及其设计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及工程能力,使学生明确专业方向,从而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该课程为通识教育的核心知识单元。
二、课程从属项目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素质教育课程。课程中以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为设计项目,包括一些简单设计—实现项目练习,积累基本的设计—实现经验,后续课程为所有专业课,它们是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三、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电子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和实际应用。了解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常用的执行机构和驱动装置、系统信息的测量方法、信号处理、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应用。
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机械、电子基础知识,对机械电子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分析、选型的能力和系统的建造能力。积累一些基本的设计—实现经验,为学生掌握更高级的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经验做准备。
引导学生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尽早进入工程师的角色。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1.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机械、电子、制造、工程的含义;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学科体系;机械电子工程在产品及其设计中的应用;机械电子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电子工程的概念,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领域。
重点:机械电子工程的涵义、应用。
难点: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知识体系。
2.机械电子工程发展简史(2学时)
教学内容:机械电子工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机械电子工程发展简史;现代机械电子工程发展的具体状况及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了解机械电子产品的典型应用。
重点:机械电子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难点: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与研究方向。
3.现代工程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学时)
教学内容:中国的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模式。专业目标、专业培养标准、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工程教育的背景及发展战略,熟悉工程师的任务与责任,了解各门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及其在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主要专业课及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
难点:CDIO工程教育模式。
4.机械设计制造基础(2学时)
教学内容:机器的组成;机械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机械零件制造方法的分类和机械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及工艺过程;零件表面形成方法和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机器的组成系统;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了解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快速原型技术等先进加工方法。
5.执行机构(4学时)
教学内容:带轮机构、链轮机构、齿轮机构、螺旋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直线导轨、连杆机构、凸轮、棘轮和槽轮、机架、机构的组合。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系统中执行机构的功能与作用。
重点:带轮机构、链轮机构、齿轮机构、螺旋机构、蜗轮蜗杆机构、凸轮机构。难点:机构的组合。
6.电气驱动装置(2学时)
教学内容:直流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直线电动机、电力电子器件。教学目标:了解电气执行元件的原理,掌握电气驱动装置的应用。
重点:交流异步电动机、步进电动机。
难点:电气驱动装置原理与结构。
7.液压与气动驱动装置(2学时)
教学内容:动力装置、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基本回路。
教学目标:了解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重点: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难点:液压系统基本回路。
8.测量与传感器(2学时)
教学内容:测量系统的基本性能、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电阻型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热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固体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超声换能器、传感器的线性化。
教学目标:了解测量常用的指标、误差的形成和分类、常用测量方法;了解常用的传感器。
重点:测量常用指标及方法,常用传感器的应用。
难点:测量误差;传感器原理。
9.信号处理与干扰(2学时)
教学内容:运算放大器基本电路、实用运算放大器、信号隔离、相敏检波器和锁相环、多路复用、滤波器、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分析;电磁干扰和噪声的分类、干扰的传播途径、干扰对敏感设备的影响、干扰的抑制和防护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信号处理电路及信号处理的相关内容;了解干扰和噪声的形成与抑制。
重点: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干扰的抑制和防护技术。
难点:信号处理电路。
10.嵌入式控制系统(4学时)
教学内容: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机械电子系统中微处理器的作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的应用设计、微处理器与内存及I/O接口电路的连接、微处理器与数字式外部设备的接口、过程通道、模拟量输入通道、D/A转换与A/D转换技术、模拟量输出通道。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电子中的微处理器系统;了解机械电子系统中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设计。
重点: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D/A转换与A/D转换技术。
难点: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设计。
11.机械电子系统中的微机控制(2学时)
教学内容:顺序控制和数值控制、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品质和性能指标、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及PID控制、、智能型自适应PID控制、模糊控制器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了解以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为例的机械电子系统中的微处理器控制。重点:顺序控制和数值控制、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品质和性能指标。
难点:PID参数整定、PID控制的改进。
12.机械电子系统的建模及网络监控(2学时)
教学内容:机械电子系统的描述方法、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一、二阶线性定常系统的解析建模、系统的物理仿真;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分层体系、数据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工业现
场中的通信。
教学目标:了解机电系统的模型建立及机械电子系统的网络监控。
重点:机械电子系统的描述方法、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工业现场中的通信。
难点:模型建立及系统的物理仿真。
13.机械电子系统的总体设计(2学时)
教学内容:机械电子系统中的机构与结构、机械电子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安全性。编写任务书、设计说明书。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电子系统总体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重点:机械电子系统总体设计的要求与方法,机械电子系统的结构,编写任务书、设计说明书。
难点:机械电子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14.典型机械电子系统的设计(2学时)
教学内容:典型机械电子系统的设计,如数控机床、软盘驱动器、关节式机器人、移动式机器人等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结构、设计,明确设计项目。
重点:典型机械电子系统的总体设计、机械本体与控制系统设计。
难点:控制系统设计。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主编。《机械电子工程原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六、授课方式
1.教学方法
以典型机械电子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为项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简单的设计练习。学生5~8人为一项目组。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利用CAI课件、影像资料、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七、考核方式
采用过程分项考查与期末综合设计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期末设计论文成绩占40%,过程考查占60%。
【石油工程导论论文】推荐阅读:
大一通信工程导论论文06-30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论文06-09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论文08-27
石油工程的采油技术现状论文07-28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论文08-29
软件工程导论教学10-13
会议日程-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09-04
中国石油大学安全工程10-25
海洋石油工程实习报告0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学习心得09-03